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5 02:56: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音乐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本学期我担6-7年级10个班级的音乐教学工作。分别是七年级6个班(7年11班-7年16班)六年级4个班(6年1班-6年4班)。音乐课的测评标准如下:课堂平时表现,期末卷面考试,期末文艺汇报演出。
课堂平时表现:
我所教的班级中4个6年级班级。6个7年级班级。其中6年级学生相对7年级学生表现的较好。
学生平时课堂上比较好的班级是6年3班和7年12班。表现较差的班级是6年2班和7年14班。7年12班是7年级的实验班。该班平时课堂表现非常好,上课时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老师讲课。能作到气氛活泼,纪律不乱。班级学生有很高的艺术鉴赏水平和道德修养。这时我所任课的10个班级中表现最好的班级。卷面考试成绩也排在了10个班级中的首位。6年3班在6年级中表现比较突出。6年3班有几个比较调皮的学生,经过几次教育后这些学生改进很快。课堂上能够遵守纪律的同时积极回答问题。给班级带来了一个很好的音乐学课习环境。
课堂平时表现较差的班级:7年14班和6年2班。
7年14班学生课堂学习气氛不浓,课堂上课时基本没有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缺乏创造力和学习音乐的兴趣。多数学生课堂上有小动作、溜号、说话等情况。多次教育效果不好。
7年11班个别学生影响班级。每节课都要用大量的时间组织课堂纪律。班级学生说话接话想象严重。重点学生:刘浩承于添聪 孙语良 杨京瀚 蒋博 高志昂。
6年2班时六年级的实验班,与七年级实验班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班级女同学表现良好,主要问题出现在男同学。该班男同学说话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到了其他同学。多次教育效果不好。
期末卷面考试:
成绩最好的班级是7年16班。出现问题:由于本学期期末“红歌会”合唱比赛占用了学生课余时间。临近期末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其他学科考试。经组内研究决定采用开卷考试。此次开卷考试题内容多位学生自由发挥的文字题。给学生2天时间(周六周日)完成试卷。试卷成绩突出的班级是7年12班和6年2班。较差的班级是7年15班(该班雷同卷较多疑为集体抄袭)。
期末文艺汇报演出:
期末文艺汇报演出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班级音乐会形式进行考试。表现较好的班级是:7年12班 7年16班 6年3班表现较差的班级是:6年4班。其中7年16班的音乐会最有气氛。班级干部经过了精心的策划(演出顺序,邀请函出场顺序 班级设计主持人串词)。6年3班的整体节目设计的非常好。7年12班的节目很有艺术气息。演出较差的班级是6年4班(没有演出节目顺序学生没有准备考试内容 没有主持人 没有班级设计学生积极性不高)
活动表现:
本学期6,7年级主要的文艺活动有:军训文艺汇演,校庆运动会班级文艺节目,“红歌会”合唱比赛等。
军训文艺汇演中各班节目都比较出色。相对来说7年11班的全班同学大合唱非常出色。校庆运动会文艺表演中大多数班级能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排联节目。突出的班级是7年16班 6年1班。本学期最后一项大型活动是“红歌会“合唱比赛。6年2班的节目《闪闪的红星》,7年12班的《黄河大合唱》都获得了学校合唱比赛的前10名。红歌会活动中。6,7年级从学生道班主任都能够积极的参与,使学生们的艺术修养以及合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红歌会”暴露的问题:
1.“红歌会”初期个班班主任不够重视,临近比赛前几天“临阵磨枪”直接造成了学生上台紧张忘词等情况。
2.平时训练时学生不跟伴奏练习。正式演出时跟不上节拍。
课代表表现:
7年11班课代表李冠达,7年16班课代表李佳绮,等表现出色。
个人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这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教师这一职业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快乐。生活在省二实验这个附有挑战性的环境,身边是一群同龄的充满着活力的同事。每天相伴的是满带着天真的孩子。快乐的背后我感到的是从未有过的压力。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而是身体"战备状态"的反应,这是当我们意识到某种情形,或者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潜在的威胁性的时候做出的反应。仔细想想压力就是来源于责任,来源于潜意识里的责任。我担心无力面对时刻的挑战,害怕缺乏经验的我无法马上胜任教育工作。我开始彷徨,我渴望鼓励与帮助。这时学校给我配了师父。是师父和同事们的帮忙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同时让我知道在激烈的职业竞争和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我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努力学习充实自己。 1
与本篇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总结 内容有关的: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在这短短半年的工作,让我学习到了在学校课本中永远都无法领会的教育教学的宝贵财富。同时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成为“好老师”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崇高的师德。教师要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对于我们新老师而言,我们有着非常艰巨的任务。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具备肩负重任的基本教学素质呢?我想无非也就是这两点:第一点是写教案,对待教案一定要认真,新教师几乎毫无讲学经验,那怎么才能不在讲台上出洋相,不说错话,不写错字呢?那只能认真对待教案和备课,我一般都会先备课,再默课,最后设想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尽量解决,如果无法解决,我在上课时也会尽量避免。第二点是听课,新教师快速成长唯一途径,自己学科的公开听课是一定要听的,但光听公开课是不够的,我在自己的学校里没听课调节,但我会去听语文和数学公开课,说不定能从中体会到一些不一样的感觉,我觉得对我同样是有帮助的。
有梦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朝阳。尽管追求梦想的路遥远而又坎坷,但我想说:"就算很受伤,也不要闪泪光!"让梦想起飞,总有希望之花盛开的那一天!既然我们选择教师这个职业,那就要认真对待我们的学生、学校还有自己的教学态度。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勇于钻研和攀登,我相信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XX年 年是幸福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当中我付出着、收获着、快乐着.
(2)
为大练体育教师基本功,全面推进我区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20××年4月,任城区体育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大赛)在石桥中心小学举行。根据省市教学基本功大赛的要求本次展评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其中理论为当场抽签,教案设计。实践涵盖球类、体操、韵律武术、田径四大类共计十三小项。
纵观本次展评和比赛,评委一致认为,我区体育教师整体教学基本功较好,但选手差距较大,学段和专业发展不均衡。
1、绝大部分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较为全面,课堂教学设计清晰,显示我区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不错。
2、个别体育教师不重视基本功的全面提高。特别是韵律操、武术两大项目,个别体育教师动作僵硬不规范,滥竽充数,动作是是而非。
3、应加大教学基本功培训力度。体育教师如果体育教学技能不全面,在实际教学中肯定会忽视自己教学技能水平不高的课,从而在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的制定上带有片面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部分学生喜欢的项目没有接触到,学生学习锻炼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今后应进一步掀起体育教师大练基本功的,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经过精心指导,济东中学的靳新老师和济东二小的李刚老师分别于今年8月代表我区和我市参加省基本功获得省初中组一等奖和省基本功小学组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为我区和我市赢得了荣誉。
二、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执教能力,向高层次看齐。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体育课堂教学能力,迎接市、省能手和优质课评比活动,20××年4月,任城区小学优质课在济东一小举行,初中优质课在九中举行,高中优质课在任城二中举行。5月份。小学公开课在南张小学举行,初中公开课在济东中学举行,高中公开课在任城二中举行。回顾过程,大家一致感到: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角色定位、在学习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新课程所倡导的“精讲多练、少教多学”和体育课程所倡导的“让所有孩子都动起来”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2、教学目标明确、合理、可检测,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得以落实并有效达成。
3、我们区所倡导的“合作探究法教学”在课堂中得到了贯彻,课堂上关注了师生的互动和生生的互助,“情趣导入—科学热身—体验练习—针对指导—游戏巩固—身心恢复”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4、教师的角色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就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引导着,教师的激情、亲和力以及调控能力在课上体现的淋淋尽致。
5、教学步骤明确清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6、重视体育器材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如将彩带运用到投掷教学中,将校垫子运用到障碍跑教学中等。
7、用音乐贯穿全课并用音乐控制开始与结束。
8、随着我区体育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经过精心指导,济东二小的李涛老师代表济宁市参加5月份举行的全省第六届小学优质课评比获得省小学优质课二等奖;11月,济宁九中的王勇老师代表济宁市参加省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获得“山东省初中体育教学能手”称号,快速跑一课也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
三、加强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一、幼儿教育中游戏的特点
(一)趣味性
游蜃钪饕的特点就是趣味性十足,这对于处于幼儿时期的儿童来说,游戏应用于幼儿教育中的优势十分明显。因为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教育能够有效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通过设定情景、可爱的画面、欢乐的背景音乐等等来实现。
(二)激发性
激发性对于幼儿成年后个性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各种声音、画面、情景的有机配合,以游戏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性,丰富幼儿的视野与认知空间,引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互动性
通过游戏这一媒介,轻松实现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对话。设计恰当的游戏能够实现较好的互动性,使得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配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顺利实现教学任务,在娱乐中有效学习。
(四)操作简单性
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应该操作简单,便于幼儿掌握。即以符合幼儿认知和年龄特点的游戏来给予幼儿更好地游戏体验。有些过于复杂的游戏不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可能损害幼儿自信心的建立。所以太难的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应予以避免。
二、幼儿教育中游戏的影响
(一)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处于幼儿期的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较重,想象力丰富,但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强,自控力较弱,而游戏这一教育形式可以以幼儿感兴趣的场景和问题为设定主题,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再以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思考,辨别对错、好坏,帮助幼儿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幼儿教育中游戏的应用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发育特点,有助于幼儿个性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使得幼儿更加自信、开朗、乐观、豁达、正义。
(二)对幼儿全面能力发展的影响
幼儿期个性形成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育中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了解生活物品的使用、安全常识、自然规律等等。一般来说,游戏内容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十分丰富且涉及领域较广,可以使得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判断自省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乐观豁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培养。
(三)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幼儿教育中,通过游戏可以使得幼儿之间的接触和合作增多,幼儿间通过有效的交流和分享,不仅学会了理论知识,更有助于良好个性的养成,尤其是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得幼儿的社会性得到长足发展。另外,在游戏中幼儿所表现出看似简单、零散的看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幼儿的独特性,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今后其在社会中的发展十分重要。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开展策略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十分巨大,那么如何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优势,促使游戏教学有效开展呢?下面,笔者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三大开展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游戏主题的确立
幼儿的知识结构多零散、单一,且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需要和幼儿的特点选择游戏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主题。比如设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给幼儿分配不同的角色,并指定所要讨论的话题,鼓励幼儿大胆发展,教会幼儿换位思考,在游戏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判断和评价,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二)游戏条件的设立
这里所说的提供良好的游戏条件主要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两个方面。具体来说,第一,精神条件:教师要给幼儿创设轻松、活泼、自由、平等的游戏学习氛围,尊重幼儿天马行空的想法;第二,物质条件:教师要根据游戏需要为幼儿准备好时间、空间、游戏材料等硬件条件。
(三)适当参与和观察幼儿的游戏
二、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水平的对策
