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

时间:2022-02-27 08:37: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篇1

主管单位:国土资源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2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文地质既是岩土工程勘察组成的一部分,又直接影响了岩土工程的特性和质量,甚至还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在岩土工程中不仅要弄清水文地质和岩土工程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还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的产生的影响。

一、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重要性

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查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岩土工程周边的水文地质进行仔细的勘察,而有些工程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忽视对工程周边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文地质情况所决定的,因为岩土体中含有地下水,地下水可以对岩土体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水文地质条件对于岩土工程的稳固性有非常大的影响。一些工程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勘察的过程中仅仅是对工程周边表面的水文地质进行勘查,而没有对地下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查,这样便使得工程勘察工作没有达到很好的质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完成之后,可能发生由地下水而导致的工程危害。为了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固性,则需要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勘察。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危害

不管是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还是动水压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岩土工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会造成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分别是天然引起的和人为引起的。如果地下水位有着较大的变化,超出了规定的限值,那么就会导致大量岩土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促使危害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水文地质的危害分为三种情况:

潜水位上升造成的危害: 附近河流、水库以及湖泊等水位的升高,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潜水位,此外,一系列灌溉工程的渗漏问题也会升高潜水位,比如工业废水、给排水管道、引水渠道等等,通过调查发现,潜水位的升高,会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严重危害;具体体现在这些方面,潜水位的升高,会降低建筑

物地基硬度,土壤的含水率得到增加,这样土壤的强度可能就会达不到要求,建筑物的沉降变形问题容易出现。潜水位的升高,会导致砂土出现饱和情况,这样地震液化问题就容易出现,发生一些流砂或者管涌问题等。因为潜水位的上升,斜坡的临空面会降低本身岩土的力学性能,导致滑移或者崩塌等现象的发生,正常功能会丧失掉。还会促使有浸水现象发生于建筑物的地下室,对于其正常使用产生不利影响。

地下水位下降给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通常情况下,是人为原因造成了地下水位的下降,他们大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将地下水抽取出来进行补给,将矿床疏干,以便更好的采矿。地下水位如果出现了很大的下降,就会导致一系列地质灾害的发生,比如地面沉降、地裂以及地面塌陷等等,水质恶化以及地面塌陷等也是容易出现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环境。

地下水位波动给岩土工程带来的危害:很多的因素都会引起地下水水位波动,比如气候季节的改变、河流湖泊的改变以及水库水位的变化等等;通过调查发现,地下水位的波动会给岩土工程带来严重的危害,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地下水水位的波动会压密土体,再加压土体,会增加其密度;二是建筑物基础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会得到增加;三是地下水水位波动太懂,木桩的干湿度会出现不断更替的状态下,这样木桩腐烂情况就会加快,泥炭土的危害会更加的大。四是在一些含盐地层,比如钠盐层或者石膏地层等,溶解情况就会发生,进而使建筑有很大的位移发生。五是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岩土出现胀缩变形情况,且这种变形是没有规律的,如果水位变化比较的频繁,岩土胀缩变形情况也会频繁的发生,并且会加大胀缩的幅度,导致地裂事故的发生,给建筑物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果地下水是处于自然状态下,只有十分微弱的动水压力作用,那么破坏情况一般不会发生;但是如果在工程活动中,如果天然平衡条件被认为的进行了改变,或者受到了动压力的作用,就会给岩土工程造成很大的危害,导致一系列灾害的发生。

三、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一)流沙现象。在岩土工程中,毁灭性的流砂现象是岩土工程的禁忌。如果挖掘地面低于地下水位,如果不是降水作业,地下水头大于基座,地下水向上渗流是可能的,水底的流砂现象将给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难,甚至影响附近的建筑安全。

(二)沙土振动液化。沙土饱和后,由于运动使它变得致密,导致土壤孔隙水压力增大,沙土颗粒之间有效应力降低,抗剪强度降低。通过周期性振动,土壤孔隙水压力增加,严重者可完全抵消沙土颗粒之间的有效应力,悬浮状态下的沙土颗粒接近液体性质,土壤液化。如果沙土液化,通常会在地表裂缝处冒沙或是喷水,导致地基失去作用而发生沉降。

(三)地下水的腐蚀性。在沿海地下水中,镁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浓度相对较高,会导致钢筋混凝土的腐蚀。

四、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一)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分析研究

调查以往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发现由于很多土木工程在进行设计和施工时没有考虑到水文地质的影响进而导致很多例因水文地质影响而造成建筑工程的建筑物开裂以及基础下沉等工程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保障人员和财物的安全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应充分考虑水文地质的影响。

(1)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应对勘察范围内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有详细的了解进而预测地下水在人为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变化情况以及地下水对建筑物和宕土体的作用效应。

(2)在调查水文地质时应根据实际建筑工程的需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关水文地质的详细资料。

(3)从工程角度分析地下水对宕土工程的反作用并能够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对地下水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①对于在宕土工程地基施工范围内的土质存在饱和、松散的粉土、粉细砂的情况应考虑到可能产生管涌、流砂、潜蚀以及地震液化等情况;②对建筑场地的承载部位地质选用膨胀土、残积土、强风化宕以及软质宕石等宕土体的情况,应预测上述宕土体由于地下水活动可能发生胀缩、崩解以及软化等现象。

五、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地下水问题及相应措施

(一) 地下水的测量及存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的测量与计算方法通常为钻孔。通常是通过钻孔提取岩芯后 0.5 h,测量孔内水位;有条件的,还可测量终孔后24 h 的水位,测量稳定的地下水位。然而,这种方法对于只有含水层贯通的地层是合理的;对于含水层不贯通的地层和局部不透层水的地层,则存在很大的漏洞,为以后的工程设计和施工造成很大的弊端。

(二) 解决地下水问题的措施

为了更准确的测出地下水位,准确找出透水层,可采用分段钻进法进行测量。具体方法如下:1) 设计好每天钻进的工作量,循序渐进。2) 每天钻进工作结束后,可将孔中水抽干。第二天开钻前再测量水位,以明确该地段含水的稳定性。

3) 如果上部地层都不含水,可以一直这样进行下去,直到发现含水层。如果上部已有含水层,可将水抽干,把测量段暂时密封起来,第二天再测量,以查明该地段的水压大小,含水性与水位的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岩体完整段一般不含水。节理、裂隙密集段可能无水,也可能有水。通过以上的周密测量,可以把地层分为不含水段与含水段,再结合地球物理勘探仪,准确确定出地层的含水带,从而根据含水带的分布特点,结合裂隙渗透的原理,来准确判断地下水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准确的水文地质评估,明确的岩土水理性质,以及对地下水的全面勘察和正确处理,不仅使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可靠程度大大提高,而且还能更好地用岩土体的潜在能力,为人类的居住环境的长治久安做出重大贡献。

