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画图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2-04-25 23:04: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画图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画图实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实训的前提条件

(一)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完备而科学

城市建设学院建筑装饰教研室的老师们通过近六年的时间,对建筑装饰专业从03级到09级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不断摸索、总结和调整,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建筑装饰专业的课程设置已较为完备和科学,并建立起了课堂与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日常教学与设计实训在时间和过程上必须打通

在课程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很好地将设计理论、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虽说建筑装饰专业已经建立起了实习基地,但是多数情况下都是毕业年级在展开毕业实习时才会去实习基地实习。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缺乏这个环节,这种情况一方面制约了学生们对于设计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后的体会、消化,使其做出来的模拟设计方案缺乏社会性、现实性,导致方案的实施性就更差了,大部分同学设计出来的方案不能用于施工;另一方面,因为缺乏学习过程中的实训,也使大多数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实习心中没有底,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适应和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学生们常常在毕业实习时感叹:“理想设计和现实设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为了做好从专业、理论学习到毕业实习的准备和过渡工作,给学生们建立一个校园所学与社会实践接轨的知识构架体系,建筑装饰教研室酝酿出一个在日常教学中能穿插并同步进行的设计实训模式,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设计实训的专业理论学习基础

(一)设计实训的教学基础

在建筑装饰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完成一半的如《室内设计(上)》、《建筑表现画》、《建筑装饰构造》等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之后,并已经能够较好地掌握之前的《建筑装饰制图》、《建筑装饰CAD制图》、《建筑材料》、《设计构成》等相关专业课程之后,再进行设计实训是比较合理的。

(二)设计实训的实践基础

以《室内设计(上)》的课堂教学为依托,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去实践:带学生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去进行现场量房的工作,回来结合测量数据完成家庭装修的设计方案。在尝试完成了两套没有加入业主需求等综合实际内容的纯理论化设计之后,学生们能够较熟练地掌握现场量房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结合量房数据完成CAD的户型平面图的绘制,并能在初步完成方案的造型设计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正式开展。

三、设计实训的方式

(一)宗旨和目标

实训讲求一个“实”字,要求做到真题真做,设计过程和方法步骤与市场上的家装公司基本同步。从测量、洽谈、设计、制图、出册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使其能够真切感受到社会现实设计的面貌,以及自己的能力水平状态。目的是让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能够很好地和毕业实习要求接轨,高水平、快速地融入社会工作中去。

(二)采取的方式

在征集设计房源上,可以采用公开征集的方式。可以通过媒体、网路、报纸等宣传媒介征集房源,由业主提供房屋的相关信息后,由专任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参与学生人数,来确定设计房源。当然,所选房源离学校较近为宜。

目前我们在设计实训上房源的征集主要还是针对校内教师,例如,之前的设计实训,我们所采取的方式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就是在全校范围内征集15套教职员工拟进行装修的住房,由我院建筑装饰专业07级的学生免费为这些房源进行现场量房和初步设计,并向每一位成功参与活动的老师提交一套设计图册,包含:①量房实测后标明详细户型数据的CAD平面图纸一份;②结合业主要求完成的平面布置方案(图纸)三个;③择优选平面布置方案上色,并以此完成相应的天花吊顶的设计图一个,④设计说明和建议一份。第二个阶段,深入设计阶段:在学生小组和房主对前期设计图纸进行沟通之后再接着进行深入设计。

四、实训的作用和意义

(一)实训的作用

1.实训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

设计实训的过程是围绕实践教学和实践作业展开的,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们准备充分,针对在实训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应用知识点准备了相关的指导教学的内容,从最初的组织策划到带队量房、进行专题课程指导、设计指导都针对学生们的问题作出了全程的指导。之后的整理打印图册、制作展板、布置展览等工作上也全部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这种将设计实训的指导工作做到前面,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实践过程,给了学生们更大的发挥空间,并将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分割开来学习的各项专业课程来了一次组合运用,既解决了不少学生因为不清楚社会实际工作状况的流程而不明白各项专业课程所学之后的具体用途,也很好地模拟了实际工作的流程,将各门专业课程综合运用,打了一套组合拳。设计实训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了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和用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设计实训采用的全部是现实案例,除了要将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们的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灵活应变实际困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我校的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方针不谋而合,也是对我校办学特色的一次成功践行。

与业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首次尝试和体验。刚开始,部分学生显得紧张、不够自然,但很快学生们就进入了角色,能很自如地与业主交流,口头表达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在实训中获得了很好的锻炼。这一点也提醒我们教师,在今后的课堂讲授中可以尝试多安排学生自我讲解方案,提前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使之未走出课堂已能对专业知识侃侃而谈。

3.促进了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提高

设计实训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们对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

(1)现场画户型图绘制能力的提高。现场画户型图的绘制与平时作业中画图是不一样的,只有通过实训中的现场量房的环节来获得锻炼的机会,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制图表达能力等的一次综合运用。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自己都感觉到收获非常大。

(2)制图能力提高。在课程作业中,学生们长期以来暴露出的问题就是设计图纸绘制不规范、制图习惯不好等,导致图纸的实用性大打折扣,且在进行图纸打印时,也因为制图不严谨而导致问题一大堆,在规范绘制图纸上都要花费不少时间。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在制图严谨方面的意识明显增强,图纸的规范程度大大提高。

(3)促进了学生图纸后期制作水平的提高。以往学生基本上完成图纸之后,就无法胜任制作图册封面、展览用展板等工作。为了制作好设计图册和展板,本次实训学生们也很好地综合运用了自己日常所学习的各种设计软件,提高了各种软件的运用速度,为今后学生们很好应对实习单位的试用、考察做好了准备。

(二)设计实训的意义

设计实训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堂教学的充实

此次实训活动真正把日常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建筑装饰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教学多是通过教师口头表达及配合图片演示进行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设计实训活动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真实设计结合在一起,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此次实训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的知识运用在实际操作中,使理论知识更加充实,并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清晰明了。

2.在现场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体验式教学方法

通过实训,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式、现实设计的方法步骤和流程顺序有了清晰的认识,也能够充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正式工作之前能够尽量弥补。实训过程中和实训结束后,老师们都感觉学生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精神面貌也比以前好多了,有不少学生由原来的压迫式学习变成了自主性学习。

3.为建筑装饰专业未来专业学习构架的优化提出了一个更新更开阔的空间

篇2

课题。

“花山文化”是左江流域壮族先民的文化产物,是壮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一支奇葩。它以悠久的历史、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粗犷的壁画、古朴的风格吸引着海内外的眼球,充分展示了左江流域壮族先民的聪明和智慧,体现了左江流域壮族先民在长期的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过程中的敬畏自然、崇尚和谐的情怀和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本文从花山文化与艺术设计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影视多媒体设计等三个方向入手,阐述设计教学中传承和吸收花山地域文化的方法。

花山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

“花山文化”由左江一带的自然山水、壮族人文景观及其历史文化所构成,并以广西崇左宁明花山岩画为代表。因此,花山地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切合点离不开花山岩画。从花山岩画中提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图形符号,运用现代构成教学的方法,创作和实现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是广西视觉传达设计实现地域化特色的有效途径。对于花山岩画中的1800多个岩壁画我们不能单独停留在图形本身的拷贝和变形上,更应该通过岩壁画来传承文化、分析提炼、开发转化、应用得体等大的思路,在平面设计中体现地域特色文化,用平面的图形和符号去传承和映射文化,脱离了对岩壁画图形中暗含的故事传说、巫术文化、图形典故等研究,就不能真正认识岩画图形的真正含义,很难作到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视觉设计作品和花山文化相得益彰。比如日本的设计大师田中一光,对歌舞伎这一日本传统文化形式进行了深刻解读,在将歌舞伎表演的视觉要素运用在海报设计中时,并没有直接“移用”表面形象,而是用现代构成设计语言对于传统形象进行了提炼和加工,所以,最终作品呈现出来的既具有现代感,又有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特征。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在国内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平面设计、包装设计人才遍布大江南北,我国的视觉设计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几乎很少能获得国际平面类评比的大奖,我国整体视觉设计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仍不突出。更无法与近邻日本相比,与欧美更是差距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中,研究型的高校,注重理论学习与培养,实践技能型高校因师资和定位等多种原因,无法挖掘学生在民族低于特色研究上的深层次内涵,直接造成平面设计作品要么简单无内涵,无法引起观者的注意,达到宣传的效应;要么平面创意雷同抄袭现象严重,缺乏创意和特色。教学中,挖掘地域民族特色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田野调研,才能使学生的设计做品真正具有民族文化韵味和内涵。地处花山文化腹地的南宁高校区,很多土生土长的壮乡学生对本民族的相关地域文化更是驾轻就熟,在加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的田野调查,更能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花山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的结合建立坚实的基础。每年一度的宁明花山文化节更是打开花山文化与世界接轨的窗口,各种平面招贴和海报的宣传与制作为花山文化与平面设计教学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政府加强旅游宣传和市场客观需求更使得花山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相得益彰。

目前的广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虽然也在开展特色教学,实训教学,注重地方特色研究与开发横向课题的研究与制作,但过于零散的vi设计,招贴设计等很难上规模,上层次,导致实训教学与学生课堂教学脱节现象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笔者认为花山文化的开发,宣传与利用,应该具有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方案,高校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前沿阵地,对花山文化的开发、宣传与利用也是理所应当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政府可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将花山文化开发与设计直接指定给高校设计和教学,从而一方面保护了花山文化的整体对外宣传形象。另一方面教学中的实训应用,使得花山文化更具传承性。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应该在深入挖掘花山文化土壤的基础上,在设计内容、立意创新上结合现代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的形式美构成法则,提高设计作品的层次和内涵。这样才能不落俗套,提高设计的影

