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论文范文

时间:2022-09-15 15:12: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图书情报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图书情报论文

篇1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对人们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学是一门努力提高客观知识社会记忆能力的实用性科学,它的宗旨是为人们主动获取知识提供最佳工具与方法。图书情报学是为了人类的求知而建立起来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当前情报学理论研究正在蓬勃地向前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新的发展动向和新的发展路径。国内外许多情报学家都致力于图书馆情报学理论方面的深层研究,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图书馆情报学的见解,不断把图书馆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就从图书馆情报学的形成,可持续发展和发展途径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些研究和探讨。

一、图书馆情报学的形成

纵观我国图书馆情报学系统的发展历史,风风雨雨己走过了几百年。如果单从图书馆以保存文献为主要功能这一对象来说,从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情报学系统,只是由于战乱被毁掉了,但从前人留下的史书记载可以得出这一事实确实存在过。到今天图书情报学随着当今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完善和迅猛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离不开的一种文化职能机构。简言之,图书情报学就是在以图书馆为主,包括各种资料室、信息中心、情报中心、信息咨询机构、情报研究所以及培养各种图书情报人才的各大学的图书情报院系、各种类型的出版社、科研机构等当今社会主要的信息机构持续发展过程中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图书馆是他们的核心和发展源。

二、图书情报学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情报学在当今时代是如何发展的呢?这是因为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图书情报学也不例外,当学科发展过程中出现自身原有理论无法解决的新问题时,就预示着这一学科面临看重大变革。要实现这一跨越,有两个方法,一是发明新的理论方法。二是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往往是发现新的理论或方法,发明新的技术。在社会科学中,大多为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中的理论、方法、技术。

过去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借阅全凭手工,费时又费力,效率低,又容易出差错。自从计算机技术被引入图书馆管理后,这一状况彻底改变。借阅管理目录查询都由计算机自动管理,效率高、差错少,使图书馆管理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而现代科学的一大发展趋势是交叉综合,不仅是相似相近的学科之间进一步综合化,甚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由于学科之间的移植而形成交叉学科。现代科学中不存在截然独立的学科。在自然学科研究中参照引入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有关研究成果,反之亦然。综合化趋势促使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不仅要了解本学科的系统理论,还要了解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有关理论,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科研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对图书馆情报学的研究、发展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由过去的简单的文献情报学发展到当今的高科技图书情报学的综合学科,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代替了过去的手工操作和半机械化,填补了学科之间的鸿沟,使相近学科,甚至相差很大学科之间研究储存人类有价值的知识及先进的科学资料也能得心应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情报学这一学科人员素质也应相应的有较大的提高,与现代科学发展相适应,由过去的低级操作人员变为今天掌握高科技技术的高级人才,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才能更好的、更高速的为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提供得心应手的高科技信息和高科技情报。才能将图书馆办成为人类知识的公共记忆装置;及提供客观知识服务的公共场所。

图书馆做为人类知识的公共记忆装置,那么图书情报学也在给人们提供客观知识服务的这个公共场所中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超前的科学价值。这是因为情报学与社会、环境、经济、技术、文化、资源的协调发展是离不开的。

广域图书馆与图书情报学一体化发展是图书情报学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广域图书馆的基本特性包括:是介于书库与数据库之间的多维空间典藏图书馆;是介于各种馆藏内涵之间属于多元内涵与干系的图书馆;是具有执行栓释资料功能,发挥大媒体结构的复合图书馆;是继传统图书馆之后,充分提供资料、信息和知识化多频多元服务的新一代图书馆;是超越过去图书馆服务范畴,组成图书馆服务集成网络,并且创新价值的新世纪图书馆。因此,广域图书馆是集合了技术、政策、管理与经济效益于一个经营模式中的图书馆。总而言之,广域图书馆是图书馆思维与图书馆业务的大集合,也是图书情报学新拓展的坚实基础。将广域图书馆与情报学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形成了切合图书情报学一体化发展的新功能;面向社会的文化教育功能、信息和科研情报集散的枢纽功能、情报加工的增值功能及情报营销的市场功能。同时并能达到:收藏与展示相结合、收藏与研究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及途径

图书情报学在一体化结合的发展中,要想得到长足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先进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做为有机的结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面对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何才能继续保持图书情报学科的现有地位,如何给图书情报事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美好的发展基础,也就是说准备让图书情报学以何种新的服务方式和发展方式面对广大读者及其新的需求,这是图书情报学面临的新课题和必须去迎接的新挑战。尤其是对于我国这种发展中的国家来说,过去的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各种体制、法规就不健全或者比较单一,那么这种挑战带给我们的困难就更大,尤其是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的时候,将以何种方式弥补上去,还能有所创新,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未来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方向具有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集成化、智能化等几个明显的特征。

如今有人提出地球村,全球研究村等概念,也就是说到某个时候这个地球村只有一个宏观意义上的运行良好,内部协调的图书情报学系统。到那时侯,图书情报系统将在人类社会化、文明化、信息化的发展中扮演主体的角色,并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就是图书情报学系统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基于人们对未来地球村的构想,我们完全可以构想我们的一体化地球村图书馆。

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是三个重叠性很大的概念,但他们的内涵是逐步深化的,而集成化和智能化则是基于前面三个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他们都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的应用。当现代图书情报学系统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也标志着人类社会己经发展到了“地球村”时代。可是如果从发展阶段进行比较,我们的平均水平还处于半机械化、机械化时代,而国外具有先进水平的图书情报学系统正在进入电子化、网络化时代,至少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两代的发展水平。这个差距如何尽快弥补上,并且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战略的选择是相当关键的。所以要尽快赶上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必须采用跨越式的和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战略。这就是图书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科技保障。

篇2

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国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就已经进入到整合为主流形态的发展阶段。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方式主要有两种:通过一级学科内部的三个二级学科集成融合,以及跨学科外部交叉综合两种方式出现。[2]

(一)一级学科内部的集成融合是实现该学科内部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

学科集成指的是把N个分支学科综合在一起,使这些分支学科之间产生联系,最终形成一个有机学科整体,而学科的融合是指将N个学科综合在一起,使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从而发生反应,产生一个全新的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也是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三个学科在经历融合以后形成的一个全新的学科。不管是图书馆学还是档案学、情报学,都原本是文献科学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学科发展,他们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三个独立学科。但是这三个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逻辑关系的独立学科并没有实现有机的整合,重新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理想效果。直到1997年,国务院在颁布的文件中打破了原先这三个学科并不属于一个学科群的惯例,并将其整合为一个一级学科,这也使得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三个学科有了可以整合在一起的基础。自此以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得以出现,并不断发展,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篇3

特别支持: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研修内容:

从科研选题到论文投稿全流程

图书馆学情报学与科学研究规范

图书馆学情报学科研项目申请与报告撰写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前沿与热点

学术期刊投稿要求与写作规范

读者、作者、编者、学者讨论与交流

2. 授课教师:富有科研经验和研究成果的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学术期刊主编、副主编。

3. 开班时间和地点:时间:2016年5月31-6月3日(5月31日报到,6月3日疏散);

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4. 会议住宿:详见报到通知。

5. 报名方式:请登录“会议与培训”栏目登记注册报名,注明“写作培训”。也可填写会议回执表发送至邮箱 报名。

6.报名截止日期:2016年4月10日。

7.培训费用:1500元/人(交通和食宿费自理,2016年5月20日前转账或邮寄交费的为1400元,徐州本地参会者优惠一半)。

8.会议费转账信息: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分行

户 名:《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

账 号:11001007300059261059

会议费邮寄地址:北京北四环西路33号《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收。邮编:100190

9.联系人:赵芳

联系电话:13718119893;010-82623933 传 真:010-82621460

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图书馆逐渐朝着市场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得图书馆需要处理的信息更加复杂,而要提供的信息也更加广泛。在图书馆情报工作中,为确保各项信息的准确性,必须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剔除无效信息,并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处理,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处理分析信息,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2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

目前,很多图书馆都设置有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一种信息资源共享、馆藏资源数字化的信息系统,但受互联网的冲击,数字图书馆中蕴含着很多无效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从这些无效资源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通过检索方式,快速的搜索出这些信息资源,极大的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1.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情报工作的新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网络信息已经远远超过文献信息的增长,在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中,图书馆情报工作面临的信息数据越来越多,这极大的增加了有用信息的查找难度。网络信息的急剧增加不但没有缓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问题,还增大了网络信息与人们个性化信息需求的矛盾,这无疑拯增大了图书馆情报工作的难度。在以往的图书馆情报工作中,人们都是通过情报服务机构的文献检索和传递式服务来满足信息需求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们都能在网络环境中获得信息,从而满足自身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但仍有少数人由于习惯了传统的情报信息服务方式,不愿意接受新的情报服务方式,这就对图书馆情报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2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

