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2-12-26 09:37: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校外实习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校外实习总结

篇1

汽修校外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一:为了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实践能力,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2011年9月份开始,汽车专业部教师带领学生在我校博友汽修厂展开了为期近半年的实习工作,现将实习情况及效果总结如下:

一、明确实习目的:

阶段实习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会实践虽然安排在一个完整的学期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1、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汽车维修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从课堂走向工厂。

近几年来,我校在教学实习单位的安排上侧重于对口实习工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操作过程,熟悉工厂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个对汽修工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2、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

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对学生实行顶岗实习管理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

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工厂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工人的基本心态、企业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工厂,增强适应能力。

3、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

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课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工厂,了解汽修行业的新技术,熟悉操作流程,关注最新行业动态,为最终走向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汽修校外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二: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对汽车维修服务站的整车销售、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维修以及信息反馈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深刻体会,_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一个拥有丰田定点、配套、直接提供的一流维修设备。

我在公司先是从事汽车漆面保养工作,如抛光、封铀、镀膜等,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对抛光机的使用不熟练,工作中好多问题都不会处理,后来在同时的帮助下慢慢的进步懂得了其中的使用技巧。工作中就显得轻松多了。其实汽车维修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技术含量并不高,最主要的就两个字“细心”。

我对汽车美容工实行了以下几点原则:

1、耐心细致:汽车美容是精细工作,类似工艺品的加工制作,我必须有耐心,精益求精。

粗心大意容易出错,稍有疏忽就会留下边边角角的污点。

2、求稳避灾:车漆美容时,一旦研磨或抛光过度,会造成原有漆面的破坏、很难补救。

因此,当出现难题时我停下来,规划好后再继续操作。

3、取轻避重:进行美容作业时,应根据部位及材料选用产品,并作好试验、试用工作。

优先选用柔和型、稀释型或微切型的产品。尽量由低速档位、小力量开始试验操作,直至速度、用力大小满足要求为止。

4、先试后用:为了保证作业要求,我在全面作业之前,在隐蔽处小范围内进行试验,以便掌握情况正确使用产品和优化操作方法。

通过现场维修实习和企业员工的交流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我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巩固和充实,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对汽车维修服务站的整车销售、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维修以及信息反馈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深刻体会。_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一个拥有丰田定点、配套、直接提供的一流维修设备,我在公司先是从事汽车漆面保养工作,如抛光、封铀、镀膜等,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对抛光机的使用不熟练,工作中好多问题都不会处理,后来在同时的帮助下慢慢的进步懂得了其中的使用技巧。工作中就显得轻松多了。其实汽车维修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技术含量并不高,最主要的就两个字“细心”。

我对汽车美容工实行了以下几点原则:

1、耐心细致:汽车美容是精细工作,类似工艺品的加工制作,我必须有耐心,精益求精。

粗心大意容易出错,稍有疏忽就会留下( 2、求稳避灾:车漆美容时,一旦研磨或抛光过度,会造成原有漆面的破坏、很难补救。因此,当出现难题时我停下来,规划好后再继续操作。

3、取轻避重:进行美容作业时,应根据部位及材料选用产品,并作好试验、试用工作。

优先选用柔和型、稀释型或微切型的产品。尽量由低速档位、小力量开始试验操作,直至速度、用力大小满足要求为止。

汽修校外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三:在这里,我想对各位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为了我们能顺利进入实习单位完成实习,各位老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为了我们能真正学到知识,不辞辛苦的给我们联系对口的实习单位。

曾经心潮澎湃,曾经满怀激情等待这为期一年实习。这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进入社会实习,因此我们大家很认真也很重视的参加这一次实习。时间总是充足的,为期一年的实习已经将过一半,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们曾经徘徊过、失落过,但我们从不曾后退过,因为我们知道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历练,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觉到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实习中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收获了心中的那份经历、那份感受、那份回忆!

在实习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到丰田实习,有些到东航实习,被分配到不同的实习单位,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同事,面对高标准的要求,我们其中有些人徘徊了要放弃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但在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大家很快克服了困难,凭着自己勤快的劳动以及文明的举止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与学校的认可。

有些同学的实习单位离学校很远,他们每天需坐车一个多小时或者更长时间赶到实习单位,上个月我们结束了汽车中级工的考试,在考前培训的时候,每周二次,下班后我们都要去学校进行复习训练,整整三个月,虽然有些辛苦但是我们没有怨言对于我们来说是值得的。

篇2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1086―02

泌尿系结石是尿液在肾内形成的结石,下排至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在输尿管形成梗阻,肾积水引起肾区、腰腹部突然绞痛,腰腹不适、尿血、排尿障碍等综合征。

1 临床资料

本组选用2004―2005年符合泌尿系结石诊断标准的病人277例中,肾内结石46例,输尿管结石219例,膀胱结石12倒,其中输尿管结石和肾内结石合计265例,其中男177例,女8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4岁。肾内结石46例,其中肾内多发结石6例,肾上极结石5例,中极结石8例,下极结石15例,肾孟集合部12例。输尿管结石219例,其中上段66例,中段76例,下段77例,肾内结石最大为2.0cm×1.4cm,输尿管结石最大1.4cm×0.8cm,病程最最短发病数小时,最长5年(肾内结石)。临床采用随机分组,输尿管结石治疗组139例,对照组80例;肾内结石治疗组30例,对照组16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结石直径和位置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主要临床表现:输尿管结石:①腰部突发绞痛或下腹绞痛,伴有恶心、呕吐,血尿。②肾区压痛(+),肾区叩击痛(+),腰脊点压痛(+),脊肋点压痛(+)。③B超检查,示肾盂积水或输尿管扩张,可查到:输尿管上段或中段或下段结石并有声影。④实验室检查有血尿,但无肾功不全。肾内结石:①腰部肾区隐痛。②无明显的肾区压痛或叩击痛,腰脊点压痛(―)、脊肋点压痛(―)。③B超检查肾内、肾盂或集合部有结石和声影,伴光点分离。④实验室检查无血尿和肾功能异常。

2 治疗方法

输尿管结石治疗组采用体外碎石+总攻排石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或静滴一般抗炎、解痉、镇痛、排石药。

体外碎石采用MC-2000B型,深圳产液电型体外碎石机体外碎石,1周后结石不能排出,可重复应用。

总攻排石法:①口服三金排石汤(药用:金钱草30g,鸡内金208,海金沙208,猪苓208,云苓15g,泽泻158,车前子208,牛膝158,桃仁10g,延胡索158,琥珀158,通草10g,乌梅15g,白芍208,甘草10g,大黄10g),每次150―200mL,每2h 1次。②静脉输液2000mL,葡萄糖和生理盐水各占50%。③解痉药:a、654―2(山菪莨碱)10mg,随输液一同输入.b、硫酸镁10mL在液体进入1000mL时,静脉注射。c、黄体酮10mg肌肉注射。④利尿剂:速尿20mg在硫酸镁注射前30min时静脉注射(加侧管)。⑤抗生素和激素可用磷霉素钠6g,地塞米松10mg与输液同时静滴。⑥对症镇痛药或硬膜外阻滞镇痛。⑦补充氯化钾。

肾内结石治疗组:体外碎石+肾区拍击法+服用排石饮。对照组:体外碎石+服用排石饮。

肾区拍击法:对肾内结石,根据结石位置采用不同的,每次拍击0.5h左右,上极采用坐位,中极采用侧卧位,下极采用臀高侧位。拍击方法:用空心掌法拍击,1周后B超复查。

治疗前后均做B超检查以确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结石排出,肾绞痛消失,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消失;好转:肾绞痛消失,肾积水消失,结石未排出;无效:症状不缓解,结石未排出。

