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5 11:00: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直销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目前,在*市经营的直销企业有三家:*(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其中*(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在*地区共设立了市级分支机构*个,服务网点*个,经销商*人,直销员*人;*(中国)有限公司在*地区设立服务网点*个,直销员*名;*(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在*地区设立服务网点*个,直销员*名。其中*公司是以“直销+经销商+商场专柜”形式经营,而*、*两家公司则是以“直销+经销商”形式经营。
相关企业四家:*(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在*地区设立授权专卖店*家,*有限公司在*地区设立授权专卖店*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地区设立授权专卖店*家。另外*(中国)有限公司在*也有店铺经营,但其自称是特许经营模式。
二、特许经营与直销的关系
特许法律关系的核心是特许权。其特征是:(*)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使用许可权。特许权的持有人不因特许的法律事实而影响其权利本身,被特许人取得的只是使用权。(*)特许权是一种组合式的知识产权。虽然,特许权由商标、商号、专有权等商业秘密、专利权等组成,但绝对不是他们的简单相加,由于各种知识产权间的有机结合,已构成一种崭新的权利组合即特许权。
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
从业务运作方式来看,特许经营的运作需要开店经营。而在直销企业中,直销员不需占用店铺来经营,而是以直销员的直销为主。
从市场推广方式看,加盟特许经营的企业是靠宣传攻势及公司的“金字招牌”来推广市场的,例如麦当劳用广告宣传吸引小孩子。也就是说,加盟特许经营的企业完全不用担心知名度问题,这些都是由特许连锁公司负责的。而直销企业是靠“口碑”,由直销员努力促销来推广市场的。大多数直销企业几乎都不做任何广告,他们认为,顾客的宣传就是最有效的广告。
从内部关系上看,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由特许经营合同规定。特许人授予特许权,供被特许人使用,并加以培训、指导;被特许人依约从事特许业务,在与特许人同一形象下,销售同样的产品或提供同样的服务,并负有向特许人支付相应费用、遵守特许人特别限制的义务。而直销员是由直销企业招募,并与其签订推销合同,直销企业不得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作为成为直销员的条件。
从法律后果的归属看,在特许经营法律关系中,特许人、被特许人是两个法律地位相互独立的民事主体、经营主体,被特许人在其营业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法律后果由其自己承受,与特许人无关。从特许经营的实践来看,双方会在特许经营合同中明确约定,被特许人不是特许人的人。而直销企业对其直销员的直销行为承担连带责任,能够证明直销员的直销行为与本企业无关的除外。
三、当前直销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服务网点、经营场所的多样性,使基层监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店铺网点称谓五花八门。根据登记资料情况来看,直销企业的经销商称谓繁多,有的叫工作室、化妆品店、日用品店,有的叫美容店、保健品店、商行、百货店等,从字号上看不出与直销企业的字号有何关系。除个别直销企业直营店外,几乎都是个体户在工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后,直销企业再与之签定合同成为其特约经销商的,直销企业的服务网点绝大多数也都是在经销商中选择的。
鉴于《直销管理条例》并未要求服务网点必须从事经营活动,因此凡是不从事经营活动的服务网点就不须具备市场主体资格,不必取得营业执照,同时很多已办理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以非直销员的身份通过店铺零售方式销售直销产品,还有各大商场、超市也设有部分直销企业产品的专柜,而法规并未明确规定这些本身合法的市场主体销售直销产品必须经监管部门审批、备案,使得工商部门在认定这些市场主体的行为合法与非法,经营形式是否属于直销监管的范畴等问题上难以把握,也就无法从市场准入关口对直销企业经营活动从严把关。
(二)服务网点作用不明显。直销企业为节约成本,基本上都是把服务网点设在经销商店铺中,服务网点主体身份存在双重性。直销员都是在有服务网点的区域从事直销业务,可以说服务网点是距离直销员最近的一级组织,也是对直销员提供咨询和指导的最直接的一个部门。但是,很多服务网点所发挥的上述作用并不明显。有些授权经销商作为服务网点的负责人,对直销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一知半解,特别对一些禁止性条款理解不深,甚至自身都不能明确服务网点到底是干什么的,这直接导致服务网点在运行中容易偏离设立的初衷。
(三)信息报备监管部门层级设置较高,使基层监管部门获取信息相对滞后或无法获得。目前,直销许可审批及信息备案部门是商务部,监管在工商部门,省以下监管部门通常只能在国家直销行业监管网站和直销企业网站上获取直销企业的相关信息,作为直销企业监管主要执行者的基层工商部门,在对直销企业监管时,需要及时掌握辖区内的直销企业店铺、服务网点和直销员的基本信息,但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信息量不够、公布更新不及时、备案系统不完善导致数据缺失等问题普遍存在,直接制约了基层工商部门直销监管工作的开展。
(四)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一是直销网点与经销商定义不明,直销企业网点登记及变更具体程序和要求也没有明确。二是直销网点、经销商及直销员的活动,难以区分属于公司行为还是个人行为,在开展执法工作时,执法人员不敢轻易定性,消费者更难以判断行为性质及合法性。而某些直销企业对经销商和直销员采取放纵态度,出问题后,就由经销商和直销员承担,逃避法律责任。
(五)监管手段滞后,调查取证困难。一是直销企业在网上信息招募直销员,在网上申请,进行培训、发证,工商部门难以监管。二是由于直销是直销员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以口头交流为主,如果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重视保留书面凭证,一旦上当受骗,很难找到有力证据支持,增加了调查取证难度。三是大多数未获牌企业经营转入隐蔽,将公司有关制度在互联网上,一般人没有密码进不去,密码只有相当级别的人员才准获取,而凭监管部门现在的管理手段,想看到“庐山真面目”绝非易事,一旦介入调查,大多也只能作个现场检查记录,收集一点口头证人证言,难以获取直接的书证和物证。四是直销企业报备的讲课内容很多都是邀请一些营养专家或医生讲如何保健、养生等,或讲一些礼仪知识等,很少有涉及业务培训方面内容,因租用酒店会议室,有时还收取听课人员的费用。
四、加强直销市场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抓住监管重点,把握关键环节。一是抓网点的监管。建议完善网点管理办法,要求直销企业在每个县(区)至少要设立*个真正意义上的服务网点,统一称谓为“*公司*市*县(区)服务网点”,仅限于展示商品性能价格、提供退换货及其他服务。工商部门除在网点审批方面严格把关外,重点对其展示商品的品种、质量、商品说明、店堂广告(包括印刷品广告、光碟类广告等)内容以及是否对有关信息进行报备、披露、公示等进行检查和督促,从源头上规范和治理,防止夸大宣传,防止过分渲染“财富效应”诱发违法行为发生。二是抓店铺经营的监管。规范直销企业的经营店铺,明确要求直销企业经销商在申领营业执照时字号和经营范围要规范统一,标准一致,便于监管部门查询。除直销企业经营店铺和直销员外,其它市场主体一律不准经销直销企业产品。三是抓直销员的监管。积极介入直销企业在辖区内组织的直销员培训、考试和发证,按照《直销员业务培训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培训行为、培训员资质、培训内容、时间、考试内容及结果等进行严格审查,对直销员的轻微问题采取告诫形式,对违反法规的直销员坚决曝光,并公示督促相关直销企业不得录用。四是抓计酬制度的监管。基层工商部门要严格履行《直销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严格检查直销企业财务资料,将直销员收入严格限定在销售产品收入*%以内,监测产品质量,监控产品价格,防范变相传销活动的出现。
(二)畅通信息渠道,完善信息网络。一是工商系统内部的信息共享。利用工商系统内部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信息系统,建立由上至下的直销监管电子系统,及时公布直销产品范围、直销企业名单、分支机构名单、保证金使用情况、直销员培训、各地工商部门查处直销违法行为及传销的动向等,便于基层工商部门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动态信息,在日常监管中重点监控,加强防范。二是工商部门与直销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基层工商部门应督促企业按照规定及时报备相关信息,建立登记台帐,备案登记企业基本信息、经营信息,收集整理直销员合同等资料,以便在日常监管中及时发现直销服务网点、直销人员经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三是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应当与商务部门之间加强沟通联系,畅通信息渠道,建立日常信息定期通报及重大信息及时通报制度,提高联合监管效率。
(三)实施信用监管,完善信用体系。利用企业登记、管理体系,对直销企业的市场主体准入、经营和退出全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全面掌握企业的注册信息、变更信息;按照企业信用分类,建立直销企业的信用档案,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建立严格的警示、惩戒机制,从而督促直销企业自觉守法经营。
