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思想总结范文

时间:2022-04-21 23:06: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毕业思想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毕业思想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240-02

每年的毕业时节,大学校园里弥漫着离愁别绪,就要告别天堂般的象牙塔生活。那些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但仍深深眷恋着那段青春岁月的大学生们,回首过去的大学四年,一定在人生中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

然而面对着“终于毕业了”有许多大学毕业生欢呼雀跃。而大学生在面临离开校园和踏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心情必定复杂与迷茫。离开了熟悉的校园,走进社会这个大熔炉,大学毕业生们在各种考验面前能否淡然处之,游刃有余呢?在从学校通往社会的大门口,应该如何迈出这一步?我们对于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做出一番思考。

一、相关概念

(一)大学毕业生

大学毕业生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大学毕业生是指取得硕、本、专学历的社会成员,狭义上的大学毕业生仅是指国民教育系列内的一般本、专科的毕业班在读学生,即处于本科大学四年级和专科大学三年级的大学生。

(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实已经涵盖了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在内的诸多方面内容。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采用全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预期目的。

二、大学毕业生毕业之际面临的问题

大学毕业生在此时会面临人生的重要转型期,会面临身份、思想等多方面的转变。同样的,我们还应该好好的正视每个人身上在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些是我们的成长的印记,也是我们每个人珍贵的人生历程。

(一)身份转变

1.大学毕业生将要从一名大学在校生成为朝九晚五的职场人的身份的转变。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受父母亲戚的宠爱和娇惯,从不知生活的艰辛与复杂,一直在襁褓中的他们也缺乏社会阅历。他们曾经在大学校园过着以学习为己任的生活,单纯而又简单,但是一旦成为职场中人,就要面临工作的压力、岗位的竞争、团队合作等工作问题。

2.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还将面临一个重要的转变是,他们会组建自己的家庭。之于父母,他们履行着作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之于爱人,他们履行着作为丈夫和妻子的责任和义务;之于子女,他们履行着作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他们肩上的责任和义务,不知不觉的重了起来,再也不能和一个学生的身份相提并论。从他们离开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要自食其力,独自承受生活的大风大浪。

(二)思想转变

曾几何时,大学毕业生也还是“一身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一代书生,然后离开大学校园后,他们单纯的想法再也不够应付这个复杂的社会了。于是,他们由寄居人转为独立人的同时,他们的思想更加成熟,从学习为主转为实践为主,他们曾经从容的笑对世界的时光再也不复存在,他们会产生对于这个社会的迷茫,对于工作的落差感。

他们从大学生到一个独立社会人的转变,自我人生价值也会发生变化。在校时,他们只需学习好即可,完成自己学业。离开校园后,他们要成为好子女,孝敬父母;成为好父母,教育后代;成为好妻子、好丈夫,为家庭做出贡献;好职员,为社会创造价值;还要成为一名好公民,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世界的和平发展做贡献。

我们可以从以上几方面看出,大学毕业生面临踏出校门和进入社会之时,在思想方面尤为负责和不稳定,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指导。

三、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成功职业人,企业家演讲

总结起来,大学毕业生面对社会,有如下方面,是过来人总结的十点忠告:

1.要谦虚。大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只是理论知识,没有和实践结合起来,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因此,大学生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多学多问,虚心学习。

2.要吃苦耐劳。古往今来,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是经历了各种艰辛和挫折才达到了最终的目标。抑或白手起家、抑或东山再起的他们不畏惧困难和失败,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谱写着壮丽的篇章。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同样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为自己的职场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3.要遵守职场规则。作为新职员,最重要的就是遵守职场规则,培养团队意识,服从统一协调。

4.要不断学习充电。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校园学习,掌握了许多的基本知识,但是校园里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有些甚至是过时的。那么进入社会后,在职场上要不断向前辈和同事学习,并在业余时间可以参加语言、技能等的培训班,不断地学习和充电,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5.要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进入职场,要面对形形的同事,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办事方法亦不同,因此,在处理工作时都要时刻谨言慎行,不要参与人际纠纷,也不要和同事产生矛盾,尽量和同事保持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以做好工作为己任,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工作最大的贡献。

6.不要频繁跳槽。大学生初入职场,并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如果频繁的跳槽,不仅收获不到上司的信任,而且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因此,进入职场先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短期内先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积累经验,时机成熟后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工作。

7.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钢七连”中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打动了许多人,同样的,我们面对各种工作也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做好每一件份内的工作,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完成每一项看似困难任务。

8.不要无理取闹。在工作中每个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作为一个新职员,最重要的是完善自己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计较、不无理取闹。

9.不要挑拨离间。在同事面前千万不要对其他同事指手划脚,管好自己的嘴,在工作上该说就说,敢于表现自己,但在工作之余,切忌背后议论同事,言多必失。

10.机会总给有准备的人。当今社会竞争残酷又激烈,面对机会一定要抓住、抓好,不要给自己留遗憾。当然在平时就要注重学习、积累经验、构建人脉关系等,一旦拥有机会,立马出击,主动请求上司给予机会,让上司认识和认可自己,当然,升迁、升职就在不远处了。

