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1 19:55: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使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从中体现快乐和自由。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在教学中必须坚持每讲新课之前作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但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需要我努力的学习知识,长期积累。
教学案例:
1.游戏性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游戏性教学正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使这一变式成立的。在《登山游戏》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玩各种棋类的游戏,通过实物棋谱,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组成部分。名称、路线图、装饰美化的图案等,让学生独立设计一份游戏棋,让学生自己安排棋子走的路径他们特别兴奋,有创作与游戏的愿望,课中能引用学生已有的游戏经验,让他们自由创想棋的玩法与规则,使学生玩得有趣,也设计得生动。
2.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只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同时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以及巧用游戏,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益处。在游戏中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不甘落后的学习劲头。我觉得运用游戏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抓课堂常规,不能让混乱的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教师在游戏中语言要突出重点;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剪纸》
【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悠久的历史,了解12生肖的基本知识及民俗文化。2.初步掌握对物体的概括、装饰表现能力。3.通过学习增进对生活美的感受力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生肖剪影的概括方法。
【教学难点】
剪纸基本技法运用,图案的连贯性。
一、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1)剪纸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窗上都会贴上很漂亮的窗花,墙壁和天花板上都会贴有大红的团花,还有很多表达喜庆之意的剪纸带给人们吉祥与祝福。(2)欣赏窗花、吉祥图案剪纸。(电脑演示片段)
2.学生活动——欣赏剪纸作品。(1)欣赏窗花、吉祥图案剪纸。让学生了解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它具有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2)学生讨论,谈一谈看过后的感想或自己对《剪纸》知识的了解。
3.教师活动。师:看过这么多精彩的剪纸作品,老师也想表演一下,剪一个给大家看看怎样?(教师剪一只猴子:图1)师:这是什么?你们从哪看出是只猴子呢?(尖嘴猴腮,长长的尾巴,瘦瘦的身体等)这只猴子和真的猴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电脑演示片段)(1)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启发。抓住了猴子的基本特征,突出事物的形态,采用从外形进行夸张和概括剪纸方法,显得简练、生动、形象。(2)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尝试自己剪一个小动物(以外形为主)。要求:抓住基本特征、概括外形。
图一 图二
4.学生活动。(1)观察教师示范,参与讨论剪小动物的方法。(2)按要求练习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3)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5.教师活动:师:(出示一种动物玩具)我过生日这天,朋友送我的礼物。猜猜朋友为什么会送这个礼物给我?(引出生肖)师:你属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属相?你能说出12生肖吗?(1)欣赏12生肖剪纸作品。重点欣赏:鸡(羽毛剪法)猪(形态夸张)兔(添加团花)(2)教师将“猴子”加工一下,增添装饰花纹,并和原作比较(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形象表现)。(图2)(3)剪纸的基本步骤:(板书)想外形剪外形剪花纹
6.学生活动:(1)在教师引导下,了解学习12生肖的基本知识及民俗文化,初步掌握对物体的概括表现能力。(2)了解剪纸的基本方法(折、剪、刻等技法),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
【设计意图】
“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我国民间世代相传。学生对“十二生肖”动物较熟悉,在这一环节中,以“十二生肖”这一主题为情境,直观形象引导学生从外形特征着手,抓住了动物的简练、生动、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习突出事物的形态从外形进行夸张和概括剪纸方法,将剪纸艺术基本意图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再以增添装饰花纹,将折、剪、刻等技法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实现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两者的有机结合,改变枯燥的艺术技能学习,使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二、学生创作(电脑演示片段:媒体播放剪纸作品及轻音乐)
1.可以为自己剪一个生肖,也可以为家人剪一个送给他们。能不能也试着剪一件?
2.注意:把握外形特征、装饰点缀花纹
3.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表扬
三、展示与评价
1.学生边展示边自我表达与评价
2.学生互评及教师讲评
四、知识拓展
1.生活中剪纸欣赏:(电脑演示片段五:知识拓展,生活中剪纸欣赏。)
2.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出了大千世界。不少民间艺人用剪刀剪出了国际金奖,剪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愿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剪出美好生活,剪出美好未来!
