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24 11:03: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舞蹈课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舞蹈课论文

篇1

二、利用课堂“角色”的转换,改进教学方法

原来舞蹈课堂上的“主角”是教师,学生是“配角”。教师把自己认为最可爱、最适合儿童心理状态的一些舞蹈内容教给孩子,然而却不管教学内容合适与否。舞蹈教师只顾着在前面带着跳,把自己的意志和内心的东西强加在学生身上。而舞蹈教学改革,必须是要在强身健体、培养艺术素质之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笔者在教学授课过程中,尝试和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和效果,既适合舞蹈课,也适合校外活动。

(一)分小组练习,增强舞蹈基本功

每次教新的基本功动作时,总有一些同学怕苦、怕累,不记动作的规格要领、顺序、音乐节奏,而总是“大帮拱”,有依赖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每个成员都互相帮助、监督,同学之间相互纠正不对的动作。还有的小组进行分工,把一个舞蹈组合分成几小段,每段有一个同学负责把这段舞蹈的规格、要领、节奏都记熟,下次回课时可以提醒大家记清楚、抓重点。同时,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

(二)分小组训练,提高舞蹈技能

经过个性化分组的特殊方式来训练舞蹈技术,技巧效果很好。首先符合学生本身的身体条件,并且可以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各小组还可以自己组织练习技能技巧,由小组长安排训练时间、次数。如:软手前桥,训练10分钟,每人每排做3个,共做5排。训练一个阶段后,教师在课堂上会举行一个小竞赛,看哪个小组的技巧做得又快、又多、又好,课堂气氛格外活跃,把又苦又累的训练过程变成各组为荣的快乐形式。

(三)分小组讨论,增强舞蹈的创编能力

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采用自然选择伙伴关系的形式来进行分组学习,也给学生一个宽扩的创造空间。如:编一个表现藏族儿童游戏、玩耍的表演性舞蹈。在教之前,应提前给各小组留下作业,提出问题:藏族儿童生活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的?他们跟你生活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请收集一些关于藏族儿童生活、舞蹈、游戏的资料或书籍。在下一次上课时,每个学生都带来了收获。各小组进行讨论、整理,大家踊跃发言。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藏族儿童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后,教师再进行补充,这样比让学生自己想象效果要好得多。开始舞蹈编创教学后,给每组学生一小段音乐,利用自己掌握的舞蹈知识和创造能力编排一小段舞蹈动作,然后解说编排的意图和表达意思。虽然编出的动作不那么成熟,但想法有很多惊喜,很有儿童情趣和特点。

篇2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舞蹈艺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到各省市艺术院校、综合院校都开设不同规模的舞蹈学本科。而且办学方式逐渐走向市场化运作,招生人数有增无减。在此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凸显出重要意义,关系到教学怎样达标、人才能否合格的问题。

一、高师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总体内涵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敬业乐道、勇于开拓创新。

2、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现代教育观和艺术观,掌握完整的舞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达到“一专多能”。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规定的等级要求。

4、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掌握健体强身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二、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重要内容

1、课程设置

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学士学位课程是第一位的,它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方面起到瓶颈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舞蹈学的基本原理、舞蹈教育理论,获得从事学校舞蹈教育所必备的演示能力以及初步的舞蹈研究能力。以下粗列几门学士学位课程。

芭蕾基本功训练课主要进行地面练习、扶把练习、中间练习、跳跃练习、旋转练习、技术技巧练习,主要为学生学好民间、身韵、排练等专业课服务,适合全程开设。学生将从中获得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具备从事舞蹈教学和舞蹈演出的基本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以藏族舞、傣族舞、蒙族、彝族舞、朝鲜族舞、维族舞、秧歌、花鼓灯、云南花灯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授课内容。旨在掌握各类民族民间舞的表演风格和特点,毫不混淆地表演出各类民间舞的律动,获得较强的辨析能力、示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这门课程也应该全程开设。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以元素训练(提、沉、冲、靠、拧、倾、曲、圆)、步伐训练、技巧训练、短句训练、表演性组合训练为主。目的是掌握中国古典舞特有的手、眼、身、法、步、形、神、动、静、刚、柔、气息协调一致的运动审美规律,了解中国古典舞蹈的神韵所在,增强身体进一步的开放和表现能力。二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既可以服务于其它专业课程,也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下完整的示范和表演能力。

剧目排练课选取单、双、三人舞、群舞等优秀舞蹈剧目为教学内容,于二、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有一定难度和不同角色的舞蹈艺术形象,增强舞蹈表现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舞蹈语汇的表达能力。

