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2-06-22 11:57: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党校结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党校结业论文

篇1

1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

1.1权益资本与负债资金的总量比例不合理

在理论上,企业的资金按照其性质可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投资人投人企业的资本金及经营中形成的积累,它反映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又称权益资金。借入资金是企业向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其他企业等吸收的资金,又称负债资金。权益资金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企业初始运营的资金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承担债务的基础,如果一个企业权益资金过少,负债资金过多,资本结构不合理,不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同时使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对企业的生存带来威胁。

虽然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在开办之际主要依靠权益资本,但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权益资本比例越来越小,负债资金的比例越来越大。据国家统计局干1999年调查,我国中小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高达95%,其中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高达43%,2003年我国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0.36%,高于大型企业的54.82%。如此之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再融资能力,而且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筹资风险和财务危机。

1.2权益资本与负债资金本身的结构失调

权益资本内部非正式股权和上市股票筹资的比重非常低,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负债资金内部看,企业负债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比例几乎为零。而且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银行贷款中,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越来越短。2006年某省统计局对该省中小企业长期贷款情况及其满足程度的调查资料,显示有53.09%的企业取得了1—3年的长期贷款,46.90%的企业根本没有长期贷款,即使有该项贷款的中小企业也仅有4.91%的企业满足需要,53.27%的企业不能满足需要。中小企业中有3年以上长期贷款的更少,63.52%的企业没有3年以上长期贷款,这说明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难,取得银行长期贷款更难。权益资本和负债资金内部的结构失调,使中小企业筹资严重缺乏弹性。

2优化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途径

2.1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不断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要进一步规范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明确界定产权,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同时要强化经营者素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内部凝聚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建立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不断提取公积金、公益金,扩大自有资本规模,提高自有资本充足率。

2.2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力度.不断扩大中小企业触资规模

1)制定和完善信贷管理制度

改革现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尽快制定和完善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管理办法。建立灵活的贷款责任制,改进信贷业务流程,公开信贷政策,简化业务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同时,要通过改革目前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等途径,最大限度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2)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尽快成立中小企业发展银行,进一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迫切要求有越来越多的中小金融机构能满足其日益需要的资金需求,以弥补大型金融机构对其融资支持的不足。因此,积极组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性银行一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乃当务之急,它必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此外,国家还应出台政策,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3)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空间

积极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空间。直接融资应该成为中小企业扩大资本规模,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途径。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壮大“二板市场”。目前我国的“二板市场”存在着进人门槛高、管理不够规范和规模偏小等特点,发展十分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需求。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应加快“二板市场”的发展,扩大其市场规模。二是加大发行中小企业债券的力度。要改革现有的债券发行和监管模式,积极推行中小企业债券发行核准制,通过放宽限制、简化程序、严格评估、规范管理等方式来实现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

2.3大力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1)推进中小企业资产重组

企业的资产重组尤其是内部的资产重组有利于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充实企业的资本金,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因此,国家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行内部资产重组,同时,对企业外部的资产重组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促使资本流向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和企业。

2)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篇2

感谢邓主任对我如长兄般地关爱。您教会了我许多说话的方法;您的耐心培养了我的恒心;您对各种教育现象提出的积极而又有益的说法,常常点燃我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勤于我思索思辨的好习惯。

感谢曹局长。您刻苦的学习精神、卓越的领导才能、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高超的工作艺术和处事谋略给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您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刻的影响着我。我母亲在医院住院期间,您给予我的关怀,时至今日想来也是激动不已。

感谢高守广校长。是您教会了我如何与人相处,协调关系。我个人最大的缺点是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你的鼓励和关心让我逐步克服了自卑心理。你多次纠正我在工作的错误,忘不了您对我的三次“严厉批评”。

我还要感谢高校长。感谢我的领导现罗集中学高明文校长,热心为我创造条件,让我在教育局安心学习,并一直鼓励支持关心我的学习。

感谢我的同学,是你们“零缺陷”的工作表现鞭策着我,让我逐渐走近成熟。如李方桂严谨周密,领导能力;刘刚善于学习,说话艺术;王恒富有激情,不拘小节;李支文威武而细腻,才华横溢;周建廷组织协调,稳重大气;郁茂的学者风范,律师口才;丁胜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凝聚人气的本领等等都让我羡慕不已。

从昨天至今,我共拜读了25位同学的三份作业,希望能给今天的发言有所启发。面对每位同学一万多字的丰硕果实,我想用两个词概括:第一是感激,此时此刻我没有能向关心我们的所有领导一一道谢,请同学们原谅我!

第二个是收获。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每个人都学会了思考。

XX年6月怀着“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各种先进思想驰骋的跑马场”的想法来到这里。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了许多思考的方法,领会了荀局长 “协调就是生产力,学会弹钢琴”的理念、曹局长“做人、做事、做官”的理念、魏局长 “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善待自己”的理念、张局长 “学校发展要有规划”的理念、张涛主任“学会用纪律处理保护自己”的理念、教育局领导职工之间“分工不分家”的理念等教育局先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理念。马上就要回到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去了,惟有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才能不辱六个月的学习使命。

最后,让我们重温XX年9月21日例会上荀局长说的那句话:“学会感恩,永远不要忘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谢谢大家!

结业典礼上的讲话(2):

同志们:

第十六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学习,今天就要结业了。两个月来,大家都能珍惜这次学习培训的机会,积极投入,刻苦钻研,勇于实践,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取得了优良成绩。在此,我代表县委和县委组织部,对各位学员顺利完成学业表示衷心的祝贺!

近年来,中央、省、市都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我县也在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高素质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今年9月,我县通过竞争性选拔的形式吸收了17名优秀干部进入副科级领导岗位,其中“80后”5名,占29%。同时采取挂职锻炼、教育培训等有力措施,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正是我县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一个重要抓手。据了解这期中青班还采取了模拟面试、论文答辩等全新的教学模式,大家对这次培训普遍反映较好,学员们在培训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磨炼,增进了友情,提高了能力,培训班达到了预期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理论素养得到提高。尽管集中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是大家还是系统学习了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青年干部必备的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丰富了知识结构,夯实了理论功底,为今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奋发有为地开拓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各位学员在调研撰写论文阶段,都能运用新学的知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结合本单位和本岗位的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许多建议,这些对实际工作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是党性修养得到加强。党校是党员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这次中青班学习,党校专门安排了《加强党内廉政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课程,通过两个月的学习交流和耳濡目染,对于增强宗旨观念和党性修养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理论的熏陶和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同志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了思想境界,强化了服务意识,增强了进取精神,改进了学风和思想作风,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三是干部素质得到检验。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都是各单位比较优秀的青年干部。在培训中,学员们都能够严守校纪校规,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师长,虚心求教,显示出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范;这期培训班的班委成员,工作认真负责,把班务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显示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这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的闪光之处。

结业典礼之后,大家又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借此机会,我想对在座的各位再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

对一个人来说,没有学习的岁月是虚度的岁月,忽视学习的人生是平淡的人生,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这是每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也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

