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简短范文

时间:2022-07-15 10:05: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端午节的由来简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端午节的由来简短

篇1

唐明皇开元, 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 梦见二曳, 一大一小, 小鬼穿大红无裆裤, 赤脚, 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 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赤双足。捉住小鬼, 挖悼其眼睛, 一只吞下,明皇喝问, 大鬼奏日, 臣姓钟馗, 即武举不第, 愿为陛下除妖魔, 皇醒后, 疟疾愈, 于是令画工吴道子。 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图像, 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法鬼之神效。 在端阳节,家家都以菖蒲、 艾叶、 榴花、 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长生, 汉武帝欲求长主之术,曾吃菖蒲两年。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赶迫拯救, 是为尤舟竞渡之起源,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 盛行于吴,越、楚。

据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妃的节日, 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

篇2

为了实现《纲要》教育要求,厦门市第九幼儿园开展了 “幼儿闽南民间艺术教育研究”,设计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主题探究性活动。

例如:主题活动网络:

健康目标:(1)积极参与和端午节有关的民间体育游戏,发展走、跑等动作,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合作的态度; (2)品尝粽子,知道适量食用,具有基本的保健常识。

语言目标:(1)欣赏与端午节有关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语言的丰富与优美;(2)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过端午节的经验和感受; (3)尝试创编简短的端午节儿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社会目标:(1)了解端午的由来与习俗,初步感受与端午节有关的闽南民间文化;(2)乐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3)喜欢参与集体游戏“划龙舟”,体验团结协作获得成功的快乐。

科学目标:(1)运用已掌握的数学方法和经验,解决过端午节各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2)喜欢参加科学小实验,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艺术目标:(1)欣赏各种与端午节有关的民间艺术品,感受端午节的美;(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有关端午节的艺术活动;(3)喜欢参加与端午节有关的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这是从五个维度设计主题系列活动“快乐端午”的整体目标。而达成整体目标又通过以下几个“分题活动”来完成:①观看赛龙舟,②我设计的龙舟,③哪条龙舟跑得快,④参与赛龙舟,⑤飘香的粽子,⑥参观肉粽店,⑦学包粽子(和家长一起),⑧抓鸭子,⑨我们计划的端午节,⑩过端午节!

篇3

一、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感知更多的民俗活动。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借助于已有的儿歌、童谣、故事等进行随机性的传授教育。例如元宵节前,有的教师就随机教幼儿学习一两首儿歌:“元宵节,月亮圆,圆圆元宵粘又甜……”而没有引导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索、学习。其次,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适合幼儿阶段采用和开展的传统民俗活动形式、内容、题材又非常有限。为此,根据元宵节习俗,我们通过改良、创造、设计,开展一系列更切合幼儿需要,感兴趣的“欢庆元宵”主题活动。1、园文环境:全园师生共同创设欢庆元宵环境布置,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例花灯展:收集众家长提供的花灯办花灯展;2、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动手制作龙和狮、灯龙……;利用多媒体引导幼儿观看各地元宵习俗;3、民俗体验:舞龙、舞狮:把幼儿制作的龙和狮并配上乐队选取幼儿组队在全园舞龙、舞狮欢庆元宵;吃汤圆庆元宵:为幼儿提供相关材料搓汤圆——吃汤圆;猜灯谜。通过改良、创造、设计在主题教育的形式下,能让民俗活动更多地被幼儿感知,从而让中国传统民俗活动走进幼儿园、走入幼儿身边。

 

二、把民俗活动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我们不单在集体活动中传授相关儿歌、童谣、故事,并把有关的内容有机融入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还积极启发幼儿仿编儿歌、童谣。通过游戏、歌曲、儿歌、绘画、折纸、故事等各种活动方式,让幼儿轻松自如地了解掌握有关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动漫的形式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及相关的习俗。例如春节:大班幼儿除了学习整合课程主题单元《红红的新年》,我们还在教学中渗透十二生肖的故事、儿歌。通过生动的动漫和生肖钟让幼儿了解十二生肖的来历和循环,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生肖,还了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属相、生日,并进行相关的感恩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在环境中渗透民俗教育。

 

各班根据每一个传统节日的概念基础,制作、创设适合幼儿园的各具特色的民族环境,充分利用墙面环境,将班级走廊、墙面等充分利用起来,并引导幼儿参与到班级环境布置,把收集到如相关的故事、儿歌、相关图片资料等以文字或绘画在墙面上张贴,使之生动化、具体化、多样化、情感化。除此之外,每个班级还为幼儿开辟了专门的墙面——亲子作品区,用来展示幼儿和家长收集到的相关物品资料、制作的作品。例春节临近:操场上大红灯笼合理地挂在绿化树上;植物角摆满应节的年花:、年桔、水仙花……;每班门口挂上师幼、亲子合作制作的各具特色的灯笼、鞭炮、窗花、贴上春联、吉祥语;亲子作品区:展示亲子合作制作的贺卡、窗花、吉祥语……;主题墙:春节习俗图片展、幼儿绘画作品——逛花街、看烟花……等等,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春节大花园,让民俗活动更多的被幼儿感知。除了空间环境的布置,我们的教师还积极营造文化环境:根据主题创设区域让幼儿在活动角区中去听故事、绘画、看有关的资料等,并为幼儿提供适合不同层次能力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开展《红红的新年》主题单元时我们可以在美工区投放红纸及各种色纸、卡纸、大油性笔、剪刀等材料让幼儿制作贺卡、春联、窗花、鞭炮……;在益智区投放十二生肖的图片让幼儿排序、贴福字;在语言区投放故事《压岁钱的故事》、《初三老鼠取新娘》、《十二生肖的故事》……;在表演区投放师幼、亲子、生生合作制作的龙和狮子、花轿、红包进行表演……;通过听故事、手工、角色表演等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了解十二生肖,学习与之相关的春节风俗:贴春联、拜年、派红包、说吉祥语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合力拓展民俗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以主题形式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还将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民俗教育延伸到社区、到家庭。我们根据不同节日以不同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例如端午节:我们就开展了亲子同乐——包粽子活动;其次让家长利用假期带幼儿去观看我们顺德水乡富有特色的扒龙舟;有机会带幼儿去吃龙船饭,让幼儿感受短午节吃粽子、扒龙舟、吃龙船饭等民间习俗;国庆节:让家长利用假期带幼儿外出游览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幼儿用耳朵、眼睛等感官感受我们祖国的强大、富有,受到良好的熏陶;举行亲子手抄报比赛……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

 

篇4

逻辑的三种主要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一、概念及其有关内容介绍

概念是表示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概念是用词语表示的。词语,包括词和短语。并不是所有的词都能够表示概念,能够表示概念的是实词。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一般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呈反比关系。就是说,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多,另一个必定小;一个少,另一个必定大。在科技说明文中和语言表达题中阅读时,注意概念和词语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句的含义。要正确使用概念,就必须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之间的几种关系:

