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26 02:11: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发展趋势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发展趋势论文

篇1

钢结构工程同其他结构工程相比,具有材料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生产程度高、密闭性能好、安全更可靠的特点,决定了过去在一些高度或跨度较大的结构,荷载或吊车起重量很大的结构、有较大振动的结构、高温车间的结构、密封要求很高的结构、要求能活动或经常装拆的结构、桥梁结构中应用比较广。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钢结构工程正从跨度大、多层或高层、耐热性等要求高的工业建筑足见向民用建筑发展。

1从我国钢材生产上看,越来越给钢结构建筑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老钢厂的不断更新,新钢厂不断崛起,越来越多的钢铁基地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成品钢材的品种越来越齐全,热轧H型钢、彩色钢板、冷弯型钢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为钢结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其他钢结构中型钢、及涂镀层钢板都有明显增长,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耐火、耐候钢、超薄热轧H型钢等一批新型钢已开始在工程中应用,为钢结构发展创造了条件。

2从设计、施工、钢结构工业化生产看,越来越多的标志性钢结构建筑,已经足够证明我国的钢结构建筑无论从设计到施工,还是从设计到钢结构构件的工业化生产加工,专业钢结构设计人员的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专业研究所、设计院、建筑施工单位、施工监理单位都在日臻成熟,专业性、技术性、规模化更加完善。

随着钢结构建筑的遍地开花,我国各地分别建起了钢结构的标志性建筑,如:世界第三高度421米的上海金茂大厦,具有国际领先水平、高度279米的深圳赛格大厦,跨度1490米的润扬长江大桥,跨度550米的上海卢浦大桥,345米高的跨长江输电铁塔,以及首都国际机场,鸟巢国家体育中心,首钢钢结构厂房建筑群等等许多采用钢结构建筑体系的重要工程,标志着建筑钢结构正向高层重型和空间大跨度钢结构发展。

3从钢结构应用范围看,我国的钢结构建筑正从高层重型和空间大跨度工业和公共建筑钢结构向住在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我国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钢结构住宅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已被建设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其实,我国钢结构住宅起步很晚,只是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了一些低层和多层钢结构住宅,才使我们有了学习与借鉴的机会。1986年意大利钢铁公司和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合作介绍一种低层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Bsis,并在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院内建造一栋二层钢结构住宅样板房;1988年日本积水株式会社赠送上海同济大学二栋钢结构住宅(二层),建在同济新村中;90年代个别国外公司为推广其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多层钢结构办公、住宅楼。大规模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钢结构住宅还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这说明了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势头良好。

4钢结构作为绿色环保产品,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较,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适合于活荷载占总荷载比例较小的结构,更适合与大跨度空间结构、高耸构筑物并适合在软土地基上建造。也符合环境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国策,其综合经济效益越来越为各方投资者所认同,客观上将促使设计者和开发商们选择钢结构。也正是钢结构建筑的这些优点和实用性,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广,并把钢结构住宅作为我国十五期间的重点推广项目。

5钢结构的发展趋势表明,我国发展钢结构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这存在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及趋势,主要来源于:

(1)我国自1996年开始钢产量超过一亿吨,居世界首位。1998年投产的轧制H型钢系列给钢结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高效的焊接工艺和新的焊接、切割设备的应用以及焊接材料的开发应用,都为发展钢结构工程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3)1997年11月建设部的《中国建筑技术政策》中,明确提出发展建筑钢材、建筑钢结构和建筑钢结构施工工艺的具体要求,使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合理用钢”政策转变为“鼓励用钢”政策。将为促进钢结构的推广应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4)钢结构行业将出现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专业设计院、研究所,年产量超过20万吨的大型钢结构制造厂,有几十家技术一流、设备先进的施工安装企业,上千家中小企业相互补充、协调发展,逐步形成较规范的竞争市场。

6发展钢结构住宅是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住宅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钢结构住宅体系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与之相配套的墙体材料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它属绿色环保性建筑,可再生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钢结构体系住宅成套技术的研究成果必将大大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前途。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建筑迅速增加,建筑耗能的问题日益突出,资料显示:建筑行业能耗占到了全社会总能耗的40%~50%。因而建筑节能问题已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政府适时制定了中长期节能规划,在规划中建筑业被列为节能与环保的重点行业。而建材行业作为消耗自然资源、能源高,破坏土地多,废气、粉尘排放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行业,节能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1.发展新型节能型建材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建材行业沿用了粗放型传统生产模式,对自然资源重开发、轻保护,对生态环境重利用、轻改善。''''十一五''''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建筑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因而建筑材料的发展应以满足建筑节能需要为重,节能建筑材料作为节能建筑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建筑节能的根本途径。在建筑中使用各种节能建材,一方面可提高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效果,降低采暖空调能源损耗;另一方面又可以极大地改善建筑使用者的生活、工作环境。因此,走环保节能建材之路,大力开发和利用各种高品质的节能建材,是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同时又对实现我国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此外,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也是节能建材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陶瓷材料、新型化学建材、装饰装修材料以及各种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等。

因此,发展新型节能型建筑材料,就成为未来建筑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新型节能型建材的发宸趋势

2.1.新型墙体材料

墙体材料在房屋建材中约占70%,是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材是建材发展的方向,因而发展墙体材料,一定要按照建材绿色化的要求,与资源综合利用、保护土地和环境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限制粘土砖,优化墙体材料产业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墙体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应有利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既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又要能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坚持''''综合利废、因地制宜、市场引导''''的原则,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综合利用粉煤灰及其他工业废渣生产墙体材料,加快轻质、高强、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步伐。如利用资源丰富的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等,取代粘土生产粉煤灰烧结砖,煤矸石烧结砖,矿渣砖。

就其品种而言,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包括砖、块、板等,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其中加气混凝土是集承重和绝热为一体的多功能材料,根据目前国家的节能标准,唯有加气混凝土才能做到单一材料达标(节能50%)的要求,而用板材做墙体材料是今后墙材发展的趋势,因此加气混凝土制品作为今后墙体材料的首选,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又如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具有质轻、保温、隔热、防火等优良性能,应用于新结构体系如钢结构中,被认为是理想的维护结构材料。

因此,要适应建筑应用的需要,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与提高建筑性能和改善建筑功能结合起来,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新型墙体材料,从而达到节能、保护耕地、利用工业废渣、促建筑技术发展的综合目的。

2.2.保温隔热材料

墙体特别是外墙的传热在建筑物总体传热中占比例最大,我国多采用保温节能墙体。墙体保温式根据保温层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外墙外保温、外内保温和中空夹心复合墙体保温等3种。目前我的外墙保温技术发展很快,是节能工作的重点。时,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与节能材料的革新是密不分的,建筑节能以发展新型节能建材为前提,必须足够的保温隔热材料作基础。而节能材料的发展必须与外墙保温技术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大力推广外墙保温技术的同时,要加强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近年来,我国保温隔热材料的产品结构发生有明显的变化:泡沫塑料类保温隔热材料所占比例逐年增长,已由2001年的21%上升到2005年的37%;矿物纤维类保温隔热材料的产量增长较快,但其所占比例基本维持不变;硬质类保温隔热材料制品所占比例逐年下降。我国目前常用的外保温技术体系包括: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无网聚苯颗粒外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有网聚苯颗粒外保温、岩棉聚苯颗粒外保温、外表面喷涂泡沫聚氨酯和保温涂料等。在上述几种保温体系中,保温涂料综合了涂料以及保温材料的双重特点,干燥后形成有一定强度及弹性的保温层,符合外保温材料的要求。

