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08:03: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学语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真实面貌之一:
无可否认,农村中学语文在很多方面无法和城镇中学语文相比。
首先,农村中学教学的硬件设施永远赶不上城镇中学。当城镇中学的教师已经在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教学相关的影像资料时,农村中学的老师却只能用一根粉笔为学生描绘外面的世界;当农村中学羞羞答答开始使用电子白板时,电子黑板却在城镇中学悄然流行;当城镇中学的学生秩序井然地制取氧气时,农村中学的学生却只能在脑海中做着无穷尽的幻想。
其次,农村中学学生的家庭社会环境永远赶不上城镇中学。城镇中学学生放学了可以三五成群组织活动,而农村中学学生放学还有十几里山路要走;城镇中学学生周末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看电影,听音乐会,而农村中学学生却永远有做不完的家务,因为他们的父母已经被繁重的体力劳动压弯了腰。
硬件设施的落后,人文环境的缺失,造成了农村中学学生视野狭窄,思维僵硬。这里的学生在进入初中时语文基础差到什么程度,我可以给出一个我个人课堂的例子。某次在讲外国作家时,我想拓展关于巴尔扎克的常识,就幽默地提示学生说:“这位作家姓巴”。谁料想,我话音未落,就有学生脱口而出说“巴金”,我惊愕之时,更有人说到“巴基斯坦”。也许有人像听天方夜谭,但这就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的课堂上的例子。
这种视野思维上的差距在考试成绩上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我所任带的两个班级每次考完试,就语文单科与县城中学平均分最大可以差到十分之多。每次考完试,学生痛苦,我更加茫然:难道我的付出永远石沉大海吗?
难道农村中学语文真的没有出路了吗?未必。
真实面貌之二:
前路艰险,但农村中学语文正在艰难中蓬勃向上。
以我所任教的学校为例吧。我们学校地处秦岭腹地,是真正意义上的边远山区农村中学。这里的环境恶劣到足以使任何一个外来者望而生畏,想扭头就走。但短短的几年时间,这所学校发生的变化却令人振奋。5.12地震后,学校在各方的支持下新修建了实验楼,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各功能部室设置齐全,配备先进,并很快投入使用。教学楼各教室的电子白板也已经正常使用。
也许这些在城镇中学老师的眼里不算什么,但作为目睹学校前后变化的一名农村教师,我还是很感慨,并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看到了希望。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空前地高涨。这就是好的开始。
尽管仍无法看到山的那边是什么,尽管仍只能想象梦中的天空是什么颜色,尽管仍要重复繁重的体力劳动,但这群山里的孩子,正以他们稚嫩的眼光好奇地探索外面的世界。而我们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也在教育改革的春风沐浴下,焕发出新的光彩,正摩拳擦掌,准备在广阔的农村教育天地大展身手,有所作为。
真实面貌之三:
化缺点为优点,奋起直追,赶超城镇中学。
深处大山,是农村中学的致命缺点,也是农村中学语文发展的瓶颈;但我们一样可以想办法把缺点转换成发展的契机。深山阻隔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但却给这里留下了相对纯净的“世外桃源”。语文老师如果要组织学生去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熏陶情操,那么这里的环境就得天独厚。同样,山里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我们就可以以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早知稼穑之苦,并让学生明白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再借着先进的教学手段,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学生在语文方面一定会有大的突破。
最后,对所有同为农村中学语文老师的同仁们,提出几点希望:
树立信心,改变观念,紧跟课改步伐;改良教学模式,让我们农村的语文课堂一样有声有色,让学生从心底喜欢我们的课,让我们的学生不光会写,更要会说、会行动!让我们教育出来的农村学生谈吐得体,举止优雅,情操高尚,积极向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农村中学语文不是天生就不如城镇中学语文。现实的诸多因素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差距。身为落后者的我们,就一定要找出差距,缩小差距,消灭差距。
1、城乡差别的影响
农村中学教育和城市教育相比,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无论是师资力量的配备,还是教育投资都比较少,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学的语文教改既没有严格的要求,也没有评价机制,更谈不上在农村中学进行教育科学探究。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2、农村中学生源的影响
农村中学近年来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形成新一轮的高峰期,在这表面繁荣的现象背后,不难看出新生学龄儿童的锐减,预示着三五年后,现有的教师不是缺编,也不是饱和,而是严重过剩。一般的乡村又没有资格和资源办高一级的学校,相反城里的高一级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样既有远见又有实力的优秀教师纷纷涌进城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和转岗的教师留守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也不例外,这样农村中学语文教改就无从说起。
3、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当今竞争的时代,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深感自己的生存危机,一味地追求政绩。他们逐层逐级下达政绩责任指标。农村中学管理者为了完成目标,为了自己短期内的政绩,不得不忽视人性管理,这就很自然地把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又转到应试教育上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重视传授双基。忽视对学生创造力、积极情趣和意志理念的培养。对学生的不尊重、不公平、不公正、不民主的现象屡见不鲜。语文教师只管完成教的任务,而不善探究学生学的方法。惟一能检测学校尺度的是中考和高考。中考和高考成绩决定着师生的命运,决定着学校管理者的命运。这样导致了学校急功近利,千方百计迫使学生考高分、完成上级的指标数。
4、师生创意衰退的影响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只注重结果,不问过程,语文教师也就不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了。他们总结出“千说万说,数据落脚”。备课程式化,工作“工匠”化,学生的学习被动化,作业任务化,学生的生活机械化,教师不思趣味性、灵活性,更谈不上创意性。他们教出的学生共性多,个性少,模拟多,创意少,套话多,真话少,模式多,动手少,抄袭多,动脑少。有些老练的农村语文教师公开地指出“改一步成先进,改两步成先烈”。这也道出了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症结所在。
二、改变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目前状况的策略
1、改变评价机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摒弃传统的评价机制,不能一味地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率和名牌学校的上线率。尤其是对农村中学语文的课堂评价标准应重新制定。
2、给学生一个启发的课堂
所谓启发课堂,就是创造性教学,它是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把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尝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变化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的创造表现,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
一、引言
中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情怀的构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构建基石,语文教育直接影响整个中学的教学质量,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固化、应试教育的导向等作用,导致我国的中学语文的教育现状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情操、提升思考交流的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没有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认识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改革教学模式,对于中学语文教育而言意义重大。新课改提出,中学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追求目标,减少对应试分数的关注,这是新时代下教育的关键。
