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2-04-11 10:23: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三资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三资实训总结

篇1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教学的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不断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进行商务英语实训课堂模式的构建,所谓的实训教学是指学校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逼真的工作环境,并以真实的工作经验作为教学案例,来帮助高职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相关知识。在这一模式之中,学生自身能够通过自身的工作实训,锻炼职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总结工作方法,使得学生在提升对理论知识学习效率的同时,能够尽快的了解就业环境,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高职商务英语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着手提升高职学生参与实训的能力与提升院校自身高职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各大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商务英语实训教学在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商务英语实训教学依旧存在不足,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高职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素质的提升与能力的提高。

1.高职商务英语实训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高职院校相关实训课程体系的本质在于通过多个层面、多个方面会计工作实训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深化。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高职商务英语实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旧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没有进行相应的优化。对于高职商务英语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的规划,实训课程的课程设计标准不一,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重复交叉的问题,没有做好很好的衔接。

2.科学实训课程教材的缺乏。虽然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材种类与数量繁多,但是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其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专业的实际需要。教材在编写上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商务英语实训课程教材内容较为落后,所包含的知识基本上很难与国家新的法律、新的技术发展保持同等速度的更新,不能让学生掌握最新的专业的发展动态,并且在编写的过程之中缺乏系统性与层次感,存在编写过于繁琐和过于简单的两种极端倾向,这就使得实训课程教学满意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不利于高职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高效开展。

二、高职商务英语提升实训教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为了切实有效的推进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训教学改革的进行,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快速发展,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在高职商务英语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实现教学改革。

1.进行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优化,构建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人才的高效培养,使得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训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各个公司相关部门的基本运作,提升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对实训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例如将专业英语、计算机课程以及MBA课程划归到实训课程体系之中,通过这种课程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借鉴外国专业课程建设的经验,进行相关实训知识的教授,帮助学生理清实训与理论之间的利害关系,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进行实训教材的科学编写加快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做好国家新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发展的补充,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实训教材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同时增加教材自身的层次感与系统性,通过这种方式的梳理,能够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要极大的丰富教材中业务的种类,使得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

3.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高职院校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进行工作流程的全面模拟,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作流程,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高职院校要与校外企业进行联合,进行合作办学,通过与三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拓阔就业渠道,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最主要的就业领域,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中的实训,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实现其自身的健康发展。

4.高职院校自身必须明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进行教育观念的彻底更新。高职院校要充分理解职业能力绝不简简单单的等同于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养成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进行全面的养成,为此就需要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进行合理设置,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自发的融入到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实现学生综合能力、职业技能以及就业能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 F272

为了满足学校下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从2012年6月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历经一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毕现对该阶段工作进行总结。

1 毕业生调查问卷(共28份)

1. 1您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对以下哪些方面能力及素质要求最高?

1.2 您认为工作后最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

1.3 以下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对您的工作有帮助的课程有哪些?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发现,学生认为对工作有帮助的必修课程与我校市场营销的主干课程基本一致,说明把这些课程作为主干课是正确的。

1.4 为了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您认为还应该开设哪些课程?

通过问卷总结,学生认为应该开设一些营销实战方面的课程,目前这一点还是我们营销专业所欠缺的,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购买营销实战软件来弥补,该软件为学生进行营销实战提供了若干个企业的资料,学生通过操作,如同亲自在商场进行经营一样,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学生认为应该开设一些口才及礼仪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日常行为。

1.5 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请提出您的建议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认为应该加强实践方面的训练,多参加一些营销活动,多多进行模拟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通过问卷的反馈,我们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进行了以下修订修:

2.1明确培养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清楚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市场策划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可在工商企业、三资企业、金融企业、从事市场营销策划与管理工作,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专门人才。

2.2确定专业能力体系及课程设置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专业能力,具体指标体系构成如下:

(1)市场营销调研能力:具体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调研的步骤,常用调研方法,制定具体调研方案并对调研方案实施和管理,分析、整理调研材料,撰写调研报告;该技能项目主要通过《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的教学及相应的单元实训活动来完成。

(2)市场营销策划能力:能够进行市场营销战略、战术方案设计和市场营销创新策划,具体要求为熟练策划文案格式,熟悉创意技巧的运用,并要求策划创意具有实用性和新颖性;该课程主要通过《市场营销策划》、《营销调研》、《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及相应的单元实训活动来完成。

(3)市场推销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推销过程各环节的方法和技巧,使其具备较强的推销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客户获得营销成交能力、营业现场促销能力能;该技能主要通过《消费行为学》、《公共关系学》、《推销理论与技巧》等课程教学及相应的单元实训活动来完成。

2.3 增加实践、实训方面的训练

通过问卷,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对于实践、实训方面的训练比较看重。因此,修订培养方案时需要增加学生实践、实训的课时,大约占到总学时的30%以上。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参观、实习,为学生够买实训、实战方面的软件,使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的进行经营模拟操作。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司经理、市场部经理、营销策划师等到学校作专题讲座,已纳入本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中。

加强营销岗位就业实训,在教学计划安排四个实训,具体为:营销技能实训、市场拓展实训、公共关系实训、商务谈判实训等,安排在在本科教学计划相应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课中。

加强毕业实习。采取学校推荐或学生自己联系的方式,安排本专业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通过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本专业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实践相结合。

2.4 增加口才及礼仪方面的课程

在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学生们增加演讲与口才、商务礼仪课程。每门课程约28学时。演讲与口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们与他人的沟通、联系;商务礼仪让学生们学会待人接物、商务方面的行为准则。

2.5 考核考试方法改革

(1)理论课教学考试可以采取开卷、闭卷、一张纸开卷的形式;

(2)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主要以平时出勤、实践性环节的书面报告和口头答辩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3)专业应用能力指标考核在相应的课程中由专业技能考核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构成;专业技能考核的形式根据课程要求撰写广告策划书、市场调查和预测报告、谈判方案设计、市场营销策划书等形式,占总成绩的80%;答辩主要对设计的方案进行阐述,占总成绩的20%。

2.6 增强教师的实践、实训方面的学习

篇3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3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74-0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既有足够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项目教学是会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它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发展、服务于企业功能,使学生学得较直接、较实用,在校就具备会计从业能力和资格。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是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围绕“生产过程”编排各会计岗位,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会计实务仿真操作训练,使学生能直观、系统、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对《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基本理论的理解,加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理论和会计实务紧密结合,为学生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基本功。所以,加强会计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是完成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 会计综合实训基本要求

会计综合实训职业行动领域的典型会计工作岗位包括出纳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往来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总账报表核算岗位、稽核核算岗位、办税员岗位和会计主管岗位等。会计综合实训要达到巩固所学知识(主要是熟练掌握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通过对企业会计核算岗位综合技能的操作,掌握企业有关岗位核算的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的基本过程,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密切相结合,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要让学生明确并做到工作化的学习目标、了解综合化的课程内容、组织行动化的学习过程、完成过程化的评价反馈。

综合实训用品包括手工综合实训用品(包括记账凭证、账簿、科目汇总表、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封皮、账簿封皮、账绳、胶水、财务专用笔、直尺、实训报告、会计档案袋等)和电算化综合实训用品(含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时,一般应完全按照生产企业或实际部门组织会计核算的程序、方法和所使用的凭证、账簿、报表来组织;动手操作之前,要弄清实训的目的和要求,对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会计综合实训就是运用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对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方法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综合实训主要强调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这3个环节上的拟操作。会计核算方法在会计综合实训中的应用包括会计科目设置、记账方法选用、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填制;对各项实训的基本操作规范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包括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填写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时要字迹清楚,并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记账、结账,发现错账应用正确的方法更正;对企业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为达到教学效果,保证实训质量,每次实训都应周密安排。对指导教师来讲,要做到实训前充分准备、实训中加强督导、实训后认真总结;对学生来说,对于每项实训,实训前充分准备,积极参与实训过程,按照实训的要求编写实训报告。学生在实训中的操作技术要规范、准确、清楚、及时。

二、会计基本理论与工作岗位描述

会计工作岗位是对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具体分工而设置的各个职能岗位。企业会计核算都是按岗位进行,所以在会计综合实训前学生要重点按照各岗位学习相关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包括财务会计的概念、特征、目标及作用,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会计计量等。要了解期初建账过程(会计账簿的启用和交接规则、建立分类账、建立日记账)、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原始凭证的书写要求、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内容、记账凭证的格式、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记账凭证的审核)、账簿的登记(账簿登记规则、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账务处理程序下总分账的登记、错账更正规则)、对账和结账(对账的内容和方法、试算平衡、试算平衡的作用)、结账的内容与方法(结账内容、结账方法)、凭证和账簿的归档等。

