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0 23:38: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驻村工作队工作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做好各项扶贫工作。1、协助第一书记进行扶贫资料的制作、整理、完善工作;2、协助第一书记、帮扶干部走村入户,掌握贫困户详细信息,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帮扶手段;3、协助村“两委”完成村级财务和村务公开制度;4、协助第一书记走访调查,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解决群众切身困难问题,听取群众建议;5、积极参与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为切实做好重中之重的扶贫相关工作,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确保贫困户信息的高度精准化,坚决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同时乡、村两级积极联动,整合全村之力,积极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同贫困户吃“连心饭”,拉近帮扶干部、驻村干部与贫困户的距离,消除贫困户和干部之间的生疏感。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精准扶贫更是无鉴可借,任重道艰。脱贫攻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广大驻村工作队必须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当好政策明白人,心中有本明白账。驻村工作队下到贫困村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宣传政策不走样,解读政策不变味。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县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让各种扶贫政策进乡入镇、进村入户、进街入道、进企入校、进脑入心,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一项政策从出台到落实有一个过程,因此,要将政策解释到位,消除群众的疑虑和误解,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扶贫工作的特殊性、任务的艰巨性、时间的紧迫性,从而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当好群众贴心人,脑中有本明细账。“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广大驻村工作队要对帮扶对象的情况做到一清二楚,精准无误,脑中始终有一本贫困情况明细账。面对一双双渴求脱贫的眼神,绝不能搞“天女散花、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小而了之”,要带着“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的情怀,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进村入户看真贫。首先要对联系村“五个一批”的总底数、每个“一批”的基本情况一清二楚;其次,要对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信息心知肚明;再次,对每个贫困户“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的问题要胸有成竹。
当好帮扶带头人,手中有本暖心账。真抓真干真扶贫、实心实意实打实是对驻村工作队的基本要求。驻村帮扶,说到不如做到,人到不如心到。倾听诉说千千万不如真真切切记一件,承诺事情千千万不如实实在在干一件。驻村工作队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带着虔诚心与他们交流,带着敬畏心与他们沟通。制订规划时不妨听取他们的建议,将他们的美好愿景、基本诉求记录下来;制订措施时不妨倾听他们的心声,将他们的当下之急、长远之需记录下来;发展产业时不妨征询他们的意见,将他们的能力特长、个人意愿记录下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研究就没有定夺权。时时做生活的留心人,处处做工作的有心人,才能成为帮扶的实心人。将平时记录的内容整理出来,研究一番,找准“病灶”对症下药,开准“药方”靶向治疗,定向施策拔除“穷根”,群策群力摘掉“穷帽”,齐心协力改变“穷貌”。
当好攻坚引路人,脱贫致富心有账。“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吟唱了千年的不朽诗句,寄托了炎黄子孙的美好梦想。我们要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切实把脱贫攻坚当作当前的一项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脱贫攻坚战只能进不能退,只能赢不能输。广大驻村工作队必须铁下心来,以铁一样的作风落实举措推动扶贫,以铁一样的精神创新机制驱动扶贫,以铁一样的斗志劈波斩浪,披荆斩棘,闯出一条脱贫的新路,为全面建成小康发一分热,献一分光。
按照县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在2017年6月,由机关单位选派一名驻村工作队队员。至任职以来,在县组织部、乡党委和派出单位的正确领导下,到今年上半年一直在石仁村驻村帮扶,5月下旬调到XXX村,在基层工作锻炼中,与乡镇领导、村第一书记、村干部以及农民朋友的朝夕相处中,增进了理解,加强了沟通,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围绕工作目标要求,秉承为基层服务、为群众干事的理念,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按照驻村工作队职责要求,在过去的半年的工作时间里,现将履职情况汇报如下:
一、XXX村基本情况
XXX村属非贫困户村,位于鹿固乡东北6公里处,东邻大梁,北邻辛庄子,西邻寨上,南邻尧坡,总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距离县城30公里。
XXX村总人口255户,573人,在村居住人口65户103人,在县外居住打工两年以上80人41户,在县城居住人口403人160户。党员13人,五保户10户10人,低保户64户70人。
全村耕地面积1536亩,林地面积约100亩,人均耕地面积2.68亩,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糜子、谷子、玉米、土豆、高粱、黑豆、豇豆、绿豆、小豆。
2015年XXX村通过采取政策兜底和养羊项目、产业扶贫等脱贫措施,全村60户116人脱贫,2018年脱贫两户,1户4人未脱贫,目前贫困人口57户119人,其中1户4人未脱贫。
