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9 17:00: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乡村公共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浪潮的推动下,中国乡村社会正处于急剧的社会变迁之中,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民主法制等逐步深入基层社会。在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型期,建设一个和谐的乡村社会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乡村关系治理的现实实践中,乡村关系到却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其中乡镇政府的越位侵权和村委会的过渡行政化是当前乡村关系改革和发展的难题,严重制约了乡镇行政效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一、公共选择理论阐释乡村关系失范
公共选择理论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狭义的公共选择理论是作为行政管理学的一个流派而存在,它将公共选择的方法应用于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关注的重点是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各个领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公共选择即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公共选择理论的宗旨是把市场制度中人的行为与政治制度中政府的行为纳入同一分析轨道,即经济人模式。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定是:人是关心个人利益的,是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者,即理性的经济人。公共选择理论家基于这个出发点,分析了公共管理组织的行为,他们认为,公共管理组织及其组织者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充满公益心,相反他们的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追逐自己的私利,他们首先追求的是个人利益和组织机构的利益,然后才会照顾公众的利益。公共选择理论假定适用于不同的领域,既适用于政府部门组织也适用于非政府部门的自治组织。
乡村关系失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镇政府的越位侵权,具体说主要集中在对村委会人事权、财政权以及农民生产经营自的非法干预上,体现在村民自治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各个环节之中;二是村委会的过渡行政化和“过渡自治化”,前者指村委会成为乡镇政府的一个下属办事机构或一级“准政权组织”,后者指村委会单纯从本社区利益出发,不愿接受乡政府指导,对承担的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的职责抱着消极、冷淡的态度。
从乡村关系失范的具体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两个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公共管理组织都力图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将自身权益影响或扩展到对方。当然,在追求自身组织利益而努力去影响或限制它组织利益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组织中的人,是受到他们自身利益的驱动、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从而造成乡村关系失范。
二、乡村关系失范的影响因素
公共选择是相对于市场选择而言,一般来说,在市场选择中当市场机制不健全或市场还未成熟时,经济人就会在市场缺陷中寻求利益最大化,抑或投机,而不是靠公平竞争获利。同理,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也给公共组织或公共管理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提供可乘之机。
(一)压力体制下乡镇政府强权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乡村地区基层政权组织,处于我国权力运作体制中的最末环节。长期以来我国权力运作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为压力型体制,其主要特征在于各级政府为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赶超指标,采取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绩效评价体系。这决定了国家在农村的各项发展目标、计划、任务最终要靠乡镇政府加以贯彻落实,也迫使乡镇领导和乡镇干部想方设法去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如计划生育、征兵、粮食种植,税款征收等。为此,乡镇利用对村干部的去留决定权和工资报酬权将指标再度分解分配给村民自治组织特别是村委会,并利用强有力的行政命令手段督促其执行,这就造成村民自治组织自治权限大大缩小,从而使乡政府与其的角色关系扭曲。
(二)乡村治理法制建设存在缺陷
实行村民自治之后,理论上说村民自治委员会与作为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并无行政隶属关系,二者只是工作上指导与合作关系,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情。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对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关系的规定是非常粗略和原则化的,既没有对“指导、支持和帮助”的范围给以合理确定,也没有对村民自治的领域给以明确表述,这在客观上导致规范乡村关系和村民自治的制度供给不足和空隙过大。乡镇政府拥有比村民较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组织资源,再加乡镇权力缺乏有效的约束制衡。这种制度的空隙客观上成了基层干部利益群体谋求自身利益的活动空间,他们能较便利的利用制度空间去对村民实现制度侵权。
(三)村委会双重角色失衡
村委会作为法定的村民自治组织,是经过村民授权来控制与管理社区资源,体现和维护村民利益并通过为村民服务来赢得他们的支持和信任,但是在实际中村委会又承担了乡政府分配给某些行政职能。这样,村委会便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要贯彻上级方针政策,代表乡镇政府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完成属于自治范围内的工作,分别体现乡镇意志与村民意志。虽然在人民的国家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因为中国所要实现的后发外向型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强制的现代化,它要求村民在较短的时间内即适应并接受原生型现代化国家在很长的时间内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因此必然有大量不受村民欢迎的国家任务和要求要通过村委会去强制执行,同时,乡镇政府自身利益的也会搭上制度化转型的便车进行扩张。双重角色必然产生双重对策,一方面村委会顺从乡镇政权,成为乡镇政府的办事机构执行命令或进一步搭便车“自我扩张”,另一方面从自身利益出发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进行游说、消磨甚至抵制,村级反控制力量的成长使乡村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三、对乡村关系失范的治理
公共选择理论关注的中心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在公共部门中恢复竞争,引入市场机制,打破政府垄断,从而将政府的一些职能释放给市场和社会。从总体上看,乡村关系失范主要在于乡镇政府对村委会合法权益的侵蚀造成的矛盾和冲突,治理的关键在于乡村双方的良性互动:
(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职责权限
要实现乡镇政府与村委会良性互动,首先要确立二者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是无直接隶属关系的平等法人关系。中国农村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期且地区发展不平衡,乡镇与村集体的利益边界和权限范围往往是模糊的、变动的,现行的法律只是设计较为宽限的法律框架,并没有程序性规定。要明确乡镇与村的角色定位,首先要理清二者的职责权限,一是根据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立的乡政村治原则精神,各级人大制定关于乡政村治特别是村民自治的实体性法规,明确划分乡镇和村的利益边界及管理权限,哪些事项需要乡镇政府“指导、支持和帮助”,哪能些事项需要村委会“协助工作”。明确的外延和内涵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乡镇政府得以顺利贯彻,村民利益通过村民自治得以真正实现。这样乡镇政府的依法行政得到村民的认可拥护,违法施政被村民合理拒绝,同时村委会的双重角色大体平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在制度规范上有机衔接起来。
(二)重塑政府形象,建立服务型乡镇政权组织
改变政府形象,规范政府作为,首先要在体制上解放乡镇政府,根本的是要改革压力型政治体系,使乡镇从繁重的数字化指标任务中解脱出来。再造政府基层组织体系方面不是继续精简,因为现有框架下精简已经走到末路,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绩效而不是裁减人员,乡镇改革的目标是让乡镇只有最基本的社会事务管理功能,如土地管理、治安管理、救灾、优抚等。乡镇政府不应该对经济增长目标负责,也不应该对自身财政负责,更不应有自我扩张和资源掠夺行为,乡镇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民间组织在资源配置中的角色,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更多地投在提高公共服务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领域,提高服务能力。
(三)培育自治组织,增强村委会自治能力
民间自治组织是沟通政府与公民重要桥梁。政府与公民良好合作常常需要一个中介组织的协调,一方面各种民间组织及时把其成员对政府的要求、愿望、建议、批评集中起来转达给政府,另一方面又把政府的政策意向和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传达给其成员。同时民间组织对政府行为构成强有力的制约,适应了农民丰富多彩的社会需要,民间自治组织大量成长,政府就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制约,可以抵制、克服政府组织不合理的甚至侵犯群从利益行为。因此国家应从体制上消除对民间组织不合理限制,使各种形式各种功能的农村民间自治组织有宽松的成长发育环境,如村委会、各种农民协会、养殖协会等。在民间组织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规范管理的新体制,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良性互动关系。村委会作为村民法定的自治组织,在村务管理方面更应担负起责任,只要不偏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对村庄重大事项具体负责实施并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加强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村庄“自主性”,这样才能理顺村庄和乡镇政府关系。
(四)提高乡村人员素质,实现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变
在处理乡村关系过程中,人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乡村关系不协调很大程度上同乡村干部素质低下,农民觉悟不高有关。表现在乡村干部中主要是不相信群众、、人治观念、,表现在村民群众中则是文化水平低,觉悟不高,缺乏契约合作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放任主义倾向。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在乡村社会树立现代民主观念、法制意识和契约精神,乡镇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提高认识,改进方法,依法履行“乡政”职责,充分认识到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对乡村管理应更多的采取法律的、经济的、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应尊重村民自治权和村委会的相对独立性,增强服务意识、公仆情结;村干部要依法履行“村治”职责,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治能力,自觉协助乡镇政府做好各项工作,引导农民用好民利,做好村民的“当家人”。从根本上说,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由理性的“经济人”向为民服务的“社会人”转变,实现乡镇民主管理与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共同建设和谐的乡村社会。
[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美]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
[3]徐学通村民自治中的困境:村委会的行政化倾向[J]行政与法2003(10)
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需要严格遵循“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施工许可制和交工竣工制”等各项制度,建立“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当然,项目建设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还要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更重要的是,既要保证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还要注意绿色环保。
