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文体知识范文

时间:2022-04-01 07:41: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新闻文体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闻文体知识

篇1

2007年高考语文的“选考内容”中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文体主要包括新闻、传记、访谈、调查报告、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考查的能力层级有“分析综合”( C)、“鉴赏评价”( D)和“探究”( F)等三个。其中“探究”( F)层级的具体要求是:(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答题指津]

新闻是借助传媒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新闻虽然可分为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但其内容或结构一般不外乎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背景等几方面。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作用分别是: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导语。导语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新闻的主题思想。导语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性导语,作用是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使受众尽早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作用通常是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它强调的是自由和吸引力。主体。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表现主题思想。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背景从作用上可分为三类: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从内容性质上可分为四类: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背景一般可起到下列作用: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衬托、深化主题,表明记者的观点。结尾。新闻的结尾分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作用也不尽不同。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列“新华社历年新闻报道精选”中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上海严寒

新华社上海1957年2月12日电

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到零下7.4摄氏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80多年来罕见的严寒。10日和11日,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中飞舞,行人纷纷伫足仰视这个瑰丽的奇景。

“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这是诗人臧克家1947年2月在上海写下的诗篇《生命的零度》中开头的两句。这几天要比10年前冷得多,但据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到目前并没有发现冻死的人。民政局已布置各区加强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的救济工作。为了避免寒冷影响儿童的健康,上海市教育局已将全市幼儿园的开学日期延至18日。

1.简析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诗句“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在《上海严寒》这篇消息中的作用。

2.简要说明《上海严寒》一文导语中景物描写在整条消息中的作用。

3.简要说明《上海严寒》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现特色。

(二)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题目。

粽子包装的奢华苗头

端午已过,但粽子包装过度的现象仍可一说。与往年不同的是,不少超市的柜台上摆出了包装精美的高价礼品粽子,如同每年月饼上市一样,端午节的粽子包装升级,价格上涨。有些酒店甚至推出了买粽子赠送葡萄酒等礼品的活动,像月饼一样,端午粽子渐露“奢华”苗头。节前在青岛市一些超市可以看到,很多盒装、袋装或是包装精美的礼品粽摆上了柜台,一袋800克的粽子大约15元,而那些盒装的多在20元以上,除了传统的肉粽、豆沙粽外,一些商家还推出了干贝、鲍鱼等馅的粽子,价格也贵得惊人。

在超市里粽子包装、馅料升级的同时,岛城的不少酒店也推出了自己的特色粽子,其中很多粽子的赠品价格不菲,某酒店推出了十只礼品装的粽子,每盒售价188元,并且赠送盐水鸭一只和澳大利亚产葡萄酒一瓶。虽然花样翻新,但还是变相的过度包装与搭配包装。

这很容易让人从中看见月饼包装的影子,其原因自然是利益驱使。

首先,这是粽子所扮演角色发生变化后的结果,近年来,棕子渐成了一种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既然是礼品,就得讲究包装,你总不能把粽子放进塑料袋,然后提着走亲访友吧?

其次,至少到目前为止,端午节只有粽子这一种时令食品。而且年复一年,在形式上、口味上并无多大变化,商家们也只能在包装上下功夫了。当然,不管端午节粽子走什么路线,最重要的还是质量要过关。

面对让人眼花的“贵族粽子”,很多市民并不领情,绝大部分人还是钟情于“平民粽子”,认为粽子吃的是口味,包装是次要的,千万不要走月饼的老路。青岛香港中路一超市的销售人员说,买高档粽子的顾客大部分是送人的。传统节日市场消费的主角还是平民百姓,一厢情愿的奢华与市场越来越远,这粽子的“味道”能好吗?

国家三令五申限制过度包装,今天出现了“贵族粽子”,明天又会冒出个“贵族××”来掏消费者的腰包,成为新的“包装污染”源。过度包装几时休?

青岛市工商局有关人士则介绍说,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严厉查处在月饼、粽子、酒、保健品和营养品等商品中存在的过度包装、价格不符和搭售其他商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业内专家认为:无论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还是从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包括月饼在内的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并作出了强制性规定。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市场上花架子式的包装将会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卫生安全、方便实用的简单包装更受人欢迎。

今年5月22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出台了国家粽子行业标准,该标准对粽子的产品分类、卫生指标、标签包装以及运输、储存和销售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据了解,“标准粽子”除了对外包装需有标“SB/T10377”标签外,还对粽子的含义作了明确界定,规定水、糯米等17类粽子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据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该《标准》并不是国家强制性执行的标准,执行起来会有一定难度,但其对市场的规范作用是应该肯定的。(选自2006年6月11日《包装报》)

1.本篇综述从哪些角度论证了粽子的“奢华”程度?

