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15 23:02: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药论文

篇1

医药博士都研究什么?研究中药有效成分?还是专门研究中医经典?还是立足于临床以后成为名中医?昨日上午,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大会上,百余位来自全国的中医药专家、学者和博士生聚集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展示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PK结果,专家组评出80多篇优秀论文获得全国优秀。

中医药的博士生研究成果频出,比如,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中医经典方的现代解读,针灸手法在镇痛中的应用等,传承了中医药,更用现代方法引领中医药的发展。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方剑乔说,中医博士以后不光是要成为名中医,还会成为中医现代化研究的中坚力量。

据了解,浙江中医药大学现有一级学科中医学和中药学博士点,二级学科也有15个博士点,每年招收50多名博士研究生,他们成为中医院临床骨干、中药研究院和高校的科研人员。

本报记者 王蕊

本报通讯员 金聪伟

篇2

(二)盘点药库药房的药品药品的品种数量、收支管理及药品的进、销及存因为实行电算化,查询就更加的方便快捷,对贪污盗窃和兑换药品的事情进行了有效的遏制。然而药品会计工作人员也必须加强管理。药库药房应必须进行不定期与不定品种的滚动式的盘点,这是一种省时又有实效性的盘点。它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这取决于药品会计的尽职尽责进行监督,并做到帐实相符。

(三)能够对药品会计的业务素质进行提高良好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是药品会计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同时应向管理者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并要善于总结经验。药品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对药品管理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对工作人员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财务管理的技能培训。药品会计因熟悉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技能与工作经验关系密切的原因,所以应适当延长轮岗周期。

二、现阶段医药药品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药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医院的各科室经常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产生结余的药品,药品的流通会因此出现阻碍。即使有相关部门的药品管理规定,也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

(二)药品收入方面的问题医院收费处收费员的编制报表与药房的统计在时间没有同步,会形成药品的收入形成不确定性。如果这个医院住院部的电脑程序与门诊部的电脑程序使用了不同电脑公司的电脑,电脑的管理员如果也不一样,会形成住院部的电脑程序与门诊部的电脑程序造成脱节现象,收入的确认会因此而复杂起来。

(三)药品价格存在问题老百姓看病难与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是药品价格虚高导致的原因。即使所有药品都在网上招标,也避免不了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同时医疗保险目录的药品也存在价格问题。医疗保险的药品价格高成了不成文的暗规则,即使媒体报道了这方面的药品价格,仍避免不了。药品的流通环节是药品价格虚高的根本原因,医院不过是药品流通的一个中间过程罢了。

三、会计管理信息化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发挥信息系统整体优势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医药会计管理信息化,对医院的医药资金、成本及利润进行预算、控制欲评价。它不仅为医院的经营提供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信息,也为医院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会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核算信息化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在内容上不同。会计管理信息化从微观经济层面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并与以后的变化相适应,从宏观层面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信息化和对会计信息的管理。医院的管理系统是全面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包括了预测与决策、规划与控制及核算与分析等相关功能,而且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形成数据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有机整体。会计作为医院全面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挥信息系统整个优势。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学的一种,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上来,进而发挥信息系统整体优势,需要医药药品会计有灵活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用计算机来处理一些会计事务。医药药品会计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须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进而提高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四、会计信息化实践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软件的问题医院在推广使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因为软件的价格及售后服务费用较高,医院难以承受,以致软件在医院的推广受到影响。国家颁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视则》等一些规章制度,对财会软件的管理和应用进行约束。

(二)区分“电算化会计系统”与传统会计的关系1.药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对医院的医药药品从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到传输使用的整体即信息系统。对医药药品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与报告使用会计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即电算化会计系统。2.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的特征电算化会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对统会计数据重复记录分散存放的方式进行改变,实现数据分类集中存放,既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又能完全取消各种会计明细分类账和对账操作,进而实现数据共享。

(三)处理好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的关系会计信息系统形成网络化、智能化,内部控制的模式非常重要,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应细致。对内部控制中时间控制的研究,不仅能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确运行,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也能在减少系统的风险、保证系统的安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可以作为对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审查线索。

(四)加强会计信息的系统化管理医药药品会计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必须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在社会诸多领域处理各种信息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计算机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会计中得到了应用,对医院的医疗情况中的数据进行采集、汇总成各种信息。会计工作者为决策者提供提供准确、真实、切实可行的信息。对药品的调价、日常对帐、药品的库存情况、月底的盘点打印报表等通过计算机完成,实现了药品的动态管理与管理的透明度。

五、提高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

篇3

1.1药事管理工作与科室医疗工作分离

当前医院的药事管理部门与各治疗科室间缺乏协调合作。负责管理药物的部门仅负责购买药物、管理药品仓库、遵循医务人员开具的处方给患者取药。这样的工作习惯导致药事管理部门与科室临床医疗工作出现严重的脱节;即药房工作人员不了解科室治疗的实际情况,致使药物管理工作过于机械化,缺乏灵活性。此外,许多负责管理药物的工作人员同时兼任其他工作,并且为非专业的药学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药剂学知识和药品管理知识,因此,在开药时无法灵活运用药学知识对药物使用进行严格把关,为医院用药安全埋下了隐患。

1.2药品管理缺乏统一规范

部分基层医院中负责药事管理的工作人员未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且药事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均会对药事管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无法对药品的日常保存和养护工作进行有效约束和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一些基层医院的药仓建设十分简陋,工作人员也未做好药物分类和保存工作,导致药房常出现药品因养护不善而变质的情况。同时,医院上层领导对药物管理缺乏重视,未制订考核药品管理人员工作情况的规章制度。虽然一些医院会定期检查药品储存和使用情况,但负责巡视检查的工作人员大多不了解药品管理工作,缺乏管理药品的相关知识,根本无法准确指出药品管理存在问题。

1.3抗生素的滥用

是否使用抗生素、使用何种抗生素及用药分量,需依据患者的病情和体征诊断、检测结果来决定。当前基层医院中,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对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认识,甚至不了解常用抗生素药品的不良反应;为求快速为患者祛除病灶,一些医生盲目给患者使用多种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如给患者使用四环霉素进行治疗的同时,使用青霉素或同时服用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既增加了患者就诊的经济负担,又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2医药管理改进措施

2.1加强对药事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药事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当前众多基层医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要想优化医院医疗结构、提高药物管理水平,医院必须积极招纳具备药剂学和药品管理专业知识的优质人才,并对从事药品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定期聘请药学专家为医院的药品管理人员开设专业知识讲座,以帮助更新专业知识。在管理人员从事岗位工作前,需进行岗前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对药品管理的认识,提升其责任心和使命感[1]。此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管理人员要注意自我提升,不断学习药品管理知识。医院可将各种药物的储存方法、服用方法、药物效果等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影印在药物管理手册中,分发给医院内部负责管理药物的工作人员,方便开展工作。

