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9 16:17: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区卫生服务院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今天,我站在这里,面对朝夕相处的领导和同事,心情非常激动。我本着进一步锻炼自己,为医院、为社区群众多做贡献的宗旨,积极响应党组的号召,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竞聘。首先非常感谢党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竞争平台,让我们可以在这里展现风采,同时,更要感谢多年来一直关心、帮助和爱护我的领导和同事们,是你们给予我信心和勇气,让我今天站到这个演讲台上畅想未来。
虽然早已和大家熟识了,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还是要简单作个自我介绍。我叫,女,派,大学本科文凭。1994年自大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二级医院工作,先后担任过医生12年,医务科副科长及信息科副科长2年。2011年进入社区担任副院长3年,并取得副主任医师职称。17年的工作经历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历,能较好的与同事沟通、协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认真完成领导交与的每一项任务,在工作中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回首过去的17年,在领导和同仁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从一个业务新兵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敢反思、珍惜人生价值的责任人。面对竞聘院长,我想自身具有如下优势:
一、具有勇挑重担的信心。要干好一项工作,首先必须热爱这项工作。今天,我参加这次竞争,决不是意气用事,也不是心存侥幸,是因为热爱这项工作,珍惜这次机会。如果组织上把这项重任继续交给我,我将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坚强的事业心,努力战胜困难,竭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让领导放心,让同事满意。
二、责任意识较强,进取精神强烈。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以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我总把“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把事业放在心上,责任担在肩上,尽职尽责,埋头苦干。工作的历练,组织的培养,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意识,优秀的领导集体、和谐的工作氛围也激发了我强烈的上进心。
三、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我具备系统的医疗知识、娴熟的业务技能。医疗知识方面,这些年我始终不忘充实自己,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无论在那个岗位都凭着扎实的知识做好,圆满的完成了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业务技能方面,十年的多岗位磨练,不仅练就了我娴熟的业务技能,也磨练了我的责任心、进取心。特别是在我进社区担任业务副院长的一年工作中,我在院长的领导和全院职工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行职责,爱岗敬业、克己奉公,全身心投入到医疗管理实践中,业务能力得到了长足的提高:一是业务数量跨越式增长。截止12月底,门急诊量39111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0.13%,住院1181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1%。二是落实世博医疗安全保障工作。
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参加工作后,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自己有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在工作中能较好地处理与上下级关系,在处理与上极领导关系时,我能做到诚心实意,不有意卖弄自己,在处理与同事关系时,能做到诚信、包容、不争强好胜,与同事友好相处,互帮互助。通过实践中与不同人的接触,对不同业务的处理,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五、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关系到的是国家与群众的生命安全,是一项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是对一个从事医务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我始终坚定不移地认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同等重要,尤其对于我们医疗行业,更是如此。
相信一直以来学习到的每一点经验教训都会更加有助于以后工作的展开,如果我今天的竞聘演讲,能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给我以信任,给我以支持。我想我是不会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的。我将在自己竞聘的岗位上,更好的为我院服务,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干好本职工作,让领导放心,让同事满意,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向领导和同事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俗话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没有好的工作态度,就没有好的工作质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一、加强学习,提升自我
院长的职位责任重大,我将努力继续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要求对待自己,精于房地产事务,做到爱岗敬业、履行职责,要求同志们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率先垂范,严以律己,努力争当一名合格的社区服务中心院长,全力实践“团结、务实、严谨、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同时还要加强思想素养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坚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义不容辞的为我院献。严格按照我院准开展各项工作:如果我能接任院长岗位,我将按时按量的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并在工作中多思考,多创新,把工作做得更好。
三、综合协调工作,确保政令畅通
对下及时传达贯彻上级领导的各项决策,加强督办检查,促进各项决策的落实。认真、科学地搞好领导与领导、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避免互相扯皮、推委,出现工作空档,确保各方面通力合作,默契配合,步调一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
(一)加大管理力度
首先在管理上加大力度,以服务于医院大局为指导思想,做好全院职工的思想工作。积极开展职工大会,关心员工的成长,多活动(如旅游等),增强凝聚力,加强员工的爱院护院意识,使医院真正成为一个同气连枝的奋斗的整体。
(二)加强质量管理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是衡量全部工作的标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不仅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标志。要通过我们认真细致的工作,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树立起我社区服务中心的品牌。
一是抓紧抓实业务学习。坚持医院每季一次、科室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引进适宜新技术和新疗法,开展新工作,创建学习型科室,学习型医院,通过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技能,保证医疗质量。
二是加强医疗文书书写的规范,提高病历质量。病历质量反映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是医院评审的重要指标。我将把医疗文书书写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以病历质量带动整个医疗工作,提升我院的整体形象。
三是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加大对临床、医技“三基三严”理论和考核力度,以考促学,狠练基本功。相关职能科室制定出培训计划,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分级培训,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的在职培训,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是充分发挥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的作用,强化科级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责。落实环节质量控制的各项措施。认真贯彻基本医疗制度,基本诊疗规范、常规和标准,重点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管理,全面落实“医院管理年”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
五是完善医疗安全的防范机制,落实医疗不良事件预警和防范措施,建立医疗缺陷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处理医疗缺陷当事人和科室。同时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措施,按照医院感染规范要求,认真做好院内感染监测工作并按规定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
六是深入开展义诊,上门体检,健康讲座等活动,努力把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农村和每一户家庭。认真落实每个窗口日、每个宣传主题的宣传工作,到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课堂,带领职工一起参加义诊、上门体检工作,并宣讲各级政策,以便于早发现疾病,利于医学知识传播,为我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长久的健康回报。
(三)加强服务质量
医院服务态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一个服务行业,谁的工作做的细致,谁的服务更令群众满意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法宝。因此,把抓服务态度放在一个新的工作高度,经常地在工作中、会议上耳提面命的讲解态度的重要性,培养换位思考能力。要求每一位医护人员做到治疗一个病人、满意一个病人,让医院在周围附近的老百姓心中有一个良好的口碑。同时发挥办公室监管职能,对破坏医德医风、违规违纪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一是开展窗口创优活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从每个环节入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尽可能给病人以更多的人文关怀,为病人创造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二是规范制度建设,将医院的文化建设理念注入医德医风建设的各项措施之中,营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文明服务、弘扬正气的思想氛围,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进一步抓好制度规范的落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格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杜绝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和开单提成、小病大治等现象。