(二)老师给予指导

大学老师应该着重开展对于大学毕业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不再有学校、家长、老师的时时刻刻的呵护与指导,他们会面对金钱、利益、黑暗等等多方面的诱惑。大学老师应从理论和实例方面帮助大学毕业生认识到应该积极地、正面地应对社会的矛盾和工作的压力。

(三)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实习,考察

学校应在大学生毕业前就应对其有针对性的开展在社会、企业、义工等等方面的实习,组织他们考察并写出相关的报告、体会和心得,与企业的职工人员交流经验与教训,使他们明确自己大学毕业后即将面对的一切,并做好心理和相关的专业等方面的准备。

篇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90-01

1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就业问题都是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它不但关乎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还对社会稳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不但同社会传统观念、户籍管理制度以及人事管理制度等有着紧密联系,还与社会需求息息相关。如果就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妥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来抓,同时将就业效应作为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进行职能考核的重要指标。

2 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统计调查

本次调查活动主要通过电话询问、面谈、问卷调查及电子邮件四种形式面向A市几所高等院校的就业基地及近年来的毕业生展开,总计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438份问卷,其中422份为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7.6%和84.4%。下图为各企业对大学毕业生在各个方面的评价。(见图1)

由图1可知,各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所具备的道德品质和爱岗敬业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而对他们所具备的创新、实践和职业三方面能力的评价相对较低。大多数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期望是爱岗敬业、脚踏实地、重视对自身工作经验和能力的积累,不好高骛远。

3 毕业生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可知,无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还是高校毕业生自身,都认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能力方面,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3.1 实践能力不足

大学生实践能力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就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强,大多数企业都希望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并胜任工作。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实践能力不足是当下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这也是大学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受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各高等院校长期以来对学生的理论教育高度重视,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虽然具有较高的理论能力,但实践能力却差强人意。

3.2 职业能力不高

所谓职业能力指的是大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其中涉及包括学习能力、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等在内的多个方面。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主要考察其是否具备爱岗敬业精神、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是否具备最基本的工作能力等。而一些大学毕业生由于在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在加上对工作岗位缺乏足够的热情,导致他们的职业能力相对较低,所以很难获得就业岗位。

4 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政府应进一步强化职能管理,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服务。第一,构建起开放、有序、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及就业环境;第二,对现有户籍人事制度进行优化改革,尽快解决地区、行业限制问题;第三,政府主管部门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充分发挥其指导、监督及调控等职能,为大学毕业生入职培训和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第四,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2)各高校应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对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优化改革。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类型正向着多样化趋势发展,基于此,高等院校应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大学毕业生基本就业素质和能力。第一,深化课程改革,大学教学不仅仅要重视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培养,还应对学生所学学科的前沿知识进行重点关注,让学生对所学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着充分了解;第二,在教育教学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学生自我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紧跟时展步伐,将社会发展需求同大学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为社会培养既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协调及组织等就业能力。

5 结论

总而言之,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质量的高低会对学校声誉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基于此,想尽一切办法提升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强力支持是各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中之重,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34-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在校大学人数持续递增,相应的大学毕业生从2003年起人数逐年猛增,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0年大学毕业生达631万。2003年至今大学毕业生人数分布如图1所示,人数总计达3539万,且年龄大部分分布在22~30岁范围,他们正是富有朝气的青年人,时间充裕,求知欲强,并有一定的经济支出能力,构成了极具潜力的图书市场。

图1 2003~2010大学毕业生人数统计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2003~2010年大学毕业生,涉及人数达170人,被调查大学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制造工业、服务业等行业,从事出版编辑、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市场营销等工作。调查方式以大型书店(如西单图书大厦)书面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形式为主。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占总数人的68.6%,研究生(硕、博士)占总人数的31.4%;从事技术的人员占总人数的56%,管理人员占33%,经商人员占总人数的5%,其它人数占6%;收入水平1001~2500元占24%,2500~5000元占总人数的66%,5000元以上的占10%。由上述数据统计与分析可知,所调查的大学生人群知识层次较高,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较高,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从事技术工作,收入水平集中在2500~5000元范围内,且70%的大学毕业生在业余生活中选择读书。

1.兴趣广泛。如图2示。文学类图书具有思想性、欣赏性和启发性,深受他们喜爱,喜欢阅读文学类的大学生最多,达27.12%;其次是社科类,占总数的21.47%,阅读社科类图书既可扩大眼界又可增长见闻;教育类、生活时尚类、自然科学类、经管类分别占总数的14.12%、14.12%、12.99%和10.17%,各数据相对比较均匀。由统计数据可知,当今大学生图书阅读兴趣广泛,并不拘泥于一类图书,而是博览群书。

