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实践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2-04-21 18:32: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社区医院实践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社区医院实践工作总结

篇1

一、尽职尽责,搞好护理工作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经过20多年的护理工作实践,我越来越感觉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着装整洁大方,用语文明规范,态度和蔼,礼貌待患。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和操作规程,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千方百计减少病人的痛苦,安安全全做好自己的工作。无论是职工家属,还是地方患者,我都坚持视病人如亲人,做到态度好、话语亲、动作柔,耐心回答病人及其家属关于病情的咨询,以及家庭治疗、保健方面的注意事项等,没有发生一起与病人的言语冲突,没有发生一起因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等问题引发的纠纷,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二、发挥作用,做好帮带工作

对于病人来说,护理工作不是一个护士能够主管负责的,而是一个需要团队轮值配合的工作。近年来,医院为护理队伍补充了新生力量,工作中,自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年资较高、经验丰富的优势,主动搞好帮带工作,为年轻护士讲解业务技术、与病人沟通等方面的知识,解决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落实护理措施,帮助年轻护士尽快成长,为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篇2

【正文】

今年以来,全市卫健系统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劲头,铆足干劲,主动作为,实现了2021年乃至“十四五”的良好开局。简要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特色亮点工作

篇3

1 国外关于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

进入21世纪伊始,中国就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迄今为止已有11年多,加入WTO是一柄双刃剑,既为我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应对WTO带给我国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知识、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高校。

高校的主要职能就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些职能的实现主要通过高校教师来实现,这里不包括后勤等高校工作人员,那么高校的管理,主要就是内部的教师管理,教师管理又是通过教师绩效评价、绩效管理来实现的。

国外不同国家关于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如表1所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对教师实行“业绩工资”评价制度,这是一种依据校长对教师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带有主观随意性。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学习日本的运动中,产生了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标杆管理,是由施乐公司最先开创的。标杆管理法将比较和评估完全融为一体,通过比较实现进行评估,以评估促进与更高水平的比较。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公共组织绩效管理运动,涌现了一批绩效评估管理工具,如“3E”评估法,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与效果性(effectiveness),后来为了解决“3E”评价法单纯强调经济性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所追求的如平等、公平等价值理念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又加入了公平(equity),发展为“4E”;为弥补“3E”评价法的不足,又出现了“3D”评价法,即诊断(diagnose)、设计(design)与发展(development),虽然“3D”评价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3E”评价法的不足,然而这一评估理论也有其难以定量的局限性;以往学者进行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时,多以财务性指标来衡量(Forbes,1998),Kaplan认为只考虑财务上的因素,很少能够作为非营利组织主要的评估指标,这种指标只能告诉管理人员决策做出后的结果,很少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业绩。Niven(2003)总结了10所学校关于战略思考的概要,提出一个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独特的目标补充或重命名这些维度,并且为在非盈利组织和公共部门构建BSC提供了一个完善的路标图。

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高校等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战略管理是借鉴企业管理的思想和绩效评价体系的。

2 国内关于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

2.1 国内关于平衡计分卡的研究

张定安(2004)探讨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可行性,并对平衡计分卡理论体系对中国公共部门治理和变革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预测性分析。厦门大学姚宝燕(2007)指出,虽然平衡计分卡最初是为企业设计的,但是它基于战略、多维度绩效评价的平衡理念,表现出与非盈利组织管理绩效评价的适应性。彭国甫、盛明科(2004)通过对平衡计分卡按公共部门的战略逻辑进行修正和改造,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公共部门,构建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邮政公共事业管理绩效水平。王伟(2005)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公共组织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历程,在分析各国绩效评价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共组织应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的思想,以模糊数学为工具对平衡计分卡进行了模糊化处理,并引入了加权海明距离,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共组织绩效评价体系,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实证研究。蔡宁(2006)依据平衡计分卡理论,设计了社区医院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浙江省五家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为实证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所调研的一家社区医院进行了实际绩效评估。杜军华(2006)将用于企业绩效考核的平衡计分卡思想引入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并进行了相应的维度转换,构建了适用于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平衡计分卡模型。许珊(2007)建立了高校教师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且编制了学校、院系、教师的平衡计分卡及个人学习发展计划表。

