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09-08 23:47: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怎样写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怎样写教育论文

篇1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学生,研究生毕业以后应该具有一定的、必要的科研能力,而写毕业论文就是对这种能力的考核和验收,如同任何学校的学生通过毕业考试来检验其学习是否合格一样。应该说,写毕业论文从本科班学生就开始了,只不过要求没有研究生这么严格罢了。

写“论文开题报告”实际上就是为写毕业论文作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是在指导教师(一般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指导教师,通常是一位)的帮助下,对论文的选题、论证、意义、价值、依据、内容、结构、写作、创新等等,进行必要的梳理和说明,最后通过开题报告的形式,再经过更高一级的指导教师小组集体决定论文写作是否可以进行下去。所谓开题报告,是指在个别指导教师指导下具备了开题资格(即得到了自己指导教师的认可)的学生,再向指导教师小组(通常有几位教师组成)进行汇报并接受其他教师(开题时自己的指导教师一般不发表意见)集体指导的过程。在开题前,有多少指导教师学生就要提前印多少份开题报告送到教师手里以便接受指导。

如果多数教师认为,某一学生的开题报告有问题,不适合进行下去(即写论文),就会以“不允许通过”的方式,使原来所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作废,这样的学生就必须对论文构想进行调整,重新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准备下一次的论文开题报告,直到被通过为止。(现在,通常一年一次论文答辩,没有通过开题的学生另寻时间开题,尽量不耽误年度完成论文,如果有特殊原因只好推移到下一个学年度,如果再通不过,再往后推移,直至通过为止)而通过论文开题报告的学生,则继续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论文的写作任务。

可见,写“论文开题报告”还不等于“写论文”,只是作论文的前期准备,写教育硕士论文与写别的论文也存在一定区别,应该弄清楚以下两个重要的不同。

二、写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毕业论文”和“论文开题报告”的区别

这里注意两种误区:一是有的学生把写“论文开题报告”同写“论文”混为一谈,开题写的很详尽,费了不少力气,结果论文开题报告没通过,所有努力付之东流;二是有人很明白这个区别,在写论文开题时过于简单,把开题报告变成了写作提纲,结果言之无物,缺少必要的论证和说明,开题报告同样不能通过。

应该说,论文的开题报告,把论文中主要的东西进行了高度概括,让人通过开题报告基本能了解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大致轮廓,开题如能通过基本上论文已经完成一半,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处理了。开题报告包含“写作提纲”或“论文结构”,但它又不等于“写作提纲”或“论文结构”,而是把其内容分别进行介绍和说明。写论文开题报告,是为了通过这种介绍和说明,来论证论文选题、论据、意义、写作、创新等是否具有合理性,以期达到通过论文开题报告和最后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

2、注意教育硕士论文与其它论文的区别

一般说来,同本科班学生相比,教育硕士的论文比较专业化、深入化、要求理论深度、实践证明更精深一些,开题报告就是为此服务的,有的本科班学生甚至没有这个环节。

而同其他研究生论文比较,教育硕士论文还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方面,在理论方面可能要求没有这么深入、专业、系统;但在实践、可操作性方面却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方面,特别是在职研究生,其论文要求必须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要求所写论文对中学教学有一定(普遍)的指导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硕士论文既有写作劣势又有写作优势,劣势可能更多地是在理论方面,在理论的系统性、专业性方面;优势则在实践方面,在教学经验方面。所以,要学会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长处,在实践教学方面找到研究课题,选择适宜的题目写开题报告。

三、写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通过几年对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指导和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的经验教训,我把论文开题报告的大致要求归纳如下:

1、选题:

2、选题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4、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关键词等

5、创新点(要重点考虑)

6、论文的理论部分

7、论文的实践部分

8、实践的效果与反思

9、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论文写作提纲

我觉得,写好开题及论文的关键是先确定好“创新点”和“关键词”,有的学生写开题报告时根本就没有思考这两个问题,显然没有弄清楚写论文是为了什么,把写开题和论文仅仅当成了完成任务或应付学校的考察。

写论文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发现和解决问题就要有“创新”,如果没有创新,都是别人早就发现和解决过的问题,论文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关键词”恰恰反映了你的论文,是围绕着什么展开的,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论文写作应该围绕着关键词来写,关键词也是写作的中心问题,如果连考虑这个问题都没做到,可想而知以后的论文会是怎样了。

那么,写论文开题报告有没有好的方法呢?