舞蹈编导课主要是理论与实践交叉,于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编导理论知识,能大胆的进行创新,使其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等舞蹈教学演出和一些群众辅导和编排工作。

中外舞蹈史纲以中外古代舞蹈史、近现代舞蹈史为基本内容。在二年级全年开设,加强对中外各少数民族舞和文化的介绍,简介外国舞蹈的文化历史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史,深刻理解舞蹈艺术的真谛,树立起正确的舞蹈历史观,并能学以致用。

艺术概论是一门概要地、系统地阐述艺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这门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积累,适宜在三年级开设。其宗旨是全面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能够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和感受舞蹈、研究舞蹈;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各种不同风格的舞种、流派及舞蹈的基本创作原理;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舞蹈艺术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表演创作能力进人更高的层次。

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懂得基础乐理,才便于深入学习音乐。视唱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练耳发展音乐听觉及记忆力,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节奏和调式、调性。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一个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所必备的视谱、听音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开设中国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解剖学、舞台化妆艺术、自娱性舞蹈、地方特色代表性舞蹈组合等课程。各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体现办学特色,又要与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保持一致。至于师范性问题,在当代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可以不断探讨。但是,至少要在第六个学期安排两周左右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安排六周左右的教育实习,并且与艺术实践(采风或者舞台表演)相互交叉进行。

2、专业素质评价机制

从微观上,每一门必修、选修、限修等课程,无论期中、学期末考核,都必须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比如

科目评分标准(总分:100分)备注

芭蕾基本功训练

一、基本完成动作元素,30分。

二、准确把握节奏、规范地完成动作元素,30分。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肢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40分。技能

编导常识与舞蹈赏析一、能够自己自编结构完整的教学训练组合或者简单剧目,30分。二、能够基本把握教师的意图以及舞蹈音乐的情绪以及结构,动作元素发展具有一定主题性并有较合理的舞台调度,30分。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所编导剧目较有创意以及较高的思想性以及表现力,40分理论与技能

其他专业课程均有如上所示类似的评分标准。

从宏观上,毕业生要获得学士学位必须有具体的要求。比如1、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最低毕业学分145学分。2、学生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150学分(包含公共必修课学分51学分、专业必修课学分80学分、专业限选课学分10学分、专业任选课学分最低4学分),并完成生产劳动、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且外语、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

1、完善课程建设。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突出专业基础课的能力特点。增设专业选修课,按照舞蹈学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按照学习规律进行调整,重点是能力的形成,明确每一门课程应该达到的具体能力,各课程群应该形成的能力单元,注重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3、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4、努力创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促使全体教师把教书与学习相结合,树立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多渠道交流探讨的机会,建立学习制度及学习共享系统。

5、教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推进校本教师行动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多搞科研,尽量把教学问题列为科研课题。

6、建立导师制度。给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和培养,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7、加强形成性评价,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成绩记录在案。

8、完善终结性评价,实现考核手段多样化。考试采用表演式技能考试、笔试、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把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篇3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模式,也称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它是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导游业务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是与导游实际工作情境紧密联系起来的。所以,将传统的《导游业务》的课程内容根据导游实际工作的岗位需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的根本。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根据《导游业务》课程实际,在职业教育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方法观的指导下,形成了基于岗位需求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以任务为引领,过程为核心,学生活动为主体”来实施的教学思路。课程设计通过需求分析、行业调研、专家论证、教学体系设计等环节,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导游业务》课程设计。首先,分析课程所属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由此确定此项工作过程所面临的工作内容,然后对工作内容进行分解,转化为工作相对应的工作项目,然后给工作项目赋予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追踪,确定该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对工作任务和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整合,制定出相关的实际工作过程的项目。其次,根据工作岗位和行业的需求设计教学体系。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考核评价等方面来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体系。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五个一体化”来助推课堂教学与行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即: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内容和导游工作任务一体化;学校实践和职业素养养成一体化;学校企业合作一体化;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本课程是学生获取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意了理论教学内容及模拟导游实训的内容的设计与国家导游资格考试相结合,(见图1)。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实施路径

(一)构建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设计从行业和企业需求出发,以职业活动的岗位能力为主线,在行业和用人单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对应岗位的技能要求来设置教学项目。

(二)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的实施

《导游业务》是一门要求实践性极高的课程,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中,在教学内容的实施上,我们尤其注重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融合与交叉,将传统的学科体系变为行动体系,设计了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