全同关系(同一关系):两个概念内涵不一样,外延却一样,两个概念就呈现全同关系。如“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包含关系(属种关系):两个相关的概念之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成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包含关系。如“圆珠笔”和“笔”,圆珠笔包含在笔之中,是笔的一个组成部分,“圆珠笔”和“笔”是属种关系。

交叉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有而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如“共青团员”和“中学生”。

反对关系:在同一个大概念下面的两个小概念,如果两个小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大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小概念之间就有反对关系。如“导体”和“绝缘体”,两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在两者之间还存在有“半导体”,因此它们之间是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如“核国家”和“无核国家”,两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恰恰等于其属概念(上位概念)的外延“国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是矛盾关系。

注意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并列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列的概念,原则上应该是同一个大概念下面的小概念,大小概念并列在一起是不合逻辑的。

二、判断

在概念明确的基础上,逻辑思维训练还要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正确的判断又是合乎逻辑推理的基础。判断是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的类型主要有:

1.单称肯定判断 ――是断定某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2.单称否定判断 ――是断定某一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3.特称肯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中有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4.特称否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中有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5.全称肯定判断 ――是断定一类对象中全体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6.全称否定判断 ――是断定一类对象中全体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应注意的问题:特称判断 “有些”、“有的”所表明的逻辑性质与现代汉语中的“有些”、“有的”的语法性质是有区别的。生活中的“有些”是指“仅仅有些”。如“我们班有些学生是团员”,是指我们班仅仅有一部分学生是团员,而其他部分学生不是团员。逻辑中的“有些”是指“至少有些”。如“我们班有些学生是团

员”,是指我们班至少有些同学是团员,其他部分不清楚,也有可能全部都是。

三、推理

推理是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有三种: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结论或者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这是一种前提和结论一致的推理。

“不合逻辑”语病分析

不合逻辑的句子常常表现为概念使用不恰当(用错了概念、暗中更换概念、大小概念并列使用等)、判断不合理(自相矛盾、一面与两面意思不协调、否定不当、判断当中前后的概念不能配合、主客倒置、强加因果等)、推理不正确等形式,这些主要是由于语言表达不周密而产生错误。

一、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

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等,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1.不合事实。

例1.(2005年北京卷)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 (应是“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多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与生活实际不符)

2.不合事理。就是句子表达的语意与通常的事理相悖,不能使人信服。

例2.(2007年海南、宁夏卷)为了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夷为平地”一般指把高出来的、凸出来的建筑物铲平、消除,使成为平地,不能用于“深坑”)

3.判断失真或以偏概全

例3.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不少”或“大多”,删去后面的“都”字)

二、概念并列不当

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概念之间有种属关系,外延大的概念包含着外延小的概念,种属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

例4.(2007年湖北卷)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水产品”与“鱼”、“虾”、“甲鱼”、“牛蛙”概念之间有种属关系,不能并列在一起)

2.交叉关系并列不当。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称为交叉关系,交叉关系的概念在使用时也不能并列。

例5.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也有交叉关系,都不能并列使用)

3.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列。概念从内涵上说,总有一定的意义范畴,比如“江湖河海”属于自然风物,“亭台楼榭”属于人文景观,不同范畴的概念也不能并列使用。

例6.(2006年江西卷)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列)

三、表述前后不一致

1.自相矛盾(句子前后说法矛盾)。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时态等多方面矛盾。

例7.(2007年江西卷)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有错,平均不能是约数,当然不能说“以上”。因为是指把总数按份均匀计算。可改为“文化程度均为大专以上”)

2.前后失应(一面与两面不协调、提承不一)。主要指三种情况: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不照应。

例8.(2005年浙江卷)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与否”造成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3.主客颠倒。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会造成关系错位,表达混乱。

例9.(2006年全国卷)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毛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主客颠倒,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

四、否定不当 (否定词之间、否定词与反问句多用)。一句话中用两个否定词,就是肯定的意思,句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否定词就很容易引起逻辑的混乱。

1.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

例10.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忘”,句子表述刚好相反)

2.“防止”、“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例11.(2005年江苏卷)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避免”和“不”都是否定,应改为“怎样才能使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或者“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五、分句间关系不当

1.强加因果关系(复句分句间关系不成立或者不充分等)。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

例12: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2.轻重倒置(主要为复句分句位置不当)。并列复句并不是每一个分句间是并列的,递进等偏正复句更要应注意。

例13.(2007年重庆卷)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不合事理。也可以看作连词误用,将“和”改为“甚至”)

3.推理无据。推理是由已知的判断引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应该是自然而合理的,如果不合理,就会造成句子不合逻辑。

例14.(2005年北京卷)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整体进步”与“可喜一步”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故两者之间不存在“不仅……而且”的递进关系)

六.词序不当。词语间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顺序等)安排要合理,否则会造成句意不合逻辑。

例15.(2007年安徽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中的“发展和重视”应该为“重视和发展”)

“不合逻辑”是病句中辨别难度较大的类型之一。因为句子虽不合逻辑,但是结构完整,成分相互搭配,因此,有较大的迷惑性,复习时要掌握方法,不断提高辨析能力才是关键。

在语言表达题中涉及的逻辑知识――下定义

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

例如:民歌是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

在这个定义中,“诗歌”是邻近属概念。“直接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劳动人民创作的”是民歌和其他诗歌的本质差别。即种差。

下定义要走好三个步骤。

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

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概念。邻近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第二步:寻找种差。

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

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例16:(2006年湖北卷)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4分)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赛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箸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端午节是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知,句子字数很多,提炼出的内容不超过35字,而且是一个单句。做此题关键是信息的提炼,由第一句可提炼出“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由第二句提炼出时间“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由第三句可提炼出节日的由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由四、五两句可知纪念的方式――赛龙舟、吃粽子,然后把这些信息整合成句即可。

[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棕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下定义时应注意:1.不能用否定;2.不能用比喻;3.不能用模糊性语言;4.不能以偏概全;5.不能以类别、形式代替概念。6.压缩语段式的要注意语序。7.不能循环论证;8.定语多(种差)要注意语序,不要出现语病;9.综合性较强,常常和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等结合在一起考查,当与变换句式结合在一起时,先选好一个主干句式,再去操作。

在科技说明文阅读题中涉及的逻辑问题: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概念的理解。例如2007年全国卷1第5题C项。本题属信息阅读中的“概念理解”,关键在于要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或基本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不断创新后,而使“各个群体和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认同感和历史感,并不是“各个群体和团体”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此属张冠李戴。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结合原文逻辑判断能力。例如2007年全国卷1第6题B项。属误解原文,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注意原文原句“不只在于”、“也不限于”、“更重要的在于”这三处准确措词。本题属信息阅读中的“内容概括表述题”,关键在于要坚持将备选项还原到原文,然后重点阅读有效文字段,仔细对照比较,寻找不同或差异。

出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错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题。有两种出题方式:①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且必要条件。例如2003年第10题的B项: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原文是说全球气候变暖后,“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但不能反过来说,因为气候变暖与“滑雪运动”、“台风袭击”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且必要条件;②条件不充分。例如2002年第10题,A、B、D项中,选项A:沙尘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过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此项推断是根据原文中“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斯塔曼海……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新西兰、法国”,但原文只是说“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过好处”,并不能推断出“将被人类所利用”的结论,条件不充分。