学习,该学些什么?首先,是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是提升思想和工作水平的根本。许多年轻干部一提到理论学习,就感到乏味,缺少兴趣。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学习与工作的结合点。因此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工作实践,在学习之中有工作,工作之中有学习,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领悟和掌握理论知识的精神和实质。其次,是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业务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一个人要做好本职工作,既要掌握本职业务知识,也要学习现代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专业之内要精学,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在专业之外要博学,要兴趣广泛,有所涉猎,这样工作起来才能统筹兼顾,才能更有成效。最后,要善于向其他同志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宝贵经验是避免我们走弯路的重要法宝。无论你具有多么高的学历和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要善于向群众学习,向周围同事学习,集思广益,不断提高。

学习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大家都是单位的工作骨干,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因而,就更要有一股“挤”劲和“钻”劲,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挤出时间来学习,形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要善于钻研,勤学勤思,真正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学习。今天,大家从中青班结业,只是意味着在党校学习这一特定阶段的结束,而决不是学习任务的完结。今后,大家要坚持把学习作为自己一生的必修课,树立起学习只有开始,没有终结的思想,把学习当作一种境界,当作一种需求,当作一种责任,当作一种修养,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第二、要勤奋敬业地工作

中青年干部要想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勤奋工作。勤奋工作体现的不仅是对待工作的态度、方法、开展工作的能力和素质,更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事业心和责任感。

关于勤奋工作,我在这里想说这么几点: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近期市委推出的“互看互学”活动,就是要让大家彼此互相找差距、找不足,找准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只有客观地看到差距,才能确定我们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我们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更是要在这样的压力下鞭策自己扎扎实实的推进工作,勤奋敬业的干事,带头营造出人顺气足的发展环境,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发展资源,加快平阳的发展。

同时,中青年干部还要勇于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磨砺品行,增长才干。近年来,我县不断下移选人用人重心,引导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重点工程一线锻炼成长。我们的中青年干部更应该自觉地参与到本单位、本地区的工作实践中去,要敢于把自己置身于最艰苦、最困难的环境中去经受锻炼、接受考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才会有质变和飞跃。

第三、要堂堂正正地做人胸怀开阔,豁达大度,是一种高尚情操和道德修养,是一种智慧、气度和风范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涵养达到高层次的心理状态。

首先要正确对待权力。不满足于现状是人进步的根本动力,对于中青年干部来说,有上进心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前提,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承认,职务得到提升,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职务升迁并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有许多同志已经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业绩,他们同样得到了组织上的认可和赞誉。所以中青年干部要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把个人进步与全县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用自己的工作业绩来论英雄。对于这次培训,大家要把它当作“加油”和“充电”,当成鼓励和鞭策,回去后,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加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而不能把培训当作是镀金,更不能当成个人职务升迁的资本。

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通过中青班的学习,通过与同学们的相处,大家要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思想修养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现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通过评价找准不足,正确认识自我,激励自己不断取得进步。

篇3

实施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市委管理的县(处)级干部以及市直部门(单位)、城区镇(乡)科级干部参加的由组织人事部门安排和认可的各类在职教育、培训、学习。

目标要求:本办法从**年起,以5年作为一个周期进行积分,县处级干部5年内累计完成90学分以上,科级干部累计完成60学分以上。其中,脱产学习累计学分不得低于总学分的70%。原则上,干部每年应完成总学分的五分之一。特殊情况下未完成年度规定学分的,可在以后补齐,但每个五年周期内必须达到规定学分。

除按上述要求完成培训任务外,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完成各项法定培训。

二、学分登记标准

学分是考核领导干部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数量和质量设立的计算单位,原则上培训1天(8学时)为1学分。学分以脱产学习学分和奖励学分两种形式进行登记。

(一)脱产学习学分

1、参加市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和组织人事部门委托(认可)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以调训计划、培训通知、结业证书等为依据,按实际培训天数登记学分。

2、参加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举办的培训,以及本系统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以正式培训计划、培训通知、结业证书等为依据,按实际培训天数登记学分。参加出国(境)培训,以出国(境)任务通知书、国(境)外培训机构颁发的结业证书等有关证件为依据,按实际培训天数登记学分。

3、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各类专题讲座、知识更新培训,以培训计划、培训通知、考核合格证书等为依据,按实际培训天数登记学分。参加本单位自行组织的并经组织人事部门认可和备案的知识更新培训、业务培训等,每次脱产培训3天以上的,以正式培训计划、培训通知、结业证书等为依据,按实际培训天数计算学分,时间在3天以下的,每参加1天按0.5分登记学分。

(二)奖励学分

1、学历学位教育。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本科学历(含函授学历),以毕业证书为依据,一次性登记5学分;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学习取得结业证书或毕业证书的,以结业证书、毕业证书为依据,分别登记7、10学分;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以学位证书为依据,分别登记7、10、12学分。同时取得学历和学位的,按照学位证书标准登记学分。同等学历(学位)只登记一次。

2、在职自学。按照干部年度理论学习安排和单位理论学习制度规定要求进行自学。自学情况年终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组织考核(考核可采用考试、撰写论文和学习笔记等方式进行)达到要求者,登记3学分。

3、学习成果。干部年内在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理论文章、调研文章、学术论文等(文章须在1500字以上,新闻、信息类不计),每篇分别登记5、3、2学分。

4、考核达标。参加全市统一要求的达标类培训考核,如电子政务、计算机、法律、普通话等基本技能考核,未经培训直接参加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的,每项登记3学分。

未列入本办法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视情况给予登记学分,计分标准由市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公布。

三、学分登记办法

1、市直各部门(单位)、各县(区)组织部门要建立本单位实施学分制管理的领导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准确详细地登记领导干部参加培训所得学分。学分登记使用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印制的《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学分登记表》和《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学分登记证》。《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学分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由所在单位或各县(区)组织部门留存,一份年终审验时随同《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登记证》报市委组织部备案。表、证记录的内容必须一致,否则不予认定学分。

2、《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学分登记证》是记载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经历及认定学分的重要证件,实施学分制管理的领导干部人手一证,每五年更换一次,由个人妥善保管。参加脱产培训结束时,将《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学分登记证》交培训机构登记盖章,并在培训结束后15天内主动到所在单位或县(区)组织部门申请登记。所在单位或县(区)组织部门认真审核后,测算登记学分并盖章。市直各部门(单位)、县(区)组织部门每年12月底前,将审核的本单位领导干部学分登记表、登记证和参训专业证书、合格证书等相关培训资料,以及领导干部年度完成学分汇总情况报市委组织部审验。市委组织部对照培训(调训)计划及相关证件进行验证后认定学分并盖章。上年度的12月1日至本年度1月1日为一个培训登记年度。

四、组织实施

学分制管理办法由市干部教育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市委组织部门负责领导干部学分登记情况审核,并确认验证。市直各部门(单位)相关科室和各县(区)组织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本县(区)实施学分制管理干部的学分登记工作。