目前我国保温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有:

(1)现有产品性能的提高和改进。

(2)研制开发复合型保温涂料。应向固化块、憎水、粘结强度高、密度小和成本低等方向发展。

(3)注重环保,充分利用三废开发保温涂料,并遵循涂料发展的潮流,向水性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

2.3.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是建筑业及其他相关行业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是建材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对防水材料提出了多品种高质量的要求,而在桥梁、隧道、国防军工、农业水利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中也都需要高质量的防水密封材料。

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发展十分迅速,已彻底摆脱了纸胎油毡一统天下的落后局面,目前拥有沥青油毡(含改性沥青油毡)、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堵漏和刚性防水材料等五大类产品。相比国外先进国家,目前我国防水材料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颢.

(1)产品结构不合理,新型防水密封材料的产量

不高,市场占有率不高;

(2)产品质量普遍偏低,假冒产品充斥市场;

(3)设计施工应用技术有待提高,工程建筑渗漏还相当严重。

因此,防水材料工业亟需调整结构、规范市场。在发展方向上,应重点发展新型防水材料,扩大新型防水材料(如SRS、APP、APO等改性沥青油毡和高分子防水卷材等)的市场份额。

2.4.节能门窗和节能玻璃

从目前节能门窗的发展来看,门窗的制造材料从单一的木、钢、铝合金等发展到了复合材料,如铝合金一木材复合、铝合金一塑料复合、玻璃钢等。目前我国市场主要的节能门窗有:PVC门窗、铝木复合门窗、铝塑复合门窗、玻璃钢门窗等。就玻璃钢门窗而言,其型材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极低的膨胀系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除结构外,对门窗节能性能影响最大的是玻璃的性能。目前,国内外研究并推广使用的节能玻璃主要有: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镀膜玻璃等。

(1)中空玻璃在发达国家已经是新建住宅法定的节能玻璃,但我国中空玻璃的使用普及率还不到1%,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推广使用中空玻璃将是实现门窗节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2)真空玻璃在节能方面要优于中空玻璃,从节能性能比较,真空玻璃比中空玻璃节电16%一18%:

(3)热反射镀膜玻璃的使用不仅具有节能和装饰效果,可起到防眩、单面透视和提高舒适度等效果,还可大量节约能源,有效降低空调的运营经费;

(4)镀膜低辐射玻璃又称low-E玻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节能玻璃,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表面镀上多层金属或其他化合物组成的膜。这种玻璃对380nm一780nm的可见光具有较高的透射率,同时对红外光(特别是中远红外光)具有较高的反射率,既可以保证室内的能见度,又能减少冬季室内热量的向外发散,还能控制夏季户外热量过多地进入室内,提供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将是未来节能玻璃主要应用品种。

2.5.水泥的发展和粉煤灰的利用

水泥工业在我国建材行业中能耗最大,因此要大力发展生态水泥。所谓生态水泥就是广泛利用各种废弃物,包括各种工业废料、废渣及城市垃圾为原料制造的一种生态建材。这种水泥能够降低废弃物处理的负荷,既解决了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又把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作为原材料,变成了有用的建设资源,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生态水泥的主要品种有:环保型高性能贝利特水泥,低钙型新型水硬性胶凝材料,碱矿渣水泥等。

粉煤灰是燃煤发电场的废弃物,由于其具有轻质多孔的特点和潜在的水硬性,可以作为多种建材的生产原料。开发粉煤灰建材不仅可以解决能源和资源问题,同时解决了这种工业废弃物造成的污染问题。今后在粉煤灰综合利用方面,需要重点开发研究的前沿技术课题有:大掺量粉煤灰制品;各种免烧结、免蒸养自然养护工艺的粉煤灰砖制品和粉煤灰陶粒等。

2.6.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

近几年,我国在建筑垃圾开发利用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不少地区将建筑垃圾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对固体废弃物加以筛分、破碎后制成建筑垃圾砖或用作路基垫层及地基垫层;对不可理垃圾则堆山造景加以利用。其中,建筑垃圾砖取代传统粘土实心砖作为砌体材料,净化了环境,节约了能源,保护了土地资源,是一种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品,从而使建筑业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7.其他节能建筑材料

太阳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最洁净、最理想的能源,随着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的不断突破,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成为了可能。因此,美、日、欧等工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太阳能的利用,纷纷推出开发《太阳屋计划》。我国太阳能的利用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天津市奇信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研制建材化太阳能集热器,成为国内建材太阳能技术发展的先行者;而号称为中国太阳能第一楼建筑的北京北苑太阳能示范工程,其能源全部采用太阳能,已良好运转半年之久。

可以预见,采用光能转换技术与建筑的屋顶、外墙、窗户等结合集结成复合产品,很可能成为2l世纪一类重要的新型建材制品,既可作为建筑的制品或部品,又可以进行太阳能发电,将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结语

综上所述,未来我国新型建材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3.1.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建材

发展资源节约型建材首先要通过建材企业对现有产品实行节省资源的措施,如降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成品率等。其次要充分利用回收资源,目前我国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年产量约320亿吨,回收利用,替代原材料生产新型建材,不仅可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可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3.2.大力发展能源节约型建材

发展能源节约型建材就是要发展节能型新型材料,如低辐射镀膜玻璃、太阳能发电材料、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等。

3.3.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建材

发展环境友好型建材就是要求建材产品不产生建筑垃圾,不污染生活环境,不影响人体健康。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建筑材料的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严重,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建材产品已逐渐被市场所淘汰,绿色环保型建材产品成为市场的销售热点。

3.4.大力发展多功能型建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旧有的建材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开发新型多功能材料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同时还要重视研究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包括制品加工新技术等,如将纳米技术与建筑材料结合,可开发出具有光催化性、抗菌、除臭、消毒等功能的生态建筑材料,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节能环保型建材具有低物耗、低能耗、少污染、多功能、可循环再生利用等特征,集可持续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等综合效益于一体,成为未来建筑材料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符合人类的需求和时展的潮流。

依据标准及参考文献: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杨子江.《建筑屋面节能技术》.工业建筑,2005,2.

[3]王少南.《节能建材的发展方向》.建材发展导向,2006,1.