学校坚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按教育部颁布课程改革实验区课程安排开齐开足课时,学校五年级以下学生走读,离学校远点的学生校车接送,六年级以上学生寄宿,五年级以下每天六节课,上午四节,下午两节中午在校搭餐,寄宿生上午四节下午三节和晚自习老师指导。
学校收费按县物价局规定的项目及标准每学期报到缴费时一次收齐,中间不另收费,同胞兄弟姐妹同时在本校就读每人减收杂费50元,困难生杂费全免,对有情况缓交,政府下拨补助款如数补给学生。
本学期初中部有三个班共143人、小学部十个班274人和幼教部两个班84人,全校共501人,专任教师21人、职工27人有16取得大专文凭且有教师资格证、学历达标76%,中级以上职称5人占24%。
二.学校管理
学校自举办始我们就重视学校管理,借鉴外校管理经验制定我们的管理制度,除开学校章程外,我们制定了包括安全管理、考勤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和教学奖励、财务管理、仪器管理、图书管理、工资管理和岗位职责十大内容的学校管理制度和尔后制定了包括岗位职责、安全教育、食堂管理、宿舍管理、晚自习管理、接送学生的相关管理、假日值班、督促检查和应急预案等内容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由于管理到位,我们老师队伍相对稳定,有16个老师连续工作5年以上占76%,我们的生源稳步持续上长,生源质量相对有所提高,办学十年来没有发生重大事故,教学质量在全县上游,就在民办学校之间比较也不落伍,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与日俱增。
上海地区的在校大学生
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单选)
男
女
2.你的年级(单选)
大一
大二
大三
3.你是否做过兼职(单选)
是
否
4.你曾从事兼职工作的类型是(单选)
劳务性:促销、发传单、礼仪模特、餐饮服务
智力型:家教、翻译、网站版主、校园
其他_________
5.你兼职的主要目的是(单选)
赚钱,减轻家庭负担 ,为自己某项的费用(如旅游)付费
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其他
6.曾经做兼职的次数(以一个学期为单位)(单选)
偶尔一两次
几乎每个假日都有时间花在兼职上
7.你平均每个月的兼职收入大约是(单选)
200元以下
200-400元
400-600元
600元以上
8.你曾经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找到兼职工作(单选)
海报、中介广告、传单 、微博、人人、58同城等
学校勤工俭学中心、老师介绍
经熟人(朋友、亲戚、同学)介绍或帮忙
9.当兼职与上课时间冲突时,你会(单选)
去上课
向老师请假或逃课
其他__________
10.你觉得兼职会不会影响你的学习(单选)
(一)二中
二中地处县城所在地,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2003年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十年以来,学校规模由24个教学班扩大到7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由1806人增加到4801人,教职工人数由126人增加到265人(另借用教师7人、临聘人员15人)。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二中学生收取920元/生.年,学校每年的收入只能基本维持学校运转,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学校的硬件建设。随着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创示”的债务利息包袱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快速发展。(财务收支情况表附后)
(二)中学
中学地处镇(原县城所在地),是一所农村完中。现有学生3010人,其中高中学生1950人,初中学生1060人。教职工180人,正式在编人员163人,特岗教师7人,临时工10人。高中教师107人,初中教师63人。中学高中生收取学费560元/生.年,已经低于初中生生均公用经费800元/生.年。由于中学有高中、也有初中,收支一起核算,因为有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保障,中学才能基本运行,根本没有能力改善办学条件,稍微大型一点的维修维护都要靠财政拨款。(财务收支情况表附后)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二中
1、学校“硬件”严重不足
二中的“硬件”设备设施,主要是2003年“创示”时按当时学校规模建设配备,“创示”后,学校经费主要用于保运转、偿还债务和支付利息,对硬件投入严重不足。学校硬件设备设施对照“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基本要求”差距很大。(“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基本要求”列表附后)
2、学校后勤教辅人员严重缺编
随着学校发展和现存编制情况,学校正式的后勤教辅职工数由2003年的23人到2014年只有3人,按学校规模,根据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编制最低标准,学校现应有后勤教辅职工数为58人,实际差55人,学校只能通过退休职工返聘、社会临聘及教师兼职来解决,但这种方式占用学校资金比例较大、人员稳定性较差,影响后勤服务的质量。
3、学校“师培”需要财政支持
一是学校教师学历水平结构不合理,高学历人数严重不足,完全不能满足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需要,为让教师学历达标,鼓励教师提升学历,达到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规定要求,需要配套专项资金;二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师的培训提高,需要大量的资金。
4、高中新课改需要财政支持
学校科研、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科普活动、课题研究、校本研修、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需要大量的投入。
5、学校办学特色发展需要稳定财政支持
学校现为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省市民族高级中学,学校硬软件都有很大的差距,一是艺体场地、器材、民族乐器严重不足;二是民族特色课程的开设,艺体、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尚有差距,需要专门资金的支持;三是民族学生家境普遍贫困,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力度;四是少数民族教师培训、培养等都需要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二中2003年创建“省示”后,尽管学校资金支撑学校发展已十分困难,但是学校没有因为资金困难影响学校发展。按学校规划,坚持内涵发展,于2004年以来,相继创建为“省卫生单位”、“省绿化示范校”、“省艺术特色教育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首批阳光体育学校”、“省市民族高级中学”等,学校事业收入主要用于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转,为保证学校持续发展需要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中学
1、学生宿舍
中学现有住宿楼两栋,可住宿学生约700人,而需要住校的学生约有1700人,完全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2、学生食堂
中学现有食堂1个(约433㎡),可容纳300名学生就餐。从2014年春期起,初中生营养午餐供应变为热餐模式,增加了1060名初中生就餐,正常就餐人数约为2400人。为缓解学生就餐拥挤,学生就餐实行分时制。尽管如此,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在食堂就餐。
3、高中教育经费
中学高中生收取学费560元/生.年,已经低于初中生生均公用经费800元/生.年。
2013年我县教育支出44897万元,其中高中教育支出4203万元,占教育总支出的9.36%;2013年上级教育专款及转移支付补助16638万元,其中高中教育支出(助学金补助)281万元;本级财政用于教育支出28259万元,其中本级财政用于高中教育支出3922万元,占本级财政用于教育总支出的13.88%。而高中教育支出的4203万元中,在职职工工资福利和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为3031万元,占高中教育支出的72%;债务利息支出201万元,占高中教育支出的5%;剩余23%的支出只能保最基本的运转。
三、几点建议
(一)请中央、省级加大对高中教育经费的投入,建立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预算安排制度。基本标准制定应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在内的公办普通高中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以后,根据办学成本、物价水平和财力情况适度提高,建立相对稳定的增长机制,不断加大对普通高中的教育投入。以二中为了进行测算:保基本运转,每年需生均公用经费1600元/生,扣除学校收入部分,尚差生均公用经费800元/生.年。
