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8 23:24: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班分类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通过操作学会用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简单分类。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分类的好处,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整理身边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并能正确分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1、教师讲述故事: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的最整洁房间评选活动开始啦!同学们愿意参加吗?(学生愿意)
2、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谁的家最整洁吧!
3、课件展示小猴乱糟糟的家。同学们仔细看看,说说喜不喜欢小猴的家,为什么?(学生自由说说,教师接着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小猴整理房间啊)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怎么整理物品吧),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看一看
1、在帮小猴整理房间前,我们先看看分类有那些常用的方法。(出示混合着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圆形、三角形画面,其中颜色有红和绿色)
2、请同学们合作讨论动手操作可以怎样分。(学生自由发言)
3、来看看小朋友是怎么分的?并展示学生的成果,将不同类别的卡片贴在黑板上。(课件演示分类的过程——一种是根据图形的形状来分,另一种是根据图形的颜色来分)
二)、试一试1、教师:刚刚我们已经学习了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同学们能不能去解决课本难题了。请学生打开课本例题,试着给水果分类。
2、学生仔细观察例题,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水果分类。
3、指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录水果的数量,并试着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4、学生分好后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清自己分类的标准。
5、小结:分水果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三)、练一练
1、我们已经学习了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用得到分类呢!现在我们就去分一分吧!请学生打开课本,完成第一题和第二题。
2、课件出示不同的动物,能飞和不能飞的动物,让学生找出其中不同的一个。
四)、帮一帮
现在同学们已经具备帮小猴整理房间的能力啦,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课件展示小猴乱糟糟的房间,学生口述什么该放哪里,教师根据学生所说课件演示)
三、拓展延伸,深化新知
1、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打乱了的各种图案的卡片,学生小组合作给卡片分类。
2、分完后教师选择一个小组分好的卡片,将不同类别的卡片粘贴在黑板上,同时请该小组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3、在全班学生校正后,请学生数出每种类别的卡片各有几张,并试着题简单的问题。
4、学生交流所提问题,教师予以肯定。
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教学方法正逐渐被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所充实和替代。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深入地思考,探索更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使之适应新的发展要求[1] 。为此,本教研室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设计了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对教学的部分环节实现计算机管理。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的建立
1.1 教学档案管理模块的构建
教学档案管理模块是该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可以根据每学期的教学任务,按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创建各层次的教学课程管理项目。每一项目中包括:①电子教案文档。某层次的所有相关电子教案以Word格式集成在该文档中。②相关图库文档。某层次教学所需的所有参考图,以统一格式储存于该文档中。③多媒体课件文档。该文档中可容纳与某层次教学相关的PowrPoint格式的多媒体课件。④教学文件档案。该文档可包含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大纲、电子课表、教学进度表等。
1.2 教学任务分配模块的构建
教学任务分配模块是该管理系统的另一组成部分。它是由教学组长根据各层次教学任务的各项课程,通过计算机安排各教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具体分工内容,即排课。每一层次安排结果,可直接打印出教学任务分配一览表,使教学人员的工作量化指标一目了然。
2 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2.1 教案的标准化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的编写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教学组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适合相应层次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通常电子教案是由具体授课的教员编写,但往往会出现格式不完全统一、文件管理分散、易丢失、新旧教案混杂、教案管理不便等情况。我们采用教学管理系统,将本教研室各层次课程的全部教案经教学组讨论定稿后,制作成统一标准格式的电子教案,集中保存在管理系统的电子教案文档栏中,设置防止被误删除的安全提示。既便于随时调用和修改,又便于统一管理,避免文件丢失。同时保证了教案库中的版本始终是最新修改后的版本,杜绝了新旧教案的混杂现象。
2.2 教学图库的系统分类管理
本教研室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形态学与操作技能相结合。因此,教学中图片和实物的应用较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大量的挂图、实物器具和标本。但在大班课教学中使用起来既费时又费力。教员每次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时工作量很大。我们应用教学管理系统,将本学科教学所需挂图、器具和标本通过摄影及扫描,制作成统一格式的电子图库存入计算机或制作成光盘,并按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将图片进行系统分类存档。供教员在备课或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随时方便调用,并根据需要随时添加新的图片。该系统在电子图库管理中具备了方便灵活、节约时间、提供信息量大等优点。
转贴于
2.3 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堂教学的手段逐渐趋向多样化,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比例逐渐增高,尤其对形态学教学更需要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形象生动的内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 。以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为例,教员备课的过程就是设计制作课件的过程,需要按教学大纲及教案的内容准备文字、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资料等素材,利用PowerPoint软件将这些素材有机地结合。每位教员对同一内容可根据自己授课的特点加以组织与编排,体现出课件应用的灵活性和教学的个性。但这种灵活性会给教研室众多课件的管理带来不便,容易出现课件被误删除或查找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教学管理系统将每学期不同层次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按层次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库,可随时调用、修改内容或添加新课件。对课件进行删除操作时,系统设置了警告提示。也可直接通过管理系统打开某个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实现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管理和运用一体化的目的。
2.4 实现教学文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学文件需要进行处理,如教学实施计划、教学进度表、学员实习分组安排表、各层次教学总课表、学员成绩表等,每学期、每个班次教学都要进行这类文件的制定、打印、上报等,工作较繁杂,管理很不方便。我们应用教学管理系统,将上述文件制作成Word或Excel格式文档,集成于教学文件档案库中,以便教学过程中查阅,或在新学期制定计划时调用上学期的文件进行参考,也可直接在原文件中修改。管理起来十分方便。
2.5 教学微单元库的制作和管理
教学微单元库是指将某一次课的教案、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内容集成于一个教学管理项目中[3] 。其建立过程是教员将某一次课按大纲制定出电子教案,调用电子图库中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组织思考题。这就是一次备课的全过程。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将这一过程的结果集成于一个微单元库中。其优点是有利于年轻教员学习如何备课。
2.6 网络教学资源共享
大班课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将课件传输至不同的教室,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本管理系统可将教研室的多媒体课件资料按权限在局域网上,供本教研室教员或相关学科 的教学人员及学生使用,为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区域活动指是根据幼儿的年龄,在一定的区域内投放一些活动材料,从而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周围的世界。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轻松的活动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完成自我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学习,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设计教案
(一)活动目的
大班的孩子语言能力和身体活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所以活动的范围比小班的孩子更广,他们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为了帮助大班幼儿在认知、情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活动区域设计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大班幼儿的生理和身体特点,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独立自主性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大班幼儿的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名称和内容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设置了一个区域――《小不点超市》,在区域内提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材料,模拟一个超市场景,比如超市里有废旧饮料瓶、包装盒、包装袋、纸巾、文具等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然后让孩子学习这些物品的名称、性质和用途。然后让孩子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游戏,并使用货币去购买相应的物品,让孩子获得一定的社交能力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三)投放的材料