(四)重视人才培养
医院竞争的核心就是学科的竞争,而学科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根本,只有重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才能形成学科的优势,也才能确立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优胜地位。
一是做到以人为本,划分跑道,体现价值;以人为本,重点培养,打造实力;以人为本,人人有事可做,多做实事;以人为本,积极创造条件,着眼未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稳定民心。为确保学科有优势的学术带头人和合理的人才梯队,选派有潜力的学科骨干外出进修深造,使我院在学科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是重视低年资、低职称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医师的发展与培养,积极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提高我们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医院综合实力。
三是建设重点专科,打造品牌效应。积极发展专科建设,做到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根据患者需求和医院发展,有范围的对部分科室进行整合重组,为有志向的医务人员提供发展空间。通过资源整合,强化激励措施,培育重点学科,打造多个重点学科品牌,形成拳头学科群,提升医院内涵,树立医院品牌,带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五)注重六位一体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我将严格按照社区服务中心所应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注重对六位一体工作的管理及防控,即:慢病管理、传染病防控、预防免疫、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工作。
(六)加强财务管理
一是建章立制,完善核算管理
回社区疗养节省上千元
患有胃癌的苏先生今年5月份从滨江区浦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到浙医二院,两次手术后,病情平稳,进入疗养期。
上个月中旬,苏先生和家属接受了浙医二院“双向转诊”办公室专职人员的建议,同意将苏先生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有一次他发低烧,社区医生赶紧跟浙医二院联系,二院指导他们怎么处理。没想到转回社区医院也有大医院的保障,我们也就放心了。”苏先生的儿子说,“综合算来,可省上千元费用。”
除了能及时得到大医院的治疗服务,浦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芦勇告诉记者,像苏先生这样的患者,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到浙医二院,医保病人可免首付费800元(即免消费到800元后才能报销的规定),从浙医二院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免首付费300元。报销比例根据医保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比大医院高。
据了解,近两个月来,浙医二院从定点的滨江区长河、西兴、浦沿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共转上来10位患者,同时转下去8位患者。
“转上不转下”问题突出
“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2006年底,卫生部在全国推广双向转诊制度,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的就诊模式。
不过,记者从杭州几家已经实行这个模式的医院了解到,患者在转诊中,从下往上转容易,但从上往下转则难。
浙江省针灸推拿医院跟周浦、紫阳卫生院签定“双向转诊”协议,但是一年来病例很少。杭州市下城区御跸社区卫生服务站跟浙江省人民医院挂钩为双向转诊医院,该中心负责人表示没有接到一例转下来的病人。
“我们80%的患者都是由下面的医院转上来,但是能主动转到下面医院的还很少。”浙医二院院长张苏展介绍说,“双向转诊”目前普遍存在转诊手续复杂、患者心理上难接受、医保支付系统不统一等问题。“比如,一位乳腺癌病人转出大医院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这方面经验的专家来给予治疗,病人就会担心转下去后得不到可靠的治疗。”
目前,浙医二院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时间12.56天。张院长说,如果转回社区去的病人多了,这个数字下降到9天,全院可以多出四分之一的床位,让院外等待入院救治的病人及早入院。
1+3医师结队保障医疗质量
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如何让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也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浙医二院率先在杭州尝试新路径。
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同样提出,逐步减少三级医院常见病、多发病复诊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门诊,分流慢性病患者,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运行效率。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生多点执业等方式,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然而,医院-社区联动说到底是对利益的重新分配,推行过程中遇到阻力在所难免。厦门如何规划上下联动,遭遇过哪些困难并如何解决,如何建立上下联动长效机制,政策如何有效跟进,目前面临什么瓶颈,都值得探究。从很多意义上来讲,厦门提供的经验都难能可贵。
“院办院管”和“区办区管”
厦门的特殊性在于岛内岛外实行两套完全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岛内两个行政区内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隶属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和厦门市中医院(以下简称“中医院”)3家三级医院,即所谓的“院办院管”。岛外四个行政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隶属于当地区政府,即“区办区管”。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洪丰颖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岛内人口占整个厦门人口的50%以上,为了让群众不再拥挤在3家大医院而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厦门市政府将岛内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建制(仅限于医疗服务部分,公共卫生部分仍由所在区政府承办)移交给3家三级医院。后者对前者实行人、财、物的全权管理。
2011年,国家出台政策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政制度,并且只允许使用基本药物。因此,厦门市政府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也划归相关三级医院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二级法人管理制度,三级医院仅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日常运营和院长任命,人事权、财政权不再和医院有关系,而归政府管理。与此同时,厦门岛外2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仍采用“区办区管”的管理体制。
“这实际上是一种退步,收支两条线让社区人员不再有工作积极性,基药制度又对社区用药产生很大限制,这直接导致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失去信任。”洪丰颖说,“再加上大医院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就医流程改善、就医时间缩短,并开展延时门诊、便民门诊,一系列措施促使患者不断流向大医院,最终造成大医院的‘战时状态’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可罗雀’。”正是在如此局面和背景下,2012年,厦门开始了慢性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的试点,并最终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院办院管”模式由大医院全权管理变更为二级法人管理,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以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人事权和财政权,招聘员工要总院审批,审批完了要公示、考试,整个流程下来至少要8个月时间。设备购置、项目费用都要到总院报销。”莲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莲前社区”)主任阮国强对《中国医院院长》说,“社区中心主任就像一个监工,没有一点自,做什么都要到总院审批,效率极低。改变后,社区中心主任变成总院任命的独立法人,对社区中心人、财、物管理拥有完全的自。”
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医联体,这种隶属关系下的紧密联合,为双方合作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尽管岛内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不同的管理体制,但厦门市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还存在一种“交叉互助”机制――承担“院办院管”任务的大医院专家也会去“区办区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坐诊,进行业务指导。这些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为“三师共管”模式的诞生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专家进社区的“两带一信”
患者之所以宁愿去医院排队也不愿去社区就医,在于好医生集中在大医院。厦门市的做法是,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仍由三级医院专科医生负责,这些专科医生同时承担社区全科医生的培训工作。
2015年初,厦门市政府印发《进一步推进慢性病分级诊疗试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大医院专科医生到基层服务,推动大医院慢性病普通门诊下移到基层。依托慢性病分诊疗信息化管理平台,由专科医生提供专科化医疗和指导服务。
事实上,早在2013年,厦门便启动了11名专家参与、首先在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开的市级医院中医专家进社区试点工作。同时,厦门市卫生计生委还出台《厦门市中医专家基层师带徒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使市级医院中医专家深入基层,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基层中医药人才。今年3月,厦门市卫生计生委首批遴选了19位知名中医药专家与社区中青年中医生签订师带徒协议,4月1日正式开始带教工作。目前,中医专家进社区人员已增加至26名,覆盖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据了解,厦门每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慢性病防治知识轮训,推行大医院“名医定时、定点下社区”,岛内3家三级医院首批派出多学科慢性病专家共121名深入社区开展诊疗。
杨叔禹向《中国医院院长》分析,大医院专家进社区会发挥“两带一信”的作用。首先,将大医院适合在社区管理的慢性病患者带到社区来;其次,通过“师带徒”,将社区医务人员对常见疾病的诊疗技术和对急危、疑难疾病的识别能力带上去;最后,利用专家的声望与技术,逐渐提高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度,从而落实分级诊疗。
