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2-09-03 18:05: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课程考试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课程考试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214-02

大学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对一门课程结束后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考试后情况的分析,不仅会对今后教学过程的改进完善有所帮助,而且对学校教学文件的制订和课程设置安排也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1]。目前,期末考试后,多数教师把试卷改完,在学校网页教务处本科教学一体化平台登录成绩后就算完成任务了。虽然教师们做了试卷分析,但也只是按要求统计一下及格率、排一排分数段等,真正使教师们能静下心来,分析研究一下试卷、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等不多,这样考试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因此,有必要进行考试后的总结,总结一下经验与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将会对今后教学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15级土地资源管理和地理信息科学两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土壤与土壤地理学》的期末考试为例,对考试后进行了总结和对今后教学工作的进行了一点思考。

一、对期末考试后的总结

(一)对考试试卷的总结

1.对试题质量总结分析。试题质量分析是一项非常细致而耗时的工作,在期末考试后,教师对试卷质量做细致深入的分析与论证,并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情况,对试题难度不合适试题、区分度小的试题和语言描述不够准确的试题,要逐一加以修改完善,对有错误的试题要彻底改正,而对于容易引起歧义的试题则应坚决淘汰,杜绝在以后考试中再次出现。而对于试题的难度适宜、区分度较高和语言描述准确的试题,应该重点标注出来,作为今后命题及试题库的建设重点素材。科学的试卷质量分析结果,可为教师在改进教学工作(包括改进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命题组卷工作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因此,应把试题质量分析作为一项常规的教学工作认真做好。本次《土壤与土壤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中较容易题比例为40%,适中题的比例为46%,较难题的比例仅为14%;表明试卷难易的比例搭配基本合理,试卷内容涵盖广、题目类型多样,因此试题整体质量基本适中,但试题的难度相对不大。在今后命题过程中要注意试题的难易比例分配。只有一个相对合适难度的试题,使得每个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学习和正常发挥都能顺利过关,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的兴趣。

2.对试题内容的总结。期末考试试题内容应当是一门课程核心内容的浓缩,是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的真实体现,不但能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而且能反映各部分内容和各认知层次的相对比重,还能确定各部分内容的数量比率,以保证试卷的内容和结构的效度。本次《土壤与土壤地理学》期末考试,基础知识题目占80%,综合性题占10%,实际应用的题占10%,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但应用基础知识进行分析问题方面的题目较少。在今后的考试中,力求做到综合性题和实际应用题的比例占30%―40%,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考试题型的总结。期末试题一般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种类型。其中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观性试题则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题型包括综合分析题和论述题。由于《土壤与土壤地理学》知识点较多,范围较广,出题覆盖面较大,因此,客观性题目的比重较大,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为4:1,做到了考试题型的多样化,基本符合命题要求,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题型少。今后要减少选择题、填空题和概念题的分值,增加应用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题型分值,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对考试成绩的总结

本次《土壤与土壤地理学》考试最高分97分,最低分44分,平均分76.9分,及格率92.3%。从试题类型得分率来看,名词解释题的得分率为87.1%、填空题86.7%、选择题77.3%、判断正误题76.9%、简答题70.7%、综合题目70.8%。可以看出,名词解释得分率最高,其次是填空题,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较好。从学生考试成绩分布来看,成绩基本呈现正态分布。因此,本次考试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但有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的是缘于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比较吃力,学习效果不好;有的是对学习缺少动力,厌学造成的;有的是沉迷于网络,疏于学习造成的。在教学中如何兼顾到这些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专心学习,也是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总结

期末考试成绩的高低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成功与失败的一种有效形式。考试后不仅要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对照学生的成绩,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目前很多教师对期末考试后的总结认识不够,往往只把考试当作评价学生学习的工具,忽略了考试本身所具有的评价教学效果的功能。因此,教师们要转变观念,认真分析试卷中反映出的教学问题,并认真加以整改。

二、对期末后的一些思考

(一)不断提高试题质量

期末考试试卷常规命题办法是由任课教师在考试前出题,这种出题方式是教考不分离,易受出题教师个人经验和偏爱的影响,且易与往年试卷试题重复,并且可能出现试题阐述不严密甚至错误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了试卷的质量,使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对一门课程的出题原则既要能达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能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考试,同时试题也要有一定的区分度,使学与不学、学得好与学得差的学生能在课程考试的成绩中得以体现,以此打消学生的学习惰性,激发其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每个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学习和正常发挥都能顺利通过考试。因此,在期末考试后通过试卷分析不断优化、补充和完善试题,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试题库,实现教考分离,确保试卷质量本身的准确性、科学性,使考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真正起到反映教与学水平的客观量度的作用。