3.2临床观察结果①输尿管结石治疗组:139例中结石排出105例,占75.5%,好转31例,占22.3%,无效3例,占2.2%。止痛时间2~4h。最快1h,结石排出时间1次用药排出45例,占42.9%,2次用药40例,占38%,3次以上用药占19.1%。②对照组:80例中结石排出30例,占37.5%。好转30例,占37.5%,无效20例,占25%。止痛时间6―12h,结石排出时间24―48h,48h不缓解改用体外碎石加总攻排石法。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x2=37.51,x2>x20.01,x20.01=9.210)。肾内结石46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治愈25例,占83.3%,无效5例,占16.4%。排出时间2―3天,做B超复查观察疗效。对照组:治愈8例,占50%,无效8例,占50%。排出时间7―10天,在肾下级结石,大部分不能排出,未排出者做第2次体外碎石,按治疗组方法治疗。统计学处理,用c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x2=4.1927,x2>x20.05,x20.053.841)。

4 讨 论

篇3

“三级六定法”

技师学院的任务是培养在一线操作的高技能技术人员,因此,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实训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只有到企业实习实训,才能进一步掌握生产岗位的操作技能,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术,毕业后到生产岗位才能很快上岗进行生产操作。因此,加强实习岗位建设,提高企业实习效果,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职业院校学生去企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岗位一般都由企业安排。其中的问题一是实习内容和岗位不固定,二是指导教师不固定、随意性很强,三是实习岗位的典型性不够强,四是实习岗位的环境和安全难以保障。因此,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逐渐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内容,变成了只是为了完成专业教学而设计的教学内容,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所以,现在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差、专业知识面很窄,学校教授的知识与生产实际脱节。

二、改进职业学院学生实习实训的方法

为了真正实现企业实习实训的作用、目的和意义,真正落实好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教学任务,云南技师学院经过深入调研、努力实践,探索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岗位的新思路,即“三级六定法”。

所谓“三级”,就是将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分为三级层次:一级为感性认识,即参观实习。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天的参观实习,通过参观实习,让学生感性地认识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等情况。二级为基本了解,即跟班实习。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跟班实习,通过跟班实习,让学生了解生产的一些简单流程、典型岗位、技能操作要求,为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打好心理基础。三级为技能提升,即预就业实习。学生在毕业前进行为期半年的预就业实习,通过预就业实习,学生能进一步提升生产岗位技能。

所谓“六定”,既定目标、定岗位、定师傅、定期考核、定期轮换、定期总结。

第一,定目标。每个学生到企业实习都要给自己定一个实习目标。

第二,定岗位。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及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学校与各实习基地洽谈,在学生实习前完成岗位选定工作。

第三,定师傅(即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学历、技术职务和合理的技能Y构,师傅与教师挂钩,教师以小团队形式入厂,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习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第四,定期考核。每完成一次实习实训,实习人员都要填写实习鉴定表,撰写实结报告,实习基地指导教师根据报告及鉴定表给予考评及鉴定。

第五,定期轮换。学生在某一岗位实习结束后,经过考核掌握了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规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后,换岗转入下一课题的实习。

第六,定期总结。带队教师及学生在每次工作完成后,对工作及实习情况进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实习工作。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习实训岗位,将企业实习岗位、内容的决定权从企业转为学校,让实习岗位更符合教学要求,真正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通过多层次实习、定位实习,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彰显实习实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参与岗位实际生产的能力,保证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改进职业学院学生实习实训的工作步骤

1.总体思路

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共同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结合职业能力要求,由学校提出实习岗位和要求,企业安排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学校组织教学专家对岗位实习实训手册和实习岗位进行现场评审,校企共同修改实习手册,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按实习手册进行实习,总结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岗位手册。

2.开展步骤

第一,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商讨双方合作有关事宜。

第二,学校编写实习管理办法并进行评审。

第三,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织企业召开岗位实习实训手册编写会议,确定相关专业典型工作岗位。

第四,企业编写实习实训手册,学校对实习实训手册进行初审。

第五,学校组织校企专家根据实习实训手册的内容对企业实习实训岗位进行现场评审。

第六,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按照实习实训手册开展见习实习。

第七,总结学生实习实训的情况,不断完善和修订实习实训手册。

四、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是前提

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安排、协调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保证校企合作的正常开展。

成立实习实训岗位手册编写小组。由企业人事部门牵头,成立实习实训岗位手册编写小组,并根据工艺生产流程挑选典型工作岗位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

成立评审小组。由学校领导牵头,系部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生产实践指导经验的教师,组成实习实训岗位手册评审小组,对校外实习实训岗位和实习实训手册进行评审。

2.制度保障是关键

为了让校外实习实训方便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笔者学校先后编写了《云南技师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云南技师学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安全规范》《云南技师学院实习实训学生安全操作规范》等制度。

3.投入保障是核心

为了使校外实习实训岗位更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企业投入了一批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及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学校则挑选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评审专家团队对岗位进行评审。

五、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

1.形成了一支由企业技术工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让兼职教师提高了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一些技术能手原来只会自己操作,在向别人传授技术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进行表达,也不能对技术经验进行较全面的总结。通过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为兼职教师提供了系统总结技术经验的机会。

2.形成了规范的实习管理体制与机制

完成了《云南技师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云南技师学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安全规范》《云南技师学院实训实习学生安全操作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的编写和评审,让校外实习管理有了管理的依据,明确了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让校企合作更加细化,更具有实际意义。

3.形成了一系列校外企业实习实训教学手册

篇4

1.引言

高等工科院校学生的实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校内实习,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知识,如金工实习等;二是校外实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可分为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2.学校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应用现状

尽管学校的院系、专业各不相同,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也不尽相同,但存在如下共同点。

2.1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标准:高等院校希望选择技术先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单位开展实习。他们主要选择正规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有较深厚的技术力量、较强的管理能力,并且绝大部分分布在学校周围,但满足这些条件的企业并不多。因此,出现了不同专业的数量众多的学生在同一工厂实习的情况,质量将难以保证。

2.2校外实习时间的安排:工科院校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间一般为5~8周,生产实习为一两周,正常安排在三年级进行。毕业实习为4~6周,正常安排在四年级进行,集中统一安排。

2.3生产实习活动:由实习指导老师负责了解工厂的情况,结合工厂的实际生产状态、技术能力,制订实习计划,讨论修改后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准备资料,明确生产实习的具体要求、实习目标。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查,因此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走马观花,不能深入,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2.4毕业实习活动:由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根据课题给出实习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了解相关内容。但由于毕业实习时间较长,指导教师不可能天天跟随,因此缺乏有效的控制,致使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3.PDCA理论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是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P、D、C、A四个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及活动计划的制订。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check)检查。就是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action)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遵循;失败的教训也要进行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由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如下图所示。

图 PDCA循环的(戴明循环)四个阶段

4.PDCA在校外实习中的应用

学生在校外的实习质量可以通过PDCA的四个阶段加以控制和提高。

4.1P(plan)计划阶段:首先分析和评价校外实习现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如时间安排问题,走马观花、不能深入的问题。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改进的目标,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实现目标,评价这些解决方案并进行选择。

4.2D(do)执行阶段:具体运作实施计划中的内容。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厂史教育、企业生产概况介绍等,监督实习过程是否按计划正确地执行。

4.3C(check)检查阶段:指导老师对实施的结果和计划做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哪些是成功的,其经验是什么,哪些做得不对,教训是什么,起因是什么。

4.4A(action)处理阶段: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成绩并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处理,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按规定纳入相应的标准、制度或规定中,以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防止重复已经发生的问题。最后把这次循环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遗留问题转入下一次循环以待解决,为下一阶段制订计划提供资料和依据。“记录在案,便于下传”。

5.结语

学生校外实习质量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PDCA质量管理循环是个动态的大循环,是不断前进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不停转动,解决原有问题,新问题虽不断产生但可以解决,如此循环不止。PDCA循环使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管理有机会结合、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建楠,刘玉峰,李春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中的困境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

[2]王伟廉.中国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史与现状.[J].大学教育科学,2008,(2).