在第一医院院长姜杰看来,做好分级诊疗,关键要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对疾病的识别能力。初步的分诊要求全科医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辨别疾病的轻重缓急,一旦出现意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誉将遭到极大破坏。对此,第一医院拟将日急诊量3000多人次的急诊科打造成全科医学科。全科医学科的核定人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5%,建成全科医生培养基地,社区医生到基地学习、培养、锻炼。第一医院还支持社区医生不定期到医院跟专科医生看门诊、查房,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目前,第一医院共有53名专家下社区,均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每个月下社区约150余人次。第一医院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固定、有序、紧密的对口支援联系关系,定人、定点、定期下社区指导。截止7月31日,专家下社区举办的培训达到32场。另一家三级医院中山医院同样调派专科医生下社区进行周期,目前已派遣25名主治以上的临床、医技医生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每批次为期半年。另外,中山医院还开展了专科对口帮扶,选定5个专科分别与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一轮服务周期2年。
从慢性病管理到家庭签约
在厦门“三师共管”模式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其中的“两师”,在分级诊疗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师的能力,加强与专科医生分工协作能力,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也是医院-社区实现“上下联动”的关键。
今年以来,鼓浪屿医院组织健康管理师和全科医生开展地毯式入户调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分片包干进行管理和干预。该院将这些患者按照疾病控制满意情况进行红、黄、绿分级管理。绿标是指血压或血糖近两周比较稳定,患者依从性好,健康管理师每个月不少于4次电话随访和两次血糖、血压监测。黄标是指血压或血糖近两周控制不理想但低于警戒值,健康管理师需要协助患者到全科医生处就诊。红标是指血压或血糖达到警戒值,或伴有明显不适,需要健康管理师至少每周面对面随访一次,在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沟通预约后转诊至专科医生处治疗。
从居民最初的不信任、拒绝态度到目前的欢迎、建立良好关系,鼓浪屿医院医务人员在巨大的转变过程中体验到的是尊严的回归与帮助他人的满足。“健康管理师去居民家里,老人们热心地把冰箱里的食物拿出来给她们吃,还留她们在家里吃午饭。”鼓浪屿医院院长张晓良说,“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通过慢性病管理,居民和医务人员建立了一种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亲情关系。”
作为厦门市“糖友网”第一个试点单位,莲前社区自2014年1月1日启动“糖友网”项目以来,截至2015年6月30日,已签约管理糖尿病病友1021名。2015年3月13日,莲前社区又在全市率先启动“高友网”项目。在一年多的逐步完善中,莲前社区通过规范慢性病管理流程、设立慢性病管理门诊、注重于教授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加强病情追踪与健康教育等方式,初步实现患者精细化、个体化管理。此外,该社区还加强对中心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师的理论、技能培训。通过每月数次的慢性病专题讲座、技能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师的管理水平。
开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启动了家庭医生签约,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服务以团队形式开展,每个服务团队一般为3人以上,由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和中医生组成,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为居民提供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惠民医疗、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截至8月31日,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该社区共完成了家庭医生签约数1500人。目前,厦门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鼓励以家庭为单位与社区全科医生签订服务,签约服务费按年收取,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共同分担。为确保有序实施慢性病分级诊疗,在推进全科医生基层契约服务的同时,应针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建立“三师共管、上下联动”的签约服务关系。
“全科医生参与家庭签约后,和患者紧密的契约关系就形成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孙卫对《中国医院院长》说,“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可以从慢性病患者个人逐步过渡到家庭其他成员。因为慢性病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如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这种家庭签约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地扩大服务。”
绩效考核激发新活力
为调动医院和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建立分级诊疗长效机制,厦门调整了财政补助方式与结构,对公立医疗机构建立与慢性病分级诊疗改革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财政补助机制,调整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工作量补助为专项补助。
2014年,厦门市财政局和卫生计生委联合发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全额拨款,差额管理”政策。新的薪酬制度维持社区全额拨款单位的性质不变,但实行差额单位的绩效工资制度,鼓励社区承接患者,加大绩效工资的激励力度,释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工作积极性。
目前,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和护士的基本工资处于同一水平,保证13.7万/(人・年),年底进行绩效考核,绩效工资在1万~4万/(人・年),即根据绩效考核得分,达到80分,绩效收入保证1万元,每多1分,多得1500元,4万元封顶。除此之外,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师签约“两病”患者还有额外收入。
2015年4月,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制定了《慢性病分级诊疗绩效管理试行办法》,根据该办法,厦门将按有效签约人数,每人每年600元给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服务经费补助。其中20%(120元)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于开展“三师共管”签约服务相关工作经费,80%(480元)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于“三师”的激励补贴。用于“三师”的激励补贴,按健康管理师0.375、全科医生0.375、专科医生0.25的分配系数进行分配。每季度按有效签约人数及季度考核结果预先发放2/3,剩余1/3按绩效考核结果兑现。
姜杰告诉《中国医院院长》,为了保证慢性病科室的积极性,第一医院对内分泌糖尿病科、心血管内科进行单独绩效核算。医院还调整了绩效考核机制,医务人员从第一医院分流一位慢性病患者到社区并加入“糖友网”、“高友网”,按照在第一医院诊治一位出院患者的标准予以奖励。同时,对医院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教和出诊的医生给予适当补助,从卫生计生委下拨的分级诊疗专项经费中支付。
鼓浪屿医院则围绕社区慢性病管理进行创新,改革以往过度追求医疗收入的考核体系,试行以慢性病控制满意度作为奖励性绩效发放参考标准。除入户建档补贴之外,还根据慢性病管理考核结果制定管理补贴。
采访中,有医务人员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心,目前三师共管、两网建设、人员激励的经费都是由财政或公共卫生经费直接补贴,“这种方式能持续多久,谁也心里没底,一旦财政补助减少呢?怎么持续?”孙卫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因为这不是钱数问题,而是支付方式、补助方法、资金管理问题。“分级诊疗实际上可以为财政、医保节约大量资金。现在的确是在花钱,但这只是一个引导,我们想以少量的资金转变大家的思想、观念,最后达到省大钱的目的。”孙卫说。
信息化助力“上下联动”
“上下联动”的关键是实现诊疗、用药、检查检验结果、健康档案等信息在上下级医疗机构间共享和交换。因此,信息化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厦门分级诊疗纲领性文件《实施方案》也强调要“积极拓展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构建厦门市慢性病三师共管信息管理平台,健全完善慢性病管理系统”。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主任孙中海介绍,厦门市依托覆盖全市的以“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为主要特征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研发建立了“三师共管”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以慢性病先行、三师共管为核心,结合全市门诊预约统一平台,为患者提供就诊信息与健康档案共享、重复检查检验智能提醒、诊间预约、基于诊间预约的双向转诊、检验(检查)转检服务、区域心电协同、远程会诊、云医疗等多项服务,实现了市、区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提高了准确性和效率。
孙卫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厦门市区域慢性病分级诊疗平台在设计上整合了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接口平台、区域慢性病患者信息交互平台(涵盖医院HIS与EMR交互接口、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系统交互接口)、区域慢性病综合信息协作与管理平台。该平台建成了厦门市区域慢性病的完整数据库,内容涵盖了患者基本信息、专科医生诊疗方案、用药与检查检验,社区全科医生的处理情况及健康管理师的日常随访与跟踪情况。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体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出发点,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大基层卫生投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状况,逐步缩小城镇卫生差距,满足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目标任务。在全市建成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市镇两级、镇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布局,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城镇居民健康需求。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按照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的原则,构建新型城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推进规范化建设。鼓励、引导城市二级医院通过上下联动、对口支援等方式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卫生资源向社区、农村转移。加速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政府重点办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制镇卫生院。云阳人民医院纳入公立医院管理改革范畴。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以政府举办为主,实行一体化管理。按照每3至10万居民规划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和站的建设必须符合《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标准》。全市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所,分别为:云阳镇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云阳镇横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发区荆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发区练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发区胡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云阳镇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选址:原丹凤卫生院
