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2 04:14: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广播电视新闻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广播电视在进行新闻播送之前,为了进一步保证播送新闻的整体质量,都会对新闻进行合理的编辑,所以广播电视一直都对新闻编辑工作十分看重。新闻编辑人员在对新闻进行编辑和处理时,都会根据原始新闻材料的侧重点和性质进行处理和选择,并且新闻中最多的类型就是社会新闻,而社会新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全面性,内容和种类都十分复杂,所以新闻编辑的整体素质十分重要,这直接关系着广播电视播送新闻的质量。
(一)人为编造新闻。由于现在是属于自媒体的时代,所以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吸引眼球或者提升自己新闻的关注度,会将新闻和策划拆分开来,拆成两个互不干扰的工作,新闻是新闻,但是策划却已经不是表面含义,新闻策划更多的时候指的是人为的编造新闻,将一些本就不存在的事情进行凭空捏造,从而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比如现如今微博上的某些认证大V营销号定期的会在微博上爆料某些明星的私生活,今天某某出轨了,明天某某隐婚了,这些经过查证都会轻而易举的事实,但是有一些广播电视依然会为了吸引眼球和提升收视率进行传播,这种人为编造新闻的方式完全违背了新闻存在的初衷,还会引导一些不了解实情的观众进行传播,从而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①。(二)刻意安排事件。现如今新闻编辑都将新闻策划看成一个新闻事件的编辑和策划,也就是说新闻编辑人员会对某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通过编辑人员的精心策划和安排,对于新闻事件的中心思想进行重点的着墨和安排,使这件事情、这件新闻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曝光,并且再通过一些新闻传播手段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和推广,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个事件就违背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而且也违背了社会和公共利益。(三)盲目炒作。现如今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风气十分不好,可以说现在的广播新闻为了赚眼球和关注度,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已经不那么看重了,反而注重的是对新闻的编辑和策划,这对于观看新闻的观众来说是不公平的,并且有违新闻的真实性。其实对于新闻的炒作者来说,新闻的真实性并没有那么重要,反而对于新闻的话题性和反转性看的比较重要,可以说新闻的炒作就是在反价值观的基础进行的,并且在选择炒作话题时,也会选择一些话题度高、关注度较广的新闻来进行策划和编辑,最后将炒作完成的新闻播送给观众,其中最常见的炒作手段就是煽情,将新闻的中心思想放在侧面,将故事背后的煽情点放在故事中心,这种新闻过于重视表面功夫②。
二、素质提升策略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实施的必要性
(一)保证新闻质量。由于新闻的采集是需要记者进入群众内部,进行专访或者暗访,所以新闻的内容和种类都十分复杂,如果对新闻的原始材料不加以编辑和整理,直接在广播电视中进行播送,将会导致观众分不清新闻的重点,甚至会因为新闻内容过于繁杂,而放弃对新闻的收听和收看,所以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新闻编辑素质的高低间接性地决定了最终新闻播送时的内涵和高度,所以新闻编辑素质的提升,不仅能够保证新闻的整体质量,还能够保证广播电视新闻播送的最终效果。(二)吸引大众关注度。我国现如今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进行新闻的播送,人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采集者和播送者,这对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的播送有着极大的冲击,所以只有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才能够更好地迎合大众的新闻需求,吸引更多的群众关注。广播电视新闻不仅仅是我国时事新闻的一种播送方式,还是满足人民大众对于新闻需求的重要方式,所以必须要对新闻进行有效且丰富的编辑,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大众的关注,只有获得大众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播送的认可,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收视率,满足受众的资讯需求。比如面对各类新闻的编辑和选择方面,新闻编辑人员可以将人们更加关注的新闻热点进行着重的编辑和播送,将新闻的类别和人民大众感兴趣的内容相结合,对大众更加关注的新闻进行着墨,而这就需要新闻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所以素质提升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整体质量和水平③。
三、素质提升策略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新闻编辑人员的政治水平。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工作素养,还要拥有较强的政治水平,因为新闻编辑需要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感,只有具备了责任意识,才能够对新闻负责,对大众负责。比如在进行新闻的策划和编辑时,要及时地发现新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进行新闻的编辑时,要对新闻进行明确定位,同时还可以将新闻的背景和目光放在国际上,这样能够更加客观地分析新闻,从而通过客观的策划和舆论的引导,使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作用发挥出来④。(二)科学选择新闻素材。广播电视新闻的采集是十分全面且丰富的,因为其不仅拥有专业素质较高的记者,还会有一些热心市民、热心观众和相关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信息和素材,而由于现在的信息可靠性较低,所以这就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其进行有效的甄别,甄别各类信息的真实性,判断新闻的准确性和价值,只有掌握了稿件甄别的技巧,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广播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价值性。