基于上文一系列分析,确定当前国内一些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不佳,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声乐教学。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对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予以优化调整,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水平。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适合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相关调查研究表示,很多教师都认为当前的幼师课程体系和幼师音乐教学大纲已经很难适应当下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学需求,并且远远滞后于幼儿园声乐教学改革。所以,要想改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现状,就需要建立适合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1)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声乐教材的编写。教材作为声乐教学的依据,其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声乐教学是否有效。出于培养优秀音乐教师的考虑,科学合理的编写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声乐教材很是必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声乐教材的编写,应当在专科声乐教材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深度,以便全面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层次。与此同时,还要展开学生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外国歌曲,选个思想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民歌及外国歌曲编入到教材,以便学生能够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予以了解和把握。另外,还要注意加入适合的儿歌演唱教学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过早的接触到幼儿教学。(2)以幼儿歌曲为重点,强化声乐教学。幼儿教师通过正确的范唱可以使幼儿较快地体会到音乐的美感,所以在幼儿园的声乐教学中,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拥有较好的儿歌范唱能力。基于此,在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儿歌范唱能力及其他儿歌教学技巧及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幼儿歌曲教学的不同重点,合理规划声乐教学内容。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声乐方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侧重于声乐基础方面的传授,从歌唱的发声方法开始,配合幼儿歌曲进行连续,逐渐使学生正确发声。2.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为声乐教学指明方向,以便声乐教学活动能够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展开,这对于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当然,要向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坚持为幼儿园服务的原则,做好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并且将声乐教学的重点放在幼儿歌曲讲解,声乐方法传授上。其次,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分析和探索幼儿声乐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与能力。最后,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教学理念,以便声乐教学能够以幼儿的实际特点为主,树立为幼儿服务的教学原则,合理规划声乐教学活动,从而良好的教授和培养学生,逐步提高学生教学能力和经验。3.提高教师声乐教学水平。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具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所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声乐教学水平很是必要。也就是对声乐教师进行严格的筛选,保留爱岗敬业、教学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尚的教学人才来任职声乐教师;详细了解声乐教室的实际情况,对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技能、教学水平等方面予以评价,进而明确声乐教师存在的不足之处,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或教育活动,良好的培训声乐教师,逐步提高声乐教师的整体水平,为使声乐教师能够专业化、合理化、科学化的展开声乐教学奠定基础。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幼儿师范学校内幼师专业学生长期在远离职业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所学知识与幼儿园教学相脱节,那么未来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工作可能会出现“学非所用”的现象。为了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有效性,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就是:(1)为学生创造深入体验幼儿教育实践机会。也就是幼儿师范学校应当与当地幼儿园联系、沟通,让幼儿园能够为学生创造亲自体验的机会,如此学生可以到幼儿园之中,了解幼儿园音乐家教学,观察教学特点、体会教学要领等,这对于提高学生自身教学经验有很大帮助。(2)提供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机会。也就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学业展示活动,如让学生进行声乐展示、舞蹈展示、儿歌表演等,由资深教师予以点评,以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发展自我;学校举办才艺展示、声乐技能比赛、校园卡拉OK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演唱能力、表演能力、自信心、素质等,同时积累舞台经验,为使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的分析,确定当前我国幼儿声乐教学现状不佳,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声乐教学的效力未能充分发挥,如此势必会影响学生成为的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针对此种情况,应当通过建立适合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师声乐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荀雅丹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敬高翔.浅谈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研究和思考[J].北方音乐,2015,(5):132-132.
[2]刘栩含.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研究和思考[J].现代交际,2014,(12):150-150.
[3]曾亚平.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的声乐教学[J].南风,2015,(29):13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课堂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师生所关注的焦点,怎样提升高校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是教师关心的问题,同样也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反映之一。我国的大学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自2007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将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作为其主要的办学和服务宗旨。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而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当其冲[2]。
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需要一线教师不断的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现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1 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查看众多国内外参考资料,结合作者在不同高校听课及上课感悟,现对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
①教师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教学质量意识
教师责任意识的强烈直接决定其上课效果的好坏,责任心强的教师往往会精心备课,设计所讲内容的难度和结构,易于学生接受,并且会全方面考虑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此外,教师自身还要加强教学质量意识,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良好的教学质量能培养出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的人才[3]。
②教师未能很好的组织和驾驭课堂
教师组织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直接决定上课效果的好坏,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思考。驾驭课堂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师需要考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已有的知识结构等,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传授知识效率和效果更佳。
③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广度不够
某些高校教师认为上课仅仅是讲授书本上的内容和知识,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简单的灌输给学生,使他们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就等于结束了本次课的内容,其实不然,教师上课传授的不仅是方法等理论内容,还有实践知识和具体的引导和总结。教师上的某一堂课程,某一句话,某一个例子,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方向。某些高校教师认为上课只是简单的应付差事,没有对自身的知识及时进行更新和学习,致使上课时自身知识结构不够完整,知识广度不够。这样直接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创新性降低。
④未能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授课效果不佳
教师上完课以后,没有及时对理论内容进行回顾及测验,致使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的延长,学习的知识记忆也在逐渐衰减。学生最后对所学内容逐渐淡忘,学习效果较差。
⑤教学设施不健全,教学形式过于落后
某些高校教学设施过于落后,教学设施满足不了教师教学要求的条件,致使上课效果表现不佳,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有障碍,教学质量较差。例如国内某一高校在上音乐鉴赏这门课的时候,教室音响效果不佳,电脑系统过于落后,所需多媒体软件安装不上,致使学生学习知识过程受阻。
2 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措施
基于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分析,通过查阅国内众多教学法论文及资料,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与工作经验,现对以上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思考,并给予相应的建议措施。
①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质量为先。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不仅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功能与价值,而且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1]。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与较高的教学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可使教师意识到对所传授知识的重要性,及对自身职业的热爱,而较强的质量意识可使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及应用知识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兴趣[4],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②较强的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气氛的培养,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缓和课堂紧张、死板的气氛。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需要教师去慢慢摸索,课堂中教师的课堂内容的组织以及课堂气氛的活跃都需要教师去学习和摸索。此外,课程中教师眼神、肢体语言以及表情和动作神态的交流都能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教师要有能驾驭课堂的能力与动力,要满腔热情并赋予激情的讲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并课堂中穿插一些调节气氛的“小插曲”这样就会达到想要的课堂效果。此外,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能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学生反应情况以及上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做出一些微调,这样可以保证授课效果。
③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宽厚的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要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并能对所讲授课程内容熟记于心,要能明确所讲内容的知识结构及课程体系。此外,教师还需利用课下时间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不仅要熟悉所讲课程内容,更要对同一类的课程都有所涉及,这样上课时可以游刃有余,联系到的知识可以信手拈来。
④注重教学反馈,及时掌握反馈回来的问题
教学反馈也是教学环节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教学反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所上课程的学习效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学成果。一般高校课堂教学反馈主要包括布置作业,实践操作等,反映在对知识的巩固和对能力的提升上。通过反馈回来的问题可以使教师在接下来的授课过程中进行刻意的调整及回顾。
⑤多手段、多形式的授课艺术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经常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对所教内容和知识给予表达,大多数教师利用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仪来演示授课内容,这样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但教学效果并不佳。因为,多媒体设备将以前的手写板书变成了电子板书。上课的过程实际上已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或网络的浏览过程,学生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和环境下,被动的接受大量的信息[5]。当然多媒体课件使用要恰当,应该以知识信息最有效的表达为目的。在某些高校,教师为了省事,直接将某些重要的数学公式或者原理等通过多媒体给予展示,学生对公式推导及原理等并不能直观的通过推理而得到,所以致使授课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还需考虑表达效果和学生接受程度。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其语言表达、语速快慢、语气强弱、语调适中、肢体语言表达等,都会影响课堂的质量。
3 总结
教育是事业,这种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作为高校教师只有不断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总结和反思,并虚心的向教学名师及学生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质量,所谓教学相长,只有教师和学生不断的互相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才能做到互相成长。
参考文献
[1]程良龙.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因子的逻辑诊断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1:69-72.
[2]杨叔子,王筠.要真抓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7,04:1-3.
[3]施应玲,何永秀,刘敦楠.长效全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42-43.
[4]波,甘国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J].教育学术月刊.2009,12:50-53.