图2大学毕业生阅读兴趣调查

2.读书目的明确。如图3所示,其中读书目的是个人爱好占总人数的78%,学习、丰富知识、消磨时间和陶冶情操分别占36%、42%、20%和15%。从上述调查结果可知,他们读书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明确性,具有有较良好的阅读动机,并且注重图书的实用性。学习和丰富知识两项所占的比例也说明大学毕业生对学习求知欲强,追求新知识、新信息,对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图3 大学毕业生读书目的调查

3.读书量略显欠缺。如图4所示,月平均读书量在一两本杂志的比例为76%,占绝大部分,月平均能读到几部文学作品的仅为4%。可见大学毕业生的读书量略显欠缺,有待加强,这与他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工作不无关系。

图4 大学毕业生读书量的调查

4.阅读习惯过于“自我”。如图5所示,78%的大学毕业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目的性较强,常常浏览图书情节占到62%,而细读和做读书笔记的比例仅分别为16%和14%。在对他们不良读书习惯原因调查发现,认为工作压力太大,没时间阅读图书占总人数的72%,没有合理计划,无阅读习惯占36%,认为图书太多,无从选择的占到11%。

图5 大学毕业生读书习惯的调查

5.读书场合五花八门。如图6所示,72%的大学毕业生会在临睡之际读书,但此时读书一般历时不长。乘坐长途车和火车虽然占66%的比例,但是毕竟乘坐频率不高。去书店和图书馆读书比例虽然只有36%,但是一般时间集中,且可能会即时购买自己喜爱的图书。

图6 大学毕业生读书场合的调查

6.书店仍是读书、购书的最佳场合。如图7所示,他们大都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且借书、租书手续繁琐,这使得大学毕业生不愿借书来读;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全天的工作时间都在电脑前办公,视觉疲劳使得他们更愿意阅读纸质的书本,如在书店购买或网购自己能永久持有的书本。在后续的调查发现62%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借用图书馆的书不太方便,还是自己拥有比较好,而且随时会去书店。

7.买书很“挑剔”。如图8所示。其中书的类型占总人数的85%,即大学生购书首先选择自己急需阅读的图书,价格影响最小只占42%,而图书作者、到货速度、环境与服务、质量与包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5%、65%、67%和65%,各影响因素所占比例都比较大,说明他们购书自主性强,要求面面俱到,购书很“挑剔”。

图7 大学毕业生读书方式调查

图8 大学毕业生购书影响因素调查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目前针对我国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毕业生认清形势、了解政策、把握机遇成为各大高校院校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而由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意识等,这对大学生日后的就业具有积极影响。因此,高校院校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能够收获双重效益。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渠道单一、限制性高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单一且限制性高,不利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如校园与社会招聘会、人才与就业网站、熟人介绍,这些就业渠道的门槛稍微低些,但毕业生往往很难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就业岗位。又如报考研究生、公务员、“三支一扶”等,这些就业渠道的门槛较高,毕业生常受到专业、成绩等限制。再如学校推荐,这只适用于那些成绩突出、专业技能优秀的特定毕业生,难以解决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二)就业流向矛盾、不合理

实际上,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大原因是就业结构、就业流行矛盾、不合理,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倾向于一线城市或大中城市,如东部、中西部等经济发达地区,而西部较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往往存在招人难的窘境。正因为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就业时过分集中在经济发达城市,产生了就业流行的不合理与矛盾性,进而导致经济发达城市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

(三)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发达城市中的大公司、大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往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对象的首选,而三线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公司、大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也存在就业竞争激烈、人才饱和的现象。如此可见,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过分追求高待遇、物质条件好的就业岗位,然而却忽略了自身条件与能力,好高骛远的心态往往令他们难以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认知

大学生就业认知对其今后的就业观、就业规划、职业定位等具有重要影响力,为此高校院校需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认知教育,通过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者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职业观,从而帮助大学生在综合兴趣、特长、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位置。通过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促进大学生就业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而避免大学生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偏颇的择业观、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同时,通过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讲解就业政策,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就业现状。

(二)以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观念、职业显能、职业潜能是职业能力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这三大部分的涉及面较广,如择业观、职业理想与规划、自我定位、工作适应能力、商务礼仪知识、职业应变能力、责任感、竞争能力、创造力等。因此,高校院校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重任十分艰巨,所以高校院校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对职业能力有全面的了解与深入的认识,清晰归类职业能力中的各方面内容。这样才能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职业能力教育工作时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指导,进而有效树立大学生的职业观念,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显能,锻炼大学生的职业潜能,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对大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院校需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树立循序渐进、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教育工作意识,而不是抱着一蹴而就、临时抱佛脚的工作态度。为此,高校院校需要分层次、分阶段对大学生开展循序渐进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不同年级阶段大学生的特点与职业意识、课内外时间来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大一学生刚进入新的学校环境,可开设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选修课,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思想引导,帮助大学生认识与完善自我,适应专业的学习。对大二学生开设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主修课,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对大三、大四学生开设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四)拓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为了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力度,高校院校需要拓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来吸引大学生的兴趣与关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进而实现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的教育与指导。如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教师通过增加案例分析,个人演讲,播放优秀校友回访录像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帮助大学生探索自我价值观。又如高校院校可以组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包括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模拟招聘、团体培训、提供实习基地等,通过实际性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大学生获得体验与思考。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院校将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发挥一体化作用,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另一方面又通过就业指导贯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校院校分析与探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这有利于高校院校提出相应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从而更好的、针对性的加强对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篇5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一般公司职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实习在帮助应届毕业生从校园走向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习,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适应期。

