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0 14:59: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餐饮业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餐饮业的现状 (一)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城区的科学规划和扩建改造,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展,餐饮业依托城市建设发展,按照政府宏观部门的规划引导和自由发展趋势,餐饮业网点主要分布在县城、火车站、洛门等区域。规模较大,从业人员较多,较大的网点有5家,经营情况良好,经济效益可观。经营形式主要以私营企业、个体为主,主要代表性企业有XX县人民政府招待所、杜康饭店、藏龙饭店、映山红饭店、金都大酒店等较高档次的综合网点。这些餐饮业场所内部设施齐全,房间档次分明。餐饮业随人口城镇化速度的快速稳定发展,呈显出较快的发展趋势,在繁华的商贸流通地段,除了大型的综合性宾馆外,还有海峰饭店、开晟酒店、金龙饭店等酒店,还有一些牛肉面馆、川菜馆、火锅店、饺子馆、包子馆、羊肉馆等小型的大众性餐饮业网点等。全县餐饮业网点据工商部门统计共有453 个,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企业4户,从业人员达1178人。据县统计局资料表明,餐饮业2012年实现零售额2.11亿元,同比增长41%。可见餐饮业在我县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县目前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
(二)餐饮业快速发展显现的特点
1、经营主体显现多元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餐饮业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私营、股份制、连锁店、个体经营企业迅速发展,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同时国营企业因多种因素逐步退出,国有餐饮业至此已不复存在。总体上讲,私营企业、个体经营的餐饮业整体规模和档次逐步得到扩大和提高,多元化的经营主体趋势更加明显。
2、餐饮业经营品种不断齐全。在城区既有高档的传统宾馆、饭店、酒店,还有连锁店,既有传统的面馆,还有引进来的兰州牛肉拉面馆、饺子馆、羊肉馆等,街头巷尾的小炒店、小饮食摊点更是星罗棋布,使消费者在种类上有了更多的选择,餐饮业文化也得到了新发展。
3、消费对象群众化。无论是高档宾馆酒店,还是个体经营企业,把消费对象都集中在了大众群体,以大众口味,消费理念和消费水平,适当搭配特色的饮食,以实惠的价格、优良的环境,为大众提供舒适的消费环境来取得支持。
4、假日消费快速增长。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餐饮业消费增温不止,特别是假日餐饮业消费快速增长,不仅活跃了市场,而且形成了消费的一个新特点。
二、餐饮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XX县餐饮业总体规模和数量在逐渐扩大,销售总额逐年增加,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
1、宏观调控力度不够,经营管理不到位。(1)除了工商、税务、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公安等部门的监督管理之外,政府对其他监督力度和作用难以充分体现,又缺乏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协调服务作用滞后。(2)餐饮业行业发展规划和网点布局规划不明显,近几年来基本处于自发的调节和盲目发展的状态,网点建设的随意性比较强,布局不尽合理。(3)没有行业的标准和规范,大多餐饮业都是参照别的企业标准和规范动作。
2、经营观念落后,整体素质还待提高。(1)一些酒店,饭店在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管理技术上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落后,科学化程度不高。(2)管理人才不足,培训工作跟不上,人才的引进力度不够。
3、大多数餐饮企业的硬件设施陈旧。添置和更换的资金投入极少,某种程度上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显得服务质量滞后,导致服务质量和服务功能提升很慢。
4、地域性的经济发展和行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使得服务人员的收入水平差异,导致服务人员流动性较大,经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的人员,随时会奔走他处谋业,新进入人员得重头培训,难以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相应影响了企业的凝聚力和职工的向心力。经营业主对送出去培训承担的投资风险较大,失缺了异地交流,引进管理经验,管理技术、服务质量的机会,这些都是服务质量难以快速提升的主要因素。
三、建议和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合理规划网点建设和规模,引导、监督、管理和协调服务,使餐饮业更加快速发展。
2、成立行业协会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服务作用。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制订行业发展规划,网点设施布局规划,宣传行业的政策、条规,完善行业管理制度等,使行业发展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提升整体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食品经营企业单位现状
我区现有与食品有关各类经营企业单位4769户。农贸市场28家(较规范11个,设施较简陋的有17个;总摊位数2554个,从业人员近万人);餐饮单位1137户,目前在816户餐饮单位(集体食堂321户除外),现已完成量化分级的647户,其中A级29户,占4.5%;B级113户,占17.5%;C级468户,占72.3%;D级37户,占5.7%。
(二)调研结果显示
居民普遍掌握一定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居民在选择餐馆和购买食品时,根据收入情况而定。大部分工薪阶层首选超市购买熟食食品或鲜肉;就近到农贸市场购买蔬菜;选择中型以上、大众化既干净又实惠或有一定品牌特色的餐馆就餐。但大部分老年人、低收入者和外来务工人员在购买熟食品和肉食品时更喜欢到农贸市场;在外就餐则喜欢到方便低廉的小餐馆。老百姓普遍对加快建设规范化农贸市场呼声较高,对无照经营、食品加工的卫生状况及食品质量表示不满,对小餐馆及大排档食品卫生安全表示担心。特别是对居民区周边的大排档要求对其“严格监管”的呼声强烈。
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规范执法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食品卫生安全领域法律支持不够。存在法律法规滞后和处罚偏轻,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现象。对违法生产加工经营者打击力度不够。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涉及多部门监管,职能交叉重叠。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无缝隙监管,不能形成较强的合力,影响工作效率。
推行和宣传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力度不够。强化明示餐馆执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措施也不够到位。
(二)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在餐饮业推行的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中,部分餐馆没有按照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要求明示A、B、C、D等级牌;部分中小餐馆不知道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大部分老百姓不知道其作用。
卫生状况级别档次低的餐馆数量占绝大多数,与食品卫生安全要求有较大的差距。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讲究饮食健康、营养、卫生和安全。但是,目前我区上档次有规模有特色,或大众化既干净又卫生的餐馆数量少,达到A、B级标准仅占22%;而低档次、无特色、卫生环境差,需整改或应取缔的餐馆数量多,评定为C、D级标准的达到78%。
餐饮业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部分中小餐馆、小加工、小卖店的操作间面积狭小,操作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生、熟食品储藏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和管理规定;厨房卫生环境脏、乱、差;部分经营人员及从业人员无健康证;部分餐馆、摊点无餐具消毒措施;部分单位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超范围经营。
大排档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突出。部分在路边或是居民楼底层经营大排档的餐馆,经营者自己没有执照,使用的是借或租来的经营执照;不具备食品卫生条件,食品的冷、热制作加工、储藏等设施都是临时性的。
食品准入存在漏洞。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虽然大部分餐馆能够按照食品准入制度要求,从指定供销厂家和市场采购猪肉、蔬菜、水产品等重点商品。但部分餐馆仍然存在不按指定渠道私下进货问题。
(三)不规范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不到位
我区农贸市场的总体设施状况列在城八区之末。由于不规范的农贸市场管理不到位,为市场内的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1.市场投入及管理不到位。由于市场不规范,市场的主办方不愿意进行投资建设或配备相应的设施,市场内经营食品的条件和卫生环境差。市场管理人员只管收取摊位费,对市场缺少有效的管理。