篇4

1、在校委领导下,负责与有关部门做好各班次的招生工作。

2、编制教学计划,拟定入学须知和有关教学的请示报告。

3、组织教学活动,负责教学安排,检查教学进度。

4、掌握教学动态,收集和整理教学情况,总结教学经验,进行交流和推广。

5、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教师聘任和教师工作量管理工作。

6、组织和实施开学和毕(结)业典礼,以及有关教学方面的参观、评比和表彰等活动。

7、负责组织研究党校教学规律、培养目标。

8、负责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和实施纲要,发展党校优势学科。

9、拟定教师进修和下派基层锻炼计划、考核教师业务、管理教师教学档案。

10、负责接收远程教学及多媒体设备护养。

11、组织和实施教学“精品工程”,负责申报、汇总、推荐等项工作。

12、组织和实施新专题、新教员的试讲工作。

13、负责教材采购和发放工作。

14、负责学员的的学籍管理,建立和保管好教学档案。

二、教务处岗位责任制

根据校委会要求和教务处工作需要,教务处设处长一名,副处长两名,工作人员五名,具体分工如下:

(一)正、副处长岗位责任

处长:负责全处工作,向校长、分管校长负责并报告工作。主管:

1、落实校委教学改革实施意见,统筹全校教学工作;

2、主体班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调整、教学研讨、社会调研、论文指导、教学考试等(副处长一协助);

3、其它各类培训班的联系、计划、教员安排、组织实施、管理等(副处长一协助);

4、教学会议、教员培训及全校性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等(副处长一协助);

5、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综合服务平台(副处长二协助);

6、全处的政治、业务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副处长二协助);

7、校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副处长一:负责分管工作,向分管校长和处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分管:

1、主体班教学计划的实施、检查;教学情况的了解、收集和整理;学员的意见反馈;

2、其它各类培训班的教学准备、报名登记;课堂教学的准备、实施、检查和情况收集;

3、负责对外宣传报导教学活动,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综合服务平台;

4、主体班和各类培训班开学、毕结业典礼准备工作;学员合影的联系和组织;

5、教员学习、培训等活动的准备、组织、实施和检查;外请教员的联系、接送;

6、校外相关单位的沟通,校内教研室、干部培训处的通联;

7、教学活动的日志记载;

8、分管校长、处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副处长二:负责分管工作,向分管校长和处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分管:

1、教材的订购、保管工作;文印工作;教员教学课时费计算工作;教学档案工作;教学光盘的制作工作;学员毕、结业证的填写、鉴定材料的收集及相关工作;

2、远程教学播、录的计划、组织及部分值班工作;远程教育厅的安全和卫生工作;

3、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维护及保障、安全工作;

4、远程教育厅的租(借)用工作;

5、财务管理工作;

6、校内行政部门及教辅部门的通联工作;

7、分管工作的记载;

8、分管校长、处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教务处干部岗位责任

岗位一:向处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协助副处长一、副处长二,做好:

1、主体班教学计划的实施、检查;教学情况的了解、收集和整理;学员的意见反馈;

2、其它各类培训班的教学准备、报名登记;课堂教学的准备、实施、检查和情况收集;主体班和各类培训班开学、毕结业典礼准备工作;

3、教员学习、培训等活动的准备、组织、实施和检查;外请教员的联系、接送;校外相关单位的沟通;教学活动的记载;

4、教学课件制作及管理工作;

5、远程教学播、录及部分值班工作、安全;

6、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维护及保障、安全;

7、学员毕、结业证的填写;

8、总务处、财务处通联工作;

9、完成分管校长、处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10、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工作必须认真负责、按时、确保质量。

岗位二:向处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协助副处长二、副处长一,做好:

1、教材的订购工作;

2、教员教学课时费计算工作;

3、教学课件制作、管理工作;

4、重大教学活动摄象、教学光盘制作及光盘有序管理工作;

5、贵重财产保管;

6、学员毕、结业证的填写及相关工作;

7、远程教学播、录及部分值班工作、安全;

8、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维护及保障、安全;

9、分管校长、处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10、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工作必须认真负责、按时、确保质量。

岗位三:向处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协助副处长二、副处长一,做好:

1、教材的保管工作;

2、文印工作;

3、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4、鉴定材料的收集及相关工作;

5、校内办公室、教研室、相关处室的通联;

6、分管校长、处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7、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工作必须认真负责、按时、确保质量。

岗位四:向处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协助副处长二、副处长一,做好:

1、主体班日常教学保障工作,包括平时上课四、六楼教室开、关门,设备使用、维护。

2、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做到熟练使用,有问题及时解决,保障教学正常进行。

3、开学、毕(结)业典礼布置会场,服务接待工作。

4、负责办公室的报纸整理(《学习时报》必须整理上夹)、开水、卫生。

5、完成校领导、处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6、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工作必须认真负责、按时、确保质量。

岗位五:向处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协助副处长二、副处长一,做好:

1、抓好20*级及20*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教学管理工作:

2、认真做好两届研究生班的学籍管理工作;

3、认真做好两届研究生班的跟班上课工作;

4、做好两届研究生班与学校的上传下达工作;

5、做好两届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抓好常年不断的吸纳新生,扩大研究生班的队伍;

6、做好两届研究生班学员的思想工作;

篇5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84-11-18

民 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

现居住地:河北省-石家庄市

工作年限:应届毕业生

联系电话:0311-86666666

求职意向

应聘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医生·医师,医疗管理人员,疾病控制·公共卫生

应聘行业:医疗/保健/美容/卫生服务期望工作地区:石家庄市

期望月薪:面议

英语水平

英语具有优良的听说读写能力,口语一般,能在一般社交环境和职业场景运用英语进行沟通,能独立完成初级学术论文的写作和翻译。

计算机水平

熟练掌握office 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操作,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认证,能应对日常办公要求及数据统计工作,掌握网络操作技术,具备较强的分类整理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能独立完成日常办公文档的编辑工作。

教育背景

2004-10至 至今学校名称:河北医科大学

专业名称:临床专业

取得学历:本科

主修课程

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诊断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影像学、传染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性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口腔科学等。

实习经历

2007.9—2009.7 河北秦皇岛第一医院实习。

实习期间,先后在心内科、消化、儿科、内分泌、呼吸、肾内、普外、脑外、骨外、妇产、血液科及心电图等科室实习。经过近一年的认真实习,积累了很多的临床经验,熟悉和掌握了各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及治疗原则,能够正规全面系统的进行体格检查、及时完成医疗文件书写,了解常用药物的剂量及用法;多次参加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进行了专业的“三基”培训,实习期间可独立分管病人,能够与带教老师达成共识,得到了医院领导及老师的肯定。可熟练完成临床基本操作,能够顺利进行一些小手术,如脓肿切开引流等。

社会经历

2004.09—2007.3 加入石家庄市志愿者协会,参加市区扫雪,爱心募捐,义务献血,多次去车站打扫卫生等社会实践活动,并曾多次从事家教、勤工助学工作。

2005.6 参加党校培训并成功结业。

篇6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1-0082-05

高校管理干部是学校发展建设、工作开展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是学校保证办学方向、落实办学思想、推进改革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中坚力量。深化改革,提高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教育理念,掌握高等教育规律,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化、专家化管理干部,是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前提。本调研在分析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对管理干部素质能力的特殊要求的基础上,对国内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及不足展开调查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对策建议。

