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3 03:12: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有效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遍布全国各地的培训机构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有询问过各类培训机构怎么样,教材如何,老师水平怎么样。实际从学习外语的情况看,学外语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练功夫的过程。语言知识应该了解,但不下苦功在听、说、读、写上练习,仅靠死记硬背一些孤立的单词、一些语法条条,是很难掌握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就像学游泳、学钢琴一样,对其理论掌握再好,不通过反复训练是永远也学不会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学习英语绝不是看一部动画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想不下一番苦功夫、不费一点力气就能学好英语,那是绝对办不到的。
第一阶段:培养语感,对英语产生兴趣(考虑你要两年时间提高,建议你这部分时间定为步入高二至步入高三,整整一年,当然平时老师讲的还是要照常听)推荐每天听一首英文歌曲,直到能够听写出来里面的歌词,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些歌曲及歌词,刚开始听儿童歌曲,慢慢自己增加难度。电视不要看了,空闲时候就看英文电影或电视剧或综艺节目,一定要有字幕的,只有英文字幕的最好(中英文字幕是以后阶段用来提高翻译的)。
第二阶段:当你觉得自己对英语的学习是出于喜欢的时候(这时候即使不逼着你学习,你也养成习惯听英文歌曲和看英文电影),扎实基础(建议高三上学期半年时间)买一本高中语法,认认真真从头看到尾,结合自己平时的时间,争取每天都看至少一个知识点。
第三阶段,要想学好英语,就得有股子韧劲儿。学过的生词和句子一定要记住,真正掌握它,千万别把希望只放在考前的突击记忆上。记单词一定要日积月累,备一个小本儿随身携带就更好。比如今天学了10个单词,记住了7个,其余3个怎么也记不住,这时你就可以把它们记到小本子上。小本子随身带,有空你就掏出来,看它几眼,说它几遍。看的次数多了,说的次数多了,再难记的单词也能记住。当然,记生词最好连句子一块记效果更好,这样记得牢。通过句子记新单词,不但扩大了词汇量,而且还记了单词的用法,真是一举两得。
第四阶段,要想学好英语,还要多动脑筋。要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巧学巧记。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把它的核心部分用一两句好记、好上口的话概括起来,进行记忆。
学习计划执行一段时期后,要用专门的时间总结和深入思考在学习计划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在考试之后,在暑假、寒假,你要用几个小时、一天、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进行深入思考,从心态、身体、学习各个方面进行总结,总结出自己“狠劲”是否充足,总结出自信心产生的多少强弱,仔细想想自己在前一段时间内是否有不良心态,是否因老师、父母、同学关系等影响学习,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和强度够不够,每天学习状态好不好,各门课程是否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一共写了多少篇作文,作文水平提高如何等等。一般,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总结和深入思考,你才有可能找出自己的各种问题,才能制定出最合适的学习计划。
牛人的英语学习计划【2】一、学情分析:
英语一开始,学生往往是带着好奇的心情来学这门课的,也有些学生是带着好玩的想法来学的。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部分孩子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部分孩子胆怯感较明显。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不明确,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处于肤浅的了解,缺乏正确的强有力的学习动机。通过两年的学习,他们基本明确了英语学习是怎么回事,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慢慢走上正规,从英语的书写、单词记忆、会话、听力、和语法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些同学越学越有兴趣,积极性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就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把这门课当成负担,部分学生厌学,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因此,针对学生掌握英语的程度不一,本期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将采用整体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加强对差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发展需求,本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帮助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具体措施:
1.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组织和课堂安排灵活,以学生为主体,.短时间、高频率、保证学生多次接触英语和足够的实践量,加大每个学生的实践量,多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坚持集体备课。贯彻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抓好基础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3.坚持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英语教学音像资源--图画、图表、投影、录音、录像、CD、 VCD、DVD等多媒体软件,还有体态语-----手势、动作、表情等来示范。把各种各样的人物、情景和实地表演等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与他们交朋友,一起游戏、一起听说,使他们在有趣而轻松的气氛中感到学习英语并不是件苦差事,潜移默化,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兴趣也随之越加浓烈。随着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增加,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进来一块做学习英语。
4.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书写、朗读、口语操练、提问及语言行为习惯的培养。
5.注意传授知识与及时评价相结合。特别要注意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及时改进。
6.注意课内操练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继续抓好早晨朗读和课间口语操练。
7.坚持整体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加强课后辅导,坚持保持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首先应该抓住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来安排记忆,提高效率。一般而言,早上6:00–7:00头脑清醒,记忆效果比较好,上午、下午都有课程安排学习比较紧张,中午休息30–50分钟可以缓解疲劳,以便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而每天如果不能保证7–8小时睡眠,记忆效果也会降低。
尊重自己生物钟
由于生理条件和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人们的生活节律和最佳感觉也往往不尽相同。有的人的学习最佳时间在上午,有的人在下午……在了解了自己的最佳学习时段之后,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感觉时间去做,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要有时间限制
为了提高效率,在制定计划时,要适当给自己“压力”,对每一科目的预习和复习要做到三限制:即限定时间、限定速度、限定准确率。这样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复习效率。
对照计划反省
计划一旦制定,就要雷打不动地完成,不按计划办事,计划是没有用的。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检查表,把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进度,列成表格,完成一项,就打上“√”。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使计划越定越适合自己!
