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6 20:27: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基坑变形监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监测的目的及监测项目
进行基坑支护安全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基坑支护结构的位移变形情况,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在预知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下及时报警,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使基坑施工最大可能地处于安全经济的情况下顺利进行。
监测数据是判断基坑是否安全,对周边的环境是否造成很大影响,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得重要依据,因此,进行基坑安全监测十分的必要。
基坑监测主要项目包括: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地下水位监测。
2变形监测点的布置
变形观测点的点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基坑深度、支护结构和支护设计要求合理布设。普通建筑基坑,变形观测点点位宜布设在基坑的顶部周边,点位间距以10~20米为宜;较高安全监测要求的基坑,变形观测点点位宜布设在基坑侧壁的顶部和中部;变形比较敏感的部位。如下图1: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3监测方法、频率及监测预警值
3.1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监测可采用视准线法、测小角法、极坐标法、交会法、方向线偏移法等;垂直位移监测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等。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简单实用经济的方法。
观测时尽量选择基本相同的环境时段进行,并对仪器进行了温度和气压改正,每次监测时做到固定测站点、固定监测点、固定监测线路、固定仪器、固定人员和固定观测方法,并做好记录。
3.2监测频率
基坑变形监测的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1)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7)支护结构出现裂缝;(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9)临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
3.3监测预警值
首先依据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规定确定基坑和侧壁安全等级,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给定的岩性指标,基坑设计的技术参数,然后确定基坑监测预警值。预警值应包括累计变形值及其变化速率。根据深圳市大型基坑工程实际建立的地区经验,可以作为类似工程的参考。①: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对于排桩锚杆支护体系,累计水平位移不得超过开挖深度的5%,连续3 d水平位移速率不得超过 5 mm/d;对于土钉支护体系,累计水平位移不得超过开挖深度的3%,连续 3 d 水位移速率不得超过3mm/d。②:邻域内建筑物沉降:累计沉降不得超过建筑
物宽度的 1%,连续3 d 沉降速率不得超过 2mm/d,差 异沉降不得超过 1/1500。
4监测数据处理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4.1监测数据处理
对变形监测的各项原始记录,应当天整理、检查。经平差改正计算、检核计算的各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与前次观测数据比较以获得各监测点位移变化量,并对观测值、坐标和高程值、位移变化量进行精读评定。最后形成数据表格。具体表格形式见下表1至下表2。
表1中结果显示,水平位移最大点为S54, 其累积总位移量为3.6mm;表2中结果显示,沉降量最大点为C60,其累计沉降量为0.6mm;以上监测成果表显示每次监测后的变形量、变形速率、累计变形量,能够有效的掌握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4.2监测结果过程曲线图
变形监测曲线图能简单、直观、准确地反映监测成果,以便很好地为决策者服务。根据监测实测结果,可绘出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及沉降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图,如图下图2所示。
从基坑支护结构项部《基坑监测点水平位移量一时间曲线图》显示,在基坑开挖支护和基础施工阶段,随着基坑内土体的卸载,位移曲线变化较陡,说明基坑变形量逐渐增大,支护结构应采取处理措施。随着工程施工进度的增加,位移曲线变形量趋于平滑,说明基坑支护结构趋于稳定。
从基坑支护结构项部《基坑监测点沉降量一时间曲线图》可看出,各监测点在基坑施工以及基础施工阶段,沉降趋势曲线较陡,变形量较大,随着基础工程的施工,沉降曲线图逐渐趋于平缓,支护结构顶部趋于稳定。
5监测成果的提交及信息反馈
基坑监测过程中,应每监测一次,及时提供当次监测报告;应根据施工进度及提供阶段性监测成果报告,工程结束时提供完整的监测总结报告。监测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监测项目和各监测点的平面位置布置图,采用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监测结果成果表及监测结果过程曲线,监测结果分析等内容。
将观测累计值与预警值进行比较,若累计值小于预警值,则是安全的;累计值大于预警值,则可能有安全问题,发现变形异常或出现突变,应立即核实测量数据,确认正确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建设单位或监理方,以便寻找原因,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6结语
基坑支护结构观测的内容比较多,涉及范围较广。本文介绍的基坑支护位移观测流程以及数据数据的处理,来源于我对变形监测的一点实践经验积累和看法。希望对广大的测绘同行,能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开挖基坑时,因坑内开挖卸荷,在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造成围护结构产生位移,从而引起围护外侧土体的变形,导致建筑物或基坑外土体移动与沉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关键环节就是基坑工程施工,但是,各种各样的地域条件,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岩土工程材料,基坑工程所面对的正是这些经历多了千百万年所形成的地质,其物理力学形状之复杂性不言而喻。基坑工程的设计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工程的开展也是以有限点位岩土勘察报告获得的土性参数为基础。在施工中,常常会因为地面超载、暴雨突袭、市政管网漏水等偶然因素,而是工程受到影响,这些都是直接导致基坑工程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在基坑施工工程中,按照事故类别来划分,其中施工坍塌事故和高处坠楼事故分别占全部事故的一半之多。基坑安全事故给国家和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土木工程施工中,其它环节没有基坑施工这样的潜在危险性,确保施工安全、彻底消除基坑工程事故是有待我们解决的问题,这就提出了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变形监控的重要性。
1、基坑工程变形监测项目
根据不同的经验背景,对不同的规范、规程进行编制,这些规范、规程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虽然发挥了一重要作用,但是,也相应地带来了一些影响。其具体影响表现在:⑴对于工程安全而言,一些强制性监测项目并非具有决定性影响,规程、规范所规定的监测项目不合理;⑵监测项目繁多,业主难于承受,变形监测成本较高。文章以河南省基坑变形建议监测项目为例,并结合深基坑工程实践,进行探讨。根据相关文献规定,基坑可划分为3级,按照基坑工程结构破坏的严重程度,破坏后果不严重时,被确定为3级,破坏后果严重时,为2级,而当破坏后果很严重时,为1级。表1为变形等级下建议的监测项目。作为极为重要的监测依据,基坑工程环境关系图必须准确测绘,并在基坑开挖之前进行深入的调查。基坑工程的高程和平面位置会因周边复杂条件而受到限制,基坑工程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开展的。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必须对基础高程、市政管线的平面位置、地下步行街、道路、建筑物等深基坑工程周边的条件进行精确测定,并且绘制出出剖面关系图、以及平面关系图。因锚杆长度有时达到了二十米至三十米,对于采用锚杆支护的基坑来说,如果没有会出平面关系图,就不能定量确定周边构筑物与锚
表1基坑变形监测建议项目
杆的空间关系。没有回执基坑工程环境关系图的话,会导致天然气管和供水管道被挖断等工程事故的发生,后果非常严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市政管线埋设高程的剖面关系也是极其重要的。基坑工程环境关系剖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基坑工程环境关系剖面图
在对基坑工程环境关系进行绘制时,最好能够将阀门位置、市政管线的走向等信息标注于环境关系图上。基坑的开挖会导致环境一定程度的变形,而当该变形过大时,就会破坏市政管线。反过来,管线漏水等一系列的破坏还会改变支护结构,使支护结构进一步变形。当发生险情时,为避免更严重的事故的发生,应迅速切断动力电缆的供电,或者关闭供水管线的阀门。因此,在基坑工程环境关系图中,开关、阀门的位置的标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缺少坑外、坑内水位、开挖深度、周边超载、降雨量等施工工况及环境条件,对照条件不足时,就不能给施工决策提供有效帮助,也不能正确解释变形原因。如果,不结合施工工况与环境条件,就无法将测量的错误与误差剔除,因为测量是存在误差的,这种误差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严重时,会形成错误的结论,造成极大经济损失。为了给施工决策提供科学、清晰的指导,就需要将变形结果和施工工况绘制在图纸上。
结合例子中河南省深基坑的实践,周边的水平位移和沉降是基坑安全监测中最有意义、最可靠的变形参数。必须对基坑施工过程中沉降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监测,以有效防止周边结构物被破坏,这是由于周边结构物和道路的过量沉降会造成结构物或道路的破坏。在基坑开挖之前,一般会根据当地的区域性经验和工程地质条件,来对水平位移的警戒值进行实施制订。若警戒值与基坑侧壁水平位移相接近时,就必须对水平位移过大的原因进行认真地分析,有效防止工程事故发生,就需要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尽管采用经纬仪视准线法对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的监测投资较小,但是,在预防基坑坍塌事故发生方面,该方法发挥出直接指导的作用。
2、基坑变形监测预警指标
在基坑工程施工开始之前,应将预警指标在变形监测方案中予以确定。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所给出的岩性指标以及区域性经验和基坑设计技术参数,来对变信息港监控预警指标进行确定。累计变形值及其变化速率反映出预警值。我们可以根据河南省工程实际建立的地区经验,为工程提供参考。①周边路面沉降:连续3d沉降速率不能大于2mm/d,累计沉降不能超过开挖深度的百分之五。②周边范围内建筑物沉降:差异沉降不能超过1/1500,连续3d陈菊昂速率不能大于1 mm/d,累计沉降不能超过建筑物宽度的百分之一。③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对于土钉支护体系,连续3d水平位移的速率不能大于2 mm/d,累计水平位移禁止超过开挖深度的百分之三;对于排桩锚杆支护体系,连续3d水平位移的速率不能大于5 mm/d,累计水平位移严禁超过开挖深度的百分之五。④因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所造成的基坑外水位降低:发展速率不能超过5 mm/d,累计不能大于2000毫米。⑤自来水管道水平位移和沉降:差异沉降不能超过1/1000,发展速率不能超过3 mm/d,累计严禁超过20毫米。⑥天然气管道的水平位移和沉降:差异沉降不能超过1/1500,发展速率不能超过2 mm/d,累计不能超过10毫米。
结束语
探讨了基坑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的意义,并结合区域经验,根据现行的规程、规范相关条文,提出河南省基坑变形监测建议项目。分析基坑工程周围工程结构物沉降、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施工工况、环境条件、剖面关系图、工程环境平面等项目的监测意义,提出了基坑变形监测的预警指标。
参考文献:
[1]吴明,彭建兵,邓亚虹,黄强兵,侯小强.改进的深基坑多层支撑温度应力计算方法[J].现代隧道技术,2013(1).