互动,对发展幼儿的主动性,提升操作区创设的有效性以及促进幼儿积极的探索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大班幼儿在该年龄段已经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基础,并能够与同伴进行一定的幼互动,所以本次研究的的目的主要是大班教师如何对幼儿操作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以提升操作区指导的有效性。
本研究对象为集美区实验幼儿园四个大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自然观察法进行观察,即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主动指导及幼儿主动提出需求时教师的指导,并进行记录,记录主要包括该发生的内容、时间、产生的问题、教师指导语言、动作以及幼儿对教师指导后的反应。本研究观察时段为2学期,观察时间不定时,共观察98次,本次研究共收集到教师的互动指导83次。本研究从幼儿发起的问题、教师发现问题、幼儿求助方式、教师回应方式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幼儿寻求教师回应指导的内容
本次研究调查得到的幼儿主动发起的83个寻求教师指导的要求,从内容上我们可以把分为以下几个类:
(一)遇到困难寻求帮助
幼儿在操作材料中遇到无法完成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就求助教师。如案例1
案例1:观察大2班幼儿,幼儿在操作材料“编绳子”中,操作的幼儿在工作纸的提示中,仍无法掌握编辫子的技巧,就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林老师,这个要怎么玩?”当教师引导幼儿编的方法,幼儿完成编辫子过程后,发现辫子尾巴手一松开就散开了,于是接着问:“林老师,怎么办?”直至教师教她套上皮筋,完成作品后,该幼儿才心满意足的进行下一个材料的操作。
(二)完成作品后寻求肯定
幼儿在操作完成后,个别幼儿会举手提示教师,并让教师观看自己的作品,并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
案例2:观察大1班幼儿,当幼儿操作完成材料“穿绳子”,并完成了所有穿绳板的操作,将操作结果呈现于桌面,并举手示意,教师正在指导美工区的幼儿没有注意看到,过了一段时间,教师看到其举手,走到幼儿身边,幼儿对教师说:“赵老师看,我都穿好了。”得到教师的肯定后,才开始进行下一材料的操作。
(三)遇到矛盾,进行告状
有些操作区中的材料并不是一个幼儿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两个甚至多个幼儿合作才能进行,所以幼儿在操作材料中容易产生“矛盾纠纷”,一般是幼幼之间因为某些问题产生争议,而在互动中无法独立解决,寻求教师帮助进行解决,大部分问题为争抢材料、争抢桌椅、发现他人不适宜行为等。
案例3:观察大1班幼儿,操作区中进了两名幼儿,刚入区时两幼儿以为内座位问题进行争吵,这时教师走过去进行调解,幼儿入座操作材料,选择材料。幼儿1:“我先开始”。幼儿2:“不要,我先拿到,我先开始”。幼儿1:“不然你去玩别的,这个我先拿到的,我先开始”。幼儿2:“剪刀石头布吧”“好吧,我赢了,我先开始”“不行,不算,你慢了,再一次”......两个幼儿争执起来。其中一名幼儿:赵老师,他抢我的玩具。教师走过来,进行了一番劝解,两名幼儿达成协议,轮流开始游戏。
(四)渴望得到教师关注
操作区不同于其他区,要操作材料经常是过程较为冗长和复杂。而就容易出现操作材料过程中,时刻有小结果、小成就的出现,这类问题和前面操作结果得到教师肯定性质一样,但是过程较长、次数较多,一般是幼儿一开始进行材料的操作,就时刻提醒教师关注,如案例4。
案例4:观察大3班幼儿,当该幼儿一进去操作区后,就开始询问教师:“老师我今天玩这个好吗?”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开始操作,当操作第一步,就马上提醒在隔壁数学区指导其他幼儿的教师:“老师看我这样对吗?”得到教师的肯定后,继续操作材料,操作前还将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分享:“接下来,我要把这个叠上去,还有这个。”得到教师满意的点头后,该幼儿接着操作,不一会又举手提醒教师:“老师你看我这样对吗?我很厉害吧,我还可以把这么大的叠上去,还有可以把这个小的放这边”该幼儿一直介绍,直到教师离开该区域,到门口音乐区指导,该幼儿才自己慢慢操作。在操作完后,专门跑出到音乐区跟教师说:“作好了,老师你看下”。
研究中,幼儿出现遇到困难寻求帮助12次占14.5%,完成作品后寻求肯定22次占26.5%,遇到矛盾,进行告状43次占51.8%,渴望得到教师关注6次占7.2%。此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幼儿的指导大部分是幼儿遇到困难就找老师帮忙,遇到自己的某些方面受到侵犯就找老师告状。而教师在幼儿的操作行为中起到行动支持者、引导者和问题处理者等作用,幼儿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关注。从此可以看出幼儿在操作中对教师存在很大的依赖性,大部分幼儿的主动寻求指导都是渴望教师进行直接帮助来完成材料的操作。这也就可以看出教师的引导回应对幼儿是否自主探索至关重要。
二、教师的回应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捷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活动中的教育就是应该是教师回应性教育,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发展水平及认知需要,才能恰到好处地做好回应,才能真正满足幼儿的需要。
而区域活动虽然是幼儿自主性活动,但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并不能从每个活动中都得到一定的发展,每次活动中他们都会有一定的需求和问题,而对于幼儿的需求和问题,教师往往会做出了相应的回应。研究者把教师的应答方式分为三种类型即:应付式回应、积极引导回应、积极适当的引导回应。
(一)应付式回应
应付式回应是指教师对于幼儿的积极提问参与简单的回应,如当幼儿遇到困难询问教师,教师直接动手演示操作的方法,让幼儿再模仿一遍,即离去;当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或者操作过程中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时,教师简单回应:“恩,你很好”“很不错”等;当幼儿遇到矛盾寻求帮助时,教师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如:“那XX先玩,玩完了XX再玩”“XX你不能这样,不能抢XX的玩具,还给他”等。如下:
案例5:观察大4班,幼儿操作材料足节棍,幼儿操作做中有根蓝色的棍子始终插不上去,举手求得教师帮助:“老师这个怎么都插不了”。这是旁边建构区传出吵闹声,教师顺手挑另一根棍子,插上去,说:“换一根就好了”,就转移到建构区进行指导。幼儿在操作中凡是遇到插不上去的就换可以插上去,操作后材料里留下了若干根一样的蓝色棍子。然后幼儿就将材料拆开换另一个材料。旁边的幼儿接着玩此材料,也模仿刚才的幼儿那样,将不能插的材料检出来,开始拼插。
其实材料中的蓝色棍子是可以换个方向接上一个小插件,然后进行拼插的。幼儿操作中,简单的以教师的范例进行操作,而没有进一步思考材料存在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多引导:“你再试试,看看是怎么回事?”“换个方向试一下?”“用小个的材料加上去可能可以”类似此类的引导,或许幼儿能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操作空间,更能让幼儿有创造的机会。
(二)积极引导回应
积极回应是指教师对幼儿的互动很重视,很有激情地回应幼儿。如当幼儿遇到问题,教师详细的一步一步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当幼儿遇到矛盾纠纷,教师进行调解后,再进行一定的道理劝说,并时刻关注问题的发展,及时进行调解;对渴望得到肯定的幼儿,进行鼓励,并鼓励其再创造。而这类引导在研究者研究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且几乎是所有教师都选择的方式。这里教师经常采用的一是语言上的赞扬:“宝贝,这个要这样做”,“你那样拼不好,可以这样,我做给你看”,“你做得真好,你这样往上搭会站得很牢,你再往上搭看看”等;二是和幼儿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受益、共同的分享或接受并和幼儿一起形成成果这些方式,表示对幼儿方法的肯定。但这样做耗时长,幼儿也是跟着教师的引导,一步一步进行操作,没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更多的是按要求完成操作得到结果。
(三)积极适当的引导回应
积极适当的引导回应是指教师重视活动,积极回应幼儿的同时,利用不同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能用言语或动作等,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幼儿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或者都是引导幼儿将经验升华总结,内化,生成。如下:
案例6:观察大2班,幼儿进操作区进行操作材料“运动的小人”,当幼儿将所有工作纸都尝试操作了一遍,并将结果展示给教师看:“林老师,你看,这是我拼的,”教师及时表扬了幼儿:“你真不错,拼的很好”。当幼儿要将材料收起来,换令一种材料时,教师对幼儿说:“你还知道有什么其他的运动吗?”幼儿思考了下:“还有跳高、跨栏……”教师接着说:“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动作吗?”幼儿沉默,教师比了个跳高的动作对幼儿说:“看这是在做什么?”幼儿:“跳”。教师:“对,你能把这个动作拼出来吗?”幼儿:“可以的”。教师:“那你自己拼拼看。”幼儿跟着教师的引导开始拼,并多拼了3种人物的动态。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讲评,并着重强调了本次操作。第二天,新入区的幼儿,拼出了8种人物动态 ,而且是和另一个幼儿一起合作,一个摆动作,一个拼。
这种方法,教师是有综合考虑后实施的回应,教师不仅把握介入指导的有利时机并且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学习。第一,当幼儿刚出现“认知结”时,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要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要学会适当的等待,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准备停止探索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而过早介入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二是幼儿在向教师“求救”时,即幼儿是把一个“问题球”抛向教师时,教师要立即体会幼儿的活动,对幼儿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万不可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即不能生硬的帮助幼儿直接解决问题,磨灭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应当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时,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再把“球”抛回给幼儿。这里教师在接和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选用适宜的指导方法鼓励幼儿去探索,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教师在介入对孩子的积极应答和支持的方式中,针对不同情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
观察中,发现教师应付式回应达到了20次占24%、积极引导回应51占61.4%、积极适当的引导回应12次占14.4%,区域指导中只有一个教师和一个保育员,而有7个区40个幼儿,教师指导精力有限教,大部分的回应,因为教师可能忙于各个区的指导而没有时间来理会幼儿。而观察中有一点,教师对幼儿――告状,这种互动内容的习以为常而经常采取随便回应一下或者直接进行解决矛盾,简单解决纠纷的这一方法。
教师的积极回应在幼儿寻求指导与帮助、引起关注互动中的比例都是较大的。这跟笔者的研究对象有关,本次研究中8名教师教龄最低的也有2年,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所以教师大部分是采取积极回应,而且这些都是集中于2-5年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年轻教师相对于老教师比较没有经验,一般的回应是建立在让幼儿能够继续顺利完成操作,在区域时间合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大部分教师更重视的是教学常规,就是一直在维持秩序,保持幼儿有序、安静的游戏。
而积极适当的引导回应主要是集中出现在两位有经验的教师身上,当幼儿提出问题或者发生矛盾时,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言语进行指导,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并引导幼儿发现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尤其是遇到矛盾纠纷,教师大部分将解决权留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商量达成协议,鼓励幼儿寻找解决方法,同时巧妙地让幼儿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让幼儿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三、幼儿对教师回应后的反应
每一个教师都要做一个细致的观察者,及时捕捉有利条件、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刺激、诱发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浅藏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在幼儿自身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满足幼儿探索和发展的需要。而在活动中,幼儿的需求、想法、兴趣,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出现,针对幼儿一系列的需求,教师的引导能引起幼儿一定的回应。
研究者将幼儿对教师回应后的反应分为:1.被动解决问题,停止探索;2.主动解决问题,停止探索;3.自主寻找方法,总结经验,继续探索.