篇3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120042-01

1 土木工程的定位

土木工程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科学、技术、工程的概括,是利用建材、设备进行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的技术活动;也指直接或间接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等服务的工程设施。土木工程作为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古老行业,真实的反应了各个时期的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尤其是建国以后土木工程飞速发展,无论是力学分析、设计理论方法还是施工技术都有很大突破。特别是近年来与新材料的结合应用、超高层建筑等发面发展尤为惊人。但是客观来讲,土木工程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土木工程现状

建国以来,土木工程建设一直没有停止且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的会展中心、高层建筑、桥隧、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及大坝在全国各地不断建造,新的科技新建材的应用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具有经济风向标的建筑业也搭上了经济快车飞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等数据都很可观。根据一些统计报告,目前我国已经建成600多座超过100m的建筑,70多座超过200m的建筑,超过300m的建筑竟有20多座,占世界的20%多。目前我国最高的建筑为在建的深圳平安国际金融大厦,该项目为南北塔楼。其中,裙房高度不低于40米,南塔楼高度设计为150200米,北塔楼设计高度不低于450米。上海中心大厦,主体建筑结构高度为580米,建筑主体为118层,总高度632米,是目前我国在建的第二高楼,它是由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较为先进的钢结构的混合。在2008年11月29日进行主楼桩基开工,预期到2014年竣工。大厦的设计高度超过台北101,建成后为中国第二高楼。世界上,超过400米的14座超高层建筑中有8座在中国大陆,这个数量足以让世人惊叹。

同样作为影响国民经济的重大基础建设的铁路、公路也有很大的发展。我国目前的铁路网规模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以及拥有世界上总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网。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铁路的总里程已经达到11万多公里,其中时速在200公里的铁路总里程突破了1.2万公里。截止去年年底,全国高速公路达9万余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5.77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54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车道里程为32.86万公里,主要的国家级公路全部建成,并完成了拓宽改造。

桥隧建设也取得惊人成就。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苏通长江大桥以及长达20公里的乌鞘岭隧道等一批工程都代表了世界的最先进水平。

在关系民生国本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工程方面,建国以来,共建成上百个大型水电站及水库。南水北调、三峡水电站等工程的建设更是为我国水利建设史上添了浓厚的一笔。

3 土木工程的发展前景

3.1 新材料及高性能材料的应用。传统土木工程耗能高,材料不能循环利用,产生大量建筑垃圾。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传统建材肯定会被可循环利用的性能优良的材料所替代。建筑材料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很大,比如现在广泛应用的钢材将向着高强、质轻、韧性好等方面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及其他复合材料也将向这方面发展。相关材料性能将进一步提高,新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广泛。

3.2 空间上的更广泛开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人口膨胀,城市规模扩大,现代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用地紧张。由此带来了生存空间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等问题。因此我国的土木建设将向地下和高空发展,以开拓更多的活动空间。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下基坑深度越来越大。因土地使用费用低,地下空间的开发有很大吸引力。土木工程的建设实也例证明在我国的经济发达城市是有地下开发的必要条件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

3.3 预应力技术的更大发展。自上世纪预应力混凝土被发明以来,其在我国的发展相当迅速。随着科技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计算理论将更加完善,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将推动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开发出“智能混凝土”等。预应力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3.4 环境友好。土木工程的产品大多是直接与自然环境相接触的。自然环境的恶化,其中有一部分即为土木工程产品的影响,其中无论是所需建筑材料对环境的间接影响还是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直接破坏都对自然环境有极大的影响。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生活息息相关,土木工程与自然环境友好协调时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3.5 新管理及运营模式。管理也是生产力。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土木工程行业相关企业虽经过一系列的整合改革,但相比国外的先进模式仍有差距,只有在硬件及软件上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4 结语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已取得很大成就,一系列标志性建筑已代表了我们的技术水平。但我国的土木工程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距离。全球化时代,如何迎接新的挑战,更好的发展土木工程,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及加强竞争力考虑,我们不仅要对土木工程理论及其实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还要强化土木工程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与,实现土木工程的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1] 张蓉;浅谈土木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11)

篇4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的用地越来越紧张,这突出表现在密集型的大城市,所以改造开发大型的地下空间来解决用地紧张的问题在这几年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随着这种趋势的愈演愈烈,地下空间的开发愈来愈大,开挖深度也逐年加深,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高楼越盖越高,高楼的稳固与深基坑技术也密不可分。现在,在全国的不同地区,在不相同的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技术已经取得不少的成功经验,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进或提高,以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

我国目前采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到底是什么

深基坑支护之所以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高层建筑的稳固性,具体的作用就是通过为高层建筑的地底承担挡土、截水的任务从而保证坑底稳定,能够承担必要的施工荷载,保证地下结构工程的顺利全面施工。深基坑支护结构是为了保证施工顺利,所以在施工期间搭建的临时支挡结构,但是并不能因为它是临时结构而小瞧它,它的型号的选择、工程的计算和施工正确与否,对施工的安全、工期、经济效益有巨大的影响,是保证高层建筑施工顺利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基坑支护水平的好坏也决定着工程建设周围环境的好坏,包括地表建筑的安全性和地下管道和工程设施的安全。

深基坑支护的类型。目前在我国由于各种建筑物的修建和各种底下管线的铺设都离不开挖基坑,基坑支护的水平可谓良莠不齐。有一些基坑可以直接开挖或放坡开挖,但当需要挖的基坑深度较大,面积较广而周围可供利用的场地有不足够宽的时候,就需要较高的基坑支护水平了,在过去工程建设的基坑支护很简单,

也就是钢板桩加井点降水,一般能满足基坑安全施工,而对于深基坑已不能满足要求,最近这几年,由于基坑的挖掘深度不断增加,对支护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支护技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的,现在把几个常用的技术按其功能来分可分为:

(1)挡土系统:主要是用于基坑内对土壤土层的阻挡。建设中我们常用的工具有钢板桩、钻孔灌注桩、深层水泥搅拌桩、钢筋混凝土板桩、地下连续墙。其功能是通过这些工具的协同作用形成支护排桩或支护挡土墙来阻挡坑外土压力。

(2)挡水系统:主要用于基坑能对地下水的防护。建设中我们常用的工具有深层水泥搅拌桩、地下连续墙、压密注浆、锁口钢板桩、旋喷桩。其功能是阻挡抗外渗水。

(3)支撑系统:主要用于基坑的机构支持。建设中我们常用的工具有有钢管与型钢内支撑、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支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具体我们可以通过基坑支护的一副剖面图进行一些了解。如图一:

图一:基坑支护剖面示意图

深基坑支护一般采用的传统的施工方法是板桩支撑系统或者板桩锚拉系统,它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吃撑是在基坑开挖之后才施加的,在拔出板桩时会有可能引起土体的变形,导致基坑的不稳定,引起地表的塌陷,不过正因为如此,施工的材料才可以回收,从而减少建设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投入成本。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多种多样,如果按照它的受力性可以简单的分成四类,即悬臂式支护结构、单(多)支点混合结构、重力式挡土结构及拱式支护结构,其主要型式如图二所示。

图二 深基坑支护形式分类图

深基坑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测定坑底处的岩土,从而进行工程勘察与工程调查。具体来说就是确定坑底岩土的参数与地下水参数; 测定坑底周围的建筑物,周围地下埋设物的具体情况,了解建筑物周围道路等工程的建设和工作情况,并依据测定的信息对它们随着地层能够进行位移的限制做出估算分析,为建筑物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消息。

支护结构设计。包括挡土墙围护结构(如连续墙、柱列式灌注桩挡墙)、支承体系(如内支撑、锚杆)以及土体加固等。支护结构的设计必须与基坑工程的施工方案紧密结合,需要考虑的主要依据有:当地经验,土体和地下水状况,台坝四周环境安全所允许的地层变形限值,可提供的施工设施与施工场地,工期与造价等。

