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5 15:32: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区工作者工作经验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正是一年好时节,绝胜烟花闹蜂蝶!在这生命力蓬勃焕发的夏季,我们满怀喜悦之情,相会在一起。我首先要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在这里发表演讲。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忠诚与敬业携手,共创美好社区》。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区卫生工作者。我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甚至也没有令人敬慕的业绩。但几十年如一日,我凭着对事业的忠诚与敬业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过欢笑,有过泪水,也有过迷惘。
曾几何时,面对每日的匆忙劳碌,我身心疲倦;曾几何时,面对每日重复不断枯燥操作,我心生厌烦;曾几何时,每每看到病人痛苦的和难以控制的牢骚,我深感无奈。这就是我的工作吗?这就是我向往的职业吗?这就是白衣天使的纯洁和救死扶伤的崇高吗?
我反省过,也思考过,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懂得了平凡就是普通的日子,伟大只是刹那间的英勇,但感动的确会定格为永恒。诚然,有许许多多的社区工作者他们凭着对事业的忠诚与敬业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群众的健康,社会的和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刚刚发生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D301次动车与前方的D3115次动车追尾相撞,中国铁路史上的首次动车特大事故骤然发生:D301次动车上558名乘客和D3115次动车上1072名乘客,顿时遭遇危情时刻!事态危急,一些乘客当场遇难。事故严重,人命关天,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比拼迅速展开。温州启动应急预案,53辆救护车,几百名医务人员冒雨赶往泥泞的现场。23日当晚,温州全城通宵未眠,医务人员在争分夺秒、千方百计救助遇险乘客,竭尽全力创造生命的奇迹。23日深夜,有百余人前来温州血站排队献血,以挽救同胞的生命;所有社区医护人员从家里冒雨赶到医院,救助受伤乘客;医疗救援工作在紧张有序进行,所有的医护人员没有一刻的休息时间,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最大努力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整整一夜没有合过眼,汗水浸湿了衣衫也全然不顾,他们的努力挽救了许许多多的生命,他们用忠诚和敬业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或许,伟大的事迹我们感到遥远,微小的事情就在我们身边,但感动同样令人动容。记得第一次上门为群众服务时,有的群众因某种原因不配合,甚至于拒之门外,但我们的同志用温婉的言语,和善的笑容,扑实的坚持,真诚的态度去感动他们,我们在工作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将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心上。不经一番寒彻苦,哪来梅花扑鼻香。”没有汗水的浇灌,怎能收获成功的喜悦?没有一番真挚的亲情,怎能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百姓的赞扬和上级的表彰。但是这些赞扬和荣誉的背后却凝聚着太多的汗水与付出。
成绩的背后是一步步的心酸,有的同志顾不了自己的小家——记不清有多少次,回避儿女期待抚爱的目光,更记不清有多少次,歉疚地面对病塌前白发苍苍的父母……在多年的卫生服务工作中,每次完成一项任务,队伍里的的的兄弟姐妹们都更加的努力,更加的团结。因为,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坚不可摧的信念---让生命为这爱的事业而闪光!
当铭记时刻让我惊醒,当感动时刻萦绕在心头,我责问自己,辛苦算什么,奉献本来就是天经地义。有一天,我捧起一本书,书中的蝇头小字赫然醒目:工作意味着责任,忠诚就是最大的责任。热忱创造奇迹,敬业就是工作高效的持久动力。
一、基本概念与影响因素
职业声望是社会成员对各种职业地位的一种主观评价。没有职业地位,职业声望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职业声望,职业地位高低也就无法确定和显现,人们正是通过职业声望来确定职业地位的高低。
影响职业声望的主要因素有:第一,职业环境,包括职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即工作的技术条件、空间环境、劳动强度、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晋升机会等。第二,职业功能,是该职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水平的意义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共同福利所负担的责任。第三,任职者的素质要求,包括文化程度、能力、道德品质等。职业环境越好,职业功能越大,任职者素质要求越高,职业声望就会越高。第四,职业报酬,即职业能给予任职者的各项利益,包括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晋升机会和权力权威等。因此,对职业声望的社会评价代表了一定地域内的职业社会价值观。
二、关于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分析
第一,从职业的社会功能来分析,社区工作者运用组织动员的手段协调居民认识社区的整体需要和目标,通过计划方案和专门机构协调、整合社区居民、F体和机构,挖掘利用社区内外资源,满足社区需要、实现社区目标,以适应社会变迁。社区工作者激励和支持社区个人和群体努力改善自己社区生活的条件,鼓励居民互相、自主和解决,提升居民的各种能力。社区工作者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社区的需要,解决社区问题,培养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增强居民信心、技术和社区自组织的权利,促进社区整合,改善社区环境,实现社会公平。因此,从职业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说,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声望应该是相当高的。
第二,从职业的社会报酬来看,所谓职业的社会报酬,即职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能赋予任职者的各项权利,比如,权力、权威、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晋升机会等等。就目前中国的社区工作者来说,社区工作者既不属于公务员编制体系,也不属于事业单位编制体系,就社区工作者的收入及福利待遇这一基本的社会报酬都成了社区工作者获得权力和晋升机会的阻碍条件。因此,社区工作者的社会报酬满足不了,就必然会造成了这一职业的社会声望相对较低,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职业的社会功能相当的高情况下,职业声望还是相对较低的情形了。
第三,从职业的要求上来分析,职业要求一般包括教育程度、所需的培训和必要的经验,以及拥有的证书及执照等。一般来说,职业地位随着进入职业的要求的越来越严格而不断提高,即获得该项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则该职业的声望也就越高。就当今中国社区工作者这一职业来说,虽然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开设了社会工作这一专业,但是针对本科生毕业后是否可立即获得相应的社会工作师资格证这一说法,目前国家还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而就当今中国社会而言,进入社区都要进行一个必要的考试,这个考试面向广大的社会成员,那么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而言,是否还有必要进行相关的考试呢?是否可以直接上岗工作呢?这种专业型社区工作人才与社区工作岗位的严重脱离,又该如何解决呢?那些已有两年社会工作经验并持有资格证的社区工作人员,是否就能替代专业社区工作者进行专业的服务呢?这些都是影响这一职业社会声望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社区工作者职业声望的建议与措施
1.扩大舆论,提高社区工作者在群众中的知名度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提高社区工作者职业声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加强舆论的宣传。首先是政府应给予大量的肯定与支持,在社区工作本土化的过程中,对社区工作给予一定的社会资源,比如财政拨款、政府购买服务等等,同时还要和一些非正式组织,比如NGO组织的大量合作,为中国的社区工作提供经验和帮助;其次,就是新闻媒体的力量,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还是网络,都是宣传舆论的有效力量,积极宣传社区工作者的光辉形象,为社区工作者进一步开展社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2.增强社区工作者的收入与福利待遇,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影响职业的社会声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这个职业的收入及福利待遇。因此,社区工作者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更应该扩大社区工作者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水平。在中国的职业编制中,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到事业单位的编制中,使其享有一定的社会保障服务,从而扩大社区工作者晋升的渠道,为社区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与环境,进一步增强了这一职业的稳定性,提高了职业的社会声望。
参考文献:
[1]李强,刘海洋.变迁中的职业声望――2009年北京职业声望调查浅析[J].学术研究,2009(12):34-42.