2.2加强药品管理统一制度建设

在基层医院医疗改革的推进下,群众对医院医疗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药品管理的职责内容不断扩充,增加了药品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建立统一、健全的药物管理规章制度,可有效提高基层医院的医药卫生管理水平、降低药品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难度。如药品管理制度应对药物管理职责和岗位进行明确划分,不能让负责管理药品的工作人员同时担任其他其职务,也不能让多个部门同时拥有管理药品的职能。同时,制度中还应注明不同药品的保存方式、环境和其他注意事项,方便工作人员对药品进行分类储存。医院要建立完善的工作考核制度,定期检查药方、药品仓库中药物的存放情况,考核工作人员的药学知识和药品管理知识,对于工作表现出色的工作人员应给以奖励和表扬。此外,医院应定期开展药物管理考核工作,指派具有药剂师资格的医务人员检查药品储存情况和药物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在检查院内药事管理工作时,检查人员应细心寻找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3将现代化技术引入药品管理工作中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互联网及计算机在各个生产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基层医院中,药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药事管理的工作需要,且人工管理的工作效率低,易出现人为失误。因此,医院药房和药品仓库应积极引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药品管理,通过计算机可登记各种药品管理信息。如用计算机来记录采购药品的时间、品种、药名、数量,且每次医生取用药品时,电脑系统可以记录医生的科室、姓名、用药类型和数量,方便药房工作人员对用药情况进行统一管理,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效率,有效减少人为失误。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系统随时搜索,并对当前药房储存的药品种类和数量进行及时补充。

2.4根据相关规定对处方开具工作进行点评

医药管理人员对处方进行点评可帮助医生完善处方,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在对处方进行点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要查看处方有无明确的用药指征;②评价选用的药品是否合理;③评价药物使用的剂量是否恰当;④若处方存在联合用药,应评价这些药物是否适合联用;⑤观察处方有无重复给药;⑥评价复方药剂与西药联合治疗是否恰当。药事管理人员可以将每次点评处方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定期整理点评资料,归纳常见问题,然后针对具体问题向各科室医生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医生开具处方更为完善。

篇4

1中医药传统科学文化中蕴涵着大量现代科学思想

1.1系统论思想尽管近代的系统方法是从20世纪40年展起来的,但一些朴素的系统思想却早在二三千年前就在东方出现了。中国古代存在着典型的有机整体观念,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就形成了朴素的整体系统观。如在我国最早的著作《易经》和“洪范”中就提出了“八卦”(天、地、雷、火、风、泽、水、山)、“五行”(金、木、水、火、土)说。八卦说把世界看作为一个由基本要素组成的系统整体,以代表天地的乾坤二卦作为起始形成八卦,八卦重叠形成六十四卦,从而形成了概括天地间万事万物的世界体系。而且《易经》还把世界看作由基本矛盾关系所规定的层次系统整体,是一个动态的循环演化的系统整体。同样五行说也是将世界看作是由五种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组成的系统整体,这五种要素彼此相生相克形成不同层次的系统结构,从而构成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所以这些理论基本上都是将最基本的物质元素看作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而整个世界无非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它们之间相生相克,使得整个世界不断循环演化,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系统整体。公元前五百多年,以老子为创始人的道家对系统提出了精辟的看法,在其经典著作《老子》、《荀子》等著作中提出的“有无”“阴阳”学说用一些更抽象的范畴,如有与无、一与二、始与终、阴与阳等对立统一的关系来表达自然界的统一性。它们认为“道”是事物之本源,又是事物的法则。天、地、人都是道的产物,它们具有统一性。道是天、地、人的主体,也是天地人运动必须遵守的规律和行动法则,认为世界的起源于“无生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

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土壤中的中国古代医学思想同样包含有丰富的系统观念。《黄帝内经》中人体被看作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并进一步被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的养生规律是与外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故有“天人相应”的医疗原则,主张把生理现象与自然现象相联系,提倡整体辨证施治的观点。

中医药学的这种观点受到国际上系统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当代著名系统科学家,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利高津(Prigaogine)曾说:“我们正是站在一个新的综合、新的自然观的起点上。也许我们最终有可能把强调定量描述的西方传统和着限于自发组织世界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1]。

中医的诊断方法中依然蕴涵着大量的系统论思想,中医的诊断包括四诊和辨证,四诊除通过望、闻、问、切外,还包括参考病人的社会心理状况、体质状况以及自然环境状况等信息,对病因、病位和病机做出明确判断。辨证是以一定的经验(包括理论)为基础的信息加工、分析和处理的过程,辨证既是对四诊资料的处理,又反作用于四诊技术的运用,同时还受治疗结果的反馈,并不断完善和更新。中医药学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药物治疗的方法是针对证候组方遣药,非药物治疗也同时针对证候或病因,选择针灸、推拿或心理、音乐等来治疗。其治疗思路整理如图1。

1.2演化论思想中国古代演化观主要表现在阴阳学说、五行说、太极图等学说之中。大多都是将万物的演化描述成为一个相生相克、连锁轮回的变化链条,其变化在一个闭合的回圈中进行,而始点最后又变成了终点。中医药学思维活动是动态的过程,通过人的机体在自然状态下的动态描述,去反映出症状或生理现象的表现,如临床中获得的脉象、病人的面色、舌体形状。中医药理论认为人的复杂性在于它自身和环境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元气学说阐明了“形”与“气”相互转化的发展观,强调“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注重人的生命活动统一过程状态演化,如中医理论中健康概念实质上体现的是阴阳之间交互作用,形成自和的最佳状态,医疗的任务就是调整这种状态的非平衡或非最佳状态。中医学对生理过程的认识角度是从气化的结构和气化的活动这一“耗散”系统出发的。

2中医药学传统方法论对现代科学研究的启发

2.1中医药整体认知论的科学思想为现代科学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天人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特征之一是注重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相互影响,相至制约,因而人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天人观在古代曾表现为“天命论”“天人感应论”的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其中有不少秘化、不科学的内容。但在西方工业化进程带来的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和能源浪费等社会问题日益加重的今天,注重天人和谐的中国古老天人观有助于在现代科学基础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保持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

从实践角度看,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影响。日本哲学家和农学家福冈正信先生依据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提出要以“自然农法”取代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科学农法”,并亲身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功[2]。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赖特(F.L.Wright)受老子“崇尚自然”思想的影响,主张“有机建筑”的理论,充分注意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人与自然有机协调的特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还影响到现代技术的发展,这就是强调技术程序应有益于人的身心愉悦和健康,强调技术的功能是解放人,现代的人体工程学、人-机系统工程学和技术美学研究,正是适应这种需求的体现[3]。

2.2中医药直觉、体验的方法论为现代科学发展提供了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某种不同于西方的艺术特性——既有原则,又能进行灵活调整;不仅有科学思想,而且有驾驭科学的智慧。他说:“中国人和日本人所擅长的并以他们的擅长而自豪的,就是直觉的领域——日语叫做‘勘’(がん),这就是一种敏感或机伶。”[4]老庄的思想在汤川秀树的物理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受庄子的倏和忽为浑沌凿七窍的故事的启发,联想到万物中最基本的东西并没有固定的形式,而且和我们今天所知的任何基本粒子都不对应。它虽未分化,却有着分化为一切种类基本粒子的可能性,这就是“浑沌”。汤川秀树还受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句话的启发,提出了时空量子的空域概念。

中医药学思维中的直觉和理性总是互补存在,这种直觉赋予了科学家以新的顿悟使其有所创造。正如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所说:“量子力学迫使我们认识到,宇宙并不是物体的集合,而是统一体中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复杂网络。但这正是东方神秘主义体验世界的方式。”[5]卡普拉相当重视“体验”的作用,他通过中医和《易经》来体验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动态平衡,通过《华严经》来体验事物的相互依赖和时空的相互渗透,通过中国哲学中道与气的学说体验“空”与“形”的关系,并将这些体验同现代物理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对基本粒子结构和关系、量子场论和宇宙自洽性的深刻理解。

西方思维模式的严密逻辑性决定了其强调“非此即彼”的刻板和局限性,这限制了创造力的有效发挥,而中国传统文化中体验的模式认识成果恰恰能够启发和激励科学家的创造和想象力的发挥。