2.1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技术的快速推送功能和大容量储存功能,极大的改变了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方式,拓展了图书馆服务功能,为确保图书馆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及时跟踪各种科研信息、搜集学术论文,并加大对电子出版物网站的关注力度,确保图书馆数据库信息资源的及时性、有效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2.2加大信息收集力度

图书馆情报工作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情报信息,为读者提供使用,为保证获得的信息及时、有效,图书馆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工具进行信息资源收集,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处理,从而汇集成简洁的情报集,供读使用。在网络环境下,读者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经常会在各个载体中出现,为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需要加大与外在系统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解决传统图书馆情报信息资源储备丰富,但开发不足的现象,这不仅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还能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资源,这对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2.3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获得的情报信息更加广泛、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情报人员需要有更加敏锐的信息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图书馆情报人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基础,扩展视野,更快、更准确、更正确的判断情报信息,并从海量的情报信息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适应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3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应用反思

3.1信息技术的不足

在图书馆情报工作中,信息技术虽然有不可代替的地位,但信息技术也不是万能的,很多情况下,信息技术并不能代替其他工作,如信息技术并不能改善当前图书馆的管理状况,技术大多数是由管理发展出来的,如果管理不到位,就无法为技术的更新提供保障,这也使得信息技术的优势无法充分体现出来;信息技术并不能代替文献信息,文献信息是图书馆的象征,图书馆不能因为吸引广大读者而使用数字图书馆代替文献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情报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存在的不足,优化图书馆情报工作。

3.2图书馆文化的变化

在图书馆情报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时,要与图书馆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网络环境下,随着图书馆情报工作方式的转变,很多工作人员难以适应,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做好准备,很难改变技术实施过程,这就使得信息技术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图书馆情报工作中采用信息技术时,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文化的有效结合,利用图书馆文化帮助图书馆情报工作人员掌握信息技术,从而为信息技术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5

1.1选择数据库。本文选择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检索,从期刊来源、论文年代、核心作者等方面对图书馆知识管理论文进行分析统计。

1.2数据的检索和选择。数据选择的时间跨度为2000--2013年。为了提高查全查准率,检索项限定为题名,确定的检索式为图书馆知识管理计量。

1.3检索结果。根据以上检索条件和检索式,于2014年2月对国内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方面的论文进行了检索,共检索出1708条记录。这些文章主要分布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研究、教育、医学卫生等,通过分类检索,可分别在图书情报学、科学研究、教育分别检索到1506、26、22条记录。

2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结果分析

2.1论文年代分布统计与分析。要了解某一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首先可以通过该领域学术的时间分布。根据表1来看,从2000-2013年,13年来图书馆知识管理文献量基本呈上升趋势。自2000年以来共发表相关文章1708篇,其中2000年发表的只有7篇,2001年有24篇,2003年增长到近100篇,至2005年达到峰值(全年发文量196篇),2006年文献量与2005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007年和2008年又回升至接近2005年发文量,在2009年略有下降之后,2010年和2011年发文量又有所回升,近两年发文量比起2011年有所减少并趋于稳定。据统计可以得出,2005年发表的论文数是2000年的50多倍,这说明研究学者增加还是比较迅速的。

2.2文献学科类别统计与分析。对本文检索到的1708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共有50多种学科期刊发表了此类文章,其中表1知识管理论文年代分布

图书情报专业期刊(即信息与知识传播学科)发表的有1506篇,占88.17%(见表2)。

2.3发表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论文的图书情报学期刊分析由表2可见,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经济管理等期刊上。其中发文最多的是图书情报类期刊,说明该领域对知识管理研究最为关注,故本文特别分析研究了图情类期刊。通过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表的1506篇论文进行分析统计,发文量20篇以上的有18种期刊(其中核心期刊8种),发文量为692篇,占46.1%。发文刊物相对集中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和《现代情报》,发文量约占29%。其他的10多种期刊发文量差别不大,大多数都在2-6%之间(见表3)。核心期刊中,《情报杂志》,《图书馆学研究》的发文量比较高,而《情报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大学图书馆学报》相对少很多,只有3、篇左右。可以看出,目前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文章出现在核心期刊的频率并不是很高,显而易见,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论文质量还有待提高。

2.4核心研究机构分析。本文以作者所在单位的总发文量确定了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机构。在知识管理研究领域发文较多的机构中,以高校信息管理系为主。从表4中可见,郑州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都在15篇以上。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的研究者居多,公共

图书馆的作者甚少。可见公共图书馆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不多,说明知识管理的核心机构的分布还不够合理,知识管理的研究还有待成熟和完善。

2.5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被引情况与分析。本文检索到的1708篇文献为统计分析,发现被引次数大于20次的论文共15篇,其中以邱均平,盛小平居多。其一,文献被引情况与分析。表5列出了被引次数大于20次的文献,其中包括被引论文的篇名,著者,来源期刊,关键词,被引频次等。其二,通过被引情况统计出的研究偏少,仅占总统计量的0.83%。

4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前景展望

4.1知识服务的研究应深人、细化。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将情报定义为:情报是使人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部分知识,即:K「s|+AI=K「s+As|,其中K「s]为原有的知识结构,I为吸收的情报量,K「S+AS]为新的知识结构。图书情报机构提供的服务要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应加强对知识转移、组织或个人的知识吸收能力的研究。

4.2加强知识管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界的专家学者要根据自身的实践来研究知识管理,结合宏观和微观层面,使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

4.3重视对国外知识管理的研究。我国知识管理研究起步相对发达国家比较晚,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要把握世界知识管

核心著者群。本文就在图书情报学刊物上发表知识管理相关文章的作者进行统计,发文在10篇以上的作者共有6人,其中发文最多的是邱均平,共20篇;随后是盛小平,发文15篇。对比表5可见,他们的论文被引频率也很高,可以推断他们应属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他们推动了图书情报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同时也为以后的研究积累了经验。

3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3.1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深度和创新。图书情报界的研究人员主要是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关于应用研究不多,并且没有突出学科特色。

3.2对隐性知识管理研究不够。我国图书情报界对知识管理的理解还局限于显性知识的管理,忽视了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并且大多文章都是进行理论探讨,列举实例不多。

篇6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3

引言

期刊的学术质量能反映期刊在科研活动中的学术地位,以及其对科研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深度。期刊的学术质量越高,对本学科研究事业发展的影响就越大,刊物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也就越高。而刊物学术质量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科技期刊的评价指标来评判的。本文通过对不同指标的研究,以了解《图书与情报》各指标在图书情报核心期刊中的相对位置,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提高《图书与情报》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一、指标数据来源与数据整理

指标选取。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是通过期刊的评价指标来评判的,而期刊的评价指标有很多,本文从众多的评价指标中选取了来源文献量、基金论文比、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共9个指标,对《图书与情报》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学术影响力。

数据来源。本文提及的19种图书情报核心期刊,来源于2012年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北大图书馆期刊联合会联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期刊评价的9个指标数据以“万方数据库”2007―2012年数据为依据。

数据整理。笔者将搜集到图书情报19种核心期刊、9个指标、6年,共1026个指标值进行制表整理。一个指标一张表,表的内容是19种核心期刊分别从2007-2012年各年的指标值,以及各刊各年指标值的排名。每一张表19种期刊、6年、114个指标值,每个刊物的指标值均与其他刊物做了比较并进行了排名,得到114个名次数据。这样每个指标1张表由228个数据构成.。9个指标9张表共有2052个数据。

如果将这些数据整理表均放入正文中进行分析,篇幅太长。所以,笔者将以上9个指标表中2052个数据进行聚焦,从中得到2007-2012年《图书与情报》各年各指标值及其在图书情报核心期刊中排名情况的108个数据[2-5],并以聚焦后的指标数据(见表1)进行分析。

表1 《图书与情报》指标值及其在图情核心期刊中的排名

序号 指标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1 来源文献量 数值 192 191 200 221 203 172

排名 13 13 12 12 12 13

续表

序号 指标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 基金论文比 数值 0.234 0.215 0.34 0.276 0.276 0.512

排名 10 10 9 12 12 8

3 他引率 数值 0.98 0.97 0.97 0.98 0.97 0.98

排名 2 2 3 2 2 2

4 即年指标 数值 0.141 0.136 0.175 0.175 0.227 0.174

排名 12 11 8 7 5 10

5 引用刊数 排名 231 253 306 311 314 376

数值 18 18 17 17 16 14

6 学科扩散 数值 4.71 6.02 7.46 7.78 7.85 8.74

排名 18 18 17 17 16 14

7 被引半衰期 数值 4.03 3.3 3.52 3.56 3.86 3.69

排名 3 19 18 18 16 18

8 总被引频次 数值 887 1019 1304 1447 1641 1806

排名 18 18 18 15 14 14

9 影响因子 数值 0.798 1.178 1.407 1.127 1.386 1.654

排名 19 13 7 13 4 5

二、指标分析

1.单指标分析

(1)来源文献量。《图书与情报》来源文献量在图情核心期刊中情况。来源文献量是指当年发表的全部论文数[6,7]。来源文献量大,说明刊物的信息含量大。但来源文献量大,影响因子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图书与情报》来源文献量从2007年的192到2010年的221,之后又逐年下降到2012年的172。从名次上看从2007年到2012年排名均为第12、13名,名次居中游偏下。