(三)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设计

根据课程开发小组所确定的四个典型的工作项目,首先对每个项目进行分析,获得每个项目的具体工作过程,将任务按工作过程展开,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围绕任务进行训练,创设仿真模拟情境,以任务引领教学,按照“项目任务教、学、做一体化”的训练模式,完成学生能力项目的训练,让学生在具体的导游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教学的具体任务,切实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四)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的学习评价体系设计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逐步构建和完善了“五结合”学习评价体系:即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考核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而且与工作岗位要求相符,真正实现教学与行业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成为企业“拿来即可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课程设计改革成效分析

(一)学生观念转变,积极性增强

通过对导游职业活动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以导游真实工作场景为平台,以导游工作任务来引领,用学生活动实施这一教学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提高了学生考取国家导游资格证书的通过率

从实行课程教学改革以来,以重庆文理学院旅游专业为例,学生参加重庆市组织的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中,过关率逐年增加。2014届毕业生参考达到60名同学,其中有30人获得导游证,过关率56%;2015届毕业生80名,有62人获得导游证,过关率78%。目前在校的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中已经有不少人已获得了导游资格证书。同时,他们利用假期进行实践锻炼,主要在旅行社和景区从事导游业务相关的兼职工作。

篇4

二、模仿舞蹈动作贯穿评价氛围

低年级学生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即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师在课堂中不要害怕学生动起来,更不要担心学生编排出不好看的舞蹈动作,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将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尽情地用舞蹈动作来创编、表现,培养表现美的能力。如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具有民族特点的歌曲表演时,笔者没有将事先编好的动作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大屏幕画面模仿动作,感受彝族舞蹈的特点。学生将自己的模仿、体验、实践,以及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融合在一起,从而创编出自己心仪的舞蹈动作,进而表现出整首歌曲的情绪。然后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理解,最终表现出了姿态优美、活泼可爱、翩翩起舞的彝族小伙伴的形象,抒发着喜悦的心情。参与是引入自觉、自主学习状态的手段和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没有主动参与,学生就产生不了艺术审美体验,也就不能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只有学生参与到舞蹈活动中来,主动探索、领悟、体验时,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在教学中舞蹈活动可以让学生动起来,或游戏、或讨论、或表演。如在教授《噢,苏珊娜》这首美国歌曲时,笔者尝试另外一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随音乐跳起这首美国乡村民谣,舞蹈动作优美、灵动、跳得尽兴,学生会随教师手舞足蹈,有效地调动注意力。接着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这首歌曲的舞蹈表演中来,学生跳的高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然后,笔者请学生们选出舞蹈动作做得好的同学来当小老师,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又高涨起来,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老师。选出的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歌曲的舞蹈表演,所有学生都会跟随着模仿小老师的动作,尽情表现,课堂气氛活跃。此时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指导帮助稍差的学生,让他们也乐于参与其中。这种在游戏中学习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舞蹈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对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程度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同学和小组,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对于个别后进生,教师应有意识在舞蹈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适当的自评,对学生之间的舞蹈动作进行互评,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让每位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

三、舞蹈活动激发表演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多采用舞蹈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形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低年级学生形体灵巧,比较适合律动、形体舞蹈教学。通过直观的教学,以舞激趣,使学生融入到欢乐的氛围中,提高舞蹈表演素养。在中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所学的歌曲风格、内容、情绪等,鼓励学生动起来,为歌曲(乐曲)创编好看、适合的舞蹈动作。这时,学生会不由自主随音乐舞动起来,做着各种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舞蹈编排结束,全体学生进行汇报演出,可以是小组合作形式,可以是单独表演形式。为学生尽可能创造表演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舞蹈创编及表演的兴趣,增强继续发展的动力。同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最终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学习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四、创设情境提高审美能力

篇5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复合性的要求。舞蹈文化市场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也同样遵循着这个原则,在新阶段内舞蹈文化市场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舞蹈人才不仅仅要掌握深厚的舞蹈艺术理论知识和精湛的舞蹈表演技术,也要求舞蹈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和舞曲创编能力,以便将舞蹈作品以更加优秀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说,舞蹈人才的复合性以及综合能力水平,已经成为了舞蹈文化市场招收人才的重要标准。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教学改革工作已经成为了高校舞蹈教学工作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这样才能进步一提升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确保高校舞蹈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文化市场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然而,教学改革工作并非是在一朝一夕之间便可以轻易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并非一蹴而就。从当前的高校舞蹈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仍旧存在诸多弊端,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高校舞蹈教学对学生文艺工作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存在缺陷性,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到文艺单位进行学习之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且其舞蹈专业水平与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相去甚远。其次,高校舞蹈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刻板,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和动作练习,缺乏对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多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后,由于其舞蹈创编能力过于薄弱,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再次,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参加舞蹈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经验不足,学生除了在专业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之外,在工作能力、人际交往、问题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均相对薄弱,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文艺工作单位的同事进行工作的磨合与交接,这直接影响了文艺产品的生产和演出的速度,可能会对文艺工作单位的文化经济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充分了解这些问题,才能够培养出与舞蹈文化市场要求相符合的舞蹈艺术人才,实现高校舞蹈教育与舞蹈文化市场的顺利接轨。