3中医药学协调思想为现代科学关于有机事物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李约瑟将中国传统科学思想成为“有机自然主义”[6],因为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主要是针对存在有机联系的事物加以整体的认识和体验,其典型的科学成果应该就是中医药学。这是传统科技体系中至今仍有现代价值的为数不多的成果之一。中医药学在不破坏生命有机体的内外联系的前提下,通过观察、体验和辨证施治,调节人体内在机能,达到内外平衡,抗病祛邪的治疗特点,以其举世公认的疗效说明了中国传统思想在认识生命有机体方面独有的方法论意义。

管理科学是现代科学体系中体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具备社会有机体特点的组织或群体。早期的管理科学理论重物不重人,西方的“泰罗制”实际上把工人看作从属于机器生产工具,用机械论观点看待生产活动中的人与人、人与机器的关系。现代管理科学中的Z型理论改变了这种倾向,开始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际的有机协调。提出Z型理论的美籍日本管理学家威廉。大内主张经济组织中每个人和每个团体正好象人体中的器官,管理的机能主要不是控制而是协调,这种观点显然带有东方文化的特征。日本管理学家伊藤肇进一步指出,日本企业家能够使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复兴,中国经典的影响应居首功[7]。

从分子到细胞再深入基因,希望能找到针对功能的遗传学早有定论:基因产物必须在细胞内环境中发挥功能,细胞必须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机体必须在多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因此基因表达及作为结果产生的表型常是通过个体基因型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而被修饰和改变[8]。最新文献也认为,很多人类常见病代表着我们的基因组与环境毕生相互作用的一种积累,预测基因在复杂疾病过程中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令人气馁的任务[9]。由上可见,基因型与表型不总是一一对应。因此单纯以基因表达谱作为“证”的实质或作为“证”“病”的连结点似欠全面。

正如李政道教授指出的,“仅是基因并不能解开生命之谜,生命是宏观的”[10]。美国《科学》杂志19990402出版复杂系统专刊,其编辑部导言“超越还原论(BeyondReductionism)”就直截了当指出现代基因组学还原论方法的不足,指出:“还原论的缺点越来越明显,主要是信息过载和过分简单化,从而可能需要把整合性提上议事日程(integrativeagenda)以补充占支配地位的还原论方法”[11]。

中医药学中蕴涵着现代系统科学的基因,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为中医药学特色和优势的深入挖掘和理解提供了可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科技发展呼唤中国传统科学观启迪的今天,中医药现代化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其科学内涵将会得到充分揭示和发展,中医药学一定能全面走向世界,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中医药学对生命活动的认识,提供了人类认识和把握人体复杂体系的有效途径;中医药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认知方法及其个体化诊疗体系反映了整体医学的特征;中医药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的方法,符合人体生理病理多样性的特点;中医药浩瀚的古典医籍,是人类生物信息的巨大宝库;中医药学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展示了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从以上的优势和特色可以看到中医药学不但具有极强的科学性,而且在许多方面提示和反映了现代人体科学、现代生物学、现代医学以至现代科学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前沿。科学进入后现代时代,正在从分析的科学嬗变为整合科学,中医药学中所蕴涵的文化优势、思维优势将对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发挥重要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伊·普利高津.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2.

[2]葛荣晋.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张相轮,凌继尧.科学技术之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汤川秀树.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5]灌耕.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6]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思想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7]林德宏,张相轮.东方的智慧[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8]KlugWs,CummingsMR.ConceptsofGenetics,Columbus:CEMerrillpubl,1983:81.

篇5

目前全国市场第三终端市场的发展非常不均衡,市场差异化也比较大,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医疗体系进展也不一样,各地医药商业渠道拓展第三终端的步伐也不一致。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拓展第三终端市场的步伐。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开拓第三终端的销售模式也比较单一,一是依托面对第三终端市场的医药商业公司平台,通过商业渠道资源间接开展第三终端的销售活动;二是企业自己组建专门从事第三终端市场开发的销售队伍,深入一线市场通过某种销售模式如推广订货小会等,深入挖掘市场,发挥当地卫生院等较大终端的能力开拓第三终端市场。无论哪种形式,哪种销售模式,我们的根本目的必须明确,那就是将我们的产品有效地向这些空白市场拓展。第三终端市场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同样存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发展过程,明确销售目的,实时洞察市场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当地区域医药商业渠道格局变化、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阶段,顺应市场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状况,走出一条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第三终端开拓模式。

企业的品牌和实力是开拓市场的先天优势,同样体现在第三终端市场地开发。品牌企业或具有开拓实力的企业在目前市场竞争口趋白热化的今天拓展第三资终端市场势必是一项很好的选择。但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和重视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品牌企业的知名度推动非品牌产品的销售

品牌产品的良好声誉可以作为打开第三终端的敲门砖,己经进入第三终端市场的品牌产品可以吸引客户,借助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推广和带动其他非品牌产品的销售;没有进入第三终端市场的品牌产品,依托起己经营造起来的销售氛围,依靠己经形成的品牌产品的市场效应可以轻松地进入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

2、结合企业其他深度分销工作低成本针对第三终端进行人员配置

开拓第三终端市场实际上是我们深度分销工组的一部分,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首先让大家头疼的事就是人,人力成本、投入产出、人员编制增加带来的管理问题等等都是困扰大家的大事。而对于品牌企业来讲尤其是强势品牌产品的企业,打假工作是销售团队长期的一项任务,而假货最容易出现的地区就是在第三终端市场,我们完全可以结合企业的打假工作,配置第三终端市场的深入分销人员,将开拓第三终端市场和企业假货查处结合起来,既节省了资源又深入拓展了市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第三终端市场的特点是终端数量多、分散,单个终端消化量小而整体市场容量大,点多面广、需求量大、配送困难、利润低、风险小。这就决定了我们开发第三终端的模式主要是以通过医药商业渠道平台和企业自身组织的销售会议进行销售,会议销售成为第三终端开发最主要的销售方式。这种针对第三终端客户举行的面对面式的会议销售,非常关节的一环是我们销售人员的拉单能力。我们以前组织过很多这样的第三终端会议,会议订货的效果往往决定于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相同的产品,相同的促销政策,相似的区域环境,不同业务人员参与的会议活动,订货量相差很远。因此,重视业务人员会议销售工作的能力是放在销售工作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无法让竞争对手仿制的东西。在目前市场竞争同质化产品、同质化销售严重的今天,加强销售队伍的软件建设,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是赢得这场战斗的法宝。业务人员的拉单能力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实战操练来完成。

第三终端客户业务达成后最主要的也是最难的问题是配送问题,开发第三终端对于生产企业来讲需要寻找具有区域市场配送能力的医药商业公司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对于医药商业渠道来讲就必须建立自身建立和完善配送能力或寻找专业物流公司完成此项功能,这是开发第三终端的临门最关键的一脚。开发第三终端市场最主要需要解决的是配送和售后服务的问题。配送问题的解决原则是充分开拓和挖掘第三终端资源,以量取胜,摊薄配送成本。同时加强管理,在配送模式、销售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扩大配送规模等方面争取低成本、高效率。

目前主要的配送模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1、自建配送体系

2、成为两网定点单位或利用两网定点“中转模式”实现配送,充分利用政府支持

3、利用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作为物流中心

4、利用目前中国最健全的物流体系邮政物流网络

5、利用第三方物流

6、利用目前快速消费品的物流网络

(二)有效利用招标中介资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为了解决药价高的问题,医疗机构实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医疗机构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编制本期拟集中采购的药品品种(规格)和数量计划,经单位药事管理机构集体审核后提交药品招标采购经办机构(指医疗机构联合组织的招标采购机构或招标机构即招标中介)。