资助项目: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1YJA880095;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WJ125YB137);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2012年校级教改研究项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中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与职业能力关系的研究与实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了更为客观地了解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对重庆市4所高职院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工程职业学院、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495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教师95人,学生400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95份,回收有效问卷491份,占总发放问卷的99.2%。另一方面,对这4所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处、学院负责人及教师进行了有关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的深度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访问法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现状、师资情况、教育形式等九项指标进行研究,并形成统计结果。
2 研究结果
3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结合问卷,可以看出,学生对职业能力的内涵很了解仅占31%。有61%的学生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开展职业能力教育,有53%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方面重视程度一般,有56%的学生希望参加有关职业指导或职业素质、能力拓展的课程、培训或讲座,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及部分对应企业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教育缺乏认识,学生在职业能力教育课程中学习不到职业技能和知识,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3.1 对职业能力教育认识不到位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较为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但在如何培养上以及形式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且教育对象的定位上是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职业能力发展体系。高职院校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把学生职业能力纳入整个培养教育,在调研中有55%的教师和学生对职业能力教育了解一些,10%不了解。对职业能力教育的意义、概念、目标等认识还存在片面性,在理念认识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在认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对学生就业是否有帮助这项调查中,有62%的教师认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对学生就业有一定帮助。另一方面,许多老师缺乏职业能力指导实践,很多学校只是通过开设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培养,在日常教学中不能贯彻职业能力教育精神,因而普遍认为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或者通过聘请企业人员开设讲座等形式即可。
3.2 职业能力发展体系缺乏系统完善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目前最大问题是经验不足,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育课程有所增加,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不够明确,处于开发初步阶段。这也导致了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在是否了解求职前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调查中,有50%的不清楚,有41%的只能达到了解程度一般。而通过对学校职业能力发展的调研中,可以看出职业能力体系还不够完善,第一,实施职业能力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目前,职业能力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而高职院校具备高质量的有经验的职业能力指导教师严重匮乏,有72%的教师认为高职院校缺少职业能力教育师资,多数是依靠企业兼职师资。第二,职业能力教育的实施通常采用的讲授式的方式,实践过程比例少。导致学生被动认知,没有真正把握职业能力的实质。在课程种类上主要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内容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效果不太明显。第三,在培养职业能力实践活动上,主要是讲座等形式,占形式的66%,而专业课程只占30%,而通过专业实习提升职业能力的只占6%。
3.3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从调查数据中发现,学生对于学校职业能力开展现状的评价不是很高,在对学校目前对学生职业能力重视的程度还不满意,有53%的认为学校重视一般,这也反应了现阶段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也与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职业能力教育管理部门有关,对于整个体系与评价,多归属于就业系统,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与评价机制,在评价上缺乏方法,在考核方式上灵活性不足,特别是对职业能力教育实践环节的考核评价还停留在考试层面,没有真正反应职业能力的应用性特征。
4 对策及建议
4.1 建立与高职院校相适应的学生职业能力机制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辅相成,当前不少高职学生对于职业能力培养轻基础.重实用,过分重视外语、计算机等实用知识,忽视了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功利性的影响.高职学生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相比容易产生落差,虚荣心强,攀比心理严重,以自我为中心,在思想、态度、方式上的种种不良表现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相违背,也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脱离。
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式要多样,尊重学生选择.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学校而言如何做好帮助“学生的成才”的工作是高等学校以人为本思想的外在体现。在培养方式上从课程开发、授课形式、选课方式、活动开展与培训、项目学分认证等环节注重宣传、交流、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需求,调动了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积极性。
职业能力要实现知识学习的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校不少学生不仅欠缺文学知识、艺术知识.而且在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手,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奠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4.2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措施
4.2.1 科学的设立负责机构,使培养机制全面辐射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设立专门办公室,配备相应管理团队。按照院、系、专业、班级四级体系设置。各班设立班级职业能力拓展小组,各级联动,形成一盘棋,凝聚全方位力量合力推进职业能力开展。
4.2.2 深入科学调研,定点专业或岗位配置应具有针对性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必须与学校的特色发展思路相适应,将综合职业能力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思路中,积极寻求与专业相结合的多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形式。
4.2.3 注重活动策划队伍和师资支撑队伍建设,深化素质拓展项目的内涵建设
加强职业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联合企业行业人力资源总监、社会名人、高级技术人才等邀请来以访谈、讲座的形式开展教育,还应加强学校自身师资的培养,通过外派挂职锻炼、行业实践等手段提高师资素质,丰富学校职业能力师资结构。除了常规的基本活动外,开展包涵职业修养、技能操作、基础知识三大块的各种形成的活动竞赛。逐步形成职业化、企业化的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权福军.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J].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2005.