二、高校舞蹈教育与舞蹈文化市场顺利接轨的有效途径

首先,高校舞蹈教育需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加以调整,确保舞蹈人才的能力水平与文化市场的人才需求相符合。高校舞蹈教育者一定要充分明确高校舞蹈教学的主要意义和目标,即高校舞蹈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熟练的、机械的去复制舞蹈动作,而是要求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学习,充分掌握舞蹈技艺的精髓,掌握舞蹈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综合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理论能力、舞蹈艺术创作能力、舞蹈艺术内在修养。总之,高校阶段内的舞蹈教育,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舞蹈能力水平的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平衡掌握舞蹈艺术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

随着舞蹈艺术理念的不断发展,舞蹈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民族舞、现代舞等层出不穷,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所喜爱和擅长的舞蹈类型也各不相同,因此,大学课堂中的舞蹈教学内容体系也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充分尊重不同学生、不同舞蹈之间的区别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舞蹈特点之后,掌握舞蹈创作的技巧,从而提高其舞蹈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高校舞蹈教学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对舞蹈的理解能力,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近些年来,国家对艺术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舞蹈艺术也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融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为了使我国的舞蹈艺术走出国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舞蹈者就必须对舞蹈艺术进行全面的突破和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至关重要。现阶段内,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新,鼓励学生多进行创作和发挥,让学生充分了解艺术创作的乐趣,提升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热情,拓展学生的艺术想象空间,帮助学生升华其舞蹈创作的价值,使其舞蹈表演动作与内心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但是,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基础理论的掌握,帮助学生实现舞蹈动作的优美性以及舞蹈内涵的丰富性的统一,使舞蹈艺术产品能够与广大群众的艺术审美水平相一致,为舞蹈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简单来说,只有让观赏者了解舞者的情感,他们才能够从内心认可舞蹈艺术,更多的进行舞蹈文艺产品的消费。

其次,高校舞蹈教育想要实现与舞蹈文化市场的顺利接轨,就需要舞蹈教育工作中充分了解并掌握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全面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舞蹈教育具有明显的艺术性特点,因此它与其他常规的高校教育专业相比,存在着鲜明的教育热点,这也就导致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原则均与其他的科目不同。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能力,高校舞蹈教育人员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艺术环境,使学生能随时接受到艺术的熏陶,同时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在学生的舞蹈训练方面用更多的精力、下更多的功夫,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艺术熏陶和艺术训练才能养成独特的舞蹈艺术气质,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耐心的教导学生,要告诉学生舞蹈艺术的养成并不在一朝一夕之间,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提高在舞蹈艺术方面有所造诣。另外,近些年来,我国的舞蹈文化市场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但是在信息传播异常快速的网络时代,想要在文化艺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保证舞蹈艺术作品的鲜活性和生命力,也就是说,舞蹈艺术想要实现快速的发展,就一定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扬弃,以此保持舞蹈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以便在文化艺术市场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艺,因此舞蹈教育者的素质水平对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舞蹈教师的一举一动,也会对学生的舞蹈表现和表演能力起到明显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高校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舞蹈教育人员需要高度注意个人形象,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舞蹈艺术理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提升艺术水平。

篇6

武教授诊治妇科病严格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如在崩漏治疗过程中,对于出血量较多、出血时间较长的患者,武教授特别强调应遵循此原则,同时重视应用妇科检查、妇科B超等一些现代诊疗手段,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长时间不规则阴道出血或阴道大量出血。对围绝经期妇女,尤其应注意适时诊刮以排除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治疗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运用西药快速止血以治其标,以止血、消炎为主。出血量大者紧急给予注射用蛇毒血凝酶1ku肌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C2g+止血芳酸0.3g+止血敏3.0g静滴,1次/d,连续治疗3d;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克林霉素0.75g静滴,1次/d,连续治疗5d。出血量小者给予阿莫西林胶囊50mg口服,3次/d;肾上腺色腙片5mg口服,3次/d。对崩漏患者应同时查血象,贫血明显者给予富马酸亚铁颗粒0.2g口服,3次/d。同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运用中药行“塞流、澄源、复旧”三阶段治疗,临床上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2采用多法联合