来社区工作我才发现做社区工作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也明白了社区工作远不如自己想得那样简单,社区工作包含极大的复杂性、矛盾性。
一年多来,在社区书记、主任的领导下,在其他同志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我的社区知识与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和提高。熟悉和掌握了党和国家社区方针政策,了解和熟悉了转轮街社区所辖区域风土、人文等基本情况,积累了和社区居民打交道实践经验,增强了对本职岗位的责任意识。
我深深懂得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就是要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直接接触国计民生,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把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则明明白白的办给居民百姓,为百姓排忧解难,就是为国家排忧解难。
二、严格要求,维护社区团结和谐
社区的工作关键是和老百姓打交道,而居民和社区、社区干事之间关系是盘根错节,息息相关的。一个繁荣兴旺团结和谐社区必定有一个团结和谐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作为一名公益岗位社区工作者,虽然报酬不及其它岗位的一半,但我仍以工作为重,从没闹过情绪,发过牢骚。一是尊重领导,自觉服从领导各项工作安排。二是尊重和团结同志,虚心向老同志请求,热情支持其他同志工作,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三是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准时上班,按时下班,积极参加社区各项活动。四是做到工作热情,服务周到。一年多来,从来没有和社区领导、同事和居民说过一句“红脸话”,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以自己言行维护了社区的稳定团结和谐。
三、尽职履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来社区工作我才发现做社区工作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也明白了社区工作远不如自己想得那样简单,社区工作包含极大的复杂性、矛盾性。
一年多来,在社区书记、主任的领导下,在其他同志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我的社区知识与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和提高。熟悉和掌握了党和国家社区方针政策,了解和熟悉了转轮街社区所辖区域风土、人文等基本情况,积累了和社区居民打交道实践经验,增强了对本职岗位的责任意识。
我深深懂得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就是要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直接接触国计民生,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把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则明明白白的办给居民百姓,为百姓排忧解难,就是为国家排忧解难。
二、严格要求,维护社区团结和谐
社区的工作关键是和老百姓打交道,而居民和社区、社区干事之间关系是盘根错节,息息相关的。一个繁荣兴旺团结和谐社区必定有一个团结和谐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作为一名公益岗位社区工作者,虽然报酬不及其它岗位的一半,但我仍以工作为重,从没闹过情绪,发过牢骚。一是尊重领导,自觉服从领导各项工作安排。二是尊重和团结同志,虚心向老同志请求,热情支持其他同志工作,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三是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准时上班,按时下班,积极参加社区各项活动。四是做到工作热情,服务周到。一年多来,从来没有和社区领导、同事和居民说过一句“红脸话”,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以自己言行维护了社区的稳定团结和谐。
三、尽职履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摘要]社区是城市社会最基本的组成细胞,社区建设涵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环境、组织领导、干部素质等方面,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逐步增加专业社区工作者的比例,有计划地培训现有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高其综合素质,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者开展专项工作的流程和职责,建立和完善社区心理咨询师制度,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将社区队伍逐渐专业化是社区管理改革的有效手段。
[
关键词 ]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素质;社区服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社会的变迁对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建设涵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环境、组织领导、干部素质等方面,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北京社区发展的历史来看,计划经济时期社会工作队伍主要以居委会老大妈、老大爷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水平的高度发展,社区工作者队伍逐渐向职业化、专业化道路发展,这也是当前我国社区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基本情况
在调研中我们感到,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状况较好,主要表现在:
一是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能够围绕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社区工作者能够注重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区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具备一定的政策与管理水平,能够围绕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工作,基本适应当前工作需要。大部分工作人员掌握了文字录入、网上查阅资料、表格制作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结合社区实际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抓好落实。
二是具备一定的工作执行能力,能够起到连接政府和百姓的桥梁作用。各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以和谐社区建设为主线,在矛盾排查化解、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维护社会稳定、为居民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社区工作者在宣传党的政策的同时,积极为居民服务,满足居民需求,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给百姓,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好评。
三是具备勤奋敬业、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为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做了大量而繁重的具体工作。社区工作事务繁杂,要求高,难度大。社区工作者很辛苦,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经常加班加点,周六、周日很少休息。但就是这样,大部分社区工作者能坚守岗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街道交给的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关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的研究,当前学术界主要集中于对社区工作者现状中具体问题的分析如职业倦怠度、心理压力等,实务界则对社区工作者的构成、现状及运行情况有较清楚的认识,并出台了一些系列改革举措。在深入实践调查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当前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状况与当前不断扩展的社区服务的内涵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这就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不足与问题。
一是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素质与社区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随着城市管理重心逐步下移,社区建设这一系统工程所具有的综合性、社会性、地域性、群众性、创新性的特征和社区所要承担的众多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功能,迫切要求社区工作者必须具有专业化的素质。但从目前社区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来看,这方面差距还比较大。近几年来,社区工作者的学历程度普遍较以前有所提高,但是距离专业化社区服务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在职训练(包括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过程中,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和社会工作师资格的人数占社区工作者队伍总体比例过低。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尽合理以及在职训练的不足,从而导致在拓展社区服务内涵和提升社区服务品质方面还有待提升。