四、写论文开题报告的方法

应该说方法很多,不同的人有自己的写作习惯,但无论什么方法都要尽量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东西来写。

第一,是确定“论文题目”。尽量选择比较小的或具体一点的题目,学会“小题大做”。一般来讲,论文题目是提前(分配指导教师之前)已经确定好的,而且被学校所认可的,如果没有极特别的原因是不允许任意改变的,可以进行小的调整,不能影响整个论文构想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没特殊原因不要任意改变论文题目。

第二,搜集材料。题目确定后,就应该围绕自己想要论述的问题去搜集材料,现在互联网比较发达,什么样的材料几乎都可以找到,要善于充分利用网上的材料。在搜集材料时,尽可能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为自己的论文创新点寻找出路。但切忌不可抄袭,把别人的东西不经过消化、整理,完全照搬过来算作自己的东西,这种科研恶习必须杜绝。学会利用别人的东西为自己服务。

第三,思考、整理材料。在这种思考、整理中找到自己的创新点,特别是结合自己的实习或教学经验,把所学理论和教学实际密切结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体会进行理论升华,通过论文写作对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

第四,确定关键词。找出自己论文的关键词,作为论文写作的重点,并围绕这一重点来安排自己的论文写作,写好开题报告。开题中的安排要围绕自己的关键词来确定,它们构成了论文的中心思想。

第五,建议随时编一个“开题目录”。把目录放在前面,后面所写的内容,随时检查同目录是否一致,写完开题后目录是可以删除的,但在写开题甚至写论文时是很有用的,你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对论文进行修改,不要小看目录所起的作用。

第六,论文依据。应该以主流文化、主流文献为依据,文科论文应该注重搜集、引用经典理论,许多人把根据仅仅放在非主流思想文化上,不重视主流文化,这是在写教育硕士论文中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第七,注意“有的放矢”。有人在进行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成果、介绍研究方法等的时候,为了介绍而介绍,没有目的性,没有把这些介绍同自己将要写的论文结合起来。有时安排写作内容、写作逻辑结构时,也不能很好地为论文中心思想服务。其实,论文的一切安排,都应该围绕着论文主题进行,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可有可无或无关紧要的东西可以去掉。

第八,注重“参考文献”的作用。通过参考文献的搜集、整理、引用,也表现着论文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表现着研究水平和范围的不同,也表现着论文说服力和全面性,应该注重这个方面。

第九,实践部分是重点。这是教育硕士论文与其它论文相比,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学生应该把实践、操作当作自己选题、论述、创新的重点,这也是对教育硕士论文的特别要求,开题报告一定要把这部分写好,论述完整。很多学生把参考文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依据、方法、意义等等论述得非常详细,到了“实践探究”部分就没有什么可说了,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第十,合理安排论文结构。这部分也可以叫列出“论文写作提纲”,这部分一般放在开题报告的最后,通过这部分使人能看到将来论文写作的大致情况,对论文的基本情况有个概述的了解。这部分内容也是对前面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把开题报告中的可行性论证进行一个写作规划,开题一旦通过即将按照这个规划进行写作。

第十一,多向指导教师请教,主动接受指导。这一点也是要特别注意的。作为学生要学会利用写开题报告和写毕业论文的机会,多向指导教师进行请教,充分地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中学到在平时所学不到的东西。许多优秀论文,都是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有的学生,把写开题报告乃至毕业论文当成应付差事,天天忙得被指导教师催着写,这样的论文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作为教育硕士论文的“写作提纲”大致有以下部分组成:

绪论(导言、引言、引论等,总体情况介绍)

论文的理论部分(理论论述)

论文的实践部分(具体方法、技巧,应有创新性)

反思与对策(有一定的实践证明材料及其对材料的分析)

篇2

“没有什么写!”大多数学生都这样回答我们。有这种苦恼的学生,初一年级占接受调查人数的72.4%,初二年级为73.6%,高一年级为78.1%,高二年级为77.7%。这种苦恼不仅农村学生有,城市学生也有;一般学校有此反映,重点中学学生也有同感。

为什么学生感到没有什么可写呢?综合学生意见,有如下原因:

课业负担重,学生感到生活单调枯燥。有的学生说:“我们每天浸泡在作业里,书本里,做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书。”有的打趣地说:“我们每天都在做‘几何题’,家庭——学校两点联成一线,或寝室——教室——食堂三点构成一个平面。”有的学生痛苦地说:“我们是一头负重的牛,有苦难言。”

沉重的课业负担给作文教学带来什么后果呢?一是缺乏生活乐趣,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反映自己的生活、赞美我们的时代:二是人与人之间往来减少。大家都闷在作业里,连说句笑话的时间都不多;三是活动太少,有的学校连课外文体活动都取消了,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受到压抑。不少学生说,如此单调,枯燥的生活,叫我们写什么呢?