篇5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52-01

1制订计划,统筹安排学生下厂生产实习

学校要与实习企业共同制定生产实习计划,做到定课题、定时间、定岗位、定师傅。同时,学校要加强组织管理和协调,派出有经验的老师带队实习。实习带队教师不仅要深入生产实习现场,随时掌握学生实习训练情况,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学生校外实习个人档案,还要和企业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保持联系。

2加强生产实习安全管理

学生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和管理。学校要配合实习企业完善安全责任制,双方要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对学生生产实习工作条件、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做出明确约定,要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还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教师要时刻教育学生提高预防事故隐患的意识,配合企业让学生掌握防范和应对安全事故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实习,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项工作是重中之重。

3认真掌控学生工作生活情况

带队教师驻扎在生产一线,随时掌控学生工作生活情况,注意出现的新情况,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实习带队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巡回检查,以一个优秀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关心学生工作生活情况,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实习的各项工作,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4严格执行校外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报酬要以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或学生家长签订“三方协议”的形式在顶岗实习前明确约定。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相关补贴应该直接发放到实习生本人,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扣发。

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增强集体荣誉感,服从管理;违反实习纪律的学生,应接受指导教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校纪校规处理。

5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维护好实习学生正当权益

学校要与家长、实习单位共同落实顶岗实习学生的保险责任,为顶岗实习的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购买保险的费用可以从收取的学费中列支或者通过实习协议的方式由实习单位承担。实习期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赔偿,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处理。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不得通过中介机构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及时处理学生擅自离岗、调换单位等情况,做好学生单位变更和通讯方式的登记。

6如何提高学生实习工作的效益

第一,将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的典型事例,特别是一些安全事故进行汇总。学校老师要以安全事故为警钟,透过现象挖掘根源,教育学生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第二,精心编写《实习通报》,以此作为沟通实习单位、学校、学生的桥梁。通过恳谈会或厂校联谊活动,不仅可使学校专业设置获得实习单位的金点子,同时也会增进厂校双方情感,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和谐关系。

第三,加强班主任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科学化的班主任队伍,对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由此,我们在班主任管理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新课程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培训、激励、实践等措施,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①扎实开展培训工作,提高班主任专业水平,②建立班主任工作制度,③提高班主任的思想素质,④多种形式激励班主任工作,⑤树立典型,取长补短。

第四,增加三产设备的投入。我校的三产教学设备投入不够,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投入到位,基础建设上去了,职业教育才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第五,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的法律保护。培养学生的法律知识,明确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区别,让学生在校外实习时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学校应正确引导学生与企业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第六,加强实习巡回指导与管理。指导老师应定期到企业(实习单位)进行巡回指导,深入现场了解实情、指导学生,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企业(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发生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处理,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继而更好完成实习任务。

7实习期满的考核评定与总结工作

一是在学生实习结束前两周,就业处和各系负责与用人单位联系,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给予综合评定考核。

二是做好学期校外实习工作总结,整理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意见反馈,供学院领导决策时参考。学校每学期期中、期末要进行校外实习工作总结。根据学生实习的满意情况、与企业沟通的情况等指标对校外实习带队教师进行定量、定性评价。

三是学生校外实习成绩的考核评定。

第一,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校外实习教学内容后,学校对学生校外实习进行考核评定,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评定成绩。

篇6

作者简介:赵俊(1976-),女,浙江绍兴人,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92-0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之一,该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扎实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实践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新疆农业大学十分重视开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习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但在校内建立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同时还在新疆各地州成立、挂牌多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该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了校内与校外实习的基础平台。近年来,新疆农业大学还多次结合新疆一些地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实习单位”)具体的工作业务,相应调整教学大纲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本专业在校学生进行为期较长的校外专业实习。这种实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土地管理业务,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为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培养沟通能力等提供了机会。由于这种实习具有历时较长、参加人员较多(主要以在校高年级本科生为主)、距离学校较远、涉及面较广等特点,因此探讨该专业校外实习的组织管理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校外实习组织管理的作用

1.肯定了高校校外专业实习的方式

目前高校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开展专业实习:一是建立校内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二是由学校联系相关实习单位;三是由学生自主安排实习。这三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如第一种方式往往是一种静态的实习模拟,第二种方式缺乏针对性等。而结合实习单位的业务需要安排在校本科生进行校外实习,已经成为高校专业实习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这种方式由于是实习单位主动要求学生参与的实习,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为学生按时保质地完成实习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当实习任务圆满结束后实习单位就会在全疆范围内为学校做一次宣传,又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种实习方式。

2.确保了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校外实习工作的开展,从最初的实习单位与学校有了初次的合作意向、达成协议、前期准备工作、实习工作在实习地点的具体开展到最后的实习结束,往往具有历时较长、涉及人员较多、涉及面较广等特点,同时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为了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3.辅助实习单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科学合理的校外实习组织管理可以辅助实习单位按时完成本单位的工作。新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往往具有工作人员数量少、专业人员欠缺工作量大等特点。近年来新疆各地州的土地管理业务较多,而且工作覆盖面大、涉及人员多,如城镇地籍调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等工作重、任务紧,单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现有的工作人员,要想按时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过与高校合作,不但可以解决在校学生的实习任务,同时还可以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推进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校外实习组织管理阶段的划分

结合实习单位工作业务的需要安排在校学生进行校外实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实习,而是一次带任务的实习,它不但要求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将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还要求实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因此,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工作是确保实习顺利进行的前提。为了顺利地推进实习工作,将校外专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分为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三个阶段,并且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开展相应的组织管理工作。

三、校外实习组织管理各个阶段的内容

1.实习前: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这一阶段的工作做得是否充分、周全,直接关系到以后实习工作是否能按计划推进以及实习效果的好坏。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协调好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两个单位在实习中的内容、责、权、利,然后按照各自在实习中承担的角色开展前期工作。

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关系的协调主要是以签订合同的方式来进行的。由其中一方起草合同,在合同中要尽量明确实习的内容、时间、组织结构建设、实习经费及落实以及双方在实习中的责、权、利等内容。合同是保证实习顺利开展、确定实习双方各自角色以及各角色权利义务的重要法律规约。在合同签订之后,学校和实习单位就要根据合同中相关条款的规定,着手进行实习前期的组织管理工作。

(1)校方需要做的工作。对于学校而言,应做好以下工作:制定详细的实习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明确实习的目的、内容、范围、技术依据、技术路线、进度安排、经费使用、实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等;编制实习手册,为学生实习提供技术依据和保障;制定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从实习工作管理、生活管理、考勤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几方面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各个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制定教师实习管理规定,并落实、安排实习过程中的带队教师,明确带队教师在实习中的工作内容、主要责任等;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工作,通过聘请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技术专家、实习单位指派技术指导人员等方式,对参与实习的全体师生进行技术培训,以让实习人员进入实习角色,熟悉实习的技术要求及技术环节;划分实习小组,落实学生组长,加强实习小组成员的沟通,以便在实习中能更好地沟通和协作;其他工作,如做好实习前动员,提高实习师生对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督促对方做好实习过程中的住宿、伙食、安全等工作;落实往返实习地点与学校的车辆,为参加实习的全体师生购买实习过程中的保险。

(2)实习单位需要做的工作。对于实习单位而言(主要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前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建立健全本次工作任务的组织机构,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做好与工作任务相关单位的沟通工作,尤其是与上级主管单位的沟通;确定工作任务的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文件,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依据;加强实习区域的宣传工作,确保与实习工作开展期间所涉及到的调查对象配合良好;加强与校方的沟通工作,为实习师生进入实习区域前提供各种基础保障,如落实好工作费用及本单位的参与人员等,并为每个学生实习小组配备一名工作组长,以保证工作任务的接受和分配,保证实习中学生的安全等。