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时,要以满足业务需要为原则,必须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有的分设、有的合并、有的不设;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要有利于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业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要有利于建立岗位责任制。一般而言,大型企业应设置会计主管,出纳,固定资产核算,材料物资核算,库存商品核算,职工薪酬核算,成本核算,收入、利润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涉税,总账报表,稽核等岗位;小企业因业务量较少,应适当合并减少岗位设置。在描述财务会计岗位时,要强调职业道德和保密制度、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优秀的沟通协调能力,正确处理各项经济业务,严格审核记账凭证,实施对账制度,合理进行纳税筹划,分析研究会计数据,编制财务报告,向管理层提供可靠财务信息。

三、会计工作书写规范

会计工作书写规范是指会计工作人员在经济业务活动的记录过程中,对接触的数码和文字的一种规范化书写及书写方法。财会书写的内容主要包括阿拉伯码的书写、数字大写及汉字书写两大部分。在一些三资企业,有时需用外文记账,外文字母的书写也应该规范。财会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是正确、规范、清晰、整洁、美观。数字书写规范是指要符合手写体的规范,包括数码字书写的要求和数码字书写错误的更正方法。文字书写规范包括文字书写的基本要求、中文大写数字的写法、摘要的书写。

四、模拟企业基本情况

模拟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类型、职工人数、法人代表、注册资金、资产总额、经营范围、开户银行及账号、纳税登记号、厂址及电话、内部机构设置、车间概况、会计岗位分工及职责简介、营销网络、生产组织与工艺流程、生产费用归集和产品成本计算程序、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含财务部门内部分工、账务处理程序、外币业务核算、坏账准备的计提、备用金的核算、材料核算方法及流程、固定资产核算、与工资有关的各项经费、保险费和公积金的计提、水电费的分配方法、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生产工人薪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在产品计价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及费用成本核算流程图、自制半成品及产成品发出的计价方法、存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销售收入的确认、销售核算方法及流程图、对外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税金及附加的计提、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方法、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现金等价物确认条件、借款利息的处理、财务电算化核算流程等);提供建账资料,包括企业会计科目表、总账和明细账的期初余额、成本费用明细余额、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表、“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专栏;提供企业经济业务和记录企业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提供空白原始凭证及会计报表;会计电算化实训,包括系统初始化(建立账套、用户和权限的设置、数据备份)、总账系统初始化(启动总账系统、设置核算规则)、基础数据设置(部门档案和职员档案、客户和供应商档案、设置凭证类别、设置会计科目、核算项目设置、期初数据录入、试算平衡)、日常账务处理(凭证填制、凭证审核、凭证查询和汇总、记账、出纳管理与账簿管理、对账和结账)、编制报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利润表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五、会计综合实训组织形式

根据提供的实训资料和要求,可采用以下3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

1、分组完成。分组有利于模拟会计分工,明确责任,加强学生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按照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分组至少两人一组,各有分工,相互制约,有助于实训过程的规范化和会计记录的正确性。

2、分组轮岗完成。为了加强真实感,也可将学生分成每4人一组进行分工,设财务主管、记账会计、制证会计、出纳会计等岗位,由指导教师为小组每一成员指定会计岗位、岗位职责、轮换时间和轮换次序,在分工、牵制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会计实训,使学生了解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熟悉各会计岗位的职责。完成实训后,应填写个人分工及工作量明细表,以便明确责任和考核评分。为了弥补分组实训的缺陷,在实训过程中应加强交流。指导教师在实训完成后还应组织个别面试,以了解学生对组内所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熟悉程度。

3、一人独立完成。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全部实训项目,在实训中担任所有会计岗位的工作。一人独立完成有利于学生应用所学的会计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地认识和掌握会计核算全过程的目的,培养学生能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在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活动中,指导教师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及辅导工作。技能操作流程中,要求学生填制有关原始凭证,对取得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会计模拟实训原则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会计综合实训应当按照以下两项内容分顺序进行。

第一项实训内容为手工操作环境下的会计业务实务模拟,在会计实训室进行。第一步,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先学习实训案例,熟悉会计核算实际业务,搞清楚案例中全部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有关数字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然后由指导教师对实训操作方法做讲解和演示,并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相关实物相对照,强化会计核算流程的感性认识;第二步,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任务的完成是顺着“建账经济业务处理对账与结账及记入新账会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的编制财务分析会计资料的装订”这一流程来进行的。

第二项实训内容为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操作实训,在电算化实训室进行。学生根据实训教材的原始数据,在指定的商品化财会软件环境下,进行上机操作,完成全部电算化工作。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操作实训部分要求完成建账设置、初始化及基础档案设置、日常业务处理、账簿查询处理、期末出纳管理、期末业务处理、编制报表。

根据所编制的实训报表资料,进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等财务指标的计算(重点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资产保值增值率等),并进行对比分析与因素分析,写出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提出好的建议和措施。

实训结束后,应将各种账簿按不同格式装订成册,应将全部会计报表装订成册,并加具封面,注明单位名称、年度、月份。学生在每项实训完成后,都应提交实训报告,总结实训体会,并提出会计实训需要改进和注意的问题。实训结束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提交的书面实训结果和实训报告等进行成绩评定。可以制定考核参考标准,按百分制设置账务处理(原始凭证部分、记账凭证部分、账簿部分、报表部分)、书写质量、会计档案装订、实训小结等项目,每个项目均制定扣分标准。

总之,会计综合实训能使学生体会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真实的经济业务、真实的会计信息流转过程,为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开拓学生思维、启动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是会计专业提升职业技能最经济、较有效的途径。如何充实传统的会计实训内容,完善会计实训体系是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4

秘书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群体,从国内到国外,从军队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工矿企业,从国营单位到个体经营者,到处都需要秘书。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秘书专业学生就业途径更多的是走向企业,企业要高效率,办公室要快节奏,高效率使老板对“多功能助手”不断渴求,单一型人才的秘书不再得到公司企业老板们的垂青,取而代之的便是复合多能型秘书。有资料表明:人才市场的推荐成功率是8%,而复合型秘书的推荐成功率达25%,80%以上的企业对秘书的要求是复合多能型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秘书专业的师生们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及时适应市场需求,把自己武装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复合型秘书。是否能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我们的教学首先需要改革,因此,文秘专业必须突破传统上偏重文史,短缺于管理的知识体系,改变单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授课方式。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把我们的教学目标调整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商务沟通能力,掌握秘书理论及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能熟练处理行政日常事务,能够使用英语进行相关业务活动,在涉外机构、三资企业、外贸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业务秘书、行政秘书、经理助理、前台接待、客户服务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逐年增多,而工作岗位却供不应求,公司企业是个讲究效率效益的地方,从各种岗位招聘条件“有经验者优先”上看,我们知道,企业不会给太多时间让毕业生们慢慢适应企业环境,慢慢熟练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在走出校门前就要扎实的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甚至让自己能够随时进入工作状态。针对这样的情况以及新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必须要重视实践,把实训课当做重要的一门课程,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的任务式实训教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所谓任务式实训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岗位工作内容为学生真实的创造各种情境来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讨论、合作等方式,真实演练工作场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从多方面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前了解岗位要求,进入职场状态。

一、通过任务式实训教学,为学生营造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对秘书工作有切身体验

我们系统式的实训课是安排在大二进行,通过前期理论教学以及分散式的实训,学生均了解秘书的工作,也做好了心理建设,进行系统式的实训,让学生对秘书工作有了切身的体验。

1、“一对一”方式让学生到学校相关办公室见习秘书工作

为让学生真实的掌握秘书工作要求,秘书教学组的老师根据专业要求,征得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给每个办公室分配一名学生去进行见习秘书工作,学生所见习的办公室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秘书岗位工作要求,如院长办公室,部门主任办公室等,他们都是像对秘书一样,要求见习学生处理办文、办会、办事的相关工作。让一个学生对应一个办公室,既能让学生全面的体验秘书工作要求,又能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指导,而且时间跨度相对比较长,会根据办公室对人员的需求,可一个学期甚至是一年进行见习工作,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熟练的去应对秘书工作。