(二)药品招标采购

1.汇总各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计划

,组织专家委员会审核各医疗机构提出的采购品种、规格,确认集中采购的药品品种、规格、数量,并反馈给医疗机构。 2.确定采购方式,编制和发送招标采购工作文件。

3.审核药品供应企业(投标人)的合法性及其信誉和能力,确认供应企业(投标人)资格。

4.审核投标药品的批准文件和近期质检合格证明文件;

篇6

由于利润的驱使,西药的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不仅有外商和华商的竞争,而且有来自不同国别的医生、留学生处方、用药不同,故品种颇繁杂,同一药种,英制、德制、法制均须备办。清末估计,上海华商药房经营的药品在200种以上。但以销售额计,则以戒烟药和营养滋补药为大宗,约占55%,治疗性药品和家用成药约占20%,制方药约占5%。面对这种形势,外商主要依靠投入巨资做广告来促销商品,尤以报纸广告为主,这成为西药商业的特殊传统,有异于其他商业,即后来国药业之重视广告,也是仿西药业竞争而来的。”

(二)从需求方看,即医药的消费者,主要是中等以上收入的城市居民,他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及消费观念的更新是医药市场活跃的重要原因。首先,由于西方商业贸易的刺激和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在整体上都略有提高,特别是城市居民中的中等以上收入的家庭,生活相对宽裕,这成为医药市场消费的原动力。

其次,近代国民的消费结构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城市居民,除了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消费外,他们的各种杂项费用与杂项支出项目增多,用于交通、娱乐、教育、医药方面费用增加,这表明城市社会的发展直接使居民的生活观念、消费方式发生变化。

再次,随着居民收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开始更新。以上海市民为例,他们已经开始多维地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讲究实用效果,不再固守传统的观念,心灵得到一定地解放,对待洋事物不仅能欣然接受,而且有“崇洋”的倾向,同时,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竞争压力的增大,使一些居民的生命意识增强,享受生活成为一种时尚;另有一些人会明显感到自己处在“亚健康状态”,为了保持生命力的旺盛,开始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和保养,于是调理、保健方面的医药也就有了市场,各大药房也就纷纷利用广告宣传来满足人们的这些需要。据统计,1933年的《申报月刊》全年81条广告中,居首位的是治疗性药品广告,共34条,占总量的43%;其次是保健品广告,共14条,占总量的17%,[8]其大多是源自西方的维生素、补血品等,以此来满足大都市忙碌者们强身健体、精力旺盛的迫切需求。

近代报纸上的医药广告无论是创意还是表现上都已有了自己的特点。

首先,广告创意针对消费者的心理,言语有很强的诱惑力,增强了其宣传效果。如《申报》中的一则声称能根治梅毒的广告,标题是“后嗣问题,亟宜研究”,内容是“娶妻传后,人尽皆知,使有良田千顷,家产亿万,而无一子女承欢膝下。则不几等于虚生一世乎…”,这是针对人们封建的传宗接代、求子心切的心理。另有一些广告则依据人们崇洋的心态,在宣传中强调“外国老牌名货”、“从外国进口”等,以此来表现药品的品质。医药广告中的名人广告也很多,经常是“名医”、“专家”坐诊的广告宣传,其次,广告表现手法简单,设计讲究。报纸广告在设计上由于色彩、印刷等原因往往比较平淡,缺少吸引力,但近代的医药广告在设计上十分讲究。一是充分利用版面资源,加大注目率。二是广告内容常常图文并茂,形象醒目。广告中的画片或照片,多做背景,有的是表现患者痛苦寻医的表情,有的是说明用药的过程和效果,这些图片与文字内容交错排列,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三

首先,它促进了西医、西药业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繁荣了我国医药市场,也使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得到更多的保证,并为其后的医药学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次,医药广告的大量存在是我国近代广告业发展和繁盛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我国广告事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而促进了广告业的发展,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当然,近代医药广告中也存在着许多弊端。特别是“西医广告,肆意夸张疗效,绘声绘色,成为风气。”在广告措词上大多是“包治”“秘方”“灵药”等字眼,不仅明显夸大了药效,也失去了吸引力,导致产品信誉的降低。

注释:

[1]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三联书店.1955

[2]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篇7

医药电子商务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背景下,于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一种结合医药与信息技术的全新商务形式。医药电子商务的诞生,是两大朝阳行业——制药业与计算机电信行业的结合,其本身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医药行业的广泛关注,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然而,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必然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完备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发展,以保证政府能够采取有效监管措施规避医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良问题。

1对医药电子商务加强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1.1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监督作为保障医药电子商务是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保险公司为网络成员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从以上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医药电子商务包含了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消费者以及保险公司等多个相互联系的参与者。虽然,在互联网上进行医药电子商务所经历的实际交易过程十分快捷、方便,交易双方甚至只用动动鼠标就能完成大宗药品的交易,然而,由于其参与者较多,保障交易顺利实施的环节较多,而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潜藏着欺诈行为,各个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比如药品生产企业伙同信息服务商虚假药品广告,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医疗机构也普遍存在着拖欠药款问题,往往不能按时支付货款,从而严重影响生产企业的资金周转。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有可能导致交易无法顺利进行,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那么仅靠各参与者之间的合同约束来规范彼此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交易的各方都迫切需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监督管理来确保交易过程的安全与公正,为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顺利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外部保障。

1.2药品的特殊性要求政府必须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督管理药品是特殊商品,其质量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督管理来确保药品在互联网交易过程及其网下配送过程中的药品质量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药品流通领域的质量安全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实施政府监管责无旁贷。

我国医药市场体系尚不健全、不规范,药品流通市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强有力的监督,加之传统的购药方式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人们大多还是宁愿多花些钱、费些事到实体药店去购买药品,也不愿意轻易尝试网络购药的方便与快捷。社会对于医药电子商务的淡漠,在客观上就造成了医药企业对政府(BTOC)模式的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医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政府切实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管以及宣传的力度,确保网上交易过程中药品的安全性,使社会逐渐培养出对医药电子商务较强的认同感,以便早日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1.3政府应当通过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管来杜绝网络犯罪行为虽然医药电子商务自身存在诸多优势,其快速发展确实有利于提高医药企业的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形成有效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机制,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医药商业贿赂及其他不良销售行为。然而,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必然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来规范其发展。否则,这种新兴的商务形式也会给社会各方面乃至于公共安全带来巨大危害,成为网络犯罪的新渠道[1]。

据报道,澳大利亚不少吸毒和贩毒者在互联网上匿名交换信息,并进行交易。警方苦于没有法律依据对此束手无策。澳大利亚警方发言人称,网络是警方很难触及和管制的领域,警方虽然可以针对具体的信息采取行动,但如果经互联网来自海外,澳大利亚司法部门对此没有任何制裁权。在悉尼,一些年轻人经常利用互联网来购买。悉尼的一些大麻种植者也常在互联网上定购大麻种子。这种通过网上交易滥用药品的情况在欧美国家也普遍存在,令各国政府都为此十分头疼。可见医药电子商务是潘多拉魔盒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医药电子商务自身的诸多优势,同时也要加强监督管理才能保障其能够顺利、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政府监管是十分应该和必要的。

2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政府监管现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四大重点技术创新产业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行业之一。为引导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将发展医药电子商务确定为“十五”期间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之一。早在2000年,国家经贸委在全国医药工作会议中就指出将医药电子商务试点作为我国医药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的重点。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在药品的购销活动中,积极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技术,提高效率,降低药品的流通费用”。近年来,SFDA考虑时机成熟,废止了2001年颁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中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部分条款,积极推动并鼓励BtoC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国家在引导医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以规避医药电子商务推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良问题[2]。