(一)被动解决问题,停止互探索;
幼儿产生这方面的回应对应的是教师应付式的回应而产生的。当教师对幼儿简单的回应幼儿,并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时,幼儿只能被迫地、因为教师的解决终止探索,进行简单的动手操作。而这里的终止是幼儿得到满意答复后的中止。而这样的回应方式,大部分是幼儿从教师那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不用去探索,但是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并不完全结束,可能幼儿在接下来还会遇到问题,还是会和教师互动,但是每次互动教师都是直接将方法、结果进行灌输,幼儿不用动脑,直接进行简单的模仿操作就能解决问题。而当是幼儿之间的矛盾问题时,教师的回应让幼儿产生被动的结果,幼幼没有得到相互的肯定协调,没有磨合的过程,问题仍然存在。互动将会一直接续,而幼儿的回应时相同的问题不断重复,不断被简单解决。
当然还有些是幼儿被迫停止了互动,即使他还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因为教师将方法灌输教育,教师直接公布答案让幼儿不用继续与教师交流下去。这种情况下,孩子既不再与教师互动。久而久之,幼儿依赖教师的程度逐渐加深,幼儿探索能力无法得到发展,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主动解决问题,但停止探索;
幼儿产生此种回应基本上是基于教师的积极引导回应,教师对于幼儿的问题,考虑过多,回应给幼儿的信息量过大,剥夺了幼儿自己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大部分幼儿回应是根据教师的提示自主进行,教师提示一步骤,幼儿操作一步骤,虽然期间教师没有直接动手帮助幼儿,但是幼儿仍是在教师的引导中完成材料的操作,教师在此为引导者。但引导的方法过于直接,给幼儿探索的空间仍是不足。
(三)自主寻找方法,总结经验继续探索。
这种回应是建立在教师的积极适当的引导回应上的,教师积极的引导打开了幼儿的探索欲,这里教师对幼儿的引导是隐晦、不直接的,教师只是给幼儿一个线索,幼儿需要自己探索。而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寻找方法,并不断创新。整个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不是一层不变的。如案例7
案例7:观察于大2班,幼儿进该区操作材料“挑小棒”,这是一个由多个幼儿共同合作的材料,一名幼儿把一束小棒握在手中,松开手将小棒撒在桌上,其他幼儿只能用大拇指和食指配合,一次捡一根小棒,并且不能碰到其他小棒,碰到的人就必须停下手中的游戏,机会让给下一个幼儿,最后捡小棒数量最多的幼儿获胜。在进行该材料操作的时候,幼儿开始吵闹,且慢慢转变为抢夺玩具,但幼儿们都没有像教师求助,林老师发现问题后,没有直接进行解决,而是和研究者一起观察幼儿。观察中发现,一个幼儿是因为有认为有个别幼儿手碰到其他小棒,而要求轮让机会,但是遭到拒绝,产生了矛盾。幼儿1:“你碰到了,你不能拿,要放着,让我来”。幼儿2:“我没有,你看错了”幼儿3:“我也看到了你碰了”“……”三个幼儿争论了一会,幼儿1:“不然这样重新玩,碰到的就不能拿”。幼儿2:“我刚才没碰到,重新玩就重新玩”。幼儿3:“找个人当裁判,不然大家都在玩都不知道”。这时三个幼儿找了旁边的幼儿当裁判,继续游戏。这时林老师走过去,说:“恩,你们想到的办法,真不错,待会收拾完跟大家说说你们刚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好吗?”
四、讨论
(一)操作区中教师的积极有效回应有助于激发幼儿探索欲。
从本研究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积极有效回应后幼儿能继续自主探索,最发程度发挥材料的操作价值,同时也让幼儿敢于、乐于在以后更主动地与教师发起互动。
(二)操作区中教师的积极有效回应有助于帮助幼儿提升总结经验的能力。
任何互动的结果得不到升华,化为幼儿内在经验,都是无效或者说缺乏意义的。经验不够丰富的教师对幼儿在操作区中自发或者被动发起的互动信号,敏感度低,或者说是遇到问题无法及时用最好的方法进行引导解决,而选择主动帮其完成或者帮其解决,而在解决后不能对问题进行总结或者提升,所存在的知识经验不能内化为幼儿所用,互动的效果留与层面。不易于于幼儿自主经验总结。甚至让幼儿终止其发起的互动,简单的在操作区中进行反复、单调的材料操作。而如果能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总结经验,那在操作区中每一次的互动都将是教师为幼儿的经验提升做不同阶段的准备。
五、建议
教师如何在操作区中做到积极有效的回应,这将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操作区,对于幼儿产生的互动时刻保持积极主动回应。
教师对幼儿在操作区中发起的不同内容的互动要采取积极主动回应的方式,教师对幼儿发出的信息以接纳的语言给予积极回是不够的,更应巧妙地利用语言、行动引导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同时还应鼓励幼儿自觉反思、总结经验,在活动中尽量给幼儿展示表现的机会,让幼儿操作区中得到到教师的关注的满足,及自主探究、合作的需要。
(二)在操作区中,创设有利于幼儿与教师互动的良好氛围。
操作区互动中,教师的回应要积极有效,需要教师创设有利于幼儿与教师互动的良好氛围。教师不是以指导者身份出现,更多的是一种同伴式的参与,从而能充分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索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与条件,满足幼儿的需要。教师应多鼓励,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还应确立观察者、支持者这样的位置,让幼儿得到充分的肯定,鼓励幼儿多说、多做、勤思考。不要过多的告诉幼儿怎么做,而是引导幼儿发现,鼓励幼儿你会怎么做?你还能怎么做?
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大多数教师都会采取一样的模式来教学,殊不知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一二年级的英语教学是需要单独对待的。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是刚刚脱离幼儿园的教育,他们对于小学的学习生活还不是很适应,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采取特定的方式方法来教学。下面笔者根据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的工作经验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把英语学习融入到学生“玩儿”的天性中
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玩”就是他们每一天的工作。教师稍不注意,他们就会有滋有味地玩儿起来,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什么都特别感兴趣,什么东西到他们手里都能玩上大半天。所以我们要把英语知识融入到玩儿中,也就是融入到学生的天性中,这样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记忆单词,学习用英语去说。在我的教学中是这样操作的:把要学习的单词读音通过我的反复强调,让学生跟着去读。刚开始可能学生读得不是太准确,这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太急于求成。学生学习知识是需要时间的,这个阶段不会太长,因为他们有超凡的模仿能力。遇到特别困难的单词时,教师更要耐心地去读给他们听,甚至可以一个一个的去教,不要嫌麻烦。在教学生读单词的时候我们不要太认真,要让学生们感到有亲和力在里面,让他们打消恐惧心理。做到这一点之后,会发现学生非常喜欢你,在你的课堂上会非常活跃。每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这些小家伙们都会欢呼雀跃,因为他们知道在我的课堂上可以玩着学,很轻松愉快。
二、把幽默带给学生
作为小学的英语教师,一定要有幽默感。在我的课堂上经常能够听到学生爽朗的笑声,这些都源于我幽默的讲课方法。我们可以在学习完几个单词之后,给学生们讲几个和单词有关的小笑话,或者用不同的语调来读单词给他们听,他们一定会注意力集中地去听。学生们只有集中注意力去听课了,才能对所学单词有深刻的印象。然后我们再进行反复教学,学生就会记得更加牢固。
另外,幽默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打消顾虑,他们会觉得老师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好相处,这样他们对学习就没有了障碍,会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课下学生还会围着你,用你教他们的英语口语和你打招呼,这就说明他们能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轻松地用到生活当中去,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让音乐充满课堂
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是只要能掌握听说就可以,所以我们教师要有给他们创造足够的听的时间。比如,教学26个英文字母时,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歌曲来教学,这样不仅方法简单,而且学生还爱学,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总是爱蹦爱跳,爱唱歌的,如果能在课堂上听到歌曲,他们会更加高兴的。我在课堂上教他们唱26个英文字母歌时,由于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曾经学习过,他们会带头领唱。等到全班同学大部分都会唱的时候,我会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曾经学习过这首歌的同学担当小组长,在小组中领唱,并且开展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唱得好。这样一节课不到的工夫,全班同学就都会唱这首歌,而且教学质量还不错。
音乐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安静,这里的“安静”不是让学生不说话,而是他们不想说话,学生都在认认真真地听音乐学歌曲,这时说话对他们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所以我会在学习完几个单词之后,安排一部分时间给学生们播放英文歌曲或者有趣的课文录音,让他们放松一下。由于低年级的英语教学没有安排写的内容,主要是对英语语感的初步培养,所以只要学生们能够听进去,说出来,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四、学单词要动手
由于低年级学生没有写单词的任务,所以他们只要学会单词的读音,看到它们能读出来就可以。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新单词时,怎么让他们知道这个单词的读音呢?在教学中,我首先要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单词写在黑板上,教学生读几遍,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指在课本中指出和老师黑板上写的单词长相一模一样的单词,学生会非常愿意做这项工作。这时你会发现他们都在很认真的找单词,找到的同学都非常高兴,会举手告诉老师我找到了。这个时候学生很有可能会对单词长相记忆深刻,因为这个单词是自己亲自发现的。然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用小手指,指着这个单词,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亲自发现再加上大量的重复的听说刺激,学生学会单词是很轻松的。最后我们可以对不能找到单词或者读音不正确的学生,进行单独教学,直到他们能读出正确的读音为止。
五、有趣的游戏掌控课堂纪律
一二年级的学生爱动爱闹,所以他们的课堂如果没有游戏就会乱成一锅粥,这种现象不光在英语课上出现,在语文、数学课上也是一样。所以在课堂上如果出现乱哄哄的时候,我一般就采取带着他们做游戏的方法,来控制课堂纪律。这里我提供一个我课堂上用的小游戏给大家做参考。
我们小时候可能也玩过“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就是当听到“一二三,木头人”的时候,谁都不准动不准笑,看谁坚持的时间长。我觉得这个游戏很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只有安静下来,才能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这个游戏可以在课堂上反复来做,只要出现乱哄哄的现象我们就可以来做这个游戏。不过,我把游戏规则稍作改变,木头人不准动,但可以动嘴,这样,学生就能先跟着我说单词。我还跟他们比赛,谁先动谁就输了。这样学生就更有兴致。当学生学得差不多,心也能静下来认真听的时候,我奖励他们当中表现好的。木头人还可以动手,就是让他们在说单词的时候配上自己的动作。在动口与动手的过程中,我们的“木头人”很好地学会了说单词、唱儿歌。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其他游戏,或者多个游戏一起使用,就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教学上,这就是有效的课堂。其实这也是可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一个训练方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与教材编写纲要》中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求,也就是说小学生对活动很感兴趣,所以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各种方法让课堂动起来是符合“乐学”原则的。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更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接触英语的开始就牢牢地被英语吸引,从而为他们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外语教学技巧新论》.张正东.科学出版社,1999年.