【教学反思】
课改以来,美术教学明显地发生了新的变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课堂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教师重视美术情景的创设和艺术氛围的渲染;注意突出情感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从单纯追求美术知识技能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审美素质的提高;从美术教学与社会脱节转变为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过多的统一模式、标准答案转变为追求教学的多样化、个性化;从强化竞争的教育转变为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从教学技术手段单一转变为充分发挥教学多媒体潜在优势,逐渐从过去单一的教书匠努力向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教学能力又有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转变。
在本课教学中,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走向综合,融知识、艺术、人文等为一体。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而且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会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美术、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学会自主创造表现美。这样才能体现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的得天独厚性。因此我感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一、民间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民间美术的开发利用填补了美术课程资源中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空白,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实践。开发本地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可补充美术教材的不足,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直观、生动、资源丰富等特点,可以极大地活跃美术课堂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民间美术校本课程是用身边的艺术来教学,使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产生情感,摆脱以往教学中空洞的内容和思想品德与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我们传统的艺术欣赏课只能以印刷品的教材来完成教学,欣赏范围狭窄,显然不能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
民间美术中有取之不尽的艺术欣赏实物,是最有价值的开放式博物馆。学生在研究和学习民间艺术的过程中,通过对民间艺人、民间艺术作品、民间美术作坊、民间美术制作工艺等的研究,能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会涉及到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无形中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由于对本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是在学生参与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欣赏探究每一种美术形式之后,创作自己的作品并汇报展览,这样学生可从自己的成功中获得鼓励,产生学习艺术、创造艺术的动力。
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对民间艺术的抢救,是对地域民间美术的普及和推广,同时可培养民间美术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二、民间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案例
庆阳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如皮影、香包、刺绣、剪纸、面塑等享誉全国。民间美术已经成为庆阳当地的一种产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下面笔者以庆阳的面塑艺术为例,谈谈如何设计教学案例。
庆阳面塑以黄土高原生产的小麦面粉为主要制作材料。该材料使用起来经济方便,获取途径便捷,易于普及;面粉材料的性能、制作工艺和方法步骤容易掌握;面塑制作方法类似于雕塑,其造型手法丰富,可大可小,可简可繁,易于成型;创作自由,灵活度大,有良好的手感;创作中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民间面塑艺术作为校本课程可在学校大面积实施。学校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应该把民间美术教学向课外延伸,组建校级、班级民间美术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
教学案例一:庆阳面塑艺术的调查研究
(1)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乡村调查探究与面塑有关的故事、事件、历史传说、民俗节日等。(2)对庆阳有影响的面塑艺人进行探访,整理其艺术简历和艺术特点,收集民间艺人的面塑作品、资料等。(3)根据调查探究结果写出书面报告,并在课堂交流探讨。(4)根据现场观察获得的民间面塑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方法进行面塑作品创作。(5)举办收集到的民间艺人面塑作品展览。
教学案例二:面塑动物作品的制作
准备的材料:(1)要求学生将小麦面粉用盐水拌和,加入适量的防腐剂,然后按需要将和好的面块分成若干小面球。(2)在小面球中分别加入品黄、品红、品蓝、大白粉、锅烟黑等所需要的颜色,和匀并揉成光滑的彩色面球备用。(3)准备制作用的小刀、竹针、小木棒、剪刀、梳子等工具。
面塑小鸡的制作过程:主要采用压、提、搓、拉、挖、揉、捏、剪、挑、粘、贴等方法塑造形象。(1)制胚:用鸡蛋壳或小塑料盒等废旧品通过烫眼、折扎、用细铁丝固定等手法制成骨架。(2)用白色面球覆盖骨架,做出小鸡的大致形状。(3)用红蓝面球粘接小鸡的头尾。(4)处理小鸡的头尾、翅膀、腿等细节,插上大头针连接主体。(5)整修完成。
教学案例三:制作面塑人物和模型设计作品
美术类专业作为艺术类学科,教学环节中包含大量的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由此产生的教学档案相比于其他学科其教学活动具有突出的专业特色。首先,美术类教学档案具有载体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量的技法类课程考核是以学生作品为考核主要依据的,包括绘画、现代设计、传统工艺、书法、雕塑、篆刻等门类。而这些作品不同于规格统一的试卷,依课程不同而各具特点。学生考试和作业档案载体广泛,形体多样,与其他院系档案有很大差别。其次,美术类专业的教学环节的特殊性决定了该专业教学档案的独特性。相比其他专业,美术类教学不仅有各类专业性的技法类课程,还有采风、写生等外出实践类课程和毕业创作等成果展示类课程。这些课程的不同特性决定了美术类专业对应的教学档案管理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此外,由于大量绘画类实物作品的归档,对相关档案管理带来了技术性要求,如色料的氧化性和纸张的吸湿特性等因素,这些因素更增加了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和难度。
二、美术类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档与管理意识淡薄使教学与档案管理脱节
作为教学主体之一,长期以来,很多美术和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师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学环节,对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导致教学环节和教学档案管理脱节。在日常教学及科研过程中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因为教师缺少有意识的保留与整理,造成相关档案材料的遗失与散落。此外,教学档案来源分散,除上级业务部门和本校下发的各种文件、二级学院的内部文件外,还有大量文件材料散存于一线教师。这也会导致相关教学档案无法归档,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二)缺乏体现学科专业性的档案管理规范与制度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缺少对美术学科教学和科研特点的了解,缺乏能体现美术专业特色的档案信息收集与管理的规范,档案在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收集还是分类都没有一个能体现学科特色的机制进行指导和约束,一方面导致部分体现学科特色的档案收集不全,如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美术档案材料未能及时归档,导致教学资源不完整,影响档案的利用。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即便档案收集上来了,但是没有得良好的分类管理。档案管理的粗放化,这些都是制约美术专业教学档案管理的负面因素。