篇3

1)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工程危害。岩土工程所出现土壤沼泽化、盐渍化等现象及其所导致的成岩土工程质量下降是由水位上升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对于建筑物的腐蚀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建筑物更容易坏掉,不能长久的使用,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给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部分水位上升还是引起岩土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同时会造成岩土层结构强度降低而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在实际地质工程中,大量降雨、温度上升、含水层结构及总体岩土性质改变等是导致水位上升的主要因素。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工程危害。地下水位降低可以导致地面下降,工程地面出现塌陷,整个建筑物会坍塌,不仅造成财力的浪费,还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后果不可想象。地下水位的恶化主要就是地下水的枯竭造成的,会影响到工程地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导致正常地质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的原因包括采矿人员采矿活动、建筑水库补给、地下水大量抽取等一些人为因素。

3)地下水位频繁升降造成的工程危害。频繁升降的现象有时候会在地下水中出现。岩土层膨胀以及岩土出现不均匀胀缩都是由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导致的,岩土层出现变形往复所导致的地下岩土层中的铝、铁等物质丧失的主要原因就是膨胀收缩。进而出现上层土层失去胶结物以及岩土层表面出现松动的现象,降低了整体的岩土层效果降低。可见地下水位频繁升降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

4)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的工程危害。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效果降低导致的移动水压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下水动压力改变引起的,同时岩土层所出现的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导致的水文地质整体状况大幅降低的现象也是岩土工程地下水动压力改变引起的。除此之外,地下水动压力作用还可以导致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的条件发生转变。

2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有效措施

水文地质对于地质勘查越来越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对水文地质的各种有关参数进行测定对于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保证建筑的稳定性以及避免人为诱发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当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为了充分发挥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积极作用就要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那么,面对以上水文地质问题,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去有效防治呢?

1)详细的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展示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的主要方式,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都是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主要科学依据的。全面可靠的报告内容能够保证后期工程设计施工的安全性,报告内容的错误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一点点的差错就会引发不可想象的后果,因此要求技术人员必须要有耐心与责任心。在水文地质评价的报告中除了要将下水类型,含水层的埋深以及具体的分布状况、岩土类型、岩土厚度,静止水位、涌水量、地下水流向以及水力坡度内容包括在内以外,还应该包括各个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体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情况等

2)调查准确的工程地质条件。应该将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质现象等条件作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在调查这些工程地质条件时,要做到准确详细。为确保建筑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相关科学准确的依据。为了预测工程地质作用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应当给出正确的客观的评价,应当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确保对建筑实施具有科学准确性的安全措施。

篇4

[中图分类号] P6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157-1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在不同的地质层中都实现了施工建设,但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应先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然后根据地质勘查的结果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这是建筑工程成功建设的关键。而在地质勘查工作中水文地质问题是特别重要的,对岩土工程施工方式选择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岩土工程中,深入研究水文地质相关问题是特别必要的。

1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从以往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因为没有按照具体的施工需求和工程设计对岩土工程及地下水的影响做出真实的评价,导致由于地下水原因引起的建筑物开裂和基础下沉等事故,因此,为提高地质勘查的质量,在勘查中要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但要查清与岩土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还需要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建筑物和岩土体产生的影响及作用,更要提出具体的应对及预防措施,为施工和设计提供充分的参考资料,以降低地下水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

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应真实的评价水文地质问题,具体的评价内容包括:

(1)工程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勘查应结合建筑地基设计,为地基选择和地基设计提供良好的水文地质资料。

(2)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建筑物及岩土结构的作用和影响,对可能会出现影响岩土体质量的因素提前预测并及时处理。

(3)在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除了需要对地下水自然状态及对建筑影响进行勘察之外,还应对人为活动下地下水对建筑物及岩土体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4)从工程的角度出发,针对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和影响,找出不同类型地下水条件重点需要评价的内容。例如对于基础埋在地下水位之下的建筑物来说,评价的重点应是水对钢筋及砼的腐蚀性;对于使用岩土体作为建筑基础的建筑物,应重点评价地下活动造成的岩土体胀缩、崩解和软化;对地基压缩层中存在粉土、粉细砂和松散等情况的,应重点评价流沙、管涌和腐蚀现象可能发生的几率;如果建筑物下存在承压含水层,需要在基坑开挖之后重点评价承压水冲毁底板的几率;如果需要在地下水位下进行坑基施工,则需要进行富水性及渗透性试验,并重点评价降水造成的边坡不稳、土体沉降现象对建筑物影响。

2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注意事项

2.1提高对水文地质重视程度

在地质勘查过程中,为了提高水文地质勘查质量,在研究水文地质问题的基础上,还需要重点研究与岩土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地质勘查中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勘查水文地质内容。

(1)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貌地形以及水文气象等内容,其中前者包含工程所在地的高原、水系的特征,以及地表堆积物、地形开阔程度和地貌侵蚀情况等;后者包含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湿润程度以及季节情况等;

(2)地质环境。

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环境包含该地区的底层岩性、基地构造和地质构造等内容;

(3)地下水位情况。

水文地质勘查的地下水情况是指近几年地下水与地表水间补给关系、地下水位的变化及最高值等内容;第四,含隔水层情况。这一部分应勘探地下水类型、水位和流向等内容,另外还需深入研究含水层的深度、厚度、分布情况,含水层对该区域中地层渗透系数以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情况等。

2.2水文地质参数测定

(1)在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所遇到的含水地层,均应该测定地下水水位。其中测定静止水位时应具有一段稳定的时间,稳定时间是依据含水层渗透性来确定的,需要时应在勘察结束之后统一对静止水位进行测定;在使用泥浆钻进时,测定水位之前需将侧水管打入含水层内20cm;针对测量多层含水层时,应隔开其他含水层采取相应的止水措施。

(2)在测定地下水流向时可以使用几何法,同时测量各孔内部水位,确定地下水流向。在测定地下水流速时可以使用充电法或批示剂法。

篇5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100-2

1水文地质的工程地质勘察分类

1.1综合状况水文地质勘察

为了能够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程,水文地质勘察属于一项基本形式的水文地质性质调研工作,提交相应的地区水文地质调研报告与综合情况水文地质图。其相应的具体任务为有效确认地区地下水的实际类型、分布状况、埋藏情况、地下水相应的化学成分、动态性质与地下水资源等各个方面[1]。