以上研究成果表明,国内最初是提出引入平衡计分卡于非营利组织的思想,分析其可行性的研究。随着国内几个营利性组织成功运用平衡计分卡,平衡记计分卡理论与实践的更进一步深化,非营利组织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研究具体化,出现了运用于邮政公共事业管理、政府部门、医院、学校等具体组织的研究,同时也开展了一些问卷调查、模型构建和统计性分析。

2.2 国内关于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

我国关于教师绩效考核的发展历程大致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教师绩效评价始于20世纪50年代,这个阶段与美国二十年代的“业绩评价制度”类似,年终时教师个人撰写工作总结,评等级,由学校领导根据教师评职称或晋升工资的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评出优秀人员,也是由上至下的评价方式,“人治”色彩比较浓厚,缺乏客观性。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高校人事体制改革的开展,教师绩效考核开始运用一些数学方法,如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等,使得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能以数量化的形式得以实现,客观性大大增强。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介绍国外教师绩效管理的文献开始增多,如艾平的《英国教师绩效管理的评价体系及启示》,介绍了英国有关教师管理的评价体系并提出了适合我国教师绩效管理的建议;许彭《美国关于教师任教资格与业绩工资的举措及争议》介绍了美国教师管理的先进经验。同时,对我国高校的教师岗位聘任制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方鹏,2000;廖建锋,2003;赵恒平和赵娟娟,2005;)。

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在理论研究上也引入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目标管理法、EVA法(过国忠、王道华,2008)、平衡计分卡(朱炜、张小林,2009;仇玉山,2008;杨诚,2007)等先进的绩效平衡工具和管理方法。

3 国内外关于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研究的述评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发现,在教师的绩效管理发展历程上,首先是处于“人治”阶段,国外对教师实行“业绩工资”评价制度,我国采取的是由上至下的评价方式,这种制度实质上由领导者的主观意志决定,评价标准随意性太强,这个阶段的评价标准、评价工作、评价结果都是由人的主观性一手操作的,可以称之为“人治”阶段,按照哲学上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个阶段也是业绩评价这个事物发展的最初阶段――肯定阶段。

纵观教师评价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其评价制度总是随着盈利组织, 企业评价实践的不断创新,新的管理思想的不断产生而逐渐引入的。教师考核制度因为“人治”阶段的主观性太强,已不适应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理论界、实物界都在寻求可以量化的指标,借鉴数学的思想,构建一个制度体系,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以图改变这种“人治”的局面,教师的绩效考核也尝试着引进这些新的评价方法,如算术平均分法、加权平均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等,而我国理论界也对这些制度运用于高校、运用于教师绩效考核展开了研究,这改变了传统的“人治”局面,使得客观性大大增强,这个阶段强调的是客观性,是制度化的而非人治的,是对肯定阶段的否定,所以称之为“法治”――否定阶段。

到了20世纪,人类回归“人本主义”,更加注重人的特殊性,研究人类特有的需要层次和复杂经验,九十年代,卡普兰教授和诺顿博士研发的平衡计分卡,综合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从四个维度对企业的战略远景进行阐释,从最初的全面业绩衡量系统发展为战略管理系统的基石,这对非营利组织提供了理论和实务的借鉴,如,美国联邦政府采购制度、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桑尼维尔市以及马萨诸赛州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等非营利组织已经在实践上运用了BSC法,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在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指导下,又出现了主观业绩评价方法,用哲学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是对前一阶段的继承与发展,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综合”――否定之否定阶段。

从国内外的研究中发现,教师客观业绩评价体系已发展的比较完善了,但都强调客观性、制度化、标准化,这是适应于工业经济时代的要求,国内学者对高校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研究主要为将其定位为一个先进、有效的绩效衡量工具。但进入21世纪,更加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因此有必要重新把人的主观评价提升到一个认识的高度,对其进行重新定位。

参考文献

[1]Pompian, Michael M. 2006, Behavioral Finance and Wealth Management―How to Build Optimal Portfolios That Account for Investor Biases, John Wiley & Sons, Inc p3.

篇4

  我实习点的第一站,是黄塘医院呼吸内科,记得第一天到科室,我的带教老师—朱老师,带我去查房,踏进病房门的一刻,被眼前的情景着实愣了一下,整个病房里的空气好沉闷,好安静,躺在病床上的病人都有点昏昏欲睡的感觉,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竟然要靠着面罩吸氧器来维持生命,吸着氧还张口大口大口地呼吸,我的朋友在实习前一天,曾告诫过我,无论你看到多么让你惊愣的景象,像流血,残肢,什么的,一定不要在病人或家属看到你惊愣的表情。于是我很努力地镇住自己的表情,用微笑来代替隐藏在深处的惊愣和同情,耐心听着病人或家属对病情的描述。

  查完房后,朱老师,他说,你看着我做一个心电图,以后的心电图,就交给你了。朱老师用很通俗易懂的方法教了我们,他说的话,至今还记忆犹新,他开口的第一句是“你们看过《红与黑》这本小说吧?”