2、根据秘书工作要求,设计实训模块,开展秘书实务活动

相对于“一对一”式见习秘书工作,设计实训模块无论从内容还是时间上来讲,都相对集中。从内容上来说,教师根据秘书工作岗位要求,设计出对应的实训课,比如有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日常接待与席间服务、秘书职业形象塑造、情景模拟等,每一个模块的实训,均到实训基地,在逼真的模拟现场具体的秘书职业岗位上进行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着职业装,以秘书形象来完成任务,这既能诱发学生新鲜、好奇的心理,更能直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实训获得良好的效果。从时间上来说,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材料收集、组队、演练等,到最后进行实训小结,一般会有一个月的时间。这种从内容到时间上都集中的实训方式,会让学生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让自己紧张起来,从而让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二、通过任务式实训教学,为学生营造真实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秘书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尽管不同的企业对秘书能力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但从宏观上讲当代企业秘书应具备如下科学合理的能力结构: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交际、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应用能力、较强的创造能力等。企业秘书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博中有专,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一个“专“字,让我们知道,要做好秘书工作,过硬的专业技能是首当其冲的,我们的任务式实训,就有专门针对“专业技能”而设计的。我们知道,秘书的工作纷繁复杂,但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办文、办会、办事,只要这三方面你做得游刃有余,就是一个合格的秘书,在我们的任务式实训里,“一对一”式见习里,一个部门的领导,他每天工作基本都是围绕着“文、会、事”,这就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宽阔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全方位的去运用她的专业技能。而在我们的实训模块里,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席间服务、情景模拟等,也都是针对秘书岗位的工作要求而设计的,通过了这些实训任务,我们的学生将学会如何管理办公室档案、熟悉的运用办公设备、如何准备一场会议、如何处理秘书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状况等,这些任务完成以后,每一个学生都将是一个合格甚至是一个优秀的秘书。

三、通过任务式实训教学,为学生营造真实工作场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秘书就是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服务的人员,而秘书职业素养是指具备与各种类型的上司和谐相处,办事细致,处事谨慎,具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工作积极主动并持久,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和保密意识。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秘书专业就业方向在企业,企业是个讲究利润的地方,并且存在着纷繁复杂的关系,这对我们的秘书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职业素养要求,那就是树立超前服务的自觉意识、具备善于协调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而我们的任务式实训,无论是“一对一”模式,还是设计的实训模块,学生要想很好的完成任务,必须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状态,这无形之中让学生有了压力,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见习工作得到办公室领导的认同、让自己在实训模块中帮助本小组很好的完成任务,让自己包括每一个小组成员均取得好成绩,这些压力促使学生主动的去加强自身的修养,在见习工作中注意提高专业技能,学着如何与领导沟通,如何与别的部门协调工作,自觉保密本部门的工作内容等。在实训模块中,与小组成员一起思考、讨论、合作,在“档案管理”中,会亲自动手排列和编号;在“秘书职业形象”和“情景模拟”中,自觉着职业装,把自己当做一个真正的秘书,形象上的向职业化靠拢,行动上也会自觉的向职业化靠拢。当学生通过了这些任务式的实训,他们的职业素养也得到了培养。

任务式实训教学是一种针对市场需求、岗位要求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方式,尽管我们才刚刚开展,但是已经成为文秘专业在实践教学上极为精彩的一笔,学生通过各项实训之后,都能全面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于学生的顺利就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就业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于我们文秘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表示相当满意,这些只是我们任务式实训教学收获的开始,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能适应市场需求,在任务式实训教学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探索、创新,要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秘书人才。

篇5

我院与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实施软件开发技术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贯彻实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方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实现了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企业为学院提供了优良的实训条件和环境,带来了实用的先进的技术,学院也为企业输送了合格的毕业学生。

一、用人单位的质量评价及反馈意见

毕业生目前就职单位主要是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用人单位对我院校毕业生质量从敬业精神、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素质与能力、社会礼仪9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对我院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其中对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的总体评价最高。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综合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毕业生所具有的扎实的知识结构、实践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指标方面的表现得到单位的普遍好评。我院在课程设置上紧密结合企业的需求,紧跟技术前沿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缩短走向社会的不适应期。

用人单位最看重我院毕业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这几方面的表现。这与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企业实践、拓展训练等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完成的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用人单位一方面建议我院应进一步加强对在校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使学生适应工作和科研需要。另一方面建议进一步实现学院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及时向用人单位人才信息,提供毕业生的资料。

二、毕业生反馈信息和建议

97%同学从事的工作岗位是与自己所学专业密切相关,93.9%同学就职业于目前的工作岗位是通过自己应聘完成。调查显示:同学们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比较满意或基本满意,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主要看重的是工资待遇和未来自己发展的空间。

1.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其日后的工作实践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不仅学到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应用技能,而且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人才培养的理念密不可分。学生更能了解企业需求的人才标准,在校期间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企业项目,从而得到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企业实践、企业案例学习是同学们认为对学习工作影响较大的因素。

2.学生从事专业方向情况。

调查显示:60%以上同学从事java方向,30%左右同学从事cobol方向。cobol方向增设是根据当时的就业市场需求,同学自愿参加集中培训,短期内达到企业要求,同学们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实习期间从事PHP方向的同学,因其就业薪酬较低,目前均已转到java方向。

毕业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外语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作风,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校企共育软件开发人才实施方案

通过分析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几年来的校企合作得到了肯定。校企双方专家共同组成了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学院和企业共同确立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华信特色班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规范教学文件,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进行了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有计划地进行“校企双师”任教,与企业合作完成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同企业合作进行学院考试、企业考核、毕业考评、职业技能鉴定和毕业生跟踪考核等,最终实现我院的校训:“崇德尚能,学以致用。”

1.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位培养目标是校企合作的前提。

校企专家共同组成的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听取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特点和职业素质要求的分析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对开设课程进行大连华信对日软件工程师课程置换。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企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实践能力强、满足岗位和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从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和不断提升的就业岗位来看,我们的定位是准确的。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是校企合作互惠互利长效开展的前提。

2.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是推进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

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强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培养,以利于缩短毕业后适应工作的时间。校企合作办学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了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在教学过程中由校内向企业、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学校企业共同构建出“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实施了“4+1+1”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实践掌握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从第二学期末开始的到企业短期实训和第三学期开始的引入企业案例入校,尽早地体验了真实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经历、真实的工作任务、真实的工作压力;通过一学期的深入企业学习拥有了在实际生活中边学习边工作的学习经历;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的信息看,学生上手快,实践能力强,跟他们较早接触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3.充分发挥校企双师在教学中的优势,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和质量。

一方面,学院聘请企业专家,他们将过硬的企业一线的技术和经验带进课堂。另一方面,学院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企业培训,经企业考核合格取得企业授权讲师认证证书,他们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一支校企双师团队,他们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受学生的欢迎,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校企双师直接参与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编写实习实训教材、开设专题技术讲座、指导学生实践,为学生参加工程实践提供支持,为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信息。企业双师是校企合作的纽带,架起了校企合作的桥梁,加深了校企合作的友谊,提升了校企合作的层次和质量。

4.改革考核评价,就业三方问责,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质量监控手段。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检验校企合作的成效,重在对学生进行岗位适应程度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对考核方法进行相应调整,对转换课程每学期结课的期末考试,均使用企业题库的试题,考试过程由校企双方共同执行,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制定考试时间和流程完成结课考核工作,考核成绩将作为就业资格的依据。毕业考核与岗位考核同步进行,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考核成绩合格企业负责就业推荐工作,从制度上保证了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是受企业欢迎的高质量技能人才,以检验校企合作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各行各业需要大量懂专业、善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财会专业人才倍受关注。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对金融市场判断能力的培养。为了使财会学生能学有所用,本文根据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和中职教育等环境的变化,分析当前中职财会教育办学模式对初级会计人才培养的影响,对中职财会教学模式进行了构思,以期进一步推动中职财会教学的发展。

一、打破传统,开设新型会计专业课程

第一,课程设置要结合中职教育特点,不能照搬。中职学校的课程要结合中职生自身情况以及市场就业的需求,坚持需求导向、教育先行、学用结合、自主创新的原则。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教学工作,并及时了解会计工作的最新发展,避免出现专业课程的教育滞后于现实会计实务发展的现象。尤其要注意重庆企业的特点(渝商集团、民商集团、涪商集团、开商投资等多个大型民营投资控股企业组建成立。四是微企发展数质并举。我市微型企业已占全市民营企业的31.44%,已有8%的微企成长为中小企业)。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第二,杜绝设置不合理课程,整合重复内容课程,既可节约课时,又能加深不同课程之间的融合渗透,有利于学生对整个会计体系的了解与认识。在理论课程之外,应该多设与中职生就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课程,比如出纳员操作流程、点钞等。要让学生真正通过在学校的3年学习,让他们一旦进入社会后能迅速的适应企业的需要,能很快的满足岗位的要求。

第三,各个地方学校可按本区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参加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培训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各时期的新准则、新制度和新规定,增强教育的适用性和实效性,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拓展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加快培养会计人才的步伐。

第四、设置课程要有超前意识

目前中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等。专业基础课是按学科门类或相近相关专业设置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它是为学生构筑学习相近相关专业知识而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在所学的专业知识中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主要包括基础会计、珠算、会计电算化和财经应用文写作等。专业课是提供与学生未来社会生活和职业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主要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