废旧饮料空瓶、包装盒、包装纸袋、柜台、文具、自制钱币等。
(四)活动步骤
第一步:根据角色,让小朋友自主选择扮演角色。扮演超市售货员的小朋友则让他们把饮料瓶、食品包装盒、文具、糖果等摆放在货架上,老师引导学生按照物品的用途进行分类,并根据商品原本的价格填写价格。扮演顾客的小朋友,老师指挥他们去自动取款机取款,让他们到超市自主选择食品、饮料、文具等,购买的物品不能超过小朋友拿到的钱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钱币以及他们本身的价格,让学生对钱币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购物。
第二步:安排好角色以后,老师让小朋友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始正式演练。
第三步:小朋友进入企鹅超市以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如果遇到不了解的物品,售货员要主动为顾客解答问题。告诉顾客产品的质量、产品的生产日期、产品的用途等等。
第四步:小朋友选购好物品,然后到收银台结账买单。
第五步:购买活动结束以后,让小朋友分享自己购买的物品,用了多少钱?可以看看谁选择的物品多,但是使用的钱少。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生活常识,而且让孩子们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五)活动注意事项:
1.在活动前,老师鼓励幼儿在家里收集各种废旧纸箱、牛奶盒、饮料喝,还有各种仿真蔬菜和水果,以及文具用品。
2.其次在活动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实施
(一)研究目的
幼儿园的大班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孩子大部分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着,小朋友天天一个人在家里玩,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交往。而爷爷奶奶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得很多小朋友性格内向,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害怕陌生的环境,上幼儿园不愿意积极举手回答问题。针对这样性格内向的孩子。幼儿园老师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表演,让孩子们变得更加活泼、开朗,适应集体环境。
(二)研究对象
以某幼儿园大班的20名性格比较内向幼儿
(三)研究方法
这一次活动以观察法、训练法、调查法、比较法、情感熏陶法等,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音乐水平,做到因材施教。
调查法:从班级任意抽取50%的幼儿进行抽样调查,用统一的音乐对孩子们进行测试,测试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了解孩子的兴趣、身体协调性。根据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试验打下基础。
观察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并充分收集与研究相关的内容,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在试验过程中,老师要记录每一个参与试验的小朋友的表现。
情感熏陶法:音乐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丰富人的情感,使得学生获得体育、情感上一体发展。在试验过程中,要为幼儿创造一个优美的音乐氛围,激发小朋友的积极性。
(四)研究内容
根据幼儿园大班的年龄特点和音乐水平,从各个层面音乐对性格内向幼儿的积极影响。具体内容如下:唱歌、打击乐器对幼儿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在区域活动内开展唱歌、打击乐教育活动,并从孩子实际水平出发,观察每一个幼儿在不同乐曲上的表现,从而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歌舞表演对性格塑造的影响。歌舞表演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对幼儿的要求比较高。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出一些有规律、富有美感的动作,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从而让幼儿学会欣赏美、感受美。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它能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满足幼儿多元化的需求。教师在活动中只要做一个引导者、观察者,让孩子在一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满足孩子个体化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目前,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着班额大、师资缺乏的现象.如何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大班英语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努力完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落实素质教育是一个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的问题。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作为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其实大班英语教学潜在的有利因素也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准备和调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优等生资源,发挥他们的“领头”作用等有利因素的把握。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英语语言操练密度,大班英语教学同样可以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实现新课标教育理念的目的和要求。
一、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轻松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要提高大班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尽最大限度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大班英语教学环境下,由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因势利导,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保持下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因此,我们在大班英语教学时应多鼓励、多表扬、多关注,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持续的发展。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灵活地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需要,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创设语言环境,多提供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最大限度地给他们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的主动状态,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制定学习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然而,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差。在大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是很难做到的。解决这一难题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教学,即教师在教学前,按照学生英语基础和能力,分成6―8人的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英语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的轮流执行主席。上课时把教学目标、要求、活动安排、任务和评价方法等分解到每组,每组按英语基础能力分解到人,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各项指标。
英语分层教学是解决大班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保持他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它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设计好教案。按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目标和任务,明确不同的责任。同时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作业和任务,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成为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把教师看做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懂得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教师的劳动,从而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尽量吸收,提高学习的效果。在大班教学环境下,要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的英语教学新理念,必须摈弃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应民主交流,共同合作去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作用是调控、服务、指导,营造出使学生在‘个人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意向方面享有自由、创造和选择的学习环境,并理解尊重学生,真正使学生个体得到发展。
教师的观念改变了还不能满足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教师还应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要求,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大班英语教学中,虽然教师把学生按层次分了小组,但还是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没有得到关注的学生会不理解教师,而产生一些学习上的情绪,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在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温暖和帮助,教师爱的付出最能感动学生,其结果是“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会大增,此时大班的教学秩序也会好起来,教学效果也会大为改观。
四、利用小组活动,延伸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5―0072―01