虽然已经是大三,但对于实际社会工作还是茫茫然的,毕竟书本上的只是一个概念,具体操作并没有教你。难得的实习机会,我想把它做好。在这段时间学会了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但确实体会到了工作的辛酸,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严重不足,不能适应激烈的工作要求,像那些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工作,我们这些刚出来没什么工作经验,而且本身就没好好学学校的专业课的人来说,根本无法和那些老手相竞争,有时候感觉确实无从下手。虽然说这只是个销售化妆品的公司,但在这实习期间,我从培训到商品的整理以及到产品的现场营销等,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过很多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它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紧张的两个星期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两个多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

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我们的肩上开始扛着民事责任,凡事得谨慎小心,否则随时可能要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承担严重的后果付出巨大的代价,再也不是一句对不起和一纸道歉书所能解决。

回顾这两个月来,自己的工作情况,扪心自问,坦言总结。在诸多方面还存在有不足。因此,更要及时强化自己的工作思想,端正意识,提高销售工作的方法技能与业务水平。

首先,在不足点方面,从自身原因总结。我认为自己还一定程度的存在有欠缺强力说服顾客,打动其购买心理的技巧。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架起一坐连接我们的商品与顾客的桥梁。为公司创造商业效绩。在这个方向的指导下,怎样用销售的技巧与语言来打动顾客的心,激发起购买欲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以后的销售工作中,我必须努力提高强化说服顾客,打动其购买心理的技巧。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为下一阶段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其次,注意自己销售工作中的细节,谨记销售理论中顾客就是上帝这一至理名言。用自己真诚的微笑,清晰的语言,细致的推介,体贴的服务去征服和打动消费者的心。让所有来到我们店的顾客都乘兴而来,满意而去。树立起我店工作人员的优质精神风貌,更树立起我们优质服务品牌。

再次,要深化自己的工作业务。熟悉每一款化妆品的货号,大小,颜色,价位。做到烂熟于心。学会面对不同的顾客,采用不同的推介技巧。力争让每一位顾客都能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更力争增加销售数量,提高销售业绩。

最后,端正好自己心态。其心态的调整使我更加明白,不论做任何事,务必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而我们的销售工作中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人领悟了通过全力工作来免除工作中的辛劳的秘诀,那么他就掌握了达到成功的原理。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无论在怎样的销售岗位上都很难有所建树。

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完成全部课程后的最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在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非浅。仅仅的二个月实习,我将受益终生。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看过大学毕业生顶岗实习鉴定的人还看了:

1.大学毕业实习鉴定评语

2.大学毕业生实习评语

3.大学毕业生实习鉴定表自我鉴定

4.毕业实习鉴定报告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35-02

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大规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受经济发展减缓及新劳动法颁布实施的影响,用人单位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意愿明显下降,这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尖锐,毕业学生、高等院校及学生家庭多方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上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企业或者找到企业通过试用后不被留用再度退回人才市场, 另一方面企业抱怨大学毕业生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及技能,对大学毕业生报以失望的态度,归结其原因之一是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给大学生,同时学校按照传统讲授理论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少了企业希望他们具备的技能,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就业技能培训共分为六个阶段加以实施,如下表: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

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35页)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通过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设计、实施、总结,对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有利于教学创新改革的实践,培训不仅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前对社会行业,相应工作岗位有了较充分的了解,掌握了应聘择业技能技巧,提高就业自信及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学校的影响力及美誉度都有所增加,同时也培养了双师型教师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海棠.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篇7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指的是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发挥才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

就业,是大学教育的生命线。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国内经济处于转型期,国际整体经济形势低迷,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问题已成为一项现实而紧迫的社会问题。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与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值得探究和完善的重要理论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 就业竞争力的分类

根据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各要素对学生就业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三类: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指的是毕业生可持续就业的一种发展能力,是毕业生的知识积累或素质养成达到一定水平,具备可自主开发、能动挖掘的潜能。核心竞争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决定因素,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层次和今后的发展,它是一种隐性素质或能力,主要包括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基础素质、专业素养以及由其延伸的学习能力等。