[2]王艳东.高职院校IT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0.
[3]黄挺.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调查报告[J].科技信息,2010.
[4]马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应对策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近年来,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特色也日益显现,所培养的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但同时,职业教育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也日益明显,很多职业院校单纯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学生也把学习的主要目标定位于努力学好专业技能和实用技能上,以能获得各种各样的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为目的,而对于培养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则重视不够,对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审美情感的养成、人格的全面发展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文教育处于边缘状态。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从而确立了文化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刘士林在《中国诗学精神》中指出,“中国文化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其文化基因库是《诗经》,其精神顶峰是唐诗。一言以蔽之,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或者说,诗这一精神方式渗透、积淀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各个门类中,并影响甚至是暗暗地决定了它们的历史命运”“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国诗词’为文体形式、以‘中国诗学’为理论系统,以及以‘诗性智慧’为哲学基础的一种诗性文化形态”。中华民族这种独特的诗性精神机能与生命本体也造就了中华民族艺术特有的诗性内涵。对此,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高职院校,有没有将诗性艺术教育纳入他们的教育范围?广大师生又是如何理解诗性艺术教育的?站在企业角度又是怎样理解学校的艺术教育的?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选取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和浙江物产集团、南方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通过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2600份,其中教师问卷400份,学生问卷1900份,企业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90份,基本掌握了这些院校和企业对诗性艺术教育的认识,了解了艺术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复合型、高素质
高职教育是为企业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高职院校培养的“产品”是学生,产品不符合企业用人标准,产品质量不合格,受损的是企业,因此,高职办学离不开行业的指导与企业的参与。而“产品”(学生)质量的好坏,首先也应该由企业来鉴定。那么,什么样的高职人才会受到现代企业的青睐?调查显示,81%的受访者认为,当今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可见,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那么,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是什么?43%的受访者选择了团队协作精神,选择文化修养和道德诚信的各占29%,而专业技能的比例仅占14%。可以看出,企业关注高职应届毕业生团队协作精神、文化修养和道德诚信的比例远高于专业技能比例,换句话说,企业更加关注高职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养。有67%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招聘毕业生时会关注所在院校的校园文化氛围。高达90%的企业人员表示,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取文化艺术修养较高的毕业生。而且,76%的受访者认为,这类学生自信心更强,因而发展机会更多;48%的人认为,这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更强;33%的人认为,这类学生锻炼平台更大,因而发展前景更好;认为与其他人没有区别的仅占5%。也因为如此,66%的被调查者认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开展诗性文化艺术教育,认为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个人修养。而现状是,只有1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公司招聘的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很好,38%的人认为一般。同样,只有5%的被调查者认为招聘的应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很好,62%的认为一般。究其原因,29%的受访者认为当今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67%的员工认为学校培养方式与企业脱节;24%的员工认为学校只注重技术,不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71%的企业人员认为他们公司聘用的毕业生有待提高职业技能;高达81%的企业人员认为需要提高人文素养、团队精神、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62%的受访者认为应改变目前高职院校“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认为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66%的人认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缺失会影响其就业。
据此调查中,企业人员对当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希望学校办学与社会接轨、与企业合作。希望办学者多了解社会,不要关起门来办教育。要密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建立企业与学校联合育才的思路,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二是希望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多开展实践活动,注重学与做的结合,多开展模拟职场等培训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三是希望学校注重职业技能与人文素质培养并重,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全方位培养学生。
二、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对诗性艺术教育的认识:有需求,需创新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1年度全国职成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不仅教会学生一技之长,而且培养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人才。”确实只有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在校的高职生是否认识到通过诗性艺术教育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调研数据表明,70%的学生认为文化艺术教育可以提高个人修养,53%的学生认为可以提升就业竞争力,54%的学生认为可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有6.6%的学生认为没任何用处。56.3%的学生认为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非常有必要提升文化艺术修养,28.9%的学生认为需要掌握必要的人文知识。可见,大多数的高职学生还是认识到了文化艺术教育对其整个人生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多数希望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认为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文化艺术修养十分必要,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对此无所谓或认为没有必要。但同时调查也发现,由于长期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良后果,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认为非常了解的比例仅占到8.8%,81%的学生了解不多,希望了解更多,只有3%的学生认为过时,没有必要了解。
从学生获得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形式来看,仅有22.6%的学生是从课堂形式获得,其他学生都是从网络、影视等其他形式获得。因此,他们希望开设文化艺术类的选修课,41%的受调查学生已经选修了文化艺术类的选修课,16.8%的学生希望能多开设一些相关课程;当然也有24.4%的学生对此不感兴趣,8.4%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此类课程,可见,学生由于对传统文化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学习态度也存在差异。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课程一般要占50%的课时,因此,文化艺术类的选修课较难满足学生需求,社团文化活动和讲座等是文化艺术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但从调查来看,这方面的活动和讲座开设情况并不乐观,调查显示,只有24.7%的学生认为文化艺术社团活动很丰富,54%的学生认为活动很少,10%的学生所在院校几乎没有这样的社团活动,学生希望能开设文化艺术社团。73%的学生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很少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的讲座,希望多举办,仅有7.7%的学校经常举办,很受欢迎,有16%的学生认为经常举办,但不受欢迎,究其原因,是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陈旧,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研数据表明,23%的学生喜欢以课堂方式进行文化艺术教育,17%的学生喜欢以讲座方式进行文化艺术教育,53%的学生喜欢以社团方式进行文化艺术教育,可见,对于活泼好动的青春期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艺术活动更受欢迎。而在社团文化活动中,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开展“诗性艺术教育”,不失为一种创新的举措。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各个区域开展“诗性艺术教育”的优势条件各有千秋,59%的学生认为学校所在的区域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34%的学生认为此方面人才辈出,59%的学生认为有着良好的人文环境,只有13%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优势。那么学生是否愿意参加利用当地本土文化开展的“诗性艺术教育”活动呢?调查显示,97.8%的学生希望组织学生开展如“人文之旅”等形式的活动,充分利用当地本土文化开展的“诗性艺术教育”,90%的学生表示会参加,其中24.7%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参加。