《图书与情报》来源文献量[4]与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刊均来源文献量[5]的比较(见表2)。

表2 《图书与情报》来源文献量与图情刊均来源文献量的比较(篇)

统计年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图书与情报》来源文献量 192 191 200 221 203 172

图情刊均来源文献量 389 378 382 379 359 304

图情刊总数 44 41 40 40 40 40

由表2可见,《图书与情报》来源文献量各年均低于图书情报刊均来源文献量。这在被引频次较高的情况下有利于影响因子的提高。

(2)基金论文比。基金论文比是指来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6,7]。表1中《图书与情报》基金论文比2007、2008年在图书情报核心期刊中排第10名,2009年前进了1名,2010、2011年排12名,2012年排名第8,前进了4名。基金论文也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基金论文比例大,一般来说刊物的学术质量就比较高。《图书与情报》基金论文比名次6年来各年均在前第8名到前第12名之间。说明该刊物的学术质量保持着平稳发展的状态。

(3)他引率。他引率是该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他引率越高,说明刊物的学术交流面越广,学科交叉越多。他引率表中《图书与情报》2009年排名第3,其他各年均排名第2。从他引率数值来看,也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图书与情报》刊出的稿件学科交叉较多,学术交流面较广。

(4)即年指标。即年指标是指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即年指标越大,该刊当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就越多,其他刊物对该刊论文的关注度就越高,反应速度也就越快。即年指标表中,《图书与情报》2007年到2011年从数值上看从2007年0.141,到2011年的0.227,是在逐年增长的,2012年略又下降。从其在核心期刊中的排名看,2007年排前12名,2011年排前5名,2012年排前10名。从2007年到2011年名次前进得非常快,5年时间名次前进了7名。这说明《图书与情报》这几年来在用稿方面特别重视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刊出的稿件学术界关注度高,反映速度快,短时间内被引率高。

(5)引用刊数。引用刊数是指引用被评价期刊的期刊数,反映期刊被使用的范围[8]。《图书与情报》6年来在图书情报核心期刊中的名次分别在第14-18名之间,2007、2008两年排第18名,2009、2010年排第17名,2012年排第14名。可见,《图书与情报》6年来的引用刊数排名在逐年提前,这说明该刊被引用的范围在逐年地扩大,影响面越来越广。

(6)学科扩散指标。学科扩散指标指在统计源期刊范围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量与其所在学科全部期刊数量之比,是比较同学科内期刊在整个统计源期刊中被使用情况的一个指标。从学科延伸的角度看,该指标反映某一期刊对其他学科的影响程度,是了解期刊跨学科影响程度的指标。学科扩散指数越高,说明该刊在统计源期刊中被引用的范围越广,其影响也越大。表1中《图书与情报》2007年学科扩散指标排名18,到2011年以前进到16名,2012年排名14。说明《图书与情报》在统计源期刊范围内被引用的范围扩大了,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7)总被引频次。总被引频次是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6,7]。能反映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表1中《图书与情报》总被引频次是在逐年上升的,总被引频次数值从2007年的887到2012年上升到1806,名次亦从2007年的18名,提前到2012年的前14名,6年时间名次前进了4名。总被引频次数的增加,说明《图书与情报》这几年的学术质量在提高,受学术界关注的程度在提高。

(8)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是该刊前两年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总数。影响因子反映的是期刊前两年的平均学术影响力,它是一个动态指标,每年都在变化。影响因子决定各期刊的排序和级次。影响因子越大,说明期刊的整体学术影响力也就越强,对本学科研究事业发展的贡献也就也就越大。《图书与情报》影响因子2007年排名第19名,2007年以后各年影响因子迅速上升,名次从2007年的第19名,到2012年名次排到前第5名。6年的时间,影响因子前进了14名。可见,其影响因子上升速度之快。

《图书与情报》影响因子与图书情报刊均影响因子比较。据万方数据库统计,全国图书情报刊物2007年有44种,2008年有41种,2009―2011年各年均有40种[3,9]。《图书与情报》各年影响因子与图书情报类刊均影响因子走势见图1。

图1 《图书与情报》影响因子与图情刊均影响因子比较

图1可见,2008年以前《图书与情报》影响因子低于图书情报刊均影响因子;2008年以后,《图书与情报》影响因子处于上升状态,各年均高于图情刊均影响因子。

通过对《图书与情报》影响因子数据与名次的变化,及其与图情刊均影响因子的比较分析,得出该刊在统计源期刊范围内,其学术质量在迅速提高,影响因子在迅速提高,学术影响力在迅速扩大。

(9)被引半衰期。被引半衰期是衡量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是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被引半衰期越长,说明期刊老化速度越慢,也就是文献利用价值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被引半衰期长的期刊比被引半衰期短的期刊其学术影响要深远一些。

2.单指标综合分析

各指标值变化分析。a.他引率、来源文献量、基金论文比3个指标处于对相对稳定状态。b.被引半衰期下滑幅度较大,被引半衰期的缩短。c.即年指标、学科扩散指标、引用刊数、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5个指标处于上升状态,特别是即年指标和影响因子上升幅度较大。这说明《图书与情报》的学术质量和受学术界关注的程度在提高。

2007-2012年各指标排名分析。他引率6年来一直排名第2第3;被引半衰期下滑幅度大;来源文献量排名基本上处于图书情报核心期刊中游,名次变化不大,比较稳定;基金论文比名次有所前移;即年指标、学科扩散指标、引用刊数、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5个指标整体上处于上升状态,但2012年即年指标名次下滑幅度较大,从2011年的第5名后退到2012年的第10名;影响因子从2007年的第19名前进到2012年的第5名,6年时间影响因子的名次前进了14个名次。

2012年最新指标排名分析。2012年他引率和影响因子排前5名;来源文献量、基金论

文比、即年指标、学科扩散指标和总被引频次,这5个指标排名在12―14名之间,处于中下游;被引半衰下滑幅度较大,排名靠后。

3.各指标前10名次数分析

从《图书与情报》各指标在图书情报核心期刊中排前10名的次数来看(见表3),他引率排前10名的次数最多,自2007-2012年《图书与情报》他引率每年都排在前第2或第3名,基金论文比、即年指标有4年排在前10名,影响因子有3年排前10名。但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总被引频次在图书情报19种核心期刊中各年均排10名之后。表明这几个指标有待提高。

表3 《图书与情报》各指标在图情核心期刊中排前10名(含第1名)的次数

序号 指标 次数

1 来源文献量 0

2 基金论文比 4

3 即年指标 4

4 他引率 6

5 引用刊数 0

6 学科扩散指标 0

7 被引半衰期 1

8 总被引频次 0

9 影响因子 3

4.前10名总次数与总排名次数分析

《图书与情报》6年来,各指标排前10名的总次数及其在图书情报核心期刊中总排名次数的情况分析。表4可见《图书与情报》各指标在图书情报核心期刊中6年来总共用54个名次,排前10名的有18次,占其总名次的33%。即,有67%的名次在10名之后。

表4 《图书与情报》排前10名总次数与总排名次数之比

类别 前10名次数

在图情核心期刊中指标排名总次数 54

《图书与情报》指标排前10名的次数 18

前10名总次数占百分比 33%

三、结论与建议

从个体指标上来看:他引率各年排前3名;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这4个指标排名逐年前移,特别是影响因子名次提升较快,从2007年的第19名到2012年的第5名;被引半衰期从2007年的第3名到2012年的第18名,被引半衰期缩短幅度较大。从各指标排前10名的次数看: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总被引频次6年一次也没有排过前10名,被引半衰期也只有一次排前10名。表明这些指标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从排名占比情况看:《图书与情报》排前10名的次数仅占排名总次数的33%。

据此结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继续维持影响因子、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的名次;进一步提升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和总被引频次;重视被引半衰期指标的提升,延长被引半衰期,使《图书与情报》的学术影响力更为深远。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EB/OL].2012.[2014-01-15].

[2]北京万方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万方数据学术期刊统计分析平台[EB/OL].[2014-01-21].http://.cn/qbzz/EvaluationIndices/Sources?multSelectable=true

[3]北京万方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万方数据学术期刊统计分析平台[EB/OL].[2014-01-24].http://.cn/qbzz/Survey/TotalCitations

[4]北京万方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万方数据学术期刊统计分析平台[EB/OL].[2014-1-26].http://.cn/qbzz/EvaluationIndices/Cit-ations?multSelectable=true

[5]北京万方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万方数据学术期刊统计分析平台[EB/OL].[2014-03-28].http://.cn/qbzz/Survey/PublishedArticles

[6]苏学.期刊论文学术水平定量评价体系的初步设计[J].情报探索,2010(5).

[7]庞景安,马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研制与应用[J].情报学报,2001(4).

