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1 02:21: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房屋建筑学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实训是什么?实训是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实训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源泉,实训是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实训是完成从简单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从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实训教学是房屋建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当代大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环节在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然而,很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不大,这是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单纯地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是对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层次、构造做法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将建筑方案设计过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次尝试,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与建筑实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并加深对建筑构造设计,即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实训内容包括:了解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学会利用建筑设计专用软件绘图;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纸的方法和技巧。
21世纪的教育特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房屋建筑学实训的目标:房屋建筑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实践,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房建实训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过程,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集训。在实训中,采用真题假作,让学生逐步接触实际工程,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转贴于 那么,房建实训应给予学生什么呢?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建筑是一个工种复杂而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它需要建筑、结构、设备等的配合。因此,房建实训也需要构造、设备、经济、施工等许多课程的知识都纳入到房建中。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在五天的时间里,针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等多类公共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的工业建筑等。学生参与评图。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概括的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对一同学的作业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汇总意见;指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交往、表达等综合能力。最后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有条件时,将优秀成果予以展览,以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将部分好的作业留下来作为范图为以后的学生参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的发展需要建筑业的发展,而建筑业的发展依赖于学校输送大批的建筑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这正是房屋建筑学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正是我们探讨房屋建筑学实训改革的宗旨所在。
房屋建筑实训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初次接触设计,由于缺乏了解,难以进入是普遍的现象。教改的重点应放在指导教师的精心策划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使学生渐入佳境,步入专业学习的正确轨道。通过对《房屋建筑学》实训各主要环节的问题分析和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心理状态分析,提出了搞好《房屋建筑学》实训的改革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何让学生通过《房屋建筑学》实训,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一直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构造,课堂讲授以民用建筑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为主。[1]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土建类非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的第一次独立建筑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建筑的实践认知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独立运用理论知识及使用技术标准、设计规范等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2]如何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建筑素养,巩固房屋建筑学课程与制图课程所学知识,为后续专业课学校打好基础,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课程设计作为房屋建筑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理论的全面体现,同时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理论、了解建筑设计步骤、学习建筑设计规范的重要环节。[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基本都开设在大二上学期或下学期,任务为绘制一栋房屋的完整建筑施工图,是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各高校课程设计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虽然综合了之前的制图类课程内容,但与后续课程关联小。设计采用手工绘图或者先用CAD绘图再手工描图的模式,工作量大,耗时长,很多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钻研设计内容。尤其在选题一致的情况下,设计缺乏深度和新意,雷同率高,还有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图纸试图蒙混过关。
(2)教师指导工作量大。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土建类专业招生火爆,一个标准班的学生有40人,一名教师至少要指导两个班的学生。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至少要对每个学生的建筑平面方案、建筑立面、建筑剖面进行三次指导,这么多的指导工作让教师分身乏术,力不从心。
(3)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设计的时间有两种安排,一种是在房屋建筑学理论课程结束后,在期末专门安排一周时间让学生在指定教室进行设计绘图。此时期末考试临近,学生应考压力大,难以集中精力进行课程设计,教师也无法一周全天守在教室监督学生。另一种是设与房屋建筑学同步,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寻找教室或者在宿舍里进行绘图,教师在授课间隙对设计进行指导。这种安排模式的缺点是教师指导时间无法保证,很多学生等到最后要上交图纸前再赶工,设计质量低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兴起,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带来了新的方向。
2 结合BIM的课程设计改革探索
2.1 BIM概况
BIM是通过三维数字技术,建立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对工程项目全过程数据进行详尽表达。[4]BIM技术将传统绘制二维施工图的过程,变为建立三维立体模型的同时生成二维图纸,软件使用者在交互界面的每一个操作都能直接在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上同步体现,设计完成的建筑模型再结合时间的概念,构成4D模型对工程进行综合管理。[5]我国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将BIM技术融入课程的教学改革,现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将课程中书面文字转换为生动立体的可交互式施工现场模拟场景,[6]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可视化的三维立体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设计过程及施工现场环境产生直接深刻的感性认识。[7]
2.2 结合BIM技术在课程设计教学
将BIM技术融入教学体系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因为紧跟制图类理论课程,开设时间早,作为学生第一次运用BIM技术进行完整建筑设计的实训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枢纽作用,其在课程体系中位置如图1所示。
在开始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时,先安排学生按照毕业设计要求选题,然后在课程设计中完成毕业设计的建筑设计部分。课程设计先使用BIM建模软件Revit绘制建筑方案,经教师指导后绘制三维建筑模型,然后根据三维模型生成的二维图形,结合制图规范的要求修改为标准的施工图,打印出来作为作业上交。
课程设计在房屋建筑学理论课程中平面设计内容讲解完毕后的第6周开始,设计过程采取机房集中指导与学生业余时间绘图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教师需要每周在机房指导2节课,其余时间开放机房让学生自行学习,进度安排如表1所示。
布置设计任务后,将机房在课余时间开放8周,变为设计教室。教师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去机房检查学生阶段成果,对学生个人疑问进行单独指导,对在设计中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落实。设计时间在第6周-13周,各门课程都还没有结束,学生没有备考压力。教师指导时间充裕。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建立的BIM模型,在结构设计课程上作为进行手算和计算机分析的依据,之后再根据结构计算结果补充BIM模型的配筋,调整建筑设计不合理的地方。BIM模型还可以被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管理软件Navisworks及工程经济学课程上使用鲁班、广联达等造价软件直接读取,用于检查模型构件是否存在碰撞冲突的情况,模拟施工进度,自动生成工程量,进而以此为基础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造价文件。
3 结语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引入BIM软件Revit,使课程设计与BIM系列软件在课程体系的应用教学紧密联系到一起。作为设计成果的建筑模型可以用于后续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让他们更加重视课程设计。新颖的设计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符合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值得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廖荣.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5):99-101.
[2] 王秀珍,刘丹.浅析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中的管理控制――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5-97.