响力。

花山文化与多媒体设计教学

多媒体设计,也叫多媒体艺术设计,其主要设计特征就是利用视觉传达的表现和构成形式,以多媒体媒介的形式展示出来,达到宣传的目的。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多媒体制作软件Ae、Ps等制作影视后期宣传片,主要以动态和静态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前期的基础教学中与花山文化融合主要包括:

1.基础构成教学:主要是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光的构成等几门构成课教学,在教学中充分提取花山文化的艺术造型元素,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可以通过采风的形式,进入花山文化的左江流域地带,进行包括民族服饰,特色建筑等的写生练习。3大构成课程和增加的光的构成主要是针对学生对于影视后期制作的图形图像构成而设置的课程,在点、线、面、体的构成要素中,可以充分利用花山岩画的人物造型为设计元素进行提炼,以现代的平面构成设计手法重新创造画面,以静态的画面形式呈现出来。

2.专业课程教学:以电脑为主要平台,运用多种媒体软件作为工具来设计作品,用剧本、图形、动画、动态视频和音频特效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媒体后期效果设计和制作。在具体的图形设计课程中,还是要以平面设计的标志、图形创意与联想等课程的形式开展教学,通过基础训练,达到锻炼学生手脑一致的协同制作和想象能力。在动态视频课程中,虽然还住要以Ae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讲解为主,但会灌输给学生设计好坏是否在于作品具有文化底蕴等设计理念和要求。花山文化因其形成时间久远,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文化底蕴,容易在影视后期制作作品中找到花山地区人们生活的影子,因此花山文化因子融入多媒体专业教学,一方面对于扩大和宣传地区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主要的是通过花山文化低于与影多媒体设计的教学结合,使学生掌握一种设计与文化相结合的具体的只做流程和方法。提高设计品味和层次。

譬如,制作实训项目《印象花山》,从古骆越先民在左江流域繁衍生息的画面到花山崖画的历史遗存,从岭南地区的湿热气候到空灵俊美的左江沿岸风光,从乡野谣曲到壮族服饰,都具有长期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在影视多媒体设计中既要表现原始土著的古朴韵味又要弘扬新花山的现代气息,这都需要学生在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艺术文化专题的课程调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教学任务。花山文化在多媒体设计中的应用是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校的多媒体教学中尚处于摸索阶段。还需要整体把握,细处着手。简单的模仿和影视图片宣传,不具有深度和内涵,需要在今后不断的教学中加以总结和完善。

花山文化与环境设计教学

在低碳经济中,环境设计也必须要实现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的理念,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样才符合现代环境设计的整体发展趋势。环境设计教学中更应灌输给学生的是室内外空间设计的生态化设计理念、本民族的特有文化设计理念。日本的设计由于面向现代化,并融入大量的日本传统文化因素,从而使其既体现了时代感,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风格,同时由于东方文化大背景的影响,日本的设计又蕴含了深远的东方民族文化精神,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花山文化是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特色鲜明,历史久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自成体系的干栏式建筑在花山地区大量存在。这样就使得环境设计教学与花山地域特色建筑相结合是具备生长土壤的。

在环境设计教学上,可以渗透花山地区的干栏式建筑、花山岩画的装饰图案,来引入广西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整体设计和装饰定位,在室外的村镇规划建设上,建设以干栏式建筑村落为特色的新农村;在室内外装饰画,小品雕塑中则可以大量运用花山岩画图案造型进行创作和设计。重点启发学生对于花山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花山文化与环境设计作品的结合。既在教学中把浓重的花山文化的乡土气息,建筑文化、生态民俗、民族服饰等为设计因子考虑融入到环境设计的室内配饰品设计、室内外色彩设计、室外环境雕塑设计、城镇小区规划等的应用之中。

篇3

CAD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应用新技术,自得到运用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到目前为止,我国主要的设计及企业部门,普及CAD技术,实现产品设计现代化已经成为了现实。相对应的,我国各类CAD人才却供不应求,建筑行业更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一线的技术人员能掌握建筑CAD,因此对于承担主要培养任务的高职院校来说,CAD基础教育已刻不容缓,建筑CAD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以往,由于硬件和软件条件的限制,使得CAD课程教学模式简单,落后,教学过程常常变为教师“照本宣科”,以教师为中心,上课读教材,让学生死记命令,而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上机练习的机会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无法变静态为动态,变整体为局部,无法让学生形成立体感,让学生觉得很抽象,很难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软硬件资源跟上了,但是,外围条件只是一方面的因素,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主要还是要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如何才能改变CAD教学的被动局面呢?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来掌握这门课程呢?我认为应该寻求这样一条道路,让学生摆脱课本教学的枯燥,在实例图纸和启发设计的引导下自发的感觉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且从中发现它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让我学”变成“我要学”。近几年,我在总结CAD应用技术给教学带来诸多影响的基础上,从建筑绘图过程的一个侧面——建筑设计思路分析入手,建立起CAD与建筑室内外设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设计表现结合实例操作为主线的CAD教学的相关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步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创新。

目前,本课程教学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包括上机实验,实地实践,多媒体演示,自学及教师辅导与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教师讲解结合学生操作教学为主。建筑CAD这门课比较抽象,高职的学生一般来说一开始难以建立空间概念。由于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实践少,感性认识差,无论是空间想象能力还是空间分析能力都比较薄弱,因此在理解施工图纸方面有较大欠缺,对此,我采取了教学上的第一步改革,让学生走出教室,把学生带到施工实训基地,拿出现场施工图纸,对照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直观教学。另外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先看实例图纸对应的建筑实体,加强他们的直观认识。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现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的积极性,还能使这生对平面和三维等各种视图有立体的形象感。这样再利用CAD自身提供的多样工具,从点、线、面入手,到平面图形的绘制,再到简单三维立体图形的设计,教师的讲解就能使学生理解起来非常方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操作一部分就让学生跟着做一部分,让学生边学边练,这样既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建筑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不仅仅指动手画图,更要紧的是要让学生实地进行测量,然后再绘制出来。实地测量绘制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与综合素养。具体的做法是:在学校实训地点先分组测量,然后徒手绘制出草图,最后再进行上机CAD绘制。实地测量绘图可以让学生体验本课程在实际工作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徒手绘制草图更锻炼了学生的基本功,从一个方面教育学生不能产生依赖电脑的心理。测量与绘图的结合更能增强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改革,探索以设计表现结合实例绘制为主线的建筑CAD教学模式。

建筑CAD在整个建筑学科中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上接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计算机基本操作,下接多门建筑设计类课程以及效果图课程,因此,往往要把CAD课程按应用目的的不同拆成几部分,与建筑各学科课程相对应。由于CAD课程时数的限制,实际操作难度较大。每周区区几节课是很难让学生掌握各种建筑CAD应用技术的。另外,对于不同的专业,针对性的重点也各有不同,比如房地产侧重于平面户型图的表达,建筑装饰侧重于室内外效果图和室内装饰施工图的表达,而建筑工程则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图的表达等。以上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建筑CAD课程教学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等;也是造成建筑CAD教学被动局面的因素。这些不利方面激发了我们要进行第二步的更深入的教学改革,促使我们从建筑设计思路分析入手,建立起CAD与建筑室内外设计之间的关系,寻找以设计表现结合实例操作的教学方法,处理好建筑CAD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筑领域历来都是艺术的殿堂,很多大师的作品可以流传千年。建筑学科的教学历来重视设计思维和设计表达的训练。几乎所有建筑院系在建筑设计课程的基础阶段都设有设计表现和形态构成等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特别是设计与表达一体化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如果能建立起以设计表现结合实例绘制为主线的建筑CAD教学体系,不仅能充分体现建筑CAD在建筑学科课程中的自身特点,而且还可以借助于其他课程已有的教学经验和训练方法手段,从而更合理的组织与安排建筑CAD的教学内容,实现建筑CAD教学的系统性、专业应用上的针对性、软件教学的科学性等目标,从而真正发挥CAD在建筑领域辅助设计、绘图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这样的改革方法:

1.改变照本宣科,以应用软件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设计表现为导入,并结合应用实例的教学模式,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来制定相应计划,选择与各个阶段应用实例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在CAD的建筑平、立面施工图绘制教学中,不管是画图,还是看图或者标注尺寸,都离不开形体分析或线面分析,以前的方法中,由于图形相对复杂,学生往往对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不清楚,即门、窗、阳台等在另一个视图中不知怎么对应,对空间能力稍差的学生更是如此,因而要让他们完整表现出一栋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图,就感到非常困难。对此,我们先利用教学楼为例,讲解教学楼的分布情况,分析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它的合理性在哪里,它的特点在哪里,然后带学生观看一栋教学楼的外立面,对应教室的平面进行分析,使学生们得到最直观的认识,这样他们就能理解了再来作图,对建筑体平立面的结合绘制就不再感到困难了。

2.集中讲解与分组学习,二者有机结合。集中讲解是教师对课程最直观的表达,这个时候不仅要讲解操作的过程和方法,更要讲解思路和设计理念,分析图纸,帮助学生来理解。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往往画了第一步不知道怎么进行下去,这就是由于他们不理解整张图的设计过程,因此设计表达过程的讲解就非常重要。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个组一张完整的大图,先集中给他们讲解,然后分组训练,这样对软件掌握好的同学就能带动后进的一些同学进行绘制,对图的设计理解清晰的同学就能帮助组中其他同学一起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定期组织外界的优秀设计人员来为学生进行

讲座和辅导。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现在是日新月异的,新元素,新设想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不能光停留在校内这个环境,应该让他们多接触外界的新事物。为此,我们的教学改革还体现在让优秀的设计人员把他们的作品带来,给学生们进行讲解和分析。比如,在上个学期中,我们就请了当地一家日全食餐厅的设计人员来到学校,给学生们讲解整个餐厅的平面设计图是怎么设计绘制出来的,运用了什么新的理念和元素。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会被极大的调动,都跃跃欲试设计自己的作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CAD作图水平。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建筑领域的不断渗透,CAD绘图能力已构成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CAD作为对建筑类专业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其课程的建设将是一项长久的教学研究工作。虽然,目前我们提出的以设计表现结合实例绘制为主线的建筑CAD教学模式还不能解决建筑CAD教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但只要我们潜心研究教学,多思考、多实践、多交流,就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谢振宇.以设计表现为线索的建筑CAD教学.新建筑,2000,(1).