对于新闻素材不可以“照单全收”,而是要科学地选择新闻素材,将具有正能量、积极性的新闻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推广,从而达到引导大众正确思想观念的作用。(三)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进行编辑工作时,必须要遵守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业内标准和规范,从而最大程度上控制广播电视新闻播送的准确度和规范性。其实最开始实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广播电视新闻的内部管理制度,在广播电视新闻的内部管理制度基础上,来促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整体自律性和工作素养。因为广播电视新闻领域无论是新闻采集、新闻编辑还是新闻播报都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素养,所以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和整理时,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业务素养和工作能力⑤。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工作领域都有一个业内标准和规范,所以广播电视的新闻策划工作也不例外。广播电视的新闻策划在进行新闻创新和策划工作时,必须要遵守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业内标准和规范,从而最大程度上控制广播电视新闻播送的准确度和规范性。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科学选择新闻素材,灵活创新新闻策划,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新闻播送的整体质量,从而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整体收视率。
作者:曹旭 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注释:
①吴伟兰.试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2):165-166.
②魏燕.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J].新闻窗,2013,02(123):189-190.
当前,在社会大环境和媒介大环境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大众传媒业正承受着激烈的内外竞争压力。作为当代大众传媒业的主导形式之一,广播电视媒介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从其内容生产的层面上讲,广播电视节目与其他许多商品一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缺乏个性和深度的同质化趋向。为了使之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就成为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中的关键词之一。因此,本文从整合信息资源充实节目内容、发挥语言特性回归人际传播、依托媒介技术丰富节目形态等三方面,谈谈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如何进行创新的相关问题。
一、整合信息资源充实节目内容
任何一种媒介传播都必须以一定的信息资源要素为传播内容,广播电视媒介的基本职能就是为社会成员传播各种相关信息,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信息的多层次需求。可以说,包含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事实和观点,其内容质量高低和优劣乃是决定一个节目成败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必须在信息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广度和深度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开掘、整合、优化、利用,使广播电视传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多样的社会信息需要。
1.建立科学、民主、透明的信息反应机制,以实现社会信息资源的平衡传播,减少社会各阶层的信息贫富差距。当前,我国新闻传播政策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开放,同时,媒介技术进步也为广播电视传播创造了许多新的技术可能性。与以往相比,广播电视节目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在信息内容的选择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既给整个广播电视传媒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传播学理论认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与其有效信息量的拥有密切相关,从而决定了他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位置。有学者为此提出,过大的信息落差会造成一种巨大的潜在冲击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国家安全构成隐患,而减小信息落差的办法,就是要逐步加大媒介传播的信息量,包括所谓敏感信息和负面信息的传播。因此,在内容生产的层面上,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应当从人民群众需要和关心的角度,观察、分析和取舍新闻报道的信息内容,大力拓展节目内容的题材范围,扩充节目负载的信息含量,使广播电视传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针对性,促使信息资源的整个升值和增值。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针对性,就是要按照大众媒介传播的规律,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类处理,根据受众的需要进行有指向性的传播,以减少信息传播的盲目性,对信息资源进行高质量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率的开发利用。