公开学习计划
大多数中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样的同学在制定学习计划后,最好向家长、老师或者同学宣布。这样做一方面会起到监督作用,也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自己不能坚持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别人会笑话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没出息了”,因此就能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实行自己的计划”。
留有机动时间
计划不要排太满太紧,贪心的计划是难以做到的!留下机动时间,也能让我们有余力解决突发的学习情况!
不同层次学生重点不同
尖子生:扎实基础,稳步前进
在年级里排名基本都在前十位的尖子生,在安排学习计划的过程中,不可盲目求快,一定要坚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尖子生之所以能和其他考生拉开距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基础扎实,能够有效避免错误。尖子生在听课过程中注意的应该是方法上的探索,而不是单纯地看一个个步骤和最终的结果。
中等生:重视双基,重点专练
中等生的学习方法很明确——重视双基、淡化偏怪、针对训练、重点专练、掌握扎实的解题技巧。
一、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设计作业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掘,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学生对作业感兴趣了,作业就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抓住“有趣”两个字。
如:学习“比多求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每位学生准备一副扑克牌。J代表11,Q代表12,K代表13。同桌合作:一个出题,一个猜点。如:学习了“认识图形”后,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用手摸口袋里的图形,说出是什么?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辨认出来的。这样的练习将所学的知识蕴含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作业是一个游戏天地、学习的乐园。
二、设计自主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业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教学完“生活中的大数”后,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练习。A.数一数,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数活动。B.读一读,并说一说数的组成。C.用2、8、0、0组成不同的四位数。
这种作业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就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保证了全体学生都在不同的目标下练有所得,使他们乐学而不厌,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如:每一单元快结束时,我事先布置学生寻找或自己创作本单元你认为最典型或最容易错的题目,上交后由老师选择汇总成单元练习题,每题的后面写上“此题由××同学提供”。当这样的练习纸发到每个学生手上时,兴奋与自信显现在每个学生的脸上。学生做这样的作业也更认真了。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获得成功是每一位学生的向往,也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教师要为学生的多向合作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问难,力求达到“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通”的意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在作业中获得成功体验。
二、工作目标:
1、大力加强教科研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以校本培训和活动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关注青年教师的二次发展和提高。
3、深入开展教研组、备课组的专题、主题研究,提高校本研修一体化进程,推进教科研内涵发展。
4、以制度求规范,以落实促规范,实现管理再上新台阶;以科研导教学,以教学促科研,实现新课程有新突破。
5、阶段性总结近几年来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根据规划制订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年计划。积极整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探究培训特色。继续实施培训工作,安排好各学科教师全部参加浙江省教师培训平台第一轮90学时集中培训。
6、整理出版第一期永临中学有效课堂变革自然分材教学指导教学书集。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理论修养,促进教育科研。
没有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就没有教育实践的创新和发展,也谈不上教育科研的科学有效。教科室将收集、汇编有关宣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理解教育的理论以及好文章、好材料、好网址提供给各位一线教师,为广大教师提供第一手鲜活资料。
2、强化细化管理,健全和完善教科研制度,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发展。
教科室将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借鉴外校先进经验,依靠民主科学的管理,制订《永临中学备课组建设管理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新制度,为提高各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使教科研落实到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3、加强常规管理,努力做好"教学四项规范达标活动"的验收工作。
在上学年的基础上,继续抓好理解教育自然分材教学常规管理的落实,重点抓好"自学指导书"、"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测评跟踪"等四个环节,使自然分材教学新理念的实施有切实保障。
4、完善校本教研,坚持"研训一体",实现"教""学""研"三者同期互动。
本学期,教科室将逐步完善教科研活动机制,监管各教研组要围绕本组既定研究专题和主题,有重点地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总结活动。充分发挥宣传导向、政策导向、奖励导向等功能,树立教师的科研先行观念,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树立以参与教科研为荣,只教书不反思为耻,营造一个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5、狠抓集体研究,转变集体备课观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终极效益。