2.对食品经营及从业人员管理不到位。市场内从事食品加工经营的小餐馆、小加工的人员及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无食品卫生许可证、无执照、无健康证的情况;熟食品、干货制品暴露经营,卫生环境条件差;超范围经营;食品进货渠道混乱,票、证不全;餐饮服务人员主要是外地务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偏低且流动性大。
3.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其他问题。我区衙门口地区的向丰宝龙农贸市场无证经营的现象较为严重。另外我区部分自然村外来人口居住的大杂院,成为伪劣假冒食品的制作窝点。制作加工和供应的“烤鸭、肉馅、鸡排、腊肠、酒”等食品和饮料令人担忧。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力度
建立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理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职能,形成高效、统一、权威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增加食品卫生安全专项资金投入。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解决监管人员不足等问题;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监管人员整体职业素质和规范执法水平。
加快对我区现有不规范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争取市有关部门对不规范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资金的支持,用足对新建社区菜市场的政策。政府应对投资建设经营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的社会单位或个人,给予分级的政策优惠或资金补贴。研究制定食品卫生安全长远规划。
(二)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监管执行力
一是严把食品卫生安全准入关。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源头的控制,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安全准入制度。抓责任的落实、加大日常监督的频次。
二是强化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量化分级管理。对所有参加卫生质量量化分级管理的餐馆,要求在门口挂A、B、C、D等级牌,定期进行检查,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对达到A、B级标准的餐饮单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将监督重点放在级别低、风险度较大的餐馆;依法规范中小餐馆,促使其上档次、上水平;对卫生环境差餐馆限期整改,提高级别档次。在我区奥运场馆周边地区进行试点,参照卫生部在海淀区试点实行的公示餐馆卫生状况的脸谱方式,强制执行餐馆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强化餐饮业自律意识。指导建立餐饮行业协会、商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餐饮行业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与服务,使其成为行业治理的主体。强化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行业形象,促进餐饮行业发展与管理。
结合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高标准的《管理办法》或《保障服务奥运行动规划》。重点对奥运会场馆周边的餐馆和大排档等进行24小时食品卫生安全“无缝隙”监管。确保在奥运会期间不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三是加强对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对现有不规范农贸市场内的食品加工、经营者及摊位,进行重新审核登记建立档案;严格实行每日对农贸市场所经营的食品、蔬菜、水果检查进货渠道及检测票证和台帐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市场主办方合法经营,对出现超范围经营和管理不到位的,要依法处罚;坚决取缔不规范农贸市场内临时性、无执照、无上下水、无消毒保障的食品餐饮摊点;建立农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保证金制度,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提高市场的自我约束力。为所有的农贸市场配备相应的简易检测(箱)设施,让大家买着放心,吃着安心。
(三)深入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宣传教育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方面的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的食品卫生安全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大向社会广泛宣传的力度。不仅让餐饮行业知道食品卫生质量A、B、C、D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也要向社会和老百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关键词:残疾人 就业 歧视 康复服务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228
近几年,“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就业难”已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成为了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每年到了毕业季都会有一大批的新生劳动力涌入社会,再加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正常劳动者想要找到一个好工作很困难。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残疾人又有自身条件的缺陷,这无疑增加了残疾人找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在涉及一些技术方面的岗位,残疾人如很难适应的话,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残疾人的就业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从促进残疾人就业的角度出发,对江苏省宿迁市的残疾人做了本次调查,目的在于更深入地了解目前宿迁市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然后对症下药,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调查研究方式中的个别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从宿迁市残疾人联合会获取了宿迁市登记在册的所有残疾人的信息,然后选取了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简单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信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3%。
二、宿迁市残疾人群体的就业基本状况
目前宿迁市共有残疾人约为35万,就业率为60.84%,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未能就业。就业的残疾人也面临着同工不同酬、工资收入低和岗位不稳定等问题。此外,在中国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有些企业仍然存在着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几个比较突出的现象:
(一)残疾人文化水平和职业技术能力比较低
调查发现,大专和本科及以上的人占到18.53%,高中学历的占到了20.28%,初中学历的占30.77%,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30.42%。有34.97%的被调查者反映是他们自己不想上学,因为在学校会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有45%的被调查者表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上不起学;还有14.34%的被调查者反映,因为身体残疾没有学校愿意接收。而且只有少数残疾人会一些按摩、修鞋、修理家电等手艺,大多数残疾人并没有可以赖以生存的职业技能。从总体来看,残疾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生存的职业技能。
表1 受调查残疾人文化程度
[学历\&人数\&比例%\&大专和本科及以上\&53\&18.53\&高中\&58\&20.28\&初中\&88\&30.77\&小学及以下\&87\&30.42\&合计\&286\&100\&]
(二)残疾人康复服务不够完善
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帮助残疾人的身体机能的恢复,提高残疾人的劳动能力。但是调查发现,55.94%的残疾人未能充分利用康复服务。因为康复训练是个缓慢的调理、恢复过程,部分残疾人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变化不大便会放弃训练。而且,目前宿迁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还在开展中,各类的康复器械和专业的康复技术人员还不够充足。
(三)企业仍存在歧视残疾人现象