留心周围的人和事不够,是造成“没有什么写”的又一重要原因。在座谈时,学生都说,老师叫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多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物,但是我们很少观察,懒于思考。我们问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说,一是课业负担重,没有心思观察;二是觉得生活中没有值得观察的,每天都是走重复的路,做重复的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没有了;三是没有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遇事很少盘根问底,一看了之,过身就忘了。四是不会观察,有的说老师没有教我们观察的方法;有的说,老师讲了观察的方法,但真正观察时又忘了。

读书量少而面窄,是造成“没有什么写”的第三个原因。多读书是丰富写作内容重要途径之一。可是我们的学生,读的课外书不多,而且偏重于作文选,升学考试指导书,武打言情小说之类。

学生之所以阅读量少面窄,主要原因有:一是课业负担重,时间紧,无暇顾及课外书;二是心理上压力大。别人都在紧张地学习,自己却在看课外书,似乎不时会遭到老师和同学的谴责,看本课外书像做贼一样,得偷偷地看,三是书少。我们随机调查了21所农村中学的藏书量,平均每一师生为1.89本。其中6所没有一本书,7所只有对教师开放的少量书,4所因无房子暂不开放:就是说,这21所学校中,有17所学校的学生借不到书,占80.95%。学生借不到书;书贵也买不起。四是相当部分的家长和教师不准学生阅读课外书,认为看课外书“看野心”“分散精力”,只有课本才是“正经书”。有的教师和家长只肯看习题解答、作文选之类书籍,其他均在禁阅之外。

老师命的题难写,指导不力是造成没有什么写的第四个原因。据调查,有些老师命的题大致有这样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一是陈旧不堪。一个题目从小学写到中学,经常出现。学生说看了这些题目,感到厌烦、勾不起一点写作欲望,只好提笔勉强凑上几句,以塞其责。二是限制太死。学生的经历不同,见闻不同,感受各异,但有的老师的命题,圈子小,范围窄。学生说,为什么不给我们一点点选材的自由?三是大而不当。“纪念150周年”“观《大决战》有感”,这样的题目,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四是逼人编造。有的学生说,猫捉老鼠多在黑夜,亲眼所见者不多,而老师却以“猫捉老鼠”为题让我们记叙其过程,我们不编造怎能完成任务?

学生希望老师加强指导,指导他们审题,指导他们选材。他们认为,如果老师指导得法,他们也不会为作文“没有什么写”感到特别苦恼。

学生感到作文“没有什么写”,是个带普遍性的现象。1987年国家教委组织的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抽样调查,通过三千多篇作文详细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作文内容(主要是观点和材料)弱于表达(主要是语句和条理)。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语言表达基本功极差以及不知所云令人无法卒读的毕竞是极少数,前者占1.2%,后者占1.6%,学生一般都尚能表达一定的意见,但内容却每每单薄,空泛,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调查与分析》第35页)内容单薄,空泛,证实了学生反映的“没有什么写是写作中最大困难”确系事实,并非无病。学生的意见,切中了作文教学的要害,值得重视和研究。

为什么会感到“没有什么写”,学生陈述了多方面的理由,但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里既有其外部原因还有作文教学本身的原因。就后者来说,我以为有几种关系的认识和处理欠妥。下面就其内部原因作点浅显的分析:

一、一般文章的写作与学生作文

所谓一般文章,指的是成人日常生活应用写作与作家的创作。学生作文是练习性的,不能与日常生活应用性写作,尤其是作家的创作等量齐观,同一要求。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出现过高的要求,有的将一些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名词术语运用于中学生作文教学中。不是曾用过“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去评析学生作文?不是曾要求学生“讴歌我们的时代”“抒人民之情”?有的对学生作文过高的评头品足,要求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语言不只是通顺,还要求准确,生动;立意要精巧,要站得高,看得远,这不是把学生作文当成作家的创作,违背了学生作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按这样高的标准要求学生作文,学生怎能不感到高不可攀,“没有什么写”或“不好怎样写”呢?

可是另一方面,学生作文和一般文章产生的过程却又应该是相同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作文应该与一般文章产生的自然过程相一致,学生作文应该朝着这个理想境界去努力。”(《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一般文章的产生,首先要对客观事物有所感知、然后对感知的事物进行筛选、加工、提炼,最后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和写作技巧,把客观事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外化为作者奉献于社会的精神产品。从信息论角度来说,就是要经历“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储存、加工——信息的输出”这样的过程。

然而,长期以来,学生作文产生的自然过程被简单化了。作文教学一般都是从命题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留下一两个题目,学生略加思考就得动笔写,至于写作前的指导、观察、体验、思考,不少教师全然不顾。何况有的教师命题的主观随意性强,不注意研究学生思想、生活和心理实际,让学生搜肠刮肚,写得出得写,写不出也得写,两个钟头交卷。腹中空空,笔下自然无言。

这样的作文教学,实际上是我国封闭性的八股文写作教学传统的沉积。科举取士时期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两闻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写八股文,“代圣贤立言”,以应付科举考试,考中了好作官。其文章内容僵化,结构呆板。当前我们不少学校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每天只是读书、做作业,以对付升学考试,不让学生接触自然,认识社会,压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感到生活枯燥,思路狭窄,没有什么可写,难道我们不可以从中看到八股文教学的阴影?