篇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38-01

《建筑工程预算》是建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我校开设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它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确建筑结构知识。它与《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等专业课程联系密切,学生要想学好该课程,必须对以上各课程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另外,该课程内容较多,相对繁琐,要想教好这门课,让学生喜欢学,并且能学好,不仅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对教师教学方法、方式也提出了考验。下面我就自己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感受,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对课程内容的思考

我们学校既有三年的高职、也有五年一贯制高职,还有3+2高职和三年制的中专,几种不同的学制并存,同时还有建筑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工程造价等不同的专业并存,不同学制和不同的专业又同时都有这门课,而不同学制不同专业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有所不同,有的学时多,有的学时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授中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不同要求,以满足其专业工作要求为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进行理论课的讲授。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重点讲授施工图预算如何编制,而建筑工程造价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既要讲定额的确定方法与技能,还要讲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审核、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等。由于我们建筑专业主要是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我们在讲施工图预算时,主要以土建工程预算编制为主,安装部分也只对水、电、暖、通做一个简单的讲解与引导,设备安装我们一般不予讲授。

二、对于教学方法的思考

对于《建筑工程预算》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完每次课的课程内容后给学生留设与本次课讲授内容直接联系的作业让学生练习巩固。课本理论内容讲完之后,让学生做一次课程设计,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动地教,学生是被动地学,虽然老师是尽职尽责、煞费苦心地讲授,学生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了,但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我们现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老师全心讲授的同时,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双方的互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动手能力,也提升了老师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采用以下具体的方法,则效果会更好。

1.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每讲到一个概念,就要启发学生,引导他们,让他们联想到与之相关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如:计算场地平整工程量时,为什么是按S=底层建筑面积+外墙外边线长×2+16计算,不论建筑物外形如何转折均只加16?再如:计算外墙基槽土方、基槽原土夯实时,外墙按中心线长计算,而内墙则按净长线计算?再如计算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工程量,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设计室外地面时要计算送桩工程量,我们可以先让他们思考一下,打桩机怎样将桩打到设计标高,从而引出送桩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等等。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推广,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已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预算》这门课,我们在讲述时,有许多建筑构造要求、建筑构件需要画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以前我们总是动手把它们画到黑板上,光是画图板书就占用很长时间,讲课的时间就会减少,上课质量就会受到影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后,我们可以提前将要画的图及教案讲稿做成课件,上课时我们就可以将绘图板书的时间节省下来,给学生讲解更多的内容,同时,用计算机画出来的图效果比用手画出来的效果要好,更便于学生理解。

篇5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echanics" course, fr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practice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several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d with industry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process based on occupation ability "to teach, test mode,"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in principle,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Keywords: Construction mechanic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培养工科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高专院校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建筑行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的使命,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工程实践训练,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建筑力学》是研究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杆件和杆系的受力分析、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一门课程,它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关乎到建筑物能否安全使用,抵抗地震及各种自然灾害的课程,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建筑结构及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力学基础,为以后进行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各项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建筑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建筑力学课程,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突出基于职业能力的“教、用、考”环节,环环相扣,彼此渗透,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探索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根据岗位的需求,调整教学的内容

建筑力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影响着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获得与发展,是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点。过分依赖教材内容,加上盲目填鸭式教学,使得建筑力学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如何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充实和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把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才是确保学生学以致用的关键所在。

筛选教学内容,突出实用理论知识

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就是我们对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施工、监理和房地产等单位,很少有学生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况且,现今的建筑结构设计单位都已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计算,因此,在建筑力学的理论教学中,应主要侧重于建筑施工人员需要的结构计算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只要满足工作需要即可,其他涉及到结构计算的教材内容宜精减。如力学中的扭转这一章,由于建筑行业中涉及得较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只需介绍扭转的基本变形形式,而无需深入讲解。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补充课外实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讲些工程实例和教学案例,如在讲力和受力图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多举些建筑物中柱、梁、楼板、地基等工程实例来让学生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跟踪行业动态,找准高职课程的特色

建筑业的各种技术发展迅速,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要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还要有更广泛的涉猎,所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要时刻关注本行业、本学科的科技动态和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的推广使用情况,如拱结构、薄膜结构以及相关结构计算软件的应用,将这些内容适时的补充到教学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提升他们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他们适应岗位的能力。

一些在校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普遍反应在校学习的知识用不上,这是因为建筑力学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加上教师在传授时,只一味的侧重原理方面的介绍,实践课找不准切入点,只应付性的满足于“走、观、讲”,针对这一现状,将一些工程力学实例和事故分析引入到教学内容中,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同时深入校内校外的建筑工地,实地讲解力学知识点,使学生感觉力学就在身边,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充实感,改变他们对力学的认识态度。

二、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建筑力学课程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门课程精简而成,知识点多而散,再加上其计算内容较多,连贯性强,与其他课程相比有一定的难度,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建筑专业的学生中文科生比例不断加大,给建筑力学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笔者认为,该课程教学不能默守传统的方式,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自身水平,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图表归纳总结,理清知识脉络

《建筑力学》培养学生一个首要的职业技能,就是能独立的根据图纸或者实际结构构件受荷载情况绘制其内力图,分析计算其刚度强度稳定性,而这一部分的知识,涉及的名词、术语较多,各种不同荷载形式下构件受力图的形状容易混淆。为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归纳总结,用图形表格表达出来,通过区分和对比,找出异同,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介绍各种不同荷载形式下剪力图弯矩图的特征时,可以总结成以下表格:

各种不同荷载形式下剪力图弯矩图的特征(表1)

通过比较,便可清楚地把剪力图和弯矩图区别开来,把教材中成篇幅的理论讲解,简单明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更加形象生动的掌握。

又如,在介绍结构构件最基本的四种变形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及时的与前面所学的变形形式对比,便于理清内容的条理。

四种变形形式比较(表2)

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将四种基本变形的有关特点归纳总结,不仅可以及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也可以不断延伸知识点,使学生能把所有知识的树叶用树枝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的力学树状结构图。

(二)互动教学,培养能力

通过建筑力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互动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一起推算,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以调动,最终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培养创新性人才。

1、现场教学校内外已建或正在建设的建筑物都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照建筑实物讲解结构的受力体系和荷载传递过程,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有效教学方式。如在梁柱铰接处、建筑基础、单层厂房等实体前,讲解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在梁受力处讲解弯曲变形等等,建筑构配件就在学生的头顶和脚底,学生能直观主动地观察和思考,由课堂的被动理性认识到现场的感性认识,再到主动的理性总结,增强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了其辨别洞察客观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课堂启发启发式教学虽然是建筑力学的一种传统教学方式,但的确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比如说: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弯曲有哪两种形式?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提问回答。既可以复习所学知识,又可以导入新的知识点。轻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3、讨论教学建筑力学是一个连贯性很强的课程,各知识点间一环套一环,缺少哪一个环节,都对解决实际问题造成困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针对一座单层厂房或者框架结构的一榀框架,绘制计算简图,进行受力分析、荷载简化、以及简单的计算,让学生分组去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分析,相互讨论,每组得出一个成果,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使他们更加熟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害怕自己计算出错,只有在反反复复的计算、总结和讲评中,学生才能掌握知识点,教师自身也能得到提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望的动力源泉,学生只有对建筑力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培养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好途径。该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不仅给教师的讲授带来方便,还省去上课大量画图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声、形、色、质并存的教学空间,使原本枯燥、平面的教学变得生动、立体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笔者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在这方面也积极地进行了思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群体中使用电脑的数量越来越多,为增进互动教学,可以在学校网站以及其他域名网站,设专栏为学生提供力学网络课件、章节习题、实训指导和力学知识论坛等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快捷的学习知识,准确的获取信息,也让学生能随时随地的学习该课程,更给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探讨和交流的互动空间。这种教学方式还亟待进一步尝试和挖掘。

(四)改革考试标准,注入执业资格考核

由于本课程知识点多内容复杂,推算繁琐,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甚至搞题海战术,与学生就业后,执业资格考试的模式大相径庭,以此来武断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动手计算的能力,显然是欠妥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并能够达到建筑业执业资格考试对力学知识要求,有必要对考试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变计算题为案例分析,改填空和判断为单选多选题,按照执业资格考试形式,进行检测,降低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侧重于建筑小构件、单构件方面的计算。加大平时实践成绩的比重,通过作业、实训报告等环节,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尝试举办力学模型竞赛、学生模拟课堂等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了解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和实践运用能力,检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结语:

国家建设行业的发展要靠新一代的精英,为建筑行业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培养方式需要不断改革探索,细化到每一门学科,高职理论课程应该本着致用的原则。改革课程教学与实践。建筑力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任课教师还要做更多的努力,坚持总结和思考,把理论和实践并重,在日常的教学中开拓创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贯彻教育部公布的高职教学标准,更多更好的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永龙,建筑力学(上册)(多学时)(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龙驭球,包世华. 结构力学(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孙强,工程教育教学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4] 陈琦,陈懦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1.72-4;TU2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6-0000-02

自21纪70年代以来,全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这是一种以计算机图形学为基础,涉及工程分析、数据管理与数据交换、文档处理、以及软件设计等方面的综合性新技术,成为一种用计算机系统辅助人们对产品或工程设计进行显示、修改、输出的全新的设计方法。80年代初,它已发展成为工程设计界实用的工具,目前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相当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建筑CAD》这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对建筑领域的影响,能系统地了解CAD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作为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建筑CAD在教学方面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如何能更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充分掌握这门技术,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整体概念,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为今后学生走上设计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CAD教学现状