20000626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选定了广东省、福建省、北京市、上海市等若干省、市作为试点单位,对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开展初期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较为理想的作用。

20010201,开始执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将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首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它的颁布实施为后续的相关法规的出台奠定了基调[3]。

20040708,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签发了第9号局令《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表明了药品信息服务在互联网的松动,突显政府鼓励开展医药电子商务的信心和决心,并与后继的有关法规一同初步构成了目前关于药品互联网交易服务的法规框架。并在此之后,逐步放开了对BtoC模式的医药电子商务的种种限制,转而鼓励其快速发展。

20050930,由SFDA以局令形式颁布实施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该《规定》对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在硬件设备设施方面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并从解决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的市场准入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是现行的一部针对医药电子商务制定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律规范。该《规定》出台不久,SFDA便审批通过了我国第一家独立的第3方医药电子商务企业,即海虹医药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政策、法规的出台对规范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出现仅有短短的10年时间,其自身发展并不成熟,至今尚未形成自身的行业管理规范。加之其模式的多种多样,使我国的医药流通领域出现了多种购销模式并存的复杂现象。就目前我国政府对其监管现状而言,也确实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3我国医药电子商务政府监管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1监管主体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滞后医药电子商务是当代信息社会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在医药流通领域中的综合应用。因此,在客观上,就要求互联网药品交易的监管主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自身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上能够与时俱进、加大投入,以适应当今医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SFDA应当有能力对互联网药品交易过程实施全面地、实时地监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有序,切实维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然而,目前我国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系统内部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缓慢,电子政务系统仍未得到广泛应用,医药企业对政府(BtoG)模式的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尚未出现,势必影响监管主体的监管效果。因此,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以及相关硬件设备设施的缺乏,已经成为政府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监管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难题[4]。

因此,建议SFDA应加大对系统内部网络化、信息化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针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电子政务系统。该系统应满足SFDA对国内目前所有应用医药电子商务的医药企业日常监管的需要。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应当能够通过该系统直接进入任一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互联网药品交易过程实施全程实时监控,形成有效的网络预警机制,一旦发现药品交易过程中存在问题,能够通过该系统及时、快速地警告交易各方,并中断交易进行,进行相关证据的提取,为日后处理提供依据。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该系统应采取有效手段切实保证监管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以免泄露有关交易双方的商业机密。此外,该系统还应具备受理医药企业有关开展互联网药品交易的各种相关申请的功能。

SFDA应尽快创建以宣传和监督医药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网站。利用网络媒体快捷、覆盖面广等优势,向公众介绍并宣传医药电子商务的诸多优势,使公众逐渐培养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认同感,从而促进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SFDA应在该网站设置专栏,定期对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有违法进行互联网药品交易行为的企业进行曝光。该网站还应具备对有关互联网药品交易的相关投诉的受理和及时回复功能,以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2监管系统内部人员培训机制存在问题医药电子商务的政府监管是新时期我国药品流通监管工作中遇到的一项新工作、新任务,也是对我国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的新的挑战。药品监管人员只有坚持不断地加强对这一新鲜事物认识、学习,才能够出色地完成对其的监督管理工作。然而,目前我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内部人员培训方面问题严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建立针对医药电子商务的内部人员培训机制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尚未建立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目前,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人员培训,全系统特别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大药监工作者对医药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令人堪忧。大多数人员甚至对于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和运营模式都不大了解,往往将医药电子商务片面地理解为医药企业利用自身网站进行药品交易的销售行为,或局限地将医药电子商务理解为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行为。因此,对医药电子商务片面的理解和认识必然严重制约监管人员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有效、合理监管。

建议我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医药电子商务的认识和学习,尽快在系统内部建立起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将对医药电子商务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班,聘请国内医药电子商务方面的有关专家学者对负责医药电子商务监管工作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为保证学习质量应将考核成绩作为公务员年终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3.3《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存在漏洞,亟待补充和修订《暂行规定》的出台对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在硬件设备设施方面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并从解决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的市场准入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然而,就其内容而言在交易规则制定、交易活动各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争端解决和监督机制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欠缺,亟待完善。

《暂行规定》第7条规定对于独立的医药电子商务企业“不得参与药品生产、经营;不得与行政机关、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存在隶属关系、产权关系和其他经济利益关系。”但该规定中并没有对“其他经济利益关系”如何界定做出明确规定,对实际操作和监督管理带来了困难。众所周知,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就是通过提取交易服务费盈利的。因此,其与交易的双方必然发生经济利益关系,而这种经济利益显然是合法的。

因此,建议SFDA对“其他经济利益关系”应明确界定。笔者认为,独立的医药电子商务企业在交易过程中规避与交易的双方有直接的或者间接的除交易服务所得之外的财务和债务关系。《暂行规定》中对此种情况应明令禁止,以免不公正交易的发生,也为政府监管带来便利。

关于信息保密方面。《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验收标准》中明确指出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应具备相应监管子系统,以保证政府主管部门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交易的药品、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目录等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依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对在系统中发生的交易行为进行数据查询、汇总。因此,在政府对医药电子商务企业的监管过程中势必涉及到大量交易双方的交易信息、数据等商业机密以及企业拥有的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技术与设施。一旦政府监管人员擅自将这些重要的商业信息透漏出去,势必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而《暂行规定》中在监管过程中有关信息保密方面未做明确规定[5]。

笔者认为,应建议SFDA在《暂行规定》中明确政府在对互联网交易服务商实施监管的过程中,有义务对有关交易各方的交易信息、数据等商业机密以及企业拥有的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管理技术与设施,建立严格的保密机制,对监管人员擅自透漏交易各方重要商业信息的违法行为予以严惩,切实保障监管过程中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5]。

4结语

药品互联网交易服务是药品监管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执法部门和立法机构应不断地加强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充分利用企业和行业组织的技术优势,探索出一条既能促进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又能保证药品安全的双赢之路[5]。

【参考文献】

[1]刘彩凤.医药电子商务,你知道多少[J].改革与理论,2004,132(11):35..

[2]汤振宁.国内医药电子商务发展误区分析[J].上海医药,2004,25(8):348.

篇8

医药电子商务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背景下,于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一种结合医药与信息技术的全新商务形式。医药电子商务的诞生,是两大朝阳行业——制药业与计算机电信行业的结合,其本身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医药行业的广泛关注,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然而,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必然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完备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发展,以保证政府能够采取有效监管措施规避医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良问题。

1对医药电子商务加强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1.1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监督作为保障医药电子商务是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保险公司为网络成员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从以上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医药电子商务包含了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消费者以及保险公司等多个相互联系的参与者。虽然,在互联网上进行医药电子商务所经历的实际交易过程十分快捷、方便,交易双方甚至只用动动鼠标就能完成大宗药品的交易,然而,由于其参与者较多,保障交易顺利实施的环节较多,而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潜藏着欺诈行为,各个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比如药品生产企业伙同信息服务商虚假药品广告,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医疗机构也普遍存在着拖欠药款问题,往往不能按时支付货款,从而严重影响生产企业的资金周转。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有可能导致交易无法顺利进行,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那么仅靠各参与者之间的合同约束来规范彼此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交易的各方都迫切需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监督管理来确保交易过程的安全与公正,为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顺利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外部保障。

1.2药品的特殊性要求政府必须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督管理药品是特殊商品,其质量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督管理来确保药品在互联网交易过程及其网下配送过程中的药品质量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药品流通领域的质量安全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实施政府监管责无旁贷。