1.2供水状况水文地质勘察

供水状况水文地质勘察作为一种进行勘察地下区域水源的勘察性质工作,其具体包含了城市供水勘察、矿山、港湾、机场、站点、村落与市镇等各个方面[]。特殊形式的水文地质工作环节中,通过测绘、物探、钻探、测试与监测等各种具体方法确定相应的含水层分布状况,埋藏条件、地下水相应的构成条件、水质状况与动态变化状况等方面。

1.3工程状况水文地质勘察

为了能够避免地下水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性危害与水文地质相应的具体勘察工作。比如进行地下水的引流状况调查,可以避免进行地下水相应的渗漏勘察,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地下水相应的水位探测,在实际操作处理过程中通常是包含了具体的岩土工程勘察类。

1.4特殊项目水文地质调查

为了能够有效预防与治疗流行性疾病等进行相应的具体水文地质调查,使用地下水相应成分与各种元素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为了能够实现含水层储的合理使用,使用冷库对于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控制的水文地质调查。

2水文地质的工程地质勘察问题

2.1地下水类型

依据特殊性质,地下水相应的赋存介质分为松散形式岩类状孔隙水、碎屑岩形式裂隙相应的孔隙水、碳酸盐形式岩裂相应的隙喀斯特水、火山岩形式相应的裂隙孔隙水与基岩形式相应的裂隙水等各种类型[2]。

2.2静水位与变化程度

天然形式的地基承载力相应的设计值可以计算出砂土的地震液化程度,进行膨胀土相应的胀缩深度、基础深度与边坡稳定程度的确定性评价。基坑位置相应的侧土压力主要用于计算基坑相应的降水量与地下工程规模,涌水量计算,计算相应的深基坑,地下室底板相应的抗浮计算,判断岩石渗透变形等方面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应当需要静水位相应的地下水资料。

地下水位相应的地形、气象、水文与人等各方面的因素与变化,集中收集地区相应的水文地质数据,数据相应的邻近区域或者经过长期观察与调查,查明分析地下水相应的水位变化特征。通常情况下随着季节改变而改变,随着潮汐海岸的作用,河流与湖泊岸边洪水的直接影响,人工排水区与抽水等有关影响。

2.3地下水相应的径流、补给、排泄

依据地形、气象、水文、地质结构、含水层分布情况等各种因素,研究并分析地下水相应的流动与动态特性。地下分布的相应水流量,依据水位线图的有关因素进行确定。

2.4建筑材料腐蚀评价

需要为腐蚀性评价实现分析,应当对饮用水进行适宜性的评价分析。评价腐蚀相应的二级或者三环境评价,依据地层相应的渗透性评价,弱透水层定义为以粉砂与粘土,强透水层定义沙质土壤。

2.5测定水文地质参数

依据实际的工程要求,经过抽水试验、渗透试验、注水试验与水压试验等形式测定地下水相应的流速,测定并进行长期观测从而分析渗透系数、影响半径、导水系数、水供应、释水因子、吸收率、地下水实际流速流量与孔隙水压力等各方面实际参数。

对于一般形式的工程实际测量过程当中,通常只需要做到简单形式的抽水实验,应当提供相应的渗透系数。关键性的重要项目应当需要实行两次以上相应的降水抽水实验,至少应当需要有一个观察孔的具体安排,最大程度的下降方法相对应工程设计应当需要达到降水设计相应的降深的一半程度[3]。

3水文地质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建议

3.1地下水水质污染状况调查

对于我国目前阶段的水质出现严重污染的实际状况,所以应当发展的全面充分调查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当作一项主要工程来把控执行。在具体的工作部署上为大流域或者经济发展相应的重点地区、城市群地区与农牧业重点开发地区不断发展。建议这项具体工作实行进地下水和环境地质实际调查项目环节中单独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形式的具体项目。

3.2建设区域性国家级示范基地

第一个实行联合构建生态系统实现综合评价相应地下水资源的实际目的,在若干年后以评估潜在形式的地下水资源作为关键点,能够符合国家的战略转移发展目标,进行能源基地的大力建设。

3.3提升地下水均衡实验基地建设水平

需要强化水文地质标准参数,为各个不同区域相应的地下水科学实验基地,发展与地下水有关的具体科学实验项目。西北区域除了需要测试地下水相应的蒸发蒸腾相关性研究,应当充分结合各种不同的实际地貌类型,研究各种不同介质水和相应的入渗机理,东部区域应当依据各种不同区域,研究相应的包气带水分运移土壤水分与盐分的水,充分合理地运用内容的变革化研究。

3.4充分实行地下水监测具体性项目规划

全面实行地下水相应的监测网络建设,引入数据采集系统与自动传输系统,同时提升一部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实际监测点。由我国开始实行实际监测措施以来,不可以直接反映出真实状况的数据,应当需要一部分新型的监测孔,这作为实行国土资源部对于地下水监测,为了能够防止地下水出现过度开采污染的现象[4]。

3.5积极落实新兴理论、新型技术与新颖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遥感技术、同位素技术、数值模拟技术与信息技术等各种实用技术是提升水文地质特征的主要技术方法。目前阶段所研究的相应服务不断得到扩大,有利于降低相应的实际工作量,为相应的决策与分析提供一定程度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地下水相应的系统理论在水文地质中的实际应用,地下水运动与分析相应的水资源评价具有相应的基本理论,需要充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实现进一步完善与提高的目的。

3.6强化区域性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

篇6

中图分类号: P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在任何一项工程项目开始之前,我们都需要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查工作,而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数水文地质问题了,如何严格控制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成为我们工程研究的必要的一部分。

2.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水相互作用时岩土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我们以往在岩土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岩土的软化性

当水浸过岩土体后,降低了本身的力学强度,此时所呈现的性质即为岩土的软化性。其表示方式为软化系数,是岩石耐水浸能力、耐风化能力的判断指标。像页岩、粘性土层、砂岩、泥岩等岩类土体都存在着软化特性,通过地下水的作用,形成软弱的夹层,降低了岩层的强度和整体特性。

(二)岩土的崩解性

岩土的崩解性即岩土被水湿化后形成的特性。水在侵入岩石之后,会造成岩土体内结构连接的破坏和消弱,使土体内部的胶结物发生溶解。同时,水分子会吸附在岩土的颗粒表面上,形成一种水化膜,也使岩土表面之间的颗粒产生破坏。

