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4 00:31: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技的利与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164-01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技发展的速度已经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到的。而在先前,体育界提出了“科技兴体”的口号,旨在让科技去助力体育的发展。科技融进体育中去,引导现代体育的发展,使得体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保证。但是无论如何,科技只是体育中的一个小部分,不能主导体育的发展。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科技对体育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使得借用科技把持体育比赛和很多不公平现象都显现出来。从上述分析中,我们知道科技对体育来说是有利有弊的,下面结合小学体育的教�W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科技对体育积极的影响
1.科技激发学生热情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就带领同学们做一些基础的动作,这样提不起来学生的丝毫热情,只能让他们感觉体育课是枯燥无味的。而加入一些科技元素后,会让他们产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小学生容易被新生事物吸引,我们就要利用好这种心理,提高同学们对体育课的热情。
例如,在我们班级上的体育课上,我组织同学们利用科技器械进行体育锻炼。这些体育器械富有现代科技气息,学生刚开始的时候操作不好,在专业指导下,他们有模有样的用起了跑步机等一些器械。(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教师要对同学们进行指导,不能让他们自由发挥)虽然也是平时的一些锻炼方法,但是却因为是这些科技型器材而引起了同学们锻炼的热情,在下课后,还是意犹未尽。
2.科技提升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一般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外以体育运动为主,而室内一般是理论授课,这些知识与同学们想象的体育课堂不太一样,教师只是在上面照着课本来念,他们就不会认真听讲。如今,科技的发展使得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体育教师要善于借用多媒体进行体育理论课的讲授。
例如,体育教师在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时候,比如体操动作要领和一些比赛知识的时候,利用班级多媒体,通过视频和课件的方式进行教课。这样的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比较容易吸引同学们的听课积极性,对他们的体育学习颇有好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质量。
3.科技创新体育课堂
以往的体育课堂都是重复性很高的,不仅吸引不到学生的兴趣,也起不到帮助同学们锻炼的目的。当科技和体育相互结合以后,体育课堂的开展形式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感觉,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可以将体育比赛引入体育课堂中去,并借用科技,使得小型体育比赛公平合理,促进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例如,在学习完五十米跑步之后,同学们都会跃跃欲试,想要进行比赛,教师就不要以场地不便利等理由打消同学们的积极性,而要积极的去帮助同学们完成这一场比赛。在比赛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计分器公示分数,并且在比赛时可以放一些激昂的歌曲,这样不仅促进了同学们的比赛激情,还有助于他们对自己体育水平的了解。
二、科技对体育的消极影响
1.不利于学生的体育素质发展
上述所说的多媒体对体育课堂的好处是颇多的,但是这里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同学们展开思考,通过多媒体教学示范动作要领和一些体育知识,这些都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上课的时候就是直接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这缩小了同学们的想象空间,不利于同学们对体育的想象;其次,不利于同学们注意力的集中,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还掺杂着一些配乐等,都会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使得他们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体育知识的学习上。还有一点,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若是过分依赖教学课件,就会潜意识的认为这样就足够将知识交给同学们,殊不知,这样会减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不能给同学们发问的机会。这很不利于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
2.科技体育课堂存在安全问题
在科技体育课堂上,会运用到一些电子器械,这些电子器械的运用都是要遵循一定规则的,但是小学生一般好奇心比较重,喜欢去尝试新鲜的东西,防范心理比较弱,而体育教师又不可能看着每一位同学,就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这是科技体育课堂不能避免的问题,但是解决起来,也是着实困难。
3.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体育课堂一旦融入科技以后,形式就会多种多样,这当然会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同学们的兴趣,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教学进行的速度。以往的体育教师教学然后练习的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可以确保完成每一项任务。而科技课堂的开展就使得课堂进程被拖慢。
一、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优势
1.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能够获得流动性。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上市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为了获得流动性。中小型科技企业企业通常是新兴起来的企业,企业的股东的风险承担能力相对不足,他们希望以出售股份的形式来分散企业运营的风险。企业的投资者也希望通过将他们的股份还出售或是分销给公众投资者,使他们的投资能够尽快的变现,以此获得高额回报率。
2.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有利于企业融资。筹集资金是很多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公开上市的一个重要动机,中小型科技企业在进行产品开始时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实际情况却是,他们想要通过银行和其他债权投资者的渠道筹集资金往往很难,因为他们觉得贷款给这类公司的风险太大,不愿为这类公司提供初期资本,即使有少量的风险投资公司愿意进行初期投资也无法保证他们愿意持续不断地为公司提供资金直到公司有自己的现金流为止。很多中小型科技企业采取公开上市的方式来进行资金的筹集。中小型科技企业选择公开上市的方式,在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就能够筹集到一笔可观的资金,到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后,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它就可以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或者是配股的方式进一步的筹集到资金。
3.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形象。一方面中小型科技企业公开上市有助于企业建立稳定可靠的形象,有利于他们与客户及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这在哪些产品或技术需要持续服务或者升级的行业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中小型科技企业公开上市将会提高中小型科技企业及其企业家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中小型科技企业能够公开上市本身就是向社会、市场及投资者证明了企业具有较强的竟争力,发展前景良好。中小型科技企业公开上市后,企业名称每天在交易所的股票牌里不停地翻,再加上相关媒体对当日股票的报道及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事实也证明了,许多中小型科技企业,在没有上市之前知名度与同行业中的其他公司是差不多大的,但是上市后知名度很快提高。
4.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内部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企业实现更大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今,我国中小型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在是技术和产品乃至市场的竞争,更多的是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竞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到中小型科技企业能否迅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中小型科技企业企业上市后就会变成为一家公众公司,需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并引入强有力的股东大会、董事会来共同制定决策,这样可以制约企业经理层,摆脱家族成员的干预,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提升管理水平。上市融资是优化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中小型科技企业管理水平,