(1)必须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和集体研究,大力倡导课前说课活动。重点研究指导自学书、指导教学书编写,练习的筛选需要研究,题目的讲评需要研究。只有抓住集体备课和集体研究,才能充分发挥同组群体的优势。因此,本学期教科室进一步落实学校行政领导直接落组责任制,深入课堂,深入备课组,确保集体备课、课前说课落到实处。
对集体备课要推行备课组长把关制。一是按阶段、按课时将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好主备人。主备人要按照总体确定的目标要求提前备课,形成具体的复习方案。二是做到定时、定点,具有超前性。坚持主备人说课,全员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集中大家智慧的、相对完善的学科整体备课方案。三是备课组长要把好关,定好向,确保集体备课的经常性、规范性、科学性以及备课组成员在教学思路上的高度统一性。
(2)努力构建以"教师自我反思、集体同伴互助、研究人员专业引领"为核心的校本教研新体系。
自我反思——校本教研的前提条件和最高境界。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个案、案例分析、教学故事、教学分析、教后反思等。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不是对以前工作的简要回顾,它带有研究的性质,是用先进的理念审视已发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现象,备课组要建立教师教学反思录,教科室将对优秀教学反思评选和搜集,并汇编入《永临中学教科研通讯》来促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同伴互助——校本教研的重要组织形式。同伴互助可以实现教师的主动交流与合作,资源共享,使每个教师都获得单独研究所得不到的东西"同伴互助不能局限于集体备课和相互评课,而应侧重把推进理解教育中遇到的一个人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变成研究课题来共同研究,形成一种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通过集体研究,可以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成长之目的,培养一支优秀教师群体。可以探索跨学科、跨角色的校本教研之路,打开思维的视角,从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反思活动,加大反思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虽然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方式和成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在进行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妨碍小学生对信息化知识的学习。从我国目前的教师教学任务设计来看,教师设计任务的目标并不明确,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道学习的具体方向,并且教师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性,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以及年龄特点,而任务设计又比较封闭,严重限制了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笔者主要从五个方面对优化任务设计的方式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促进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成效。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任务设计
小学生接触的知识还不是很多,对于接受理论知识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通常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所以教师设计任务教学时,要将教学目标摆正,明确学生要做的学习任务,优化任务设计,才能使学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在众多知识点中寻找需要细致了解的地方。例如,小学课本中有一个篇章是让小学生学会收发邮件,这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教学,教师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可以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明确指出小学生应该做的步骤,让他们先打开126邮箱,然后选择邮箱联系人,输入自己要发的邮件的名称,然后进行内容调整,让小学生了解邮箱格式,进而学习到如何收发邮件,这样明确的教学任务设计,是优化任务设计的基础,也是重点内容。
二、设计实务操作,调动学生参与
信息技术的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实际信息技术相关操作,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对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师对实务操作的设计也是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天性,并且对于一些理论学习没有很大的兴趣,而对于实际的操作练习通常会表现出一些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对操作的好奇来让小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极大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设计趣味任务,活跃课堂氛围
任务设计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应用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习,它更讲究的是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趣味性,很多小W教师都会将趣味性教学融入教学任务设计中,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感觉不是在完成任务,而是在趣味游戏中进行学习,能够极大地促进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动性。小学课本中有很多关于数字图形转化的练习题,教师在教导学生进行这种类型的学习时,可以利用小学生对图形的敏感性将数字转化为图形让小学生进行计算和认识。例如,教师在教育小学生学习基础的数学加减法时,可以说本来有几朵花、几只动物,然后动物将花放到了别的地方,计算还有几朵花,利用小学生感兴趣的图形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设计层次任务,兼顾整体学生