2.实习中: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及实习安全

这一阶段是学生校外实习的具体实施阶段,其组织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习师生是否能够按照实习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是否能够按照计划完成实习任务。由于这一个阶段存在较多的不可预测因素,因此校方和实习单位更要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以积极应对及处理好实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1)校方需要做的工作。这一阶段,校方主要是通过带队教师来做好实习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带队教师在实习过程中既是实习单位与实习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又要按照实习单位的技术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因此,带队教师首先要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性质,协助实习单位有序地对整体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做好工作任务在实习小组之间的分配和实施。

2)加强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督促学生按照基层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督促其按照实习要求保证每天的出勤,并负责检查内业工作完成情况。

3)在这一阶段的前期,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实习任务,无论是技术还是方法都不是很明确,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因此要做到每天工作结束后组织组长开会,对一天工作的内容、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汇总记录,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中期,当学生对实习任务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之后,应及时开展一个工作阶段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工作,及时让每一个实习学生都知晓自己小组以及其他小组的工作情况,对做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做不到位的小组进行整改;后期,学生已经可以很熟练地完成分配的实习任务且实习即将结束,这时带队教师要督促学生戒骄戒躁,保质保量完成后期的收尾工作。

4)带队教师要及时了解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和学生遇到的困难等,尽量做到在业务上与学生保持师生关系,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校方及实习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在生活上与学生保持朋友关系,关心、关怀、关爱实习学生。

5)做好实习结束后与实习单位的各项实习成果的交接工作。

(2)实习单位需要做的工作。这一阶段,实习单位需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保证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与实习学生共同开展工作;保证实习期间的车辆安排;协助处理实习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及突发事件等。

3.实习后:做好实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这一阶段的实习工作都已结束,全体实习师生顺利返校,校方还要及时督促实习师生做好实结,及时总结实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实习学生要做好实习报告,实习教师要根据实习学生的表现、完成的工作任务为每个学生评定实习成绩;由校方召开实结大会,进行全过程总结,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结合实习单位工作业务的需要安排在校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对学校、学生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实习机会,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是顺利开展、推进各项实习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充分重视校外实习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以实现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的“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徐行方,张纪京.论校外实习的组织管理[J].科学管理,

2012,(10):217-218.

篇7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们实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影响实习效果。

实习是为了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系统地结合,为今后的就业做铺垫,积累实践经验,早日实现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根本转变。但有些学生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总会有很多同学找各种借口逃避校外实习,实习的态度也比较被动。

实习生实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1、思想上没有高度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意义。很多学生认为实习就是走个过场,实习的工作没什么可学习,都很简单,他们没有看到实习给个人带来的综合收益,实习对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到他们就业后才能感受到,所以缺少远见卓识。2、实习指导教师工作不负责任,指导不够到位。实习的工作非常复杂,在实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有些实习指导教师缺乏责任心,对实习指导工作不够重视,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不够细致,甚至在工作中不讲方法,只知道用行政命令来打压学生,使学生们逆反心理更加严重。3、新时期的大学生缺乏吃苦的精神。因为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很少有吃苦的经历,在实习过程中企业严格的管理和劳累的工作使学生们害怕实习,更缺乏战胜困难得决心和勇气。

(二)校外实习基地和学校缺乏长期合作的计划,建立的实习基地不够稳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实习生缺乏企业认同感,缺少团队精神。旅游企业利用实习生主要是看重他们良好的形象及其外语的优势,企业希望学生们能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真正融入到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可是,实习生缺乏这种意识,他们认为自己只是来实习的,短短的几个月后自己就会离开,所以,缺乏责任感,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令企业不满意。2、高校的实习时间较短,不利于旅游企业的长期经营。学校的教学计划非常严格,实习期基本上是固定的,最多半年的实习时间,有的甚至更短,旅游企业,例如星级酒店,他们培训一个实习生最少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独立工作,个别部门,例如前台接待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所以,实习生刚刚培训完可以独立工作了,可是他们实习期又结束了,这就导致旅游企业不得不重新招聘和培训新的实习生。这样就容易使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收到阶段性的影响,不利于旅游企业的长期经营。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管理对策

(一)精心挑选优质实习基地,一定要和实习基地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

选择理想的实习基地至关重要,这是开展校外实习的前提。高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一定要做好详细的调查,综合比较,选知名度比较高,实习基地所在的城市要非常发达,能够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又可以给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学校在实习不仅要做好宣传动员等指导工作,更应该在实习期间及时与实习单位加强沟通,协助实习单位管理豪实习生。同时,及时实习结束了,学校也要加强和实习单位的联系,可以聘请实习单位的高管来学校给学生们开讲座,让学生们接受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学院与实习单位搞好协作关系,既有利于学生实习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酒店招聘人才,促进学校的就业。

(二)作好实习前的动员、实习中的管理及其实习后的

总结

实习前学校一定要让学生们知道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前的动员和教育工作必不可少,一定要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提前进入实习状态,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灌输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并且告诉学生们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尽量激发学生们的实习热情。实习中指导教师要和学生们经常沟通,时刻了解学生们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学生们解决各种困难,实习后一定要认真总结,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校外实习开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三)建立严格、规范、科学的实习管理制度,

篇8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10

专业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实习基地的科学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拟结合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近年来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问题进行研究。

一、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与指导原则

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都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发展导向,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与此相对应,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成为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目前,高校正在将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转化为教学创新行动,以强化通识教育为目标的复合型教学、以需求驱动的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为标志的实践型教学等都在不断尝试,各个高校试图通过教学创新,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学毕业生。

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一直以来重视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工作,注重从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经过深入研究与探讨,制定了“应用性、实验性、案例性”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作为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根本要求,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对强化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增强就业技能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保障作用。

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指导原则是围绕专业与学科建设方向,突出专业特色,服务于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机会与适应社会的能力锻炼。校外实习基地应以尽可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为目标,统筹规划各个实习基地的建设,对建成的实习基地进行科学管理,规范地开展相关合作活动,加强双方联系,确保实习基地的效用充分发挥。

二、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分为校内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两种形式。校内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主要以学院相关的实验室和教研室为依托进行。实验室除了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在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也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提供切实保障;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高水平教师参与其中,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相关实践活动和科研竞赛活动。同时,认真探讨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培训机构或服务机构的结合与对接工作,适当引入校外资源,将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本着双方自愿、互利双赢的原则,在充分考察与遴选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专业与学科建设的要求,选择与学校专业方向范围相关,有一定规模,能满足一定数量的学生完成实习任务要求,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能够把大学生实习纳入其正常的工作渠道,能满足实习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基地。

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实习基地建设成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培养基地。开展学校与实习基地的共建活动,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定期交流,相互促进。积极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到社会工作岗位第一线,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主动邀请校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和成功人士来实习基地,向学生作成功经验和科学研究等报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与实习基地的供需信息交流工作,做好信息反馈,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并积极开展与实习基地的供需见面和毕业生与实习基地的双向选择活动,争取让学校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实习基地就业。

以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统计学专业为例,目前该专业校内实习基地有3个,即数理仿真实验室、统计学专业实验室和研究生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有9个,分别为桂林市统计局及其辖区的各个统计局。虽然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统计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发展,取得明显的成绩,但与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校内实习基地投入不足。一方面,实验室的各种实习软硬件条件还比较落后,设备还不能使学生在学校受到比较先进和规范化的专业技术训练。另一方面,实验室实习指导人才缺乏,不能完全满足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