艺术学通常意义上是指研究艺术整体的科学,指系统性的研究关于艺术的各种问题的科学。精确的讲:“艺术学是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的专门学问,它是带有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成为有系统知识的人文科学。”在大学的艺术类专业里主要包括:美术学、音乐学、文学、戏剧学、电影学、舞蹈学、曲艺学、杂技学、周边艺术学等的相关专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和高校规模的日渐壮大,很多大学都开设了艺术类相关专业,高校中艺术类大学生的数量在逐渐的增加。因此,艺术类大学生的教学工作及教学方法引起高校、高校艺术类教师及社会各界艺术爱好者的普遍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对艺术类大学生的需求等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使得我们高校教师清醒认识到了艺术类大学生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下面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浅谈艺术类大学生的理论教学工作。
一、艺术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1、艺术理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步更快
艺术类大学生的理论教学是在大学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之后,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端正的教学态度,采取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教会艺术类大学生对艺术进行综合研究,探讨艺术发展规律的过程。艺术理论大都是历史上优秀的艺术家们在精神探索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是他们智慧的结晶,通过对这些智慧结晶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减少实践摸索的时间,让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更快的进步。由于很多错误的认识,导致艺术专业的学生只一味训练技法,而忽视理论学习,通过我们艺术类老师的正确引导,吸引学生兴趣能够改变部分学生错误观点及时转变思想并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来增强艺术实践能力。
2、艺术理论教学是大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国大学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目标是培养综合性、艺术性、实践性的现代化人才。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强调实践教学,又不能忽视艺术理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要让他们具备“必需”和“够用”的理论基础。只有我们老师通过自己的能力教会了学生艺术理论,学生才会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才会在实践中不被动、不盲目,并能够片面的认识艺术发展规律,才能将艺术发挥到更高境界。艺术学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是艺术类大学生都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
3、艺术理论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艺术的门类很多,形式、样式和题材、体裁的纷繁决定了它备受社会各界所关注,并不断地要求我们艺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与戏曲、电影与电视以及曲艺与杂技等艺术门类中,我国公民对这些艺术的要求和关注程度是越来越高。那么势必要求我们现代的高校艺术教师要更加注重对艺术类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通过对艺术类学生的理论教学,达到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能够与学生本身学历层次相匹配的艺术理论储备,才能真正提高艺术素质、适应社会环境和顺应时展的要求。例如要对创作、设计、表演、演奏等艺术要有所提高,并能够推陈出新、顺应潮流,就必须掌握相应的艺术学理论知识,从相关的艺术方面认识其发展规律,学习前人创作的相关作品,然后教会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
二、如何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学理论教学
1、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端正的教学态度
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怎样的思想、态度和作风去教育学生,处理社会问题,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服务的行为准则。大学艺术理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我们不难想象一个连职业道德都不具备的大学教师能够为艺术类大学生的教学工作尽心尽力。因此只有教师首先具备了崇高的职业道德,才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不断进取的事业心,才会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全身心投入,努力钻研教学方法,努力掌握现代化数学知识,广泛搜集最 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在艺术理论教学工作中的水平,紧跟时代步伐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只有端正教学态度,明确自身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职责,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在金钱、名誉、利益面前寻求良好、健康的平衡心态,才能热爱学生,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好现代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理论教学工作。
2、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学知识并不断提高
作为艺术类大学生的理论专业教师,就需要注重发挥艺术理论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要发挥教书育人作用必须要求教师应具备渊博的艺术学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具备的艺术理论知识不能一直停留在某个水平,需要紧跟时代,符合社会潮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做到与学生共同学习,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立理论水平,加强对理论教学的研究。只有我们艺术学理论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更好的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同时教师不断学习的作风也能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 转贴于
3、要根据艺术理论教学的特点和艺术类大学生特点做好课堂教学
艺术类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只是艺术类大学生教学的一部分,重点是要求教师能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端正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态度,根据艺术类大学生对艺术学理论学习的心理特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对艺术理论的认识和感知能够有一定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艺术学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注意课堂教学语言要能够吸引学生对艺术学理论学习的兴趣,能够做到风趣有味,栩栩如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进而帮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进步迅速。因为教学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是教师表达自己教学思维的手段,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提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本堂课程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对艺术学理论的正确认识,并达到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思考相关知识的目的。
(2)应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的充分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与否、课堂时间布置合理与否都与教师的安排和授课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艺术学理论教学老师要将艺术类大学生们都不重视和枯燥乏味的艺术理论教学课程上好,需要我们艺术学理论教学老师要根据教学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不断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情况及时调整。
(3)课堂教学氛围应该轻松愉快。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更加胆大的思考和敢于发表自身的见解,能够充分鼓励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激发艺术类大学生学习艺术学理论知识的兴趣和能够让他们积极地、愉快地学习。并且有助于帮助教师能够和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通过互动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记忆深刻。如果课堂教学氛围是死气沉沉的就容易使得本来就枯燥的理论教学课程更加使得学生们不爱听,甚至上课睡觉、逃课。
(4)应注重艺术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大学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目标是培养综合性、艺术性、实践性的现代化人才。我们要想让学生在艺术学理论教学的课堂中能够充分认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加强对艺术学理论的学习,就需要我们将艺术实践和理论教学联系起来,只有将二者联系起来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艺术学理论是指导相关艺术实践、为艺术实践服务的,不联系艺术实践的理论,无法体现艺术理论的价值。
(5)善于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和设施。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在艺术学理论教学课中的表现和其心理特征,艺术学理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的运用现代教育设备。比如我们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扩大课堂理论知识的容量,增加有效教学时间,缓解教学课时少、任务重的矛盾,且音像等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化艺术理论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使艺术学理论不再高深、抽象,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理解能力的发展,学生将变得有启发、思维活跃、情绪高昂,学习主动、投入。
(6)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如果一味的在讲台上满堂灌,不注意学生的反应,那么课堂教学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这就要求我们艺术学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态度应自然、亲切,带着情感和朝气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平等、宽容的目光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理解他们的求知心理,建立亲密的、友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应该也像技能课、实践课的老师一样,在课堂中要进行适当的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4、应注重其他方式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艺术学理论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端正的教学态度,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还要在生活中能够走到学生中间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运用高等心理学、教育学的科学规律,分析、认识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需要、兴趣爱好、学习积极性等因素,做到学生的学习有关因素都了然于心。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理论的乐趣和积极性,运用网络工具:微博、邮箱等工具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共同学习、探讨相关艺术学理论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艺术学理论的相关书籍,充分鼓励艺术类大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保护其个性,把他们作为自主学习的个体予以尊重,和学生共同学习。
三、结语
总之,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学理论教学工作,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总体素质是大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大学艺术类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无论高校,还是艺术类高校教师都应正确认识艺术学理论教学的意义,能够认识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教师努力教学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理论水平,让他们既有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又不乏“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实现高等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校艺术类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丽. 浅论艺术专业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艺术教育, 2009.3.
[2]王岩. 针对高校艺术生个性特点的教学策略探讨.青年文学家, 2011.14.
摘 要:本文首先从农林类高校工科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就业取向等方面,论证了为其特定专业开设家电维修公选课的必要性和意义;而后,以甘肃农业大学该领域的实践和探索为依据,深刻总结了其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锤炼逻辑思维习惯、培养求索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好做法及好经验;最后,总结了甘肃农业大学在家电维修公选课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关键词 :家电维修;公选课;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10-03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S(2014)GHB0325;甘肃农业大学重点建设课程
家用电器是电子技术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带给人们的珍贵礼物,也是电类专业大多数学生在正式接触专业课程以前就对电子、电气系统的神奇功能产生感性认识的直接途径。由于家用电器中综合运用了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电子学、制冷学、传热学、机械学、动力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同时还涉及模糊技术、变频技术、电子节能等新技术,与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密切相关[1],因而,家电维修公选课的开设是对电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有益补充,这一点在农林类高校中的意义或许更为重要。