小学生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自身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区别,所以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兼顾到整体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完成不同程度的任务,而不是强制性地要求所有学生要完成所有的任务,层次任务的设计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学习能力,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设计开放任务,提升信息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并且不愿意受到教学的束缚,所以教师可以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任务,让学生对任务问题进行自由回答,能够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享自己的知识以及对一些问题的见解。例如,小学课本中有关紧急事故的处理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问小学生如果突遇地震等自然灾害应该怎样逃生,以此检测小学生的安全防护知识,提升小学生的信息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优化任务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学任务设计的改进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小学生的角度对教学任务设计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以此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熟练掌握数学知识要点,形成良好数学意识的重要做法,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途径之一。数学的试题练习,对于学生形成对数学的认知起着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优化练习设计的一点体会。
首先,练习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老师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先钻研教材,明确本课的重、难点。在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了相应的了解后,再根据教学进程和教育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练习内容的确定,并对练习的习题进行精心准备和科学设计。对于练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程度,教师均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盘考虑。同时应加强对练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如在教了一些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法则之后,要及时安排巩固性的知识点练习,之后要进行一般性的练习,再扩展知识点的范围,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要进行综合的练习,将新知识与以前学的知识进行纵向联系,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网的进一步形成,培养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其次,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代表性和层次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与选择练习的时候可以多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这样的练习会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如: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谁爬得快》一课,在学生学习了路程、速度与时间关系后,在对速度的学习中,笔者设计了让奥运冠军刘翔与一辆家用小汽车跑不同的路程进行速度的比试,让学生预测他们会谁先到达终点,并说说自己根据什么得出的预测。由于有了大家喜欢的体育冠军的参与,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果非常理想。练习题也要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这样才起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代表性的练习便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两基”的掌握。再就是试题的难度一定要安排得适当,不能让难度太大了,如果大部分学生在思维能力上承受不了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的进行,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扩展。采取多层次的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还能促进学习技能的转化,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传授知识――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对于习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实际出题,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效果的不同进行层次不同、要求不同的练习题。还要以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水平出发,教者选择一些“必做”的习题、自选的有难度的习题,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习题练习上都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1.科学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预设的问题的遣词造句也必须正确无误,设计的问题观点内容必须是正确的,隐含的已知判断必须是学生学习过的内容,或是与学过的知识密切相关的史实。当然老师的提的问题也不能是“是不是,对不对”,之类,比如:“秦始皇是位暴君吗?”这样的问题只让学生没有运用自己语言表述思想的机会,将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2.合理性。设计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标关系密切,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疑问,而不是凭空设计出来的。我们知道,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领会新知识,你提出的问题一定是学生可以接受的。教师对教材、学生实际事先要认真研究问题的答案范围避免过广太宽,让学生无从下笔,因为初中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还有待于提高;也不能过深太难,让学生苦思冥想难觅其解。
3.典型性。设计的问题应该抓住学生可能产生的众多问题中的关键问题,面向大多数学生,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在学生近期的知识能力发展区中,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解决。如果问题抽象、笼统、模棱两可,学生则无从回答。