(三)岩土的透水性

透水性的表示方法一般为渗透系数的表示方法,可通过抽水试验进行岩土体渗透系数的获取。地下水的渗透径流是透水性造成的,这不仅溶蚀、泥化、软化了岩体,降低岩土的强度,还产生了岩土的扬压力,使建筑物自重的垂直荷载有所削减,并形成了动水压力,导致基础沉陷变形或遭到更严重的破坏。这都会影响到上部建筑物的稳定和全安,如国内外的大坝事故中,多数都是因为这些原因而造成的。

(四)岩土的溶水性

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会从裂隙和孔隙中自行流出一定水量,一般由给水度进行表示。作为水文地质参数的给水度,所变现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够对地下水的疏干时间产生影响,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来进行测定。

(五)岩土的胀缩性

岩土的胀缩性指的是岩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一种特性。其指标有收缩系数、自由膨胀率、体缩率、膨胀率等。当岩土失水后,表面的颗粒间距就会变小,其颗粒表面会和水膜结合而变薄,使土体产生收缩。而当岩土被水浸过后,会使表面的颗粒间隙变大,就会与水膜结合变得越来越厚,进而形成土体的膨胀。如果岩土反复地进行土体的收缩和膨胀,就会引起土上部建筑物的开裂和破坏。

3.水文地质问题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水文地质问题对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地下水径流、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压力的作用、地下水动力等因素导致的。其地下水位的变化主要分为人为因素和天然因素,当到达一定程度的水位变化时,都会影响到岩土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因地下水位变化而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有以下一些方式:

(一)潜水位上升

很多种原因都会导致潜水位的上升,而地质因素的影响则是最主要的。如总体岩性产状、含水层结构、水文气象因素(气温、降雨量等)、人为因素(施工、灌溉)等。多数情况下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引起潜水位上升的。一般来说,潜水位的上升会危害到岩土工程的稳定和安全,如盐渍化、土壤沼泽化等都会对岩土工程进行严重的腐蚀,使其结构受到破坏,出现斜坡、岩体滑移、崩塌等地质现象。此外,一些特殊性的岩土体(花岗岩残积土、泥质砂岩、泥岩、页岩)的结构也会受到破坏,引发粉土饱和液化和粉细砂,造成管漏、流砂等严重的现象出现,此时,水会将地下洞室淹没,使基础上浮,影响建筑物得稳定。

(二)人为因素造成地下水位的降低

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导致岩土工程的重大危害,如采矿中的矿床疏干、上游筑坝、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的集中抽取等。种种现象会很大程度上对地下水的补给产生影响,因常常达不到有效地补给,会造成地面坍塌、地面沉降、地裂现象等严重的地质灾害,并引起水源恶化和地下水源枯竭等环境危害,对人们的生活和建筑物的稳定都会造成大的威胁。如:建筑物开裂、建筑物失稳破坏、地面不均匀坍塌、坝基地下水渗流等;其次还会引发隧洞膨胀变形的破坏,如洞顶坍方、洞底鼓胀、侧壁滑塌。

(三)地下水频繁升降的危害

膨胀性岩土的不均匀胀缩变形是地下水的升降变化引起的,如果地下水升降严重时,就会形成岩土的膨胀收缩,还是其收缩幅度有所增大,引起地裂造成建筑物的塌陷和破坏。在地下水升降的变动中,由于其变化的频繁交替,会淋失土层中的铝、铁等胶结物质,而失去胶结能力的土层会变的非常的松软,这就降低了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增大了含水量孔隙比,从而给岩土工程基础的处理和选择带来许多的困扰。

(四)地下水压力、动力作用产生的危害

在天然的状态中,地下水的压力和动力的作用就会相对的薄弱,不会产生什么重大的危害,但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下水的动力平衡条件遭到破坏和改变,在动水压力的影响下,就会造成管涌、流砂、基坑突涌等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

4.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在实际的工程勘察报告中,往往缺少地下水对岩土层及其建筑物危害的评价内容,其施工需要和基础设计的针对性也不够强,因此总会造成一些地质的危害现象。为充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做好水文地质评价的工作,值得注重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对建筑物和岩土层的影响与作用应进行重点的评价,做好防治岩土工程危害的准备工作;(2)注重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的类型,对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查明,使所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能够服务于地基基础类型的选择;(3)了解地下水的天然条件和状态所产生的影响,并能够分析和预测地下水的变化对建筑物的反作用;(4)依据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和作用,从工程的角度出发,提出地质问题在不同条件下的评价。

5.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的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工程地质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基础设计等内容上,水文地质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岩土工程勘察实施时,有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查明就非常的必要,只有明确地下水对岩土的影响,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进一步消除地下水对工程的危害,从而发挥提高勘察水平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94-2008J793-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篇7

一、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中都没有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进行评价,从而导致工程在建造或是使用过程中由地下水对岩土的侵蚀等引起基础下沉或是建筑物开裂等事故的发生,所以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应充分的认识到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从而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勘查水文地质情况资料。目前水文地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应着重评价地下水对岩土结构、建筑物的影响和作用,提前预测地下水可能产生的危害,以便于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2)地下水与建筑地基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应该将地下水与地基设计相结合,从而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来为地基的设计和选择奠定科学的基础。

(3)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对建筑物的影响、人为活动下地下水的变化和对建筑物的影响等都是水文地质勘查中应该着重勘查的内容。

(4)不同地下水情况对工程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所以可以从工程的角度出发对其重点内容进行评价。比如,工程有部分基础是处于地下水以下的,那么就应该把评价内容重点放在地下水对砼和钢筋的腐蚀性上面;如果基础是以岩土层来进行施工的,则需要对地下水对岩土层的软化、崩解和胀缩作用进行重点的评价;某此建筑基础层中存着松散、粉细砂和粉土等,这就需要对流砂及管涌等情况进行重点评价;目前在地下水位许多时候会进行基坑作业,这就需要对渗透性和富水性进行试验,并对土体沉降和边坡失稳等情况进行重点评价。

二、岩土体的水理性质

所谓岩土体的水理性质就是指,岩土体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性质。一般来讲岩土体的地质性质可以分为岩土物理和水理两种性质,由于岩土水理性质的作用,岩土的强度及形状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使得建筑物的稳定性出现较大问题。一般测试岩土水理性质的方法有:透水性、崩解性、软化性、胀缩性以及给水性。