二是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与社区工作的需要还不相适应。社区工作者应该与社区工作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目前社区工作者中,主要集中的年龄范围为20-29岁、40-59岁。前者主要是公开招聘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助理员;后者是企业离退休人员、下岗再就业者等,年龄断层现象比较严重。年龄偏大的社区工作者,往往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但有时面对工作的新要求往往表现出力不从心。年轻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对于社区工作的认同度普遍不高。目前社区工作的模式决定了在社区中开展繁杂的任务工作很难有具体的流程和程序,更多的是经验性的探索和积累,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参加社区工作的时间短,还缺少社区工作经验,处理问题还不够稳妥,导致其对社区工作专业化的认同度不高。
三是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内容与社区发展的趋势还不相适应。从工作内容上讲,社区工作者除承担大量的治安、卫生、就业、低保、计生、文体等传统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外,还要承担社区禁毒、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等多项新任务。从工作职责上讲,包括城市基层因公共安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物业管理等问题引起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呈多发态势,充分发挥好居民委员会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作用至关重要。
三、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拓展社区服务的内容
和谐社区建设时期社区服务的内涵已然发生变化。新时期社区服务的概念更加全面,包括社区就业服务、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救助服务、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社区安全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在当前各地社区服务实践中,这些方面的服务项目也已经在开展。
(二)拓展社区服务的提供主体
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是政府、居委会、社区志愿者、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共同参与的过程。政府承担宏观规划、组织保障、管理监督的职责,还负责提供公共服务为其他主体开展社区服务提供支持、指导。社区居委会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组织社区成员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为发展社区服务提供便利条件。社区志愿者组织被纳入社区服务的兴办主体之一,支持社区成立形式多样的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业务。
在当前社区服务实践中,不同层次的社区服务的提供主体正在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有的推出社区自治工程,建立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社会组织的有机衔接,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把社区各委员会的工作进一步具体化,提高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这种方式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包括治安维稳、公益服务、计划生育、文教体育、环境保护和社区共建,在激发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表现出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社区服务的取向。拓展社区服务的提供主体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明确了方向。
(三)尽快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
一是逐步增加专业社区工作者的比例。充分考虑当前社区工作者的不同结构的差异性,逐步增加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比例,促进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与专业院校建立良好连接;拓宽选人视野,吸纳高素质专业社会人才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引入院校专业教师、训练课程,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二是有计划地培训现有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高其综合素质。制定《社区工作者培训管理制度》,建立符合社区发展实际的考核办法,加快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专业化水平。
三是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者开展专项工作的流程和职责。制定《社区工作者服务手册》,对社区工作者提供的专项服务进行描述,明确社区工作者所要完成的专项工作的主要职责和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职责履行中的典型问题等。细化为民服务事项,标准化、明确化,提出具体考核标准,对居民相关满意度、活动开展频率、设施覆盖率等划定详细“标准线”。
四是建立和完善社区心理咨询师制度,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社区工作者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需要及时进行疏导和排解。社区工作者中年轻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建议开展专业化的心理辅导,聘请专业院校心理教师担任社区心理辅导师。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其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在激发个人潜能,增强团队凝聚力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问题
I、因社区工作负担过重,社区工作者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社区工作者队伍不稳定,变动较频繁。社区工作非常细,上级机关部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任务主要靠社区工作者去落实,“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致使社区工作者感到工作和精神上疲于应付。一些年纪轻、文化程度较高、有技术特长的年轻工作者特别是男性社区工作者一旦有新的就业机会,便辞职走人,社区人员流动性大。2、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结构不平衡。表现在:部分社区工作者由于年纪轻,缺乏经验,工作能力不强,对社区工作的专业技能未较好地掌握;有的年轻社区工作者又不够安心工作,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开展;男性工作者偏少,对某些工作开展带来不利;文化程度、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任职前普遍没有接受培训,任职后培训方式单一,参加人员缺乏全员性。3、社区工作者对关乎稳定等苗头问题,不能以敏锐的政治意识及早发现,更谈不上及时控制。部分社区工作者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工作待遇和八小时工作权利,致使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群众的亲和度大为下降。由于社区承担的任务重,而社区工作者工资少,收入与承担的责任不平衡,影响工作的积极性,既无法稳定现有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也不能更大地激发社区工作者的潜力。4、社区工作者来源庞杂,有老居委会保留下来的、有社会招聘的、有下岗失业人员,他们许多人还是沿用政府行政管理的手段从事社区管理,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社区自治功能的要求尚存在差距。另外,部分社区工作者工作效率不高,知识更新较慢,缺乏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1、由于对社区文化的重视不足,影响和制约了社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2、由于社区经费来源渠道有限、数额也比较少,需要开展的活动又比较多,社区文化活动基本没有专项经费,因此社区开展活动,很多都是社区居民自己掏钱做服装、租场地、购道具等。3、居民对社区文化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但现实中,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针对面还不够宽广。这些与社区干部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社区文化专干缺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一些社区委员会中基本没有设文化专干,社区文化开展工作一般部是社区委员会其他干部凭借老一套经验或依靠社区中热心社区建设的文艺、体育人才等开展的,因此,形式略显单一。
(三)社区环境治理存在问题
1、行政部门对社区自主管理的过度干预,使社区居委会事实上扮演着政府下属行政机构的角色,社区的自治能力大大下降。影响和制约社区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问题未完全解决,社区具有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职能未全面履行,条块分割、条块失衡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2、社区管理力量明显缺员,与实际管理需要很不适应,使得社区对环境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社区无固定经费来源,不能将社区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常年规划,难以对社区环境设施及时维护更新。3、社区居民环境意识仍旧淡薄,参与社区环境综合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常常出现宠物咬人、存在卫生死角、杂物阻塞楼梯、停车难、乱摆乱挂等现象。