二、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成本
1.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费用很高。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费用很高,通常会达到筹集资金总额的10%甚至更多。企业要想上市融资必须要具备股票发行条件和股票上市条件两种条件,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来说,除了上述的两种条件外,还需要进行改制。企业改制、股票发行、上市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中小型科技企业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拥有各种专业人才,同时根据法律明确指出股票发行必须由具有主承销商资格的证券公司承销,中小型科技企业不得不聘请若干中介机构进行辅助。
2.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存后患。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就需要公开披露信息和审慎调查,太高的透明度对商业秘密性高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企业来说也许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如透明度会将企业的研究动向及相关的技术要领被竞争对手所熟悉,这会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流失。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中小型科技企业来说,内部管理基础薄弱,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公司提出的上市申请很可能因为这些原因被驳回,如果公司提出的上市申请因为重大失误或者经营问题而被迫撤回的话,一些经营人员担心公司也许会留下“污点”,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就不乐意选择这种公司。
三、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风险
1.控制权争夺的风险。一方面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了上市,必须首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后,谁都可以在股票市场上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同时会引进新的投资者,公司的创建人与原始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对缩小,意味着公司的部分控制权转移给新股东。企业股票挂牌上市,就等于把企业的控制权置于市场之中,谁能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将取决于资金实力和经营实力。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要求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要求他们通过一系列委托关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制。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后,将会引进独立董事,管理层的决策需要考虑多方而的问题和履行许多的义务,企业的很多决策不像上市前那样由个人说了算,这样也会减弱中小型科技企业家的控制权。
2.股东背叛的风险。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前,其经营风险由个别的所有者承担,上市后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由社会公众投资者来承担。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后必须定期按照规定公开披露经营管理信息和则务资料,股东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更加了解公司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一旦股东认为公司的现状及前景糟糕,就会抛售公司股票,份致公司巾场价值降低,影响民营企业再次从资本巾场上融资的可能性和融资的金额。
3.股票价格下跌所带来的经营风险。股票价格的下降会给公司也会给中小型科技企业带来经营风险。企业的债权人、客户、供货商、笼大股东等利害关系人都会关注企业股票价格的变化,并以此推断企业的经营状布态,从而做出影响企业经营的决策。
4.上市失败的风险。对于大多数中小型科技企业来说,由于其行业知名度不高,内部管理水平不高,企业资金等各方面实力不强,财务管理状况缺乏透明度,且股权大多集中在几个人的手中,在申请上市过程中要进行法律咨询、审计、评估、包装等一系列的复杂过程,在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上市申请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最终的上市失败。一旦企业上市失败,不但为此已经付出的资金及时间将沦为沉没成本,还会给企业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企业衰落和破产。
四、小结
通过对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优势、成本及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小型科技企业管理者在考虑是否将本一定要合理权衡三者的关系,来做出正确的决策。通常情况下,下面几种情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不适合将本企业选择公开上市:(1)规模比较小的企业不适合选择上市融资。规模小的企业一般的资金不够雄厚,企业上市的时候需要很多的费用。(2)企业处在创业阶段或者激烈竞争阶段不适合选择上市融资。(3)企业管理不规范不适合选择上市融资。中小型科技企业要上市的话,需要改制,如果企业管理不规范在在短期内改进公司治理结构难度过大,即使有些中小企业改制成功在短期内达到了上市要求,由于企业管理不规范,诸多管理问题还是会在企业上市后显现出来。(4)企业经常需要迅速做出重大决策的企业不适合选择上市融资。企业一旦上市,就需要由董事会来决策,可这样会造成决策的滞后,容易造成良好机会的流失。(5)企业有许多商业机密不适合选择上市融资。
参考文章
在我们的生活中,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既有好处又有坏处。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在远古时期的时候,总是过这十分原始的生活,猎杀食物还必要用石头或者长矛之类的工具。但是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火药这种新型的发明,被科学家们发明了出来。人们可以利用火药做很多事情,这种科技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有些人却怀有一颗不安好心的心,用这些火药,作为杀人的武器,发动邪恶的战争,将无数无辜的人们,引向危险的边缘,让很多的人失去往日的家园,流离失所。
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合理的使用科学发明,为我们的生活造福,为我们大家的利益谋福祉。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创新,科技发展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利益,但是,我认为科技发展是弊大于利。
当然,科技发展也有当然,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利是有目共睹的。在古代,在没有科技的封建社会,在距今几十万年的远古时代,人们甚至过着茹毛饮血、以树为巢的生活。那时,没有电脑、电视,没有高速交通工具,缺少现在看来必不可少的电子用品。如果没有科技的发展,古代人便会逐渐退化,人类也就不会进化成今天这唯一的高等动物。科技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给我们的哦生活时时处处带来方便:出门可以坐车、坐船,甚至乘飞机,不必像古代人那样徒步行走,为赶到另一个地方有的需要几年的时光;夜晚有了灯光,不再需要过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想了解各地新闻,可以打开电视、登陆因特网,而在没有科技的古代,一个地区发生的事情有可能在几年后才能被另一个地区的人知道……
不过,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科技发展有利,也会带来弊端。就拿现在全球变暖这一世界性问题来说吧:汽车是越来越普及了,而成千上万汽车的燃料燃烧后排除的有害气体(汽车尾气),这些有害气体会破坏地球的臭氧层,直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川融化,十余种动物灭绝。以后,上涨的海水还会威胁上海等多个沿海城市,使他们被海水淹没!科技发展的弊端还有很多,有些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有的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科学技术的发展,利很大,弊也不少