成人写作,特别是作家的创作,一般都是深思熟虑,往往有个提纲,而不少学生作文,缺乏认真构思和编写提纲的习惯。写完以后,也不像成人写作一般性文章那样反复修改,有的连检查一遍也顾不上,就匆匆交卷。

叶圣陶先生把学生作文与一般作文产生的自然过程相一致,看成是一种“理想境界”。我想何日达到了这种境界,学生“没有什么写”的痛苦的就会大大减少。

二、写作实践和理论指导

写作实践和理论指导的关系,是不难理解的,然而从古到今,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却是一个扯不清的问题。

古人提倡“多读多写”。多读,确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写作角度来说,阅读起着积累知识,摄取材料,提高修养,借鉴技法等作用。可以说,一个不爱阅读的人,是难以提高写作能力的。“多写”,强调写作实践的重要性。技能的提高必须通过练习,没有认真的、反复的练习,知识不能转化为技巧,形成为能力。这条经验充分反映了我们古人注意了阅读与写作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但是古人的“多读多写”又往往忽视写作理论的指导和写作训练的科学化,鲁迅先生说:“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在那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二心集·“做古人与好人”的秘决》)鲁迅先生的话正是古代作文教学生动而具体的描写。学生是读了做,做了又读,老师不予指导,任你在“暗胡同”里“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事实上从“暗胡同”里摸出来的也有,鲁迅就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但费时费力,大家都像个瞎子在“暗胡同”里摸索,恐怕多数摸不出去。

今天我们作文教学情况怎样呢?有人说,古人重实践,轻理论;今人重理论,轻实践。我以为不可一概而论。今天我们作文教学确是存在着写作方法讲得多,练得少的情况。每学期只写六、七篇作文,课外就不动笔了,可以说这是轻实践的表现吧,但也存在着盲目练习的情况,尤其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搜集各种作文题,硬逼着学生写,“决不说坏在那里,作文要怎样”,将学生丢到“题海”里,这多像古人一样自己在“暗胡同”里摸索。不管是重实践,轻理论,还是重理论,轻实践,都将导致学生没有什么写。因此,我以为当前需要克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正确处理好写作训练和理论指导的关系,重视提高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东西可写。

三、思维训练和写作技能教学

写作教学当然要教给学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运用语言等知识和技巧。然而,写作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劳动,作为智力核心的思维活动,是运笔行文的先导。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它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指导和制约写作活动,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说,作文的核心是思维活动,写作能力高,实质上就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能力强。单纯的写作技能,只是静态的、表层的、外在的。重写作技能,忽视思维训练,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长期存在的又一带普遍性的问题。

学生为什么会发出“没有什么写”的?一方面是生活枯燥、单调,找不到可写的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并不一定都没有材料可写,而是思维水平低,不善观察,懒于思考,思路狭窄,认识肤浅,“身在宝山不识宝”,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

因此,作文教学固然要重视提高学生写作技能,但不可忽视思维训练。一个学生没有熟练的写作技能,学生会感到“不好怎样写”,但如果思维能力低,学生不仅会感到“不好怎样写,”尤其会出现“没有什么写”的困惑。当前活跃于中学作文教学领域的观察——分析——表达等体系,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重视观察和思维训练,把解决学生“写什么”问题摆在突出重要地位,这是作文教学科学化序列化迈出的可喜的一步。

四、写作教学的主体写主导

现作学认为,写作的主体是作者,作者是写作中心,离开了作者就没有文章。中学生作文何尝不是这样?作文教学也离不开教师,但教师不是代替学生写作,而是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是领着学生走出“胡同”的“向导”。因此,作文教学既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能轻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要把两者统一起来,辩证地处理两者的关系。

篇3

一、自读式导读微课:目标导引与入格训练

所谓自读式,就是立足于学生自主阅读的训练模式,训练目的指向于学生“学会阅读”。在“三式”之中,自读式是基础,也是根本。何以聪教授对钱梦龙语文导读法中的“自读式”作这样的评述,“与其说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的手段,不如说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式,教读、复读等课型实际上都离不开自读,是自读的一种变式。”①那么,如何进行自读式阅读训练?综观钱梦龙先生的语文导读教学主张,笔者认为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宏观层面的目标导引;二是微观层面的入格训练。

