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6 09:55: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主题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既然竞争是逃避不了的,与其消极面对,不如积极应对,或迎难而上全面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或另辟蹊径避开竞争最激烈的锋头、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独特的竞争优势,也就是所谓差别化的竞争优势。
在我的餐饮服务经历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新入行的老板:资金实力并不雄厚,所以餐厅规模不大,档次也不高,但在餐厅创建之初他总是雄心勃勃、信心满满,放言要通过特色的菜品、优质的服务、优雅的环境等等的打造来创立品牌、占领市场。这并非不可能,但我认为难度很大,往往会泼冷水。我首先会跟这些老板沟通他的投资预算和经营成本,了解他是否有良好的薪资体系来保证能聘到优秀的大厨和经理人,并能激励员工热情积极地工作,是否有足够的菜品研发费用来确保菜品具有特色、品质上乘(除非他本来就拥有独门菜品绝技),是否有充足的培训费用来支撑员工的服务技能通过培训达到一个稳定的高度,是否不惜房租压力为使各方面的筹备工作都做到位而给予充足的筹备时间,是否有专项的装饰设计费用以使得店面的环境具有相当的品位和个性,是否买得起那些优雅的餐桌椅,是否……确实有太多的“是否”。如果这位老板基本都能回答“是”,那他至少从财力、物力上具备了使他创建竞争优势的条件。倘若他的答案大多都是“否”,那我又会问一句:“您有特殊的社会背景吗?”若没有,最好把钱揣兜里吧,别拿来打水漂了,他想象的菜品、服务、环境几乎都不可能实现。
若投资者的实力足够强,又决心成为市场的领导者,那确实可以去尝试建立多方位甚至全方位的竞争优势,包括规模、档次、环境、人才、产品等等,那可是用钱堆砌出来的。但若不属于这种情况,那么就得量力而行了,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因势利导培养自身相对比较容易实现且能持久的竞争优势。这个竞争优势就只能建立在某一两个方面,绝不可以盲目追求全方位的优势,那不现实也做不到。建立独特竞争优势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在这里,我主要想从打造餐厅的主题文化方面来进行探讨。
二、打造主题文化,创造竞争优势。
对于那些资金不多、规模不大的餐厅老板,我更愿意建议他开一家具有鲜明主题文化的餐厅,或许这能帮助他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在主题文化的引导下,餐厅的装饰、特色菜品、服务模式,甚至员工服饰、餐具、家具等,就很容易被赋予一种与众不同的个性,不一定高档,但一定有特点,使这家餐厅能从众多的同行企业里脱颖而出,很容易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及好感。
其实,相对于打造菜品优势、服务优势、档次优势,文化的优势是更容易实现、也更能够持久的一个选择。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如今餐饮市场的菜品可以说就是天下一大抄,你抄我的,我抄你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菜品已经很难寻找到了,就算今天你有几道新菜特色菜,可能一个月后就在n多家餐厅都能吃到了,很快也就成老菜了特色不起来了。从食材、烹饪方式、味型等几方面,要想保持持久的创新能力那是非一般的高高手而不能为的,有几个老板请得起这样的高手呢?其二,餐饮服务模式都大同小异,创新的空间不大,要想把服务做出优势、做成品牌,一方面得请到非常专业非常有敬业精神的管理人员来领导员工,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还有就是需要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必要的成本,就算这几方面都做到了,也不敢保证你的服务就能远远高出对手,因为,别人基本上也是这么做的。其三,如果想以高档次作为优势血拼市场,那是最事倍功半的事,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到装修、设施等硬件上,维护费用自然也相对高得多,过个三年五年如果硬件的风格过时了,档次自然就降低了,而且,算嵌金镶玉的,如果没有相匹配的服务和菜品,没有文化和理念做支撑,再高的档次顾客也不一定买帐。其四,文化是一个没有标准但有思想性的东西,没有标准使得它的表现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变化无穷,非常有利于创新和延伸,也不需要付出象到高档装修那样昂贵的代价;而文化的思想性使得其具有生动的内涵和个性,总能被一些人所喜爱和追逐,能够吸引相对固定的顾客群体。再者,菜品、装修、服务很容易被模仿,但主题文化却很难被复制和模仿,即使有些雷同那也是各有千秋。
三、如何建立主题文化。
1、根据自身特点(区位特点、环境特点、经营规模、资源优势等)来进行经营定位,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确立自己的主题文化。
餐厅的主题文化不是为文化而文化,做文化的目的是更有利于做市场,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什么是市场?我认为顾客就是市场。只有根据自身特点确立了经营定位,目标客户才会清晰地展现在你面前,那你的文化必须符合这个目标客户群体的身份特征和喜好追求。在这一层意义上来说,文化是有区隔、有界限的,不同主题的文化它的受众,它的崇拜者、追随者和爱好者是不尽相同的,比如:嘻哈文化主要被青少年所接纳和喜欢,养生文化主要被高收入、高修养的中老年人所推崇,乡土文化更多地被希望返朴归真的深居城市的人们所喜爱,……只有被目标客户广泛地接受和喜欢了,这个主题文化才是成功的,经营才能获得成功。所以,主题文化不是想怎么做都行,绝对不能脱离于经营定位而天马行空。
2、餐厅的筹备:策划先行,有的放矢,先慢后快,少走弯路。
很多餐厅老板的开店程序是这样的:有了资金和投资打算寻开店商铺装修、装饰设计、施工确定主要的经营人员:比如总经理、厨师长、大堂经理等进行项目经营规划后续工作。有问题吗?如果餐厅老板自己就是行家,自己已经完成了关于主题文化的策划工作,那这种程序就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餐厅老板自己没有能力或没有精力来做前期的策划工作,恐怕开店程序就应该改成这样了:
有了资金和投资打算项目策划、论证,确立主题文化确定核心的经营人员:总经理、厨师长完善项目经营规划寻找适合的开店商铺装修、装饰设计、施工后续工作。
这两种程序最大的不同,在于把策划放在了前面,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表面上看,增加了筹备成本,延长了筹备时间,使得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双双上升。其实不然!真正的效果是,有了科学的、细致的策划方案,才有了明确的开店方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才能使筹备工作效率更高,最大程度上节约老板的投资,甚至挽回可能因错误决策而造成的投资失败。
3、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刚才说到,如果老板自己就是行家,那这个事情就比较简单了,可以省去了一大笔人工费、策划费、市场考察费等等。但恐怕没几个老板能胜任这个工作。所谓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老板也许在自己的生意领域,在投资嗅觉和投资理念上很有造诣,但涉及自己缺乏经验的专业性的具体工作,就不能抱着试一试或者玩票的心态去做了,那是在跟自己的钱过不去。也有一些餐厅老板或许这样想:既然的花钱聘请了总经理、厨师长,他们就应该去完成主题文化建设这项工作。诚然,很多的总经理和厨师长除了经验丰富,还很有思想很有创造力,这当然是正确的选择之一,但不一定最好的选择。即使总经理、厨师长有这样的能力,往往也需要一些外部资源的配合才能做到更好。所以,在餐厅的主题文化策划这一块,老板须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一个合理的经费预算,交给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去完成。
4、重在落实和执行。
若落实不到位,或执行力度大打折扣,那再适合的、再优秀的主题文化策划方案也会沦为一堆废纸,更无从谈起建立经营的特色优势。从老板到普通员工,应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主题文化的打造融入餐厅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规程当中去,并不断提高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素质和修养,使主题文化在每个员工的身上都能体现出来。
主题文化的表现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的表现形式包括:餐厅名称、VI系统、装修装饰、店内的音乐、餐用具、文化菜品、员工服饰、菜谱、专用小礼品,等等。动态的表现形式包括:服务模式、员工的服务礼仪和服务语言、主题营销活动,等等。无论静态动态的,都需要对它的使用和执行做出准确的、细致的规范,形成严格的制度,并对员工反复进行培训,直到熟练掌握。比如,文化菜品都应当有一套独特的解说辞,这就需要有人去做具体的策划,然后对员工进行强化培训,然后要求服务员在服务的过程中、在点菜和上菜的环节严格按照规范的语言对客人解说,这样一来能使客人通过对菜品的认识加深对餐厅主题文化的了解和好感。
5、贵在坚持。
要想把餐厅的主题文化做出名气,做成优势,要坚持一贯性和持久性。不是一劳永逸的,不能只是开业时候或者想做营销活动的时候摆出来做做样子;也不是可以朝三暮四、随意改变的。
6、敢于创新。
餐饮经营就怕铁板一块,死气沉沉、没有新意。前面说到过,文化是一个没有标准但有思想性的东西,没有标准使得它的表现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变化无穷,非常有利于创新和延伸。我们能确立的只是一个文化主题而已,而在这个主题下可以挖掘的元素,可以说无穷无尽,取之不竭。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确立了乡土文化的经营主线,那我们的菜品可以到全国所有的农村乡下去挖掘,既可以照搬照抄,也可以利用独特的原材料进行创作开发,除了菜品,还可以把土特产、乡土餐具、乡间用餐习俗等都加以利用,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创新源泉吗?