[8]沈波,周广礼,夏爱红,等.我国农业高校学报主要计量指标的统计与分析[J].情报科学,2009(2):244-248.

[9]北京万方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万方数据学术期刊统计分析平台[EB/OL].[2014-04-3].http://.cn/qbzz/Survey/ImpactFactor,2013.

作者简介:

篇7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105-06

1 引言

问卷调查是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调研手段,它能在短时间内,面向较大范围开展社会调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问卷调查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已经逐渐成为研究者了解社情、掌握民意、辅助领导决策的理想工具。特别是在调查研究中,问卷的使用更为普遍。因此,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为了寻找问卷调查方法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情况,本文以CNKI2007~2011检索数据的统计汇总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统计和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旨在剖析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特点及规律。

2 数据来源

2.1 文献的筛选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2~2013年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中的《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与情报》、《国家图书馆学刊》、《情报科学》、《图书馆建设》、《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论坛》、《情报杂志》、《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17种能代表我国图情研究水平的期刊文献资料。

2.2 数据的搜集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问卷调查方法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特点。为了得到较为完整的数据,从中国知网(CNKI)利用高级文献[1]搜索功能,使用全面普查的调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完成所有数据的搜索与汇总工作。

第一步,输入发表时间:2007~2011;文献出版来源:17种不同的图情类期刊名称;剔除题名中包含目录索引、征文、征订、通知、须知、贺信、贺词、讲话等之后,依序手工统计期刊论文总数和基金论文总数,并制作Excel汇总表;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输入目标文献内容特征:全文含“调查”,依序手工统计期刊论文中使用调查方法的论文总数和基金论文总数,并制作Excel汇总表;

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输入目标文献内容特征:全文含“问卷调查”,依序手工统计期刊论文中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论文总数、基金论文总数及学科类别分组词,并制作Excel汇总表,同时下载所有相关论文,分期刊打包,以备分析所用。

3 数据的统计分析

3.1 调查方法是图情类期刊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从统计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2007~2011年,图情类期刊上共收录论文27242篇,有10220篇使用了调查方法,占37.52%。其中,《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等7种期刊使用调查方法的比重都超过了41%,最高的《大学图书馆学报》达到了48.43%。证明调查方法是图情类期刊论文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从表1还可以看出,2007~2011年,图情类期刊上共发表基金论文4175篇,占总数的15.33%。其中,基金论文比重最高的是《情报理论与实践》,占33.73%;其次是《情报杂志》和《情报科学》,分别占29.93%和27.80%。说明基金论文比重普遍不高,相对较高的集中在情报类期刊中。

3.2 基金论文中使用调查方法的比重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2007~2011年,图情类期刊上共收录基金论文4175篇,有1726篇使用了调查方法,占41.34%。其中,《大学图书馆学报》占比重最大,高达65.31%;其次是《图书与情报》、《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图书情报知识》5种期刊,基金论文中使用调查方法的分别占56.91%、55.32%、53.66%、55.10%和50.00%,都达到或超过了50%。说明调查方法在基金论文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主要。

同时还可以看出,2007~2011年,在使用调查方法的1726篇基金论文中,有452篇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占26.19%。其中,比重最高的是《图书馆杂志》,占48%;其次是《大学图书馆学报》,占43.7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情报杂志》各占33.33%和32.83%。

这里要说明一个问题,通过对原始文献的人工抽样调查表明,在1726篇使用了调查方法的基金论文中,不包括使用以下两种调查方法的论文数量。第一种是调查方法的名称里不包含“调查”这个词。如“访问法”、“访谈法”、“小组座谈会法或群体座谈会法”、“深入访谈法”、“个别深访”、“专家访问法”、“观察法”、“文献法”、“德尔菲法”等。第二种是有些基金论文也使用了调查方法进行研究,但都被近似的词所替代,文章中却不会出现“调查”这个词。比如“抽样调查”用“选样”或“样本”替代、“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用“个案研究”替代等等。而这两种情况下的调查方法中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也为数不少。所以这1726篇和452篇只是调查方法或问卷调查方法应用的一部分而已。如考虑上述原因,这个比重会大大的高于41.34%和26.19%。说明问卷调查在使用调查方法的基金论文中占有重要的优势。

结合实际究其原因,是因为一般的论文使用调查方法,尤其是问卷调查方法成本较大,研究者无力支付。对于基金项目的研究,研究者有足够的研究经费和充裕的研究时间,支撑调查方法的应用。同时,问卷调查在科学设计问卷、合理搜集数据的基础上,得到的是第一手数据,可以真实体现被研究对象的主客观原因,对于问题的研究具有实证效果。

3.3 基金论文中“图书”类期刊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比例高于“情报”类期刊

为了探寻17种期刊基金论文中调查方法的应用特征,下面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表1 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见表2)与模糊聚类分析(得到的聚类谱系图见图1,整理的聚类结果见表3)。

[序号\&X1\&X2\&X3\&X4\&X5\&1\&-0.2901\&-0.3229\&-0.4395\&-0.3022\&-0.0501\&2\&-0.6990\&-0.6147\&1.3688\&-0.3592\&1.8085\&3\&-0.6279\&-0.7561\&-1.5979\&-0.7017\&-1.2268\&4\&1.9073\&2.1436\&-0.1327\&2.0093\&0.2979\&5\&-0.3754\&-0.2787\&0.2907\&-0.2165\&0.1954\&6\&1.0326\&0.9589\&-0.4715\&0.5254\&-0.3596\&7\&-0.4359\&-0.2787\&0.7775\&-0.3878\&-0.6371\&8\&-0.7061\&-0.6677\&0.6654\&-0.6446\&-0.9467\&9\&0.5455\&0.4727\&-0.4949\&0.2115\&-0.3104\&10\&-0.6421\&-0.4732\&1.9704\&-0.3307\&0.5944\&11\&-0.4039\&-0.3229\&0.2373\&-0.5590\&-1.3950\&12\&-0.6279\&-0.6766\&-0.6791\&-0.4163\&2.2213\&13\&-0.4359\&-0.3141\&0.5484\&-0.3878\&-0.5278\&14\&2.7252\&2.6298\&-0.4541\&2.9795\&0.7480\&15\&0.0797\&-0.5174\&-2.1011\&-0.5590\&-0.8598\&16\&-0.6990\&-0.6589\&0.6501\&-0.5019\&0.7967\&17\&-0.3470\&-0.3229\&-0.1377\&-0.3592\&-0.3489\&][表2 K=1时表2数据标准化结果]

[图1 利用SPSS对基金论文生成的模糊聚类谱系图]

[第1类\&第2类\&第3类\&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资料工作、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与情报、图书馆论坛、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表3 由图1整理的聚类结果]

表3显示,基金论文的聚类结果具有明显的规律与特点。3类结果中,第1类是“情报”类期刊,包括《情报理论与实践》等共4种。第2类是“图书”类期刊,包括《图书馆杂志》等共5种。第3类是“图情”综合类期刊,包括《图书与情报》等8种。这表明,基金论文中调查方法的应用也是遵循“图书”与“情报”规律的,且“图书”类期刊中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比例普遍高于“情报”类期刊。

从表1 还可以看出,2007~2011年17种图情类期刊论文中,有2008篇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其中基金论文有452篇,占22.51%。《情报杂志》的使用比重最高,占43.67%;其次是《中国图书馆学报》,占34.04%。说明问卷调查在基金论文中仍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3.4 问卷调查方法使用的聚类结果具有明显的“图书”与“情报”特征

为了进一步探寻17种期刊基金论文中问卷调查方法的应用特征,继续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表5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见表4;进行模糊聚类得到的聚类谱系图见图2,整理的聚类结果见表5。

表5显示,3类结果中,第1类是“情报”类期刊,包括《情报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和《图书情报工作》4种。第3类是“图书”类期刊,包括《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图书情报知识》4种。第2类是“图情”综合类期刊,包括《图书与情报》等10种。这表明,问卷调查方法的使用具有明显的期刊自身特征。同时说明,调查方法在基金论文中应用与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特点具有一致性。

3.5 问卷调查方法主要应用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领域

为了分析问卷调查方法在17种图情类期刊论文中的学科类别分布情况,将从CNKI中所搜索的数据按照应用次数的多少倒序排列,选出前14个研究领域,其余都归为其他研究领域,汇总整理并计算的结果见表8和图3。

表6 显示,在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2008篇论文中,有1129篇应用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领域,占56.23%;有232篇应用在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领域,占11.55%;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应用只占32.33%。表明图情类期刊对于问卷调查方法有其自身突出的应用特点和要求。