1 农林类高校开设家电维修公选课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国农林类高校的电类专业多数实验条件差、实习实践环节少、师资匮乏、专业体系相对弱势;学生普遍基础偏弱,对农科院校的工科专业缺乏信心,且将来很多人愿意返回家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因而,在这类高校中开设家电维修公选课更显迫切,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近些年来,许多院校已把提升电子类、电气类及自动化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在公共选修课中开设了很多关于家电维修的课程,这些课程已在高校学生培养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3];
(2)农林类高校的电类专业教学与传统工科院校相比,多数难度有所降低、范围有所缩减,而家电维修公选课覆盖面宽,带动性强,因而,开设该课程对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其理论水平大有裨益;
(3)由于公选课可以量力而行,教学素材丰富、易于寻找,实践实习环节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此,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提供动手机会、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突出,是对农林类高校电类专业教学资源不足的有力补充;
(4)家电维修公选课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以前所学基本理论的具体应用,可以接触许多以前不曾接触过的实践知识,比如元器件认知、故障判断与分析、某一产品的发展史等,很容易建立其专业自信、人生自信;
(5)家电维修课程本身就是实用技术,而农林类院校相当数量的学生会回乡效力,家电维修公选课的开设,有利于其掌握基本的家电修理技巧,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着的实用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正因为如此,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起开设家电维修公选课。这期间,根据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已3次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软硬件资源和教学效果都有了显著提升。
2 甘肃农业大学家电维修公选课的经验总结
截至目前,甘肃农业大学开设家电维修公选课已经有7年历史,综合这7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下5点是非常重要的:
2.1 重视家电发展史,感受伟大的创新精神
每一种家用电器的发明都是一部催人奋进、不断创新的鲜活教科书,因此,要注重该项内容的凝练,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电视机那激动人心的发展历程。自从1919年世界上第一个定时播发语言和音乐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在英国建成[4],声音信息便可以跨越千山万水迅即到达,这进一步刺激了人类对图像也能如此快捷传输相关技术的探索。1884年,德国尼普科夫提出机械扫描电视的设想;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电视发射器、电视接收器及光电显像管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行者;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但由于当时的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整个试验只持续了约30分钟,只有十多台电视机参与收看,但此举宣告图像传输时代的正式来临,是电视发展史上的划时代事件;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性能完善、形形的电视机就是在此技术上发展起来的[5,6]。教师应要依据这些伟大发明进步演变的历史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前人的不断创新,就没有今天的视听世界,进一步感受前人孜孜进取,用智慧和勇气改善人类生活并不断创造历史的伟大精神。同时,还须使学生深刻感悟到,每一种新机型都在改进老型号的不足,引领学生共同分析旧型机存在什么缺陷?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缺陷?怎样去克服?以此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以常见故障引出课题、分析课题
教学课题出自实际生活的需要这一点很重要,既赋予课程针对性,又使课程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例如在讲授电视机场扫描电路时,可以用只有一条水平亮线这种故障现象引出场扫描电路的作用、组成、工作原理、维修方法。虽然这种现象有不少学生看到过,但不知道故障所在,因此都想学会排除这种故障的方法,以便将来有机会一显身手。兴趣便是动力,由于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对后面的场扫描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维修方法,就要寻根求源了。
2.3 丰富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
家电维修公选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尽可能多地开展实验、试验和实习是非常必要的。但学校的经费不一定非常充足,这可以分专题进行,题目不一定很复杂,比如电饭锅的故障及维修,可以找一个旧电饭锅,介绍其工作原理、组成器件等,并人为制造一些故障,而后介绍其检修思路,借助现在的手机或专业摄像机将其拍摄成教学片,这样,不仅能一次性解决教学资源短缺问题,而且形象生动,很受学生欢迎,且电饭锅一般家庭都有,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多,感性认识也较多,有利于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从而真正燃起求知欲望,这是一般课程和通常的教学活动很难达到的。但由于课时所限,硬件资源所限等,在本课程内大量进行实践的困难至今仍然很大,因而,自主开展课外实习就成了有益补充。义务维修是一种既锻炼能力,又助人为乐的好方法。
2.4 锤炼逻辑思维习惯,提升科学素养
故障是家用电器性能的外在表现,而电路性能的障碍或损坏才是其故障的真正元凶,故障的外在现象与其电路原理之间往往有着深刻内在联系,这种关系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下面,我们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电水壶检修为例,具体来探讨一下这种能力的培养。
电热水壶是生活中的简单常用电器,因其使用频繁,数量众多,因而维修工作量极大,但大多数人并无专业知识,因而无法维修,坏后再买新壶,每年造成的浪费非常严重。其实,电水壶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如图1所示,接通电源,按下启动开关S1约5分钟后,水逐步沸腾,蒸汽冲击蒸汽开关上面的双金属片,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双金属片膨胀变形,顶开温控器触点K2而断开电源(同时顶开按钮S1)。如果温控器开关失效,壶内的水会一直烧下去,直到水被烧干,发热元件温度急剧上升,位于发热盘底部的两个双金属片K3、K4会因为热传导作用温度急剧上升,膨胀变形,断开电源。这也就是电热水壶的三重安全保护原理。试想,如果S1按下,水壶烧水正常,仅氖灯无指示,则可以肯定是氖灯指示支路的电路出了问题;如S1按下,不仅氖灯无指示,而且热水壶不工作,则首先检查温控器触点K2是否可靠接触,因为这个地方不仅工作环境恶劣,而且动作最为频繁,是最容易出故障的地方,因而是首先怀疑的地方,等等故障不一而足。这样下来,必然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也必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5 突出选修性,注重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灵活性
大学的选修课性质和要求虽然和职业教育并不完全相同,但作为家电维修公选课,首先必须明确课程的定位,即在课程改革、学分缩减的背景下,在软硬件条件相对不足的前提下,该门课程的宝贵资源是以提高农林类高校电类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教学目的的,通常情况下并不宜向所有专业全面开放。
其次,必须承认家电维修类课程的个性化。即使是翻开职业技术类院校的教学大纲,我们也找不到较为统一的模板。主要原因在于家电的多样性、家电设计原理的多样性、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不同院校教学需求的多样性,且家电行业本来也是一个创新驱动力十足的行业,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人们的需求也在快速变化,很难形成较为固定和规范的教学大纲。所以,该门课程大多数没有固定教材,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寻找与本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料,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有机组合,并结合自己制定的教学大纲和目标来进行取舍,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所以,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准备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升华和探索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过程,从而有利于使教师摆脱固有的、统一的课本和教参,为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一个实践的舞台,这是教学充满活力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从学生来看,由于是选修课,考核和学习的形式都较为自由,都有着相当的弹性,且本身也是学生自由选择的结果,学生普遍有较高的兴趣。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加深对自己感兴趣家电产品的认识;学生也可以参加实际维修活动,或是以自家、同学的小电器为实习对象,容易上手。由于教与学的形式都比较灵活,学生可以就某一问题和老师讨论,或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老师可以对此进行评判或是设计实验对其论点进行验证,这既是一个检验对错、追求真理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正是科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哪怕一番付出之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甚至是幼稚的,学生的收获也非常大。
还有一点也必须提及,那就是这类课程的目的,一定是重过程而不重结果。这就要求考核的形式尽可能做到灵活高效,重在平时的点滴积累,重在能力培养,重在鼓励学生激起学习的兴趣并能触及其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这类课程的教学形式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问题启发法、案例教学法等,重在平时教学环节、实践环节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查,且要偏重鼓励,激发起其热爱专业、勤奋好学的动力。
3 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甘肃农业大学开设家电维修公选课至今已有7年时间,截止目前,累计受训学生已达442人;已形成相对完备和适用的教学大纲,具备了初步的教学硬件和软件资源,形成了“服务电类、强基固本”的教学理念,已有15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其主修的电气、电子类专业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班级还因此学风大有好转。
当然,我们在这些年的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如,家电维修公选课在农林类高校中电类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时候,不同层面都把它仅仅作为一门简单选修课来对待,修完学分了事,还没有意识到这个课程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该课程虽然是选修课,但其对师资的要求却非常高,老师既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又要有完备的教学素材,因而,许多院校在开设这类课程时都面临师资缺乏的窘境,加强家电维修方面的师资建设是办好该选修课的前提;大多数院校在该领域的投入都非常有限,硬件资源匮乏的总体局面依然存在;该类课程的开设要把握好时机,我们的实践表明,最好在大二第二学期或大三第一学期开设,太早时许多重要的课程还未学习,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太迟则学生受益较晚,影响和辐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而现实中的家电维修公选课相对其他公选课开设较晚,学生选课时可能存在高年级学生已修购学分、低年级学生又暂不具备能力的矛盾,开课时学生水平良莠不齐,这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为此,需要学校各个层面能够充分认识到家电维修公选课在农林类高校中电类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实验室建设、重点课程立项、师资配备及进修深造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以此为高校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4 结语
针对农林类院校的电类专业开设家电维修公选课,是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的倍增器;是以点带面、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途径;是寓教于乐、多措并举激发创新精神的新平台[7,8]。教与学的各个层面需要站在专业培养综合体系的角度去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重要性,把传授专业知识、提升科学素养、锤炼逻辑思维习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融为一体,探索高校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公瑞。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家用电器的“慢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1.
(2)崔金辉。家用电器与维修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0-34.
(3)伍峙霖。家用电器设计与创新教学过程[J]。考试周刊,2011(69):202-203.
(4)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8212958/[EB\OL]。 2015-06-08.
(5)曹玉。浅析电视机发展史[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4):46-46.
比如中国的美术创作自古至今都有以地域划分派别的传统,人们(更多是一些文艺评论者)将拥有“独特的绘画艺术理念,形成‘独特美的符号’的绘画者”的集合体称为某一“画派”,而这种“画派”的提法多以地域作为标签。北宋初期,山水画分为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北方派系善于表现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的突儿巨壑;南方画派亦称“江南山水画派”,以“平淡天真、布景平远、秀雅温柔、南方情调”为创作基调。近年来中国艺术繁荣发展,艺术创作的风格化凸显,同一艺术门类下流派渐现。如上海画派、岭南画派、四川画派等一方面代表了美术创作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反映了美术创作吸收地域文化为自身鲜明特色的重要特点……
以地域为视角考察艺术不是什么全新课题,但以地域为视角、按照新的学科门类探知艺术教育的发展态势,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这种格局下,我们将会看到艺术教育所呈现出的别样风貌,以及近年来中国艺术教育的两个新趋势——精英泛化和大众崛起。
一、艺术学理论:多点支撑,步履维艰
在众多专家的呼吁下,“艺术学”理论冲破各种质疑,一跃成为“艺术学”学科门类下排名第一的一级学科。这种安排是合理的,毋庸置疑的。因为这符合一般人文学科的内在逻辑,正如文学学科有文艺理论一样,艺术学科应当有一门从总体上规制艺术创作思想的子学科。
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地域布局的总体特点是:
1.学科点少而集中。从地域角度进行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发展的问题所在。全国仅有屈指可数的少数高校开设属于这一学科的专业。截止到2011年,全国拥有艺术学理论博士点的单位有10多家,它们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拥有艺术学理论硕士点的单位有50多家,主要是: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内蒙古大学等。本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一个,就是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院校的艺术学理论学科都是直辖市或省级重点学科。