二、问题设计在课堂上的实施艺术
有教师认为初中学生认知能力较弱,缺乏思辩研究的心理素质。稍难略活的问题答不好,讨论也不激烈,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这实际上是教师没有在初中生的思辩能力、方法、思维品质方面进行切实的探索。或者过去一直采用满堂灌或让学生仅作简单回答,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事实上由于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大大提高,心理成熟速度已大大加快,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刚开始时,教师应循序渐进,教学模式应该为出题DD思考DD讨论DD小结与整理知识。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到最后,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应调整为自主DD质疑DD讨论DD点拨DD小结作业。下面谈谈在课堂教学上的具体运用:
(一)老师提出问题
问题设计的前提是教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前准备上,除了钻研教材和辅助资料外,还应在课前根据学情,精心设计问题,胸有成竹进课堂,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1.递进式的提问,设计的问题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DD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一组切实可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分析讨论,能顺利的完成由浅入深、由感性至理性的学习过程。
2.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如讲埃及金字塔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建造金字塔》插图,并适时提问从这幅图你想到 什么?学生从图上具体形象,如230万块磨光的石块、金字塔的精密度、监工手中的鞭子、 奴隶的暴死等,就 能认识到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且是奴隶和农民被残酷奴役 的历史见证。
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实物,问题情境等引导下激发兴趣,自己去主动寻找答案。
(二)学生发现问题
就教学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此教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主要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起示范作用,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进而能解决问题,完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建构知识的过程。
比如在上《》时,当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策动为什么易如反掌”。并且还补充了倒向顽固派的材料。结果学生听过后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假如不告密,在天津阅兵时维新派对慈禧太后兵谏成功,那变法能否成功?我马上觉得这是一个有深度的问题,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在课堂上展现出来。这时对这一点火花的保护,并且使之熊熊燃烧起来,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教师应马上把握机会。学生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辩,但都未能深入问题的本质,我适当的提醒他们说:“一个全国性的影响很大的运动的成败,是否取决于一两个人物的行为,大家能否从主要人物所代表的阶级特点、派别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去思考,提几个有利于深入探讨的相关问题来。”学生思维因为方向明确马上活跃起来。“变法能否成功,必须看维新派代表哪个阶级、这个阶级力量和特点怎样”、“维新派能否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维新派与顽固派的力量谁强大”, 围绕这些问题的讨论,大家逐渐取得了共识,学生思维极大的调动了起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全体参与研讨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当教师设计好问题或者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但是却引不起大多数同学们的兴趣,或者他们讨论积极性不高,最后还是功亏一篑。1.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当问题提出时,教师不能旁若无事,漫不经心,;要认真倾听,用信任的眼光扫视全体学生,让学生受到激励,感到振奋,真正做到“善学,师逸而功倍。”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统式”,课堂教学显得单调枯燥,学生接受的刺激较呆板,学习的兴趣往往不浓。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使图像、动画、声音、视频有机融合,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书本上固化的内容以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把生活的实景搬上课堂,既活化了教学形式,又活化了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使小学英语教学更为形象、生动、逼真,从而使学生在新奇的状态下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在教授译林版《英语》《四上Unit8 Dolls》时,我引入了迪士尼英语歌曲《What a funny face! 》,这首歌形象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单词ears,eyes,nose,mouth,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歌曲中三组对比明显的卡通图片,帮助学生学习单词及句型,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单词富有趣味性,这符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更有利于他们掌握单词。