四、消除对餐厅主题文化认识的一些误区。
1、打造主题文化就是复古。
在很多人(包括餐饮业内不少人)的观念里,一提到文化就是复古,而复古就是文化。也许是餐饮企业中把复古作为打造主题文化手段太为常见的缘故吧。但两者远远不能划等号。餐厅的文化,可以复古,可以洋为中用,可以凸显某个地域特点,也可以超越现实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比如绿色低碳主题),什么文化都可以用,只要对路,只要能用得好。关键是要有一个能被广大顾客所认可和喜欢的主题性,这个主题要有一定思想内涵,不落俗套,不能太过肤浅、太低俗。
2、开主题文化餐厅就好象开文化馆。
打造主题文化,重在打造神韵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切记我们开的是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餐厅,而不是售卖酒菜的文化馆。既然是餐厅,永远不能脱离餐饮经营的本质,不能忽略了餐饮经营的核心内容(管理、菜品、服务、营销等),不能过分倚重于文化。巴国布衣酒楼在全国算得上是文化餐饮的开山鼻祖了吧,因为文化它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后来,巴国布衣却因为过份倚重于文化而迷失了方向,整个经营的重心都放在了文化的挖掘和塑造上,对服务和菜品的品质却重视不够。于是,连锁店由盛转衰,纷纷关门停业。由此可以看出,主题文化不是餐厅的救命稻草,不是有文化就活了。文化之于餐饮企业,就好比穿着打扮之于人,如果一个人懂得打扮自己,懂得如何穿衣衬托和美化自己,那他就会被很多人喜欢和记得住。但是如果离开穿着打扮,他应该也是一个健康的人,首先体质要好,要由内而外散发出精气神。
3、没有主题文化的老的酒楼无法再建立自己的文化体系。
利用景观来凸显主题是园林景观规划的最终目的。园林景观的规划通常是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来进行,其灵魂和精髓均需通过主题来体现,因此,主题的鲜明与否直接决定着园林景观品质的好坏。园林景观的规划者在最初设计时,往往会花费大量精力来突出设计整个园林的主题。因为虽然现实空间是有限的,但精神空间却是无边的,对于园林设计来说,其主题就像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主题明确,才能优化组合中各设计要素,使园林的整体品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园林景观建成后,主题便是游客参与游园的线索,因此,只有将不同游人的不同游园需求融合进园林景观中,使其符合大部分游人的审美要求,园林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1.2园林景观规划中文化表达的重要性
园林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符号,不仅要满足其自身应具备的各种功能,还承载着文化传递的职责,从侧面反映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在欣赏优秀的园林景观时,人们往往可以感受到一种言之不尽的意境,而真正带给游人这些深刻感受的不仅仅是园林景观中具体的雕栏画柱,而是游人将自身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和思想感情移情于景之后,体会领悟到蕴含在这些雕栏画柱之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园林设计只有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成为值得被传承的优秀设计。一些有名的园林景观,其设计规划往往氛围融洽、意境丰富,在有限的地理空间中发挥出无限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例如北京皇家园林,其建筑风格多变,色彩丰富,规模宏大,尽显帝王气派,园林中考究的园林构造和房屋结构,很好地展现出了当时我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思想。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时,不仅需要考虑园林自身的特点,还需要结合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才能赋予其具有特殊意义的主题,为园林景观的规划增添色彩。
2、园林景观在主题与文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主题与文化成分不够鲜明
在实际的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由于部分规划者的主观倾向等各方面原因,设计元素过分强调“形式美”,盲目追求视觉和外观刺激,导致有些园林景观中被赋予太多主题,使其所要表达的文化信息显得杂乱无章,大众无心去探寻和挖掘其所想表达的文化内涵。还有部分规划者片面认为建设大面积的绿地才是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关键,却忽视了其所服务人群的真实需要。例如,很多大广场大树稀少无处遮阳,缺乏必要的休闲功能,或者并未体现所在城市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名人文化等文化主题,反而成为人与自然之间的阻碍。
2.2主题与文化和周围环境不协调
尽管大部分园林景观在规划时已将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考虑在内,但仍有部分园林景观忽视了主题文化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并未结合其所处环境的特点进行统一规划,而仅仅将创新设计作为重点,使景观所表现的主题与文化有失水准,无法诠释城市生态环境,甚至还会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2.3园林设计文化品味落俗园林景观可以被看作是大型实体艺术品,其功能之一就是被人鉴赏。不同园林景观规划风格各不相同,有些让人感觉华丽端庄,有些是宁静清冷,也有一些让人感觉舒适恬静,这些不同的体验都是由规划者主观注入在园林景观主题与文化之中的。但是,现在不乏一些“媚俗”的园林景观设计,有意或无意间营造出一种拙劣感,体现不出规划者的审美追求,急需提高其文化内涵。
3、园林景观主题与文化规划策略分析
3.1园林景观规划应明确主题
在规划园林景观之前,常常会先根据园林整体定位确定主题,并依据园林所在城市的文化和基础建筑类型来确定园林设计的风格。因此在开展设计工作之前,规划者需结合设计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前期考察和调研,结合当地文化和历史特色,将生态环境、气候等多项特征均考虑在内,有针对性地设计园林景观的主题与文化,不管是整体设计还是细节处理,均应围绕确定的主题与文化进行规划布置,避免多个主题出现在同一园林景观中。在规划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还需防止生硬地参考借鉴其他优秀设计,只是拼凑抄袭而没有确定的主体成分,也不宜过于追求另类,不能符合大众审美要求。
3.2园林景观规划应做到统筹兼顾
在园林景观主题与文化的规划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统一并突出其内在的主题与文化,就必须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把握好整体设计,又要合理布局细节;既要尊重传统,又要结合实际现状合理创新;既要紧密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注重历史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也可借鉴西方同类型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学以致用,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同时,规划者还应了解研究大众审美的标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规划设计园林景观。
3.3园林景观规划应注重人性化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和建造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提供游玩、休憩、交流的场所,其肩负着政治、文化、商业和休憩等多种功能,是城市人文风貌表达的窗口。由于不同类型的游人对园林景观的功能要求不同,因此在规划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不同服务对象多样化的需要,做到以人文本,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3.4园林景观规划应注重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规划者单纯侧重于设计和建设,并没有考虑园林整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园林景观建成之后才慢慢发现有些植物会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不应只重视提炼主题与文化,也要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选用当地植物,既可以为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打下基础,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更好的适应当今日益发展对社会需求的主题公园,不仅是广大民众对于旅游产业的期望,也是游览者自身追求旅游娱乐方式之一。在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融入对社会文化、人文科学的信息,同时还需要规划设计引人注目的游戏、娱乐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使凸显主题公园的自身水平,也能够让大众不断地接受主题公园,成为城市或乡村的旅游活动场所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中更需要注重其品质的提高,使其更好地贴合社会需求、适应市场环境,并且发展成为科学的城市旅游文化建设项目[1]。
1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
公园的主题规划设计一定要有全面的优化意识,有效的发挥地理位置、主题特点和公园性质,让主题公园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更多的市场关注以及游览者喜爱,获得更好地城市规划发展和自身效益[2]。
1.1园址选择