其实,总的来说,对于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是没有绝对的结论的,只能说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希望我们在注重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学院综合能力的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多媒体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被逐步使用。这种教学手段以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各种优势为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院自2001年开始,依托完善的校园网络,尝试在全院开展多媒体教学,目前我院的多媒体教学已经遍及所有的学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体会,分析这种教学手段的利与弊。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改善课堂环境,提高授课效率,增加教学信息量。多媒体教学重新定义了作为教学主体的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显示、重放,也可以利用仿真动画技术,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观察的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的显示出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抽象事物、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的理解知识的最终目的。
(一)教师”甩”粉笔,能为师生节省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把课堂要讲述的提纲和重点内容一一列举书写在黑板上,而黑板的面积有限,因此就要求教师要书写全面而且整齐,书写量很大,在教师进行较大篇幅书写的时候,很难做到边写边讲述,使得学生处于等待状态,因此浪费了部分课堂时间;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可以把提纲和重点内容通过幻灯片等播放出来,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有更多的精力去引导学生思维,进而调动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体现教育要面向学生的理念。
(二)信息能被长期存储,方便”温故而知新”和资源共享
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板书速度和语音速度控制课堂的节奏,讲过的知识点,从黑板上擦去之后,不能在重新回到学生的头脑中,当~堂课的信息过多的时候,难免遗忘,而对于没有课后复习习惯和不善于在教材文字中寻找知识点的学生来说,无疑存在”猴子掰苞米”的现象。
而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所有的教学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可以在任何需要时候回放和重播,并且关键点明显,重点、难点突出,有利于帮助学生回忆课堂的授课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中信息长期存储,可使优秀的教学资源长期的保存,使教学资源在师生、专业或年级间共享,结合网络手段,达到院校间共享。
(三)感性直观,形式灵活,表现力丰富
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电视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从而改变了传统学习内容比较单一的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数据库技术》这门课为例,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在板书上书写理论,画表的结构,但是没有办法呈现”建表”的操作过程,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可以在课件中通过幻灯片文字,图片的方式表现不同的知识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强调重点和呈现动态操作过程的演示,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在实际的系统软件演示操作过。
(四)课堂信息量大,方便进行教学互动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承载更大的信息量,是课堂内容丰富。在教学环节中,可以恰当的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方便的实现教学互动。以《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为例,在讲述循环这节时,设置两个不同的循环实例,让两组同学分别实现,小组内讨论,最终派代表在计算机中实现。
(五)为一体化教学课程提供必要的实施保障
今年来,学院教学大力提倡专业核心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并把成功的改革案例向本专业其他课程中推广。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基本的条件就是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JAVA》省级精品课程、《数据结构》省级精品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院级精品课程的一体化改革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了必要的实施保障。
显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并大大促进我院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它并不是”放之四海皆高效”的手段,在盲目的使用于有的课程后或课堂上过分强调依赖此手段时,也后带来很多弊端。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容易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
尽管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它不应该也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如果过分的依赖这种教学模式,就会使高职教学的变成电大风格,丧失高职特色。这样的结果将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为了各种技能的训练。人是感情动物,在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如果没有师生的感情交流,学生整节课面对毫无感情的屏幕说教,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另外,而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提供了更多的现成答案,而缺乏对细致过程的展示。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缺乏由教师引导的由浅入深、由具体到复杂、由简单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三)容易产生过分依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2-0066-03
1 引言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现代科技成果在教育上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它开辟了教学的新天地,主要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方式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多种刺激,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有条件的地区,网络在教学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网络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资源共享性,利用网络的这个特点可以拓展教师的教学空间,让学生与教师在另一个空间又有了新的接触。
将互联网、多媒体与课堂教学同时相结合是一种最新型的教学模式,即信息化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已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好处。当然我们也要正视互联网与多媒体在教学中起的反面作用。
程序设计课程在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中早已广泛开设,笔者从事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多年,在教学中一直使用到多媒体与互联网。在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在缩减计算机课程课时的前提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我们也要正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2 互联网与多媒体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1 形象生动,直观易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在的许多计算机课程都是使用的Windows平台下的系统,界面非常丰富,可操作性很强,难以用三言两表达出来。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过去在课堂上难于表达的图形、图像等内容快速地投影到屏幕上,生动、直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教师在计算机上将要讲授的内容先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再给予实际的操作。计算机显示的同时投影到大屏幕上,学生一目了然,直观性很强,容易接受。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实物投影和播放录音及其他多媒体素材,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多方面感受所学知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由于图、文、声、像并茂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的视觉学习或听力学习,三天后的遗忘率在70%左右,而如果同时刺激多种感官,使得这多个感官的兴奋点都落在学习上,则相同时段内的遗忘率仅为 18%左右,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确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2 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在正常的教学之余,与学生进行交流,主要的交流方式有使用实时聊天软件在线交谈、使用E-mail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
