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6 17:38: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小学考试分析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试卷评价
1、题型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研室提供的这份试题,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表;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从大方面讲,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整合,小方面讲,拼音、汉字、词语、成语、古诗、句子、段落、篇章等等方面的有机溶合。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能力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贴近生活
试题的背景取向注意靠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答题信心。如阅读和写作就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会觉得自然、熟悉,有利于表达。
3、注重积累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6~13岁是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让孩子多读书,多积累一点,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基于这一点,《语文课程标准》将“丰富语言的积累”分别列入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本次试题注意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但瑕不掩瑜,此张试题是对学生全面检测的一张好试题,给老师指引了一盏明灯!
二、试题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和积累运用部分学生掌握还可,阅读、习作部分失分较多。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此题考查了8个生词掌握情况。8个新词全为本册的重点词,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但暂时一词写上来的同学只占60%。
2、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我校是传统文化示范校,学生对这一段论语都很熟悉,所以答的比较好。
二、阅读与感悟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此题也考查了学生的课外短文的阅读情况,比上题能力有所加强,学生表现还可以,但感悟不深,理解不够透彻,到位,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这些都是教师应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三、作文
小学期中考试后国旗下讲话稿(一):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在刚进行完的期中考试中,我们秉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可以感受到我们学校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严于律己,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维持了考试的公正性。
期中考试作为一种阶段性的重要测试,对同学们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回顾平日学习中的疑难点,重新对遗漏或不牢固的知识进行掌握,合理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期中考试其严肃性公正性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也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今后的各类考试中去。
期中考试结束后,难免会出现“几人欢喜几人愁”的现象。然而,我们应该知道考试仅是一次让我们清楚看待自己,正确评估自己的机会,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应继续保持,争取更大的突破;对于发挥不佳的同学则更需要努力,积极请教老师和同学,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己的学习。
同学们,知识的海洋是无尽头的,我们能做的则是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使自己的眼界更宽阔,让自己的思维更活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有付出,其过程就是一笔无法用特质来衡量的财富。同学们,昂首挺胸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扬长避短,继续发扬“从严求实”的校风,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梦想绝非只是梦想!
小学期中考试后国旗下讲话稿(二):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紧张的期中考试已落下了帷幕,优异的成绩见证了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也见证了老师们的辛勤的工作。我们为你们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付出的劳动有所收获而感到欣慰。正所谓: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在总结中提高,在反思中前行》
同学刚刚经历了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在这里我提醒同学们不能忘了总结与反思,因为通过反思,大家才可以发现平时学习上的不足与缺陷。考试就像捕鱼,每一次考试你都会发现渔网上的漏洞,只有经过一次次的修补,一次次的捕捞,在期末考试或者直到小学毕业考试的时候,你们的知识与能力编成的渔网才会是牢不可破的。考试已经结束,但是考试的总结分析工作刚刚开始,下面我就期中考试的总结工作提如下建议。
一、调整心态,正确面对考试结果
其实,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都希望自己品学兼优,得到老师的器重,同学们的羡慕。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要记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次考试之后,在我们同学中总有一批表现突出的。这些同学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成功的经验对你很重要,应诚恳地向他们请教。 另一方面,有的同学考试不理想,就心灰意冷,这是不可取的。其实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期中考试是暴露问题的最佳时刻,成绩不理想的背后是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必然会带来学习的提高,那么这次的不理想就是下一次提高的催化剂。这一次的失败就成了下一次成功的因素。为此,我们要正确面对考试成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注重错题积累,认真分析考试过程
人们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可是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每一次失败之后都会出现成功。而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你失败之后有没有总结教训,改正错误。对于试卷上出现的错题我们应该仔细归类,比如粗心马虎、审题不严、概念不清、基本技能不过关、过程不完整等等,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弱项,也就能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所以对每次考试中出错的题应重点标注并归类保存。
考试就是考习惯,通过分析,考试中因为没有掌握考试技巧丢掉的分数大大多于自己不会做题的分数。而几乎每次考试都犯同样的错误。比如说:书写不规范,算错简单数字,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我们要把这些问题总结出来,并有计划的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改正和调整,最大程度的降低考试的失误率。
三、勤出智慧,积极面对
同学们的智力相差无几,但学习成绩却差距悬殊,原因就在于有的同学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碰到一点困难就退却了,时间一长就放松了。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一次考试并不是句号,更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要从暂时的喜悦中走出来,从暂时的沮丧中走出来,化整为零,及时调整自己,为下一次考试早作准备。有这样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吧,只是别忘了赶路"。 同学们,期中,是一个盘点的季节,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坚信,你们的童年时光会因你们的不懈努力而绚烂,老师和家长会因你们的健康成长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学校会因为你们所取得的成绩而增光添彩。不勤奋,理想永远是梦想、是幻想。但勤奋并非只是简单的忙忙碌碌,更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终日忙碌,却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我想,也许是因为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未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短处”,课前不预习,抓不住关键的课堂学习环节,重作业轻复习,忽视学习规律的总结和学习方法的琢磨,学习在高耗和低效中进行。所以,我提醒同学们在期中考试结束后,一定要反思自己学习上的“短处”,力求一份耕耘两份收获!