[3 安巧霞,孙三民.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6(11):109-110.
[4] 齐岳,张俊华,赵文军.结合BIM技术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147-149.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167-01
《房屋建筑学》是实用性与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这门学科从教学内容上看同时具有很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所以,要想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能够让学生深入地学习这门课程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做到学完这门《房屋建筑学》,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首先,课前布置预习阶段。这一步骤看似简单,似乎与其他学科一样都要进行课前准备工作,但对于我们《房屋建筑学》这门学科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学生在正式上课时抓住重点,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上去。才能在课前预设很多问题,不断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学生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因此我认为课前布置是很必要的一个环节。
其次,课堂教学阶段。课堂教学阶段是直接与学生交流的阶段,只有与学生面对面的进行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对教授的过程中有哪些疑惑,这一阶段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将课堂的难点和重点在课堂上都要一一解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就教学方式而言,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教学方面也应该跟上科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具体到教学上,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给学生一个更直观、更形象、更有吸引力的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方式教学的不足,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教学课堂空洞乏味,而多媒体课件教学从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方方面面来抓住学生思维,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这门课程。从教学方法上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引导、启发、讨论、研究,这些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有了老师的课前布置,课上的引导启发,自然而然地就到了讨论和研究阶段了,老师可以就一个重点内容或者一个难点拿出来进行讨论,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每个学生都拿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做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
二、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
《房屋建筑学》这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的这种教学形式,是比较适用的。因为就刚刚接触到这门学科的学生而言,完完全全进入了一个陌生的领域,所以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摆在学生的脑海里,如果在课堂上一味地追求老师在理论上的传授,会给学生造成这是一门枯燥乏味学科,久而久之学生对这门学科会慢慢失去兴趣。显而易见,师生互动会让学生在脑海里的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后,又形成了新的问题。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会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是教学过程中很有用的教学形式。
再次,课后实践阶段。课后实践阶段,我认为是学好《房屋建筑学》这门学科的核心。只有课后实践阶段做好了,才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够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这也是我们教授这门学科的目的所在,所以课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现场实地实习:应该预先将课堂上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知道实习的目的,思考的方向,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做到充分的准备,因为施工现场环境非常复杂,学生应该把安全方面放在第一位。在现场实地实习中应该找一个在房屋建筑方面有经验的实践人员,参与学生的实习,来为学生解答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紧紧地抓住实践这条主线,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再不断地使学生得到合理的实践答案。
2.实践课程的设计:在实践中的课程设计是学生能否掌握这门学科的关键,教师必须注重实践环节的合理设计,使课程设计紧贴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
通过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进行以上的改革与实践,感觉虽然课程设计的难度降低了,但更加贴近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课时的不断压缩,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就课程设计的内容、难度有待继续探讨,深化改革与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崔艳秋,姜丽荣主编.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房屋建筑学是在长期的工程实践和科学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2],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随着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领域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即便是最新版的教材,也都普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水平,专业教学存在内容陈旧滞后、更新缓慢等问题,不能适应行业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分析土木工程的专业特点,结合技术的发展状况及现行规范,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在原内容基础上,增加一些建筑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等前沿性知识,关注行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视野,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使学生了解学好《房屋建筑学》的重要意义。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在课前,向学生介绍《房屋建筑学》在这个专业中的作用及地位,使学生对这门课从心里上重视起来;其次,对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做大致的阐述,并说明同其他课程的联系,使学生有系统、综合的认识,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最后,结合工程实例介绍这门课程的特点,使得学生懂得学好这门课对以后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学生对这门课有了大致的了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这门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采用问题式教学。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以灌溉式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都,这样,学生听起课来没有主动性,只是一味地“听”,并没有“消化”和“吸收”,导致教学效率也不高。由于建筑具有共性,只要抓住它的特点,总结规律,遇到不同问题也就能有的放矢了[3]。所以,教师在讲解时,应当注重规律和共性,其余的留给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可以讲解基本的构造做法,进而提出各种条件下的做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例如讲屋顶的章节,可以提问学生平时见过什么形式的屋顶,屋面的防水有哪些形式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学,边讲边练,既直观明了,又生动具体,这种问题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重视直观教学。房屋建筑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通过“图”的形式表示的,这也是这门课程的一大特点,图是工程界的“语言”,但大多数的图是通过投影原理画出来的,缺乏形象感和立体感,学生看图感觉比较抽象,教师可结合本校的宿舍楼、教学楼、餐厅、图书馆等建筑物的构造做法等实例进行讲解,可以培养学生的立体感和形象思维。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板书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板书具有直观、灵活的特点,但由于《房屋建筑学》更新速度快,内容量大,图样较多,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图形、文字、声音、视频结合为一体,不受空间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大量的图像直观明了,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一些新材料、新技术,可以将房屋的构造以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使得教学变得更生动、更立体;同时,还可以减少板书的时间,能够将板书无法表达的内容生动、清晰地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多媒体课件通过图像、施工录像、动画等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最新技术以及施工工艺等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使用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采用多媒体教学传递的信息量大。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艺术效果,使教学更加生动精彩[3]。
四、现场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4]。一般院校都具备完善的实训条件,因此,应带领学生到校园建筑或实训实验室内参观讲解,采用现场观摩教学,将理论联系实际,对课本上、图纸上难以描述的知识点进行现场讲解[2],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楼梯”这一章,楼梯的开间、进深,如何确定踏步的高度,以及设计楼梯应该注意的问题;再如“墙面装饰”、“变形缝”等都可以直接在教学楼的楼梯间进行讲解,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觉地联系生活,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其对教学内容的记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教师要不断地扩充和更新知识
近年来,建筑专业出现了很多新理论、新材料和新技术,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作为《房屋建筑学》的教师,就要不断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适应教学的要求。利用各种途径丰富自身的知识,例如多看前沿性的杂志、论文,多参观实际工程等,在讲解时多结合实例,才能对自己要讲的内容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取,才能适应专业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六、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为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现场式教学及多媒体课件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重视实践环节,及时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全面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这门课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雁娟,朱文正.房屋建筑学教学课程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1):54-56.
