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4 01:28: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提问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比如,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填空题的第13题:
已知函数,则满足不等式的x的范围是。
就采用诱因提问需求学生有所回答,故个体对之反应常可获得来自教师或同学的回馈作用,因而产生增强效果。回答正确,可获得正的增强;反之,则产生负的增强,所以提问具有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功能。
二巧妙提出问题
提问本身是一种建构知识的型式,当学习者无法回答其所建构之问题时,即表示他们对文章不理解。而提问本身是一种后设认知的历程,包括策略的认知选择、将策略配合作业目标、及理解的监控,并协助学习者专注于问题解决之历程,自觉进步之情形,提升问题解决之成功率。故经由提问,学习者能知其所知,亦知其所不知,自我提问就如同自我测验。学生自我提问与阅读间关系中指出,学生藉由自我提问以觉知文章的重要部分,且学生自己提问问题比由教师问问题更能加深对文章的处理。当学生所问之问题若属于较高层次,则表示理解较佳,学生所问问题愈多,表示对文章的处理也愈多,因而能导致较佳的理解与记忆。
三引起学生学生的方式提出问题
启发提问是指教师在讲授时,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归纳、总结,并进行推论,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提问方式。这种提问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也利于教师拓宽思路,得以总结和归纳自己还未曾考虑到的情况,使今后的教学水平得以提高。例如:在分析解题思路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示后,再提问学生,学生的回答中往往会有别出心裁、独辟蹊径的答案,此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准确地判断对错并进行讲评和记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启发提问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认真钻研,针对教学中会出现的重点、难点,选准提问的时机和突破口,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
比如,2011年江苏省高考数学题填空题的第9题:
该题中,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该题目中应该是否都要把函数中的未知数都计算出来?应该有什么办法算得更快捷?是采用看图的形式还是采用计算的形式计算出来?提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新鲜有趣的故事或活动,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能设计问题由浅入深,以开放式问题激发学生讨论,促进深层思考,加深学生完整的教学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教学内容。认知心理学的学者则认为,学习不全是刺激与反应间的关系而已,认为学习活动应是主动的、整全的历程,介乎个人既有的知识经验与所欲学习的内容之间,常有积极的交互作用存在提出有意义的学习,认为学习者自行发现知识意义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因而提出前导组织的概念,利用前导组织可以帮助学习者将新教材整合而融入旧知识之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四采用提出质疑的方式提出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相互之间的共性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引用,让他们能够真正从设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达到锻炼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这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意义。
(2)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和工程应用的研究。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去分析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为2004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选题时,选择了“20Kg铝锭自动装箱系统的设计”,“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简易倪红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十层电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电子抢答器的设计”等新颖的又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设计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而且能够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把握国内外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课题的研究中来。
(3)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毕业设计经费、教学试验条件都有限,不是任何来自科研实际的课题都可用做毕业设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设计题目,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科研课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提供可以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机会。
(4)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举例说我们选择“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涉及了机械原理、系统设计、数电、模电、单片机、微机原理、汇编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本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或做出阶段性结果,我们安排了两个同学参加,在掌握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硬件结构设计、软件设计等不同部分的的设计工作,让每一位同学都各有侧重点地进行研究,经过两位同学的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了整个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任务,效果良好。
3加强教学督导,落实开题环节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借鉴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在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加入开题环节,其目的是:1、通过开题环节可以尽早发现毕业设计题目是否满足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能否涵概所学专业的所有知识等基本问题。2、通过落实开题环节,还可以强化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实验与测试,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的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手段。具体的实施办法是:
(1)明确落实开题环节的必要性。开题的意义在于完善论文设计方案,使论文设计方案更加系统化。学生通过收集设计资料的相关信息,听取各方意见,可以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坚定设计者的信心。一般说来,将思考的东西正式地讲出来和写出来,会比原来所思考的更有升华的意味,因为从“思”到“说”和“写”,其间加入了逻辑的创造过程。因为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就要求学生能够弄清楚设计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让他们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
(2)开题环节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求学生在开题会之前,,要按规范书写开题报告。在开题的时候,学生须持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的开题报告书、任务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台汇报。主要汇报选题的目标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和工作计划等要求的内容,要求学生自述10分钟,然后评审小组根据学生的自述和开题报告书及其它文本内容,对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完成论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考核,并对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广度、深度、贴切度、重点和难点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指导
为了提高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用于毕业设计的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具体的措施是:1、设定学生的设计出勤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签到,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督促和指导学生按时完成设计。2、成立设计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尽可能包含所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小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对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自己专长方面的专业指导,这样可以提高指导设计者的综合能力,使毕业设计的内容准确专业。3、开展设计小组例会制度,即每个设计小组每周开一次例会,主要工作是:要求学生把一周设计的心得体会在例会上发言,汇报设计进度,并提出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跟踪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使教师教学水平共同提高。通过对我校毕业设计工作的综合考核,这种工作方式完全实现了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检测,保证了教学质量。
5严格考评,保证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我校的具体情况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成立若干答辩分委会,分委会下辖若干个答辩小组。分委会主任和答辩小组组长均由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担任。为了加强教学督导作用,我校专门设立教学督导组,成员都是离退休的老教授,在答辩期间分别派到各个小组指导答辩工作。
毕业答辩前首先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盲审,要求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2名以上教师认真审查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盲审不通过的不准予参加毕业答辩,以此来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通过的同学要准备答辩的ppt,把毕业论文的结构、主要完成部分及设计的结果等内容准备出来。答辩时,要求每位同学的答辩自述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教师提问20分钟为左右。在答辩过程中要有专人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记录,对答辩情况进行汇总。答辩完成后,要求所有答辩小组的成员对各个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决议,给出毕业答辩成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优秀”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本专业参加答辩总人数的15%以内,优良比例应严格控制在60%以内。
毕业设计的质量,除了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另外,还应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中查阅处理信息和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撰写科研报告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对毕业设计拟评“优秀”的学生,要求参加各系答辩分委会组织的集中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分委会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姑息。
6结论
要想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关键的是要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到位和管理工作到位。另外,,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将有利于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为社会输入合格人才的要求。
1 铺垫性问题的设计
这是常用的一种方式,在讲新知识前,先提问有联系的旧知识。例如我们讲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时,可提问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公式,再结合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最后得到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公式。又例如在讲“求区间上一元函数的最值”这类问题时,提问有关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的问题。当提出“求区间上的函数最值能否象求函数的极值那样去求”时,就使学生紧紧围绕“求区间上函数的最值”问题而积极思考,在教师借助函数图像得出关于“求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的几种情况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编题,自己讲解,提示同学总结出“关于求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的规律,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迁移性问题设计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知识学习经验对另一种知识学习的影响。不少数学知识在形式、内容有类似之处,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问题,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结构中去。例如我们在讲点的轨迹方程的概念时,即空间曲面方程和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可以先提问平面曲线方程的概念,接着再讲“在二维向量空间推广为三维向量空间后,平面曲线方程的概念也就类似地推广为空间曲面或空间曲线方程”,之后再讲曲面、曲线方程的定义,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比较容易,就将已获得的知识或方法迁移到未知的知识学习中去了。
3 矛盾式问题设计
矛盾式问题设计是指从问题之间产生矛盾,让学生生疑,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并且通过判断推理获得独特的识别能力,强化思维的深刻性。
4 趣味性问题设计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枯燥无趣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创造轻松、愉快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的思考。
5 辐射性问题设计
辐射性问题是指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思考问题,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沟通不同部分的知识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多解或题目的引申性提问等都属于这种类型。例如,求半径为a的圆的周长?这类问题,可先利用直角坐标的曲线弧长公式来求,然后也可继续用参数方程形式的曲线弧长公式求解,最后用极坐标的曲线方程形式的弧长公式来求解。
6 反向式问题设计
反向式问题设计就是考虑问题的反面情况或意义,或者把原命题作逆命题的转化。这样有利于探索结果。例如在讲空间解析几何曲面方程的定义时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在空间解析几何中,任何曲面或曲线都可看作是满足一定几何条件的点的轨迹,用方程或方程组来表示,从而得到曲面方程或曲线方程的概念。现在有一圆柱面,它可被视为已平行于z轴的直线沿着xoy平面上的圆C:x2+y2=a2平动而成的图形,试求该圆柱面的方程。”
分析:在圆柱面上任取一点P(x,y,z),无论在什么位置,它的坐标都满足方程x2+y2=a2,相反地,满足方程的点也都在圆柱面上。可设置问题:如果已知圆柱面的方程为x2+y2=a2,那么圆柱面上的点的坐标是否都满足方程?相反地,满足方程的点是否也都在圆柱面上?“这样采用互逆式的提问,学生会进一步明确曲面与它的方程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了曲面方程和曲线方程的定义不容易理解的难题。
7 阶梯式问题设计
阶梯式问题设计是指运用学生已知的知识,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阶梯”拾级而上,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讨论所有的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区间上皆连续这个问题时,可设置如下问题:①由一元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及连续性定义能否得到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法则?②由一元函数的复合函数极限法则及连续性定义能否得到复合函数的连续性法则?③一切初等函数是否都是由五种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及复合得到的?④那么一切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是否皆连续?