课余时间与学生聊一聊,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能起到一个在线答疑的作用。学生们在课堂上没听明白的、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等均可以通过QQ来询问,有时有些问题无法用三言两语说明白的,可以和学生约好时间地点,当面解答。通过QQ不仅在学习上帮助了学生,而且在思想上也和学生走得很近。把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得更多一点,这对老师的教学也会起到一定帮助。教育心理学中有个教师威信问题,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利用E-mail,教师可以为学生解答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均可以通过邮件提问,教师应一一回复,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就应该在课堂上讲解,这样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虽然QQ可以在线答疑,但E-mail可以做到图、文、声并茂,这是QQ无法比拟的。
2.3 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网站是拓展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网站的主要内容可以有以下几方面:平时上课用的教案、课程教学要求、课堂内容的补充材料、练习题、上机操作相关数据、在线考试系统等。将教案上网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教师不必担心因教案所存放的存储工具出了问题而无法使用教案进而影响教学的事情发生;第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来不及为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做笔记,在课余时间可以上网去查看,完善课堂笔记,在一定程度上与多媒体教学互补。课堂内容的补充材料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教材上不可能将所有常用内容全部写出来。由于计算机方面的图书历来借阅就比较困难,学生也没有必要花钱去买(当然想更深入学习的学生例外),所以把一些相关的内容放在网上让学生去浏览是必要的。放点练习题在网上,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做练习,从而使自己的基本功更加扎实。利用在线考试系统,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4 方便学生自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对于某些学习较突出、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可能信息量不够。这些学生需要更多的知识或更快的进度。将相关教案及参考信息放在网上,便于这些学生先行学习后续知识。而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课堂的全部内容可能足以让他们好好消化一阵,这时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信息来复习所讲内容。
2.5 技术革新,有利于教师不断自我提高
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开展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要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授课,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心理学等方面知识,才能适应21世纪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势。
3 互联网与多媒体对教学的消极影响
3.1 浪费学生学习时间,影响课堂纪律
虽然通过互联网搜索与学习相关的信息是每个学生的必备技能,但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浏览与学习无关的网站,用QQ与他人随便闲聊,从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上机时间,使正常的学习任务不能完成。而且有的学生在浏览到有趣新闻或其他信息时还叫其他学生一起欣赏,会引起上机时课堂纪律不正常。
3.2 给抄袭作业者有机可乘,不利于课程学习
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与数学的学习有点类似,都需要不断的练习,然后才能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因此除了课堂上机作业外,课后作业也必不可少。
现在许多同学都有QQ,他们一个班级还会建立一个QQ群,然后在上机实验的过程中,只要有同学把题目解答出来后,便会放到QQ群里,这样,所有在QQ群上的同学便很快就有了答案。
现在有很多的教师都让学生通过E-mail递交作业,一份电子作业复制起来连一分钟都不要,有一部分学生在别人做好作业后只要复制一下,然后略加改动,甚至有的同学改都不改,而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也很难判断哪一份是原始作业。
在给学生布置了课程设计的题目后,某些学生则通过网络将课题发给网友或在论坛上发帖,这样可以很容易就得到一份相对质量较高的设计内容。同样,对教师来说很难判断这些题目是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
3.3 网络的不安全、不稳定给教学带来麻烦
作业都要算学生的平时成绩的。有的学生作业在独立完成后由于网络问题E-mail发不出,或发送出去后教师却收不到的情况屡有发生。有时学生的邮件中带有病毒,有可能会造成教师计算机的瘫痪,从而影响接下来的上课。
3.4 浪费教师课余时间
许多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并不是很好,为了上好课,他们在备课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其中的大部分时间并不是用在钻研教材教法上,而是用来解决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一些技术上。另外,上相同课程的教师在备课时多数是各自为阵,相同教材的教案,版本却有多个。
3.5 多媒体削减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并且有可能成为干扰源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方配合,共同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相结合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在课堂上投影屏幕似乎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这给人造成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教师的主导地位下降。而且教师在讲课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电脑上,忽视了学生的反应,师生之间失去了交流。
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堂固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也有可能成为教学的干扰源。一堂课结束后,一张图片、一个动画可能会比教师所讲授的课堂内容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
3.6多媒体教室气氛沉闷
为了让学生能将投影屏幕看得更清楚,教师往往关上灯、拉上窗帘,将教室搞得像电影院。虽然有生动的图片、动画等,但整个课堂仍让人觉得沉闷。夏天的多媒体教室情况更是糟糕,由于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教室里温度高,学生、教师都是满头大汗(有空调的教室会稍好一些),既影响了教师的正常上课,又影响了学生的听课。
3.7 设备问题影响教师上课情绪
某些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安排不合理,大屏幕遮住了黑板或白板,使教师无法使用,影响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发挥。多媒体设备的老化和损坏会使教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无法正常进行。
4 结束语
每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带来利与弊,有利的我们要继续发扬,不利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去避免,而这些需要的是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 徐进华.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几个措施[J].计算机时代,2005,(11):51-53.
[2] 罗晓霞.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1,(3):67-68.
[3] 华国盛.关于多媒体教学应用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1,(11):55-57.