[2]俞国兵.水岸清华高层住宅一期工程基坑支撑体系拆除新技术及应用[J].建筑,2013(4).
[3]田曼丽,田润竹,蒋正武,孙振平,杨正宏,富琴军.上海地区深基坑土特性及其在烧结制品中应用可行性分析[J].砖瓦,2013(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建筑也开始大规模兴起。基坑也因此逐渐成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基坑施工问题,确保其施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关键。而现阶段城市建筑的基坑施工通常在建筑密集区域采用支护桩开挖基坑,这种方式或多或少会给周围的建筑造成影响,为了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性,避免破坏周围建筑物的稳定性,我们通常会对基坑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测,为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同时确保建筑施工顺利进行。
1 监测项目的布置
在进行变形监测之前,要对基坑本体及其周围的环境进行详细勘察。在对基坑本体进行监测时,要对基坑本身的状况进行了解,检查基坑所在的地表是否发生开裂的情况,基坑周围有没有发生变形。如果发现基坑底部有隆起的土体,或是外侧土体在竖向上发生位移,相关负责人员必须及时制定解决方案。有关基坑周围的环境,对地下水位以及其与相邻建筑物的距离都要进行测量,再根据测量结果决定地下水位以及相邻建筑物的监测方案。
2 监测点的布置
在布置监测点时,要先在不受基坑影响的区域内设置好监测水准基点、后视点以及监测基准点,这样设置点的目的是为了使这些点不受基坑的影响。在设置这些基准点时,要结合基坑的深度以及土体的破裂角等来充分考虑监测点的设置问题。监测点通常设置在基坑滑坡部位的前沿区,或者设置在边坡上口滑坡周界附近,但监测点的设置位置最好的选择是在边坡中部以及重要拐角附近,除了监测点的设置位置要合理之外,监测点之间的距离控制问题也十分重要,因此在设置监测点时,就要考虑到监测的位置问题。对地表的开裂问题的监测方法一般采用标记法,对没有产生开裂的部分保持持续监测,防止以后产生开裂,对于已经开裂的地段,必须不断进行观测,及时记录开裂的宽度,整理好监测结果,分析地表开裂的发展趋势。
3 监测的实施条件
3.1 制定监测方法
第一,监视装置的监测基准点以及监测点必须布置在合理的位置上,若要准确观察基坑的位移情况,必须应用精度较高的全站仪;基槽开挖后才可以观察基坑的沉降问题。在实践时,可以用精密水准仪及测斜仪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轴力计测支撑轴力等其他参数,在设置监视装置的过程中,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采用先进的设备,设置好监测装置的安装路线,一切按标准准备就绪以后,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记录好监测信息。
3.2 监测频率
基坑监测的频率要根据基坑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状况来确定,在基坑刚刚开挖时,环境相对稳定,可以每天监测一次;时间越长,基坑慢慢开始位移,位移程度会慢慢接近预警值,这时监督频率则可以开始增加;等到基坑的基础底板施工完成之后,可以开始减少监测频率,把监测次数慢慢减少到一天一次,直到土方回填,就不需要再进行监测。
3.3 监测精度
根据基坑等级来设置监测点,对于相邻的变形点的高差中误差以及变形的高程中误差以及点位中误差进行重点监测。
3.4 确定监测报警值
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坡顶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以及边坡墙体的水平位移。在进行基坑监测时,应在设定基坑变形值之前,确定侧壁以及基坑的安全等级,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监测报警值。坡顶的水平位移速率如果连续三天内都在每天3毫米以上,则必须停止施工,预警,并继续对基坑的变形量进行监测。如果建筑物的周围或者底部出现剪切破坏的痕迹或者其他的危险征兆,如陷落、隆起、涌土等,必须发出警报,施工人员应及时处理,防止发生意外。
4 监测管理
4.1 监测过程的管理以及记录制度
土方开挖过后,就可以开始监测点观测,然后可以采取护坡施工,在开展护坡施工后,要对整个施工程序进行科学的管理。实施护坡的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好基坑的变形情况,按照设定的周期来进行监测,及时整理观测的结果,将所得信息制成表格,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对监测结果中所存在的问题整理分析,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4.2 构建信息反馈制度
对于基坑监测的结果必须构建健全的信息反馈制度,以便于对基坑变形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及时解决,避免阻碍施工进度。进行监测的工作人员要及时汇总和整理观测结果,在规定的表格中进行填写,对不同观测点的变形情况进行汇报。同时,业主、项目经理以及监理工对于监测结果和工程问题具有知情权,工作人员也要将监测结果及时汇报给他们。当数据变化明显,临近预警值时,相关部门要立即引起重视,及时解决问题,使工程顺利展开。
4.3 制定应急措施
在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因为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旦在施工中出现危险情况,就会使施工陷入困境。在合理的急救措施的支持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险情给工程造成的损失。为了及时解决基坑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由专业人员组建成一个专门的监控小组,由项目经理作为整个监控小组的组长,带领监控组成员负责整个施工的全过程。在基坑监测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护坡的结构变化,除此之外,对墙移以及墙体和管线的变化情况也必须进行监测。其次,在监测时,如果发现支护结构的位移程度较大,就需要立刻回填土方。在回填土方时,如果使用挖土机来进行回填土方就可以有效的达到控制位移的目的。同时,在位移较大的地方,可以应用超前支护保证基坑的稳定性,保证了稳定性之后,才能继续开挖。在开挖前,如果出现了流沙层,就必须在开挖前采取一系列加固措施;同时,为了防止支护结构的位移超过了预警值,可以事先准备好沙袋,用沙袋来反压,控制支护结构的位移程度。这些应急措施可以防止出现意外,破坏施工质量,一旦出现危险,即可有备无患。
4.4 监测技术措施和报告的提交
要使基坑监测的质量得到保证,监测技术的合格十分重要。在正式监测开始之前,必须制定相关监测技术措施,严格把关监测设备,规范监测方法,检查的仪器要精确和严格,保证在使用时不会出现意外,确保监测项目的监测精度得到保证;尽量将符合路线的方法应用到水准测量中,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监测仪器的质量,派遣专业的监测人员,精确记录监测结果,对结果进行严格的分析与研究,不可毁坏监测报告或随意涂改数据内容。监测报告是对监测结果的反映,一般包括监测过程和工程完结两个阶段。监测过程是指根据工程的进度,对工程阶段性的状况和数据变化进行记录,把每一个阶段的状况整理好,做成监测报告递交给相关部门,便于整体掌握整个工程,及时解决问题。工程完结监测报告是指在工程结束后,将整个工程的监测数据递交上去。监测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监测项目、所用设备、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等内容,以便于了解整个工程施工过程。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使得高层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基坑支护工程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基坑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建筑使用的功能性以及周边施工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基坑支护的方法有地下连续墙、土钉支护、桩锚支护等方式,虽然这些支护技术逐渐成熟,但每一种支护方式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需要实时监测基坑的位移,一旦出现安全隐患便可及时进行调整。进行监测的工作人员要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变形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基坑开挖工程的顺利进行,提升建筑的稳定性,使我国的建筑发展步入新的时代。
1 前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建筑工程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由此也使得建筑的基坑逐渐朝着深开挖、工作面较窄的方向发展。目前,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被称为保证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基坑工程的监测包含基坑的变形监测、地下水动态检测和应力检测。由于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开挖深度越深,土体原有的平衡被破坏的越严重,因此在土的应力发生变化之后,其支护结构也发生变形,这就容易导致建筑的周边地面产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并且在这些现象周而复始、相互影响的作用下,严重威胁着整个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以及周围临近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安全。除此之外,建筑基坑的变形与周围的环境、天气情况、基坑的开挖深度以及开挖方法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只有对其进行变形监测,才能够实时发现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时对造成的危险进行预防,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鉴于此,基坑的变形监测是基坑工程开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加强对于基坑的变形监测研究十分重要。