2.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流程
目前,省级配套资金的拨付实行转移支付,先将资金下达给当地财政部门,先期根据工程需要拨付80%,工程完工经专业部门鉴定合格后再拨付20%。3.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的会计核算我县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财政部门和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资金的拨付与监督,各农村公路管理单位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款支付,县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会计核算工作。
二、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管理的问题
(1)地形复杂,管理难度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大多以山区为主,以我县为例,我县地域广阔,素以“九山半水半分田”著称,地形条件十分复杂,建设任务繁重,管理难度较大,而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更是让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
(2)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资金来源单一,多元化筹资渠道难以形成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大,国家补助的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建设需求。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吸引投资能力有限,农村公路建设、维修改造资金基本由财政负担,资金来源单一、有限,导致多元化投资机制难以形成,造成农村公路建设和维修改造资金的短缺。
(3)技术落后
农村公路改造建设项目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项目比较分散,缺乏技术人员对乡(镇)村公路建设技术指导及业务管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面有些问题即使发现了也无力解决。
2.资金监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差、后期来源不足
我国的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部以及地方财政。在实际拨款的过程中国家专项资金到达以后,地方的配套资金无法快速到位,这样就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进展。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农村征地补偿费的增加,导致资金需求压力越来越大,给后期的筹备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2)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资金监管不到位问题,截留、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资金量大,容易发生资金截留、挪用现象,造成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能专款专用,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和顺利实施。同时,由于工程未能按规定完成,还会造成单位社会公信力的缺失。
3.工程款支付不合法的问题
在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部分单位在进行工程款支付时,开具的发票属于税务代开发票而且没有相关部门的签章,只有收款人的签名,这种发票的合法性是得不到保证的。另外,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合同签订方、发票出具单位以及工程付款对象没有统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财务决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1)忽视竣工决算的重要性,竣工决算工作相对滞后
财政配套资金的拨付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尾款(20%部分)只有在工程完工且完成竣工验收合格后,才能拨付。但是,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往往忽视竣工决算的及时性,竣工验收时间过长,导致了20%的配套资金无法按时拨付,施工单位也无法准时得到相应的质保金。
(2)农村公路后期的保养工作不明确
建设工程竣工以后,为了使道路的寿命能够延长,确保道路的正常运营,应该及时交付接管养护单位进行日常管理和养护,而且还要要求养护部门制定相应的养护方案并具体实施。但是,部分地区不能落实道路后期的养护,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运行,并大大加大了维修的工作量,给人民带来不少的麻烦,也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三、对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1.立的核算机制,明细核算工作
建立基建帐套独立的核算机制,可以使一个建设单位同时对多个建设项目进行单独核算,这样可以避免财务的混乱,方便管理。此外,设置合理的辅助账簿能够帮助施工单位准确核算农村公路建设所涉及的明细项目。
2.科学的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的监管,明细资金去向
首先,对项目资金设立专户存储账户。其次,对各种来源的配套资金进行统一的核算和管理。最后,加强财务决算的力度,此外,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力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对资金进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避免挪用、挤占资金现象的产生,而且做好资金审计控制,明确资金的去向,并做详细的记录。
3.成本核算和财务控制的加强,合法的支付程序
成本的核算可以综合采用作业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核算和控制.保障地方部门与上级补助资金的对账顺利沟通,对农村公路建设各配套资金建立文件管理体系.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强了对资金筹集管理。为了保障资金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必须使工程款的支付方式规范化。
4.完工项目竣工财务的即时决算并强化决算报告的审计工作
在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完工以后,应该进行及时的竣工验收,竣工的财务决算。这样既可以保证国家配套的资金能及时发放,明确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能够对工程进行综合的评估成本效益。另外,对财务决算报告进行审计工作也不能懈怠,因为报告的审计工作能够保证财务决算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前言
要想从本质上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果,就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强化管理,特别是在质量控制、人员控制、监督控制上,要有预见性管理措施。当前建筑发展过程中,许多情况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建筑工程管理也要紧跟时代。
1.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
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一定要有严格的施工管理,企业通过建筑工程管理有效对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预防纠正,保证施工和人身安全,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效果。建筑工程管理内容较为宽泛,通常是指通过对建筑工程整个施工环节进行合理化控制,特别是对设计、施工、技术等部门进行综合控制,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完善的体系。可以说,建筑工程并不是简单的施工,而是有一定标准规范的复杂操作,涉及的范围较广,通过施工操作,实现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配套线路、管道、设备安装活动的总称,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操作,使上述环节相互关联形成有机的工程实体。
2.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几大要素
一是材料因素。建筑材料对一项工程来说,是最大的投入支出,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企业效益。只有加强对材料采购的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成本,减轻施工资金不足的压力。不断加大对材料进场的管理,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把好质量关,避免不合格的材料混入施工现场,为质量安全留下隐患。二是设备因素。现代科技进步,极大的促进了施工设备改良,但往往有些企业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使用的还是陈旧落后的施工设备,施工机械化水平不高,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施工效率,不能保证施工进度。只有使用先进的施工机械,才能从根本上解放人工劳动,保证企业施工进度和可控的成本预算。三是人的因素。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人的行为,可以说,工程施工中,人是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要素。不论是从建筑工程的设计、规划、施工、管理、监理等各个流程,均需要人的操作才能完成。个人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技术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人的行为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效益。四是现场因素。施工现场的情况往往不能确定,意外情况时有发生,现场情况的好坏也是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又一重要因素,如果在施工中遇到天气恶化、地理变化、通水通电受制等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管理。只有不断加强对现场的控制,预先做好防范准备,密切关注施工现场变化情况,才能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3.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质量管理不到位
一是缺乏全员质量管理制度。管理部门宣传不到位,造成质量管理的脱节,使许多人形成质量管理与己无关的想法,都认为质量管理仅仅是质管部门的事情,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均能提高质量意识,如果没有全员质量意识,则不能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积极性,容易造成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不断发生。二是没有严格地落实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制度。过程控制不到位,特别是对质量薄弱环节、隐蔽工程等关键部分,没有严格的旁监和检查制度,使工程失去应有的控制,导致质量控制失衡,如果出现任何一道工序施工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到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只有加大对施工人员和责任班组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才能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三是缺乏全程动态质量管理制度。这是管理上的一大弊病,对事前和事中没有合理的监管,只注重事后质量管理,那么如果发现了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已经为时过晚,企业损失已经造成了,再严格处罚也不能挽回工程施工质量,对企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3.2 安全管理不到位
一是不注重安全培训。任何一项工程,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施工环境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培训,就会造成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导致盲目施工、随意更改和违章施工等问题。二是缺乏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施工现场没有科学有效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奖励与处罚不够明确,对安全施工管理落实不够,不能有效调动全员积极性。三是不够重视安全预防。对施工过程没有预见性,把安全风险降到零。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施工环节,没有针对性强的控制措施,缺乏安全应急措施,如果出现施工安全事故,就会造成混乱,使人难以及时应对,导致意外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亡的经济损失。四是缺乏安全巡查制度。对安全责任权重不明、对安全控制范围划分不清,没有一个完善了巡查制度,缺少专业管理队伍,对施工过程没有科学合理的控制,造成很多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无法及时地被发现和清除,增大了管理难度,放大了不安全因素。