2.包括时评在内的新闻综述都讲究一事一议。本文的一事是什么?作者议论了一些什么内容?

3.像其他时评一样,本文也善于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行文。请你就其“小”和“大”进行分析。

篇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飞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00多所院校开办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广播电视机构或相关单位培养具有宽广知识面,又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广播电视记者、编辑、编导、摄影等人才。进入本世纪以来,广播电视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网络媒体的崛起,对以第一媒体相称的电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迫使电视节目不断提高其视觉的吸引力;高清晰数字电视的发展使得图像的生产越来越精致和专业。读图时代的到来,对跨媒体的图像传播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图片在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体中的地位提高,图片成为抓住第一注意力的有效力量;图片成为提高可看性的重要手段;视觉风格成为媒介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网络视频传播越来越便捷,网络视频新闻和视频内容成为各大网站竞争的一个重点。在这样的媒介变化环境下,对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而言,图像素质的培养也显得更加突出。但从目前的情况上来说,因为广播电视教学人才非常缺乏,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影像素质的培养,存在着较多的误区。比如在教学中着重于传统新闻的采写编评,忽视了广播电视利用视听语言传递信息这一重要特性,学生对电视画面和视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些教师简单地把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影像素质培养理解成纯粹的技术问题。因此,关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像素质的系统思考成为目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新时代跨媒体的需求,我校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对学生的影像素质培养作了系统的思考,并对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以期在学生图像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提高,使之能更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及媒介形式的变化发展。

一、明确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像素质的内涵

我们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图像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定位,根据从静态图片到动态镜头的拍摄构思,到后期剪辑蒙太奇思维,再到整体影片的视觉构思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认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影像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影像技术能力。

指的是能熟练运用制造影像的各种设备,包括会操作拍摄静态图片的各种型号的照相机,掌握摄影技术的基本原理、各类镜头的成像特性,根据拍摄意图进行测光和准确的曝光控制等。动态图像方面,必须掌握几种专业级和广播级摄像机的基本操作,能进行准确的白平衡调节和曝光控制,了解视频拍摄的各类技术调节等。后期制作方面,能熟练应用计算机非编平台,熟悉几种基本的剪辑软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视频技术。

2.画面意识。

画面在信息传递方式上和文字相比更为古老,也更为形象。文字在表意过程中是通过概念来完成,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画面通过此时此地的具体形象在框架中以平面构成的方式排列,观者通过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的阅读,构建形象之间的关联,来获取意义。在静态的摄影中,形象和形象之间是空间上的前后上下的关系,在动态的影视画面中,除了每个镜头内部元素之间的关系外,还要加上单个镜头内的形象和前后镜头之间的时间关系,来形成意义和判断,也就是蒙太奇理论中所谓的1+1>2。拍摄和编辑永远不是复制现实,而是在现实中抽取元素进行对现实的重构。所以,对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影像素质的培养,要注重对画面独特表意方式的训练和培养;要强化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画面构图的意识;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拍摄距离对画面美感和意义的影响;使之掌握光线、色彩、影调在画面气氛营造中的作用。

3.画面叙事能力。

目前的研究已经广泛地认同,叙事不仅仅存在于虚构的故事中,各种纪实文体,包括新闻、纪录片或者一个文艺节目甚至一台晚会,叙事都是重要的元素。广播电视新闻教学需要强化学生运用画面叙述事件的能力,这在我们传统的新闻教育中是被忽视的。静态的图片和动态的影视画面有不同的叙事方式。静态的图片摄影中,照片将事件翻译成情境,也就是说,照片通过空间内的形象关系来凸显事件中的冲突。布勒松将它称之为“决定性瞬间”[1],也就是说在构成事件进程的无数个情境(瞬间),只有一个情境(瞬间)是最有代表性的,这个情景能展示、暗示、隐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拍摄下这个决定性情境来反映整个事件,这是静态摄影的叙事特性。而在影视叙事中,事件是通过镜头的序列呈现的,正如爱森斯坦所强调的,单个镜头的意义是不完整的或是模糊的,镜头间的关系把具体的意义凸显出来。镜头和镜头之间可以是各种复杂的关系,顺序的、交叉的、对比的、隐喻的、暗示的……正是这些关系让画面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叙述方式。影片创作者通过控制镜头间的关系和镜头数量的多少来实现对叙事快慢的控制,形成了叙事的节奏和风格。虽然各类节目在叙述上差异较大,但组合镜头的能力对于任何节目制作者而言都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4.构思的视觉化。