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不同程度的“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学生又是怎么认识的?调研数据表明,39.5%的学生认为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50%的学生认为部分学校存在,只有8.4%的学生认为不存在,91%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发展,其中29%的学生认为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发展,仅有4.4%的学生认为应该不会有影响。调查中也发现,学生希望通过一定的途径改善高职院校“重技术、轻人文”的现状,61%的学生希望文化艺术教育应和专业技能教育齐抓共管,68%的学生希望能开设文化艺术教育的必修和选修课,67%的学生希望开展文化艺术教育系列活动,59%的学生希望能提升教师的文化艺术修养。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在注重专业技能的同时,同样注重文化艺术教育,希望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开设课程、提升教师修养等手段来丰富学校的文化艺术教育。但同时,学生们也发现,高职院校开展诗性文化艺术教育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主要原因是学校、教师、学生本身重视程度不够:48%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62%的学生认为缺少相关优秀教师;67%的学生认为是学生自身不重视;也有63%的学生认为,目前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吸引力。
为此,学生们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多举办诗性艺术的文化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二是活动要精致、形式要创新。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活动形式要新颖、丰富,吸引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多开设易提高学生兴趣的文化艺术必修课和选修课,创造性地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并由优秀专业教师指导;三是建议学校层面多途径宣传传统诗性文化,引导学生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此类活动。
三、高职院校教师对诗性艺术教育的认识:很重要,有压力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他们的价值观会直接反映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为了解高职院校教师对文化艺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我们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当问及身边的学生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了解程度时,100%的教师都认为身边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58%的老师认为这些学生渴望了解更多,42%的教师认为身边的学生了解不多也不想了解,多数教师认为高职学生没有必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因为,87%的教师认为高职毕业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非常有必要提升文化艺术修养,11%的教师认为不是很必要,但学一点也无妨,有5.2%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不如把时间用在专业学习上。那么,教师是否会自觉地在日常的授课内容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升传统文化艺术的修养?48%的教师表示会经常引导;47%的教师表示会偶尔引导;也有8.9%的教师只注重专业技能教育,没有意识或认为没有必要引导。我们也调查了作为教师对提高自身诗性文化艺术素质的意义。结果显示,89%的教师认为可以提高教师个人人格魅力;84%的教师认为有利于推动学校整体人文素质教育;66%的教师认为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50%的教师认为可以对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有2.6%的教师认为意义不大。
在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中,到底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学生,是否能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在今后的发展中是否存在某方面的优势?调查显示,68%的教师发现这类学生更加自信,因而学习效果好;53%的教师发现这类学生想象力丰富,能促进专业技能的掌握;53%的教师发现这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更强;53%的教师发现这些学生较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竞争力更强;68%的教师发现这些学生后续发展潜力更大;50%的教师认为这些学生个人整体修养较高。
然而,这些教师所在的学校对文化艺术教育重视程度如何?调查显示,39%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非常注重对学生开展文化艺术教育,34%的教师认为学校不太注重,只是偶尔为之;18%的教师认为学校层面很少开展,只是学生自发组织一些活动;11%的教师不太关心这方面的事情。可见,还是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对文化艺术教育重视不够。如何改变这种局面,61%的教师认为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63%的教师希望各二级学院(系)应更加重视;61%的教师认为教师本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68%的教师认为活动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创新。66%的教师认为缺少文化艺术教育方面的优秀教师;34%的教师希望进一步调动学生对文化艺术教育活动的兴趣,24%的教师认为还存在着外界压力。
可喜的是,受访教师所在的学校均开设了文化艺术类选修课,但只有42%的教师认为学生选修积极,18%的教师发现学生选修不够积极;37%的教师所在学校少量开设,不能满足学生需要;2.6%的教师认为学校少量开设,但他们认为已经能满足学生需要了。87%的教师认为开设选修课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主要形式;74%的教师建议开设相关讲座;68%的教师建议组织相关社团活动;42%的教师建议开设相关必修课。对于调查组提议的利用所在地区的本土文化对学生开展“诗性文化艺术实践活动”,87%的教师表示赞同,认为是一种良好的载体,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资源,让学生有更切身的感受,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但对于目前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存在的“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53%的教师认为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正在逐步改变,42%的教师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对高职教育的误解,很难改变;还有5%的教师认为这很正常,没有必要改变。如何改变“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教师们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学校领导层应重视文化艺术教育;二是开设足够的课时,66%的教师建议从政策层面规定每位高职学院必须修满一定的文化艺术教育的必修学分;三是建议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课程与活动相结合,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74%的教师建议开展常规性文化艺术教育系列活动;四是加强技术层面指导,通过引进相关人才和在职教师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的文化艺术修养,58%的教师建议先要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文化艺术修养来带动文化艺术教育的开展。可见教师本身在文化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论:提升认识、创新载体
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文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他们把人文素质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来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从学生方面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于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知识知之不多,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也认识到传统文化艺术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迫切希望学校能高度重视。从教师角度看,“重技术、轻人文”的弊端也越来越遭到教师的质疑,他们也普遍认识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在学校层面,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社团活动等形式来提升文化艺术教育的效果。但他们也普遍认识到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学校层面,甚至教师、学生自身层面都应该更加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尤其是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内容的创新性方面更需要加强。对于本课题组提出的以本土诗性文化为依托的诗性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即根据当地的资源开发“诗性文化”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加强素养的教育。无论是企业人员、教师,还是学生都积极认同,认为是创新的举措,而且大多数地区都有条件开展。
目前,吉林省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大都为38个学时,占两个学分,一般安排在下午的七八节课,多为一个系200人左右一起上课。
笔者在几所高校旁听就业指导课时发现,同学们的书桌上大都放着别科的书籍,有的同学更是头也不抬地认真写着别科作业,任课老师则是很认真地在讲课。当随机问周围同学为什么不专心听课时,大家反映:老师讲的多数是成功者的案例,我们在网上或杂志上都看过,知道的不一定比老师少,还有很多案例已经过时了。
很多大四学生反映,除了对如何写简历、面试如何着装等有些记忆外,老师课上讲的其他内容已没有太大印象。
小杨是一所高校英语专业大四学生。每堂就业指导课老师都要点名,以此来保证出勤率。“要是这课讲得有意思,同学早早会去占座的,还用点名吗?”学生不满意的还有任课教师用ppt授课,学生们没有教材。“就业指导课上的信息陈旧,理论又联系不上实际”。小杨大二时在学校附近书店买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和《求职从大一开始》两本书,“还是书里面说得比较实在”。
在校四年,小杨感觉没有接受到有效的就业指导。现在大四开始找工作了,她才知道社会上的工作类型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
二、大二、大三就业指导课断档?