2 基坑的变形监测
2.1 基坑变形监测的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建筑的基坑都比较浅,因此基坑技术并没有得到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深基坑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对于深基坑的变形监测也得到了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大型的建筑工程中,很难单纯的从理论上对基坑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只有将理论、经验和检测相互结合,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因此,开展基坑变形的现场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首先,基坑的变形监测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实时的动态信息。由于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常常受到周边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其变化无规律可循,所以容易对周围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的伤害,一旦危险发生则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鉴于此,这就需要对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实时的检测,从而掌握基坑的动态信息,从而为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安排提供了方便。其次,有利于施工单位掌握基坑的变形程度。依据检测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基坑开挖对于周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变形的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施工的进度。最后,基坑变形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工程事故发生的预兆,通过及时研究监测得到的数据,在事故发生之及时前,及时改进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2 基坑变形监测的具体实施措施
在基坑的变形监测过程中,主要是对基坑的围护结构墙体、周围环境和地下水位情况进行监测,从而找到影响基坑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在上海国际华城办公综合楼的三期工程中,其基坑呈现多边形,南北宽60米,东西长约47米(北)和87米(南),开挖深度约为7.95到8.95米,并且采用明挖法施工。因此,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的主要措施如下:
2.2.1 布置监测点和埋设仪器
一般来说,监测点主要布置在能够基坑开挖的影响区域,稍微大于基坑的两倍深度。所以在确定监测点之前,要对基坑的地质情况和基本围护方案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然后在再根据理论和经验设置布设点的位置和密度。从原则上讲,一般监测点的埋设要在开挖工程进行之前完成,并保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中应该直接将对沉降和位移进行监测的观测点放置到被监测的物体上。其次,由于在基坑开挖之前需要对基坑内的水位进行降低,这个时候就会引起周围的地下水朝着基坑的位置汇集,就可能导致基坑范围内的塌方,所以加强对于地下水位的监测十分重要。鉴于此,在埋设测斜管装置的之后,将其埋设在比较容易引起塌方的地方,并沿着平行于围护结构的20到30厘米处进行布设。其中在水平测量的过程中,主要应用全站仪,具体公式如下:
监测点坐标与观测角度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函数为:
其中,D为测站点到观测点之间的距离;β为基线方向与观测方向的夹角;X、Y为观测地点的坐标。
由误差传播定律可以得出观测点坐标的误差:
由上式可以得出2个独立直接观测点的点位误差:
一般来说,测量水平位移监测的误差在3~6毫米之间,所以这时选用的基准点位置是比较恰当的。
之后,在运用钻孔的方法来埋设水位管时,具体埋设方法如下图所示:一般来说,钻孔的直径为100mm,当完成钻孔之后,便进行泥浆的清除工作,然后将直径为50mm的水位管放入孔内,在孔的四周内填入砂,距上部4米的地方用粘土填回,并用盖子封好。
2.2.2 确定和调整监测的频率
基坑工程的监测频率是反映监测项目的变化的重要依据,并且要本着不遗漏的原则。一般来说,当对基坑的水平位移进行观测的时候,需要在开挖之前测量一个初始数值,然后根据工程对其进行调整,实行不同的监测方案,通常情况下,在开挖过程中要缩短监测的间隔时间,开挖之后就要延长间隔时间,一旦水平位移和沉降出现异常情况,则需要适时的增加监测时间。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水平位移监测的过程中同步进行对垂直位移、地下水位的检测。
2.2.3 在施工期间进行巡查
在基坑的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每天都有专门的检测人员进行巡查,主要包括对于支护结构、施工状况、周围环境和监测设施的巡视与检查。一旦发现基坑的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及时更改监测方案,加强对于基坑变形的检测时间,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是否会导致危险的发生。除此之外,一旦监测设施遭到了破坏,就可能中断信息的监测过程,从而使基坑发生不可修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巡查过程中要加强监测点的观察,一旦发生破坏,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通过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来保证监测点的正常工作,其具体流程图如下所示:
4 基坑变形的原因和机理
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土体开挖、土体降水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基坑发生变形。当前基坑的变形主要包含围护墙体的变形、基坑周围底层的位移和坑底的隆起等现象。围护墙体的变形有水平方向变形和垂直方向变形两种,一般在基坑开挖之后,基坑的内侧失去了原有的压力,从而导致墙体的受到全部或者部分土压力,进而产生变形。关于基坑周围底层的位移,主要是由于在土体开挖之后失去了荷载,受到围护墙体两侧压力差的作用,就导致基坑内部的发生水平的位移。和基坑周围底层的位移不同,坑底隆起是土体卸荷之后发生的垂直方向变化,一般在浅层的基坑开挖中,当开挖结束后很快停止,但是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受到土体内外压差的作用,坑底的土壤向上隆起,当到达一定极限时,则可能导致周围底层的沉陷,致使基坑失稳。
5 基坑变形的规律分析
通过上述对基坑变形监测的实施措施和变形机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到基坑的变形规律,具体如下:首先,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对于周边的管线设施和建筑物的影响比较大,,容易引起地表发生沉降现象。与此同时,在减缓地下工程的实施进度的时候,其沉降的趋势也有所稳定。 其次,基坑的开挖使得起到围护作用的墙体会朝着基坑发生内向位移,并且位移的程度会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不断进行,一般最大的位移处于距离开挖面0.5到1米的地方。与此同时,在基坑开挖深度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支撑轴力会持续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会不断减少,等到开挖完成之后,支撑轴力会保持在一个数值上。这时,随着地下工程实施过程的进行,围护结构墙体的移动会趋于平缓的状态,一直到稳定的数值就不在变化,也就是最大变形位置。最后一点,通常情况下,如果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止水效果,那么地下水位就不会发生很大的波动,由此基坑的开挖程度会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很小,从而也可以说明地下水位并不是导致基坑变形的最主要因素。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坑的变形监测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也成为保证基坑工程质量的基本要素。所以,当前加强对于建筑基坑的变形检测势在必行,通过分析基坑变形的原因与机理,掌握基坑变形的规律,从而在基坑工程出现重大事故之前及时做好变形监测工作,将这些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进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海龙.明挖隧道深基坑变形监测技术与分析[J].路基工程,2010,17(5):52-53.