这中间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除了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这4所学校的艺术学理论是在“升门类”前后一以贯之地延续下来,其余的高校都属于搭顺风车开设该专业,即从原有的专业教育衍生而来,或者是从文学理论衍生而来。即使把所有的学校都算上,其地域布局基本上集中在北京、上海一带。
2.缺乏地域间互相协调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现有的艺术教育单位基本上可分为两类,即“艺术学理论(主要指艺术共性)”和“艺术理论(艺术分门类个性)”。所谓艺术学理论是指凌驾于具体艺术门类上的通用性的艺术理论,如艺术哲学、艺术美学、艺术语言学、艺术传播学、艺术人类学等。所谓艺术理论是指某一具体艺术门类自身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如电视艺术哲学、电影美学、电影语言学、音乐语言学等。“艺术学理论”旨在打通各门艺术之间的壁垒,通过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联,构建涵盖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的宏观理论体系。不同于门类艺术学,“艺术学理论”的研究不着眼于也不局限于单一的艺术门类的研究,而是侧重从更加宏观,更加着重于思想、文化层面对各艺术门类进行把握和梳理。
很明显,相当多的一部分高校是忽视这种旨在打通各门艺术之间壁垒、通过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联、构建涵盖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的宏观理论体系——艺术学理论的,之所以从表面上看艺术学一级学科有几十家,但大多数学科点是脱胎于艺术理论而非艺术学理论。更严重的现实情况是,专业艺术院校大多不开办艺术学理论学科点,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乐于开设艺术学理论学科点,两者往往互相轻视,即使是在同一地域,互相也不往来,进而造成同一地域间的艺术学理论和艺术理论不能协调发展。艺术学理论原本应该在与艺术创作实践的携手共进中,引领和创造艺术实践,并最终形成文化凝聚力和文化价值观念体系。艺术创作也同样需要艺术学理论的倡导和引领。一旦落后于艺术社会实践,都会严重制约艺术自身以至文化建设、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不过,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了艺术学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关键性。艺术学理论升级为一级学科,可以切实加强对文化艺术发展表象、趋势以及内在规律的艺术科学理论研究。同时,艺术学理论还要注重加强自身有关研究目的、内容、范畴、方法等方面的内涵建设。
3.对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应当充分结合所在地域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开展宏观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微观研究。艺术学理论学科应当具有国际化眼光,及时借鉴国外最新理论成果,将这些成果转化为提升艺术创作水平的动力。通过研究一些特定艺术现象世代传承的原因和过程,上升为艺术理论的升华。比如,在河南南阳的一些县城,在逢年过节时,流行一种特殊的“节日乐器演奏”,乐队由五种特殊乐器组成:一个大鼓手,按照复杂的乐谱敲击一面直径2米、厚1米的空腔大鼓;一个小鼓手,单手敲击一面碗口样的小鼓;一位锣手,单手敲击铜锣;五位锸手,双手拍击两个铜锸;三位铙手,双手各拎起一面近20斤重的铜质乐器。五种乐器分工协作,演奏出令众人振奋的有节奏的打击乐。这种流传上千年的打击乐,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礼教文化具有紧密联系。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一种音乐问题,更多是一种文化问题。但这种文化自觉却是我们很多专业研究者所不具备的。
二、音乐与舞蹈学:根状结构,遍地开花
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呈现出明显的根状结构,即全国几乎所有的开设该学科专业的师资都可上溯到少数几家高校。根状结构的第一层级是拥有强大实力的单科型艺术院校,主要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之后向下发散,形成第二层级,包括沈阳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再向下发散第三层级,则是一些全科型艺术院校开设的音乐、舞蹈专业,如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而第四层级是师范类院校,主要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第五层级是一些理工科类院校,主要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等。
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地域布局的总体特点是:
1.“寻根现象”较为明显。所谓“寻根现象”,是指某一种文化样态在经过不同路径的变化之后,最本质的东西总是指向它最初产生时的地域。音乐与舞蹈学师资大多可“寻根”至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舞蹈学的师资大多亦可“寻根”至北京舞蹈学院。当然,“寻根”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而是一种文化血脉传承。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源是音乐和舞蹈艺术教育向来坚守着一种“精英意识”,即使在其他所有专业都在大规模扩招之际,音乐与舞蹈专业的招生规模比较稳定。特别是几所顶尖的音乐舞蹈院校,毕业生炙手可热。
2.民族艺术的地域特征比较明显。民族艺术的地域特征与音乐教育的融合,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与舞蹈教育模式。以舞蹈为例,资华筠在其主编的《舞蹈生态学导论》中,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划分为六大文化区——它们分别是:秧歌舞蹈文化区——北方汉族,以北方旱作文化为代表,属于黄河流域文化中心的农耕文化。花鼓舞蹈文化区——南方汉族,以南方稻作文化为代表,属于长江流域文化中心的农耕文化;藏族舞蹈文化区——青藏高原地区以藏族为主体,典型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以农、牧业文化为代表,属于游牧和农耕混合型文化;蒙古族舞蹈文化区——以蒙古族为主体,以温带草原游牧文化为代表,属于北方游牧和定居轮牧型文化;西域乐舞舞蹈文化区——西北地区以维吾尔族为主体,以典型的绿洲文化和游牧文化为代表,属于灌溉农业和游牧混合型文化;铜鼓舞蹈文化区——西南地区多民族,以农耕文化为代表;朝鲜族舞蹈文化圈——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朝鲜族,以海洋文化为代表(此文化圈分布于秧歌舞蹈文化区中的亚文化圈)。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上海音乐学院,该院教务处长周湘林介绍说,学院对挖掘本地地域文化特色非常重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民族器乐领域中一件较为重要事件和新型艺术品种——丝弦五重奏,是胡登跳教授确立的一种民族器乐重奏形式,亦是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师生长期艺术实践的成果。其以中国传统弦索乐和丝竹乐为传统承载源,除在乐器组合表层上与弦索乐有某种共性外,又从弦索乐、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合奏乐的乐器性能表现、组合织体中汲取养分,借鉴并延展而来,可谓深深地烙上了胡先生对于中国民族器乐音乐的独特创作观念和审美情趣。再如,该校作曲系曾组织师生就上海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青浦田歌(上海地区完整优美的原生态民歌,被列为上海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重点项目)进行实地采风,对其传承发展作深入课题研究。一方面,感受青浦田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创作灵感,增加创作元素;另一方面,促进了解上海民族民间音乐,提升音乐涵养的同时,师生也为其传承提出宝贵建议。此外“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活动中,上音对于推进上海城市文化建设,彰显海派文化特有魅力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山东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晓峰在谈到将音乐教育与地域民族文化特征有机结合的话题时,介绍了该学院的特殊做法:“服务社会既是高校的主要社会责任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良好的从业观的重要途径。我们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做法主要是,通过与文化部门及新闻媒体的合作,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比如我们通过与《齐鲁晚报》的合作,以本院音乐专业师生为主体,组建‘齐鲁晚报爱乐乐团’,以音乐季的方式在山东各地巡回演出,既锻炼了本专业师生的基本功,也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省的公共文化建设。”
3.全球化引发的同质化与地域化带来的异质化相互冲突。这种“根”状结构,本应带来“异质化”和“同质化”两种发展趋势,但具体到这一学科,“同质化”明显强于“异质化”,这便带来了学科发展的大量雷同,上升到整体的学科文化层面,则是循规蹈矩,特色缺乏。全球化发展的浪潮对于传统的守护和发展是毁灭性的,因为传统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差别。全球化影响下相同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使得艺术家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生存思考越来越趋于相同。在全球化的发展中舞蹈的发展也受到这样的影响,尽管它带来了某种新鲜的观念和思路,但它是作为一种强势文化而出现,由于遵循共同的标准,使得舞蹈越来越没有地域差异。但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他的民族本性而存在,他所受的教育、他所生活的环境、他所说的语言甚至他的思维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全球化使艺术趋同化,地域化又使艺术个性化,这便造成了矛盾。
位于山西太原的中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该校音乐学院教授杨立岗介绍说,“我们制定了‘宽基础、重实践、以人为本、快出人才’的办学思想。以‘高起点、同类院系创一流’为奋斗目标,探索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科研(通过教学实践的科学总结和对山西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改编促进科研,并反作用于教学)、创作(以山西民间音乐为源泉)、表演(以山西民间音乐为特色,加强学生至知于行的实践环节)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所以除了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外,我们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了山西民歌研究、音乐论文写作、音乐评论、专业英语、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依教学法等课程。”
三、戏剧与影视学:星罗棋布,“盗梦”空间
2011 年全国具有艺术类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数约900 所,其中戏剧与影视学相关专业的招生院校达400所左右。即一半左右的具有艺术类招生资格的高校都设有戏剧影视学相关专业,可谓星罗棋布。每年有近20万戏剧影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涌向人才市场,怀揣着梦想,进入这个“盗梦”空间。
之所以称之为“盗梦”空间,是因为庞大的、遍布全国的毕业生群落与过于集中的就业市场之间产生错位,让很多年轻人的梦想折戟沉沙。全国20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中的20%开设有戏剧影视学相关专业,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拥有开设戏剧影视学相关专业的高校。这其中存在大量不均衡现象。首先是地域分布不均衡,电影电视分布均匀,戏剧戏曲稀疏;其次是就业不均衡,电影电视作为综合艺术,就业面相对较宽,专业开设门槛相对较低,就业情况稍好,但戏剧戏曲作为一种对文化环境要求较高的艺术样态,专业开设门槛较高,就业范围较窄。再次,作为艺术的影视更是一种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强势媒体,繁荣发展的现状和分工细化的模式(比如一个电影剧组有3000多人,100多个工种)造成该学科的生源长期处于“过饱和状态”。戏剧戏曲则有被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束之高阁的危险。
戏剧影视学一级学科地域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1.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决定戏剧影视学是否具备良好的经济环境。戏剧影视学专业建设与该地域文化产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态度和扶持力度对戏剧影视学专业影响很大。综观当前戏剧影视学发展较好的区域,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西、河南都在文化产业上投入巨大,但回报也是明显的。比如浙江,一个横店影视基地每年吸纳的戏剧影视人才就相当于该省连续5年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数量之和,而北京的怀柔影视城、中影集团、华谊兄弟等文化产业集团,每年吸引了来自全国大量的戏剧影视人才加入北漂大军。
2.对传统文化传承程度决定戏剧影视学发展质量。以河南为例,众所周知,河南是一个文化厚重的地域,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较好,豫剧、曲剧等地方戏在全国拥有亿万观众,长盛不衰的《梨园春》《武林风》栏目,实景演出《风中少林》为戏剧影视学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这一点,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系主任王松林感触很深,该校在课程建设上就采用了在广播电视编导素质教育模块中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程,主要目的是想扩展学生的思维。而在音乐表演专业的专业拓展模块中开设《河南曲艺演唱》《河南戏曲演唱》等课程,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南地方戏曲音乐的了解,传承河南文化。在绘画专业中专业教学模块中开设《专业写作与评论》旨在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
王松林还说,“我校非常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的渗透。具体做法,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整个专业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聘请一些具有河南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传承人参与整个过程,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河南文化的独特之处;二是开设一些具有河南文化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如《河南曲艺演唱》《河南戏曲演唱》《河南民间艺术》等,增强学生对河南地域文化的了解。三是举办各种河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专题讲座。
大学的职能之一是服务社会,我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尝试。我们的戏曲专业与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合作,为广大戏迷进行专场的戏曲演出活动。舞蹈专业把学生专业实习与社会服务结合,到九寨沟参加实景演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河南电视台合作共建电视栏目,为广大电视观众送上了新颖的电视节目。在开展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技能。我们觉得在这方面的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必须与开展社会服务相结合,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检验人才,才是真正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合格人才。”