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施工。包括土方工程、工程降水和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实施。

地层位移预测与周边工程保护。地层位移既取决于土体和支护结构的性能与地下水的变化,也取决于施工工序和施工过程。如预测的变形超过允许值,应修改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必要时对周边的重要工程设施采取专门的保护或加固措施。

(五)施工现场量测与监控。根据监测的数据和信息,必要时进行反馈设计,用先进的信息化来指导下面的施工。

深基坑技术目前在我国应用的现状

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基坑被分作两类,分别是放坡开挖和支护开挖。在我国,受城市周围环境的制约,在工程建设时,一般采用支护开挖这种形式,支护开挖主要是由土坑开挖、土坑加固、围护结构、地下水控制、支撑系统、环境保护和工程检测这几部分组成。那么基坑主要被用来干什么呢,一是用于保证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的时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施工,同时保证施工的安全。二是保证我们地面上建设的主体工程的安全,简单讲,就是通过基坑来保证地基和桩基的安全,从而达到间接保证主体工程安全的目的。三是为了保证主体工程周围的环境的安全。

那么,我国工程建设中的深基坑具有什么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首先,我国各地地质条件的不同,要求基坑能适应不同的地质环境,这使得我国的深基坑支护具有十多种的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其次,用地的紧张使得我们的工程建设越来越高,这使得基坑的挖掘不得不在宽度上和长度上有所增加,这对我们工程建设的支撑系统带来了考验。然后,在一些不是很硬的土层上开挖基坑,会引起地表的位移和沉降,对地表建筑和地下管线造成威胁。最后,长时间,多工程的同步建设,使得各个工程的建设都面临着相互的制约和影响。

我国未来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前面的研究和对未来环境的预测思考,我国未来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将会有以下的趋势:

一是,用地的紧张,会使基坑的建设不得不越深越广,这对基坑支护技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支护技术的研究和探讨会是接下来必须加快思索和研究的课题,不然基坑的建设堪忧。

二是,就目前人工开挖基坑的情况来看,未来的高速发展必然淘汰低效率的人力挖掘,而出现全新的、有技术含量的、灵活方便的专门用于基坑挖掘的机器。从而,可以改变目前的上部工程建设受基坑建设的限制的局面,使整个工程建设的速度有大的提高,以减少工期,节约成本。

三是,支护方案会有大的飞跃,不再仅仅局限于目前存在的两种单调的支护方式,会有更多更好的更多样化的支护方式出现。从而适应不同地质条件,不同天气环境等等的情况。

四是,为了不在出现地表塌陷,从而威胁地表建筑和地下管道的情况,未来的支护结构水平也会有所改善,可能会采用深层搅拌或注浆技术来对工程建设的基坑底部进行土体的加固和强化,从而提高基坑的承受能力,不在威胁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五是,为了减少基坑变形,通过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控制变形将逐步被推广,另外采用深层搅拌或注浆技术对基坑底部或被动区土体进行加固,也将成为控制变形的有效手段被推广。

六是为了尽量减小因为基坑工程带来的环境效应或出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需要,在进行基坑建设时有时会采用帷幕型式进行支护。也就是说工程建设时除了建造地下连续墙外,一般还会采用旋喷桩或深层搅拌桩等工法构筑成止水帷幕。目前,有将水利工程中防渗墙的工法引入到基坑工程中的趋势。

五.结语

深基坑支护技术在中国的岩土工程中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领域,我国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基坑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契机,说是挑战,在面对这些复杂的地质环境时只有不断地想办法才有可能把工程建设成,说是契机,在这一次次的想法子中,我们的技术不断的得到了进步。就目前我国基坑支护技术发展的现状,再综合其未来发展的趋势,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相信在各界共同努力,不断追求的精神下,深基坑支护技术在未来一定会得到新的发展和质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赵鑫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15期

[2]姚志国 李丽诗 浅谈国内外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10期

[3]高峰 浅谈深基坑支护技术特殊方式现状及趋势 [期刊论文] 《中国房地产业》 -2012年1期

[4]陈建国 胡文发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期刊论文]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1年1期

[5]廖晓坤 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分析与研究 [学位论文] 2008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篇5

此次研讨会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王蔚博士应邀参与了此次研讨会进行了论文宣讲,其论文《二手集装箱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获得此次研讨会的优秀学生论文奖并收录在会议论文集中。

此次研讨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城市住宅研究中心主办,研讨会的目标是为与会的海内外规划、设计、科研、营造、管理、房地产开发、经济、社会学等领域内的从业者、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员提供平台,营建可持续与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以应对资源环境与社会生活的挑战。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有低碳绿色城市规划设计、低碳绿色城市的社会文化发展、城市规划与环境的新技术、工具和方法、低碳绿色城市的住宅建设、低碳住宅的设计开发创新、低碳住宅管理与评估、住房问题与和谐社会等。

第九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城市住宅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房屋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香港)委员会

国际城市论坛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

篇6

长期以来,工业厂房设计被广大建筑师忽略,导致了不少缺乏系统考虑的工业厂房对城市、社会环境带来破坏。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工业厂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研究现代工业厂房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工业厂房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工作空间场所的建筑物,是为满足生产活动需要的建筑类型,所以工业厂房的设计本质是在创造一个生产和生存空间。我们应当从工业厂房的生产空间及生存空间的发展中寻找规律,把握工业厂房的时代脉搏。

一、工业厂房发展方向

1.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和产业结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业生产正以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这对工业厂房设计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个个造型活泼生动的、洁净优美的现代化工厂在祖国的工地上展现出来。业主为创造自己的品牌、树立企业的形象、加大对生产空间及生存空问的人性化投入,在工业厂房设计中更加考虑了人的需求,这不仅体现在人们对生活物质的需求,更体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对美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进取,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工业厂房体现出来的。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业厂房设计从以往的以生产设备为中心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人的因素在建筑中越来越重要,工业厂房的人性化设计要求建筑师摒弃只重生产工艺的需求,轻人得行为和心理需求的倾向,注重人对空间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创造方便、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工作空间,使工业厂房空间环境与人相融合,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生活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1)自然环境的引入与渗透。

在工业厂房的内部空间环境中,应重视开放空间的创建,使内部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交流和渗透。通过设置一些自然景点,观景窗、观景台、内庭园以及落地窗等措施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此外,引进自然改善内部生产环境还可以借鉴我国传统园林的一些设计手法如;渗透、借景、对景等。

(2)工业厂房外部空间的和谐统一。

在工业厂房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应结合环境要素和内在的生产工艺,综合考虑建筑空间布置、群体组合、突出项目自身的功能空间及环境要素特质,以统一的空间建构、色彩构成等处理手法来强化其自身风格的整体性,增强工业厂房外部空间环境的可识别性和亲和力。

3.工业厂房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工作空间场所的建筑物。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业厂房时应该根据实际任务书和工艺设计人员提供的生产工艺资料,提炼出建筑专业的设计信息:平面形状、柱网尺寸、剖面形式、建筑体型,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和围护结构的类型,以及细部构造设计,协调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工种,认真贯彻“坚固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应能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2)满足建筑的技术要求,(3)满足建筑经济要求,尽可能考虑缩小建筑体积,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合理减少结构面积,提高使用面积;(4)满足卫生及安全要求,保证厂房内工作面上的照度以及条件相适应的通风措施。