随着我国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向高耸和地下拓展,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深基坑的运用,同时也伴随着基坑工程事故的发生数量也在增加,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巨大。由于基坑中土体和结构的受力性质及地质条件复杂,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土体变形预估时,通常简化和假定的数学模型与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差异,同时基坑支护体系所承受的土压力等荷载的不确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工作性状的时空效应及气象情况、地面堆载和施工等偶然因素影响。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可验证和改造设计的计算和方法,深基坑开挖工程往往在市中心的建筑密集地带,施工场地四周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状态,当土体变形过大时,会造成邻近结构和设施的失效或破坏。因此,需要在建筑深基坑施工时,对基坑周围的土体性状、维护基坑安全的支撑结构体、邻近基坑的地表状况和相邻的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作周密、系统的测量监测,才能了解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当异常情况出现时及时发出危险报警,通知相关单位人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一、监测深基坑的主要项目
测量监测深基坑安全性的主要内容有:测量坐标点位的平面位移和高程监控点沉降量;测量基坑底部局部土体受挤压突出高度值;测量支护结构侧向位移变化量值;测量基坑内地下水位的高度;测量支护结构体土的压力值;测量邻近基坑建筑物等环境及市政管线变形量等深基坑的稳定性,保证深基坑工程正常安全施工。
二、监测点布设
(一)高程点的布设
高程基准点布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高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上。本工程高程基准点3个,布设在稳定的建筑上,工作基点3个埋设在基坑周边相对稳定的地方。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
(二)布设平面监测点
基准点的设置:设置平面位移3个监测基准点,设置工作基点不少于3个,便于施工过程中的检验和校核。
监测点的设置:按照实际基坑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内深层部位的水平位移监测点一般布设在基坑的边坡、基础围护周边的轴线处和具有结构代表部位的特征点处,监测点设置数量和点的间距按照设计或工程实际来确定,每个围护墙边长方向至少设置一个点。有时需要用测斜仪监测水平位移时,设置的监测点在围护墙内深度要超过围护墙在土体中的位置,而且为了保证测斜仪管端嵌入稳定的土体中,埋入土体的深度也要足够深。
三、基坑变形监测
(一)竖直沉降观测
一般用独立水准系作为沉降监测用的高程控制网,在离开基坑边缘现场3倍以上的距离土体处布设一组三个基准点进行互相校核。遇到深基坑采用由对磁敏性材料制成的探头及标尺的导线组成深层沉降仪。当磁性探头与深度钻孔中的圆环接触时,沉降仪发出蜂鸣声,此时即可测得圆环所在位置的高程数据。
(二)水平位移量监测
测站点应选在基坑的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初次观测时,须同时测取测站至各测点的距离,有了距离就可算出各测点的秒差,以后各次的观测只要测出每个测点的角度变化就可推算出各测点的位移量。观测次数和报警值与沉降监测相同,日变量大于3mm,累计变量大于35mm时,就应向有关方面报警。
(三)倾斜量监测
沿测斜套管内壁导槽由测斜探头滑轮渐渐下放到底,从下到上部测定每米该监测点的偏角值,再旋转探头180度,重复测量,完成一测回数据,推算各部位点的位移量。把测斜管埋设14天且开挖前取两个测回的平均值作为该测点的初始值,在正常施工时监测数据与初始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水平位移量值,与上次数据的差值就是本次位移量。
(四)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监测
土体压力计和孔隙水压力计监测地下土体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对于深基坑工程必须安装。按照工程不同的深度放置数个压力计,再用干燥的粘土粒填充密实,干土吸水后随即封堵钻孔,并随基坑围护施工时同时安装,安全隐患处必须安装。安装后2天测试初读数,基坑开挖时每3天至少监测一次,遇到异常,加密观测。
(五)基坑围护桩内力监测
基坑围护桩、水平支撑结构、立柱以及腰梁等水平内力监测采用应力计,安装应力计须在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时同时进行,选择位置一般在便于监测和有代表性的部位,每个断面成对安装,监测数据取平均值,每个应力计引线编号,便于监测。采集好数据及时作计算分析处理。
四、结语
(一)要保证约束探头导槽沿测斜管延伸方向构成两正交平面,确保后期测试数据可靠。
(二)要使测斜管管底基准点水平位移为零,根据实际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其埋深,结合全站仪或经纬仪的观测,将顶端设定为基准点,从上而下进行测斜的监测。
(三)要保证回填料的弹性模量接近周围土体,以便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土体的变形特征。
(四)深基坑施工时,要加强基坑支护结构、土体、相邻建(构)筑物等全面系统监测,动态掌握其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警,快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参考文献
[1] 古伟洪.阐述深基坑施工的测量[J].施工技术与运用, 2010.
[2] 金枝,王阳峰,宣鉴江.某深基坑开挖监测分析[J].建筑与工程,2011.
Abstract: Monitoring of deep foundation pit is a key link of quality control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deep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based 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link of modern engineering, but als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reduce project accident indispensable link.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of their own in the foundation pit monitoring practice experience, with three kinds of deep foundation pit in comm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s an example, deep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monitoring methods are briefly analyzed, and strive to provide a peephole view for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crack.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deformation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TU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工程建设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对空间的利用不仅表现在由地面向高空的拓展,同时也表现在由地面向地下的延伸。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中,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地铁交通系统、地下商场以及过江隧道等利用形式随处可见,成为缓解城市用地矛盾,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形式。而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大规模的深基坑工程施工,由于深基坑的施工理论和施工技术还都不成熟,施工中常常存在着各种不断变化的影响因素,目前,仅靠设计理论和工程经验难以解决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往往造成巨大的基坑安全事故,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社会带来较恶劣的影响,因此,基坑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深基坑变形监测工作相关问题概述
、变形监测的目的
通过实时监测基坑周边土体和基坑支护结构内力的最新变化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坑和周围建筑物以及其它构筑物的变形状况,把实时监测所得到数据和工程设计中的预期数据进行多方面、系统化的对比论证,根据对比得出的结论,对施工技术和工程参数进行重新评估,以判断施工计划是否有必要进行修改,以适应下一步的施工方案,为后续施工的开展提供实时的信息数据支持,达到信息化施工的要求。为施工方案的制定、安全和环保措施和设计方案的改进提供第一手的数据支持。
(二)、变形监测的项目
深基坑的变形监测是一个范围广泛的工程监测过程,由于深基坑施工中水文、地质、周围建筑物存在千差万别所以具体的监测项目有着很大的不同,笔者个人认为一般情况而言深基坑的变形监测项目主要如下表所示:
表1:深基坑变形监测项目表
该图表为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总结的深基坑变形监测的一般项目,实际操作中具体监测内容以实际施工条件为基础制定,本表格仅供参考之用。
二、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法简析
(一)、垂直方向(沉降)的位移监测
主要是围护墙顶部的垂直位移变化和基坑周围地表、建筑物、道路沉降监测。
1:沉降监测中基准点的埋设方法分析
在基坑外(一般离基坑50米以外)埋设三个水准基准点作为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要求埋设的地点要不受施工的影响,土质有相当的稳定性,为保证沉降观测结果不受水准基准点可能存在位移和沉降的影响,必须定期对水准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核,通常情况下是通过三个水准基点相互验证其稳定性;支撑轴力的监测一般是在支撑立柱的顶部焊接钢质构件布设监测仪;基坑周围地表、建筑物、道路沉降监测点一般布设在建筑物或者是其它构筑物的拐角处,离地面20CM高的地方,并且要尽量避开水管,窗台护栏等有碍于视线观察的物体。
2:沉降监测的要点分析
笔者认为沉降监测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准点和观测点的首次观测一般为三次往返观测,以采集到最为可靠的初始值;以后每期均为单程观测即可,由所有的观测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