(三)档案管理偏重于实物化导致信息化管理技术落后
部分美术类院系教学档案收录方式更注重于实物材料的收集。教学档案管理手段还是以实体档案为主,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较少、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由于美术学科作品门类繁复,设计各种平面和立体作品需要占用大量空间,同时由于专业特点,作品材料、尺寸大小不一,难以规范,造成实物档案收集、分类和保管的困难。尽管随着数字化的普及,美术院系对于档案管理都进行了相关的数字化改革,但仍然有相当多的美术院系档案管理处于滞后状态,缺乏科学的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归类体系。造成难以对相关档案分类和查阅,影响到相关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三、美术类专业教学档案管理对策
(一)强化档案工作意识并完善教学档案管理体系
高校美术院系教学档案管理涉及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院系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配合。因此,强化全员档案管理意识,有必要提高大家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档案管理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档案管理意识和环境,这是提高美术类院系教学档案管理水平的前提。此外,还应结合美术类院系学科教学特点,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业特色突出且符合院校实际的校、院二级教学档案管理体系。此外,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在验收各院系移交的教学档案,做好校级教学档案的整理、分类和保管的同时,应对院系档案管理工作定期进行专业指导和业务督查,指导和协助院系做好院系级别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明确岗位职责,理顺层级关系,形成职责分明、条理明晰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二)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美术院系的教学档案管理任务繁杂琐碎且管理难度较大,而现实中相当一部分院系往往是院系的办公室、教学秘书等人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这些人员一方面给要完成自身岗位工作,又要兼顾档案管理工作,从精力和专业性方面都难以胜任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这就需要院系应当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美术类院系教学档案人员,应当既熟悉美术学学科教学特点、又懂档案业务,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专业业务学习,深化对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认识和理解,结合美术院系教学和档案管理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教学档案管理理念。
2.运用绘画、制作等手段对藏羚羊这一题材进行创作练习,能创造性地使用表现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3.根据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学生尝试用表演等综合形式进行表演,注意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用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对藏羚羊产生深厚的情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生态道德意识。
教学准备
1.自然界中表现藏羚羊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表现藏羚羊的美术作品。
3.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一、导入
1、借助图片、影视资料的欣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藏羚羊,了解藏羚羊的基本结构,观察、分析藏羚羊都有哪些显着特点。
二、新授
1、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藏羚羊是怎样一种动物,它们现在的处境如何,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藏羚羊。
2、结合学习活动内容,有选择性地观看藏羚羊惨遭杀害的图片,以此激发学生对藏羚羊命运担忧的情感,树立自己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由于人类的贪婪,野生动物正面临着灭顶之灾。让学生知道美丽的羚羊角与柔软的羚羊绒,只有生长在活着的藏羚羊身上才能构成真正美丽的风景线。
3、制作参考:(1)创作一幅表现藏羚羊题材的绘画作品。(2)选择多种材料进行表现藏羚羊题材的手工制作。如:挂饰、装饰画等。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3)组织学生制作表现藏羚羊的头饰、面具,为以后的戏剧表演学习做准备。
三、布置作业
试一试,用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藏羚羊跪拜》的艺术创作。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分组进行连环画创作。
四、小结展评
1、能否抓住特征将藏羚羊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2、能否在作品中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并有一定的创新。
3、能否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点?
4、能否在本课学习中体会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由此延伸课后讨论。
五、课后延伸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所导致的生态灾难最终受害的只能是人类自己。不要让我们子孙后代孤独地生活在一个没有野生动物的世界里。
案例 2:结合包头本地特色,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人文为目的的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小丽花文化科技节” 美术综合探究活动方案》一、活动创意:国有国花,市有市花,人们常用花卉的品质、外形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象,而小丽花作为包头市的市花,其喻意何在呢?活动通过对小丽花起源、种属、习性、栽培等知识的了解,探究其作为市花的喻意;通过美术拓展性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植物生长与环境改善关系的认识,体验绿色与环保的关系及重要性;通过对小丽花及包头历史文化的了解,引发对拓展小丽花文化,打造包头文化大市形象的兴趣和行动。从而使队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建立活动新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意识,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召开队干例会,组织假日小队,确定活动方案。
2、联系家长,做好协同调研准备。
3、联系市园林研究所,做好调查访问准备。
三、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组 长:左琳(校长) 沈宏伟(副校长) 常廷俊(书记)副组长:赵欣(大队辅导员)顾 问:汪恩长 (校外科技辅导员)组 员:一—五年级中队辅导员和美术教师、常磊(校科技辅导员)四、活动过程及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4 月初):通过队干例会、队会、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全校队员宣传“小丽花文化科技节”的活动创意,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
要求:三~五年级每中队选出 5 名队员,其中小队长一名,自定队名,以假日小队的形式组织中队调研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4 月—12 月):(一)、刨根问底:为什么?(4 月初—5 月中旬)包头作为祖国的塞外明珠,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只适合耐干旱、抗风沙、花期长的植物生长。而小丽花为什么会在“市花”评选中脱颖而出?其中有许多原因和故事……三—五年级各假日小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1、小丽花的起源、种属、习性;2、小丽花的栽培;3、小丽花的品质与象征;4、小丽花被评为市花的根本原因及意义。
