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9 02:46: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写作思维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思维的灵活性。(1)能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2)根据写作要求,变通知识结构为写作服务。
3.思维的深刻性。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地剖析、论证、揭示事物的本质。(1)材料与观点要统一,论证、分析的层次清楚,逐层深入,环环相扣。(2)在阐述论点及论证过程中,语言的表述准确、严密。
4.思维的独创性。(1)要有独到的见解。(2)使用的论据较新颖。(3)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个性,能吸引读者。
5.思维的批判性。①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②能判断出别人作文的优劣,取其长处,丰富自已。③能针对自己写作方面的弱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有所改进。
二、针对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应进行哪些方面的训练1.给材料作文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达到几个目的:
①提供一个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炼论点,从而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②提供若干论点与论据,从中选择最佳的论点与论据的搭配。这样训练更深入,不仅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而且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集中思维转化,向纵深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
③教师给出一个论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敏捷性与创造性的目的。
2.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审题、构思,加强议论的力度。
如面对“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从几个方面找出论证思路。比如通过内外因的关系来构思: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近墨者”是否变色,主要取决于内因。用这个论证思路,就可以有力地证明“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再比如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分析:一定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近墨者黑”的可能性较大。以此思路可以证明“近墨者黑”的论点。还比如从矛盾转化的观点分析,近墨者,原来并不黑,但可以随着矛盾的转化,有可能变成黑色,反之亦然。
还有一些论证思路,在此不一一赘述。在议论文写作中,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入思维,写出的文章就不那么肤浅了。
②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逻辑常识,使之在论证中自觉地恰当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使文章合理、严密、说服力强。
思辨思维要求学习者勇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做到思慎、辨明。恰当地运用在议论文中就是使用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
让步思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思维,即承认自己的观点存在一定的缺陷或是对方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让步思维在写作中运用的意义在于体现思维的周全性,表明自己考虑到了对方的想法,这有利于增强自己观点的可接受性和说服力。但让步不是目的,肯定对方观点的部分合理性是为了引出己方观点,让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说理更有力度。所以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往往配套使用。下面用几位高三学生的习作来说明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在议论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意思是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而徐锡麟却说:“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鲜明地表达出战死沙场只为国家未来的决心。
对于以上材料,你赞同哪一方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生K的文章《失之气节,丧之命魂》是这样开头的:“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确,在绝大多数的东西面前,生命确是重于泰山。但在我看来,徐锡麟马革裹尸的气节更深得我心。”“的确……,确是……”就运用了让步思维,肯定对方观点存在的部分合理性,让步之后以“但……”转折,引出自己的观点:“徐锡麟马革裹尸的气节更深得我心。”如果没有先前的让步,直接说“马革裹尸的气节更深得我心”就容易受到读者的抨击,认为你虚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你还会珍惜什么?所以让步思维与转折思维合用,让人很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不会让人极力反对,让自己的说理更有说服力。
本文第二段作者又连用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正如我方才之言,生命在多数人眼中重于一切。”让步部分肯定对方观点。“可我不得不说,气节重于生命,可以说,人活在世,连气节都丧失了,那与行尸走肉再无两样!”一个“可……”就是转折思维,在肯定对方观点部分合理后,话题一转,指出其不合理。然后,作者承接这一段的阐释,用了三个段落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又如学生Z的文章《为国,百年不绝的铿锵之声》,在前面三段的正面论证之后,有这样的文字:“诚然,生命是重要的,人生只有一次,谁也不愿轻易放弃。或许有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不敢否认古人之谏言。但倘若……”作者先让步肯定对方的观点,一个“但倘若……”话题一转,又对对方观点举例层层批驳,在批驳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