(二)根据水准控制线路,观测深基坑周围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沉降点变化,支撑力柱的沉降量变化,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各沉降点的高程。
(三)设站和立尺要注意避开如起重机、塔吊等危险施工器械的下方,避开混凝土搅拌机、施工现场配电房等干扰源。以免对监测数据产生影响。
(四)和许多工程监测一样,在深基坑变形监测中当沉降观测外业数据采集完后,应进行数据的平差处理,以计算出各基坑监测点的高程,再计算各点在一个观测周期内的沉降量,计算各点的累积沉降总量,计算各点的沉降速率等。
(五)监测所采用的设备和仪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行业标准,并且根据实际的施工条件可采取多种监测方法和监测内容,不必局限于一定之规。
(二)水平方向的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主要表现在内部围护体的水平位移变化监测、围护墙的顶部水平位移变化监测、深层水平位移变化监测等几个方面。
1: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埋设方法分析
基坑施工中,基坑从外形来说主要呈现长方形和不规则图形两种,在实际监测中为了确保观测视线的长度不大于200M,通常在基坑的拐角处布设3个或3个以上的工作基点;根据设计中关于围护墙的预期数据在支护结构顶部冠梁位置以埋设观测墩的形式布设观测点,架设的观测设备要注意避开支护结构中的安全栏等有碍视线的物体,以免造成观测失真。
2:水平位移监测的要点分析
笔者认为水平位移监测主要有如下要点值得注意:
(一)规则形状(如长方形)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有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多重方法可供选择;基坑形状复杂(形状不规则),需要对基坑不同方向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测,有小角法、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方法可以采用;当监测点与基准点无法通视时,还可考虑采用GPS测量法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监测观测方法。
(二)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观测路线和监测仪器对同一项目进行监测,确保数据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三)固定观测路线、观测方法和露天作业时间。
(四)采用极坐标法进行位移变化监测时,一般选取基坑水平长边为X轴,垂直长边为Y轴进行坐标计算。
(三)倾斜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1:倾斜监测的方法分析
基坑围护结构(建筑物)的倾斜监测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测定其倾斜;二是通过测量建筑物基础相对沉降的方法来确定建筑物的倾斜,直接测定建筑物的倾斜要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或各层间相对于下层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分别计算整体或分层的倾斜度、倾斜方向以及倾斜速度等;通过测定建筑物基础相对沉降的方法确定倾斜时主要是通过把斜测仪和探头组合后,采用:钻头埋设、以及预制和捆绑埋设的方法进行测量。
2:倾斜监测的要点分析
结合倾斜监测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经验笔者认为倾斜监测要注意如下几点:
(1) 测斜管应以垂直埋入;埋在桩体或者是地下连续墙中的斜测管应与钢筋笼 扎牢。
(2) 测斜管的一对导向槽和基坑方向要保持垂直。
(3) 要以测斜管中的不动点作为测量基准,一般把管底作为测斜管中的不动点。如果护坡桩、地下连续墙的插入比不大,无法保证底端不动,则应以管顶为观测点,测量该点的水平位移,计算出测斜管在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
三、结论
深基坑变形监测是深基坑工程质量乃至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众多地下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按照基坑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范围,方法以及技术手段和测量设备是做好深基坑监测工作,实现信息化施工的决定因素。以监测手段创新为突破口、高技术设备为依托是搞好深基坑变形监测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V55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08-2
近年来,基坑变形监测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城市大规模建设、地下建筑的大规模发展而逐渐兴起。基坑开挖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而现阶段城市建筑施工中,基坑开挖工程通常位于建筑密集区域,所用的支护桩开挖基坑方式,在开挖施工中无法避免会对附近建筑造成影响,因此应开展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从而为基坑工程的顺利、安全开展及附近建筑的稳固提供有力保证。
1监测项目的布置
在监测点布置过程中,首先应合理设置监测水准基点及水平基准点,一般需要在基坑的影响范围之外设置上述点位,从而保证上述点位设置后不会受到基坑的影响;在设置基准点时,需要将基坑的深度以及土体的破裂角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其次是设置监测点,通常情况下,在滑坡的前沿区以及边坡上口滑坡周界附近设置监测点,并且尽量在边坡中部以及重要拐角附近设置,严格控制其间隔距离。最后是对地表的开裂问题进行监测,一般需要将标记法应用过来,比较和观察开裂地段,对开裂的宽度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分析发展趋势。
2监测点的布置
在监测点布置过程中,首先应合理设置监测水准基点、后视点以及监测基准点,一般需要在基坑的影响范围之外设置上述点位,从而保证上述点位设置后不会受到基坑的影响;在设置基准点时,需要将基坑的深度以及土体的破裂角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其次是设置监测点,通常情况下,在滑坡的前沿区以及边坡上口滑坡周界附近设置监测点,并且尽量在边坡中部以及重要拐角附近设置,严格控制其间隔距离。最后是对地表的开裂问题进行监测,一般需要将标记法应用过来,比较和观察开裂地段,对开裂的宽度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分析发展趋势。
3变形监测的实施
(1)高程基准网的确定,在影响区域外按规范埋设三个沉降监测基准点构成高程基准网,按二等水准观测要求往返测量,并检测其稳定性。
(2)连接沉降监测点和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沉降监测的首次观测在施工前进行,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初始值。
(3)监测人员在监测工作期间应经常对监测点进行巡视,所有监测孔作醒目标记,及时用孔盖盖住,以免异物掉入孔内;经常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请求协助保护;监测点一旦遭破坏,应及时重新布设并取得初始值,新设点的变形量在破坏前累计的基础上继续累计,确保监测点数据的连续性。
(4)每期观测前,要求对所使用仪器进行检查,水准仪i角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i角不得大于20秒。
(5)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要求每0.5m间隔采集一组数据,读数取位至0.1mm,采用仪器自动记录。每个监测点正反两次量测;支撑轴力采用钢筋应立计布设在支撑内,每组设两只,在支撑断面的主筋上对称焊接应立计,其断面如图所示;裂缝监测要求对走向、长度、宽度的变化进行测量,采用裂缝观测仪或精密钢尺观测每条裂缝最宽处和末端一组宽度数据,计算宽度变化。
4监测频率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考虑基坑工程等级,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的确定可参照下表。
5监测预警参照规范表(见表2)
6监测数据超预警及处理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按超预警处理: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要求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9)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10)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2)出现其它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一旦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必须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书面报告,引起各方重视,必要时由基坑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对基坑围护采取加固措施。
7监测管理
一是监测过程的管理以及记录制度:开挖过土方之后,需要进行监测点观测,之后方可以采取护坡方面的技术措施,并且将护坡施工开展下去之后,也需要科学管理整个工序;在实施护坡的过程中,需要对变形情况及时关注,之后结合设定的周期,来进行科学的观测。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观测结果进行及时的整理和检查,对相关的记录表进行填写,汇总监测成果。通常情况下,在第二天就需要向有关部门汇报监测的成果。
二是构建信息反馈制度: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汇总和整理观测结果,并且在规定的表格中进行填写,对不同观测点的变形情况进行汇报,相关部门结合汇报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同时,还需要向业主、项目经理以及监理工程师等定期汇报。如果数据变化较为明显,或者与预警值较为接近,需要立即报告给相关主管部门。
三是制定应急措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到基坑施工,那么就可能有诸多险情出现,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应急措施,以便对险情的危害和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减小;首先,对监控小组进行组建,组长为项目经理,全程科学监控土方开挖的整个过程,除了对护坡的结构变化以及墙移进行监控之外,还需要对墙体和管线的变化情况进行关注。其次,如果有明显的位移发生于支护结构中,那么就需要回填土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挖土机回填土方,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位移;同时,需要将超前支护应用到位移较大处,保证稳定之后,开挖工序方可以继续进行。如果有流沙层出现于施工过程中,在开挖之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加固措施;同时,还需要准备适量的沙袋,这样如果支护结构有着超过预警值的位移,就可以用沙袋进行反压,有效控制支护结构的位移。