(2)设置床位、服务范围及常住人口
2.云阳镇横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选址:原云阳镇横塘卫生院
(2)设置床位、服务范围及常住人口
3.开发区荆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选址:原云阳镇荆林卫生院
(2)设置床位、服务范围及常住人口
(3)下设分中心:大泊分中心
4.开发区练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选址:练湖中心卫生院
(2)设置床位、服务范围及常住人口
(3)下设分中心:河阳分中心
5.开发区胡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选址:原埤城镇胡桥卫生院
(2)设置床位、服务范围及常住人口
(3)下设分中心:前艾分中心
(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由镇卫生院、分院和村卫生室组成,坚持政府举办,实行一体化管理。每个建制镇设立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3000-5000人口设立一所村卫生室(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对非建制镇卫生院,设置为卫生院分院。所有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达到省定建设标准。全市设建制镇卫生院12个、建制镇卫生院分院9个。
三、服务功能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卫生信息收集、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妇女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残疾人康复指导和恢复训练、精神病人管理和心理健康指导、计划生育技术宣传和指导、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助处理等。基本医疗服务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慢性病治疗,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等。
(二)镇卫生院:以保护农村居民健康为目标,开展基本医疗、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康复等综合卫生服务,同时负责辖区内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指导,对乡村医生培训、考核和管理工作。
四、人员编制
按照每万常住人口配备12人的标准核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数。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主任1名,副主任1~2名。按照每万常住人口配备18人的标准核定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数,原则上镇卫生院一般配备院长1名,副院长1~2名。卫技人员所占编制不低于总编制的90%。
五、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一)严格准入制度。政府举办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低成本的服务,维护其公益性质。
(二)转变服务方式。全面推行全科团队服务和责任医师制度。对区域内居民家庭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双向联系,以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着重开展居民常见病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和妇幼保健服务等工作,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降低收费,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
(三)建立分级医疗和转诊制度。制定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标准。加大二级医院对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力度,通过采取临床服务、人员进修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重点对医院管理、专科建设、临床诊疗技术等进行帮扶,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二级医院医生申报临床、口腔、中医、预防类别的中高级职称任职资格,必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满一年。
业务副主任既是决策层又是执行层,工作中要充分领会主任和上级文件精神,全面落实院长办公会决定的事项,并对各科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及时发现业务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找出解决办法。收集和整理业务信息,在院长办公会上提出业务管理建议。要了解国家卫生政策,把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发展方向,创新地开展业务活动。
一、正确认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功能的必要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六位一体”功能体现的是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及充分履行民生的管理责任。社区卫生改革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强化政府主导、机制创新、功能完善,使得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实现“三个回归”,即: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回归、居民就医的回归、公益性质的回归。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要防治并重,重视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不断探索适合社区卫生的服务模式;要重视人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要健全服务网络,优化服务流程 ,完善服务功能;要完善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把居民健康、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奋斗目标。
二、 稳步推进“六位一体”功能转换,探索适合居民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1、 推进“镇村一体化”建设,保证医院触角延伸到各个居委、村委,同时把乡村医生的业务管理纳入中心业务管理内容。目前各镇存在两支医疗队伍,即乡村卫生室(或卫生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们的人事、待遇、业务管理等分属不同。乡村医生人缘熟,贴近居民,工作方便,工作时间弹性好;但业务水平低,知识更新慢,后继乏人。把两支队伍的业务统一管理、有机结合,建立适合社区卫生工作的服务团队,保证医院触角延伸到各个居委、村委,有利于“六位一体”功能的真正落实。
2、 利用中心的医疗业务优势,建立并培养一支公共卫生员队伍,使之成为居民健康的宣传员,中心与居民的联络员。在取得政府和居委、村委的大力支持下,从社区选拔一批年纪轻、有文化、沟通能力强、贴近居民的公共卫生员进行系统公共卫生知识培训,使之成为中心同居民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居民对中心工作的理解和“六位一体”功能的深入开展。
3、 临床医生深入社区,并组建集医疗、护理、康复、预防等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探索适合居民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根据“六位一体”功能的要求确定团队的人员结构和组成形式,探索精简高效、形式多样、功能完善的全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
4、 在居民中推广“首席医生”制,给“首席医生”相对固定的村和居委,在居民中开展健康宣教、慢性病管理、康复指导、电话咨询、约定或上门服务等,把提高居民卫生知识和健康体魄作为工作目标,让“首席医生”做好医疗卫生的“守门人”。
三、 加强中层干部培养,提高管理水平。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中层干部的选拔培养是一个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1、把中层干部建设成具有战斗力的核心团队。要制订干部例会制度,创造沟通平台,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
2、对中层干部要合理分工,明确目标,并制订中层干部考核细则,科学合理的分工能有效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磨擦,有利于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原来的防保、业务、后勤等概念已发生变化,条线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随之也在改变,现今的业务和防保交集增多,业务的概念大范围外延,相互间工作协作有利于克服原有的先天缺陷。
3、建立中层干部选拔考核机制,加强中层干部培养。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影响中心业务工作的成功与否,重视中层干部培养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医护人员考核制度,引进竞争机制,择优录用。全面签订质量、安全、绩效目标管理责任状,把质量、安全、绩效、政策执行效率、科室凝聚力列为干部考核的重点内容,把中层干部队伍锻炼成一支懂政治、会专业、能管理、清新高效、执行力强的队伍。
四、 制订并完善适合业务工作开展的各项制度,把制度的落实放
到重要位置。
建立职称、职务评聘制度、劳动管理制度、医疗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工作制度、各项奖惩制度等,适时淘汰和修订不适合社区卫生工作的制度;切实抓好制度落实,做到制度管理,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职工工作有方向,操作有流程、行为有规范,奖惩有依据。培养职工对制度的认同意识,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形成促进社区卫生工作开展的制度文化。
五、 重视科教工作,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建立人才成长机制。
人才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创新的原动力和不可缺少的资源。重视人才培养,营造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建立人才成长的机制是社区卫生中心的责任。