4 对策及建议

4.1 合理设计调查方案

所有的调查都要事先设计调查方案。在调查方案中,除了调查明确调查目的外,最重要的就是定义调查对象及调查单位(也就是样本),第三才是调查项目(调查问卷)的设计。此次研究表明,在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期刊论文中,几乎没有研究者提到调查方案的设计问题。大多数研究者只注重对调查单位的描述和说明,却很少有对调查总体的介绍和界定。如《图书馆员职业承诺与离职意愿》一文对福建六所高校图书馆员使用了问卷调查,文章只说明了共发放调查问卷480份,收回有效问卷422份,并没有介绍该六所高校图书馆员的基本情况(应该是已知的),如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这就很难保证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序号\&X1\&X2\&X3\&1\&-0.7726\&-0.3022\&1.4139\&2\&-0.3706\&-0.3592\&-0.2316\&3\&-1.0225\&-0.7017\&-1.0208\&4\&2.7364\&2.0093\&0.6727\&5\&-0.4358\&-0.2165\&0.4968\&6\&0.1834\&0.5254\&1.3467\&7\&-0.4358\&-0.3878\&-0.2316\&8\&-0.9247\&-0.6446\&-0.6621\&9\&0.2703\&0.2115\&0.4417\&10\&0.1074\&-0.3307\&-0.7002\&11\&-0.6857\&-0.5590\&-0.6047\&12\&0.2703\&-0.4163\&-1.0153\&13\&0.1617\&-0.3878\&-0.8843\&14\&1.9759\&2.9795\&2.3253\&15\&-0.9464\&-0.5590\&0.3284\&16\&-0.0121\&-0.5019\&-1.0815\&17\&-0.0991\&-0.3592\&-0.5936\&][表4 K=1时对表5数据标准化结果]

[图2 利用SPSS对含“问卷调查”论文

生成的模糊聚类谱系图]

[第1类\&第2类\&第3类\&情报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论坛、国家图书馆学刊、情报资料工作、情报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与情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表5 由图2整理的聚类结果]

[序号\&刊名\&含“问卷调查”的论文数量(篇)\&含“问卷调查”的论文比重(%)\&1\&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1129\&56.23\&2\&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232\&11.55\&3\&企业经济\&152\&7.57\&4\&新闻与传媒\&94\&4.68\&5\&高等教育\&64\&3.19\&6\&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64\&3.19\&7\&贸易经济\&44\&2.19\&8\&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35\&1.74\&9\&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28\&1.39\&10\&科学研究管理\&26\&1.29\&11\&互联网技术\&19\&0.95\&12\&数学\&18\&0.90\&][表6 2007~2011年17种图情类期刊论文

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按学科类别分组汇总表][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4.2 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的设计成功与否,决定着问卷调查结果的成败[2]。严格的讲,所有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文章,都应该对问卷的设计做出详细的说明,甚至有必要将问卷作为附件附在文后,以便衡量调查的合理性。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文章都对问卷的设计进行了说明,将问卷附在文后的就很少。问卷设计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可行性、非诱导性、通俗易懂和便于整理等。从对问卷调查文章的全面研读结果看,很难找到这些完整的设计原则。尤其重要的是非诱导性原则,要求不能使用各种诱导性词语或语句和语气。因为一旦研究者进行诱导,其调查结果将没有任何意义。如《学生读者的需求满意度调查分析——以厦门大学为例》[3]一文,同样是馆员工作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指标中的二级指标共10个,全部使用了诱导性词语,如:“网站/主页信息丰富、揭示清楚、更新及时、界面友好”、“馆藏目录信息准确、功能完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供一站式检索”、“电子资源便于检索与利用,可远程访问”、“馆舍馆藏布局合理”、“书刊排架准确,书标架标清晰完备、维护良好”、 “借还书手续简便、快捷”、“借阅规则明确、合理”、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申请处理及时、满足率高”、“开放时间能够满足需求”,也许在分析时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可是作为读者,就会质疑,这样的满意度指标能调查出不满意的结果吗?

4.3 恰当使用调查方法

问卷仅仅是调查的工具,通常要与抽样及其他的调查方法相结合才能使用。而调查方法的选择不仅取决于研究对象的特点,还取决于研究者的目的与拥有的技术和经济能力。只有综合考虑诸多因素,获得较多有效样本时,才能发挥问卷的作用。如《按照用户需求调整社科信息服务策略——浙江省四大系统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调查》[4],经过近5 个月的调查,共回收48 所图书馆有效调查表3830 份,应该是一个大样本的调查。又如《创建与使用在Web2.0搜索信息的型人——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追踪观察的心理与社会分析推导创新服务》[5],就是使用问卷抽样调查与深度访谈及追踪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数据的,发挥各种调查方法的优势并互补。但对使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因并未说明,所以其代表性的问题还是值得斟酌。因为按照随机原则,只有当研究总体各单位间的差异较小时,才可以使用简单随机抽样,这里的研究总体显然已知,所以要考虑如性别、年龄、区域等的代表性。

恰当使用调查方法,还体现在是否选用问卷调查上。有些文章应该使用问卷调查方法,但由于经费或其他原因而没有使用,其结果的可信性会受损。如《西部医学生的阅读行为与阅读心理》[6],如果使用问卷调查,进而将抽样调查与个别深访相结合,其研究结果就会更加科学。

4.4 科学使用汇总和整理方法

对于耗费时间和精力调查得到的原始数据,如何汇总和整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常需要考虑三个问题:首先,是设计合理的汇总表;其次,是汇总标准(分组的标志选择);第三,是资料的筛选;第四,是汇总技术的选择。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读,绝大多数文章,都没有严格按照这个程序进行操作说明。尤其是分组标志的选择最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分组标志就是调查问卷的背景资料(即自然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或调查问卷中的各个主要指标,它决定着将来的分析结果取向和主要研究内容。很多研究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汇总技术上,如使用SPSS统计软件等,而忽略了对于汇总标准的说明。从此次研究结果看,分组标志的选择不当,多受限于问卷设计。如《图书馆节能减排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7],问卷中没有完整的背景资料,就无法区分不同地区间的图书馆在节能减排中的差异。该文是2010年5月对全国99所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区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就应该分析不同地区间的差别。尽管文章也涉及到了不同图书馆的具体情况,但是地区特色应该单独分析才更有意义。

4.5 正确使用调查结果的分析方法

调查结果的最终分析,是问卷调查使用效果的直接体现。应该根据研究目的与数据的特点正确选择和使用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做结构分析,是调查分析方法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当需要分析研究对象的影响因素时,需要使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当研究多变量的综合结果时,可选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或因子分析等等。分析方法正确与否是该环节的关键问题,一旦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功亏一篑。如《天津市高校女性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实证分析》[8],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时,使用了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模型如下:

Y=2.655+0.207X1+0.166X2+0.351X3-0.059X4

结合该文的原始文献,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模型的拟合优度未知。也就是可决系数检验缺失,无法综合度量回归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第二,模型的显著性未知。也就是F检验缺失,无法判断4个解释变量同时对被解释变量(满意度总指数)的显著性。第三,参数的显著性未知。也就是t检验缺失,无法判断4个解释变量各自对被解释变量(满意度总指数)的显著性。第四,未考虑模型的多重共线。从指标本身主观判断,个人月收入与同行收入对比的满意程度(X1)、个人月收入与同部门同事收入对比的满意程度(X2)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但文中并没有考虑。第五,对于现有模型的解释不到位。比如,X3 代表图书馆员所在高校类型是否为二级学院,这个回归系数最高,含义是什么,并没有说明。对于这样一个不可靠的模型,怎么叫人相信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5 结语

问卷调查是一种发掘事实现况的研究方式,其目的是搜集、累积研究对象族群各项属性的基本资料,使用描述性与分析性研究在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寻找被研究对象的特点及规律。在决定是否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作为研究工具时,应该考虑是否能顺利达成研究目标以及注意研究样本在问卷上的配合度。通过对CSSCI期刊2007~2011年大量文献资料的调查研究,说明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文献中应用频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文献中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用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这诸多问题的出现,或增加了问卷设计中的误差、或增加了调查结果的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或增加了问卷汇总及分析中的误差,大大降低了问卷调查结果的精确度与可信度,甚至影响了主要的调查研究结论,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错误的研究结论。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研究人员不仅有纯熟的问卷设计技术,而且有对问卷调查应用自如的经验,还要拥有应对各种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数据汇总技能与数据分析方法。其次需要各位编辑们付出更多的辛苦,严格把关,以提高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高级检索[EB/OL].[2012-08-09].http://epub.

/grid2008/index/ZKCALD.htm.

[2]邓锁,风笑天.问卷调查研究:第二个10年的发展与分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3):52-57.

[3]陈滨,邵敏. 学生读者的需求满意度调查分析——以厦门大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3):106-112.

[4]徐璞英.按照用户需求调整社科信息服务策略——浙江省四大系统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调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57-64.

[5]顾立平.创建与使用在Web2.0搜索信息的型人——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追踪观察的心理与社会分析推导创新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10,(2):12-25.

[6]赵玉光等.西部医学生的阅读行为与阅读心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8,(S2):229,298-299.