[2]闫晓燕.提高《房屋建筑学》教学效率初探[J].教育科学,2009,(24):134-139.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造价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和教师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
1、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通过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建筑材料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建筑CAD制图、测量实验、建筑制图大作业等。
1)建筑材料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试验方法。其内容有水泥样品的鉴赏和水泥试验(包括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浆凝结时间的测定、安定性试验及水泥胶凝强度的检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砌墙砖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钢筋样品辨别和钢筋试验(拉伸及冷弯试验)。
2)建筑CAD制图:掌握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建筑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能力。其内容包括:建筑CAD设计概论、Auto CAD绘图命令、Auto CAD编辑命令、Auto CAD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三维图形的绘制及实际应用部分。
3)建筑制图大作业:了解、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掌握较扎实的绘图技能。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编制计划书,记录在每学期教学进度表中,其实训方式可采用现场参观与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进行。
3、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或设计电子图纸等综合打分,并按一定比例(20%)记入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二)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大作业、建筑素描、房屋建筑学设计、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具体安排如下:
1、工程测量实训:(时间2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两周测量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任务是:
1)通过测量实习,使学生对测绘和测设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优秀品德和作风。
具体实习内容和计划如下:
实习动员、领仪器、仪器检校1天;水平角测量1天;水平距测量1天;水准测量1天;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计算1天;地形图测绘1天;地形图测绘1天;建筑物的放样1天;圆曲线测设1天;写实习报告、上交资料1天。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1周,施工设计1周)
1)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及编制依据;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施工任务的组织分工及程序安排;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法、临时设施的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内容及步骤;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编制原则、内容、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课时安排
模块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针对北京某实际工程项目,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图纸会审实训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模拟进行图纸会审仿真实训
模块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4 )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平面图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模块3 施工组织总设计 6)编制网络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网络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预算大作业:(时间1.5周)
1)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是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后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根据详细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利用定额计算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进行工、料、机分析、编制工、料、机用量汇总表;编制工程造价汇总表并计算综合单价造价。
4、建筑素描:(时间2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素描课内容要求: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和素描关系表现合理,质感强烈,空间感强,并能应用它辅助学习水彩、速写、表现技法和专业设计课程。
5、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1周)
房屋建筑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⑴平面设计
①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家具布置及人的活动空间要求确定使用房间的平面尺寸
②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平面尺寸
③根据消防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数量及位置
内容包括:使用房间平面布置图、卫生间布置图、底层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建筑平面图、顶层建筑平面图、屋顶排水平面图
④据建筑性质进行功能分析进面进行平面组合
⑵剖面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净高,进而确定建筑层高和空间组合。根据图纸的表达情况绘制1~2个剖面图
⑶立面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及处理手法确定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建筑所处位置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绘制主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图。
⑷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的知识,进行总平面布置,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①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的位置
②场地道路布置及绿化布置
③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消防间距、日照间距等其它安全距离的确定
④人流、车流的组织
⑤建筑构造详图
根据建筑方案的特点、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将相关构造绘制建筑详图
6、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钢结构48学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48学时)
钢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有:
(l)屋盖支撑布置一一说明布置原则和根据。
(2)设计一个普通钢屋架:节点荷载计算,杆件内力计算,杆件内力组合,杆件截面选择,设计四个典型节点,全部计算书。
(3)按给定比例绘制一张2号图,内容包括支撑单线图;屋架单线图,图中要求注明杆件计算内力和选定的截面;画四个典型节点大样图:支座节点、上弦一般节点、下弦拼接节点、屋脊节点。
(4)要求辅导教师讲解桁架内力图解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的教学要求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的绘制;
2)掌握砌体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截面设计方法,及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专业技能训练由系部统一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各实训过程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名,进行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
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1)日常考核
实训期间,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
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实训任务;
考察其动手协作能力和团结能力。
(2)训练成绩考核
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系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综合技能实训
1、毕业综合实训(时间18周)
1)毕业综合实训的目的
毕业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综合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测量实习,时间5周;第二阶段为结构设计与结构计算,时间为6周;最后一阶段为制图,时间为6周;最后一周让学生总结并准备工作面试。
具体要求有:熟悉制图规范和相应的建筑规范;了解和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正确进行多(高)层房屋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掌握用工程图纸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由系部各专业组织和管理,并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专业指导教师可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4)毕业综合实训的考核