1、 抓好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多种形式培养人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以及多种形式的业务活动、业务考核提高职工专业能力;重视学历教育和学分教育,鼓励职工参加与专业相近的其它专业学习,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把继续教育作为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2、 以科教工作为抓手,不断提高职工专业素养。重视科教工作,成立科教管理组织,切实制订科教工作计划、科教管理制度、科教奖励办法,加大科教经费投入,保障科教工作顺利开展。提倡职工书写工作总结和撰写论文,鼓励开展科研项目,以教促学,以科研促质量。
3、 建立职工业务档案,把职工的继续教育情况、论文、科研、获奖、业务考核成绩、医疗安全、业务活动参加情况等信息记录其中,并把业务工作情况同评优和职称评聘、干部选拔相联系,促使职工自觉学习,不断进取。
六、正确认识医疗业务发展同“六位一体”的关系,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服务,它要求医护人员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对医护人员的社会经验、居民文化、沟通技巧、以及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调整医护人员专业知识结构,抓好医疗业务管理,正确认识医疗业务发展同“六位一体”的关系, 把抓好医疗业务、医疗安全管理继续放到管理的重要位置。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建立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制订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把医保、农保、以及是否过度医疗列入质量管理内容。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业务知识考核,积极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重视质量、安全目标管理,为居民健康保障培养合格“守门人”。
七、 重视中医工作,广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在治疗疾病、养生、康复等方面有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加强中医宣传,弘扬中医文化。要在社区建立独立的中医区域,大力宣传中医名人,向居民介绍中草药等,要形成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让中医文化进社区、进家庭,帮助居民了解中医,自觉地应用中医治疗和中医养生保健。
2、 重视中医人才培养,采取进修培训、人才引进、名师传承等多种方式培养中医人才,让中医科室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使中医事业后继有人。
3、 大力开展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火罐、牵引等中医适宜技术,每年选派1—2名年轻人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适宜技术培训,不断增加新的适宜技术项目。将适宜项目逐步向乡村卫生室、卫生站点推广。
4、 重视中医“治未病”工作,将中医技术广泛应用到疾病的预防保健领域,使中医在慢性病的管理和慢性病的防治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八、在全院树立公共责任意识,保证重大公共安全和应急事件中
反应迅速、措施有力。
高度重视公共安全与公共卫生安全,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得到了有效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国家三级卫生网络的网底,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和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加强职工公共安全教育,让职工牢固树立公共安全责任意识。重视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和相关传染病知识培训,不断增加职工卫生法律意识、公共安全意识、公共卫生责任意识。
2、 制订突发公共应急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含各项子预案),对中心职工进行全员培训。建立强有力的应急组织体系和各项保障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开展好应急演练,保证应急事件中处置有序、措施得当。
3、 通过宣传栏、画报、多媒体讲座、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居民卫生安全意识。
九、 依托和利用好医疗联合体平台,提高医疗质量,缓解居民看病贵、 看病难问题。
大部分社区医生毕业后一直工作在社区,专业很少得到深造,知识更新慢,业务水平偏低,很难获得居民信任。充分依托医疗联合体平台,同上级医院建立紧密的业务协作关系,利用上级医院的技术、人才、设备优势,加强社区医生的业务培训,并在其指导下开展科教活动,提升社区医生服务能力。
1、 根据居民医疗需要,邀请上级医院各科专家定期来社区坐诊,中心医生遇到疑难病时请会诊,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医疗专家服务。
2、 中心与联合体的上级医院开展双向转诊工作,让急重病人向上级转诊过程简便、快捷,切实缓解居民看病难问题。
3、 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下社区讲课,中心医生到上级医院各科轮训,提高社区医生医疗水平,加快全科医生培养。
国务院总理2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提出了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并决定成立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层层明确责任,密切协调配合,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持续发展。卫生部将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精神,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动态
近4成上海人在社区看病买药
在大中型医疗机构云集的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正凭着方便、实惠和可靠的优势,赢得相当多市民的好感。最新数据显示,在绝大多数人可自由选择就医地点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门诊总量已经达到全市总量的36.8%。
济南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后,在全国较早开展社区医疗的济南又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2月16日,济南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讨论稿)》,意在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方便群众就医 江西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建设
为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同时缓解大医院的压力,合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今年江西省将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力争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全省80%以上的城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全省80%以上城区居民的目标。同时逐步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构建以社区卫生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浙江对农村卫技人员“晋高”实行优惠政策
近日,浙江省人事厅、卫生厅联合出台了《浙江省乡村卫生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与职务聘任规定(试行)》,从2006年1月1日起,农村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条件放宽。以往卫技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城市农村同一标准,而受客观条件限制,浙江省5万多农村卫技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者不足150名。《规定》确定的具体优惠政策包括:一是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正常晋升高级职称的学历要求降一档,即大学专科作为晋升的学历要求;二是外语、计算机不作为申报乡村高级卫生技术资格的必备条件,减少的篇数要求。
南京新增医疗费用70%投农村
今年起,南京市的农村医疗条件有望得到彻底改变。近日,南京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在会议中指出,今年,新增医疗费用70%将投向农村。今年到明年,仅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就要17个亿,全力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系。
今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要达到100%,参保率达93%,资金使用率达90%。同时今年全市合作医疗年人均筹资总额要在去年基础上有所增加,到“十一五”末期,达到人均150元。此外,今年卫生部门将大力推进农村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转型改建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到年底确保85%以上的村卫生室转型改建为社区卫生服务站,镇(街)卫生院全部转型改建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人物
乡医李春燕“感动中国”
李春燕,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2006年2月9日感动了全中国――在中央电视台“2005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这位朴实的乡村妹子成为中国102万乡村医生的代表。
29岁的李春燕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的乡村医生,4年前,她从贵州省黎平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的一位苗族青年,并成为该村的卫生员,开设了一间卫生室。大塘村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贫困,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村民生病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避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现在,村民生病都会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李春燕,让这个偏僻的村落有了初步的医疗保障。
二、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力争机构建设三年达标
按照全市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的部署和《哈尔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的要求,从XX年起连续3年,市政府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此项工作任务已经列入市委、市政府“惠民行动”项目,强力推进。