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意识增强,城区入学农民工子弟数量日益增加,城区学校大班额产生已成必然。虽然政府、教育部门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要完全改观还有一个相对的过程,所以如何保证大班额教学质量已成重点。下面单就课堂教学介绍几点成功的做法。
一、组织教学是前提
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要不失时机地去表扬那些听课认真的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但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上课时不可能总是去表扬或提醒学生。那怎么办呢?依靠学生的力量。笔者运用得多的是“学生表扬法”和“学生批评法”。当老师疲倦了或在板书时,可以请一个表现好的小老师去管管纪律,表扬表现好的,批评不认真的。小老师不要固定是谁,只要是表现好的学生,都可以当。这样的做法有三个功效:1.可以及时点醒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表现。2.可以让老师背着学生也能知道他们的表现。3.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当小老师,所以他们会尽力表现好来争取当小老师的资格。长期坚持用这种方法,班级纪律就会越来越好,老师上课就会感觉越来越轻松,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二、分层教学是关键
分层教学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大班实施分层教学对教学效果的保障尤为重要。因为,孩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成绩势必出现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后进生”。 如果教师视若无睹,这部分学生学习就越来越吃力,到了中高年级,听课如同听天书,由此开始两极分化,产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如果这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长期处于“陪读”的状态,强烈的自卑感和由此产生的被人抛弃、忽视的感觉,会致使其故意做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笔者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课堂上,笔者把板书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本堂课的新知识点,重点讲读,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胃口;一部分是与本课有关的以前的知识点,帮助基础差的同学温故复习;一部分是新知识的外延,使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另外,在练习的设计和检测上也是因人而异,尤其后进生,作为班级中客观存在的现象,笔者在课堂上尽量给他们创造机会,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答对了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管是学生的分层,还是教师教案的分层设计,教者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让学生浑然不觉、欣然接受。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246-01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高,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学生基础打得牢不牢,决定了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阶段之前,有一段开发学生智力的学习阶段――学前教育,及相关的教学对小学阶段的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数学学科。学前教学和小学教学属于不同的阶段,但对数学科来说,有很多东西是相互融合的。特别是学前教育的大班即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更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根据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不同,找到与之对应的方法,就能解决存在的问题,找到相互融合、相互衔接的办法。
2 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基本特点
2.1 学前阶段
(1)这一阶段的学生以直观经验为主,即这一阶段的老师在进行课程的研究、教案设计、管理方法等都是以这个思想为目标。
(2)他们没有规范的时间观念,在玩累了之后就休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监督的形式存在,让学生自由发展。
这个阶段的老师在设教学内容时,以让学生口头表达为主,如:在这个阶段对数学中1到20的认识的教学中,以让学生会读为主,形成初步的数学感受;在学到有趣的拼搭时,主要让学生利用积木即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摆一摆,让他们感受这些图形可以做成很多美丽的形状。总之,这一阶段以直接感受为主,初步感知数学。
2.2 小学阶段
(1)这一阶段,他们将在学前教学的前提下,对数学进一步认识。
(2)学习生活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
(3)受到很多规矩的约束。
在学习方式上,他们从游戏的方式变成规规矩矩的课堂方式。在生活方式上,老师们会不断强调不能乱跑,不断的强调安全,不能在教室里相互玩闹。在教学内容上,对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从口头到书面,强调读与写的结合。特别是一年级,也从直觉到具体的转变,虽然动手操作也会有,但更多的是对知识的具体掌握。
这两个阶段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特别一年级和学前班的数学,所教的内容基本差不多,一年级还是会用到一些直观的道具,但也存在很多的差异。学前阶段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小学阶段也有属于自己的特点,所以两种阶段进行衔接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
3 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对教育的重视,有很多很混乱的现象出现。如,学前教育为了让孩子们在小学能够更好更快的学习,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加入很多小学阶段才有的元素。而在一年级的教学中,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运用知识,运用大多的道具,导致具体的知识掌握不到位[1]。不管在学前阶段时还是在幼儿阶段,小孩的精神都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时间观念不强等,老师在管理的过程当中没有真正认识这两个阶段基本特点,导致两个阶段衔接不上。
4 如何完善两个阶段的衔接
4.1 老师了解学生并设计教案
数学是一门比较特别的学科,它不像语文学科那样有太多的可以表达的东西,他最主要的特点是读、写、练相结合。在不同的阶段,老师要找准侧重点,在学前教育段,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在1到20的认识教学中,利用学前教学特点,进行相应的比赛活动,进行相应奖励,以能够读熟为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在小学阶段,一样对数的认识,老师则以会写、会练为重要的目标,1到20各数的认识以写数和数的组成为侧重点,让他们以写、以练的方式,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认识。在这个教学阶段的老师,深入了解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可以让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接受的教案来完成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这些内容大多在学前教育就已经涉及了,加上一年级的学生,精神无法集中,如果设计的教案太过枯燥,会让他们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适当利用直观道具的环节,只要保持好一个度,做到动静结合,完成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
4.2 教法和学法的正确选择
以图形的教学为例,在学前班的教学中,老师教法是指导学生探索更多形状的拼搭,而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侧重于学生是否认识这个物体下的具体形状,在学前班的基础上,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开始学习[2]。
4.3 加强沟通与交流
在政府的推动,在教育局的组织下,让小学阶段的数学和学前班的数学进行有效的联系,因为两个阶段的数学内容相似,就组织两个阶段的老师参加相关的活动,互相交流学习。
加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深入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有助于改进数学课程的研究、教案的设计等方面,所以加强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4.4 加强观念的改变
这部分主要是针对学前教学来说,两个阶段的学习方式不同,在学前班的后期培养孩子的一些观念,比如:端正做好、铃声响了才能动、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等等,这些观念有所改变才能让孩子更快的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5 结语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特别是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关键,是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的基础,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自身的修养,不断地研究教材,把握教法学法,注重与各个方面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学前教育数学和小学数学的学习得到紧密衔接。
参考文献:
农村乡(镇) 学区,大多存在着人员少、经费紧、事务杂等一系列困难,但教学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每一个农村乡(镇)学区教管中心的工作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对所辖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是新时期农村乡(镇) 学区面临的一项现实课题。
一、当前农村乡镇学区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广泛深入调研,我们发现,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强有力的推动下,农村乡镇学区的教学管理工作得到了程度不同地加强。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教学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为了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乡镇学区也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比如教案书写、授课环节、教案详略、数量多少;作业次数、检测评讲、听课节次,政治、业务学习,教研活动,考勤等都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中,且装订成册藏在抽屉里,打印成文挂在墙壁上。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便于操作,就形同虚设;二是教学督查流于形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案和教学反思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乡镇学区年年进行教学督查,但是多年来,不少的教师抄《教案集》;有少数教师盲目下载、照搬现成教案;有个别教师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的现象却从未根除;三是奖惩机制落实不到位,导致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热情不高。集中体现在有的教师不愿意上公开课和竞赛课,有的教师不愿意参加听课评课,有的教师不愿意参加讨论学习。