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高校管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高校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明传承和文化创新的使命和职责,这要求高校管理干部要具有更高的政治素质和专门的业务能力,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和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

在国际竞争、特别是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今天,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落实者和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组织实施者,高校管理干部要不断提高党性觉悟,敢于担当时代使命。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追求,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人生目标,主动参与竞争,勇于接受挑战,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投身教育事业。

2.严谨务实的行政能力和尊重、服务学术的职业素养

大学本质上讲虽然依旧是“学术共同体”,但已不是纯粹的“同质体”,同样有着纷繁复杂的行政管理事务。高校管理工作在按照行政事务管理的基本程序决策行事的同时,也要遵循学科专业、科研学术的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向、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管理干部要切实增强执行能力,努力把工作设想付诸于实际行动,转化为现实成果。工作中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者需要、服务学校发展。

3.开放广阔的国际视野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

高校管理干部要能够站在国际和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视角上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人才、资源竞争现实。积极服务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社会贡献率。始终站在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审视和思考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在继承发扬学校优良教育传统的同时,主动向国际国内一流高校学习,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管理干部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能力,积极更新知识、总结经验、提高素质,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大局,谋划学校发展未来,始终掌握改革发展主动权,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把先进经营理念融入学校发展建设之中。

二、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基本现状

2011年9月至11月,我们对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教育部直属的15所高校进行了走访调研。调研期间,根据课题的研究需要,我们共设计发放了四种调查问卷,一种是综合问卷,另三种问卷分别针对干部培训需求、培训形式内容和培训效果进行专门调查。并对吉林大学两个培训班次共计92人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对培训前后有关数据的分析和纵向比较做深入研究。我们发放各类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41份,有效问卷513份。同时,还通过与有关人员交流座谈,向部分省区市高校工委和高校了解lT作开展情况,收集整理有关文件资料。总结分析相关网络信息等工作,对目前我国高校十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有了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1.培训机构设置

在调研了解的公办高校中,均设有校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部门或科室,但其属性和职责略有不同。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①独立实体模式。即学校党委设立独立处级建制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如党校办公室等,在组织部门统筹下负责校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开展。此种形式的优点是专门人员集中精力做好课程安排和教学组织,提升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在于与十部选任管理部门相分离,对干部学习培训约束力不够,十部选拔任用与教育培训沟通协调机制难以建立或运行不畅。②附属机构模式。多数高校采用此种设置模式,一般将校内培训工作部门设在党委组织部,由党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党校副校长或党校办公室主任,此种形式的优点是干部管理工作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相统一,干部培训工作的统筹性和对干部参学的约束性都较高。不足之处在于此种模式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附属和服务于干部选任管理工作,培训工作开展的深度有待加强。③合署办公模式。一般是与学校党委办公室、机关党委或思想政治课教学单位合并,个别单位没有独立明确的责任人和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此种形式的弊端较多,少有采用。

2.干部参学情况

本调查对124名处级管理干部过去5年累计脱产学习时间进行了统计(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仅8.87%的处级干部过去五年累计脱产学习时间在三个月(550学时)以上,多数处级干部的脱产学习时间在一个月以下,远不能达到教育部关于教育部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参加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110学时,5年内达到550学时(3个月)的培训要求,甚至有12.1%的管理干部5年内从未参加过有组织的脱产培训。

其次,着力提高各期各类培训班师资力量。高校管理干部一般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为宽阔的视野和较为前沿的思维,作为对高校管理干部进行培训的授课者,必须具有相当的业内知名度和较高的业务素养,其知识储备、授课方式甚至包括其人格魅力必须能令高校管理干部信服,这样才能站得住讲台,才能使受训者“信得过,听得进,学得实”。

3.积极整合资源、不断拓展形式。探索建立多样化、差异化、实用管用的培训模式

高校管理干部普遍学历层次高、学习欲望强,有明确的学习研究方向和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对学习培训有着较高甚至严苛的要求。所以,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就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敢于正视问题,努力研究解决问题,注重改革的实际成效。

首先,高校要积极整合资源,主动协调联系,不断拓展渠道,将传统培训方法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创设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满足参训参学干部的不同需求。通过加强对项目班次和培训主题的科学设计,着力帮助党政部门管理干部更新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执行能力,重点指导教学科研单位管理干部理清办学思路、强化质量意识、提升履职水平。比如。正处级管理干部培训可以采取“专题工作研讨、校外委托培养、境外学习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突出抓好高教理论和宏观战略培训;副处级管理干部培训可以采取“专家专题讲座、校内专题培训、校外领题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突出抓好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

其次,要围绕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校内外重大事件、学校改革发展中心工作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着力提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将主体班次培训主题与推进学校重大任务落实相结合,通过初任培训、岗位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提高培训等形式,着力提升干部的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托校外专门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开展委托培训,着力提升干部高教理论水平和治校理教能力。按照小规模、多渠道、注重实效、厉行节约的原则,重点选派优秀管理干部赴境外有关培训机构或合作高校开展学习考察,着力提升干部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

篇7

随着目前高校关于在本科层次学生中进一步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加强推进从本科三年级开始按学生班设置党支部的力度及全面推进党支部在宿舍建立党小组的要求,高校党员队伍正在不断壮大,高校的学生党建事务更加繁重。根据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高效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减轻高校党建工作老师的日常事务负担,集中精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品牌,成立在党务工作者直接指导下的学生党员自我管理的学生党建工作机构――“党建指导办公室”是使党建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有效举措。

一、机构性质

学院党委研究、指导、监督和协调学生党建工作的专门机构。指导办公室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工作部门。其所有事务直接对学院党委负责。

二、机构宗旨

围绕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为工作中心,努力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创建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开创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全心全意为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服务,充分发挥和凸显党员的先锋模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管理机制

在学院党委领导下,成立由学院辅导员任主任、党支部书记任科长、学生党员任科员组成的学生党建工作指导办公室。指导办公室下设秘书处、组织发展科、宣传科、实践科、培训考核科和外事科等科组,具体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制度如下:

1.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指导办公室例会、各科组工作例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三次全体干部工作会议。各科组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总结本周工作及进行下周工作部署。

2.学习制度。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全体干部学习交流会。每次由指导办公室科长、副科长主持并作中心发言,每半个月对机构成员各项能力进行培训。

3.考评制度。每年对全体干部进行一次考评,考评不称职者即时解聘,对基本称职者进行谈话教育,对年度考评优秀者进行表彰。指导办公室全体干部均列入学院党务工作者进行教育管理。

4.监督、反馈制度。在党建指导办公室门口设立意见箱,接受全体学生的监督的建议。对党员、党支部提交的材料,原则上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对于申请、咨询等,原则上在2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5.值班制度。指导办公室副主任和各科组负责人须在指导办公室轮流值班。每天值班时间为08:30-17:30。