二、工业厂房外观的设计

工业厂房形象效果直接影响到厂区整体艺术质量,现在工业厂房的发展已不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的纯生产容器,只有机械、简单朴实的想象,而是把建筑艺术中的风格、意义、内涵、形式融进设计中。

工业厂房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建筑原则,建筑形体简洁、明快,运用美学观点处理好工业厂房的大尺度、大比例、大色块、大空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筑造型表现建筑的特性。

(1)入口和门的处理:主入口部分进行适当的变化处理,可突出入口位置而增强指示性,改善墙面虚实关系,并可丰富立面效果。

(2)窗的组合:合理的进行窗组合可有效的协调墙面的虚实关系,同时可增加厂房立面的建筑艺术效果。

(3)墙面的划分:利用建筑构件、线脚、抹灰等手法,将墙面采用水平或垂直或混合进行划分,以达到简洁舒展、挺拔雄伟、和谐等艺术效果。

(4)工业厂房的色彩处理应强调其整体性,在统一种中求变化,产生均衡、适度、和谐的韵律感、序列感和统一感。

工业厂房外观的艺术处理如果得当,它不仅使整个厂区的色彩、造型都赏心悦目,人在其中工作心旷神怡,而且有特色的厂区、厂房造型、色彩等,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提升企业的形象与品牌知名度大有好处。

三、现代工业厂房的趋势

(1)工业厂房高科技趋势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论的应用,材料工业的发展和压型钢板生产工艺和能力的提高,也使工业厂房向轻质高强、结构体系大跨度、大空间、多层甚至高层、多功能方向发展;技术及设备上的发展也更好的满足了生产与管理的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等要求;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工业厂房艺术融合在一起,就使工业厂房出现了智能化的特点,人们就能获得提高工作质量的环境。

(2)工业厂房设计的人性化趋势,人性化设计的本质是将人类工程学引入现代工业厂房中去,人性化设计必将要求建筑师将建筑设计的中心从以往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在建筑的内部及外部空间的设计中,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3)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①节能设计:节能是可持续发展工业厂房的一个最普遍、最明显的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营运的低能耗,二是建造工业厂房过程本身的低能耗。这两点可以从一些工业厂房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及新产品的运用中体现出来。

②绿色设计:指从建筑的原材料、工艺手段、工业产品、设备到能源的利用,从工业的营运到废物的二次利用等所有环节都不对环境构成威胁,绿色设计应摒弃盲目追求高科技的做法,强调高科技与适宜技术并举。

③洁净设计:洁净设计是强调在生产和使用工程中做到尽量坚守啊废弃物的排放并设置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系统,以实现无污染。这是工业厂房科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强调对建设用地、建筑材料、采暖空间的资源再生利用,因此有效的利用资源、能源,实现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造负责人的,具有生态环境一时的工业厂房常成为必然。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要求也不断发展,对工艺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建筑设计应当是注入了认人的思想和理念的过程,工业厂房业不单单是工业厂房,那么简单,它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建筑师只有将上述发展趋势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现代工业厂房的艺术美,这是现代工业厂房的必由之路去。才能创造出于时代相适应的工业厂房来,让人们享受现代工业厂房的艺术美,这是现代工业厂房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费麟 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与发展[期刊论文] -工业厂房2003(4)

篇7

0.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居民对生活热水的需求十分强烈,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增长率高达20%-30%[1],增长速度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方[2]。

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已经从城市转向农村。以低层建筑为主的广大农村地区为我国太阳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根据农村家庭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数量与家庭收入的关系分析预测,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总量将达到1亿㎡[3]。农村成为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迅速发展的基础。

但是我国新农村太阳能热水器在安装与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我国新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与使用现状,指出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新农村将大容量化、一体化、全面普及的发展趋势。

1.新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现状

选取的调查地点均为新农示范村或小康村,能够代表全国普遍新农村的建设方向和发展趋势。通过筛选本次调研选取了安徽省当涂、东至两地的9个示范村进行实地调查,并参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调查的4个新农村示范点[3]和粤北农村新型能源调查的曲江马坝镇圳背示范村[4]的调查调查结果,来了解目前我国新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的现状。

调查问卷设计多个方向,包括新农村建筑形式、建筑节能、家庭用电系统、冷热水系统以及家庭收入、支出项目。涉及太阳能热水器项目主要有:容量、价格、安装、服务、相关设施的完善程度、辅助能源以及满意程度等。

其中居民热水设施信息表及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满意度表分别见表1、表2.

表1新农村居民热水设施信息表

 

序号

项目(平均每户)

平均每户

1

太阳能热水器容量

220L

2

集热面积

2.3㎡

3

太阳能热水器价格

2800元

4

盆浴

50%

5

淋浴

100%

篇8

中图分类号: P6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采煤沉陷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直接关系到矿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矿区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均将矿区生态保护及恢复技术的开发作为工作重点,提出发展绿色矿业,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工作。因此,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将成为近些年我国矿山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二.煤炭资源开采及沉陷现状以及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现状

1.煤炭资源开采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自1988年以来,我国煤炭的产量在世界上一直居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中国原煤产量自2000年降至0.999Gt的低谷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加速增长,2002年原煤产量为1.415Gt,2005年突破2.0Gt为2. 113Gt,至2009年我国原煤产量破3. 0Gt。2002~2010年全国煤炭产量见图1。

图一 我国煤炭产量变化

2.采煤沉陷区治理技现状分析

(一)农业复垦技术现状分析

采煤沉陷使大面积耕地受到损害,生产力降低甚至无法耕种,保护和恢复耕地是栗煤沉陷区治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我国经过几十年的积极探索逐步发展了疏排法、就地取土法、挖深垫浅法和固体废物充填法等农业复垦技术。在我国淮南、淮北、徐州、充州等矿区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本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原则,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开发了集种植业、渔业、家禽养殖业为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将煤矸石、粉煤灰等矿业固体废物作为充填材料进行充填复垦,释放了大量的压占土地,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破解了采煤沉陷区失地群众的居住、就业、后续发展等系列难题,实现了矿区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复垦技术现状分析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主要发展目标,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理想的工程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综合应用采空区探测技术、采动区地基稳定性评价技术、采空区处理技术及建(构)筑物抗变形等技术,将沉陷区开发为建设用地是缓解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瓶颈”的有效途径。在不断的应用和实践过程中,我国采煤沉陷区建筑复垦技术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如开滦矿区在开采50年以上的老采空区地面建设了大型工业厂房、在开采30年左右的老采空区地面建设了2~3层楼房、酒店、会议中心等建筑物;焦作市工业聚集区在采煤塌陷区上进行工业园区建设,建设抗采动变形的框架结构工业厂房14栋,总建筑面积19 37hm2,居民住宅楼34栋,总面积95hm2,建筑采取了基础圈梁、变形缝等挽变形技术措施.所有建筑自投人使用以来一直安全使用。