二、加强和改进乡镇学区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针对农村乡镇学区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教学工作既看过程又重绩效的原则,经过多年在乡镇学区工作的实践经验,我摸索到一套比较有效的常规管理规程。概括起来可归纳为确定目标、检查督促、分类指导、考核考评、定期总结等五个层面。 (1)确定目标
现代管理思想认为:目标是管理的核心,没有目标便没有管理。乡(镇) 学区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要对全乡(镇)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生基础,过去的工作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优势和不足,正确估价目标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既不可过高,也不能太低。只有把目标控制在“跳起来摸得着”的限度内,才可以达到鼓励的作用;(3)要有观念性目标和指控性目标。观念性目标是教学的总体目标,指控性目标是与观念性目标相适应的具体指标,如每年的中考升学目标,初中毕业会考“及格率”目标,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目标等;(4)全乡(镇)总体目标之下应有分类目标,如不同类别的学校的目标,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目标,不同职称的教师的目标等;(5)要规定一套易操作、易考评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考核制度和细则。
(2)检查督促
检查督促是对实现教学目标的监督与推进,是教学管理的中继环节。(1)做好目标的宣传工作。把确定目标的依据、实现目标任务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等明确地向校长、教师讲清楚,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使大家齐心协力地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2)根据检查的具体目的和条件开展检查。要坚持对每位教学人员的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检查记载,如查教案、听课,召开学生课代表座谈会,查作业批改,查相互听课笔记,查学校教研活动情况,查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管理资料等;(3)及时反馈。把通过实事求是检查得来的真实可靠的材料,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向被检查的学校和个人及时反馈,指明优缺点及努力的方向。同时,领导者要善于在检查中发现自己决策中的错误,并作出调整。
(3)分类指导
农村乡(镇) 学区所辖学校类别多,有附设初中、完小、教学点。在授课形式上,有平行班、单班、复式班。在师资力量及教师负担量上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必须分类进行,指导时要重视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指导教师开展教研教改,指导教师苦练内功,指导中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及学科带头人。如近三年来,我们每学期组织中小学毕业班任课教师开展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组织复式班代课教师开展复式教学的教研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开展目标教学教研活动,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开展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专题教研活动,均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指导教师苦练内功方面,我们组织开展“三字一话一画”的练习和比赛,开展优质课、优秀教案、论文的评选活动,使大部分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幅度提高。
(4)考核考评
教学工作的考核要在充分体现教学过程和绩效并重的基础上进行。我们从德、勤、量、质、绩五方面对每位教学人员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考评。德,主要是师德修养、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勤,主要是出勤。量,主要是周任课时、作业量。质,主要是平时教学过程的质量,即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教研活动、个人的教学计划、总结等。绩,主要是参加统一考试时每位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考核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有所区别。工作量方面对毕业班教师,多课头任课教师,大班额的教师,非毕业班教师,只任一门课的教师,小班额的教师有所区别。考核结果要作为奖惩、评优选先、职务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中图分类号〕 G467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0(A)―0004―02
见怪不怪的大班额
在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里,密密麻麻地坐着70多名学生,坐在后排的学生背靠着墙,前排的学生几乎和讲台挨在一起。学生出出进进在过道里行走时,一不小心就碰到两旁的桌子。这是记者在某学校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在放暑假前,记者在部分县区的学校调查时发现,在城区学校里,60~70人的班级非常普遍,有些学校的班级甚至达到八九十人。
教育厅基教处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白银市初中一年级共有班级754个,56~65人的班级有214个,65~79人的有269个,80人以上的有23个。高一年级共有306个班级,56~65人的班级有123个,65~79人的有134个。
平凉市初中一年级共有795个班级,其中56~65人的有351个,65~79人的有141个。高中一年级共有324个班级,其中56~65人的有196个,65~79人的有50个。
天水市初中一年级共有班级1071个,其中56~65人的有315个,65~79人的有452个,80人以上的有124个。
张掖市初中一年级共有班级412个,其中56~65人的有57个,65~79人的有40个,80人以上的有5个。高中一年级共有班级163个,其56~65人的有33个,65~79人的有85个,80人以上的有7个。
兰州市教育局提供的数字更能说明问题:在小学56~65人的班级中,农村有60个,县镇有84个,城市有566个;66~79人的班级中,农村有17个,县镇有51个,城市有261个。
从调查结果来看,全省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班额现象。
大班额,苦了孩子累了老师
“学生太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这是大多数老师最为担心的问题。“六七十名学生,一节课下来,只有几个学生有提问或回答问题的机会。”面对大班额,老师们显得很无奈。
有不少老师反映,学生太多,安排座位都成了一大难题。有的家长为了把孩子的座位调前一点,想尽一切办法托人、拉关系、请客送礼,老师很为难。
“上一节课,维持课堂纪律就得花很长时间。”一位小学老师这样说道。初中生经过了几年的学习和培养,课堂上比较能遵守纪律,而一些小学生则不然,不听老师的话,上课时捣乱的、说话的层出不穷。
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在学校里一个老师带两三个班的课是常见的事,而且,不少老师还有兼课。在一个六七十人的班上,让老师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授课,这确实很难做到。
“大班额”的出现,导致学校校舍、师资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给教学造成很大的不便。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相对减少,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另外,教室太挤,一部分学生要么离黑板太远或太近,要么太偏,造成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
有关资料显示,教室里每多一个孩子,就会使教室内人均占有空间相对下降,人数增多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含量降低,这不仅不利于孩子身体新陈代谢和呼吸系统的发育,还会导致孩子头晕、头疼、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
在城区学校里,老师办公室桌子上的作业本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采访中,记者在一个办公室里看到,老师办公桌上一摞摞作业本、练习册堆成了山,中间只留有一小块地方供老师批作业、写教案之用,走进办公室,如果老师不站起来,别人很难发现那个办公桌上还有人。记者特意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老师带三个班的课,一个班按70名学生算,每天得批改的作业本、练习册就有420本。
大班额教学无疑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由于学生多,作业量大,老师批改作业来不及,一些老师只好找几个学习好的学生来“批改”。老师没有时间从事教学研究,更没有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不仅教学成绩难以提高,而且身体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
班额越大,老师的工作量也就越大。一位班主任老师说,她教的班有76名学生,每天她5点多起床,到晚上8点学生下晚自习后自己才能休息,一天10多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让她疲惫不堪。
而在一些寄宿制学校里,老师的负担更重,从早上5点多钟起,跟操,检查早自习,上课,批改作业,晚上还要跟晚自习,检查学生宿舍,一直到11点熄灯,才算下了班。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实施,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式教学”等学习方式,但是在一个六七十人甚至七八十人的班上,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大班额成了新课改实施中的一个瓶颈。“班额过大,新课改的一些好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难以落实,增加了教师组织的难度。”老师们反映,学生人数太多,发言的机会减少,老师对后进生的关爱心有余而力不足,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的难度极大。
大班额是怎样形成的
有关调查显示,“大班额”现象集中在高中,其次是初中和小学,重点学校和乡镇中心校的“大班额”比普通学校突出。
今年,在全省“两会”上,民盟兰州市委联名提交了《关于解决我市中小学大班额现象的提案》,建议控制大班额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议案认为,形成“大班额”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一是城区学校的规划建设未与城区发展同步。二是随着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需求的增加,“择校”之风盛行,这是优良学校大班额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三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增多,随父母外出的学龄儿童骤然增多,这些生源的涌入,直接导致了城区学校大班额的形成。
对于全省来说,近年来随着大部分市县实现“两基”达标,这使得学生的入学率不断提高。各地学校特别是城区学校的学生数量大幅度提高。在短期内,学校的建设无法跟上学生数的增长,使得不少学校不得不增加班级人数来缓解学生的就学压力。
但是,学生入学率提高是形成大班额的主要原因吗?