命题者对选项的设误从逻辑角度看主要有:

篇5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在课堂中,开展 Guess and 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用汉语的谚语翻译。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 (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教师)学生要译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再如,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直译: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word “compass”mean? 即compass一词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 航海一词,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到英语中有关航海的众多词汇,最后引导学生想到这是由西方航海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有关系的,航海技术的发展与西半球的海洋偏多的地理概况也密不可分,再深层次地思考一下: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海盗(private)一词在西方盛行,而武术却在中国大陆上兴起。

二、对比中西节日,学习背景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节日,随着文化的融合,中国节日特别是传统节日倍受外国朋友的青睐,如灯笼节又叫元霄节(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龙舟节又叫端午节(Dragon-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Day),重阳节 (Double-Ninth Festival or the Elder’s Day)。同样,学习英语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开展“中西节日大PK”Festivals exchange专栏,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收集关于西方节日的相关信息资料,图片、音乐或影片,可用所学的power point 做成展示课件,向“中国人”简介西方节日的相关习俗知识;另一组收集中国的节日,同样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其由来、习俗等等。由此学生可以了解到众多的西方节日的知识。

例如圣诞节(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Jesus Christ)诞生的日子,了解众多相关的词汇Christmas tide圣诞节期、Christmas Eve圣诞前夜Santa Claus/ Father Christmas圣诞老人Christmas carol在Christmas eve时唱得圣诞颂歌、Christmas dinner圣诞大餐中的火鸡(turkey)或烤鹅(roast goose)、布丁(puddings)以及各类小甜饼(如golden butter cookies,fruit cookies)等等。

三、玩味老美口中常用的酷句

众所周知,Language is from communication, is in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语言来自交流,融于交流之中,最终是为了交流。而英语中最常用的日常用语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涉及的不多,因此课堂中开展“快人快语”quick-speaking 活动。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对话,其中使用老美口中的常用酷句。例如:A: I happened to know a secret. (我碰巧得知了一个秘密) B. What is it ? (什么秘密?)A. Between us,(你知,我知) I will tell you.(我就告诉你)B: Sure thin! (当然)A: Helen has affair with Sarah’s husband.(H与S的老公私通)。学生通过这个很简短的对话,却学到了很多在生活对话中很实用的句子。

篇6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在课堂中,开展 Guess and 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用汉语的谚语的翻译。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 (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教师)学生要译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再如,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直译: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word “compass ”mean? 即compass一词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 航海一词, 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到英语中有关航海的众多词汇,最后引导学生想到这是由西方航海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有关系的,航海技术的发展与西半球的海洋偏多的地理概况也密不可分,再深层次地思考一下: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海盗(private)一词在西方盛行,而武术却在中国大陆上兴起。

二、对比中西节日,学习背景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节日,随着文化的融合,中国节日特别是传统节日倍受外国朋友的青睐,如灯笼节又叫元霄节(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龙舟节又叫端午节(Dragon-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Day),重阳节 (Double-Ninth Festival or the Elder''s Day)。同样,学习英语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开展 “中西节日大PK”Festivals exchange专栏,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收集关于西方节日的相关信息资料,图片、音乐、或影片,可用所学的power point 做成展示课件,向“中国人”简介西方节日的相关习俗知识;另一组收集中国的节日,同样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其由来,习俗等等。由此学生可以了解到众多的西方节日的知识。例如圣诞节(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Jesus Christ)诞生的日子,了解众多相关的词汇Christmas tide圣诞节期、Christmas Eve圣诞前夜Santa Claus/ Father Christmas圣诞老人Christmas carol在Christmas eve时唱得圣诞颂歌、Christmas dinner圣诞大餐中的火鸡(turkey)或烤鹅(roast goose)、布丁(puddings)以及各类小甜饼(如golden butter cookies,fruit cookies)等等。

三、玩味老美口中常用的酷句

众所周知,Language is from communication , is in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语言来自交流,融于交流之中,最终是为了交流。而英语中最常用的日常用语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涉及的不多,因此课堂中开展“快人快语”quick-speaking 活动。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对话,其中使用老美口中的常用酷句。例如:A: I happened to know a secret.(我碰巧得知了一个秘密) B. What is it ? (什么秘密?)A. Between us,(你知,我知) I will tell you.(我就告诉你)B: Sure thin!(当然)A: Helen has affair with Sarah''s husband.(H与S的老公私通)。学生通过这个很简短的对话,却学到了很多在生活对话中很实用的句子。

篇7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在课堂中,开展 Guess and 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用汉语的谚语的翻译。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 (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教师)学生要译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再如,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直译: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word "compass "mean? 即compass一词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 航海一词, 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到英语中有关航海的众多词汇,最后引导学生想到这是由西方航海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有关系的,航海技术的发展与西半球的海洋偏多的地理概况也密不可分,再深层次地思考一下: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海盗(private)一词在西方盛行,而武术却在中国大陆上兴起。

二、对比中西节日,学习背景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节日,随着文化的融合,中国节日特别是传统节日倍受外国朋友的青睐,如灯笼节又叫元霄节(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龙舟节又叫端午节(Dragon-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Day),重阳节 (Double-Ninth Festival or the Elder’s Day)。同样,学习英语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开展 "中西节日大PK"Festivals exchange专栏,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收集关于西方节日的相关信息资料,图片、音乐、或影片,可用所学的power point 做成展示课件,向"中国人"简介西方节日的相关习俗知识;另一组收集中国的节日,同样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其由来,习俗等等。由此学生可以了解到众多的西方节日的知识。例如圣诞节(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Jesus Christ)诞生的日子,了解众多相关的词汇Christmas tide圣诞节期、Christmas Eve圣诞前夜Santa Claus/ Father Christmas圣诞老人Christmas carol在Christmas eve时唱得圣诞颂歌、Christmas dinner圣诞大餐中的火鸡(turkey)或烤鹅(roast goose)、布丁(puddings)以及各类小甜饼(如golden butter cookies,fruit cookies)等等。

三、玩味老美口中常用的酷句

众所周知,Language is from communication , is in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语言来自交流,融于交流之中,最终是为了交流。而英语中最常用的日常用语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涉及的不多,因此课堂中开展"快人快语"quick-speaking 活动。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对话,其中使用老美口中的常用酷句。例如:A: I happened to know a secret.(我碰巧得知了一个秘密) B. What is it ? (什么秘密?)A. Between us,(你知,我知) I will tell you.(我就告诉你)B: Sure thin! (当然)A: Helen has affair with Sarah’s husband.(H与S的老公私通)。学生通过这个很简短的对话,却学到了很多在生活对话中很实用的句子。

