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常识范文

时间:2022-07-30 19:25: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语文文学常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篇1

前 言

文学常识掌握的多少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直接表现之一,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常识作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相应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最直观的体现便是云南省每一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文学常识的考察,分值都在六分以上,题型有选择和填空两种。于是,文学常识复习与测试成了高考语文总复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老师为学生设计了文学常识的复习题,以期让学生在这些复习题的帮助下不断强化各种文学常识。然而复习题的题型多种多样,究竟哪一种题型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各类文学常识的记忆力呢?文学常识的复习题该采取选择题还是填空题,这就是本教育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教育实验选取了云南省楚雄市东兴中学语文成绩水平相对接近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笔者设计了三份文学常识习题卷,三份试卷内容完全一样,题型各不相同,试卷A采用的是单一填空的题型,五十道题均为填空,每题两分,共一百分;试卷B采用的是单一选择的题型,五十道选择题,也是每题两分,共一百分;试卷C的前二十五题是选择,后二十五题是填空,每题两分,共一百分。

本次试验中一个班记为实验1组,另一个班记做实验2组。首先,向实验1组的同学发放试卷A,向实验2组的学生发放试卷B,两组的答题时间均为一个小时,闭卷考试。考试结束后收回试卷进行批改和登记,然后发放批改过的试卷和参考答案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将做错的题在试卷上改正过来后再次上交试卷。接下来,向两组学生同时发放试卷C,考试时间一小时,闭卷考试,考试完成后收回试卷进行批改和登分。

实验1小组做试卷A的成绩统计(表1)

通过以上一组表格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语文水平较为接近的两个班的学生来说,题型不同会影响测试的成绩,具体来说,选择题的得分要比填空题的得分更高,首先从最高分和最低分来说,实验2组的最高分比试验1组高3.4分,最低分比试验2组高13分;在平均分和及格率上,实验2组也明显高于实验1组,平均分高出4.17分,及格率高出1.2个百分比;此外,实验2组的优生率比试验1组高7.6个百分点,差生率则低于实验1组7.2个百分比。这些数据都有力地说明了文学常识的复习题题型对学生的成绩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样的内容,选择题比填空题更容易做对。换句话说,填空题更能够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也很容易理解。首先,选择题有四个选项,每个选项被选中的几率都是百分之二十五,即每一题答对的几率都是百分之二十五,这样一来,有的只是即便学生并不知道,也可能凭借运气答对;但填空题却不存在任何答对的几率,更不可能靠运气来把答案猜对。其次,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对于被测试者来说具有提示作用,低于那些知道但并未完全掌握的知识来说,这些选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然而填空题却没有任何的提示,甚至有的时候本来是掌握了的知识也会因为写错别字而不能得分。基于以上两点重要原因,以致于两个实验小组出现了上述的成绩差异。

综上,在设计高考文学常识复习题时,采用单一填空题的方式会有更好的复习效果。填空题能够更彻底、更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扫清知识的盲点,当学生在正式考试中遇到相同的题目时,即便题型换了,也不会对学生答题的正确率造成太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2

深化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是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中心课题。作为既具创新意识,又能展示中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造学习欲望,大受中学生欢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目前正在各地中学普遍采用,某些学校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我结合近年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谈谈感想。

一、要建立科学的语文合作小组

由于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建立起科学的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可以这样说,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建得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基于此,我按照全班学生语文水平总体平衡(还考虑到性别、气质、性格、能力倾向等因素)的原则,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按1∶2∶1的比例分成若干小组,前后四桌(单人单桌)四人为一小组,并进行编号或起个组名,如:“飞鹰组”、“起航组”等。四人同桌共凳,面对面,无距离,这样在学习中就可以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互相监督。每个小组选一名能力较强的当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并及时跟语文老师汇报与联系。小组成员之间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合作学习:

1.共同讨论。

共同讨论和研究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各抒己见,后达成共识,并作出相应记录。

2.互相促进。

小组内互相督促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语文作业,尤其是背诵。同时对完成的语文练习和作文自觉进行批改评价。

3.合作课题。

小组四人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群策群力,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研究性课题。

二、要选择和确定开放性的语文研究性课题

有了科学而和谐的合作学习形式,还必须设计明确的研究性课题,而且这个课题对学生来说具有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即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易流于形式。同时,研究性课题的确定必须考虑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同步,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及操作的可行性,比如高中语文新课标有专门的一些研究课题,可以以此为基点,让学生探索研究。自然,这样的课堂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可以有很多形式。