比如央视新闻频道的《媒体广场》和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在信息内容上利用报刊媒体的资源,但并不是报刊媒体内容的简单翻版,而是集报摘和书评于一体,不仅信息来源广、容量大,而且实现了即报即评、资讯与言论的并重,使报刊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扩展。另一方面,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要求我们把单一的信息事实置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中,置于其背景性信息、前景性信息和相关性信息之中,透过阐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使过去对单一信息事实本身的传播变成多视角、多层面的立体式传播,让观众在接受媒介信息时不但知其然,而且能够较好地知其所以然。在当前电视新闻节目中,央视《新闻30分》对组合式报道的探索是值得赞赏的。
3.电视新闻节目应当从单纯的报道新闻走向深度的解读新闻,为公众意见、集团观点和社会舆论构筑一个自由传播的合法空间和平台。大众媒介传播从诞生开始既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生活中意见、观点和舆论自由流动的集贸市场。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及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类节目必将成为广播电视传播的又一种重要表现形态。当前,广播电视传播中不断升温的谈话节目热、访谈节目热就是这种发展趋势的有力证明。在西方国家中,谈话节目已经成为占有总量一半以上的主要节目样式。在我国,央视的《实话实说》、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等都是这类节目的典型代表。这类节目大都以人物的交谈为形式,以意见、观点的碰撞为核心,以通过交流达成共识为旨归。谈话节目的另一种形式是以时事分析、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深度报道,如央视的《央视论坛》、凤凰台的《时事开讲》等。这两类节目的流行表明,广播电视节目已不再是单纯的表层信息传播,而是更加注重于对信息内容的深层次阐释和解读。
二、发挥语言特性回归人际传播
任何媒介传播总是借助一定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可以相互传译的符号系统,才能实现信息内容的有效传递,这种符号系统就是媒介传播的语言方式,其语言方式特性是大众媒介传播生命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广播电视语言乃是一种感性化的符号系统,它以某一特定时空中连续存在的视听素材为基本单位,在电子技术机械复制功能的支持下,广播电视传播对现实生活的承载,与其真实存在的时空结构相对应和同步,具象的声音和画面保留着人际信息的完整性,它通过直接诉诸于媒介受众的视听知觉器官,进而在人们心理结构上产生出一种震撼性的场效应。因此,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介的语言特性,使之回归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方式,也是其节目生产和创新的一个重要面向。
1.进一步发挥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使广播电视节目呈现出生动、鲜活的表现形态。麦克卢汉认为,广播电视首先是人类触觉的延伸,它是整体的、通感的,涉及所有感官的最大限度的相互作用。在广播电视传播中,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集中地体现为一种全息性的时空结构,包括节目内容、表现形态和传播方式等诸方面。其重要意义在于,借助于其语言方式的感性特征,广播电视传播打破了印刷媒介对人类自身视听感知天性的束缚和隔离,进而重新回归到人际互动过程中的本真交流状态。但是,由于我们对广播电视语言感性化、全息性特征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以致把一个生动的故事叙述得平平淡淡,把一种鲜活的场景描述得枯燥无味,许多广播电视节目显得单调呆板、暮气沉沉,缺少生动、鲜活的感性化特征。在过去的新闻传播中,我们往往把报道的真实性与真实感混为一谈,以为只要坚持报道的真实性,就一定会产生报道的真实感。实际上,这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概念,所谓真实性是指在媒介传播过程中信息内容的保真度,真实感则是媒介传播对受众产生的真切贴近的心理体验。因此,充分发挥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使媒介传播达到真实性与真实感的统一,必然是广播电视传播的重要目标之一。
2.充分发挥其感性化的语言特性,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力。首先,要充分发挥现场同期声的独特魅力,真正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对现实生活的完整记录的同步传播。当前,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场实时报道已成为广播电视传播的最主要叙述元素之一,事件报道纪实化、现场报道普遍化和现场直播常态化则已成为广播电视传播最有力的媒介竞争手段。要在传播实践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努力开掘广播电视传播的媒介潜能,不断提高我们运用现场同期声像的质量和水平,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场景完整地呈现在广大观(听)众面前。其次,必须加强媒介传播的互动性,努力增强广播电视传播的过程化意识。所谓过程化是由于广播电视传播擅长于对事件过程的展示,而不是单纯地表达事件发展结果和结局,因此,应当根据其传播过程特点来组织和开展大众媒介传播活动。应当注意的是,所谓传播过程化并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线性过程结构,而是一种以互动性、悬念感、不确定性为核心的非线性过程结构。可以说,传播过程化是由广播电视语言特性所带来一种全新而独特的传播方式特征。