要求:以调查报告、资料册的形式写出调查结果。(如是资料摘抄,请写清出处;如是网上下载,请保留网址、网名,最好附带图片资料。)(二)、奇思妙想:做什么?(5 月中旬—10 月中旬)小丽花不畏恶劣环境,仍然顽强生长,而且其姹紫嫣红、竟相开放的景象,把包头装点得如塞外春城一般,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也是包头人民所认同和宏扬的包头精神。我们作为包头的一个小市民,既应积极学习种植小丽花的知识技术,培养更多的花卉美化城市、净化环境,还应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小丽花”资源,发展“小丽花”文化,继承和宏扬小丽花精神。
1、活动标志征集:为我校“小丽花文化科技节”设计标志(每假日小队设计一份);2、花仙子行动:以小队或个人为单位,栽培小丽花。一段时间后以花卉生长效果及体验日记的记录情况为标准,以年组为范围评出“花仙子”若干名。
3、各假日小队以查资料、访问、上网等形式调查:“小丽花”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以此拓宽活动思路。
4、以中队课题组为单位,成立“小丽花”文化资源开发组,从衣、食、住、行、玩等方面,开发小丽花的文化资源,如:研究小丽花植株品质、制作小丽花系列插花(干花)、设计小丽花服装、制作小丽花相关网页等。
5、找出队员身边与小丽花品质相似的人和事,在黑板报中建立“小丽花在闪光”专栏,宣传我们身边的“小丽花”。
要求:各中队自选一项感兴趣且力所能及的内容来开发“小丽花”文化资源,活动强调队员间的合作、互动,重在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日积月累:SHOW(秀)什么?(10 月中旬—11 月)将前期活动成果以各种形式积累起来,展示出来!1、“花海如潮”时装设计展:以花的形状、色彩为设计元素,采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小丽花”系列童装,进行展示。
2、“花香满径”花卉图片展:以植物分科为范围,拍摄或积累菊科花卉的图片,进行专题展示。
3、“花草影集”干花标本展:制作小丽花系列干花标本,并附说明文字或诗歌等。
4、“花之物语”花卉知识册:将一些花卉知识、花卉礼仪等积累制作成册,进行展示。
为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艺术教育理念,提高艺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和广大艺术教师的管理、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举办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委托《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和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
现将《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做好组织工作,并通过开展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附件:
1.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2.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申报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二六年三月十四日
抄送:《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一、评选内容
本次评选活动,包括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两个部分。
(一)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要求描述一个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事例,这一事例应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事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情境性,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价值。选题可参考以下内容:
1.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的案例;
2.强化学校艺术教育功能和地位的案例;
3.实践先进艺术教育理念的案例;
4.营造艺术教育环境的案例;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的案例;
6.学生艺术学习个性化的案例;
7.开发和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和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案例;
8.整合多门艺术学科教育的案例;
9.音乐、美术(艺术)学科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案例;
10.开展校本教研、提高艺术教师素质的案例;
11.艺术教育评价改革的案例;
12.开展艺术教育教科研的案例;
13.开展综合性艺术活动的案例。
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选题。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项目包括:课程名称、使用的教材、适用年级、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和步骤的解析、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流程图及点评等。
二、评选要求
1.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
2.教育案例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例,要求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反映学校艺术教育某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集中在一个有价值的中心论题上,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第二部分为分析解读,对此案例作简要评点分析,点出关键问题,进行理论阐述。
3.教学设计要以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教学设计的容量为1课时,字数4000字左右。
4.教育案例或教学设计均用A4纸打印,标题用小2号黑体字,内文用小3号宋体字,正反面打印,一式五份。
5.认真填写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申报表(见附件2),左上方加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章。为保证评选的公正,请勿在正文部分出现地区、单位、作者姓名等内容。
三、申报方法
1.在学校艺术教育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广大教师全面参与的基础上,开展省级评选活动,评选出省级优秀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
2.在各地评选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原则上推荐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3篇;音乐、美术(艺术)教学设计各3篇,参加全国评选。
3.音乐、艺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地址:北京市翠微路2号,邮编:100036,收件人:宋瑾。美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邮编:210097,收件人:李静。
4.报送截止日期为2006年10月1日(以邮戳为准)。
四、评选及奖励
“设计·应用”领域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突出对功能性、实用性与创新性的重视。“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能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实施这一领域的教学,对引领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培养创意人才具有独特的作用。“2011年版课标解读”中对该领域学习提出:应该选择能够促进学生发现、创意能力提高的主题和方式;提供使学生感受各种相应媒介、材料和工具使用的机会;帮助他们体验设计、制作的环节和过程。本课也是在此框架下展开的。这里,我通过对课例的分析,以期开阔思路,对“设计·应用”领域的创新理念、课程建构、评价方式等有具体而微的解读与领悟。
一、设计亮点可取之处
(一)运用贴近生活的事实性话题,导入课堂教学
从学生身边事物与日常生活经验人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用学生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带有装饰性的片头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广告、海报中的美术字;在“猜猜看”环节,以饮料、游戏、动画为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水煮鱼、面等形象生动的实例是学生易于理解的,使学生能结合实际生活来领悟变体美术字的独特价值。
事实性话题可以为课堂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话题从生活中来,通过对设计的基本规律的学习,创意的实践,再回归到生活应用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相结合,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