分日常考核和成果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要求学生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成果考核是指应按毕业综合实训中的规定完成工作量,所绘制的工程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及完整的计算书;考核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综合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果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毕业(顶岗)实习(实验阶段)
1、毕业(顶岗)实习
1)、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能阅读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了解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并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完成实习报告。
2)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
实习单位的落实由系统一安排和学生自己解决相结合;由实习单位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并由系指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前几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后一周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3)、毕业(顶岗)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的表现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作出鉴定,并由主管部门签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实习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等,单独记入学习成绩。
三、课时分配:
公共课理论学时424, 实践学时160,占总学时比例21.69%;基础课理论学时176,实践学时176,占总学时比例6.54%;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06, 实践学时102, 占总学时比例15.16%;专业课实践学时126,占总学时比例20.95%;专业实训实践学时360,占总学时比例13.37%;实习实践学时600,占总学时比例22.29%。合计理论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9.9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0.07%
参考文献
根据CBE能力本位模块课程,把不同专业从事的不同岗位群进行职业分解。根据从事工作的岗位职责直接确定各项职业的综合能力和对应于各项能力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直接到生产一线进行锻炼。强调专业基础宽泛性,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注重与技能紧密相关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职业群及课程设计,推动职业群所需的基础性与共通性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整合,使学生在掌握公共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某一个或几个特定职业岗位,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较短时间有效地学习一种职业或多种职业的能力。
2.借助“学工交替”,实现教学实习与校外实训的接轨
通过校企联合,走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本着突出本专业、本领域新的知识点、新技术和能力,来完善课程设置,编制最适合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程要面向岗位群,确定各项能力指标和技术要求。在教学上打破传统模式,培养适销对路的有用人才,通过实习指导书和职业技能鉴定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
3.注重实习的效果,实现“双证制”,加强职业能力考核
在加大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实践教学体系中要引入“双证制”,即在获取文化素质证书(含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证)的前提下,学生毕业前还应获取土建施工员、土建预算员、材料员、质检员等专业管理上岗证和钢筋工、砖瓦工、抹灰工等建筑技能上岗证。为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并且在较短时间内能够顶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及综合训练
1.岗位群划分及实践模块分类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调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的宽泛性,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分析其所需能力,建立模块化课程。
⑴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模块。通过对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与质量控制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构造节点处理、建筑物的抄平及放线、施工规范及技术、施工进度及网络控制以及质量事故分析和项目控制。并且通过灵活的考核方式,如答辩、专业上岗资格证考试、学校与企业联合鉴定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对人才需要标准相衔接。这样培养的学生不至于眼高手低,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实而精的效果。
⑵建筑工程预决算模块。本模块包括的课程主要有:工程经济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定额应用等。重点围绕工程计量规则和定额应用、工程项目招投标书的编写及项目评析和投资控制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造价实践技能。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建筑企业或者模拟建筑工程进行招投标和工程预决算工作,聘请企业专家学者进行指导评议,这样在培养目标上更加具体化、实用化。
⑶建筑设计模块。学校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建筑设计模块教学,因为建筑设计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艺术,所以建筑设计应该作为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选修模块。主要开设课程应包括建筑制图与AUTO ACD、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美学、初步设计、建筑设计等,教师可以提供限制条件引导学生进行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结构设计。
⑷专业基本技能和素质能力模块。任何一种专业其基本能力和素质能力都是首要的,没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其业务水平再高也是一个不合格的员工。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应结合本专业的实际特点灵活安排课程,千万不要一统到底,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实践实习体系分为四大块,即认识实习、教学实习、校外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彻底改变原有理论为主的培养模式。
认识实习,包括建筑施工图识图、参观施工现场等,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标准,建筑施工图的运用以及建筑施工的过程和质量控制,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有助于学好专业课,同时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点有所了解。
教学实习,按照实践大纲和实习指导书的要求,通过图纸抄绘、建筑构造节点设计、建筑测量现场实习、施工技术现场操作以及工程预决算模拟实习,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在考核上尽可能与企业接轨,聘请企业专业学者,尤其是高级技师参与到考核中来,条件允许可以成立企业参与的考评委员会,以企业用人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或者选用国家技能试题库的形式加以考核。
校外实习,是与已签订实习协议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专业技能。要注意实习单位要有相对稳定的指导老师,学校要进行实习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和对新知识、新问题的掌握情况。带队教师要善于总结,找出与企业标准的差距,以便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可行。
毕业实习,是学生综合提高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的学生按照其发展方向安排毕业实习的岗位,要学生带着任务出去,带着成果返校。并且要有专人负责、指导,为学生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房屋构造是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类各专业均须设置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续课程,课程内容会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房屋构造课程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构造组成、基本构造原理、常用构造方法。课程特点是理论内容繁多,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此外,课程涉及到大量复杂繁琐的工程节点详图,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图能力。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对书中大量出现的构造做法,节点详图等会难以理解,增加了学习困难。高职高专院校以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办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对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目前出版的很多教材普遍内容陈旧,书中内容落后于实际工程。学生在工作后会发现,自己所学和现实工作存在一定的差距,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职业教育要求学生毕业后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一部分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已经很少使用的构造方法让学生自学,像教材中油毡防水屋面等这类的知识,只在课上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构造原理,更多的是给学生介绍目前主流的防水构造方法和技术。例如,墙体构造部分,很多教材只详细介绍砖墙的构造方式和原理,对其他类墙体的做法一带而过,所以笔者会补充目前各种常见的墙体构造做法,包括目前流行使用的玻璃幕墙技术。此外,在教学中补充些目前国家提倡的建筑节能、保温隔热等新技术新知识,以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即便如此,学生步入社会后依然可能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已经被淘汰。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重点学习掌握构造的原理,而非孤立的学习掌握各种构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适应今后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构造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大力提升教学效果