从现行大部分中职校的课程设置及执行情况来看,不仅比例不协调,而且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不尽合理。笔者认为,一方面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上应提升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比例。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应增设会计职业道德、财经法规、会计诚信教育等课程;同时,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应增设办公自动化等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课程,使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二、课堂教学必须创新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取注入式、满堂灌的做法,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记。学生思维闭塞,被动学习。导致教学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上课抄笔记”“复习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扔笔记”。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材,以教师为主体,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

笔者认为,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以师生讨论分析的互动形式为主,着重于案例教学,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求知。另一方面,可以积极联系会计职业界的参与,邀请企业的财务总监、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负责人等会计实务界的人士进行不定期的学术讲座。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知识更新势在必行

学校教育应该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但实际上学校的知识却是有些落后了。教学的课本不能根据社会形势与经济的发展做出必要的调整与更新,使新的指导性理论或政策性调整不能及时反映到课本中,学生无法接受到新知识。笔者认为,一方面,学校一定要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更新课本,使学生能学到新知识;另一方面,当务之急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委派教师参加理论学习和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因为只有使教师得到培训,才能让教师把学到的新知识和收集到的实践案例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改革会计教育的考评制度。

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制度与素质教育尤其是创造教育是不相适应的。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变静态、单一、应试式的评价制度为系统、动态、多样化的评价制度。包括:第一,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不仅应评价所学知识的多寡和解题方法的熟悉性,还应评价其综合评价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评价过程的动态性,教学过程中的恰当评价有利于教学双方总结经验、调整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第三,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以考试方式考核学生掌握的程度,以实验方法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第四,评价指标的系统性,评价指标要尽可能覆盖反映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各方面,除学习成绩外,还应该包括社会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文化素质等方面。

五、校企合作必须加强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日后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实训室。同时拓宽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思路,把财会管理有创新、有成果的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

总之,会计专业要想打好教学和就业的翻身仗就必须要做好实践教学,否则将会陷入生源质量下降-毕业分配下降-生源人数减少的恶性循环之中。抗起提高质量的大旗,办好教学质量是每个会计专业教师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共渡难关。

参考文献:

篇7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适用于世界范围内各个行业的通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一系列标准,当然也包括教育系统。它总结了当代世界质量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应用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向全世界推荐了一套实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模式。一个企业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获得认证,就意味着加入了质量管理的先进行列,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当然,对于教育系统,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整套教育管理规范,都有自己的体系、标准和要求,但由于缺乏系统观念,管理过程缺乏控制机制,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可树立新的教育服务观、产品观和质量观,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产品责任意识,保证服务质量的提高。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应用于职业教育,建立规范的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强调过程管理及过程控制,强调持续改进并形成良性循环机制,能够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首先,对于学校来说谁是顾客?狭义上来讲,学生是学校的服务对象,学生就是学校的顾客;从广义上讲,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家长是学校的间接顾客,而学生今后要服务于社会,因此社会是学校的最终顾客。

其次,顾客的要求是什么?要求能被培养成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地说,就是要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操作能力。即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最后,如何确定顾客的要求?顾客要求是动态的,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应始终关注顾客的要求,要明确规定如何确定、评审、沟通顾客的要求。比如,定期的企业的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教学分析、顾客满意度的监视和测量等。

2.全员参与

首先,全员参与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特征,就是要从教育质量形成的各环节,包括从招生咨询、教学实施、社团活动、毕业实践到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方面,做好预防、检查、管理、服务等工作,把学校制定的各种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直到每个人,并建立各种规范标准,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规定领导和各科室的权限范围及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确立“职责明确”、“过程控制”、“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教学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其次,全员参与就是要求教职工有明显的参与意识,每位教职工都要把“服务育人”和“顾客满意为目标”变为工作的自觉行动,因此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包括提供培训、继续教育等,提高教职员工的参与意识,当每个人的才干都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实现创新和持续改进时,学校将会获得最大收益。

再次,全员参与要建立可行的监督机制和审核机制,包括自我评价、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教师的自我评价制度旨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定期的内部审核,以确定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是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对查出的不合格项应认真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定期开展管理评审,研究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合格项的存在原因,制定持续改进的方式方法和具体计划。

3.过程方法

首先,过程包含输入、输出和活动三个要素,资源是过程的必要条件。对于教学过程,教学的输入可以是授课计划、备课、教案、作业、检测等;教学的输出可以是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过程的结果,是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提高的部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教学活动,就是授课、辅导、考试、或每一个活动;所需的资源是教具、多媒体设施、实验实习设备和设施、实习材料,等等。

一个过程的输出可能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也有可能一个过程由许多小过程组成。比如,学生的培养过程包含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课程设置过程、教学过程、实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毕业过程,等等。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其次,过程方法就是识别和管理所应用的过程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如何使过程得到识别和有效控制是关键所在。

对于一个具体的产品,比如某个零件或某个家电产品等,可以根据产品检测标准检测该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对于教育,通常采用考试等终结性评价的方法判定教育质量,但试卷的难易度、知识点的覆盖面、考场的纪律、试卷的批改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另外,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虽然通过了考试或获得了毕业证书,但其知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综合素质是否得到培养,可能会在后续课程中或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显现。如果在终结性评价中发现学生并未掌握所学知识,势必就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或今后的就业,通常采取补考、补修或留级等补救措施,但仍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产品或零件不合格,可以进行退货或返工,而学生工作后,如果用人单位发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徒有虚名、不能满足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此时学生已没有机会重新回到学校学习。因此教育有其特殊性,不能简单采用终结性评价,要注重生成性评价,对教育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及时发现问题以及时补救。

一般教育过程控制可能采取的措施是组织听课、教案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学督查、学生座谈,等等。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某一课程来说,应该先对教育过程的输入进行确认,即首先要对授课计划进行确认,因为授课计划反映了所授的内容是否满足该课程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比如,电子技术中二极管的整流电路、稳压电路、三极管的单放电路、功放电路等,是比较常用的电子电路,对于就业岗位是三资电子企业的学生,其计划中要适当增加这些章节的课时,让学生在弄懂电路原理的基础上学会简单的设计、维修。教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要确认是否符合教学规范、教学对象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监控上课情况,就是监控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比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理实一体化及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采用情况、教具与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情况,等等,考查教师的教学能力。

因此,对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形成相应的文件:如识别教学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及转化时所开展的活动和投入的资源;教学各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和运作顺序的确定;有效运行和控制过程的顺序和要求;过程监视、测量和分析、评价的方法,等等。

4.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是企业生存的活力。对于教育系统,就是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以持续满足顾客对教学的要求,增强社会、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程度。

而持续改进的基础依赖于企业的调研、毕业生调研、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分析,等等。比如中职电力拖动与控制课程的教学,就经历了不断改进、满足学生和企业要求的过程,从淡化电机的设计部分到把教学重点放到电机的种类、电机的应用、电机的控制;从电机的正反转、调速、制动、降压控制原理讲解到实际操作;从机床电器介绍到机床电器的故障分析到加强机床电器的实际排故等,其出发点就是源于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

持续改进的关键是改进的持续和循环,一个改进过程的结束,往往是一个新改进过程的开始,应重点关注改进的目标及改进的有效性和效率。

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教育质量和教育质量管理的标准化

ISO9000质量体系实行的是一种标准化管理,因此,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规格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包括:

1.培养目标标准

包括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验、实习和实训标准、职业生涯规划。

2.课程建设标准

包括重点建设课程及优秀课程评估方案、精品课程评估方案。

3.教学评价标准

包括考核组织管理、命题与试题管理、成绩评定记载、考场与监考规则、过程性评价规则等。

4.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包括授课计划、教案、作业布置、教学工作规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标准。

5.教材建设及选用标准

包括校本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选用与评价的有关规定。

6.实习实训标准

实习车间管理规定、实习操作安全规定、实习操作程序、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等。

7.顶岗实习标准

包括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

8.实习实训设备管理规定

建立规范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立起“职责明确”、“过程控制”、“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教学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即将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纳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由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通用标准,因此,要根据教育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进行合理的剪裁与变通,将其通用的质量体系要求转化为适应学校特点的质量活动体系。

总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必将使学校的工作上一个台阶,各项工作进入不断改进的良性循环,学校将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开创职业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篇8

1.期望与现实矛盾,内心焦虑

部分高职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在选择理想的职业目标时,不能把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有机结合起来。这些构成了高职生在就业中高期望值与不能正视现实的心理冲突。研究表明,在期望值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个体的内心期望值过高,其情绪就低;反之,情绪就高。有的高职生酷爱自己的专业,然而又怕艰苦的付出,择业时茫然无措;有的趋向于大城市、大机关、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不愿意去基层、民营单位和条件艰苦、待遇低的工作岗位;多数人一心想在城区寻找就业岗位。