2.1透水性

这种方法是指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水穿过岩土的性能。一般而言,岩土的松散程度以及颗粒大小越大,其透水性越好。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常常利用渗透系数来表示岩土的透水性,而这一系数的获得大多是利用抽水试验来获得的。岩土的透水性与其对建筑的影响成正比关系。

2.2崩解性

崩解性又称湿化性,是指粘性土浸入静水后,由于土粒间的结构联结和强度丧失,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一般岩土体的崩解性与其颗粒、结构、矿物成分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说残积土,一般的崩解时间在24小时以内,水云母、蒙脱石为主的残积土通常一散开的方式进行崩解,而石英石为主的残积土通常会以裂开的方式进行崩解。岩土体的崩解性越高,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越大。

2.3软化性

软化性主要是说岩土在经过地下水浸泡后,它的强度会明显下降。岩土的软化性是判断其耐水、耐风能力的主要参数,常常利用软化系数来表示。一般粘性土层、页岩以及泥岩等岩土结构的软化性较为明显。岩土体的软化性越强,会使得建筑物的稳定性越弱。

2.4给水性

给水性指的是在水的作用下,饱水岩土体从裂缝和孔隙中流出水的能力。通常利用给水度来进行形容。给水度是水文地质中较为重要的参数,它对施工现场的疏干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与前面的方法相同,给水性越强的岩土体对建筑物的影响越强。

2.5胀缩性

所谓岩土的胀缩性是指,岩土在受到地下水的作用后,其体积会逐渐增大,而当岩土的水分流失时,其体积又会变小的能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岩土表面的膜会在吸水后变厚,而失水时膜的厚度又会变小。岩土的胀缩性常常会导致基坑出现突起或裂缝,直接导致土层表面及地基出现变形现象,从而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地下水可能导致的岩土工程危害

3.1水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主要包括水位下降和上升造成的危害,导致前者发生主要因素是人为的一些活动,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经常会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质恶化等,尤其是对工程建筑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威胁。但是,导致后者发生因素却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地质因素的影响(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气温等)、人为因素(工程施工),但是通常情况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导致的。通常地下水位的上升可导致坍塌、管涌、建筑物失稳等危害的发生。

3.2地下水动压力的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在自然条件下,通常地下水的压力作用是比较弱的,也不会对地质工程造成什么危害。但是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常常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包括流砂、管涌等。

四、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注意事项

4.1加大对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视程度

在地质勘查过程中,除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研究,还要将与岩土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放在重点的位置进行分析,地质勘查中需要从自然地理条件看,水文地质勘察中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气象水文特征和地形地貌等内容,其中前者主要应该包括工程地区的季风情况以及气候的湿润程度等;而后者主要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基本特征,以及地形的平坦开阔程度、地貌的侵蚀情况以及地表堆积物情况等分析;也要从地质环境分析,包括地质构造、基底构造、底层岩性以及新构造运动等等内容;以及地下水位情况分析,包括近些年地下水位的最高值以及其变化趋势、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补给关系等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对含隔水层的情况这一部分内容应该对这两个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等内容进行仔细勘察。

4.2重视水文地质参数测定

首先,地下水水位的测定,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凡遇含水地层时,均应测定地下水位。其中静止水位的量测应有一定的稳定时间,其稳定时间按含水层的渗透性确定,需要时宜在勘察结束后统一测静止水位;当采用泥浆钻进时,测水位前应将测水管打入含水层中20cm或洗孔后量测;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必要时应采取止水措施与其他含水层隔开。其次,测定地下水流向可用几何法,并同时量测各孔内水位,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地下水流速的测定可采用批示剂法或充电法。最后,压水试验也是水文地质勘查中的一个重要试验。压水试验与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资料结合起来,根据工程实际要求,将试验孔位确定下来,试验段按照岩层的渗透特性来进行划分,按照实际需要对试验的起始压力、最大压力和压力基数进行确定,并将压力与压力入水量的关系曲线及时绘制出来,将试段的透水率计算出来,进而确定P-Q曲线类型。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文地质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影响工程施工建设。在工程地质施工过程中保证工程设施的质量和安全,就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并充分做好水文地质方面的工作,对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存在的和遇到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参考文献:

篇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工程也逐渐增多,然而,在工程开始前的地质勘察工作十分重要,否则,一旦没有做好就容易引发安全隐患。而水文地质是地质勘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工程周围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如果没有做好勘查工作,在工程建设时,没有做到合理处置地下水,就很容易给工程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因此,文章中对于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分析是十分有意义的,也希望引起相关人员重视。

1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分析

在开始一项工程之前需要对工程周围的水文地质性况进行规范的调查,否则容易出现相关安全问题,例如基坑工程等。在很大程度上,一项工程的地质情况都是与其周围的水文地质相关。这是因为,在岩土中含有地下水,而地下水对于岩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很多时候,一项工程安全性与其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联。然而目前来说,很多勘察单位对于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并不是理解或到位,有些在进行勘察时,仅仅是勘察了表面内容,而对于地下深层次的部分没有做到很好地勘察,这也使得水文地质的勘察质量大打折扣,或是流于形式,这样的失误所引发的危害是巨大的,很容易造成地下水对工程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1]。因此,为了保障工程建设的合理性、经济性和安全性,需要对各类项目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合理的勘察工作。

2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可以总结出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水文地质的评价工作:(1)评价地下水、岩土层以及建筑物的影响,这样做能够很好地了解水文地质对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并了解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2]。而在进行了评价之后,需要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可能出现的危害问题的预测,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进行地质勘察时,需要了解场地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建筑物的类型,并根据此,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合理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保证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合理性;(3)着重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对于工程项目的影响,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层特性的影响,并且需要做好数据的记录分析等工作,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3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

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

(1)地下水位升降引发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升降问题对于工程的危害性很大,一般来说,地下水位的变化会与季节或者是区域有关[3]。很多因素都对地下水位升高有影响,例如一旦含水层结构或者是岩土的岩性产状发生了变化,就容易引发地下水位升降,除此以外,气候上的影响也是其中很强的因素之一,例如如果发生强降雨时,就会引起地下水位的迅速升高。而引发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也有很多,而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到对地下水的合理运用,而是肆意抽取,这些都会引发地下水位的下降,同时对于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容易导致工程本身及周边已有建筑物地基安全问题;

(2)地下水位变化引发岩土物理性质改变。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都有较大的影响,地水变化得越大越剧烈,产生的影响就越大。严重时,容易导致岩土层的变形亦或是开裂,这对于工程地基的稳固有很大的影响[4]。水位变化明显时,风化岩石内部会出现扩张的现象,容易引发开裂变形。因此,只有做好水文地质状况的勘察,才能够更好地控制、利用地下水,使得其不会对工程造成坏的影响,也避免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破坏。