四、职能划分

(一)秘书处

党建指导办公室秘书处是负责机构咨询、策划、管理的职能部门,协助办公室主任开展工作,担任机构内部综合协调并承担机构整体形象的部分宣传工作。制定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指导办公室各级干部的管理、考核、任免制度,独立地行使考核权和监督权。定期不定期地严格、全面考核各级干部,促进干部作风建设。秘书处是党建办的一个下属部门,其主要职能如下:

1.起草机构各项工作汇报。

2.进行各项会议的记录工作,协助办公室主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负责指导办公室调研工作,协调各部门工作,加强部门间联系,加强内部建设。

4.负责各种活动及例会的考勤。

5.负责指导办公室值班安排及处理日常事务。

6.收集同学们的意见,针对各种线索展开调查研究,为机构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7.贯彻指导办公室工作方针政策,协调和督促各部门履行职责。

8.定期向主任汇报有关工作,及时向各部处传达主任的有关工作部署。

9.为年度招干工作提供考试题目、考务安排等方案,公平、公开、公正地为机构吸收新干部。

10.负责办公室财务管理。

(二)组织发展科

组织发展科是党建指导办公室组织工作方面的主管部门。根据学院党委的指示和决定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贯彻上级文件、落实学院党委关于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决定的具体措施,并经学院党委审批后执行。组织发展科下设干部组、党校组、档案组,各组的主要职能如下:

1.党校组。(1)制定党校开班计划。(2)党校学员的选拔及汇总。(3)党校开班的现场布置。(4)党校开办的后勤服务工作。(5)党校期间各类人员的考勤。(6)党校论文及各项资料收集。(7)党校考试试卷批阅。(8)党校结业证书的撰写、审核及发放。(9)党校期间财务管理。

2.干部组。(1)起草党建工作及干部工作计划,负责督促和检查执行情况。(2)筹划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创建和换届选举。(3)筹划学生党员干部的考核。(4)协助校级学生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示范党员、优秀党支部评选工作。(5)进行校级学风建设优秀学生党支部及优秀学生党员的评选。(6)党内表彰、奖惩信息的收集、记录和保管。(7)组织新生入学教育党课讲座。(8)学院学生党费的收缴。

3.档案组。(1)学院学生党员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2)学院党委新发展党员档案的审核及审批。(3)学院预备党员转正档案的审核及审批。(4)新生党员的档案审核、接收及汇总。(5)毕业生党员档案的审核及转出。

(三)宣传科

宣传科是学生党建指导办公室主管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主要负责理论与形势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新闻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宣传等工作。宣传科的职责可概括为:对外宣传、对内教育、对上参谋、对下指导,横向扩大联系,纵向沟通信息,自身加强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宣传科下设网络服务组、宣传组、阡陌工作室。

1.网络信息组。(1)创建及经营学院学生党建主页,并与学院主页连接。(2)根据党建主页上各模块的功能及信息特点及时更新各模块内容。(3)根据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变化及时进行模块及信息调整。(4)党务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和资料录入。(5)党内半年和年终统计。

2.宣传组。(1)学生党员各项活动的摄影信息采集及新闻稿的撰写。(2)出版党员活动海报、书面公示。(3)出版及及时更新学院学生党建宣传手册。(4)学生党建主页新闻信息的收集及整理。(5)学生党建工作的校外宣传工作。(6)宣传栏每日快报及信息的更新。

3.阡陌工作室《党员之家》――半年刊。(1)《党员之家》章节的构建。(2)《党员之家》的宣传。(3)《党员之家》的征稿。(4)《党员之家》的审稿及排版设计。(5)《党员之家》的印制及下发。(6)《党员之家》的经营。

(四)实践科

实践科的工作宗旨是促进党员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党员奉献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使党员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实践能力,为广大学生党员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提供平台。

1.就业服务组。(1)为每一位毕业生党员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2)负责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出登记及转出党员信息收集及汇总。(3)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信息收集及汇总。(4)毕业生党员档案的审核、封装及转出。(5)暂缓就业党员的党籍管理。(6)组织毕业生党员宣誓。(7)暂缓期满党员的联系及转出工作。

2.社会实践组。(1)预备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安排及考核。(2)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安排及考核。(3)积极分子及申请入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安排及考核。

(五)培训考核科

负责总结推广学生党建工作经验,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措施。抓好党员教育,促进党内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党员思想素质。

1.组织策划支部书记培训班。

2.组织策划学院党支部委员培训班。

3.组织申报学院党建及研究创新项目。

4.开展学生党建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专题调研。

5.组织策划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竞赛。

6.协助组织部关于在新生中成立学习小组的培训安排。

7.组织院级的各项评优。

8.组织策划学生宿舍党小组的评优。

9.关于学风建设优秀学生党员和优秀学生党支部的评选。

10.组织策划形势政策分析大赛。

11.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计划的执行。

12.形势政策分析大赛的策划及组织。

(六)外事科

外事科是机构的对外窗口,主要负责本机构与各院系及兄弟学校的联系与合作。为机构主办和承办各类活动寻求和邀请合适的嘉宾,组织协调各类活动,提高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和形象,是机构与外界联系的一条重要纽带。

1.组织党建指导办公室加强内外界的沟通与联系,进行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促进学生党建工作发展。

2.通过毕业生党员信息的管理,初步建立党员实习、就业工作体系。

3.与校外党支部进行支部共建的筹划及组织。

篇8

多年来,我区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不断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了校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长任组长,分管业务的副局长、组织人事科科长、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组成,下设培训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培训领导小组和培训办定期开会,学习干训文件,提高了对干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在新形势下开展校长培训工作的措施,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并经常主动向政府主抓教育的区长汇报校长培训工作。各级领导都把中小学校长培训作为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措施,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年印发了《关于“九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区“九五”期间中小学校干培训工作补充意见》,某年制订了《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意见,提高对开展校长培训的认识水平,并及时召开培训工作会议,部署培训工作任务。

同时,我们为校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备了懂业务的专职工作人员,结合我区培训工作情况,积极开展干训科研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培训工作,明确了提高培训和岗位培训并重的思路,做到了培训任务具体、计划安排合理。我们坚持树立为校长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培训办公室定期下基层学校调研,了解校长们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定期和培训教师进行座谈,帮助解决培训教学中的实际困难。

二、加强基地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训教师队伍

长期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校长培训基地的建设,区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我区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有一支以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为骨干、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专业对口的教师队伍,学校专职教师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所有干训专任教师都参加过省级干训师资培训。

根据“专家为主,领导参与,校长择优,相对稳定”的原则,我们聘请了山东理工大学、市委党校等一批有水平的领导干部、干训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优秀的中小学校长组成了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同时,今年我们还计划从全国聘请位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教育顾问,为我区培训人才、指导工作、出谋划策。培训中,我们注重发挥兼职教师各自的特长,让领导干部立足宏观讲时事,做报告,抓住政策理论讲法规,讲方向;专家学者讲专业理论,阐释管理理论的深奥之处,介绍国内外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开阔参培校长的眼界;优秀小学校长讲经验,讲管理实践,以典型引路;优秀学员讲提高,讲改进,现身说法。通过多方努力,全面提高参培校长的管理素质。我们和受聘的兼职教师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聘用关系,保证了培训工作的连续性。素质优良的专任教师和精干稳定的兼职教师保证了校长培训工作的高质量。