1.组成小组集体备课。

教师先以讲读课示范,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课文的学习重点,如何突破难点,探索学习方法,然后将教材中比较浅显通俗的课文分配给小组。教师略作要点提示,要求学生自己备课,查阅参考书、工具书,甚至参考网络资源,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并扮演教师角色写出教案,准备教具(教师可做适当辅导),最后推荐学生上台讲课。课毕由老师指出其优劣及注意事项,还可让学生作出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明白教师备课的辛苦,又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更摸索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开拓思维,提高语文能力,老师也了解学情,真是一举两得。

2.创设情境,或角色朗读,或讲演,或辩论。

在上散文单元时,可让学生扮演作者,在深刻理解课文背景及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朗读,如对《荷塘月色》朗读,可以配乐。另外对演讲和辩论,师生共同合作,创设教学情境,共同参与,使之更贴近作品实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创造和排练课本剧。

在上小说和戏剧单元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创造性地理解作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进行小组合作表演剧本。集体创作排练中,可以分工,分成导演、道具、服饰、场景、舞美、灯火、音响等部分,既各司其职,又统一协调,最后可以在全班,甚至全年级表演。比如对戏剧《雷雨》最精彩部分的表演。这是培养个性才华、展示个性才华的最佳舞台,既能涵养性情,又能增长见识,丰富经历,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撰写小论文。

读写结合是语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文学鉴赏活动当然要阅读,但还要借助“写”,写批注点评笔记,写评感批评文章,写鉴赏短文,写文学作品读后感和文学作品短评等,以至于引导学生撰写文学小论文,最后由教师全班评读。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沟通,更好地把文学鉴赏和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学作品读后感和文学短评。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32-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纵深推进。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随之不断的更新;同时,新旧教学理念的冲撞、不同教学方式的交织,以及教师自身履职能力和教学要求的矛盾等,构成了复杂的高中语文教学环境。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需要重新定位老师角色,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积极探索、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给高中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以全面提升当前的语文教学成效。笔者在新课标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对此感受颇深,认为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应当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与尝试。

一、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角色转变不可忽视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被师生互教互学所代替。教师不应该是单纯传授知识的人,应该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者。教,是为了不教。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变化递增快,教师想在几年时间里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早已多样化,有些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老师懂得多、懂得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是说,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方法的人么?因此,新课程呼唤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成为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形成的 引导者。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促进学生的“学”上,以实现“不教”为目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个积极地旁观者,直接参与学生学习,但参与却不是干涉。所谓旁观者清,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引导,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处理好课堂上“活”而“不乱”的关系。另外,教师应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潜移默化者。有人说:一个人在青少年求学时,没有遇上一个他心目中的好老师,那么他就是一个潜在的犯罪分子,如果他遇上心目中的好老师,那么他即使坏也坏不到哪里。我们应信任学生,赏识学生,要关心学生,呵护他们的心灵。 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园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信息时代的知识变化是日新月异的,因此教学重在教学生如何学,而并非是学习到了多少东西。掌握学习的思想和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找到海洋中的指明灯。因此,现代的教学理念就是教会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思想方法、最终总结归纳出结论,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改变过去死记硬背、题海训练战术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要求。新课改下的教育需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自己实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合作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行学习一些他们能够掌握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应给尽可能的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去引导,给予学生迸发思维火花的机会。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强调学生的沉浸、体验、感悟、思辩,强调自主“习得”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学习能力,掌握思维方式,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关注学生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新课标强调每一位学生都应该获得应有的学习机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采取因人而异、因需而导、因材施教等有效措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提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课堂提问设计上既要有拓展性较强的问题,也要有难度一般、基础性的问题,既要考虑优等生的认知能力,也要兼顾后进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尽量兼顾更多的学生,在开展分组探究时注重优秀、中等、一般合理搭配,课堂提问时向优秀生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并要求他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供其他学生借鉴。对于优秀生,可以在课堂作业以外专门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防止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学困生则注重基础知识训练。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因生夯实语文基础,注重课本知识理解与语言文字基本运用,对中等以上学生强调灵活运用与深入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四、注重整合课内课外资源

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时间紧、节奏快,高中语文教学课时也是固定的,要想有效提升教学成效,教师应当具备资源整合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课内课外资源进行充分的分析、筛选、整合并加以运用,使之更加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效提升。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外阅读以及主题读写活动的作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积累文学底蕴,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学习成效。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借助于课外各种专题活动、兴趣小组,强化对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巩固,如组建古诗词研究小组、文学社团等等,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载体里面得到长足地发展,尤其是要结合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改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获得大量写作素材,以促进写作能力提升。