4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的应对

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并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做出了一些合理的应对措施,希望得到相关人员的借鉴:

(1)进行数据解析。数据解析指的是在进行工程开展时的预处理过程中,对工程施工的顺序进行确认以及对工程的原始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编辑。可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做出合理准确的分析,判断出其具体的数据信息,很好地帮助水文地质问题的解决[5]。在进行数据解析时,完成了数据的处理编辑之后,还需要明确工作布置的接受地以及激发地,以使得其能够有效地辅助工程施工,为其提供一些数据上的支持;

(2)分析水理性质。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是水理性质,这是一种岩土和地下水之间的互相作用所引发的性质,其包含的内容有岩土层的透水性、保水性等等,和岩土的形态有着很大的关联。而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进行地下水的采集,一般是根据时间采集两到三次,然后对不同时间采集到的地下水进行数据上的分析,以此来判断出地下水的参数变化情况,做出合理的数据模型,保证科学性正确性;

(3)加强处理地下污染。地下水的污染容易引发人们的健康威胁。因此,如果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地下水的污染问题,需要及时对其提出解决方案。除此以外,需要由相关人员进行地下水污染知识的普及,让人们了解到地下水污染的危害,更好地进行危害的保护[6]。一般来说,地下水的危害问题与其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地下水具有流速慢,净化能力差的特点,因此,一旦被污染,就很难自行恢复,并且容易扩散;

(4)进行地球物理测井法。利用地球物理测井法能够实现对钻孔剖面的岩性分层的数据分析,收集起含水层以及岩溶发育层等部分的信息。这种方法效果明显,具有很大的操作意义。而在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实际的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首先进行物探的过程,这样能够很好地保障人员的安全,然后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来进行勘探过程中一些异常问题的解释,然后作为实际的水文地质资料,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数据,能够初步得出目前的地质环境,建立一个初步模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做出一些调整,这样就可以得出实际的水文地质环境。值得注意的是,一定需要根据具体的资料来进行地水文地质的判断,且在勘探前,需要先进行后果的预判,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施工人员要确保动作上的规范性,否则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十分重要,能够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然而,目前针对水文地质问题这一块的勘察很多工程中都没有做到十分完善,这也多有诱发建设工程安全问题。因此,希望相关人员能够重视起水文地质问题,不断思考应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勘查和治理方案,更好地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我相信,有了相关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对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视,在未来,我国的工程建设相关水文地质问题,将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提出和解决。

参考文献

[1]雷雨菱,陈岭.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7):162.

[2]郭霞.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0):31-33.

[3]王振伟.浅析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J].浅析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2014(01):22-23.

[4]姚文生.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J].信息化建设,2015(11):383.

篇9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23-2

0前言

加强对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保护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要重视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提高做好水文地质防治工作,提高勘查水平。

1水文地质所产生的危害性

水文地质引起的危害性问题通常体现在下面两方面:潜水位出现升降导致的危害和地下水位出现变化引发的岩土工程危害。若地下水位出现大幅升降将极易引发膨胀性岩土出现不均匀的胀缩变形现象,甚至导致地裂。同时若地下水位出现变化的次数过多或者变化幅度过大时,膨胀性岩土将发生往复性涨缩,并且一旦涨缩幅度过大,甚至将破坏建筑物,尤其是在建筑物较低或较轻时。而潜水位出现上升现象将会软化建筑物地基,增强土壤含水量,降低其强度,使其具有更强的压缩性,从而使建筑物出现沉降变形的几率大大增加;地基也会因此出现侧移现象或隆起现象,进而导致基础上浮,降低建筑物稳固性。而潜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为原因,所导致的自然灾害也很多,在此就不做赘述了。因此,因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岩土工程和建筑工程产生安全的影响作用很大。

2地质勘查发现的水文地质问题

2.1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的问题

天然状况下,地下水所具有的水动压力并不会对工程产生较大作用,通常情况下也不会产生危害。但其若加入人为作用,就可能对地下水产生较大的动力,打破自然的平衡环境,有些移动水所具有的较大压力,可能会导致岩土工程受到损害,如:流砂、管涌及基坑突涌等问题。

2.2水位上升引发的各种问题

引发水位上升的诱因很多,但地质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含水层结构和总体岩性状,而水文气象类因素主要有降水量、温度等,人为因素则主要有灌溉和施工等,有时导致水位上升的因素则包含其中几种。水位上升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很多,如:土壤出现沼泽化和盐渍化问题,建筑物加快被岩土和地下水腐蚀的速度;斜坡与河岸等出现岩土体滑移、崩塌等重大地质灾害;有些非常特殊的岩土体结构会因遭到破坏而强度减少、软化,导致粉细砂和粉土发生饱和、液化、流砂及管涌等各种问题;地下洞室被倒灌、地基上浮及建筑物稳固性减弱。

2.3水位下降导致的一些问题

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但大多是人为因素,如因为生活和生产对地下水进行大量抽取、矿业进行矿床疏干、上游修筑堤坝或水库拦截下游水等。而地下水位一旦出现大幅度下降,地面将出现开裂、沉降,甚至塌陷等问题,而地下水则会出现枯竭、水质恶化等各种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存在将会导致岩土体与相关建筑物失稳,并在很大程度上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3水文地质勘察需注意的事项

3.1水文地质调查

地质勘察必须在工程施工前完成,勘察工作应符合工程地基的种类,同时重点勘察评估地下水位升降对于岩土体及相关建筑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估量岩土工程因此出现危害的可能性,并做好防治工作。其次,工程勘察的方式应符合建筑地基要求,查清水文地质的相关问题,为选型提供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再次,查清人为活动引起的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及对岩土体与建筑物造成的危害是地质勘查的主要工作,同时也要查清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状态和影响。此外,工程不同面临的地址问题也大不相同,因此要根据工程的变化,勘查地下水对工程造成的影响,并对地质环境做出相应的评价。

3.2水文地质勘查的主要问题

水文地质勘查和其他的工程地质勘查相比需要对其评价内容进行更复杂的分析,其主要体现在:首先应勘查出自然状态下地下水的分布状况,以便明确地下水对水文地质勘查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同时将工程建设中的人为活动作为依据,预测地下水位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而评估将对建筑物与岩土体产生怎样的消极影响;然后根据评估结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根据外界的具体环境着重分析地质问题,如地下水对建筑物造成的腐蚀危害、建筑工程对施工场地的建设基础持力层的材料要求,及在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地基基础压缩层出现意外状况的几率;最后是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标准测定有关水文地质情况,并为其提供有效数据。