在培训经费方面,我们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及时足额划拨经费,积极加强软、硬件建设,近年来共投资余万元在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了综合楼、科技楼,不断进行网络改造升级,从而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注重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培训工作高质量

(一)加强教学针对性,培训质量全程监控。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在开展的校长培训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设置课程,并按照要求开足课时。每期培训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安排,保证每期培训有序进行。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对教和学两方面实施了计划指导下的全方位监控及反馈改进。每期开班前一个月学校向任课教师发放教学意向调查表,以了解教师对大纲教材的熟悉情况。要求教师认真填写,同时拟定自学计划、自学提纲和问卷调查提纲,并印发给每位参培校长,要求参培校长在一定时间内有计划地对各科教材进行自学预习,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发现教材的疑难点,并认真填写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培训意向,了解校长所需,学员问卷回收整理后迅速反馈给任课教师,再让教师修改教学方案,加强针对性。学员已经理解掌握的知识,可以略讲,学员理解不了的问题重点讲。开班两周前,我们组织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一同“会课”,所谓“会课”,就是培训办的同志听任课教师说课,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备出最佳方案。这样,教师讲授的针对性强了,学员学习目的性也强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员反映,教师讲课紧密结合了管理实践,学后既能提高理论水平,又能提高管理能力,解决了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上课时,教育局党委领导随班听课,并组织参培校长座谈,征求听课意见,评教评学。每期培训结束,学员都要给每位教师写出建议,培训办整理后,除反馈给教师本人外,也作为以后聘任教师的参考依据。

(二)坚持培训内容“四性一化”原则,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培训中,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注重实效,既学理论,又研讨解决现实问题,做到了系统培训与专项业务培训相结合,根据需要,及时补充一些专项业务内容。培训校长的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校长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推动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围绕这个目的,我们坚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启发性、指导性,课程安排专题化。无论岗位培训班还是提高培训班,我们在开足必修课的基础上,下大力气上好特色课。既不折不扣执行国家教学计划与大纲,又立足本地实际,办出特色。结合校长实际,我们把《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计算机基础知识》、《学校管理学》、《教育政策法规》等作为岗位培训重点内容讲授,提高培训又加上《教育科研》和《教育评估》等内容,以此来提高参培校长的政策理论水平,使他们能遵循客观规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校长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自觉性,运用现代观念和现代化手段治校育人的真本领,逐步使学校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我们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和校长在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找难点,切好脉,请有关领导、专家、优秀校长举办报告会,讲专题,析案例,或参观,或考察,或辩论,观看录像,开座谈会、交流会。通过研讨,形成共识,帮助校长解决在推行素质教育、管理育人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真正做到了针对实际学理论,解决问题有特色。

篇9

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key word: Public sectorHuman resourcesTraining system

作者简介:向晨琛(1987-),女,汉族,安徽省六安人,安徽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曾照琴(1986―),女,汉族,安徽省宣城人,安徽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社会价值

第一,加强公职人员的培训开发,是建立高效、廉洁、稳定的政府人才队伍的根本措施,也是保持党和国家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执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证。

第二,加强公职人员的培训开发,是新技术革命、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科学技术带来了学科的更新、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公职人员所担负的任务也必须随之进行调整,培训是公职人员进行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更新,增加知识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紧跟时代步伐的有效途径。

第三,加强公职人员的培训开发,是行政改革和行政发展的需要。行政改革和行政发展是新世纪各级政府所面临的新形势。行政管理方式的演进需要塑造一支能够胜任新型政府运行方式的公职人员队伍,培训与开发则是向公职人员全方位地灌输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主要渠道。

第四,加强公职人员的培训开发,是充分开发公共部门人才资源的基本途径。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是可以不断挖掘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开发和投资的结果。对公职人员培训有助于催化、提高其素质,促进其潜能和智能的开发,使之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

二、当代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工作,先后颁布了专门的条例和规划,继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后,陆续出台了《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暂行规定》(1995年)、《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年)、《“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2007年)等,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趋于规范化、法制化。

但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时间较短,目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建设尚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法律意识薄弱,培训权利缺乏保障

《公务员法》虽然明确规定:“参加培训是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作为义务不能够落实、作为权利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作为权利强调的不够,导致有些公务员重复培训,而有一部分公务员得不到应有的培训。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教育的理念落后,对培训的重视力度不够

首先,我国的公务员培训往往重视讲师的主动性地位,培训的课程、内容、形式都是从讲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受训者难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其次,有些领导认为培训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在培训的过程中没有给予积极的支持;第三,受训者自身的认识也不到位,有的受训对象消极对待教育培训,还有些受训者对待培训工作的功利性趋向明显。

(三)公务员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设置不合理,难以保证培训的效果

目前,公务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在培训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政治理论课程偏多,与公务员工作实际较密切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课程以及普通话水平、计算机能力培训等专业课程偏少,忽视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等问题。

(四)师资队伍过于单一,不利于公务员综合能力的提高

目前对公务员进行培训的老师,基本上是从当地行政学院、党校任课老师中进行选拔。就这一师资的来源途径来说,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授课水平的师资很难找到,真正能够受到培训学员肯定的老师很少。而公务员培训与一般的脱产班学生教学不一样,对课程设置的要求很高,对师资的要求也很高,因此选聘高水平的教师就非常关键。

(五)公务员培训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作用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整套公认的公务员培训的管理体系,对培训质量的具体方式、培训质量宏观指标的设计等涉及衡量培训质量的一系列基础问题都还没有深入研究,对培训质量的评价通常是采用考试的方式来结业。此外,培训结果也不与人员奖惩、职务升降、工资增减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得培训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支撑,导致培训效率低下,人才流失。

三、完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在公共部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人力资源培训的观念是策划、组织、实施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决定着培训的方向。我国目前的公务员培训普遍存在很强的被动性,往往是上级下达了任务之后的应付培训,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途径在于思想上的认识,即从公共组织的管理层开始,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接受培训的观念,把干部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不间断的工程来建设,努力营造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以充分发挥公职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主动学习代替被动学习、组织内部成员间互相学习的环境。

(二)建立健全培训法规

公务员培训立法是实施公务员培训的根本依据,也是公务员在培训方面享有相应权利和义务的重要保障。目前虽然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有所规定,但没有建立相应的培训细则和实施程序等法规体系,各地方政府在公务员培训方面的制度建设发展不均衡。从宏观上看,有必要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培训机构的性质、办学指导思想、机构设置、培训范围、师资教材、学员考核质量评估以及科研、咨询、管理等具体问题,使培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将培训纳入法制化轨道,切实有效的保障培训的进行。

(三)丰富培训内容

西方各国在公务员培训过程中,特别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行政管理改革的变化,以适应政府管理的需要。新形势下, 我国公共部门在培训课程设置方面,既要加强政治理论、思想修养的培训,帮助公职人员打好理论功底,增强政治敏锐性,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还要开展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增设一些培训基本技能的课程,比如普通话培训、计算机基本操作、行政管理所需基本知识、岗位技能培训等等,以增强公共部门的专业技术能力,更好的履行部门职责。