有关专家认为,大班额的形成与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有很大关系,如果条件容许,几乎所有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县城、市镇比较好的学校读书。
“城里的学校教学设备好,有好老师。”这几乎是大多数家长送孩子到城里上学的理由。
有关专家指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区重点中小学。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镇学校就读,就是因为城镇学校的教学条件好。更多学生就读于城镇教学条件好的学校,使这些学校的班额相对增大。
大班额,不只是学校数量不足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向城区转移,给城区学校教育造成巨大压力。另外,城区学校的教育规划滞后,办学设施不足,学校难于扩大办学空间,致使学校供求矛盾日趋激烈,班级学生人数严重超标。而且,日益激烈的择校之风更使一些“重点学校”和“名校”的大班额问题“雪上加霜”。
大班额现象已是令不少学校和老师头疼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表面上看,学生多,班额大,说明学校数量不足,或者学校规模小。其实,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新建学校和扩大规模这样简单。
目前,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的是一些城镇学校和重点学校,而一些村学和郊区学校则面临着“无生可招”的局面。
据有关报道,榆中县和兰州市七里河区所属的旧庄沟小学、清水沟小学和麻地湾小学、尖山小学等近20所学校,最大的班级只有20名学生,最少的只有2人。根据兰州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来看,兰州市农村小学班额平均才23.21人。
“西果园卢家沟教学点每年招收学生七八人左右。”七里河区西果园中心校程校长说,“一个教学点只有1~2名教师,专任教师的分配有一定的难度,偏远山区的师资得不到保障,不得不聘用学历不达标的代课教师。”
程校长还介绍说,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大多数学校无法正常开设信息技术、科学实验等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使孩子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家长不得不为孩子选择教学设施相对比较先进的中心校或城区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304-01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数字化技术,把图像、图形、文字、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结合起来,创设高质平台,优化教学效果,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性教学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它可以充分显示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幼儿所喜爱。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现代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体教学又成为电化教育的主体,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多媒体教学现已成为探索幼儿园教学改革的一条途径,也是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面试对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生动活泼,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幼儿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多媒体软件能用艳丽的色彩、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把有些活动中比较抽象、死板、枯燥的内容变的生动、活泼、有趣,使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具体化,这一切都在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使幼儿能够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使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物象具体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大脑潜意识,催生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他们学习。
二、主动参与,形成合作互动
新《纲要》新理念确定的以幼儿为主体的现代教育原则,需要幼儿在亲手所做、亲耳所闻、亲身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等各种能力得到不断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而教学活动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幼儿的参与也变得更为积极主动。例如:在大班学习1-10以内数的组成及分解时,制作一套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多媒体课件,变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为幼儿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为幼儿创设了最佳的学习情境。幼儿直接参与操作、讨论,由于多媒体形色声俱全,有动态的过程,画面的切换灵活方便,可反复或跳跃出现,加上其交互性,做对了会有“对了,你真棒”的夸奖,错了有“请再试一试,你能行!”的鼓励,幼儿可与之交流,如入其境,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尝试的积极性,而教师只需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及时指导,形成师幼合作互动。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多媒体技术采用音像结合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寓教于乐,更能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中,运用多媒体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背景音乐轻轻地响起《秋日的私语》,雨滴答滴答地从天空中下来,秋天的大门徐徐打开,一朵朵的盛开了、银杏变黄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在这种诗情画意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的秋天告诉大家。在幼儿教育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育,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学资源得以选择与共享,幼儿园将自己本园多年积累下来的优秀教育活动设计、优秀教育活动、科研成果、评价量表等相关资料储存起来建立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料库,能进行资源共享,精彩的课件、教案都能在幼儿园的每个班级共享,使大家不断地相互学习。这样省去我们幼儿园老师大量查教案、抄教案、检索资料的过程。
三、直观形象,增进理解能力
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形象性特点,而多媒体能将抽象具体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显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直接感受,切身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对于结构复杂的乐曲,幼儿往往因难以正确分析而影响欣赏的积极性,多媒体课件灵活、形象、直观等特点,有助于幼儿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例如欣赏歌曲《春天》时:将春天的好天气、盛开的花儿、弯腰的杨柳树枝、飞来的蝴蝶姑娘、嗡嗡叫的蜜蜂等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与优美、动听的乐曲相配,使幼儿得以完整的理解和感受音乐。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37-2
一、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概念及意义
(一)科学与幼儿。科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大多数人还是很难把“科学”与“幼儿”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懵懂的幼儿不能理解科学的奥秘。华东师范大学的施燕副教授却认为,“孩子从一出生起,就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幼儿不停提出“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带着这种好奇心在操作中积累经验、掌握科学方法、激发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李维金认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起始环节,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包括正规性科学教育(集体性科学教育)和非正规性科学教育。
(三)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教育主要指科学区角活动,即教师依据科学领域的目标及幼儿身心发展情况,在某一区域创设合适的环境,投放有意义的材料,幼儿能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操作和探索,从而获得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集体教学活动虽是幼儿园普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它却很难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科学区角活动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能自由选择材料来操作,能更轻松地获得直接的科学经验。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逐渐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大班科学区角活动现状及分析