据了解,吉林省各高校从陆续开设就业指导课。,教育部下发相关通知后,各高校把就业指导课分为两部分:一是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二是就业指导。吉林省多数高校,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即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课程,第二部分的就业指导课程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开设。
医学专业的刘姓同学今年即将大学毕业。她回忆,大一刚入学,学院就开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一个系180多名新生一起上,共15课时,集中一周三天时间就全给上完了。“我还没来得及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感觉,课程已经结束,只当是‘打酱油了’。” 现在刘同学也忙着找工作,学校承诺毕业前给他们开就业指导课,还迟迟未兑现。
五华县是广东省梅州市辖县,革命老区县。五华县总面积3226平方公里,县辖水寨、河东、转水、华城、岐岭、潭下、长布、郭田、周江、横陂、双华、安流、棉洋、梅林、华阳、龙村16个镇,412个村民委员会和34个居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水寨镇。
1.组织建设情况
五华县总人口130万,其中青年384109人,全县共有团委96个,基层团(总)支部1551个;团员86410人。五华县“两新”组织的团建工作进展顺利,团的基层组织不断壮大。2010年,新成立“两新”团组织12家,其中非公企业团组织9家,主要有辉胜达电器实业(梅州)有限公司、梅州市恒兴矿业有限公司等。9月3日,时任团省委副书记、现任团省委书记陈东到辉胜达电器实业(梅州)有限公司调研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团组织对“两新”组织团员青年的覆盖面得到较大提高。2011年计划再建12家“两新”团组织。
2.活动开展情况
(1)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竞赛。组织县移动公司、安流中心卫生院、县电信局等单位参加梅州市“青年文明号”评选;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举办“庆五一、迎五四”青年岗位能手技能大赛;与紫金团县委联合举行了“关注水源地、保护母亲河”暨琴江源头植树活动,倡导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2)积极投身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切实把“希望家园”创建作为我县共青团组织投身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服务好留守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至目前,已争取省财政厅、省物价局、中山大学、7天连锁酒店、广州市农业局、广州市国土资源局、广州市山风的呼唤社会爱心组织的支持建成了7家省级希望家园,建成了1家市级鸿艺希望家园,并在团县委挂点村维新小学建成了1家县级希望家园。
(3)积极深化志愿服务行动。注册成立梅州市第一家县级志愿者联合会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组织辉胜达、爱心TV服务队与福利院孩子共享圣诞快乐;组织与爱童行、黄井热心青年服务队与留守儿童联欢喜迎新年;组织全县志愿者暖冬行动走进敬老院,为16个镇408名敬老院老人“织围巾、送温暖”。由番禺区团委捐资30万元兴建的华城镇新四番禺希望小学正式挂牌。连续第七年组织县直单位团委负责人走访慰问贫困小学生。组织五华移动分公司志愿服务队深入县光荣院和儿童福利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及儿童。组织家电维修服务队在社区开展“五华县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义务为社区居民维修家电。组织转水镇团委、县人民医院团总支,在转水镇卫生院开展义诊志愿服务。组织县第二小学少先队30多名少先队员代表,看望慰问住在福利院的少年儿童。积极响应团省委号召,组织发动团员青年、少先队员捐款20多万元“南粤甘泉”支持云南等地抗旱救灾行动。联系番禺区义工联――爱同行直属部组织100多名义工深入我县开展捐资助学献爱心。协助中山大学2010年暑期“三下乡”综合服务活动在我县开展医疗、家电维修志愿服务。
3.共青团信息建设
为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扩大了共青团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团五华县委2010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团队宣传工作的通知》,激励基层团组织主动工作。不断完善、充实五华共青团网站。2010年,五华各级团组织向团市委网站上报团队活动信息145条,向团省委网站上报团队活动信息124条,由团省委上报团中央网站20条。位居全市第一。
二、形势分析
1.团的工作处于新环境。从大的发展环境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作为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共青团组织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2.团的工作面对新青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五华县青年的群体结构、思想观念、组织方式不断变化,青年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行为方式更加独立,更加重视争取自主选择空间,更加追求个性,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青年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传统的工作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和凝聚青年,等等。
3.团的自身建设存在新问题。客观分析,目前我们自身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县团组织工作的规范性、活动的正常性相对缺乏,特别是镇级、县直单位团组织活动不足,缺乏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二是团建空白点大量存在,非公企业团建工作任重道远,团建的步伐不能有效跟进青年群体结构变化的需求。三是基屋团干部一人身兼多职,队伍整体的责任意识、组织意识相对缺乏,业务能力、工作执行力相对较弱。
三、思考和建议
1.着力强化基层基础,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各级团组织要站在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深入开展富有共青团特色,对广大团员青年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不断筑牢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共同精神支柱,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同时,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担当重任。全县各级团组织要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大力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引领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2.加强团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是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完善思政党建评估体系和教师表彰奖励机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二级指标,加大其权重和显示度。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职业压力(Occupational Stress)是指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
聋哑学校教师须集人性、知识、技术等基本资质齐全的教育者,不仅要严格、有爱心,还要掌握特殊语言、与残疾儿童父母沟通的能力、法律意识和语言治疗等方面的技能。因此聋哑学校教师被赋予更多的义务,也决定了比普通教师付出的更多,导致职业压力的因素和程度也随之增加。
