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1 17:15: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康复医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012年8月~2014年7月在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专科轮转学习人员共122名,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62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47名;年龄(25.67±1.689)岁;硕士研究生53名,博士研究生9名。专科进修医师60名,其中男性25名,女性35名;年龄(31.21±1.656)岁;本科学历48名,研究生学历12名。
1.2教学方法
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人员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接受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运动障碍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包括:①与运动障碍病相关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康复训练等,2学时;②康复医师结合临床病例教学,2学时;③治疗师操作示教,包括有氧运动、拉伸训练、步态训练、姿势训练动作示教,2学时;④经颅磁刺激基础知识及操作示教,1学时;⑤学生提问解答及操作学习,2学时。
1.3问卷调查
课程开始及结束后,学生需填写课程了解程度及教学效果问卷。问卷共6项,内容如下。1.对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的认识a.比较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2.认为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作用a.比较重要;b.一般重要;c.不重要3.接受运动康复医学教学是否有必要a.比较必要;b.一般必要;c.不必要4.认为哪个部分教学内容最有意义a.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学习;b.病例教学;c.操作示教;d.经颅磁刺激内容5.希望继续学习下列哪种运动康复医学内容a.学术进展;b.操作与实践;c.其他6.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哪方面的认识a.病理生理;b.机制方面;c.治疗策略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ˉ±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结果
学习前,大部分研究生与进修生对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不了解,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680,P=0.707)。进修生比研究生更多认识到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性(χ2=16.908,P<0.001),以及运动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χ2=7.068,P=0.029)。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示教(49/60)。在希望学习的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学术进展(35/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与实践(50/60)。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策略的方面,两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χ2=5.128,P=0.077)。研究生学习后,更多人了解了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应用(P<0.001),认识到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P<0.001),以及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P<0.001)。进修医师学习后也有类似结果。
3讨论
虚拟现实又称“灵境”,由三维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多功能传感器的交互式接口技术以及高清晰度和高更新速度的显示技术构成[1-2]。VR技术就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模拟真实世界效果的特殊环境,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使用户“沉浸”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并进行操作和控制,以达到特殊的目的。VR具有3个特性—3I,即immersion(沉浸性)、interaction(交互性)和imagination(构想性)[3],它为处在该环境下的用户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交互。用户在该虚拟环境中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可以通过操作来改变或选择可以感受的内容,同时又留给用户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进行大胆的尝试,进而扩展其认知的范围,提高用户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2康复医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临床经验表明,早期的康复介入,对患者的身心功能恢复、预防二次损伤和废用综合征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康复治疗和手术药物等的治疗同等重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近年来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灾区人民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巨大的创伤,加之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及其带来的疾病谱的变化,康复医学工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康复治疗通常是医师与患者一对一形式的训练,存在诸多局限性:(1)现有资源不够充足。无论是专业的康复医师还是康复器械都无法满足当前康复人群的需要。(2)训练过程单调而乏味。传统的训练过程通常是对一组训练动作的不断重复,导致整个过程十分枯燥,难以有效调动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使患者产生厌烦情绪,降低了康复效率。(3)功能定量化测评难以实现。随着康复治疗的不断进行,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生变化,其承受的活动量强度也在改变,而目前无法对患者在训练中的具体数据进行记录和保存,不利于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和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复进程。
