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2-02-25 04:20: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地理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地理教学反思

篇1

地理是一门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而且知识面广,知识点多且杂,还必须和实际相联系。几大块中自然地理比较抽象,空间思维要求高。新课程改革后的新的教学理念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使学生真正学好地理,首先,必须从观念入手,让学生明白学地理的重要性,和克服畏难心理的决心。其次,还需要老师适度地跳出课本,联系社会实际,联系生活,让课堂教学不是孤立死板的知识讲解,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片段的感受,能让学生有想学好地理的冲动和能学好地理的信心。这一学年我教高二年级,反思过去几年的教学不足,如何改良教学教法,如何能使地理课堂高质高效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下面都是我教学工作中的些许不足,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针对不足,寻找对策,逐渐优化教学环节和教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很难达到的。学生思维没开发,学生学习被动,重难点不突出,知识框架建立不起来。

对策:确立教学目标时,应本着让学生很好掌握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与社会密切关联的地理知识,通过联想,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实施教学目标时,正确处好老师与学生,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多设置学生有兴趣的活动,使学生能积极热情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可在课前设计适量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课堂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启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最后归纳找出症结,效果应该会好些。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要求一节课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探究活动、动手动脑活动、亲身体验活动的时间。新教材在内容上不断被浓缩,只呈现出主要的知识板块,而阅读部分、思考问题部分和活动环节的实践可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学主要内容。但是,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一般老师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很好地处理该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而是生搬硬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让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断得到优化。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怕难畏难情绪等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担任八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通过十几年时间的教学,我感到一些八年级的学生文化基础差,这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基础好的学生有些知识不用讲,基础差的学生没有兴趣,我很着急,不知顾哪些学生好。而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我将简单地反思一下多少年来在地理教学上的体会。

一、以学生发展为主体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明白离开地图的地理课,就不叫地理课。在教学中,每上一节课都要用地图给学生复习七年级地理知识,为了能提高课堂效果,我从中国轮廓图上入手,在课堂上用图讲解各类知识,使他们在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如:我在讲《国土辽阔》一课时,就先在黑板上画出我国的轮廓图,标出四个方向位置,再用红色线段标出四个方位的最顶端,在讲解知识后,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抽调四个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我国四至的填写。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达到了填图练的目的,并在直观上达到了绘图能力的培养。

(二)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够充分的自学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发挥自我表现的空间,满足他们幼小的心灵,更好地提高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了他们的知识整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我在教学中常鼓励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实践、思考、和分析,以提高综合能力。如:在讲《降水的形成》一课时,在讲到水蒸汽来自河流、湖泊、海洋、植物和土壤时,有些学生就会问植物里面为什么有水蒸汽呢?我就问学生,清早下地干活时,有没有发现自已的鞋子和裤腿湿呢?学生齐声回答有。于是,我运用生物知识和物理知识给学生讲解了该知识,是植物的根把水和无机盐吸收到茎叶的导管中,供植物养分的需要,把多余的水份从叶子排水孔排出后,然后经过阳光的照射形成水蒸汽上升到空中,水蒸汽越上升气温越低,渐渐形成云,达到饱和时就形成了降水。

(四)让学生能够探究身边的一些问题,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如:为什么我国农业分布为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和南磷北煤等等。这些都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合理性运用,更进一步加强师生的互动。

二、注重学生情感,构建和谐课堂

(一)在课堂教学中,尊重每个学生,鼓励他们在学习中进行尝试,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知识的乐趣,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常提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最后我再进行点评,使学生知道知识的所在。不要当面否定学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

(二)将地理教学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体会成就感,发挥创造性思维。我充分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实地体会《农业的分布》,我简单地把土地分为耕地和非耕地,然后提问学生耕地应发展哪种农业生产,非耕地应发展哪种农业生产,让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再回到课本知识上来,我国农业为什么这样分布,都要考虑哪些自然因素,学生对知识了解就一目了然了。

(三)要关心学困生和思想不稳定的学生的学习,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努力让他们在学习上能安心、顺心。

(四)在课后,我建立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效果、进行反思,互相查漏补缺,做到教与学的有力结合。

(五)上完每节课后,我都会准备一份练考题,让学生能及时消化和吸收本节课的知识,让学困生知道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从而提高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六)练考和讲题相结合。死记硬背根本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我觉得强化训练效果较好,在每节课后给学生印发一份练习题,章节测试题,让学生在家完成,周一到校后上交批阅,我在辅导课上对大部分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这样才能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积极地为优等生创造难度较高的学习条件,让学困生参与到简单的基础性学习上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合理化和多样化。

促进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在练考题上主要做识图题的练习和引导。在批阅练考题后,看大部分学生识图题错在哪方面,重点讲评,从而达到知识百分之百的理解和掌握。

四、有效评价学生

对学生评价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反思以及调整学习方法的过程。评价方法有很多,我经常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和每次测验成绩的变化及思想动态等各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通常用口头评价和奖励评价等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我调整,自我提高,通过评价,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学习效果,明确方向,制定目标,提高自我。

五、重视问题的存在

篇3

一、关于对地理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师自身的表现

(1)思“成功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会有“亮点”,也就是成功之处。如有效的课堂组织、活跃的课堂氛围、默契的师生配合、经典的师生对话、巧妙的问题处理等等。在《聚落》一课的教学当中,由于“聚落”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为了更多地突出地理学科以图析文、以图促思、以图明理的学科特色,我在多媒体课件中选用了大量的图片,再加上课堂的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气氛很好。