3.进一步完善媒介传播的话语方式,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所谓话语本身是一个含义简单的概念,即各种互相联系的书写和演讲的言语段落。但是,在社会实践中,话语往往涉及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效果等问题,并始终与权力的分配相互关联。广播电视传播是一门模拟传、受双方面对面人际交流的艺术,传播者——记者和主持人不是用书写的文字符号而是运用声音和形体语言向受众传递信息;同时,其时空结构是以时间性为主导的存在形态,受众必须持续保持注意力集中才能进行有效的视听,因而对媒介话语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感性化要求。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进一步完善其话语方式应当从平民化、亲和力、审美感和公信力等几方面人手。孙玉胜指出:央视近10年的新闻改革是从改变电视叙述的语态开始的,使电视传播的“表达和叙述的态度变得更真诚、平和,表达和叙述的内容变得真实、鲜活,表达和叙述的手段变得更遵循电视的规律”。实际上,进一步完善媒介话语方式,是促使广播电视传播回归人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它要求在内容上体现一种鲜明的平民主义立场,饱含着一种真切的人文主义关怀;在形式上努力增强媒介传播的感性特征和审美效应,提高媒介传播的亲切感、贴近性。
三、依托媒介技术丰富节目形态
当前,随着光电模拟技术向着数字光纤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进步为广播电视和人本化传播创造了条件。在广播电视传播中,技术特性的改变将直接导致节目体裁样式和表现形态的变革和创新,未来的广播电视将依托电子技术的优势,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抢占先机,并在信息采集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两方面实现节目形态的创新。
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经常会进行新闻模糊处理,新闻编辑一定要掌握模糊化处理技巧。例如,对急发稿件的模糊处理,编辑在所处条件下很难及时弄清一件事情的原委,但稿子又需要马上播发,这时编辑就应当采取模糊化处理,以保证新闻的时效性,编辑如果盲从确认,虽然也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但很可能造成新闻失实。在编辑过程中,涉及保密内容、社会公德内容往往也需要进行模糊处理,对于模糊处理的技巧,编辑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3]
(二)组织指导技巧
编辑工作是广播电视新闻的“灵魂”,编辑对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出台的一些方针政策、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梗概,都应该有所掌握,并以此来制定报道计划,把握舆论导向。同时,编辑还要与通讯人员时刻保持联系,经常传递信息,这些是编辑需要掌握的组织指导技巧。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组织指导技巧主要有两点,一是要对一些专题报道邀请一些专家和普通民众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出节目制作的趣味性和针对性。二是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完善的通信联络网络,确保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可观赏性。
(三)后期控制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工作是节目的编排。因此,新闻编辑还要对节目进行后期的控制。根据广播电视制作的基本流程制作新闻,这其中包括导播、插播等环节,编辑在后期的工作就是要保证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让节目承载更多更深的内容。在单位时间内,新闻编辑要将素材进行紧密的排列组合,使其更好地符合电视版面的视觉要求。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播出过程中,通常会以直播、专题、录播等方式呈现出来,这主要考虑的是观众在生活作息习惯上存在着差异,通过多种播出方式对节目进行呈现,既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又能够有效地提升节目整体的收视率。[4]以上技巧主要是对新闻节目的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除此之外,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应把握好新闻标题、导语、结构的编辑技巧,对新闻素材进行整体优化,使之与节目风格相匹配,突出节目的整体效果和感染力,从而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让受众更好地了解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1.1弥补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缺陷
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是通过无线电波或者导线,向相应区域传输音响、图像节目的传播媒介,其传播的内容是固定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受众对于节目的主动选择性,也无法对自己喜欢的节目进行随时、反复收听或观看,在新闻传播方面缺乏良好的交互性。将新闻网站与广播电视相互融合在一起,能够利用新闻网站自身良好的交互性,在传播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自由性和无限性,以及在传播方式方面的多样性,为受众提供主动选择的空间,产品那从而弥补传统电视媒体存在的单向传播的缺陷。
1.2帮助广播电视媒体突破发展瓶颈
在发展初期,广播电视媒体凭借自身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及形象化、及时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但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当前,我国广播电视媒体遭遇了发展瓶颈,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问题,一是拓展空间不足。以我国的有线电视为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有线电视用户已经基本趋于饱和,用户年增长率不断下降,很难有较大的提升,加上线性传播方式的限制,其覆盖面也难以有较大的发展;二是受众休闲消费方式的变化。互联网和手机新闻等的普及,使得受众上网时间不断增加,在广播电视方面消耗的时间也必然随之减少;三是自身固有优势的丧失。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节目中原有的地域性优势和实效性优势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而逐渐丧失。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将其与新闻网站相互融合,能够利用新闻网站的各种优势,实现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化和升级,推动其长远、稳定、健康发展。