四是监测技术措施和报告的提交:首先,需要科学制定监测技术措施,严格规定监测过程中用到的设备、方法和数据,这样监测项目的精度才可以得到保证;比如,要严格检查仪器,保证没有问题出现;尽量将附和路线的方法应用到水准测量中,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对仪器和工作人员进行确定,并且禁止随意涂改记录的数据。其次是监测报告,一般包括监测过程和工程完结两个阶段,监测过程需要结合施工进度,将阶段性的监测报告给提交上去;工程完结时,则需要将完整监测报告给提交上去。在监测报告中,需要对工程概况、监测项目、所用设备、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等内容充分纳入进来。
8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基坑支护工程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虽然有着诸多的基坑支护方法,如地下连续墙、土钉支护等,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需要对基坑的结构位移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消除隐患。
参考文献
一、城市建筑区深基坑变形监测的目的以及意义
对于建筑区的深基坑而言,主要指开挖深度在5米以上的基坑。通过对相关的施工经验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若要确保基坑施工的稳固与安全,除了在前期设计方面保证周密性之外,加强对施工过程以及变形监测的精心管理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如此,在面对施工情况较为复杂的大中型项目或对周边环境有严格要求的工程时,鉴于经验有限,在对工程实施变形监测时往往无从参考,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求相关测量人员在现有理论的参考下,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来对其实施相应的改造,在对基坑进行支护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周围环境的相关测量工作,进而使施工在稳固与安全的状态下进行。
(一)深基坑监测的主要目的涉及到以下4方面
1、由于深基坑监测过程中,涉及到先进的技术与设施,因此,能够为我国的建筑施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与依据;2、借助项目施工过程中一系列的深基坑监测经验,能够为前期项目设计提供宝贵建议,同时也为复杂项目施工提供优化方案与参考依据;3、众所周知,理论源于实践。借助大量深基坑监测经验可以最大程度的对设计理论进行完善与改进,这也是测量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4、由于深基坑监测范围是在建筑区周边,因此,科学化的监测手段能够最大化的对周围建筑予以保护,避免建筑破坏与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深基坑监测的重要意义
首先,只有对深基坑监测数据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测绘方案,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建设过程进行必要的干预与指导;其次,开展深基坑监测前,必须对建筑周边及施工环境有正确的观察与认识,这样一来,就能有效降低建筑区地下设施受到的影响与损坏程度;最后,通过深基坑监测,能够对随时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进而对其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在降低事故发生几率的同时也能在第一时间实施相关的补救措施。经过具体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对于深基坑的科学化监测,不但能够有效的对其支护结构进行稳定性保护,还可以有效避免在施工全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事故,此外,通过深基坑变形监测,可以对预期测量设计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无形中加大了基坑施工的安全保障。
二、城市深基坑变形监测相关内容概述
1、对于城市建筑区的深基坑变形监测而言,其监测对象涵盖了周围建筑物、地下管道、周边出现的交通线路、相应的支护体系及场地水位等方面。涉及到的监测项目包括:(1)沉降监测:又含有建筑场地沉降以及基坑回弹等;(2)位移监测:涉及到基坑侧向位移监测以及倾斜观测等;(3)对特殊变形的相关观测;(4)对建筑区相邻环境的相应观测。2、鉴于深基坑的变形监测持续时间较长,涉及到整个工程,为确保监测的实时性,这就要求相关监测人员必须开展相应的测量巡视工作。通常情况下的巡查,是指监测相关人员来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视,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对各种情况利用肉眼以及锤钎等专业测绘工具进行判别与辅助判定,还能借助文字与拍照的方式对每次巡查的重要场地情况进行记录。为有效避免异常状况的发生,在每次巡查完成后,要将现有数据与之前测量数据加以比对,在整体上对工程状况进行分析。在不能确定预测是否准确的时候,必须与总包相关的技术人员就实际巡视与测量情况进行沟通,在确定是否异常的同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3、巡查内容包括:(1)对支护结构的巡视,例如,结构成型的质量,立柱的变形状况,冠梁是否出现裂缝等;(2)施工工况:例如,基坑周围地面是否超载,基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地表排水是否达标等;(3)周边环境,涉及到建筑区邻近的基坑与施工状况,周边管道、道路以及建筑物情况等;(4)对周边设施的监测,例如,对基准点、监测点以及相关元件状况的监测等。
三、实施城市深基坑变形监测的具体措施
(一)对监测点的布设
为了确保监测的及时与全面性,在对监测点进行相关的布设时,要根据现场实际状况与工程要求来进行。为保证布设的有效性,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方案确定前,必须对基坑防护措施与基地地质有详细了解,然后在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情况下对监测点实施密度与范围的相关布设。在参照布设设计的情况下,对于需要提早完成的点尽量保证在开工前就埋设好,同时对静态初始值进行测取,并保证其稳定性。对于那些被监测物上的安装测点而言,应确保直接接触,譬如沉降与位移的测点。而在地下管道中未能直接挖测点就有必要实施模拟监测,比如,埋设于人行道上的水泥桩。
(二)保证合理的监测频率
要确保监测频率的合理性,就必须根据项目周边环境与所处阶段等因素进行监测。当测量数值稳定时,可降低监测频率;反之,监测值异常时,必须将频率提高。异常监测包括:监测数据幅度较大并出现预警、管道出现泄漏以及周边建筑物出现沉降情况等。
(三)对于监测数据的观测与处理
根据监测频率来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同时将当前测量数据与之前数据进行差值比对,依据自身经验与规定范围来对数据稳定性加以判定,在面对数据的异常情况时,必须进行标准比对,进而对其偏离与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当各观测点能够建立起相互联系并形成体系时,就必须对差值进行组合比较,当判定不足时,就必须借助相关的统计检验方法来做进一步判断。结语:综上,在建筑施工中,为确保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做好对深基坑变形的监测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相关监测人员必须对本职工作予以足够重视,在不断对监测体系进行完善时,还要根据工程阶段实际情况对监测措施进行有效调整与改进,最大程度的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不小于5m的基坑,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保证基坑的施工安全就需要具有周密的设计、精心的施工以及周全的变形监测。在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大中型类型的工程或者对周围的环境要求比较严格的项目,往往在进行变形监测时很难借鉴以前的经验,需要相关人员根据已有的理论,进行对应的改造,做好基坑的支护和周边环境的监测工作,来确保深基坑能够得到安全施工。之所以进行深基坑监测,目的主要有以下4点:①能够为我国的信息化施工建设提供重要依据;②为设计实现优化提供重要依据;③是实现基坑工程的设计理论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④能够对深基坑施工周围的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行深基坑监测的意义则是主要表现在:首先,需要借助监测所得的数据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对应的指导,充分了解该进行何种类型的工程方案设计;通过观察施工环境以及周边的环境,保证地下设施所受到的影响能够降低到最低程度;对即将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采取补救措施。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基坑监测是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手段,能够对施工全过程可能面临到的危险事件,进行有力避免,并且还能够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为基坑施工过程的安全提高了保障。
2城市建筑区深基坑变形监测内容和基本方法
城市建筑区基坑监测的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围护桩、水平支撑发生的应力变化;围护桩地下桩体的侧向位移、围护桩顶的沉降;基坑内坑底回弹监测、对基坑内外部地下水位的监测;对地下土体的孔隙水压力以及土压力的监测;基坑外部土层的分层沉降等。在选择基坑的监测方法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比如要结合场地的条件、设计要求、基坑的种类、周边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保证所选用的监测方法能够有利于施工现场的顺利进行,还要简单易操作。当前对深基坑的变形监测中,国内外采用的主要的方法有物理模拟法、经验公式预测法、数值模拟法、半理论版解析法以及非线性预测方法等。对于城市建筑区的深基坑工程监测工作来讲,它的工作同样也需要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它们分别为支护结构的应力监测、支护结构的外力监测、对支护结构变形的监测、对周边环境以及外部建筑物的监测,这4个部分的内容,又分别保含若干个小的方面,比如支护结构的应力监测就包括对自身应力的监测以及支撑结构的应力监测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3工程案例
3.1工程概况
此次选取的城市建筑区基坑施工是广东省某项目的施工,该工程拟建设4栋高为25层的楼房,主要分为两个基坑,基坑之间的距离约为95m,所开挖的基坑面积为10200m2,深度为13m。在基坑中每隔40m就借助放坡土钉挂网喷混凝土进行,剩下的部分则采用支护桩进行基坑支护。经过现场勘查判定该处的施工建设属于A级建筑类型,基坑的安全性非常重要,高达一级。之所以基坑施工非常复杂是因为在基坑的周边还存在十几栋的房屋建筑,基坑的边缘距离房屋建筑的最近距离甚至都不足2m,另外在基坑的周围还埋设有很多电缆、煤气罐、水管等设施。
3.2监测的对象
监测的内容主要分为位移监测、沉降监测,其中又包括支护桩、土体、地下设施、建筑物等。
3.3监测基准网和监测点