(三)景观生态复垦技术现状分析

将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理论引进到采煤沉陷区治理中,这一复垦模式改变了过去以恢复采矿受损土地为重点的土地复垦理念,土地复垦更加关注矿区的景观生态协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安徽淮南、河北开滦等矿区将景观生态复垦技术应用于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唐山市在开滦矿区开采百年的沉陷区范围内,建设了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旅游度假、文化会展、住宅建设、商业购物、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新城区——南湖生态城,城市中央生态公园面积达28km2,其中有11.5km2的湖面面积,18km2的城市森林,引入各类昆虫、鸟类等动物,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在全国树立了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典范。

(四)充填开采技术现状分析

在煤炭资源开发的同时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绿色开采是时展的必然需求,充填开采已成为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充填开采经历了由水砂充填、低浓度胶结充填、高浓度胶结充填和膏体泵送充填阶段,目前充填开采有超高水材料充填、膏体充填、固体物充填3种。现阶段充填开采将煤矸石、粉煤灰、劣质土等固体废物作为充填材料,通过泵压或重力作用,经过管道输送到回采工作面,形成以充填体为主的上覆岩层支撑体系,有效控制地表沉陷在建筑物允许值范围内,实现村庄不搬迁,矸石零排放,安全开采“三下”压煤,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充填开采具有充填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制浆与输送工艺简便、充填体强度高等显著优势,目前已在我国河北邢台、山东兖州、黑龙江双鸭山、七台河等矿区试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有骨干大中型矿井“三下”压煤量达到14Gt以上,其中建筑物下压煤占整个“三下”压煤量的60%以上,水体下压煤占28%左右,铁路下压煤占12%左右,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仅从“三下”采出的煤炭约有1Gt,只占整个“三下”压煤量的7%左右,这些压煤量严重制约着矿区的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随着资源可采储量的减少及对煤炭资源采出率要求的提高,如何实现绿色开采成为近些年煤炭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充填开采技术已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果,近些年来将会不断完善并逐步推广应用。

2.合理规划开采布局是减轻甚至是避免开采沉陷损害的必要手段和措施,要充分利用变形规律和地面规划要求有机结合,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开采和治理的脱节。

3.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我国中东部煤炭资源将逐步枯竭矿井相继关闭,我国煤矿的关闭开始于上个世纪末,自2000年我国集中关闭40个国有煤矿后,到目前为止,已经先后关闭了约300个国有大煤矿。关闭矿井综合生态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其特点是修复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进行集关闭煤矿的塌陷地植被、水环境、工业垃圾堆积为一体的综合生态修复再造,是资源枯竭型矿区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4.随着资源逐步减少,开采难度加大,我国能源重心西移趋势越来越明显,晋陕蒙宁甘等5省区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8%,2010年晋陕蒙3省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0%以上,并有逐年增加趋势。西部地区由于独特的干旱气候和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环境容量低下,敏感性强而稳定性差,抵御外界干扰能力弱和自然恢复功能差。因此,西部生态脆弱矿区采煤沉陷区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

四.结束语

煤沉陷区治理技术对于我国环境生态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能更好的促进我国采煤业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本水 宣以琼 孔一凡 皖北矿区开采沉陷区土地生态环境及其综合治理技术(被引用 2 次)[期刊论文] 《能源环境保护》-2007年1期

[2]王列平 吴志红 严家平 徐良骥 张集矿动态沉陷区灌排系统恢复治理技术[期刊论文] 《煤炭科学技术》ISTICPKU-2008年6期

[3]夏军武 于广云 吴侃 王东权 刘卫群 采动区桥体可靠性分析及抗变形技术研究(被引用 11 次)[期刊论文] 《煤炭学报》ISTICEIPKU-2005年1期

[4]徐良骥 严家平 高永梅 安徽省两淮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技术(被引用 2 次)[期刊论文] 《煤田地质与勘探》ISTICPKU-2007年6期

[5]章立清 于广 云盛平 淮南矿区铁路桥沉陷治理技术研究(被引用 1 次)[期刊论文] 《中国煤炭》PKU-2007年8期

篇9

 

城市规划是政府的一种职能,城市空间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城市规划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的统一,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有多方向、开放型的思维方式。城市空间和谐发展是城市规划的关键,同时要有城市规划的社会机制、法律机制、财政机制、经济机制相配套实施;城市规划面临着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城市规划的实施也是个动态的控制和引导过程,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因而城市规划要立足于现实展望未来,要有足够空问资源来应对,近期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城市规划要有弹性,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不可预见因素引发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即营造可持续发展空问。

1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工业化引起城市环境恶化,人居生态环境逐步受到人类的重视。60年代,大城市全球化的研究既与规划理论结合,也与政策和城市形象结合。分析了经济发展遇到的一系列的人居环境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围绕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及人类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开发再生资源的思想,这根主线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不同体系和模式。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质在于协调发展,人类应该共同致力于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与社会、近期与长期等等的协调发展。规划理论的探讨出现了全新的局面。协调发展核心是人,改善人的生态环境、改善人的生活质量。

2代城市规划的新理念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城市发展建设实践,2l世纪初期,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将努力实现达到较高的环境质量,理所当然要把反映和追求城市现代化的共同目标当作首要任务。使城市具备健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论文参考网。使城市具备舒适的住房、优美的居住环境、方便的生活条件和齐全的服务设施;城市规划在某种意义上来就说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城市环境。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应当是一个没有环境污染的困惑和压力,实现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现代化,为所有人提供足够住房,实现产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强复杂地区的人类居住规划和管理;促进可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动的依据;鼓励开发人力资源和增强人类居住区的开发区能力”。

3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措施3.1城市全球化对城市规划功能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世界经济结构格局的变化,全球性地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刻变化。论文参考网。城市中心区的结构、建筑的综合体的组织以实现更高的效率,资本和劳动力全球性流动,改变原来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的全球性迁移,区域城市群的依托和被依托关系逐步明朗,经济活动中心的全球性集聚,促使全球城市体系的多级化。各城市群中的产业分工各不相同,中心城市将更加发展,以实现其对区域经济的控制和运作。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功能和地位与过去不一样。

3.2市场经济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在城市更新中,城市功能的转变和更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统的保护面临空前挑战,由于市场经济的地域在21世纪大规模扩大,受到经济力量和城市规划管理、建筑设计力量不足的困扰,在土地级差的作用下,尤其在决策层常被急功近利的心态所支配,城市用地出现重构和置换,造成决策不当,城市的文化传统遭到破坏原有的建筑的功能将得以改变和改造。新建筑的创作和原有建筑的更新,城市在全球化过程中加剧了世界各种文化在城市中面对面的冲突,将更加丰富城市的生活和景观。

3.3信息化使城市规划的时空发生革命性变革工业革命使人们向城市集聚而疏远大自然,人们的生活工作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信息革命则使人们居住和工作空间扩散并亲近大自然; 通过现代信息网络,工业革命使人们从郊外到市中心工作,家庭将重新与工作场所相结合,电子社区、虚拟银行等的出现,信息革命则使人们在效外工作到市中心娱乐、消费、社交等等。人们盼望共享空间、交际场所,更多新类型建筑的涌现,信息化社会使城市规划的时空关系发生革命性变革。新的城市建筑形式将成为新城景观的一部分。