治疗妇科疾病武教授长期临床经验表明,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武教授将中药内服、保留灌肠、药渣腹部外敷和适当运动四法联合应用,常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保留灌肠使中药成分通过直肠黏膜吸收,直达病所,可明显改善盆腔局部症状。药渣热敷时可将药渣反复加热,多次外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另外,适当锻炼可加速盆腔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盆腔瘀血状态,减轻了患者腰腹部症状。四联疗法结合应用,效果显著。

3提倡周期疗法

武教授在乳腺增生病治疗过程中尤其重视月经周期与发病的关系,提出周期疗法。其根据女性月经周期中肾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把女性的1个月经周期分为3个阶段:月经前期(经前7d)、行经期、月经后期(经后20d),依据此3期的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并明确提出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治疗法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3.1月经前

期此期主要表现为阴盛阳始生,渐至重阳,肾阳增长,阳中有阴,阳气渐趋充旺,气血阴阳平和。主要生理表现为诸经之血使冲脉充实,充分濡养,故时有胀感。武教授此期重在软坚散结、健脾利湿以治其标。以柴胡、赤芍、白芍、川楝子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使郁者易达、结者易散、坚者易软;以瓜蒌、鳖甲、王不留行、海藻、昆布软坚散结;以麦冬、生地黄增其津液;以夏枯草、黄柏、白蒺藜清其蕴热;以枳实、厚朴通下泄热,使热邪下行而出;以车前子、泽泻、薏米健脾渗湿。

3.2行经期

此期“重阳则开”,阳气推动经血排出,祛旧生新,重阳转阴,阳气下泄,阴气渐盛。武教授认为此期治疗应理气化瘀,因势利导。于经期第1、2天,在经前期治疗方药的基础上加入理气活血化瘀之品,如莪术、川芎、延胡索等。乳胀痛者重用柴胡、瓜蒌、川楝子;乳胀甚者加入橘核、荔枝核、青皮;乳胀有块者加王不留行、皂刺、穿山甲使瘀滞之气得以疏通,使瘀滞之血得以下泻,则疼痛自消。

3.3月经后期

此期肾阴增长,阴中有阳,以阴为主,阴长渐至重阴水平,体内之血皆向血海流注,以补其之不足。武教授在此期多使用补肾柔肝、疏肝解郁、调理冲任之品,重在治疗乳腺增生病之本。用药主要以四逆散合四妙散加减,以四妙散清泄湿热,以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健脾。并在此基础之上加用何首乌、菟丝子、知母以滋补肾阴,调理冲任,养气血;同时合用理气疏络之夏枯草、王不留行、延胡索、香附、川楝子以舒达乳络,解郁化滞,与软坚散结之昆布、海藻等药合用,共奏其效,以治其本。

4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篇7

1.实验项目和实验任务的设计。这主要是强调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要认真设计实验,实验项目的开展必须依据公安实践中刑事科学技术员所必须的技能进行,实验内容和任务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实验要具有一定的难度,适合学生开展研究,但也不能让学生无法完成实验,应让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规定的所有实验项目。实验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开展的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则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为后续的实验教学带来便利。

2.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的组织和引导。刑事科学技术的大部分实验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小组合作是任务导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本着互补、协调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整合,组织学生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其次,在解决问题的心理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面对挫折、迎接挑战;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教师要负责引导学生与时俱进的对学习方案进行调整,随时根据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状况进行微调;在学习价值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精神、社会责任感。

3.及时进行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无论是对知识本身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学习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可选性,也可使同学能够真正从评价中获得收获。

二、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

应该说,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完全固定的,但从一般的教学规律出发,根据刑事科学技术实验课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按以下的步骤实施:课前准备—下达任务—完成任务—作品展示—总结回顾和学生提问。

1.课前设计和准备。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若干任务,并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纪律情况、学生特点进行全面地了解。从已经设计好的众多任务中挑出适合教学对象的学习任务,根据任务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分组设计、教学设备、教学材料等;学生在任务导向教学法中,也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相关知识的准备、协助教师分组、协助教师准备教学器材和材料等,学生参与准备工作,可以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学习过程。

2.布置实验任务。学生进行正式实验前,教师要把设计好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并讲解实验的内容、原理、具体任务。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实验,教师要先演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方法,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提问,引起学生思考;也可以教师演示后,让个别学生再次演示实验过程,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学生通过观察,产生研究欲望。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基本掌握了完成实验任务的思路与方法后,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完成教师下达的实验任务。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无论是取得好的实验结果的同学,还是实验有一定问题的,教师都要引导学生通过知识与实验的联系,对原理、方法融会贯通,使学生真正从实验中受益。