CAD教学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如果撇开实际工程,单纯讲解CAD的命令,或仅仅围绕一些与专业工程无关的图形学习,不仅会使学习者不能体会专业图形的绘制,而且容易形成随意绘图的习惯。现在市面上发行的关于CAD方面的图书大部分的编排顺序都是按照绘图命令的种类逐一介绍各个绘图命令。多年来,老师进行讲授的时候,也都是由前到后,将课本上的所有内容按绘图命令的种类介绍一遍。例如,在讲到绘图命令时,一般是按绘图命令的顺序介绍命令以及其命令行中提示的隐身命令;在讲授修改命令时也常常是按顺序讲解命令和参数的功能及含义,与实际例子的联系相对较少。学生不知道学这些单纯命令对自己的作图有什么作用,所以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等到所有命令讲完后,很多学生不知道该用哪些命令来完成具体的建筑施工图。因此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教学改革措施

要让掌生达到掌握的目的,建筑CAD课程的教学应该多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际绘制施工图的过程中去学习软件的使用,掌握基本的命令,即重点在操作技能训练,而不是纯理论知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试图对建筑CAD的教学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投入到课程中来。可以在上课时提供给学生一些特殊图纸或图形,像网上的一些幽默的CAD图片,月饼的平面,蛋糕等,让学生知道绘图其实也可以有娱乐的功能,同时还提供一些专业的建筑图纸或图形,由易到难,尽量让学生都觉得自己能画出来,产生信心,从而发生兴趣,产生积极性。

(二)练习与讲授结合

由于CAD这门课程对实际操作性要求非常高,因此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与其他的课程有所区别。传统教学一般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课后老师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也不清楚学生到底对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而且很多课程听懂容易,但有能力做练习却并不简单,更谈不上把练习做对,于是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听懂了老师所讲的内容但一操作却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在CAD的教学中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则难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采取讲授和练习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告知学生如何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练习老师所讲的内容,也会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解决,学生增强了操作技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顾全了整体又能顾及到个体的具体问题,同时也增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关系和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把案例图纸和命令教学结合

CAD的教学中,命令教学是一种曾经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对CAD各个命令独立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优点清晰明了,对CAD中各个功能和命令的讲解较为全面,缺点是容易造成学用分离,学生虽然对逐个命令掌握了,但是在实际绘图中不知如何去应用命令。对平面图、立面图等常见土木建筑类图纸的绘制不知如何下手,造成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中绘图能力的脱节。而案例图纸是以教材和工程项目提供的实例图作为目标图形,学生在绘制工程图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习CAD的基本功能和命令。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应用操作量增大,对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有很大的好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掌握功能命令。因为教材中目标图形的绘制都有明确的绘图步骤,而绘制一张工程图一般只用到少数一些命令或者命令的少数功能,虽然教材也在尽量的扩大内容覆盖面,但始终不如命令教学中逐个教授功能命令时那么全面系统。由于学生仅了解绘制目标图形使用到的命令和功能,没有对CAD命令做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绘制其他工程图时则很难灵活运用CAD的功能命令。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绘图的成图能力,同时有对各个命令有良好的掌握。命令教学必须结合工程案例中的图纸进行训练,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学以致用,学习CAD能绘制行业工程图的要求,又能全面掌握CAD的各功能命令,帮助学生全面灵活的应用CAD。

(四)重点掌握常用的、基本的绘图命令。

AutoCAD涉及许多绘图命令,有些命令是绘图时常用的命令,所以重点掌握常用的命令(快捷命令)。例如:绘图命令:

L,*LINE(直线)

PL,*PLINE(多段线)

REC,*RECTANGLE(矩形)

C,*CIRCLE(圆)

A,*ARC(圆弧)

DIV,*DIVIDE(等分)

MT,*MTEXT(多行文本)

B,*BLOCK(块定义)

IN,*INSERT(插入块)

BH,*BHATCH(填充)

修改命令:

CO,*COPY(复制)

MI,*MIRROR(镜像)

AR,*ARRAY(阵列)

O,*OFFSET(偏移)

RO,*ROTATE(旋转)

M,*MOVE(移动)

E,DEL键*ERASE(删除)

X,*EXPLODE(分解)

TR,*TRIM(修剪)

EX,*EXTEND(延伸)

S,*STRETCH(拉伸)

SC,*SCALE(比例缩放)

BR,*BREAK(打断)

F,*FILLET(倒圆角)

ED,*DDEDIT(修改文本)

常用功能键:

【F1】*HELP(帮助)

【F2】*(文本窗口)

【F3】*OSNAP(对象捕捉)

【F8】*ORTHO(正交)

其他不常使用的命令,而且英文单词难记,所以不需要去记住它,只要熟悉这些命令在AutoCAD软件所在的位置就可以了。

(五)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上的创新改革

由于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实践少,感性认识差,无论是空间想象能力还是空间分析能力都比较薄弱,因此在理解施工图纸方面有较大欠缺,对此,我采取了教学上的第一步改革,让学生走出教室,把学生带到施工实训基地,拿出现场施工图纸,对照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直观教学。第二步改革,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建筑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不仅仅指动手画图,更要紧的是要让学生实地进行测量,然后再绘制出来。实地测量绘制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与综合素养。具体的做法是:在学校实训地点先分组测量,然后徒手绘制出草图,最后再进行上机CAD绘制。实地测量绘图可以让学生体验本课程在实际工作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徒手绘制草图更锻炼了学生的基本功,从一个方面教育学生不能产生依赖电脑的心理。

三、结语

总之,随着绘图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建筑CAD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中职学校,对《建筑CAD》课程教学上的改革,有利于为社会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段乐珍.新形式下《土木上程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62-63.

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Key words: housing architecture;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content

0 引言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研究建筑设计原理与建筑构造的一门学科。房屋建筑学的研究对象是: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部分,研究房屋的构造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构造原理研究各组成部分的构造组成及其要求,以及满足这些要求的理论;构造方法则研究在构造原理指导下,用建筑材料和制品构成构件和配件,以及构配件之间连接的方法。建筑设计原理部分,研究房屋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包括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室内外装修及总平面布置等方面的问题。本课程涉及建筑材料、建筑美学、建筑技术和建筑经济等领域,可见《房屋建筑学》综合性、实践性极强,要用48学时完成好教学任务,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筛选梳理,其次根据不同的内容深入思考和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

教材的编写为了使内容的系统性,写的面面俱到,但给学生讲授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例如楼梯、楼板,教材介绍了预制楼梯、楼板,现在很少使用,那么在讲课时就应去掉或提及一点即可。另外教材不可能与新规范同步,即滞后于规范规程,例如屋顶一章编写教材时《屋面工程技术规范》是GB50345-2004,而讲课时执行的规范是GB50345-2012,那么授课内容必须依据新规范内容的变化进行修改和调整,《屋面工程技术规范》新版将屋面防水划分为两级(原规范为四级),淘汰了细石混凝土防水层,那么讲课时防水等级、合理年限就要修正,刚性防水屋面一节就去掉。总之教学内容一定要随时更新。

2 理论知识教学方法

2.1 建筑设计原理部分 建筑设计原理部分的特点是叙述性强,内容涉及到许多建筑设计规范,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要激发其学习热情必须按照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1.1 采用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平面设计的原理部分,带几套不同建筑的平面图纸,如住宅楼、办公楼、教学楼(幼儿园、中学),先让学生阅读图纸,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房间的面积大小、形状不一样?门的宽度不是固定的?门的数量不同、门的位置不同等等问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其自己总结为什么?最后教师引出确定房间面积、形状以及门窗大小位置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设计规范。

实施案例教学,要做好两点:①做好图纸的选取,工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简单易懂;②教师事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对应的问题。

教师分析总结后,再让学生去学习一住宅楼(结合生活紧密)的平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纸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如何修改就更加合理?为什么?并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修改;这样就把所学的识图、画图及设计知识连贯起来,为下一步课程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巩固了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的知识,提高了学生识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剖面设计、立面设计都可以用此方法,同时立面、剖面的方案要针对做过的平面图来设计,具有系统性,学生可以形成整体的思路。

2.2 建筑构造部分 建筑构造内容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外部构造的内容,如楼梯、屋面、散水、勒脚、台阶、窗台、楼地面、变形缝等等;二是内部构造内容,如基础、楼板等。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整体规划教学内容。

2.2.1 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根据一定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其优点是提供学生丰富的直接经验,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理论性的知识,缺点是在室外干扰因素多,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秩序不易控制。针对其特点要做相应对策。

房屋建筑学中外部构造的内容采用现场教学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例如讲授墙体细部构造散水(明沟)、勒脚、窗台知识时,将课堂移至校园内某一较安静的建筑物前,一边看一边讲,散水的坡度、伸缩缝等知识点一目了然。再如楼梯的构造,特别是一层平台下做出入口时净高要满足2m要求的处理方法,学生不易理解,更不提自己设计,到现场看着实物讲,很快就明白了局部降低地面标高,首层设长短跑梯段等等。 如何避免现场教学法的缺点?首先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①设定好要讲的知识点;②根据知识点选择好建筑物,同时建筑筑物的周围环境最好要安静;③同时与任务驱动法教学结合,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相应的任务、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走进参观现场。其次现场教学回到教室后要做总结,将教学内容再系统梳理,这个过程要采用向学生提问的形式,同时针对回答情况打分,将其记入平时成绩,促使下次现场教学时,学生能认真去思考问题。

2.2.2 提问式与多媒体相结合教学法 提问式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能将一些施工中的真实情形展示给学生。