3.3 成本控制不到位
一是人员安排不到位。人员安排不合理,会造成工程成本费用加大。管理人员对现场管理缺少系统性,调配方法不得当,对技术人员分配不均,所处的岗位不适合业务发挥;现场许多人员没有工作可做,人员机构臃肿,出现消极怠工情况。二是材料成本控制不到位。材料是工程最基本的构成,虽然有的企业完善了采购制度,加大了对采购员的管理约束,仅仅从材料质量上进行了控制,但实际上为了要质量好的材料,购进成本却加大了,材料价格因素容易导致施工成本加大。对进现场的材料控制不力,对材料保管、发放、使用等过程,造成极度浪费,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三是施工设备成本过高。施工设备使用频率大,不能进行合理的维护保养,导致施工机械设备损坏,机械大修不仅增加施工成本,还会影响工程进度。
4.建筑工程管理应对措施
4.1 强化成本控制
工程建设中,不论是材料采购,还是材料使用,一定要考虑到经济因素,加强材料使用效率,避免材料浪费现象;合理分配各岗位人员,控制人力成本增长;对施工设备进行日常维护,通过保养避免施工设备重大故障。
4.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全员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把安全与人员待遇、奖金挂钩,调动积极性;提前做好安全防控,建立应急机制,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做好安全培训,确保安全规范深入人心;加大安全巡查,注重对事前和事中控制,发现和清除安全隐患。
4.3 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把质量控制与每个施工人员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实行质量奖励与处罚制度;实行全程动态管理,及时消除质量隐患;严格落实工序质量验收制度,对薄弱环节、隐蔽工程实现点对点控制。
5.结束语
加强管理是助推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只有不断强化施工管理、切实解决施工中的不安定因素,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才能提高管理实效,确保建筑工程顺利验收。
参考文献
农村公路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农村公路的质量不仅与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农村走向小康社会,实现建立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大局。这也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地区当地生活条件的主要措施。但是,我国目前农村公路的总里数还远远没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农村公路网络深度不足、施工技术水平低、灾害反应能力弱,仍然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山区农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与养护管理进行总结。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 施工组织与技术准备
在工程正式展开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施工单位的机械设备进入现场,相关施工作业和管理人员已经就位;混凝土搅拌站的位置已经确定,能够方便各原材料和混凝土的运输, 并能确保稳定的电力和用水供应; 已经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工程,在施工前需要对采用的配合比进行验证性实验,以确保混凝土强度。通常情况下,在农村地区混凝土路面最大的水灰比为0.48;42.5 级水泥最小单位用量为290kg /m,32.5 级水泥最小单位用量为305kg /m。
1.2 原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
为了保证水泥混凝土的强度需要对各种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在山区地段湿气大,水泥储存应注意防潮,最长保管期不超过3 个月;粗骨料可以使用砾石、碎石和卵石等,其技术要求不应低于Ⅲ级粗骨料的技术指标要求。级配等级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不得使用不加分级的统料,且各分级材料须分开堆放;细骨料可使用质地坚硬、干净无杂质的的天然砂、混合砂。用于路面施工的细骨料应采用中砂,不低于Ⅲ级砂技术指标的要求,细度模数为2.0~3.5 之间。
1.3 设置垫层路段的施工要求
公路土石方工程完成后,在需要设置垫层路段根据就近原则尽量选择当地的材料,如砂石或矿渣等;施工前对可能造成路基病害的地段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并且对排水设施进行改善;垫层经过压实后能够满足下一道施工要求。
1.4 公路基层施工前准备
在公路基层施工之前,需要对基层的压实程度、平整度、海拔高程、宽度、轴偏差移位程度等指标进行检查。特别要注意对较为松散、开裂、不平整和其他存在质量缺陷地段的处理。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2.1 安装模板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放样定下公路的中心线和路边线后,即可进入安装模板工序。模板应采用钢制模板,其高度与混凝土板厚度保持一致。拼接模板时必须平顺、紧凑,使用钢钎将模板固定到基层中,支撑扎实,确保不出现任何移位现象。与地面接触所造成的裂缝用砂浆密封。模板安装完成后,应在内侧面均匀刷上一层肥皂液或者废机油。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模板的储备数量不应少于3d 所需用量。
2.2 混凝土拌和及运输
水泥混凝土采用双卧轴式强制混凝土搅拌机进行各种原材料的混合。混合时间控制在60~90s 之间,单纯混合时间不应少于30s,总时间最长不宜超过最高时间值的2 倍。已经混合好的水泥混凝土应尽快用于工程中。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合物遭受污染和离析。遇到高温、大风天气或运输距离较远时,要对混凝土进行遮盖。
2.3 混凝土摊铺
当混凝土混合物运抵施工现场后,应立即开始路面摊铺作业。在摊铺前需要再次确认模板、传力杆和拉杆等部件已经正确安装好;公路基层干净、平整,如果路基有损坏应及时修复,并在摊铺前清扫湿润完毕。
2.4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铺平后,可使用插入式振动棒、平板振动器及振动梁各机械相配合使路面混凝土振捣成型。在振捣时插入式振动棒的插入点呈梅花状,要求每个点的振动时间不应少于30s,待混合物停止下沉,表面无气泡且不再泛出水泥浆即可。各振动点移动间距小于50cm,不超过模板边缘20cm,不可触及模板和钢筋。
2.5 平整路面
水泥混凝土振捣操作后使用滚杆提浆初步对路面进行平整。在平整第一阶段应该短距离慢慢地一进一退式拖滚或推滚,然后再以匀速较长距离拖滚2 遍,并且将水泥浆赶在滚杆前面。经过初步平整后,使用抹面机压浆整平路面。抹面机应来回往返2-3 遍进行压浆和清洁平整表面。抹面机作业完成后,用抹刀清除抹面机留下的痕迹。最后用刮尺在纵向和横向水平方向精心平整路面,使路面没有任何抹面的痕迹,平整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施工时,注意将时间控制在可允许的最大时长之内完成。
2.6 防滑构造施工
为了增加路面行车的安全性能,需要采用拉毛和拉槽的方法对路面进行防滑处理。特别是在山区路段,这一工序十分关键。根据规范要求,二级及以下公路防滑构造深度为2~4 mm,在弯道等特殊路段为3~5 mm。
2.7 混凝土养生及交通管制
养生关系到混凝土强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因此,平整路面后应当及时进行混凝土养生。通常采用湿法养生, 该方法在混凝土表面全部覆盖上养生薄膜、土工布、麻质或草质编织袋等,每天统一浇水多次,始终保持覆盖物底部湿润状态。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 %以上时可以结束养生。这一过程一般为14~21d(夏季高温时不少于14d,冬季寒冷天不少于21d)。由于开始养生的前7d是混凝土强度增长最快的时期, 应特别注意加强保湿工作。在路面进行养生时,严格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直到混凝土能够满足设计强度的40%后才可让行人通过。
2.8 接缝施工
(1)缩缝施工。缩缝一般采用5m 长等距横向布局。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板长时,最大板长也应不超过5.5 m,最小的长度不应小于板宽。缩缝施工优先考虑使用切割的方法,时间以磨损小、缝边缘不裂为准,倘若控制不好时间易发生早期断裂缝。
(2)垂直施工缝。当公路的总宽度大于混凝土一次摊铺宽度时,需设置垂直施工缝。从安全与美观角度考虑,垂直缝与车道线位置一致。施工时,从模板侧面预留孔中插入拉杆,各拉杆在混凝土硬化完全前防止碰撞和松动。
(3)伸缩缝施工:当路面摊铺到需要设伸缩缝的前方1~2m 位置时,将伸缩缝的支架定位牢固;铺筑混凝土和振动压实两侧的路面。伸缩缝应贯穿整个公路面,两边的钢铁支架应短于摊铺机3cm 宽,同时应满足密封槽高度的要求。密封槽可先用木条充填,待填缝时再取出。
(4)填缝。当混凝土养生结束,解除交通管制后,要及时用充填材料进行填缝。经过清理缝隙后,使用特别的工具将充填材料嵌入合适的深度。根据规范要求,填缝完毕后缩缝与施工缝的密封槽的深宽比为1~2,胀缝为1。
3 山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
3.1 日常养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干线公路,山区农村公路路线曲折,路面等级水平比较低,而且主要通行各种载重量小、速度慢的农业车辆和机械。此外,在使用农村公路中有严重违规现象,如在路肩上行车或停车的现象非常普遍当前我国公路缺乏有组织养护,或缺乏基本的管理,使用状态较为混乱。而且,农村公路有关的使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如:有相当数量的公路无排水设施,有些路段没有边沟,导致降水容易侵入路面乃至于路基,大大降低了公路承载能力,使公路各种病害频发。
3.2 原因分析
农村地区现有道路管理系统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其组织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经过多年实践,这一制度能够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公路建设的热情,并且在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公路管理体制越来越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甚至在新的形势下对农村公路建设事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3.3 对策建议
(1)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养护管理制度。必须加快发展公路维修养护市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日常养护运行机制。允许和鼓励各种所有权形式的工程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项目,取代现有的公路养护道班。改变目前分散、效率低的道路养护单位现状,逐渐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方向发展,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并且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转变为管理型。公路的改进、大中型修复、绿化、重大病害处理等适合市场竞争中养护项目实行招标方式进行,以促进公路养护市场的培育,减少项目成本支出和提高投资资金的效率。
(2)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力度。鉴于山区农村公路线形差,路基保护设施和交通配套设施落后, 有的标志标识不到位,给用户造成不便,也影响了公路的正常使用和预期寿命。因此,山区农村应设置齐备的交通标志,特别是在陡坡、急弯和危险区段设置警示通标志。同时,还要制止"三无车辆"上路通行,加强交通知识宣传和学习,使人们的护路素质与道路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其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房屋建筑的质量,进而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的管理核心,一定要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工程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
一、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
(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还有很多施工企业都受到传统建设理念的制约,在施工单位招投标过程中只注重投标价,没有将企业安全生产信誉与工程建设准入条件完全挂钩,使一些技能素质水平不高的施工单位进入到施工现场中,给工程安全施工埋下了极大的隐患。此外,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还有少数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对工程安全生产认识深度和广度不够,没有加大监管力度,缺乏与其它参建单位的相互协作和监督,出现了监而不管的现象,给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2)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由于在旧时代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存在安全意识上的缺失,造成建筑企业重视程度不足,直接体现在资金投入力度中,甚至现阶段,有些建筑施工并未成立安全监理部门,对现场发生事故其职责性不强,缺乏在施工过程中的针对性安全管理,即缺乏施工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日益增长的施工部门投入形成极大反差,无法满足正常安全管理和生产需求。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不够