篇8

二、营造和谐课堂气氛,提高大学舞蹈教学效果的对策

提高大学舞蹈教学效果是任课老师的不断追求,和谐课堂气氛对舞蹈教学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今后应结合教学需要,综合采取有效对策,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掌握教学语言使用技巧,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训练。尽管大学舞蹈教学注重对基本动作的训练,但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讲解也是十分关键的内容。掌握语言使用技巧,不仅能让学生更好领悟动作基本要领,还能让课堂氛围变得更为融洽、和谐,为更好开展舞蹈训练奠定基础。语言使用时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首先,生动。对舞蹈动训练、动作的基本要领等内容,应该采用生动的语言讲解,以更好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在手形、体形、身姿讲解时,而应该合理应用拟人、比喻、比拟手法,增强语言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好指导学生开展舞蹈训练。其次,精炼。采用精炼的语言,对舞蹈动作进行有效描述,阐释动作要领,对舞蹈训练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能够准确概括,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掌握动作要领,还能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开展课堂训练。最后,亲切。任课老师开展大学舞蹈教学时,要树立和蔼、亲切的形象,平易近人,让学生更好学习。讲解动作要领时要有耐心,能够巧妙的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更好接受知识点,把握动作要领,有效开展学习。

(二)关心学生舞蹈学习和训练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加强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对学生学习的困难、学习要求等有更为详细的了解。从而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开展学习。

(三)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例如,注重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学生播放视频、音频等,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舞蹈教学中还要结合具体内容,合理配备音乐,从而增强舞蹈教学和训练的节奏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更好开展教学和学习。

(四)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教学顺利进行。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法、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为学习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

(五)重视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对学生的进步、闪光点要及时鼓励,让学生增强自信。同时也要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让他们不断改进。样既有利于课堂氛围变得融洽、和谐,还能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学学舞蹈知识。

篇9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根据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执业兽医考试要求,动物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笔者所在动物医学专业团队从培养执业兽医的整体目标出发,规划设计出一套新的适应执业兽医考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程重组,加强不同学科与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将原先与执业兽医考试大纲考试要求不相适应的课程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重组,加大了实践课教学的比例,第5学期专门独立出3周综合技能训练,专门培养学生对鸡病、牛羊病和猪病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教学包括:课堂实验、社会实践、专业劳动、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相关专业的生产实践、临床诊疗实习、毕业实习等。各项实践教学所占比例超过60%。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落实到教学环节中。鼓励教师提高执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毕业生通过率高校教师中大部分都是本科院校硕士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水平,但缺乏实践锻炼经历。近几年,大部分高职院校加快了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速度,但是由于教学任务繁重,青年教师数量过多等原因,致使部分青年教师去企业锻炼时间过少或没有这个锻炼机会,青年教师实践技能有待提高。笔者所在团队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脱产赴企业锻炼,或兼职去教学动物医院坐诊或出诊,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执业能力。笔者所在团队30余名青年教师均参加了今年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执业兽医师通过率达94%,大大增强了青年教师继续努力,更进一步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教育、培训工作的信心。着眼执业兽医考试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全面而深入地调整教学内容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当前高校兽医专业通用教材,该教材全面地吸收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内容全面、详实,可以作为教材使用。根据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应试考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给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教学过程中应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同时应对授课内容进行3个等级的划分,即“全面掌握”、“重点掌握”和“一般性掌握”,使得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目的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通过该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学生能够把握所要学习的重点,学习目的性增强,思路清晰;对改革后的新课程体系的运用,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克服了机械性的学习,取而代之的是适应性的学习,这为学生应试兽医职业资格考试能力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篇10

教学过程

篇11

为武警院校学员开设“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是个新的尝试,有助于通过新闻传播理论的学习提高武警院校学员从事新闻传播与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能力。对部队来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新闻传播人才,为军事新闻媒体的运营工作及处理涉军舆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教学概况

在地方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传播的本质、模式、功能、原则,新闻的概念性质和功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等,使用的教材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在新闻系开设此类课程,有的院校在对外汉语系也会开设类似课程,如“跨文化传播”。除了个别政工类院校或专业以外,在武警指挥类院校,“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作为一门专业课出现在课程设置中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该课程是武警指挥专业中国语言文学方向的选修课,为大四学员开设半学期,共有50个课时,使用童兵所著的《理论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作为教材进行授课。