工作难找,事先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经过数月东奔西走的求职,面对一次次的冷眼。遭受屡战屡败的打击,就会元气大伤、身心疲惫,有的甚至是焦虑、绝望。工作找到后,又觉薪资待遇、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吃住条件、发展空间、单位效益、企业前景、工作量大小、工作时间长短、工作责任、劳动强度等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现实和自己原来的想象相差甚远。尤其是工资低,生活费用(房租、交通费、通信费、伙食费等)高和单位领导、同事关系难处等矛盾无法解决,缠绕在心中形成郁结,精神一直处于惶恐、自卑、痛苦不安的状态。这是一种典型的就业焦虑症,对个人身心和社会稳定都是极为不利的,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就业心理问题。这一定要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2.随波逐流,盲目从众,缺乏自强独立意识

这种心理是指在就业时因为“跟着感觉走”而盲目从众。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缺乏主动性,缺乏对就业市场、政策了解,缺乏就业信息主动收集分析判断的能力,随大流。缺乏自我了解,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就业的客观环境而产生的意识。

这种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贪图安逸,自负浮躁。只追求繁华的都市、高大的写字楼、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到偏僻的地方、不愿意奔波劳累。二是定位不准,眼高手低。一心向往大集团和跨国名企,不愿意到小单位或基层,无心做日常小事,只愿意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三是目光短浅、朝三暮四。四是依赖他人,缺乏自信。指望学校推荐单位,或依赖父母拉关系、走后门为自己找工作,把未来全部托付给别人,自己丝毫没有自强自立的思想准备。五是没有主见,跟着感觉走。认为大家都愿去的单位一定是好单位;录取数量少、竞聘难度大的一定是好单位;招聘数量多、入围门槛低的一定是差单位;发达地区的是好单位,落后地区的是差单位;承诺薪资的是好单位,不确定待遇的是差单位;规模大的是好单位,规模小的是差单位;写字楼里的是好单位;城郊结合部的是差单位;工作轻松的是好单位,工作太忙的是差单位;专业对口的是好单位,专业不吻合的是差单位,等等。这些都是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心理误区。

3.自卑与依赖心理,影响就业主动性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由于社会上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使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处于劣势,不少高职学生对自己在职业技术院校读书,感觉特别自卑。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由于传统观念和学科本位教育的影响,加之高职录取分数线较低的现实,高职学生入学时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强烈的自卑感是严重困扰他们在就业时的不良因素,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各种苛刻条件和问题,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争取,而是悲观地认为自不如人,缺少必要的主动性,往往与许多的机会失之交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卑的就业心理,不敢正面对待就业问题,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不战而败。

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不是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机会,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政府,寄希望于家庭,等候学校和政府的安排,或是依靠家里的人际关系,个人缺乏择业的主动性,信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被动。

二、就业心理问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高校要加强国情教育,要求毕业生确立艰苦奋斗与奉献精神,教育毕业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教育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多作贡献,并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眼睛不能只盯在大中城市、三资企业和沿海地区,还应看到,许多落后地区和艰苦行业需要大批人才,而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这些地方能为毕业生提供很多宝贵的实践机会,更是人才成长的沃土,更有利于毕业生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实现人生价值。

要教育学生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学会规划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放弃传统的“终生职业”的观念,树立阶段性就业观。要考虑职业对一生发展的影响,对于那些虽然目前条件差,但发展空间大能充分发挥个人价值的单位要优先考虑。

2.确定合理的就业标准和就业目标

一个人的就业目标应和本人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所谓合理的就业目标,就是指选择的职业既符合个人的特点,也符合社会需要,体现人职合理的匹配,能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发挥个人优势,多为社会作贡献的就业目标。今天高职生合理的就业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就业的主要目标。对于一个特定专业的高职生,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最大的可能是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因此高职生应把能充分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职业作为自己就业的主要目标,这既符合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又能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专业特长。二是就业的次要目标。这是由社会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相应地对人才的需求随之变化所决定的。这就要求高职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自学等途径,学习有关知识,培养能力,决定与自己兴趣、爱好相一致的就业目标。要确定合理就业目标,就要求高职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避免理想主义,优化自己就业的心理坐标。

3.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择业竞争力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人文科学素质等,这些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职业对求职者所需知识的共性要求,培养学生掌握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宽而实的基础知识。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产业、行业、职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必然加快,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必须拥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高校要引导学生在大学阶段认真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特别是有关专业的基础和已被普遍运用的理论。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所谓精深是指学生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要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深度,不仅要有量的要求,更要有质的要求。专博相济,以博促精已成为当前高科技人才的重要要求。三是现代管理和人文社会知识。引导学生利用专业学习的空闲时间,多读些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人文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强对社会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4.以企业为依托,以学生社团为纽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可以实现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价值观、职业能力、敬业精神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参与行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企业经营活动等方式,深入未来从事的行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行业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改变自己、塑造自己。学生管理者应即时跟踪、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加强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引导,并收集第一手资料,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对学生的考核指标。

在具体操作中,学校要激发引导学生社团组织,使其成为校企联合指导就业的纽带,以点带面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建立与未来所从事行业的多渠道联系,通过假期兼职、参加座谈会、调查研究、帮助策划企业活动、邀请企业人士作报告等手段来增加对行业的理解,聘请企业工作人员作为校外指导教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企业的人才需求,把握行业规范和用人标准。这种形式的交流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因而更有效。

篇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24—03

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带招生”逐渐成为各高职教育生存发展的突破口。为了进一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掌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推进和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为实现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笔者参考了全国范围内多家高职院校的调查问卷,并结合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问卷》,通过电话采访、网络沟通、回访座谈等方式,对2011届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本文就这次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统计结果、结论与对策进行总结分析,以期通过个案对整个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启发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广州开发区的实际需要,于2004年开办普高教育,目前已培养五届8000名毕业生。近几年,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其2009—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5.02%、98.14%和99.53%。就业率的屡创新高也从侧面反映出学院办学的质量和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调查形式及结果

本次调查为抽样调查,主要采用电话采访、网络联系和回访座谈相结合的形式,共向2011届毕业生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问卷188份,回收率达94%,调查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统计意义。在对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还随机抽取12家用人单位,通过电话联络及实地探访,听取他们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问卷回收后,我们专门组织学生干部分组进行统计,最后由老师复核,经过专业的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对象及目的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情况来看,涉及范围较广,共8个系,14个专业,各系的调查人数约占总人数的15%。通过开展追踪调查,为进一步探索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准实可靠的决策依据,也为改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和行政管理,以及今后招生计划的制订、专业的调整及优化等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1]。

(三)调查的内容设计

本次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主要想从六个方面了解毕业生的情况,一是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所学专业、联系方式等;二是毕业生所在单位的情况,包括单位所在地、单位性质、所处工作岗位及工资待遇;三是对自己的评价,包括对工作的满意度、对工作的胜任度、岗位对口情况、更换工作情况等;四是对母校教育教学及就业指导的评价,共7项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对学院课程设置、所学技能、培养方向等方面的看法;五是对学弟学妹的建议,共4项内容,通过自身经验总结为学弟学妹们在校的生活及学习提供有益指导;六是要求毕业生以书面语言形式,对母校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二、毕业生就业调查状况分析

(一)毕业生工作的基本状况

1、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我院毕业生主要面向广东省各企事业单位,188份有效问卷中只有一位同学在外省就业(与广东较邻近的省份——湖南),其中省内就业的又主要集中在广州市及周边的珠三角地区,这一方面与我院学生生源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毕业生大多希望在城市化度较高的地区发展。

2、从毕业生目前的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岗位和薪资水平等方面,笔者发现有64.4%的毕业生在私营企业工作,而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国家机关分别只占了12.8%、2.7%、2.1%,由此可见,私营企业作为灵活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仍是吸呐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调查中有30.9%的毕业生主要从事一般行政人员或是文员的工作,24.5%的毕业生从事的是营销业务类工作,而从事技术方面工作的毕业生只占19.1%,这与高职类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薪资待遇方面,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工资水平都超过了广州市最低工资要求标准,每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的毕业生占54.2%,其中,2000元以上的占18.6%,但仍有12.2%的学生每月工资低于1000元以下,这一方面因调查问卷发放时间距离学生毕业较短,另一方面与部分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地区及所学专业的特殊性有一定的联系。