[4]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1、利:对于国家而言,科技就是实力的象征。从医学说: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出现,激光手术等,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从天文方面: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的发明,比如气象卫星,能精确的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
弊:环境污染,这个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显眼的坏处。物种灭绝加快,这是由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捕杀所造成的,也属于科技发展的坏处。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当下时新科技相关。尤其是枪械犯罪,更是让普通人民防不胜防,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
2、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来源:文章屋网 )
2结果
2.1骨科组和普外科组患者SAS和SDS自评比较。术后第1周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8、0.72,P均>0.05),但术后第2周后再次进行SAS和SDS自评,骨科组平均分值高于普外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1、2.31,P均<0.05)。
2.2两组患者术后抑郁和焦虑程度的比较。根据SAS和SDS评分和中国常模数据,骨科组术后第1周46.67%(14/3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63.33%(19/3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而普外科组术后第1周56.67%(17/3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56.67%(17/3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60、0.27,P均>0.05)。术后第2周,骨科组有60.00%(18/30)和63.33%(19/3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普外科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患者均为36.67%(11/30),两组比较,焦虑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P>0.05),而骨科组抑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普外科急诊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P<0.05)。
作为基础性语言学科来说,语文特性决定了其教学难度。所以,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甚至不同的人中做出不同的教学结果、教学方式。所以,把握住语文的受教群体可以做出不同的课程规划。而初中语文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阅读教学。阅读对于积累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也是需要从初中学生就开始培养的品格,小学语文还是图文解说阶段的话,那么初中就已经进入学习语言的阶段了,学好语文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就当前初中语文来说,自新课改以来,成效好转很多,也注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教学内容也适当拓展了,但是应试教育本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不可能有彻底的改变,这一点从初中、高中的作文中就可以看出来,仍然是固定板块式的文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会有太多创新,似乎始终都是在输入一种不作为就不会犯错的思维,奉行中庸、稳健的作文风格,能写出好作文的学生寥寥可数。作文在我看来是体现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展示板,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展现出学生自己平时学到的是什么。当前语文教学,已经在学生心中打下了枯燥无用的标记,学生讨厌上语文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我们的老师没有理解和把握语文课程的真正内涵,语文绝不是仅仅培养语言能力,写好作文那么简单,实际上语文包括了哲学、历史、社会、经济、世间百态,说高了可以关系到学生的修养、思维、处事方式。
就目前语文教学来看,国家的课程标准是大语文教学,大语文教学的外延涉及读书看报、看电影电视、在互联网上学习、听歌曲、日常语言交际等课堂外活动,而读书看报是课堂外阅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方面。
要满足这些要求也不是易事,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和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如假期补课,占用休息时间补课这种现象要改变,这是种陋习,学生被强迫留在教室里能学到什么,除了埋怨还是埋怨,学生在教室里就一定比在教室外边学到的多吗?其次,加大教育投入也是一种方法,比如,建立和完善学校的信息化设备,现代化的图书阅读,不要只着重于传统的书籍阅读,阅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无须恪守陈旧。初中语文影响深远,它是语文由浅入深的起点,也是语言作为一门艺术的基础,现今语文课程规划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是政策、方向上的正确制定,不好的方面是传统应试教育弊端短时间无法得到彻底解决,落实上有着一系列的困难,只要存在考试,就不会有纯粹意义上的大语文。
阅读更重要的是方法,就是你要学着教会别人如何干这件事,而不是直接就替别人干这件事。这是一个老师的方法问题,就是要学会教人如何钓鱼而不是把鱼钓了直接给别人。我记得有一个小故事,那就是一个人给了他大儿子一袋金子,给了他二儿子一套房子,给了他三儿子种菜的技术。当时,另外两个儿子看到老三一点都没有不高兴,感觉很好奇,就问他,父亲没有给你钱,你怎么还那么高兴?这个小儿子说,爸爸虽然给了你们金钱和房产,但是给了我技术和方法,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且生生不息,一直都能不断地赚钱以谋得生存,你们虽然现在很富裕,但是没有进账的来源,钱花光了就没了,另外两兄弟听了感触颇深,认为三弟有远见。所以,作为一个老师,要学会的就是教会学生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单纯的知识。
因此,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不要眼光狭隘地认为你掌握了某些知识就是多大的胜利,关键还是学到老师的精髓。这个就像大学里的社会调查方法一样,当初我们学的时候,认为听懂了,记住了课本上的知识就是最大的胜利,可是等到我们的暑假社会实践想要利用社会调查方法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对于社会调查方法的使用是一窍不通。当时我就特别后悔上课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我想学任何东西都要学透、吃透,而不只是学表面功夫。做事就要踏踏实实,不能投机取巧,搞小聪明。语文教学也是这样,要创新性地讲解课程概要,而不是夸夸其谈,让自己飘在半空。语文课程的设计既要遵循传统的方法又要有所创新。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信息技术 优点 弊端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迈向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桥梁,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新亮点。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将在21世纪大大促进全球实务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知识将成为新世纪生产要素中的一个独立成分。哪个国家能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个国家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的公民以及能让每个公民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社会环境。显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需要知识,而全体国民知识水平的提高需要发展教育。然而,一个国家国民教育的高水平,并不等于这个国家就善于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就一定能够赢得国际竞争的胜利。
因此,西方发达国家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成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措施。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于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已不再陌生,并已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角度考虑,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绝大多数教师已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的必要性,而且不少教师能做到尽可能地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时展趋势和教学实际经验的共同需求。
二、语文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的优点
(一)课件制作形象、直观,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使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组合,使课文栩栩如生,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形象,加深印象,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在交互状态下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诗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意境,播放优美的配音,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使用多媒体配乐,更增加诗歌意境。信息技术与课堂结合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牢牢记住教学内容,并乐于接受、期待接受更多的教学内容。
(二)信息技术能使课堂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方便了教师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中学语文课堂上尝试“我当小老师”的学习方式,教师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实践、收集资料、制作课件,然后让学生到讲台上向同学们讲解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通过在台下观摩、点评等方式发现不同学生的讲课亮点,以及提醒其不足之处。又或者对戏剧课文,如《等待戈多》《雷雨》等,可采取课堂剧的形式,让学生大量搜索网上的信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剧本、表演、互相点评等,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加深学生印象。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新教师难以掌握课件与传统教学的适度结合,过分应用信息技术造成“喧宾夺主”
新教师为追求教学形式的创新,容易在教学中完全抛弃黑板、粉笔。为节省时间只播放课文录音,不要求学生朗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没有朗读,学生既不能详细了解课文,亦无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深层感情。因缺乏教学经验,往往在制作课件时大量使用图片、视频、动画等,甚至出现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多媒体,不但无法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内容,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忘记了课堂的主要任务。
过分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成了展示课件和完成课件播放的课堂,教师无法灵活教学,失去了控制课堂的主动权。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所疑惑时,教师只按照课件的安排而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产生不了思维的碰撞。师生之间也没有充分的情感交流,教师不能很好地传达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导致很多学生学了课文,记住了知识点,但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学课文、课文带给他们怎么样的情感体验。
(二)师生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有些教师不分课型、不分内容,统统进行多媒体教学,离开了课件就不会讲课,不考虑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手段的有机整合,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学生习惯拷贝课件,凡事“百度”,不认真听讲,尽管信息技术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具有很大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滥用信息技术,丢弃传统的、必要的教学手段,将会使教学显得空洞,没有说服力。
四、综述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是形象、直观,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并且能使课堂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弊端是难以掌握课件与传统教学的适度结合,过分应用信息技术造成“喧宾夺主”;师生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段玉芬.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技术应用,2006,(7).