3康复医学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必要性
VR康复系统可以打破传统训练方式的局限性,它可以针对不同类型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不同的虚拟训练平台,使患者以做游戏或完成趣味性任务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以此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系统还能够详细地记录患者的训练数据,康复医生可以远程监控患者的训练情况,进而根据需要实时地调整训练计划和训练强度,推荐康复治疗方案。通过这种方式,一个医生可以同时指导多名患者,提高了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其工作强度。VR技术可提供重复练习、效果反馈和动机维持3种关键环节,这正是患者习得某种功能的必要条件。另外,VR康复系统能将心理引导与生理治疗结合起来,在患者进行“游戏式”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画面、文字和语音提示等形式给患者以正面的激励反馈,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主动性[4]。因此,将康复训练与VR技术相结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VR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与进展
4.1VR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运动障碍是指以运动异常为特征的各种障碍,包括运动不能、震颤、舞蹈症、扭转痉挛、斜颈、张力障碍、颤搐、抽动和肌阵挛等症状[5]。当前,在运动障碍康复领域,对患者受损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性训练是VR技术最重要的用途。
4.1.1平衡和协调训练
许多中风患者存在姿态和平衡方面的问题,例如身体摇摆和不对称的质量分布降低了其灵动性,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DINGQi-cheng等[7]结合CIMT原理对NintendoWiiFit游戏系统进行改造,构建了一款基于VR的下肢平衡康复训练系统。该系统使患者的双脚分别站立在2块平衡板上,通过双脚用力动态地控制压力中心,进而操控虚拟人的运动状态。通过这种方法能成功地迫使患者增加患侧肢体的使用,使其体质量分布更加均匀,对称性能力得到大幅改善。RLloréns等[8]开发的BioTrakVR系统涵盖一系列的平衡康复活动,包括端坐时头部和躯干姿势控制的恢复和站立时的动态平衡练习等多个管理项目,同时允许用户通过选择不同的练习和规划自己的持续时间、休息时间和重复次数进行个性化训练。然而,我国对平衡功能障碍的研究起步较晚,应用VR技术的研究成果尚鲜见报道,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4.1.2行走及步态训练
与正常人相比,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具有运动发起难、步速慢、步态周期延长、患侧支撑时间短等特点[9]。集中的特定任务式的训练可以提高脚踝的推力、髋部的拉力和行走的速度。AnatMirelman等[10]用Rutgers踝关节康复系统对18名中风后的轻偏瘫患者进行试验,受试者只能使用踝背屈、跖屈、反转、外翻以及这些动作的组合来驾驶虚拟环境中的飞机或船。实验结果表明,患者脚踝的推力、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均有明显改善,膝关节ROM及站立和摆动情况也有大幅提高。可见,VR技术对患者步态康复有一定作用。目前,国内对步态康复的研究主要以简单重复性训练的康复机器人为主,对结合VR技术的研究较少。张磊杰等[11]提出了一种基于VR的步态康复机器人系统,可以快速提取患者的步态速度、心跳等生理信息并恰当地体现在游戏中,使枯燥的训练变得有趣,也提高了患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因此,结合VR技术的步态康复机器人系统将逐渐引起众多学者和医疗器械产业的关注。
4.1.3上下肢康复训练
由于力量减弱和利用反馈能力的下降,脑卒中偏瘫患者难以进行精确的运动控制,SangwooCho等[12]基于VR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上肢康复系统,用本体感觉反馈取代视觉反馈来提高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系统采用模拟起居室的虚拟环境,患者需要依靠自己本体感受的反馈信息,将患侧手握的虚拟半透明柱体移动到不透明柱体所在的目标位置,用这种方法亦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urdea等[13]开发了康复训练系统“RutgerArmII”,系统由运动跟踪、重力和虚拟现实游戏3个模块组成,利用红外技术跟踪到患者的运动数据,使其能在虚拟场景中进行游戏式训练,并能得到相关的触觉反馈。国内众多学者对上下肢康复也作了很多研究。王瑞利等[14]设计了结合主动、被动和助力训练的踝关节康复系统,并添加了功能评价机制,为患者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证据。柯福全等[15]借助Kinect设备开发了一款基于视频运动跟踪的虚拟现实系统用来辅助患者的上肢康复。张金龙[16]设计了一款手指康复系统,包含了手势变换、坦克射击和赛车竞速3种游戏,非常具有趣味性。华南理工、中南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与广州一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三方联合研发的虚拟厨房训练系统[17],患者通过在其中漫游并完成烧开水、摆餐具、盛水果等一系列的厨房操作来训练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将该系统应用到33例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身上,结果显示比传统训练方式的康复效果更为显著。
4.2VR在认知康复中的应用