二、武警院校“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是四年培养期的唯一一门新闻传播理论课程,在教学上存在以下四点不足。

(一)课程定位需要明确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对中文方向的本科战士学员来说,普遍年龄与地方大学生相比要大五六岁,他们往往不太能够接受理论学习。对高中毕业入伍的青年学员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往往是理工科背景,因而对社会科学的了解比较薄弱。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定位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它既不属于基础课,也不属于专业核心课程,类似人文素质课程却又占用了专业课课时。

(二)教学内容需要精炼

依据当前比较通用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教材,内容包括新闻传播行为、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新闻传播的特点、新闻传播者、新闻传播内容、新闻价值、新闻选择、新闻传播过程、新闻传播要求、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受众、新闻传播效果、新闻传播调控等,相当庞杂。总体上来说,现行教材理论过强,与学生距离过远,实用性太弱,难度太大,需要去繁就简,精讲重点内容,对次要内容予以精简。

(三)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首先,由于课时不足,课时安排过于紧凑造成教学速度太快,节奏非常紧张,学生吸收知识比较困难等问题。而且,大四学员往往忙着各类考核,学习时间有限,采用地方大学式的按章节逐节细讲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其次,学员生活比较单一闭塞,除了军队相关的生活内容,他们和社会上的新闻传播舆论场基本绝缘,最新的案例难以高效讲解。再次,长期以来教学形式比较枯燥,而院校教学评价的趣味化趋势对教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于是我们尝试采取话题讨论的教学法,学生分为两组,分为正反两方课堂讨论,学生课堂反应有所改善。最后,实践教学部分,操作难度较大。由于院校军事化管理的特殊性以及出于人身安全考虑等多方面原因,学员课外实践机会很少,长期限制在院校内部,因此可发掘的新闻素材少之又少。

(四)学习方法需要选择

在学习方法的选择偏好上,与普通地方大学学生相比,武警院校的学员存在明显的差异。武警院校学员尽管心理上并不认同“满堂灌”,但因为种种原因却不得不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而地方大学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喜好来摒弃高中式的“满堂灌”的学习方法。对于理论性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在实践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操作中却相当困难。地方大学课表空余部分较多,有时间条件安排学生参与社会调研,甚至参加老师的课题与学术会议。而武警院校学员的课表是统一设置的,从周一到周六上午,课程门类繁多、时间紧迫、要求太高,课余时间相当有限,离校进行社会调研和旁听学术会议几乎不太可能,这种现实情况导致学习方法的选择有待探讨。当然,由于教学领域太新,教员缺乏相关经验也是暂时无法改善的缺陷。

三、改进“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课程体系

本文的顶层设计侧重于教学规划方面。具体来说,教学规划部门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员量身开设不同的科目并确定开设顺序。本门课的开设目的是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基本目标,即重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的训练;二是较高目标,使学员不仅在知识上了解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方向,在笔头上也要获得初步的新闻撰写能力,增加对军事新媒体的了解,形成初步的媒介素养。如条件许可,还可引导学员将所学理论服务于武警部队建设,例如军事新闻的传播、涉军舆情的分析等。

(二)明确课时配备

由于本门课程的课时与地方大学相比稍显不足,故而只能采取抓重点内容的教学方法。至于重点内容的内涵则应该结合学员实际需求进行统筹。在理论讲授上把新闻概念、传播过程、传播模式、传播效果及言论自由的必要限制作为主要内容,在实践教学上把自习时间的案例讨论作为重点,除了教材上这些内容,还需要大量讲解军事新闻的内容,另需预留一定量的练习和复习课时,从而巩固教学质量。

(三)明确学习意义

根据教学经验,武警院校学员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绪。第一种是非专业情绪,高中毕业考学的学员在入学之前没有学过任何新闻传播类课程,且高中阶段往往是理工科,对大四学习社会科学类课程在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培养新闻敏感等专业意识方面先天不足,容易产生非专业情绪。第二种是畏难情绪,“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的教材理论性太强,论述过程较为枯燥,学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应明确本门课程的基础是部分理论,但主要是一门应用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贯彻。第三种是消极情绪,由于本门课程不属于需要考核的军事类科目,且大四学员临近毕业,容易降低自身学习标准,为此,应明确新闻传播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更要明确在日后任职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篇12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21-02