(1)监测网。监测网又分为平面监测网和高程监测网。在铺设平面监测网时,由于建筑区周围的建筑非常密集,所以借助导线布网的方式,在保证不会受到基坑变形影响范围之内布设基准点,考虑到工作点比较容易发生变形或者破坏,所以需要多次设定工作点。在除此布设控制点,总共布设了15个点,导线网的总长约为2km,另外边长长度在25~250m左右。按单位方位角和坐标开始计算,在经过平差计算之后,测角中误差在正负1.7分,最弱点点位中误差±2.5mm。高程监测网则设置基准网点7个,其中包括1个起始点和2个结点,精度能够评定每公里测量偶然中的误差±0.5mm,全中误差±0.3mm。
(2)监测点。监测点的类型主要包括位移监测点、沉降监测点、支护桩监测点以及土体监测点等,监测点的位置一般会设置在基坑周边以及底部、周边的建筑物、基坑支护桩等位置。
3.4变形的测量
考虑到施工场地比较狭小,借助通视进行测量会比较难实现,所以在监测支护桩的监测点、房屋监测点以及土体监测点的测量时,会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测量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按照四等导线观测的相关要求,多数要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最终的取值要在经过红外仪改正之后的数值。沉降监测点则是需要按照二等水准的相关要求进行测量,保证所取的测量结果的误差要小于±1.3,争取将平差计算之后的所有误差均控制在±0.2mm中。
3.5对测量结果的校验
由于基坑的施工场地过于狭小,所以工作点用的基准网点受到施工的影响会比较大,发生了很大的水平位移甚至有的被破坏。另外在监测过程中还出现过几次不同程度的补点破坏,都及时得到了修复,采用基准网的点作为起始数据。在把工作点恢复之后,对计算结果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最大测角中误差、最大坐标闭合差进行相关检测,发现它们都符合相关要求。按照四等平面的要求对以极坐标法测量的基坑支护桩监测点进行计算,将全站仪以极坐标法测定支护桩监测点,并对基坑支护桩两两监测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进行检查,发现监测点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70m,直接测量的监测点的水平角和坐标反算水平角最大的夹角差在7″之内,边长差均小于1.6mm。对高程监测点则采用二等水准进行测量,对3个一等高程基准网点进行联测,测量方法是将其中的两个点作为起算,然后借助数学的平差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将剩余的那一个一等高程基准网点的平差数据和已知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相差为0.1mm。
3.6结果探讨
通过对此次基坑施工变形的相关监测,我们知道当平面监测和沉降监测水平在达到一定的精度之后,借助沉降监测点的沉降数据是能够推算出在一定高度之内房屋建筑所发生的水平位移以及倾斜角的,并且所推算的值和直接测量的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吻合性,推算结果不仅和变形有关系,而且还和两沉降监测点之间的距离有密切联系。当监测的对象比较高时,则需要考虑其它因素对它的影响,比如日照、风力、温度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对较高观测对象的变形、扭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地下室建筑工程深基坑在开挖和暴露期间的安全,对确保整个工程顺利施工和邻近建筑物,及市政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至关重要。为确保基坑开挖、基础和地下室结构施工及周边建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安全,必须对地块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周边的建筑物、道路灯进行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等监测,作为监理方必须加强对基坑施工监测的监理,掌握施工信息,把握好施工节奏,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
1.监测内容及精度要求
1.1 监测内容
深基坑支护坡顶的位移和沉降监测;临近建筑物的倾斜和沉降监测;裂缝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巡视检查等。
1.2合适精度指标的确定
深基坑工程有关技术规范一般将基坑顶部的侧位与开挖深度之比超过千分之四,作为施工监测中的报警值。因此,可根据深基坑的最终开挖深度计算出基坑顶部的侧向位移报警值。根据国际测量工作者协会(FIC)于1981年第十六届大会上提出的方法,为监视边坡安全可取变形量(报警值)的1/5作为变形监测水平位移量测的精度指标.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工程实际,一般可按变形测量等级“二级”作为精度控制指标,即:位移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0mm;沉降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可完全满足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工作的需要。
2 原理及方法
水平位移采用1)12002测距仪(或相当精度的全站仪),按测边交会网法测定各测点的位移量值。
沉降采用leica N A2水准仪(或精度相当的自动安平水准仪)按几何水准测量法规定,观测限差一般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临近建筑物(群)倾斜监测是通过设立在建筑物顶部的水平位移监测点,一般采用wili)T3经纬仪测角交会的方法来实现。
裂缝监测采用固定特制复位量测标志,用千分卡尺进行精密量测
地下水位监测根据工程施工地域(如离江、河、湖、海的距离)、地下水位、周边水域水位等因素,采用机钻孔加保护管,在孔内进行量测。
巡视检查在施工期对邻近建筑物(群)、地下室及雨季等显得格外重要。
3、基坑开挖的施工技术要求。
3.1 测量放线基点保护、准确度经专业测量员复测,监理复核。除保证放坡尺寸、基坑排水位置、支护结构位置以外,必须保证槽底满足基础结构施工作业的要求。
3.2水泥土搅拌桩施工优先采用三轴搅拌桩机,保证水泥土的整体性:重点控制钻杆垂直度、移机接头搭接咬合的位置准确度、隔夜超时接头部位的附加搅拌桩强度,保证搭接部位延桩身上下搭接咬合严密,杜绝出现分岔及搭接咬合不实现象:严格水泥用量和水灰比,保证分段压浆量及桩身密实。
3.3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排桩应严格按照工程桩的控制标准进行施工,一般采用原土造浆即可,泥浆密度根据实际护壁、钻孔及清孔效果等进行现场调控,由于支护结构排桩以受水平力为主,钢筋笼制作及沉笼接笼质量必须严格控制,除施工管理人员自查质量外,监理人员现场进行质量验收,包括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水下灌注、灌注量充盈系数等,监理可能出现缩颈、胀肚等情况。
3.4地下连续墙施工,采用履带式全液压转斗成槽机,效率高、精度高,施工方便;导墙精度控制,导墙轴线偏差限10mm以内,导墙净宽度偏差限5mm以内,以保证地下连续墙偏位不超过土30mm;护壁泥浆一般采用膨润土制备的泥浆,新拌制的泥浆应静停稳定后使用,切削成槽、钢筋笼制作吊装接笼、水下灌注混凝土连续性等均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槽段搭接接头处理至关重要,除采取合理的接头形式外,已成形混凝土侧壁清刷、槽底靠近接头处和槽底其他部位的沉渣和清渣应到位,保证地下连续墙接头部位密实。
3.5其他支护结构,冠梁、腰梁、内撑、格构柱、土钉等一律按照永久性结构施工质量标准进行施工。
3.6基坑内土体降水施工。在基槽开挖前先降水一周左右,在槽内地下水位降到施工方案要求的深度后,可批准开槽。通常采用大口井降水,大口井井距视需降水土层排水渗透系数不同,可在井距10m左右调节,降水井深入槽底的深度视具体计算的水头高度而定,降水井最底部的沉泥砂预留量宜2m左右,降水井应及时清井,保证效率,降水必须连续进行,均衡保持。
3.7挖土方必须执行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方案确定的挖方顺序开挖,分层开挖厚度1m为宜,达到分步荷、均匀受力、减小变形的目的,槽底人工清槽平槽底,严禁机械超挖人工虚填。杜绝随意开挖,一挖到底、不降水、不护坡、坡顶超重堆载、临边行走重载车等不安全行为。
4基坑变形与观测控制
4.1按照变形观测设计要求,编制专项的深基坑施工变形测量专项方案。
4.2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各项变形项目观测,初始阶段每天观测不得少于2次,必要时应增加观测密度,及时准确提供变形值,供有关单位技术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决策时使用。
4.3施工单位观测降水数据,准确记录,供有关单位技术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决策及采取措施时使用。
4.4当有关变形数据突变、超过正常值、达到报警值,应立即报告设计单位,采取应急安全措施。
5、基坑工程施工方案的监理审查要点
5.1.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基坑工程中,应采取降水措施,为土方开挖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时,也为城市道路交通创造一个文明的环境条件。
5.2. 当基础底面低于地下水位时,应采取降水或排水措施,使地下水位降至设计底面标高以下500mm,以满足施工需要。
5.3. 地下降水方案应根据土质情况、开挖深度进行设计,系统安装后应进行试运行。坑内、外降水时应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周围环境复杂的深基坑宜采用坑内降水,必要时应事先做降水试验,以便掌握坑内降水引起坑外地下位变化的规律。
5.4.基坑四周应设置明沟和集水坑排水,对于局部超深部位(如:电梯井、集水井,可采取轻型井点或井管降水的办法进行处理。
5.5. 大面积基坑中间可设置盲沟,间距、截面大小应根据排水面积确定。盲沟应与集水井形成排水系统,并在施工方案中画出平面布置图。
5.6. 对排水或降水困难的淤泥质地基中,宜铺砂石垫层,以便于疏、排水。
5.7. 坡顶、坡底应设置排水系统,防止外来水入侵;外部排水系统应通畅,不得渗漏,以免影响边坡结构。
5.8. 对于无桩基或虽有桩基但不能满足抗浮要求的工程,尚应考虑施工和使用期间的抗浮问题。
6、具体监测方案
为了确保基坑工程和桩基工程的安全施工、周围居民楼及道路管线的安全保护,在基坑开挖及支护、桩基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周边进行沉降、水平位移监测,发现变形情况及时报警,以便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提前采取应急措施和补救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a square under a fan room end well and tunnel foundation pit for example, the use of the foundation pi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of retaining structures outside the pit soil and foundation pit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onitoring results, safety to guide the excavation during construction,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process arrangement, in order to take timely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accident.