篇8

纪念会由《图书情报工作》主编初景利主持,中国科学院出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金建辉代表院领导、张晓林馆长代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到会并分别致辞。他们充分肯定了《图书情报工作》55年来取得的丰硕业绩和成就,赞扬了几代编辑、编委的辛勤付出和奉献,结合分析科技期刊的发展环境变化、图书情报事业的创新和趋势,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周金龙做了题为“创新思维塑造品牌跨越发展”的《图书情报工作》55周年回顾报告。报告首先从立足学术前沿,刊发优秀学术成果;贴近时代需求,塑造特色精品栏目;以体制、机制的转变推进期刊的品牌化经营三个方面回顾了1956―2006年辉煌50载铸就品牌的历史,总结2007―2011年激变新五年创新大跨越的这一发展时期,包括:创新出版内容与形式,增强发展活力;创新出版模式与机制,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树立开放办刊理念,深入推广品牌;创新团队文化,打造优秀编辑队伍。报告还从进一步提升学术质量,实施数字出版发展战略,持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三个方向,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提出了设想与展望。

值此喜庆之际,曾任《图书情报工作》主编的图书馆学专家、著名书法家辛希孟教授现场题字,祝贺《图书情报工作》创刊55周年以及“图情期刊联盟网”上线。雍容苍劲、洒脱飘逸的书法赢得满堂喝彩。《图书情报工作》原主编、著名学者孟广均教授进行了激情洋溢的发言,从《图书情报工作》的不断成长到几十年编辑工作的体会,字字句句饱含深情,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参会者。

《图书馆建设》常务副主编毕红秋作为同行期刊代表发言,通过实例,介绍了《图书情报工作》众多创新之举给同行期刊带来的启迪和示范,褒扬了《图书情报工作》55年来对图书情报学同行期刊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获奖论文代表、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敏也从自身的写作经历和编读往来体会出发,赞扬了《图书情报工作》发现作者、鼓励作者、培养作者的伯乐之举,感谢《图书情报工作》一直伴随作者成长。

纪念会上,《图书情报工作》副主编易飞宣布了2006―2008年获奖论文(作者)名单。此次获奖的20篇论文均属于在2006―2008年间的高被引论文。辛希孟教授、孟广均教授以及《图书情报工作》编委会主任戴利华研究馆员给参会的获奖论文(作者)颁发了证书。

会议第二部分隆重举行了“图情期刊联盟网”上线仪式。《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杜杏叶对“图情期刊联盟网”项目做简短介绍后,中国科学院出版委办公室主任金建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刘细文、《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周金龙以及《图书与情报》常务副主编王景发共同按动“图情期刊联盟网”启动圆球,标志着“图情期刊联盟网”(网址:http://省略)正式上线运行。包括《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图书馆建设》、《图书与情报》等在内的近30家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负责人见证了“图情期刊联盟网”的上线。

“图情期刊联盟网”以建立大型图情期刊出版门户网为平台,集聚各刊优秀出版资源,为读者、作者、编者和期刊社提供期刊服务与专业资汛平台,以集成化的运营模式提升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图情期刊联盟网”提供的主要功能有:提供各加盟期刊及行业信息资讯服务;加盟期刊已的在线检索、查询、电子订阅服务;图情学学术会议、培训等在线注册与管理服务;图情领域大型专题活动的深入报导服务;加盟期刊在线办公系统服务;图情行业信息与产品服务。相信,“图情期刊联盟网”的建设与运行,必将为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出版带来勃勃生机!

上线仪式结束后,金建辉主任、刘细文副馆长、周金龙社长以及王景发常务副主编一起给已加入“图情期刊联盟网”的近30家期刊颁发了会员期刊证书。随后,召开以“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使命与未来”为主题的期刊专题研讨会。《图书情报工作》主编初景利、《中国图书馆学报》常务副主编蒋弘、《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王波在研讨会上分别作了题为“图情期刊发展路径与变革”、“中外图情期刊比较”以及“图书馆学期刊发展随想”的专题报告。随后各期刊代表就专题报告内容、中国图情期刊发展现状与问题、与国际一流期刊的差距、在图情学研究与创新实践中的作用与影响、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图情期刊联盟的建立及其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自由发言和研讨。

借创刊55周年纪念活动之机,7月22日下午,《图书情报工作》第九届编委会2011年度会议召开。会议由编委会副主任周金龙主持,《图书情报工作》部分编委和《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部分成员等18人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是2005年本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后第一次召开面对面的实地会议(此前每年召开通讯会议)。副主编易飞将2005-2011年的上半年工作情况向各位编委作了汇报,集中展现了杂志社近五年采取的重大举措、取得的主要进展,并重点就期刊编辑工作和内容质量建设情况作了详细汇报;主编初景利作了“《图书情报工作》未来发展初步构想”的报告。之后,编委们积极发言,对于《图书情报工作》创刊55周年表示了热烈祝贺,对期刊在坚持“新、精、专”的学术品位、打造精品期刊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近五年来的创新发展予以了肯定,并热情地围绕期刊在如何提高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术质量以及未来继续发挥编委作用等方面建言献策。编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原副馆长戴利华最后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就本届编委会成立以来编委们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了感谢,指出编委们的真知灼见将推动期刊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希望杂志社认真梳理、研究编委们提出的宝贵建议,并在今后继续加强与编委的联系,共同推动《图书情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贺信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

欣闻贵刊创刊55周年,并发起成立“图情期刊联盟网”上线。在贵刊举办“创刊55周年纪念活动暨图情期刊联盟网上线发表会”之际,谨向贵刊表示最诚挚和热烈的祝贺!向杂志社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问候!并衷心祝愿“图情期刊联盟网”上线成功!

篇9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347-02

随着计算机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不断发展,知识传递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读者对信息服务质与量都有更高需求。一些图书馆所建立一些书目数据库只是将信息简单地数字化和有序化,无法根据各类读者需要组合成特定知识体系。知识仓库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图书馆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日益紧密,建设专业知识仓库已逐渐提到各个图书馆议事日程。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读者需求,对各种外部和内部知识与信息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有效管理,并建设有利于知识传播、共享和交流的知识仓库,是图书馆信息化、知识化建设当务之急。

1. 图书情报发展历程

1.1 兴盛时期 图书馆情报事业源于19世纪中期,由于科技进步、教育发展,各城市各大、中专学校图书馆也纷纷建立,从根本上冲破了封建社会藏书楼旧模式,确立了真正意义上图书馆。20世纪50年代,科技发展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使经验图书馆学显露出严重的局限性。许多学者引入信息论及相关理论,以信息交流模式解释图书a馆活动,建立了情报学,使图书馆工作多了一些科学成分。同时出现了大量学派,发现了大量图书情报理论、基本原理和图书情报活动发展规律,世界各国图书情报学也进入了历史上最好发展时期。

1.2 缓慢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图书馆事业进入了调整时期,由于社会经济与技术种种因素使得图书事业出现了难以琢磨时期,图书情报事业研究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

1.3 发展时期。20世纪末以后,信息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图书情报事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信息存储数字化与信息传递网络化以及商业化的现代信息服务体系迅速兴起。数字化网络技术发展完全动摇了传统图书馆活动的基础。但是,图书馆学理论必须考虑从基础理论与概念到应用学科,核心技术与方法整个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及信息服务增加,信息服务机构开始多样化,一批市场化运作信息服务机构应运而生。

1.4 信息化时期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文献资源走向信息化。图书馆情报演变成了信息资源建设时期,被称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20世纪90年代初,当世界大多数国家还在对信息记录、传播手段和方式所带来变化始料不及的时候,美国率先进入了电子图书馆研究阶段,而且还在进行大规模文献资源普查和文献资源布局的大讨论,而在讨论过程中,美国图书研究馆协会(ARL)就将成员馆资格和定级标准确定为根据其对计算机网络资源检索质量来决定,而不是图书采访质量来决定。在1991年ARL成员馆中就已经有了80%以上馆规划和实施了强调获取而不是拥有政策,服务和资金再分配,电子网络图书馆基本形成,美国最先进入电子网络图书情报时代。到1995年以后,诺大的地球一夜之间变成“地球村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充分占有文献资源,所不同的是文献资源建设强调了信息建设整体意识,应当说这在当时是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2.我国网络图书情报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我国网络图书情报现状

1982 年我国正式联入因特网,尤其是1995年万维网(www)出现后,海量电子信息资源犹如狂风暴雨从天而降,面对因特网上的信息海洋,图书馆进入了电子网络时代。我国网络情报发展和建设均晚于美国等发达国家,1993年我国第一次引进网络图书馆概念,开始对国外网络情报理论翻译和学习,1997年我国才开始实践。2000年起,我国网络数字图书情报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开始向技术性研究及相关领域扩展。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信息内容组织、存储、管理等方面,这些研究工作对我国网络情报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2.2 我国网络图书情报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国家支援的几个建设项目已经形成,将对我国网络情报起到主要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网络情报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2.2.1 我国网络情报中只是侧重技术解决,相关法律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我国网络情报工作在规划上比较丰富,但尚在发展阶段,真正意义上综合应用还十分有限。因此,比较偏重于技术研究和应用,而对法律、政策问题涉及较少。