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伤亡事故,不仅给施工人员带来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同时也给施工企业和业主单位带来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据有关资料表明,造成伤亡事故的主要因素就是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只注重安全管理的监督功能,没有很好将安全监督和服务两者有机联系起来,造成了一系列安全隐患,隐患发生后没能及时整改,由此影响了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展。还有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方案制定过程中,对安全保护措施并不重视,只是一般化的处理,却将方案的经济性作为首要因素,当面临了施工作业特殊情况时,就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生财产安全。总之,一些工程监管人员从施工安全方案和措施进行督查,安全责任没能落实,这使施工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2、建筑质量管理出现的问题
(1)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不足
随着现代房屋建筑项目施工的不断增加,对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此外,一些其他的行业,比如监理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因而在建筑施工中非常缺乏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有些施工项目配备的术管理人员,其素质远远无法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一些技术管理人员还身兼数职。
(2)监管制度上
为确保现场工程质量,政府明确规定在进行施丁中,应配备具有执法资格的相关监理单位,但当前在质量监管体制上存在执法体制,执法管理,执法力度,执法素质等多方面问题。在执法体制上,未形成统一建筑施工质量标准;在执法管理上,未落实个人责任制;在执法力度上,未形成现场督促制度;在执法素质上,未实现高水平,高素质,高管理。在出现如上问题同时,现场工程质量较难达到既定要求,造成质量管控缺失。因此充分认知当前国内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强化自身管理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1、加强房屋施工现场管理
(1)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现场管理的科学化
信息技术是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现场管理的科学化就是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把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运用于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实际中去,并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计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2)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监管
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除了要由工程建设的相关方参与外,还需要社会上的其他监督机构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监督部门对每一次检查结果要进行记录,对一些建筑工地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及时地制止,严重的要进行停工整顿。例如很多施工单位常会出现的噪音污染问题,就要由环境保护部门来进行监管。一些施工现场的用电不规范问题要由电力部门进行监管。社会上的监督力量会给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会迫使其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也能促使其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强安全管理
(1)做好施工现场人员培训工作
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对工地的安全管理与控制主要是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等施工安全问题。加大对施工现场用电的管理与控制,聘请专业的电力工人,负责用电设备和线路的安装、拆除,及时对线路进行检修,确保用电安全。相关领导要不断完善挖潜提效奖惩考核机制,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提高施工组织协调效率。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和素质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队伍问题所造成的损失。
(2)制定安全巡查计划表
在落实安全职责和划定职能区域时,秉承“零事故”安全职责目标;在进行深入施丁实地监察过程中,应制定安全巡查计划表,对同一区域,特别是夜间作业易发安全事故等阶段加强安全巡查和监管力度,可进行“三班制”,“倒配制”,“质量制”等要求,藩实现场安全巡查工作,对巡查过程巾im现的高空坠物,洞口坠落等安全隐患,强化安全巡查力度,确保安全“零事故”,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3、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1)工程施工预检
预检工作是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减少由于失误而出现的重大质量事故。质量工程师应对以下施工内容做详细的预检工作:对放线施工中标准轴线、水平桩的位置及标高做预检;对基础工程中的轴线、标高、预埋件位置、预留孔洞位置等进行预检工作;电气工程施工中,应对配电位置、电缆布置位置、送电方向进行检验,预检过程中要办理预检手续,预检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控制施工现场的质量
检测施工质量时应注意整个施工团队内部是否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是否在正常的运转。工程技术指导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否到位,是不是做到了文明施工,有无转包的现象;检测施工的机械设备是否完好,测量仪器是否精准;施工的监管部门应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隐患提出建议,施工部门应解决并落实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应当不定期的进行抽检,并将抽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的情况提出并整改,不能整改的应建立监督档案并拍照,之后作为评定工程质量的依据;施工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多参加工地的例会,听取抽检情况报告,和质量管理情况,并提出要求。每个施工班的组长应该在每一道程序结束的时候,进行检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早发现早。检测人员对每一道工序都应进行抽样检查,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记录并解决问题,并上报,确保再次检查质量合格。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在遵循经济效益的原则、科学合理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原则的基础上,一定要重视其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来完善管理。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现有的建筑施工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其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在房屋建筑中,一些质量问题普遍存在,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项目管理的目标
项目管理是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的全过程。施工项目管理得好, 可以带来绝大的节约; 管理得不好, 就会造成惊人的浪费, 甚至失败。由于建筑施工项目的特殊性, 项目管理的方法应该是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并尽可能的将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分析。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通常设计三个主要目标: 质量、成本和进度。即以低的费用、短的工期完成高质量的项目。
1.质量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质量是项目的生命。如果一个大型的工程项目的质量好, 就可以福泽子孙, 工在千秋; 如果工程质量差, 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而且会贻误子孙, 祸及后世。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全方位、全过程和全体人员中。全方位是指工程的每一部分, 每个子项目、子活动。每一件具体的工作, 都保证质量, 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全过程是指从提出项目工程实施的整个过程, 都要保证质量。全员指的是参加项目建设的每一个人, 从项目经理到施工人员, 都要对本岗位的工作质量负责。
2.成本
建设成本包括实施该项目所有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总和。项目经理的工作就是通过合理组织项目的施工, 控制各项费用支出, 使之不要超出项目的预算。值得指出的是, 要注意控制项目的各个时期的费用, 它包括施工准备、组织施工、交工验收, 不能单纯追求建设成本的最低, 忽视了工程质量。
3.进度
项目的进度管理。项目的完工期限一旦确定下来, 项目经理的任务就是以次为目标, 通过控制各项活动的进度, 确保整个工程按期完成。按程序、分阶段实施是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任何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有客观的阶段性和科学的程序, 在项目的整个施工中,严格按照科学程序办事, 实现分阶段目标, 逐步逼进总体目标。
三、我国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实验者,笔者从近年来的实际工作心得,逐步发现目前我国在房屋建筑『[程项目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的。现总结如下,以供同行予以参考。
1.忽视房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时下,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当地经济发展,不搞实际调研和分析研究,严重忽视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一些人对环境保护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文件和口头上,比如过分热衷于招商引资,这是最为明显的,给每个部门下达招商引资的指标等。在这时候,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获得一定的地方利益及政绩,一些人对环保工作干扰多、支持少,事实上造成环保部门执法难、建设项目环评执行难。
2.施工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在的施工工作都知道,施工单位分包现象存在很大问题,分包单位各自为政,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分包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其它分包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这就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也带来了一些人为的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3.施工工期制定不合理。
在这一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是总体规划不够重视,所做的各种计划不科学、不符合实际。一些人主要靠以往在施工中的积累经验,不经过调查分析研究就自行定工期。在只里面,如果遇到新的结构形势的项目则更是一筹莫展,只能主观臆断,制定措施不得当。
4.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
施工中,施工组织的管理不健全主要是存在着施工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这么大的工程项目,出现一些小问题是正常的,没什么问题。这其中就设计到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这也是产生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5.环评单位评价存在随意性。