3.3勘查水文地质参数

(1)建筑工程地质勘查一旦遭遇含水地层,必须测量其地下水水位。其中在对静止水位进行测量时应保留一段稳定时间,时间长短根据含水层渗透性决定,有必要时可以在勘查工作完成后统一进行静止水位测量;在应用泥浆钻进的过程中,应先将测水管打入含水层约20cm处;在遇到多层含水层时,应先将其与其他含水层隔离,并做好止水工作。(2)测量地下水流向常用的方法为几何法,先量出各孔内部水位,据此测定地下水流向。而测量流速则常应用充电法及指示剂法。压水试验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必不可少,并将其结合地质测绘,根据工程标准,决定试验孔位,再依据岩层渗漏实况确定试验段,再根据实际要求决定试验的相关数据,如压力基数、压力极限及起始压力等,并及时计算压力和压力入水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试验段透水率,最终决定其曲线类型。

3.4追踪水文地质变化状况,全面把握变化规则

勘查工作人员应对地质勘查有关数据了解全面,重视掌握水文地质和地基基础类型等相关数据,特别是和工程地基基础类型有关的数据,以便及时应用到现实工作中,一旦出现需求,就能马上提供充足资料。同时,不仅需要掌握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情况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状况,更要了解工程施工状况,实时掌握其变化规则,及任何可能出现的有碍施工的问题,及早做好防范措施,确保工程能顺利竣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过程中要详细准确对相关的信息、资料、参数进行记录、整理和计算。勘察工作完毕后要对勘察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 ,制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地质勘察报告中 ,对尤其对水位地质评价的内容加以重视,除了必要的岩土结构、分布等岩土情况的内容,还要对地下水的类型、埋深、水位、涌水量等基本信息 ;地表水与地下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水文地质的多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和计算 ,同时还要对因季节和气候变化引起的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3.5对地下水应合理应用并加以保护

水文工作规划应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及定向性特点。国民经济发展为水文地质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水文地质工作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并服务于经济社会,这样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地下水开发与保护力度,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战略,使地下水这个非常宝贵的资源能够在自然属性符合社会属性的情况下被开发利用,创造性地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并能与大自然和谐互利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施工设计和工艺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与水文地质勘查加大了难度,而科学、合理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是工程施工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我国应重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技术的学习与创新应用,尤其是水文地质勘查,这对于减少建筑工程危险系数,及保护建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篇10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i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 requirements caused hydrogeology and groundwater hazards, worthy of reference.Keywords: engineering geology; hydrogeology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深入,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难堪的境地。因此为提高工程勘察质察中不仅应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2、水文地质勘察中的问题

影响的水文地质因素: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位及变动幅度,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和分布及组合关系,土层或岩层渗透性的强弱及渗透系数,承压含水层的特征及水头等。为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应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工程可能产生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但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通常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3、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士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3.1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3.2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测试办法:

(1)崩解性,是指岩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敞、解体的特性。

(2)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几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3)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涨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4)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上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5)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上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4、地下水在岩土工程中的危害性

(1)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上升时,软化地基土,使其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下降时,岩土的自重应力增加,可能引起地基基础的附加沉降,如果土质不均匀或地下水位的突然下降也可能使建筑物发生变形破坏。

(2)地下水位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严重者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低层或轻型建筑物的破坏。

(3)当地下水位变化频繁或变化幅度大时,不仅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胀缩幅度也大。因此,在膨胀性岩土地区进行工程勘察时,应特别注意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特别是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幅度和变化规律。这对地基基础深度的选择,宜选在地下水位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下,不宜选在地下水位变动带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问题及措施分析

5.1 传统地下水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的测量与计算沿用的传统方法为:(1)钻孔;(2)提取岩芯后0.5h,测量孔内水位。(3)有条件时,测量终孔后24h水位,作为稳定地下水位。对于只有含水层贯通的地层,这种方法是合理的,但对于含水层不贯通的地层和局部(或大部)不透层水的地 这种方法会带来一些问题。

5.2解决地下水问题的措施

篇11

1 水文地质研究对工程地质勘测的重要性

工程地质勘察中要尤其重视对水文地质的探究,充分掌握水文地质的条件勘测,勘测完毕后依据工程的实际需求,仔细分析所勘察的水文地质条件,做出正确的水文地质勘测报告,从而保障后期工程的质量,充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水文地质勘测过程中要注重分析和评价所勘测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都会危害到岩土体和后期工程质量,所以要得出详细的水文地质数据,并做出正确的防范措施,确保工程的高质量。在工程地质勘测中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时要都结合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水文地质环境,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水文地质勘测中地下水对工程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性, 要重视地下水问题带来的危害,防患于未然。

2 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危害

由于地下水是岩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岩土体的工程特性,间接的也影响到了后期施工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这里我们主要从岩土体地质的角度分析地下水对工程地质产生的危害。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以及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影响的。在工程勘测过程中要研究水位升降变化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哪些危害,想办法解决问题,减少危害。要解决问题就要了解地下水的高度位置和季节变化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天雨季时地下水位一定会上升,冬天旱季时水位就会降低,水位的变动带即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浮动,同时地下水位的天然变化是分区域的,也是不断变化的,但由于其变化幅度并不大,所以一般很难发现。近年来,除了一些突发的自然危害外,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局部性地下水位变化问题也不少,而且人为因素引起的水位升降变化比自然形成因素更大, 所引发的岩土工程危害也更加严重,所以为了降低地下水的升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正确分析和评价地下水位,在勘测工程中勘察人员要先准确地测定静止的水位高度。为了确保勘测的准确性,要测出天然状态下地下水的稳定水位线。