2.2.2 网络图书的理解还存在误区,国内不少建设项目把网络情报工作片面化,如网络图书情报仅仅是馆藏图书的数字化。

2.2.3 网络图书馆建设相对单一,尚有待于各方面支持与密切合作,还需要计算机界、通讯网络工程界、出版界、图书馆界以及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2.2.4 人才、技术、合作应是网络图书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我国人才短缺是一个突出问题,不仅表现为技术人才短缺,管理人才短缺,知识理论型人才也奇缺。

3.网络图书情报特点

3.1 信息检索与网络图书情报传播网络化

目前,传统网络图书情报服务受到了前所未有挑战。网络图书馆利用因特网为各类读者提供不同网络化信息服务已成为当前和未来趋势。网络图书馆信息可用超文本技术使其信息互连,把网络以目录形式组织起来。使用户更能按不同种类目录浏览。网上知名图书馆主页均有通过分类目录、目次索引提供访问。而利用传统方式查询是远远不能解决在网络图书中准确、正确查询信息问题,只能借信息检索智能化来解决。

3.2 网络图书情报信息网络化与信息存储

图书馆的基础是书刊文献信息资源,而网络情报的基础是数字信息资源。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资源。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导致了人们对信息需求量与日俱增,反之社会进步又促使信息量飞速增长,网络普及和电子出版物等新型手段使得信息和使用更加便捷。这样的形势对网络图书馆来说,信息收集费、处理费和存储费也相应不断增大。从图书存储信息度量单位由KB、MB到GB、TB至PB就是一个网络图书馆拥有海量存储好例子。从网络图书馆存储介质由传统的纸质转变为多种媒体、数字信号,可以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字、声音、动画三维体、虚拟空间等。从目前常用的电子图书馆采用的文件格式有TXT、DOC、PDF、HIML、SGML、XML、WAV、GIF等。数字化资源是电子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是图书情报学所必须具备的,包括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有些媒体信息仅对其数字进行处理远远不够,需要图书专业人员进行信息内容进行加工,使其之间各种关系相互勾连,读者更容易找到电子资源,信息组织形式从原来纸张的顺序,线性方式变为直接的网络方式。

3.3 网络图书情报发展与信息技术网络化。

现代信息技术是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了人类生产、加工、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能力。通讯技术扩展了人类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信息技术相比它对图书情报工作主要意义在于:信息记录方式不再是模式和线性,而是数字化、非线性。数字信息媒体可随机存取检索,可交互式组织再现和可快速远程传递功能等显现卓越优势。这种区别是本质的,不仅改变了信息载体表现形式和信息形成方式,决定了图书情报机构所能采取的信息工作方式。同时,极大地活跃了社会信息交流,增强了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表现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日益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情报理论紧密结合,创造了交叉发展的学科优势。

4. 网络图书情报的资源与利用

4.1 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与图书馆文献资源紧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些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早在2002年美国市场研究机构就了一项统计报告,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达到7亿人。

因特网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根据2013年底统计,我国互联网网民6.18亿,手机网民5亿,域名总数1844万个,仅以CN结尾的总数为1083万,网站总数为320万个,在这丰富的信息资源中不乏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资源。

4.2 互联网上的自然和社科图书、报刊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对象――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越来越多地被搬上互联网,数字图书馆、数字化期刊群是其集中形式。

数字图书馆使信息传递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突破国界和语言限制。读者可不受时间、空间和文献数量限制,自由索取自己所需文献资源,除特别情况外,可以是全天候开放服务。

我国电子期刊发展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国内公开出版的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的全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CCND)》收录国内公开发行的各种报纸全部内容。

4.3 互联网上自然和社科灰色文献资源

互联网还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灰色文献。因特网出现后,几乎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非正式出版文献,互联网上灰色文献越来越丰富。有大型学科综合网站,有一些专业性学术网站,还有一些科学技术普及网站,尤其是近期政府机构、教育及研究机构、学术协会等学术团体机构等等都建立了各类网站。特别是专业性学术网站,集中了很多学术性信息资源,如研究动态、专家学者、专业论坛、重要文献、组织机构、学术期刊、统计数据、法律法规、学术会议等专业信息。

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也是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信息资源。近年来,一些单位开始尝试将学位论文制作成数据库在网络上,比较成功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有中国期刊网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CDMD)》等。

5.网络图书情报的发展

5.1 自动分类、自动标引技术已实际应用。

自动标引、自动分类技术研究开发历史并不短,各种实验系统不断研制出来,在许多关键技术上均有重大突破,但多年来自动标引技术是“机器鸟”,其外形很逼真,但终究飞不上蓝天。也就是说自动分类、自动标引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中。尽管如此,对自动分类、自动标引的研究却始终没有停止。随着技术发展又有了更强大需求推动力,已有迹象表明,自动分类、自动标引技术与搜索引擎技术结合将有良好前景。

5.2 规范化语言继续存在和发展。

当自然语言开始应用与检索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规范化情报检索语言寿终正寝,当网络时代到来时,特别是面对因特网海量信息。也有人提出情报检索语言将成为昨日黄花。事实上不管自然语言应用技术如何发展,规范化受控语言都会有继续存在必要和不断发展空间。面对因特网信息检索,查全率已不是有效衡量检索指标,而检索率却显得无比重要。规范化检索语言将是保证检索率的重要手段。

5.3 情报检索语言标准化、国际化。

因特网把世界各地距离缩短了,世界变成“地球村”。世界范围内信息交流和共享已经成为时尚。在这种背景下,情报检索语言标准化、国际化、兼容化日显重要,有利于消除网络信息检索障碍。尽管如此,情报检索语言国际化、兼容化取得了许多不可忽视成就与进展,但面临新技术,需要解决问题还很多。

5.4 情报检索语言电子化、网络化。

情报检索语言利用电子计算机编制与管理技术已发展成熟。如今绝大多数分类表和词表都利用计算机辅助编制,实现了编、管、用一体化。即使是传统情报检索语言都有电子版,这不仅使情报语言编制与维护工作量减少,而且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主要是电子版情报检索语言易于与计算机结合为一体。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情报检索语言上网已成为必然趋势。

5.5 分类语言、主题语言和自然语言将一体化。

篇10

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

承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协办:《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文献情报》(英文刊)、《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会议网址:WWW.省略.cn/xkgy2012/

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服务在我国已走过十余年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过去的以文献检索获取为中心的服务,到现在的针对和嵌入具体用户群体、以个性化设计组织知识化服务为中心的学科馆员服务,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各类型图书馆在学科馆员服务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变革,主动设计、引进和发展学科馆员服务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探索适应新环境下的学科馆员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馆员服务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同时也催生了支撑学科馆员服务的工具、方法和系统,培育出特色化、个性化、知识化的服务产品和成果。因此,组织各类型图书馆分享学科馆员服务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促进学科馆员服务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并在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始终保持活跃的生命力,推动图书馆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专业委员会联合,定于2012年4月11-14日在武汉举办2012年学科馆员服务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学科馆员服务:战略、模式和最佳实践”,会议将侧重交流研讨学科馆员服务上的实际战略、具体模式和在实践中逐步累积、提炼与总结的最佳实践和经验分析,包括服务模式、任务体系、工作机制、队伍建设、技术支撑、效果评价等,探讨学科馆员服务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等。现面向业界广泛征文。

一、征文内容

1 学科馆员服务的战略与布局

针对学术机构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战略规划、服务模式、服务组织机制、创新特色等进行整体性介绍和总结,探讨学科馆员服务进一步发展的理论、战略、机制创新等。

学科馆员服务进一步发展的理念与战略

学科馆员服务战略规划与体制安排

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包括学科馆员服务的任务布局、实施方式和组织机制

国内外学科馆员服务的比较研究

2 学科馆员服务的任务、方法和机制

探讨学科馆员服务各个方面的任务与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用户需求与行为的调查与诊断、服务创新设计与推广营销、资源保障设计与组织、信息素质教育、学科情报服务、知识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方法、机制和服务实践等方面的案例和经验分析。

学科用户信息需求与行为研究

个性化服务设计与推广营销

个性化资源保障体系设计和建设

个性化信息素质教育服务设计与实施

与科研教育紧密结合的个性化学科情报服务设计与实施

与科研群体和项目密切结合的个性化信息平台服务设计与实施

支持教育、研究机构知识资产管理和知识活动管理的服务设计与实施

文献计量学和文献计量方法在学科馆员服务中的应用

国内外学科馆员服务创新案例

3 嵌入式个性化学科馆员服务的组织机制

学科馆员服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嵌入科研教育群体和科研教育过程,利用和协同多层次多方位的资源和力量,设计、组织个性化的服务组织机制,支持灵活、高效的服务。会议拟介绍和总结各个图书馆协调协同各方面力量和多元化机制来支持和推动学科馆员服务中的经验与探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侧重于组织管理机制),用户参与和基于用户社区的服务机制等。