篇4

一、注重教学引导的多元化

近几年,尽管异步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少教师仍凌驾于学生及课堂之上,尤其是高三时期,为了应对高考,不少教师形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对于课本教材只是粗略处理,并未真正对学生进行熏陶以及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在高三复习时,学生并没有充足阅读空间与时间,老师追求命题把握,单一地教授解题技巧,展开严格化机械练习。然而,在语文新课改下,提出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使语文教学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根本,是课堂主体,教学重点应是充分发掘学生放潜能,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在异步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不是一成不变,固守单一化、僵化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教师可通过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注意,然后让学生粗读课文,同时并让几位学生来复述故事梗概,以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双双殉情中可看出两人各有何性格;文章主旨是什么?等。在教学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改编为课本剧,进行分角色扮演,以帮助学生深入分析人物特点,人物情感。

二、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若想构建有效语文课堂,那么则不可偏废其中任何一方面。而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指导、调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因此,在高中语文异步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优化教法,使其多元化。如讨论式教学、问答式教学以及启发式教学,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在实际异步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简单地设置这些教学方式,而应将课堂教学向生活进行延伸与拓展,如语言迁移、情景迁移、情感教学、激趣教学、实地考察与感知等等,从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展现学生个性,同时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使学生更愿意进行语文学习,进而提升整体素质。例如:教学完《中国建筑的特征》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后对当地的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实践体验,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又如学习《雷雨》一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小话剧表演,这样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与作业设置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基础,也是优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课标下,提倡多元化学习方法,这也应是异步教学的教学理念。对于高中生而言,其生活阅历、经验、视野等方还略显不足。而通过查阅资料,共同收集信息,互相讨论,才可碰撞思维火花。因此,在异步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而在学法指导上,教师要凸显学生主体性,使其主动学习与积极探知。同时还应突出语文实践性,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

其次,在异步教学中,不管是教师引导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非常重视作业设置与检查。作业是课堂知识与相关技能的巩固,可以检验学习成果与教学效果。一般而言,有效作业具有如下特征:围绕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精到典型、题型有趣、多样化,可独立完成等。在异步教学中,是以学生学情为基础的,这要求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科学设置作业,注意分层化作业,注意作业的与时俱进,展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不应局限于试卷形式的作业,而应添设更多的开放性作业,比如日记、随笔等,让学生持之以恒,则能积累语言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彰显个性。

四、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性

篇5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

"摘高处的葡萄时,我踮起脚尖伸直胳膊左手轻轻地捏住葡萄的茎,右手用剪刀"咔嚓"一剪,又一串葡萄落入了我的袋中。我忍不住拿起一个葡萄珠,剥去皮,放到嘴里,啊!真是汁多味甜,甜在嘴里,甜在心里。"

"一片绿油油的花生地,花生的叶子很茂盛,花生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一个个都藏到了地底下。我双手握住花生的茎叶,身子微微向后倾斜,稍稍用力一拔,一个个带着泥土芳香、嫩黄色的花生便欢快地蹦了出来。像一群淘气、顽皮的孩子,顾不上身上沾着的点点泥土,争先恐后地跑到我的眼前,向我述说着地下迷宫中的趣事。"

"珍妮娃娃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美丽的外表,就是它的四肢可以转动。它有许多种不同式样的服装,我可以任意搭配。它那头美丽的长发可以随意编出不同的小辫。珍妮娃娃不仅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还使我变得更加有爱心了。"

"我坐在船头,凉爽的海风迎面吹来,感到全身非常舒服。望着浩翰的大海和广阔无际的天空,它们在远处好像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翻滚的浪花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大海,真美啊!"

……

可见,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教育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二、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内容的限制,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其结果是,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棒!请看:

"去年暑假,爸爸从树上捉来了两只蝉,放在家里的沙窗上,炎热的夏季使得纱窗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这叫声吸引了我,于是我伸手拿过蝉,发现它们的嘴象根针,又细又长。咦?别的动物和鸟类都是张开嘴巴鸣叫的可是它这针一样的嘴好像根本就张不开,可还叫得那么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噢!这针一样的嘴大概是它们的"竖笛"吧,声音一定是它们吹出来的。我拿来剪刀,把这"竖笛"齐根剪下,心想:这回你们该安静下来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蝉又大声叫了起来。顿时一个大大的问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蝉到底是靠什么发出叫声来的呢?于是我带着十分的好奇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咦?怎么好象只有一只蝉在叫,另一只蝉好像总在睡大觉,从未叫过一声。我侧耳倾听,果真只有一只蝉在叫,这是为什么呢?到底它是从哪发出的声音呢?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又去仔细观察它们,它们的背面完全相同,我又跑到屋外沙窗的另一面去看,发现会叫的那只蝉腹部有两个小圆片,另一只不叫的蝉没有小圆片。而且蝉叫的时候那两个小圆片还不停地颤动,这两个小圆片启发了我,莫非它是用腹部的两个小圆片来发声的?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我请教了不会说话的老师--书。原来蝉肚皮上的两个小圆片叫音盖,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的薄膜,这层膜叫瓣膜,其时是瓣膜发出的声音,人们用扩音器来扩大自己的声音,音盖就相当于蝉的扩音器一样来回收缩扩大声音,就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会叫的是雄蝉,雌蝉的肚皮上没有音盖和瓣膜,所以雌蝉不会叫。