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地理位置选择是很关键的部分,不仅关系到城市的规划发展,也影响着公园的实际效用,选址的前期一定要进行城市整体布局的分析,并对意向位置进行实际的考察调研,了解意向位置的周边情况和市场环境,同时考虑人口分布和需求。一方面,规划的前期要对选址地进行人口分布以及对公园需求度进行调研,比如对比几个意向位置的周边环境和人员分布,调查人流情况以及是否具有旅游市场的前景。另一方面,考量公园选址周边的交通便利性和文化建设,在主题公园选址建设时要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完善,同时建立独特的品牌文化。
1.2准确定位
主题公园的本身特性是作为城市的一项旅游产品,在需求上的定位要具有创意性,表现出主题公园自身内容的独特性,从而可以加强市场的竞争力,由此吸引更多的游览者和消费者,也可以扩大对公园的宣传和提高经济效益。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一方面是开发商要合理选择主题公园位置,优化主题公园内容选择,让主题公园最大效益的发挥其长处,以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表现出主题公园的创新意识和文化建设,在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要保持对市场的高度敏感性,建设方灵活运用各种市场机会,建立起成熟的商业模式,并通过专业的人员将商业运行模式与规划设计相结合,让主题公园的适应市场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简单模仿,避免主题公园因雷同而带来消极因素。以往的主题公园建设存在很多的不足,应该加强对其他国家、城市先进经验的学习和总结,让主题公园能够聚集更多的游览者和参与者,更加有效的显示其特性,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价值。目前,主题公园规划设计越来越注重对娱乐活动项目的建设,不仅看重用科学技术方式来提高对公园的娱乐活动的开展,并且注重公园游览者对锻炼、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由此可以对游览者的生理素质和生活品质的重视,将主题公园的锻炼性活动作为公园主要部分,不断发挥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创新性和进步性。
1.3产品创意
主题公园由于受到自身的稳定性带来的影响,对其后期投入使用中可塑性表现能力较差,所以对主题公园的动态性内容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提升对公园内容、产品的主观设计上的要求,保证其创造价值和创新意识可以得到体现。在主题公园中开展全民健身等健康性活动,应本着健身、绿色生活、放松的理念,吸引更多的人群,并且通过对主题公园内容进行布置装饰、表演节目等形式,不断加强主题公园的独特性,让人们加深对主题公园的印象,增强自身体验和再次游玩的概率。
1.4场景更新
主题公园确做好主题规划设计以后,其内容和活动一定要在保持主题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游览者的新鲜度,延长其实际实用周期和效益。为保证主题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者和建设方应该保持对公园内容、旅游产品和景观设计的不断更新,让其不落于市场的末端。公园主题的凸显主要是借助公园内的场景设计、景观摆设等。所以,主题公园的场景规划显得非常重要。以往传统的主题公园较多是静态的景观场景,通过简单的了解或单纯的观光型活动后,游览者不免会产生单调、乏味的感受,让游览者失去下一次观赏消费的欲望,静态景观的强烈直观性让建设方不得不重视主题公园的改进,在静态的景致中添加动态性,让游览者可以更好的参与到其中[3]。如深圳的华侨城对民俗文化村进行优化更新,将民俗文化演艺融入到原先只具有观光性的街区,使游客身临其境,增加体验感。对中心剧场等的节目不断更新,完善游乐广场的设施建设,增添更多活跃的气氛,逐渐提高对民俗文化的关注度。这样为主题公园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影响因素
主题公园规划设计不仅与城市规划有关,也是旅游业的市场发展和需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将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活动之间的潜能激发出来,让其蕴含的能量转换为现实的实际效益,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水平,而切还能达到内外因素相结合的效果。
2.1外部因素
对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外部影响因素首先是追求商业价值,对公园建设资本的有效运用,以期望可以提高公园带来的经济回报效益和占有行业的市场。另一方面城市文化构建的影响,在主题的建设过程中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形成不一样的文化风情,形成独特的文化理念和对社会时尚的不同追求。最后是建立和选择区位条件,确定公园面对的游览者市场,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水平和城市发展,科学合理的进行公园选址的规划建设。
2.2内部因素
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影响内部建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公园的规划内容计划、主题的定位、公园选址和地理位置分析、整体结构的布置及风格、公园的宣传活动等,要解决或降低这些因素对公园建设的影响,必须在规划前期进行实际的调研,并结合主题公园的各方面情况综合考虑,把握好游览者的心理,保障其能够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得到民众的欢迎。
3建议
综上所述,对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工作来说,我们要从实际环境建设着手,考虑到多样化的内外影响因素,保证主题公园的地址选择合适项目的建设,同时也能体现出公园独特的表现形式,确保主题公园在城市的影响力及吸引力,使社会大众认可,从而提高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价值,建议如下:(1)主题公园项目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突出主题特色,有合理的主题路线,让参与者有美好的精神享受;(2)主题公园项目规划设计要突出以高科技和综合创新理念,确定鲜明、创新的主题;(3)不断克服主题公园论主题公园,在主题挖掘时,增加大众文化为内涵;(4)注重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形象策划,不断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5)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特色品牌,不断注入文化元素,以长远综合效益为发展目标。
作者:商周媛 单位:大连高马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老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观意志,进行安排和策划,其适用性和合理性都较差,教学效果常会事倍功半。而现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新理念指导化学教学设计,尽管使用化学旧教材,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在现在使用旧教材的情况下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
首先应该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持能,生活经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再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学习的情景设计,教师与学生互动设计、复习设计、实验活动设计、作业设计等。现有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而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处于引导的地位。现就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这一小节的教学内容设计老师与学生互动这一环节:
老师活动:出示问题,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1)、复习提问酸有哪些五条通性?(2)、出示本节实验的用药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NaOH的化学性质。(3)、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实验:A、氢氧化钠与指示剂的反应。B、氢氧化钠溶与CO2的反应(学生可以用嘴吹),C、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中和反应)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反应。
学生活动: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再设NaOH的化学性质。2、积极完成各个实验,有问题请老师指导。并记录现象。思考讨论得出结论:NaOH共有四条化学反应性质。本环节设计主要以实验来提问、探讨、通过老师的引导,进行学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
二、课堂教学的学生为主,切实变“讲堂”为“学堂”。
过去的课堂教学绝大多数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或“一言堂”老师把知识传授给一个个的容器,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只是应付考试,分数还可以,而实际能力欠佳。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皆不敢提及。教学陷入了误区,忽略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感情,是一个可以点燃的火把,要达到教学的宗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变“讲堂”为“学堂”教学才能圆满完成。因此,课堂教学首先应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再根据课型的不同,找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最佳切入点。