第二,校外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还有待加强。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还有待充实,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条件来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开放式实践教学还没有全面展开,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校外专业实习基地主要是以国家事业单位统计局为主,实习基地比较单一。这些事业单位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不能够全面满足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实习要求。而与公司和企业这样的实习单位的联系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相对来说实习基地面比较狭窄,数量较少。

三、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

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为:整合现有校内专业实习基地资源,增加软硬件条件的投入,培育实践教学模式相适应的专业师资队伍,采取适当的方式,如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比赛和相关专业科技活动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校企合作双赢”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运行机制。在原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规范管理和加强合作。同时,开展新的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和公司单位,争取到2012年使校外专业实习基地达到4至6个。立足学校,结合企业聘任,形成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有较高水平的实验实习、教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切实保障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的需要。

四、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具体实施

首先,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建立和健全实习领导班子,在组织上保证实习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招生情况以及专业和学科发展规划,提出相应的实习基地建设规划,落实完善实习基地建设的有关政策。加强实验实习师资队伍建设,为其继续教育和进修提供便利条件。

其次,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根据实习基地建设的需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建设经费,保证建设经费的专款专用。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寻求各方面的资助,筹措资金建设好实习基地。

再次,规范管理实践教学,健全各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以实践教学不断线为要求,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制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新的实习教学大纲、新的实习指导书,合理安排实习教学内容。

最后,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建立牢固的、互利互惠的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召开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工作交流会,加深学校与校外教学基地之间的感情,探讨“产、学、研”的发展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为实习基地的单位进行员工培训、员工进修或短期来校听课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便利。

五、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管理

首先,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必须具备较好的组织协作能力,必须提高对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规划与管理工作。既应充分认识到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下大力气完成建设目标,又应在运作机制方面深入研究,形成运作规范,切实发挥就业实习基地的效用。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应建立在共建双方有合作意向、符合实习基地条件基础上,由学校负责起草,经共同协商后可由学校与实习基地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一式三份),教务处、实习基地、学校各执一份,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及开展实习工作的相关问题。合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协议书的规定进行,如有变更必须经协议双方沟通决定。对协议到期的实习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可办理协议续签手续。

其次,加强沟通,完善制度,互利双赢。更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观念,及时总结实习基地建设的经验,不断开发和丰富实习基地的功能,探索新的模式、方法和内容。加强学院、实习基地、教务处之间的沟通,从体制、政策等方面建立支撑。完善专业实习基地的相关制度建设与研究,实现学院与企事业单位的互利双赢。为促进实习基地建设和规范管理,应定期组织学生和老师到实习基地考察调研,举办交流会。

最后,选派优秀教师或实验工程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确定实习内容和具体工作任务。实习工作结束后,各个实习基地成员应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总结实习工作成绩,并对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把评价意见汇集上报教务处并反馈给实习基地。通过总结实习工作成绩,找出差距,以便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9(2)

[2]张安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8(12)

[3]邱悦颜,徐庆军,田英翠.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J].黑龙江教育,2009(6)

[4]杨洲.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1)

[5]张雅君,张学文.实践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4)

篇9

一、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开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和就业发展机会。积极借鉴国内其他院校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先进经验,围绕培养技术应用性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

2、实用与效益性原则

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要从物流专业特点出发,要考虑到实习就业单位的基础和条件,能够满足物流实习实践和就业的需要。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顶岗实习基地长效机制。要创新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理念,实现共同投资、互惠互利,提高顶岗实习基地的效益。

3、互惠共享原则

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要有充分的调研、论证,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使之成为技术应用性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利用顶岗实习基地条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习基地则可借助专业的科研、师资力量加强生产、教学及人员培训等工作,并可从实习学生中优先选拔人才。实习基地建设要认真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走开放式建设的道路,实现实习基地师资、设备场地、材料、技能训练、管理机制、技术成果等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促进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

4、素质教育原则

顶岗实习基地应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与完善。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教师及校外人员的悉心指导,使学生从校内的模拟实训到校外实习基地真题真做的实践锻炼,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应在相关行业企业中积极联系具有较好的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单位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

5、稳定性原则

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要考虑实习单位的合作基础,并能在今后若干年内继续接收学生实习,继续提供就业信息。对运行规范、效益良好、示范作用显著、发展前景广阔的实习基地重点发展,支持其进一步提高水平和扩大规模。积极创建、申报省级、国家级示范基地,适时淘汰不适合市场需求、共享和辐射作用不显著、无持续发展能力的基地,实现实习基地的动态发展。

二、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目标及手段

1、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通过几年建设,新建若干家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功能是满足100%学生一年的顶岗实习,其次是开展师资培训、提供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开展员工培训。创新校企合作思路,产学研立体推进。依托行业协会,每年增加校企合作企业,包括紧密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骨干型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一般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结合自身整体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按照实习基地的建设及发展规划,在未来建成省级以上的校企合作示范性校外实习基地。

2、通过多种途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企业具有实体资源优势,学校具有智力资源和企业所需专门职业人才的优势。利用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协助企业搞好员工培训,提供企业所需职业人才,实现供需对接,校企双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拓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包括产研课题、员工培训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组织专业教师到省内外企业进行考察与调研,通过亲朋好友、已毕业的学生、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主动联系广泛接触了解企业,精选合作对象洽谈合作事宜,与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一线专家、客座教授等牵线搭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企业主动与本院联系需要本系的毕业生时,通过向对方提供良好的服务,如优先满足对方所需人才等,与对方建立良好关系从而成为实习基地。

3、实习基地建设中的双赢战略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离不开企业拥有的设备设施资源和相关的环境、人力资源。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自身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企业不可能长期免费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和兼职指导教师。因此,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时一定要树立双赢的思想,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产学合作、订单式培养、项目驱动等方式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企业通过与学校课程共建享受到人才培训、资源共享等优势,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标。而学校借助于企业资源搭建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维护实习基地的保障措施

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

根据专业服务方向,确立实习基地建设的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工作。分级分类开展建设工作,形成校系两级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与各单位的联系,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服务方向,加强与相关行业的联系与合作,力争建设一批较稳固的实习基地。学院成立由实习基地单位负责人、院领导、院教学科研处和系负责人组成的实习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的咨询和指导。由院领导指导,教学科研处作为职能管理部门负责统筹,教学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明确实习基地的建设目标、内容和进程,同时确定具体的建设责任联系人,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建立实习基地发展与指导的专门组织即毕业生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一些实习基地负责人作为学校毕业生实习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定期召开成员会议,广泛听取各成员单位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使该组织成为学校和用人单位沟通合作的平台。

2、加强对实习基地的服务与合作

加强对实习基地的服务与合作,实现学校毕业生生源优势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有效结合和良性循环。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服务、互惠互利的宗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实习基地的服务与合作:一是加大对实习基地的宣传力度,优先满足基地的用人需求,积极向基地推荐优秀毕业生;二是为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供需见面会等,为用人单位选用人才提供便利;三是为基地提供校内讲坛,邀请基地管理人员来校举行就业指导讲座,进行行业介绍和前景分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拓宽视野;四是建立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在技术等方面为基地提供指导和帮助;五是积极参与基地的重大活动,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学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巩固和扩大产、学、研合作成果,促进实习教学建设与改革。

3、规范实习管理

分级管理,明确职责。招生就业处、教务处是实习基地的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全校实习基地建设的规划、管理和组织协调,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为实习基地提供相关服务。教学单位是实习基地建设的主体,负责联系用人单位,洽谈建立实习基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横向合作,保证学生有稳定的实习渠道。

专业主任是实习教学环节落实的主要负责人,指导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负责基地的建设、实习教学内容安排及实习计划、总结。实行不定期到院外实习基地检查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校外实习基地评估。积极改革专业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分段教育、定单培养的办学经验,丰富办学实践。学院每学年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负责人座谈会,倾听实习基地单位的意见,不断总结和交流实习基地建设的经验。