目前,我国关于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研究非常不足,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职业压力情况较为严重及其诱发原因较多,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二、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广西省、江西省等省市的11所聋哑学校教师。一共发放178份问卷,回收148份,回收率为83%。其中,弃权或不诚实的问卷17份,最终对131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测试问卷题组成和信赖度分析,很容易发现“与同事关系”和“与家长关系”两个领域存在信赖度较低的倾向。具体如表一。
主持人主要采用spss12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发现聋哑学校教师的背景变化(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班级学生数)引起的职业压力的变化。
三、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表二:性别对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从表二中看,在“行政支援”和“与家长的关系”两个领域,女性教师感受到的压力明显更高。整体上,和男性教师相比,女性教师的职业压力更高。
(二)表三:年龄对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从表三中看,在“学生管理”这一领域,教师职业压力显示为30岁以下>31至40岁>41岁以上,即年龄越小,职业压力越高。“行政支援”、“与家长的关系”这两个领域感受到职业压力最高的是30岁以下的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时间安排”、“工作负担”三个领域感受到职业压力最高的是31至40岁的教师。整体上,30岁以下的教师职业压力较高。
(三)表四:班级学生数对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从表四中看,在“学生管理”、“时间安排”这两个领域,教师职业压力显示为12名以上>8至11名>7名以下,即班级学生数越多,职业压力越大。在“行政支援”、“与家长的关系”、“工作负担”三个领域,班级学生数在12名以上的教师职业压力最高。在“与同事的关系”这一领域,班级学生数在7名以下的教师的职业压力出现了最高。整体上,班级学生数超过12名时,教师感受到的职业压力最高。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笔者总结出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如下:按照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和班级学生数比较,发现“学生管理”方面,年龄越低、工作年限越短,教师受到的职业压力越大;“与家长的关系”、“工作负担”方面,班级学生数在12名以上和7名以下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压力。
笔者认为改善职业压力的具体策略如下:
1.进一步明确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及强度,确定原因。
2.提高特殊教育管理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和鼓励制度,执行人性化的特殊教育管理方法,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保护对策,切实可以减轻教师职业压力。
3.聋哑学校教师的自我鼓励和调节是职业生活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改善职业压力的原动力,这对教师及学生们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短期规划课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课题编号为:XG/2013/1208
参考文献:
乌敦套海镇合村并组后保留12个村委会,目前,每个村都有债务包袱,从10万元到70万元不等,村级债务总额在300万元以上。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是基础建设投资投资,造成资金沉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许多地方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要求村组办企业,搞开发,建基地。由于脱离实际盲目投资和管理不善,导致企业亏损,开始欠下大笔债务。
二是超越经济实力,举债达标。“普九”达标、修路办电、计划生育等达标升级都需要村级集体出钱出物,而村级财力有限,只有举债完成任务。特别是“普九”验收的强大压力,迫使村级大量向社会借贷,使村级债务雪上加霜。
三是垫付税费,借贷完成上交任务。农民负担过重,拖欠税费逐年增加,税费提留征收过早过急,夏征比例过高,村干部为了完成镇下达的税费任务和保村组运转,直接高息借贷上交。这是近几年村级债务膨胀最主要原因。
四是高息借债还债,造成债务膨胀。几乎所有的村,用高息借债来还高息。村级债务中约60%以上是有息借贷,其中高息借贷年利率一般在20%左右,有的高达30%以上,息转本,利滚利,导致债务恶性膨胀。
五是村组收农民以物抵税费造成亏损。由于物品价格不确定和不稳定,有的农民以实物抵上交,造成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格,形成欠债。
六是在原来体制下造成的浪费。以前村级支出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村级支出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村级开支不能量入为出,透支现象严重,使村级债务连年追加。
而在现实条件下,村级债务的化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是债务总数额居高不下。几年来,村级债务基本是稳定在原有的水平,虽然偿还了部分债务,但被利息抵消了。
二是化债的途径越来越少。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前的化债措施和办法效力降低了。如盘活资产偿债,很多地方集体资产资源能卖的卖、租的租,拍卖、租赁经营权一般都年限很长。税费改革后,机动地、林地的支配权等都要全民表决,靠盘活资产资源偿债的空间有限。
三是化债缺乏资金来源。首先,集体经济发展困难,偿还能力差。大多数村缺乏经济增长因素,有的入不敷出,还需靠借贷维持。当年收不抵支,入不敷出,没有收益,完全靠借贷维持运行,其次,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开支缺口增大。一般村可用资金只有2-4万元,所有收入保运转都困难,没钱化债。
四是债务硬,债权软。目前,村级债务能化解的基本上都化解了,剩下的多是“硬骨头”,越往后越难化解。村级债权80%左右是农户欠款,欠款农户有的已迁走,有的人已去世,有的缺乏偿还能力,相当部分债权可能成为呆死悬帐。
五是高息借贷多,利息沉重。村级债务的来源主要是银行、信用社、个人借款,这些债务都要支付利息,特别是民间借贷,大都是高利息。即使不增加新的借债,高额的利息也使债务总额不断增长。
目前,解决村级运转难的渠道相对狭窄,以下方法可以逐步尝试:
一要调整财政收支体制,加大对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做到财力下移,缺口上移。
二要加大农村公共产品建设力度,迅速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公共道路、水利设施、用电等方面的条件。
三要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每年给予一定额度,按照程序核减村级已倒闭企业拖欠金融单位的呆、死账。
纵观梓路学校、忠山小学的发展轨迹,特别是梓路学校近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教育思想的科学发展,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梓小的发展成就。
作为省内名校梓潼路学校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全新诠释:什么叫教育?把教育当成快乐、幸福的事来做;教育不主张带着镣铐跳舞,而是自由自主、在天马行空般自如挥洒。作为现代学校的校长的工作核心就是研究人的成长和发展,坚守你对学校的期望。校长的价值就在于提高大批学生的素质,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运用知识达到提高学生素质。
育人的本质是以德为首、以德领人、以德蕴人、以德润人。以德为先的内涵就是我(教师)能最终发展成什么样?我(教师)能最终把学校发展成什么样?在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下,思想的引领至为重要,其内涵就是树立服从意识、绝对服从、坚决服从,有意见有想法可以保留,但要首先服从,要有大局意识,要有忧患意识,要有竞争意识,要有创先争先意识,只有具备科学发展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成为一个思想者、哲学者、仁者和智者。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学校的工作中起着核心作用,梓潼路学校对教育的理解就是用梓的品德来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教师队伍又好又快建设是优质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梓小、忠山小学、新民小学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学校的工作重点。主要抓以下几方面:
1、思想引领,建立信仰。一所学校要有它的精神之柱,理想之巅,信念之基、信仰之神。只有充满对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的追求,只有对教育充满执着的热爱,对学生有慈母般的爱,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2、建立科学规范的的评价制度和标准。一所学校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学校的发展愿景,制定科学的教师标准(梓小的教师标准就是创造为主题)。
3、以活动为载体。教师的教育思想、信念形成确立需要在各种活动中渗透来实现。抓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育人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如梓小的做法就是利用暑期进行军事化的全封闭的训练。除军事技能的学习训练、教学基本功训练,还有形体训练、艺术训练、各种应急训练等,一天下来,小组的成员还要写心得、谈体会相互交流等。
每周四的下午4点至7点,开展学校讲坛大讨论,校长讲话,学校领导讲话,处室负责人、教师个人登台演讲。教师基本功培训;每周二晚上进行教学技能检测和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学反思、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抓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重在落实课堂的高效益,研究提课堂教学高效益,作为学科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做好专题性与常规性的有机结合。对参加赛课的教师进行重点包装和打造,学科教研组通过多次的读、上、评的活动,必须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凡梓潼学校教师都能获大奖。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教师的反思活动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只有进行反思活动,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反思活动有:集体反思和个人反思,要有专业性、专题性的研讨,结合教育教学科研,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此每个教师有微型课题(课题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中形成的问题,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模式、新路子。
读书活动的开展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朱永新教授在《阅读,让全民族精神起来》的“阅读”宣言中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专家指出:“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的多读一些书。”“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所以,梓潼路学校、忠山小学把读书活动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把创建书香校园作为学校的特色品牌进行打造。校园处处体现书香特色。
在梓小古蔺藉教师座谈会上,教师们的工作感言令人感动和震撼。独特的教育,无形的鞭策;不放弃一个细小的育人锲机;在快节奏的工作中享受快乐;用知识征服学生、用人格感染学生等这些感人肺腑的语言,表现了他们的品德修养、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着力提升的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使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不断创提高。
三、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
梓潼路学校、忠山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地印象。校园的每一细微处,每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都体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如走廊文化、楼道文化、班级文化、草坪文化,甚至连垃圾桶的装扮也体现很优雅的校园文化。二是活动文化:开展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自救能力。开展绿色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低碳意识。召开家长会别开生面,全新的、创意的:参观学校,参观班级,与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建交流,与同学交流,与自己孩子交流。案例:入队活动:看似一个非常简单的活动却复杂化了,活动的标准和质量在打破常规的要求,能把任何现象都能够发掘出它内在的魅力,收获了感动,感动了学生,感到了家长、感动了社会。入队仪式活动准备时间近3个月,参加人数:约3000余人,其中一年级学生600余人,有家长、社会人士约2000余人参加。活动内容:发放入队证件书、宣誓、台上(学生)台下(家长)互动经典诵读,孩子和家长相互交流,大家相拥而泣,场面恢宏大气,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加入少先队的意义。真正体现校园文化活动在教育活动中的育人功能,真正体现教育无小事,小事蕴道理。三是五彩斑斓、缤纷七彩的艺体活动。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化,以班为单位开展现实的多样的艺体活动:如:好歌伴我成长,自编韵律操等。四是活动形式不拘形式,体现校园文化的多样性,网络平台(辩论、交流),大朝会(校园论坛、阐述自己的观点,每周一个主题,一个班一次)。
四、校园特色打造是优质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忠山小学书画校园特色深深吸引和打动着我们,新民小学的生态校园特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特色是学校的灵魂,文化是学校的魅力。
忠山小学杨宏校对该校书香校园特色建设从书香校园建设及提出的思想背景,它是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在他和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举措;书香校园特色提出的实践背景,书香校园特色研究的理论依据,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理论,朱永新的新教育理论:终身学习理论,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新课程改革理论等。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活动:提炼办学理念、办学愿景;建立三级书库(学校、班级、个人)充分利用书库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与书相伴,在班级读书活动中培养兴趣,在读书节活动中丰富提升,在成果交流中分享快乐等方面作了精彩的介绍。
“读练式”自主课堂研究也是忠山小学校园特色和教育科研的一大亮点。通过提高课堂的高效来实现教学质量的大提升,是忠山小学成为名校的一大亮点。
五、科学、民主、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现了名校的管理特色。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做到了人文关怀、情感交流、民主决策等,务实工作作风、科学规范管理,这也是本人及同行们本次考察学习的最大收获和感受。
梓小的管理,属典型的民主型、松散型的管理模式,管理层的管理者思想前卫、时尚、现代,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之气度,体现了与时俱进之精神。在这种管理氛围中,教师们信奉的誓词:作为梓路学校的教师,我是光荣的,我是幸福的。用我的良知与理想维护纯洁的教育;用我的激情与智慧创造卓越的教育;用我的爱心和信心呵护成长的生命;用我的才华和创造力缔造教育的光辉。我们将恪守誓词,演绎教师生命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