以前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我们采用传统黑板板书教学模式,但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各种构造图片,图形复杂,缺乏立体感,学生很难理解,老师也很难讲解清楚其构造方法,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经常是老师在讲台上讲了半天,学生仍是一头雾水,不能理解和想象出来施工的构造实物。
后来我们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弥补了上述不足,例如构造柱与墙连接处马牙槎的构造做法,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是个教学难点,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把原本的平面图展示为立体图,通过动画、工程实例照片、施工录像全方位的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个部位的具体做法,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学生会觉得书上复杂的节点构造详图,变得简单直观、清晰明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依然存在自身的不足,因为多媒体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弥补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而带来的学习困难,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但即使使用多媒体技术,依然没有改变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单一教学方法。丰富的图片、照片、动画、录像虽然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但时间长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还要与学生多进行互动和交流。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上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程度将影响和制约整个课程的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复杂的构造结合工程实际,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收集资料研究等方式,解决问题,并在课堂上互相讨论。又如一些简单的构造可以让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自学,然后每个小组代表给全班同学汇报和讲解,最后老师讲评。通过这些互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的把所学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增加实训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能成为实用性的工程技术人员,虽然学生毕业之后从事设计工作的很少,但在课程教学中还是设置了课程设计的实训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能掌握一些简单的设计原理,体会设计的基本思路,更好地理解图纸,开展今后的实际工作。例如,给学生布置楼梯课程设计时,由于楼梯各部位的尺寸都有相应的构造要求,很多尺寸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时,发现实际的设计工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有不断地进行设计、验算、调整、再设计等一系列的工作,才能完成这个看似简单的设计任务。
在课程设计实训教学中,笔者不仅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论述部分,写出完整的设计过程,还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设计成果,绘制相应的图纸一份。然后每4-5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成果,进行交流和学习,同学之间相互评分。最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由老师讲评并进行最后的总结。
为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在课程教学中,笔者不断地探索如何尽可能压缩理论课的课时,增加实训环节的课时。除了课程设计,笔者还充分利用了学院正在进行二期工程扩建的契机,教学后期引入了工程实践环节。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不同结构类型的已建工程,包括各种宿舍楼,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等。通过参观,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上枯燥的文字、图片和工程实际联系起来。根据在建的二期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的进度和情况,笔者合理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参观、现场教学。和参观已建建筑相比,参观在建工程,学生在工地上可以看到一些隐蔽工程的构造方法。参观校内建筑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应的施工图纸,让学生边看图边看现场对比学习,不仅学习了房屋构造的相关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通过参观实训,学生能从课堂走进施工实际,在现场生动直观地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参观中大部分同学都有着很强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效果良好。
改变原有考核方式,引入综合评价体系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一种反馈,更是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手段。原来课程考试是传统的闭卷笔试,让学生死记硬背,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笔者对成绩评定进行了改革,课程总成绩不仅注重期末考核,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学生课程学习中各个环节的表现都计入期末成绩。目前的成绩评定方式是:期末笔试占50%,课程设计占30%,由设计过程、图纸、论述三部分成绩组成,课堂表现师生互动情况占10%,现场参观完成的实践报告占10%。当然,这种方式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还会进行调整,以便对学生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全面考查,给学生一个综合、真实的成绩评价,使其更加合理和完善。
通过与前几届学生的教学效果对比,笔者欣喜的发现教学改革之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也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发现了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笔者会在上述教学改革中不断总结,探索出更加完善的适合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课程实施过程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一)任务导入:教师首先将项目引导文下发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二)资讯(相关知识):学生查阅资料,求找资讯问题答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并听取其他小组的汇报及教师的总结,完善自己小组的答案。(三)资讯(任务分析):教师以引导为主,带领学生任务分析,穿插提问,提出阅读要点,要求学生填写引导文中相关内容。(四)资讯(知识讲解):引入教学内容(如何实现任务),教师提示任务完成所需要的设计原理和要求,教师演示设计思路。(五)任务计划:教师布置完任务,学生按照任务要求,结合任务分析,以组为单位,提出完成任务的实施计划,并提交教师审阅。(六)任务决策:教师对小组提交的任务实施计划的优缺点进行点评,通过点评,学生对所在小组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反思并修改计划,形成最终实施方案。(七)任务实施:学生对照任务施工图,根据自己的实施方案,模仿完成设计任务。(八)任务检查:各个小组逐一展示各自完成的任务成果,接受其他小组和教师的检查评价。(九)任务评价:通过听取其他小组的汇报及教师的总结,完善自己小组的设计成果。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按照“教师指导、规范演示、学生操作”的教导过程认真进行,同时注重检查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及时的纠正。在推进每个项目前,教师首先讲解房屋构造设计原理,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同时告诉学生建筑规范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查阅规范的良好习惯。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面临着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社会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严峻的问题。笔者带领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工程监理教研室的教师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多个项目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它既是一种教法改革,也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的全面改革[1]。现选取砖砌体综合项目教学作介绍。
一、我国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理论的来源和定位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2]。2001年4月,查德博士曾来中国北京讲授“项目教学法”。德国最早把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2003年7月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该教学法陆续被欧洲、南美、大洋洲、日本、韩国引进。中国职教电子专业教师2004年10月前往德国进修,德方就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项目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3]。