(二)围绕创意组织教学,顺应时代要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成果。
在这节课中,乔老师围绕创意组织教学表现在两个方面:—是在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中,要求学生在学习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变化方法时,通过脑力激荡以展开联想,从而理解创意是—个思考的过程,并能够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二是专门设计了创意空间,通过说创意、想创意、画创意等环节设计,一步步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完成创意实践练习。
此外,乔老师的创意教学还体现在他围绕主题进行探究设计的思维过程的每个环节——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作实践,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必经之路,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尚存不足有待改进
(一)融入学科知识,进行创意实践,统整学习主题
1.教学容量大,学生实践少
梳理课例中的结构与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①动画导入(《喜羊羊与灰太狼》)——寻入新课;②生活应用举例一小游戏猜猜看(可口可乐、梦幻西游、猫和老鼠)一世博会会标及含义;③基本变化规律—字形(球、峰)、笔画(闷、音)、结构(雨、错位)—动画视频片段(点、高、歪);④实践练习(胖、瘦、电、花、裂、震);⑤几种常见变化方法—象形变化(水煮鱼、寿、雪)—装饰变化(春夏秋冬、福禄寿喜)——立体阴影变化(土);⑥创意空间:说创意(飞)—想创意(面)—画创意,第一次基础上再设计、重新设计一点评作业;⑦小结、拓展、提升。
由以上可见,教学环节紧凑、知识结构合理、知识点丰富,从完整性看这些都是优点,但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首先,由于课程信息量大,一节课时间有限,因而对学生的关注和学习的空间也有限,致使学生自主实践、创意思考的机会相对较少。建议精选既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又能迁移变式的教学内容。其次,因知识量大,为巩固刚学的知识,在讲解基本变化规律后,即安排一次3分钟的实践练习,“画创意”环节安排了5分钟实践作业,只有部分学生完成,课程便结束了,用于拓展提升的几幅公益广告字体也没能全部展示,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习的效果难以保证。
其实,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教师为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呈现完整知识结构,就要含纳大量内容;另一方面,因为时间限定,在45分钟内,学生的思考、创意及作业均无法充分展开。
2.以主题学习统整教学内容
上述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知识讲授、创意激发与实践练习?我们可以主题学习来统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主动地、有意识地对要完成的主题进行创意思考,知识也能有序地纳入实际情境中进行整合,这就不会成为分散的、没有关联的、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知识点。
主题式学习反映了建构主义与情境学习的教学理念,它是使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在真实性情境中建构观点,在深层次学习中整合知识,并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及日常应用中。
针对本课例,可围绕黄山绿色旅游、环保标示、导览图、文明旅游公告等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字体设计。课前布置学生在网络上及生活环境中搜集变体美术字,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影像记录、生活观察、调查采访等方式进行变体美术字的认识与搜集。教师按变化规律与方法制作出展板,学生把搜集到的变体字贴到展板相应位置,着重从功能性、实用性、创新性等角度对设计内涵和文化价值作出深入的挖掘。进行自评、互评与师评,将学科知识融入主题学习中,可轻松地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达到更有效的学习。比起单纯掌握字体变化知识来得更有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它,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更有助益,因为这样可切实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可以达到改善环境与生活的目的。
(二)进行有效性评价,促进美术学习
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也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态度,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促进学习的评价,应关注课堂上学生体验创意设计的过程,通过方案设计创新方法、媒材工具选择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观察记录、展览演示、录像日志、作品选辑、书面报告等都是有效评价的重要方式。有效性评价还应运用过程性评价、实作评价、表现性评价、多元化评价等多种策略。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一阶段,学生应该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具备一些将来在社会立足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其中,小学美术这门学科极为重要。小学生在小学美术课上应该学到的不只是画图,还应该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部分实践能力。同时,小学美术课为小学生建立轻松自在的教学环境,是为了让小学生在紧张学习后得以放松,并能从美术学习中获取快乐。因此,教师提出了微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小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堂更好地学习小学美术。
一、微课堂概述
微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将教学与媒体技术合理结合在一起,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围绕某一知识点开讲,最后通过精简的视频来记录完整的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课程45分钟讲述一个课时不同,微课堂只有5~10分钟,并且只讲述一个知识点。微课堂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自身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利用微课堂进行教学也体现了教师熟练的整合课程的能力和充满个性化的教学风采。
微课堂使用的教学视频围绕课本某一知识点,对其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该知识点。其具体表达方法有操作过程演示视频、知识点集中讲解视频等。当微课堂应用于小学美术课中时,表达方法可以是画作鉴赏讲解视频、绘画技巧讲解视频和绘画过程演示视频等。因此,制作微课堂教学视频需要教师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教学能力。
二、微课堂应用于小学美术课的必要性
1.小学生年纪小,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也很容易随时间的流逝分散。因此,对于传统课程一节课40分钟来说,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其实并不高;而微课堂教学视频一般为5~10分钟,能够在学生分散注意力之前讲述完某个知识点,对于帮助小学生接受知识有很大的效果。
2.小学生由于初上小学,没有丰富的学习经验,学习能力较差,很难全面地接受较多的知识。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会在一个课时内的较长时间里讲述各种知识,并不能全面考虑到小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接受能力;而微课堂教学视频具有针对性,一个视频的内容即为一个知识点,内容相对精简,而且学会一个知识点后再举一反三,学生容易接受。
3.当微课堂应用于小学美术课教学时,不仅能满足小学生的新奇感,从而对美术课堂产生兴趣,进而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还能对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起到启迪的作用,让教师对于课堂讲解产生新的想法并有效应用于其中。
4.教师在传统美术课中的教学方式一般为讲解绘画技巧、鉴赏课本插图、绘画过程演示以及绘画作业讲解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乏味,而且很难吸收到感兴趣的知识,失去了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所该起到的作用。而微课堂教学视频则相反,其制作初衷便是为了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它采用了现代化的制作方法,生动地将知识重点浓缩在一段视频中,对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微课堂应用准则