房屋建筑学中内部构造的内容采用提问式与多媒体相结合教学法,例如,在讲授建筑构造时,从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施工图中截取构造图样,特别是从正在施工或已竣工的实际工程项目中选取构造图样,加强构造内容的直观性,讲构造柱与墙体连接的构造时,演示砌墙时预留马牙槎、拉接筋、构造柱浇筑完的一系列图片,其中的一些数据很容易就记下来了,学生不必要死记硬背。在介绍屋顶时,首先提问:谁愿意住顶层?为什么?学生回答是都不愿意,怕热、怕漏,这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屋顶漏雨的图片用PPT展示出来;进而提问如何防止顶层热及漏雨的现象呢?即设计好屋面。在介绍门窗这章时,先提问:同学们的家、宿舍用的门(窗)是什么开启方式?什么材料做的?通过设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好这门课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欲望。

3 课后学习方法

讲授完《房屋建筑学》课程,与学生交流时,学生总说,听懂了但记不住,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内容缺乏连续性,比较零散,对所学的知识容易产生混淆、记不住。针对此问题,就给学生讲各章节的相关性,实际上各章之间内在是有联系的,如在民用建筑中主要讲述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部分内容。建筑构造部分又分基础、墙、楼地面、楼梯、屋顶、窗与门等章节来讲房屋的构造组成、构造原理及构造方法。每章之间看似独立但却是相互关联的,如:基础是墙体的延伸,楼板支承在墙上并形成上下空间,这些空间的交通疏散靠楼梯,采光靠门、窗,顶部是屋顶,阳台是楼板的延伸,散水、勒脚是为保护墙体设计的等等。这样,在教学中注意前后相关内容的联系、概念的重复,并使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使学生巩固记忆、灵活应用知识来理解问题,克服盲目学习、死记硬背现象。

4 实践教学

大学的教育特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为重点,特别是应用性大学。房屋建筑学课程实训(设计)是让学生在掌握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原理和方法的前提下,运用制图知识和技能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使学生既巩固了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知识,又掌握了房屋建筑学内容的目的。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课程设计,因而课程设计任务要简单一些――住宅、教学楼等,旨在其掌握设计的方法。设计任务书应该在讲设计原理前就下达(因课程设计时间紧),在每讲到一部分内容时,提醒学生设计应注意什么问题、应去查阅什么资料,要让学生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来开扩思路、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培养其自学能力(学会查阅图集并会应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在课程指导过程中,注意在肯定其方案优点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切忌否定其方案,令其失去信心,让学生具有积极活跃的态度而不是消极被动地进行,引导其树立踏实作风。课程设计评阅完成后,决不能将成绩上报就了事。要与学生进行交流,错在哪儿,如何改。同时要将优秀的设计展出来,让学生从中学习优点,指出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的设计存在哪些不足,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经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学生的错误率逐渐降低了5%左右。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工程估价等专业课的基础。授课过程中应丰富、更新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房屋建筑学基本理论讲授的同时,结合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打好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这一种教学方法在国外职业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起源于德国的职业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末的职业教育领域,但是并没有被纳入明文规定,没有上升到国家教育政策的地步。但在长期职业教育实践中,它的教学效果不断得到认同,于是在上世纪末,写入了德国的《框架教学计划》中,成为其国内文化部和教育部门认可的一种专业的教育模式,多用于职业教育阶段。该方法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实现双向互动,在制订学习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估等流程中,完成教学全部任务。该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区别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的展开都是围绕学生学习进程展开的,而老师的作用不再是主导,而是辅助完成和指导引导的作用。所以这一教育模式非常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动手能力。同时,它强调学生以专业理论知识为行动基础,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且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的学习目标。同时,更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一点符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它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再以书本知识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独立行动为中心,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与他人的互动,培养专业素养的同时培养社会交往和协调能力。这些能力方向的培养比较适合职业教育。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1.内容方面

传统职业教育许多是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容,虽然有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但相比之下,动手能力培养还是更加薄弱的环节。而这种教学方法则是以学生的行为活动为主要内容,并在实践中贯穿知识点。

2.师生互动方面

这种模式下,学生参与问题解决整个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减弱,反而,相对于以往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很多。

3.教学方法方面

传统教学方法可能只是朗读、背诵,但这种模式下,它会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如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能增强课堂趣味性,也能培养学生更加全面的能力。

二、我校识读建筑施工图课程的教学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越加重视人才培养和储备,而这一切都需要依靠教育的发达。为此,国家财政部门逐年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职业教育就是其中一个大力扶持的项目。职业教育可以培养起一批有理论基础,并且动手能力强的技术类人才,从而可以很快投入到社会建设当中。建筑专业是职业教育中的热门,因为兼具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教育。在所有课程安排中,《识读建筑施工图(抄绘)》是建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这门课的学习不仅能充实理论素养,而且是决定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面对实际工作能否达到岗位要求的必修科目之一,为此非常重要。近些年,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纷纷对传统课程进行课改,笔者所在学校对《建筑制图》和《建筑构造》这两门专业基础课程就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工作任务模式和行动导向模式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实训课程群,二者形成了一门新的课改课程《识读建筑施工图(抄绘)》。如表1所示。

表1 《识读建筑施工图(抄绘)》课程模块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学生毕业之后通常会就任建筑类企业的第一线岗位,主要工作场所是施工现场,而岗位要求的内容是非常实用的操作内容。所以这样的工作性质决定学生不能只有理论素养,背会了所有知识点,如果不会画施工图,就不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为此,建筑类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当然,实践能力需要以理论基础为知识点,所以教学中要分清主次,并有效衔接。

三、我校在识读建筑施工图课程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探索

《识读建筑施工图(抄绘)》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这种课改课程如果靠教师一味灌输,那么学生很难从中真正学会必须掌握的知识,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如果只是告诉学生知识点,很快就会不记得,而如果通过课堂演示,动手操作一遍,留下的印象就会更深刻。因而,就同一知识点,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行动导向教学法倡导“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在教师设计下,将所有重要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操作环节中,打通理论和实践,让学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练习操作。同时,这套教学方法还注重学生体验。笔者以建筑工程技术12高职1班为研究实施对象,以组合体投影教学设计为例,简要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本模块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投影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组合体的三面投影,能够识读组合体的投影图。

2.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在本模块课堂活动中,学会如何进行绘制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学会对组合体投影的识读。

3.素质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趣活动提高学生的互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而且是对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要点

让学生掌握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及对组合体投影的识读。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利用团队力量理解知识点,锻炼思考能力。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训练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步骤

本模块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卡片法、任务驱动法、魔法盒法。

步骤一:学生用卡片法复习点、线、面及基本体的投影知识。

步骤二:教师通过布置任务,下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通过领会任务的要求,进行相关准备。

步骤三:由其中一位学生参加描述在魔法盒内的物品,他在看不到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只是通过手触摸到物品,其他学生根据他描述的内容画出3D图形,这些学生要尽可能准确地画出图形,不允许提问题。描述者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而不是注意画图者。

步骤四:教师最后对这次任务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课堂教师和学生活动

在这个课程模块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细微变化,不再是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而是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教师虽然角色和作用发生细微变化,但并不是什么都不管,相反,教师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只是换了一个角色和身份,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讲解员,而是走到学生当中,更加平等地进行交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指导,当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模式是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为主导的,所以,会丰富课堂内容,增强趣味性,激发热情,提高参与度,并在轻松氛围中,学习效率更高。同时这种模式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同时学生对课堂内容也有了更多发言权,课堂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愉悦。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识读建筑施工图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在思想上的转变需要花费一段时间

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是在二年级上半学期接触《识读建筑施工图(抄绘)》这门课程的,对于从没接触过专业基础课的学生来说,他们既觉得新鲜好奇,又担心这门课程很难学。再加上这门课改课程安排的周课时有12课时,有的学生上惯了那种4课时的基础课,一下子会有点不适应,那么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好必要的知识。职业院校学生本身对学习就缺少动力和热情,虽然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项目学习,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学习比较茫然,这样一部分学生很难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和角色。所以要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地爱上学习,这样就能更加轻而易举地掌握那些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

(二)项目和任务设计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

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大多是大学毕业生,经历的是学科制教育,没有工厂实践经验,这对教师来讲是个不小的难题。而行动导向教学中的案例分析等内容,为了接近社会真实,应尽量以企业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其他情景活动应当恢复真实。所以内容安排对教师而言是新的挑战。另外,对教师来说,教学准备工作量较以往传统教学更大。因为除了准备知识点,还需要找到新的展示方式,设计有趣味的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同时,由于教师需要及时跟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工作难度很大。

五、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对识读建筑施工图整个教学过程有很高要求。目前,一般职业教育学校的建筑类专业限于师资团队、教学设备及实训条件等,还不能真正做到全面推广这种教学模式。但这是大势所趋,所以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过程中,思想观念应当跟上,甚至提前做好准备,做出改变。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66-03

1 学习装饰施工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升温,室内装饰行业迅速崛起,各式各样、档次各异的装饰公司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基于市场导向,各大专院校、高职高专、技工学校等纷纷开设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专门针对装饰行业的培训机构也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表面看来,装饰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学生有相当多的途径学习装饰设计并投身到该行业中,但实际上由于该专业开设门槛低,学生报名踊跃,导致很多学校忽视了教学质量,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优质的教育,毕业后在投身到装饰行业的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再者,大批专业素质不过关的学生涌入,对该行业的长远发展也十分不利。

纵观开设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各个办学机构,其课程开设都以美术基础、设计表达、计算机软件等为主,有关装饰施工的课程,其课时在教学整体安排中所占比例普遍不到5%,而且大部分都是以讲授的形式进行,实训内容很少涉及。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学校对装饰施工课程不够重视。从室内装饰行业来看,室内设计师与装修施工人员有着明确的分工,室内设计师主要负责跟客户交流、设计方案、绘画图纸、施工现场指导等,而装饰施工人员则在工地施工,既脏又累。普遍认为,室内设计师主要从事技术工作,无论社会地位、收入都较施工员高,所以办学机构开设的室内装饰专业也是主要以培养室内设计师为主,从课程安排来说向装饰设计极力倾斜,只象征性地开设少量装饰施工课程,草草了事。