(二)毕业生对工作的评价

1、从职业的认同感及专业对口情况上来看,86.2%的毕业生表示对目前的工作满意;有96.3%的毕业生认为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上可以胜任目前的工作,且95.8%的毕业生都得到了工作单位的重用,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院毕业生在社会工作中有较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在校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大多数都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上来看,有17%的学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完全一致,48.9%的学生表示目前工作岗位与专业基本一致,可见,我院毕业生在求职中对工作岗位的对口度要求较高。

2、从择业时考虑的因素及更换工作的频率上来看,有46.7%的学生在择业时优先考虑单位的发展前景及个人发展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毕业生在择业时较慎重,与去年的毕业生更注重薪酬待遇相比,学生对工作的定位及要求有明显的变化。调查中,有65.4%的毕业生没有更换过工作,34.6%的毕业生更换过一次以上工作,更换工作的频率与上年相比有明显下降,其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性及首次择业的成熟度比较高。从更换工作的原因来分析,大多数同学看中的是能为自己争取更多晋升机会的工作岗位,同时也为了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增加工作经验。这说明毕业生在二次择业时保持着较强的理性思维,希望在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三)毕业生对学院教育教学的评价

1、从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知识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社会实践方面来看,有29.6%的同学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技能的培养对他们工作最有帮助,同时,处理人际关际的能力及学生干部的实践经历,对他们开展工作也益处良多。此外,毕业生们认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38.8%的学生认为如果再给他们一次上大学的机会,他们会着重增强自己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高职类院校培养实践性人才的教学理念是相符的。在课程的设计方面,有45.7%的同学认为我院的课程设计基本合理,8.1%的毕业生认为一些该开的课程没有开,20.5%的学生认为理论课多而实训课少,他们认为专业技能课和公共课(包括外语和计算机课)是最能帮助其就业的,可见,外语和计算机已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拥有专项技能对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

2、从毕业生对我院就业工作评价中可以看出,有76.1%的学生对我院就业工作持肯定的态度,但有部分同学认为,学院仍需进一步拓宽服务的范围。在回顾大学生活时,毕业生们普遍认为宽松的人文学习环境和优良的校风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40.4%的同学通过浏览学校的网页来关注母校的现状,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这正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表现,做好网络平台的建设、及时更新网络信息对就业工作的开展乃至于学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思考与对策

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笔者发现,社会和毕业生自身的反馈总体上是好的,毕业生的专业岗位对口率较高,在工作中广受用人单位的重视和欢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通过二次择业,心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晋升的空间及提升自己的平台。

对毕业生追踪调查的目的不仅是了解毕业生的状况,还要了解毕业生对学校在学生培养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为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实证依据。由于意见、建议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因此对该问题的调查主要以开放式问题的形式存在于毕业生调查问卷中,其中也有个别问题以封闭式问题的形式出现。下面将对问题的概括如下: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问卷中,有二个专门针对该问题的调查,分别是第12个问题“在校期间所学知识或能力对您实际工作最有帮助的是?”经统计,在全部被访对象中,有110个学生都选择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第15个问题“您认为学校应加强培养学生哪些素质与能力?”有102人认为学校应重点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开放式问题的相关建议中,也有相当比例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涉及到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内容。毕业生反映:学校的人才培养要具有市场意识,要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可见,当前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重点体现在其内涵建设上,良好的专业知识与精湛的技术能力,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人才选聘的主要看点之一。

在加强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同时,学院课程的设置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教育教学上要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和手段,丰富内容,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标准,学科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调整要围绕学生未来的就业进行,培养模式要尽量满足学生实际需要[2]。

(二)打造师生互动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不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都充分肯定实践操作能力的作用,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但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是动手与动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老师指导为辅、学生动手为主的现场实验课。

实践教学对于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职业及行业的了解,发掘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以增强就业竞争力。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与毕业生的交谈,笔者发现大多数毕业生都希望在校学习期间加强对实践环节的安排和指导,特别是增加到企业进行实验和实习的机会。

老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学生不能“死”读书,老师也不能“死”教书。老师除了钻研教材、搞好科研、提高学术造诣以外,也应该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使理论与实践首先在老师身上实现真正有效的结合。学校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老师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可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第二职业或到社会上兼职,以便充实教学内容,更好地教导学生[3]。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结果之一,就是毕业生剧增,就业分配愈来愈难,学生除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及能力外,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渐成为社会竞争的有利法宝。调查中发现,毕业生反映在工作中感到如何处理好与上司、与同事间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进行显性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隐性学习,多学习做人做事、人际关系、为人处世的技能技巧[4]。

高职院校可通过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间的整合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加强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建设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要突出学生的合作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的教育,让学生成为既精于操作,又善于合作,依靠诚信创业并依法治业的建设人才[5]。

此外,英语、计算机作为应用工具也广受重视,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课及人文素质方面的教学,也应在提高通过率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会说、会听、懂操作的实用性技能。

(四)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合理引导毕业生宽口径就业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关键要从三个方面来加强工作:

1、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到创业教育再到求职技巧教育。就业指导课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切入点,应从源头抓起,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教研室,与各班辅导员、班主任建立长效联系机制,深入基层,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不断规范其教学形式及内容,使就业指导课更加科学、规范、实效。

2、就业教育活动,与就业指导课相结合,建立长效的联系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就业指导深入人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开展各方面的就业知识讲座,通过“企业精英进校园”的方式,邀请企业高管开设讲座,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职业、了解职场,通过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为学生做好榜样。

3、加强就业政策方面的宣传,注重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使毕业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家及各省、市地区的相关就业政策,鼓励毕业生积极踊跃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他们到基层就业,回家乡就业,往中小城市就业,加大“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应征入伍”等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对一些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合理引导他们以创业带就业。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每年都要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通过调查既表明了学校对学生、对社会认真负责的鲜明态度;又是学校掌握培养人才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根据其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深刻反思,认真分析总结,积极进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肖伟.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2010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2]汪敏,葛浩,曹玉.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及对策分析——以安徽教育学院为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5).

篇10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wuhan city high skill talent evaluation work to promote better three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research activities, summarizes the enterprise high skill talent evaluation job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high skill talent evaluation system problems,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oriented, with occupation skills as the basis, to work for the key, pay attention to the occupation ethics and occupation level of knowledge enterprises combined with the high skill talent evalu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guide and promote the enterprise high skill talent evaluation work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Key words:Enterprise;high skill talents;evaluation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作为高技能人才的“主战场”,企业高技能人才分布在企业生产、运输等领域的一线岗位,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能在工作实践中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由于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少,而且现有的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需要,所以如何加快建立以创新精神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基础、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相结合的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1.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市企业总量不断增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不断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逐步得到重视,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此次调研的企业分别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和国营七三三厂,调研的3家企业操作岗位职工总人数为60636人。在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55648人中,其中持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41539人,占持证技能劳动者总量的74.65%。其中,高级技能劳动者38481人,占持证技能劳动者总量的69.15%;技师2571人,占持证技能劳动者总量的4.63%;高级技师487人,占持证技能劳动者总量的0.88%。

对照武汉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题报告中调研的数据,即在1193家企业中,技能劳动者总人数为11.37万人(含农民工 2.27万人),取得职业资格的技能劳动者6.67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58.66%,高级技能劳动者1.05万人,占持证技能劳动者总量的15.74%;技师0.32万人,占持证技能劳动者总量的4.8%;高级技师0.17万人,占持证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55[1]。

从调研的情况和对照的数据来看,调研的三家企业高技能人才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我市高技能人才平均比重,涵盖的职业大多集中在车工、铣工、刨工、磨工、钳工、铆工、热处理、电镀、机加工等机械加工制造业工种及选矿、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特种行业工种。同时,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较好,从年龄结构看,30-50岁的占比65.38%,加快了年轻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进一步提升了我市高技能人才层次;从学历结构看,中等以上学历人员有较快增长,其结构比例在逐步改善。这表明,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在部分大中型企业推进得较好,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联动的机制正逐步形成,适应了企业发展和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2.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特点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坚持把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促进武汉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具体体现、加快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来抓,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着力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在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被作为重要和紧迫工作来抓,并取得了较好成效,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企业职工高技能评价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

部分大型企业、行业能够牢固树立创建学习型企业和人才强企的战略意识,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逐步摸索贴近生产需要、贴近岗位要求、贴近职工素质提高的考核方式,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制定下发关于操作岗位技能等级晋升实施办法,人才发展战略与规范,技师、高级技师评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文件,尽量做到对职工技能水平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努力使企业高技能人才结构更加合理,高技能人才更快成长,并带动各等级技能劳动者队伍的梯次发展。

