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03:59: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化学实验的设计大致可分为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实验原理路线的设计,二者都有较大的变异空间。“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变传统的化学实验中“照方抓药”、模仿重复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如能适当加以引导,就更能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独特优势。
1.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
教师要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到这种目的,要求“实验设计方案”的题材新颖。正是这种“新颖”的刺激,才会引起学生对探索的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设问。思维源于疑惑,客观存在的问题虽然许许多多,但要发现它不容易,而发现、提出日常问题就更不容易。为激发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和充分显示思维过程,教师要延迟判断,必要时须帮助学生准备相应的基础知识,一旦学生有“突发奇想”,教师因势利导。
2.营造和谐的讨论氛围
心理学认为,轻松和谐的氛围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能造成人的聪明才智的最佳发展。教师应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案中主动参与态度和创新意识,鼓励全体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从中经受失败的体验和探究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
二、挖掘化学实验的探索性――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化学学科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以化学实验为手段,进行化学探索,发现新规律、新物质的历史。新教材增添了大量探索性实验,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实验呢?我认为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增加其探索性,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索。比如:在学习碱金属――钠,可以设计成:首先让学生讨论后明确: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一种未知物质。第二,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研究钠的物理性质的实验方案,再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筛选,最后形成一种较完善的实验方案。第三,实施实验,观察现象并加以解释或提出新问题。在实验时学生有两点“意外”发现:钠不仅能被刀切开,而且切开的表面银白色又很快变暗;钠不仅浮于水面,而且与水发生了剧烈反应,最后消失了。这就产生了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化学实验的探索性,为学生今后进行创造活动培养了兴趣、锻炼了能力。
三、探索化学实验研究性――扩展延伸化学知识的研究性课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为在化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的学生培养目标服务。
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这样的实验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每次学生分组实验结束,要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9-005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9.026
化学与很多基础学科一样,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化学中的实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点产生和发展的全部过程,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化学课堂中进行探究的主要手段是实验,实验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形式都不能取代的。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实验教学,改革传统实验教学中的弊端,设计丰富的探究实验,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大力开展实验探究,是化学实验教学中体现和落实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的重要方面。从传统的注入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向以探究式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转变,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笔者在此结合近年来新课改探索,谈谈“实验探究”这一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一、“实验探究”模式的概念
实验探究本质上就是探究性活动,不过是以实验的形式来实现的。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其实是科学探究通过化学实验的一种外化,它借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实验探究需要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大胆猜测而且要勇敢假设,然后借助动手实验来加以验证。因而实验探究的实施既要学生具有基本的逻辑思维水平也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对探究对象进行必要的假想和预判。
实验探究是一项科学性活动,它要经过搜集证据、分析材料等步骤来作出合理的推断,进而得出相对合理的结论。实验探究的实施需要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之下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等进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坚持科学的理念,使用科学的方法,拥有科学的精神和态度,一切尊重客观现实。
总而言之,“实验探究”这一模式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应该成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实验探究”模式的过程
模式中的假说是指根据已知的事实和理论,对未知的现象和规律做出推理和解释。假说的形成一般要经过提出假说和验证假说两个阶段。假说的提出通常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根据实验事实和科学理论提出假说:二是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判断。假说的验证包括实验验证和理论验证,其中实验验证是最直接、最可靠、最有力的方式。
三、“实验探究”模式的实践
案例:易拉罐中主要成分的探究
(1)问题的提出——由生活中的事例提出
在高一复习金属元素时,展示一种装碳酸饮料的易拉罐,并告诉学生常见的易拉罐有两种:铁制和铝制。大多数装碳酸饮料易拉罐为铝合金,其中以铝铁合金、铝镁合金较为常见。该易拉罐主要成分是什么?
(2)明确问题
该易拉罐为铝铁合金还是铝镁合金?
(3)预测与假设
①假设该易拉罐为铝铁合金。
②假设该易拉罐为铝铁合金。
学生已有的知识:
1.铝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气体。
2.铝、铁都能溶于酸并产生气体,再加足量NaOH溶液会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并很快转化为灰绿色,最终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
3.铝、镁都能溶于酸并产生气体,再加足量NaOH溶液会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镁沉淀。
学生通过可能的假设,讨论分析设计出可能的实验,然后操作,记录、分析,得出结论。
(4)实验设计
将易拉罐剪开平展,用砂纸打磨,再剪成条状。
①在装有样品的试管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
②在装有样品的试管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
(5)交流探讨
展示学生的设计,由学生点评后分析设计实验的可行性和危险性等级,然后操作。
(6)实验操作、现象记录和现象分析——验证假说阶段
(7)初步得出结论和进一步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
由上述分析,该易拉罐可能为铝铁合金。进一步实验探讨,实验①中黑色颗粒状物质究竟是什么?怎样检验?
