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05 20:46: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情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情景式教学法论文

篇1

用抽签法选取本校2010级3个护理本科班,并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采用讲授法(51名学生)、一般情境教学法(54名学生)和缺陷式情境教学法(53名学生)进行教学,所有学生均已完成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3组学生中医基础理论成绩(F=0.115,P=0.895)、年龄(F=0.359,P=0.709)、性别(χ2=0.326,P=0.8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个班为同一教师授课。

1.2方法

实验章节为临床病证辨证施护章节,共18课时。1.2.1讲授法按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每个病讲授40~60min。1.2.2一般情境教学法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分组。教学安排:①提前布置情境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自学后准备情境表演。②教师讲解(15min):授课教师先简单讲解1个病的相关理论知识。③小组表演(8min):学生表演1个病证。④课堂讨论(7min):小组表演完成后,要另一组学生根据表演分析讨论为何病何证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讨论结束后,每组选1个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⑤表演组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说明理由(5min)。⑥授课教师总结评价(5min):授课教师对所表演知识点进行总结,对表演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讨论结论是否正确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错误,促进学生深入的思考问题并鼓励表现好的小组。1.2.3缺陷式情境教学法组缺陷式情境教学法即在一般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或多个缺陷环节,讨论时让学生先寻找缺陷再根据情境讨论,其余具体实施方法与一般情境教学法相同。缺陷环节的设计,如“感冒”,中医辨证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4种证型。风寒感冒冬春季节多见,如表演小组表演的为恶寒、不发热、头身酸痛、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喜热饮等风寒感冒的症状,小组表演时将场景设在炎热的夏天,炎热与风寒感冒原因不符,视为一个缺陷。又如“哮病”,中医辨证有寒哮和热哮两种证型,如果表演小组表演的为寒哮的症状,在饮食护理时嘱咐患者可以食用西瓜,饮食偏凉,寒凉饮食容易诱发寒哮,寒哮患者的饮食宜偏温热,西瓜不合适,也是一个缺陷。在课堂讨论时,小组表演完成后,要另一组学生根据情境表演的信息先找出情境中所设计的缺陷环节,并说明理由;授课教师总结评价时,要对表演缺陷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进行评价。

1.3效果评价

该章节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的评价,3组学生均使用同一份试卷在同一时间进行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以及病例分析题。对3组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课堂气氛问卷涉及互动情况、学生上课状态等7个项目,每个项目设有3个选项;满意度问卷涉及学生上课时的心情、积极性的调动等8个项目,每个项目设有3个选项。统计分析3组课堂气氛、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组间年龄、成绩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性别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学生教学评价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2结果

3组学生考核成绩有差异(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缺陷式情境教学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课堂氛围和满意度优于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法教学组(P<0.01);一般情境教学组学生成绩、课堂氛围和满意度优于讲授法教学组(P<0.01),详见表1。

3讨论

3.1缺陷式情境教学方法的优点

3.1.1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中医护理学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辨证施护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点繁多、分散、抽象。讲授法按部就班地讲解,很难使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5]。从3组教学方法的考核成绩来看,缺陷式情境教学组考核成绩优于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法教学组,将试卷按题型进行具体分析,发现3组学生在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4种题型的得分无太大差异,但在病例分析题上,缺陷式情境教学方法组得分较高,且更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回答得更全面、准确。缺陷式情境教学法不仅将所学知识点巧妙地融入所设计的情境剧中,将分散、细小的知识融合起来,而且有意识地设计了缺陷让学生寻找,全面调动学生的储备知识去综合分析、思考、解决问题。3.1.2活跃课堂气氛本研究结果提示,3组教学方法的课堂气氛不同,缺陷式情境教学组课堂气氛比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方法教学组活跃。情境模拟得越真实、学生越投入[6],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7],缺陷式情境教学法不仅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如何设计剧中情节并将知识融入情境剧中,而且设有缺陷环节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缺陷环节设计得越巧妙,越能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活跃课题气氛。3.1.3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3组教学方法学生的满意度不同,缺陷式情境教学组高于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式教学组,缺陷式情境教学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设计、识别、判断情境中的缺陷,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促使学生利用一定的知识信息,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判断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8]。

3.2缺陷式情境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讲授法(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对缺陷式情境教学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9],存在学生准备时间较长、上课讨论时间较难控制、师生互动受限等问题。少数学生准备不充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互相配合能力较差,学习收获有限。应加强对缺陷式情境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2