2.2 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得到进一步创新

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企业技师评聘考评委员会,并根据岗位需求、技能特点,在评审过程中,打破对技师评聘的学历、工作年限的限制,重点考核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故障分析等综合能力;同时,打破了高技能人才评、聘终身制,结合企业发展需求,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了技师、高级技师动态管理考核制度,实行一年(或几年)一聘,其贡献大小直接与津贴挂勾,激发高技能人才立足岗位、提高技艺的积极性,如武汉重型机床厂就将高技能人才评价纳入公司整体“人才工程”的实施之中,并对考核人每年进行一次选拔评审。

2.3 积极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

大力开展各类练兵、竞赛活动,积极选拔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企业通过岗位练兵、名师带徒、技术比赛、技术运动会等形式,促进职工在岗实践中成才,并邀请行业内外专家以多种形式进行理论和实操辅导,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激发高技能人才热爱岗位,提高技艺的积极性,企业通过以赛代练的形式,形成了学技术、比技能、促成长的良好氛围,同时还成立技师协会和工人科技园,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了发展平台,提升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

2.4 健全了职工提升技能的奖励机制

部分企业建立了职工通过技术竞赛、企业培训、自学成才等形式提升技能的奖励机制。通过培训或自学成才,对取得一定职业技能等级的人员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职工学习成才的积极性。对在聘用的高技能人才和在各级技术竞赛中获得一定成绩的,除享受一定生活福利待遇外,每年还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和带薪休养;对创造出先进制作法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企业还按本人名字进行命名。

3.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高技能人才总量不断增加、结构有所改善、整体文化水平有所提升并呈现出年轻化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3.1 部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不够重视、投入不足

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三资和中小型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认识存在片面性,使得企业高技能人才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比例偏低[2]。有的企业对培养、评价人才工作有顾虑,担心职工有了高级工及以上证书后向企业要待遇、提条件,干脆不让职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加剧了企业内部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严重匮乏。这样也就造成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不能有效地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现场考核、工作过程考核也不能得到有效地推广应用。

3.2 高技能人才流失现象较多影响企业评价工作开展的积极性

部分企业反映,受待遇和发展前景等因素影响,高技能人才“跳槽”现象严重。相对沿海、华东等发达地区,我市吸纳高技能人才的载体、空间和引力有限,部分企业薪酬待遇过低,用人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不畅通,也导致高技能人才流失严重。这一现象反过来,也影响了企业培养、评价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3.3 高技能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没有形成有效联动,导致评价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企业鼓励劳动者走技能成才、岗位成才之路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不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规范之间的结合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高技能人才评价作为岗位使用与待遇的依据,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全社会、各企业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路并不畅通[3]。部分企业建议,要制定对企业用工先培训,持证再上岗的具体政策,强化劳动监察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对企业实行准入工作制度,对个人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招聘应优先录用,在工资待遇上也应该高于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这说明有些企业对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工作是认识到了,但执行不力、办法不多的现象比较普遍。

4.对下一步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建议

4.1 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有利于企业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对优胜者在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的同时,可按有关规定直接晋升职业资格或优先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在全社会树立起尊重、崇尚和争做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良好风尚。

4.2 要健全和创新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办法和方式

进一步突破年龄、学历等的限制选拔人才,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相结合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拓宽渠道。

4.2.1 实行技师考评社会化管理,充分发挥我市专业考评委员会的基础作用,指导各专业考评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做好相关行业(专业)的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工作。

4.2.2 在全市选择3-4个管理规范、技能人才密集且培养成效显著、鉴定工作基础好的大、中型企业进行试点,创新企业高技能人才岗位评价方式,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和认证服务,通过企业与相关技师培训培训考核认证,由专家组进行评价。

4.2.3 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考试、评价题库,积极推进评价方式智能化、科学化、社会化、网络化,通过应用计算机现场随即抽题,模拟操作,计算机评分,确保考核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4.3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

加强高技能人才相关理论研究,做好调查统计和需求预测工作。完善我市高技能人才交流信息平台,开发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逐步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评价模式。健全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制度,切实加强高技能人才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并且做好鉴定机构和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4],提高责任意识和工作质量,为评价工作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同时树立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典型,定期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4.4 着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引导和鼓励各企业完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引导和督促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情况,完善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办法,对优秀高技能人才实行特殊奖励政策。指导企业建立和落实职工凭职业技能资格得到使用和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机制,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的衔接[5]。用人单位要在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向关键技术岗位高级技能人才倾斜,建立有利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形成的激励机制,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6]。

4.5 制定有针对性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户籍管理等制度及政策

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经济与社会地位,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与使用流动之间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如通过工资分配的宏观指导,体现高技能人才的价值与贡献;如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步伐,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等解决类似与其息息相关的社会领域的瓶颈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及政策。

参考文献:

[1]市劳动保障局、市经委、市国资委关于武汉市技能人才建设的调研报告[R].

[2]田梅.企业应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J].经营战略.

[3]祖钦先.对当前企业鉴定工作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培训,2011(7):53-54.

篇11

一、“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内涵

交互式教学(1982年由 Palincsar最早提出),是指在宏观教学情景下,在多点自由切入的教W平台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保密性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众多等原因,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存在先天瓶颈,受到诸多限制。随着信息技术和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有了新的突破口。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进行了“交互式”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是指:从“师生交互”“人机交互”“校企交互”三个维度,进行实践教学,三个维度形成良性循环。整个循环交互过程中,三个维度互有渗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优质师资的指导作用同样重要。

图1 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图

(一)师生交互

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基础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都已进入云端实验室授课,使用金蝶“云之家”软件辅助教学,师生实时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实现了“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在“交互式”实践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强调基于“师生交互”的“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过程考核”等理念,并进行了应用,这体现了“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的思路与成果。

(二)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的作业与考试,提升了教学效率与效果。从2015年开始,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均在“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进行。无纸化作业及考试的推行,表明财务管理专业实现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的实践教学,提升了学生应对网络考试的能力,提高了考试与考卷批改的效率。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先后出版了《财务报告编制实训》《财务会计软件应用》《财务信息分析与处理》等自编教材,表明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从手工发展到上机,并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人机交互”的特点。

(三)校企交互

校企交互的“双师型”师资,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财务管理专业通过“行业专家进课堂”“学术专家来领路”等措施来优化师资,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聘用企业及事务所的资深财会人员;引进中科集团、友邦保险等企业的财会专家;引进教授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双师型”师资受到学生的欢迎,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提升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也促使原有师资更好更快地成长。

2015年,财务管理专业被学校遴选为首批校级“品牌专业”。这是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与肯定,是对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的鼓励与支持;“品牌专业”建设的契机,将使得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应用。

二、“交互式”实践教学的优点

(一)“交互式”的实践教学,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基础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在“云端实验室”进行“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在“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进行“人机交互”的作业与考试,提高了作业与考试效率。

(二)“校企交互”的“双师型”师资,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

财务管理专业的“行业专家进课堂”“学术专家来领路”等措施,提升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准,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会计师事务所、中科集团等企业的财会专家,教授级学科带头人,都受到财务管理专业师生的热烈欢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加快了原有师资的成长。

(三)“交互式”实践教学,缓解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

在诸多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财务管理专业持续火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众多;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强,企业财务资料的保密性高。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有着较大瓶颈,众多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实践途径较少,实践机会不足。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交互式”实践教学探索过程中,提出并强调了“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过程考核”等理念,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体现了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应用。

三、“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应用

(一)“云端实验室”“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下的良好“交互”

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基础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进入“云端实验室”授课,使用金蝶“云之家”软件辅助日常课堂教学。云端实验室使得师生实现实时互动,实现了“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学生普遍反响“高大上”,教师普遍感觉上课效果得到很大改善与提升,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均已应用“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进行平时作业及期末考试。该平台使得学生课后随时随地可在线做作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便利性及教师批改作业(考卷)的效率,使得教师能将更多精力用于教学改革。作业和考试的无纸化,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实践教学,大大提升了师生教与学的效率,提高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大创项目以及学科竞赛,检验了“交互式”实践教学的效果

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使得学生有机会将财会理论运用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查阅、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等实践能力,历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团队“师生交互”、“校企交互”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与证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了19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指导项目学生公开发表了17篇论文。详见图2和表1。

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能力的良好机会,也检验了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的“云管理创新杯大赛”“‘网中网杯’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江苏省决赛”“校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多项学科竞都获得奖项。

(三)专业证书通过率高,“交互式”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基数大,面临较大的培养与指导压力,全系师生变压力为动力,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职称等专业证书的比率位于全院前列。详见表2和图3。

(四)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是“交互式”实践教学效果的体现

毕业论文是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的总结与升华,是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展示与证明,是“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应用与体现。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连续三年指导多篇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这些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关注以下方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穿帮’现象”“非盈余基础信息与价值相关性”“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成本”“蒙牛乳业三项费用”“‘三资管理’为核心的‘村财乡(镇)管’财务管理模式”等。

(五)教改项目及教改论文,是“交互式”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成果

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主持完成多个校级教改项目,发表多篇教改论文,进行了“交互式”实践教学的积极探索。这些教改项目和教改论文涵盖:优秀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过程考核”等方面,体现了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的经验和心得。

综上,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缓解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尚有很多有待继续努力之处,主要有以下方面需要改进:“云端实验室”使用中还需加大“微课”或“慕课”方面的投入;“云端实验室”及“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需要进一步推广至更多专业课程;“校企交互”中的企业需要从几个增加到多个;“校企交互”中的企业专家授课频率也需提升等。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将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的更为深入、更为广泛,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刘珍芳.交互式教学研究评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9,(06):49-51.