为落实好市委、市政府XX年“惠民行动项目”提出的年内完成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新建、改扩建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维修任务,完成7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设备装备任务,局长慕莹和副局长李若奇多次深入到各区(市)卫生局进行调研论证和实地考察。在坚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前提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采取能转型的转型、能整合的整合与新建、改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社区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各区已经拟定了XX年及XX-XX年建设计划,并通过了初审。为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我处配合计财处制定了《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方案》(哈卫基发[XX]79号)、《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治理指导意见》(哈卫计发[XX]91号)和《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建设项目投资补助及工程投标有关事宜的通知》(哈卫联发[XX]29号)等配套文件,使建设项目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三、强力推进内涵建设,实行“十统一”规范化治理
为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治理工作,加强内涵建设,着重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以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十统一”治理(试行)的通知》(哈社卫发[XX]3号),要求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布点规划、建设标准、标识标牌、基础装备、制度规范、信息治理、公示内容、医学文书、慢病防治模式和考核评估办法为主要内容的“十统一”治理。二是研究设计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牌匾、灯箱、科室标牌、形象板和各种展板的样式,并印发了《哈尔滨市卫生局关于统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标牌的通知》(哈卫基发[XX]116号),要求各地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标识标牌更换工作。三是印发了《关于转发道里区社区卫生工作治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的通知》(哈卫基发[XX]99号),要求各区(市)卫生局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学习借鉴,并结合各自的实际工作情况需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工作治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使全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启动大医院支援社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为充分发挥全市大中型医疗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支援与指导作用,迅速提升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按照哈尔滨市卫生局《关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哈卫发[XX]390号)、《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的实施意见(试行)》(哈卫发[XX]389号)和《关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哈卫医发[XX]33号)要求,我局适时启动了“大医院支援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子”活动。
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处理提供一个便捷的信息化操作平台。通过信息化操作平台,彻底改变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的手工现状。
为区县社区卫生管理机构提供一个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区县社管机构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能力,改变区县社管中心手工处理报表、人工核算绩效的现状。
为市社区卫生管理机构及行业专家提供一个社区卫生统计分析平台。有了统计分析平台,市级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和社区卫生专家能掌握有关社区卫生的第一手数据,同时能方便输出社区卫生现有相关报表。
为社区卫生四层体系提供纵向的数据交换、数据沟通机制。从管理职能上来看,社区卫生的四层机构体系彼此关系紧密,互相不可分割,通过建设四层机构的交换体系,满足社区卫生数据的上传下达。
新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
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包括社区卫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核算与物资监管管理子系统,分为市、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三级平台。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信息系统: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处理提供一个便捷的信息化操作平台,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持,可支持大医院与社区机构的预约转诊。
2. 区县级平台:为区县社区卫生管理机构提供一个支持业务监管、财务监管、绩效考核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区县数据中心及交换中心。
3. 市级平台:为市社区卫生管理机构及行业专家提供一个业务监管、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及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建立市级数据中心和交换中心。
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系统按业务架构横向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即市级社区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区县级社区卫生管理信息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站系统。整个体系架构为1个市平台、16个区县平台和35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采用基于J2EE技术的B/S与C/S架构相结合混合方式,主体是B/S,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业务系统管理可以采用C/S架构,社区卫生服务站系统采用B/S架构,在区平台上实现。
新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网络结构
按照规划和部署,北京市新社区卫生系统将覆盖全北京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16个区县卫生局、35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9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涉及到的相关单位包括市CDC、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防治所、市医保中心、及民政局等。鉴于社区医疗机构分布比较广泛,该系统将选择政务外网连接各主要用户单位。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系统数据传递方式,系统需要建设市级网络平台和区县平台。市级网络平台将主要采集区县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同时也向相关市级单位提供服务。区县网络平台将主要采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数据,同时作为市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是区县数据平台的采集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通过区县网络平台进行业务数据交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的主要功能
北京市社区卫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门诊挂号收费、医生工作站、药房药库管理、医技、住院及公共卫生管理等功能。
医生工作站:医生工作站是系统的重点内容,它实现了电子处方、SOAP(主观、客观、评价、处置)等基本医疗、慢病管理和预约转诊等功能 。
医保、农合实时结算:实现了与医保、农合的对接,支持医保、农合实时结算。
与健康档案整合:新系统中处方信息、门诊信息、公共卫生等各项服务可以在诊疗过程中实时导入健康档案,提高了健康档案的活档率和档案的利用水平。
以健康档案为中心,整合异构系统数据:精神病防治、CDC的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系统的数据可以导入到健康档案中,同时实现与区域PACS和社区健康小屋系统的对接,便于医生全面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
慢病管理:结合社区慢病管理的特点,自动筛查慢病病人,系统可辅助医生对病人进行评估、随访和年度评估工作。慢病病人在门诊诊疗过程中的信息,会自动生成慢病随访信息。
院长查询:院长可以通过统一的工作界面查询门诊业务、医生站业务、药房业务、药库业务和住院业务。
绩效考核:可以实现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调查等岗位绩效考核。
市、区级社区卫生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
建立了健康档案中心、绩效考核中心、预约转诊中心和统计分析中心。健康档案中心可以实现健康档案的新建、查询、合并、导入导出和报表统计。绩效考核中心可以实现对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满意度调查三个维度的岗位绩效考核。预约转诊中心可以实现通过医生工作站在诊疗界面中完成预约和转诊业务,促进合理就医,提升公立医疗资源均等化。统计分析中心可以实现对于服务机构信息、门诊信息、住院信息、药品销售信息、医生工作信息、门诊费用信息、健康档案信息、及公共卫生信息的统计分析。
新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优势和特点
1. 建立标准体系,实现全市范围的信息共享。包括健康档案标准、社区卫生药品编码标准、社区诊疗规范标准、社区症状诊断标准,以及区县平台与市级平台对接标准,实现了跨区域、跨机构的数据共享,以及诊疗数据持续积累和动态更新。
2. 应用主索引管理,建立动态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全市病人主索引管理技术,通过医联码和社保卡,统一全市病人身份标识。将医院诊疗、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疾病预防、健康体检等信息关联起来,建立动态实时更新,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以患者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统一数据视图,方便社区医生及时、全面了解居民及家庭的健康情况,并实现在全市范围内调阅健康档案信息,发挥家庭医生“守门人”作用。截至2011年3月初,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526万份。
3. 全面支持群众享有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社区系统不仅支持基本医疗,还支持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并整合公共卫生信息,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职能,方便居民就近、就便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可及的公共卫生服务。