这样从特殊到一般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8 变题式问题的设计
变题式问题的设计是将原有问题进行改造,使题目精髓渗透到题目中去,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思路上突破原有思维模式,转换思考方向,从而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这样通过问题的转换,可以开拓新的探索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教学问题,而常见的“对不对”、“是不是”等简单问法不可取,应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竞争欲,进而提高分析、综合、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学
号:
所在学院:
专
业:
设计(论文)题目:
在线教育教学系统
指导网络教学:
年
月
日
一、课题来源及类型
本课题来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被广泛的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技术动力。而在计算机应用中,网络技术的作用十分突出,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主导着信息产品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市场的进一步的开拓。网络产业已成为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战略性产业。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中,网络软件的开发技术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开发技术成了重中之重。不断开发适应用户需求、市场需要的新型软件产品,提高工作效率成为网络软件发展的潮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延伸和发展,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拓展到了学生领域,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当然,近年来,学生在人们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也逐渐成为人们平日学习、工作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研究学生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为做出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解决时间、减少资源的浪费,所以对学生越来越重视。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在网络上的运用,更好地为学习学生的朋友特别是学生老师服务,特用AsP制作学生在线教学系统,以更好地为广大计算机学生服务。
本课题的类型是管理信息系统。
二、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
意义:现阶段,在市场上也有一些网络教学管理软件,但通过调查我发现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是有的没有老师登录功能,老师不能在网上直接与同学交流。二是有的没有提供上传作业功能,不能把学生作用直接交给老师。三是没有专门为学生学习教育专门制作学生网络教学管理软件。这也是学生网上学习最重要的方面。四是有的系统制作质量粗糙,界面不美观,影响老师同学的使用热情。因为制作一款功能齐全、界面清晰美现、使用方面的学生在线教学系统。
国内外研究情况:国外由于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也早。本课题在国外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经过10余年的努力,其发展速度还是很迅猛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管理信息系统。
特点:系统采用的是Brower/Server结构,它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成本效益、支持跨平台访问。基于B/S结构的Web技术使用户能够控制信息,可以授权他们在需要的时候或地方直接访问数据。
本系统是在大学网站在线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实现这些功能主要是对数据的操作,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在大学网站在线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目前Internet上较为实用的在线系统。它要实现的功能很多,最重要的功能是在线教育是需要实现的功能,除此以外,系统还需要提教师与学生互动功能,做到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
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首先,要实现在线教育,就必须把老师制作的课件和教学内容传到网上,让学生随时看到。
其次,要让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一个互动的过程,做到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师也可以即时学生的学习情况。
再次,为保证数据库的安全,以及教育的顺利进行,最基本的就是用户需要进行注册登录,能够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最后,系统提供对整个数据库管理的功能,允许系统管理员对系统数据库进行操作,包括添加,删除,修改记录等。
在大学网站在线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功能如下:
l
通过教学公告向学生信息。制定教学计划、宣布考试日程安排、临时通知等。
l
在网上教案。
l
在网上作业,包括作业题目上载、公布作业完成时间、内容等。
l
批阅作业,给出学生成绩。
l
对上课学生名单的管理。
l
通过讨论组的形式回答学生的问题。
l
通过聊天室与学生进行实时讨论。
l
通过留言簿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
.
学生部分的功能如下:
l
阅读公告。
l
在网上完成课程学习。
l
在网上完成作业,包括作业下载、上传作业内容和作业成绩查询等。
l
通过讨论组的形式回答学生的问题。
l
通过聊天室与教师进行实时讨论。
l
通过留言簿向教师提出疑问。
重点,难点
:模块设计
1.教案功能
教师教案,这些内容是在线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教案可能有各种形式,如htm、doc、ppt、avi等,但在通常情况下,这些教学内容都是静态内容,因此按类别及内容分类在网站上即可.另外,系统应对教学内容提供查询功能。
2.
公告功能
教师可以通过公告功能各项通知,例如以下内容。
l
招生公告(招生简章、招生专业介绍、招生站点联系方式、课程介绍等)。
l
规章制度,包括各类管理文件等。
l
课程安排,包括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播放表、考试日程安排等。
l
临时通知和教材。
3.
作业功能
对于作业,学生需要将作业通过上传的方式上交。教师要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每份作业打分。因此,系统需要提供以下功能:
l
上传:将作业上载到指定地点,并按某种方式进行标识。
l
批阅:教师可对作业进行批阅判分。
4.
答疑功能
l
非实时答疑:系统需要
完成一个讨论组的功能,以便学生和老师能顺利提问和解答.
l
实时答疑:功能类似与
一个聊天室,学生和老师可以同时登录到系统,进行实时交流。
5.其他功能
网上考试、网上实时教学等功能。
四、课题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本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先进的本网页制作的核心技术就是使用ASP访问ACCESS数据库,在完成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完成是通过ACCESS查询语言完成对数据库的管理,包括对数据库的添加、删除、查询等。由于本软件最关键的地方或者说是核心之一在于ACCESS
2000数据库的建立和配置。吸收和采纳国际最先进的软件工程质量管理思想,数据库采用ACCESS
2000数据库,操作平台采用WINDOWS98、WINDOWS2000/XP/2003。编程工作:DREAMWEAVER等网页制作软件,采用触发器存储过程严格保证企业业务规则和事务处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用户界面方便快捷信息全面易学易用。
五、课题的研究进度及参考文献:
在实习期开始搜集各种与课题相关的资料,结合设计所需单位的情况,确定题目,同时做出设计的框架。
将开题报告交老师审批,合格后进行设计和写论文的工作。
第10至11周,根据已确定的课题和研究思路,开展分析研究工作,包括安排毕业论文工作计划,进行资料搜集,对课题进行分析研究。
第12至15周,进入毕业论文设计、写作阶段,包括查阅资料、拟订提纲、确定详细提纲、修改原稿、定搞及计算机打印装订成册。
在16周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略
指导网络教学评审意见:
日期
签名
“近体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差异,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时空差距,以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近体原则”可分为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时间近体原则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材料,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重大事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话题,用课本知识去分析当今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原因和背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TheGreenHillsofTangsa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时间近体原则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话题:WhydidthepeoplealongtheChangjiangRiversufferalotinthebigfloodin1998?然后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用英语进行讨论。学生人人参与,气氛活跃,经过各小组发言,归纳出1998年中国长江发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如:气候变化,河床抬高,河道变窄,雨水集中,山坡植被破坏严重,围湖造田,森林遭砍伐等等。接着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出另一个话题:Whatcanwedotopreventsuchadisasterinthefuture?这一问题的提出再一次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讨,各抒已见。通过小组总结和归纳,师生们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课文,例如:动物保护问题----MiludeerreturntoChina;男女平等问题----Thesecretisout;关注地球问题----Savingtheearth;残疾人问题----Disability;世界粮食问题----Feedtheworld;垃圾处理问题----Dealingwithwaste及自然灾害问题----Earthquake,Fire,Hurricane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出课文以外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为课堂教学创设出一种紧张、活跃、和谐和民主的氛围。
二、空间近体原则
受全局性和典型性的局限,教材在选材时不可能选用近期发生在学生所在地区的事例。由于空间距离远,在教学中直观性差,感受性弱,学生的兴奋点不易被激发,因此教师应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尽量结合当地典型事例,从课文中引出最受学生关注的话题。
例如,在教学Disneyland这一单元时,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抓住时机,向学生展示2lstCentury(1999.11.3)全版刊登的将于2005年完工的香港迪斯尼乐园彩色模型图,并作必要的介绍,就能达到进一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教师可以作如下介绍:
Aftereightmonthsofnegotiations,theHongkonggovernmentstruckadealonNov.2fortheconstructionofaUS$3.55billionDisneyland.TheparkwillbethethirdDisneythemeparkoutsidetheUSafterParisandTokyoandisaimedattouristsfromtheChinesemainland----whichisseenbymanyWesterncompaniesasahugemarketforthenewmillennium.It"stobebuiltoverafive-yearperiodonHongkong’sLandauIsland.
此时,教师如能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兴奋点强的有利时机,创设“辐射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能引起学生一系列的言语实践活动。例如:
1.WhydoestheHongkonggovernmentdecidetobuildDisneythemepark?
2.CananotherDisneythemeparkbebuiltintheotherplacesofChina,suchasinBeijingorinShanghai?Whyorwhynot?
这一系列问题缩短了课文内容与现实问题的空间距离,自然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又如AngkorWat一课介绍了柬埔寨通过对吴哥窟的开发与保护,使其成为柬埔寨最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学生学习了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出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保护和开发这一话题。让学生针对当前就圆明园开发与利用存在着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展开讨论,即部分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房地产开发商欲将圆明园开发成一个集商业、贸易、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综合园林,变废为宝。同时,圆明园的开发还可成为北京市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另一种是以文史学家、考古学家为代表的意见,即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面镜子,要让它保持一片废墟的原汗原味,以便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中国近代史上的这段屈辱史。根据这一话题背景,教师可提出如下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
1.IsitbettertokeepthedesertedYuanmingyuanParkasitisortodevelopit?Whyorwhynot?