二、考察建筑类专业职业需求,确定项目研究内容
1.考察建筑类专业职业需求
在准备阶段,通过考察建筑类专业职业需求,确定教学计划安排的与建筑类专业职业需求相关的专业课程。考察发现,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监理、质检、施工和计价等工作,所以项目教学的课程确定为:房屋建筑学、工程计价、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等,从这些课程中摘取社会需要的技能,设计出实践教学项目,确定研究专题,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出了几种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类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方法。
2.精心确定项目研究内容
我国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还没有解决传统理论教学和当今职业需求的矛盾,本课题着眼于该领域展开实践探索。我们以工程监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社会对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以社会职业技能需求为中心,精心选取理论教学内容,设计出实践项目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效果。
三、注重以学生操作为主实施项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4]
在实施阶段,由教研组开会研究,确立07工程监理专业用于教学的项目,让相关专业教师明确该项目内容并领会其精神,以后所有教学紧紧围绕该项目组织教学。
在确定项目法教学所采用项目时,我们不仅要考虑项目中包含哪些专业知识点,还要考虑该项目从开始发生到收尾需要涉及到多少门专业课,如何安排专业课的先后次序,涉及专业课的那些内容等等诸多方面。
围绕所确立项目内容,重新整理知识点的排序,恰当地应用到项目教学当中,本次教学改革尝试成功之后,下一步就开始大范围地整编教材,使所用教材更有针对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项目教学的教学计划进行,不得偏离计划,有时要根据工程进度调整教学计划,但需确保授课内容以项目为中心,在执行项目法教学过程中还要配齐有关图纸、规范、图集、检查工具以及教学模型等。
四、研究项目举例:砖砌体综合项目教学
对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看到(比如隐蔽工程)但又能做的项目比如砌砖工艺、钢筋制作、抹灰、模板等工程项目,我们采取以下方式进行项目教学。
1.确定项目
砌砖工艺、质检、计价综合项目教学。
2.分析所涉及专业课并排序
①《房屋建筑学》;②《施工技术》;③《质量控制》;④《工程计价》。
3.“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理论教学
①《房屋建筑学》: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学习§3.3砖墙构造,重点讲解砖墙的组砌方式,了解砖墙的组砌种类及尺寸。
②《施工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课堂播放教学录像,重点学习不同厚度砖墙的组砌方法。
③《质量控制》:重点学习砖砌体验收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并介绍其验收标准。
④《工程计价》:重点学习砖砌体的工程量计算。
(2)实践操作
①三个项目小组: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为监理组、施工组、计价组。
②现场实施
监理组:准备施工检验工具;制定施工检验方案,砖的浇湿,砂浆拌制,皮数杆的设置,放线的正确性,水平灰缝及砂浆饱满程度,组砌方法,质量允许偏差;了解计价检查项目并准备相关资料;设计使用的砌筑材料及其规格尺寸,使用部位,设计使用的砌筑砂浆种类,强度等级及使用部位;计价列项,定额的套用,工料分析的实际情况。
施工组:要求学生砌筑0.24m宽、1.2m高的砖墙,在90分钟内完成所有的任务;熟悉施工场地,准备相关工具;掌握砌砖找平、弹线,摆砖样,砌筑、勾缝的工艺要求;熟悉砌筑的质量要求,做到横平竖直、灰浆饱满、错缝搭砌、接槎可靠;拌制砂浆,模拟选用白灰和过筛后的河砂进行拌制,比例为白灰:河砂=1:2。组砌形式采用一顺一丁。
造价组:收集编制本工程施工图预算的基础资料;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熟悉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的全部内容和项目划分,正确计算填写工程量清单计价相关表格,定额子目的工作内容、施工方法、材料规格、质量要求、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方法,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调整换算定额的规定条件和方法。要求施工图预算书计算项目的内容完整,无漏项,计算方法简明、清晰,工料分析是否正确。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1.通过实践研究,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类专业课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1)项目教学法把建筑构造设计、工程计价、施工组织、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及建设法规等不同的专业课程连接成一体,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专业的特色。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对本业的理解和对未来工作的信心得到了显著提高。
(2)通过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建筑类专业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明显提高,由以前的被动倒灌式学习,变成自觉查阅资料的主动式学习,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3)通过对项目中问题的共同探讨,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4)良好的教学互动效果同时也增强了教师对教学改革的信心,推动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基础课与基础课之间、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项目教学应用于建筑类专业课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观念的转变
①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②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③评价学习效果方式由期末考核评价转变为实践能力评价。
(2)项目的设计
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要选取身边的实际工程,该工程不一定很大,但要涉及面广。项目设计要既符合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又能保证绝大部分学生的参与和接受程度。这在班级学生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需认真考虑。项目设计既要考虑多门课程的综合,又要按照项目逐个实施,内容上的欠缺与重叠是项目设计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3)项目活动的教学考核
项目活动过程中,营造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体现出学生和团队的多种能力水平,对最终成绩评定的客观性,也成为项目活动教学的一个难点。
(4)项目活动的师资
项目活动的设计是综合性的活动,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求知识面广,而且要求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及对整个活动的驾驭能力强。同时,教师要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设计和指导是整个项目教学活动成功实施的关键[5]。
六、总结
本次在建筑类专业教育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工程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以多样化解决任务的策略,展示出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在学校教育与实际职业岗位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让学生真正地可以学以致用,为下一阶段的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下一阶段研究中,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结合心理学,完善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在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方面推出新成果。
参考文献:
[1] 仪玉莉,胡洋,刘景良.解析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2).
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土木工程专业涵盖范围广,涉及知识面宽,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已无法满足毕业设计要求。以往的毕业设计中存在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涉及知识面窄,真题少,“假题”多,真题也未必真做,学、产、研脱钩;毕业设计套路化,科研含量低,抄袭严重;缺乏整体设计和团队合作思想;指导教师不足,生师比过高等等诸多问题[1]。为满足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要求,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配合能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我校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首先针对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改革以往一些不利条件,增强优势因素,率先在土木工程专业推出毕业设计导师制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取得一些成效。
1.现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模式的SWOT分析
1.1优势分析
首先我校船建学院每年新增本科生创新项目6-7项,近3年来有6项被评为省级优秀本创项目;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每年人均2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在研;校重点建设本科生创新基地2个,分别为船舶与结构创新基地和力学实践创新基地;以上创新平台建设和科研氛围为学生的日常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师10名,其中房屋建筑学老师2名,制图老师2名,可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组建团队给予学生指导。另外有5位教师可组建力学团队,对毕业设计中的上部结构计算部分给予指导,此外还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地基处理等相关老师可以在各自的课程设计时间为学生给予指导等等。