(四)社会弱势群体服务存在问题
1、社区养老机构跟不上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不能在社区得到完全的解决,社区的老年康复中心基本上没有。另外,社区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方面所提供的服务不足。2、为妇女儿童服务的设施,有的社区没有,有的社区建立了但是处在低水平上。3、下岗、失业和特困户在社区只能为他们解决一半“低保”问题。4、残疾人在社区没有自己的综合活动中心,社区基本上没有建立无障碍设施。
(五)就业服务存在问题
1、目前一些街道对社区创业促就业工作既无专项经费支持,又无专业人员进行创业指导;而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也无资金扶持,再加上此项工作目前没有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范围,还有一些社区没有真正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全市社区创业指导服务网络还不够完善。2、社区居民、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创办社区服务经济实体,其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包括扶持资金、技术指导、项目设计、场地落实等。3、从思想观念来看,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业中的家政服务、钟点工、保洁工等存在种种偏见,再加上从事这些工作一是待遇明显偏低,二是脏苦累,所以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干。
二、相应的对策
(一)社区工作者建设方面
近年来,社区工作者队伍总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但与新形势的要求和所承担的任务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必须造就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1、择优录用,综合考察。按照“年轻化、知识化、能服务、懂管理”的要求,可以从外部招聘一些素质好、能力强、年纪轻、学历高、热爱社区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圈盈唐山经济。
伍军人和下岗职工,保证一个社区一名大学生;也可以内部录用一些经验丰富,工作方法独特的原有社区工作人员,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按照公开平等的原则,实行笔试、面试和综合考察,择优录用,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知识与经验相结合的社区工作者队伍。2、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各社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并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可以采取正规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通过专家授课、现场考察、交流经验等方式,促使其改进工作方法,丰富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提升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3、有效激励,调动积极性。可以通过严格考评、年度表彰、奖励先进等措施,强化管理,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二)社区文化创新方面
1、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可以制作以刊登传统美德、格言警句、生活资讯或以廉政、科普、礼仪常识为主的生活版画,也可以举办书画、手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形成具有民俗特点的社区文化。2、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社区可以组建合唱团、舞蹈队、书画沙龙、健身队、时装队、英语班、戏曲班等,也可以根据社区的文艺骨干特长,在街道门前广场和社区小广场设立了音乐角、流动电影、交谊舞会等文化活动点,为社区居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文化舞台。以“构建和谐社区、共创美好家园”为主题,鼓励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文艺汇演,还可以组织广大居民开展社区趣味动运会或举办少儿文艺展示会等活动。3、激活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室。老年文化活动室根据不同群体的个性文化需求,开展心理健康、社交礼仪等主题教育,创建并形成具有不同群体特点的主旋律文化,着眼提升社区文化品味,举办歌唱舞蹈、朗诵、器乐演奏等不同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青少年文化活动室主要针对寒暑假期间青少年学生及团员青年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象棋友谊赛、参观党史教育基地等,结合廉政文化进社区,组织青少年及团员青年开展廉政文化系列活动。4、贴近百姓生活,举办各种联办活动,突出社区“活动多、受众广、特色足、载体新”的鲜明特色,比如廉政文化谈心角、动漫演示讲座、社区画刊等新载体。
(三)社区居住环境方面
社区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为居民营造一个优美、舒适、方便和适于居住的空间,使社区成为了人居环境最佳社区。1、培养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社区可以开展“绿色社区”考评活动,创造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或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培育法律环境;结合推进社区警务室的建设,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将社区的综合治理渗透到每个角落。2、抓环境卫生,保居民健康。社区环境卫生水平的高低,反映了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精神面貌及文化素养,关系着居民的身心、身体健康。社区工作者要切实强化对社区日常卫生的检查指导,并将社区环境管理规范、环境问题投诉电话等环境管理制度公示上墙,并有环保记录、环境建设档案等种类环保档案,并指定人员负责。社区物业也要积极配合社区的工作,做到垃圾日产目清,公共设施及时维护,建立垃圾房,垃圾袋装化、拆违建绿。
(四)便民利民服务方面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主要依托社区居民小组长队伍。自开始,街道开始探索网格化管理的路子。当时招聘50名左右的居民楼长,每人每月100元工资,实践证明,楼长的作用非常不理想。因为100元的引导作用太小。之后,又通过招聘大中专学生,充当社区工作者,经过实践,新毕业的学生工作经验不足,不适合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到沂源参观考察后,开始实行现在的居民小组长工作制度。从河滨社区试点,面向下岗无业人员招聘专职居民小组长,每月600元工资。试点效果良好,我们迅速在全街道推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0岁以上下岗无业人员26名分配到各个社区。,经过街道党工委的研究,将小组长工资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同时,我们同步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12名(每月1200元,五项保险全交)。进一步填补管理体制上的空缺。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毕业大中专生,他们虽然群众工作经验欠缺,但业务学习和培训能力较强,这样他们能够更好的辅助小组长开展工作。建立社区居民小组长和社区工作者两支队伍后,我们再通过有效的领导、指导和考核机制对街道辖区的居民区实施网格化管理。
二、三大支撑,推动网格化机制顺利运行
城市社区网格化网络的运行有三个重要支撑。第一个支撑是领导重视。街道领导对社区工作的重视我们该项工作建立的基础,除了建立小组长队伍、社区工作这队伍之外,还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社区,确保社区工作的人力和领导到位。第二个支撑是财力支撑。街道财政每年划拨社区工作经费40余万元,新增计生专项经费3万元,奖励经费1万元。新增流动人口管理专项经费5万元,计生专职主任专项奖励经费每人3000元。财力保障为社区网格化管理提供强力支持。第三个支撑体制支撑。经过两年来的不断探索,我们建立起社区居民小组长和社区工作者“三制一化”的工作体制即:岗位聘任制;目标责任制;工资统筹制,实行职业化管理。三个支撑确保城市社区管理网络的正常运行。
三、强化日常管理,网格化机制日趋成熟
街道各社区通过提高居民小组长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管理网络。以海宁社区为例,海宁社区将辖区分为“二区四片十个责任块”,建立起社区-责任区-责任片-责任块“四位一体”的计生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到人、奖惩到人。实行居民小组长“日工作单”制度,每天在上班签到时填报当天工作具体工作计划,具体到哪几个户,干什么。下班签退时填报当天工作完成情况,具体到完成了多少户,到什么程度。实行居民小组长“请假单”制度,年度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将工作质量与工资挂钩,月工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础工资500元,按月发放,另一部分300元,年终根据平时成绩、专项督查、民主测评、奖惩因素等4大项13小项30余个指标的考核成绩,加入奖励或处罚分值后一次性发放。
四、优势凸显,网格化管理机制成效卓著
随着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实施社区计生网格化管理以来,街道辖区漏管人员日益减少,自以来,陆续清理漏管空挂人员270余名。而且自以来社区和区直单位空挂人员实行4个月未查体人员月上报、月清理制度运行良好,1300多名下岗无业失业人员查体运行顺利。每名小组长各负其责对各自管理的育龄妇女情况熟悉了解。定期上门随访,搞好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管理信息日益畅通。小组长常规入户,有效保障流动人口信息变动的及时掌握,减少外来人员违法生育情况发生。城市低生育水平稳定。以来,城区违法生育现象明显减少,统计年度8个月未出现违法生育情况,同期对比,有明显的提升。
大家好!