2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融合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在广播电视媒体中融入新闻网站,最为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够促进其各自优势的相互融合,实现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的共同发展。从目前来看,伴随着数字化媒体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社受众的多元化需求,遭遇了发展瓶颈,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引入新的网络化技术,实现与新闻网站的有机融合。而对于新闻网站而言,虽然立足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等的基础上,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但是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一个新闻网站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且耗时相对较长,在受众群体的拓展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将新闻网站与广播电视相互融合,能够继承广播电视媒体的各种资源优势,减轻网站建设的负担,提高网站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实现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的相互融合,是一种互利双赢的对策,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3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融合的发展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动新闻网站好广播电视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发展策略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发展策略不合理,不仅无法充分发挥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各自的优势,甚至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起来,立足社会发展,从受众的需求心理出发,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选择恰当的发展策略。相关实践证明,在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融合的过程中,较为有效的发展策略包括以下几种。
3.1加快融合步伐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数字化媒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于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但是其自身也迅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社会发展以及受众的实际需求考虑,应该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快新闻网站和广播电视媒体的融合步伐,实现互利共赢。例如,可以在广播电视中引入相应的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方便受众可以利用相应的设施,从网络上直接下载有关信息,从自身需求出发,对电视节目进行选择,也就是当前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的网络电视、数字化电视等;而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相关内容进行直接压缩,放到相应的新闻网站上,提供给网络用户进行浏览,或者利用广播电视的各种优势资源,构建相应的新闻网站,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3.2增强受众互动
一直以来,虽然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我播你听(看)的单向传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媒体与受众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无法及时了解受众需求的变化以及对于广播电视媒体的意见和建议,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节目的质量也就难以获得突破性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广播电视应该大力借鉴新闻网站的优势,增强受众互动,实现由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提升自身的亲和力,迎合受众需求,在拓展受众群体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
3.3创新媒体形象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节目日益丰富,图像质量不断提高,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但是从根本上看,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管理模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很容易引发受众的倦怠心理,造成受众群体的流失。针对这种问题,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借助网络的各种优势,对自身进行重新包装,创新媒体形象,以吸引受众的目光。例如,可以在相应的新闻网站上,进行自我形象宣传,通过电子邮箱、论坛等形式,加强与受众群体的互动交流,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对媒体进行完善,提升媒体自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