我国医药市场体系尚不健全、不规范,药品流通市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强有力的监督,加之传统的购药方式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人们大多还是宁愿多花些钱、费些事到实体药店去购买药品,也不愿意轻易尝试网络购药的方便与快捷。社会对于医药电子商务的淡漠,在客观上就造成了医药企业对政府(BTOC)模式的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医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政府切实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管以及宣传的力度,确保网上交易过程中药品的安全性,使社会逐渐培养出对医药电子商务较强的认同感,以便早日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1.3政府应当通过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监管来杜绝网络犯罪行为虽然医药电子商务自身存在诸多优势,其快速发展确实有利于提高医药企业的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形成有效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机制,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医药商业贿赂及其他不良销售行为。然而,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必然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来规范其发展。否则,这种新兴的商务形式也会给社会各方面乃至于公共安全带来巨大危害,成为网络犯罪的新渠道[1]。

据报道,澳大利亚不少吸毒和贩毒者在互联网上匿名交换信息,并进行交易。警方苦于没有法律依据对此束手无策。澳大利亚警方发言人称,网络是警方很难触及和管制的领域,警方虽然可以针对具体的信息采取行动,但如果经互联网来自海外,澳大利亚司法部门对此没有任何制裁权。在悉尼,一些年轻人经常利用互联网来购买。悉尼的一些大麻种植者也常在互联网上定购大麻种子。这种通过网上交易滥用药品的情况在欧美国家也普遍存在,令各国政府都为此十分头疼。可见医药电子商务是潘多拉魔盒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医药电子商务自身的诸多优势,同时也要加强监督管理才能保障其能够顺利、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医药电子商务政府监管是十分应该和必要的。

2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政府监管现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四大重点技术创新产业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行业之一。为引导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将发展医药电子商务确定为“十五”期间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之一。早在2000年,国家经贸委在全国医药工作会议中就指出将医药电子商务试点作为我国医药流通领域体制改革的重点。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在药品的购销活动中,积极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技术,提高效率,降低药品的流通费用”。近年来,SFDA考虑时机成熟,废止了2001年颁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中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部分条款,积极推动并鼓励BtoC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国家在引导医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以规避医药电子商务推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良问题[2]。

20000626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选定了广东省、福建省、北京市、上海市等若干省、市作为试点单位,对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开展初期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较为理想的作用。

20010201,开始执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将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首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它的颁布实施为后续的相关法规的出台奠定了基调[3]。

20040708,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签发了第9号局令《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表明了药品信息服务在互联网的松动,突显政府鼓励开展医药电子商务的信心和决心,并与后继的有关法规一同初步构成了目前关于药品互联网交易服务的法规框架。并在此之后,逐步放开了对BtoC模式的医药电子商务的种种限制,转而鼓励其快速发展。

20050930,由SFDA以局令形式颁布实施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该《规定》对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在硬件设备设施方面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并从解决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的市场准入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是现行的一部针对医药电子商务制定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律规范。该《规定》出台不久,SFDA便审批通过了我国第一家独立的第3方医药电子商务企业,即海虹医药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政策、法规的出台对规范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出现仅有短短的10年时间,其自身发展并不成熟,至今尚未形成自身的行业管理规范。加之其模式的多种多样,使我国的医药流通领域出现了多种购销模式并存的复杂现象。就目前我国政府对其监管现状而言,也确实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3我国医药电子商务政府监管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1监管主体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滞后医药电子商务是当代信息社会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在医药流通领域中的综合应用。因此,在客观上,就要求互联网药品交易的监管主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自身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上能够与时俱进、加大投入,以适应当今医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SFDA应当有能力对互联网药品交易过程实施全面地、实时地监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有序,切实维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然而,目前我国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系统内部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缓慢,电子政务系统仍未得到广泛应用,医药企业对政府(BtoG)模式的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尚未出现,势必影响监管主体的监管效果。因此,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以及相关硬件设备设施的缺乏,已经成为政府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监管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难题[4]。

因此,建议SFDA应加大对系统内部网络化、信息化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针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电子政务系统。该系统应满足SFDA对国内目前所有应用医药电子商务的医药企业日常监管的需要。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应当能够通过该系统直接进入任一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互联网药品交易过程实施全程实时监控,形成有效的网络预警机制,一旦发现药品交易过程中存在问题,能够通过该系统及时、快速地警告交易各方,并中断交易进行,进行相关证据的提取,为日后处理提供依据。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该系统应采取有效手段切实保证监管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以免泄露有关交易双方的商业机密。此外,该系统还应具备受理医药企业有关开展互联网药品交易的各种相关申请的功能。

SFDA应尽快创建以宣传和监督医药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网站。利用网络媒体快捷、覆盖面广等优势,向公众介绍并宣传医药电子商务的诸多优势,使公众逐渐培养出对医药电子商务的认同感,从而促进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SFDA应在该网站设置专栏,定期对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有违法进行互联网药品交易行为的企业进行曝光。该网站还应具备对有关互联网药品交易的相关投诉的受理和及时回复功能,以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2监管系统内部人员培训机制存在问题医药电子商务的政府监管是新时期我国药品流通监管工作中遇到的一项新工作、新任务,也是对我国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的新的挑战。药品监管人员只有坚持不断地加强对这一新鲜事物认识、学习,才能够出色地完成对其的监督管理工作。然而,目前我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内部人员培训方面问题严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建立针对医药电子商务的内部人员培训机制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尚未建立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目前,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人员培训,全系统特别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大药监工作者对医药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令人堪忧。大多数人员甚至对于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和运营模式都不大了解,往往将医药电子商务片面地理解为医药企业利用自身网站进行药品交易的销售行为,或局限地将医药电子商务理解为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行为。因此,对医药电子商务片面的理解和认识必然严重制约监管人员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有效、合理监管。

建议我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医药电子商务的认识和学习,尽快在系统内部建立起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将对医药电子商务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班,聘请国内医药电子商务方面的有关专家学者对负责医药电子商务监管工作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为保证学习质量应将考核成绩作为公务员年终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3.3《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存在漏洞,亟待补充和修订《暂行规定》的出台对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在硬件设备设施方面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并从解决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商的市场准入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然而,就其内容而言在交易规则制定、交易活动各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争端解决和监督机制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欠缺,亟待完善。

《暂行规定》第7条规定对于独立的医药电子商务企业“不得参与药品生产、经营;不得与行政机关、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存在隶属关系、产权关系和其他经济利益关系。”但该规定中并没有对“其他经济利益关系”如何界定做出明确规定,对实际操作和监督管理带来了困难。众所周知,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就是通过提取交易服务费盈利的。因此,其与交易的双方必然发生经济利益关系,而这种经济利益显然是合法的。

因此,建议SFDA对“其他经济利益关系”应明确界定。笔者认为,独立的医药电子商务企业在交易过程中规避与交易的双方有直接的或者间接的除交易服务所得之外的财务和债务关系。《暂行规定》中对此种情况应明令禁止,以免不公正交易的发生,也为政府监管带来便利。

关于信息保密方面。《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验收标准》中明确指出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应具备相应监管子系统,以保证政府主管部门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交易的药品、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目录等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依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对在系统中发生的交易行为进行数据查询、汇总。因此,在政府对医药电子商务企业的监管过程中势必涉及到大量交易双方的交易信息、数据等商业机密以及企业拥有的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技术与设施。一旦政府监管人员擅自将这些重要的商业信息透漏出去,势必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而《暂行规定》中在监管过程中有关信息保密方面未做明确规定[5]。

笔者认为,应建议SFDA在《暂行规定》中明确政府在对互联网交易服务商实施监管的过程中,有义务对有关交易各方的交易信息、数据等商业机密以及企业拥有的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管理技术与设施,建立严格的保密机制,对监管人员擅自透漏交易各方重要商业信息的违法行为予以严惩,切实保障监管过程中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5]。

4结语

药品互联网交易服务是药品监管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执法部门和立法机构应不断地加强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充分利用企业和行业组织的技术优势,探索出一条既能促进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又能保证药品安全的双赢之路[5]。

【参考文献】

[1]刘彩凤.医药电子商务,你知道多少[J].改革与理论,2004,132(11):35..

