用药制度范文

时间:2022-09-13 17:04: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用药制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用药制度

篇1

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则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2011年,我国已经基本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计划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龙头是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障能力的基础上,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的要求,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我国基本药物品种(剂型)和数量。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

基药制度始于2009年

2009年8月18日出台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相关机构按《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2010年12月6日印发《上海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上海市从2010年起开始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篇2

处方点评;用药分析;合理用药

作者单位:542400广西桂林平乐县人民医院

2010 年2 月10 日卫生部下发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点评规范》)的通知,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为了解目前某院门诊处方的合理用药情况,随机抽取2011年1~10 月的门诊处方,对处方中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分析,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某院2011 年1~10 月的门诊处方进行抽样统计和点评,按《点评规范》中规定的1%抽样率,随机抽取每月100张,共计1000张。

1.2 方法

依据《点评规范》中的规定,参照处方点评工作表的相关要求制定表格[1],利用Excel 表对处方中可统计部分,如患者性别、年龄、诊断、抗菌药物及注射剂使用情况、不合理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合理情况的判断依据为《点评规范》、《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药物联用禁忌手册》等专业书籍和药品说明书,并对不合理情况中书写的规范性、用药不适宜性及超常情况进行统计并分类点评。

2 结果

抽取的1000 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97张,占19.7%,处方合格率80.30%。其中,不规范处方96 次(11.6%),用药不适宜频数104 次(13.6%),超常处方频数5 次(0.5%)。

3 分析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近1000张处方统计分析后发现,不合理处方的具体情况有以下这些:项目填写不全及不规范处方前记缺项或错误,常见有漏写门诊号、科别,年龄;临床诊断不明或漏写诊断,修改处医师未签名或未注明日期;医生字迹潦草不可辩;未注明皮试结果;未注明滴速;处方完毕后空白处未划斜线;药剂调配或核对人员未签名盖章;药物名称不规范,例如使用商品名、使用拉丁名、简写药品名称;临床诊断名称书写不规范,用中文缩写名称如“上感”等书写,均违反了处方管理规定;药物使用错误,违反了说明书的给药要求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使用超标准用量时没有写明原因并签名;单张处方使用的药品超过5种;药品无剂型,缺“用法”;用法含糊,未具体注明克霉唑软膏外用,应注明用法、用量和药物使用次数,以便于药师交代患者正确使用;诊断与药品适应证不相符,主要出现在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品的处方中,医师开具处方时只写一种疾病的诊断而漏掉另外一种或几种;不合理配伍用药,例如10%葡萄糖、维生素C、肌苷注射液静脉滴注。肌苷注射液pH值一般在8.5~9.0之间,呈弱碱性,10%葡萄糖注射液pH值在3.2~3.5之间,偏酸性,而肌苷在酸性条件下易析出结晶且分解成次黄嘌呤核酸,维生素C与肌苷在混合前应先稀释,勿以浓溶液混合;药物使用不符合经济学,重复使用同类药品,例如左氧氟沙星与洛美沙星葡萄糖联用。两者均为喹诺酮类,两者联用不能产生协同作用,但却可增加毒副反应;无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或是单纯病毒感染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没有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这样可能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所以,不合格处方引发的不合理用药行为既耽误患者治疗,又造成医药资源浪费,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潜在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2]。因此通过对医院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的点评,可大大减少问题处方的比例,使医院的药品管理、处方开具和调剂工作以及医疗费用控制等更加科学、合理、规范,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3]。

参 考 文 献

篇3

2007年5月1日起,我国卫生部正式实施《处方管理办法》[1],规定医疗机构和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登记,以加强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

为了切实规范处方书写,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我院积极响应号召,认真组织学习《处方管理办法》,以及《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建立了处方点评制度。由临床药师、临床医师、医护质量控制办的相关人员组成处方点评小组,负责处方的动态监测和检查督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每日保留的门诊处方单中,抽取我院2008年9月1日-2010年9月1日的门诊处方,共计39853张。

1.2 方法 由处方点评小组对门诊处方质量进行评价,并填写门诊处方评价表,将结果汇总,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点评内容包括[2]:

1.2.1 处方格式:(1)处方前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历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2)处方正文:药品剂型、药品通用名称 规格、数量、用法,格式等;(3)处方后记:药品金额、医师签名药师签名或签章等。

1.2.2 处方应用与书写:(1)品处方、精二处方、儿科药品处方标注和颜色是否正确;(2)处方内容应与病历记录一致;(3)每张处方不得开具5种以上药品;(4)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要准确规范,如有修改,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日期;(5)西药和中成药应分别开具处方;(6)每张处方仅限1名患者使用。

1.2.3 处方用药合理性:(1)处方用药是否与临床症状和诊断相符;(2)剂型、剂量、用法是否合理;(3)药物联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4)是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5)是否存在重复给药的现象。

2 结果

本次研究表明,药品剂型、规格、用量缺项,处方前记缺项或错误,药品用量超过规定而医生未注明理由,以及药品用法用量不清四者,是目前存在于本院开具处方中的主要问题,其所占不合格处方的比例分别为31.23%、28.79%、16.97%和12.96%。