2.WhatwillyoudoifyouarethemanagerofYuanmingyuanPark?
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即在保持现存圆明园风貌的基础上,将其主体部分开发成一个中国人了解近代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还可以划出园中一部分把它开辟成一个民俗村和拍摄古装戏的影视基地;还可以在园内建一个古玩市场,把国内外游客吸引到圆明园,做到以园养园。
三、心理近体原则
心理近体原则是教师从实际出发,了解某一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从课文中引出学生最关注和最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AFarmingPioneer的教学时,学生不禁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此时,教师如能拿出《中华英才》画册,向学生展现一幅朴素农民的彩照,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他有何伟大成就?这一情景一定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经教师提示,学生能够猜出那位农民是被世人称为“当代农业之父”的袁隆平。然后教师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Whydowecallhimthefatherofmodernagriculture?
2.Withouthisgreatinvention,manypeoplewouldgohungry,doyouthinkso?Andwhy?
3.Whatishedoingnow?
通过联系实际回答问题,学生不仅参与了言语实践活动,而且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活动近体原则
智力的发展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师应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中去发展,在实践中去进行体验和回味。因此,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把枯燥的语言课变成谈经验和谈体会等的交流会。
例如,教学TheSummerHolidays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谈谈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报社记者采访来自农村的学生,谈谈他们假日是怎样帮助父母进行夏收的;也可采访来自城市的学生,谈谈他们在父母上班时是怎样安排自己生活的,等等。这时的课堂是生活的舞台,教师是舞台上的组织者和导演。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而施工图的设计质量又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一份高质量的施工图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但是目前施工图纸的质量远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精确和完善。通过在多项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的设计及审查中发现,结构设计中存在比较常见的问题有:超长结构与基础设计、板面设置温度应力筋及梁筏基础板筋位置等问题。
1有关超长结构与基础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11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而71112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使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工程实例中超过55m就设置伸缩缝,这显然是很难保证的,但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缩应力。按本人在广东省地区所做的工程实例经验,多层房屋长度超过55m但在75m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后,不设置伸缩缝是可行的,这在许多工程竣工使用多年后也已得到证实,多个工程(比如有40m×72m的四层厂房,10m×72m的九层教学楼,2m×65m的九层宿舍,还有长达近100m的三层商业建筑等)均未产生严重的裂缝。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后浇带处的梁板配筋;而两端梁柱,特别是边跨的柱配筋必须加强,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推力;另外,超长结构在角部容易产生扭转效应,我们在设计中也必须对角部结构进行加强。当框架结构超过75m时,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而且作为超过75m的结构,必须对温度及收缩裂缝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应施加预应力,这在许多工程实例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众目共睹的。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本人建议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毕竟建筑上缝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不影响观瞻的。目前的短肢剪力墙体系小高层由于考虑埋置深度的要求,一般均设置地下室。基础则采用桩筏基础。如何对桩进行合理选型,将对整个地下室设计的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
2防止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构件开裂或破坏
预防或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可以从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地基和基础措施方面加以控制。诸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阴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体形变化过大;将体形复杂、荷载和高低差异大的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单元;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基础并埋置于同一土层中等一系列措施。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基础一般采用桩箱或桩筏结合的形式,此时应保证箱体的整体刚度,群桩布置的形心应与上部结构重心相吻合。当土层有较大起伏时,应使用同一建筑结构下的桩端位于同一土层中,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液化影响。
3从结构计算和构造上满足规范要求
3.1从结构计算角度,看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荷载计算的错误。诸如漏算或少算荷载、活荷载折减不当、建筑物用料与实际计算不符,基础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底框砌体结构验算时就应注意: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具有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通常对底层地震剪力乘以1.2—1.5的增大系数;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不能简单地按框架抗震墙的方法。连续板计算不能简单地用单向板计算方法代替;双向板查表计算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否则,由于跨巾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对电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正确评价。
3.2从构造角度看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构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延性,又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的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各个部位所需满足的锚固、延伸和搭接长度,材料选用也必须满足强度要求。为了防止屋面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散热措施。按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的构造柱,应在整个建筑物高度内上下对准贯通,上至女儿墙压顶,下伸人基础圈梁,或伸人室外地面以下500毫米,构造柱与圈梁、楼板和墙体的拉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4剪力墙设计
布置:剪力墙布置必须均匀合理,使整个建筑物的质心和刚心趋于重合,且X,Y两向的刚重比接近。在结构布置应避免一字形剪力墙,若出现则应布置成长墙(h/w>8)应避免楼面主梁平面外搁置在剪力墙上,若无法避免,则剪力墙相应部位应设置暗柱,当梁高大于墙厚的215倍时,应计算暗柱配筋,转角处墙肢应尽可能长,因转角处应力容易集中,有条件两个方向均应布置成长墙;规范中对普通墙及短肢墙的界定是墙高厚比8倍以下为短墙,大于8倍则为普通墙,这就引起高厚比为719倍及811倍的两种墙的受力特性截然不同,而配筋亦大相径庭,这显得比较机械而不合理,因此笔者建议布置长墙时高厚比能大于9。超级秘书网
5结束语
以上几点是对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的理解。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把提高设计质量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应以规范为依据,不断总结,因为安全才是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使我们的设计更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李必瑜.房屋建筑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沈蒲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尚守平.结构抗震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应惠清.土木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2.
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1.信息与激励。信息经济学是近年来最重要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研究领域,它研究决策者拥有不同信息的状况。信息的非对称性在很多领域存在,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例如:银行不可能了解借贷者未来收入的全部信息,拍卖人并不知道潜在客户所愿支付的全部信息,政府在不太了解个人和企业纳税能力时必须制定税收政策等,这类现象称为外生信息不对称。公司的所有者并不全部了解经营者资产营运信息,行政管理者也不了解下属是否在认真扎实地履行职责等,这类现象称为内生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非对称分布的信息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尤其当信息优势经常被有策略的利用起来,因此,信息经济学研究集中在如何才能制定出能处理非对称信息下不同激励和控制问题的契约和制度。在外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合同或契约,以获得真实、有用的信息,诱导他人“讲真话”;在内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以诱使另一方当事人采取正确的行为,形成“不偷懒”。这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保险市场、信用市场、拍卖、公司内部组织、工资结构、税收系统、社会保障、竞争条件、政治制度等等问题。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与激励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任何一种制度安排或政策,只有满足个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才是可行的。威廉·维克里(WillianVickrey)的研究关注不同类型的拍卖者的特性以及他们如何被最优设计以创造经济效率。他的努力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并且这一领域已经扩展到实用范畴,如:财政部发售公债等。20世纪40年代后期,维克里设计了一个模型表明能通过设计所得税获取效率与公平的平衡。25年后,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Mirrlees)找到了能更彻底地解决最优所得税问题的办法。米尔利斯很快认识到他的方法能被应用到很多其它的类似问题。这已经成为现代关于复杂信息和激励问题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米尔利斯的方法在不能观测到其他人行为的情况下尤为有价值,即所谓的道德风险。要回避由于非对称信息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关键是要设计一些最优的契约或机制。