宿迁市关于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有关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都要按本单位在职在岗职工总数的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这个规定比例的要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但是,有部分企业主仍然表示,他们宁愿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也不愿意接受残疾人,因为残疾人工作的效率比较低,达不到企业生产的要求,还占用了一个正常员工工作的岗位。而且他们还认为招聘身体有明显缺陷的残疾人会有损企业的形象。还有部分企业虽接受残疾人,但是对残疾人同工不同酬,甚至克扣残疾人的工资。
三、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
从以上这几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中,我们总结出了几个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残疾人的教育程度
宿迁市的特殊教育工作做得还不到位,整个宿迁市的残疾人共有35万,但是特殊教育学校仅5所,宿城区、宿豫区、泗阳县、泗洪县和沭阳县各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学校共有老师173人,学生651人。不管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老师人数,还是学生人数,都是远远不够的。特殊教育对于残疾人来说,可以教会他们与人交流,教会他们生活自理,疏导他们的心理,让他们能够融入社会。职业教育则可以帮助残疾人获得一些职业的技能,方便他们找到工作。而且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可以有比较明确的就业方向,让他们能尽快走上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职业教育对于残疾人可以起到帮助其就业、解决其基本生活需要,进而提高其职业满意度的作用。
表2 宿迁市特殊教育学校情况统计表
[学校\&教师数\&学生数\&沭阳县特殊教育学校\&31\&152\&泗阳县特殊教育学校\&39\&127\&泗洪县特殊教育学校\&30\&82\&宿豫区特殊教育学校\&52\&231\&宿城区启智学校\&21\&59\&]
(二)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
调查中发现,表面上有54%的残疾人参加过职业培训,但是这54%参加过职业培训的残疾人中又有88.09%的残疾人表示:他们参加的培训大多数是讲座形式的,由企业的技术人员或者是社会的志愿者给他们简单讲解一下求职的注意事项、技能要求等。这种为期短短几个小时的培训既没有教会他们什么专业技术,也没有带给他们什么实质上的帮助。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尚未摆到应有的位置,残联给予的重视还不够。承担全宿迁市35万残疾人培训就业与服务指导的市级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编制仅有几人,这样的人员配置根本就不能充分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而且全市中高级职业培训指导师也只有少数的几位,绝大多数未接受培训就业指导专项业务培训。这样开展的培训在质量上将会大打折扣,残疾人将得不到专业的指导,不能快速准确地定位职业的方向和目标,就业成功的速度将会减缓。
(三)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体系
目前,宿迁市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不到位,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长期的康复训练治疗缺乏耐心。二是康复服务的运行缺乏资金作为保障。康复训练所需要的场地、器械包括专业技术人员都需要资金,导致康复服务的发展缓慢。三是缺乏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对残疾人的康复没有系统的评估,使得残疾人康复治疗进程缓慢。康复业务员水平低,先进的康复知识无法及时应用于具体的康复治疗过程中。
(四)企业对残疾人的歧视
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歧视,比如:在同等条件下,企业不予录取残疾人;企业录用了残疾人,对其不同工同酬、克扣工资。这样不仅伤害了残疾人的自尊心,还让他们不能获得生活来源。虽然在我国的《宪法》和《劳动法》中都有针对残疾人反就业歧视的规定,但是企业这样做并不会招来多大的麻烦,也不会对单位造成什么损失,更不会受到相关的惩处,最多就是缴纳保障金,所以他们才敢对残疾人进行歧视。而且残疾人法律维权意识较差,遭遇就业歧视时不知道寻求法律保护,以至残疾人控诉无门。
四、建议
针对上述提出的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几个因素,给出相应的一些建议:
(一)完善残疾人的教育机制
这就要求政府大力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落实好残疾人教育救助政策,减免学杂费、给予生活补贴等,尽量使广大的残疾学生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建设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还可以结合残疾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与相应的职业高中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尽最大的努力使残疾学生能够直接进入特殊职业高中学习深造,让他们能够拥有一项用于就业的职业技能。这样不仅能提高残疾人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而且还能减轻残疾人就业培训部门的负担。
(二)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
1.加强残疾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是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质量的关键点。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展开,要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计划,争取做到以岗位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还要针对不同类别、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层次的残疾人,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以满足各种类别的残疾人的培训需求,使得每位残疾人都能得到相应的技术培训,为就业创造条件。
2.加快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质量的有效环节。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可以有效地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广招人才,各级残联可以公开招聘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乐于奉献的人才充实到技能培训的师资队伍中。同时,还可以在企业、高校中选聘一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人才担任培训的讲师。
(三)加快康复服务工作的开展
1.加强康复机构的专业人才培养。外部招聘专业的康复理疗师、评估师,内部选拔优秀的人才进行康复服务工作的管理学习。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活动,提高康复机构专业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做好康复知识的宣传工作。我们可以借助“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契机,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残疾人的康复效果,提高社会关注度,让人们知道残疾人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四)加强立法,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在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都有针对歧视残疾人的相关法律法规,如韩国的《关于促进残疾人雇佣平等的法律》。因此,我们国家也要加强残疾人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残疾人就业歧视的企业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还应该建立残疾人就业反歧视的举证制度,只要残疾人证明自己符合岗位录用条件而没有被录用,则完成举证责任,用人单位则要证明自己拒绝录用残疾人具有合法合理理由,而不是歧视。当然,为此国家要出台残疾人就业岗位资格标准规范。
五、结束语
残疾人就业问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一个有关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残疾人的生理缺陷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所以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提高残疾人就业率,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仕勇,梅紫.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影响研究[J].调研世界,2015(4).
[2]肖菊英.我国残疾人就业研究进展及启示[J].绥化学院报,2015(01).
[3]徐景俊.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
[4]张圣林.人权保障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2014(3).
[5]罗遐,兰瑶.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的调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
[6]章群.论我国残疾人就业权的法律制度保障[J].长春大学学报,2015(7).