幼儿进入到大班,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渴望了解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伴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5-6岁幼儿能独立思考,并能初步理解科学现象的因果关系。
为深入了解幼儿园科学区角的设置和活动的开展情况,笔者特意选取了陕西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X园为调查研究对象园,对幼儿园大班组9个班级进行了三个月的观察,访谈了大班组班主任和部分幼儿。具体情况如下:
(一)对科学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
X园对科学区角的重视程度很高。访谈发现,幼儿园领导和大班班主任,都一致认为科学区角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该园暂未制定全园科学区角活动的目标和计划,各班也没有设定本班的目标。
(二)科学区角的设置情况
1.材料来源。X园科学材料有三个来源:园内统一购买、由废旧物品改造、幼儿家长提供。统一购置是最主要的材料来源,部分家长不时提供一些闲置的或新购买的科学材料,教师也会适时改造废旧物品来丰富科学区角材料。
2.空间安排。大班科学角与数学角相邻,光线充足,离水房比较近,位置相对独立,面积约占班级区角总面积的1/4。观察发现,科学区角在同一时间能容纳6-8人,而各班人数均在35人以上,其中2个班超过40人,经常有幼儿因人满而放弃。
3.时间安排。大班科学区角活动时间基本分布在晨间、课间及离园后时间,每天活动时间在1小时内。个别班级会根据情况另外安排活动时间。
4.更新频率。X园科学区角的更新与每月主题活动更换相统一,应该每月更新一次。然而笔者观察发现,大班仅有3个班按计划更新科学区角,6个班未及时更换。
(三)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情况
1.内容的选择。X园科学区角内容与主题式科学教育一致,科学教育采用的是某科学课程及其科学区角材料,内容比较系统,所包含的类型比较丰富。此外,各班科学区角活动内容部分来自生活。如大九班教师在学习“磁铁”课程时,投放磁铁资源包到区角,并开展“生活中的磁铁展览”。
2.活动方式。教师在科学区域张贴“科学区公约”,图文说明区角容纳人数和具体要求。幼儿将姓名卡插到固定的位置(一般能插6-8张卡)。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并自主地选择探索方式。
3.教师在科学区角活动中的指导、评价与反思。《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既表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对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提出了具体要求。总的来说,X园大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既有共同点,也有所差异。
大班教师一般会在活动前集体说明、活动中个别指导、活动结束时总结,个别教师会对活动作观察记录,也有极个别教师会干不相干的事情;指导的内容主要是对区角内容的解说和区角规则的要求,有时还涉及对科学知识的讲解。
教师在活动中使用“真棒”“继续加油”等肯定性语言,在活动结束后会再次强调规则,用3-5分钟时间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大部分教师透露,班上幼儿多,教学任务比较重,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反思,仅有少部分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及自身进行总结与反思。
大部分教师的指导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在幼儿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往往正忙于其他事情,比如早晨忙于迎接幼儿,根本无暇顾及。个别教师的指导更有意义:如大三班教师教龄超过十五年,经验丰富,处理方式灵活,该班幼儿对科学区角的兴致更高,去的次数也多于其它班级。
(四)幼儿园科学环境。X园位于工科院校内,科学设备丰富多样、科学教育氛围良好,幼儿入园后即有机会参观鱼雷馆、航空馆,还能聆听教授的科普讲座。同时,该园还充分利用园所环境,在楼顶开辟无土栽培种植园;定期举办科学制作比赛,作品纷呈。
三、大班科学区角活动建议
(一)制定科学区角活动的目标和计划。科学区角活动是贯彻《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应从整体出发,建立全园科学区角活动总目标及计划,促进科学区角活动的系统化、目标化;教师应根据实际,以全园总目标和计划为依据,确立班级科学区角目标和计划。
(二)科学地设置科学区角
1.区角材料。首先,选择科学材料要注重其安全性、可操作性和可探索性,适当考虑其美观度和艺术性。其次,教师应对材料进行及时更新。最后,应拓宽区角材料来源,鼓励教师利用废旧物品改造材料。
2.区角内容。《纲要》指出,科学教育要“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因此,选择科学区角的内容应更多地从幼儿的生活经验着手,帮助幼儿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对科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了解。
3.区角时空。大班幼儿独立性增强,要求更大的科学区角活动空间。而目前,大班幼儿人数相对偏多,区角容纳量偏小。可以设置专门的区角活动时间,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关注特殊幼儿,鼓励很少参加科学区角的幼儿参与进来。
4.区角活动方式。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首先应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强调方式应多样化,如在总结评价环节通过表扬遵守规则的幼儿来强化这一行为。其次,要保障幼儿自主开展科学区角活动的机会,不剥夺幼儿的活动时间。
5.区角的创新及推广。目前,无论是从区角材料还是内容来看,各班科学区角相似度较高。但也有一些举措让人眼前一亮,如区角记录表“今天你去了哪个区角”、“生活中的磁铁展览”等,这些创举应得到进一步推广。
(三)将幼儿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有机结合。幼儿在5-6岁阶段,对周围世界有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对科学区角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自主操作、自我探索。教师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有效适宜的指导,能促进幼儿自主有效地学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要将幼儿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有机结合,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教师要以《纲要》、《指南》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关爱并信任幼儿,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发扬幼儿的自主性是关键。教师要讲究指导方式的差异性,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做到有所区别;注意指导方式的艺术性和启发性,不能太直接,也不能太隐晦。除了区角内容、材料和规则的解说、对知识的讲解外,教师还应对观察方法、记录方法进行指导。
(四)督促教师加强总结和反思。刘占兰著作的前言提到,IEA学前项目在我国幼儿园考察得出结论:“操作材料少,自主选择少,自由交往少,纪律约束多”。结论中提到的问题,在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中频频出现,教师如果不反思,就不能较快地解决科学区角的问题,教师自身也难以进步。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先生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幼儿园应该督促教师多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多积累。
(五)进一步优化其他科学环境。《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都强调幼儿园应当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创造性地利用各类资源,创设更丰富的科学环境,探索新的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将科学区角活动与其他环境良好结合。
(六)促进多方位的交流合作。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幼儿园应积极开展园际、班级、师幼和家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结束语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弥补了集体性科学教学活动的弊端。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载体,从创设自由开放的科学教育氛围入手,确立计划、投放合适的有意义的区角材料,组织教师的交流反思,开展园际、家园合作,形成一股合力,真正把《纲要》、《指南》等精神落实到实处,让幼儿在自主操作和探索中获得更有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燕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6.
[2]李维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2.
[4]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2-33.
[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
[7]张俊著.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5-153.