目标导引 钱梦龙先生的语文导读法突出了整体设计策略,从教学目标的全面性、阶梯性出发,让学生明白整个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目标。这种做法,有专家称之为“大幅度的目标交底”,即,让学生从初一入学之始,钱梦龙先生就把整个中学阶段以及各年级段的读文训练目标要求明确告知学生,“从‘读懂写了什么’到‘读懂为什么这样写’诸如此类的阅读要领和训练的步骤,使学生三年早知道,悟到应循之轨,从而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②由此,我们进行了三大系列的“读文目标交底”微课群的开发:一是根据时段划分的,包括初中阶段、年级段、学期段的读文目标微课;二是根据文体划分的,包括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的读文目标微课;三是根据教学单元划分的读文目标微课。这些微课群,最终相互关联、层层相扣初中语文读文目标体系。这一微课群的设计,紧扣课程标准,通过阶段性语文教学目标叙述,让学生明确语文阅读任务、目标和要求。做到“学习之始,通过目标定方向;学习之中,通过目标寻路径;学习之后,通过目标找差距”,以充分发挥目标的引导、纠偏和激励功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意识与能力。

入格训练 阅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由之路。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其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③“自能读书”无疑也是钱梦龙先生“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的基本追求。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自能读书”呢?钱梦龙先生认为,需要对学生进行“严而有格”的训练,他说,“一个高效的阅读流程,往往由若干符合认知规律的步骤构成,每一步骤都有一定的操作要求和规格,于是就有了阅读的‘格’;‘严而有格’的阅读训练,就是使学生一打开文本,就知道应该按照怎样的‘规格’去读。比如,阅读从何入手、如何深入文本、如何把握要点、如何质疑问难、如何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等。总之,做到‘思有其序,读有其格’。”④据此,入格训练就成为了自读式导读微课设计的主题,入格训练微课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阅读流程、阅读要领。比如,在设计《故乡》一课的自读式导读微课时,教师在简要介绍作品背景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向学生提出自读要求:一是认读感知。要求学生朗读或默读,对课文获得初步的印象,围绕“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在认读感知的同时,通过《汉典》网页,要求学生完成对生字词的注音、注释。二是辨体解题。要求学生对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特点进行辨别、判断,并说出理由。三是定向问答。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发问并自答,即: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第一问是用来回答文本内容的;第二问是回答文本表达方式、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第三问是回答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构思等。四是深思质疑。学生在对文章有了较为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通过微课平台的“学习社区”频道自己的疑问,引发大家的讨论。

自读式导读微课,一般是安排在课文自读之前观看,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确自读的目标要求、基本流程和阅读方法,为后续的阅读训练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读式导读微课:设疑点拨与微课互动

所谓教读式,指学生在教师的具体辅导下进行的阅读训练。根据钱梦龙先生的观念,“教读的基本方法是随机指点”,“教读的策略是为学生铺设上升的台阶”⑤,“教读必与自读同步进行,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教边读”⑥。因此,教读式阅读训练,必须突出教读与自读的同步、导读的随机生成和教师指导用语的简洁明了等。那么,我们应如何根据这种教读式阅读训练要求进行导读微课的设计呢?

笔者在研读钱梦龙先生的教学实录、分析课程标准、学习微课技术的基础上,对教读式导读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教读式导读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读,那么,怎样的自读才算得上是让学生学会了呢?笔者认为,学生学会自读,首先能够遵循阅读程序,其次要做到对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至于遵循阅读程序,我们可以通过自读入格训练达成;而对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⑦因此,在教读训练时,我们要关注学生文本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师生各抒己见、交流研讨、相互启发,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据此,我们在教读式导读微课设计,关注了设疑点拨和微课互动两个方面。

设疑点拨 在自读式入格训练时,我们要求学生进行了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定向三问”,如果学生能够对这“三问”作出圆满回答,钱梦龙先生认为,学生只是“对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上大体上已获得了比较全面的认识。”⑧其言下之意,学生对文本尚没有达到深度解读的程度,还需要学生对文本作出深思质疑,实现从“无疑―有疑―无疑”的阅读“长进”。因此,在自读式导读微课设计时,我们围绕学生“深思质疑”所产生的疑问定制微课。

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们要求学生在自读阶段提出问题,并在微课平台“学习社区”频道中发表出来,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出影响阅读深度的共性问题,其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二是“小说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由此确立教读式导读微课设计的主题。对于前一个问题,教师通过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对这些称呼进行分类,并启发学生“金钱左右着菲利普夫妇的态度”的主题思想,体现了在教读训练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于后一个问题,则是将其分解为若干小问题,比如,“我对于勒的称呼和父母对于勒的称呼有什么不同?”“我在见到于勒后做了什么?”“有哪些关键词、句反映了‘我’的心理变化?”等,让学生带着这些小问题阅读文本。通过这些问题由大化小、形成梯度,让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实践表现,通过基于学生自读中疑问确定微课设计的主题,定制并推送班级个性化的导读微课,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且还能较好地提高教读式训练中的导读针对性。