为了掌握晋城市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执行程度,我们分别对泽州、沁水、陵川、高平四个县、市的36家餐饮业履行工资协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整体情况作一分析整理。
一、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执行开始起步。作为劳工领域相对专业的一项工作,工资集体协商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从我市的四个县、市来看,高平市则是四县市中落实情况最好的,大多数的餐饮企业都建有自己的工会组织,85%以上的企业都签订了工资集体协议。沁水县有5家餐饮建立了工会组织。陵川县共产生了2家建制大型餐饮企业,小饭店、小餐馆还没有纳入工资专项合同覆盖范围。泽州县由于其所辖餐饮基本上是乡镇煤矿开办、隶属关系复杂、管理交叉,因此,此项工作的落实相对缓慢,且参差不齐。从职工的工资收入来看目前是等于或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与未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前相比74.3%的职工感到工资有所增长。
二、工资集体协商引起了劳动者的关注。从沁水县的调查中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60名职工中,认为工资协议有明显作用的112人,占总人数的70%;5家接受调查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应该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认可率达到100%。大家认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企业的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高平的调查显示,669名被调查职工,有248人认为工资协商有明显作用,341人认为有一定作用,两项合计为589人,占总人数的88%;18家接受调查的企业负责人中,有17人认为企业应该建立工资协商制度,认可率达到94.4%。
三、政府的重视力度还不够。从四县市餐饮业的工人工资来看,普遍以政府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企业执行的基本工资标准,而且不能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和双休日,加班费的执行也很脆弱。即使履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单位,合作也制定的非常简单,流于形式,协商程序也仅限于领导层,形同虚设。正如高平的情况说明中所言:“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后,有20.3%的企业不向职代会报告集体合同履行情况,有17.7%的企业未建立工资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监督检查组织部。最根本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推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向来是我国出口经济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优势,地方政府也给予这些企业很大的政策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对于推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导致各地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进程和成效的参差不齐。
四、存在问题分析
一、基本情况
XX社区美食产业大多以经营会泽传统小吃、菜品为主,平凡如荞丝稀豆粉、燕麦汤圆、豆花米线、洋芋粑粑、包谷米线、包谷饵块、荞饭、包谷饭,奢华如羊八碗、碗、宫廷药缮全鸡等,可谓品种繁多、口味各异,适合各个年龄、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其中,“人和酒楼”颇具代表性。
人和酒楼,位于县城老街中段,有20多年历史,目前,是会泽县城内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餐厅。 人和酒楼由中式烹调高级厨师王云保先生主厨。酒楼秉承会泽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不断开拓创新,主营正宗滇味、地方特色菜:生炸鸡、拉条鸡、宫廷药缮全鸡、芙蓉鱼片、红烧扣肘、千张肉、粉蒸肉、龟羊汤、撅菜汤、宫爆肚条等系列名菜, 2003年被云南省烹饪协会授予“云南餐饮名店”和“云南名吃”等称号。
二、 发展现状和优势
近年来,会泽县节假日餐饮和旅游餐饮持续升温,社会消费能力增加,特别是家庭和私人消费明显增多,美食产业的发展是靠着招牌菜的名声、新菜系的跟进速率以及服务的态度,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更新,就餐的环境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依据。各餐饮业主为了更好的吸引顾客,适应人们消费需求,大力改善餐饮环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改变了餐饮业的形象,提升了餐饮业的整体水平,使餐饮业朝着科学、文明、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以“人和酒楼”为代表的这一类老牌传统餐厅,在招牌菜和口碑方面是具有竞争力的:一般下半年为婚宴的旺季,“人和酒楼”也总是天天有包席,婚宴的收入占到营业额的百分之八十,平时主要接待家庭聚餐、朋友聚会、单位接待等,这些都主要依靠老顾客和口碑带动。
三、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人和酒楼”在网络和旅游地图上都作了宣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因为店面位置(门前不开阔,没有停车场)以及就餐环境的限制,游客就餐和高档消费始终做得不太理想。这其实是XX社区辖区范围内大多餐饮也经营者共同的困惑。因为XX社区主要是以老街为中心,在老街设为步行街之后,餐饮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很多人愿意选择到北环路、振兴街等便于停车的地段去就餐;更为尴尬的是,那些愿意享受步行乐趣和钟爱传统美食、或慕名而来的本地人和游客,却常常因为这“步行街”上呼啸而过的摩托车、汽车而兴致大扫、失望而归。。。。。。
其次,XX社区范围内的餐饮店大多存在经营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会泽县属于发展中的城市,人均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但物价消费水平却相对偏高,虽然近年来会泽县的餐饮市场在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企业管理化与组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经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大部分管理与服务人员没进行过专业化、正规化的业务技能培训,父子店、夫妻店、早餐店、便餐店居多,零散的餐饮门店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同时,因资金欠缺、信心不足、安于现状、菜品雷同等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会泽餐饮不缺少名片,而是缺少把名片发出去的人,导致“外地人不知去哪吃,本地人不知吃什么”的怪圈产生。偌大的城市中,发掘一家中意的餐馆,一桌可口的宴席,人们就会像蜜蜂采蜜一样,蜂拥而至,造成了很多的麻烦。这主要是由于会泽的特色餐饮,分布过于稀疏,丰盛美食,散落各处。目前。会泽有餐饮店面无数,也有些形成了饮食一条街,但档次不高,规模不大,特色不鲜明却是事实。虽然美食资源丰富,但却缺少有名的特色美食街,店面分布较为分散,少有多种美味在一起的街面。很多人只知道自己居住周围的一些小吃店,或者哪一家有什么特色招牌菜,但却没有一处能将这些美食汇集在一起的地方。晚上,经常有很多人开着车到处找寻那些散落在会泽不同街道和角落的特色美食店,而外地朋友来也必须要会泽人领着才能找得着这些小店。虽然北环路也分布着较多的餐饮店,振兴街一带的发展也带动了餐饮业的繁荣,但能代表会泽美食特色的街道却一直没有出现。
另外,员工素质和卫生状况也不容忽视。服务主要集中问题在:服务员情绪问题、服务员业务不熟问题、服务员职业素质问题。大多餐饮门店招人是招来就用,根本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卫生状况是:大部分餐饮餐具分两大类:一是由餐具消毒公司提供。二是有自主清洗消毒。调查走访和食客的反映,总体对餐具的卫生状态不满意,经常出现油污和脏垢的现象。