在目前的环评工作中,环评单位评价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在实际环评中,部分环评报告书(表)评价及预测模式照搬照抄,缺乏科学性与真实性,失去了环评选择最优方案,为环保部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意义。
四、加强房屋建筑项目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1.房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应当具备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体现。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到项目投资能否成功,而且在项目建成后直接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去,同时还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工程管理的众多方面中,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
(一)施工企业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执行管理人员、各工种作业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树立创优意识和为用户着想的思想,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坚决消除工程质量通病。
(二)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质量体系文件按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三级编制。编制专门的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管理文件后,项目部组织各分包商按照管理文件的要求,针对各自的施工任务编制相应的作业文件,如质量计划书、现场检查表等。
(三)加强现场质量管理。
控制好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每个项目都要有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定期开例会检查分析,并把质量管理的情况上报上级公司。尤其是要重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首先要做好事先计划;其次是要加强事中控制;最后是要重视事后检查。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是关键,特别是施工中每道工序要一环紧扣一环,做到环环到位,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事实表明,重视施工中每个工序质量的,对于提高整体质量大有裨益。反之,将大大增加整体质量问题出现的几率。
2.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素质
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加强对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经常性培训,以造就一批专业化、职业化项目经理和经济成本管理人员。加大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由内行人来管理,使工程的进度、质量、工期和成本都处在受控状态。
3.安全是项目管理的根本
建筑业有生产产品庞大,产品品种繁多,产品位置固定,建筑产品环境差,涉及专业和工种多,工人队伍因产品的定点而流动,且都是露天施工,因此安全对于建筑业来说就显得十分突出。因此建筑业必须从实际出发,面对工人流动性大、野外作用、工种交叉频繁、零星作业点多的特点,做好以动态管理为主,动、静结合的群众参与管理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做到安全警钟日日敲。
4.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技术管理
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用网络技术,可使计划工作做到统筹兼顾、抓住编制和执行计划的关键,特别是对生产工艺复杂、各项工作联系紧密的工程的计划而言,网络技术的优点就显得更为突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控制的及时性,而且在辅助管理人员进行设计、决策管理等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了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我们要不断的总结施工中的经验,做好工程管理工作,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新涛 浅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2011 (6)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进人了高速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于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极大的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建工程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土建行业内的竞争异常激烈,加强土建工程成本控制管理也就成为了当今土建企业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实施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职工降低成本的意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产一线的工人是施工生产的直接参与者,是直接成本控制的主体,只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用成本降低了,才能使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提高。因此,要把降低成本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极大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增强职工降低成本的意识,使职工为直接降低成本的参与者变自觉的行动者,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有利于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
“成本就是饭碗”对于企业而言,谁能有效控制成本,谁就能够有饭吃。成本控制是一项主动控制过程,既需要生产人员直接控制,又需要管理人员的间接参与,是全员、全过程的一种管理方式,工程管理是动态管理过程,全体参与人员都要围绕动态管理的成本控制这个轴心而努力工作。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手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变被动为主动,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有效地把成本控制落到实处,避免死后验尸,秋后算账等弊端。
3、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建立一套完善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系统,从总的项目目标值的确定,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成本的录入,到成本核算,报表的编制(决算)进行规范化,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一些共性的东西,计算模式、规范、标准固定下来,建立标准的基层(项目部)成本核算体系,使单位工程项目承包、考核、分配方法的制定紧紧围绕项目核算这个中心,使整个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在有序的环境下运行,这样不仅使单位工程有序运行,同时,也带动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成本意识薄弱
在项目经理部,往往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是缺乏全员的成本管理思想。如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为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为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等,这些必然会造成成本增加。项目经理成本意识比较淡薄,不少施工项目开工前没有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即使编制了,也常常没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降低成本措施。项目经理关心利润,但是对成本开支的情况较少过问。
2、成本管理和控制体制不健全
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项目经理的“责、权、利”不落实,工程项目各部门、各岗位没有具体、明确的成本管理责任,难于考核其优劣,没有真正将项目成本与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没有形成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的情况。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往往是满足于产值、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指标的完成,对直接关系到成本费用高低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等方面的节约控制关心较少。即使上级部门强令其开展成本管理,项目经理及工地管理人员也是被动消极的,流于表面形式的比较多。
3、对质量成本缺乏管理和控制
对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不力而造成的质量低劣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目前,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尚未建立起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风险监控体系,比如总包单位在进行工程转包、分包中的压价行为,使得转包、分包单位的价格太低而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4、缺乏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管理应当不仅仅包含成本核算,作为事后控制主要内容的成本核算只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记录、归类和计算,反映实际执行的结果,并作为对下一循环成本控制的依据。由于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成本的管理重心应当移向事前的预控和事中的过程控制。当前,许多施工企业对项目的成本管理缺乏事前控制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仅仅在项目结束或进行到相当阶段时才对已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显然已经为时过晚,成本控制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加强土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
1、强化合同管理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合同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签订完善的有利于施工单位的承包合同,同时强化合同的管理,工程造价才能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合同纠纷的产生。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够控制工程造价,而建设方合同管理人员则要对合同中所涉及的条款充分了解、熟悉。在保证全面履行合同避免索赔的同时,也能依据合同条款处理工程造价中的纠纷。如果施工方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合同,则建设方可以向施工方进行反索赔,以此降低建设方的损失,从而减少工程造价。
2、强化人员的素质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统计工程量是一项基本工作,所涉及的人员必须要有概预算领域的相关知识,还要很熟悉施工现场环境,而且要求统计人员完全熟悉标书中涉及的标准和内容、合同中的标准和条款,对于工程项目不能漏算和错算,并善于发现可以进行索赔的项目,做好统计工程量的工作。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招标书中的规定及合同中的条款深度研究,还要善于抓住这些条款所涉及的索赔机会,做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索赔工作,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作为承包商,不能放弃任何索赔机会。在施工过程中,引起变更的因素很多,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中的变更。例如不允许由于设计变更而使整个项目建设范围扩大,增加设计内容,提高设计的标准等。如果所涉及的变更必须要发生,则要求变更费用必须经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代表、监理工程师三方共同签字,且要及时处理以减少由于变更而产生的费用损失。
3、加强全过程成本管理