基础竞争力指的是大学毕业生能承担并完成某项社会工作所需的各项基础能力的总和,它是一种显性的因素,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马上能被用人单位发现和认可的能力或素质。

环境竞争力是包括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在内的一系列外部因素,它充当着催化剂的作用,是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条件。

2 行业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指的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指的是在专科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行业院校指的是具有行业特色的高等院校,包括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其中,高职高专占大多数。行业院校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往往和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依托行业发展是行业院校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校的兴衰与行业的兴衰息息相关;二是学科分布相对集中,传统优势学科大多领先于其他院校,个别学科甚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三是办学面向特定企业、行业,人才培养过程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人才型理念;四是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性较强。

行业高职高专院校兼具高职高专和行业院校的特点,在服务社会发展及行业需求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行业领域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这类院校在学生培养上一般注重基本素养和技能技术层面的培养,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在实习实训环节多与行业企业挂钩,部分院校还实现了实习就业一体化;在毕业生就业方面,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主要从事基层岗位,这类岗位用人需求一般较多,但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

3 当前行业高职院校就业的现状

当前行业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相对一般高职高专具备优势,但行业高职院校之间就业情况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行业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这些高校自建校至今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其毕业生主要活跃在所属行业领域,不少成为行业领域的管理中坚和技术骨干,因此无论是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都相对比较高。但是,部分行业高职院校也出现了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目前,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上一般较本科院校有一定差距,自主性和创造力不足,自身定位不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择业期望值过高,而且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人才相对过剩,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总体供过于求,导致了学生“摩擦性失业”现象严重。

(2)行业院校故步自封,前瞻性不足,综合性欠缺,限制了自身发展。当前,部分行业高职院校学科面相对比较狭窄、交叉融合不够,师资力量主要集中在特色的学科专业,导致行业特色高校大学毕业生知识面相对狭窄,在行业外领域就业竞争力不够强。

(3)行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受行业发展情况影响较大。行业发展情况不仅仅影响其对于行业人才的需求,也影响行业对于优秀毕业生的吸引力。很多毕业生单纯以工资待遇等作为重要指标,从事了非行业特色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竞争力。此外,行业的发展受科技发展和社会大环境需求的影响,会有兴盛衰落不同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数量以及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会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行业对人才需求减少,将直接影响相应行业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

篇8

三年大学毕业鉴定报告总结一

转眼之间,三年的大学时光已经结束,对于我而言,这是非常圆满的,通过三年的学习,有了不一样的经历,让我在学习生活当中更加的用心,也明白了自己这几年来的一些客观的经历,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我一直以来都是比较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学习,我也清楚的知道需要给自己一个客观的交代。

我是一个比较粗心的人,生活当中也非常的端正,相比之下,我愿意跟一些作风优良的学同学接触,处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下面,自己也能受到一些影响,作为一名大三毕业生,我回顾过去三年的学习时光,这些都是非常美好的,三年的学习时光到现在已经结束,这对于我们往往都充满着非常大的诱惑,跟同学之间相互的帮助,有什么问题一同解决,大家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感情,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当然,这大学三年的生活当中也有非常多的不如意的.地方,但我通常能够调整好心态,如果生活当中有一些不好的情绪,一定要切记,我从来都不会让这样的情绪带入到生活,这是一定的,这一点没有丝毫的妥协,大学三年的生活,让我无比的充实,现在也让我无比的激动,虽然已经过去了,可是我也非常的期待,也很留恋。

在学习当中,我对自己要求也比较高,因为作为英语学生来讲,我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方面,自己一点点的去积累知识,还有很多需要去细心体会的东西,这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长,也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东西,也事情肯定不能够强求,更加能够用一个不好的心态去应对,对于我而言,在这些方面肯定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学习当中,我跟同学们去请教自己不会的知识,我一直都能够耐心的请教,因为我知道这对于我而言是帮助最大的跟老师们相处的时候,也非常虚心,能够保持好状态,时时刻刻都用一个稳定的心态去面对学习锻炼来,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专业知识上面也达到了一个不错的地步,我相信这对我自己以后需要很大的帮助,无疑必须要去赶集,这几年的学习因为自己在专业知识上面沉淀了很多,虽然现在大学生活已经结束了,可是我依然充满着信心,我对自己也非常坚定,相信这一点,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变的对待自己,一定要要求高一点,保持好一个倔强的状态,锻炼自己的同时,也让别人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咱俩的大学时光,我没有丝毫的怨言,我很感激。

三年大学毕业鉴定报告总结二

时光真是如流水一般就在眼前缓缓流走,更是让我有些搓手不及,三年的时间就这样一晃而过,这短短的三年时光更是让我对未来的生活会有着更加不一样的期待。

三年前我刚踏入学校的大门,感觉自己完全脱离父母的管束,这一切都是那样的精彩与幸福,同时也让我对生活有着非常不一样的期待。如今传说中的“美好时光”就这样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三年也还是如从前的时光一般眨眨眼就过完了。