二、中学语文的现状研究
1.教学模式固化
长期以来,教师在语文教育中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应试为指导进行课程大纲的制定,忽略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重视机械性练习,缺少生活的感悟和思想的发散。在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中,普遍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应试教育为指向的语文教育容易形成多方面的弊端:其一,学生在学习中受应试的影响,大多只是简单的识记背诵,很少由生活的感悟,缺乏发散性的创新思维,没有接受正确的教学指导,导致学习出现偏差;其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过分注重语文的语法知识点的教学,缺少实际生活案例的支撑,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忘记语文知识点,也没有透彻地理解,导致语文教学事倍功半;其三,教学模式落后,长期以来坚持单一的备课方式和教育方式,学生容易疲劳枯燥,没有积极学习的意愿。
2.知识传授片面
传统的中学语文的教育仍然存在着两个极端:其一,有些学校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固执原有的方法,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有效果;其二,有些学校转而完全依赖学生的提问方式进行教学,但完全依赖学生的提问方式有很大的弊端,一是课堂的气氛难以控制,往往会出现喧闹的情况,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二是由于学生的知识有限,完全依靠提问,往往难以切中要点,学生的思考深度也较浅,形成不了透彻的领悟。这两种极端的知识传授方式都容易导致语文学习的片面性,完全灌输削弱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而完全的提问方式又容易矫枉过正,削弱教师教学的权威性。
3.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足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造成此类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长期以来教师是语文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听众,没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很少主动发言交流,久而久之,形成了语文学习的习惯,满足于一个被动接收者的角色,没有积极学习探索的意识;其二,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语文,但语文学习的成效一直没有显现出来,但在学习物理、化学的时候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好的成绩,尤其是当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时,会不自觉地将精力放在其他的学科上,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4.语文学习理解的偏差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学生往往只是接受教师灌输的观点,只需要不加思考的记忆就可以。新课改提出了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与抽象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各种观点。但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由于缺少适度控制原则,往往会出现对语文学习理解的偏差。尤其是学在生的认识不足、对生活的感悟有限的前提下,学生求新、求变、求怪的发散思维往往严重偏离语文教学的本意。如在《愚公移山》一课中,学生突发奇想,认为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这就偏离了原文的本意,游离于语文课程之外,导致发散性思维的偏差,学生的理解也没有到位,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中学生普遍缺乏生活的阅历,在学习中的观点都很不成熟,很容易脱离主题,难以捕捉到最为关键信息。
三、中学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
1.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
中学语文教育并不是将学生和教师限制在书面上,语文包含了多学科的知识,如历史、心理、地理、天文、数学等方面的内容,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将多种案例引入到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来,如以物理典故中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的案例阐述坚持思考探索的重要性,以历史人物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的情操等,学生在丰富的语文资源的引导下,必然会提升学习的兴趣,产生主动思考、探索的学习习惯。此外,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知识的有效途径,可以激发他们爱学习、爱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构建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而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意识的培养是从语文的艺术、功能、文化特质等方面着手,无形中对学生形成熏陶。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中建立语文素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通过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内在的语文素养,才能从情趣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3.师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的中心,而学生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配角,要转变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师生的角色,让师生之间构建平等的关系。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平等有几大优势:其一,消除了师生之间的地位高低之分,学生会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与老师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其二,语文教学角色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继而产生成就感,培养其主动学习的意识。
结语
面对目前的中学语文现状,要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的学生,必须研究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研究对策,对改善中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朗读教学在中学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朗读,有利于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布局谋篇储于脑,美词佳句蕴于心;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鉴赏水平;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朗读作为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传统的重要的阅读训练方法,现今中学语文教学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从教师看,备课不备"读",以讲代"读"成了许多教师的"常见病";再从学生看,琅琅书声越来越衰微,背诵更是越来越少,过多的是默默听讲和理性操练。其结果呢,教师吃力收效微,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多少语言直觉,实际的言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笔者认为中学语文学法应重视和加强朗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