实际上这是办学机构对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一种误解。虽然从分工来说,室内装饰设计师并不需要从事实际施工工作,但其从事的是装饰工程的规划统筹工作,从工作规范来看,需要对装饰工程各个部分都熟悉,其中当然包含装饰施工。从工作内容来看,室内装饰设计师需要绘画施工图纸,如果不懂施工工艺,绘画出的施工图纸就失去了实际指导意义,容易造成错误施工或留下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施工现场复杂多变,室内装饰设计师还需不时进行现场施工指导,协助施工员解决问题。如果室内装饰设计师不懂施工,那就只能依赖施工人员自行调整,如此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

2 装饰施工实训模式分析对比

既然装饰施工课程如此重要,那应该如何开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装饰施工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所以其教学侧重点也应该放在实训上,装饰施工实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尽管比例不高,但目前确实有部分办学机构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在开设装饰施工实训,其实训模式各有优缺点。通过对这些实训模式进行总结归纳,并对较常见的装饰施工实训模式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如下所述。

2.1 校外施工实训见习

校外施工实训见习,即组织学生到装修工地现场观摩施工工艺,通过教师讲解及施工人员现场示范进行学习。这种实训模式的优点在于能让学生亲临施工现场,增加其对施工工艺的感性认识。如果学生对某些施工环节存在疑问,可以直接请教老师或施工员,进行现场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图纸与实物对照,了解施工图与实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其熟悉施工图纸的绘画。通常情况下,工地是多种工艺同时进行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相对陌生的工艺进行重点学习。学习时,先在旁边进行细心观察及记录,尽量保持独立思考,带着问题去观摩更能加深学习印象。

尽管校外施工见习有着诸多好处,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不少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地联系困难。

安排学生进入工地观摩学习会加大施工管理难度,影响施工进度,所以大部分装修工地并不欢迎学生前往,即使同意,前往工地的学生人数一般也控制在5人以下。一般来说,一所学校一届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这样一来,需要安排的见习工地一年就要达几十个,实行起来难度极大。

(2)教学安排困难。

从时间上来看,装修工程的动工时间具有不确定性。为了让学生跟踪施工全过程,必须在工程启动时就迅速安排学生赶赴施工现场,如此原有的教学计划也不得不中断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由于每个工地能容纳的学生人数有限,同一个班的学生往往只能分批到不同工地进行见习,各个工地的启动时间又存在差异,这给教学安排带来极大的困难。再者,每个见习小组必须至少配套一名负责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配套相应数量实习指导教师,很多学校的师资配备难以达到要求。

(3)交通住宿安排困难。

由于装修工地与学校存在一定距离,学校必须安排车辆送学生到工地。装修工程时间跨度大,少则一个月,长则半年,学生要学习完整的施工流程,必须进行全程跟踪,这样车辆就必须经常在学校与工地间往返,如果同期见习的人数及工地较多,学校的车辆运载能力往往跟不上。让学生在工地附近进行临时居住是解决交通问题的一个办法,但是高昂的租金以及学生校外长期居住所带来的管理及安全问题,也是必须考虑的。

(4)安全隐患大。

由于学生对工地十分好奇,见习过程中必然表现得十分活跃,但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即使做好安全措施,也有可能出现意外。事故一旦出现,无论学校还是施工单位都要负上重大的责任,这也成为学校开展校外施工见习及施工单位接收见习学生的最大顾虑。

校外施工见习实训是施工实训教学中最直观、最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给予学生最真实的施工体验,但执行过程中需要克服组织、安全等问题,操作难度较大。

2.2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近年来大城市的房地产项目都纷纷采取买房送装修的销售策略,开发商需要在短期内对商品房进行批量装修,需要临时招募大量装饰施工人员。这些临时招募的施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工人低劣的施工质量更是造成业主对物业不满意、验收不通过的主要原因。为此,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开始考虑构建自己的施工团队,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以保证施工质量。为了保证受训人员的基本素质,相对于面向社会进行学员招聘,开发商更偏向于与学校合作进行定向培养,校企共建装饰施工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校企共建装饰施工实训基地有诸多好处,具体表现如下:

(1)资金充裕。

由于有企业的介入,资金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在企业的资助下,实训基地内所有的施工设备、材料均可按实际生产标准进行配备,否则使用真实装修材料进行实训所带来的巨大消耗是学校单方面难以承担的。有了企业的支持,学生就可以真正动手,亲身体验真实的施工工艺,真正掌握施工技能。

(2)专人指导。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施工员,开发商一般会委派技能出众、认真负责的熟手施工员对学生进行培训,所教授的内容也必然是最贴近实际的。在教学过程中,其必然会对教学质量严格把关,让学生反复训练,直至达到上岗要求。另外,由企业配备实训指导教师能进一步壮大学校的教学团队,使教学安排更灵活。

尽管校企共建装饰施工实训基地有着以上优点,但这种实训模式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从选择合作对象的角度,由于以培养装饰施工员为主要目标,所以开发商往往选择办学层次较低的学校进行合作,如中专、中技等,较高层次的学校由于学生择业定位较高,开发商一般不会考虑合作。从办学安排来看,由于开发商对施工员的需求受开发项目的影响,具有间歇性,所以也不能以此作为学校教学的常规实训方式。从学生角度来看,尽管企业愿意出资出力,所教授的内容对学生未来在行业内发展也很有帮助,但仍然有不少学生认为施工员社会层次低,工作又脏又累,以致于他们不愿把握由企业提供的定向培养机会。由此可见,尽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能提供学生最完善的实训环境、最优质的指导、但其局限性也注定了这种实训模式只能局部开展。

2.3 校内施工实训室

即使没有企业的支持,学校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投入,建立校内施工实训室。校内施工实训室由学校单方投资运作,独立性强,可行性高。校内施工实训室内所设置的实训工艺及实训材料应该与实际施工流程相符,指导教师也应该具备一线装饰施工经验,根据真实施工流程对学生进行指导。校内施工实训室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掌握各种装修工艺,边做边学。

与校企共建施工实训基地相比,校内施工实训室失去了企业的支持,施工设备及装饰材料由学校单方面提供,学校所承担的经济压力会比较大。目前,只有少数学校创建了校内施工实训室,且一般都只能选择性地开展诸如铺砖、铺设木地板等损耗低、材料可重复使用的工艺以节省开支。个别办学资金比较充裕的学校会开设木工、贴墙面砖等项目,这些工艺都属于一次性施工,后续的施工实训必须对原有工艺进行拆除,这必然导致墙面等原有建筑结构受损,施工次数到达一定数量后甚至需要对墙体进行拆除重建,成本投入极高。

总的说来,校内施工实训具有教学效果好,操作自由度大及投入成本高等特点,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承受能力适当开展。

2.4 校内施工工艺展示室

由于资金投入较高,校内施工实训室只能涉及个别工艺,那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整个施工工艺都有所了解呢?设立校内施工工艺展示室是个不错的选择,根据施工工艺展示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材料展示室、工艺展示室。

(1)材料展示室。

材料展示室有两种,一种是对材料进行单独展示,这种展示室构建简单。由于装饰材料往往需要相互搭配才能产生效果,对材料进行单独展示不利于学生掌握材料的装饰效果,同时难以让学生对材料的施工工艺形成感性认识,这种展示方式仅适用于通识性教学。另一种是整体效果展示室,展示室实质上就是装修样板房,其材料搭配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对他们今后掌握材料的运用与设计都很有帮助,但整体效果展示室仍然没有对材料的施工工艺进行交待,对学生掌握施工工艺帮助有限。

(2)工艺展示室。

工艺展示室也有两种,一种是单独工艺展示室,在展示室内一般会划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域会对材料的构造进行局部展示,如木饰面施工的展示会在一独立砌筑的小面积墙体上进行施工,把工艺的侧面进行暴露,让学生在正面观察其装饰效果的同时,亦能从侧面观察其内部构造,对学生掌握材料运用及施工工艺都有一定帮助。一些由于安全等问题不便由学生动手实训的工艺(如电工)也可通过工艺展示进行辅助教学。然而,此类展示室所展示的工艺往往彼此独立,缺乏联系,不利于学生对装饰工程进行整体把握。另一种是整体施工展示室,与单独工艺展示室相比,整体施工展示室一般以整个工程案例作为展示内容,简单说来,就是一个正在施工的样板房,所有工艺都处于半施工状态,学生通过观察完工部分了解材料装饰效果,通过观察未完工部分了解材料施工工艺。此外,由于所有工艺都处于同一个工程当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施工流程系统讲述,与实际更贴近,学生印象更深刻(见图1、图2)。

尽管学生不能亲自动手,但由于施工工艺展示室工艺齐全,方便教师对施工流程进行系统教学,其展示功能也能增加学生对材料装饰效果的感性认识,且只需进行一次性投入,后续运作及维护成本较低,所以对于有意进行装饰施工课程建设的学校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2.5 施工模型制作

大部分的装饰施工工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模拟,尤其一些原理性较强的工艺,掌握其布局原理比具体操作更为重要。如电工布线设计,电箱、各处电器与开关间的连接是关键,一旦设计错误很可能造成断路或短路。相对而言,电线的具体操作不外乎是导线的交接以及绝缘体的包裹,并无太多技术含量。由此可见,对于一些侧重原理设计的施工工艺,完全可以通过操作施工模型来达到教学目的。