四、加快美食产业发展的建议
1、对步行街的整体环境进行改善。既然是“步行街”就不能有机动车通行,这不单只对餐饮业有好处,对会泽整个城市的形象都将有所提升。
2、加大对私营餐饮业的扶持,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使其有能力调整改善经营机制,加快发展步伐。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性行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展现出繁荣兴旺的新局面,目前全国已有餐饮网点400万个。但高速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非理性消费、食品安全事故、城市环境污染等,已经成为我国餐饮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那么,研究绿色营销就成为餐饮业自身发展的必需。
一、餐饮业发展现状
由诺美咨询完成的《2012―2017年餐饮行业投资形势及产业运行策略深度调研报告》内容显示,2011年中国餐饮业收入达到20635亿元,同比增长16.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1.2%;2012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实现10837亿元,增长1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1.04%;商务部的“十二五”期间促进餐饮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餐饮业保持年均16%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零售额突破3.7万亿元,并培育一批地方特色突出、文化氛围浓烈、社会影响力大、年营业额10亿元以上的品牌餐饮企业集团。
餐饮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形成一套良好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体制。目前,餐饮行业还普遍存在“脏、乱、差”的局面,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餐馆,很多制成品表面上是很可口卫生,但其制作工序中却存在这很多安全隐患问题,如原材料质量有问题、加工过程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虽然工商局和食品安全局已经对此情况进行打击,但其力度仍有待加强。
(2)绿色产品尚未成为餐饮业的首选产品。绿色产品是指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污染少、可再生或回收利用的一系列无害产品。虽然绿色产品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首选产品,但是,餐饮企业在绿色产品上的开发和使用意识还很薄弱。一方面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的绿色程度还刚刚开始,许多产品在绿色功能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或欲望。另一方面,在有些生产经营者的心目中,是否开发、生产、使用绿色产品,取决于它带来的利润能否超过普通产品。特别是中小型酒店和饭店。例如:很多酒店和饭店为了节约成本,炒菜时所用的食用油一般都是质量中等偏下的油,而且一些用来炸东西的油更换周期较长,长期拿来炸东西使油质质量再降低并产生一些沉淀物质,食用这些产品会对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有致癌隐患。
(3)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一方面,很多餐饮企业生产经营仍是在一味追求近期和微观效益的理念下进行,仍按照传统单向线性模式,对眼前利益考虑很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较少。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落后、生产方式滞后,导致餐饮业投入多、产出少,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甚至产生大量“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据温州市环保局透露:几年温州市区餐饮业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到市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仅一个区就有100多家排污不合格的餐饮企业。
二、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策略制定、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产品生产定价、分销促销过程中,注重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统一,防止污染、充分利用和回收再生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以消除或减少其生产经营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而开展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针对餐饮业,开展绿色营销策略,能有效解决其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实现餐饮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具体如下:
(一)政府推动绿色营销的实施
我国应加快现有法律法规的修改,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强化法律监管,以法治企,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经济内部化,即通过法制程序强制性地引导企业行为朝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方向发展。另外,还可以进行政策的绿色倾斜和提高行业的国家标准,积极实施ISO14000 和环境标志认证,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二)开发绿色资源和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开发应注意:其一,在食品原材料选择上面,应该选择绿色有机食材;其二,在设计产品时,应以节省材料、减少污染为目标,最好选用无毒、无害容易分解处理的材料,着重使用无公害、养护型的新能源、新资源;其三,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必须实行全面绿色质量管理。
(三)树立绿色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就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就必须注重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努力使他们把环保和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积极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观念,各层次、各部门都应以绿色营销观念为指导,了解到高额的环境投资不是没有回报的,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环境投资应该作为成本计入绿色产品的价值,这样就可以获得比非绿色产品更高的利润。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增加环保投入,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是企业节能降耗、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瞻性投资。
在讲求绿色、健康、环保消费的当今社会,餐饮企业只有将“绿色”的概念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蕾.绿色营销概论[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10).
[2]刘致良,冼锋.餐饮企业绿色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7).
[3]杨洁.顾客视角下饭店绿色营销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0,(8).