1.教师在制作微视频之前,必须确定使用微课堂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目的,就是将关于美术课本的知识提取重点,并设计成生动有趣的教学讲解收录到视频中。在这种要求下,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美术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并对症下药,予以引导,从细微之处入手,从而帮助小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2.对于微课堂的教学视频内容,必须联系课本知识将其完整呈现给小学生。因为课本上的知识经过教育家和学者的反复钻研,已经十分科学合理,而网络上相应的教学视频由于着重讲解各知识点,难免不太连贯,因此,教师需要负责将视频合理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好地应用于课堂中。
3.教师自身应当经常更新教学视频,探索更加新颖有效的视频用语教学,并且对于学生经常观看的教学视频应当予以重视,将其作为重点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因此,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对于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学习。
四、微课堂应用教学案例
1.示例一:以《剪纸蝴蝶》课程为例。美术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考虑到这一课程的需要,提前准备好安全的剪纸工具,做好安全措施。准备微课堂使用的教学视频时要考虑视频内容对于小学生操作的可行性,尽量选用安全隐患较低、动手能力较为合适的视频。视频内容包括蝴蝶图片以及剪纸过程演示,要求小学生在细心观察剪纸过程,然后选取蝴蝶样式,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剪纸。整个动手过程中,教学视频内容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示例二:以《美丽的丝巾》课程为例。通过视频中对丝巾的折叠和浸染,可以充分满足小学生对于课程的新奇感,从而产生兴趣。教师在整个课程要为学生示范如何操作,但不可过度参与,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只需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的。通过此次微课堂视频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美术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小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力和理解力,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同时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小学美术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可以为小学生日后从事设计美术类行业工作奠定基础。因此,需要通过微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的应用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对小学美术的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素质。
范画和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具有重大的作用,能够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名家绘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各项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学习绘画的同时加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在新形势下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潮流。
一、范画及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作用
1.加强学生对技能的掌握
绘画是一门涉及技能的学科,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运用范画及演示,能够巧妙地使学生绘画流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美术的时间比较短,因此会存在一些困惑。对一些专业技能的运用,如果学生存在着困惑,可以在范画的指导下或者说是视觉上的震撼中得到启示,使学生能够被创作吸引和感染,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工具进行指导,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不能使学生针对自己的个性和爱好进行自由发挥。在范画指导下,学生对绘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学生的绘画基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基础得到了巩固,而且能促进思维的发散,在表现能力上不断提高。
3.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美术在学生的发展中属于一种欣赏型课程,是对美发现的过程。教师通过对一些大家的名画进行展示,能够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大家风范,感受到大家的创作情操,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促进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
4.提高学生积极性,树立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些美术的专业术语、运用法则进行讲述,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运用范画进行展示,对一些重难点进行生动的演示,以达到让学生亲身体验、树立直观形象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树立自信心。
二、范画及演示教学案例分析
1.范画步骤
在做事时一般会有先后顺序,同样,在作画的过程中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在很多时候,学生会面对美丽的画而望而却步,不敢深入挖掘其中的精髓,同时也感慨自己的画技浅薄无力。即使教师将大家画作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但是由于只是让学生进行观看欣赏,学生在观看之余很难对画作有深刻的认识,也不会真正运用到课堂作画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将作画的关键步骤进行讲授,在课下将相关资料准备好,这样能够实现在课堂上灵活讲授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范画对比
在对绘画进行评定时,教师要准确把握他们之间的不同,对相关不同方面进行评定,并且能够合理地说出具体的缘由,能够指出学生在认识方面的错误,直观地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积极发言和思考的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进步的乐趣,同时强化学生创作的信心,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在对图画进行比较时,教师要能够运用色彩饱和或者明暗等两者具有鲜明的对比性的图画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对色彩的明暗进行把握,同时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创作中很好地表现出来。
3.范画欣赏
作为一门艺术,美术在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生经常陶醉于课本,但是课本上带给学生的震撼并不多,很有可能因为纸张或者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无法真正将名画展示出来。在课堂中,学生只是匆匆茫茫地进行浏览,没有办法耐心品味。这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幻灯片或者挂图为学生做出细节展示,通过对学生进行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心领神会,充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总之,范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作画积极性、提高学生欣赏水平、掌握技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加快对范画教学的掌握和运用,促使学生有序参与作画,在美术学习中不断掌握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桂云.解析范画及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3(74):190.