1.2劣势分析
目前存在毕业设计周期紧,现有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与模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教学要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毕业设计过程中甚至个别编写数据,抄袭往届内容[2];导师制度的施行,要求每位教师每届带8名学生,四届学生约有32个,这对导师的时间、精力、指导方法、科研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个别教师有懈怠现象,管理不到位情况出现。个别项目科研、实践内容与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不紧密,学生做完毕业设计甚至不知道项目内含的科研原理,只是一味生搬硬套,测出数据后,从不思考数据如何得来,数据的正确性更加无从考证。另外,现行的课程体系不能很好满足土木工程各个方向教学需要,个别课程之间衔接有小问题。
1.3机遇分析
我校从2012年更名迁址,从原来的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镇江)更改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苏州张家港市)。苏州地区经济发展较好、实训基地得到苏州、张家港地区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优于镇江,企业多,投资多,尤其是离中国的建筑之乡南通较近,有利于学生到南通建筑类企业就业。由于地域环境影响,教师横向项目数量大大增加,企业需求极大提高。江苏省教育厅今年首次对我院工程管理专业进行办学抽检,在“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下,我校对土木工程专业也进行了自我评建,尤其对毕业设计这一重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度剖析,学校、学院各个层面非常重视这一评建契机,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1.4挑战分析
随着土木工程学科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被应用于生产和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导师制的施行使得每位教师管理学生数量大约是32名,如何高效管理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虽然,我院毕业设计包含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评阅、答辩与成绩评定等各环节,但是,如何完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任重道远。
2.毕业设计改革的努力方向
2.1毕业设计引入导师制模式
整合现有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和实验教学资源,结合实际人才需要,提出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学生从入学起就有各自的专业方向性指导教师。通过学生的“一传一帮一带”将各年级学生引入到日常的科研工作中[3]。例如:我院研究力学与新型建筑材料的一位教师,分配给大四学生的任务是分析建筑材料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毕业设计等任务,大三学生负责撰写试验方案和制备试验试件,大二学生负责实际试验操作,大一学生负责试验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梯队,学生科研素质有效提高。当然,部分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选题环节可能从事另外的方向,如结构计算、抗震等,但是3年多的科研素质培养,即使学生更换毕业设计方向,他们也能从容完成相应任务。
2.2利用专业课程教育、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
导师将毕业设计题目预先发到学生手上,从学生学习专业课开始着手毕业设计,在学完房屋建筑学后,对毕业设计中的建筑图部分进行设计,学完地基基础后对毕业设计中的基础部分进行计算等等,有效利用课程设计时间对涉及到的毕业设计内容精雕细琢[4]。
2.3开发学生主动科研兴趣
依托我院创新平台、本创项目,导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先期开展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实践表明,学生带着教学、科研任务完成毕业设计,是一种主动、高效的毕业设计模式。2.4改革现行课程体系梳理各门课程之间衔接关系,打通培养“大土木”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管理素质,提高教师服务学生意识,将毕业设计质量看作是检验教学产品的最高标准[5]。2.5严格规范管理毕业设计流程。(1)选题。在第七学期中期召开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大会,向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要求、各阶段工作的时间安排和评分标准。提供选题供学生选择,或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商议后确定选题。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等,拟定工作进度,列出参考文献目录。(2)开题。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2~4周内,学生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开题工作,包括资料收集、外文文献翻译和文献综述,同时填写开题报告概述表,了解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落实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步骤和措施等,并由专业负责人组织学生开题答辩。(3)中期检查。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指导教师每周与学生见面1-2次,对学生进行检查、指导和交流。在中期,由学院、督导专家组、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答辩,对进度缓慢的学生提出预警。(4)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与成绩评定。在毕业设计(论文)后期,学院成立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和答辩委员会,制定毕业答辩的程序和评分标准,评定成绩时,按照评分标准从严要求。(5)总结。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专业负责人写出书面总结,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论文)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学院教学督导组、教务处、专业负责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环节进行跟踪检查,强化过程管理,切实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结束语
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其人才培养模式还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因此恰当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特色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势在必行的。通过毕业设计模式优化改革,为学生毕业设计创造良好环境,改变目前独立学院在面对毕业生检查和学位授予时的种种难题。同时可在选题时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卫,朱瑞祥,张军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11(08)
[2]于华,张雅芳,刘允.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
[3]杨艾玲,李其兰,杜松云.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建议[J].广州化工.2011(1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36-02
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中,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功能型、适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如何在校内培养高素质人才取决于高性能的教育,这其中的教育包含了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师资力量,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是任何从事学校教育的老师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笔者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核心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进行全面性的改革,并结合施工现场的经验进行教学研究,总结归纳如下。
1 教材设计理念改革
首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通过课程改革体现出来。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取是课程改革的灵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材大多过于陈旧,施工技术课程中许多新的施工工艺、施工标准和规范没有被编者吸收,比如钢筋混凝土施工章节中钢筋部分的讲解,很多教材还在沿用03G101图集,而新版的11G101图集已经明确规定将03G101图集废除,部分年轻教师对此没有太多的关注,一直沿用原先的图集。根据建筑市场施工工艺、建筑材料和新方法的更新情况,本校结合学校双师型教师丰富的施工经验,以及教师假期到企业定岗实习参观的回馈,及时将最新的图集、规范标准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文字形式修订成一套学校内部使用资料发放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尽早的了解到新的市场动态,增强了毕业后到施工单位的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习实训为三条主线,结合多种方法教学方法的优点,正确引导学生增强其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其次,要有明确的课程改革目标。根据施工技术课程在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使其完整结合,将工学结合环节真正落实到实处。最后,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立在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建筑识图等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性课程,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将相关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因此对施工技术课程教材设计改革显的尤其重要。