(1)、如教学化学肥料这一节内容,作为本校所有学生都是农民的子弟。对化学肥料这节内容并不陌生,因此采用的学生自学,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的解决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
(2)、在复习课中仍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摒弃以往,教师讲解知识、结构、进而分析例题,学生练习的课堂复习模式。如《溶液》一章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复习中,先让学生回忆知识点,可以自己查阅教材,笔记,也可以闭目搜寻,也可以两人讨论。也可以多人合作。将本章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整理出知识网络。再由老师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答情况掌握到差异方面,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可以设出以下问题:
你能举出一种溶液吗,说出其中的溶质,溶剂。
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你有几种方法,使它成为饱和溶液?
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它表示什么意义?
固体KNO3的溶解度曲线有哪些用途?
结晶有几种方法?
20℃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6.4%,其含义如何?
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文化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力量。文化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各个领域,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离不开文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同样离不开文化。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亨廷顿,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提出了建设文化“软实力”。所以,主流媒体的各类活动就必然是文化的活动,是文化品位具有导向性、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活动,真正担当起“传播主流舆论、推动和谐发展、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丰富公众生活”的媒体使命。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一部分主流媒体在活动设计开展中出现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开始显现,且有日益泛滥之势,某些省级电视台的相亲节目、选秀活动屡屡越过道德底线,以各种出位的言论、画面来谋取收视率及其相应带来的广告利益,引起轩然大波。显然,这一类的节目已经背离了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感,放弃了活动的文化品位的自觉追求,没有把这些活动看作是一个文化活动来设计、运做,单纯“向钱看”,这样的活动是没有前途和生命力的,必然会遭到公众的唾弃。媒体从业者、活动设计组织者,应提高对低俗内容的敏感度和判断力,净化、升华媒体活动,而不能挑战社会公共道德的底线,破坏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做到坚持文化品位优先、社会效益优先。
二、 不断提升主流媒体活动的文化水准
目前,主流媒体所处的发展环境呈现出多元化、白热化的竞争格局:
1.多媒体争夺受众激烈化。现在的新闻传播渠道多种多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包括手机短信,都在提供信息、争夺受众,彻底改变了过去报纸、电视、电台“三分天下”、独揽传播市场的格局。
2.传播呈现无国界化。世界各地的各种活动、信息,几分钟、几秒钟内就开始在网上传播,人人都能看到。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热点问题和公共突发事件不断增多,这给主流媒体的引导能力带来考验。
3.受众群体日益对象化。随着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业结构的差异,广大受众对媒体各类节目、报道选择的倾向性日益增强,呈现出鲜明的对象化和分众化特点,比如,出租车司机特别爱听广播,年轻人主要看网络媒体,等等。
三、 促进主流媒体活动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活动是媒体文化理念的载体,文化是媒体活动的灵魂,只有把媒体活动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升媒体形象,实现媒体价值。如何强化、优化媒体活动与文化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入手:
1.把握文化主流。各级党报、电台、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要责无旁贷地把握文化主流,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提升主流媒体文化品位。一方面,要着力于倡扬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开放襟怀的文化理念,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策划和选择上,借鉴各类型媒体的有益做法,在兼容并蓄的基础上形成媒体的自家面目,使各种媒体活动起到促进社会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对各种新出现的文化现象保持敏感和鉴别力,拒绝各种负面文化的侵袭,把媒体发展目标与主流媒体责任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不能简单地以利润和经营收入状况来作为媒体活动成效的体现。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我的》、《圆梦行动》、《奥运舵手选拔》等活动,都是符合主流媒体角色、体现社会公益、把握文化主流的电视活动产品的优秀代表。
一、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对税法的能动性运用,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策划活动。一个成功的筹划方案可以为企业实现税收负担最小,这也要求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纳税筹划人员,不仅能制订成功的筹划方案,而且应该是一个最有效的沟通者。沟通能力主要表现在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上。
纳税筹划人员如何将纳税筹划方案通过自己的沟通技巧获得税务机关认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筹划人员应良好的具备职业道德,严格分清涉税事项、涉税环节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不得将违反税收政策、法规的行为纳入筹划方案,从而避免将纳税筹划引入偷税的歧途,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涉税风险。
二、纳税筹划不能仅仅依靠财务部门
在一般人看来,纳税筹划是涉税问题,理所当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事实上,企业财务工作只是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正确核算与反映,很多具体业务不是财务单方面能操作的。真正的纳税筹划应该从生产经营入手,即在财务处理过程之前,有的甚至应该在业务发生之前,就要知道税收对业务的影响。以上文瑞都国际一期项目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实务操作为例,纳税筹划方案整体设计(思路)在2006年初由公司财务部门完成,提交给公司管理层的专题研究通过后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由公司领导统一协调,工程、营销、财务等部门密切配合。
因此,纳税筹划不能仅仅依靠财务部门,而是决策、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的统一协调。企业要做好纳税筹划,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加强业务过程的税收管理,加强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按照税法的规定,结合生产经营业务进行操作,对各涉税环节统筹规划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筹划效果。
三、纳税筹划的风险及防范
纳税筹划风险指企业纳税筹划活动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而失败的可能性。纳税筹划的风险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不依法纳税的风险。即由于对有关税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准,造成事实上的偷税,从而受到税务机关处罚;二是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和执行不到位的风险;三是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对税收政策的整体性把握不够,形成税收筹划风险。例如在企业改制、兼并、分设过程中的税收筹划涉及多种税收优惠,如果不能系统地理解,就很容易出现筹划失败的风险;四是筹划成果与筹划成本得不偿失的风险。针对纳税筹划可能的风险,企业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1.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提高纳税筹划风险意识。企业纳税筹划人员通过学习税收政策,可以准确把握税收法律政策。既然纳税筹划方案主要来自税收法律政策中对计税依据、纳税人、税率等的不同规定,那么对相关税法全面了解就成为纳税筹划的基础环节。有了这种全面了解,才能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的风险,并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作出对企业最有利的税收决策。反之,如果对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就无法预测多种纳税方案,纳税筹划活动就无法进行。