二、创设课外探究情境,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

物理知识是很多科目中最贴近现实生活的科目,物理知识很多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或者是自然规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牢牢地记住这一特性,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彩虹虽美但它也是一种物理现象,筷子放到水里会变弯是因为光的折射作用,星星会闪烁也是同样的道理。物理课堂如果可以逐渐转变为课外课堂,就可以让学生慢慢习惯将理论转变为现实,再将现实中的实际情况转变为理论。学生通过实际感知掌握的知识,要比单方面接收讲解的知识记忆更牢固,同时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在未来的生活和学科考试中,要更好地利用和拓展。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十分有好处,同时能帮助学生拓展在传统教育之中最缺乏的创新意识,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学方式。

篇3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巧妙设问,以问激趣、以问启思、以问生疑,这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毫无悬念地直白讲述,而是要运用提问艺术,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教师科学巧妙提问

教师可以在知识的关键处、难于理解处来巧设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学习主人。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白磷和红磷两种物质是不是可燃物?2.将白磷、红磷同时置于铜片上点燃,为什么白磷燃烧而红磷却没有?3.为什么放在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放入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这样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将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结合起来,学生通过深入的思考与思维,围绕着这几个问题就可以深入地理解燃烧的条件,这样的学习不再是机械灌输与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的理解与掌握,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而且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局限于让学生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处于不断的生疑与释疑之中,这也正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所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放权,不要将提问的权利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是要让学生享受平等的提问权。学生只有自主地提出问题,才能真正地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拿到通往化学殿堂的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愉悦而民主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与质疑精神,而不是将学生的思想与思维限定在教材教参上,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敢于挑战、勇于质疑、善于发表不同见解与感受,让课堂上拥有更多来自学生的不同声音,实现教学的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成功。

篇4

本研究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8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名实习护士。这两组实习护士的年龄、学历、实习时间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为对照组

42名实习护士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岗位培训,由专人按照科室统一制定的培训计划对实习护士进行培训,其中包括定期组织实习护士进行集中授课。

1.2.2为观察组

42名实习护士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岗位培训。具体的培训方法是:在实习的初期,由专人对实习护士进行带教,由护士长拟定模拟急救案例,要求实习护士在进行模拟急救时扮演患者或护士,在设定好的情景下进行模拟急救演练,例如,设定“急诊科有患者因病猝死”的情景。在进行模拟急救的过程中先由扮演患者的实习护士描述猝死的临床症状,然后由扮演急诊科护士的实习护士根据患者当时的情况进行相关的处置。如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建立人工气道采用氧气疗法、吸痰术等措施进行急救等,同时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可结合患者当时的情况提出各种问题要求实习护士回答。模拟急救完成后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当场对实习护士在模拟急救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例如实习护士对患者心跳骤停判断是否准确、对患者实施的急救措施是否及时得当、对患者进行急救的程序是否合理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及频率是否符合要求等。对实习护士在进行模拟急救过程中的不足当场进行纠正。在实习的中期,可选择相对更为复杂的模拟急救案例对实习护士进行岗位培训,以不断提高其在急救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的后期,可安排实习护士参与到对危重患者的实际急救中,使其能巩固之前学到的急救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各项急救技能及治疗设备。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应在整个岗位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对实习护士的急救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便让实习护士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

1.3评价方法

对比两组实习护士入科及出科的考试成绩,及两组实习护士的岗位培训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应用正负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护士入科考试成绩对比

观察组实习护士入科理论考试成绩为(65.8±7.8)分,其操作考试成绩为(67.7±9.9)分,其综合能力考评成绩为(68.2±10.1)分。对照组实习护士入科后理论考试成绩为(65.2±6.8)分,其操作考试成绩为(65.8±8.5)分,其综合能力考评成绩为(70.8±14.2)分。两组实习护士入科的考试成绩,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实习护士出科考试成绩对比

观察组实习护士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为(86.5±5.5)分,其操作考试成绩为(87.2±3.5)分,其综合能力考评成绩为(87.9±6.1)分。对照组实习护士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为(76.9±6.3)分,其操作考试成绩为(82.3±12.1)分,其综合能力考评成绩为(80.1±6.2)分。观察组实习护士出科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实习护士,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