篇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对新一代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的过程是文化的传承。而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中华情。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对个人品质、道德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我们作为炎黄的子孙、龙的传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义不容辞。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于教学之中呢?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个汉字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汉字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在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领略汉字之美,这可以说是国学的基础。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启蒙老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走进中国汉字。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字到小篆、隶书,再到今天的宋体。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是指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的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仅涉及形体的变化,而且包括文字意义的认识,都给学生一个具体生动的意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重视书法教学,让这一丰厚的文化底蕴感染学生,“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使学生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是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从而对祖国的文化更热爱。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作用。中国传统的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记录了中国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更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古诗词可以说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易记易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谓广为传诵。在全国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都有古诗词的学习、背诵,而且比重很大,内容形式多样。比如,小学语文人教版的第十一册第一单元,课后穿插的三首古诗《墨梅》、《竹石》、《石灰吟》,都表现了作者坚贞不移、顽强不屈、勇于奋斗的坚强品质。还有第五单元的古诗两首,其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而深厚的敬爱、感激之情,而尊老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从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可以看出,关于古诗的学习背诵内容很多,词就显得少些,其实词也传达出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比较详细具体。比如,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课后有两首词《菩萨蛮》和《卜算子》,这样的词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和背诵。古诗词的作者总是用形象、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可以说古诗词意境悠远,文化氛围浓厚,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三、在国学故事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正确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小学语文中有许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如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三顾茅庐》、《闻鸡起舞》、《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铁杵成针》等。在课堂上开展以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读、写、记、演等综合语文训练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历史故事具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从中可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节、习俗和节日等。比如,小学语文的历史故事《负荆请罪》,告诉人们不但要知错能改,还要具备宽容大度的品质。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背景,学生能体会其中的深刻文化内涵。小学语文阅读人教版第八单元的传说《牛郎织女》,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七巧节,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的真正由来。还有端午节、寒食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所以,加强对这些寓言、传说、历史故事的阅读,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篇9

中秋节活动方案一为了迎接2021年中秋节的到来,丰富小区业主的业余生活,为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充分放松,享受节日的快乐。矢志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健康和谐的社区风尚,既要管物,更要管人。

一、目标

1、为了迎接2021年中秋节的到来,丰富小区业主的业余生活,为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充分放松,享受节日的快乐。

2、矢志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健康和谐的社区风尚,既要管物,更要管人。

3、寓教于乐地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培养住户的自律,发挥群体效能,共同创造亲切和睦的空间。

4、循序渐进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

有利地促进管理处较好的管理与服务,塑造小区品牌形象,加深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二、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夹弹子:

1、在30秒钟的时间内用游戏指定的筷子从杯中夹出弹子放进酒瓶内,数量越多越好。

2、在夹弹子过程中不得用另一只手辅助或用其他外力及物品进行辅助,否则成绩无效;

若在夹出弹子以后弹子掉在地上了,此次成绩无效,选手可以继续夹下一颗弹子。

3、分值:在规定时间(30秒)内夹出15颗以上弹子的为获胜者,将得礼品一份。

(二)扔飞镖

1、在1分钟的时间内,站在3米线外用飞镖向镖靶准心投掷,环数越高越好。

2、选手在投郑飞镖时脱靶或未按规定的距离、时间进行投郑的,此次成绩无效。

3、分值:在规定距离、时间内得到35环以上者获胜,得礼品一份。

(三)猜灯谜

将猜中的灯谜撕下,根据灯谜编号到领奖处进行核实灯谜答案,答案正确后领取相应的礼品。

(四)飞镖射气球:

1、本活动共分为男子组、女子组、少儿组三组进行。

2、男子组选手距离泡沫板3米,女子组选手距离泡沫板2.5米,少儿组选手距离泡沫板2米。

3、每人可以掷飞镖5次,飞镖击破气球后根据气球里的纸条内容回答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答对者获礼品一份。

(五)套圈:

1、物品摆放在圈定地面上。

2、距离最近物品2米远(小孩1米远)抛圈。

每人限抛3次。

以上活动的比赛成绩必须由此次活动的裁判进行签定,否则无效,每户家庭最多可派出2名代表参加2个不同的活动,并凭管理处统一发放的"中秋成绩卡"参加,根据签定的成绩至物业客服台前领取奖品。

中秋节活动方案二一、活动背景:

金秋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每年这个时候,月饼成了馈赠亲友,表达祝福的最佳礼品,可是由于很多原因,如加班、临时有事、面子问题、要送的人数太多亲自赠送很麻烦等,人们即使很想也只能放弃这份祝福。现今地区各大超市都几乎实行一惯的打折降价或加送其余礼品等促销活动,顾客已经对此失去兴趣。直接面对面的馈赠对于有些人很难表达其情感。

二、活动主题:

中秋送礼不用愁,__大使帮你亲自送到家。(__商场中秋大使为你亲自送上对亲友的祝福,为你解决送礼忧愁)

三、目标人群:

因各种原因无法对亲友进行馈赠的人群。

四、活动目的:

1、通过此活动增加月饼销售利润,并增加其销售额。

2、通过中秋大使送礼时的良好言行感染客户,提升企业形象。

3、为顾客提供便利,吸引更多的顾客群。

4、为顾客传达情感。

5、以此活动为基本,可延伸到其它节日中使用,如圣诞或元旦等。

6、增加企业竞争手段,做出差异。

五、活动内容:

1、时间:_月_日---中秋前一天

2、地点:活动仅限惠__城区

3、活动准备:

1、安排一定量的运输车与“中秋大使”。

2、驾驶员必须熟悉城区行车路线,要求尽量在运送过程中减少时间消耗,提高运送效率。

3、对“中秋大使”进行语言与动作的教育,并学习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

4、对月饼售价进行适当改进,尽量提高总体利润额。

5、联系卡片经销商,购买一定数量的精美卡片,最好能根据赠送对象不同而分类的卡片,如:情人卡、亲人卡、朋友卡等。

4、活动推广:在活动实施前一星期左右在商场张贴海报对活动进行宣传,也可通过报章、电台等途径加强宣传广度。

但要进行一定的成本核算方可实施。宣传时应尽量做到语言简洁易懂,并需要对特殊情况进行必要说明。

六、注意事项:

1、顾客购买礼品后要按其要求进行包装,并询问并登记要求运送的详细地址和最佳运送时间段,最好能够让顾客提供其联系电话和收礼人的联系电话以方便赠送时有特殊情况可以取得联系。

2、“中秋大使”的言行代表着商场的荣誉,必须对“大使”进行严格挑选,形象和语言亲和力方面必须良好,而且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必须对“大使”进行教育。

3、为避免一些问题,此活动的运送品只能限制在中秋礼品上,不能涉及现金,在包装时必须对礼品进行检查,不能存在现金。

4、由于可能会出现客户拒收等情况,在活动宣传时应予以说明,并说明出现此情况商场把原礼品联系退回与顾客。

5、出现拒收或客户不在等情况时,“大使”必须尽快与商场负责人取得联系,告知情况后继续进行下个任务,由商场有关人员联系顾客或受礼人进行询问解决。

6、所送礼品必须为商场所购产品,购买人必须留下真实联系号码和姓名,如因所留号码有误造成返还不到时,7日后商场有对货品进行处理的权利,这点应在宣传或者活动开展时说明。