施工模型实训教学的关键在于模型设计,负责模型设计的教师首先要对相关工艺掌握得十分透切,然后根据工艺选用实际施工材料的代替品,并提供案例图纸,最后由学生动手组装。仍然以电工布线设计为例,教学时,先给定施工案例的平面布局图,学生根据图纸使用轻质板材按比例制作墙体模型,为后续布线工作准备载体。学生可根据电位的分布,在相应地点安放小电灯及插座。接着,学生从事先准备好的供电盒引线到各电位,对于灯位还要引出开关。最后,在电盒内放入小号电池、通过小电灯检验各开关及插座的有效性,最后由教师对电线的布局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改进建议。除了电工外,水工、木工同样可采用模型实训教学(见图3)。

相对于现场施工实训来说,施工模型实训对教学场地并无特别要求,即使在课室都能开展。教学投入也较为节省,很多施工材料都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代替,例如水工的水管可以采用吸管进行代替,取材简单方便。另一方面,由于学生需要自己进行工艺设计,并动手组装,这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帮助。

施工模型实训教学有着成本低、针对性强的优势,尽管其实训效果不如施工现场操作明显,但对于一些侧重原理设计的工艺来说,其教学效果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2.6 数字虚拟施工实训

当今社会,一些学科开始采用先仿真虚拟再实训的教学方式。这种实训方式主要适用于一些实训成本高、危险系数大的学科,例如数控、汽车驾驶等。采用这种实训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员在计算机前熟悉操作流程,在实际操作时能起到节省资源、安全保险的作用。由此看来,数字虚拟教学方式同样适用于装饰施工实训教学,如果能把数字虚拟施工实训与各种实践性施工实训模式配套,必定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数字虚拟施工实训对场地要求较低,只要一个配备完整的计算机室就可以了,尽管其成本不算低,但都是一次性投入,且后续使用和管理相对简单。在计算机前,学员除了可以了解实际施工步骤外,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材料装配施工。另外,交互操作部分还可以加入一些游戏以及考核元素,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学习配套要求较低,而且可以进行远程学习,因此,学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学,学习效率较高。

尽管数字虚拟施工实训有着以上好处,但实际中甚少有教学机构采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市面上暂时没有专门针对装饰施工实训的仿真软件,基本都是作为建筑施工仿真软件的一个附属内容,涉及的内容比较单一,教学上也缺乏深度。从实际来看,一般只有专门开设建筑类专业的学校才会考虑购买这类软件,并主要作为建筑施工专业的学习工具来使用,室内装饰专业只是在使用该类软件的附带功能而已。另外,市面上的仿真软件一般是按节点进行销售的,一台计算机只能对应一个节点,仿真软件无法随意复制扩展,如果想成规模地使用,则需要购入大量节点,教学成本也随之大幅提高,这使得虚拟实训软件的使用规模受到很大的限制。

尽管数字虚拟施工实训暂时还处在起步阶段,其推广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但应该看到,随着数字化教学的逐渐普及以及数字教学资源的快速增长,今后虚拟仿真必将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数字虚拟施工实训也必将成为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主要实训模式之一。

3 结语

装饰施工实训不但可以让学生熟悉施工工艺及施工图纸阅读,且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活跃学生思维,是室内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在具体执行上,装饰施工实训种类繁多,且各具特点,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从培养目标、经济能力、教学质量、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不同装饰施工实训项目进行合理搭配,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菲,黄杨.室内设计教学中应重视的实践环节[J].现代交际,2010(12):228.

[2] 曾猛.浅谈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的建设[J].现代装饰,2011(3):102-103.

[3] 张冰.可拆装式装饰施工实训教学装置[J].中国专利,2008(1).

[4] 罗晓良.模拟教学法在室内设计实训课程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2):127-128.

篇10

建筑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如何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研究在平面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制图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相应岗位上的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加强实践性的环节。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首先由于高职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理论基础差,学习的自觉性和意志力不高,对教材中复杂的理论内容难以理解,普遍感到空间立体思维难以建立;其次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仍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由于实践教学条件和“双师型”师资的缺乏,未能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且受专业规划总学时压缩的影响,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学时在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根据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学生读图绘图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够用” 和“会用”。

一、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课程内容的合理编排,建立适应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是实现建筑制图教学改革的前提。在学时少、内容多但基本要求不能降低的矛盾下,为完成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计划,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精确制定教学进度,科学编排教学顺序。

1.强化制图基础模块

为使房屋建筑制图规格基本统一,图面清晰、简明,提高制图效率,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要求,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在作业中遵守国家标准,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学生重点掌握作图步骤和一定的徒手绘图能力,这是现场施工、监理及设计人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此模块内容琐碎,单靠背诵难以掌握,为了不使学生一开始学习就接触枯燥无味的识记内容而打消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也避免学生在后面开始绘图的时候头脑中没有这部分概念,此模块的教学安排在开始绘图的过程中, 理论结合实际, 讲练结合。

2.删减画法几何模块的内容

画法几何主要是研究空间几何元素的投影,理论性和系统性强,且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其中的图解法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很少用到;对于难度较大的点、线、面综合性问题可以由计算机更快捷精确的解决,这就大大降低了它的实际价值。教学中将点、线、面的投影和基本体整合,首先从比较简单的基本体入手,让学生一开始就从整体和立体的角度把握,然后再分析基本体的组成将点、线、面的投影延伸出来,从而避开枯燥的理论讲解,这样,经过由立体到平面反复转换的立体感知过程,学生的立体思维可以得到不断的提高,学习过程将会变得简单容易。

3.降低基本体截切相贯模块的要求

基本体的截切相贯抽象难懂, 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占用学时较多,学生的作业负担较重,其与建筑工程实践联系并不密切,且建筑类形体并不像机械零件外形复杂多变,比较简单,所以减少截切相贯模块中的复杂内容并降低难度。

4.突出组合体和图样画法模块的重点

组合体是建筑制图课程的核心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三维立体与二维图形的对应关系及相互转化思路,要突出识图部分的重点;对于在组合体识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识读结果的正确性,有时可以借助画轴测图提供思路和检验,因为轴测图是学生读图的辅助手段,也是空间立体思维建立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学时将轴测图知识点有机地融入组合体内容使其相辅相成,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盎然的时候接触最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立体思维的培养可谓事半功倍。图样画法是前面各部分的综合运用,是投影理论和专业图的桥梁,重点是剖面图的形成方法和应用,为专业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明确课程定位,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高职建筑制图课程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识读、绘制图样的能力和取得与建筑专业相关的如施工员、安全员、预算员和资料员等技能证书,最终实现工程设计表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四个目标。目前建筑制图课程体系是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的架构,构型设计内容少,传统课程体系延缓和制约了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进程;新的课程体系立足于高职院校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以创新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为核心,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具有如下特点:

1.以三维为主线

制图是以“体”为出发点,以“图”为落脚点,学生空间立体思维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图形信息来支撑,教学中由三维实体分析到二维投影制图,再从三维实体转化到二维工程图,三维实体设计表达贯穿其中,体现了以三维设计表达为主线,以二维投影制图为重点的理念。

2.知识有机融合

在专业图部分,学生并不具备建筑材料和房屋构造的相关知识,从而导致知识链接的断层,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绘制和阅读建筑工程图,会造成学生对建筑物整体及各构造部分处理不当,因此课程内容体系应把联系紧密的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建筑制图与建筑材料和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既自成体系又互相渗透有机整合在一起,整体优化,使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具有广泛性、交叉性和时代特征。

3.内容动态更新

教学内容要紧随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要不断补充进来,建立宽厚的知识平台,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构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应用技能

高职毕业生基本是从事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他们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更需要切实有用的识图能力和绘图技能。对每一模块配备的习题进行练习,是学生掌握重点和解决难点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教师的授课内容,但自己做题时却普遍表现出思路茫然,无从下手,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因此要较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需通过一定课时的绘图、读图、切制模型和绘制轴测图等训练和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专业图,它是学生就业后首先要接触的部分,需要进行大量的绘、读图实践训练,在教学周的最后安排学生进行读、绘图集中实训,绘图可由简单的A4图纸到较复杂的A2、A1图纸逐渐深入,读图要选择一套10~15张组成的复杂程度、难易程度适中的完整的施工图,由教师提问,分组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能熟练掌握建筑制图理论知识,很好地建立起空间立体思维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并完成对一套图纸的完整性及图纸之间的关联的认识,使学生对专业制图知识形成连贯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对专业图的理解能力,提高应用技能。

四、创新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遍,它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立体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视性强、信息量大、形象逼真等优点,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理解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图样画法及专业图识图部分利用多媒体会使复杂形体变得生动直观和清晰完整地反映图纸上的大量信息,提高教学效果;但它节奏快重点不突出,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比较被动,缺乏思考的过程,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竟会忘记刚才课堂所讲的内容,所以应用时教师要加强对知识层次的把握,突出重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对重点内容特别是作图步骤应该用传统的板书强调和示例。

利用立体模型和实物的实例教学能够给学生的感觉更直观、更真实,使学生体会到建筑制图课程与身边的物体联系紧密,进而激发学生注重观察实际中立体实物的兴趣,将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在基本体和组合体模块利用实例教学对学生三维立体思维进行培养更加有效。

因此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建筑制图基础部分运用传统的板书效果会很好,但教学手段并不是单一运用,要遵循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根据各部分知识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每一模块是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如组合体画图教学过程的设计可分为五部分:(1)根据项目确定教学任务;(2)分小组拆装模型分析形体结构;(3)制定形体的绘制方案;(4)完成形体的测绘,绘制标准图样;(5)小组评价、教师点评、讨论问题和总结。当然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需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

五、结论

建筑制图教学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工程技术人员制图能力的需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和创新能力,以上着重论述了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丰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和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11

化工制图是职业院校化工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和化工图样,教学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学工艺、化工设备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达到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化工制图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获得绘制和识读图样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贯彻“识图为主,绘图为辅,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原则。在实践能力方面,授课时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使其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此外,还应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养成进行加强,同时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也会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夯实基础,为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出充分的准备。为了使学生达到既定目标和课程要求,在几个学期的《化工制图》课程的教学实践摸索中,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来推进本门课程的教学:

一、及时关注化工制图课程的新动态、新发展,掌握新技术,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当今时代,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迅速发展膨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渗透力的逐渐增强,体现出来的结果是教师掌握的知识在落伍,而身为人师,要提高本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作为知识的传授与传播者,必须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研究新问题,学习新技术,防止知识老化与脱节,以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迅猛发展。

二、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内容之间的比例重新分配,让学生学而有用。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与知识基础,合理调节教学内容间的比例关系,突出识图的重要性,做到精讲多练。我将本门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国家标准介绍与学习、绘图、识图及相关练习。

(1)制图国家标准。图样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生产实际和技术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绘图,才不至于影响图样使用的通用性。从学生作业和课堂练习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图线的用法把握不好,符号、文字、数字等书写欠规范,画图马虎。我在教学中注意强调国家标准的重要性,指导学生作业时,重视图面质量,并把图线的使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杜绝不规范制图。

(2)绘图。绘图部分是本门课程的重点,但是就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来看工作,学生在工作中应用很少,对绘图基础进行讲解,而对于一些补画三视图和补全漏线题,不予深究,以够用为度。另外,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要让学生多做必要的练习,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以达到当堂消化和巩固的目的。重点训练学生制图的质量和准确性,鼓励学生探求和实践作图技巧,在实际识图时加以恰当运用;针对学生出现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首先,我在教学中采用了直观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模型、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这可以将抽象的投影关系直观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其次,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十分欠缺,对此要求学生尽量不要根据空间想象,对三视图进行形体分析,将物体分部分来根据三等关系将图线对应起来,分步解决,加强学生的绘图能力。另外,在课余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便于学生实现物体与其投影的有机结合,为识读化工图样时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识图。识图部分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通过加大此部分内容所占比例,重点对学生读图能力和方法进行训练,使本门课程易于学习,学而有用。读图部分相对来说较简单,但由于学生尚未学习专业课,图形中的很多结构都没有直观的理解。通过带领学生到实训室中绘图学习,为工艺图和设备图的学习提供很大的便利。另外,添加了焊接、建筑、机械制图的部分内容,拓展知识面。利用习题册中的练习,重点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将其中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方法向所有同学推广,求得制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探索。

1、通过几年的教学实际,我总结出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不是因为喜欢这门课而学习,而是因为喜欢任课老师讲课风格而学习,对此,在上课时,我尽量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亲近学生。并且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化工制图课理论知识较少,学生感兴趣程度很高,这都使得化工制图课易讲易懂。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讲课内容的连贯性和因果关系,思路清晰,将讲课内容变难为易。

2、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部分章节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对于较简单的知识让学生先自学,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最后教师做补充和点评,保证全部学生投入课堂中不掉队,既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中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学生虽然基础不错,但是班里有一部分是文科生,基础很差,化工制图课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更是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学生在上课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扰乱教学秩序的现象,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相似内容的比较,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做到重点突出,对教材中的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内容,首先让学生就此讨论,最后教师分析讲解,加深记忆。

3.合理调节教学中的比例关系,以学生够用为度。化工制图课程的定位是专业基础课,所以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结合我院学生就业实际,加大识图部分的比重,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化工设备图和工艺流程图,对于绘制视图的要求是为后面的识图服务。

四、合理的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

结合我院学生文科生占一定比例,且基础不好的实际,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只有一个思路清晰的头脑,才能学好化工制图课。

化工制图课规律性很强,但不易总结,在课程中要培养学生严格的绘图识图顺序,只有思路清晰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制图的规律,从而学好这门课。空间想象能力对本门课程至关重要,但是只有少数学生这个能力较好,尤其在绘图中体现出来很大的差异。所以,我教育学生不能单纯使用这个方法,根据形体分析,将物体分部分绘制和识读。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方法,学生画图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制图课的兴趣与信心。

2、提高空间现象能力的方法。

(1)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空间想象力的提高。学生在高中时已经学习了立体几何,对于元素及立体的空间形象有一定的感性储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实物、模型以及学生自己制作的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投影关系变得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2)空间想象与投影分析有机结合。在读图中,着重训练学生熟练进行投影分析和正确的物、图对应的能力,并将其与丰富的空间想象力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最终使学生达到“想的清楚,画的正确“的要求。

(3)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训练。作业内容、形式和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乃至教学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训练空间想象力方面以补画第三试图、补全漏线等作业为主。在学生进行识图时,带领学生到实训室,利用化工设备进行讲解,不仅直观易懂,更增强了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而能用。

3、对学生进行及时讲评、定期考核

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除批改作业外,还应及时把握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加以辅导,尤其是重点内容要做好定期检查和小测验,以督促学生的学习、总结,使其形成良好的作图习惯。

篇12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20-02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化的不断深入,CAD技术在建筑、机械、机电等行业已经十分普及,所以熟练掌握和应用AutoCAD技术是重视实践的中职学生必备的一种基础知识和技能。但是,AutoCAD课程包含的内容多、容量大,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给AutoCAD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对于如何提高AutoCAD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进行AutoCAD课程的创新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如下方法。

一、教学模式及教材创新

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CAD软件绘图,必须让学生能够较扎实地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这就要求将CAD和机械制图这两门基础课有效的融合,而非相对独立,根据教学内容及进度,合理的安排这两门课的内容,如机械制图课之初在学习基本投影性质时,让学生在上机课上熟悉AutoCAD软件,重点练习绘图命令和编辑修改命令,而学习到剖视剖面时,CAD课上相对应的讲授绘制面域与图案填充一章,而机械制图讲到线型及尺寸标注时,上机进行相应章节的练习。每周理论课与上机课同步进行,互相渗透,从而使学生既能够掌握制图知识,又能够把握如何用软件来实现绘图。为了保证和机械制图课的有效统一,我校组织编写了AutoCAD校本教材,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绘图命令、基本编辑命令、简面图形绘制、尺寸标注、零件图绘制、装配图绘制、三维实体造型等模块,其中例图及课后练习多采用《机械制图》教材中的图样,且加大作图量,这样既能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强化,同时也能和机械制图课程紧密联系起来,便于二者在教学内容上的整合,通过近几年的使用和完善,这本校本教材就为我们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形式创新

(一)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而目前的中职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这就要求教师督促学生去自主学习,为此把课堂的前20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自我预习,先将要讲范例的重点与难点稍加提示,然后让学生先试着自己按照课本上的步骤来练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自己练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在稍后的老师讲解中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自我动手与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此过程中,老师能惊喜的发现有少部分学生通过提示和开导居然可以自己将范例制作出来,这就会使这些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学生参与

现代教学方法是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地位要避免一个由原来的“结论灌输式”向“满堂提问式”的简单的、极端的过渡。在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外,主要应着力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能从“被动型”变为“主动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老师讲解完本节内容之后,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上台演示老师所讲例图,通过实践可以看出许多学生以为已经学会了这一范例,但是被叫上讲台演示时,一是因为紧张的,再加上个别地方还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问题就会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这是学生本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也是老师在台下不容易察觉的事情,这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老师再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直到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为止,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上台演练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胆量和表达能力的锻炼,同时对于其他学生通过观察查漏补缺,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相当于把本节内容又复习巩固了一遍,效果很好。在上台演示人员的选择上也会充分考虑,根据所讲内容的难易程度会叫上不同程度的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无论是从知识的学习还是从素质教育方面考虑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实训内容及形式的创新

为了切实让学生熟练掌握CAD作图技能,我们通过每周的上机练习和专用周的集中练习两种形式对实训进行了强化,效果比较理想。

(一)每周的上机练习实行分层化

根据我们的校本教材,每一次上机都有大量的配套练习,而且这些图形和机械制图联系非常紧密,针对性很强,更主要的是,除了每个学生都需掌握的基本练习外,还有不同难易程度的习题组,以便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来练习,这样的安排,可以避免程度差的学生厌学,程度好的学生无事可做的现象,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体验成功,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学生中培养教师的得力助手,因为有些内向学生可能天生与老师有距离感,上机练习中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提问,为了让他们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可采取培养“助手”的方式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感,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学懂。这些助手当然是从本班学得比较快,同时又乐于助人的学生中选拔,把这些学生培养出来,让他们帮助老师辅导其他同学。这样一来原来那些不好意思提问的学生也会很乐于提出他们的疑问,而且通过对别人的讲解也能更加巩固先进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实训专用周实行项目化

以前老的教学模式中,机械制图学完之后有一周的制图测绘,我校主要测绘的是齿轮油泵,多是手工画图,在开设CAD课之后,逐渐把手工测绘改为计算机绘图,把测绘任务分成五个项目,每天完成一个项目:项目一主动轴、齿轮、泵体零(下转第122页)(上接第120页)件图各一张,主动轴和齿轮的布装图一张;项目二前泵盖零件图各一张;项目三后泵盖零件图一张;项目四油泵装配图一张;项目五修改完善图纸,编写技术要求、填写标题栏和明细栏,交图,完成任务。通过这一周的集中训练,相当于把CAD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再练习,在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同时辅导老师也会随时在现场指导,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融会贯通,在绘图速度和技巧上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为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采用项目式练习,明确每天的任务,让学生目标明确,有一种紧迫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度的检查,实践证明这种训练模式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方面都受益匪浅。

四、考核模式的创新

合理的考核模式是衡量学生这门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CAD课程属于动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在最终的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需要占一部分比重。

具体考核标准:

(一)平时成绩占30%

平时上机练习成绩占20%,考勤占

(二)测绘成绩占30%

绘图质量占20%,考勤占10%

(三)期末考试成绩占40%

总之,AutoCAD软件应用能力训练是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实训练习及合理考核等方面着手,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先,让学生置身于学习之中,自觉参与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培养学生应用软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之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敢于创新。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