4. 建立预约转诊中心,促进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建立了市级预约转诊中心,实现社区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和远程协作诊疗。完成了基于标准区域医疗平台架构和国际主流标准的技术验证工作(本刊2010年9月的《应用标准,实现跨机构业务协同》专题曾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院预约转诊系统开发。自2010年8月1日至2011年3月6日,通过平台已预约653人,预约成功率为93.11%,就诊率为75.96%。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深化农村卫生改革,以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为总抓手,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重点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认真贯彻全国和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力度,加强调研,强化督导考核,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实行分类管理,认真解决试点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1、做好XX年年新农合全覆盖工作。牡丹区、单县、定陶、东明要围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机制、补偿机制、监管机制和费用控制机制进行积极探索,力争有所突破;郓城、曹县、成武、鄄城、巨野五县要做好动员发动,搞好基线调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健全各项制度,确保按省要求高标准、高起点顺利启动。对XX年年新增5个省级试点县的方案逐一进行审核,指导试点县完善试点方案。实现XX年前4个试点县参合率达90%以上,新增试点县参合率达80%以上。
2、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完善省级试点县工作情况公示制度,市每月公示1次各县(区)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和有关信息,督促各县区按照实施方案规范运行。建立督导考核制度,市进行随机抽查,对工作不力、农民得实惠少、群众意见大的县(区)实行重点跟踪管理。
3、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根据《山东省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制定我市管理意见,建立对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认定和动态管理制度。6月底前完成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验收、公示、签定协议和挂牌工作,对所有定点医疗机构都要建立管理档案。制订《菏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菏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目录》、《关于加强乡镇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意见》、各县区制定“100种常用药品最高限价和不少于10种单病种限价规定”报市局备案,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收费和服务行为监管机制,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县(区)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努力降低农民医疗费用。
4、加强合作医疗管理和经办机构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筹建工作。督促各县(区)完善经办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加强人员配备。加强指导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召开不同专题的研讨会,强化分类指导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市新农合专家技术指导组的作用,充实调整成员,举办培训班对经办和管理人员分级分类培训,组织一次全市新农合相关知识考试,认真贯彻鲁政办发[XX]96号文件,严格执行新农合试点工作相关政策和纪律,加强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5、搞好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及监测工作。搞好市级新农合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工作,6月底前全部实现省级试点县数据资料网上直报。各县(区)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络,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网上审核,现场结算,简化就诊、报销程序,方便参保农民,加强新农合信息管理,完善新农合信息统计制度,着手建立新农合监测系统,及时了解试点运行情况,为政策调整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开展对新农合试点工作的系统评价。按照省制定的新农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年底组织开展对新农合试点工作评价。指导各县不断总结、完善试点方案,规范运行机制。
7、完善基金补偿方法,确实提高农民抗大病风险的能力。各区县要及时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意见及相关规定,科学合理的确定补偿范围、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和确定大额或住院医药费用补助的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助比例,要制定控制医药费用的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农民保障水平,使农民能够真正受益,调整方案报卫生局备案,待条件成熟时制定全市统一的报销比例方案,打破现行一县一方案的局面。[1]
【推荐阅读】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8、加大新农合宣传力度,努力树立政府形象。充分利用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在全市范围内搞好新农合的宣传工作,各县区每月要上报市新闻媒体一个新闻。
㈡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强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功能
深化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改革,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农村卫生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
1、研究制定我市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争取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管理、农村公共卫生、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开展农村卫生管理能力培训。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的业务素质、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
3、推进乡镇卫生院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在全市推广公开选聘乡镇卫生院长的经验和做法,搞活乡镇卫生院内部分配,充实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力量,增强乡镇卫生院的内部发展活力。
4、加强乡镇卫生院内涵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开展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活动,XX年年选择50个乡镇卫生院搞好创建试点,年底统一验收。
5、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心枢纽的作用,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指导,搞好为村卫生室的服务,正确处理乡镇卫生院与乡村医生之间的关系,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和工作积极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6、巩固提高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成果,筑牢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努力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开展创建“农民满意村卫生室”活动,XX年创建1000所“农民满意村卫生室”。
7、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对各县区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情况进行检查,完善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的配套措施,加强对执业证书的管理,XX年年对全市12461名乡村医生都要建立起从业管理档案,为规范管理乡村医生提供基础资料,档案管理内容市局将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今年要做好2年一度的乡村医生执业考核注册,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素质。
二、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
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大工作力度,明确规划目标,完善政策措施,完善运行机制,抓住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利政策,搞好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努力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1、贯彻中央、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省有关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提出的要求,提出贯彻意见,报请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部署全市社区卫生工作。
2、建立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报请市政府调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社区卫生工作。
3、制定并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政策措施。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文件,为社区卫生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根据我市社区建设情况,综合考虑社区人口分布、居民健康需求和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研究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菏泽市城区社区卫生设置规划,确定区域性分步骤工作目标。
4、加快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以提高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举办社区卫生机构。加大城市卫生资源机构调整力度,促进卫生资源向社区流动,推动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通过转型和改造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试点,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5、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督导、评价、考核机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工作调度督导制度,加强监测与评价。