(四)创新培训形式

目前,我国公共部门的培训要冲破传统书本教学、会议讨论的授课模式,结合实际实行多元化的培训,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政府部门特点的、科学的分类培训内容体系。在这些方面,我国地方政府在近年来也有一些实践创新,例如,乌鲁木齐的昌吉州就对52名国家公务员在户外拓展训练基地一系列培训活动,这种突出互动式和体验式的培训方式充分调动了学员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①。

(五)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从我国现有情况来看,培训师资队伍的单一结构不利于公务员吸收多元化的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采取挂职锻炼、进修深造、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开展业务竞赛、定期组织学员评课评教等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邀请优秀企业家以及先进基层干部进行授课,加强对公职人员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三是建立和完善师资资源信息库,在一定区域内对师资力量实行自由流动,实现师资资源共享。

此外,在公共部门内部建立培训师制也是很好的方法,内部培训师是公共部门内部产生的可以担任某一课程教授的公务人员,可以由选的一些优秀的领导干部担任。他们的优势是是了解政府机关,培训具有目的性,并且成本很低,个人有荣誉感,还可以增加个人影响力。

(六)完善培训激励机制

应当完善公务员的培训机制,将培训工作贯穿于整个公职人员管理过程中,以形成“培训――就职――再培训――晋升”这样一个循环上升的机制,从而解决公职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确保公职人员不断接受正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最终实现每个层次公务员队伍的优化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罗纳德・克林德勒,约翰・纳尔班迪.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郭济.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M].北京:人民网 2006

篇10

    第二条坚持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依据,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导教师积极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者,可破格或优先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条本评审条件适用于自治区普通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实验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

    其中参加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评审的范围包括:学校党委书记、副书记,院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处、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党校,院系团总支、学生工作办公室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和学生专职辅导员;高职高专院校评审范围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包括本科院校内设的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评审条件中涉及的公共基础课教师指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外语、大学语文、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专任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之外的均为专业课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由教务处、人事处共同确认。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四条职业道德要求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学风端正,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具有团队精神。

    第五条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要求

    (一)具有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在丰富的学术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二)掌握本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对现论和高新技术的某一方面有独创的见解。

    第六条教师资格要求

    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第七条学历、资历要求

    (一)申报教授(研究员)资格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受聘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满2年;

    2.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受聘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满4年;

    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受聘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满5年。

    (二)申报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资格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受聘讲师(助理研究员、实验师)岗位满2年;

    2.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受聘讲师(助理研究员、实验师)岗位满4年;

    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受聘讲师(助理研究员、实验师)岗位满5年。

    (三)本评审条件中规定的学历(学位),是指国民教育序列中与申报学科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历(学位)。所学专业与申报学科不同的,须参加申报学科1年以上进修并取得结业证书(思政系列除外)。

    第八条考核要求

    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身体心理健康素质,能较好地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

    第九条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外语水平按照《人事厅关于印发<职称外语考试暂行规定>的通知》(内人发[2007]60号)规定执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按照《人事厅关于印发<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暂行规定>的通知》(内人发[2007]61号)规定执行。

    第十条继续教育要求

    按照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相关文件执行。

    第十一条破格条件要求

    (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不受学历、资历、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等条件的限制,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

    1.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4.自治区引进的“草原英才”工程人选;

    5.“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

    6.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7.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8.科技成果国家级奖获得者或省部级一等奖获得者;

    9.经过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同意的自治区支柱产业急需的人才以及特殊行业、有特殊贡献的特殊人才。

    (二)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后具备符合要求的学历,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不受中级资格取得年限的限制,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1.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

    2.科技成果省部级二等奖获得者;

    3.自治区“高等学校11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

    4.优秀教学成果省部级一等奖获得者。

    (三)破格评审业绩成果参照正常晋升条件,已用于破格的条件不能作为评审条件重复使用。

    第十二条转系列要求

    (一)高校内教师、自然科学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验等不同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之间,从一个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晋升另一个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先转后评。

    由于工作变动,已评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需转评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验等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可根据本人实际,直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其他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拟评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须取得现有专业技术资格后,在高校教师岗位工作满2年,方可转评同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其业绩成果以高校教师岗位工作的业绩、成果为主,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论文、研究成果仅作参考。

    (二)转系列满1年后,具备本评审条件规定的学历、资历等相应要求,可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第十三条引进人才要求

    经认定从国(境)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回国后在高校教学科研岗位工作满1年以上,根据其资历和实际水平,可直接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第十四条调入人员要求

    由党政机关调入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三年之内第一次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可不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限制,可以根据本人的学历和业绩成果等条件,比照同类人员申报副高级以下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以后按正常程序、条件申报。

    第十五条博士后人员要求

    出站博士后人员,经学校考核能够胜任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并符合本评审条件规定的,可以直接申报副教授资格。

    第十六条返聘人员要求

    被返聘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退休人员,可以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但不兑现相关待遇。

    第十七条兼职人员要求

    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教学工作量要求不低于同学科专任教师的二分之一;经学校同意参加培训进修或在职攻读学位的教师,任现职期间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得少于规定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第十八条延迟申报人员要求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在本评审条件规定的任职年限基础上延迟申报:

    (一)任期内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申报;任期内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申报。

    (二)任期内有教学事故者,延迟1年申报;任期内有重大教学事故者,延迟2年申报。

    (三)谎报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除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外,延迟3—5年申报。

    (四)任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未定等次者,延迟1年申报。

篇11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0)03-0023-03

Abstract: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study and reference, the paper expounds three principal parts of public products supplying in China mass sport based on definiting relevant conception, analysis the supplied present situation of public products in China mass sport, and then put forward stategies of resolving these supplied problem.

Key words: mass sport; public products; supplying; present situation; strategy

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创新,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快捷、更有效的公共服务,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2004年2月,总理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也鲜明地提出了“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并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在我国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群众不断增大的体育文化和服务需求与落后的群众体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目前,我国群众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有怎样的现状,如何提高我国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促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升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服务质量,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步伐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公共产品

对公共产品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的大卫•休谟,他曾注意到:“某些任务的的完成对单个人来讲并无什么好处,但对于整个社会却是有好处的,因而只能通过集体行动来执行。”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公共产品的定义也逐渐有了共识,即公共产品是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征的产品。即以社会全体成员为服务对象,以满足他们的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为目的,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并享用,具有公共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1.2 群众体育属于公共产品范畴

群众体育在本质上是指“在社会成员余暇时间中广泛开展的,以身体运动作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健康水平,进行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在身心健全发展的阶梯上不断超越自我,促进社会物质、精神文明进步的社会实践”。[1]从此定义来看,群众体育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是全体公民的集体需求,归全体公民共同享用,按照公共行政的理论,这些都应由有关部门向整个社会提供,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国家供给公共产品,因此,可推断出宪法把体育事业作为公共产品来规定。[2]此外,由于群众体育的发展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整个民族不断向前进步的助推器,很多国家都把群众体育定义为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负责进行统筹安排。美国的有关法规就规定:“政府不介入竞技体育管理,而在群众体育方面承担重要职能”;日本为了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也设立了专门管理群众体育的行政部门,并安排专门职位。因此,可以说群众体育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这也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同认可的。