实验3过滤实验①黑色颗粒状物质,用磁铁靠近,观察能否被磁铁吸引。
现象:黑色颗粒状物质能被磁铁吸引。
这个实验更进一步说明,易拉罐中含有铁。
(8)得出结论
该易拉罐为铝铁合金。
(9)交流和讨论
使用铝合金易拉罐的优点是什么?同时存在的弊端是什么?
四、“实验探究”模式的体会
1.“实验探究”模式是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
实验探究意义在于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经历了“预测与假设,实验设计,动手实验,解释与结论,交流与讨论”的完整探究的过程,他们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紧密性关系起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新课程思想理念。
2.“实验探究”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实验探究教学采取的新课程理念下的“预测与假设,实验设计,动手实验,解释与结论,交流与讨论”的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目的虽然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但其探究过程的实质是一致的。在整个探究环节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使学生们亲自体验和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了创新意识。这对于学生们树立科学的探究态度,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实验探究”模式是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常常需要学生进行分组制订实验计划,分组实验,分组讨论等合作、交流的探究活动。探究中的合作,交流与分享,可以使小组的每位学生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小组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各小组之间的相互质疑、争议、交流、意见综合等探究活动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思维;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制定出更优化的实验计划;得到更深层的理论解释与结论。这种学习方式既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总之,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实验探究教学,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方法能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成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长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这世界各国文化交融碰撞的时代,英语在国际语言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国各大学校对英语教育事业越来越看重。新课标指出,小学英语教师在授课时必须重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交流能力。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曾有言: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会话式教学对小学英语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程内容,构建优质的会话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会话主题,展开英语教学。
一、激发学生兴趣方法
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形成自主学习的优良习惯。进入高年级后,英语课程的内容难度在不断加大,很多学生对学习英语已经有了懈怠和排斥的心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只有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采用会话式英语教学的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另外,小学英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用歌曲的形式来表达,这样的形式可以分散课本上的知识难点,将歌曲和英语结合起来,将相关的课本内容编成简单的歌曲,对于小学生而言,唱比背要容易很多,简单有趣的英语歌曲比单调呆板的英语句式更易于接受,小学生在不时的哼唱中就可以将知识点在脑海中不断回放巩固,同时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
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在课堂上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切忌生搬硬套的将课本知识强赛给学生,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兴趣的驱策下学习英语才能事半功倍。
二、设置情境对话教学方法
1.营造生活化的对话情境。例如译林版小学五年级课程中的My important days这一主题可以问学生
When’s your birthday?引导学生回答My birthday is on …还可以提问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your birthday? Who’s accompany with you? Do you know your family's birthday?来问一下学生平时生日都是怎么过的,启发学生回答,设计一个具体的过生日时的环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这一句式来展开对话,然后让学生自行发挥,想到什么就可以问什么,如同平时生活中的对话一样展开练习。在情境中将课堂对话句型由机械的转变为交际用语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创造故事化的对话情境。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都比较喜欢日本动漫,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设置情境对话时将哆啦A梦、柯南,或是火影忍者等这些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动漫融入在里面,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展开对话。
3.把握生成性对话情境。在新课标实施以后,大部分教师注意到了生成性资源的作用,并将其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例如在教学A telephone call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对话情境说I am not comfortable,学生就会问What happened to you,教师可以回答My stomach is uncomfortable,这时学生就会问到胃疼是怎么样的,教师就可以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感受,通过语言、表情、肢体表现出来,学生就可以通过教师的行为明白英语对应的意思。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感受实际的场景。
三、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直观形象的表达出事物,绘声绘色的演示出事物的动态发展过程,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印象。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
在讲到eat这个词时,可以用多媒体放映一个学生正在吃东西的影像,表现出吃的动作,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力,通过eat还可以展开对其他单词的学习。Eat the cake 就放学生吃蛋糕的影像,让学生学习Cake这个单词。这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投影的演示能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践与操练教学方法
任何的教育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学以致用。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注重的就是对话和交流。课堂上的操练形式比较单一,就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对话练习,相互交流学习。真正的要将英语学以致用就要参与实践,学生可在业余时间,去当地外国游客较多的景区,主动和外国友人进行交流,将英语最真实的运用到生活中去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可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用英语编排舞台剧,并上台用英语表演,在实际的操作中通过对英语的活学活用,把英语变成自己的另一种交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