7、卡片中的自写赠言是顾客对于受礼人最真挚的祝愿,是情感的坦然流露,因此卡片的挑选一定要注重其外观精美和里面的文字内涵。

如果在月饼售价做调整,卡片也可改为台历等,当然里面要有商场的有关介绍啦。

_此活动也可以采取在抢购时间内购买的商品返还30%付款金额的做法,凭购物小票上的金额和时间到服务台领取返还金额。

注:超市可以推出中秋节每日商品特价,每日推出两至三样特低价商品,通过特低价商品来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这些特低价商品最好是跟中秋节有一定联系,跟其他商场相比,这些商品在价格上要具有绝对竞争优势。

七、喜拍“全家福”

购物满200元,凭购物小票可现场拍5寸照片一张,以作留念,现拍现取。

时间:中秋节当天)

地点:商场门口广场

协办:某某影楼或某某胶卷公司

中秋节活动方案三一、开场

主持人开场白

尊敬的业主、亲爱的小朋友:大家晚上好!秋风送爽,丹桂飘香,送走了炎炎夏日,我们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二、活动筹备

(一)活动主题:中秋佳节,团圆新居——"新居"二字也可由开盘小区的名称替代

(二)活动目的:

1、以"中秋"这个众所周知的传统节日为由头,让业主每逢中秋便会回忆起这次中秋活动的欢乐景象,印象良好。

2、通过这次文娱活动,增进物业与业主之间的和谐沟通与合作,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保持了两者之间友好和谐的关系。

3、提升小区物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树立良好形象。

(三)活动形式:以"中秋"为主题的文娱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四)活动对象:入住小区的业主中秋节活动专用节目

(五)活动时间:20_._._晚(由我司自行决定)

(六)活动地点

中心广场

三、前期准备

(一)前期造势

1、交房时主动向业主提起此项活动,并热情邀请业主的参加。

2、海报形式的宣传3、宣传单形式(选用)4、短信群发

(二)活动的前期准备

1、活动前10天,宣传动员会,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娱乐节目、活动流程发到每名员工手中,这样让员工知道自己的任务,同时也可以明确告诉业主有什么亮点及娱乐项目,吸引业主的积极参与。

2、通过预热把台词及文艺节目进行实战演练,并总结问题再熟练、自然地运用。针对不同的工作设置专职主持人和会务人员负责。3、活动现场的彩排及音响调试及布置4、安排专任布置场地5、活动前一天晚上,召开活动动员会,总结宣传活动,明确活动现在的分工及出现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6、活动当中用到的礼品要在活动前3天到位,不要到活动开始那天,出现礼品不足或者不到位的问题。

7、寻找小区中有艺术特长的儿童,并进行邀请。

8、了解业主中是否有新婚夫妇,进行邀请,并可事先跟他们说好活动规则和安排。

(三)企划准备

1、现场布置所需物品:横幅、气球等营造节日气氛2、制作礼包,准备礼品3、画出活动现场平面布置图,事先演练

四、活动设计

1、赏月,分发月饼,同时用心体会中秋主题意义,如有可能建议业主给家里的父母或者亲人打电话,捎去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2、简单介绍关于中秋的来历、意义等相关信息,可以让业主们说出以前或者最难忘的一次过中秋的情形,与大家一起分享幸福和乐趣

3、互动游戏:

(1)吟对与中秋有关的诗句。谁吟对的多,就赠送精美小礼品

(2)吟唱歌曲,歌曲里带"月"字,谁唱得好唱得多,赠送小礼品。

4、中秋"最棒家庭"竞赛可以进行拉唱节目,即歌唱带"月"字的歌曲(或吟对与月有关的诗句或成语),邀请几户业主进行对抗,以所唱歌曲的多为胜,赠送礼品,其他参加的家庭也赠送小礼品。

每组家庭只需赠送一份礼品。

5、最好安排小区中儿童的才艺表演,儿童表演一般都是观众愿意看到的节目。

6、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

因此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妇女会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公司可以借鉴这个传说,邀请新婚不久的夫妻上台,恭祝早生贵子。(活动期间也可以我公司的员工参加)游戏《击鼓传花》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游戏,现在我们来玩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玩法和规则大家都很熟悉,花落谁家,谁就回答主持人指定的题目,游戏开始。

题目1:请你说说中秋节什么时候成为固定节日?(唐朝初年)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题目2:请说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游戏《齐心协力吃果果》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全家齐心协力才能收获到丰收的果实,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齐心协)力吃果果》。

游戏玩法:妈妈手持丰收果实,站在指定位置,爸爸蒙上眼睛,抱着孩子,原地转三圈后,在孩子的语言提醒下,去寻找妈妈手中的果实,并用嘴吃掉果实,最先吃到为胜利游戏规则:

(1)参赛选手必须是全家三口。(2)爸爸妈妈不许发出任何声音,任何人不许用手碰果实,违者取消游戏资格。

五、中期操作

1、现场布置:提前将现场根据预选描绘的现场平面图加以包装布置,安装调试仪器,音响、活动时间等必须逐一落实。

2、统一着装,员工提前到场,鼓舞士气,热身,调整到最好的精神状态;

需要协调和强调的工作,严格按操作标准及分工进行。

3、保证礼品的到位

4、活动进行中,指挥人员根据活动中暴露的问题及时规范和调整各环节的操作,提高活动质量。

六、后续活动

1、可以考虑编写新闻报道,利用新闻媒体提高公司的形象。

2、公司领导对活动进行总结,发表简短的说话。

中秋节活动方案四策划组:家好月圆庆中秋

策划组成员:

工作人员安排:

1)策划员:

2)采购员:

3)场地布置:

4)后勤员:

月是民族、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从渊源上看,我国古代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中秋又叫“祭月节”。祭月的风俗始于魏晋,盛于唐宋,甚至被定为国节,烧斗香、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中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起来。一个民族把宇宙天象最完美的时刻与农事巧妙结合,把月圆之夜作为举国同庆的节日,使得原本纯粹的自然现象有了丰富的人文寓意。

文化是月的魂。我们不但要让传统文化植根于市场沃土中,还要不断赋予“中秋望月”新的时代内涵,重新找回“中秋望月”的时代感觉。今年的中秋节,我院为在校师生打造了“中秋望月”的平台。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方案。

内容如下:

1、活动主题:“浓情中秋,情系火炬”

2、活动目的:让全院的师生们都感受到节日的浓厚氛围,以及家庭的温暖。

3、活动时间:零九年

农历 八月十五 晚上( 7点30分到9点45分)

4、活动地点:院图书馆喷池广场

5、主承办单位:经济管理系_级商务英语专业

6、参与对象:全院师生

活动的整体构思(活动的板块、各个板块的主题、基调等)

活动形式:聚会+自助餐

环境的布置:

场地布置主要围着喷池进行,大致的布置情况如下:

聚会地点选在图书馆的喷池广场上进行,场地分为7个部分,分别是主席台(包括唱歌场地)、喷池、餐台A和餐台B(三米长)、工作后台和游戏场地橘子灯、猜灯谜和“你信任我吗?”。

场地布置饰品有横幅、灯笼、气球、丝带。

中秋节活动方案五一、实施背景

通过本次活动策划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中秋节活动方案

(一)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二)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1.情境导入。

2.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3.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4.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三)第三阶段:拓展,延伸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欣赏吟诵了月亮的诗词。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1.中秋的风俗习惯。

2.中秋的传说和故事。

3.月亮的传说与故事。

4.关于月球的小知识。

6.关于中秋的食品。

六、反思与拓展

篇10

一、肖像画

肖像画因其侧重人物面貌的描写,故古人又称之为写真画、传神、写照、传写等。它是中国画各个门类中最为古老的一个画科。清人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就说:“画法门类至多,而传神写照由来最古”③。据说早在三代时期,便有肖像画的滥觞。关于它的起源及其发展,有论者将其归纳为滥觞时期(上古至西汉)、成熟时期(六朝至唐宋)和独立时期(元明清)等三个时期④,应该是一种相对科学的对人物画发展的认知。

肖像画的功能具有很多种,在照相术尚未诞生的时代,为人写照是人物画家最重要的功课,这些画家的身份似乎可以和现在的摄影师相提并论。但这只是肖像画的一种功能―即观赏性,如波臣画派曾鲸所绘《赵赓像》(广东省博物馆藏)便是其例。

作为一种礼仪,肖像画往往又会被作为祭祀先人的载体,通常放在祠堂、大殿等神圣而庄严的地方,这就自然生成了肖像画的另一种功能―祭祀性,这类画又被称为“寿相”,就数量而言,雄踞于他类肖像画之上。

肖像画还有一种功能便是宴赏自娱―即娱乐性。这类作品大多是为文人造像或者文人自画像,如张百禄的《自画像》(广东省博物馆藏)和沈塘的《梁鼎芬像》(广东省博物馆藏),便是如此。

当然,还有论者进一步将肖像画细分,将其归纳为宫廷肖像、民间肖像、传记肖像、书斋肖像、行乐图、雅集、自画像等⑤,不一而足。如果以所画对象来分,则可分为头像(民间画工称为“大首”)、半身像(“云身”)、全身像(“整身”,坐着的全身像称为“花整”。站立或行动的全身像称为“云整”)群像等⑥。其实无论如何分类,都无法科学涵盖肖像画的内涵,且每一种类别之间并有相互交叉,这就为准确讨论肖像画的构成提供了一定的难度。以下所讨论的明清肖像画也不例外。

在被称为肖像画独立时期的元明清时代,尤其是明清时代,肖像画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倾向。文人画家大多不屑此道或无暇顾及,所以在专业化的肖像画中,大多是由民间画工来完成的。所以在很多肖像画中,基本上是不具名的,南京博物院所藏的一套明人肖像画即是如此。宫廷中常见的帝后嫔妃像也不例外。这种情况在清代的祭祀性肖像画中最为常见。就时代而言,明代的此类肖像画艺术水准较高,能达到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在线条的勾勒、颜色的填充等方面也是特别讲究。这说明在明代从事这类肖像画创作的画工是一只非常专业化的队伍。他们在刻画人物的神态、用笔的精细方面往往可以惟妙惟肖,真正可以做到“形神皆备”。

与祭祀性肖像画不同的是,娱乐性肖像画则往往把像主置于一种非常幽雅的环境中,或梅竹之间,或松林之下,再或者临泉而坐,坐望美景……等等,表现出文人所特有的品质和喜好。很显然,这种行乐性质的肖像画更多地是传递像主的文人情趣。更有意思的是,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文人墨客们喜欢在这类肖像画中为像主题跋,不仅在画的中心位置有众多名家所题,还遍及裱边四周,如前述张百禄的《自画像》(广东省博物馆藏)就是这种例子。据笔者初步考察收藏于公私藏家的数十件这类肖像画,其像主非权贵即文人,或者二者皆备。他们往往具有一个非常广的社交圈,在古代以书画为余兴的主流“娱乐”的环境下,文人之间的互相酬唱、赠诗、题跋书画等便是他们交游的体现。这类题跋大多围绕像主生平而题诗或题写赞语,也有不少是鉴识画作本身和纯粹观款。虽然不乏应酬之语,但因均是为同一人(像主)所题,这可以考证以像主为中心的当时文人交游情况,蕴涵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种带有原始文献性质的资料更可以补证美术史的不足,具有典型的“以画证史”的意义。这种众人题跋同一张画像的情况到道光时代以后便极为少见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在明清时代的肖像画家中,有一个人无论哪种观点或何种流派的美术史学者都是无一例外要提及的,那就是“波臣画派”的主角―曾鲸。

曾鲸是明清肖像画史上开宗立派的领军人物。就整部中国画史而言,以画家之字号而命名画派者,只有曾鲸一人而也。关于他在肖像画上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就,前人已有很多精彩的评论。

姜绍书《无声诗史》在写道:“磅礴写照,如镜取影,妙得神情。其傅色淹润,点睛生动,虽在楮素,盼睐颦笑,咄咄逼真,虽周P之貌赵郎,不是过也。”⑦这段评论透视出曾鲸特有的技法:每画一图,必经反复烘染,甚至达到数十层,这在以往的肖像画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据此可知,曾鲸在技法上的变革成为他艺术上匠心独具的标志。不仅如此,在题材上也是几乎无所不能,如高士、仕女、僧尼以及山水衬景等,突破了普通民间画工仅专一能的局限。在人物的刻划方面,他特别注重面貌表情,能把人物的“神”表现得惟妙惟肖,达到“咄咄逼真”的艺术效果。

徐沁在《明画录》则称其为“落笔得其神理”,这与姜绍书的“妙得神情”之说可谓如出一辙。该书还特地谈到曾鲸的传人,主要有金b生、王宏卿、张玉珂(琦)、顾云仍、廖君可(大绶)、沈尔调(韶)、顾宗汉、张子游(远)等,并称他们“行笔俱佳,万历间名重一时”⑧。此外,还谈到他的儿子曾沂则不以人物见长,而以山水著称于世。

蓝瑛、谢彬在《图绘宝鉴续纂》中评道:“善写貌,大小影像,无不俨然如生。兼得笔墨之灵,衣纹配合,各得其当。”⑨这里除谈到曾鲸的画与上述两家的得其神韵之说(“无不俨然如生”)相似外,还谈到一个笔墨问题和衣纹配合的问题。虽然只有简短数言,但亦可窥见曾鲸在肖像画方面特有的艺术技巧。