我叫闫淑芳,是府湖里社区社工站的成员,在社区负责卫生工作,自2009年进入社区以来工作接近4年了,今天借街领导搭建这次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我想说的是做好本职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十精神及实现“中国梦”的体会。
也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热爱社区工作,为建成美丽社区贡献力量。
来到府湖里社区,我分管卫生工作,有的人认为这项工作是一个美差,我也曾把社区卫生工作想象成“每天就是巡视一圈”那样简单。但真正体验工作之后,我才深知其中的辛苦,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不仅要巡视社区内卫生状况,还要处理各类突发事件,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因此,我抛却了“美差”的想法,而是增添了更多的责任感。既然我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就必须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朋友们曾经劝我,“社区工资待遇这么低,还这么辛苦,你干的什么劲?”面对这些好言相劝,我只是一笑置之。虽然它没给我带来物质上的丰富,却给了我无比珍贵的——那就是“爱”和“奉献”。因此,我始终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牢记在心,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向老同志虚心请教,积极融入居民当中,倾听居民的心声,广泛征求居民意见,随时采纳好的建议,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居民们脸上满意的笑容,是对我工作的认可更让我有了成就感。
虽然工作中有苦、有累,有汗水,甚至在有些居民对我不理解、不信任的时候,还会夹杂着泪水,但我依然坚定我的选择没有错,我为自己成为社区工作者感到荣耀和自豪。干这份工作我无怨无悔!辛苦并快乐着。
现在的卫生工作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也必须有一定的文化业务水平做根基。无论从年龄上,还是从工作经验上讲,我都算是一个新人。我明白业务知识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加强自身素质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工作中,我一方面虚心诚恳的向前辈们学习,另一方面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对社区的各个楼门到社区单位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随时掌握社区卫生状况,并通过城管通及时上报。在现代化科技管理小区的方式中,我掌握了知识,增强了才干。
新的机遇总会带来新的挑战,新的岗位总会遇到新的问题。工作以来,经历创卫生城区、大干300天环境卫生大清整等活动,提高了工作的应变能力。在2012年光湖里旧楼改造的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为此,我和同事们认真展开调查、研究解决方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在居委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仅做好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调解,还很好的解决了居民与相关职能单位之间的矛盾冲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居民实际困难。 经过大家努力,圆满的完成了旧楼改造任务。居民们都说,这次改造我们从心里感到高兴,打心里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住得更加舒心了。这不就是咱老百姓心中的“中国梦”吗。
社区工作人员激励是指管理主体在社区建设管理过程中,运用激励理论,有计划地对社区工作人员予以有效的刺激、引导与鼓励,以促进其内在心理变化,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
为了有效研究社区工作人员激励机制,我们将借鉴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通过调查访问发现,公司政策与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工作安定等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因素,一旦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非满意、又非不满意的中性状态,他将其称之为保健因素。
与此相反,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有关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等,则会使职工感到满意。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使职工获得满足感,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所以称为激励因素。
唐山市社区工作人员激励现状
唐山市从2001年开始正式启动城市社区建设,在社区队伍建设方面,12年间初步形成了由社区居委会、社区专职工作者和公益岗位人员组成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个案访谈的方式,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以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基础,共采访50位社区工作人员作为样本,对影响社区工作者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社区工作者的激励满意度实际情况,找出影响工作者积极性的激励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
保健因素方面现状。结合社区工作者的实际状况,在这里我们主要调查了管理制度和日常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和工作安定等六个方面。
第一,管理制度和日常监督方面。目前,唐山市关于社区工作人员管理的文件,主要是2007年颁布的《唐山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在具体操作过程层面,各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实施细则,例如路北区先后出台了《路北区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和《路北区编制外用工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等文件,路南区则制定了《唐山市路南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这些文件从理论上可以保证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但是在现实状况下,由于社区尤其是居委会职能定位不清、以及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规定流于表面,很难得到真正有效的实行。
此外这些规定中关于社区工作者职责和处罚的内容较多,而对于社区工作者权利的内容较少,或是因为经费或其他原因难以得到落实,这就增加了社区工作者心中的不公平感,使得他们在履行职责时其积极性大打折扣。
第二,工作条件方面。近年来,唐山市加大了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条件有了大幅改善。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部分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部分老小区配套设施先天不足,没有合适的场地建设提供给社区工作者改善办公条件。有的虽有场地,但相关手续繁琐,导致社区办公条件难以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新小区的开发建设上,建设部门在验收新住宅小区时,未能吸收民政部门和当地街道办事处参加,导致了街道办事处对开发商几乎没有制约机制,造成了一些新小区办公条件的先天不足。
三是与企事业单位及物业管理部门关系难于协调。部分企业为减少开支渠道,减少所属社区的经费支出和建设投入,致使一些单位型社区基础设施简陋。
此外,部分物业公司和房管、土地等部门对社区工作支持力度不大,由于缺少相应政策对共建事项加以明确,仅凭借与各单位之间协调关系,收效甚微,严重影响了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者办公条件的改善工作。
第三,人际关系方面。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这一项是大部分人表示满意度最高的一项。绝大部分人认为同事关系非常融洽,其原因在于:一是工作人员较少,相处机会较多;二是彼此之间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三是在工作过程中相互帮助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而在与领导关系中,大部分人也认为虽然在称呼上存在上下级的差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关系还是比较平等,不像公司一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大家在一起办公,遇到事情都是一起讨论,互相理解和支持,因此与领导的关系大部分人表示非常融洽。但是也有少部分人认为正因为社区工作人员间的关系过于融洽,反而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当同事或下属在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时,碍于情面,也不好意思直接指出或给予批评。