哈哈,我终于发现了蝉鸣叫的秘密。"

"

一天放学路上,我看见几只蚂蚁正围在一个死去的蝉的四周,我很好奇,便蹲下身仔细观察。

只见一只蚂蚁在指挥其他蚁搬蝉的尸体,我想那么小的几只小蚂蚁能把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搬走吗?我疑惑不解。忽然,我想起我的一本书中介绍蚂蚁是个大力士。虽然,它的身长只有几毫米左右,但是却能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的重物,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大力士竟然没有骨头,只有一层坚硬的外壳保护层。但是,它有强劲的大鳄,可用来切割和粉碎树木、木块、泥土、种子,乃至动物的肌肉和骨骼┄

┄用来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重物的"手"也正是它们的大颚。想到这儿,我便一直蹲在那里,看看它们是不是能举起那个庞然大物。过了一会儿,蚂蚁们终于开始行动了。只见那个蚂蚁头仍然在指挥着其他几只蚂蚁,忽然,那个蚂蚁头仿佛向其他蚂蚁喊:"1、2、3……"其他的蚂蚁就用它们那强劲有力的大颚咬住蝉的四周把它举了起来。它们刚走几步,忽然刮来一阵风,把蝉的尸体吹到了地上,但是它们不气馁,又继续地搬了起来。这时看到一个蚂蚁爬回洞里,不一会儿,那只蚂蚁又带着另外几只蚂蚁帮助一起搬蝉的尸体。最后,它们终于把蝉的尸体拖回到洞穴边。:"哦,蚂蚁的力气真大!"我高兴地喊了起来。……

"

三、 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合为时而作","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学历来坚持的传统。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最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

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笔者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

"我们走进兰花凤梨及食虫植物室,一株茂盛的红宝石蝴蝶兰映入了我的眼帘。一朵朵红宝石一般的花朵嵌在绿色的枝叶上,它们好像在冲我们招手,向我们表示欢迎。一棵棵猪笼草也不甘示弱,它摇动着巨大的花朵,似乎在自我介绍:"我叫猪笼草,是食虫类植物,我会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来吸引虫子,虫子只要爬进我的大桶里,我的桶就会合上盖子,然后流出一种液体可以把虫子溶化、吸收。你可千万别小看我哟!我是你们人类消灭害虫的好帮手呢。"

还有"十一世纪的城市"、"二十年后的我"、"奥运会在北京召开"……

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让将来的景象浮现于我们的眼前。启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

篇6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活语文课堂

1.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教学观念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能力得以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乐学氛围。因此,教师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

2.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

要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想首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被重视。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学生,充分地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热情与期待,让学生感到你值得信赖,让学生相信你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法和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多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们在交流、合作中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这样,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充满被尊重、重视的阳光。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多赞赏学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课堂上教师总是脸带微笑,用亲切自然的目光注视学生,让学生产生信任感,使学生知道老师正期待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就热烈了,教学效果当然会更有效。

3.创设师生互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还应该使师生真正互动起来。教师应真正走过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课堂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过程,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有效教学实施环境。“老师和你们比赛读,看看谁读得好”、“有没有敢向老师挑战的”、“教师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课堂上的互动,让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亲近,感受到老师与自己的平等。因此,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课堂的氛围自然而然的活跃了。学生积极参与了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方向的和提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及时处理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的过程。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发挥信息反馈的作用呢?

1.教师的教学反馈内容要正确

正确的反馈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尺度,因此,为了使反馈起正效应作用,教师在处理反馈信息上的态度就十分重要。面对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的语言信息反馈和各种神态的表示,教师应艺术性的有意识地选择某一二个反馈信息,为解决“症结”开出良方,或提供思考方向,或提供新旧知识联结点等,再次把学生引下海,启航,直至达到知识的彼岸。

2.教师的教学反馈时机要及时

教室的空间有限,45分钟教学时间有限,是一个不变量,而提高练习质量更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初中学生独立评价能力较低,只有每练一次,都给学生肯定或否定评价,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纠正错误处于印象鲜明的状态中,使摄入知识更为正确。