3.4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规划探索之路变得更加任重而道远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当前还处于城市化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期。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显然是一个挑战,对城市化有了积极的认识,对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探索之路变得更加任重而道远。伴城市化被纳入国家发展政策中。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逐步形成,并已得到全世界的共识。论文参考网。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先集中后分散的老路,探索更为合理的城市化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在区域开发、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各个层面得到全面贯彻。

结论城市规划首先必须保护维护大地生命完整和健康的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它是城市及民居能持续的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必须做控制性的保护规划,然后才是城市的建设规划,避免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1]陈秉钊.当代城市规划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陈秉钊.21世纪的上海城市规划构想.城市规划汇刊,(1995},(2)

[3]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篇10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住宅环境质量优劣与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关系,不合理的居住环境设计已经给人类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现在国内对于居住区生态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室内环境和建筑本身,而对于室外环境的研究涉及较少,以及在生态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如何通过设计进行室外环境改善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1.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生态设计原则的相关内容和居住区设计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大量参阅国内外关于生态设计理念和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研究成果,发现了有研究者已经对这些理念的结合进行了不同深度的探究。

国内关于居住区室外环境生态设计的理论研究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从90年代末开始逐渐升温,这些理论虽然对居住区室外生态设计界定有所不同,但都从不同方面对城市住区的生态规划设计趋势、方向、原则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于2002年出台了《上海市新建住宅小区环境导则》《上海市生态型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住区环境建设标准。这些原则或评价标准的制定,显示出我国城市住区建设的环境意识向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也使我国城市住区环境的生态建设开始有章可循。对城市住区外环境进行专门设计的方法研究始于经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认为居住与环境的设计必须达到4项要求:安全、卫生、方便和舒适,①这些政策的制定为居住环境设计奠定了早期的理论基础。前苏联自50年代起开始研究居住与环境问题,,并设立住宅生态学来专门研究居住环境设计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保证居民健康,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②70年代后期以来,居住环境设计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人们也为居住区创造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同时重视居住区的社会功能和在精神、心理上的作用。

2.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设计原则

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缺少人文关怀;缺乏环境个性和特色;③盲目追求大型化、豪华化,为了追求气派和宣传效果,不少居住区内硬质铺地、广场泛滥,整体宏伟有余而亲切不足,难以保证居住区开放空间应当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疏解精神压力的作用。

首先,地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在设计时应该适宜这种特定的场所,应该挖掘其中反映了当地人精神需求与向往的深刻内涵,同时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要考虑所在城市的历史文脉。其次,人性化的原则。居住区室外环境是为居民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从室外环境的整体规划,各种服务设施的配置、绿化小品等细部设计直到建设实施,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最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环境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改变现代城市中琳琅满目的沥青、混凝土、玻璃、钢材等工业化的面貌,让人尽量融入自然,与自然共生共存。

3.国内外实践案例分析

3.1 南京咏梅山庄绿色生态小区

咏梅山庄建于2001年,是建设部认可的绿色生态住区,该住区以维护生态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为规划设计原则,采用最新的生态环境技术,建立太阳能利用、管道直饮水、雨水回收和中水利用、生态绿化、绿色建材、土建装修一体化等六大系统,营建住区良好生态环境。另外小区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从各层面上由里而表的构筑社区景观环境,按照景观均好性强,使用度高,生态化优良,文脉承传与发展的延续性适度,居住业主的归属感强,并满足建设与后期维护成本的经济型等设计原则,并引入区外环境,对于区外极其优越的自然环境,设计有通往仙鹤山的视觉走廊,并令大多单元向山体展开,形成现代都市山景住宅。④

3.2 英国伦敦拜得(Bed)零耗能小区

曾获得2000年英国皇家建筑协会“可持续建设最佳范例”奖,并被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选择作为2000年伦敦“可居的城市”展览中心可持续开发的范例的拜得零耗能小区,位于英国伦敦西南的萨顿市,由Peabody Trust公司承建,拜得零耗能小区采用一种零耗能开发(zero Energy Development)系统,即小区任何方面的设计都以最大限度保护自然资源和最小限度地影响环境为目的,其环境保护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⑤(1)利用棕地(BrowfieldS):所谓棕地,就是城市地区中已经进行过开发,现在处于闲置状态的土地,在英国,有大约20%的城市土地属于这种类型。(2)绿色交通:以减少小汽车交通为目标,社区内提供一定的就业场所和服务设施以减少居民出行需求;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联系,包括两个铁路站点、两个公共汽车和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提供替代小汽车的选择,如小汽车共享。

4.国外城市住区外环境生态设计对我国的启示

对以上国外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为我国目前开始进行的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提供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多角度、多层面、系统化的研究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多种方式促进城市住区外环境生态建设;大力开展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的示范工作;提高市民环境意识,加强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的公众参与。

参考文献:

[1] 郭峥.从“健康住宅”看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6

[2] 胡安明.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5

[3] 张秀.后中小尺度下城市住区外环境生态设计探究[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5

[4] 刘家贤.新形势下苏州居住建筑生态设计分析[M].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3

[5] 何昕家 张子超.初论台湾地区生态设计迷思[M].新建筑,2011.2

[6] 余世金 朱坦何.有关生态住区几个问题的探讨[J].工业建筑,2005

[7] 姚时章 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8] 邓晓红 李晓峰.生态发展:中国传统聚落未来[J].新建筑,1999(3)

[9] 何静.关于生态型社区发展状况与趋势的研究[J].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

注解:

① 姚时章 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② 邓晓红 李晓峰.生态发展:中国传统聚落未来[J].新建筑,1999(3)

篇1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ore developed c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more stringent, s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building intelligent support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city. This article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idea of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work experienc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cas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the future, providing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development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中国分类号:TU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建筑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和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可以说建筑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折射。当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智能化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而本文就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今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一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智能建筑指的是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服务、系统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最优化的设计,以提供一个具有舒适、高效和便利的生活建筑空间。我国的建筑智能行业近几年来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每年都有20%的增长态势,下面本文就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一)建筑智能化发展规划存在问题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说在施工之前,前期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这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规划中,由于缺乏能够承担建筑智能化发展规划的设计人员,导致建设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出现,智能系统得不到优化,技术得不到改进,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的长远发展。

(二)智能建筑在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的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中设计到很多学科的内容,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格外的注意,施工人员要掌握好各种技术知识才能够确保工程的质量。虽然建筑智能化发展的速度快,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表现在管理欠缺上,智能建筑中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不仅会影响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健康发展状况,同时也会对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效益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说管理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管理还是存在一些漏洞,造成建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竞争无序的情况;其次是对技术的研究和软件的开发力度不够。建筑智能化的施工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持,同时由于建筑智能化自身的发展需要,还需要注重相关软件的开发,这样才能够实现建筑和智能的完美结合,但是目前的智能建筑发展过程中,对这一环节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施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最后施工中的问题表现在设计与计划相脱离。在智能化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业主往往会对施工的过程做详细的计划,制定完善的目标,但是到了实际的设计中,往往会出现与计划不相符的情况发生,设计者不根据实际的投入和需求进行智能系统方案的制定,二是盲目的追求先进的规划,最后造成计划和设计的相背离,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三)建筑智能化需求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一批从事智能建筑的专业人员也逐渐多起来,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智能化需求不合理的情况,往往是片面的追求高标准而造成工程的浪费,工程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智能化系统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二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建筑行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智能化建筑也成为当今最有发展潜力的,在建筑行业也成为主流的发展方向。上文论述了目前情况下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现状,下面本文就针对现状分析建筑智能化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实现技术发展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在经济得到发展和建筑业实现繁荣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生态的恶化和环境的破坏,因此说在今后建筑业发展的过程中,在保证建筑智能化的同时,实现其发展和生态环保理念相结合,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所谓绿色建筑,就是综合的运用当今生态学和建筑学的知识,综合其他的科学技术成果,把建筑住宅区域打造成为一个生态型的活动范围,为居民提供一种自然气息浓厚,生态环境良好,生活舒适和谐的环境。绿色生态建筑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与智能建筑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说,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与生态环保建筑相结合,在建筑设计上既体现出智能的优势,有能够充分展现出生态的理念,这是今后智能建筑发展的大趋势。