  然后他接着说,"记住了,右边的肢体导联的上下,是红与黑。”

  我们笑了笑,老师向我们摇着手说:“我们做医生不要做黄绿医生。”

  “黄绿医生是什么呢?”

  “黄绿医生曾被称为江湖医生,专门混日子,骗诈的医生”。

  “那好了,左边的肢体导联就是黄与绿”经老师这么说,我还真佩服老师,这个记忆方法巧妙,好记,又兼并了对我们的思想教育!时间没允许我在那里发呆多久,不久,就跟随朱老师进病房,做心电图了,朱老师很熟练地把肢体导联,胸导联插好了,并做每一步都会转过头来替我们讲解。

  起初,我和小东林,愈鑫,伟诚,四个人经常混在一起进病房做心电图,大多时候是他们手把手在教我,后来,做多了,自然就熟悉了,现在我们四个都可以单独去病房,把做心电图这工作做好了,并且,大家都可能会有相同的感受,做心电图,其实是科室里最简单的实践操作,在这个科室里做的其它做多最多的操作就是胸穿,腰穿了,这些操作,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站在一边,看着老师熟练的操作,心里痒痒的,很想去实践一下,或许哪天,心里在想,我实践练习过后,也有这么一项操作能力该多好!我的同学跟我说,机会会有的,我很期待。

  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呆在办公室,说好听点,就是当咱带教老师的助手,说不好听点,就是帮忙打杂!我们帮忙接接电话,录录医嘱,写写病历,开开化验单,找找家属签字,谈话,一忙乎,就是一个上午,一个下午。工作归工作,但是学习也要抓紧点,在学校学的理论,要在实践中找回来确实要花点功夫,但是说真的,理论经过一番实践折腾过后,会在脑袋里扎根地更牢固,就像在学校里,咱诊断老师给我们讲的肺部听诊,什么干啰音,湿罗音,哮鸣音,总是一头雾水,似懂非懂的感觉,现在好像它们的概念已经在头脑中慢慢清晰起来了,我也正在努力把它们一个个清晰地区别出来!

  呆在医院里,学的也不仅仅是这些,也把曾经错误的观念纠正过来了,因为曾经我的三个最亲的家属都在黄塘医院住过,我曾经错误地以为这里的医生,是把你们病人拖在医院,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多一秒,就多挣你一分钱。化验单和药能开多少就开多少,多开一张,多开一点,就多挣你一分钱。其实不是的,医生也希望病人能快点好起来,尽早出院,有时候他们苦口婆心地把病人留在医院,是因为病情需要,是因为在一番正规治疗,病情能有所好转,或者怕你出院,出什么意外,在医院,有齐全的医疗设备和一批医疗队伍,倘若,有什么意外,急需抢救,也可以尽力把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有些时候,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来决定要不要做某项检查,我曾亲眼看到张老师,跟一个病人家属说,“病人的情况,已经好转了,这个血培养可以不做了,省钱!如果你也同意,就签个字吧!"。

  还有今早,我的带教老师—朱老师,给一个病人开药的时候,跟病人家属说,“这个药,我们医院卖的是进口药,16元一瓶,外面只卖三元钱一瓶,你们还是带着医药单出去买吧”我一次次被这些医生感动过,心里涌动着一股股热流,热流过后,留在心底的更多是是对这些医生的肯定,不仅仅是对他们医术的肯定,更多的是对他们医德肯定,医德高尚,这样的医生,才能算好医生,医院有这些好医生的存在,才算是一家好医院,黄塘医院堪称为梅州市最好的医院,真的名副其实!不仅仅在我们科室,我看到过很多病人经医生的精心治疗和护士们细心料理,好转出院,同时也听到我们班在其他科室实习的同学们,听到过,今天哪个哪个病人出院了,今天哪个哪个病人抢救成功了?我亲身感受到了,医生的伟大,一个个白衣天使,用他们的一颗热诚的心对待着病人,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又得于重生,又可以在正常的生活轨迹里快乐地生存!但感到遗憾的是,有些东西,你无法避免你,有些人,你无法挽留,有一些病人,并没有抢救成功,有一些病人,病情也并没有好转,但是医生,护士毕竟也是人,不是神,他们也无力回天,有一些事实,注定无法改变,其实我很想跟这些家属说,只要有一线生机,一线希望,他们都不会轻易放弃,但是他们已经尽力了,只有残酷的事实,确实让他们无法挽救!