对于广播电视的记者、编导而言,制作一个节目不仅仅是把需要传递的信息翻译成视听语言,而是需要从创作的第一步开始就处于视觉、听觉的思考方式之中。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的教学中要强调从视觉和听觉上构思。语言文字通过对事物进行抽象和概念化,能表达复杂的思辨的内容,而画面具有形象、个体的特征。在语言文字中,“树”表示的是一个类概念,是所有树的抽象的集合,而画面上的树只能是这棵或那棵,是某一棵独特的树。所以视觉构思要求在制作节目时能发挥画面传递信息方面的特长――表现具象、具体、个体的东西。电视在表达抽象信息的时候,在构思过程中要注意采用把它转化成个体故事的方式来演绎,通过对具体的、有代表性的、形象的叙事,来体现抽象的概念。电视不同于报纸等媒介的“文字传统”,而承接了“口述传统”[2],它需要更强的故事性,有事件、有人物,才有鲜活的画面,才有吸引观众的“情节”,最后通过感情来打动观众,从而在观众心目中上升为抽象的理念。这种描述个体的行动的构思,才能被画面记录,称之为视觉构思。

影像能力这四个方面,是互为联通、互相依存的关系,它们整体构成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所需要培养的影像能力。

二、培养方式的改革

篇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时提出的新概念。它突破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倡导师生双方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以全面构建学生素质与技能的培养框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试图在理论和实践上突破教育中传统的“通识教育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等学科化的教学模式的框架,强调在所有课程教学中都融入“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的教学理念,既做到理论知识的“必需、够用、提升”,又进行科学、规范、实用的技能、技巧、技术训练和后续创新。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而是包括课程体系、教学设计、教学场所、教师知识和能力、教材建设和教学考核评价在内的全面的一体化。我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分别就以上六方面积极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及探索,以期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专业课程体系一体化

职业领域的调研分析是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和课程体系的起点,只有准确地定位高职新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分析岗位所需职业能力,才能准确知道学生就业与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与知识,进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普通高校传统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瞄准的是狭义新闻媒体,旨在培养新闻采编人员和新闻研究人员,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记者、编辑职业,就业岗位主要是报社、杂志、电台、电视台等新闻传媒机构。我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根据新的人才需求动向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瞄准整个文化产业对传媒专业的人才市场进行了细分,重新定位高职层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传统的新闻传媒扩展到商业传媒、企业传媒、个人传媒,从而将学生的就业去向也从新闻媒体单位扩展到文化产业各行业及一般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宣传部门,并将职业岗位划分为5大类,分别是报纸新闻采编类岗位、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播类岗位、网络媒体新闻采编类岗位、普通企事业单位宣传类岗位、普通企事业单位宣传类岗位和广告、传媒类公司相关岗位。根据对职业岗位所需岗位能力的具体分析,我们形成了如表1的课程体系。

二、教学设计的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根据教学对象确立教学目标,对教学诸要素进行有序、优化的排列组合,形成可行性教学方案,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表1 我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类型、岗位能力分析及课程设置

工作岗位类型 岗位能力分析 课程设置

报纸新闻采编 报纸新闻采访,报纸新闻写作,报纸编辑,报纸排版校对,报纸评论,新闻摄影,新闻策划 《新闻采访与写作》《报刊编辑与设计》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播 广电新闻采访,广电新闻写作,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广电节目主持,广电播音,广电节目策划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闻摄影》《电视摄像》《播音与主持》

网络媒体新闻采编 网络新闻采访,网络新闻写作,网站内容策划,网络新闻编辑,网络新闻评论,摄影摄像,音、视频软件运用,图像软件运用 《网络新闻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设计与制作》

普通企事业单位宣传 新闻采写,摄影、摄像,新闻编辑,图片及音视频制作,企划、宣传 以上课程及《媒体公关》

广告、传媒类公司 摄影、摄像,图片及音视频制作,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婚庆视频制作,广告制作,媒介关系 以上课程及《广告实务》

根据我院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专业技能型课程都进行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其中,项目任务式教学成为教师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的主要方式。以《播音与主持》课程为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喜欢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的学习特点,教师以项目、认务为导向,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划分为4个项目,分别是汉语普通话语音规范化训练,普通话用气发声基本功训练,播音员文体业务播音训练和主持人话题主持训练,并在项目下下设14个任务,每节课针对一个任务进行集中训练与讲解。在教学中采用实训练习为主,理论讲解为辅的授课方式,摆脱以往重理论,轻训练的课堂教学方式,取得显著教学成效。