(二)大力推动建筑智能化结构和材料的发展

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要与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相结合,还要推动系统结构的升级和新型材料的更新发展。例如可以进行修复混凝土的应用,即在混凝土中加入装有树脂的空心纤维,当结构的构件超过标准出现裂缝时,里面的树脂就会自动流出进行粘合;再如智能化平衡结构的应用,使建筑物的结构趋于平衡;光纤混凝土也是新型的材料,将其应用在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显示出结构的安全性能和程度。由此可见,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向着高科技和新材料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适当的扩大区域范围,使智能化建筑涵盖医院、社区、公共场所等因素,使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朝着智能化小区和智能化城市的方向发展。

(三)智能化建筑将实现无障碍发展

在当前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制约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涉及到多种复杂的机构和环节,管理不善将会造成程序繁杂,浪费时间,也会对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制造一定的障碍。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变革,今后可以将建筑智能化的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管理,促进了系统内各项业务的发展,例如在建筑智能系统中,能够预见消防服务业、物业管理等,其他的项目也都能够得到升级管理,这是今后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也是能够很快实现的目标。

(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会得到升级

建筑智能化的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实现信息采集和传输的工具,因此说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建筑智能系统的优化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在飞速的发展,最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它们的技术提升能够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优化实现更广阔的提升空间。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技术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建立起多个系统的服务体系,使得系统扩展到整个建筑社区,这样不仅能够发挥技术的优越性,还能够避免重复投资,提高效益,这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今天的发展趋势,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也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主流。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在目前情况下建筑智能化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论述了今后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希望本文的论述对于今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促进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为其发展开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葛红 刘雪峰 建筑智能化存在问题以及改善对策分析 中国住宅设施,2009年第09期

[2] 晁东 王复军 浅析建筑智能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建材与装饰·下旬,2011年第10期

篇12

索膜结构体系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居住的帐篷(支杆、绳索与兽皮构成的建筑物),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强、防水、透光且表面光洁、易清洗、抗老化的建筑膜材料的出现,加之工程计算科学的飞速发展,索膜建筑结构体系东山再起,现已大量用于滨海旅游、博览会、文艺、体育等大空间的公共建筑上。因为索膜建筑具有易建、易拆、易搬迁、易更新、充分利用阳光、空气以及与自然环境融合等特长,成为21世纪“绿色建筑体系”的宠儿。

纵观索膜结构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 膜结构的出现

膜结构(Membrane)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是以充气膜结构的形式出现,世界上第一座充气膜结构建成于1946年,设计者为美国的沃尔特·勃德(W.Bird),这是一座直径为15的充气穹顶。1967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充气结构会议,无疑给充气膜结构的发展注入了兴奋剂。随后各式各样的充气膜结构建筑出现在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上。

充气膜结构它是以柔性结构体系来承受风荷载和雪荷载等各种外荷载的作用,由于膜结构的特点以及膜材的特殊性,充气膜结构的设计分析过程也不同于以往的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充气膜结构的结构计算包括初始形态分析、受荷分析及模态分析等内容。充气膜结构的结构分析包括3个阶段:忽略其自身微小的自重和自平衡预张力,不承受任何外部荷载的零态;在确定的边界条件及施加预应力的分布和大小后所形成的初始态;在外荷载、自重及考虑材料张力作用的工作态。它们之间的膜面主应力方向、预张力的大小变化、形态变形过程和趋势等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必须从全过程、一体化的角度加以考虑。

1.2 迅速发展

索膜结构作为新的建筑形式自出现,特别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索膜结构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国外已逐渐应用于体育建筑、商场、展览中心、交通服务设施等大跨度建筑中,膜结构的出现为建筑师们提供了超出传统建筑模式以外的新选择。

1988年建成的日本东京室内棒球馆(Tokyo Dome“Big Egg”),是一座有55000个座位的体育馆(室内净面积46767m2),该设计是建筑行业的一种强有力的蜕变过程,其蛋形屋顶为具有弹性的薄膜,一般会把巨蛋内的气压控制在比巨蛋外高0.3%以维持蛋顶外型。结构从根本上克服传统结构在大跨度(无支撑)建筑上实现时所遇到的困难,创造了巨大的无遮挡的可视空间。其造型自由轻巧、阻燃、制作简易、安装快捷、节能、使用安全等优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阳光的照射下,由膜覆盖的建筑物内部充满自然漫射光,国际贸易论文无强反差的着光面与阴影的区分,室内的空间视觉环境开阔和谐。夜晚,建筑物内的灯光透过屋盖的膜照亮夜空,建筑物的体型显现出梦幻般的效果。

1.3 膜结构在国内的发展

在世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中,中国现代空间结构的发展受到了西方国家先进技术的影响。近几年来,在索膜结构应用上显示了活跃的趋势。虽然一开始工程规模不大,但已逐渐扩展到更大的面积和跨度。所采用的技术与材料在某种程度上还要依靠国外,但预计会有更多的工程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

在过去10年中,中国的许多城市都在筹划建设新的体育设施。由于其重量很轻的优点,膜结构往往被采用,体育建筑可以说是膜结构在中国应用的突破口。1997年之前,只建造了少量的小型与中型的膜结构,同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膜结构被用在主体育场的看台挑篷,总面积达36100m2。这是中国第一次将膜材制成的屋顶用在大面积的永久性建筑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上海体育馆鲜明特点是大跨度、大空间,其外形既充分展示了体育运动的力度和气势,又体现了简洁流畅的整体风格,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完美的结合。观众席上方采用马鞍形大悬挑钢管空间屋盖结构,覆以乳白色半透明膜结构的顶面,面积为3.6万平方米,主席台正上方的一根最长单臂悬挑梁长73.5m,为世界建筑史之最。

在上海体育场成功的建成后,虽然它的价格仍高于传统的结构,又出现了一些膜结构屋顶的体育场。颐中体育场坐落在山东省的滨海城市青岛,这是中国第一个靠自己力量设计与施工的大型膜结构体育场,外包尺寸为266m×180m,可容纳6万观众。悬挑40m的屋盖是一个包括膜、索和钢支承结构的典型张拉体系,整个屋盖由70个锥形索膜单元组成,总面积为30000m2。环顾整个中国大地,膜结构成为覆盖主体育场的优选。

2 索膜体育馆的现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