通过税收政策的学习,可以提高风险意识,密切关注税收法律政策变动。综合衡量税务筹划方案,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企业增加效益。
2.提高纳税筹划人员素质。纳税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是集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等各方面专业知识为一体的组织策划活动。纳税筹划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经济前景预测能力、项目统筹谋划能力以及与各部门合作配合的办作能力等素质,否则就难以胜任该项工作。
3.企业管理层充分重视。作为企业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纳税风险的管理,这不但要体现在制度上,更要体现在领导者管理意识中。由十纳税筹划具有特殊目的,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面对风险,企业领导者应时刻保持警惕,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4.保持筹划方案适度灵活。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的税制、税法、相关政策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会不断地调整或改变,这就要求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必须保持适度的灵活性,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重新审查和评估税务筹划方案,适时更新筹划内容,评价税务筹划的风险,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转嫁风险,比较风险与收益,使纳税筹划在动态调整中为企业带来收益。
5.搞好税企关系,加强税企联系。由于税法规定往往有一定的弹性幅度区间,加之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在执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纳税筹划人员对此很难准确把握。这就要求一方面,纳税筹划人员正确地理解税收政策的规定、正确应用财会知识,另一方面,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经常与税务机关保持友好联系,使纳税筹划活动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使纳税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从而避免纳税筹划风险,取得应有的收益。
随着纳税筹划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价值的体现,纳税筹划风险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企业只要有纳税筹划活动,就存在纳税筹划的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企业的风险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纳税筹划的成功实施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继发为中小学信息技术第三次浪潮的网络教育成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载具,“建网就是建学校”直观地诠释了网络对教育的内涵。
网络教育引起的是教育手段、教育过程、教育结构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网络教育催生出新的学习方式,并业已成为新课程理念表达最现实最合适的手段。
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教师的角色体现为对知识、资源垄断性的占有和使用,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收容器。
新课程观认为,知识学习过程是意义的自主建构过程。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课程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培养搜集和发现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要求评价在课程实施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重视过程评价,形成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1〕
新课程观还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能得到充分发展。〔2〕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阅读教学,由于其性质,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尤深,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距甚远:
阅读基本上没有被确认为是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被替代为一种统一的公共话语,学生的阅读过程处在控制之下,缺少独立的阅读人格。不能激发真正意义上的思想碰撞。难以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建立协作伙伴。无法实现学习过程中的随时互动交流。缺少在宏富的支援信息背景下的拓展整合,参考书成为解读唯一来源。从而导致“单元封闭的文化心态”,本质上否认了阅读的意义:阅读的本质在于培养一种独立的批判精神。作为心智活动而存在,“心智的超群的秘密是批判精神”。〔3〕进入多元文化时代、开放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完成从“单元封闭的文化心态”向“多元开放的文化心态”的转换。只用单一的阐释角度和价值标准去阅读,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学生创造性的扼杀。大一统的思维模式,是意识形态化的思维模式,是专制主义的立场和方法的体现。它不是对真理的探讨,而是对真理的独占,以“话语霸权”的形式,压制“不同的声音”,导致一元主义的真理观和价值观。〔4〕
而网络教育恰好可以在革新传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上发挥巨大的建设性作用。能为“倡导理念”和“多元解读”构筑有利环境。
首先,它能提供教师无可比拟的开放的信息导航,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打破课堂资源封闭、单一状况和教师对资源的垄断占有。
第二,是它的超时空性、虚拟性。突破时空限制,链接千里,勾通古今。能创设和呈现社会、文化、自然情境,虚拟实践、活动社区,使学生获得现实情境体验,进行探究和发现性学习,完成意义的自主建构。
第三,它具有多元选择性。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
第四,它具有交互协作性。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的精力支出,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培养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它还具有创造生产性。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信息分析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学习不再成为单一的获取知识。根本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
因而,它将全方位地克服传统阅读的弊端:①网上多元文化可以构成对“单元”思想的冲击。②网上互动式学习方式可以构成对单向传递知识方式的冲击。③网上学习的创造性,虚拟性可以构成对教育的继承性,现实性的冲击。④网络学习的树状思维和非线形结构可以构成对课堂教学的逻辑思维和线形结构的冲击。〔5〕从而使语文阅读的自主多元化成为可能。
当然,信息技术,网络教育不会自动生成为这些优势,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资源要进行学习化的组织。现实中,网络环境往往不尽人意:
纯资源性,功能单一。
没有从“学习”的角度设计,不是着眼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没有科学的组织策略。
共享性差,壁垒多。
因此,建立一个开放的主题学习网站十分有必要,它能获得:
①主题化学习
主题化,就是把通过创设情境产生出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作为动机和纲目整合网络环境设计成以自主探究为旨归的任务程序。它能有助于顺利实现网络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转换: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交流的组织者,兴趣的激励者。
②情境体验
虚拟活动社区,将为学生提供在线环境下的活动和实践,如在线采访,在线辨论,在线调查,互动学习游戏等。
③形成整合格局
网站既是学习的平台,又是信息技术和电脑操作的载体。阅读是知识融会的出发点。
④助寻学习合作伙伴
专题学习网站使对话交流集中,合作伙伴,易于在交流中形成。
⑤相互分享彼此的思想
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另一方面,个人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并借助公共知识解决个人困境。构成一种加速个人学习和创新的良性循环。