微课互动 为了实现教读式导读边教边读、随机指导的功能,我们加强了导读微课的互动性设计。一方面,加强学生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比如,通过微课资源建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导读微课,以满足其个性化学习。我们在教读式微课的关键节点之间嵌入互动性测试、阅读要求提示,让学生一边观看微课,一边回答问题,一边阅读文本,即时获取教读效果的反馈及阅读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微课平台“社区”建设,在微课平台中整合QQ、微信等社交工具,组建“班级学习群”“主题阅读学习圈”等或虚拟、或现实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在线互动和课堂交流的有机融合,实现教读式导读微课功能的最大化。

三、复读式导读微课:知识整理与成果展示

所谓复读式,即一种基于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通常情况下,就是把若干篇已教过的课文按某一主题组成“复读单元”,并指导学生读、想、议、练。钱梦龙先生将复读训练的目的分为三类,即:知识归类、比较异同、发现规律。为此,我们把复读式导读微课设计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整理;一是成果展示。

知识整理 教师根据阅读训练规律,有意识地组建若干“复读单元”,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做好一阶段阅读训练后的知识整理和归纳,自主建构文本阅读知识体系。从知识整理维度开展复读式导读微课,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三点:一是呼应读文目标。复读式导读微课要与读文目标微课一脉相承,前后响应,以便学生“读后对照目标找差距”,但又要避免与读文目标微课的简单重复;二是构建认知导图。复读是基于复习的,知识整理是复读式阅读训练的核心所在。所以,微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弄明白复读单元内文本之间、知识点之间的联结关系。比如,我们将《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三篇课文组成“复读单元”,并以认知导图的方式,形成复读单元内三篇文章的知识框架,从而有效促进学生阅读中的对比与分类、归纳与总结,并借助认知导图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监督,实现学生自能阅读。三是明晰复读任务。复读不是对先期自读、教读的简单重复。钱梦龙先生认为,复读任务就是要做到既“温故”,又“知新”,“温故”指温习旧课,“知新”指获得单篇阅读时不可能获得的新认识。⑨由于是对“复读单元”的若干篇文章相关内容的比较、提炼,这就要求复读式导读微课要让学生明确复读任务及具体要求,以便学生较好地通过跳读、快读、选读等方式进行复读训练。

成果展示 复读是单元的复习性阅读,与单元学习结束相伴而生的是单元学习的效果如何评价,我们采取了展示性评价策略。即与学生共同设计、录制复读成果展示微课,并上传到微课平台,再现学生在一个“复读单元”中的阅读进程和成长经历,通过阅读训练成果展示,不断丰富拓展性阅读微课资源,不仅为教师学情研究提供依据,而且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反思和学习交流。成果展示微课开发的基本做法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主要内容包括复读单元内的自读入格训练情况、单篇课文教读感悟及单元复读中的总结提炼,突出展示学生个性化阅读感想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成效。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的名言,也是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目标所在。今天,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的现代化升级,同样也较好地践行了现代教育技术“个性化学习”以及“不教之教”的核心理念,实现“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我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让受教育者依靠自己征服知识而获得教育”⑩的教育追求。笔者坚信,这样的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并渐入佳境。

――――――――

参考文献

①何以聪:《语文教学论评论集》,学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214页。

②刘正伟,杨路:《阐释的力量:专业人员介入教学实践考察》,《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9期。

③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著・叶圣陶语文教学书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14页。

④⑤⑧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昨天和今天》,《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8期。

⑥⑨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和结构模式(上)》,《课程・教材・教法》,1989年第11期。

篇4

一、校园招聘活动的优点

1.招聘时间的特殊性有利于高校正常教学的开展

教育部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到高校招聘毕业生的活动应安排在每年的11月20日以后进行。由于次年1月份之后许多学生就要面临研究生入学考试,而5、6月份又是毕业生论文答辩时间,因此,各用人单位开展招聘活动一般集中在11月底至12月以及春节过后的3、4月份这两个时间段进行。这就给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如果毕业生刚进入大四就一味地参加社会上各种招聘活动,势必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同时,毕业生的基本技能培养也得不到保障。

2.校园招聘操作方便,实现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共赢

校园招聘活动采取小规模运作方式,一般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安排时间和场地,针对性较强。学校不需要特别大的投入,生均成本较低,比较经济。而且对于毕业生而言是主场作战,比较熟悉招聘场所的环境,竞争压力较小,省心,省钱,省事。由于校园招聘在客观上的特点,决定了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共赢。

3.校园招聘活动填补了招聘对象特殊性的空白

应届毕业生相对于社会人员存在自身的缺陷:第一,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企业因此很难凭借其专业方向和成绩优劣判断其是否具备某个职位所具有的基本技能;第二,应届毕业生缺乏合理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角色定位,导致很多应聘者无法了解自己能够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也就无法谈及长期的职业发展;第三,当代大学生往往普遍存在缺乏责任心,承受能力弱,团队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因此,校园招聘可以使用人单位有针对性的制定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聘、笔试、面试、培训等策略,循序渐进的培养毕业生各方面的意识品格。对企业而言,应届毕业生就如同一张白纸,你怎样写,他就会呈现怎样的图画,对应届毕业生而言,他们对认知企业文化、明晰职业定位、融入企业发展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了优势互补。