二、创设语言情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不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将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如在教授译林版《英语》《四上Unit7 How much?》时,学生认识了许多服装,老师使用多媒体显示服装商店,进行购物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显示多个专营商店,如快餐店、水果店、文具店、玩具店等,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商店,教师用鼠标点击,多媒体显示该商店情景,营造商业氛围,学生、教师充当买卖双方,进行口语交际。学生顿感真实亲切,急欲表现,兴致极高,效果极佳,连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几个学生都非常踊跃地举手上台表演,整个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的交际场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还从多媒体网络中寻找购物的情景对话,真正做到运用媒体寻找信息,利用信息资源自主探究。
三、扩大信息输入,培B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信息技术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通过声音和图像、视觉、听觉、语言和情境的有效结合,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从而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学到更多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通过发现、展示、交流等形式,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如教师播放教学内容的动画,讲解其主要含义后,让学生自己想象着进行表演,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创新意识随之得到提高。
四、开拓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学用渠道
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是基本组织形式。一个强有力的团结协作的学习小组是本模式实现“课堂自动化”的关键。“优秀学习小组”的界定一般以小组在各个学习环节中的协作学习情况作为重要评价依据,以小组团体成绩(也就是小组的学习效果)作为基本评价依据。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与之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它可以促成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习小组没有共同的、明确的学习目标,许多班级的考核评价机制也只是重个人而忽视小组,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组长形同虚设,只是教师的传声筒,甚至于只是拥有一个组长的头衔而已;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在评选优秀小组及优秀组员时,只看小组和个人总体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进步情况以及原本分组的不平衡性,导致组员不干、单干、蛮干。为了更好地发挥“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学习小组”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有效的班级“优秀学习小组”评价激励机制。
确立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实现个人目标的思想,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是打造“优秀学习小组”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一套有效的“优秀学习小组”评价激励机制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正常、有序、高效的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证。适时的评价鼓励能使学生遵守学习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互帮互助氛围,提高学习水平,杜绝学习过程中的不干、单干、蛮干现象,从真正意义上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体系。教师适时地给予学生的表现以鼓励和评价,也能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对于如何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优秀学习小组”评价激励机制,笔者在实际工作做了大胆的尝试,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确立学习小组评价组织机构,拟定班级评价委员职责
一般来讲,在模式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状况的评判来自于班主任、各科任老师、德育班长、各科课代表和各组组长。在实施过程中,他们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评价网络、激励体系。明确的职责,将会助推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使其起到应有的效果。
1.必须明确评价委员会学生成员的职责
首先是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小组学习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可以采用小组监督,每日小组管理,课代表与任课教师对接,德育班长协调汇总管理的机制。其次是对照优秀小组的评价标准,在各自所在小组内积极开展争创“优秀学习小组”的活动。再次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典范,以便委员会适时在班内组织学习、推广。最后依据标准和各小组平时的真实学情,组织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评比。
2.要规定好评价委员会成员的具体职责
一是科任老师要在每堂课结束之后,当堂公布本节课表现优秀的小组或学生,及时将优秀的小组或学生名单反馈给科代表,及时与班主任交流存在问题的小组或相关学生。二是德育班长每日第一课前,督促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进行“日小结”及组内点评。及时汇总每日测评情况、每周测评情况。组织好每周五的学习小组组内点评、评比,班级周考评,及时做好汇总及板报宣传工作。
3.及时作出评价
各课课代表在每堂课结束时,当场提醒科任老师宣布当堂课的优秀小组或个人,并及时在黑板上打星。组长要在每天第一课前督促组员完成“每日小结”,并组织小组进行互相点评;组内合理分工,协调好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督促好组内成员进行自主学习,搞好组内帮扶工作,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小组情况。每周五中午组织组员进行“每周小组内自评及反思总结”,评选出“优秀组员”,并将小组点评及评选结果张贴在小组展示栏中。每周在已入围的优秀小组中推选出“优秀课代表”及“优秀班干部”。
二、制定激励评价标准,为“优秀学习小组”的产生树标立杆
作为“优秀学习小组”的组员,必须与其他组员共同协作、协助组长完成好学习任务,以达到共同进步、为组争光、以组为荣的目标。组内有良性的竞争氛围,在各方面有竞赛,看谁进步快、进步大。具体到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课前准备
根据不同学科的预习要求,小组要在课前组织完成预习,了解本课的基本学习任务,发现难点以便在课上攻克。小组在课前要准备好课上所需的用品,如绿板等。如有组员经常上课时还没准备好上课所需的用品,便一票否决。