  经过这些初始旅程,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医学事业是一项很神圣的事业,和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做个医生,容易,做个好医生,难,学医这条路,是一条艰难的旅程,拿出强劲,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努力走下去,实习十个月好好努力,向吴励老师,朱老师,张老师,看齐!

  医院医生进修工作总结

  xxx年是重要的一年,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成功购置开发区医院,并筹建聊城市中心医院,xxx年也是我5年大学临床结束并顺利毕业的一年,机遇就是这么巧合,通过应聘,很幸运加入市妇幼,成为市妇幼的一员。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踏入崭新的工作当中,掌握精湛的技术才能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组织安排新入职的临床及护理人员一百多人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作为新入员工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在进修期间我被分到了心内、神内、消化、呼吸等四个内科学习,半年的时间说长也短,但所获颇丰,心得体会也不少,现就拣几点我在心内和呼吸科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来谈谈。

  心内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心内科有5个病区加一个CCU病区,不仅接诊正常的老年慢性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急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心内科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心内科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心内,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心内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急性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发病时间及诱因和心前区部位和严重程度、既往史等,第一时间初步诊断出其病因为其救治,为病人的救治争取时间。

  在心内科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内科医生,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在呼吸科以其他科比较,呼吸科的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在临床医学中是比较突出的。而且呼吸病中的许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与生活环境、吸烟史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COPD、肺心病、肺栓塞、哮喘及呼吸系统肿瘤等;许多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还与流行病学有密切的关系,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天气变化普通感冒引起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等,均有流行病学问题存在。

  在诊断方面,完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应包括三方面:

  ①功能诊断;

  ②病理诊断,包括性质与部位;

  ③病因诊断,在病因、病理等难于明确时,则仅可得到临床诊断。

  诊断依据除了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化验资料、X线、CTxxxx等一般资料外,还有支气管镜、痰培养等特殊检查。对于一些临床表现非常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只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可作出诊断,如COPD的桶状胸、心源性哮喘等,对于那些早期病症轻、症状不明显又无典型病史者,则需详细检查后方可确定诊断。

  内科疾病相对复杂、不好理解外,遇到了这方面的病人,也应该对这些症状和体征引起高度的重视,熟悉和解它们在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同时还要鉴别这些症状、体征是因为内科疾病所引起,还是其它系统疾病引起。内科常用的临床思维方法是:首先是从临床表现上发现问题,从中得到提示,然后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相应诊断,然后在进一步检查,得到病理诊断,明确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是原发还是继发、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有无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然后在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不象其它科室常常采取的“全面撒网,重点捕鱼”的思维方式。

  希波克拉底说: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其实医生的工作也是同样地需要艺术。这段进修时间里,我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总之在感谢我院培养和对我们生活方面细心的服务,进修结束之后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临床岗位,提高临床诊疗工作能力,对人类健康事业尽心尽责!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

  医院医生进修工作总结

  三个月的进修学习生活对我来说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考验。对于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人的关心,更是在工作之外没有自主行动过的我来说,在这单独生活中,我的收获无疑是丰裕的。我感谢院领导和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给我的这次难得机会!正是这次机会,使我的专业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此将我的学习体会与各位交流。 心血管专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的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具有资深技术高超的著名专家及一批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及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在国内外居领先水平,心血管专业诊疗设备先进,齐全,拥有国际先进的INNOV2000心血管专用数字造影机,SONOS5500多功能彩色超声诊断仪,MARGUETTE红导电生理仪,STOCKERT射频消融仪及抢救设备。

  心血管专科医院能完成心血管专业的急、难、疑病症的诊治。目前已开展急诊及常规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型术,非开胸的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如:(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心脏瓣膜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术,起搏器植入术(单腔,双腔,三腔起搏及ICD),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率失常)属国内先进水平。心包开窗术,先心病外科修补术,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居全疆首位。在高血压的诊治方面,已加入世界高血压联盟并与国际接轨,其诊疗水平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