第四,薪金方面。从2007年起,唐山市社区居委会成员补贴标准为2005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80%,每人每月补贴1140元(市、区两级财政为每人每月缴纳养老、失业、医疗三险348元,实际上市、区两级财政为每位社区居委会干部负担1488元),社区工作人员月工作补贴扣除个人应缴纳保险后平均为940元。从2011年开始各区还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由区财政负责,全面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例如路北区从2012年开始,每名社区工作者和居委会干部的生活补贴从原来扣除个人保险后的每月979.2元,提高到每月1500元,增幅达到53%。应该说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待遇与过去相比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在访谈中,被访者表示2012年唐山市的月最低工资已经涨到1320元,而职工平均收入则达到3588元/月,与之相比,他们的工资收入只是略高于最低工资水平,相较于平均收入则只到它的1/3,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甚至表示,这些收入还不如在外面做零工,别说养家,就是自己每个月还得紧着用,不然还要找父母要钱,这让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感觉其工作价值被低估,并对现有的薪金水平表示不满。在调查中,笔者曾问到:“如果你不得不选择离开社区工作这一行,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有35位明确表示是薪金过低,难以支撑现实生活。可见薪金已经成为影响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五,地位方面。关于地位问题,我们的调查中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你认为自己的工作重要么?”,二是“你认为社区工作者是份受人尊敬的工作么?”关于第一个问题,大部分社区工作者同意这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但是在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大部分社区工作者并不认为自己受到了应有的尊重,由于受计划经济条件下亚社区的长期影响,不少居民将社区工作者仍视为居委会大妈的角色,甚至有居民认为当前进行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建设,完全是一种人力资源浪费,社区工作者由退休人员返聘就够了。此外,由于在亚社区时代,居委会往往被视作政府的“派出机构”、“准行政组织”,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各部门工作的操作层、落实层,到了现在,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相关职能部门许多仍保有这种观点,因此居民一旦有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居委会,而职能部门参与、支持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很多社区代表居民反映热点和难点问题,往往得不到回复,这让居民感觉居委会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甚至对相关社区工作者进行漫骂,这都让社区工作者感到无奈。
第六,工作安定性方面。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工作安定”事实上是吸引许多社区工作者进入这一职业的最重要因素。虽然不论是《唐山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还是各区自己制定的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都明确规定要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人员予以辞退,但是事实上,基本上所有社区工作人员都能考核合格,因考核不合格而被辞退的人员很少,如果不是自己提出辞职,绝对大多数工作人员都能长期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
激励因素方面现状。结合社区工作者的实际状况,在这里我们主要调查了成就和工作的挑战性、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等三个方面。
首先,成就和工作的挑战性方面。社区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包含内容较多,粗略统计包括社会保障、民政、计划生育、文教卫生、城管、残联、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项工作,虽然工作内容丰富,但是很多工作是由各职能部门指派下来的,需要按照预定程序完成,由于这些工作大多属于重复性较高工作,完成过程又相当琐碎,使得工作本身缺乏挑战性,社会工作人员个人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在访谈中,笔者不止一次的听到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天天都做一样的事情,什么清理小广告,开证明信,人口登记……,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不知道有什么意思。”而在将工作结果上交给相应的职能部门后,各职能部门通常并不及时对其工作成果予以肯定,这极大地削弱社区工作人员的成就感。
其次,增加的工作责任方面。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都能很负责任地完成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水平。但是由于社区职能行政化趋向日趋严重,使得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变成了必须完成的主要目标,加上各级对上边的要求层层效仿且层层加码,雪球越滚越大,压力越传越高,导致社区的任务越来越重,工作越来越多,社区工作人员受到过多的束缚,疲于完成各职能部门摊牌的各项工作,而它本身应该具有的自治职能则受到极大地削弱,社区工作人员难以自主地安排工作。此外办公经费的短缺也严重制约了很多社区活动的开展,再加上目前我国的社区建设是由政府主导进行,社区各项事务的决策权都集中在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只负责相关的执行工作,缺少参与组织决策的权利。
最后,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方面。在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方面最重要两点是培训的机会和晋升的机会,而我们的调查也主要集中在这两点上。
近几年,唐山市民政局采取组织观摩学习、组织业务培训、组织考评活动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各区为了进一步搞好社区建设工作,也分层次、分步骤、多形式地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普及和培训,先后举办培训班20余次,受训人员达400余人,但是在访谈过程中也有不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从未或很少参加任何培训。至于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虽然现在各社区鼓励工作人员参加,但由于大部分工作人员基础不好,也没有专门的培训辅导,因此很难拿到证书,再加上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奖励措施,因此大家参加的积极性并不高。
而在晋升方面,与目前正规职业相比,社区工作没有相应的职称序列和职业保障制度,普遍存在“有专业无职业,有工作岗位无职称序列”的状况,进而造成社区工作者向上升迁的通道极为狭窄,其职业发展体系的建立还有赖于权力机构的社会决策。而我们调查也显示了这一点,因此除非你选择参加居委会主任选聘或者公务员考试,否则不存在着晋升的问题。
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现有激励机制的设想
笔者认为完善社区工作人员激励机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考评机制,强化日常监管。准确定位社区功能,注意政策的可操作性,在关注社区工作者职责的同时重视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对已有的文件和政策要认真落实,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加以修正和补充。考评作为社区工作者任用和奖惩的依据,在整个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标准、考核时间等多方面入手,建立起严密、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工作条件。每个工作者的工作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工作条件太差不仅不利于工作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需要继续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各区应尽量落实相关文件关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定,同有关部门搞好沟通工作,不断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三是改善薪金待遇,强化精神激励,实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切实落实有关文件关于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的规定,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要求、个人的工作经验、专业能力水平建立完善的福利奖金分配方案。完善社区居委会干部工资待遇自然增长机制,实现社区工作者待遇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提高逐年得到提高。
充分做好精神鼓励的文章,做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形成复合激励。充分运用情感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评判激励、知识激励、参与激励等多种激励模式,通过认可、赏识、表扬、通报、晋升等多种形式,加强同社区工作人员的有效沟通,切实关心、理解和尊重他们,从而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实现把“社区要为我做什么”的思考方式向“我要为社区做什么”的转变。
四是促进工作人员参与,营造自主、沟通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社区管理,创造一个自主、开放的环境。在管理中注意给社区工作人员一个弹性空间,有利于发挥其工作创新的能力,对他们的工作成果及时予以认可,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社区居民进行积极的宣传,让居民重新认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约束各职能部门对社区的任务摊派行为,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自治的机构和场所。