(1)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的开源阶段,是企业取得经济利润的基础。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是编制竞争力强的投标报价,即根据工程概况和招标文件,进行项目成本预测,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投标报价。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施工图纸分解工程项目,结合施工现场勘查和工程特点,预测投标成本,从而计算出整个工程预计的成本价。再综合竞争对手的情况,考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这样在谈判过程中就能心中有数,此报价的竞争力优势明显,能为企业取得合理的利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中标后,紧接着就应该做好成本计划,将其作为施工过程控制的依据,此阶段成本控制工作表现得更为具体和细化。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必须编制科学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它是指导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然后结合当地的市场行情和工程自身的特点,合理确定项目目标责任成本,并编制明细而具体的成本计划,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对项目成本进行事前控制。这样的目标成本计划,反映了施工企业先进水平,用这种标准进行成本控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各项费用的控制和成本分析。如果项目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下,那么再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项目的预期利润再丰厚也无任何意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费用的控制是全面实现成本预算目标的根本保证。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要从影响成本的各重要因素着手,制定相应的措施,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内。
(4)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主要包含对工程验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保修费用的控制以及工程尾款的回收。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项目完工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与调整的目标计划成本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原因。在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评价的同时,施工企业根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的实际情况,注意总结成本节约的经验,吸取成本超支的教训,改进和完善决策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4、强化材料及价格的管理
在工程建设费用中,材料费占到总造价的很大一部分,约为总造价的60%~70%左右。所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的用量,并按照合同中所预先规定的用量进行施工。现在市场上供应材料的渠道很多,涉及的预算人员要深入市场,充分调研市场上材料的价格,掌握材料信息并注意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并合理的编制材料采购价格,材料的价格要按照预算价格采购,从而能有效的控制整个工程的造价。在承包商内部,造价管理部门应该处于造价管理领域的核心位置,其余各个部门都应该与该部门进行密切合作,项目建设中的工程变更、材料采购单和发票复印件、施工方案、技术交底以及生产计划等信息资料都要由造价管理部门管理,由此来建立一个良好的造价管理体系。造价管理部门的预算人员进行分析和核算,如果出现实际的材料用量与预算用量有较大偏差时,要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采取纠偏措施。
5、加强技术的管理
在工程施工中,只有技术与经济完美的结合,才能使项目得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常,施工企业都把技术工作重点放在了施工中的质量及保证工期上,这主要体现了所述的社会效益一面,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建设公司的经济效益。在经济与技术的关系上,经济是执行的目的,技术是执行的手段,企业公司是通过科学的技术方法来实现经济的目的,如果企业忽视任一方面,都会产生不良的结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实行项目成本管理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成本管理的全面实施将促使工程项目成本不断降低,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推动整个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相关概念辨析
工程造价两种含义:从投资者的角度:工程造价是指工程的建设成本,即为建设一项工程预期支付或实际支付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从承包商角度:工程造价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商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
工程造价管理也有两种含义,一是建设工程投资管理,是投资管理范畴,二是工程价格管理,是价格管理范畴,这里讲的是第二种含义,也就是工程承发包价格。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管理手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合理地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和建筑安装企业经营效果,工程造价管理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这个内容展开的。工程造价管理的任务:全过程动态管理,强化工程造价的约束机制,维护参与主体各方的经济利益,规范工程造价行为,促进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的统一。
工程施工阶段:在开工报告和建设年度计划得到批准后,就可以组织施工,该阶段要按按照承包商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以合同价为基础,同时考虑因物价上涨引起的造价提高,考虑到施工中发生的工程变更和费用,合理的确定工程进度款的拨付。
二、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在合同中对工程变更的概念、程序、表现形式及处理程序也按相关规定进行了约定,但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变更单很多,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多,主要包括:
1.工程变更办理不及时:有时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提出了一些改动现场已经新的要求在执行,但是设计单位并没有及时以变更单的形式确认下来。一般情况承包单位都马上执行监理或建设单位的要求,问题是建设单位人员的并不能及时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造成现场已经工作已经完成,却没有办理相关的变更单。签认变更单的过程中,建设单位人员又会考虑费用和责任问题,办理中不会积极配合,变更提前 14 天通知及后续工作更是无法继续。
2.工程变更用词不当:部分变更单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或建设单位和监理的要求而发生的,由承包人提出来,一般这些工作都由技术部门去完成,在变更单的描述中用词不当的现象。比如“为了保证施工进度”,“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这样的用词非常不准确,主要是损害了承包商的利益。
3.无法办理变更单:对于蓝图形式发来的内容,无法办理变更单,如果和原图比较,承包方来说工作量是无法想象的大。建设单位在施工初期及和施工中没有指名到底哪些资料是竣工结算有效资料,有的问题是备忘录、工作联系单及其他形式,在竣工结算时才要求把备忘录、工作联系单转化成变更、洽商的形式,对施工单位来说是很麻烦的,因为人员变动及其他原因很多变更单无法办理。
4.工程变更价款调整不及时:规范规定在工程设计变更确定后 14 天内,设计变更涉及工程价款调整的,由承包人向发包人提出,经发包人审核同意后调整合同价款。在该项目的实际工作中,合同也是这样写的,但每次承包商发出工程变更价款的报审单后,建设单位的回答是现在我们的人手不够,只能给予综合单价的确认,工程变更价款的计算到结算再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但工程从始到终,问题均没有得到解决。
三、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建设单位的前期工作可能不充分:前期工作造成了图纸设计的大的改动太多,变更太大,其中图纸发生了很大变化。装饰部分也有新的图纸,最重要的是这些图纸还不是一家设计院出的图纸,也只有施工单位清楚那一部分是参照哪套图纸施工的,给施工方的工作带来很大麻烦。然而建设工程中这种现象在很多项目的施工中非常常见。
二是施工单位人员造价意识不强:技术和经济严重脱节,施工现场管理和合同管理脱节现象十分严重。许多施工管理人员不懂造价知识,不懂合同管理,只是忙于完成本职工作,没有及时跟踪相关资料的确认,没有用工程造价专业的相关知识完成资料签认。只顾埋头干活,工程竣工时,竣工结算资料缺失,签证不严谨,不知道图纸和建设工程量清单是合同的组成部分,没有及时留下签证,使工程竣工结算书所需编制资料不够全面准确,结果给工程竣工结算工作造成诸多困难。这也是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四、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基本对策
一是要尽早提出变更申请。作为承包人对发生的变更工程,承包人对发生的变更及时确定和处理变更,尽早提出变更申请。将出现的工程变更问题及时处理,不要将问题积累下来,对于一些数额较大的工程变更,尽可能的分解或分段完成,这样,可以降低审批的难度。规范规定,对于工程师口头形式的工程变更令,需要以书面的形式向工程师提出书面确认口头指令的要求,确认必须在 7 天之内。以防止“指令性变更”演变为“推定性变更”。具体如下:
1.及时收集资料。承包单位对于现场发生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记清楚参加人及具体事项,专人负责跟踪办理相关事宜,办理过程中的一些资料必须收集,有时再附加照片等其他信息对这些问题尽量证明。对每一份变更要记录好收到的日期。
2.注意变更用词。对承包商现场的技术管理人员要进行工程造价相关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对变更事项进行客观描述,而且要注意保护承包商的利益。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不仅一项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后果和责任。
3.及时确认差异。对于蓝图形式出现的内容,作为造价人员,首先做好记录收到时间,其次要和原图对比,要清楚对承包商来说费用影响多大,对于变更引起的事项,首先与监理和建设单位做好沟通,通过协商要用变更或洽商的形式进行确定。后期结算中对于该部分采用新图进行结算。
4.时申请工程款。建设单位找出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承包商如果不想垫资,也只有通过协商以预支的形式要求该部分款项得到及时支付。给建设单位提出预支工程进度款的申请。
二是要做好施工工程进度款管理。针对工程量的重复确认,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法律中也没用相关规定,承包商只能去适应,同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重视人才管理。尽量聘用工程造价方面业务的高级人才,建筑行业有句俗话“赚钱不赚钱全看预算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程造价人员对建设项目的重要性。据
2.及时建立台账。做工程计量台账很重要,首先对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审计及其他部门分别建立已经支付和没有支付的台账。台账的内容要和工程进度款支付应包括的内容相同
3.认真分析情况。对于工程进度款拖欠的情况,首先要分析清楚原因,一般工程进度款的拖欠有四种情况,针对这四种情况分析各自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办法,其次,对现场签证的内容,要重视对工程进度款有影响的变更洽商。
4.及时进行沟通。工程进度款报表报出后,要及时进行跟踪,要知道工程进度款的审核情况,对于报表中的具体内容要及时与各方交流具体进行交流,如果出现不合理的克扣工程款,对克扣掉的工程款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以工作联系单及相关资料的复印件形式给建设单位发出申请,至少可以告知建设单位,承包商对该项工作很细致,并且有相关的证据,在后面的工程进度款支付中类似的事件就会发生少一些。
参考文献: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for the funds and finance management of rural road construction, the paper,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unds management of Hangzhou rural road construction project(that is promotion project and connection project), proposes the solutions for strengthening funds management, regulating funds payment procedures, increas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pporting funds, focusing on the audit of settlement and timely achieving project funds examination.