[2]汤振宁.国内医药电子商务发展误区分析[J].上海医药,2004,25(8):348.

篇9

1.1医药企业面临的挑战

市场营销优胜劣汰加剧:1990年代后期以来,在市场竞争和政策因素的推动下,原6000多家的企业减至4900多家,随着GMP、GSP强制认证,预计到2004年年底,仅有约3000家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医药销售难度加大,新医保制度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医药销售;而在处方药上,新的药品管理法进一步限制回扣销售,营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医药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要求进一步提升:医药产品总体上看,真正优秀的药品少,低水平重复的仿制品多,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医药产品越来越多,客户有更大的产品选择余地。因此对客户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健康解决方案,满足健康需求。1.2CRM帮助医药企业提升竞争优势

客户关系管理伴随着它强大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医药企业的重视,也成为一些医药企业打造自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武器和整合企业资源的平台。

提高通路能力,扩大市场占有:随着市场优胜劣汰的加剧,医药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产品线丰富,销售渠道网络也变得复杂,企业的销售呈现出区域个性化趋势,通路的差异化竞争成为了各企业竞争的重点,提高通路能力,扩大市场占有成为医药企业的共同选择。

深度营销,掌控终端:就医药销售而言,仅有渠道垄断是远远不够的,终端是销售渠道的延伸和市场最前线,也是最集中体现渠道价值的地方。庞大的渠道建立起来后,如何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保证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等又成为公司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医药企业对通路客户的管理,往往停留在供货和回款上,对最终用户需求把握不准,对于经销商的业务流向缺乏清晰的统计,无法做到及时沟通,从而贻误市场战机;而对跨区域分支机构的管理,难以做到统一管理和资源的合理分配,缺乏足够的市场主动性和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导致客户群流失。通过CRM系统可有效管理和规范分支机构的市场行为,及时监督销售代表客户拜访行为,通过客户拜访采集产品的流向、流量以及终端市场情报;通过对关键市场信息的分析汇总,确定各个产品的市场活动定位和销售定位。

一对一营销,提升核心竞争力:国内的医药销售代表是在各行业销售员中应用“关系”最多的一个群体,CRM系统可以整合医药公司从不同渠道、不同地区收集的所有客户相关的信息,这将使医药销售代表能够针对目标创建更准确的客户档案,及时了解客户的信息,使客户拜访变得更为有效。

2医药行业CRM系统规划

2.1整合客户资源

CRM中的客户泛指企业提品和服务的所有对象。如果从产品销售的流动形式来看,医药企业CRM中的客户包含从产品生产到最终消费所经过的所有环节,有医院(医生)、销售公司(销售代表)、药店(店员)和最终消费者(患者)等。在CRM系统中建立企业整合一致的客户数据库,可以综合评估客户价值。

2.2医药行业销售模式

医药行业中的企业类型大致可分为:医药制造企业、医药保健品及消费品企业、医疗设备企业、医药商业企业、医疗机构等。各类企业在经营模式上有各自的特点,在销售模式上也不尽相同。在CRM系统规划中应能满足企业多种销售模式。新特药、医疗仪器:以医院、医生为中心。医药代表进行医院推广和医生教育,有商业公司配合进行销售;销售过程漫长;关注市场占有率及增长、重点医院客户中占有率、重点推广产品指标完成情况。普药:以商业伙伴为中心。委托其他医药公司进行终端操作,追求利润与效益;销售过程短;关注的问题在于总体销量、总体费用、每个客户每笔交易的利润等。OTC&保健品:以消费者为中心。渠道分销委托其他医药公司进行终端操作,追求利润与效益;通过市场营销手段进行推广,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细分,寻找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3医药行业CRM系统业务蓝图

3.1客户资源统一化

客户是公司的重要资产,目前大部分医药企业没有统一的数据库来管理客户资料,客户资源分散在各个销售人员手中,通过CRM系统将客户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可避免销售人员离开公司后的客户资源流失;为企业销售、服务、营销等客户接触部门本论提供客户信息共享,有效协作、减少信息断点;通过客户价值分析,做出评估,确定公司的黄金客户,确保企业有限的资源聚焦在重点开发的客户,为其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3.2药品流向清晰化

跟踪一级分销商进货及回款,核算各级分销商及不同类别零售商的进销货情况,及时准确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管理和规范业务员的日常拜访行为,采集市场信息,监控药品出厂后通过各级环节的流向、流量、折扣率,包括及时掌握系统中各级分销商的销售库存情况,同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CRM系统方便地对业务员的业绩进行监督,为评估业务员的销售业绩提供可参考的标准。

3.3销售过程规范化

对于长销售过程,根据不同产品划分不同销售阶段,针对不同销售阶段制订不同任务,在具体销售过程中检查这些任务的执行情况,从而规范销售过程。销售人员在规范的销售流程和强大的销售知识库的帮助下,迅速提高销售能力和销售成功率。由公司整合所有的销售线索,为业务员提供大量的客户线索、市场情报等信息和功能强大的销售预测工具和日程管理工具,并有效解决销售过程中的抢单现象。

销售预测精确化

制订公司年度销售指标,并将销售指标层层分配到大区、小区及销售代表,将销售指标按品种和经销商进行分配;管理与经销商签订的年度经销协议,指定销售的品种和价格政策;随时核算大区、小区、销售代表及经销商的销售业绩,做出精确的销售预测;设定经销商的药品销售速度,到期自动提醒,并可有效防止窜货。

3.5市场活动精细化

每年医药企业的市场宣传活动很多,有电视媒体广告、平面媒体广告、投递广告促销、联合门诊促销、专家研讨会或讲座促销、药品推广会、专家义诊等,这些市场活动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对市场活动的精细化管理,可有效减少市场活动的无谓投入,并能增强宣传活动的针对性。通过CRM系统管理复杂的市场活动,统一管理市场营销,全程监控市场活动计划、预算、执行和评估过程,对市场活动进行跟踪和绩效分析,提高市场活动的效果,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潜在客户群。保证下属机构、分销商、商及时了解企业当前的营销政策、宣传重点,并开展规范的市场营销活动,确保品牌宣传活动的统一性、规范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6决策支持科学化

及时全面了解市场链上的药品流向,避免发生大规模串货;全面及时分析目标市场的销售情况;及时了解和评估市场活动的效果;通过客户价值金字塔,找出公司价值客户;从客户、产品、部门、地区等不同纬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

4产品功能强大

全面整体解决:与ERP紧密集成,提供市场、销售和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

柔性定制能力:业务对象自定义,适应业务、机构、客户等变化而引起的流程变化。

集团权限体系:符合组织机构上下级权限体系和岗位分工,以及团队工作的一系列权限的要求。

篇10

对买入药品实行逐批的抽样验收,对于双批号的合箱药品需要分开进行验收并进行登记,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合箱出现的概率进行统计,记录批号,如果药品品种没有出现合箱的概率为零,则需要查询该品种供应商的质量。