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躯体功能障碍,因此也成为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将VR技术应用于认知康复,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为患者提供安全可控的刺激进行治疗,并能监测多种重要指标,表现出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Godehard等[18]利用VR系统治疗有空间认知和记忆缺陷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让他们在虚拟的公园和迷宫里根据地标(房子、汽车、高山等)寻找宝藏,加强患者以自我和非自我为中心记忆的能力。Caglio等[19]利用3D电子游戏进行记忆康复的研究,发现虚拟航行训练可以激活记忆区域,改善成人脑损伤患者的记忆功能。王文春等[20]设计的虚拟认知康复训练系统,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操作能力等七大训练模块,每个模块又设计了高、中、低3种级别的题目。将该系统应用到38例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身上,结果表明,虚拟认知康复系统在注意力和空间知觉的改善方面优于传统的康复训练模式,且更具趣味性,适用于临床推广。戚淮兵等[21]设计了基于Agent的虚拟认知康复系统,能为患者提供感官上的刺激,纠正认知偏差,具有开放、自主、可移植的特点。尽管如此,在我国内陆地区,VR技术辅助认知康复治疗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能够真正进行临床应用的系统较少,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4.3VR在远程康复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均衡度还较低,各地的医疗设施建设也存在很大差异,康复医疗机构集中在大中城市,许多地区缺乏必要的康复服务,给广大群众带来不便。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将一流的医疗资源传送到较落后的地区,为康复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MJJohnson等[22]利用网络通讯技术使中风的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李军强等[23]设计了一套远程监控系统,用虚拟人的运动再现患者手臂的运动,实现监控功能,从而使医生掌握患者手臂的运动情况。王月姣等[24]设计了基于力反馈的远程康复训练虚拟驾驶系统,治疗师端的计算机能实时显示患者训练视频、相关训练数据及当前训练方案,并能据此实时修改训练方案。可见,VR技术有利于提高落后地区的医疗水平,优化医学资源分配,推动我国社区康复的建设进程。
1.1康复医学是中医药院校医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使医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医学所涵盖的范围增广了,人们对于医学的要求提高了,尤其是康复医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康复医学水平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同样,一个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水平可以反映医院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1]。因此来说,一个合格医学院校的全面发展的优劣也和该院校康复医学科的水平密切相关。同时随着医疗条件水平的进步和改善,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随之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地改善和提高病者的生存状态,如何尽可能地恢复其健康,正是康复医学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地方。因此中医药院校在学科设置,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上更应该在发挥本学科优势的前提下,给予康复医学更大的空间和条件,发展和改进传统的康复医学教学和实践观念与模式。
1.2康复医学教育在中医药院校医学教育体系中的现状与问题目前,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大都开设有中医学(康复方向)专业,培养着所谓的康复专业人才,就笔者单位的该专业而言,在其学科的课程设置上,存在着康复医学专业知识课程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不系统、教学实践条件匮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实践操作技能及动手能力差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例如,康复医学课程仅限于上述极少数专业,就该课程而言,所涉及到的概论,残疾医学,康复理论基础,康复治疗方法、康复评定、临床康复学等等如此专业而复杂的知识仅用一门课程的时间上完,不论对于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理解和吸收,都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无论是专业教师队伍数量,还是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亦或是教师队伍本身的业务素质上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形式上仍主要以口授的传统方式,即使配上“多媒体”,也只是形式上的幻灯片,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和作用;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和专业的教学实验室,其后果势必导致理论和实际的脱节,一方面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和要求;另一方面则时无法满足实际专业人才的用人需求。另外,康复医学专业教育程度不高,康复理念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非常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就综合性中医药大学今后专业学科发展的必要性而言,康复医学领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中医药院校目前仍未将康复医学作为中医药大学发展的一个支点,专业设置避“轻”就“重”,康复医学仍处于中医药大学整体医学中的“边缘学科”,其后果是医学生普遍缺乏康复意识,医学生的头脑无法建立和形成全面医学的意识和康复理念。
2中医药院校康复医学的教育改革与实践
2.1广泛开展康复医学教育既然康复医学的学科地位和对临床实践的要求和范围越来越高,越来越广,一个医学专业工作者,尤其是中医类的人才,更应当从思想上、从实际应用上注重康复意识的培养,注重康复临床实践的掌握,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将康复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加以实施,当然可以针对专业方向区别授课内容及学时多少,通过课程的学习,首先应当在医学生的意识形态中牢固树立康复理念,正确认识到全面医学的真正含义。笔者在现有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利用不同的形式和机会以及在不同的课程教学中,随时以各种形式向学生传达康复意识和理念,灌输全面医学的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学生课后的反馈和交流,确实从一定程度认识到了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当然仅靠这样个别零星的教育方式还远不能达到全面覆盖和牢固树立的目的,只能靠真正意义上的改进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2.2努力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康复医学的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针对一门高年级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课程,专业教师应该在不断丰富和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要与时俱进,积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构建和培养医学生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中医康复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由单一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转变,由知识的单向灌输向注重启发式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转变[2]。