6、健全信息化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 (2)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卫生强市为目标,以“四个化”(服务网络化、责任网格化、管理一体化、信息现代化)和“五个转变”(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模式转变、知识结构转变、运行机制转变和投入机制转变)为基础,通过政府购买和补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确保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公益性质,使居民享有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安全保障。
二、工作内容
根据*省卫生厅统一规定,现阶段我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3个方面共12个项目,其服务内容、目标见附件1。
三、组织实施
为切实抓好城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进社区责任医师制度,实行城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责任管理。
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切实转变服务功能、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按服务人口和半径,合理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实行一体化管理;按照1:2000服务人口的标准配置社区责任医生,并予以公示使每个居民区、每个楼道都有社区责任医生公示牌,每个家庭都有社区责任医生名片。社区责任医生实行分片负责,下片区服务每月不少于7天,重点做好组织协调辖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针对辖区居民健康状况,开展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服务,成为辖区居民的预防和保健医生,认真落实城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应由社区责任医生完成的工作,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健康进家庭”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妇幼保健院和各直属医院应依法履行公共卫生工作职责,按照《*市预防保健监督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直属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的要求,承担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
四、经费保障
为促进城市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市财政按服务人口每人每年20元的标准设立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主要用于补贴直接面向城市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支出。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得移作他用。
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解民忧,在卫生系统要首当其冲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是深入实施医疗惠民工程。认真落实对城乡“低保”居民和农村“五保户”等贫困患者“一免三减”的优惠政策,即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免收挂号费、减收5%治疗费(不含材料费)、减收10%检查费、减收50%住院费。二是做好特殊群体的医疗救助。协调民政等部门,努力做好对社会流浪、行乞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医疗救助工作。三是在全市40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了单病种质量费用综合管理。各医院根据本单位病种的构成,确定纳入单病种管理的病种,最少的5种,最多的10种。对纳入管理的单病种实行质量和费用综合管理。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引导群众自主选择就医。四是实行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在全市34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此项工作,通过开展临床检查结果互认工作,有效遏制滥检查和不必要的检查,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五是开展农村贫困孕产妇住院救助工作。怀来、阳原、蔚县、张北、赤城、怀安、涿鹿7个“降消项目”县,要利用国家补助资金,救助贫困孕产妇,提高农村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降低死亡率。六是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积极组织开展创建“诚信医院”活动,抓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制度、严禁医务人员收入同医疗服务收费挂钩,取缔科室承包、开单提成等违规行为。七是加强卫生行风建设。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价廉的卫生服务。组织开展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全面深入的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继续纠正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开单提成、收受红包等不正之风,促进卫生系统行风得到根本好转。
二、调整布局,着力基层,推进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大力发展卫生事业,重点是抓好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的建设,迅速扭转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条件和能力。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理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坚持县医院、中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的国有性质,努力落实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等建设上的政府责任。根据功能划分,明确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充分发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指导中心的作用,建立县对乡、乡对村的纵向技术合作关系和技术指导作用,继续推行和不断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保证每个乡镇办好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认真落实每个乡镇卫生院保有 3-4 名防保人员,落实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和院长待遇。按照卫生部规定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并结合卫生院的服务人口、服务范围、服务功能和服务项目,核定床位和人员数。
1.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全市社区医疗单位人员普查、人员座谈及填写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查统计数据截止到2010年12月底。
1.1调查内容:包括乡镇卫生院职工总数、学历、职称、现专业岗位及管理人员的情况等。
2.结果及分析
2.1全市社区卫生工作人员数量。依据《台州市乡镇卫生院(社区)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截止2010年12月底,全市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册职工总人数9419人,其中正式在编5429人(以下数据均按在岗正式人员统计),退休人员1938人,临时人员2052人,在编卫生技术人员4821人,占人员总数的88.80%,管理及工勤人员608人,占人员总数的11.20%,平均每所乡镇卫生院(社区)人数为30人。
2.2社区卫生工作人员构成
依据《浙江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文件规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所有人员的90%,全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达到88.80%,卫生技术人员比例有待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构成中,药剂、口腔、儿科、营养、检验、麻醉、放射、卫生等比重偏小,医护比例更低,乡镇卫生院医护比为1:0.26, 按照我国200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据我国《意见》规定,社区医疗机构医护比应为 1:1,我市乡镇卫生院(社区)与标准相差甚远,我市基层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如表1)。
2.3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年龄构成
从年龄结构看,社区卫生工作人员35岁之下2719人,占人员总数50.08%,36—45岁1488人,占27.41%;46岁及以上1244人,占2291%。卫生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卫技人员上岗后需要较长的熟练过程,乡镇卫生院30岁以下卫技人员比例高达50.08%,所以,在职教育与培训任务比较大(如表2)。
2.4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职称构成
在人员职称构成方面,社区卫生工作人员高级职称50人,占人员总数的0.92%;中级职称844人,占人员总数的15.55%;初级职称3754人,占人员总数的69.15%,其他人员748人,占人员总数的13.78%。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极低,大部分中级职称人员为中专或大专学历,不能晋升为高级职称;同时由于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限制,符合中级条件的初级职称人员不能晋升。因而,形成代表区域内最高水准的高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较少,适应疾病结构变化的专业人才不足(如表3)。
2.5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学历构成
学历构成情况: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具有本科学历的共610人,仅占人员总数的11.24%;具有大学学历的共2219人,占卫生人员总数的40.87%;具有中专学历的共1423人,占卫生人员总数的26.21%;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共1160人,占卫生人员总数的21.37%;大部分大专及本科学历均为后学历,整体学历偏低(表4)。
3.对策思考及建议
3.1改革行政管理制度,凸显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利民惠民宗旨,切断医患之间的利益联系,杜绝责任医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趋利行为,进一步调动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向“五个方向”转变的自觉性,实现“四化”,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建议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所需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办公经费等由财政拨款,收入全部上交财政。
3.2改革人事制度,建立科学规范、活力有序的用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