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范文

时间:2022-03-04 23:55: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篇1

一、       爱国爱党更爱民,爱我中华推此心。

二、       校规校纪须遵守,学法守法好公民。

三、       勤思好问求新知,掌握本领立功勋。

四、       注意安全爱生命,积极锻炼修身体。

五、       自尊自爱人自信,讲究卫生讲文明。

六、       能做家务应尽力,勤俭朴素留美名。

七、       父母长辈要尊敬,待人有礼事事行。

八、       学校集体大家庭,团结关心多照应。

九、       诚实守信人之本,知错就改负责任。

十、       人与自然两相依,爱护环境暖人心。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一、           国旗国徽要尊重,升降国旗懂礼数。

二、           父母说教须听从,出入家门打招呼。

三、           既是老师也是友,接受教导多交流。

四、           尊老爱幼人平等,同学和睦好相处。

五、           文明举止展仪容,礼貌用语不嫌多。

六、           言行一致诚与信,说话办事重承诺。

七、           他人之长虚心学,挫折困难勇克服。

八、           爱惜身边粮与物,勤俭节俭讲朴素。

九、           个人卫生要讲究,自己的事自己做。

十、           迟到早退实可羞,有事请假不为过。

十一、    上课专心勤苦读,问答声响要清楚。

十二、    课前课后功夫足,书写整洁不糊涂。

十三、    做好两操多活动,姿势准确正筋骨。

十四、    环境洁净人舒服,做好值日护花木。

十五、    公物建筑不损毁,拾物还主或交公。

十六、    集体组织多合作,劳动实践勤动手。

十七、    交通法规如山重,道路码头不玩耍。

篇2

中国的民间谚语中有不少关于从小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说法,比如“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等,说明了在人类早期生命进程中规范日常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而在学校教育中,针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则不仅影响着学生在校期间学业水平的优劣,更决定着未来社会接班人在道德修养与行为模式诸多方面的合格程度。

一、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常见问题

手段单一、形式刻板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传统教育模式过于依赖口头讲述的简单手法,通过不断重复以期加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但是,这种刻板的教育越来越难以适应时展的现实要求。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中,这种与现实差距甚大的教育难以切实有效地养成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更可能因为教育模式的机械陈旧而不断降低教育的成效性,从而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目标。

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原则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也就是根据学生年龄、智力和心理发育阶段性特点、认知程度等采取区别化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本质上就是人性化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前提之一。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性在于其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的正确定位,而非错误地将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知识和教育的客体、容器。这样的教育原则切实实现了尊重和爱护学生,自然更易使学生提升教育的认同度和接受度。

三、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一)丰富教育手段和形式,通过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没有人真心喜爱说教,尤其是被动接受居高临下、枯燥乏味的说教。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中,未成年人获得海量资讯的渠道早已较前人有了翻天覆地的扩展,中小学生对信息更新的频率和接受程度较成人更加敏感快速。公共场合经常可见年幼的儿童对父母或祖父母的言语振振有词地反驳,其滔滔不绝的程度有时甚至会令成人感到惊讶。在这样的环境影响氛围中,试图固守陈旧的说教式教育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反而极有可能令学生嗤之以鼻而产生抗拒心理。因此,丰富教育手段和形式,通过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才是新时期针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当采取的措施之一。例如,当前各省会城市正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行动,不妨以此为契机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组织起诸如“垃圾分类随手拍”活动。让学生在自己亲自动手给垃圾分类时拍下照片或视频,放到班级或学校的网站或论坛上让教师和同学评论;也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正确或错误的垃圾投放模式进行拍照,再组织班级的讨论会;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垃圾分类理念和行为的感受发到微信朋友圈等等。这样的行动化教育无疑比课堂上车轮战般的口头宣传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又或者,可以在主题班会上以垃圾分类为背景进行情境设置,以“找朋友”的袖珍歌舞剧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比如:让学生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手持写有“电池”“报纸”“果皮果核”“塑料包装袋”等的硬纸板,另一组学生则拿着“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的标牌。两组学生一边唱《找呀找呀找朋友》的儿歌,再根据垃圾分类原则找到正确的对应同伴。这种寓教于乐的养成教育既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理念,也能够让游戏的教育成果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与行为习惯中。