笔者研究发现,通过一定程度地改变教学方法(视频、案例教学)和教师的教学思维理念,真正把学生融入到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死记硬背为灵活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思考,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说明教师应当积极努力地改变自身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敢于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适应目前现有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争取最大程度地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2我校康复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逐渐认识到从单纯治病救人,过渡为不仅要救人,而且在治疗后人的整体功能和生存质量尽可能达到最佳水平,体现了现代康复医学最终目标。康复医学将社会、自然以及人文科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康复教育中需要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文精神的康复教育体系。
2.1增强人文课程设置
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该体现实用为主,人文教育课程要与康复医学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突出以“患者为中心”、“密切联系实际”的思想,避免以往医学生偏重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范畴的传授,而对现实应用性、实效性关注不够[7]。我们应借鉴国外医学名校人文学科教育成功的经验,在医学院校增设文、史、哲、艺等方面的人文课程,同时把多门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如“康复工程”、“医学美学”、“临床康复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设置要与专业特点结合,在课程内容编写过程中增添残疾人训练励志故事,如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失去双臂的刘伟成为残奥会冠军等,增加道德模范和最美乡村医师的典型事迹。通过加强人文课程设置,可提高自身修养完善人格塑造、帮助康复医师提高专业技能。结合康复专业特点,我校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增设人文科学相关课程,如社交礼仪、残疾人保护法、康复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同时也自编了一些人文素质教材和开展一些讲座等。
2.2加强康复医学临床实践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早期患者往往需要进行一对一训练,他们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好医患之间沟通的能力。只有不断深入临床实践中才能提高康复医师与患者的交流技巧,也才能真正体会到患者的康复需求。如何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首先用爱心向患者表达出关怀和赞赏,获得患者的信任,使他们配合训练;其次要告诫康复专业学生一定要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选择和风俗习惯。这些方法在临床康复教学工作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使他们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技巧,在见习中再加以示范和点拨。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实践活动,例如利用周末开展社区服务或实践,以康复协会为组织进入社区,帮助有困难的居民解决健康问题。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提高和患者的沟通能力,掌握说话技巧,提高人文关怀意识。在寒、暑假深入到边远山区、福利院了解患者的疾苦,增强康复医师的社会感和责任感。在校学习期间,以班级为单位到康复机构进行见习,了解康复流程,理解残疾人权利的保护,学会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的能力。
2.3加强康复医师心理疏导
目前,我国仍未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医生长年累月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工作时间长,压力大,面临各种医疗风险,有时还会遭遇患者和家属的误解。作为一名医生,精神和躯体都会受到应激刺激,如果心理素质不高,很容易受到影响。尽管康复科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但住院时间长、功能恢复慢,仍有一些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引起纠纷。所以,康复医师也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自我调节消极的负面情绪。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加强对康复医学生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观摩在5.12地震中一线的康复医务人员、进行角色扮演等。如让学生给情绪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该患者不配合的情况下,教会学生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如何自我调节消极情绪。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模拟偏瘫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和活动,体会遇到困难时心理会有哪些变化。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让康复医学生切亲身体会患者各种身心问题,从而来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