各位同学,期中考试不是学习的终点站,而是学习的维修站,也是学习的加油站,通过期中考试的诊断,我们要找到信心,找到差距,总结出经验和方法,再加一把劲,进一步激发拼搏意识,进一步掀起努力的。这次考好的同学,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次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以身边考好的同学为榜样,顽强拼搏,奋起直追。
同学们,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吧!谢谢大家!
小学期中考试后国旗下讲话稿(三):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大家都非常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一次考试,可以检测、衡量我们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能发现我们平时学习上的不足与缺陷,考试就像捕鱼,每一次考试都会发现鱼网上的漏洞,只有经过一次次的修补,一次次的捕捞,我们用知识与能力编成的鱼网,才会是牢不可破的,也才能保证我们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那么如何对我们的考试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反思呢?
首先,要对考试中的失误或错误进行认真分析,反思自己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功一定有成功的方法,失败也肯定有失败的原因。有两点是可以肯:第一, “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你在考试中,记忆性知识的题目失分过多,这起码是你时间投入不足。第二,“细节决定成败”,如果考试中你总是书写时丢三拉四,显然是你平时就缺乏专注的习惯。
根据《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小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考查科目为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初中阶段考试科目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考查科目为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二、关于考试(考查)时间及内容
中小学期末书面考试(检测)由学校自主组织实施,可以安排在每学期放假前一周内进行。初中期中测查各校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自主组织实施。
各学科分项考查,应在书面考试前完成,侧重考查书面考试(考查)不易体现的内容要求,如语文的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积累、综合性学习,数学的算法算理、估算、生活应用、综合实践性学习,英语的听力、口语交流,科学的观察、实验探究等等。学生素养分项考查由任课教师随堂安排,教师教学情况由单位组成考查小组统一组织抽测考查,不得放任自流。
建议将小学科学、初中理、化、生的观察、试验操作考查纳入期末分项考查内容。学生观察、实验素养考查由任课教师随堂进行。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小学的音乐、美术、体育(体育与健康)期末质量考查,应全面关注学科基本常识、基本技能、学习兴趣、方法习惯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得套用书面考试方式将期末评价简单化。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列入期末课程实施质量评价范围,应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鲁教基字〔2002〕23号)、《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有关要求,通过活动过程资料、作业成果、成长记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并注意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关于命题及质量分析
期末书面考试(检测)由学校自主命题并组织实施,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全面考察各科课程实施目标、要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引导教师平时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各校要及时进行命题质量分析,及时写出命题质量分析报告,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
区教研室将加强考试命题的研究,负责对学校命题的指导、审查、监督和管理。
四、建立区级常规质量监控制度
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等文件规范着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是评价设计的重要依据。随着规范性文件的演变,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总体思路也相应发生着转变。
2000年颁布执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将课程的主要任务定位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在体现教学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使用上,只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用“掌握”,其余动词均为目标要求较低的“培养”和“了解”。即从目标层面分析,课程内容与难度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基于指导纲要的思想以及此前计算机课程评价中只涉及计算机且偏重知识技能的惯性,信息技术课程此后的评价中仍然以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评价为主。
2003年,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被颁布执行。新课标中,定位本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以往教学以及评价中相对受到忽视的维度。随着新课标的执行,评价已开始尝试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虽处于尝试初期尚为粗浅,但对教学积极的方向性引导作用却是不可否认的。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全国性课程标准虽至今尚未出台,但江苏、上海等部分省或直辖市已出台区域性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并纷纷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作为课程主要目标,体现出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方向的一致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样纳入义务教育的信息技术评价范围。
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应由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共同完成,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一直以来对诊断性评价却少有研究。虽然信息技术课程中基于诊断性评价的分层教学长期受到关注,但遗憾的是就诊断性评价本身而言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分层教学往往基于教师个体的观察或经验性的测试。这不能不说是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中的一大遗憾。