2.所得税。很久以来,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一直在研究所得税原理,不同的公平原理决定了税收结构。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维克里分析中强调累进税率安排将会影响个人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他重新定义这个问题时注意到了以下两个方面:激励问题——每个个人在选择工作努力程度时会考虑税收安排,非对称信息——实际上个人的生产力对政府来说是未知的,他定义了解决的总原则,但并未成功地掌握其精确因素。直到25年后,这个问题才被米尔利斯重新考虑,他通过建立一个范例(样本),来分析具有广效性的以非对称信息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经济纠纷,解决了这一问题。米尔利斯定义了一个严格的条件(单一交叉点),大大简化了问题,使问题有可能解决。他的分析中含有揭示原则——一个普遍原则的萌芽思想。根据这一原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问题能从相对有限的分配机制集合中找到解决方法,这种分配机制能导致个人在不与自身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暴露出真实的私人信息。通过这一机制,制定最佳条约以及对激励问题的其它解决办法变得容易多了。
3.道德风险。在经济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某些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时,往往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如保险业存在显著的问题是被保物品的损坏不仅仅依赖于天气、偷盗这些外部因素,而且依赖于投保人对被保物品的管理,这一点使保险公司付出了昂贵代价。健康和残疾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中也出现类似问题。保险项目会加大风险承担并影响到个人管理被保物品的办法。在分析这些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维克里强调,米尔利斯解决的所得税问题很类似。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过简化问题定义,米尔利斯为日益有力的分析铺平了道路。他注意到人的行为间接暗示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可能性的选择。因此,最佳补偿协议的条件提供了人选择可能性信息及保险保护必须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以提供商合适的激励因素。在设计激励方案时,委托人必须考虑激励人的成本与委托人利益的一致性。人对处罚的敏感度越高,人对结果选择的信息量越大,成本越低。合约中规定,人承担不受欢迎结果的部分成本或者获取令人满意结果中的部分利润。投保人像保管未保险物品一样保管被保险物品,执行者像管理自己的公司一样管理公司。
4.拍卖。拍卖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提示信息,一是减少成本。非对称性也是拍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拍卖时,潜在的购买者对出售的财产或权力了解不多。1961年、1962年维克里在两篇论文中分析了不同类型拍卖的特点。维克里根据治理交易的制度规则,把拍卖分成四种类型:英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第一价格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即次高价拍卖)。他着重研究了现在被称为维克里拍卖的次高价拍卖。在这种拍卖中,物品根据封闭价被拍卖。出价最高者以次高价购买拍卖品。这是一种能引出个人真实意愿的机制实例。如果出价比自己所愿支付的更高价格,一个人需冒其他人也同样行为的风险,则不得不亏本购买拍卖品。相反,如果一个人出比自己愿意支付的低的价格,他冒着也许其他人能比他自己所愿意支付的更低价格购得拍卖品。因此,在此类型拍卖中,真实报价对个人最为有利。这种拍卖具有更高的社会效率。维克里的分析不仅仅对拍卖理论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为设计能提供社会激励的资源分配机制带来了深入的洞察力。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威廉·维克里共同荣获了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奖励他们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理论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下面分别介绍他们的主要理论贡献。二.经济中的非对称信息以及相关问题
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和雇员的信息是非对称的。雇主无法了解雇员能力的信息,只能根据雇员的社会平均能力制订工资标准,导致雇员的“逆向选择”,直接造成高能力的雇员离职,公司多为低素质雇员,给公司造成一定损失,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甚至会造成“低素质员工驱逐高素质员工”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公司必须选择某些易于辨别的信息。目前,教育水平作为显示能力的主要信息之一,即不同能力的个人接受教育的成本不同,高素质人才通过选择接受教育把自己与低素质人才区分开,但教育成本与能力具有非相关性,低素质的人才可以模仿高素质人才选择相同的教育水平,从而使教育水平信息失真,导致“逆向选择”。信息甄别成为解决“逆向选择”的关键。这方面的研究和理论在模型上虽有重大进展,但它的实证性有待继续测定。非对称信息在产品市场中的表现与劳动力市场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是卖方更清楚成本、质量、价格等内在属性,但不清楚买方愿意支付的价格、需求、市场的定位等;而买主正好与之相反。存在的隐患也主要是“逆向选择”,问题的关键是信息传递。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彭斯认为,如果较高质量的卖主能够寻找到某种途径向买主传递自身产品质量的信息,而为此付出的成本要比低质量产品的卖主低,使劣质产品卖主的模仿成本太大而不具有模仿的动机。总之,无论信息质量的优劣,只要高质量产品卖主的信息边际成本小于低质量产品卖主的信息边际成本,就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目前产品的广告宣传、商品的退赔、维修等保证,都是信息传递的简单运用。
80年代西方学者把信息非对称理论运用到金融市场,极大地丰富了金融中介理论和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就鼓励了信贷资金向低信用企业流动,抑制信贷资金向高信用企业的流动,即信用质量越差的企业,越可能取得信贷资金。这种不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对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极不利的影响。在完成交易之后,又引来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即放款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或损失,具体表现形式为:违背借款协议,改变资金用途,私自用于投机易或高风险项目;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付义务;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不负责任,致使借入资金发生损失。为什么金融市场中信息非对称的表现与普通商品、劳动力市场有重大差别呢?因为金融市场具有不同于其他市场的重要特征。一般市场的交易是钱物交易,钱物两清后,交易双方基本上没有后续权利和义务;而金融市场的交易大都是放款人放出资金后并不能马上从借款人手中得到任何等价物质,他所得到的只是在未来某个日期偿还本息的承诺。由于信息的非对称,不同的借款人,甚至同一借款人在不同条件下作出承诺的可靠性,都不可能一样,致使出现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西方著名学者罗斯进行了大量开创性研究,他直切问题的核心,即企业的金融结构与市场价值的关系,这就是响誉世界的MM定理。他主张只根据企业负债比来测定企业的市场价值,他的分析方法虽没有全新的结论,但他的方法是崭新的,给人一种全新的境界。为了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笔者主张在罗斯分析的基础上,应完善以下机制:加强对证券持有人的约束;健全防止管理人员向外输出错误信息的内在机制;严惩证券持有人贿赂管理人员,输出错误信息,使自己谋利的非法行为;加快防止故意制造“道德风险”的立法工作。上述机制的完善和规范,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信息非对称理论在证券市场运用中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表现则更为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证券市场上没有办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为要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基本条件是改善信息的非对称状态,要改善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必须花费一定的信息成本进行调查、分析和监督,然而证券市场的高度分散性,“搭便车”行为普遍存在,抑制了信息投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机构大户操纵市场,银行违规资金入市,证券机构违规透支,新闻媒介推波助澜,误导误信股民跟风等,都是信息传递机制不畅,功能存在障碍的具体表现。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在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模型中,除非有严格的约束条件,否则不存在唯一均衡。只有提高企业自己的信息成本,才能实现有效的分离均衡,才能使信用差的企业放弃模仿信誉好的企业的动机,但均衡的唯一性仍是一个有待继续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的证券市场,其核心是保证信息传递畅通、充分、准确,从而逐步趋于完全对称。具体措施是: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上市流通,以利健全信息传递机制,改善市场结构,减少信息扭曲,提高信息质量,发挥信息显示器的正常功能。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需求者实际上无权选择,一旦信息质量存在问题,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将无法挽回。因此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传递机制,降低信息成本,规范会计职业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提高其风险度;另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其约束自己的行为的能力。信息成本的存在使非对称信息的产生成溪必然。