(二)细分教育对象,开展实践类、生活化的养成教育

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速度很快,要培养其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成长发育的阶段性特点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才能使养成教育有的放矢。例如,对低年龄的初小学生来说,唱歌跳舞玩游戏的过程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过程。教师可以在歌曲舞蹈游戏中培养起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思想和行为。但对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显然这种“小儿科”的养成教育会显得有些难以接受。信息时代下的中学生群体的准社会性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与成人世界相差无几,只是需要教育者一方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固化。因此针对这类教育对象,培养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就需要增加社会实践的比重,通过实践实现对理论教育的印证与检验。例如,志愿者行动就是值得尝试的策略。参与社会志愿活动除了能够培养起中学生热爱社会、热爱人民、关注外部世界的意识外,更有价值之处在于使其了解奉献对于自身和他人的重要意义。而当义务劳动、奉献服务成为一种常态化行为模式后,中学生就能从行为中更好地感悟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就更能从生活的点滴细节中理解和践行感恩与回报。这显然是形成更加高尚和优良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指导意识和理念。

四、结束语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反作用于意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是对具体行为模式的培养,其核心乃是对学生思想品格、个性修养的实践性培育。在中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本质上是为其后续形成更加完善成熟的意志品质作好铺垫。这不仅是具体教育主题的优化,更是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思想的创新,是实现中小学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芮彭年.转型期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特征及其价值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2013,(12):13-15.

篇3

走在路上,我们要遵守交通法规:红灯停,绿灯行,车辆行人靠右走等等,因为违反交通法规就可能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参加各类比赛,我们要遵守有关的竞赛规则,因为违反竞赛规则就要受到处罚,严重的甚至会失去参赛资格;人们在生活中,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因为违法犯罪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总之,在社会中,人们必须用相关的规范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才能保证社会秩序稳定,人们安居乐业。

同样,我们小学生也要用相关的规范来管理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这就是《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对我们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本要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对我们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

《守则》和《规范》对我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把《守则》和《规范》的要求“牢记于心,实践于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提高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提高道德选择与行为评价的能力,培养有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逐渐把《规范》和《守则》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养成遵规守纪、诚实守信、关爱他人、勤劳节俭、安全自护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全面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生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五彩缤纷的理想的种子开始在心灵沃土上萌发,美丽的人生将在这个时候起步,成功的明天将从现在奠定基础。同学们,让我们自觉地用《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主动向优秀的同学学习,用榜样的力量鼓舞自己,用文明的行为规范自己,迈好坚实的人生每一步,争取早日成长为身心健康、道德高尚的有用人才。

篇4

先说说安全问题。每年暑假都会发生很多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除了社会监管不到位,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是重要原因。从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80%的侵害儿童案件都是因为孩子不会拒绝陌生人的要求引发的,有10%的儿童在受到侵害时束手无策。首都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只有5.39%的小学生能正确选出身体的全部隐私部位,16.37%的小学生完全不知道隐私部位有哪些,反映了国内性教育缺失的现状。而在如何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这个问题上,国内的中小学生守则(以现行的2004年版为例,下同)只提出了空洞的“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等语句,不免让人“云里雾里”。而英国的《小学生守则》主要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包括“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等。两相对比,可见我国的教育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和漏洞。

再说说日常文明礼仪问题。对比之后就会发现,国内的中小学生守则过于注重“宏大叙事”,人为拔高了道德要求,守则里的“四字体”语句频现,例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等,导致了这些中小学生守则的条款可操作性不强,很难取得教育实效。而美国的小学生守则从细节入手,把文明礼仪写得明白可行:“应称呼老师的职位或尊姓”“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等,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简洁明了地告诉学生该如何做。

此处应该说明的是,我国除了有《中小学生守则》,还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两个“行为规范”都写得较为详实,比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有“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等条款,但洋洋洒洒20条,每一条都内容繁多,不便于学生记忆和操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