与教育科研部门、团队的协同化学科馆员服务的组织与管理

嵌入教学过程、研究项目、战略规划、教研评价的学科馆员服务的组织与管理

用户驱动和用户参与的学科馆员服务机制

基于用户社区的学科馆员服务机制

多机构协同的学科馆员服务的组织与管理

4 学科馆员及其服务的支撑和管理

学科馆员服务可持续、充满活力的发展需要资源、技术、政策等全面的支撑,需要良性共赢的知识储备与循环架构,需要创新发展的团队文化氛围,需要高效率的工具、方法和资源与技术平台。会议拟探索和总结推动学科馆员服务不断发展的必要软环境和支撑条件平台,学科馆员服务的规范和制度化管理,学科馆员能力与队伍建设,学科馆员团队文化,学科馆员服务品牌建设等。

学科馆员培训与能力建设

学科馆员及其服务的支撑条件建设(侧重资源、工具、方法等)

学科馆员及其服务的管理与评价

学科馆员的职业生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学科馆员团队文化和协同发展机制

二、征文要求

1 内容要求

(1)侧重在学科馆员服务上的实际战略、具体模式和在实践中逐步累积、提炼与总结的最佳实践和经验分析。

(2)研究问题明确、具体。

(3)论据充分且有实际材料(如统计数据、事实、自己或他人的调研发现、工作中积累实证等)的支持。

2 格式要求

(1)投稿文章必须为以前未在公开刊物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

(2)字数以4000-5000字为宜。

(3)论文书写格式请参照《图书情报工作》杂志著录格式,格式为:中英文题名、中英文摘要(150-200字)、关键词、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详细要求请见会议网站或《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投稿须知。因优秀论文将结集公开出版,请务必按照格式要求书写论文。

(4)征稿截止日期:2012年2月1日。

(5)投稿请登录该会议网址:省略.cn/xk-gy2012/,并使用网上投稿方式(需要先注册)。

3 论文评选及出版

(1)邀请专家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征文进行评奖并颁发获奖证书,获二等奖以上论文将推荐至《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文献情报》(英文刊)、《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上择优发表。

(2)会后,优秀论文将结集公开出版。

(3)从获奖文章中优选部分文章作者为大会发言人。

三、会议相关事项

1 会议地点:湖北武汉

2 会议时间:2012年4月11-14日

3 参会方式:投稿参会;直接报名参会(登录会议网站注册报名)。

4 正式报到通知将于2012年3月中旬发出。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秘书处

联系人:赵树宜(学术),电子邮箱:zhaosy@mail.las.省略

姜京善(会务),电子邮箱:jiangjs@mail.1as.省略

王莹莹(会务),电子邮箱:wangyy@mail.las.省略

电话:(010)82626812,(OlO)82626611-6225

传真:(010)82626821

专业分会网址:省略.cn

高校分会网址:sal.省略/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

篇11

会议主题: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知识组织会议主要内容:

1 数字资源发展政策与体系

2 纸本资源与数字资源的协调发展

3 网络数据库采访与管理

4 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 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6 馆藏特色数据库建设

7 开放存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8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

9 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

10 与数字资源相关的知识产权及法律问题研究

11 知识组织及知识组织系统的理论研究

12 国内外知识组织项目分析与比较

二、会议专家讲座:

将邀请3-5位图书馆学情报学知名专家就图书馆资源建设、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数字资源共享、知识组织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情况进行专题讲座,代表可通过专家讲座深入了解现代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策略及图书馆知识服务、知识组织与管理情况。

三、代表发言及会议交流:

将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和《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优秀成员进行大会发言,交流经验。结合分组交流形式,达到充分沟通和学习的目的。

四、参会人员

1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主编、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2 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资源建设专家

3 高校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情报学教授、教师、研究生

4 信息研究所知识组织与知识挖掘专家

5 企业竞争情报研究人员

6 论文作者和典型交流单位代表等。

五、会务事项

1 会议时间:2009年9月8-12日通知

2 会议地点:贵阳市(具体报到地点待通知)

3 报到时间:2009年9月8日全天(初定)

4 会议费:1280元/人(含会务、资料、能实地考察等费用),食宿自理。如果会前通过邮局汇款至本杂志社者,会议费可优惠80元/人(汇1200元即可)。

5 凡2008年9月-2009年9月加入《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的会员单位,其参会者会议费可优惠100元/人(限2人)。

六、注意事项

由于会议期间正值贵阳旅游旺季,宾馆住房较为紧张,请参会者务必填写“参会回执”,并于于7月25日前寄回《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以便7月底给您寄发会议正式通知以及我们制作代表名录和安排食宿等事宜。

若不能及时回复或未收到会议正式通知者,请务必通过电子邮件告知。

联系人:徐 健 杜杏叶

联系电话:010-82623933,010-82626611-6614

联系邮箱:journal.@mail.las.省略

邮寄及汇款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收

篇12

[摘要]从基本情况、工作考核、工作业绩等方面出发,构建图书情报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量化评审体系,从而为图书情报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依据。

[

关键词 ]图书情报系列;职务资格;量化评审体系

前言

通过图书情报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量化评审体系,能为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依据,为图示情报工作效率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情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量化评审工作也朝着更加客观、科学、标准的方向发展。

1.基本情况的量化

对于基本情况量化,可以从工作人员学历水平、任职年限、学术兼职、工作年限、语言水平、电脑水平、荣誉称号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学历水平。工作人员的学历得分U1为:研究生得4分,本科生得3分,大专生得2分,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得2分。

(2)任职年限。任职年限量化公式U2=0.04+0.2x-1.6×10-3x2,其中x表示工作人员的任职年限,任职年限得分U2为:任职1年得0.23分,任职3年得0.63分,任职5年得1.00分,任职7年得1.35分,任职9年得1.70分。

(3)学术兼职。学术兼职量化公式为U3=Σx4,其中x4表示工作人员各个学术兼职的得分,学术兼职得分U3为:省级理事以上得1.0分,国家级理事以上得3.0分。

(4)工作年限。工作年限量化公式U4=0.056+0.071x-1.9×10-4x2,工作年限得分U4为:5年得0.4分,10年得0.75分,15年得1.08分,20年得1.39分。

(5)语言水平。语言水平量化公式为U5=x/20,其中x表示工作人员在百分制语言考核中的实际得分,在免考情况下,按照60分计算,语言水平U5得分为:语言考核100分得5.0分,语言考核90分得4.5分,语言考核80分得4.0分,语言考核70分得3.5分,语言考核60分得3.0分。

(6)电脑水平。电脑水平量化公式为U6=x/20,其中x表示工作人员在百分制电脑水平统考中的得分,电脑水平得分U6为:电脑考核100分得5.0分,电脑考核90分得4.5分,电脑考核80分得4.0分,电脑考核70分得3.5分,电脑考核60分得3.0分。

(7)荣誉称号。荣誉称号量化公式为U7=Σx7,其中x7表示工作人员各个荣誉称号的得分,荣誉称号得分U3为: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得1.0分,国家级荣誉称号得2.0分。

2.工作考核的量化

通过对现职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首先是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成绩的量化,先求出各项考核的平均得分K1、K2、K3、K4,然后根据相对应的分值H1、H2、H3、H4,按照2%、3%进行线性组合,从而得出这几项的量化得分。其量化公司为V1=0.02K+0.03H。

其次是年终考核量化标准,先将每年的考核平均值求出来,然后按照量化公式V2=K5/20求出年终考核量化得分。最后是进修培训量化标准,其量化公式为V3=0.137+0.035x-4.1×10-4x2,其中x表示累计进修培训时间,进修培训量化得分V3为:进修培训1月得0.14分,进修培训3月得0.25分,进修培训6月得0.35分,进修培训9月得0.43分,进修培训12月得0.5分。

3.工作业绩的量化

工作业绩量化主要是对的量化,其量化公式为W=Σ15JC,代表论文W最高得分为15分,J表示刊物级别系数,C表示论文参与系数,刊物级别系数和论文参与系数如下表所示。

4.量化结果综合处理

对于基本情况、工作考核、工作业绩的量化得分都会参入一定的人为因素,因此,为保证评审量化体系的客观性,需要将这些基本分数转换为水平分数,其转换公式为:个人水平分=100×个人基本分/最高评分,基本分数转换为水平分数后,要对其进行修正,从而得出个人标准分。由于个人标准分不能将个人的综合水平表现出来,因此,要根据评职的侧重点,赋予各个基本分权值,通过乘权相加及现任资格基础分,得出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分。

5.总结

图书情报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量化评审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评价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时,要对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工作考核、工作业绩等进行量化得分,并在此基础上,对量化结果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客观、全面的对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郭泽,曾标,黄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2,(05):132-133.

[2]吕建辉.论图书情报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量化评审体系[J].图书情报工作,2002,(05):141-14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