另外一个热点问题是:中国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在新的政策下,国企拍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使国有企业的拍卖更为有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拍卖前必须先清楚两点:一是被拍卖企业的经营现状;二是评估该企业的资产。拍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弄清投标者对被拍卖企业的真实评价。这就需要投标者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调查该企业的资产状况,同时,拍卖者也要尽力弄清投标者对企业的真实评价。在欧洲,许多拍卖者得到的价格都低于投标者对企业的真实评价,因为,常常有这样的集团,由于他们比别人更了解该企业,掌握了有关该企业的更充分的信息,从而压低了该企业的价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进行二级密封价格拍卖法,即通过投标者之间的竞争,由出价最高者以次高价格购买,从而激励投标者说真话。不过,拍卖者有时也会与投标者合谋,从而使拍卖失效,尤其是在拍卖公益企业时。故而,应采取一种更为公开的拍卖方式,让更多的投标者竞争。比如,英国就把一些公共事业企业卖给法国(如水利系统)和美国(如电信系统)。中国不一定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但一定要使信息更为公开,拍卖更为公正,这样,才能使拍卖成功。在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由政府代表的全体人民,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企业隶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因此在企业兼并时会常伴随有“一定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一问题很有意义,其核心是产权问题。两个归属不同政府部门的企业兼并时,兼并合同会偏向哪一方或保持中立是很难给出清楚明确的解释的,因为两个政府部门有不同的利益目标。这与委托—理论略不同。委托—理论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委托人、一个人的情形,委托人应该为人设计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高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的奖金等使人更有效地工作。一般来说,为了控制风险,一个人不允许同时有两个委托人。在这种情况下,“兼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受到“兼并”的威胁,人即经理会更努力地经营企业,使企业的资产不断增殖。通常情况下,经理并不希望“兼并”发生,除非其经营状况相当糟。事实上,通过对兼并制度的分析及对兼并实例的考察,我们认为,“兼并”的作用与效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如前所言,分属两个政府部门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则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存在两个委托人,其中一个委托人会控制兼并合同的签订,从而弱化另一个委托人的权力。三.国有企业的激励问题分析
国有资产是通过层层的关系才到达企业的,而中国国企的委托关系具有无限循环的特性。在委托—链条上的当事人既是委托人又是人。从理论上讲,国有资产属于全民,工人阶级是全民的优秀代表,是初始委托人,委托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人,而政府又作为委托人委托经理来管理国有企业;经理是国企的人同时他又作为委托人,委托车间主任管理生产经营;车间主任是人同时又是委托人,委托工人进行生产。工人这时成为最低层次的人与最高层次委托人扣成一个环。因此,解决这种委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规避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即使委托人和人的利益趋于一致。也就是委托人要在全社会设计一套对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方案,使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维护委托人的长远利益。变“损人利己”为“双赢”是这套机制的核心所在。当对人付出的努力不能进行完全的检验,从而人有可能试图只付出少于他能够付出的努力时;当一个只根据行动而不兼顾结果支付报偿的契约建立时,潜在的道德风险立即产生。对委托人来说,人行动是不可预测的,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可观测到的信息(资产增值率、利润率、市场占有率、同行业企业家正常利润等)来奖惩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我们用A表示人所有可能选择的行动的集合,a∈A表示人的一个行动,可以是任何维度的决策变量如a=(a1、a2……),a1、a2表示人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工作时间或代表固定资产投资和开发研究等。θ是外生变量称“自然状态”,a、θ决定一个可观测的结果π(a、θ),如产出。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S(π),根据观测的产出π对人进行奖惩。设人努力的负效用为C(a),委托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为V=π(aθ)-S(π),人的期望效用函数为U=S(π)-C(a)。前面已经提到委托人和人的利益是冲突的,因此除非委托人能对人提供足够的激励,否则,人不会如委托人希望的那样努力工作。委托人的问题就是选择a和S(π)最大化,即上述自己期望效用函数。但这样做的时候面临着来自人的两个约束。第一个约束是参与约束即人接受合同得到的期望效用不能小于不接受合同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U(由其他市场机会决定),可以表示为S(π)-C(a)≥U。第二个约束是激励相容约束,在任何激励合同S(π)下,人总是选择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化的a,因此任何委托人期望的a都只能通过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实现。如果a是委托人希望的行动,a′∈A是人可以选择的任何行动,那么只有当人从选择a中得到的期望效用大于从选择a′中得到的期望效用,人才会选择a,激励相容约束的数学表述如下:s〔π(aθ)-C(a)〕≥S〔π(a′θ)-C(a′)〕a′∈A,这就是解决道德风险的基本简化模型。当然要得出最优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数学变换,还要考虑a、θ的分布密度,这里从略。
下面讨论逆向选择模型。根据显示原理,我们只需要考虑能使人出于自身利益真实显示他所属类型的契约,并根据声称自己具有的属性来决定按契约支付报偿。a为人的内在属性(不是道德风险模型中委托人希望选择的行动),a′是人声称的属性,W为委托人为人设计的契约,U为人的效用,则防范逆向选择的模型为:U〔W(a),a〕≥〔W(a′)a〕aa′∈A上述激励相容约束机制模型从表面看,在企业利润的蛋糕上政府似乎分得了较少的份额,其实在这种机制的运作下的委托关系会创造循环的创新支力,会使企业利润的蛋糕越做越大,国家、政府会得到长期的不断增长的利润“蛋糕”。在以上的模型下需要对企业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人的收入一定与企业的业绩挂钩与职工分配基金脱钩,体现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尤其是智力要素价值要得到实现,得到蛋糕的份额与其努力程度成正比。同时,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机制也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市场环境。环境对人的约束是刚性的、使他别无选择。市场的评价约束着人,公司的经营状况基本取决于经理的能力,公司一旦破产,经理的人力资本价值在市场上就一贬到零,甚至可能从此断送经理生涯。这种来自人力资本市场的约束是最硬的行为约束。而资本市场对人的约束是来自股东(委托人)的间接控制,使人不得不考虑委托人的利益和要求。企业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运作需要法律的保障,企业经理的任用要通过法律程序,另外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督查要法制化。还要建立企业内部职工举报奖励制度,这样才能使国企委托——关系处于良性的循环之中,使这个环紧紧地围住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结语
客观上讲,非对称信息的研究目的在于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经济机制,选择满足委托人、人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的约束激励合同以期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函数,促使资源的帕累托最优。这方面研究理论和现实还有差距,但就约束、激励的某一方面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二者的相容仅表现为模型。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激励理论和实践呈现出日新月异,而约束的理论和实践则相对滞后,使激励机制发生扭曲,甚至有人认为监控就是惩罚。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思维定式,实现激励约束相容,二者不可偏颇。这方面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今天,我们正在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许多问题有待信息经济学去参与研究,如保险业、拍卖业、旧货市场、棘轮效应、国企改革、税收、财政、制度变迁以至产权等等。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它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体现知识经济的发展,最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参考文献:
1、乌家培.信息经济学.经济学动态,1997(8)
2、张维迎.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6.1.
“集体”一词源于社会学,是指为一定目的而紧密结合起来的许多人,构成集体的三个要素为目标、关系与主体。首先,集体的形成需要一定数量的主体。对于城市设计而言,与其关联最密切的主体有二,一为方案创作的设计团队,二为日常生活的市民大众,两类主体都具有多元量化特征。其次,集体的形成需要主体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毋庸置疑,城市设计上述两类主体内部存在密切的联系,设计团队内部的关联主要体现为现代职业分工基础上的“技术关联”,而市民大众之间的关联则比较复杂,诸如血缘关系、职业关系、教育关系、地域关系等。关系,是集体理性形成与存在的基础。再者,集体的形成需要主体有共同目标。对于城市设计,设计团队的目标在于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市民大众的目标一为空间生产辅助,通过合理参与城市设计的空间塑造过程,辅助设计师营造适于自身生活的物质空间环境,二为合理空间消费,依据自身的条件,创造合理的、多元的空间需求(图1)。
2.以效率与公平为内核的城市设计集体理性
依照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经济人”的理性分为两种,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个体理性的本质是个体追求某种工具价值的最大化,是个体在既定信息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行为。而集体理性是以群体利益为出发点追求效用的行为,目标是高效率、内部稳定和成员间的公平。[1]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两者之间存在博弈。个体理性应以集体理性为基础,集体理性须以个体理性为前提,绝对个体理性与完全的集体理性都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达到系统最优的基本策略,应在客观现实的制约下,在集体理性的指导框架下,通过合理的路径选择与机制设计使个体理性得以生成和扩展,即在满足一定个体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效率与公平是集体理性的内核,集体理性的效率在于通过合理资源配置,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用。[2]集体理性效率获得的基础为集体的良性存在,而前提条件为集体内部利益主体之间具有较为稳定的、可持续的动态平衡关系,在此关系形塑过程中,公平是其核心的基础支撑。当代城市设计具有多学科交融特性,其创作不应单单是城市设计师的独秀,完全依照其个体理性去塑造城市,而应是在一定效率支撑下,通过较为公平、公正的机制设计建构具有合理知识架构的城市设计团队,依照团队的集体理性去合理地塑造人居环境。城市物质空间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较长的延续性,在空间维度上具有多元的复杂性,具有时空维度上的多元利益主体。为了合理协调与平衡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实现对城市开发的有效动态控制,城市设计应在集体理性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的机制与方法建构具有效率的实践操作体系。
二、集体理性指导下的城市设计创作机制
为了追逐最大化的群体效用,集体理性指导下城市设计应建构知识结构完备的创作团队,使其能够有效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复杂问题;应建构有效的作用机制保障创作团队的内部稳定与平衡,使其既能够产生有效的集群合力,又能够发挥个体的专业能力。
1.多元专业人员与利益主体有机融合的创作团队