⑥网站与学习者共同成长
学生的学习痕迹学习记录即网站的资源和成果。
选题的可行性:
①网络教育发展迅猛。网络教育符合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学习观和文化多元、社会开放的要求。
②运用网络教育促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是最佳切入点,是最现实最可行的方案。
③学校具备建设专题网站的硬件条件:一般已经开通了学校网站,专题学习网站可以下挂在学校网站上,实现开放和信息共享。
④以实际需要为原则,量力而行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条件。网络媒体教育硬环境拟采用共享10M对等以太网,用中文Window98作为系统平台,E-mail、BBS等功能模块的实现均采用公网提供的免费服务。专题学习网站不提供专项服务,仅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功能软件方面,尽量选择通用软件,通过各种通用软件之间搭配实现具体的应用。使用习惯方面尽量与单机环境相似,先搭建再逐步升级改善。不是特色资源一般不挂在本地网站,主要采用导航手段,充分利用公网资源。
⒉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纲要
“高中语文多元探究性阅读”学习网站是为利用网络环境实现高中语文阅读从“一元、封闭、孤立的文化心态”向“多元开放的文化心态”转换而建构的主题化自主探究情境体验学习平台。它包括心灵自由、思想独立能动的学生;精神宽容、思维多元、积极探索的教师;以主题为圆点延展整理的信息资源;体现自主探究性的学习组织策略四个基本要素。〔6〕这个网站为学生在网上的交互学习提供丰富的阅读,充分的交流,自主的表达支持,从而促成畅快、痛快、愉快的“多元解读”的产生,并在学习中自然地整合相关知识内容和信息技术。这个网站由课题组和参与学习的学生共同建设和维护。
网站具有以下特征:
①共享开放:网页上传互联网。何时、何地、何人都可以方便访问。
②学习性质:围绕“学习”设计建设。
③合作促进:以BBS、聊天室方式充分互动,发现形成学习伙伴,达到协作目的。
④情境体验:运用虚拟活动社区,创造生活情境,开辟语文在线实践活动。
⑤工具帮助:配备本地服务器,上挂自主开发的帮助学习和活动的小型工具软件。如“调查统计软件”、“辩论记录器”、“虚拟演讲厅”等。
⑥学习者本身也是资源,是网站资源的组成部分。学习者接受信息学习,学习记录又自动转化为网站资源,形成信息资源建设与学习活动共生。
⑦主题学习的一个个案例就是网站的生产信息,学习者学习的结果也就是网站的成果,学习者的成长也就是网站的成长。
网站基本构架
“高中语文多元探究性阅读”学习网站,以主题化组织策略为基本构架。(详见图1)
主题的产生:阅读中经交互讨论后形成的有意义的想法和话题经电子投票表决,筛选提炼,按自主探究学习原则策略化,形成菜单式学习任务,公告。
每个主题开辟七个栏目:
主题区:提出主题和学习任务。
资源导航区:组织与阅读讨论话题有关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每个主题主页中的网络导航资源和存放在本地服务器上的资源,还有专题搜索引擎。
交流讨论区:以BBS和聊天室的方式实现,提供主题学习交流讨论空间。
活动社区: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供阅读拓展,进行与主题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下挂“在线调查”、“在线游览”、“在线辩论”、“在线采访”小区。
实现上述设计自主化的步骤是:
a)在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首两台机组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外方为主,中外合作设计,完成包括设计管理、设计规范、适用的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系统的拟定、计算与优化、施工图设计技术以及各类工程文件编制在内的全面技术转让;
b)3、4号机组的大部分设计责任转移到中方,仅少量关键性技术责任仍由外方承担;
c)5、6号机组由中方承担全部设计责任。
考虑到我国核电站建设将走上系列化、标准化建设的道路,除少量改进项目之外,后4台机组的重新设计工作量将大大减少。因此,1、2号机组设计技术转让的成功与否是设计自主化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
2设计自主化的现状
2.1常规岛工程设计自主化现状
从技术角度而言,核电站常规岛与常规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岛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我国几个主要的电力设计院已经具备了600MW级火力发电厂的设计资格,在工程设计实践方面,也已有了相当的积累。
在核电工程方面,国内电力设计部门自主承担完成了秦山一期300MW机组常规岛设计任务,目前正开展秦山二期600MW级常规岛工程设计工作。而岭澳核电项目则在大型商业核电站常规岛设计自主化方面迈出了第一步。通过与常规岛供货商的合作,国内电力设计院具体承担了常规岛部分土建、工艺设计任务并完全承担了相应的技术责任。整个设计工作按国际标准和惯例组织进行,目前工作已接近完成。
与国际标准的工程公司(A/E公司)相比,我们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国际合作,从技术转让中获取相应的能力,才能真正谈得上设计的自主化。
a)项目管理的能力,包括项目管理队伍的组成和工作程序的建立等;
b)适当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以及配套的工程数据库系统,其中工程数据库系统是问题的关键;
c)接口控制能力,包括接口的预见性和确立、控制等;
d)系统的计算拟定和优化(指工艺、电气、仪控等主要系统);
e)设备采购规范书的编制能力;
f)施工、安装、调试和运行文件的编制能力;
g)国际通用的标准、规范的理解和比较。
国际标准的A/E公司与国内设计单位(CDI)能力差异比较见表1和表2。
2.2BOP设计自主化
国内设计院已基本具备了BOP设计自主化的能力。特别是在岭澳核电站项目中,国内设计院与业主的经验和能力相结合,除个别系统由于商务、系统小成套等因素导致工艺设计由外方承担外,已全面实现了包括工程管理、采购、设计(工艺设计和土建设计)等各个环节的自主化。
表1工程管理能力差异表
项目A/E公司CDI
项目经理能对工程实施全方位的控制,有职、责、权,对外代表公司对项目进行质量、工期和费用三大控制,拥有项目组内部人力调度和收入分配的权力。主要从技术协调角度组织管理项目设计,基本没有人员调配、费用控制和收入分配的权力。项目三大控制职责主要由生产处室实现,导致项目技术、工期、费用职责不清。
项目管理队伍有专责的项目经理工作班子,职能包括项目的计划,设计管理协调,商务、会计、质保、预算、采购、合同等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各个方面。不健全的项目工作班子,依靠生产处室实现管理的职能。
工作程序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并按程序办事,工作人员的个人表现基本能与公司体系运作的有效性进行适度的分离。以工作经验和工作惯例为基础,工作程序不健全或不受重视,行政命令仍为主要工作手段之一。
工程数据库系统庞大适用的工程数据库系统,包括工程设计数据库、参考文档数据库等,有利于建立快速报价体系,电站优化设计和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降低工程投资。工程数据库系统正在建立和积累,但适用于国际标准的工程数据库基本是空白。
质保体系正常运作的质保体系和较强的质保意识。体系类似,运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正常。
接口控制有丰富的接口控制经验,专门的管理程序和管理人员对接口的预见性和控制能力有待加强。
表2工程设计能力差异表
项目A/E公司CDI
标准规范对国际通行的标准规范有广泛深入的了解,并运用于工程实践。对国际通行的标准、规范的了解和使用有待加强。
系统设计
(SystemDesign)有较强的系统计算、分析、设计、选型和优化的能力,有丰富的计算机软件。有一定的系统设计和分析计算能力,但仍以经验设计和引进设计为主,应变能力不强,适用计算机软件不够。
安装设计
(设备、管道、
电缆等)有较强的设计布置、力学分析、支吊系统设计、材料和型号选择的经验和能力,有适用的参考数据库支持,具备了3D模型设计能力。有丰富的设备、管道、电缆等设计布置的经验和能力,掌握了3D模型设计能力,但缺乏适用的数据库,所采用的设计计算软件也仅适用于国内工程。
土建设计成熟的结构计算与设计。与国外设计能力大致相当,但大型动力设备基础的力学分析计算有待加强。
设备采购
规范书由专门的部门、人员和程序来完成,对各主要发电设备主、辅机供货商比较了解,所编设备采购规格书内容比较全面(包括商务、技术、材料、质保、包装、运输安装、服务等各方面内容)。无专门的采购部门,以过往工作经验为主,以编写技术规格书为主,内容相对较简单。
安装、调试、
运行文件有较强的文件编写能力。基本无经验,能力有待提高。
3工程设计模式
3.1常规岛工程设计模式
为了要实现设计自主化,必须最大限度地参与核电站的设计和管理实践活动,只有参与才能掌握,只有干才能学会,只有敢于承担风险才能取得胜利。
由于国内设计单位的资源、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选择一家国际著名的工程公司进行合作设计可更有效地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手段,设计技术以及信息财富,有利于国内设计单位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在选择国外合作伙伴时要注意在电站工程设计方面,国际上流行着两种不同的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工程公司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3.1.1美国模式
a)设备制造商仅负责设计和提供直接由其制造的产品,国内俗称主机供应商;
b)工程公司在电站的成套设计、工程管理、采购、工程服务(土建、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等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并且有丰富的经验。
3.1.2欧、日模式
a)设备制造商不但能负责设计和提供直接由其制造的产品,对主厂房内的工艺系统也有较强的设计和成套能力;
b)一般不请独立的工程公司协助其进行辅助系统的成套设计;
c)其工程设计力量是属于设备制造商的一部分,所提供的工程设计总是与公司的设备紧密联系在一起,属专门化的设计。
3.1.3选择美国模式的优势
笔者认为,如创建合资的工程公司,则采取美国模式更为有利,主要因为:
a)从工程的观点看,美国模式无论是设备制造还是电站设计均十分接近我国传统的、成熟的火力发电项目建设实践,双方合作容易找到共同一致的基础。