4、实习基地走访巡查及经验总结

实习检查主要采取实习生座谈、工作岗位现场走访、学生个别访谈、企业负责人交流等方式,对实习生工作岗位适应情况、实习生生活情况、实习基地培训及管理情况等进行了解。并将在座谈及走访中收集到的问题,以书面的方式及时向企业反馈。每到一处实习基地,走访实习生的宿舍、食堂,与实习学生同吃员工餐,了解实习生们工作、生活情况,认真听取实习企业负责人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和企业负责人一起探讨学生实习管理问题,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学校每年定期与实习基地负责人、主管部门领导沟通协调,倾听意见,交流经验,促进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不断满足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篇10

(二)企业客观环境使高校缺少校外实习条件目前,愿意接受高校会计专业实习的企业日益减少,会计专业实习基地日益萎缩,即使有的单位愿意接受实习,但积极配合的也很少。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企业大多不愿意接收学生在本单位进行会计实习。即使接收学生实习,也大多是以介绍企业情况和讲解核算体系及方法为主,至多拿一两本账和几本凭证给学生传阅。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会计人员的培养都是国有企业的责任,在实习中,主要是国有企业单方面的付出。在计划经济时期,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可以做到了解系统,查阅全面,接触实际,顶职顶岗。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为了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即使是国有企业,也必须为自身利益考虑,加上计算机会计的广泛应用,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会计人员人数减少而工作量加大,就更加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无偿义务劳动。此外,由于一般企业的会计人员配备有限,在一带一或一带二的传统实习模式下,很少有实习单位能够容纳一个班或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会计实习。这些都导致了实习基地的日益萎缩,使高校缺少实习条件。

(三)相关因素影响使校外实习流于形式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但一直以来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会计实务零星琐碎,但工作要求既高且细致,二是实习环节安排不够科学合理,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学生在实习中学习提高的积极性。由于实习单位不够配合,一次实习的容纳量小,加上实习经费有限,校外集中难以为继,故高校会计专业多采用学生个人联系、独立进行的分散实习方式。即使是集中实习,在组织过程中通常采取按岗位按地区分散安排到企业各个会计岗位的方式,使有限的几个指导教师难以进行全程跟踪监管,而且很多指导老师在承担指导实习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其他教学科研任务,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全过程监管,因此,通常寄希望于实习单位承担评价监管责任,并且最后由实习单位出具实习鉴定表来评价学生的实习表现。由于实习单位既没有监管学生的义务,也不愿意监管学生,而且实习鉴定表通常内容笼统,实习单位不知道具体应该从何处评价监管学生,因此出现有的实习单位让学生自己起草填写实习鉴定表,单位只负责盖章以应付学校的现象。在没有良好的监管评价体系的情况下,实习主要靠学生的兴趣。但由于传统的校外实习多是以核算型实践为主,企业具体岗位的核算实践又是日复一日、枯燥的重复劳动,而且实习单位出于会计责任并不允许实际顶岗操作,这就使许多学生只实习了一两天以后,很快失去了实习的兴趣,其结果导致目前的校外实习往往流于形式。

二、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校外实践体系构建

(一)实习定位和体系重构校外实习作为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定位应该与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与高职高专的核算型培养目标相区别,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于高层次分析型人才。分析的基础是核算,而核算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实践过程。传统的校外实习只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层次性。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集中于高层次的会计管理理论,而实践多在低层次的会计核算中徘徊。这种高理论低实践的教学体系,使学生过于重视理论,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的毛病;就业或校外实习后,理论与实践相差太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甚至得出“课堂所学知识无用”的结论。因此,必须提高校外实习的运行层次,将其目标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此,需要对传统的校外实践体系进行重构,建立与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校外实习体系,如表1所示。

(二)实习要求和内容从高校校外实习计划的编制和实地实习的内容来看,目前校外实习要求仍只是掌握会计部门各岗位实务,实践内容也是以核算型为主。而高校的理论教学主要集中于会计管理而不是会计核算方面,但作为会计教学体系重要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却没有跟上这种转变,仍然停留在会计核算上。这与我国目前急需高层次管理人才的现实极不相符。因此,在校外实习计划制定时,应增加会计管理实践的要求,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合理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分析等管理会计实践、财务竞争力分析等财务管理实践、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制度设计等。具体落实时,可结合会计基层科室参观进行会议室沙盘演练。

(三)实习类型与形式传统的校外实习是以验证性实习为主,主要按实习计划和会计核算的理论流程进行实践操作,最终验证性的观察、记录实际的会计核算流程,可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证账表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和体验。但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是管理型会计实践,这种实践内容通常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必须根据实习要求和企业实际,自行确定实习方案,而且目前企业重会计核算轻会计管理,因此会计管理实践相对落后,学生甚至可以进行企业会计管理实践的创造,把所学到的先进的会计管理理论和经验引入企业中去,这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以后走向高层次的会计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企业发现自身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创建学校和专业的品牌效应。此外,校外实习通常涉及到几乎所有会计专业课程,既需要会计知识的综合,也需要跨学科的管理经济类知识的综合。因此,新型校外实习应以综合式探究式实习为主。

就目前高校校外实习的实践而言,有学校统一安排实习(也称集中实习)和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分散实习)两种。分散实习情况下,学生的实习时间安排相对比较灵活,由于一般单个企业或单位能够接受实习人员的容量有限,因而分散实习更好安排。但由于分散实习不能及时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而且很难接触到高层次的会计实践,其实习效果也很难考评,因此一般只适合于核算型实践的开展。在集中实习的情况下,更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而且有老师的指导,可以有效地针对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灵活地

落实实习计划、实现实习目标。因此,集中实习更利于高层次的管理型实践的开展和主动性学习目的的落实。高层次的管理型实践因为重视个体观察、提问、团体交流讨论等自主协作模式,从而可以将实习地点由具体核算部门转移到会议室,即使是在较小规模的企业单位实习,也可以通过分批参观以了解实务、集中解答和交流以掌握全局的方式,达到既解决实习单位容量小,又使实习真正奏效的问题。

(四)实习手段与方式一对一的指导带来的是知识片段,普通会计人员由于岗位分工的职能划分,使其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受限于会计工作的某一环节或方面,而且出于会计责任和商业秘密的考虑,往往使实习流于形式。而高级会计人员又不可能实行一对一的讲解。因此,可采取以总括整体的经验传授为目的的高层次管理型人才培养方式,这要求有高级会计人员的指导,并辅以校内有系统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带队老师的沟通和启发式引导;鉴于时间的有限性,可以采取讲座,实践、理论、提问和讨论等多种形式交叉地进行。

目前高校的理论教学体系,由于学时少,学生学习习惯多是被动性地接受老师讲授,这种习惯带到校外实习中,学生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仍然是老师讲授,而指导实习的通常是单位基层会计人员,往往并不能胜任这一工作。在带学生实习时多采取一般性的介绍加学生提问给以解答的方式,而学生习惯了被动式接收知识,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往往拿着凭证账簿报表不知该从何处看从何处问,实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更何况,基于我国会计实践至今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思想,实习单位会计人员对理论掌握不够透彻,通常只懂得会计核算工作,对于会计管理工作大部分并没有涉及。如果学生仍带着被动学习的思维,最多只能掌握不完全的核算实践知识,而很难达到高层次的实践目的。实践教学的最终实施取决于进行实践学习的人,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主动学习能力。这一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其一,要深入学习,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领会主动学习的思想,这样才能保证校外实习的效果;其二,学生要把握实习的内容,掌握相适应的广泛深厚的理论知识,在校外实习开展前,把相关的理论知识梳理一遍;其三,要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变被动为主动,一方面加强其融入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其四,教师要进行实时指导,并提倡讨论等协作学习模式。