2.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
课堂要有动有静。该自主思考时,组员就能独立认真带笔思考;需要合作讨论时,小组讨论能做到分工合理、组织有序、人人参与。气氛要活跃,活动流程要清晰、自动,讨论要有结果出来,并及时做好展示活动。课上小组讨论要积极,有思想,有见解,组内讨论完毕应自动进入下一环节,待各小组讨论完毕后,主动展示讨论结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全员参与,确保人人有事做,人人在活动,人人有收获。有组员不参与组内合作交流的一票否决。
3.展示倾听质疑环节
要主动积极地发言,在别组成员发表见解时能认真倾听,能有评述补充;在回答问题时要精神饱满、声音洪亮。组内展示要安排有序,组内每天每人至少要主动发言1次,否则一票否决。
4.自主时间的学习及组内帮扶学习
(1)自主时间内小组成员能及时独立完成作业,杜绝抄袭现象,及时展开预习复习。(2)在组内要落实“一帮一”制度,结合个人实际,落实科目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帮扶制度。课间除了正常的休息时间外,要正常开展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的交流,每天确保有共同的讨论话题。背诵任务组内要有互助,在规定时间内以组为单位过关。小组长要落实分配工作,组内真正做到相互协助。
5.学习质量
作业完成情况以各老师反馈情况为主,完成质量与个人的学习能力挂钩。由各课代表及时与任课教师对接。各学科检测情况、默写小测试以各人的不同情况设置过关标准,考虑小组过关率;大型测试,结合小组个人及总体进步情况进行考虑。
三、明确“优秀学习小组”的评价结果及奖励形式
奖励名称及奖励方式包括:团队――“优秀学习小组”“课堂合作先进团队”等;个人――课堂之星、学习先锋、优秀组员、“管理之星”等。班级层面的奖励可发放奖状及奖品,在班级大黑板及小橱窗公布表扬;小组层面的可在组内张贴表扬信等。评选包括以下形式。
(1)课堂评价主要以科任老师和课代表在每课结束时具体进行评价和记载为主,以评星的方式进行,每一课下课后即时公布在黑板上。每周五进行小结,得星前列的小组入围“优秀小组”,周五班会时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和“课堂合作先进团队”。优秀团队的产生不限制个数,但一定要获得三分之二小组的认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已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设计之中。因此,练习设计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必须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精心挑选,练习的有效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如何让我们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有效,是有效教学管理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一:立足课本,注意基础性。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学好、用好,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我们设计了如下的练习: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何关系?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这些面有何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很清楚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而且形成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建构基础。二: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巩固练习时,数青蛙的嘴,眼睛和腿分别是多少,最后许多只青蛙,怎么用字母表示?可以用师生同唱儿歌的方式进行,这样轻松有趣,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以对唱比赛的方式进行,这样斗志急昂。通过这样的活动把学习气氛推向,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三: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如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让学生小组合作选取合适的工具:报纸、米尺、软尺等表现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不同的方案。有的用4根米尺就围成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也有的用几张报纸,借助米尺或软尺拼成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这样的练习,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五:动手操作,注意实践性。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也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为此,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之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小学数学练习有效设计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对学生布置的作业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所布置的习题必须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出,务求针对性强,有实效。切实做到练习设计适度回归生活,关注动手实践,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真正达到练习的有效设计为有效教学服务这一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爱某位老师,就会连带着也喜爱这位老师教的课程,这大概就是爱的“迁移”吧。学生喜爱的老师一进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愉快,师生之间就会发生积极的教学反馈。凡是受到老师关心和信任的学生,往往具有一种良好的心境,较强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老师所期望的学习效果。一方面,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因为老师是学生的“偶像”,也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注意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注重教学互动,不歧视差生,同一尺度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情境,形成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课下,跟学生和谐相处,让学生敢于倾诉心声,同时老师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学法上给予指导,思想上给予帮助,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巧用活动,以动激趣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新授内容时,是深入每一个细节不停地讲,学生无须动脑,被压迫着听,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感到淡乏无味而逐渐对它失去了兴趣。特别是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如果让他们坐着规规矩矩地听课是不可能的,即使坚持听完一节课,也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课堂上设计不同的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