塑造和谐的空间关系是城市设计的作用主旨,和谐空间关系的塑造除了受美学的形式法则作用外,还受到空间与人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同尺度下空间之间关系的塑造需要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及市政工程的相关专业知识;空间与人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解析与整合需要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对城市开发的过程控制需要管理学的相关专业知识。由此,依照城市设计实践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其创作团队应包括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市政工程、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及管理学的相关专业人员。除上述依据知识结构确立的城市设计创作团队构成外,按照城市设计服务对象与实践宗旨,尚需市民大众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参与。当然,两者在参与方式、参与过程上与核心创作团队不同,市民大众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及方案评价等方式间接参与,行政管理人员主要通过前期调研的配合、方案阶段汇报的评价等方式间接参与。
2.垂直指令与扁平网络管理有效结合的作用机制
个体理性向集体理性的转变必须依赖合理的制度安排。城市设计创作团队,依据参与方式与实践特性的异同,可分为核心创作主体与参与创作主体,直接参与主体与间接参与主体。核心创作主体包括城乡规划师、建筑师、风景园林师、市政工程师,参与创作主体包括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及管理学的相关专业人员。核心创作主体与参与创作主体之间应采取垂直管理的作用机制,即核心创作主体是团队的中枢,参与创作主体为核心创作主体服务。由于参与时间相对较短,参与创作主体可以采取“一对多”的参与方式,即同时服务于多个核心创作团队,参与节点、参与方式依照核心创作主体的要求而设定。核心创作团队内部采用扁平管理的作用机制,即创作主体之间是对等关系,不同专业之间只是思维角度、设计尺度、专长内容的不同,相互之间应通过集体商讨的方式,整合出方案的主体架构,在此框架限定下,各专业的创作主体再对自身的专业内容进行深化(图2)。间接参与主体是指与设计有利益关系的市民大众及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直接参与主体是指除此之外的其他参与主体。间接参与主体的相关诉求是指导城市设计方案创作的重要因素,应在创作的不同阶段建构合理的平台吸纳公众与相关行政人员的参与,如前期调研的公众调查、方案形成后的市民公示、方案实施后的公众使用评价等。参与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的访谈与问卷调查,也可以依托多元的虚拟网络技术。
三、集体理性指导下的城市设计创作方法
当前城市设计的方案创作基本上是由规划师或建筑师独立完成的,多呈现出“一支笔”现象①。这种创作模式能够使方案体现较好的整体性,规避多个设计师不同设计思想与处理技法之间的矛盾,具有较高的“设计生产效率”。众所周知,城市设计涉及的空间规模较大,基本以几十公顷为基数,有的甚至达到几或几十平方公里;其次,城市设计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较长的跨度,其核心在于对城市空间营造进行动态控制;再者,城市设计的利益主体具有多元性,主体之间具有较为复杂的利益关系。纯粹的“一支笔”设计创作模式,并不能满足上述客观诉求。缺乏设计弹性与包容度,缺乏设计的集体理性支撑,容易使城市设计陷于个体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的窠臼。为了促进城市设计的实践操作性,切实提高城市设计的“真实效率”,其创作模式应由个体理性指导下的“英雄模式”转向为集体理性指导下的“集群模式”,创作方法应由总图为先转向为多元系统的理性建构与有机整合。
1.多元系统的理性建构
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是由要素系统内部及多元系统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在城市设计研究范畴内,其要素系统包括开放空间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活动组织系统、土地利用系统及建筑形式与体量系统。土地利用系统与活动组织系统是城市设计方案创作的基础,创作过程中应注重不同功能土地量的合理性、多元土地功能之间的有机衔接及不同土地功能的科学理性布局;应注重活动组织的合理规模与理性布局、活动组织的序列性与关联性、参与活动与类型空间的适应性。开放空间系统与道路交通系统是形塑城市空间结构的决定性要素,也是城市设计方案创作的核心要素,创作过程中应将绿地、水体、广场等元素有机整合为相互关联的开放空间系统,注重不同等级系统的尺度与功能关系,强调系统内部多要素之间的相互嵌入关系;应依据不同功能区设计相适应的路网结构与道路密度,注重不同等级道路的合理布局及多元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强调步行空间的系统化。建筑形式与体量系统是形塑城市三维空间的核心要素,创作过程中应注重街道界面空间系统的建构、近人尺度下人性空间的塑造、高层建筑的集约化(线性集群或区域集中)布局,强调宏观尺度下城市天际线的塑造。
船舶,不仅是一种交通出行应用工具表现形式,也是人类群体组织实施并参与一定形式的水上活动过程中的建造物表现形式,并且具体承担着交通物流运输,技术作业,以及基础性科学研究等多元化的具象使用功能。轮机应用技术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是现阶段船舶建造工程设计方案具体形成过程中的重点实践技术环节,轮机应用技术系统建造工程方案设计工作的综合开展质量水平,对于我国船舶建造工程作业成果,最终运行应用技术性能的实际表现状态,具备极其深刻且不容忽视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因而切实保障和提升船舶建造工程轮机应用技术系统设计建设方案的综合质量水平,对于保障和优化我国船舶建造工程活动的效能获取状态,具备不容忽视的实践影响价值。近年来,我国设计并且生产形成的58000DWT散货船,充分实现了对IMO结构形态共同技术指导规范(CSR)、表面涂层结构保护执行技术标准(PSPC),以及压载水管理技术规范(WBM)等一系列全新表现形式的技术设计规范的充分遵从,在船舶的整体性设计与建造质量水平层面实现了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有鉴于此,本文将会以我国设计并且生产形成的58000DWT散货船为背景,针对轮机系统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展开简要阐释。
1液位遥测系统和阀门遥控系统的设计
1.1尾部吃水液位遥测阀技术组件的安装技术要求
在58000DWT散货船舱室内部结构的设计建造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尾部吃水直通截止阀门技术组件设置规划安装在隔离空舱技术之内。因而在具体将工程建造技术性设计规划图纸的提交审查过程中,遭遇了相关技术研究与控制审核工作人员提出的非议,在具体组织实施船舶建造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技术作业活动过程中,LR船检技术作业人员对船舶建造工程尾部吃水液位遥测截止阀空间性安装位置所提出的异议,主要在于应当将阀件技术组件和旋塞技术组件均时刻安装保持在易于接近的空间位置,而针对这一技术意见,相关技术设计人员在全面结合分析船舶建造工程施工现场综合性技术作业条件的前提条件下,针对地提出了如下所述的三种技术改良方案。第一,针对尾部吃水阀技术组件的型式类型实施更换,将原本安装配置使用的手动截止阀技术组件,更新替换为遥控截止阀技术组件。第二,借由对小轴传动技术装置的运用,将船舶建造工程尾部吃水截止阀技术组件安装设置在机舱技术空间内部的花钢板结构之上,并在此技术前提条件下,接续完成各项基础性的技术操作环节。第三,充分加厚船舶建造工程尾部吃水阀技术组件与船舶建造工程项目外板连接结构之间的连接短管技术应用组件,并且在完成加厚处理技术环节的前提条件下,借由实施延伸式处理的技术操作方案,具体形成隔离空舱空间技术结构。经过对如上所述的三种技术性设计改良方案的对比分析,HR船检技术工作人员,最终同意选取和实施第三种技术改良优化方案,并且顺利地获取了较好的预期技术效果。
1.2气电式液位遥测减压阀组的设计技术要求
在58000DWT散货船轮机技术应用系统的技术规划设计和技术建造作业环节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遵照常规性的技术控制和指导方案,需要具体配置并安装2个具备较好技术应用性能,其压强技术参数设置水平介于0.70MPa-0.30MPa之间的减压阀组技术系统,并且同时还要在减压阀组技术系统的侧面空间结构之中配置安装技术参数表现水平为0.30MPa的压力表测量应用仪器。在上述基础性技术设计方案的规划约制技术条件下,LR船检技术工作管理控制人员,在严格遵照LR船检技术作业方案的前提条件下,针对上述的技术性设计规划方案提出了一定表现程度的技术非议,认为在实际组织开展减压阀技术组件低压边管理技术控制体系的设计建造工作过程中,以及实际组织开展减压阀组技术体系低压边管理技术控制体系的设计建造工作实践过程中,设计作业人员未能实现对真实承受供应气源压力参数的全面清晰认识,因而应当借由安装和配置压力表技术组件和容量参数承受水平适宜的释放阀技术组件的实践方式,确保管道性应用技术组件系统在实际化的运行使用过程中,能够充分承受实际产生和形成的各种类型的压力参数项目。面对上述技术非议,58000DWT散货船建造工程技术方案的设计工作人员,借由对已有工程建造活动指导方案的规划形成实践过程的系统化阐释分析,全面揭示了工程施工建造方案的设计规划形成实践过程中,对相关压力参数项目的充分性关切和考量,确保了实际设计形成的船舶建造工程施工作业方案,能够在具体化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顺利获取和实现最优化的施工作业技术活动组织管理质量效果。
1.3艏尖舱防撞舱壁阀门技术组件的型式设计要求
在58000DWT散货船建造方案的设计和规划形成过程中,所有引入和安装运用的阀门技术组件,在技术性表现特征层面都属于遥控型式的,这种设计控制处理方法,严格满足了2009年之前我国相关事业领域的SOLAS设计性技术要求,在SOLAS设计技术规范的直接影响约制条件下,在管道技术组件穿过防撞舱壁技术结构基础上,应当在其干舷甲板以上空间技术点位中安装配置具备恰当技术操作功能的阀门技术组件,并且在阀门技术组件的具体技术性安装位置的选取和设置实践过程中,尽可能将其安装设置在艏尖舱的舱壁结构技术组件上。传统版本的SPLAS技术规范仅仅对阀门技术组件的安装实施位置,操作技术规程,以及生产加工形成过程中的材料选取类型等要素提出了针对性要求,却未能阀门技术组件在择取和安装实践过程中的型式特征给出明确要求。而针对BV船级社技术实践单位的相关研究结论,遵照2016年版本SOLAS设计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实际安装设置并且稳定运行于防撞舱壁技术组件之上的阀门技术组件,必须严格选取和运用螺旋下降式阀门技术组件。而在这一技术性设计与控制标准的前在约束条件下,在针对安装运用与艏尖舱防撞舱壁技术结构之上的阀门应用技术组件进行选取安装技术作业过程中,要严格避免选取和运用蝶式阀门技术组件,而要尽可能地选取和运用screw-down式阀门技术组件,并且借由做好阀门技术组件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技术控制工作,确保实际运行的相关技术系统,能够稳定维持展现最优化的技术性能表现状态。
2压缩空气技术应用系统的设计建造思路
在58000DWT散货船建造工程压缩空气应用技术系统的设计建造和常规性技术应用组件的配置和安装技术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应当确保在针对设备主体实际运行技术状态展开监测技术作业环节,和管理控制技术作业环节组织实施过程中应用的空气物质,均全部来源于主空气瓶,并且借由对减压阀组技术系统的应用,将主空气瓶内部的压力参数表现水平从3.00MPa水平,逐步将其到0.70MPa水平,确保主空气瓶空间内部承载的空气资源,能够稳定充分地长期保持良好稳定的技术使用状态。在2010年时间节点之前,我国现行版本的BV技术控制指导规范,尚未实现压缩空气技术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作业实践活动创立和提出针对性的技术设计和指导控制要求,而在2006年年初到2010年年初的时间区间之内,由于我国在58000DWT散货船的建造批次和建造数量层面均展现出程度显著的增加变化趋势,因而在2010年版本的BV船级技术设计和指导方案中,针对笔者在前文中已经叙述介绍的压缩空气技术应用系统的设计建造技术方案,提出了一定表现程度的技术非议,并且明确指出,只有切实在运用已经完成止回阀技术应用组件安装配置环节的空气瓶充当技术控制作用,以及技术监测作用的执行者角色,才能确保压缩空气技术应用系统稳定保持最优化的技术应用性能表现状态。在2010年以前制定实施的BV技术指导控制规范版本文件中,通常只要求设置和运用一个已经完成止回阀技术应用组件安装配置环节的空气瓶,即可充分完成针对压缩空气应用技术系统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控制作业实践环节。因此并不需要专门设置和安装运用以独立性技术表现形式而存在的空气瓶应用技术结构。在如上所述的技术作业实践背景之下,传统版本和最新版本的BV技术控制指导更规范,分别建构形成了与之密切对应的技术性指导约制概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dedicated”和“provided”。在2000年时间节点之后,遵照最新版本的BV技术指导控制规范,应当借由配置一个已经完成止回阀技术应用组件安装配置环节的空气瓶充当技术控制作用,以及技术监测作用的执行者角色,因而在实际组织开展的船舶建造施工工程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当严格遵照如下所述的技术操作方案加以组织实施:第一,针对在2010年1月1日时间节点之前实施龙骨铺设施工作业过程的船舶工程项目而言,应当遵照旧版本的BV技术规范文件进行组织实施。第二,针对在2010年1月1日时间节点之后实施龙骨铺设施工作业过程的船舶工程项目而言,应当严格遵照新版本的BV技术规范文本进行组织实施。