[2]王文霞,杨改学.对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教学整合的思考[J].教育技术导刊,2006,(10).
[3]吴伟民,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9,(9).
[4]杨紫筠.警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大误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
[5]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2-2895-04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 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成为丰富知识的载体,网络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电子教室(又称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诞生使得老师能够更方便、更系统、更全面的管理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也有很好的掌握。利用电子教室教学时,我们可以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及交互控制实时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朮进行同步或异步教学活动。
通过电子教室进行教学虽然存在了诸多优点,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不易掌握的方面。在教学中尽量弥补其不利因素,从而使电子教室真正为我们的教学、学习服务。该文主要对应用电子教室进行教学的优势跟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认识与探究。
1 5W1H法
如图1所示,5W1H法主要是通过对某种先行的方法或者现有的案例提出六个问题,构成方案的制约条件,并设法满足这些条件,以获得改进方案。从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展开、综合、明确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目的、理由、场所等,从而使问题具体化,缩小需要探索和解决范围的方法。是从客体的本质(what )、主体的本质(who)、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形式时间和空间(when and where)、事情发生的原因(why)和程度(how)这几个角度来提问。这些问题属于任何事物存在的根本条件。这样抓住一个事物的制约条件来分析问题,就会发现问题的症结与原因在哪里。
2 提出问题元素
根据本校教学实践和本人教学的实际体会,从六个方面提出问题,并将问题列表显示,逐一分层地将利用电子教室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同问题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优劣差异。共计12项,如表1。
3 电子教室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3.1 电子教室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
通过以上问题元素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电子教室教学模式具有四方面的优势。
3.1.1 时间空间比较开放
我们总在强调,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可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就是四十分钟,发言的学生数也是十分有限。而运用电子教室的教学模式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案例一】 我在上信息技术网页制作内容时,先在课前布置好本课的任务:为班级制作一个主页,寻找制作网页需要的素材。让他们把寻找或准备的资料(图片、文字、视频等)统一放到学校FTP自己所在班的文件夹中。上课时,我打开FTP文件夹,就看到了全班所有学生收集到的有关自己班级方方面面的资料。我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最后我把关于这节课的网页链接也发表到学校内网当中。这样,不仅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了我们的教学中,而且在收集这些信息资源时,对每位学生来说,时间也都是自由安排的,他们可以在自己空闲时去完成这些任务,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并且我们的学习过程实时的保存了下来,不懂的学生课后可以继续学习。
3.1.2 协作学习,使教学最优化
协作学习,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协作学习,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但在电子教室中,协作学习的范畴较之前者更为广阔。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更欢迎亲和力强、民主型的教师,但又需要教师给予适应的指导帮助。在教师适度的引导和控制下,计算机将成为学生的学习良师益友。另一方面,电子教室软件使学生眼、脑、手、耳并用,增加信息输入渠道,唤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案例二】 在日常教学中,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有几个平常在语文、数学这些课堂上不怎么爱说话,更别说举手发言的学生在我的信息技术课上却能够通过鼠标单击进行电子举手,而且很乐意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示范演示或展示,由此我意识到,对于这部分“特殊”学生,他们认为电子教室是虚拟的,也就不再害羞,不再内向。更乐于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因此,我觉得在电子教室中以计算机作为媒介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阴影,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他们能大胆的提出疑问,从而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同时,他们对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分组讨论等功能操作总是“蠢蠢欲动”,促使他们更能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指令,教师也能够充分发挥电子教室的优势,引导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参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另外,教师也可通过电子教室“屏幕控制”教学进行监查、处理各种问题,帮助和引导学生个体或每个小组顺利完成任务,教学效率也明显得到提高。
3.1.3 教学活动更丰富
1)评价环节开展更全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把课堂作品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电子教室的引用,更能直观全面的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学生演示等功能轻松直观的欣赏到更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从而为学生之间的评价提供了较强的依据,扩大他们可评价的效率和范围,然后,教师再采用生评与师相结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在向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要效率中,电子教室“屏幕控制”的应用为此提供更迅捷的评价平台。
2)小组合作学习更顺利
学生之间的交流较之传统教学最大的优势是它可以突破空间限制,即不管他们在教室的什么位置,只要有需要探讨的共同话题,他们就可通过电子教室进行交流,或两位同学一起,或组成小组进行。它使相同程度、有相同兴趣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这样无疑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实现分层教学的一个有力手段。电子教室教学中,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是客观的,在教师适度的引导和控制下,学生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也切身体会到计算机已成为他们学习的良师益友。
3)分层教学更彻底
在我们学校,学生来自于不同地区,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情况下教师适当的利用电子教室进行“屏幕控制”,利用“分组教学”功能进行分层教学,似乎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在教学中,我利用“极域”把有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所在计算机进行分组,让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操作能力稍弱的学生则可在这段时间里加强练习,教师也可适当进行指导督促。使学生有的放矢,各得其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指令,变得主动的去探索问题,解决并发现问题,学生们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气氛也变得和谐融洽起来。
3.1.4 教学资源多样化、信息来源广泛