清代的肖像画家中,清初的禹之鼎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和曾鲸不同的是,禹之鼎是一个兼擅山水、花鸟的人物画家,肖像画是他所擅长画法中的一环。他曾师事蓝瑛,并从宋元诸家中吸取营养,自成一家。史载其写真多用白描,并采用兰叶描,“两颧微用脂赭晕之,娟娟古雅”⑩,是比较确切的表述。所作的《写周仪像》(广东省博物馆藏)虽然人物只占画面的四分之一左右,但依然可见其刻划人物的娴熟技巧。所写周仪端坐亭中,右手倚靠栏杆,右前方妻子抱住小儿。调皮的小孩儿跃跃欲扑向周仪。远景则为参天的古树,飞翔的喜鹊。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祥和、温暖的感觉。

二、叙事画

叙事画是以故事情节、再现历史人物故事或风俗人情等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人物画。以内容而分,可以分为纪事画、历史画和风俗画三个主要门类。

1、纪事画

所谓纪事画,主要是以记录事件为主题的人物画,明代早期商喜的《宣宗行乐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和清代康乾时期王等人所画的《康熙南巡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便是典型的例子。清代中期蒋莲的《临韩熙载夜宴图》卷(广东省博物馆藏)也是纪事画的典型。现存最早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顾闳中所作,自此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人临摹,近人卢子枢甚至在题跋蒋莲本《韩熙载夜宴图》时说“韩熙载夜宴图传世以来,明清诸画家之工人物者各有临本”,这就说明明清两代临摹此图已经成为人物画家的时尚。蒋莲的临本是将原画截取为四段,将最精彩的夜宴场景呈现在读者眼前。就摹写之工整、赋色之细腻和气韵之生动而言,似乎与明清时代的其他临本不相伯仲。蒋莲人物画受陈洪绶影响较大,但就此临本而言,似乎已难觅陈洪绶的影子,倒是更多表现出蒋莲自己的艺术面貌。

在纪事画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文人雅集的场景描绘。在所有文人雅集中,最为画家所热衷,同时也是最为经典的画题莫过于兰亭修禊。自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问世以后,围绕这一“天下第一行书”所展开的文字诉讼和话题就一直是历代文人关注的热点,每年三月初三修禊也成了历代文人雅集的首选。在人物画中,围绕兰亭修禊的雅集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明清两代,以兰亭修禊为题的人物画可谓异彩纷呈。从形式上,也是各有千秋:既有画轴,也有手卷、册页,甚至还有咫尺见方的扇面;内容上,以修禊为主题,而各有千秋。明人沈完的《兰亭修禊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描写文人墨客们围坐于溪流两岸,有交谈者,有探手接杯者,更有赋诗、饮酒者……,另有一些人则站立于溪流下游,谈笑风生,最引人注目者,则是溪流上游之小亭中,一长者端坐挥翰,为整个雅集平添几分雅趣。画的左上角空白处,作者以蝇头小楷全文抄录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全文,为画面的主题画龙点睛。清人吕学的《兰亭修禊图》(广东省博物馆藏)的场面则更为广阔。所写文人三三两两散坐于曲水旁,远处崇山峻岭,飞瀑流泉;近处溪流缓缓,临泉赋诗。亭中之长者为流觞之景所吸引,探出半个身子出来俯视着雅集的场面。作者以较为工整的笔致描写出修禊的胜景,体现出作者在山水画方面娴熟的艺术技巧。

2、历史画

历史画是以历史传说或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主题的人物画。这类题材相较于纪事画,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很多从事人物画创作的明清画家,多有过历史画创作的经历。

在历史画中,历史人物的描写是最为多见的。历史上有名的一些文人或贤达常常是人们景仰膜拜的对象,如伯夷、叔齐、孔子、老子、张良、韩信、苏武、蔡文姬、吕祖谦、孔明、王羲之、竹林七贤、谢灵运、谢安、韩熙载、李白、白居易、苏轼……等及历朝贤明的帝王嫔妃,常常在历史画中出现。

历史上传诵百代的“文姬归汉”的故事成为画家们常选的重要素材。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传世的“文姬归汉”的最早画作是金代张r所画的《文姬归汉图》(吉林省博物馆藏)。明代专以人物画著称的仇英也有同题的画卷行世。有趣的是,大多数画此图的画家都是采用了手卷这样的特别形式来表现那个寒冷而令人感念的场面,但上官惠则是用画轴来表现。该画(广东省博物馆藏)所写人物有四人,描绘蔡文姬在梅花盛开的山间骑马缓行的情形。这与常见的同类题材所画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迥然不同,显示出作者的别具匠心。

苏六朋是清代道光时期广东人物画家,所画人物题材广泛,既有风俗画,也有历史画,其中尤以历史画居多,笔者曾专门著有《六朋画事》一书阐述其在人物画方面的成就。他所绘历史人物,大多为丈二匹的高头大轴,相信主要是为了迎合当时市场的需要而特别所制,《汉初三杰图》(广东省博物馆藏)即是其例。

苏六朋的内室余菱也擅长历史人物画,所绘之《朝云诵偈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是其代表作。该图描绘的是坡爱妾朝云席地而坐、双手合十诵念佛偈的情形。该图所写之朝云似乎是作者的自况。

对于历史人物的刻划,明代的陈洪绶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陈洪绶是晚明具有革新意识的人物画家,与崔子忠并称“南陈北崔”,是明代绘画史上具有开宗立派意义的一代大家。他的人物画对海上画派的任熊、任伯年、任薰、任预及岭南画家蒋莲的影响极大。在其传世的近百件作品中,所写历史人物就占有三分之一以上。在所写的历史人物中,又以王羲之最为多见。

陈洪绶人物以装饰性的笔法表现出强烈的艺术个性。有论者这样评述他的略带稚拙的人物画:“陈洪绶假装要重新捕捉一种对他的时代而言,没有被滥用的原始而纯稚的风格,故意把笨拙感带到夸张的地步,反而似是而非地达到了极其精致的水平。”这是从一种全新的视角评论他的人物画,应该说是比较贴切的。在《右军笼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点。前行者为王羲之,后者为侍者,其人物之脸部变形夸张,衣纹遒劲飘逸,是典型的陈洪绶模式的笔法。

当然,除了一些以人物见长的专门家而外,其他一些画家也多有历史人物画创作。《东坡笠屐》是文人画家最为青睐的题材,宋代的李龙眠、元代的赵孟\、明代的唐寅、朱之蕃、清代的居巢、近代的张大千等都曾画过此题。朱之蕃的《东坡笠屐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是临摹自李龙眠,虽然无法考见李氏原画,但从此画可知其构图之大概。以苏轼为题材的画还有很多,比如画家们常画的《赤壁夜游图》或《赤壁图》等,大多以坡词意所写;苏腾蛟的《仿唐六如眉山翰墨图》(广东省博物馆藏)也是以坡为描绘对象。

吴伟的《仿李公麟洗兵图》卷(广东省博物馆藏)也是一幅历史故事画。该画曾经清宫鉴藏,有乾隆、嘉庆、宣统三朝印鉴,著录于《石渠宝笈》。后来流出宫外,流落到沈阳,最后经画家陈半丁收藏。陈在20世纪70年代将其捐赠给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此画在杨仁恺的《国宝沉浮录》中也有著录。此画是吴伟的白描人物画精品,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作者题识中之“蕴真黄公”,即是当时著名鉴藏家黄琳。按,黄琳,字美之,一字休伯,在弘治年间曾任锦衣卫指挥,富藏古玩书画,当时有“冠于东南”之称,据此可知吴伟与黄琳曾有过交游。