[8]朱家雄著.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一)内容选择不够均衡
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无外乎几种途径:一是从现成的教学参考书或者优秀教案集选取,如福建省在2012年推出一套《领域活动指导》的教育用书,包括小中大班五大领域共六册,有些园直接从中选择认为是适合该班幼儿的内容。二是在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安排相关的科学内容,如有个教师针对该班初入园小班的实际,开展“幼儿园里真快乐”的主题,安排了认识玩具的科学活动。三是教师出外学习或在幼教刊物上看到一些“优秀活动设计”,就把它们“拿来”或者修改成本班的科学活动内容。如模仿某名师的科学活动内容。四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中突发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生成的科学活动主题,如教师发现最近幼儿关注“海洋生物”而设计了相关的活动。与中小学全国或全省材(课标)不同,幼儿园科学活动内容来源多样,可提供借鉴的参考书也很多,教师的选择面宽、可灵活处理,带来的负效应是随意选择、内容不均衡。如有个教师自己害怕动物,在她班上几乎不开展认识动物的科学活动;某园为追求“科学教育生活化”,教师经常组织幼儿开展蒸馒头、做糕点、煮小吃等开展所谓的“生活化”科学活动;有些园为体现“做中学”的教育特色,所选择的多是物理科学领域的内容[1]。按照《纲要》《指南》精神,科学教育要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这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也为幼儿今后进一步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全凭教师的个人理解、偏好和专长选择、组织内容,容易出现内容不均衡、不适宜等问题。
(二)内容选择难度适宜性差
一是教师不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无法确定活动内容是否与幼儿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是否匹配。有时是内容难度过大,如有位教师组织“有趣的海绵宝宝”的小班活动,内容是“感知海绵有弹性”,而且要求幼儿“初步学习猜想与验证”的方法,内容超出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有时是内容难度幼儿年龄班不匹配,如把探索“凹凸透镜”的内容安排在前(中班),而探索“平面镜”内容安排在后(大班);把认识“空气的秘密”内容安排在前,而把认识“好玩的风”内容置后……由于对活动内容难度把握不当会出现有时幼儿“探而难究”,有时幼儿因为内容缺乏挑战性而“吃不饱”的现象。二是同一内容在不同年龄班都开展,前后重复,在探究点和探究难度上没有差别,处于同义重复阶段。如在小班下学期和大班上学期都有“(给)水搬家”的主题,其内容都是“运用工具运水”;在中班和大班均安排幼儿探索“沉与浮”;认识“磁铁吸引铁制品”这项内容在幼儿园小中大班的活动都可以找到;关于“季节”的内容,其深度在小、中、大三个阶段之间没有递进关系……教师不考虑幼儿年龄差异而将相同内容重复安排在不同年龄班,内容前后重复,难度要求却没有提高,缺乏层次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可能在探究兴趣、需要、经验、学习能力以及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实践中无法准确区分科学知识的难度,使科学活动内容对特定年龄段的幼儿来说难度适宜性较差。
(三)喜“新”厌“旧”,内容的科学性差
当前,幼儿教师热衷于生成“新”内容,忽视经典的“旧”内容。在幼儿教育期刊或网站上、骨干教师的展示活动或教学竞赛等场合,总会出现一些在几年前没有的“新颖”活动。对于科学教育传统的经典内容,教师一般不会选为科学展示课的内容。如沉浮游戏、磁铁实验,按照一位老师的话说是“这些活动都太滥了,大家都太熟悉了!”下面列举几项近年来较受推崇的科学活动内容:
(1)“拱形的秘密”(发现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
(2)“瓶中吹气球”(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的关系),
(3)“皮搋子家族的超能力”(发现皮搋子家族的吸附能力,了解空气与吸附之间的秘密)。仔细推敲,诸如这些所谓“新”科学活动存在表述不严谨、内容把握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等问题。如“拱形的秘密”这一内容,拱形(壳体结构)是物体材料的结构之一,幼儿生活中和自然界随处可见拱形状的建筑及物品,如拱桥、拱门、安全帽、龟壳等。如果选择该项内容,根据《指南》科学探究5-6岁的目标要求,幼儿探究“拱形的秘密”内容可定位在“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探寻“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这种看不见“力”的原理。(2)(3)的内容涉及空气压力问题超出幼儿的水平,幼儿很难体验。在瓶子中能否把气球吹大除了与空气压力因素有关,还受到幼儿吹气的技巧、瓶子大小等因素影响,有些幼儿恰好是具备吹气技巧把气球吹得较大占满瓶子的空间,但他们所能发现的是该瓶子底部有洞,很难把吹气球与空气压力联系在一起。皮搋子和吸盘挂钩是利用空气压力制成的工具(利用真空原理)。幼儿操作后所能体验的是“我很用力压,吸盘才能挂在墙上”,很难揭示其背后的原理:把吸盘里的空气排出来(排出的空气是看不见的),吸盘挂钩就能牢牢吸在墙上。幼儿能探索的是这些工具在什么地方吸能吸得牢,影响因素有哪些。这样的内容才切合《指南》科学探究5-6岁的目标要求“探索并发现常见物理现象的影响因素”。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确实也要与时俱进。适当增加一些反映时展、幼儿喜欢又能探究的内容是必要而且必需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深入把握内容的实质而且能准确定位!有些科学的经典内容经过几代人若干年的研究,有比较成熟的方案和经验可以参考(当然也有一些内容会被时代和幼教发展所淘汰)。与之不同的是,教师们热衷“生成”的新内容,名为“创新”却往往事与愿违,反而会挤占留给传统、经典科学内容的时间。科学教育的内容首先必须遵循科学性的要求,实践中教师对于自己都没有正确理解的内容,就组织幼儿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已经违背了科学性的要求。
(四)内容不能准确反映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
这也是目前教师选择内容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存在两种典型的情形:一是内容空洞,没有指向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目前许多科学活动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幼儿在动手操作,活动“热闹”、幼儿“兴奋”,其内容盲目追求趣味性而缺少一个明确的核心概念。如某教师组织的“秋天的水果”科学活动:了解秋天水果的种类,知道正确吃水果的方法,爱吃水果。她的依据是“领域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呀,而且吃水果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就按照书上的内容来上了”。分析其内容,第一点勉强与科学领域沾边,但对中班幼儿只是了解秋天水果的种类,显然是低估幼儿的前期经验,无法激发幼儿的深层探究欲望。水果可以直接吃、去皮或连皮吃、榨汁、做成沙拉或罐头、烹调成各种花样繁多的美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和各种生活小家电出现,水果吃法简直五花八门,何来“正确”之说?从“吃水果方法、爱吃水果”这一内容看,第二、三点比较偏向“健康”领域,并不是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如果缺少一个值得探究的科学核心概念,探究活动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二是内容过于追求全面,一次活动同时包含多个科学核心概念。教师在选定科学活动内容时,往往在一次活动中包含多个科学核心概念。有位教师组织有关磁铁的科学活动,内容是“磁铁的特性”,而“磁铁”包含“磁铁能够吸引铁制品,磁力能够穿透一些材料,不同的磁铁有不同的磁力,磁铁两端磁力最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特性。又如这次“落下来”科学活动,至少包括三个核心概念:“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着落”、“不同物体着落速度不同”、“改变物体着落的速度”。这样的内容包含多个核心科学概念,由于核心概念过量,致使探究活动内容庞杂,真正需要探究的题目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儿童的探究必须围绕着核心概念展开[2]。科学教育强调基于少量的核心概念展开深入的学习,“少即多”[3]。如果一个活动内容的核心概念缺少或者太多都被认为是不适宜的,因为这会导致幼儿在探究“走过场”,每个环节都浅尝辄止,无法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也就无法体验到探索发现的兴奋和满足感。
二、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标准规定
比较宽泛,给教师选择内容带来诸多困难我国幼儿园阶段还没有统一科学教育内容标准,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2012年颁发的《指南》这两个重要幼教法规均没有详细规定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纲要》在“内容与要求”中宏观概括出科学教育内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生活中的科学技术,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指南》举例性提出六方面的科学内容:常见的动植物、常见物体与材料、常见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和环境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支持,没有统一的“考试”,“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宽泛,给教师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也是教师选择内容存在诸多问题的客观原因。