我院目前平均处方用药种数较少,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不高,抗菌药物联用比例仅为0.6%,且在处方中无预防用药。基本用药占处方用药比例、按处方审核调配发药的比例较高,处方中药物通用名使用率高达100%。患者使用静脉注射药物比例和注射剂使用比例均较高,表明我院处方点评制度实施以后,临床合理用药成效显著。平均每张处方的金额为138.04元,平均每次就诊药费为152.76元,每次用药品种单价为91.25元,可见医师盲目开大处方,用昂贵药的现象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医生平均对处方进行讲解的时间达到30s,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的百分率为96.3%,可以认为与病患沟通良好。

3 讨论

自处方点评制度实施以来,我院临床医师开具的处方质量明显提升,不合格处方数量减少,临床用药日趋合理。我院应继续坚持贯彻实施处方点评制度,为进一步完善临床用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水平创造条件。

处方点评制度是使《处方管理办法》落实到位的具体措施,它从行政干预的角度,将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到议事日程上,为培养临床医师药师合理用药指明了方向[3]。它一方面规范了临床医师诊疗过程中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促使其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诊断明确,对症下药,合理用药。另一方面,它为药师了解和监督临床用药情况提供了有利途径,同时还可对不合理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干预。处方点评制度不但有助于提高个别医师的职业素质,其对于提高整个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S].2007.

篇4

口服是临床当中用药的主要途径,因为具备方便、快捷、安全等优势,在临床中一般是作为常规用药途径而被应用[1]。正确的安全用药方式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对医院实行评审的关键性项目[2]。风湿性疾病患者采用药物克制体内免疫损伤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在一定时间之内,只有按照相应的标准用药,才可以确保用药的稳定性[3]。对此,为了更好地优化嘉兴市第二医院的整体医护水平,本文选取在我院风湿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探讨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在用药依从率方面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3月在风湿科接受治疗的风湿性疾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2月之前的患者分为常规组,其余患者分为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1例,女12例;常规组患者性25例,女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数据差异方面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比较研究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同样的治疗方式,并给予常规用药护理措施,例如根据医嘱取药用药,医生开药之前给予相应的服药指导,护理人员在发药之后给予相应的服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在患者入院之后接受程序化服药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构建程序化管理小组。由医师、护士、药师构成,该小组需要负责患者依从用药的指导,并按照风湿科患者的用药特征,制定临床用药规范措施。②团队化干预。由管理小组在医院进行专题讲座,对患者及家属讲解风湿性疾病用药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在擅自停止用药或更改药物时所可能导致的危害,从负面案例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由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促使患者主动意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③重点指导患者服用多种药物。因为在临床当中风湿性患者可能会使用多种药物,所以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帮助患者,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用药。按照药物的性质及患者的医院给予适当提示,例如用法用量、副作用、注意事项、规范饮食等,对干预的对象实行用药指导,指导内容包含病房提示、微信提醒、短信提醒等。④多角度的心理干预。落实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教育,针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给予相应的控制与干预,对于存在焦虑、紧张的患者需要疏导其障碍的心态,如果患者心理过激则应当及时舒缓其情绪,根据患者家属的描述给予相应的指导性方式,平常借助聊天、下棋、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最大程度缓解异常心态所导致的问题。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不同时期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用药方面的依从性情况。应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问卷内容主要是围绕护理工作的质量评价开展,以评分值为主,分数超过80分为非常满意,超过60未达到80为满意,未达到60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用药依从性以按时主动用药、合理用药为主,由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进行监督与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一般资料、满意度、依从性均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并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2.2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患者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管理措施中主要强调对护士工作行为的控制,虽然也有健康宣教环节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着间接的影响,但缺乏针对性,尤其风湿科患者情况特殊,用药也相对复杂,患者长期治疗过程中丧失信心,产生抗拒心理,甚至拒绝服药,这给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何从管理层面调整制度,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问题。程序化护理管理是近些年护理医学中所提倡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关键理念在于护理流程的管理,同时需要一制定规范化的护理程序作为前提,在制定护理流程、护理目标、护理计划等基础上实行护理措施,同时提升对临床护理的重要性[3,4]。程序化护理的管理是帮助护士能够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护理工作,同时提升工作落实的效果,保障护理服务的整体价值。在实行程序化护理管理之后,临床规范用药的控制效果会更加理想,患者可以根据护理管理的内容接受相应的指导,从而达到合理、高依从性用药的目的[5,6]。在本次研究中充分重视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协调合作,在程序化管理中引入了医生和药师因素的影响,程序化管理小组能够从不同角度评价工作质量,从而为管理层提供更多的改进依据,确保了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程序化管理小组能够从认知、心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且医生的介入提高了患者的信赖感,从而确保了制度的顺利推行。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护理服务之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这一结果充分证明通过行之有效的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患者可以更好地按照规定用药,同时患者对于临床医护工作的抵触情绪更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从而实现临床疗效的改善目的。综上所述,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在体检中心护理服务质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提升风湿性疾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自杰,李健,王小渠,等.家庭程序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华西医学,2015(6):1130-1132.

[2]宋莉荣.个性化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生物制剂治疗患者功能改善和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1):5155-5156.

[3]王喆.人性化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21(18):158-16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