(二)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分析研究卷,提高教学效果

考试后教师要依照评分标准认真批改试卷,细心统计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成绩分出名次,以此作为评优、评奖学金、助学金、入党、保研等的重要依据[2]。批改试卷要公平、公正、避免人情分,对于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要做到有理有据,避免随意性给分。同时,教师平时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使学生不但重视最后的考试,还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考试后,教师对试卷的试题质量做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及教学实际情况,对试题难度不合适,区分度小及语言描述不够准确的试题加以修改完善,对错误的试题要彻底改正,而对于差题则应坚决淘汰,杜绝在下次考试中再次出现类似的现象。而对于质量较好的试题,可作为今后命题及试题库的优秀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程知识点的教学,而且要重视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求学生注重课程知识的记忆,而且要强调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尤其要强调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可从考试所反馈的信息中发现。因此,考试将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良好评价作用。

(三)教师要教书育人

考试只是大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是真正目的。因此,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平时的出勤、课堂表现、思想状况,要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特别是对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并逐一克服。教师要认真备课,用心讲课,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四)大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考试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不仅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也反映学校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水平。从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学习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存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胸无大志,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平时努力不够,致使考试成绩不理想,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平时能认真听课、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树立良好的学风。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能力模块 阶段性考试 考核标准

Key words:Capacity module; periodic examinations; assessment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5-0182-02

一、引言

《营销技能综合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如何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很充分的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战营销中去就是个值得高职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二、传统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

2.1使学生盲目的死记硬背

传统的考核方法主要以理论笔试为主,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是一味的勾画或抄写老师的笔记,然后利用几天时间快速的背诵和记忆。虽然这样也能很顺利的通过考试。但是这些营销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并没有根深蒂固而仅仅是昙花一现。归根结底这样的考核方法不能够指导学生并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的理论知识,更谈不上应这些营销知识了。

2.2使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应用

在传统考核方法发指导下,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把这些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教师来说在这样的考核方式指导下,为了让学生尽可能的通过考试,所以有时候难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牢牢的记住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却忽略了实际的运用。而对于学生来说,在传统的考核方式的指引下,难免会让他们觉得只要把理论知识记住了其他的就没有必要考虑太多了,从而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针对以上种种传统考核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在本门课程的考核中采用了一种新式的考核方式――阶段性考试。

三、阶段性考试的概念

所谓的阶段性考试是指:把一门学科或者一门课程的知识要点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能力模块,在教学的过程中,每当学生学习完一个模块便对该模块的相关知识进行考核测试,合格后再进行下一个能力模块的学习和考试的一种系统的考核方式。

四、阶段性考核的前提

4.1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符合阶段考试的要求

要顺利的进行阶段性考试,合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就显得十分关键。以《营销技能综合实训》为例,我们根据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把它一共分为了三个阶段的能力模块:第一模块商务礼仪与商务谈判,第二模块市场调研,第三模块营销策划。

4.2 对学生参与阶段性考试的思想教育

阶段性考试除了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外,同样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让他们充分的认识到阶段性考试的优点,自觉的加入到阶段性考试中去。

要首先在思想上让学生明白所学的这门课程在一共可以分为哪些知识要点和能力模块。并且要让学生积极的通过每一个模块的考核,再投入到下一个模块的学习之中去。

五、阶段性考核的内容与形式及评价标准

5.1考核内容

《营销技能综合实训》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表现考核占30%,阶段性考试占70%。

5.1.1. 平时表现考核

考勤及课堂表现考核15%、平时作业质量考核 15%

5.1.2.阶段性考试:占总成绩的(70%)

第一阶段模拟面试(30%),

第二阶段市场调研(40%)

第三阶段促销策划方案(30%)

5.2成绩认定及考核标准

5.2.1.课堂参与程度考核

课堂参与程度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项目为出席情况、课堂主动发言情况。

5.2.2、作业完成质量考核

作业完成质量考核主要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考核学生对教学主体内容的掌握与理解程度以及对基本原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能力。

5.2.3第一阶段:模拟面试

该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商务谈判与商务礼仪部分的知识掌握情况,重点在于一对一的谈判、一对多的谈判、以及在谈判中礼仪部分的相关知识的应用。

考核内容:让学生根据职位要求准备简历,参加模拟面试。

考试方式:面试共分为三轮,第一轮:投简历,初步筛选。优胜者进入下一轮面试,第二轮:小组面试。表现优秀者进入下一轮面试,第三轮:个人面试。

5.2.4.、第二阶段:市场调研

该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市场调研部分的知识掌握情况,重点在于市场调查方案的制订,市场调查问卷的制作,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两个方面。该部分考核在教材第一部分教学完成之后进行。