而学生L的《比重泰山之死》一文的让步则是承认自己的观点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如“当然,若死,只是为逞一时之勇,死亡,便只是对生命的轻视与践踏……”此处“当然……”引出的让步内容是说这样死就不是与泰山比重的死了,是承认自己观点的部分不足,然后在批驳中立自己的观点,让人更加信服,让说理更深入更有力。
让步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让后面的转折说理更周全,因此,让步说理的内容不宜过多。不能削弱自己的观点。因此,表述时在语气、程度、数量和范围等方面要适度。也就是对让步内容的拓展要适度,如果拓展过多,将反方观点证明得很充分,就削弱了自己中心论点的说服力。
再如针对作文材料:“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学生Z写了题为《传统,该传承而不能固守》一文。中心论点是肯定家族聚会这个传统,但又认为应该与时俱进地传承,不能固守。但她在引材料提观点后运用让步思维花了三百多字从家族聚会让人反感不愿参等方面进行拓展论证。然后才说“面对这样的尴尬,我们难道不应该考虑应如何改变吗”开始转折写作。这样导致让步内容太多,容易让人误解你的观点。
因此,适度让步写作之后,必需进行转折写作,对让步内容进行有理有据的削弱和反驳,最终证明自己的观点更加合理,从而回到中心论点。
二、 运用转折思维批驳让步思维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利用辩证法利弊转化,即对方的好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是坏处,自己一方观点的坏处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能是好处。如此辩证思考,有理有据地削弱和反驳前面让步的内容,就能充分合理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如2016年高考作文《教育不应只看分数,更不应苛求分数》一文有这样的段落:
但有人可能会说:“不是也有孩子一直很好,而且几乎每次都考满分,做事也很认真。”但是在家长不断苛求下成长,在过分的压力下成长,学习的目的就是取得高分,他们的内心容易扭曲,最终可能变成“危险品”。……苛求满分的爱是畸形的爱,苛求满分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
“苛求满分”可以让孩子“几乎每次都考满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弊是“在家长不断苛求下成长,在过分的压力下成长,学习的目的就是取得高分,他们的内心容易扭曲,最终可能变成‘危险品’。”“苛求满分的爱是畸形的爱,苛求满分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这样一分析论证,让人很自然认可“教育不应只看分数,更不应苛求分数”。
第二种方法:优缺点比较,即自己一方的优点多于缺点,或者自己一方的优点比对方的优点多。
如前面有关“生”“死”一题,学生C的《好死不如赖活着》一文这样写道:“固然,如古之谏臣冒死谏君,实令人佩服赞叹;良将阵前不惜死,马革裹尸还,国士风范。取义而死,君子本色。但是,如此壮烈一死了之,何其惜哉,不如潜心经营,退而求全,保存实力,待后而发之,有时候,退一步不是怕死,而是更好地谋发展,保全局。”“固然……本色”让步思维肯定对方的观点。“但是,如此壮烈一死了之,何其惜哉……”话题一转分析己方观点不死比对方观点死更有价值,也就是己方观点的优点比对方观点的优点多。
第三种方法:解决方案法,即承认自己支持的观点虽然有缺陷,但是这些缺陷能够有效解决,所以不是大问题。
一、学习逻辑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逻辑作为一门学科,有着完整的知识体系,花大量时间进行讲授当然没有必要。但是,如果挤出一点时间,介绍一些逻辑学的基本知识,既不会占用教学时间,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表达更加准确、严密、合理。
学习有用的逻辑知识,要结合语言运用和写作进行。语言表达中的词语推敲、句式选择、段落调整、观点阐述、材料取舍、论证展开,无处不体现着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逻辑混乱等问题,可以有意识地引入逻辑知识来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议论文阅读教学之石,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之玉
高中教材所选的议论文,论证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推理合乎情理,特别适合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范本。一方面,我们可以以此为范本,了解作家在观点论证、行文推理等方面的布局,体会作家思维的逻辑性,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苏洵的《六国论》,在论证的严密性、逻辑性上就特别值得借鉴。全文论点鲜明,论证严密,中心突出。在分论点的设置,行文的推理,例证法、引证法和对比论证法的运用等方面,都有很多可供学习之处。教学时,我们要以此类文章为典型个例,充分引导学生学习作家是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借助典型议论文范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概括与归纳、比较与分类、推理与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概括,是把事物的共同点归纳在一起;而归纳,是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是一种推理方法。针对议论文教学,概括就是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而归纳是对所学的零散、杂乱无章的议论文知识进行总结,并根据自己的判断,分门别类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学习了《寡人之于国也》《劝学》之后,针对孟子、荀子均擅长比喻论证,就可以指导学生对比喻论证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比喻论证的一般特点与作用,并引导其写作时学会运用。
比较与归类,是逻辑思维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与概括归纳密切关联。通过比较,辨别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异同或高下;归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了解事物间的不同点和共同点,并以此进行分门别类。在议论文教学中,既可利用典型议论文中所运用的对比手法的分析来训练,还可以将同类作品不同篇目进行比较。比如《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今之众人择师教子而自己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三组对比,从后果、行为、心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多角度多层次反复论证,批判当时社会上不重师道德的风气。比较是学生逻辑思维训练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学会运用比较,掌握归类,逻辑思维的能力自然就会上升。