3焚烧炉以及油渣管系图的设计技术方案
在轮机系统的技术设计方案中,58000DWT散货船焚烧炉技术系统设置和配备了专门性的以油渣沉淀柜技术结构和油渣日常柜技术结构相结合的双柜技术系统,并且在油渣沉淀柜技术结构和油渣日常柜技术结构之上,均针对性地设置和安装了专门性的,与简式溢流管溢流观察器应用技术组件,在油渣沉淀柜技术结构和油渣日常柜技术结构单独性,或者是同时性发生溢流技术现象条件下,借由对简式溢流器技术组件的运用,实现对实际发生的溢流技术现象的完整精确观察。LR船级社在针对上述技术设计指导方案进行分析过程中,LR船级社的相关技术分析和指导控制人员,在认真分析了现有的技术方案构成体系基础之上,认为在运用燃油物资以及可能参数和蓄积油渣物质的应用技术系统中,应当避免对简式溢流器技术组件的引入运用,同时给出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意见:要在完成溢流观察器技术组件安装作业技术环节的前在基础之上,将其严格设置在垂直安装技术状态的下降管技术组件结构之中,并且确保设备运行使用过程中的成油冲击过程,不会对玻璃应用技术组件的安装存在状态造成不良沾染,要确保实际安装配置的玻璃技术组件具备充分的抗热性能,同时实现对机械损伤事件的充分保护。
4结语
针对轮机系统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本文选取液位遥测系统和阀门遥控系统的设计、压缩空气技术应用系统的设计建造思路,以及焚烧炉以及油渣管系图的设计技术方案,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倪维斗,彭容.分轴燃气轮机调节系统动态特性若干问题的探讨[J].仪器仪表学报,1982(04):396~401.
[2]汪礼权.5000吨级多用途船轮机设计与施工中的若干问题[J].造船技术,1996(12):10,11~12,47.
[3]张爱萍,殷雪梅.探析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设计及施工的若干问题[J].价值工程,2014(29):135~137.
[4]王瑞华.轮机系统设计中常见问题剖析[J].船舶标准化工程师,2011(06):47~50.
[5]何文辉,巩玉彬,宋旭东.谈低压CO_2灭火系统生产和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01):4,43~49.
[6]李江,常葆林.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计算机工程,2000(06):88~89,94.
[7]李江,常葆林.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微型机与应用,2000(08):13~14,31.
[8]宋玉梅,张立忠,王书文.集中供热网监控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的若干问题[J].区域供热,2006(02):10~13.
[9]胡剑,李刚炎.CAN在客车网络控制系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17):110~112.
[10]宋光兴,杨德礼.电子商务中在线信誉管理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研究[J].系统工程,2004(09):5~9.
1.讨论网站的主题。
网站整体规划是做网页的第一步也是制作网页最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你要表答的信息,因此我选择了我选择我最喜爱的服饰来为它做网页。在平时我也对服装的网页比较关心,无论是淘宝网上的衣店还是各种品牌装。这次我是为“易菲”服饰做的网页。
2.定位网站的CI形象。“易菲”植根中国文化之精髓,汲取自然禀赋之灵性,形成一个既有浓厚文化底蕴,又有现代自然人文气息的特色品牌。“易”即是容,是包容,是宽容,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厚德载物,是对人性宽度的一种拓展。“菲”通非,是生机、是个性、是春意盎然、是自强不息,是对人性深度的一种挖掘。“生活如花,自在快乐”是YIFINI易菲的设计理念,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如花儿绽放般美好舒适、自在快乐的生活方式。这也便是我网站的CI形象。
3.确定栏目和板块。
于时间的关系在本次我准备做四张网页:一张主页三张二级页面。分别设计了“时尚首页、时尚衣秀、推荐产品、潮流信息”等四个栏目。在这四张页面中我打算都用淡蓝色做背景颜色来映衬我网页的主打色绿色。
2.网站的整体风格和创意。
整个网站的创意就在于颜色的搭配,与各种图片的搭配,它们相互辉映,相互衬托。以便达到表现其品牌的和谐之美、自然之美。我踩用淡蓝色和绿色为我网站的主打色主要是因为我的产品特性。在设计上,YIEINI易菲推崇“自然美”,将带表女性气质的花卉和自然元素融入设计之中,充分体现设计师和顾客所追求的一种洒脱、舒适的生活氛围,力求表现悠闲、舒畅、自然的生活情趣。因此我用天空与自然的颜色来表达这张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二、网页制作的前期策划与准备,在本阶级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
1.资料的搜集。
在做网页我上网收集了许多方面的资料主要是有关网站的布局与服饰品牌方面的资料,我首先进它的企业网站找了一些关于“易菲”服饰的图片主要是一些代言形象还有代表其企业形象的图片。其次我去浏览了许多的网页观察其网页的布局、颜色搭配、栏目、板块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搜集了一些对我有用的资料。在搜索资料最困难的便是动态图片的搜集,动态图片其gif格式的还是好保存,但是要搜集flash动态图片就相对较难了。我用了一天的时间来搜集我的flash都不太成功,不过还搜到了可以换自己图片的代码。在开始时我根本就不知道flash是怎样搜索,不过经过三次像老实询问我终于懂得一些关于代码的搜索。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最关键就是平时对知识的掌握不够,连最基本的资料搜寻都觉得困难。也是我平时不够认真和努力的表现。通过这次的教训在以后我一定会做得更好,争取不范类似错误。
2.熟悉制作软件。
做网页主要用的工具便是Dremweaver、Photoshop、Flash软件。在这些软件我对Dremweaver、Photoshop相对比较熟悉,因为在平时上课是老师带领我们运用过。所以我还可以正常的运用,但是出现的问题还是有很多。有很多不懂如何操作,只有通过在次去看书才能够了解,这也体现了我学习方面的缺点,它是我平时不够认真的具体表现。
三、网页制作,这便进入我该次的主题了具体制作流程如下。
1.构建站点框架。
在我打开Dremweaver后第一步便是新建站点,我把我的站点建立在F\仪下面。并将我搜集的全部资料都保存在其文件夹中,以便网页制作时可以方便的使用。
2.设计主页及二级页面。
在主页我设首页制作时,时刻考虑着网页的基本原则:统一,连贯,分割,对比及和谐的原则,内容统一,都是为了主题服务,美容美体,一个网站强调的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围绕一个统一的目标所做的设计才是成功的;连贯,页面之间关系连贯,统成一体;每版内容都自成一体,颜色各异,便于浏览;整个网页有动有静,色彩呼应,搭配协调,不呆板,富有生气;颜色各异,但又不同之中又相同,浑然一体。而且制作过程中,不忘以下原则:
简洁实用:这是非常重要的,网络特殊环境下,尽量以最高效率的方式将用户所要想得到的信息传送给他就是最好的,所以要去掉所有的冗余的东西。使用方便:同第一个是相一致的,满足使用者的要求,网页做得越适合使用,就越显示出其功能美;页面用色协调,布局符合形式美的要求:布局有条理,充分利用美的形式,是网页富有可欣赏性,提高档次。当然雅俗共赏是人人都追求的。
交互式强:发挥网络的优势,是每个使用者都参与到其中来,这样的设计才能算成功的设计。这样的网页才算真正的美的设计。每个子页都设有上导航栏,便于浏览和跳转。3个二级网页制作时,使用的是表格,每一个页面都用表格为它布局好,然后在插入图片文字及其他,这样有一定的规划性,体现了连贯统一性,不同的内容根据各自的特色建立了不同的表格,突出各自的主题,增强了对比性。在做这些网页的时候我就进行了如上所述的方法。但我所以网页的背景颜色及主题颜色都是相同的以便突出我每一个网页都是为凸显我主题而服务。
3.实现网页间的链接。
我的链接按钮主要有四个“时尚首页、时尚衣秀、推荐产品、潮流信息”它分别链接到我所做的四个网页。链接的过程其实很简单,主要是把要链接的文字选择在选择工具栏的链接按钮最后选择自己要链接的网页单击确定便可以了。
4.向静太网页插入动态效果。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让学生围绕着解决一些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而进行一种有针对性的、实践性的学习。它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专为医学院设计的学习模式。当时,柏罗(Barrow)发现,医学院的学生在毕业时往往只是掌握了大量专业知识,但这些知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得非常有限。于是他试图通过创设真实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知识,培养关键技能。于是,麦克马斯特医学校(McMaster MedicalSchool)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特殊的学习情境,即以问题作为开始、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教学界称之为“基于问题的学习”。这就是美国“基于问题的学习”的起源。如今,PBL已经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PBL中,问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问题的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讨论一下PBL中的问题以及它是如何设计的。
一、问题的重要性
对于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说。
首先,从静态的角度来看问题在PLB中的作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有三个基本要素:问题情境,学生和教师。问题情境是课程的组织核心。当学生身处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的环境时,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并维持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期间,学生是致力于解决问题的人,他们识别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并努力探求、理解问题的现实意义,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工作伙伴,他们以身作则地表现出对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满腔热情;教师也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指导者,他们积极创造出一种支持开放性探究学习的环境。问题作为学习的最初动机和挑战,它的结构是不明确的,没有简单、固定、惟一的正确答案,但它能激起学生探索、寻求解决方法的欲望,构建继续学习的需要和联系。[1]
其次,从动态的角度来看问题在PBL中的作用。对于PBL的过程,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模型,Barrows的模型是很具代表性的,我们这里来看一下他的模型,他大致把PBL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2]:
1.组织小组:在探索问题之前,学生首先要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互相了解或认识,为合作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
2.开始一个新问题:用少量的信息来提供…个复杂的问题,学生小组要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进行界定和再界定,澄清有关的术语和概念,列出可能的解释,形成学习目标。在解决问题的开始,学生和教师要对问题解决的目标形成共同的理解,对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如定义、事实、概念等)方面达成一致。
3.后继行动:小组成员集合,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对他们新学习的东西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
4.活动汇报:各小组利用各种不同形式来报告自己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比如数学分析、图表、口头报告、戏剧表演等。
5.问题后的反思:学生们要有意识地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以提炼所学到的东西。