Key words: rural road; construction funds;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F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农村公路建设概况
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资金量大、资金来源多、涉及面广。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一规划,杭州2003年-2015年,全市共新增农村公路3500公里,等级公路通过率达到100%。完成路面硬化4400公里,路面硬化率达到100%。全市规划总投资269.85亿元。到2015年,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580公里,使农村公路基本建成“外联内网、地位配套、功能完善、快速高效”的现代化农村公路网,成为干线公路主骨架的有效集疏基本网络。
目前,杭州市农村公路建设主要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康庄工程,即实现杭州229个乡、镇(街道),4340个行政村都通公路。2003年至2007年,全市共建成康庄工程路基3246.9公里,路面3982.5公里,等级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均达到100% ,惠及全市400多万农民群众,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厅提出的“村村通公路”目标。五年中,农村公路的面貌可谓日新月异。
2008年开始,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进入了第二发展阶段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即把重要村道和干线公路、重要县、乡公路连接起来,形成农村公路网络,方便农村经济物流发展、改善农民出行条件、完善农村旅游和投资环境。从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开始至今,全市已完成联网公路建设1430公里。老百姓称它为政府给老百姓实施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致富工程、和谐工程”。
尽管杭州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建设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加强,但作者就杭州农村公路建设专项工程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后,发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存在问题
2.1部分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基本没有。根据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制定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规定: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除国家安排资金外,地方有关部门必须安排必要的地方配套资金,并确保及时、足额到位。但从了解的情况看,部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基本没有配套资金。
2.2存在调整建设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现象。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申请中央专项资金计划的,应按照国家专项计划的要求办理,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但部分县(市、区)存在调整建设项目计划的问题。
2.3漏缴税金现象时有发生。农村公路建设过程当中,一些签订的合同未交印花税,部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施工企业报账制,使施工企业漏交了相关税金。
2.4农村公路建设债务负担沉重。一些山区县(市)比如临安、桐庐、建德在近年的农村公路建设中都背负着一定的债务,在杭州地区属于债务较重的县(市)负债额占到当年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总额的56%以上。
2.5发现少数人侵占专款资金。一些地区乡镇、村委村政府作为建设业主对农村公路专项工程资金财务管理不规范,少数人利用自己的职权,与当地乡镇或者村委勾结,暗箱操作,存在私分工程款的现象。
3 形成原因分析
3.1地方财力有限,上级补助资金都有专门用途,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3.2部分康庄工程和联网公路工程前期立项调查工作不够细致,加之上报计划与计划批复间隔时间较长,等上级资金计划下达后上报项目的实际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只有调整工程资金投资计划。
3.3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偏低,加之一些山区道路出于安全角度考虑,结合实际情况,需要提高建设标准,地方政府一下子拿不出资金弥补资金缺口,形成工程已竣工交付使用,而债务无法解决,形成了沉重债务负担。
3.4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的监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方面不健全,资金下达流经的部门太多,权力部门的负责人对工程资金的拨付有很大的影响力,给少数私心重的人以有乘之机。
4对策
4.1认真贯彻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印发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精神。充分认识农村公路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挖掘地方财力,做好与各级政府的沟通工作,缓解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债务负担。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4.2加大配套资金落实力度。配套资金是否落实和足额投入,直接影响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农村公路建设专项工程属于农村公共支出,县、乡政府应承担社会职能.可通过增加财政补助金额;申请银行贷款适度负债建设;把商品经营理念引入农村公路建设,实行谁开发谁受益原则,将拍卖、出租经营权等收益统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把乡村公路桥梁和公交站点的冠名权“变”成建设资金;倡议群众投资、社会各界捐资和沿线受益单位赞助,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组织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力参与建设;争取计划、国土和林业等部门的支持,例如争取国土部对项目涉及使用料场免收各种费用,林业部门对涉及的林地使用、林木砍伐的手续办理免征各种费用等。
4.3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监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切实执行交通部印发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拖拉机、机动三轮车、摩托车养路费的使用规定,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资金的监管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4.4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前期立项调查研究工作,上级交通部门应缩短计划上报与批复的时间间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地方公路建设项目。维护投资计划的严肃性。
4.5为了杜绝个人侵占工程款的现象发生,浙江省财政厅和杭州市财政局从2010年开始,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直接把工程资金拨付到县级财政部门,县级交通公路部门根据工程项目计划以及竣工核准文件,会同财政部门一一核对项目后,再把资金拨付到乡镇、村政府,基本做到专款专用,资金操作规范,阳光透明。
4.6重视竣工结算审计环节,及时做好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和项目资产交验工作。杭州富阳交通局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作为农村公路建设行业主管部门,主动联系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组织开展专项审计,落实审计责任,明确建设项目未经审计,不付清工程尾款、不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不报批竣工决算等。同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反映项目建设成果、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主要依据,财务人员在基建项目结束后及时编制项目竣工决算报告,在竣工财务决算的基础上及时参与到项目建成后资产的盘点核实、验收交付以及债权债务的清偿,确保做到账证、账实、账表相符。
5结束语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我国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农民出行难的问题获得解决,会直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农民奔小康进程。交通闭塞是制约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农村交通的改善,会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加速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应把好资金关,强化资金管理,规范资金支付程序,加大配套资金落实力度,重视竣工结算审计环节、及时做好项目资产交验等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真正把农村公路的“基石”铺好、垫牢。
2.行业发展战略和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脱节。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公路行业进行过一些改革,但是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其职能多为人员培训、调配、晋级等,还没有按照行业发展战略的需要来统一管理职工。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不能形成合理流动的优化配置机制。就现阶段人力资源现状看,职工的素质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对职工的工作激励作用没有得到正常发挥。
3.在招聘人才时考虑不周。首先,在招聘人才时存在盲目追求高学历的问题。企业在引进人才时,没有仔细分析自身的具体情况,没有考虑实际需要,只是盲目地追求高学历才人。其次,招聘人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公路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没有仔细分析企业现有的人才结构,往往出现新招人才大多是技术人员,忽视了对关于法律、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等专业的人才的引进。这样导致了公路管理结构不合理,工作人员之间不能有效地配合工作。
二、公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行业的管理人员观念滞后,对人力资源认识不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现阶段公路行业的领导者、管理人员还没有意识到这一重要性,依然坚持以物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没有落实到对职工的管理工作之中。管理者多存在认为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从属的、是次要的,认为对职工的技术和素质的培养是在浪费精力和财力的错误观念。
2.没有合理、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导致才人流失。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合理、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因为企业只有满足了职工对报酬的要求,职工才有可能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而现阶段公路行业薪酬管理方面给予职工的薪酬拉不开距离,工作做的好与不好在薪酬上的差距不明显。这样就导致了职工的工作激情不高,在工作中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还会导致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觉得自己在企业内发挥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最后导致优秀才人流失,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三、加强公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of rapid ascensio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 is increasing. In a market economy environment, each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 order to further expand its market share and competitiveness, and gradually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control dynamics, and if you want to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we have to strengthe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This paper is the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analysis, the paper briefly.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st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运用各种专业计算方法,结合有关工程额定、规范价格等内容,对建设项目的造价进行预测、计算、确定、控制,以此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完成。在实际的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应贯穿于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分别针对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实施管理与控制,以保证实际的工程造价在合理范围内。