b)美国的工程公司总是独立于设备制造之外,具有和多家厂商合作的经验,因而在电站设计方面,增强了灵活性,减少了局限性,可增强国内设计院的应变能力。
c)在主设备的招标评标过程中,唯有美国模式的工程公司才能公允地同参与竞争的各供货商进行评判。若选择了欧洲某设备货商合作,将使自己陷入“唯一性”,而失去了“灵活性”和“公允性”。
d)美国工程公司由于其在工程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积累了非常丰富和广泛灵活的经验,对提高国内设计单位的水平有利。
e)一般而言,美国公司在提供技术转让方面,持相对比较开放的态度。
3.2BOP工程设计模式
讨论是作者阐明自己的学术观点,但并不等于是信口开河,不能泛泛而谈。讨论的内容要从论文的研究结果出发,围绕创新点与结论展开,要做到层次清晰、主次分明,不要次要问题浪费笔墨冲淡主题。与文献一致处可一笔带过,重点讨论不一致处;引证必要的文献,切忌作文献综述。
要有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千万不能乱下结论,切忌推理过分边缘化。医学中尚有许多未阐明的问题,所以推理应非常严谨,所以很多时候要用到“可能”等词语。
摘 要:我国的高职院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各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对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探索,校企合作的比例不断加大。一方面,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实习锻炼的平台,同学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去,另一方面,高等院校也为企业提供了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本身就是一种双赢。学生从校园走进企业的过程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175-02
收稿日期:2014-11-20
基金项目:此论文是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回归课程化研究》
作者简介:余燕(1969-),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李克卫(1988-),男,汉,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人,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1、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campus culture)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其最高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但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分支下的组织文化,都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着眼点,重视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2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2.1 能更好的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企业很难找到满意的毕业生,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和社会需求相脱节,彼此文化的互动性较差。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可以使学校以企业导向为目标,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2.2 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组织所特有的,难以被其他组织模仿的一种资源能力。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参与程度,也即两者文化的对接与融合程度如何。高职院校的校园企业文化是否和企业文化对接,以及对接的程度如何都影响着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而学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着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3 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
学生从大学校园步入企业,实现了从学生向企业员工转变的过程。在转变的过程中,面对全新的环境,学生不论是在知识、技能、社交以及心理上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那么无疑会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能使学生迅速地融入到企业的工作中去。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实现对接的途径
由于企业相对于校园来说,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所以校园文化相对于企业文化来说显得有些滞后与迟钝。所以,校园文化在明确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应该多借鉴学习企业文化,多吸取优秀企业文化的理念,达到以企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目的。
3.1 课程的互动
课程的设置对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顺利对接至关重要,首先课程的设置要以企业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应该通过改变课程的设置来满足企业的需求。以往,每个学校的教学计划都是通过学校自身的教师团队来制定的,新形势下,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提倡让企业也参与进来,可以请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双向互动,制定更好的培养方案。此外,也将与企业相关的内容(如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案例等)安排进学生的相关课程里。
3.2 人员的互动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互动,是以人员为载体的对接互动,因此应该多加强校园与企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例如派一些教师去企业参观学习,尽量使教师所讲的内容切合企业实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也鼓励一些企业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走进高校、走进课堂,为同学们带来丰富的案例讲解,提升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一些国外的发达国家就十分注重大学与企业人员的互动,例如日本的大学就鼓励大学教师兼职企业的顾问,而企业中的一些工作人员则兼任大学的讲师等。
3.3 合作形式的不断创新
校企合作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一条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按照以企业为导向来培养学生,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大学和企业可以通过一些创新的合作形式来促进彼此文化的对接,例如学校可以在企业的指导下建设实训基地,直接在学校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来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学校也可以通过入股的形式,参与企业事务的管理决策,拉近彼此的距离。学校还可以创新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只有学校的教师,学校也可考虑把企业加入到学生的评价主体中去。
3.4 制度的保障
学校为了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有一套约束学生和教师的管理制度。企业也是一样,为了保障企业的顺利运营,也要有一套规范组织成员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本身又构成了各自文化的一部分。制度的保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时,高校应该积极引入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创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创造出既符合高校教育规律,又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制度。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制度的形式,来保障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例如通过制度的形式规定学生参加企业实践的时间,教师每年去企业参观学习的次数等。
4、结语
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牢牢把握以企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学校与企业必须深化合作,学校要充分借鉴和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从而建设具有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特色高职校园文化,为社会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先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7(1):70—73.