【Key words】Pit soil;Bracing of foundation pit;Deformation law
1. 工程概况
本场地土划分为13个工程地质层,60.0m深度以内均为第四系堆积物,在垂直向上具有明显沉积韵律,水平方向上岩相较稳定,局部亚层多呈透镜体分布,据钻孔内水位观测,拟建工程区地下水水位埋深为39.9~41.6m。
2. 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监测
2.1 在围护结构桩体、基坑外侧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
沿基坑周边墙体内布设观测孔,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工程共布设围护结构桩体水平位移监测点6个,编号为ZTS01、ZTS02、……、ZTS06;布设基坑外侧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17个,编号为TTS01、TTS02、……、TTS17。
2.2 桩体、基坑外侧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埋设及技术要求。
2.2.1 埋设方法。
围护结构桩体、基坑外侧土体水平位移均采用测斜仪进行监测,其测点埋设方法分别如下:
(1)围护结构桩体测斜管埋设拟采用绑扎埋设。测斜管通过直接绑扎固定在围护结构桩钢筋笼上,钢筋笼入槽(孔)后,浇筑混凝土。埋设示意图见图1,效果图见图2。
(2)基坑外侧土体测斜管埋设拟采用地质钻机成孔,将底端密封好的测斜管下到孔底,在测斜管与孔壁间用干净细砂填实。
2.2.2 埋设技术要求。
(1) 管底宜与钢筋笼底部持平或略高于钢筋笼底部,顶部达到地面(或导墙顶)。
(2) 测斜管与支护结构的钢筋笼绑扎埋设,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
(3) 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应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处牢固固定、密封。
(4) 管绑扎时应调正方向,使管内的一对测槽垂直于测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
(5)封好底部和顶部,保持测斜管的干净、通畅和平直。
(6)做好清晰的标示和可靠的保护措施。
2.3 基坑围护结构监测方法。
2.3.1 观测方法:(1) 用模拟测头检查测斜管导槽;(2) 使测斜仪测读器处于工作状态,将测头导轮插入测斜管导槽内,缓慢地下放至管底,然后由管底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0.5m读一次数据,记录测点深度和读数。测读完毕后,将测头旋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内,以上述方法再测一次,深点深度同第一次相同;
(3) 每一深度的正反两读数的绝对值宜相同,当读数有异常时应及时补测(监测仪器采用XB338-2型测斜仪见图3)。
2.3.2 观测注意事项:(1) 初始值测定:测斜管应在测试前5天装设完毕,在3~5天内用测斜仪对同一测斜管作3次重复测量,判明处于稳定状态后,以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侧向位移计算的基准值;(2) 观测技术要求:测斜探头放入测斜管底在恒温10~15分钟后开始读数,观测时应注意仪器探头和电缆线的密封性,以防探头数据传输部分进水。测斜观测时每0.5m标记要卡在相同位置,每次读数一定要等候电压值稳定才能读数,确保读数准确性。
2.4 基坑围护结构监测的规律。
(1)首先必须设定好监测基础点,围护体变形观测的监测基础点一般设在测斜管的底部。当被测围护体产生变形时,测斜管轴线产生挠曲,用测斜仪确定测斜管轴线各段的倾角,结合测斜探头0.5m的固定长度,便可计算出围护体的水平位移。设监测基础点为O点,坐标为(X0,Y0),于是测斜管轴线各测点的平面坐标由下列两式确定:
3. 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数据的分析
3.1 观测点稳定性分析原则如下:(1)观测点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稳定的监测基础点作为监测基础点而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2)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斫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3)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
3.2 监测点报警判断分析原则如下:(1)将阶段变形速率及累计变形量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小于报警值,则为正常状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报警值则为报警状态。(2)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采取措施。
3.3 监测数据成果规律分析原则:(1)通过绘制时程曲线图、监测横断面图、监测纵断面图,对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影响范围进行分析;(2)通过比对监测数据的变化与施工工序、工法的关系,并综合地层条件、外界影响等因素;(3)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判断,如出现异常现象,及时提出补测(探)措施;(4)结合其它测项数据,相互印证,综合分析(地面沉降测点标志埋设形式图见图5)。
3.4 地面沉降监测点埋设的分析。
(1)开挖直径约80mm,深度大于1m孔洞,夯实底部,清除渣土,向孔洞内部注入适量清水养护;
(2)在底部灌注标号不低于C20,厚度为25cm左右的混凝土;在孔中心置入长度不小于80cm的中心标志,振捣密实;
(3)上部用砂土填实至地表5cm左右,钢筋标志应露出砂土面约1~2cm;上部加装钢制保护盖。
4. 结论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基坑在施工过程中表现的各种形态实质上由其内在的力学规律所驱动,可以断定通过监测数据的挖掘分析完全能找到表象数据所隐含的规律。因此以系统收集的数据为基础,研究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规律,采用先进合理的数据分析手段,发现监测数据特征和工程危险之间的联系,对于控制今后工程的施工风险,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深基坑变形监测现状
随着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施工,不断出现基坑土体开挖施工对临近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首先由于基坑施工带来邻近土体垂直位移,引起邻近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最终造成上部结构变形的情况;其次由于基坑施工带来邻近土体的水平位移,导致邻近基坑的各种地下管线产生应变而破坏。所以,研究深基坑变形监测对深基坑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十分重视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的实时监测,有精确的电脑数据采集系统,随施工进展跟踪和反馈地质条件、土体、水位、支撑应力等的变化,以完善施工或设计方案。监测项目具体包括地下水位、水土压力、桩顶或墙顶水平和竖向位移、支撑应力与变形、坑底隆起、深层土位移、邻近建筑物和地下既有设施的沉降或裂缝等因基坑开挖和降水而可能引起的各种变化。
目前国内主要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进行深基坑工程监测,监测内容有基坑支护位移监测、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应力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坑内土层监测等,主要仪器有:测斜装置、钢筋计、孔隙水压力计、水准仪等。
二、深基坑变形预测与监测方案
1、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控制值的确定
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监测的控制值是深基坑施工监测的核心。确定一个合理有效适用的控制值也是深基坑设计施工的关键内容。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为满足支护结构及临近建筑物的安全要求,只有对基坑支护、基坑外土体及相邻的建筑物进行综合、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工程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并根据观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是伴随着地铁施工全过程的。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在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变形直接影响着基坑施工安全,而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对周围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安全形成威胁。基于以上原因提出不同的基坑工程环境应有不同等级的变形控制要求。
基坑监测布置方案
(1)工程概况
宁波轨道交通2 号线为西南—东北方向的基本骨干线,线路全长28. 350 km。全线共设置车站22 座,其中地下车站18 座,高架车站4 座。其中2 号线8 标汽车市场~ 甬江北站区间是宁波市轨道交通2 号线一期工程的一个地下两层明挖区间,区间地下二层设有双列位停车线,地下一层为物业开发层。区间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型式为0. 8 m厚地下连续墙。区间总长337. 132 m,宽17. 8 ~ 19. 3 m,明挖基坑开挖深度16. 2 ~ 17. 2 m。
区间基坑开挖范围内地质为: ①1填土、①2黏土、①3淤泥质黏土、②1黏土、②2b层淤泥质黏土、②3层淤泥质粉质黏土、②4层淤泥质黏土、③1层粉土、粉砂夹粉质黏土、③2层粉质黏土、④2层黏土、⑤1层黏土、⑤2层粉质黏土、⑤3层粉土、⑥2层粉质黏土、⑥2a层粉土、⑦1层粉质黏土和⑧1层粉砂、粉土等。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浅层孔隙潜水类型和深部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区间典型地质如图1所示。
图1 区间地质断面
(2)基坑监测布置方案
基坑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位移变形情况,以及钢支撑的轴力变化情况,以便与设计相比较,通过这种信息反馈,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宁波2 号线8 标地铁区间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内容有: 基坑外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基坑外水位观测、钢支撑轴力和地下连续墙墙顶变形。监测点平面布置图下图所示:
图2 区间部分监测点平面布置
(1)基坑外地表沉降监测。由于基坑的开挖,使得基坑外侧土体由于应力场的改变而产生沉降,影响显著区域一般在3 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在垂直于基坑地下连续墙边线外共布设剖面沉降监测点,每一个开挖段布设一组测量断面。每一测量断面在垂直基坑方向2 倍挖深范围内布设5 个沉降测点。每隔50 m 左右布设一个断面,与墙体测斜孔相对应,每断面点与点之间的间距为5 m 间隔,由5 点组成一个断面。
(2)建筑物监测点。基坑工程施工会引起周围建筑物产生沉降,较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都会危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为全面了解施工引起的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情况,并能根据监测信息实时的调整施工参数,以确保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在施工期间内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
(3)基坑外水位观测。地下水位观测孔沿基坑周边布设,每40 ~ 50 m 间布设一孔,保证每侧至少布设1 孔。深度为基坑开挖深度以下1 m。
(4)支撑轴力监测。支撑轴力监测是在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对支撑轴力的大小和变化情况进行观测,结合围护结构的位移情况对支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做出评价。支撑轴力每24m 至少确保有一组墙体变形的监测点,每两个开挖段有一组支撑轴力监测点。在混凝土支撑上各布设钢筋应力计断面,每个断面在支撑四边中心的主筋上对称安装4 个钢筋应变计,在钢支撑上安装反力计。
(5)地下连续墙墙顶变形。监测地下连续墙顶部变形监测点对应地下连续墙垂直、水平位移监测孔布置。
深基坑变形预测与监测数据分析
监测的结果如下图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由图一、图二可以看出,基坑周围各个测点的地表累积沉降位移值以及地下连续墙墙顶累积沉降位移值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各个测点的累积沉降曲线基本相同,变形速率较为均匀。地表沉降位移平均速率与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位移平均速率均在一个数量级内,两种沉降位移值均随着基坑的开挖深度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时间内,距离基坑近的地表沉降大于距离基坑远的地表沉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基坑附近的地表变形情况,同时较少堆载及重载机械的逗留、行驶,尽量保证一个安全距离。同时当基坑开挖进行时,沉降速率增大,当支撑架设完毕后一段时间内沉降则逐渐反弹,所以应该根据沉降的变形曲线合理安排开挖的时间及开挖断面。
由图三可以看出,所有钢支撑均受压,未出现拉力。基坑开挖采取分层、分段、放坡的开挖方式,从2 月份到3 月底,基坑一直在第一、第二层开挖,基坑的深度相对有限,未出现拉力、松脱现象。此时,钢支撑轴力的增量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及时间的延续逐渐增大。
由图四可以看出,基坑外水位变化在2 m 内,同时从建筑沉降回弹现象也可以得知,基坑外地下水位变化较小。其中在3 月2 号至7 号一直出现大暴雨,导致水位出现上涨。
图一 地表累积沉降时间曲线
图二 地下连续墙墙顶累积沉降时间曲线
图三 钢支撑轴力增量时间曲线
图四
总结
地铁基坑工程的监测对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非常重要,也是实现信息化施工所必须具备的。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能够很好地把握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以及受力特点,为安全生产提供更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余志成,施文华。 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71- 81.
[2] 汉,黄书秩,程丽萍。深基坑工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82- 404.
[3] 李东海,刘军,赵智涛,等. 盾构吊装对竖井的实时监控量测[J]. 市政技术, 2005, 23( 2) : 131-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