(五)实习指导人员建立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实践体系是以管理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这种实习的指导显然不是单位基层人员能够胜任的。受自身知识和工作经验所限,单位基层会计人员一般从事分岗位的核算工作,尚能胜任会计日常分岗位核算的指导,但远远达不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实践中,只有企业高级财务人员才能接触高层次应用实践,且对日常核算实践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对高层次管理型实践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高层会计人员通常工作责任更重,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全程实习指导。因此,为了掌握高层次管理型实践,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请高层会计人员做阶段性讲座。实习前期的讲座,有助于系统了解单位会计实践工作的全貌,引导核算型实践的展开;实习中期讲座,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调整校企双方的期望偏差,引导管理型实践的开展;实习后期的讲座和交流,有助于对实习环节和单位会计实践进行总结、建议和展望,达到校企双赢。二是通过实习带队老师主持讨论和总结,讨论和论证高层次管理理论在企业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实施方案,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沙盘模拟的真实。

(六)实习考评传统的实习以核算型实践为主,要求的创新能力和会计知识并不高,一般来讲,实习态度谦逊、认真的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会计核算流程,进行相应的核算处理,实习完成情况较好;反之则完成较差。而新型实践中更重视管理型实践,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要求学生有丰富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创新能力。此时,良好的实习态度只是实习成功的一环,还需要学生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结合实际能力。这种能力的考评最终取决于实习单位的评价。通过实习单位参与评价,可以更好地让其对实习的目的和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双赢互利。为了便于操作,可以采用表格设计,分项评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表2所示。这种细分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使实习目的和内容更加明晰,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类似的学生自评表、校内老师评价表和实习单位评价表,实现全面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三、校外实习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篇11

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基地建设的好坏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民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状况,笔者在几所民办高校中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考察。

一、当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成绩

经过调研,民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已有很大进展,共性成绩如下:学校重视,组织机构健全,责任分工明确;基地建设目标明确,能够结合专业特点制定近期或长期的校外基地建设方案和措施;能广拓渠道,通过各种关系积极联系和拓建新的实习基地。

二、民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所调研的几所高校虽然都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来维护基地运行,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影响和制约了校外实习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发展不平衡

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和企业用人需求,出现高校文、理科人才培养在校外实践育人环节发展不平衡现象。

如:经管类专业的实习(除旅游管理专业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多属于薄弱环节,很多高校以校内的模拟仿真环境为主,利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电子商务、会计、国际商务等仿真模拟软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而学生社会化的职业素质培养存在一定欠缺。这主要是由于与学科性质相匹配的企业岗位群的特殊性所决定,企业所容纳的实习人数和所能达到的实习内容都无法满足高校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工科类各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相对好些,但是从学生实习的角度,大部分企业都是生产密集型企业,由于高校实习的目的与企业的生产运营目的存在不同,企业以不影响原来生产效益的同时再创造新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导致工科类专业的校外实多是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岗位安排更多的是简单工序的操作,体现不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的全面提高。

2.校外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问题突出

校外基地建设根据目前的社会形式,结合其他高校一些成功的做法,依然涉及到一个投入问题。根据所调研的几所高校的反馈,突出问题就是在实习经费方面。不管是经管类专业还是工科类专业,几乎大部分实习单位都涉及要根据实习人数的多少要收取实习费用(包括认识实习)。关于经费方面还涉及到交通费、住宿费、带队教师及实习指导教师的补助或课酬等,所有这些费用的开支,无疑对民办类高校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

3.实习指导教师力量薄弱

外出实习,需专业的指导教师结合实习内容进行跟班指导。由于民办高校特殊的用人体制,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几乎每学期教学工作量安排都很满,以这种现状分析,专任教师从事校外实习指导有一定难度,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民办高校全盘考虑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合理安排,工作量适度,两者兼顾。

4.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上很多企业依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民办高校的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导致民办高校的校外实践育人环节成了“一头热”,企业没有积极性,即使有些企业能够接收民办高校的学生实习,在具体落实中,也是企业根据生产需要来安排,企业占主导地位,显然,民办高校的校外实践环节的有效落实存在一定的阻力和压力,以民办高校为龙头建立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

三、民办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建议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部分高校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的成功做法,针对民办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际,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1.立足实际,加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和建设

民办高校既然存在“走不开,放不去”的各种原因,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扩大内需,加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实验室建设;模拟仿真系统建设;实习工厂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在实践教学方面具有随时性、方便性、显效性的优势,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向学生开放这些为教学服务的实训基地,允许学生在此从事科技实验、技术革新等创造性活动。

2.统一思想,明确校外实习基地创建的条件与要求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具有真实性、实用性。鉴于目前的公司、企业的市场经营性质,在选择校外基地时,必须考虑相关的条件和要求。选择的企业要具备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为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实训提供场地和指导人员,能够满足学校一定数量的相关专业学生开展校外实习;校外实习基地的领导要有远见,重视企业技术革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渴望得到学校和专家的技术指导。

另外,企业要有能满足实习学生食宿、学习、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方面的条件;校企合作关系紧密,能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本着基地建设双方应互惠互利,走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对外合作关系。

3.改革创新,拓建多样化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联系,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创建,一般情况下可以考虑如下几种情况:普通单一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短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大型厂矿、集团公司、研究机构等单位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产、学、研)综合型校外实习基地;与国家、省机关、团体等事业单位共同建立的校外实践基地等几种形式,各种形式的结合要根据学校不同专业的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去寻求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

4.注重合作内涵,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应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实习教学工作,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过程,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所以,各民办高校应重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同时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任务分配,实践教学与理论课堂的教师同等重要,学校应注重培养既有理论水平又具有工程实践的“双师”素质教师,这才是应用型、技能型高校应具备的教师素质要求。

5.完善保障措施,合理规划校外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涉及到的经费,主要用于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校外实习教学环节中指导教师和学生实习期间的差旅费、与实习单位签订的实习合同中规定的实习费以及实习基地建设等费用。为从根本上推动民办高校校外实践育人目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学校在经费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本着勤俭节约,以够用为度为原则,要坚持按需分配一定的支持经费,这不仅是保障实践教学环节质量和水平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保持学校内部进行联系和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措施,这种投入和受益对学校来说是无形的,意义深远。

6.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管理

民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要想保持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必修要有一套健全的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才可以在实现无缝对接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校外基地建立签订合作协议要明确管理细则,但必须建立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上确定双方权利和职责;在实际执行时,双方实施方案要细化,在合作运行时注重过程管理,建立定期检查工作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要定期召开实习基地建设总结会,实行实习基地的检查与评估制度,在分析基地作用与效果的基础上,评估实践教学情况,做出工作总结,共同研究新的基地成立与原有基地的保留与取消;学校也可根据每年实习基地建设情况,评选出优秀基地进行表彰奖励。

总之,经过调研和分析,虽然不少高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中有过成功的经验,但在具体执行层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校企结合共建基地,高校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依然存在。事实上,关心人才培养,关注人才成长,需要社会各界担当责任,互相搭建平台与高校产生共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方共赢。对于发展中的民办高校而言,更应该有效利用自身灵活办学的优势,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和实践,才能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彰显人才培养特色,进而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篇12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212-02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学校“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校企双方组织中职学生参加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加强校外实习管理,能有效保证实习教学顺利完成。

一、要想校外实习好,校内“功课”少不了

中职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老师、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一直沿用着学校的成套管理模式,不是运用企业的制度与模式管理学生,部分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甚至定岗了仍不适应企业的管理,究其原因,是校企管理不衔接。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就业上班了,已经变成了工人,但是在观念上没有改变学生的身份,不认同自己是工人,更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校外不足校内补,我认为校外实习管理先从校内改变学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开始;探索实习制度、实习管理、实习环境校企无缝连接。