经研究发现,目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且实验教学的现状也非常令人担忧,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开设的课程内容及目标、考核评价该学科的标准、学校本身的管理以及化学教师滋生的实验技能及专业素养。本文在论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而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解决策略和措施:一是设立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满足开设的新需求;二是反思化学实验的考核过程和学科的评价体系;三是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软件与硬件的配备;四是深化建设实验所需的资源以及教师的专业培训。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及现状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也更为突出。就目前化学实验的现状来看,大部分的学校只把化学实验当成高考内容的一部分,因而只重视理论学习。另外有些老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之间没有很好的联系起来,因而缺乏了实事求是的探索科学的精神。例如在化学实验的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数据以及条件等都没有记录,因而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或者是错误时,也没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只是借鉴前人的经验进行研究和重复,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很难学到新的了理论知识。再加上化学实验的目的本就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化学的性质及过程,从而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养成严谨规范的作分,这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目标,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从而有效的发挥出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及作用。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部分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的调查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七有七少”,“七有”为有理念、有开发、有情境、有老师、有实验室、有活动、有考核;“七少”为少行动、少应用、少建构、少实验员、少实验品、少实验专题。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校管理不当造成的。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些老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从而忽视了其重要性和意义,另外对于化学实验中的过程以及实验的内容存在敷衍心理,导致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不能有效的仅此能够和完成。其次就是学生对于其做实验的目的没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大部分学生把化学实验教学课程看成是玩乐的课程,因而没有对实验的课程进行提前预习和了解,也没有对实验的目的、操作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认识和了解,导致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说操作顺序混乱、操作不规范或者是不严谨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把其当成是放松心理的一种途径,因而没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监督和纠正,也没有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和解决,因而使得学生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未学到任何东西。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的情况,特结合实验的案例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案例:改进C2H5OH制备C2H4实验
实验演示:在烧瓶中加入高浓度的H2SO4与C2H5OH混合液体,其体积之比为1:3,然后在烧瓶内加入沸石,用大火加热至170摄氏度,然后用NaOH去除其中的杂质,再在溶液内通入MnO4溶液和CCl4溶液,然后观察实验的现象并将其变化记录下来。
在这个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高浓度的H2SO4的主要作用就是加速实验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进行并除去一定的水分。在大火加热的状态下,高浓度的H2SO4能够将C2H5OH进行碳化,另外再加上其强烈的氧化还原的性质,因此就会产生硫酸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并与C2H4混合。尽管这个过程使用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杂质的去除,但是其副产物硫酸气体还是会使得MnO4溶液和CCl4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因而使得结果产生的气体也有可能是硫酸气体。
经过这样的理论分析发现,硫酸气体是直接干扰到了检验气体的过程,而产生硫酸气体的原因就是因为有高浓度的H2SO4的存在,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就要考虑能否使用其他的物质进行替代。在经过一些实验验证后发现,硫酸亚铁和C2H5OH在加热的过程中,也会生成C2H4气体,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两种成分不会发生碳化,也不会产生干扰性的气体。
根据以上的讨论,可以改进的方面为:
在C2H5OH制备C2H4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中的催化剂H2SO4替换成硫酸亚铁,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从而保证实验中的现象以及数据结果都能更加准确。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都占有重要的比例,针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化学老师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化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思考,针对化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要及时讨论并解决,同时化学老师也要注意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化学实验,并从中学到新知识,努力提升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感性认知阶段个体从感性层面接触和认识核心价值体系,亦即个体开始从心理上开始了解和注意它。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一定的媒介进入个体的视野,个体通过视觉或听觉注意到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内容。个体接触核心价值体系的媒介包括媒体与人际交往,并且社会传媒可以使得最为广泛的个体接触核心价值体系。据调查①,超过八成的人是通过大众传媒(书本、报纸杂志、电视、听报告、网络等媒介)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一具体比例为90.3%),见表2。在感性认知阶段,个体对核心价值体系往往会采取试探性接受、置之不理、排斥三种态度,这取决于个体先前的认知水平、价值观念、利益需求等。如果刚接触就排斥的话,那么整个内化过程就会受到阻碍或搁置下来。而置之不理的态度,有可能是因为不理解,也有可能是感觉与自己无关,随着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深入以及核心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个体还是有可能转变其态度。只有起初采取不排斥态度的个体,且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求时,内化的过程才能很快进入下一个阶段———理性体认。
2.理性体认阶段体认,就是个体通过观察、实践、思考进一步认识某一问题,以经验来评价观念体系。张澍军教授认为内化的过程“一般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撑:一是经验事实的比照性支撑;二是情感信念的导向性支撑;三是理论思想的逻辑性支撑”[7],而这些方面的实际效应,都需要体认来发挥一种穿针引线、融通化合的作用。一旦个体不断接触并开始注意核心价值体系,就会形成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对核心价值体系的体认既有正面与侧面之分,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别。正面体认是指直接运用、观察核心价值体系本身,从宏观或微观视角思考其意义;侧面体认是指并没有刻意追寻或思考核心价值体系本身,而是在思考和践行其他的价值观时产生了矛盾和疑惑,转而关注核心价值体系。侧面的体认有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但是如果体认顺利,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将更加深入、有效、持久。积极体认者多来自理论工作者、党政干部、先进分子等从事与核心价值体系有关的工作的人员,或者是一直以为指导思想的践行者,他们主动思考并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意义,甚至考虑其建设的不足,在行动上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积极践行者。消极体认者一般是由于压力、指令、不理解或对抱有质疑心理的一些人,他们要么认为核心价值体系太形式化、太深奥而不知道怎么参与,要么认为这些理论并没有太多现实意义而忽视它。体认阶段是一个初步的实践检验过程,即个体在内心观测和评估核心价值体系,并在已有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或相冲突中进一步深化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所以这一环节也是价值的破坏或重建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刚开始并没有打算接受核心价值体系的人群更是如此。通过体认环节,一方面个体开始适应、调整(当然也有固守的情况)先前的认识和观念;另一方面,个体通过生活体验,认识到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在体认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情况:接纳或者排斥。一旦排斥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就可能要从第一个环节重新开始;如果接纳了,则会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认同接受。
3.认同接受阶段认同,从社会方面看,就是实现了社会价值的普遍共享;从个体方面看,认同是指个体从心理上接受并以此为行为指南,即个体或群体在感情上、认知上逐渐趋同,是个体对所属群体的一种归属感、身份感。简单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个体认同接受,就是个体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理念接近的趋向。认同既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趋同的过程。个体对社会价值的认同最主要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获得归属感。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从动态看,既是个体把社会价值归于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社会主流价值影响个体价值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既包括对核心价值体系整体性的认同,也包括对其各项基本内容的认同;从个体的态度看,既有积极主动、自觉的认同,也有迫于压力等的消极被动的认同。认同在内化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顺承于体认环节,又开启了自组织化阶段,而且认同阶段也是社会价值真正转变为个体内在价值的标志和开端。
4.自组织化阶段自组织化,换言之就是社会价值在个体身上的概念化,即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社会的价值要求进行分析、批判、选择、加工和吸收。自组织阶段体现了个体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切关注,即个体经过反复思考、辨析,欣然接受核心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个体将社会外在的价值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心理诉求。自组织阶段标志着内化过程的基本结束,即外在的要求已经变成内在的东西,成为主体的价值系统和心理体系的一部分。经过自组织化阶段,核心价值体系则已经内化为个体的价值理念,并将逐步显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个体理解的内容可能比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内容更为简单明了,而且每个人所理解的形态、风格迥异。自组织化是个体认知的高级形式,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高级阶段。因为在自组织化阶段,核心价值体系不再是纯粹的社会性规范,而是个体对自身的价值要求;核心价值体系不再是外在的理论体系,而成为个体内心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核心价值体系不再是抽象复杂的价值形态,而是个体行为的具体准则。
5.日益固化阶段虽然自组织化标志着内化的基本完成,但是自组织化的价值观念还不稳定、不牢固,还需要不断地强化。固化就是对自组织化的延续和加强,即性格化、品格化。这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最后阶段,即个体通过不断自觉地践行核心价值体系,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之处,不断强化已有的价值观念,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最终使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化产物”一直永驻或伴随个体较长的人生历程,通过习惯、行为、风俗、仪式、制度等成为个体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倾向,即个体的性格特征。在固化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概念化的价值理念,而且是个体固定的行为模式,是在精神与实践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行为方式。内化过程到达固化阶段,个体的心理结构更加稳定,更加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个体固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扎根于个体内心深处,成为个体自觉的价值形态、行为模式和思维定式,也就是个体达到了内外一致的境地,即外在的社会要求与个体实践的一致,个体内心的价值观念与外在的具体行为的一致。
二、个体内化图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