一、“相互反感”的恶性循环

通常,幼师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容易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的专业课上,而对于其他课程,则毫无兴趣或不爱搭理。其原因众多,有来自学校制度的,有来自教师引导的,有来自学生自己的,然而,来自文化课老师自身的原因是最直接和致命的。这些文化课老师一味的抱怨学生的基础弱,能力差,自律性不强,不喜欢文化课,只重视专业课,思想出现严重的偏差,甚至埋怨学校的制度、班主任的冷漠等。这种“互相反感”的恶性循环对学生的前途伤害不小,对教师的心理伤害更大,严重的可能直接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失望甚至职业逃离。的确,给这些学生上文化课要比给那些非舞蹈专业学生难很多,文化课老师有许多无能为力的尴尬境遇,然而,事实上,这并非无药可救,只要文化课老师积极稳步地调节自己的灰色心理, 改变心态,找到方法,事实就并非那么悲观。

二、改变“舞我独尊”观念,充分重视文化修养

舞蹈专业的学生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是:只要学好舞蹈,就能走遍世界。所以,在他们的学习思路上,只重视舞蹈专业课。然而,事实远非如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只学好舞蹈,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舞蹈家,还应该学好文化课,做到“文舞双全”。

1.高尚的文化修养是一切优秀人格的精神支撑

舜耿直忠诚,尧嫁女禅位;孔子百折不挠,为千古伟人;孟母三迁,孟子成仁;屈原九死不悔,《离骚》光耀千古;司马迁发愤著书、完成父志,《史记》彪炳千秋;张良循循善诱,刘邦开创汉室;诸葛亮严谨执法,三足得以鼎立;曹操宽仁大度,不惧奸雄耻名;魏征直言敢谏,贞观之治方来;成吉思汗尊师重道,疆域万里;鲁迅桀骜不驯,中国人精神早见曙光。历史证明,没有高尚文化修养的帝王是暴君,没有高尚文化修养的臣民是愚民,没有高尚文化修养的艺人是怪胎,没有高尚文化修养的教师就是刽子手。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无论是文学巨匠,还是艺术天才,只有具备高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你的技能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你的人格才能变得光辉,你的人生才能闪耀光芒。

2.文化课是舞蹈专业学生获得高尚文化修养的必要途径

严复说:睿智慧,练体力,砺德行,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在老先生看来,练体力是以智慧为前提,以德行为支撑,以新德为目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四有新人吧!然而,如何培养这种德行兼备的新人?文化传承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媒体、书籍、制度、权利、习俗等,但文化课是一种根本的传承方式,也是至今任何一种教育都秉承不弃的教育方式。“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特殊机能,是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语言的职能是把思维活动的结果用词和句子记载下来,表达出来,使思想成为可以理解的东西”。[1]可见,以语言表达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课无疑成为文以载道的主要载体,文化课教师就是毫无争议的执行者。那么,在给学生上课的同时,文化课也是在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塑造新型优人格,造就优秀人才,奠基民族兴盛。因此,文化课教师的角色变得比其他教师更具有本质性和深刻性。所以,要培养出优秀的舞蹈人才,文化课是舞蹈学生最基础的人格课程,不重视或者放弃,这些学生即使舞蹈再跳的出神入化,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文舞双全”的舞者。

三、一定要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在上课前,多私下里找这些学生,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心理矛盾,并给予言语或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从情感上首先认为你是他们最亲近的老师,这就很大程度的消除了他们对文化课老师的反感,就会消除对你这门课的反感。即使效果并不理想,也不要放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毕竟,这是一群单纯、天真和善良的孩子。比如,笔者第一次给舞蹈专业课学生上课,学生们明确表示反感,笔者不急不躁,充分理解孩子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对自己的课堂语言精挑细选,慎之又慎,避免在初次课堂就打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消除了自己上课前的一些心理顾虑和心理障碍,最后,课程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中完成。

四、多鼓励,少打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所带班级,之前学生几乎没有交作业的习惯,为了让他们改变这个赖习惯,笔者就采取了奖励的办法,比如加分,发奖状,口头表扬等,此班交作业终于突破了零,一本,两本,三本,直到全部都交作业。学生们脸上洋溢着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和幸福,笔者也得到一种经历风雨终见彩虹的欣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使学生不断亲身感觉和体验到运用知识的欢乐,感觉和体验到自己是知识的主人的自豪,他就会把这种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迁移待自己身上和书籍上来”。[3]这是使舞蹈专业学生爱上文化课的重要步骤之一。

总之,转变师生的思想观念,沟通师生的情感隔膜,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解决幼师院校舞蹈专业学生文化课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只要持之以恒,难题自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邓佑玲著,《民族文化传承的危机与挑战:土家语濒危现象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257页。

[2]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6-4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