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来源单一。我们尝试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运用学生能够掌握的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
【案例三】 在PhotoShop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收集喜欢的图片作为素材,结果学生从网络上找了各种各样的图片,卡通类的、植物类的、科幻类的、军事类的等等。充分展现了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也为上课积累了不少资源。我觉得电子教室“屏幕控制”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交互性,即网状互动性,使学生和老师之间能够很好的沟通、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包括语音交流,还包括文件、图片等。交流可以是单向、双向、多向的。
3.2 电子教室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运用电子教室模式进行教学虽然存在诸多优点,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实施起来也发现了一些困惑与疑问。
3.2.1 过于依赖广播教学
【案例四】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基本上的老师都采用电子教室广播教学模式,自然我也是如此,因为我知道信息技术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非常高,甚至到了某种“兴奋”的状态,如果不实施广播教学,根本管理不好课堂常规,严重影响到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我刚教信息技术的时候,在课堂上基本采用广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是时间久了我发现麻烦也随之而来,往往前面段时间广播教学的效果还是挺不错的,学生也听的比较认真,但是到了放开让学生自己操作的时候,学生就开始“骚动”起来了,自然声音也出来了。但是更严重的还在后面,当我发现某个或者几个同学操作存在问题从而进行屏幕控制教学演示给大家看时,下面学生埋怨的情绪一下子爆发了,有说老师我还没完成的,有说老师我还没保存等等,甚至有些还发出了嘘声来表示抗议,这让我非常头疼。后来我慢慢摸索出了规律,我试着在当我想再控制屏幕之前,也跟学生进行倒计时的方法,往往从10倒数,让学生有自己的心理准备,发现这样一来,下面学生的埋怨声就大大的减少了,因为不少学生在控制之前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当然,在学生操作的时候还是尽量不要中途控制,因为控制次数多了,学生也厌烦了。
使用电子教室上课可以充分展示教师的活动,演示教师操作步骤,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了解学生举动,有利于教学。因此很多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往往为突出重难点,也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过分依赖于屏幕广播,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以确保教学进度和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在电脑前听讲时的注意力最多只能持续十来分钟,因此,长时间或者反复的讲解教学效果也不大。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广播”很是抵触,从而失去了对本课程自主探索的兴趣,成为一个被动的任务接受者,甚至于懈怠厌学。
因此我认为,课堂管理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正所谓管理第一教学第二,电子教室软件是进行教学的必要手段,但是,当出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教师,一个管理和驾驭课堂能力强的教师应该将电子教室软件当作一种工具而不是依赖它。
3.2.2 分组教学难以开展
前面提到了利用电子教室“屏幕控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好处,下面就将利用电子教室“屏幕控制”教学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带来的一些困惑进一步的进行阐述。
【案例五】 就我校高一的学生为例,他们从小学开始就已开展信息技术课,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但是现阶段的学生中仍然有相当部分的人对计算机操作还不是非常熟练,所以实施分组教学中,如果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这一环节的开展,有的学生就无法与老师和同学同步,一时间,在课堂上,学生更乐于跟同学七嘴八舌的讲话,自顾自的玩,而对教师设置的问题经常忽略,或者因为掌握知识有限,而耽搁讨论的时间,无法掌握新的知识。分组教学的效果便可想而知了,找出原因后,我加强了对基础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发现部分同学仍然“我行我素”,不愿意参与其中,最后分组教学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看来,电子教室的功能也不能滥用,教师要适当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策略的指导和变更。
3.2.3 学生的自主能力下降,依赖性增加
利用电子教室,可以进行屏幕演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利处就是演示直观,教师可以直观的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较快的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使学生学有方向。正因为这样,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也很乐于使用教学课件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在演示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与教师同步操作,学生精力不集中,教师演示完了,让学生再操作时他却什么也不会做了,只是看了热闹,忘了门道。
【案例六】 上面提到的这种情况我是深有体会,众所周知,电子教室“屏幕控制”教学模式能更直观的演示新知识的操作步骤,我平时上课一般也都是出示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刚开始进行情境导入部分还好,我上面进行“屏幕控制”教学,一般都能牢牢地吸引住下面学生的眼球,但往往到我在上面进行操作演示,下面有的学生就在那讲话了,在他们心里,似乎已经习惯了新知识由我先演示操作,他们坐在那等着看好了,这样一来他们都变懒了,自主探究任务都等着老师或者几个程度好的同学演示学习。但是真的一旦等我演示完毕再让他来演示给同学看的时候却什么也不会了,特别是我们学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演示时学生互相说话的人很多,精力不集中,只会看了热闹,忘了门道。
针对这一情况,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白,在当今社会学习计算机操作对于未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第二,作为教师来说,更应该把精力花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上,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才是电子教室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
3.2.4 备课成本大
在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教室教学模式下,要想备好一节面向全体学生,既有能足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多媒体课件,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案例七】 我在进行Flash脚本编写这节课备课时,为了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教学内容,搜索了大量的制作Flash二维动画的视频、文字、图片。为了组织好这些资源,花了我近一个星期的时间,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 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教室的教学模式以它独特的优势给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世界潮流,是时展的需要。 但任凭信息技术发展如何迅猛,手段如何多样,电子教室教学模式担任的功能地位如何高,始终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课堂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与地位,始终不变,关键是要认识到电子教室“屏幕控制”教学模式的两面性,而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恰当的管理和驾驭这种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教与学更和谐。
参考文献:
[1] 蔡海燕,袁晓斌.多媒体电子教室在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10).
[2] 魏娟丽,翟社平.电子教室中文件传输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6(5).
[3] 秦丹,陈江涛.虚拟电子教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J].高教论坛,2009(4).
[4] 王志忠.电子教室软件合理应用的策略与实践[J].信息技术教育,2006(8).