三、教学场所的一体化

教学场所的“理实一体化”体现在教学场所不仅应满足理论教学的要求,也应具备实验实训教学的条件,这就要求专业能够建成一系列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知识的实验实训教室。就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而言,我们将学生所需的职业技能以媒介类型的不同划分为报纸媒体技能、广播电视媒体技能和网络媒体技能三大类,并针对三种技能分别建设了报刊编辑实训室,演播厅,非线性编辑实训室和多媒体实训室等实验实训教室,以满足“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

除了“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教室,模拟仿真的实验实训基地也是教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场所。模拟报刊社,模拟电台和电视台以及模拟网络工作站无疑给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创造了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一试身手以提升职业技能的良好机会。这些基地可以采用完全由学生组织、操作和管理的运行模式,也可以采用教师牵头,学生主导的运行模式。有条件的话,最好可以和相关媒体单位或企业合作,共同运作和建设,使学生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到行业一线人员的实际工作过程,更加清晰地了解职业所需能力,以帮助自己不断提升适应于真实职业环境和工作过程的技能水平。

四、教师知识和能力一体化

教师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主体,其知识和能力的一体化程度直接决定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毕业于综合类高校,在以学术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下,从学校到学校实现就业的。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本身就缺乏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实践过程,也没有相关行业的从业经历和背景,在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时,难免力不从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应当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通过自学,参加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到行业实践等途径,多寻找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以更好地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五、教材建设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材是一种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实训一体化,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一体化的教材。这种教材的内容和体例比较特殊,既有普通理论教材的特征,也有实践指导手册的特征,但更多的是将两者有机融合的独有特征。

通过大量参阅相关教材和资料,以及对于如何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融入教材进行的深入思考,本专业最终将教材编写的体例确立为项目任务式编写体例,将每一个项目下设的任务都划分为七个编写板块,分别是任务目标、任务内容、知识链接、任务要求、任务总结、案例分析、拓展训练。

篇4

我谨代表学校向连续战高温、忙暑期的各位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时至盛夏,骄阳似火,炙热如蒸。40℃左右的持续高温已将我们的空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烤箱,每天是那样炙热难耐,令人窒息。

但是,为了我们热爱的教育事业,为了把暑假补习班开好,大家每天早出晚归,来去奔波,已经连续几周没有很好休息了。有的人,远道辗转,早晨提前一个多小时离家,直到半晚才能归家;有的人,正值热恋,却无暇花前月下;有的人,新婚燕尔,却顾不上更多的温馨甜蜜;有的人,怀有身孕,反应强烈,却没有静养将息;有的人,小孩尚幼,或嗷嗷待哺,或依依母怀,却只能“狠心”托付家人;有的人,不停地咨询讲课,喉干舌苦,嗓子嘶哑,恶心反胃;有的人,梦牵招生,心系教学,半夜还无法入睡;有的人,租住房舍简陋,炎热蚊叮,夜不能寐;有的人,常因一个电话,惊喜交加,立马放下就餐的碗筷,被迫忘食;有的人,身体瘦弱,家在外地,每天盒饭将就;有的人,生理不适,疲惫虚脱,只好点滴输液;有的人,甚至要受到无端的责备或刁难,但为了大局,还须强颜欢笑,备受委屈……

这一切的一切,一幕的一幕,几乎每天都被我们演绎成真实、感人的故事。正是这些故事,大家几乎每天吃不好,睡不香,甚至连美美地睡上一觉都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奢望。

这些故事,虽谈不上感天动地,却着实真实感人;虽谈不上伟大壮举,却堪称卓尔不凡。

因为我们的不悦,我们的委屈都没有丝毫的流露。我们每天给学生和家长展现的永远是微笑、热情、敬业和专业,我们每天给社会展现的永远是朝气蓬勃、治学严谨的靓丽风景。这种风景唯我培训学校独有,唯我新时代学校独好!

因此,经过8年时间的检验之后,家长、学生投来了赞许的目光,送来了真诚的问候和感谢,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跨进了我们的校门……这一切,使我们一块块“先进学校”的奖牌日益增辉,学校声誉不断扩大。

至此,我从内心深处感谢大家,大家的确辛苦了!

我从心底为大家自豪和骄傲,大家是最累最美的园丁!

何以至此,只因我们内心有一股强劲动力,那就是对学生无比的关爱,对家长十分的承责,对学校极其的敬业,对教育无限的热爱。这是一种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新时代学校强大的集体精神力量。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到了今天,也正是这种精神,将使我们走向远方,走向辉煌!

兄弟姐妹们,希望大家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继续奋斗。坚信,我们的热情胜高温,我们的太阳在心中,我们的梦想定成真!

最后,向你们及你们的家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