4.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可以深入沟通,签约成功率高

通过校园招聘,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以向毕业生充分介绍自己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发展机遇等,为毕业生播放宣传企业的影像资料,为毕业生现场解答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还可以专门与相关学院领导和辅导员沟通,全面了解毕业生的在校表现。另一方面,毕业生可以从容的与用人单位讨论自己关心的问题,并且有更多的考虑时间,避免了盲目签约后造成的违约。同时,通过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的反馈,为企业和学校的长期合作以及日后学校对毕业生的跟踪回访搭建了平台,给学校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意见。

二、校园招聘需要改进的地方

1.学校对用人单位的服务意识不够,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举办校园招聘最关键的环节是对校园招聘会场的精心组织、规范管理、综合服务,就是要做到对用人单位热心、细心,对前来应聘的毕业生精心、耐心,为供需双方提供互敬互信和双赢双悦的洽谈氛围,保证招聘的顺利进行。而有些院校管理不到位,工作欠主动,疲于应付,没有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2.就业信息渠道不通畅

学校应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横向联系,同时应在第一时间将招聘信息传达到每一位毕业生。学校应充分发挥院、系、辅导员和班级干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确保信息通畅,避免因信息阻塞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发生。

3.企业招聘宣传色彩过浓,招聘特色欠缺

有些企业举办校园招聘活动,“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意图是为了宣传企业而非招聘。企业参加校园招聘首要目的是招聘到合适人选,宣传只是招聘的补充和辅助手段,过多过泛的宣传只会冲淡招聘的主题,结果适得其反,让学校和毕业生产生抵触情绪,给企业形象造成损害。

4.毕业生求职前期准备不足,临场发挥水平不高

毕业生求职准备不足,主要表现为:许多同学就业期望值较高,有的过分自卑、保守,有的盲目自负,也有同学对自己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心中无数,有的只看重华丽的外表,忽视了内在气质美,洽谈时缺乏必要的礼仪常识,对用人单位的情况一无所知,面试时不会临场发挥,

不能恰当的推荐自己等等。

三、如何解决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

1.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校园招聘签约率。适宜的临场指导和训练有利于毕业生自信的应对现场招聘,充分展示自己的真才实学,有效的抓住对方的意向,树立良好的求职者形象和学校形象。学校要利用就业指导课、专家讲座、海报栏、校园网等有效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学生求职的指导,指导内容包括调整期望值、自荐书的撰写、求职材料的准备、公关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自我推荐的能力。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利用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了解,提前做好择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招聘的签约率。

2.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渠道,确保就业信息畅通。学校就业主管部门要充分收集招聘信息,主动联系用人单位,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来校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招聘活动,加大校园招聘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在就业信息传达中的重要作用,使毕业生尽早了解单位需求信息,及早做好求职准备。

3.建立规范有序的招聘机制,维护学生利益。要向用人单位阐明学校对招聘的有关规定,不允许违规操作。同时建立用人单位招聘档案,监督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对招聘动机不纯的用人单位,限制其在学校的活动。对供需双方都有意向的,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尽快签订就业协议。对借招聘为名,侵犯学生权益的,要理直气壮的加以制止,必要时可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学生利益。同时,也要教育毕业生信守合约,讲究信誉,不允许随意毁约。

4.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为校园招聘工作出谋划策。学校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用人单位进行访谈,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既可以掌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业务技能、人际关系等职业发展方面的基本情况,还可以巩固和发展与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情感联络和社会联系,从而不仅能为开展校园招聘等工作积累丰富的社会资源,而且能为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篇5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及计划(1)

本学期我任教一,二年级美术,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研修中不断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勤思考,多动笔

每周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以后的研修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鲜花。相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及计划(2)

此次我有幸参加了初中美术研修,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整个学习过程紧张、充实,可谓是学有所得,得有所思,思有所获。下面,结合自己的所得、所思、所获对研修学习做一个深刻的总结。

一、理念的提升

从事教育工作十二年以来,一直任教美术学科。平时总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任务了,但通过这次培训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性质产生了新的认识。提出要“享受教育”、“做幸福的老师”。教师是唯一的与充满阳光的人打交道的人,想想真是如此,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他们朝气蓬勃的精神始终感染着我们,和学生们在一起是快乐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享受的过程。我的工作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自己享受其中的过程。所以,要从心底里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充分展示所教学科的趣味性,是引导学生兴趣的“敲门砖”;让学生在美术课上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是吸引学生的“吸铁石”。争取让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热爱之情,这样整个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享受其中的过程。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感受工作的快乐,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二、知识的拓展