3.高校所处行业为戏剧影视学发展带来特殊机遇。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黄建国将这种特殊机遇形容为“强行业特色”,“我院艺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流向为三类:一是影视媒体及相关公司。二是交通运输、国土资源、民用建筑类大型企业,从事文案工作。所谓‘强行业特色’,就是指上述长安大学的三大学科群及其对应的三大行业而言的。文科学生,包括艺术类学生,将行业企业选择也作为主要就业目标之一。三是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指导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集体指导和个人指导。集体指导包括就业宣讲会、求职简历撰写辅导、招聘会专业负责人推荐。个人指导包括为每个学生配备实习指导教师、教师向实习单位推荐学生。与学校其他专业相比,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仍然偏低。”
四、美术学:均匀分布,异军突起
可以说,美术学科是最早引入地域概念的。2008年11月,广西艺术学院就曾经主办过一场以“当代地域美术”为主题的研讨会,详细探讨了当代中国美术学发展的地域分布问题。参与讨论的专家认为,尽管在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下,美术学的地域特征正在消解,但强调地域美术有着积极意义,首先,地域美术不一定与流派联系起来,区域是存在的,可能一个区域里有一种共同的现象存在,但它不一定就是一个流派;第二,地域艺术不能与行政区划联系起来,艺术文化的边界不像行政区划那样明晰;第三,文化艺术是靠它的差异性而存在的,全球化不等于国际化。地域美术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抵抗文化霸权以及行政霸权。
美术学一级学科地域布局的总体特点是:
1.学科点分布均匀,发展均衡。中国的美术教育源远流长,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术思想同样遍布疆域,尽管近代高等美术教育大多都引入了西方美术教育思想,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民族文化成色。反映在美术教育的地域分布上,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美术创作流派均匀分布,与美术教育结合紧密,学术发展齐头并进,在短时期内一些流派异军突起。
2.地域民族文化充分融入美术教育。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黄建国说,“陕西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点。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适当地将陕西地域文化的内容纳入课堂教学,比如在《美术鉴赏》中增加对长安画派、黄土派的介绍,在《音乐鉴赏》中,将西安古乐、陕北民歌等极富地方色彩的音乐推荐给学生。学生艺术类社团如戏曲协会组织学生学习并表演秦腔、眉户剧、碗碗腔等地方戏曲。西安是全国影视重镇之一,在影视专业教育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影视精品解读》中增加‘西部电影’单元和影视中西部元素的内容;邀请作家、编剧、学者为学生举办‘西部电影’‘西部文学’专题讲座。”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鹏介绍说,该院非常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的渗透,以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为切入点,本科为选修课,研究生为必修课。结合学院文化特点建立“教授讲堂”,让每位正教授开设一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院本课程。积极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地方文化资源的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课题申报与实践并已成功结题。引进民间木雕艺人、剪纸艺人、皮影艺人进校传授民间技艺,根据地方文化特色编写人民出版社中小学美术教材,并投入使用。
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张咏清认为,艺术讲究个性,而民族性、地域性是艺术的最大个性。张咏清是渝西画派的创始人,而渝西画派正是地域民族文化与美术教育互相渗透的典型成果。“渝西是一片具有沧桑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传统文化沃土,到处是苍山翠竹,人杰地灵。这里有令世人瞩目的大足石刻群,有使游人留连忘返的茶山竹海以及保存完好的古镇建筑等,不仅昭示着过去曾有过的辉煌,更给这片日显现代的土地和城镇提升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文化和影响力。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艺术资源,成为我们艺术教学、写生和创作的天然基地。我们将课堂搬到野外,带领学生走进大足石刻,走进文化古镇,走进村寨梯田,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滋养。同时,我们通过考察、分析、研究、借鉴、吸收,为我所用。使民间艺术与学院艺术相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室内与野外一体,技艺技能学习与独立思考相辅,统一的共性要求与差异性的个性表现互补,课堂作业创作化、作品化。尤其是我们进行了石刻艺术的绘画转换和版画再现石刻艺术的创新研究,古镇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现代构成设计相结合等。通过这一系列转换、吸收、融合,使每一个步骤都充满着新鲜好奇,并富有成就感,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感染着作者,使整体艺术教学表现出可喜的新面貌,像‘大足石刻’组画、‘古镇文化’系列、‘荷塘梯田’表现等,均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
3.全国范围内公立私立美术馆建设不减,美术文化普及效果喜人。在国家文化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全国所有大中型城市都拥有了功能完善的美术馆。美术界艺术创作与展览呈现出多元而丰富的样态。除了艺术展览重镇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杭州、西安等城市,各地均结合自身特色定期举办美术创作交流展示活动。各类型各层次的艺术机构以及大专院校展览馆展览活动异常丰富,展览形式多样,涵盖了个展、联展、主题展、邀请展、回顾展、复制品展、文物及藏品展、文献展、纪念展、捐赠展、跨界展等各种形式,内容丰富,内涵广阔。
五、设计学:“塔”状布局,“道”“器”两成
2012年2月28日,美国洛杉矶——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首次授予一名中国设计师。普利兹克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此外,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普利兹克的话微妙地道出了中国设计艺术学正在经历着一段黄金发展期。这与舆论界长期将中国设计定位为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恰恰相反。在我们正常的思维套路中,设计往往与创新密不可分,但近年来中国文化的“创新不足”一度成为舆论批判一切文化教育体制的逻辑起点,“没有创新怎么会有设计?”钱学森之问至今仍然回荡在耳边。在这种先天不足的舆论环境中,设计学冲破藩篱,以实实在在的教育成果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塔”状布局,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设计学地域布局的总体特点是:
1.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迫使高校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寻求与地域文化相融合进而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共识。设计艺术教育与其他门类艺术教育的显著区别是:与市场的联系比较紧密,产品是设计的目的和归宿,尽管有些艺术设计生产精神产品而非物质产品,但设计必须充分融合地域文化的确是这门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当属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该校美术学院教师王晓玲介绍说,“新疆师范大学教师非常注重新疆地域文化特色的渗透。新疆地处丝绸之路要冲,以龟兹佛教美术为代表的传统美术遗产,在艺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是传承、研究和弘扬传统民族艺术的理想地区。通过这一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区位优势,扭转本学科由于地处边远造成的不利处境。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具、教材方面,在创作经验总结、艺术理论探讨、民族美术研究方面,在教育实习、专业实践、艺术考察方面,在理论研究、艺术创作方面,均全面融入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紧紧围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积淀和少数民族美术创作题材的优势条件展开。例如,艺术设计专业《民族工艺品设计》《装饰设计》《图形设计》等课程依托新疆本土民族民间建筑、工艺品、服装、陶器、铜器、木器等艺术土壤,采集文化元素,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当中,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资源,建立具有区域性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教材是课程建设中的基本工具,我们编写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教材,《美术专业汉语》《高等美术学院基础教学教法——刘建新素描教学教法》《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研究丛书——素描的理念与教学》《中国画》《油画》《新疆民族民间工艺欣赏》等十余本。”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总支书记、教授张勇介绍说,“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在专业教学中采风、调研;二是民间艺人进课堂,开展示范教学——聘请了一大批各级传承人、民间艺术作为‘特聘专家’‘特聘教授’,使‘进课堂’常态化;三是以‘校地合作’为载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践并检阅‘尊重传统,懂得民间,面向社会’办学成效。”
当然,如一些学校对设计专业人才的就业状况表示担忧,唐山师范学院教授徐亮认为,“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对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在逐渐转变,室内设计人才也因房地产业的发展而需求不减;平面设计师岗位却日趋饱和;传统的美术学专业更是面临着就业萎缩的局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就业供需矛盾日渐突出,我校美术类毕业生中错位就业、频繁跳槽、有业不就的现象时有发生。美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就业流向多为社会教育资源末端的县、镇学校或民办学校、培训班或作为储备干部,这部分毕业生占本专业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以上,进入教育招考的公办学校的毕业生仅为少数,还有部分毕业生因为学过一些设计软件所以应聘到文化传播公司、装饰公司、摄影公司、婚纱影楼工作,与美术其他学科的学生竞争就业岗位。动漫、动画设计专业由于二、三线城市动漫环境、市场的不完善,绝大多数毕业生流向竞争激烈的京津地区,成为北漂一族;环境艺术、室内设计专业也因房地产业的发展而需求不减,但存在兼职多,跳槽多,工作流动性大,自己当老板的少的情况(这与我校此类专业起步晚,创业成本过高有关);平面设计师岗位却因专业的大众化日趋饱和,就业前景堪忧。美术系毕业生虽然部分能找到工作,但是工作极不稳定,尤其是在装修公司、画室、培训班等就业的毕业生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相当比例的毕业生把这些单位作为就业前的缓冲地带,为自己积攒工作经验和创业资金,准备将来跳到更大的艺术设计公司,或来年再参加教育局的招考。”
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院长白天佑曾经向记者介绍他们的一些独特做法,可以作为设计艺术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典范。“因我校是政法类院校,在以法学、公安学科为主体的前提下,如何突出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是我们一直思考的一个课题。所以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下设了应用绘画这个专业方向,有刑侦绘画这个课程,就是考虑尽可能和公安、法学相结合,走一条有专业特色的路子。”
白天佑还介绍说,“地域特色文化是在当地特定的历史、宗教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它以独特的、稳定的形式存在,是当地人们耳濡目染的最熟悉的事物,也是当地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柱。同时地域特色的文化作为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无可毋庸置疑的。失去了这种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就等于失去了这个地区最具鲜明个性特点的文化精髓。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的渗透。具体的做法是在教学当中贯穿能代表甘肃文化的彩陶文化、庆阳剪纸等视觉元素,充分发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西北地区的人文内涵。”
2.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使设计艺术教育与高校所处经济区的主要产品紧密结合。湖南理工学院尽管以理工科为主,但该院的设计专业却办得有声有色,据该院美术学院院长洪琪说,“岳阳地处洞庭湖畔,也是岳州窑文化发源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把这些资源等引入课堂,例如:在立体构成、编织、包装设计等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洞庭湖的芦苇作为设计材料引入设计之中;在陶艺课中,教师带学生参观岳州窑博物馆,把临摹岳州瓷和开发岳州瓷作为教学内容来展开。许多课程是其他学校相同专业没有开设的,例如:地方美术教育资源(理论、必修)、文化遗产与保护(理论、选修)、纸艺(技法、必修)、编织工艺(技法、必修)、木浮雕工艺(技法、必修)等。”
3.各个地域不同层次的高校分别沿着“道”和“器”的两种层次开展设计艺术教育,成效显著。设计理论界一直以来都有着关于道、器之间辩证关系的关注与争议。《易传·系辞上》记载“形而上者谓之道,行而下者谓之器”。“从艺术是物态化的精神产品这一本质属性来看,艺术具有道器合一的典型特征。一切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对世界本体的“行而上”的思考,对思想观念和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及贯穿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种种思维规律和抽象法则,皆属于道;而一切艺术作品的具象形态及其物质媒介,以及对这些物质媒介的技术性操作,皆属于器。因此,艺术是一个亦道亦器,融道器为一体的有机整合”。近些年,中国设计教育沿着“道”“器”两种层次开展艺术教育,成绩斐然。
如张鹏介绍说,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将艺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美术文化人才。首先在国际化合作上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学院内开设国际实验班、引进外教数名、与国外知名院校实现学分互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互派留学生进行短期与长期的学术交流等,课程体系与国际著名院校接轨,在美术文化人才的培养理念下,根据师范院校的特质强调“文化”的培养。建立人文教育部,开设系列人文教学课程,“美术文化”成为学院教学发展创新的一张名片。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创建设计专业专利设计工作室,以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宗旨,引领全校各专业展开设计专利发明活动,现已拥有国家认定的学生专利近百项,有部分专利成果已转化为产品,极大地促进了学院的设计教学。在学院所在地开设两大实验基地,即市属123艺术园区工作室、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室。学院开设的“艺术品鉴赏与拍卖”专业在社会实践服务中也为区域文化建设储备人才做出了贡献。
通过对中国艺术教育地域格局进行观察,我们发现,“精英的泛化”和“大众的崛起”似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让我们以浙江艺术学院副院长项仲平的谈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束:
“在我看来,艺术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容争辩的趋势和方向,客观的事实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这种趋势和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传承和运用精英化教育的理念、精英化教学的模式和精英化教学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