不管从静态的PBL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还是从动态的PBL模型过程来说,问题一直处于核心地位。PBL主要就是围绕着一个或一系列问题展开的,以弄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为目标导向的。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问题探究解决的过程。学习者的活动自问题提出与意识开始到弄清问题的原委与性质为止。因此,以问题为中心这是PBL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问题的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PBL问题的含义
对于问题的定义,中外学者、各类专业辞书都有不同的界定。结合各类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一般认为PBL中的“问题”含义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根据教学内容所创设的一个大的问题情境或课题,这个层次的问题涉及到较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全部学生的参与;第二层次是对第一层次问题的细化和质疑,即在第一层次基础上提出的更为具体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相对较少的知识和技能,只是部分学生或者个别学生的参与。[3]
三、PBL问题的特征
“问题”有“好问题”和“一般问题”之分。那么,怎样的问题可以称为一个好问题呢?我们认为,一个好问题应当具有下述特点中的某些方面:问题本身颇具趣味,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问题的解答中包含着明显的相关概念或技巧;问题有多种解法,各解法涉及不同分支或领域;问题能够加以推广。[4]而在PBL问题设计中,问题应体现以下特征:
1.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确定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出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2.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ill-strucred)、开放的(open-ended)、真实的、复杂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问题可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和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解决过程和答案都是稳定的,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则往往没有规律和稳定性的。PBL中的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这也是PBL模式的一大特点。关f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和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的差异,拉格尔曾做了如下比较(见表1),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的一些基本特征。[5]问题的结构不良也意味着问题应该是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而每部分又是很重要的。同时,问题应该是真实的,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或将来在其职业生涯中所可能遇到的问题相似,从而能够在学习者的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这种结构不良的、开放的、真实的、复杂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运用策略性知识,发展策略性思维,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迁移。
3.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探索欲望,并亲自卷入问题的探索中,在解决问题时做出努力。
4.一个好问题能够随着问题解决的进行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促进他们的预测和判断。另外,从整个PBL的课程来看,各个概念应在几个问题中多次涉及,以便使学习者建构起更灵活的知识,且避免重要概念的可能遗漏。另外,问题的选择要具体考虑教学目标以及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动机态度等因素。
四、设计PBL问题的步骤
尽管设计一个好的问题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是积累了许多有用的经验。这里介绍国外教师在设计一个多阶段的PBL问题时所使用的一般步骤。[6]
1.选择一个课堂里经常教授的中心思想、概念或者原理,然后考虑一个典型的章节末尾、作业、练习里常见的、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新概念的问题,列出解答完这个问题之后学生们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
2.考虑一个适合这一概念的真实世界的情景。把教科书章节末尾的问题设计成一个故事,或者对能加以改造的真实的案例进行研讨,同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一个复杂的、结构不良的问题会对学生形成挑战,使他们解题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工和操作。故事的来源,可以参考杂志、报纸文章。
3.要把问题介绍给学生,并且对问题划分阶段。这样可以使他们能够确认学习的课题,从而有目的地进行研究。许多情况下,PBL问题被设计为多阶段的(multi-stage)或多步骤的(multi-page),往往需要学生们花上一个星期或更多的时间去完成。问题、章节甚至数科书中并不一定给出解答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学生可能需要做一些研究,去发现新的材料,然后基于已知的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根据学生们所做的假设,问题的答案不一定是惟一的。
4.写一份教师指南(teacher guide),详细说明在课堂中运用这一问题的教学计划和过程。教师指南要能够说明在不同的学习模型中,在问题解决的多阶段的循环往复中教师需要做的计划和选择。
5.确认学生需要的资源。学生们需要自己去学习辨认和使用适当的学习资源,但是如果教师在开始的时候能为他们指明一些好的资源,这也是不错的。今天的许多学生都只愿上因特网去搜索他们需要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引导他们走进图书馆里去。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让学生面对情景性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去试图找到有意义的解答的教学策略。问题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是每一个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上述所提的PBL问题设计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晓艳.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2,7
[2]Barrows,H & H MacRae (videotape,undated)"The Tutorial Process in PBL",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School of Medicine.Office of Educational Affairs.PO Box19230,Springfield,lL 62794-9230.
[3]师保国等论问题式学习中的“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5,(7),56
二、课堂教学的问题要新颖别致,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辟的开讲会充满吸引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开讲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政治课与别的科目有些不同,学生们或许已经把教材当故事看了,当我们拿着教材走进教室,学生们此时最关注的可能就是,老师会怎样来讲这一课?有没有新的东西?如果此时老师不能通过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来激发兴趣,将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知识的深化理解了。例如,讲哲学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又会觉得枯燥。我在讲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一员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别是文人、做官的、经商的、种田的。有一天,他们在员外家同桌饮酒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便望雪兴叹对起诗来。身分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诗句。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1、为什么他们对下雪的认识不一样?2、他们的不同身份,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记忆持久。
三、课堂教学的问题要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问题的灵魂,学生答问中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答不上来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使问题问在学生需要处。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要多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情况来设计问题。如在讲高一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我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1、同学们早晨吃的什么?2、有没有剩饭?你把剩饭怎么处理了?你为什么这么处理?3、用的什么餐具?你饭后的餐具怎么处理的?4、其他同学如何看待该同学的行为?5、你发现身边和社会中还有那些不合理的消费方式或习惯?6、我们该怎么办?这样一堂课从学生身边的小事谈起,引发他们的思考,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感应,那么我们的三维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四、课堂教学的问题要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讲求时代性
政治课的内容与时事、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的紧密,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经常地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应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用所学观点去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提问具有即时性和时代性的特征。这样,使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之中,这样的课也才会有生动可言。与实际相联系,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整堂课才有气氛。例如,我在讲“市场经济的缺陷”时先讲“三鹿奶粉事件”,通过真实的、惨痛的教训首先在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1、你认为造成惨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造成这样的结局,根本原因是什么?3、我们该怎样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这样从时事热点的直观中感知到了问题的缘由,然后通过进一步的追问,探究出了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措施。
五、课堂教学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兼顾全局,具有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