[4]李鑫.绿色食品――21世纪的主导食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一、 食品安全基本状况
(1)食品安全监管状况。
经过一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我们分析研究辖区内食品安全形势,针对发现的问题整体部署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整合了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执法资源和力量。每逢“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我们精心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和联合检查,规范整顿市场秩序,确保广大群众饮食安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2)食品安全状况
根据对市场调查了解,辖区内的食品安全存在着一定隐患。蔬菜等农产品中残留有毒有害物质;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质量管理意识不强,产品不精不细,特别是熟食加工、豆制品加工烧饼馒头等面食品加工都为小作坊式生产,滥用食品添加剂,粗制滥造,卫生环境差;一些企业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差,经销过期变质食品和三无食品;餐饮业中大型企业和学校食堂基本能够达到卫生标准,但一些小吃部、小饭店多数卫生环境差,餐具没有按要求消毒,80%配置的消毒柜未使用。
二、我市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餐饮食堂内卫生状况较差、生熟不分,没有必要的消毒设施;街头饮食摊点和夜市大排档的卫生状况堪忧。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有特色的街头小吃摊点和夜市大排档日益增多,在我市约有上百户。绝大多数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够,食用油的购进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的盲点,是一个病从口入的隐患。
(2)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明确划分了各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较好的解决了交叉监管,多头监管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
(3)农民在种植上为了防治病虫害、除草、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农药、化肥的使用率较高,许多蔬菜上残留农药,而小餐饮饭店只是进行简单的清洗,许多农药仍残留于蔬菜上,为消费者饮食带来很大的危害。
(4)小食品生产加工作坊无证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检测,卫生条件比较差,对所生产的产品的安全就埋下了安全隐患。
(5)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严重不足,对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三、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针对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1)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统一协调,整合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职责,加大食品综合监管力度。整合现有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使各部门既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问题。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督察督办力度。
(2)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一是继续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二是构建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
(3)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营造浓烈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掌握鉴别假劣食品知识,了解食品监管的有关政策,把健康的消费观念植根于群众心中,倡导消费者的绿色有机消费行为,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关爱生命和健康”的浓烈社会氛围。
(4)加强对食品安全源头监督管理,把监管关卡前移 。一是严格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登记审批,购进、销售实行登记备查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加强源头污染治理。二是提高餐饮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市场准入标准,实施资格强制认证制度。对新办经营企业发证时必须达标,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把小作坊式食品企业逐步淘汰出局。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 农业 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 政府 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 粮食 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20XX年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20**年 统计 ,()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 劳动 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研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研,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 医疗 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 经营 管 理 技能、 文化 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 科技 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行业薪资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市总的有关要求,区总工会于近期通过问卷调研、随机访谈等形式对全区职工工资收入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根据抽样的方式,共发放调研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0份,涉及餐饮、纺织、电子通讯等8个行业,其中餐饮业60人,占调研人数的22.2%;纺织业10人,占调研人数的3.7%;服务业52人,占调研人数的19.3%;建材行业20人,占调研人数的7.4%;批发零售业46人,占调研人数的17.0%;铁路电气化40人,占调研人数的14.8%;电子通讯业8人,占调研人数的6.7%;其他行业24人,占调研人数的8.9%。
一、基本情况
1、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其中,签订的92人,占调研人数的68.1%;未签订的43,占调研人数的31.9%。
2、工作岗位情况。其中,一线工人88人,占调研人数的65.2%;辅助生产工人8人,占调研人数的5.9%;技术工人16人,占调研人数的11.9%;一般管理干部7人,占调研人数的5.2%;其他岗位16人,占调研人数的11.9%。
3、月工资收入1500元以下的35人,占调研人数的25.9%;1500~2300元的81人,占调研人数的60.0%;2300~3200元的19人,占调研人数的14.1%。
4、在调研中,132人的月工资发放没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占调研人数的97.8%。
5、在所调研的人中有131人了解自己的月工资额度,占调研人数的97.0%;不了解的4人,占调研人数的3.0%。
6、在调研中有123人对自己目前的工资收入水平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占调研人数的91.1%。不满意的12人,占调研人数的8.9%。
7、单位为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的有38人,占调研人数的28.1%;部分缴纳的54人,占调研人数的40.0%;没有缴纳的43人占调研人数的31.9%。
8、关于《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度调研种,非常了解的4人,占调研人数的3.0%;知道与知道一点的为44人和79人,分别占调研人数的32.6%和58.5%。
9、认为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于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劳动报酬权益,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有很大作用与有一些作用的分别为47人、46人,分别占调研人数的34.8%、34.1%。
二、调研结果分析
从调研结果来看。
1、在调研者中,签订劳动合同的占68.1%,说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有一定成效的。但从比例可以看出,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是很高,还需我们加大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力度。
2、调研中,月工资发放有97.8%达到了最低工资标准以上,说明我们的监管力度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3、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情况,全部缴纳的占28.1%,说明社会统筹有关要求还没有达到全覆盖,这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
第一,引导餐饮产业走大众化餐饮的发展之路,更好地服务民生。商务部2007年9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工作的意见》(商改发【2007】358号)对地方餐饮发展指明了大众化的方向。例如杭州对新开的标准化早餐连锁门店,给予一次性2-4万元的奖励。
第二,走绿色节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树立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的典型。例如新疆对利用清洁环保工艺在全国各地开设馕店、烤肉店的经营者给予一次性3000元补贴;重庆和南昌对餐饮企业购置实际使用节能节水、安全生产、清洁能源等专用设备的,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从企业当年应纳税额中抵免。
第三,走城乡统筹的产业联动发展之路,发挥餐饮在农、牧、林、旅游、文化等产业的综合效应。例如重庆餐饮业在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中,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自主研发费用,按实际发生的150%进行税前扣除;新疆、重庆、山东青岛对餐饮业建农产品原辅料基地,进行农产品、原辅料、调味料加工生产的,给予财政补贴或按规定减免所得税。