考试方式: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组控制在5个人左右),以组单位完成此次考核。每组根据自己选定的调查题目,完成调查方案的撰写,调查问卷的制作,实际调查,调查报告的撰写三项工作。考试时间为2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5.2.5.第三阶段:促销策划方案

该部分要考察学生对于促销策划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重点考察学生对于促销的几种方式和策略的运用。该部分考核在第三部分知识讲授完毕完成之后进行。

考试方式:给学生2个星期时间在前两个阶段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完成该产品的促销策划方案。

5.2.6.学生总成绩的认定

学生总成绩=课堂参与程度成绩+作业完成质量成绩+模拟面试+市场调研+促销策划方案

六、阶段性考核的控制

6.1培训和管理组长

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的对组长进行监控和考核,组长再对每一个组员分配具体的任务,还要为其的表现进行打分和评价,并将阶段性考试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向老师沟通。

6.2为小组成员进行正确定位

在每个阶段考试中,哪些同学负责找资料,哪些同学负责想策略,哪些同学负责撰写策划书等等,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并且每个组员要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当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组长或者教师都能找到相应的负责人,便于组长和老师对整个考试的进度进行控制和协调。

6.3加强阶段考试的监督和抽查力度

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种沟通方法对考试进程进行了解和检查,比如不定期召开组长会议,通过qq聊天的方式,利用课间10分钟调查了解组员阶段考试的进程如何等等。并且在小组之间要设立竞争机制,充分的调动起每一个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让我逐步的认识到:阶段性考试在帮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营销知识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但让学生牢固的掌握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再是以前的“纸上谈兵”,而是丰富了他们的“实战”经验。并且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职业素养都有显著的提高。当然对于阶段性考核的方法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学校“产教结合”的思想,继续对阶段性考核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凤俊.高校考试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8期

篇3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学校中,旅游管理专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是学生从事导游工作获得导游资格证的必修课之一,因此,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重要性

1.知识的储备和积累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一门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的旅游专业课程,其对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历史宗教、民族风俗、古代建筑园林、风味菜系、风物特产以及我国的客源国概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旅游资格考试必考的课程

由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我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情风俗、园林建筑、艺术、饮食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涵盖范围面比较广,是学生参与旅游资格考试必须要考的内容。

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过程性考试现状

1.考核方式单一

由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目标不以实践教学为主,主要运用闭卷的理论考试形式为主,很少采用知识答辩、口试、技能实践的方式。考试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记忆力好的学生普遍分数较高。另外,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成绩进行考核评判的标准也比较单一,主要运用一次性测试成绩的考试方式,多次综合评价成绩的考试形式比较少,对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评定时,只注重期末考试,不注重平时学生的表现,只注重考试结果,不注重考试的过程。

2.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进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时,教师普遍的运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捧着教材滔滔不绝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没有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记忆疲劳。

3.忽略学生的技能培养

由于我国大多数学校没有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归纳为理论教学课程,以往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目标主要以获取知识为主,不注重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培养,进而导致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死记硬背,没有丰富的导游实践经验。

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过程性考试的改革

运用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的形式,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考试形式进行改革。除了运用笔试的考试形式之外,可以采用知识竞答、答辩、现场测试以及实地操作等不同类型的考试形式。例如运用章节测试的形式代替以往的以期末考试,将期末考试的成绩以章节考试的成绩为准等,灵活地运用考试形式,旨在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1.知识竞答

在进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考试时,教师可以采用知识竞答的方式来对学生掌握的导游知识进行提问和考核,这样有利于对学生以往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巩固和掌握。例如对中国古代历史常识进行提问,诸如“我国的四书和五经分别指的是什么?其在古代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等问题。

2.知识梳理总结

由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涵盖的知识范围比较广泛,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导游知识情况进行掌握了解时,可以运用知识梳理总结的方式。知识梳理总结能够将事物的共性规律进行体现,让学生由一个事物对该类事物进行了解。例如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进行梳理总结时,可以通过对其语言文字、宗教、文化艺术、服饰等方面进行总结,诸如满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维吾尔族的语言是阿拉伯字母和拉丁文字母、朝鲜族运用汉语文以及蒙古族运用阿尔泰语系等。

3.专题论文撰写

除了运用知识竞答和知识梳理总结考试方案之外,还可以运用专题论文撰写的方式进行考核。专题论文撰写具有浓缩知识点精华的特点,有利于让学生对关键知识进行掌握。例如让学生撰写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及特色论文,让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导游知识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并得出自己督导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篇4

一、当前课程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但是,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能力、考核方式单一和考核功能异化等方面的问题。