通过学习,我对社会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原以为在民政部门从事为群众服务的工作就是社会服务,其实这种理解是比较片面的,虽然都是助人解困的工作,但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社会服务方面的专业训练,只是依靠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地开展工作,缺少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知识。
要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并不容易,不光要掌握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还要具备技术、心理素质等能力。尤其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真正的社会工作者不仅仅是提供政策帮助、心理援助和意见咨询等直接服务和帮助,还要鼓励服务对象“助人自助”,并指导服务对象走出困境,实现自我价值。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连年攀升,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展,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地区就业。1999年,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和支教等工作。但大学生农村工作者(村官)、社区工作者(社工)这一职业在我国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与质疑。本文以宁波市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社工为例,采用走访交谈、问卷统计及文献查阅等方法,分析了其工作与成长现状,指出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宁波市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社工现状分析
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社工为优化农村与社区工作者队伍开辟了新渠道,对农村社区基层建设、提升基层工作水平、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他们使农村、社区工作的效率显著提高,大学毕业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文字功底好,在各级创优评级的材料整理制作、信息宣传公开和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方面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基层锻炼,历练了人生,收获了有异于在城市、企业、机关等地的宝贵工作经验,产生了对人生新的思考和就业抉择。
1.大学生村官和社工队伍逐年扩大、质量不断上升
宁波市各县(市)区早在1999年起,就先后采用公开招考的方式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到2005年12月,全市11个县(市)区共招考了535名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在2008年,宁波市已选聘大学生2885人,完成目标的93.9%;在岗2617人,其中在农村工作2056人,在社区工作561人;本科以上学历占59.3%,应届毕业生占35.8%。到2011年,全宁波市农村,大学生村官在社区的有683人,占社区服务工作人员4270人的16%。截至到2013年,宁波市共有2554个行政村,414各社区(2006),按照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宁波市早已实行了全覆盖,而且在社区中不仅有多名大学生社工还有大学生村官,个别行政村还有2名大学生村官。
从近年宁波市各区县公开招聘大学生农村(社区)工作者的指标数来看,一是女性与男性招聘比例较为均衡,但报考人数女性多于男性;二是由原来的大专及以上学历逐步过渡到全日制本科学历,由原来单一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变为面向部分211、985等全国重点院校、部分省内本科院校择优选聘和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两种方式,大学生村官或社工生源质量明显提升;三是党员比重要求明显上升,如江北区到2012年底在岗的大学生村官中党员比例占70%左右;四是应届毕业生多于往届毕业大学生。
大学生到村或社区任职后,工作期间可享受到区别于其它基层就业形式的如下优惠:一是人事关系、档案等统一由人才服务中心免费,其党、团组织关系迁转至所在村和社区。工作期间积极要求入党的,可向所在村或社区申请,由所在村按规定程序办理,报街道或乡镇审批;基层工作时间可连续计算工作年限。二是多个区支持大学生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其中学历教育经费经区有关部门批准由区财政承担。三是除工资外,对表现较好、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可适当享受当地村、社区干部年终奖金。四是招聘到村和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时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给予适当加分,镇乡(街道)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也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正是优惠的政策促使人数连年攀升的高校毕业生们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青睐于加入大学生村官或社工的队伍中。
2.工作现状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村官和社工以管理、法律、计算机、财务和文秘等五大专业为主,一开始主要担任主任助理、团支部书记、文书等职。事实上,这些大学生村官和社工并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工作千头万绪,村建、宣传、计生、综治、维稳、拆迁安置、土地流转、村级网站维护、远程教育、人口、妇女儿童工作等全部都会不同程度的涉及。也发现不少顶着村官或社工之名,被街道等长期借用,这种村官不在村、社工不在社区的现象不少,更有个别村官存在经常请假、忙于私事的现象。调查还发现,社工较村官工作内容相对清楚,一般社工分管相对明确的几块,而村官则往往各方面都要参与。而不同的村和社区,由于经济发展情况、区域位置、村情社情的不同,工作量和工作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
3.工作待遇
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社工由于管理归口不一样,因此待遇也相对不一样。按照现有制度,同一区域的以大学生村官身份招聘上来的无论是安排到村做村官还是安排到社区做社工的日常工资标准是一样的,而以社工身份招聘的统一都在社区工作,他们也有区别于大学生村官的统一的工资标准。具体到个人,每个大学生村官或社工的实际待遇除执行统一标准外,又因工龄、学历、业绩、工作地点、工作经验、工作内容等因素而不同。
早在2007年1月,宁波市首次出台政策《关于规范宁波市区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的通知》规范社工待遇。社工工资福利待遇有了规范、统一的标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基本工资、奖金、补贴及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构成。社工职务等级工资分三档十二级;基本工资包括职务等级工资、岗位工资两部分,同时根据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作职务、工作年限、工作实绩确定其相应的职务等级工资待遇。而对于宁波的大学生村官,并没有如此明晰的工资标准,仅限于从原来的明确聘用期间的年总收入一般不低于当地上一年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到如今文件明确说聘用期间大学生村官补贴标准比照当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并统一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而事实上,大学生村官和社工们的实际收入与政府部门呼声很高的政治待遇相比还是很低的,这种前途美好、现实残酷的境遇是很多基层就业大学生们的真实感受。
二、宁波市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社工面临的困境
1.身份尴尬,角色定位不明确
大学生村官由于不具有村民身份,既不是农民也不是政府人员,这种“非官非民”模糊性身份,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相当尴尬,一般安排担任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等副职,若想干到正职,其选举程序则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悖,有关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这类非本村户籍人员的被选举权利,大学生村官甚至因为没有在工作村里居住,而被排除在参选范围之外。同样,大学生社工社会认可度也较低,认为同传统的居委会人员无异。
2.流动性强,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现有的激励制度不奏效,待遇低、提拔难、扶持少等原因,大学生村官和社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性大,男性流动性较女性更大。在人员的稳定性方面,村官不如社区工作人员。如宁波余姚市最早考录的27名大学生村干部中,到2006年只有3名;鄞州区2001年考录的20名大学生村干部,到2006年都已不在岗位。
3.考评模糊,绩效考核制度不全
构建一套大学生村官或社工的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考核模式和综合评价方法,有利于管理者了解村官们的能力和工作适应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作为奖惩、培训、辞退、职务任用与升降等实施的基础与依据。现有的考评政策往往操作性不强,奖惩力度不够,无法调动大学生村官或社工的工作积极性。
4.期满何从,退出机制有待完善