1.对学生进行准“工人”观念认同、身份认同的教育。中职学校培训学生应该从入校开始,采取“准工人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首先学校发给每名学生一套工作服,还要举行发放工作服的仪式,就像军队授衔一样,严肃认真。千万不要搞成按人头领回一大堆,一人一件大小合适有的穿,完成任务了。看起来穿着工作服从外观上改变,其实是改变内心的开始。其次,利用多媒体宣传介绍我国十大杰出工人代表的先进事迹,介绍高技能人才的政策和成为高技能人才的途经,鼓励学生从普通一线工人做起。最后,举行加入工人队伍的宣誓仪式。通过以上方法仪式,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当一名高素质工人是无上荣耀的。

2.心理适应模拟训练。在日常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模拟适应生产岗位,进行适应生产环境训练。模拟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环境,从简单到复杂,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培训,进行人与机器、人与环境熟悉训练,与工友,与师傅,与领导之间交流合作的模拟训练。

3.储备技能训练。分类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积累大量的技能、知识和心理适应,老师也能发现学生适应那类岗位,实习时可有以针对性推荐岗位。在训练实习的过程中,探索分组、分工、合作的训练,老师一定抱着极大的耐心指导学生,只鼓励不批评,行为引导,激励创新。

4.借鉴企业模式,“四定”训练。定人、定岗、定量、定质。责任到人,生产到人,在规定时间内以质量优劣实施合理奖罚,坚决不迁就,但是一定要注意对被罚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罚得心服口服,激起其不服输的精神;还要进行技能帮助,找出差距,让学生知道怎样合理运用工艺加工出优质产品,为下一步高质量完成任务打下坚实的心理和技能准备。锻炼培养学生敢于接受挑战的勇气信心。

二、“媳妇总有一天熬成婆”

学生最终要走出校门,参与企业生产,服务社会,第一步就是从校外实习开始。学生通过在校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模拟生产实训,已经具备了走出校门的条件。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大部分企业欣然接受,但是企业没有或者缺少对实习学生管理的经验、制度,往往造成学生不适应岗位,不能建立好的人际关系,不适应环境,致使流失、转岗、私自离岗、待业现象的发生,搞不好这个数量超过三分之一,对企业,对学校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从2009―2013年间多次带领学生参加校外生产实习教学,一直在反思校外实习问题,一直在寻找解决这些难题的灵丹妙药,积累了一些不成熟经验、教训,与大家交流共享。

学生的实习分三个阶段:岗前适应期、顶岗期、定岗期。第一阶段岗前适应期,包括心理认识、环境、身体三方面适应。这一阶段是企业和学校在管理上重叠部分,也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磨合期。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发展,从思想认识上接受企业,自愿到企业工作,这是校外实习教学的关键一步。既然校外实习是教学的延伸,学校就必须参与实习管理。

1.“扶上马,送一程”。根据教学计划,学校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实习教学,严禁把学生交给企业,企业接受当作管理界限,从此泾渭分明,也就是说学校退出管理,学生实习管理完全由企业方执行。这种做法,有点不近人情,也不负责,违背职教精神。学校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实习,交接给企业仅仅是“扶上马”的做法,关键是“送一程”。学校一定挑选责任心强的有带队经验的老师带队“送好这一程”,每百人配管理老师2~3人。在这段时间内带队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身体适应、心理感受。只有全方位了解学生的状况,解决问题才能百战不殆,发现问题积极解决,尤其解决心理不适应最重要。解决心理问题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拒绝挖苦打击,要循循善诱,因人而异。在实习初期找出解决各种不适应的方法:与人力部门协调可以换岗、调岗,达到适应。

2.全程跟踪服务,当好桥梁。带队老师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生产制度、管理制度、质量要求,协调各种矛盾。这里需要说明,有的企业不喜欢老师参与管理,一定在实习协议签订前解决好,若不然非常尴尬。有的企业非常欢迎带队老师,带队老师和企业负责管理的有关人员积极主动进行交流沟通,对管理有很大的好处。凡事做“和事佬式”的带队更好,为学生伸张正义,一定有礼节,有道理,有证据,千万不要无礼争三分,也不要得理不饶人,不要把自己当作管理者,把自己定位为桥梁、服务者更合适。

3.“亲近学生”。全方位深入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不是讲空话,不但要“深”,而且要“亲”,做情感丰富的带队老师。要知道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关键时第一时间出现。阶段性的对学生实习情况总结讲评,

4.“私下沟通”。企业高度重视实习生的管理,人力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实习学生的管理,制订实训培训计划,落实考核。首先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安排岗位实习,不合格的继续培训。考核学生的岗位实习情况,考核岗位师傅带徒情况,考核岗位工人合作情况。这些大项目有若干内容、小项目,详细考核落实,考核一定合理、公平、公正。带队老师对考核持不同意见,不要大声争理,要试着私下交流沟通,这样也许解决问题更容易。这一段时间,暴露的问题最多,三方都要有耐心,不能僵持,互相理解,互相让步,不能互相埋怨,积极协商解决,才是上策。

第二阶段顶岗期,培养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经过岗前初期培训考核,合格者安排上岗实习,刚开始学生的技巧性、协调性、适应性不会很好,大多手忙脚乱或无从下手,不能顶岗,这个时候切记不能急于求成,从最简单的工序、最简单的工艺开始实习,岗位上安排师傅带徒弟。这一阶段师傅的角色极其重要,徒弟完全尊重师傅,服从师傅的管理;师傅和人力部门制订带徒计划,师傅除教授技艺,还要担负教育、管理、考核的重担。师傅在工作中宣传企业文化,表现出当工人的自豪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进入角色。这个阶段老师与师傅多交流,掌握学生岗位适应情况,对体质体能特别不适应的,可以与人力部门沟通调岗换岗;但对思想上拈轻怕重、怕脏怕累的不能调换岗位,要进行思想疏导,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行行出状元。

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考核学生与师傅与工友之间人际关系的建立,只要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徒关系、工友关系,就可以说适应了本岗位,能顶岗胜任本岗位了,就可以轮岗到其他岗位实习。如果学生不再依靠老师,自己独立担当,老师的各种角色逐渐褪“色”,成为无“色”的老师,标志着实习非常成功,老师不要感到失落,而要感到欣慰。

第三阶段定岗期。经过多个岗位实习,考核合格者就可以定岗成为正式员工,这是学生期盼已久的。学生在各个岗位能轻车熟路,这时段老师请自觉走到幕后,做“隐形人”,让学生独立解决各种工作、生活、人际等问题,由企业按照制度、规章管理学生。其实这时学生已经适应了企业的各种制度,老师没有可担心的,可以放心地打道回府。暂时的实习任务结束了,老师还要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导者,送更长的一程。

三、及时交流总结,丰富和完善校外实习制度

学校和带队老师、岗位师傅和企业有关人员及时交流总结实习成功经验,客观分析实习中暴露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是否妥当,反馈实习信息,积极纳言献策丰富、完善实习制度与管理措施。各方认真填写实习合同,实习信息卡、实习评价表等。

总之,中职学生校外实习,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教学与管理的延伸。校外实习管理先从校内实习模拟开始,循序渐进。校外实习带队老师自我定好位:服务者――实习跟踪服务;协调者――主动和参与方交流沟通;中立者――公平公正地进行实习考核,实事求是地填写实习记录。要以人为本应对各种实习问题,直面解决,和事但不敷衍。教师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维护安全,维护生产,不为企业增加负担,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教师要及时总结实习经验、实习教训;经常反思,丰富实习教学内容,完善实习管理制度,为中职教育添砖加瓦,和衷共济,让我们迎接中职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丰勋.教育学心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