3、风俗画

风俗画主要是指在画中表现出风土人情、民间信仰、民间风俗等等方面的人物画。它也是很多明清人物画家最常表现的题材。北宋的张择端就是典型的风俗画家,所绘的《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堪称北宋汴梁地区风俗的大百科全书,明代仇英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也是如此。明代早期和中期一些画家所写的风俗画,大多沿袭了宋代风俗画风格,无论在题材、意境还是笔法、构思方面都能看出一脉相承之处。如计盛就是对宋代画家苏汉臣的一脉相传。所写之货郎、货架、婴戏甚至人物的神态等都与传为苏汉臣画作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上文所提及曾鲸之弟子谢彬所绘之《婴戏图》也是如此。

在民间信仰中,钟馗画是风俗画家最为常见的题材,也是民间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画题。

“钟馗”,又称为“钟进士”。他的形象向来被认为是驱鬼与辟邪的象征,是人间正义的化身。相传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又称天中节)人们常悬挂钟馗画像,以此来驱邪镇宅。唐代吴道子所画钟馗为一足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右手抉鬼眼”。自此以后,画家们所画钟馗大多凶神恶煞,几乎都是以铁面大汉的形象出现。后来经过文学与戏剧的演变,钟馗的形象变化万端,并且衍生出诸如钟馗嫁妹、钟馗接福、钟馗与小妹、钟馗役鬼、钟馗醉酒、钟馗弹琴等等各类题材的形象,因而绘画中的各类钟馗也是面目各异,丰富多彩。自吴道子以来,五代、宋代、元代、明清及近现代的很多画家等都曾画过钟馗。在中国人物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袁尚统是苏州地区的山水画家,也画过不少风俗画。他所画钟馗画极多,现在所见传于世的作品有《寒梅钟馗图》(上海博物馆藏)和《钟进士像》(广东省博物馆藏)。《钟进士像》所画钟馗大腹便便,身后跟着两个小鬼,一个举着宝剑,一个举着梅枝。画的左上角有姚浩题跋曰:“梅占春消息,福来当正笏。髯如铁,足践实,宝剑驱邪。古司直问:尔居何职?系何籍?终唐朝进士终南客。文状元题辞。”显示出作者创作此画的寓意。

清代的钟馗画中,尤其是晚清时期,比较流行用朱砂和禅门米汁来画。据说这样可以达到避邪之效。又据说钟馗出生于农历五月初五,故晚清以来的画家们创作的钟馗大多是在这一天,显示出民俗与美术创作的有机结合。这种情况在“海上画派”虚谷的《p笔钟馗像》(广东省博物馆藏)和任伯年的《钟进士图》(广东省博物馆藏)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此外,尚有一些画家所写之钟馗与上述流行画风迥异的。这以晚清沈铭的《钟馗图》(广东省博物馆藏)为代表。该图之钟馗骑着瑞兽,左手拉着缰绳,右手握着笏板,怒目圆睁;后面跟着一个小鬼,小鬼欢天喜地,扛着两个小鬼,显然是凯旋而归。画上有柳树、青草和山石,是一派春天的景象。这种构思无疑和上述诸图有所不同,传递出作者迥别于他人的笔墨情趣。

钟馗画一直是作为大众文化的象征而存在。最初的钟馗画源自于新年驱邪纳福张贴于门楣的神像,其作者大多为民间画工。后来由于文人画家的参与,钟馗的形象赋予了驱邪纳福之外的文化涵义。很多怀才不遇者往往把它作为一种抒发胸臆的载体。在形形的钟馗们身上,画家们向世人传递了一种疾恶如仇的正义;同时也表达了文人画家们的思想寄托。在这种“俗”与“雅”的轮回中,我们看到这种极富生命力的风俗画题材带给不同层次的人们的精神享受。虽然有论者以“雅俗的焦虑”为论题表达文人、钟馗与大众文化间“忧虑”,但在这种“忧虑”中,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讲,钟馗画已经超越了风俗画的文化内涵。

(作者为广东博物馆研究员)

注释:

①谢肇J《五杂俎》,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以上分类中,肖像画中也许有其他画,叙事画中含有部分宗教画,钟馗画中也有仕女画,仕女画中也有高士画等等,对于此类情况,笔者则主要以该画的主体所表现的画境来归类。关于这种分类法,可参见刘治贵《中国绘画源流》第9-126页,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③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版。

④单国强《肖像画历史概述》,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年第3期。

⑤李淑卿《默写在肖像画史的论述与创作》,台北:《故宫学术季刊》第19卷第3期。

⑥陈炳《浅论明清肖像人物画之特色》,上海:《朵云》31期53页,1991年第4期。

⑦姜绍书《无声诗史》卷四第71-72页,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⑧徐沁《明画录》卷一第12页,前揭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三册。

⑨蓝瑛、谢彬《图绘宝鉴续纂》卷一第9页,前揭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二册。

⑩张庚《国朝画徵录》卷中第34页,前揭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三册。

关于今人研究禹之鼎肖像画,参见许忠陵《略谈禹之鼎的画风》(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年3期)、聂崇正《清代肖像画家禹之鼎》(香港:《名家翰墨》第3期,1990年)和单国强《禹之鼎》(台北: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关于历代临摹《韩熙载夜宴图》及其版本问题,参见刘建龙、李林《〈韩熙载夜宴图〉的版本及图像文化涵义的演变》,上海博物馆编《千年遗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30-239页,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关于蒋莲的人物画艺术,参见郭燕冰《雅俗共赏的蒋莲人物画―以佛山博物馆藏品为例》,广州:《收藏・拍卖》2006年8期。

朱万章《六朋画事》,第87-89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关于余菱及其艺术成就,可参见朱万章《清代岭南闺阁画家余菱》》,广州:《收藏・拍卖》2006年第12期。

关于“南陈北崔”,可参见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编《南陈北崔―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陈洪绶崔子忠书画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

段书安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索引》,第140-142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高居翰(James Cahil)著,李渝译《中国绘画史》第135页,台北:雄师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

关于《赤壁图》与坡的关系及其历代《赤壁图》情况,请参见衣若芬《战火与清游:赤壁图题咏论析》,台北:《故宫学术季刊》18卷第4期第63-102页。

《石渠宝笈》初编卷三四,第21页,涵芬楼影印本。

杨仁恺《国宝沉浮录: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考略》(增订本),台北:新中原出版社,1999年。

杨仁恺《中国书画》,第493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关于历代《婴戏图》,可参见博物院编《婴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1990年。

方士庶《天慵庵笔记》,载《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

关于钟馗画的演变历史及其相关情况,可参见王树村《略说钟馗画》(王阑西、王树村编《钟馗百图》,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0年)和郭岩《历代钟馗画新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1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