一般来讲,在药品的生产中出现合箱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因此,如果供应商所供药品没有出现过合箱现象,在存在人为改变生产批号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混批现象,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出现混批现象的药品按劣质药品处理;如果供应商所品的合箱现象在包装上没有体现,则在出厂和运输途中必然出现混乱,导致分不清合箱的产品。

在发现供应商质量问题而退货的情况将为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因此,医药公司在经营管理中需要加强对药品的验收。加强对到货产品检验报告的检查根据国家GSP规范的要求,医药公司买入首营药品时,需要对供应商买入同批药品的合格质量检验报告单进行检查。

对检验报告的检验项目与审核质量标准所要求的检验项目的一致性进行核查,如果出现检验报告的检验指标低于质量标准控制指标或者检验报告的检验项目少于质量标准的情况,则应立即中止该产品的买入验收工作,避免对公司产生影响。针对现营药品品种,需要定期要求供应商提供同批检验报告,对报告进行严格的核查,从而保证现营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安全性,当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出现时,需要立即中止该品种的买入。

篇11

本文作者:阳沛湘马慧吴东工作单位: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

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工作现状分析

查新机构规模不断扩大,但整体发展不均衡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工作自1992年正式开展以来,分批建立了多个查新站,分布于14个城市,涵盖了军队主要卫生单位。但从地域分布来看,尚不够均衡,如北京设有7个查新站,而西部和西南部地区还是空白。现有各查新站完成查新报告数量也不均衡,“十一五”期间只有9个查新站完成和超过平均工作量,其中5个查新站提交的查新报告数占总量的48.7%。查新人员素质不断提升,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从事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的专业人员的素质近年来有较大提高。从学历看,研究生学历人员已占46.6%;从学科专业看,医药信息和医学专业人员占67.4%;从技术职务看,高级职务人员占51.1%。但是查新专业人员分布还不均衡,目前仅9个查新站人员数量达到平均水平,人员流动性较大,新上岗人员较多,人才队伍建设仍有待加强。查新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但共建共享不够充分与地方查新机构相比,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站都具有或可利用15年以上与查新业务范围相关的国内外医药卫生文献资源和数据库,部分单位还建立了自己的特色医学信息资源库。但是各查新站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发展尚不均衡,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由于知识产权或网络联接等问题,一些常用数据库重复购买现象比较突出,如Embase数据库等。同时,军事医学数据库资源严重不足,急需建立军兵种军事医学、军事医学期刊、学位论文、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等相关数据库。查新报告数量不断增多,但质量和服务方式需改进“十一五”期间,全军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站完成的查新报告中,科研立项占53.1%,科技成果评价占41.3%,其他内容(研究生开题等)占5.6%。通过对2010—2012年军队医药卫生高等级成果推荐项目查新报告的复核,发现不合格查新报告的比例逐年降低,但仍有部分报告质量有待提高,存在文献检索范围不全、报告分析力度不够等不足。同时查新服务方式需改进,目前被动服务多、定性评价多、决策服务少、前瞻性研究少。

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工作发展的思考

创新管理模式在总部机关、查新办公室和查新站三级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一是优化查新站专业配置,根据各查新站的优势和特色,合理划分专业查新职能和任务;二是围绕医学科研管理决策需求,对重大科研课题和高等级成果推荐项目组织联合攻关查新;三是加强查新站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查新工作全面协调发展。改进方法手段一是引入多种新的科学计量工具,在现有文献和专利数据库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科学引文数据库、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知识图谱工具和数据挖掘工具等,将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从而实现对课题组数量与质量、研究领域发展趋势和研究格局等深层次信息评价服务[1-2];二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推送技术和智能检索技术,针对用户需求开展主动化、个性化信息服务。优化资源配置一是围绕查新信息资源分布不够均衡等问题,开展信息资源与信息需求匹配评估,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查新信息资源共享与特色资源建设方案,加大资源共享力度,确保资源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充分利用全军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完善网站功能,逐步建立军事医学期刊、学位论文、科研项目、科技成果、查新报告和军用标准等配套的军事医学数据库资源。加快人才培养一是紧紧围绕制约查新人员业务素质提高的核心问题,研究制定查新专业人才队伍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在查新人员的编配规模、专业背景、技能要求、培训周期等方面,提出配套解决方案;二是研究建立以业务培训为基础,以学术科研为抓手的查新人员培训机制与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新上岗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质量控制一是研究制定医药卫生科技查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检索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信息分析质量、查新结论质量、文字表述质量、报告格式规范程度等方面,对查新业务工作进行全面考评[3];二是紧紧围绕制约查新报告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完善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报告复核制度,每年组织1~2次查新报告复核检查,严把查新质量关;三是聘请相关学科专家,建立查新咨询专家库,提供专业咨询解答,提高查新报告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弥补由于查新人员的知识局限所带来的问题。

篇12

1.二者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

中医药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其核心价值观“仁、和、精、诚”是中华民族深邃哲学思想和卓越文明智慧在中医药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医术与医德的统一,是医学职业精神写照。[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制度价值取向的体现,是基本的、持久的价值,是真正目标性、理念性的价值,主要目的在于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塑造人,从而培养出正直、诚实、勤奋、进取、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这点来看,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

2.二者具有一致的道德诉求

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休戚相关。从道德层面看,中医药文化具有“上医医国的家国意识,致中尚和的价值取向,医乃仁术的仁爱思想,大医精诚的人格追求,上工治未病的忧患意识,胆大心小、智圆行方的行为心理”[5]。中医药文化特别强调医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修养,其以人为本、济世活人的价值理念,大医精诚、淡泊名利的精神,是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永恒的道德追求。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6]在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对我国传统理想道德人格的现代表达,也在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因此,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的道德诉求。

二、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

1.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传统文化,加强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在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中,中医药文化传承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范畴,丰厚的中医药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中医药院校弘扬中医药文化是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中医药院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将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精髓与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融合浸润到学生的思想深处,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凝练并弘扬中医药文化;要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医学院校的办学精神和理念,充分利用校园建筑、雕塑、场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宣传中医药文化;要积极开展专业经典诵读、中医药知识竞赛、医技大比拼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中医文化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要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与医学实际相结合,穿插医学发展史,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中医哲学的广博高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民热情,增强学生对优秀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2.倡导精益求精的职业技能追求,培养医学生敬业奉献精神

精益求精、救死扶伤、尽心尽责是医生的天职。“精”即医术精湛,从医者需精于医术,唯精唯一,精义入神,方可致用。精湛的医术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医学院校要加强医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熟读中医经典,将中医经典理论诵读、等级考试推广到中医药的各个学科,强化经典理论的学习,夯实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水平;要在中医教学改革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教学,使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互渗透,培养既精通中医学知识和技能,又具备中医药文化修养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要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阐述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与敬业精神;要坚持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事例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职业技能。

3.倡导以诚为美的道德风尚追求,培养医学生诚实守信精神

良心是医生的底线,诚信是医生的天平,高尚的医德是医生的灵魂,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保证。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论及只有“精”“诚”兼备方能成大医。“诚”即高尚的品德修养。医者要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确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对所有来诊的患者,不管贵贱贫富,老幼美丑,都一视同仁,详察精治。在《纪念白求恩》中用“诚”来概括和诠释白求恩的医德境界。中医药院校要强化教育教学平台设计,发挥网络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通过时事教育、形势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倡导和践行诚实守信准则,丰富医学生思想内涵,增强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多邀请医疗卫生行业劳模、科研带头人及医疗服务明星畅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思想,使学生感受悟到先进的人格魅力,体验到生命所系,生命所托的真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