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11 15:06: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艺术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艺术教学论文

篇1

2.尝试以积极取向为切入点,规避其病理性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目前国内针对艺术治疗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一种病理性治疗模式的倾向。近10年来,国内已有的艺术治疗项目多应用于特殊教育、校园心理辅导、灾后心理干预、精神病人辅助治疗、成瘾者的辅助治疗等领域。在笔者看来,当艺术治疗被应用在普通美术教育中,教师工作的重点就不能完全放在一些外在的紧张性刺激给学生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上,而应该以积极的心理学视角为切入点,将艺术治疗与学校美术教学相交融,这是更为可取的方式。举例来说,在教师运用绘画投射分析技术时,把绝大部分画作中的积极元素用对应的积极概念加以解释,将相对消极、负面的元素及对应的消极解释也罗列出来,并将其解释转化得相对积极或中性一些。在积极心理学产生以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艺术治疗还是一个全新的应用、实践和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篇2

音乐和美术一样,都是艺术,是人类想象的产物。音乐能够通过声音调动人们的思绪,感染人的情绪,由此激发出人类的创作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画出优秀的作品。比如,当《小夜曲》响起时,优雅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繁星点点、夜莺鸣唱,风中带着花香轻抚着孩子的脸。学生心中汹涌着创作的热情,只想用手中的画笔画下这美好的时刻。当《命运》铿锵有力的响起时,悲壮的交响乐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柔软的线条都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激情,只有用画笔通过点、线、面互相结合,画出强劲有力的音符,才能宣泄心中的激情。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闭着眼睛,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流淌,艺术创作之路就向他们铺开。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互相讨论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自己选择绘画工具,如水粉、水彩等,画出心中的图画。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评价。

(二)用文学作品激发想象

文学家用文字打动人心,画家用画笔勾勒世界。两者都是对社会真善美的艺术展示,优美的文字能激起画家作画的欲望。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入传统文化的精粹,让文学语言展现魅力,激起学生的想象力。比如,马致远的经典诗文《浣溪沙》一系列场景构成了一副优美的图画:古藤旁的老树、小桥、潺潺的流水、茶马古道、一匹瘦马、昏黄的落日,这些元素组成了一幅唯美的图画,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但每一组都有其自然风景的特点,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三组的审美形象的画面,艺术再现了三维自然风光之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语言的字里行间感悟生活之美,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帮助他们开启艺术创造的大门。

二、开发潜在意识,创造想象

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也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大家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的实质就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潜意识反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画笔画出梦的场景,尽管里面的人物、事件、场景不是那么清晰,但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自由发挥。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颇有自由浪漫和梦幻般的作品,共同分析一些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如夏加尔的《我和村庄》与梵•高的《星夜》,然后用艺术的手段把梦境进一步完善。虽然学生因为年纪小,生活阅历不足,很多作品比较生涩,但梦境的创作过程,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的过程。

篇3

如何控制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和疾徐张弛,主要应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一般地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如讲《听潮》一课的“涨潮”部分,需要用快节奏表现惊心动魄的壮美;而“落潮”部分表现的温柔宁静之美,则需用慢节奏来传达。又如讲《一月的哀思》,介绍的丰功伟绩时可用中速平调;讲到人们静静地伫立长安街的暮色里等待载着遗体的灵车时,要用慢速降调,表示哀痛之情;讲到有人不允许我们缅怀伟大一生时,要用快速升调,表达激愤之情。这样快慢交替,急缓相间,能渲染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摹仿,在心中激起相应的感情,大大增强接受的效果。

2.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机组合

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巧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学习《孔乙己》一文,第一步用讲授式,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及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理解和把握的导读提示。第二步运用练习式。一是填表对比分析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把握孔乙己这个形象的特征及意义;一是完成课后练习,体味该文语言精炼、深刻、含蓄的特色。第三步运用讨论式,思考讨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的主题。这样安排,整堂课讲练结合,动静相生,表现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容的节奏变化。

板书也是调整教学节奏的重要手段,对此应给以足够重视。教学板书是教师的书面语言,它从视觉上刺激学生,增加信息接受的渠道。这种信息渠道的转换,会带来学生心理和行动的变化,使学生由听变看,由听变写,或边听边看边写等。就是说,教师可通过板书引导和控制学生,使整个教学进程保持适当节奏。这里的关键是把握板书的时机。实际教学时,有的教师是先把整个内容讲完再板书,或者先抄好板书而后讲内容。这样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的流程和教学的效果。最理想的应是板书与教学语言密切结合,边讲边写。比如,有位教师教《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时的课题板书时序的安排就很巧妙,他说:“今天,我将领你们去参观一个地方(略停),那是一处印刷所(板书)。不过,不是咱们学校的印刷厂,而是建筑在地下的(板书)印刷所。而且,还得到苏联的第比利斯(板书)去。”教学板书与教学语言的配合严密精巧,妙趣横生。这样可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文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合拍共振。还要讲究板书出现的频率和书写速度。频率过大或书写太慢,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节奏。

3.注重内容安排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教学活动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构成教学节奏的重要因素。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密而不疏,会给人以堆积感。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区分详略并进行合理组合与布局,讲究信息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一般说来,重点难点要重锤敲,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以体现一个“张”字。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则可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张而不弛和弛而不张,都是不讲究节奏美的表现。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篇4

二、分析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艺术原则

结合当代的舞蹈教学发展历史,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真正的热爱上舞蹈。

(一)舞蹈教师必须要有严格的自我控制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每一个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情节培养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感知能力,在一点一滴中,使学生在对舞蹈动作和舞蹈理论都能完全掌握,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以自我为主体的、系统的、完整的表演体系,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二)舞蹈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舞蹈,更要鼓励学生在舞蹈领域要大胆创新,舞蹈艺术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不同,支撑舞蹈艺术逐渐进步的力量是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艺术内容。因此,舞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鼓励学生自我创新是舞蹈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三、探析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

(一)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在舞蹈领域中,拥有坚实的舞蹈基本功是练习更高舞蹈动作的基础,没有最基本的舞蹈技术也就谈不上舞蹈表演力,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对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力度,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柔韧性、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等。基础的舞蹈训练是一个乏味的过程,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每个基础动作所拥有的情感,使每个舞蹈动作都能拥有独特的灵魂,最终使学生能够将舞蹈动作做得完美,加强基础舞蹈动作的训练在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开发创新能力运用到舞蹈表演中:舞蹈艺术的魅力来源于舞蹈动作,而舞蹈动作又是舞蹈表演者利用对舞蹈的独特理解所编排的,因此,舞蹈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将自己对舞蹈动作的认知情感与舞蹈动作相结合,就重新组成了独特的舞蹈内容,舞蹈教师应该多开设一些类似舞蹈创编之类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开发艺术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再加上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培养,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