1.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
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在操作时要求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因为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我在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35-8”时,首先问学生:“你们会计算吗?”学生回答不上来,我就让他们动手操作,想办法感知思路。通过摆木棒,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说:“把35分成20和15,先用15减去8得7,再加20。”有的说:“把35分成25和10,先用10减去8得2,再加25。”还有的说:“把8看作10,先用35减去10得25,再加2。”等等,通过学生这样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使退位减的算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再找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这样做,学生学得快,掌握得牢,教学效果好。
2.生动有趣的竞赛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我除了游戏比赛,我还设计生动有趣的比赛,如速算比赛、过河比赛、抢答比赛等等。如“抢答比赛”,我在黑板写出所需要的数,再请各组的代表上来比赛。我选择说黑板上的题,各组的代表按铃,哪个按得快,就给哪一个回答,并给他们所在的组加分。为了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在参加比赛的同时,让其他学生做裁判员,看哪个代表按铃快,哪个说得对,给哪个组加分,决定要加多少分。如果代表答错的,给底下的同学回答,再送点纪念品表示鼓励。这种比赛,如同一场足球比赛,每一个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投入比赛,学生情绪高涨,从而起到激起他们浓厚兴趣的效果。
三、通过实际操作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即“做”中学。例如,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让学生通过拼拼摆摆、折折叠叠、量量画画等实际操作认识图形的某些特征。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
好的游戏化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糖衣”,如果糖衣里面包裹的学习依旧苦涩,那么我们的变革就意味着失败。我们要用全新的方法组织知识,创造跨学科的整体学习体验。实际上,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教育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它将得到更深入、更广阔地应用。正是教育游戏的这些知识性和挑战性,让孩子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孩子喜欢玩游戏,并且能够在游戏中学到许多课外知识,此外还能加强他们的沟通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冒险精神,值得我们努力去推进。
一、游戏化学习的定义
游戏化学习,就是将游戏化的方式加入学习中,其定性并不在游戏上,而是将某个已经存在的、具有一定核心和内在价值的事物与游戏机制相整合,以激发用户的参与度、投入感和忠诚度。实际上,游戏化学习是一种交互性的设计问题,核心在于依据学习的知识点,设计交互性的数字产品,或者交互性的系统和服务,并将成果提供给学习者。虽然这种设计也同样注重形式,但不同的是,它的重点在于帮助学习者的学习行为。
在传统课堂上,“游戏化学习”也存在着,但是主要形式是由老师带着学生做游戏,并向学习者传递相关知识,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我们当前要探讨的,这种模式也已经不适用于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教育行业,教育者关注的是怎样借助无所不能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不论是传统师生课堂还是学习者自学环境中都能实现更好的交互式学习,用游戏化为学习者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
二、游戏化学习的优势
新一代的学习者,已经熟悉了各种数字化信息工具,当今的儿童是伴随数字信息技术成长起来的,并能够熟练操作应用。新生代已经习惯了利用新媒体来交流和思考,因此,在游戏化学习中,学习者可以自主操作标量,掌控模式,更重要的是,他们乐在其中,因此,学习必定会更高效。
经过调查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游戏化学习不仅乐意交会学生技能,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其中包括:(1)解决问题的能力;(2)交流沟通的能力;(3)协同合作的能力;(4)磋商谈判的能力。
三、游戏化学习与传统教育结合
根据教育内容来说,我们将传统教育大致分为三类:技能类、知识类以及策略类。
(一)技能类
对于技能类的学习,电子游戏的模拟场景仿真操作可以代替一些学习过程。举例说,各种驾驶的模拟游戏,在技术上已经达到非常逼真的情境,比如,北京的一些驾校已经在使用模拟器代替一些上车培训。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关于技能类的学习,我们还需要提供实际中的练习,不能仅凭游戏成绩决定最终结果。
(二)知识类
对知识类学习,我们可以将知识点融入文字、声音、视频中,借助互联网游戏进行知识点的“通关”。借助电子游戏,我们还可以将书本知识、讲解内容、考试知识点等融合转变为一个个场景,以过关升级或者讲故事的方式参与进去,增加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而且在游戏可以更科学地重复加强记忆。设想一下,如果能够把平时知识学习的考试放到游戏中,我们或许会期待学习和考试了,何乐而不为。
(三)策略类
对策略类学习,如,资源统筹、企业经营、财务管理等,电子游戏的模拟效果更加直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也会更丰富更有趣。事实上,策略类游戏在互联网游戏中已经很多很强大。策略类学习的游戏化可以应用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很多方面,比如,可以先从商业教育开始,对于一个成人来说,下班后的电子游戏化就是商业学习的一种延续,商业学习可作为传统商业课程的补充;而对于儿童来说,可以作为商业意识的一种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