一、情境教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大辞典》中对情境教学有如下解释,情境教学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王大根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可见,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环境中依据教学内容等需要而设置具体生动的场景,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习得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的主要内涵
情境教学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情境教学是基于情境认知的一种学习方式
情境认知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可能的真实场景中最大程度地利用大脑的知觉来习得知识,并能有效沟通校内所学知识与校外所遇的相关知识,即学生能及时转化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为“实践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所追求的学生真正理解与应用知识的程度。
(二)情境教学能避免对知识的遥远感与抽象性
在情境教学中所习得的知识更带有丰富的真实性,学生更能明晰知识的推导与产生过程。这即能有效回避学生以往深感学习内容过于遥远与抽象,严重脱离他们生活经历的知识背景,而避免所学知识无兴趣与学习无动力现象等问题。
(三)情境教学中的“实习场”式教室环境布置
在普通教室中,教师基于努力营造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学习环境,通过各类道具或是相关资源等来创设自己理想中的教学情境,以求得最大程度地去逼近真实的知识场景,给学生一个“实习”知识与技能的“实习场”,帮助他们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效。
三、小学美术情境教学的典型案例
在情境教学的创设中,一般可分为“问题情境”、“真实情境”、“模拟真实情境”等类型。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在日常教学中的探索来列举其中几个典型案例。
(一)问题情境的美术教学案例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学生的心里,似乎老师什么都知道。但如果在上课时,当教师向学生“请教”时,即把问题推给学生,让他们想办法动脑筋来帮助老师时,就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教学方法。
在浙美版第3册第11课《手拉手好朋友》的教学中,笔者故作焦急地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有一件事情要拜托大家。”同学们一听,老师还有求他们的时候,纷纷聚精会神。“我想一下子剪四个手拉手的小人,可是剪了半天也没剪出来,你们能帮帮我吗?”大部分同学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接下来,他们就开始查阅教科书与动手尝试。没过一会儿,一部分同学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当笔者一边说谢谢,一边听学生们介绍相关的技法时,同学们个个像英雄一样乐开了花,因为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也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究和学习。
教师通过向学生“示弱”来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竟然能解决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的自信心、能动性、探究性通常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更有效地获得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模拟真实情境的美术教学案例
运用角色扮演来创设模拟真实情境的美术教学,如学生通过扮演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然后在演绎这个角色的过程中获得本课的知识与技能。其实,不同的角色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深层体验,从而让他们在模拟真实情境的世界里快乐地学习美术。
案例一,在“设计·应用”课例——《彩泥点心》中的应用。
在浙美版第1册第9课《彩泥点心》一课教学中,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自己去探究彩泥的搓、团、压、揉、捏等技法,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情境教学。首先,给学生们一个启示:“乐乐大酒店要招收一些点心师傅,酒店的第一个要求是要会做汤圆”。然后,展示出几套白色的厨师帽与厨师服先让几位同学穿上。低段学生对于成为一名点心师非常感兴趣,就本能地激发了自身的制作欲望。接下来,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大都能很快做出球形的彩泥。此时,教师及时加以表扬,并明确地告诉学生们做汤圆的方法就是“团”。接着,教师再分别提出“酒店”的第二个要求做大饼,第三个要求是做油条等等。这样,学生们就一如既往地探究技法。很快,在游戏中五种捏彩泥的基本技法被学生们探究出来并掌握了。
以上通过竞选当点心师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了。他们在用彩泥制作这些“食物”过程中,从教师让我们试着做完全变成了我要做。更重要的是,通过模拟酒店的“实习场景”,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习得了本课的知识与技能,课堂教学也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案例二,在“欣赏·评述”课例——《中国传世名作欣赏》中的应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似乎对美术“欣赏·评述”课不太喜欢,这与许多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无关系。在此类课例中,转换学生的角色,用情境教学来替代灌输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浙美版第10册第15课《中国传世名作欣赏》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让学生扮演拍卖行和竞拍者的角色来进行模拟真实情境教学,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我采用单元教学的形式,首先将学生带到电脑机房,并把教材中要求学生欣赏的八幅名作当作“非常贵重”的“拍品”分发给相应的八个组。然后,再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类渠道为将要拍卖的藏品查找详尽的资料,并撰写拍品的介绍词,确定起拍价,再推选出一位拍卖师。其次,在教室中事先布置了模拟的拍卖场景,还特意制作了竞拍号及锤子等道具。再次,在“拍卖课”中,学生们逐组介绍他们藏品的资料与介绍词,有的小组还制作了精美的PPT,边放图片边讲解,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就这样,教学在同学们的作品讲解、拍卖声与锤子声中不断地掀起。此时,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变成了“拍卖”的咨询师与教学的支持者了。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与情景教学,即让学生在“欣赏·评述”的课堂上克服了平时教学中的漫不经心与被动学习的状态,更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刻地体验了美术拍卖“实习场景”及其“拍卖师”、拍客与讲解员等角色。欣赏教学也获得了理想的成效。
当然,上述的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创设并不是相互隔离的,有时依据需要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融合使用,以期获得最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48.