2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课程改革要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创新出人才”的改革思路;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通过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学科动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阶段,坚持把握一条主线,即: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及对应课程,同时组对成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反映信息链。建筑施工生产一线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人员,该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大多数从施工员做起,主要工作内容是在项目经理领导下,深入施工现场,协助搞好施工监理,与施工队一起复核工程量,提供施工现场所需材料规格、型号和到场日期,做好现场材料的验收签证和管理,及时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和工程量签证,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工程的资料收集、保管和归档,对现场施工的进度和成本负有重要责任。应具备多项综合能力,即建筑识图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常见建筑材料应用级检测能力、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能力、工程资料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主要工种操作能力。
3 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
建筑施工技术与其它课程相比更侧重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重要,同时,基础理论教学也不能放松。根据课程情况按照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工程实例,利用项目化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课程理论教学。根据课程能力考查点的要求,按任务驱动确定课程教学单位设计(见表1)。针对施工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室内教学抽象性的特点,课程教学应以“教学能力点和教学模块”对接为蓝图设计,加强案例教学,将课堂转移到实训场地进行,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条件下由师傅操作,学生观摩提问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和归纳总结。例如,讲解分部分项工程中的混凝土工程时,可分别讲解钢筋绑扎、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养护等检验批内容,能够让学生亲眼目睹具体施工工艺的操作过程,将书本知识理论和实践结合,达到理论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完美统一。
4 强化项目训练
项目运用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成果,也是每个参与学生最乐意看到的结果,其本质是对学生和老师努力最大的肯定。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选择任务目标相似,对应的相关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相似,规模同主体任务相当的内容,最大限度的让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相互配合操作实施。当目标项目结束后,教师对目标项目进行评比和打分,随后制订强化训练任务,迫使每个参与项目的学生根据刚才团队合作的经验进行独立完成,此时,老师充当旁观监督员的角色,在学生强化训练的过程是考评学生知识和能力应用水平的最佳时间,是收集学习成果评估和个人能力掌握的可靠证据,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关键因素。
5 完善学生考核评价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实践性很强,针对该课程改革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实践掌握能力,宜采用理论考试和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来综合评价(如表2)。通过任务制定、执行、理论考试等几个过程,考核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最终达到学生学懂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能力的目的。
总之,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的完美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教学更加真实与市场实际接轨,增强了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改进,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2现状的思考
长期的理论教学研究也让笔者不禁思考几个问题:1)以平面图形表达建筑实体是否能满足未来行业发展对效率的要求。2)是否还是停留在通过传统的点、线、面的几何空间学习。3)是否还是让学生用二维平面图表达三维的思维,施工时再用二维的识读到三维实体的建立。作为与土木类高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工程制图,是与BIM技术紧密相关的课程,这种低效率、大费周折的传统表达方式将不再满足未来建筑新技术的发展,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国外高校BIM课程模式
由于BIM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美国很早就在AEC行业中应用BIM技术,国外的高校也很早就开设了关于BIM的相关课程,其中70%的学校已将BIM贯穿到对应课程中进行教授,而没有设置BIM课程的学校中,88%表示计划增加BIM课时[7]。为了适应建筑行业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美国很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对相关课程进行了改革。美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BIM课程典型设置见表1。由于各个学校特点不一样,每个学校都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课程设置模式来看,俄怀明大学的独立课程模式是最容易开设的,不需要考虑和他人的协同工作,可以独立在课程中融入BIM相关的知识。但这种模式涉及到BIM的内容是片面的,不能与其他课程形成紧密的联系,很片面的把BIM作为一个提高绘图效率的工具教授给学生。从奥本大学总结的经验来看,将BIM贯穿到整个系列课程中更为重要,如果仅仅是在一门课程中应用BIM,作用就没有那么明显,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课程群和毕业设计两种模式,可以建立系统的BIM体系,加强对技术和过程的理解。
4课程改革方案
长久以来,土木工程制图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主,用二维线条式投影来表达三维形体,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往往忽视了培养对象,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来说,他们是没有专业基础的,对于建筑的组成是不清晰的,而利用二维图纸教学,学生很难通过对二维的识读来确定三维实体。具体如何改,改什么,哪些知识需要纳入课程体系中都是需要仔细思考的。通过对目前土木工程制图课程分析,设定合理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1)教学体系的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是以“几何图形理论教学为主,计算机绘图为辅”,将空间问题简化成平面上的点、线、面问题来解决。基于BIM技术三维图形软件的出现,要改变传统的CAD思路,需要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看待工程的项目运作。目前,国内对于BIM的教学改革成果还很少,很有必要借鉴国外高校的BIM教学改革成果。在初期,可以先借鉴怀俄明大学的独立课程模式,在制图课程中融合与课程相关的BIM知识,主要是以Revit软件进行真实模拟操作,直接虚拟显示讲解。从奥本大学的经验来看,将BIM纳入课程群中更为重要,仅仅通过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涉及BIM,而不能将BIM与其他相关的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其作用是得不到充分发挥的。在后期,待课程改革成熟后,仍需采用课程群的模式,在多门课程中穿插,将BIM在不同课程中的应用连贯起来。就像土木工程制图与房屋建筑学是前后密切相关的课程,在制图课程中,可以通过Revit软件学习如何建模,在后续的房屋建筑学的课程设计中,就可以利用Revit软件进行房屋的建模,生成对应的平面图。在后续的施工课程中,同样可以利用Revit软件得到的模型结合Navisworks软件,进行建筑构件的4D模拟,生成施工动画,加深学生对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的了解。掌握主要的三维设计软件,培养应用型人才将是未来人才培养的重点。创建“以三维建模为重点,计算机三维绘图为主线,图学思维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以适应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8]。2)教学内容的改革。目前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主要由画法几何,专业制图和计算机辅助制图三部分组成。在现有的教学内容上加入BIM技术的学习,课时明显不够,需要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压缩。画法几何主要讲的是投影理论,解决点、线、面的投影问题,与实际工程图形联系不大,只要掌握基本的投影关系即可解决常规问题,可将难度较大的相贯线、截交线这部分内容降低考核要求,压缩部分课时用来介绍BIM。利用BIM软件的三维建模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空间关系,快速得到复杂形体的相贯线和截交线。在专业制图教学部分,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板书结合PPT模式教学,简单的文字和图片很难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通过Revit软件的Architecture,Structure,MEP三个模块,对整个建筑进行虚拟建模,全方位的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建筑设计方案、结构设计方案和设备设计方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加深对建筑整体的认知。通过图1所示三维视图与图2所示平面视图一一对应[9],使学生明白图纸上的符号具体指的是什么,不同的图例分别代表着什么。在讲解建筑的立面和剖面时(见图3,图4),当学生通过观察立面图、剖面图不清楚建筑外观和内部情况的时候,可以通过对三维视图进行动态观察,从全方位的角度来观察整个建筑的情况,这样平面、立面、剖面之间的关系就能一一对应。目前的计算机辅助课程是关于AUTOCAD的软件培训,CAD三维表达能力有限,主要还是以绘制二维平面为主,随着BIM逐渐普及,考虑到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应适当增加BIM设计软件的学习,在土木工程制图理论课时结束后,安排一周的软件实训,主要通过Revit软件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