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教学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画文章的思维导图的方式,以三段式推演、图表等形式,学习作家是如何从一般性的材料中,推出结论的。
三、在议论文写作指导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部分明确指出,“书面表达要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课标》中的这几条,其实就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恰恰是现在许多学生最薄弱的。为此,在议论文写作教学指导中,老师首先必须在写作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审题、选材、谋篇布局等环节的指导中,着力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然后引导学生,运用逻辑的知识,提高语言的表达逻辑性。
审题、立论是写作首先碰到的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往往是跑题、表达不清或表达自相矛盾等。这时可以运用概念知识来加以分析,让学生明白,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几种不同的概念,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同一个词语中不同的概念;词语运用的贴切与否直接影响着概念表达的是否明确。
立论则与判断紧密相关。判断要恰当,就要注意句子成分间的搭配要得当,所用词语不能前后自相矛盾,句式不能杂糅等。
论文是衡量英语专业硕士生语言水平、语言技能和和专业知识的标准 ,写作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而且也是学习者将来进一步学习或进行科学研究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根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新精神 ,毕业论文表现出“见解独到”和 “意识创新”是两个重要的参照标准。然而 ,由于学生论文写作正确的态度和认识的缺乏,也因为他们自身语言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的有限,以致英语专业硕士生毕业论文整体水平达不到教学大纲的标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国家,批判性思维研究在许多领域展开,尤其是在教育界。一般关于CT(critical thinking)的研究讨论了其可接受的定义,也讨论了CT的各种技能。Facione(2006)对CT提出的不同评价,为教授CT提供框架和指导。CT教学也采用了不同的辅助方法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Kurubacak,2006)。许多研究者对探索CT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感兴趣,他们认为写作能力能整体反应一个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语言使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许多国外学者强调了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Mohan,1985;arndx,1987;泰勒,1991)。Condon & Kelly-Riley (2004) 建构了一个批判性思维的程序来探索写作和批判性思维两者是否有着或根本没有必然联系。结果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写作和批判性思维呈负相关。这意味着写的越好,批判性思维的分数越低。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写作是批判性思维的载体,但写作本身不是批判性思维。他们写作评估组的评估者评判到写作考试倾向于展示良好的写作能力,但不会展示出批判性思维。即使展示出来,也是肤浅的。(Condon & Kelly-Riley, 2004)根据检查一所著名的加拿大大学里的15名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写作过程和概念,探索了学生CT与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写作的参与者思维能力是相关的。Gonzalez (2001) 从语言学,语用学,心里语言学角度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模式。从而得出中国学生的语篇组织文化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他们的认知发展过程。Stapleton (2001)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一个教师,从45个日本大学生的写作中提出了一个模型探讨二语学习者的CT 并且尝试找出是否熟悉的内容会影响学生的CT。结果表明,熟悉的话题会产生更好的质量的CT。国外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较早,研究领域也颇为广泛。最早将二语写作与批判性思维相结合来研究的思想也是源于西方。有很多西方学者在这方面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相比西方国家研究的CT,中国对CT的研究比较少。在中国研究的评价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尚未系统化、科学化,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评估工具,有的只是简要介绍CT或部分回顾了文献对CT的研究。然而,近年来,CT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一些学者已试图开发一个适合的仪器测试的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罗石(2002)还提供了理论背景的CT和评估工具。一些学者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付诸于实验研究(文秋芳,1999;高秋萍,1999)。纵观国内在批判性思维和英语写作方面的研究,虽然对英语写作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从各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研究,但针对于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批判性思维研究少之又少,此领域有待于深入研究。
三、批判性思维自我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