课堂的另一个“亮点”是:当讲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当时课件上给出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和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让学生讨论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当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之后,在我做小结之前,突然一个“灵感”冒了出来——我何不利用本地的素材呢?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我们遂溪的农村还有很多瓦房,那这些瓦房又跟我们这里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问题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更热烈了,把课堂推向了。

所以,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新情境的出现,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的启迪产生瞬间灵感,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这时如果能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精彩问答等,对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的确有很大帮助。

(2)思“失败之处”。即使是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的某些环节,也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败笔之处。如教材处理欠当、课堂组织欠妥、教学演示失败、语言表达不准、出现知识错误等等。

在《聚落》一课的教学中,一大败笔是在“课堂导入”部分。我设计的导入是这样的:“进入八年级以来,我们学习世界地理,了解了世界上许多不同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目录,看谁能用‘不同’说一句话,把我们学过的知识串起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从而引入本课内容。在前面的章节中安排了海陆分布、气候、居民、语言和宗教等内容。因为海陆分布不同,气候类型也就不同,在不同的气候环境里,生活和居住着不同的人种,这些不同的人种都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信奉着不同的宗教。

另外,在比较城市与乡村两种聚落的差异时,我原来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各抒己见,学生没有想到的,我再进行点拨。但实际授课时,为了省得多费口舌,我不但直接用图片对比的方式,而且还设置了相关的内容(如下表)引导学生准确、直接地得到答案。现在想来,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没有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反思这些“败笔”“病例”,可以帮助自己找到“病因”,然后“对症下药”,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

2.反思学生的表现

(1)思“教学效果”。备课的最终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节课下来,我们应认真从每一位学生上课的表情、上课的反应、课堂作业、回答问题以及教师的课堂观察等环节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如何,做到心中有数。

但是,在课堂上,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出现了“一窝蜂”“人云亦云”等现象,导致有时课堂会出现短暂的混乱。在讨论环节,有些学生不认真讨论,而是做其他事等等。这样的话,课堂效果就不会很好。

(2)思“独到见解”。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总会有“创新的灵光”出现,这种源于学生的独特理解,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

在前面提到,在课堂上,我突然问农村的瓦房跟我们这里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的时候,其中一位学生说:“因为遂溪穷!”也许是学生没听清楚我的问题,我强调的是“自然环境”,但是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见解的回答,学生回答了“人文环境”方面的原因,而这是我备课的时候没想到的。

另外,在讲到“城市的类型”时,我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城市包括工业重镇、文化之城、商贸中心等。图片上并没有出现“义乌”字样,只是有几栋楼上挂着“袜业”“五金”等广告,我知道如果让学生猜是哪个城市的话是很难的。但我还是尝试地问:“谁知道这是哪个城市吗?”教室里一片安静。“义乌!”是一个女生的声音!我点了点头。这学生太厉害了!这时教室里一片哗然。那女生解释说“广告牌上有‘袜业’等字眼,而义乌是我国著名的小商品贸易城。”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帮助学生感受自尊。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教学的宝贵材料。

二、地理教学反思要坚持的原则

1.要“趁热打铁”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后做出的对教学过程中得失情况的反思。所以,写教学反思一定要趁热打铁,及时地记录有关情况,不要拖拉,不要留到有时间再来慢慢回忆,这样效果会大打折扣。

2.要“持之以恒”

写教学反思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做到“节节思,天天记”,才能“积小流,成江海”。

篇4

一、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反思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曾经指出:学生的学习以及知识的意义建构是学生依靠学习资料和学习伙伴自主形成的,不是经过老师的传授获得的。这一理论指导下的新课改强调师生角色的大转换,更新了教学理念。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师生角色的转换,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不再是一人独掌课堂,而是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交流,民主相处。所以对教学的反思,首先应该思考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否实现了转变,是否改变了过去把知识传授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做法,是否关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否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上而忽视了激发、引导、组织和合作的新型教师功能。所以,通过反思更加确定教学氛围和情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而又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提升认知水平,从而发散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二、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鼻祖皮亚杰曾经说过,学习的意义在于打破学生大脑图示中的平衡,由同化到顺应再到同化,学生在这个循环往复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积累。长久以来,高考指挥棒指引着高中阶段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因此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一直是围绕着应试教育开展的。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因素,教师只是一味地考虑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教育和教学思想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被动地形成。一味地忙于教,缺少对教的过程的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意识淡薄。教学活动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形成固有的经验,就在这样的经验支配下,进行简单的重复或沿袭传统的教学,所以大量的学生成绩很高,能力很低;知识很多,思维很差。自从新课改以后,教学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课改理论和素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进行了大量的和积极的教学实践探索,彻底改变了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观念。其中对自身的教学观念的总结就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活动,对教学观念的及时反思,既是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表现,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使自己能够在教学观念上实现转变,同时应用反思后的结果指导教学实践。

如,对“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以矿产资源为例,首先利用搜集来的实际资料向学生说明,我省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等情况,同时说明矿产分布对工业布局的区域影响,依托矿藏

促进工业的发展,矿藏资源丰富的地区,工业也呈现发达态势。这些内容是在向学生说明“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涵义。当然,一些特殊案例也是存在的,一些大型钢铁公司虽然成为著名工业区,但周围并无铁矿山,如我国上海宝钢等。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自然环境可影响工业的发展和布局,但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完全能够影响的,是一个辩证的关系。这样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念和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