对于学习,自己还是有遵照着教学安排好好的完成,并且自己也是有非常努力的让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慢慢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感知与体会。同时自己也是顺利的完成了每一项学习任务,并且也是获得了老师对我学习方面的肯定。当然我自己也是参与了一些老师所举办组织的活动,让我在其中较好的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我对生活有了非常不一样的感悟与体会,同时也让我与老师间的情谊更加的深厚,更是对我的学习方面有相当不错的指导。

在大学非常必要的社交活动上,自己也是参与了不少,同时也在这些活动中让自己的各项能力都有锻炼到,并且也让我在这些的活动中收获到不少的友谊。在参与社团活动中更是有很好的放开自己,让我完全的投入到活动中,更是无比的活跃,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积极去面对的劲儿头。我非常开心自己能够在这样的生活中有这般的收获,也是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大的期待,我想这就是大学生活的魅力吧。

平时自己也是会较多的去寻找一些兼职来增多自己的零花钱,也有让自己提前去感受这个世界,更是在工作中找寻到一些面对社会的方式,或是一些简单的工作技巧。也正是这些兼职让我的生活变得无比的幸福与快乐,让我不至于每天都处于一种没有精神的颓废状态。现在的生活让我每天都一最好的状态去展开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让我可以在这样的状态下有着非常不一样的感触与体验。

马上迎来的毕业让我整个的生活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我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不知道自己会面对怎样的职场,但是这一切都还是让我对生活有着非常大的期待。我相信在大学中尽力了这样锻炼的我定是可以非常好的面对这些,也能让我在这样的生活中有更多的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接下来的路更是需要我自己去坚持往前走,我很是期待接下来生活中努力奋斗的自己。

三年大学毕业鉴定报告总结三

四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的为人之道——以诚待人,待事、坚持信念行动创造价值、自我创新。

如今回首,是对过去的审视和总结,亦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即将踏出校门的我,满心期待大千世界的挑战和磨练。

深知性命相托的重要,从踏入学校门槛的那天起,在良师的精心指导下,自己奋力拼搏,自强不息,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大学生,并为做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活方面,自从来到xx师范学院,我的生活充满了爱,充满了情。同学之间的情犹如亲情但更胜亲情,朋友之间的情犹如手足之情,xx师范学院事我都很是关心,就这样我爱上了xxx师范学院的每个人,每件事物。同时独立自主的生活在我的美好的大学三年中也就这样成熟了起来,我也就体会到了大学独立自主的生活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生活的根本。

学习方面,自我进xx师范学院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忘记我来xx师范学院的目的——学好知识,学会做人。在xx师范学院,虽然我在有些方面得到了肯定,但我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还需要更加努力,读到到老,学到老也就成了我最基本的思想。

思想方面,我经过班级的初选,到系审核,再到院的批准,我成了xx师范学院美术系第1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的一员,并经过学习与考核,成绩合格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我就由一个对我们党了解一点到了解了我们党的人。

工作方面,在寒暑假期实习中,我知道了事业的伟大和一个人的付出与成就。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得到了找工作比较难的启发,启发我要克服困难勇于直前。

而今我年轻有知识还有这一颗永远求真求实的心,我就能够去创造我的价值并去认真实现自我的价值,让我的生活充满生机,充满永恒的爱!

三年大学毕业鉴定报告总结四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毕业之即,对自已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作一个总结和鉴定:在校期间,在学校的指导、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自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具有团体协作精神的青年。

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回顾大学四年我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

该同学性格开朗,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学习刻苦认真,善于思考,生活中能应严格要求自己,为人诚恳,待人热情,工作踏实负责,与同学相处融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具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有爱心,帮助热爱同学,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意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大学生。

篇9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技师院校的学生年龄大概在十六、七岁左右,可塑性非常强,因此,新生入学后,首先必须要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籍管理条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让学生熟记于心,形成“规矩”,使学生一入校就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然后根据本班情况,制定了严格的班规班纪,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便于对班级进行有针对性地管理,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

二、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

令人羡慕的技校就业形势,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与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技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全国平均90%以上的一次就业率足以让大学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们羡慕不已,更何况在许多地区,技校生的平均月薪要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在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尚无着落的时候,我院应届技校毕业生就早已落实好单位,而且已经开始享受工资和福利了。让他们一进入学校就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那么学生的思想就相对稳定和安心在这里学习了。