二、扶贫工作汇报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按照脱贫攻坚的总目标,我们不断优化脱贫路径,通过采取产业发展,金融扶贫,政策兜底,技能培训等措施和手段,着力破解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等致贫难题,为我们村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精神扶贫
XXX村两委制定了村规民约,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可和遵从。针对本村实际,村两委领导和班子成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及帮扶干部等,适时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措施,鼓励他们消除了“等靠要”思想,积极行动,勤劳脱贫致富。贫困户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逐渐摆脱了贫困,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帮扶助推
(1)种植帮扶
2016年产业扶贫种植帮扶6万元农机具买工件2087元,买肥料57913元。新建加工厂、架动力线,安装配件2万元,机器配备齐全。
至2018年这几年间,加工房彻底解决了村民加工难得问题,为村民的实际困难提供了方便。
(2)社会保障兜底扶贫
通过兜底扶贫的有关政策措施,本村特困供养户和低保户逐年领取到了相应的养老金和低保金,助推了脱贫进程。
贫困户中五保户10户10人,低保户32户50人。
(3)培训就业扶贫
近年来,通过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程,本村有20余人次参加了美容美发、计算机、护工等专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贫困户的劳动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推动了脱贫致富步伐。
2018年6人参加养老护理培训,4人参加手工编织培训。
(4)教育扶贫
根据国家有关帮扶政策措施,落实雨露计划,贫困大学生资助,教育救助等政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增强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坚定了孩子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决心。
2018年,中专以上,大专本科学生,6户享受了政府扶贫救助保险教育救助补贴金共17000元,2017-2018年雨露计划1位大学生享受,2017年贫困大学生资助3人15000元,2016-2017年雨露计划5位大学生享受。
(5)健康扶贫
全村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参保率达到100%,贫困户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由国家代缴,可享受先看病后付费的优惠政策;贫困户人人签订健康“双签约”;健康扶贫“136”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老弱病残、孤寡贫困人口实行了低保或五保政策保障兜底。
“两癌筛查”,2017年 至2018年,本村57位适龄妇女进行了免费检查,预防两癌,提高健康保障;大病住院治疗、两癌筛查、慢性病等医疗费用,均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得到补偿报销,解决了看病难问题,保障了身体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
(6)金融扶贫
为21户 50人申请办理了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分红业务,入股宝隆达煤场、正大公司,连续三年每年每户享受4000元分红,每年共享受84000元。
主体带动、委托经营补贴固定收益全覆盖,为一般贫困户13户23人办理了主体带动、委托经营补贴固定收益全覆盖业务,连续三年每年每人享受1180元分红收益,每年共享受27140元。
(7)危房改造
XXX村按照脱贫规划,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2016年两户4人,2017年危房改造完成6户11人,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家住房安全问题。
2018年申报1户1人,该户由于外出到县城打工,放弃今年危改;2018年鉴定2户3人为危房,由于两户老人年纪大,已出去与子女共同居住,自愿放弃今年的危改。
三、巩固提升计划
在扶贫路上的新起点,我们抓紧抓实各项工作,继续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明年,我们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作有机结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此,作如下计划。
“以前,由于没有路灯,晚上看不清路,都是一片漆黑,群众出行不方便、不安全,一不小心就会踏进水田,掉进沟里。”村民们跟笔者聊了起来。
驻村干部多次向上级反映村民心愿,到相关部门协调到10万余元资金,及时联系施工方安装路灯。如今,__村新添了50盏路灯,方便了群众晚上的出行,改变了“天黑就关门,晚上不见人”的生活方式,解决了当地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之前不敢想的事情尽成了现实,有了路灯,既方便了村民出行,也加强了__村的社会治安,驻村干部这支队伍还真有能力,是真心来帮助我们的。”周围村民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练“两项绝活”为群众谋求福祉
练“说”功,当好“宣传员”。驻村工作队围绕__区产业发展规划,把大道理说实,把小道理说透,将__区惠民政策明白卡发放到村民手中,向村民宣传森林防火、土地承包、劳动合同等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村民法律意识,驻村1个月,走访6个村民组,200多人次,共计发放明白卡、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200多份,宣传法律知识2次。
练“做”功,当好“办事员”。驻村干部了解到1个菌棒管理好,除去本钱,可赚5元,10000棒1年能收入5万。为了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赚钱养家,驻村干部与村委员多次找村里香菇生产基地老板杨某协商兴办合作社的问题,他们希望村民能到香菇基地学习香菇培养植技术,自搭大棚后拿菌棒养殖,待采摘又让香菇基地回收。在驻村干部的努力下,杨老板同意兴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香菇产业模式,既让村民增收,实现村民创业“零”风险,还促进香菇基地增产。目前,有20多户农户有意放弃外出务工,一心发展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