第四,走工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提升餐饮竞争力。例如重庆对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厂、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引进的新技术和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加工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杭州对总部在本地,在国内其他地方连锁直营、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餐饮企业,或投资在境外的餐饮企业,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现金奖励。
从重点餐饮企业扶持政策来看,各地方政府通过现金奖励和补贴的方式推动餐饮企业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强化企业内部规范化管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谋求创新发展。新疆、湖南、重庆、成都、杭州、南京对获得IS09000、HACCP认证、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地方老字号和著名商标、全国或地方名店绿企、国家级烹饪大赛获奖、对地方经济有突出贡献的餐饮企业给予了最高50万,最低3万元不等的现金奖励。杭州甚至对入驻杭州的国际国内餐饮品牌按营业额、经营规模等条件给予5万到10万的奖励,对餐饮老字号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信息化建设提升、食品安全设施设备建设的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财政资助。
此外,随着部分城市餐饮规模和竞争力不断提升,餐饮企业上市和境外投资事例不断涌现,这些餐饮企业将地方城市品牌打造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地方餐饮经济发展有巨大的示范效应。重庆、湖南、杭州等城市分别对民营餐饮企业上市给予税收补贴、信托债券发行的政策支持以及100万到50万的现金奖励;成都对开设在境外的餐饮直营连锁店,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经营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每店给予30万元补贴。
结合餐饮产业发展的长远战略及地方餐饮发展的综合目标,各地方政府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规划目标,还从优化环境、引导产业和扶持企业、人才培养、行业组织发展、地方饮食文化建设以及城市餐饮形象推广宣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优化餐饮发展环境的政策
在优化餐饮发展环境方面,各地方政府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交通、行政检查及监督、灯饰及广告审批手续、用地政策等方面,具体政策如下页表格。
从政策实施效果及适用性来看,重庆最新出台的餐饮发展促进政策更好地考虑了餐饮企业的实际运行难题,特别是在中央厨房建设和老字号企业发展的用地政策,对餐饮业的规模扩张与发展壮大将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我们也能从地方政策中看到,有关餐饮企业开办、经营过程中的行政审批项目的改革或调整内容没有涉及。据我们对餐饮企业的调研,在行政审批手续问题上,除了工商、税务、质检、公安收取的各项办证的统一费用外,还有各地五花八门价格高低不同的环保审批的检测费用,甚至还有个别地方根据店面面积在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时收取的费用。最轰动的莫过于1998年郑州市政府成立了6个馒头管理办公室,对馒头加工经营一律采取许可审批制度;以及2012年7月9日刚刚叫停的已暂行14个月的《甘肃省生产加工食品小作坊加工许可管理暂行办法》,根据该办法,加工油条、卖馒头都需要办行政许可证。
此外,中国烹饪协会曾经接到部分餐饮企业反映,一些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例如上海、山东等地,存在着在餐饮企业根据《食品安全法》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后,还要求餐饮企业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重复行政许可、重复监管的问题。就此问题,中国烹饪协会于2011年11月份向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提交了《目前餐饮行业领取双证许可的调研报告》,同时建议修订《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管理办法》。
2012年8月22日在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七大举措,决定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重点支持和鼓励民营资本、小微企业发展,首先在广东省开展试点。希望各地方能借此改革契机,切实有效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同时各地方协会也要深入开展餐饮企业调研,为政府进行餐饮行业的行政审批项目调整改革建言献策,并发挥自身密切联系企业的优势,确保改革见实效,真正减轻企业负担,避免出现撤消了老审批项目,又出现新行政许可的问题。
其他扶持政策
一、加强餐饮人才培养。新疆、重庆、南昌、南昌等地将餐饮从业人员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金和再就业培训资金范畴,根据规定给予补贴。
二、推进餐饮管理、技术、服务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核。杭州对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技术职称人员数量占本企业从业人数的比例达80%以上的餐饮企业,一次性资助10万元。
三、开展餐饮业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在各类先进表彰中考虑餐饮行业从业人员。杭州对符合人才引进相关条件的餐饮优秀人才,可按规定申购人才专项房,餐饮业外来务工者,符合有关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就医问题、安排子女入学。
早上九点,实践队从居住地出发前往葡萄园。从队员们居住地徒步到葡萄园来回需三个小时的时间,即使出发前辅导员已经给队员们打好“预防针”,可高低起伏的山路依旧让队员们叫苦不迭。“我当时满脑子都在想,怎么还不到呢?快到了吧!”13级的刘宜静说道。一路上,队员们都互相鼓着劲儿:“马上就到了”,“快点儿走,别掉队了”。互相扶持着,实践队于上午十点半到达葡萄庄园。
佘运雄是恩施市沐抚办事处木贡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负责葡萄园产业的种植、经营与销售。在从事葡萄园产业前,他曾在双河镇种植娃娃菜,在农业生产方面有一定的经验。2011年,他受到沐抚镇政府的邀请,来到木贡村管理起葡萄园产业。
“我们的葡萄有两个优势,一是香味独特,二是‘富硒’,这是别的品种的葡萄都比不上的。”佘运雄说道。葡萄品种的优势使得销售也十分顺畅,一天摘下来一百多车葡萄,两天就全卖光了。葡萄的热销使得政府对发展葡萄园产业更加有信心,给予的支持力度也逐渐增大。
由于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原因,整治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建立现代市场体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任重道远,尚需进一步努力落实各项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市提出了以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彰显古都风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西安,向着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目标迈进的指导思想,对如何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结合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市场体系的发展实际,我们提出了发展与规范并重,形成政府和社会各方合力的发展思路。通过大力发展商品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市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场监管体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市场环境等措施,来促进我市尽快建立统一、公平、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市委、市政府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管理提供参考。
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完善功能、扩大消费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拓宽消费层次领域,完善城乡服务网络,发展新型营销业态,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十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一五”计划的全面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快,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将快速升级,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会进一步加强,竞争也将更为激烈。面对这样的大背景,为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商品市场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
一、我市市场体系发展现状
我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按照 “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以“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为目标,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我国商品市场快速成长,市场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商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和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设施。目前,全市商业网点已达14.59万个,千人拥有网点数20.3个,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场近50个,其中大型综合超市26个;零售企业中年销售过亿元的商场有15家;全市拥有各类交易市场514个,XX年成交额290亿元;全市拥有餐饮业网点3.28万个,XX年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68.3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各类宾馆、饭店、招待所1500多家,三星级以上宾馆56家;大型现代化专业展览馆3个,总面积10万平方米;购物中心、百货商店、连锁超市、仓储商场、家居中心、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等各种新型业态蓬勃发展。