在这次集中培训期间,学习了专题讲座,大大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理念不仅是培养学生所有艺术创作的基础,而且也是艺术追求的境界。艺术作品只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艺术家的学识、素养、悟性和才气,而这一切都源于艺术家的理念,所以说,“理念”是极其重要的。这也影响到美术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就必须自己能够树立并形成教育理念,改变那种认为美术教育是一种单独的技能教育的错误认识,而是要传递给学生一种理念,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意识,支配和指导自己的艺术构建。他的理论启发我们要注重树立良好的美术教育理念,从长远的角度去培养学生,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尽自己应尽的责任。

我们要一堂优秀的示范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概括起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概括简洁的知识。2、赏心悦目的作品。针对问题的说明,老师引用了许多作品作为实例,这些作品全部是老师的原创作品,疏密有致,组合巧妙,用笔娴熟,令人佩服。让我在惊叹于老师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惊叹于老师的绘画水平,他的这种认真、执着、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值得我永远学习。3、风趣幽默的语言。一般的讲座,由于理论性很强,听起来枯燥无味,无论多么难以理解的理论,从讲解中都可以理解的明白、深刻,这应该源于老师恰当的举例说明、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有趣的肢体语言,这也给我的课堂教学以很大的启发。4、自然流露的真诚。老师的讲解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的实际内容。结合不同课的案例,向我们说明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启发我在平时也要注重教学基本功的练习,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

手中游刃有余,令人羡慕

三、方法的改进

研修中有许多好的方法供我们借鉴,教师要首先考虑好这样几个问题:1、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怎样回答?2、提出的问题不要中性。3、不要不说明问题。4、提问题要通过形象提出问题,注意角度和方式。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例:1、图中有什么人?穿什么衣服?2、他们在干什么?3、图中有什么建筑?4、表现的事物多不多?5、构图乱不乱?6、画面中的线条是如何表现的?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到要学习的问题中去,提的非常有针对性。再如苏美荣老师关于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制定、达成。2、教材的分析、解读。3、了解学生、关注学生。4、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5、课堂教学思路和结构的安排。6、教学评价的多样性。7、课堂气氛、学生思维、学生受益面等教学效果方面。8、教学效果的延展

四、效率的提高

在分散研修期间,我结合集中培训时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的教学方法,试着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有效的促进了自己的教学。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树立良好的教学心态,它是我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采用设置疑问的情境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设置疑问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悬念和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本身的内在需要,从而激发内部学习动力的一种策略。

回顾学习情况,使我提升了理念,拓宽了知识,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使我的思想素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及计划(3)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及计划(4)

期待已久的广东省2020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美术研修终于如约而至,这种以专家引领、“师带徒”经验分享、自主探究、远程学习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培训方式使我对此次培训活动给予厚望。2020年临近暑期,我来到某师范大学,走进了大学校园,零距离与专家、教授接触,进行了为期10天的理论学习,使我受益良多、感触颇多。

具体一:理论得到提高。

张某教授关于《高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针对当前教育热点问题,使我对高效教学的概念有一个清楚的界定,了解了高效课堂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法,对我指导课堂教学有现实意义。某老师的《美术教育论文写作》务实有效,帮助我在美术论文写作时的观点树立、论点佐证,同时他为我开启美术理论探究的路子。陈某教授《美术从技术走向艺术》,帮助我清晰地判断纠结在美术创作与辅导的两个观念,知道美术辅导时,自己在做哪方面的努力,同时明确了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元素是唤起学生的艺术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具体二:师德得到砺炼

本次培训,我看到好多令人感动的场景,我们中学员老师突然生病,某老师立刻开自家车送老师去就医,其他老师相互照顾,体现了骨干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范。在学习中大家相互帮助,不分彼此,将温情留在课堂。特别是本次培训黄某老师做的《差点教育》,让我扭转了对差生的看法,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从尊重个体生命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后进生,承认其个性差异,努力教师“差点”转变成“优点”,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具体三:专业技能得到锻炼

作为术科教师,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以及掌握本领域的专业技能一直是我们不断追寻的东西,我如饥似渴地吸吮着本次培训专家、教授带来的营养,周某教授娴熟的国画人物技巧深深的烙在我印象中,他寥寥数笔就将写生人物栩栩如生的表现在画面中,同时他边画边向我们传授要点,如何把握结构、虚实关系、笔墨表现等,他毫无保留,我只恨时间过得太快。方少华院长的油画人物写生,同样展现了华师优异的师资实力,他落笔肯定,形体把控到位,虚实相及,从普通的裱画布到人物的整体色调都能耐心传授,他还使我对油画这一艺术语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罗某教授的《西藏主题摄影》镜头语言特别丰富,他让我置身异域高原,对西藏人文有深入的认识,特别是罗教授的治学专研精神,深深使我感动。通过这些名家指导,我的专业视野得到提升。

具体四:交流获得共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