1.考核重结果轻过程,夸大分数价值

首先,现行的课程考核主要以学期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缺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考核,对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一锤定音”地进行总结性的评价。长期以来,这种总结性评价的考核方式直接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应试教育”倾向,制约了“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当前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瓶颈”。

其次,以考核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静态考核,简单判断,尤其是课程成绩与奖学金、评优评先紧密地结合,使学生产生了功利化倾向,满足了学生短期的虚荣投机行为,滋生了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2.考核重理论轻能力,考试命题简单

考试命题简单化,只限于学生理论知识检验式的命题,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未能综合地考核学生的通用能力,也未能全面考核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这种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将会导致学生惰性思维的产生,也背离了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3.考核内容依附于教材,考试方式单一

考核内容过多依附于教材,以课堂、教材为依据进行命题,助长了学生考试的作弊行为,引发了学生的不平衡心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现行的考核方式将口试、笔试或课程论文等三种考核类型相互结合的较少,不能扬长避短。考试方式过于单一,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能很好地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4.考核功能异化,忽视调节功能

考核功能异化,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仅仅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不能通过考试为教与学存在的差距进行认真系统地分析提供必要依据;缺少考试评价总结,无法为改进措施提供有效依据,忽视了考试的调节功能。

二、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职能人才,高职高专教育课程的考核应坚持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并重。因此,应加强考试管理工作的力度,树立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考试观,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

1.树立素质教育的考试观

重视学生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工作,构建以“素质立意考能力,素质教育观内化于课程考核”的课程考核体系,通过考核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将这种要求内化到课程考核模式中。

首先,不能仅仅将考试作为学生期末终结性的学习成绩评定手段,更重要的是作为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研究素质形成规律的手段。

其次,应将素质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设计学生素质考核与评价方案,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素质教育过程评价,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再次,考核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教材上,而要与社会大系统相融合、与社会实际问题相连接,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非智力因素考核命题的力度,给学生创造想象力发挥的环境。

2.树立职业教育的考试观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职能人才,高职高专教育课程的考核应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树立职业教育的考试观。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摒弃那种只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知识原理记忆能力的考核方式。构建“理论+技能的模块化”考核模式,理论模块可以采取开卷(半开卷)考试、课程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或调查报告等形式,旨在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技能模块可以采取过程考核或实际创作,旨在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根据课程特点设置两个模块的权重,最后形成学生的课程综合评定。

另外,学校应根据各自的情况,依据职业技能(资格)考证的要求,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的以职业综合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考核为主线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全程考核的校内考试体系。

3.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

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重视考核后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意见的反馈,提出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措施,指导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考试管理工作力度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各种类型考试试题质量的评价标准(包括试题的效度、信度、区分度等),为课程考试质量的客观、科学、公正提供保障。

其次,要建立健全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对考试成绩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和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最后,加强考试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重点抓命题、出卷、监考、阅卷和评价等工作环节的科学规范管理,严肃考纪考风,突出考试的公正性和规范性。构建与考试体系并行的旨在强化考试过程质量控制,使其成为学校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质量管理体系。

三、高职高专课程考核模式的实践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对《汽车电器》课程实施了模块化考核模式的实践探索,达到了预期效果,也存在着有待完善之处。

1.课程考核改革的方案

以“汽车电工维修证”的考试大纲作要求,采取“理论考核(笔试)+实践技能考试(实操)”的方法,成绩评定分理论与实践技能两部分。理论考核部分总分值为100,由40%的平时成绩+60%的理论笔试构成;实践技能部分总分值为100,由两位负责考核的老师分别评分后计算平均值得出。学生的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均合格才能取得《汽车电器》这门课程的学分。在这两部分的考核中,不合格部分要补考(重做)。

2.课程考核改革的效果

首先,为学院实践性要求比较强的课程的考核改革进行有效的探索,积累可借鉴的经验。

其次,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在考核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下较为全面地考核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学习。

再次,采取“理论考核(笔试)+实践技能考核”的模式,有较杜绝传统考核方式上容易出现的作弊行为,使课程考核更客观、更公平。

3.课程考核改革有待完善之处

《汽车电器》课程虽然实施了模块化考核模式,但是技能模块仍未能结合课程的实验内容实行过程化考核,还存在“一锤定音”的总结性评价的缺陷。应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能力形成的特点,结合课程承载的能力培养要求,在实施模块化考核模式的同时结合课程的特点,对技能模块实施过程化考核。

总之,高职高专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能够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适应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教学法的不断研究和推广,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考核评价方法必然替代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芳玲.浅议高职高专教育考核方法改革.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周波.如何有效发挥考试的功能作用.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