根据宁波现有的村官有序流动的实施意见,对未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大学生村官,聘用期满,经考核合格最多续聘一次,聘期不超过3年,两届期满仍未进入村“两委”班子的,不再续用。第二个聘用期满后愿意继续留村工作且当地需要的,可由所在村自行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不再纳入大学生村官管理。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促进大学生村官和社工队伍的新陈代谢,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的实际需要,有利于保持大学生村官和社工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虽然宁波市针对大学生村官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期满大学生村官的五条道路: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优惠政策、扶持自主创业、引导另行择业、支持学历深造等五条通道,然而这五条道路实行起来对于在农村或社区已经工作几年的大学生们非常困难。
三、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各地区应坚持每年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每年与大学生村官或社工进行面对面交流,详细掌握每名村官与社工的个性特长、就业意向等情况,充实完善大学生村官信息库,为就业创业、分流安置提供基础信息。
1.落地生根,着力培养乡土人才
留村或社区任职是大学生村官或社工欢迎、基层满意、组织认可的一条多赢的流动途径。根据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积极支持和推荐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群众满意与信任的大学生村官和社工参与村及社区的的换届选举,帮助他们迈过留村或社区任职的“政策门槛”,落地生根,通过法定程序使其进入基层领导班子,实现“白面书生”到“乡土人才”的转变,让想留的能留。
2011年宁波鄞州区农村换届选举中,坚持把大学生村官作为村“两委”成员的重要来源,把优秀大学生村官选进村“两委”班子。共有48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会”班子,其中3名大学生“村官”当选村委会主任,有32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进入了社区(居委会)班子,有效改善了宁波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促进了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提升。
2.重点培养,择优选拔后备干部
一是岗位交流。对于新招聘的大学生村官和社工要坚持多岗锻炼,必要时在统一区域范围内实施交流,根据个人专长,有计划地安排到双创工作、维稳、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园区及城镇建设等岗位拓展锻炼,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二是领导帮带。全面落实基层干部与大学生村官和社工的一对一帮扶制度,传授农村和社区基层工作方法经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择优培养。将在基层任职满3年、年度考核为优秀、并在所在工作村或社区任“两委”委员及以上职务的的大学生村官与社工列入乡镇、街道科级后备干部队伍,作为换届选举的重点选拔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工作实绩突出、当地群众公认的,可以通过积分制考核、凭实绩选苗子等实招,经过必要程序将后备干部选任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这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村官与社工的健康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政策扶持,多方搭建创业平台
一是资金扶持。对有创业条件和意愿的大学生村官与社工们,政府应通过召开座谈会、对接会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针对大学生村官与社工的创业需求,提供优良的金融支持环境,在利率优惠、创新信贷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以及缩短审贷周期等各个环节,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给予必要的金融支持,减轻大学生村官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二是政策扶持。及时举办创业培训,组织到创业基地参观学习,积极提供信息咨询、项目开发等服务,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对聘任期满不再续聘、创业项目尚在初级阶段的,在一定期限内继续给予创业扶持政策,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创业保障;对以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在工商登记、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并提供社会保险缴纳、保险关系接转等人事劳动保障服务。三是技术扶持。对涉及种植、养殖、园艺、农村养老服务业等多个产业的村官与社工,可选派技术人才提供创业项目规划和技术辅导,帮助解决技术问题。
4.落实政策,促进人才优质流出
一是考编优惠。积极鼓励基层工作者们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实施加分及定向招聘政策。二是定向招聘。在市、区招录事业单位人员及街道、乡镇招录事业岗位工作人员时,拿出一定计划比例的名额,分别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和社工。三是择优推荐。促使国有大中型企业、银行等单位加大招纳基层农村工作者的招聘力度,定期择优推荐考核为优秀的村官和社工们到优秀企事业单位工作,并主动配合招录工作,帮助顺利实现工作关系的衔接。四是鼓励学业深造。各地组织部门要支持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创造学习条件为希望继续学业深造者考取全日制研究生;同时鼓励在职攻读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学历教育经费应参照公务员学历教育经费规定由财政承担一定比例。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委托高校面向大学生村官和社工培养农业推广硕士,以提高村官创新意识和承担农业推广或农村管理工作的能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学员:
大家好!
很高兴,也很荣幸有机会代表我们25位学员在此发言。
9月份,报纸、网络上宣传了**区公开招聘社区居委主任助理的消息,一时间吸引了很多优秀的大学生前来报名。经过笔试,面试,体检和政审,终于我们25位学员走到了一起。应该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们25位学员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是已经拥有一年、两年的工作经验的人员,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来社区后,我们就都是新人,都是带着要奉献精神来的。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对于社区这个概念还是不清楚,对于自己的工作还是懵懵懂懂的,都只是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来到这里的,所以,**区区委组织部和人事局为我们开办这个培训班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我向大家发出倡议,在培训班学习期间,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在培训期间,我们每一位学员都要带着问号来到课堂,尽量让自己的问题能在课堂上得到解决。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它是社会建设的基础,是为人民分忧解难的基地,是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场所。因此社区它所需要的人员是丰富多彩的。那么社区到底是需要什么样的工作人员呢,在社区工作是需要哪些本领呢,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方法呢?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要了解的,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所以大家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来思考,来解决。
2、在培训期间,我们每一位学员都要认真的做好课堂笔记,尽量将老师所讲的重点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在课后慢慢的体会和琢磨。
**区区委组织部和人事局组织这次的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尽快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让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因此,课堂内所讲的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十分有用的,对于我们以后的具体实践都是有帮助的。所以,我们都要认真的做好课堂笔记,认真听课,珍惜学习机会,从而为以后的社区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功底。
3、在培训期间,我们每一位学员都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遵守课堂纪律。
可能有人会认为是有点小题大做。但是在这里,我们25位学员都要引起重视。从表面上看是件小事,但是却能反映出我们每位学员的综合素质问题。我们都是经过层层选的,应该说代表的是新一代年轻人的风采和精神面貌,所以,我们不能在这些小事上面放松自己,反而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希望通过培训,我们都能带着对于社区概念的理解和社区工作的方法来到各个社居委。在那里,我们将会展开我们新的工作,开始新的历程。在那里年轻的我们将会接触到许多零零散散不同的人和事,或许会让我们觉得乏味,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年轻的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带到社区,给社区带来活力,带来希望。
我们会虚心的向各位前辈学习,学习他们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允许的情况下,带来一定的创新,带来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创意,为社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