[5] 朱旭刚,刘允涛,李茜.电子教室软件在计算机实践课中的应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植物绘图;摄影技术;实践教学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botany;plant drawing;photography;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249-02
1 传统实践方法的利与弊
中国古代各中药和医学著作中的植物插图是中国植物绘图的雏形,它们来自不同绘画人士之手,而这些人有些是专业的研究者有些则只是出于影像记录目的的普通人。它们的绘画工具皆是毛笔,手法以白描为核心。由于不同作者间对其所描绘植物的认知和绘画手法的不同,最终产生的植物绘图差别也很大,在诸多本草著作中也就出现了很多风格各异的插图。这些插图伴随着中国数千年历史的本草学著作,总结了中国古代各本草学家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到了近代时期(引进西方植物学时期),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研究和植物科学绘画的历史均较短,随着西方植物学知识的传入,在19世纪初才开始起步。西方植物学知识的传入,对中国的植物学研究和植物科学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
药用植物学和植物学有着近乎相同的研究方法开端,那就是——观察,对不同植物和植物不同时期整体和根茎叶花果等不同部分的观察。而对观察结果最好的记录方法在当时就是植物绘图!
作为一门最古老的技能,虽然现在已经逐渐边缘了,但植物绘图即使是在如今发达的现代科技条件下也有其不可被回避的优点,比如:①植物绘图可以精确的表达出植物本身各个部分的精细结构,而比如花的复杂细节构造是很难通过照片去表达的;②植物很难在一个时段呈现开花和结果以及其它一些结构特征,而绘画可以把这些结合起来描述在一起;③照片因为拍摄角度和光照的问题,无法准确表达植物各部分之间的空间位置和实际质感,而绘画则可以通过阴影等透视技法表现这些重要的细节甚至可以把植物的各部分解剖结构也描绘出来;④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植物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深刻观察并通过自己的笔触去理解和认识的过程,对于药用植物学了解植物本身构造和特异性的目的来说,这是其他所有方法都无法替代的,这比起生物理化指标去鉴定更具有实践意义。
实际的实践教学中,植物绘图会在显微镜,放大镜和目视观察的条件下进行,但其基本规则和手法是相同的,作为刚刚接触的初学者来说,植物绘图还是和普通的绘画有本质上的不同,需要在一开始将植物绘图的基本要求和规则清楚说明:
常用绘图方法有徒手绘图法和显微描绘法两种,若按绘图工具则常分铅笔绘图法和墨线绘图法两种。绘制显微组织简图,要用通用的代表符号来表示,要求比例正确,形态逼真,结构清楚,还要求富有立体感,不能随意夸张和任意涂影。要正确绘出实物的立体结构图,必须有一定的透视知识,如前大、后小,近明、远暗,透视方向一致等基础知识。
①绘图的一般原则:1)一切结构均用线条来表示。线条要求粗细均匀,圆滑,明暗一致。2)所有结构线条不能用尺或其他圆规或曲线板等工具代画,必须徒手作图,以表示生物的自然形态。3)显示立体结构可用透视线条来表示。对球形、圆柱体或圆锥体的立体结构可以用圆点衬托明暗光线的方式,而不可用任何涂影来表示。点要小而圆,由密到稀逐步过渡。4)各部位应先画出引线再注文字。引线用直尺画实线来表示,要求细直、均匀、不交叉,以免误指。图内的结构名称,可直接用文字写明,也可用数码代注,再在图下集中注明。注字书写要求清楚、端正。图下需注明标本的名称、部位和放大倍数。
②徒手绘图法的步骤:1)选择最典型的标本或结构。2)仔细观察各部位的形状和结构及其间的比例关系和较明显的立体结构。3)用较淡的铅笔(2H或4H),按照实物或显微图像的比例关系和立体投影画出轮廓草图,经反复对照修改后,再用较浓的铅笔(HB或2H)绘出修改图。4)画引线,注字。
在明确了以上的要求和要领了之后,剩下的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去积累经验和提高技能,同时植物绘图的过程中也是对植物性状和结构深入观察和了解,对于药用植物学理论的学习也是极有裨益的。
那么作为古典的植物学研究方法,植物绘图除了如上所描述的优点之外,是否毫无缺点呢?
学习植物绘图的初衷是了解和认识并最终记住植物,但由于经历了从实物到大脑识别并抽取特征描绘到纸上这个过程,其中经历了两次视觉信息的转换,必然会导致信息的遗漏和改变,最终的结果就是和初衷背道而驰的绘图脱离了植物本身,这可以说是植物绘图这种古典实践教学方法的最大缺陷了!
2 现代技术的便利与片面
几乎绝大多数学生都更乐于接受和喜欢通过用图片来展示植物,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毕竟照片的视角更接近人眼观察实物所得,这种不经图像和思维转换的获得信息方式肯定更容易得到接纳!但与此同时,在询问学生是否能通过照片去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和精细性状的时候,图片就显得乏力和片面。虽然便于理解和远远超越绘图的便利性,但摄影技术不适合精确研究的特性在摄影技术发明以来依旧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3 互补使用药用植物学研究技术的可行性
植物绘图具有精确详实描述植物细节结构和精细性状的特征,但缺点则是初学者很难通过观察植物绘图迅速和实物联系起来;
摄影图片则是能够让初学者迅速记录并通过简单查看就能联系实物形象的便利手段,同时缺点则是无论何种详实和高明的拍摄手法,都会因为光影记录本身的特征无法体现植物的细节结构和精细性状。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两种研究方法本身的特质决定它们可以互补优缺点。笔者也以这个结论为出发点,在实践中要求学生一方面始终贯彻对每一个研究植物对象都进行绘图来深入了解其细节构造和精密性状,同时在辅以大量照片补充植物的视觉信息和要求学生自己对植物标本做摄影记录描述研究结构特征,并让学生在实验报告和研究记录中用两种方法交叉说明。
经过一些时间的积累,教学结果和学生的反馈佐证了研究植物的古典方法和现代技术互补使用的可行性和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