3.教师的教学反馈方式要灵活

反馈不是如同镜面反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思维品质不一,他们在摄入信息方面存在个体性。因此,反馈亦会呈多样性。作为教师不仅要事先设计恰当的确教学方法,激发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要灵活地调节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哪怕是花费一些时间,也要广泛地、全方位地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感知,这也正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良好契机。如教学《社戏》最后一段,设计这样的探究题:其实,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去看戏,也不尽兴,但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你是如何理解的?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当学生小组讨论在原定教学时间里,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完成这一学习要求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句不简练或意思表述不清。这时教师就临时增加说话时间,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的形式进行互帮互助。这就说明了教师面对反馈,要采取灵活的态度,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4.教师的教学反馈应因人而异

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能力有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处理反馈信息时更要因人而异,而这也是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组织交流中去巡视指导接受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提高他的学习勇气,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示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思考过程。也要去巡视另一部分接受能力相对强一些的学生,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和问题,引起他们紧张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处理得适度、合理、及时,积极诱发内因,靠学生内部状态的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

三、结语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关注智慧的教育。教师要想真正走进新课程,就必须树立以学生多方面发展为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7

高中建筑设计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是教师本身的教学问题,而有一些是学生心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就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作论述。

一、高中建筑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教学中缺乏对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

在现代高中教学中,教师还是无法脱离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在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板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在45分钟的课堂里占用很多时间,而且有些教学内容在板书上是无法直观化体现的,建筑设计课堂中,经常会涉及一些立体化图像,而板书的时候就无法很好地体现教学内容,慢慢的,会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久而久之,课程教学质量自然会下降。

(二)教师教学内容空泛,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

新课标课程的改革实施,使得很多老师都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方式还是跟以前一样,课堂变得死板,没有一点活力,教学内容空泛,从老师角度讲,大部分老师在授课时都只是机械传授一些教科书上的东西,没有意识到要对学生做一些关于思维能力的训练,而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学生只是单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并不能熟练运用,在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中,会感觉到非常吃力。

(三)没有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中。

新形势下,一些教师没有理解“以人为本”的根本概念,导致课堂模式表面化,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无底线地服从,对学生进行一味鼓励,以为这样就能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其实不然,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让学生感到反感,对提高课堂效率没有实际性帮助。

(四)学生本身缺乏主动性,学习过程被动苦闷。

在学环境下,许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较以前有很大退步,主要是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学习自然而然变成了一种对抗考试的无奈之举,而没有清楚意识到学习本身对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从教师角度讲,教学也变成了一种目的,越来越单纯地为了学生的高分而教学,没有从学生本身特点全方位培养学生兴趣。而这两方面的作用结果就是学生在建筑设计教学课堂上的学习变得被动,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自然就没有学习动力。

二、提高当下高中建筑设计教学质量的一些措施

(一)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丰富课堂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教学内容也比较无味,老师要想改变这样的教学课堂氛围,就要想办法通过不同手段丰富课堂,比如可以多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讨论,组织学生一起做游戏,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共同分享讨论结果,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课堂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教学“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表现评价赏罚有度,对学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认识,一切要以学生能最终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为目标,而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批评教育,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指出,一切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能力为最终目标。

(三)教学中多使用一些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加入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在黑板上写字和擦黑板的时间,教学的节奏会加快,同样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知识,教学效率因此提高。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尤其是建筑设计这样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投影仪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明了地理解老师所讲内容,同时,高中生本身就对这些新鲜的科技产品比较有兴趣,合理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学生从心里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课堂质量要想得到有效提高,学生是主体,学生本身要从心里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对自身发展能力的积极作用,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把学习这种学生的基本行为提到更高高度,只有课堂的主人愿意接受与学习,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高中建筑设计教学是当下新课程教学的重点,而对于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采取合理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才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丽芳,都军花.浅谈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9).

[2]张磊.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

篇8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方案已全面实施。开放型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的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1)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2)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篇9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以文学作品为主,一旦脱离了文本,抛弃文本,出现“非语文”化,就脱离了文学的轨道,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与深度。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载体,它是联系学生、社会(生活)、作者的纽带。于是,我们试图从文本出发,用文本互涉理论来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试图寻找回归文本的方法。

一、文本互涉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文本互涉”是指不同的文本之间互相指涉、互相映射,意在强调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

首先,文本互涉理论有助于高中生开展自我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如果将一些与目标文本相关联的文本一起呈现,一个文本解读的情境便被创立起来了,相比单一的文本,在一个合理的文本解读情境下,高中生与文本的对话会更加多元、深入。