[2]蒋甲樱.财务管理学课程交互式教学模式之探索[J].时代金融,2016,(26):163-165.

[3]唐慧.侵权法学双平台交互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6,(05):140-144.

[4]张崎静.于微课程的高职高专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0):168-169.

[5]柴斌锋,裘益政.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2,(23 ):120-122.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背景分析

近几年来国家把高职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不断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民办高职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是一所新兴的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成立于2005年,与澳大利亚教育部直属公立技术专科院校SWAN TAFE学院及亚历山大理工学院合作,是中澳教育部承认的高等双语院校。为与国际接轨,学院坚持学以致用,突破传统的办学模式,开展双语教学、师生互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具备熟练的语言能力,从事国际跨国公司商务、贸易、旅游、会计、软件技术等行业的工作,也可从事国内“三资企业”及企事高级管理工作。

高职学生的入校分数相对偏低,多数学生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刻苦认真的学习精神,生活散漫、有逆反心理,不愿受别人管教。但是他们身上也有很多优点,如大多数人幼稚中透露出单纯,倔强中体现出豪爽,固执中反射出开朗,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可塑性强。要将这样的学生培养成能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级实用型计算机应用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教学中曾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导致课程设置混乱

高职计算机专业不象本科计算机专业那样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课程内容应该是面向实际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计算机某一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不能准确定位,只是照搬本科的课程体系,开设的课程主要为本科课程中该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和一些实用型课程的简单堆积和拼凑,从而导致课程体系不够规范,甚至有些课程内容陈旧。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符合岗位技能需要,实际操作技能较差,往往还需要用人单位再培训才能上岗。

(2)专业本身的特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民办高职生源质量相对较差,文化基础相当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而计算机专业相对其他学科又比较难,两年制高职高专往往第一学期就开设程序设计课程,学生难以理解,很容易感到枯燥、厌烦,从而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困难。

(3)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由于养成教育较差,很多学生生活散漫,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聊天、打瞌睡、听音乐、打电话、收发短信等现象严重。尤其是实验课上,他们利用操作系统的多任务快速切换特性上网聊天或玩游戏,在教师检查时又快速切换到实践内容中,教师难以有效地管理教学,使得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4)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我们这个层次的学生养成教育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讲授为主、作业和实验为辅),课堂上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容易让学生养成依赖教师的心理,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5)教学手段落后,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由于设备及条件不足,还在以落后的方式教一些软件知识。对于很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仍然采用黑板教学,往往是先到大的阶梯教室同时给一二百个学生讲解操作步骤,要求学生记下操作过程,再在随后的一两天中安排一到两个课时要求学生分批到机房去实践。这样导致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能及时实践和消化,不利于动手能力的提高。

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更要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向,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而且学校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

根据民办高职的定位,结合学院的特点,我们设计的计算机专业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根据软件企业的需求和对职业岗位的分析,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基本操作、维护能力和中英文信息处理能力。

(2)熟悉常用办公软件使用方法,具有操作和维护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技能。

(3)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调试、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熟悉VFP等数据库的创建、应用、管理和维护,具有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5)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和管理,熟悉网站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6)掌握计算机信息安全知识,熟悉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机理,具备病毒的防范、查杀的技巧与能力。

4培养机制

4.1课程配置

高职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或“职业性专业”,其课程设置必须跳出“学术型”套路,既不能“吃”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能“蒸”中专教育的“发面馒头”,更不能办成社会上的培训班,而应该依据高职的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在课程设置上坚持“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培养操作型、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技能课程的开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院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了符合本专业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包括职业理论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课、选修课、实践和军训等课程。其中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包括OFFICE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网络综合布线和组网能力)为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初步编程能力,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坚持课程设置基本原则的条件下,结合学院实际和学生的特点,课程设置中还特别增加了EXCEL VBA、等级考试辅导等课程。

(1)增设EXCELVBA课程

EXCEL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据调查,80%的用户只使用了其中20%的功能。对于很多可以快速完成的工作,用户只是一味地使用“蛮力”。使用EXCEL中的VBA可以把我们从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将来走入工作岗位也能得到老板的赏识。VBA是一种应用程序自动化语言,是VB的子集。与VB相比,VBA虽然没有独立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但是它可以和其他程序一起生成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较之VB,VBA更简单实用,更适合我们这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所以,增设EXCELVBA课程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另一面由于加入了简单的编程,为学生学习 后续的编程课程和今后的深造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增设等级考试辅导课程

鉴于目前社会对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认同度还普遍较低,而很多用人单位又把是否具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作为招聘的重要参考,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别增加了等级考试辅导课程,要求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B、VF或三级网络。这样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能获取一个专业方面的认证证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以考证为契机带动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也为学生专升本及出国深造打下基础。

4.2活动教学方法

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活动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以活动为形式,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学习向积极主动的学习转化。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去活动和思索,从而获取知识。学生对材料产生了兴趣,在心理上就会对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在活动教学法体系中,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以“能力为本位”。在把“活动教学法”引入课堂后,我们获得了很多较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善了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而对计算机课不感兴趣的现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提问,利用提问引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点,避免平铺直叙地讲解知识点,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在讲完某一个知识点后出一个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随堂练习,这样既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能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在课堂上,还可以让某个学生直接到黑板上做题或者到教师机上进行演示,完成后再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讲解。这样可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到学生理解错误的地方,从而对症下药。

(2)启发式教学法

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决,然后逐步加深到要讲解的问题,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来解决问题。例如在程序语言设计教学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求1到100之间的偶数和,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求1到100的和,然后逐步加深到求奇数和或偶数和。

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思索问题,当学生编程成功时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3)任务驱动教学法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程序设计相对较难,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地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容易感到厌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在用的需求下学,学以致用。例如程序设计课程中,在进行读语句和写语句教学时,可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个任务,如“请你给小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围绕这个任务,讨论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程序需要提供的功能,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出题显示要用一个写语句;出题要一个随机函数;回答问题要用一个读语句;答案显示也要一个写语句。然后教师介绍读语句和写语句的格式及其功能,并介绍随机函数。由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上的例题,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教师或查看学生在电脑上的执行情况,或参与一些学生的讨论或探讨,发现问题。个别问题个别回答,普遍性问题就在全班回答或讲解。在完成本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提出了正误判断问题、一次练习做多个题目等问题,这样就由学生引出了后续问题“请你给小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正确的显示“right”,错误的显示“wrong”,这是条件语句教学时的任务。循环语句教学时,任务是“请你给小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每套20道题,每题正确的加5分,错误的不给分,并计算总分”。数组教学时,可以提出对全班的成绩进行统计的任务。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感觉到编程是一件实用和有趣的事,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4)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尝试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给学生分析题目、组织讨论、安排学生回答问题、在教师机上进行演示讲解等。这样学生要想扮演好这个角色就必须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点,同时又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随着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不但能扎实地掌握所学的文化知识,还能够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5)分组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进步状况,对学生不定期地进行分组,布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并对各组采取不同的奖励,使成绩落后的学生也能经常受到表扬。这样落后的学生就很容易赶到前面,学生因此有了学习兴趣,被动的学习也就转换成主动的学习,学习积极性也会明显提高了。

(6)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机房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硬件保证。在这些场所,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学生同步进行操作,有力地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在我院,硬件上有比较先进的设备,我往往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制作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直观生动,易于接受,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

4.3创造实践机会

高职的学生一般兴趣广泛,喜欢动手,好胜心和自我成就感极强,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设法给他们创造实践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1)不定期地开展各类技能竞赛

民办高职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可以不定期地开展各类技能竞赛,鼓励学生走出课本,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可以举办一些OFFICE技能竞赛(包括文字录入、EXCEL数据处理、PPT幻灯片制作),网页设计与网站制作比赛,计算机组装、系统维护及故障排查比赛,网络布线及组网竞赛等,并适当地颁发一些奖品。这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进了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岗位。

(2)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