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圆满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班主任就必须充分依靠学生干部,调动全体同学参加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技校的班干部既要学习好,又要有责任心,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否则,只是学习成绩好,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我们班除了设立班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卫生委员、学习委员外还设有寝室长、小组长、课代表等,分工明确,职任到人,落实百分量化考核,基本上能让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形成一个人人向上的班级氛围。每周一开班会,每周班会先由学生自己总结上一周的各自分管的情况,并推选一位本周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上台总结自己的情况,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下周给以改正,然后由我总结,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四、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班级管理中还要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做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是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重视班会,开好班会,为的是在班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重视的是学生的共性;三是多到班上走动,包括寝室、课间操、食堂等,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直接的批评换回来的可能是思想的叛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处,就是避免单调重复的批评说教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容易为学生接受,能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深入学生能及时发现不良的思想苗头,并把不良思想的苗头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对事不对人,进行警示性的引导教育,往往能把一些影响班风、学风的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阶段。

篇10

失业大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大多数失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一是就业心理的期望与失落感;二是就业观念不合理,表现为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对职业意义认识不当;三是就业人格缺陷,表现为盲目从众与依赖;四是就业挫折承受力差;五是自卑与自大;六是偏执与人际交往障碍;七是就业心态问题,表现为过度焦虑与急躁。

二、失业大学生引发的其他问题分析。

2008年,北京大学教育论文"target="_blank">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对当年7个省34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平均就业率,家庭处于社会底层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平均就业率;公务员家庭的大学毕业生工作落实率要比农民家庭的大学毕业生高出约14个百分点,父母社会地位越高,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也就越高。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失业大学生群体主要是由来自农村和家庭地位低下的大学毕业生构成。这一调查至少表明,出身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这意味着,大部分农民倾其全力支持了教育的发展,而现在一旦出现了学生就业危机,仍然主要转嫁到农民身上。于是,在当下中国就出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教育和社会现象:大批出生农村的失业大学生游走于城市和乡镇,成了知识游民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大学就业分配体制的不公,堵塞了农民大学生向上流动的渠道。一方面,一旦高校录取就成了城市居民的招生制度使得他们远离土地;而另一方面,一旦不能当期就业,就既不能在城市立足,又面临返还农村的尴尬。因此他们只能成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游民”。据相关调查显示,极少数失业大学生已被流氓意识所支配,而大量由失业大学生构成的年轻知识游民,已经面临退守道德底线的边缘。

三、失业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篇11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现场经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摞摞奖励证书,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他们在面试现场向学生提问的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你在哪里实习,做什么?”“你做过项目吗?”“现在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用人,从过去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专以素质能力为重。

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与能力需求,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从人才市场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出发,高等教育要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职场制胜、事业成功的法宝,是真正提高毕业生的择业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标准和尺度

职业素质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人才素质的一个子集,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例如科学素质或者说专业素质大致可以用学历和工作经验来表征;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来衡量,而心理素质和对社会或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则与个人的情商有关。这些衡量标准在用来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世界经合组织的柯林·博尔提出,21世纪人才必须有三本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和三种财富。三本护照分别是: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分别是创造能力、塑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种财富分别是创造性、健康和交往。这“三个三”实际就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

能力结构指高素质人才对于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组成。从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及21世纪对大学生能力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战略来考虑,21世纪大学生在能力结构方面应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信息的灵活处理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

调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学生不了解、迫切希望知道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使用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素质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去甚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素质能力不足。社会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好高鹜远”、“高分低能”等负面因素的评价,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能力与社会、与用人单位、与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学生自身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技能不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最看重大学生什么素质

企业已不再单纯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献身精神等来评价大学生毕业生。

(一)优良的个人品质

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品质就是企业的“品质”。所谓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这是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机会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

(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企业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帮助。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员相互协商、相互尊重、相互凝聚的程度。所以企业非常看重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学毕业生也只有将个人融入团队,个人发展才会更加顺利。

(三)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

企业和社会非常欣赏勤奋、上进、肯吃苦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的道路上,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学生时代就要有长期忍受痛苦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拼搏、敢于冒险、吃苦耐劳、经得起各种困难的考验、不断进取、并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扎实的专业技能

学习成绩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但是仍然是企业衡量大学毕业生的一项无可替代的重要标准。熟练掌握或精通某项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永远都是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称为“人材”,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可称为“人才”,而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大学毕业生方能称为“人财”。

(五)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过去的一般能力要求,发展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特殊要求。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最看重的人才,因为他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孜孜不倦地向更新、更高、更强的目标挑战。

(六)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毕业生成才的基础、事业腾飞的起点。企业和社会希望并要求大学毕业生把选择的“职业”当作长期追求的“事业”,要热爱、投入和执著,要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作”和临时落脚点。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味只关注企业能够为自己提供什么,而是考虑自己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七)较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是否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旺盛的斗志,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大学毕业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培养自信、豁达、乐观的思想素质,坚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行友好的人际交往,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健康,自我个性意识稳定发展,从而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总之,具有良好的人品、扎实的基本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及有明确追求目标的大学毕业生才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建议

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校层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结合学生就业主要趋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归纳,梳理出学生所需重点发展的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和个人素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教学,达到满足学生未来职业与人生发展的能力要求,使学生做好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充足准备。