其次,文本互涉理论是基于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理论。文本互涉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单独的文学作品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学作品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文本互涉的观点,强调了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用文本互涉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有一定前提的,它需要教学的对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有一定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时候的高中学生有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积累,又在认知方面基本完成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正是抽象思维迅猛发展的时期。运用文本互涉去观照这个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既符合学生学习的已有基础,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文本互涉视野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文本互涉还要求教师有大量文学知识、理论知识的储备,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实践的深入,这些知识与能力,能得到横向与纵向的不断发展。接下来我们从文本互涉的四个阶段来看具体教学的策略。

(一)文本互涉的准备阶段

文本互涉视野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是教师“教”的策略,也是学生“学”的策略。在准备阶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协助备课

首先,资料收集阶段。教师在课前需要收集大量的文本资料,主要有:有关写作背景的文本、作家其他作品文本、其他作家作品文本。其中,前面两者比较明确,较易收集,后者还需要通过对阅读篇目的整体把握与文本细读――找到关键词(文本关联点)――依据关键词找相关篇目。这当中的关键词是教师通过自我解读得到的最佳意义空间。关键词不是唯一的,为了能引导和应对学生思维的多元,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找到更多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是文本相互联结的纽带,如有关意象、主题、人物、表现手法等。

其次,提纲挈领阶段。教师依据自我解读得到的关键词,结合搜集到的文本,展开教学设计。用每个关键词,构建起一个统领文本内容的纲。

2.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引导预习

教师运用互涉引导学生预习,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读一些互文本;也可以不呈现互文本,提供一些打开思路的问题;或者是运用一些可以反馈学生“前理解”的问题,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得更有方向。

(二)文本互涉的诱导阶段

这个阶段,首先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扣文本,诵读并独立得出具有学生个性的意义空间。其次是在要求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寻找文本与文本的关联点,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导向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即将学到的知识。

1.剖析文本细节,探析意义空间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注释对文本作进一步了解。包括对文本所描写的、记叙的事物了然于心。接下来,才开始解剖细节。这一块,从文本最基本的工具性出发,可以简单地从字句剖析。这么一来,每个学生在读文本、体会字句的时候,最佳意义空间就浮现出来了。

2.选取关联之点,关联互涉文本

这部分是要从意义空间里面提取出关联点,关联互涉文本,是找到起跳点与进行起跳的重要阶段。这是在目标文本的基础之上,找到文本生长点,开始生长的过程。

(三)文本互涉的交融阶段

这个阶段是文本互涉的核心阶段,是在关联文本的基础之上,对文本的审美空间、文化意旨、生活哲理作进一步的挖掘。

1.文学文本互涉,对话目标文本

文学文本的互涉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横向的文本互涉,一个是纵向的文本互涉。其中,横向的文本互涉体现在:一是目标文本与同一作家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互涉,二是目标文本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文学作品互涉。纵向文本互涉体现在:一是同一作家的历时的文学作品与目标文本的互涉,二是整个文学史上的作品与目标文本的互涉。这种互涉,是利用文本与文本的对话,来启迪我们的思想,揭示文本的隐秘意义。横向主要是通过同时代文本间的相互比较来对目标文本进行解释,纵向主要是通过探寻文学源与流的关系来对目标文本进行解释。

2.生活文本互涉,升华文本境界

可以互涉的文本,不仅仅是文学文本,还包括生活中的一些文化文本。从生活文本的角度来观照目标文本可以让语文阅读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存在于书本中文学作品的知识,也是启发和指涉他们当下乃至今后的人生意义的知识。这样,解读文本的境界由工具境界、鉴赏的审美境界上升到文化的境界。

3.背景文本互涉,反观文本意涵

这部分实质上是教师通过上述种种的文本互涉,最终回到目标文本试图表达的意涵。通过反观整个过程,结合背景文本观照目标文本,能够让目标文本的表意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呈现出更深层的内涵。

(四)文本互涉的巩固阶段

1.课堂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主要是让学生理清思路,对课堂上教师的分析和自己的感悟作自我总结,构建自我心中的文本网链,为以后的文本解读牵线搭桥。

2.课后作业布置

篇10

阅读是语文之根,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手段,阅读能力就是自学能力。阅读是一种学习过程,广泛的阅读有利于整体掌握阅读规律;有利于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有利于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为什么我们的阅读课堂语文老师激情飞扬地表演,可是很多学生却无动于衷?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除了阅读教材就不再阅读其他书籍?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就不知道要写什么,从哪下手,脑子里一片空白,最终捏着鼻子乱吹一通,草草了事?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找到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个性,关注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各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为其终身阅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告诉我们要把为教育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笔者从以上得到启示,应该把上课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而“还权于生”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把语文课上成活动课,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在阅读教学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的原则。