在测定静水位时要先了解相关的水位知识:上层为潜水、下层是承压水或多层含水层位置,对于这些水位要进行分层测定得出准确结果,由于刚开始接触到的水不一定是静水位,所以静水位的测定要在一定的稳定时期内进行。不同的地区要分不同的时间做定时测试,采用基本的勘测得出正确结果,然后分析比对测出的结果。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会影响岩土工程质量,首先会引发的问题就是导致地面塌陷和地基沉陷甚至发生断裂现象,这样一来不仅会破坏岩土体的稳固性,还会拖延勘测施工的进程。在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区域,由于抽水量太大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造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持续扩大,使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直至干枯,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 水文地质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水文地质勘测,减少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在工程地质勘测中水文地质的相关问题包括地下水的特性,地下水位的升降幅度,地下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与分布情况以及相互作用关系,岩土层的渗透性和渗透系数等。还要结合地下水对于地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情况以及后期工程质量的影响制定出详细的、可行性高的水文地质勘测报告,并作出正确的评价,重视水文地质勘测过程中地下水和岩土层可能出现的危害,负责过程施工的单位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制订出可行性高的施工方案,尽可能避免地下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3.2 在水文地质勘测中注意探究水理性质

在水文地质勘测中水理性质指的是地下水和岩土层相互作用时所出现的性质,通常表现为岩土层的溶水性、渗水性和存水性,这些特性都与岩土的不同形态特征息息相关。在工程地质勘测过程中对地下水的抽样检测,一般是一年两次,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也要结合实际勘察时出现的具体情况对地下水随时随地做抽样检测。区分地下水的类型一般要依据岩土层的埋藏深度和含水层的差异进行分类。在水文地质勘测中对水理性质的测试分析资料是地下水水位、水量等变化的设计方案的主要依据,对工程地质勘测影响巨大。

3.3 重视水文地质勘测中地下水的危害

地下水的勘测、分析、研究属于水文地质勘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准确测定和分析地下水的各项指标,比如升降值、水中所含矿物质、水的硬度等数据。原来对水文地质勘测只重视对岩土特性和地质构造的分析检测,不够重视对水文地质的勘测,事实表明这是错误的,必须要高度重视水文地质勘测中,地下水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从而对地下水问题做出全面详细的分析,尽早探究不同的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然后商议得出正确的解决方案,把地下水问题对工程质量安全的危害维持在可控范围内。

3.4 注重水文地质勘察中评价机制的完善

施工方要充分认识到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测可能对工程建筑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程度,从而不断提高勘测人员的安全防范和责任意识。不断改进和完善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机制,制定出可行性高、实用性强的测试报告,还要符合水文地质勘测的实际需要,预测各类水文地质问题,对各类问题的影响因素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建立符合工程地质勘测的水文地质数据库,为以后的测试分析提供数据信息和技术支持。

4 结束语

水文地质是工程地质勘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勘察内容。而地下水作为水文地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地下水会直接影响岩土工程的进行。想要准确分析水文地质的参数,就要注重勘测水文地质,得出正确的参数,确保后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所以说,在工程地质勘测中非常有必要对水文地质进行勘测,并对其问题进行探讨,而且要注意水文地质的问题的影响,为了把水文地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和危害降到最低的限度,还要做出正确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以往经验表明, 水文地质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地质的勘测、设计和施工,因此要十分重视水文地质问题,不容忽视。水文地质问题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察二者息息相关,工程地质勘察的研究的对象是岩土体,而水文地质与岩土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密切。因为地下水作为岩土体的组成部分,也是水文地质的主要元素,地下水会直接影响到岩土体的结构特性,还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固性和使用寿命。水文地质问题很容易就被忽视,因为从许多工程地质勘测、方案设计和施工过程来看,是在实际的勘测工作中, 勘测结果一般很少直接利用涉及水文的参数,水文地质问题通常只被看作是简单的工作,在实际勘测过程中也只是象征性地分析和评价一下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情况。

参考文献

篇12

1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水文地质评价非常重要,关系到工程勘察的结构,影响建筑工程的实施。首先,水文地质勘察中要注重岩土结构的评价,地下水是影响岩土结构的主要因素,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地基稳固,就必须在勘察时额外注重岩土结构的稳定性变化,以免在建筑施工时,发生地基下沉,为此,在地质勘察时,要全面的考虑到地下水的变化方面以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将重点放在地下水以及岩土结构方面,从而根据建筑物的施工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措施,结合岩土结构,从而有利于工程施工操作。其次,要注重对下水位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要考虑到地下水的结构变化,也就是在工程勘察时,从而明确工程建筑的施工目的,进而对整体工程做出准确性的评价方案,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2 岩土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造成危害的主要因素

岩土水文地质条件造成工程地质勘察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两个原因就是地下水动水压力和地下水位升降变化。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地下水位的变化,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超过其临界值时,就必然会对工程地质勘察造成地质危害,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引起危害的地下水位变化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2.1 地下水位升降

经过深入研究水文地质规律,我们可以发现气压、气候、地球与月球的引力变化以及潮汐,附近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等等都会造成地下水的水位反反复复升降的问题。以下几个方面都是受到地下水水位升降引起的:造成已有建筑物基础土的压密影响;通过腐蚀性造成基础工程材料的破坏更严重;地下水的水位变化造成干湿交替而容易破坏;导致具有膨胀性的岩土发生膨胀变形破坏,从而导致地面裂缝而严重破坏建筑物的基础结构。

2.2 地下水位下降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为因素已经成为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比如,人们对地下水的过度使用,修建水库将地下水水源截流、矿床疏干、在流域的上游修建大坝等,这些因素通常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当过大或者过快的下降地下水位时,经常会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比如,地下水源枯竭和地下水水质恶化,比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以及地面裂缝等,同样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等,在某些年降水量过小的地方,可能会导致该地区土地沙漠化,而在海边,又可能会导致海水倒灌,工程以及人类所居住的环境很有可能会因为这些地质灾害、环境问题而受到严重的影响。

2.3 潜水位上升

潜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水利工程建设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例如,修地下水库、湖泊、水库、河流等地下水来源地的水文上升。潜水的水位上升会改变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影响:首先,建筑物的安全性受到软化地基的影响,潜水的水位上升;其次,潜水的水位上升也会导致地基的侧移或者隆起,建筑物倾斜或者墙体破裂是侧移引起的,而建筑物的基础上浮是隆起引起的;

3 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应对措施

面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日益严重的水文地质问题,我们应当利用以下几种措施:

3.1 重视地下水埋藏状况的调查

在进行地下水埋藏状况的调查时,应当把握调查研究的重点对象,创建必须的调查指标体系,明确地下水的类型、补给及其排泄情况、地下水的水位、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幅度及其规律,与此同时,认真评价地下水的情况以及建筑材料的腐蚀情况,针对基坑工程应当加做抽水试验与压水试验,分析评价土层的渗透性能等。预测并评估地下水可能引起的突涌、管涌以及流砂等破坏,并且针对破坏制定科学的、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3.2 加强对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或者规程的学习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