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建设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只有更好的解决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提高造价编制能力,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工程造价,才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以下,本文就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多数工程建设项目对于设计的考虑往往侧重于工程的技术标准与需求,而没能考虑设计图纸与方案的经济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工程项目的设计人员在接受委托后会深入施工场地进行调查、分析,最终选用较为适用的方案进行设计并根据项目实施阶段的不同,而向工程造价人员提供数据、信息,由此才能进行工程造价的评估、预算,而由于造价人员并未充分了解、掌握工程项目的实际概况、场地情况,从而难以综合考虑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不仅大幅降低了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也为造价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企业应综合考虑项目自身的标准与需求,结合项目施工的实际生产力,依据施工组织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与图纸,编制具体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工程建设项目编制的造价控制目标并不合理,严重缺乏可行性、科学性、先进性,从而难以为造价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最终导致造价失控、成本增加,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此外,对于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物资的价格管理方法不当、计算方法科学、采购方法不合理,也将大幅增加施工成本,而若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没能有效分配、合理运用项目的投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将造成大量浪费,以至于工程造价的抬高。
(三)对于造价管理缺乏正确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多数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存有一定误区,没能正确认识到造价管理的意义与作用,缺乏整体概念,以至于工程造价管理缺乏重视、各项管控制度难以落实到位,未能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与监督机制,不利于对项目施工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严重阻碍了建设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多数工程建设项目所采用的造价管理模式为阶段性管理,而此种管理方式往往侧重于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管理,而忽视了对其他环节的造价控制,从而大幅降低了造价管理的有效性。据有关统计表明,在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占有绝对比重。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工程设计方案的编制往往只考虑技术标准与要求,严重缺乏成本控制意识,以至于投资超支现象的发生。此外,造价管理观念的落后,使得工程项目的各个参建单位缺乏沟通与交流,而无法形成全面、统一、合理的造价管理目标,大幅降低了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
二.有效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时,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机构应协同合作,对项目的整个设计过程实施监督、管控。方案的设计,应综合考虑业主需求与有关工程标准,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技术性、经济性,尽可能的采用质量安全、施工成本较低的设计方案,整个设计过程可采取限额设计、造价管理责任制、绩效考核等方法加以管控,通过“限额”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设计的经济性、可行性、合理性,而责任制的落实与绩效考核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设计师的成本控制意识,从而将工程的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日后的造价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在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应加强重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并组建人员配备齐全、业务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造价管理部门,依据各项施工设计与方案,综合考虑项目的自身特点与需要,制定具体的造价控制目标与计划,针对实际的工程造价展开定期的检查,核对实际造价与控制目标的偏差,通过系统的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控,以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在实施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施工材料、设备、机械的采购、存放、使用的管理与控制,认真分析各物资、产品的市场价格行情,选择信誉良好、生产规模较大的供应厂家,严格把控进场材料的质量,依据项目施工组织计划、进度计划以及设计方案,实行限额领料制度,严格把控材料的使用、避免浪费,而施工设备与机械应定期进行养护、维修,避免受故障等因素的影响而延长设备、机械的租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三)强化后期造价控制与评价:
在进行项目的竣工验收时,应注意同设计方案对照检查,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变更,须经原项目批准机关审核认可,未经批准同意,擅自追加投资、改变设计、提高标准、扩大建筑面积的,审查造价时不予承认,有关部门还应追究责任。后期造价控制与评价是工程造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在工程的竣工后,相关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方法,严格、认真地审核工程结算,使审核后的工程造价能够如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价格。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已竣工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进行评价、分析、总结,不断改进、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与手段,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体制改革的日益完善,工程建设行业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现代企业若要从中求的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强重视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不断改进、完善管理体制与方法,针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采取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与管控,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质量,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充分满足当代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环境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杰. 浅议建设单位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 项目管理技术, 2009,(11) .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040-01
一、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成本管理认识不足
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长期以来,有些企业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施工组织人员只负责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发放工作。这样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忽略了成本管理责任。
(二)缺乏可操作的成本控制依据
工程作为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产品,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工程成本之间缺乏可比性。有些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而化,只是简单地按照经验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在项目成本管理措施方而,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但没有明确具体职责和程序。目标成本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更无法分析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
二、施工各阶段项目成本管理对策
(一)投标阶段
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编制施工预算,为最终确定投标价格提供依据。根据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提出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方案和设备配备规模、工种结构和人员规模;结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材料供应方式确定出施工中各种消耗材料价格;根据工程所在地与现驻地距离及需要调遣的人员和设备数量计算出动和遣散费用:根据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数量、交通工具及检验工具等配备情况计算出现场管理费用。最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要求,按上述各方案计算出工程的总体施工进行费用预算。然后根据规定计算工程应交税金,再加上投标费用,如购标书、差旅费、公务费用等,预计发生的交工后保修服务费等费用构成了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承揽该项工程的全部直接支出,并依此可作为投标的最低报价。
(二)施工准备阶段
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应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项目经理部应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实施责任预算。
1目标成本的确定
工程中标后,公司应根据中标额调整预算成本以确定项目经理部目标责任预算成本。将计取的间接费用、计划利润等项目从中标额中减掉;按国家现行规定工程税金一般在工程所在地交纳;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管理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由项目经理部提出该项费用计划,经公司审批后作为预算成本的组成部分。项目经理部目标责任预算成本是项目经理部成本的最高限额,不得突破。其计算公式为项目经理部目标责任预算成本一中标额一间接费用一计划利润一现场经费+经审批的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管理费预算。
2.实施责任预算的制度
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制定的目标责任预算成本再制定出实施责任预算。一是根据技术资料对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程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的选型、人力资源调配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为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责任预算创造条件。二是在对当地劳动、材料(构件)、工程机械等进行全而调查的基础上,详细确定劳动定员、机械运行及材料供应。同时,经过反复比较制定出物料、机械单价控制表,结合现场施工条件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二是以分部分项工程实物量为基础,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形成各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为以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
三、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保障对策
明确了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要真正把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还要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一)分清管理层次,明确考核指标
企业对本管理机关费用实施控制外,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应分为2个层次:一是公司对项目经理的管理;二是项目经理对所属施工队和班组的管理。分清层次后,还应明确各层次的考核指标,即逐级地下达任务。要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实行成本倒算,所下达的指标必须在相应各层次可控制的范围,各层次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指标下达后,应赋予各级成本管理充分的权利,上级仅对其进行监督,而不干涉其正常管理工作,以保证各级成本管理能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对各级成本管理的奖罚比例政策要掌握在确实足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的程度,起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职工与企业双赢的作用。此外,应将上述内容通过内部经济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逐级签约,落实到具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