基于这种思想,笔者在阅读教学方面做了有益的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阐明意义,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对于阅读的重要性我先向学生讲深讲透,讲活讲美,激发学生从内心产生对书籍的渴望和喜爱,理所当然的把阅读作为人生的第一大事,而不仅仅是把阅读当成获取高分的工具。

二、创设平台,培养习惯

高中学习任务紧张,除了课堂教学接触教材,课下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我便尝试每周抽出两节课作为阅读课,根据班级人数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相应数目的图书发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每人把自己爱读的书拿来与学生分享,学期结束时还归还本人。每次上课之前由学生自己收发书籍,进行管理。无论任务怎么紧张,阅读课都雷打不动的进行,目的是多给学生时间让其体味书中感悟,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我还鼓励学生不仅课堂读,还要课后读、假期读、茶余饭后读。对于开辟阅读课,同学都非常激动,一上课便很快进入了阅读状态。

三、积极指导,传授学法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我每次课前用简短的语言向学生引导一个读书方法(默读、朗读、速读、精读、略读;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如向学生强调思考,明确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逐步建立自己思想的过程,如果没有思考,不加辨别,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相反,如果勤于思考、善于质疑,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强调学会吸收,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一目十行,不求读有所得,只是盲目的追求数量,而不重视读书的质量,那些暂时掌握的东西,往往很快就忘掉,帮助学生树立“读书须动笔,无笔不读书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把阅读变成知识的发酵剂,把书籍变成灵魂的营养液,并最终将其转化为生命想走的能量,让人生变得更加轻灵、丰润、华美、高尚。

四、交流分享,深化认识

每两周举行一次美文分享会,用抓阄和自愿报名的方式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这两周看到的好文章分享给大家,并说出推荐这篇美文值得分享的理由,最后由全班同学举手投票选出名副其实的好文章。开始的时候好多学生放不开,最后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终于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这是多么艰难的,又是多么可喜的一步呀,在长时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已经习惯了“听话”,忽然有一天老师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他们时,却有点无所适从了,现在这种模式终于终结了,我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

最后将这些美文进行印刷,分发给全班同学精读,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使阅读进一步深化认识

我时不时的选出其中一两篇进行研读总结。这样做,同学们不但训练了思维,锻炼了口才,同时对提高欣赏水平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并且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联系。

这种阅读教学是我实践新课标的一次尝试,自认为既减轻了老师详解课文的压力,同时又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使他们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当家做主“的快乐。我想不仅仅是阅读课,其他的课型也可完全上成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我们语文教师应努力学习新课标并不断进行有利的尝试。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找到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是学校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意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也是我们一线老师所孜孜追求的目标吧!

参考文献:

[1]卜庆宝,创新阅读模式探究,语文学习报,2007年第35期1版

篇11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法”意识。而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法”实质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预习先学是保证,教师的引导后教是重点,课堂上的强化训练是主线。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取新知、掌握学法的过程,教师通过示范引路使学生自悟学法。

在英语高考中,作文占据了整张卷子的25分,是我们教学的重头戏。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在这种模式下能有质的变化?下面就一个写人物的基础写作课例,浅谈一下如何能把“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模式灵活地用于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

一、“先学”

在布置作文任务之前,教师可让学生收集相关词组短语,并可以翻译一些与这个话题有关的复合句,以便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能有所侧重。一上课,老师应该跟学生简短地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让学生在思想上和资料上有所准备。另外,我们在先学活动中先积累一定的相关单词和短语句型,这样一来,在课堂上训练的时候就能快速进入主题。

预习题目:翻译句子:

1.概况:王先生,出生于富裕家庭,毕生致力于教学事业中。

2.外貌: 王先生,我们的历史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他有一双黑眼睛。

3.兴趣爱好:他不仅对科学有兴趣,而且对集邮也有兴趣。

4.职业,主要事迹:他致力于教学事业。2006年,打破世界纪录后,他成了青年们的偶像。

5.教育背景:1999年,他被哈佛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后,他出国继续深造。

答案:(1)Mr Wang,the son of a rich family,devoted his whole life to teaching.(同位语)

(2)Mr Wang,our history teacher,is an excellent teacher with big eyes(同位语,with)

(3)Not only is he interested in science but also he loves collecting stamps.(句型,倒装).

(4)He devoted himself to teaching career.

(5)In 2006,having broken the world record,he became the idol of the youth. (分词)

(6)In 1999,he was admitted to Harvard University.

(7)Having graduated from college,he went on further abroad.