(一)重视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的调研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要总结出适应实际要求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与能力的胜任模型和标准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更新人才市场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和适应能力。人才需求的素质与能力体系的建立,可以通过对目标行业企业的职场人物访谈,收集近期毕业生反馈信息和用人单位的评价,调研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等途径获得直接的一手信息。知己知彼,有针对性提升学生各方面技能。

(二)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素质能力评估工具

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相应的测量与评估工具,让学生了解自身当前的各项素质与能力的状态和水平,准确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素质与能力的拓展计划。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建立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素质与能力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科学设计评估流程和测量办法,建立素质与能力的评估记录,为学生提供实际帮助,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相应评估报告。

(三)借鉴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3-0147-02

随着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加之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日益个性化、多元化,他们就业择业所引发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深入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其身心健康及实现自我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 自卑心理

自卑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总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来自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学生,常常过分地看重自己的短处,多疑而敏感,特别在意他人的评价。面对复杂的社会,缺乏经验,缺乏自信,“心理承受能力和对困难挫折的耐受力降低”,[1]过低地评价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不敢主动展现自己,不敢积极地参与就业竞争,从而因心理问题影响了求职择业。

2. 自负心理

与自卑心理相反,具有自负心理的毕业生,认为自身的条件比较优秀,自命不凡,过高地评价自己,不愿承担艰苦工作,眼高手低,对用人单位吹毛求疵,终因未能实现就业而悲观失望。伴随着自负心理的发展,虚荣心也会不断地增长:希望到大城市、大企业就业,忽略了自己未来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盲目攀比,同时也产生了嫉妒心理。

3. 焦虑、抑郁心理

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通常是对未来的担心和害怕,即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和运动性不安,如心慌、胸闷、失眠、出虚汗、坐立不安等症状。焦虑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抑郁心理的产生,表现为心境低落、悲伤,食欲紊乱,自罪或丧失信心,进而丧失就业兴趣。

4. 从众心理

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此类大学生忽视自身的特性,不顾客观实际,追求社会推崇的职业和价值观,部分大学生不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出发,对就业意向缺乏正确的判断,对热门职业盲目追求。

5. 依赖心理

依赖别人如父母、师长、朋友等人,会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期待着别人的安抚与赞许,会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别人,以取悦对方,缺乏独立性、主动性,把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此类大学生在就业时,一旦这种依赖心理得不到保障,就会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症状,如焦虑不安、抑郁等。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

前途意识贯穿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价值实现意识,其理想与追求有着明确的目标性,因此也常常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从当代大学生就业反映的心理问题来看,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

1. 自身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完善期,易产生心理问题。同时,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智力水平,自我实现期望较高,但对社会认识不足,缺乏社会锻炼,自我评价易过高或过低,从而形成自卑、自负、攀比等心理。部分大学生社会经验贫乏,适应能力不足,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就业中的现实困难,难以承受就业竞争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极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2. 家庭因素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家庭氛围等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择业心理。父母给予过高期望,给子女造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父母与子女缺乏良好的沟通,容易引起思想认识上的冲突,给毕业生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

3. 学校因素

高校大幅扩招,毕业生人数剧增,用人单位不仅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面对严苛的就业要求,无形中给毕业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另外,部分高校就业指导重理论、轻求职能力的培养,缺乏健康就业心理的指导,也是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4. 社会因素

社会对职业的评价和定位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择业。毕业生择业时过多地考虑当前的利益,忽视职业的深层价值。盲目追求薪资、福利,放弃职业目标和兴趣爱好。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毕业生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泛滥,致使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造成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盲目攀比等不良心态。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1. 引导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恰当制定、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所谓就业期望值,是指求职者要获得的职业位置对其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满足程度。[2]大学生在就业时,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去确定职业期望值。[3]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毕业生增长,远远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机会,帮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加强心理弹性

面对就业过程中的挫折与困惑,引导大学毕业生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应客观地分析就业形势和全面正确地评价自我。就业择业受挫是在所难免的,切不可因此气馁、放弃。面对挫折,要正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坦然面对,总结经验,找准目标,调整心态,努力奋进。

3.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和教育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兴趣。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纠正认知偏差,改变不良心态,缓解心理问题。同时,加强毕业生择业教育,帮助他们实现“两个转变”,即从“高期望值”向“自我适当评价”转变,从传统的“计划观念”向现代的“市场观念”转变。[4]只有实现这两个转变,才能减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挫折,实现其人生价值。

4. 重视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认知技能、创新技能等,对求职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缓解紧张压力、增强自信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各类有益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使之在就业前就基本掌握一些必需的技能。

5. 发挥家庭在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要实行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就业指导体系,对大学生就业提供有效的指导,提高他们就业心理素质。[5]家长既要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还要及时指导子女在校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及就业思想等问题,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子女,要经常鼓励子女独立自主地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理想的职业。

参考文献:

[1]付嫦娥.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J].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2]陈琼.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