相对而言,形成性评价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受到较多重视。甚至在CAI软件较为盛行的几年中,形成性评价成为了CAI软件课堂教学中默认环节之一。即时的评价、即时的反馈,使信息技术教学效果通过数据得以精确评判。但由于这种单纯依靠技术手段实现的评价较为机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展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此在三维一体教学目标的出现后逐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此后的信息技术形成性评价,更多从多元评价理论中吸取养分。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方式,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其多元化体现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等多个维度,并体现出对开放性与个性化的尊重。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多元评价研究虽多,但具体实验多基于较小的实验单位与较短的时间跨度,规模性与连贯性的欠缺使其对教学的反馈与调整作用无法得以充分体现。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因其利害性而在各种评价中备受关注。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伊始的打字速度测试到列入高中学分体系再到进入高考方案、高校自主招生试卷,不仅显示学科本位的信息技术课程地位提高,更体现出对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多偏重于认知类的结构性挑战。
信息技术课程初设之时,面对的是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能力零起点状态,再加之对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两者概念的混淆不清,因此总结性评价中以消除学生计算机零起点状态的打字速度测试、WPS办公软件的应用技能为主。此时义务教育阶段尚未将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因此在省、市等大区域进行统一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的方式较少,多为校级考试及教师自行组织考试。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因已成为必修课,因此总结性评价的区域统一性更强,相关研究与改革更受关注。2002年左右,机考形式出现在北京海淀区、江苏省等地区的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中,笔试+机考的形式成为此后多年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的常用方式。笔试主要用于检验知识性目标的达成情况,机考则用于对过程与方法等操作技能的评价。
这种笔试+机考的评价方式,相对于此前单纯以笔试考查知识与技能的方式而言,更符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色。遗憾的是由于机考形式对考试系统的依赖性以及考试系统本身的不完善,导致评价中出现了一些与课程目标相违背的情况。模拟操作环境与真实操作环境的差异性、操作题答题途径设计的缺陷导致学生不得不在迁就考试系统的前提之下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及偏好,从而约束了个性化。
题库也成为影响机考科学性的一大因素。大规模的机考必然需要大量的试题以及合理的组卷策略作为支撑。由于对硬件设备的依赖导致无法实现大规模学生同时机考,由此带来了对机考不同场次学生之间的不公平。而用以保证题库良性循环的试题扩充及更新率的不足也成为机考形式的一大制约因素。
在经历了从笔试到机考的转变之后,近几年来,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又出现了回归笔试的趋势。尤其当信息技术先后纳入海南、山东等省高考方案时,大多以笔试的形式出现。笔试的回归,一方面是出于高考对公平公正、稳妥有序等要求的考虑,另一方面也与近年来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研究的进展有关。
相关研究证明,在笔试环境中,通过对试卷结构与试题的精心设计,在过程化、人性化、面向三维目标的原则指导之下,通过客观题、半客观题、微型主观题、主观题等试题类型,可以取代机考,实现对三维目标的全面覆盖。在海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基础会考试卷设计中,就率先通过客观题、半客观题和微型主观题三种题型体现出以上三大原则。虽然试卷中仍然存在过程化不够、阅读量偏大等问题,但是其成功尝试验证了信息技术评价中笔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笔试形式虽已回归,但无论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到试卷及试题的设计都与十年前的笔试有天壤之别,确切地说,并非形式的恢复,而是体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中,笔试与机考两种方式依然共同存在并不断完善。随着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机考中的技术困扰有所好转,但短时间内完全摆脱技术障碍的可能性较小。题库的建设及组卷策略在机考中正越来越受重视,即就总结性评价而言,试题试卷本身科学性的关注度正越来越高,这是笔试及机考中所体现出的共性,显示出总结性评价良性发展的趋势。
但无论是笔试还是机试,在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的实施中都存在一大缺陷,即反馈机制的缺失。除了海南、浙江等少部分高中会考提供较为详细的试卷分析以外,大多数地区及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结性评价都缺少必要的统计分析。即使在数据统计分析极为便利的机考形式中,往往也只反馈个人分数等级等信息,统计分析缺失严重,更不用说如同香港资讯科技课程考试般详尽的考试报告,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与调整功能被忽视,试卷试题本身的分析与评价的改进无据可依。
通过对十年的回顾,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正顺应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遵循着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最初的稚嫩状态一步步向前探索、推进。虽然其中有弯路、有反复、有争议、有不足,但总体趋势是越来越科学、规范,并带动信息技术课程向着科学、规范的方向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 肖焕之.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再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4).
[3] 樊家伟.即时评价为信息技术课堂锦上添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5).
[4] 丁婧,李艺.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试题设计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6(4).
[5] 段青.回归应用考查能力―海南省2007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基础会考试卷分析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