二、“后教”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要帮助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当堂训练”

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让学生在实践中,把之前预习的内容和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延伸、拓宽性的作业。另外,在这个阶段,学生预习中学生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有所侧重地跟学生点明。由于基础薄弱,很多学生在写作上暴露出种种的语法问题。就这篇小作,作文中的问题呈现如下:1.5个基本句型掌握不牢固,谓语动词缺漏或多余。2.语态时态混乱3.缺乏固定句型结构,没有增分点。4.中式英文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教和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即教中有练,寓教于练。展示了学生问题后,我们就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学习其中的问题和改正方法。而教师则走进其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四、“综合评价”

1.落实基本功,落实五个基本句型。五种基本句型虽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必须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展句子训练。

2.强化作文训练,落实作文模式。在高中的作文教学当中,尤其是小作,给学生总结出一定的作文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强化各类型的作文,确保学生在高考前写过所有的类型文章。

3.落实关键性有用词组和句型。对于一些高级词汇和句型,教师都要在这个阶段逐步渗透。比如一些从句,和一些Not only…but also…等等,一些with 结构,倒装句来提高作文的档次。通过长短句的交换结合,高级句型的合适使用来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

当然,不能生搬硬套地使用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模式,课型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呈运动状,知识、技能和能力呈积极状,因此,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训练程序。

篇12

高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的主要特征,没有物理实验的物理课是不完整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要通过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以开展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物理学习方式,进行物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可见新课程进一步强调了物理实验对于高中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教学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高中物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高中物理实验不能落到实处的客观原因

1.学时安排少,实验安排不足。

新课程高中物理课周课时为3~4课时,一学期的教学时间比较紧,再加上处理习题的时间,做实验的时间就非常有限。于是教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很多演示实验就省略了,学生实验更是能不做则不做,这样虽说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验教学任务却无从谈起的局面。

2.实验器材残缺不全

随着物理实验的更新,过去学校购置的大量实验器材已经不能适应教学要求,只有购置大量实验器材,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并且物理实验中新的仪器和手段层出不穷,物理仪器出现了电子化、数字化等特征,而一些学校实验仪器配备落后,实验药品不能及时更新,存在药品缺少或过期的情况,而且教学资金投入很不平衡,优先保证城区中学和重点中学的需要,普通高中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致使很多演示实验和高中生实验不能很好地进行。

3.专业实验人员短缺。

随着教学投入的加大,现在多数中学都具备了物理实验室。在大部分学校,物理实验室只能配一名实验员,这在一些学生较多的学校肯定是不够的,不能满足学校实验教学的需求。导致高中生实验安排不开,实验不能及时进行,许多实验没有时间安排,实验出现积压,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4.专业实验人员的素质有待加强。

高中物理实验的准备需要专业的物理实验人员来安排和准备,以保证物理实验教学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而现在多数中学的实验人员从业时间短,专业知识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理实验的展开和进行,要完善实验的管理和准备,健全实验室有关账目和实验室规则,保证物理实验的正常进行,提高物理实验效率,有必要加强物理实验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理实验从业人员的素质。

二、人为因素造成高中物理实验滞后

1.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新课程要求培养高中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注重高中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而传统的评价机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教学成绩和升学率,高中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滞后,物理实验只是为了升学的需要,导致物理实验不能及时开展,只是在考试前一段时间进行突击训练,这样的实验操作并不能使高中生形成应有的实验素养。

2.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物理实验的进行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物理教师身上,物理老师如果对于实验不重视,就难以提高高中生的实验素养。

(1)教师实验不积极。

高中物理实验教师对于物理实验表现得不积极,主要原因是怕麻烦、怕危险、怕危害等,还有的是因为高中生难管理,导致教师对实验表现得不积极。所以许多演示实验能不做就不做,分组实验能省就省。

(2)高中生物理学习能力不高,阻碍学生实验效率的提高。

由于要赶进度,不少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现象和结果描述,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得多、说得多,高中生参与少甚至没有机会参与实验,更不注重引导高中生对实验过程做细致观察,推理不严密,因而高中生在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时不全面、不到位。

三、改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也只有脚踏实地地解决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促进物理实验的进行,培养高中生的实验素养。对此,我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重视演示实验教学。

对高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导致高中物理实验不能扎实地开展,为此要加强理论学习,使相关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实验参与人员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因为物理实验肩负着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高中生多方面能力的重要方式。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高中生学习和行为品质的提高,有利于高中生物理学习成绩的进步。

2.高中物理实验是培养高中生合作精神的重要舞台。

高中物理实验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而分组实验在培养高中生的合作精神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分组实验促进高中生之间彼此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使高中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高中生的合作精神。

3.严格要求,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要提高物理实验率,教师要严格要求,实验前教师要讲清楚实验的注意事项,促进高中生正确实验习惯的养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