(二)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3.2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7倍,年均增长12.2%。XX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4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5.2%,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商贸业拉动全市gdp增长由XX年的1.15%提高到XX年的1.49%,贡献率不断提高。五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一直保持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第一位和西部省会城市第三位,商贸业已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商品市场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在近5年时间里,我市市场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经营业态不断创新,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全市连锁企业已从XX年的45家、850个门店,发展到XX年的93家、1298个门店,涉及行业40个,销售额超过75亿元,同比增长33.92%。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商场店铺设施、条形码的普及、自动销售管理系统的应用、仓储设施和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较快发展。全市大中型零售企业80%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70%以上的连锁企业建立了自动销售管理系统,世纪金花、民生、国美等重点流通企业在逐步建立完善对外信息交流平台的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的有益尝试,建立了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的网上商品交易系统,顺应了信息化社会发展潮流,商品交易的手段进一步丰富。
(四)商品市场的对外开放取得了重要进展。几年来,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共新建大型商贸设施50多个,完成投资40亿元,建筑规模超过150万平方米,为商贸业发展增强了后劲与活力。尤其是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和外埠品牌企业投资我市,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大型商业集团已纷纷进入我市市场,带来了先进的业态形式和管理技术,促进了我市市场的竞争。几年来,共引进外资约1.2亿美元,内资约30亿元。目前,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百事可乐、易初莲花等世界500强企业均已在我市投资;外埠的家世界、人人乐、国美、苏宁等品牌企业已在我市建店,经营规模不断壮大。
(五)市场的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与商品市场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相适应,我市加快了市场体系建设的法制化进程,在认真贯彻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商品市场登记管理办法》、《连锁店经营管理规范》、《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规章的基础上,又结合我市实际相继制订出台了《西安市商业零售业态规范》、《西安市零售商业分级设置规范》、《西安市商贸业行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西安市开设大型商业网点听证办法》、《西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西安市连锁业发展规划》、《西安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西安市餐饮业服务规范》、《西安市农改超、集改超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会展经济的意见》、《西安餐饮业行规行约》、《零售业服务规范》、《美容美发业服务规范》、《西安市商业企业价格公约》等十余部行业规划、规定及规范,初步形成了依法治市、鼓励竞争、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体系框架,促进了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六)市场监管执法工作进一步位。近几年我市担负市场监管的主要职能部门,在经济户口管理、行政审批、首办负责制、企业登记注册、市场巡查、属地监管等市场监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在全市全面推行了商品准入制度,积极实施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全程监管制度;建立了企业信用数据库,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机制的建立;加快完善行政综合执法网络建设,初步构建起了以准入服务、信用监管、消保网络、快速执法、调度指挥、技术支撑为重点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各职能部门加强合作,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密切配合,在关系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虚假违法广告、商业贿赂、非法集资、安全生产等专项执法行动中,有效地打击各类经济违法行为,在整治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查处违法经济案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规范市场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西A农牧公司始于1989年,经过多年发展,2007年股份制改革后,公司快速发展。目前,山西A农牧公司已然成为山西省集畜禽繁育和养殖、饲料加工、屠宰等为一体的最大的国家级龙头企业。但山西A农牧公司营销策略依旧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山西A农牧公司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山西A农牧公司营销现状分析,发现公司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如下所示。
一是市场细分和定位不明确。山西A农牧公司把公司产品作为一个整体向市场推广,没有根据“B”牌鸡肉的种类特性和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进行细分,没有将公司产品根据高、中、低三个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划分,没有依托网络销售平台。
二是营销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山西A农牧公司营销人员激情不足表现为工作时上下班不准时、工作中常因个人私事而影响营销工作、营销工作总结和市场调研报告内容差且上交不及时等。究其原因在于,山西A农牧公司营销人员经常性到外地出差,生活不稳定,而营销人员到达一定年龄段后,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公司对营销人员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公司未给营销人员缴纳五险一金;公司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和晋升机制不健全,营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无法通过培训得到解决,更加重要的是晋升渠道狭窄。
三是营销渠道建设滞后。山西A农牧公司营销渠道建设滞后的问题在于,一是,公司对分布在全国各地商的控制不强。二是,公司对各类营销渠道的激励不足,I销渠道缺少工作激情。即营销渠道销售业绩没有得到公司返点或提成的奖励,公司对营销渠道方产品定位没有给与科学设计的支持。三是,公司对营销渠道的管理和服务机制不健全。即公司对营销渠道在配送公司鸡肉产品时出现晚点等问题,对配送缺乏信息化管理;公司对营销渠道的管理权统一收回公司,实施直接管理,致使公司与营销渠道的交流出现空白和断层。
四是品牌效应不佳。山西A农牧公司在品牌效应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一是发展理念上未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即公司没有理清“B”牌在市场的定位。二是,公司在广告宣传、营销渠道宣传等方面没有投入大力人力物力。三是,公司未在“B”牌的包装、logo等方面彰显公司鸡肉产品的绿色环保、高端鸡肉等形象。
二、山西A农牧公司营销策略的对策
针对上一节发现的公司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操作性强、易实施的营销对策。
(一)细分公司产品市场
根据山西A农牧公司主打“B”牌鸡肉产品的特性和消费人群需求看,应把“B”牌鸡肉产品的市场细分为:一是争取易受宣传影响的消费者人群;二是,针对追求畜产品营养价值的忠诚度较高的人群以品牌营销抢占;三是以外在包装和产品内在价值树立B品牌,争夺注重生活品质的人群。
(二)强化营销队伍建设
强化山西A农牧公司营销队伍建设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依靠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要求营销人员定时打卡、定时向营销中心汇报行程和工作进度,要求营销人员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履行职责。二是,借助公司的营销理念和公司执行文化,培育公司营销人员执行下派任务的及时性,调动营销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根据山西A农牧公司铺设营销点的实际情况,制定营销任务。三是,不断吸纳新鲜血液,从应届大学生中招聘有活力有冲劲有营销技能的新员工,并给与培养;从社会招聘营销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四是,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和拓宽晋升空间。
(三)渠道建设的完善
山西A农牧公司渠道建设应做到四个方面。一是,超市和社区等零售渠道。公司借助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的优势,积极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提供高质美价廉的鸡肉产品,扩大公众对公司品牌和社会责任的认知。公司在各大型超市开设专柜销售“B”牌鲜鸡肉产品,配以专门的销售员。二是,餐饮业等中端渠道。公司积极与肯德基等快餐店和高端餐饮企业合作,达成向餐饮业供应鸡肉产品的合作。三是,网络渠道销售。山西A农牧公司积极在淘宝、京东等网站开始“B”牌鸡肉产品销售柜台,便于网购人群在网上购买公司产品。四是,开设团购平台。山西A农牧公司积极运用公共关系促销手段,向各类企业推销公司鲜鸡肉产品。
(四)品牌营销
首先通过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山西A农牧公司的宣传,牢固树立公司品牌形象。以广告宣传的形式,让广大消费者知晓和了解公司及公司的“B”牌鸡肉产品。其次,利用公司各市县铺设点的资源,发放传单、做促销活动的方式,宣传公司。最后,依靠服务良巩固“B”品牌形象。借助在乡镇开养殖讲座、做公益事业、保证每一位消费者百分比满意等手段,为公司赢得顾客的认可。在社会公众认可山西A农牧公司品牌后,以品牌增加公司营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