二、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关系
传统美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往往取决于教师个人经验,优秀教师的成果大多建立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艺术,这虽然十分重要,但毕竟因缺乏理性的指导和理论的归纳而难以推广。当代的小学美术教案设计中的教学方法手段,应依据学生情况,尽可能把课程教学转化成学生较易理解又普遍喜爱的内容形式,确定课业类型,应根据课程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变,是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小组合作是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减轻学生压力,增强自信;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为进一步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构建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形成与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美术课程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指标及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效果,此外还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
三、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要素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编写优质教案,要求我们应尽量使自己编写的教案符合新课改中对小学生美育的各项要求。同时还要多研读一些优秀的小学美术教案,注意其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思路的阐述、教学活动的组织。其次,重视美术课程的整体设计。确定课业类型,根据课的类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如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具有怎样的能力、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学习爱好等特点,通过分析,找到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过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即让学生懂得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完成什么作业。过程与方法目标,即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和先后顺序,如何使教学更有效。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即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要清楚地了解,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将三维目标全面实现,所以,又应根据实际情况,宁缺毋滥,不必求全。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指教学知识的要点和要害所在,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确立最重要的教学重点,再依据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难点,第三,列出教具和学具。美术教学用具要针对性强、可操作,范画、板画、板书及现代媒体等设计布局要合理。教学反思,即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四、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的优化
第一,延伸教材与工具材料。小学生爱好美术,不仅因为可从习作中获取成就感,得到成功的体验,而且还因为能从工具和材料的运用中获得审美愉悦。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差,并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和情绪性,如果提供的知识是单一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改变与拓新教学内容与工具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当代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整合现代的视听教育手段来进行教育活动,它具有形象化、生动性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特点,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创造力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课前我们可以利用PPT、FLASH等软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自己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友好的人机对话环境中,在图文并茂、声影一体的呈现过程中,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试之积极的设想、主动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扩宽他们的认知空间。”
一直以来,小学美术沿袭传统的教学观,机械无趣、单调乏味,写生枯燥、毫无创意,教师对儿童画画时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不给予关注解读,对学生绘画的引导只限制于简单的模仿训练,限制了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小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严重挫伤了小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发展。在对小学生创新训练过程当中,需重视将小学美术课程与学生标新立异意识、精神、能力相结合。
一、让学生边学边玩“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乐中学、玩中学”
许多教育学者都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在低年级制作“蝴蝶指偶”的课上,老师通过把各种比赛游戏、表演等活动融于课堂,使学生全心投入情境中。随着“蝴蝶飞”的乐曲声开始,音乐声回荡在整个教室里,老师通过手指上不同颜色、手动作的不同造型变成了许多美丽的蝴蝶“飞进”课堂,学生个个流露出惊喜的表情。老师在和学生共同学习新知识后,又引导学生做起了“请你跟我做,大家一起来学习”的拍手游戏。然而老师只是编了两个动作并领着学生做这两个动作,之后便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编自导,老师则走到他们中间跟着学。作品完成后,师生一起手戴指偶在“蝴蝶飞”的歌声中跳起舞来,并“飞”出课堂……再如,在座位的编排上经常变动,会使学生在充满新鲜感的同时,经常思考,利于创作。
二、使用新奇的讲授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讲授教学重点内容时,常常由老师先讲,并明确指出要记住哪些内容或注意容易出错的环节和部分,再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在四年级的剪纸团花课上,老师是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授课的。在大家一起欣赏、了解团花及其特点之后,老师先展示“三折”与“八折”的示意图,并要求学生边看书边动手操作,学习要求是要了解剪纸团花分几步完成?由学生回答,老师只需按照学生说的步骤板书出来。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预习“三折”示意图,再自己动手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边看,及时引导需要帮助的学生,并要求学生记住自己折的步骤,留意自己手指摆动的位置。最后,请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折法,同时老师鼓励学生评价自己的动手操作,及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操作有什么看法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予以讲评,并演示。这一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先学后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观,它充分体现了真正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人本素质教育观,学生多了一份主人翁的独立意识,少了一份依赖和懒得动手动脑的思想。学生能做的、会做的,老师决不插手,只有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老师才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高质量地学、如何动脑思考,并在实践中发明创造。
三、尽力把脑海的事物实际化
虽说是小学美术,但其理论知识也十分抽象。老师在讲授时,要努力将这些较为抽象的美术专业术语具体化、通俗化,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更好地开展美术课的讲授工作。
如,在讲授“冷色与暖色”的课程时,教师不能只是口述哪种颜色是冷色,哪种是暖色。而应该是在讲课时,提前准备几个小杯子,分别在杯身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例如,贴红色标签的杯子,里面放温水;贴黑色标签的杯子,里面放冷水。通过让学生触摸冷热水杯子,认知辨识冷暖色。对杯子温度感受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都跃跃欲试,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同时很好地学会了冷暖色调这种比较抽象的东西。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美术课堂的气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应适当使用计算机技术。根据每节课的不同主题,播放相应的动画短片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向学生展示一些绘画大师的作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还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简介一些著名画家童年的趣事。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新型美术教学模式迎合了新课改的教学大纲要求,且现代美术教学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人类思维活动,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就会实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