(二)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研究不足,难以对幼儿教师选择内容起到指引的作用
有一项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面研究成果较少,力量薄弱[4]。而各种参考书、教案集虽然繁多但编写质量不高,提供的科学活动内容本身不科学,甚至出现一些明显的概念性错误,如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内容定位为“认识弹性”,把有关“水的张力”概念误为“水的粘附力”等。对实践中幼儿教师选择、组织内容不仅帮助不大甚至误导。哪些内容适合幼儿,各年龄班内容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和衔接,该活动内容包含的科学核心概念是什么、如果包含多个核心概念又该如何合理分解……这些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因此难以对当前幼儿教师选择内容起到指引的作用:“研究者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比如明确告诉我们哪些科学概念值得教师组织幼儿去探究?小中大班幼儿可以分别去探究哪些科学内容?”[5]
(三)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不足,使幼儿教师的科学课程知识比较贫乏
我国幼儿教师总体学历偏低,科学素养较弱。他们大多为文科背景出身,缺乏相应的科学背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以及科学教育的先进理念,自身缺乏对科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在职前培养阶段,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教育课程中,比起其他领域有先修课程作为基础,如健康领域教育先修课程有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等关系较密切的学科,语言领域教育有大学语文和儿童文学作为知识基础课程。而科学教育领域只有单独一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幼儿教师由于先前在理科学习的不愉快经历而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幼儿教师表示“科学领域太难,很多科学知识自己都不会,别说教幼儿了!”他们科学知识贮备不足,如将物体的“滚动”、“转动”混淆,他们自身都不清楚所开展活动中包含的科学核心概念。在职后培训中比较倾向于幼儿科学教育实施方面,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本身的解读和选择的关注不多。林筱彬在对与在职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教师现在获得科学基础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或者参加幼儿园课程审议获得,其科学内容知识大都是在准备组织活动时临时得以补充的[6]。总体上看,幼儿教师的科学课程知识比较贫乏,对同一主题在不同年龄班的学习重点及其区别与联系认识不清[7]。他们认为,探究活动就是幼儿想探究什么就探究什么,愿意探究什么就探究什么,只要是跟某个事物有关的概念都可以探究,并不对某一个主题下所包含的概念做分析,也不明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在确定活动内容上就非常笼统、含糊,对各年龄班的科学主题与内容定位也不够清晰,无法为不同年龄班幼儿选择适合的内容。
三、提升教师对科学活动内容选择能力的建议
(一)在《纲要》《指南》指引下,加强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协同研究
不仅加大科学教育内容的研究力度,还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双向沟通。幼儿科学教育研究是一个兼及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4]。这对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研究同样适用。一是可以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幼教教研员与一线教师构建研究共同体,在《纲要》《指南》指引下,对如何划分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如何把握科学领域各项目内容的核心经验、具体内容如何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如何为不同年龄班幼儿选编适宜的活动内容等开展合作研究,其成果尝试转化来指导实践。二是重新编写或者审定已有的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学参考用书。中小学采取“一纲多本”多种教材发行的经验可资借鉴,各地区可以由相关部门牵头编制适合本地区的高质量教参。要改变幼儿园教材以第一线教师为主要编写队伍的局面,不仅需要高校教师、教研员和幼儿教师参与编制教参来保证内容的适宜性,还要吸收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教师参与来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在编写体例上要有创新,以前教参只有目标、准备、活动指导建议等内容,新编的教参要增加内容分析、背景知识或资料提供,可提供少量较详细的、基于核心概念的主题活动教案以供幼儿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参考。为教师选择和准备一批经典而优秀的教学材料作为共同研讨的内容,这样教师自然就会将备课的重点转向“吃透幼儿”。教参内容选编要遵循科学性与启蒙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地方性与季节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等原则[8],尽量做到适宜、均衡和连续。
(二)以提升教师“PCK”为核心,加强幼儿教师在科学领域的培养与培训
一、在趣味的实际操作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为幼儿准备和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通过操作与尝试,获得直接的经验和感受。例如,在春天植物种植时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花盆的分类、摆放。孩子们通过视觉将花盆分为有花纹、没花纹;花盆颜色的分类;花盆高矮的分类;比较花盆大小;大家把花盆抱着往中间放,但是又发现有大小差不多视觉不好区分大家开始争执,于是有孩子提出用尺子、绳子、木棍测量花盆口径大小,在花盆里装土多与少方法区分花盆大小,大家对这样的方法表示认同;并且大家通过实际操作认为使用尺子测量盆口大小会更精确。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答案。最后再让他们自己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摆放,尽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如: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对数的分成,让幼儿拿出相应数量雪花片自由的分成2堆。幼儿反复练习并请幼儿记录不同分法的数量,然后尝试列出算式题。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趣盎然,思维敏捷,掌握内容就显得十分自然,变要其学为我要学,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在区域趣味游戏中,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将相关操作材料改造加工根据活动需要投放到数学活动区,让幼儿进行操作。对一些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多加观察,对他们提出简单的要求,鼓励他们完成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该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特别是当他的成功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时,这种感觉会更强烈。从而促使幼儿更加愿意投入数学活动,不断培养其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提供应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如:认识时钟时,让幼儿亲手拨动玩具钟盘上的长短针,以获得关于整点半点的概念。
三、在反复多变的户外游戏中,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是幼儿的最高阶段,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寓数学知识的学习于游戏之中,使整个教育活动更富有情趣,这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户外活动中,着力于在幼儿熟悉的游戏中渗透数学内容。例如:在组织幼儿玩“网鱼”的游戏时,当“渔夫”捉住了许多小鱼的时候,不要急于把“小鱼”放走交换角色,而是说:“今天的渔夫捉住了很多只小鱼,可它怎么数也数不清,小朋友来帮它数一数好吗?”幼儿听后很快来了兴趣,帮忙数了起来,一数正好是10条。再继续进行引导,“如果我们把这10条鱼分给小熊和小猫,有几种分法呢?”这样,孩子又兴致勃勃地复习了10的组成。在“小士兵”游戏中将幼儿分成若干排、列每排每列人数不等,幼儿先报数然后通过抢答比较每排每列的人数差反复几次,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大家一目了然。然后再迁移到列出算式提上就显得容易多了,而且也知道为什么会列出这样的算式题。对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将一些数学知识巧妙合理的融于充满情趣的游戏中,孩子们会学得更主动,学习效果会显著提高。
四、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抓住随机教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