1.3 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内容

由于体育活动是具有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人作用于一定的场地和器械,并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所进行的身体活动。以此表明,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才能将参与体育的可能变为现实,也即群众体育公共产品所应包含的内容:一是制度性群众体育公共产品,主要是保障人们顺利进行体育活动所需的相关服务,例国家群众体育发展规划、群众体育的法律法规、体育设施的维护等;二是动力性群众体育公共产品,主要是激励人们参与体育活动,例健康宣传所用报刊、手册、海报等;三是信息性群众体育公共产品,主要提供人们进行体育活动所的知识和技能,例各类的体育培训、体育科学研究、健身指导、体质监测服务等;四是基础性群众体育公共产品,主要满足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必备的物质条件,例体育场馆、器械设施、设备等。

2 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

计划经济时代决定了我国群众体育供给的主体只能是政府,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必将趋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公共产品既可以通过政府安排加以解决,也可以通过私产权安排加以解决,关键是看哪一种产权安排更能节约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率”[3]。

2.1 政府

基于政府的责任以及群众体育的利国利民,政府应该是群众体育供给的核心组织,特别是对于一些市场失灵的领域,更是需要政府的干预,例特殊人群、低收入团体、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国民体质科研机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和图书馆的建设等。此外,制定群众体育重大政策、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协调群众体育公共资源等,也应由政府来负责。

2.2 市场

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是指市场组织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通过以收抵支来提供群众体育产品,消费者只有在付费的情况下才能消费群众体育产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开始进入了享受型和发展型的阶段,再加上体育运动本身的魅力,使“花钱享受体育”、“花钱买健康”渐渐成为一种时尚,这给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机制的引入提供了现实可能和驱动力。由于市场机制具有迅速有效配置群众体育资源、增加群众体育的经费来源、实现消费者至上的优势,因此,可以很好解决政府经费不足、不能满足所有群体体育需求的缺点,从而使群众体育的发展步伐得到加快。

2.3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是指介于政府与营利组织之间,依靠会员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等,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为宗旨,从事前两者无力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的非政府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群众体育社团、单项运动协会、体育基金会、志愿机构等。当我国群众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出现“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现象时,非营利组织的出现就弥补了传统理论视野中“政府与市场”两分法之外的组织真空,通过微观主体之间的“自愿机制、公益机制”可以实现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4]

3 我国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

3.1 供给体制的缺陷

目前,我国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是政府通过计划分解到各个体育主管部门,各个部门通过计划下达到系统内具体单位,由系统内各单位按照计划向社会提供服务产品。[5]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面向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实质转化成了面向系统内单位的计划职能,其结果必然是政府与系统内单位除了上下级关系之外,还形成了分配关系和牢固的利益关系,经过这一复杂的“过滤”机制,从而导致政府面向社会终端的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已大大削减。因此,在我国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出现以下问题:供给与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政府对社会成员的需求特点、内容研究不足,供给的数量与品种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难以对社会成员形成有效的供给。

3.2 供给主体缺乏统一安排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群众体育供给主体已趋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除传统模式的由政府单一供给外,市场及非营利组织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一些群众体育发达的国家,由此形成的体育产业已成为政府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在我国,由于长期形成的体育行政部门是群众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绝对主体的深刻影响,我国的政府机构仍然掌控着大量的公共体育资源,政府的管制多于服务,很多名义上的民间体育组织实质上仍是政府的事业单位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体育组织,政府机构的决策者往往在“官僚偏好”的指引下,通过财政拨款、专项资助、授权委托、购买等方式与民间体育组织合作,但是并没有依法赋予这些民间体育组织提供相应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另外,政府在利用市场机制供给公共体育服务模式中,通过招标采购、合约出租、特许经营、政府参股等形式,开始将原先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体育服务职能交由市场主体行使,但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这些形式在供给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不够规范,问题较多。[6]再加上,体育行政部门把竞技体育作为体育工作的重要考核标准,就使得公共体育资源过分供给给了竞技体育,而群众体育供给方面就呈现出明显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群众体育的发展。

3.3 体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及区域、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

体育基础设施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也是判断群众体育公共产品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政府对公共体育资源和服务的近乎垄断性的占有和供给,冲击了公共服务所强调的公平、效率和优质的原则,[7]使很多的民间资本介入不到公共体育产品领域,再加上财政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比例一直比较低,造成了我国体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告,截止2003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5万多个,平均每万人拥有6.58个,总面积有13.2亿m2,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却仅有1.03m2,与同时期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200多个体育场地的状况无法相比。此外,我国体育基础设施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城乡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还是来自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广东省的体育场地数量有77589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9.1%,而自治区只有1057个,只占0.12%,全国乡、村的体育场地只占体育场地总数的8. 18%,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及城乡差异。

3.4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供给数量不足及发展不平衡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骨干队伍,是群众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标志之一。“建立一支热爱群众体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有技术专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一环,是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袁伟民)。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缺口很大,且存在绝对人数少、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利用率低、缺乏行政扶持等问题。[2]据有关调查显示,2003年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为325502人,人均指导人数为4000人[8];2005年,湖南省平均每3911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9],另据姚磊等对安徽巢湖周边农村的调查,该地区平均每19883人才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严重不足及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解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供给问题,我国群众体育才能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4 我国群众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研究

4.1 改变供给的指导思想

总体来说,我国包括公共体育在内的社会性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非常低,近年来该比例虽有所增加,但仍没有超过24%,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9.5%和中等收入国家42.1%的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国家27.5%的水平[10]。其中,体育支出在这些社会性支出中的比例不超过10%,再加上我国从改革开放的二三十年以来,实行的都是“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因此,用于群众体育的支出更是少之又少。当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已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也大大提高,金牌已不再是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唯一渠道;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心理上的成熟,人民对金牌的渴望已不如当年那样狂热。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身具有越来越强烈的要求。这都要求我们改变公共产品供给的指导思想,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性支出的供给力度,提高体育方面的支出比例,特别是提高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比例和质量。

4.2 明确政府职能,理清政府、市场、社会成员三者之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在群众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实践中受这样一种思想所支配,认为,“强有力”的政府必须是相对较大的、面面俱到的政府,这样的政府能提供和生产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11]。实际上,根据现代公共产品理论,政府的主要职能应是“汇集和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确定所需要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种类和标准,安排相应的财政投入,组织和监督生产,向公民负责。”做好了这些工作,即使不承担任何生产性职能,它也可能成为一个好政府。[1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在其中应主要承担相关的生产性职能,政府、市场、社会成员三者之间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政府的主要责任是通过政策的制定来提供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服务和设施,即扮演“安排者”或“提供者”的角色,当然也可以少部分扮演“生产者”的角色;市场的主要责任是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和公平原则来生产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服务和设施,即扮演“生产者”的角色;而全体社会成员是接受和消费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的个体,即扮演“消费者”的角色。

4.3 积极推进供给的市场化发展道路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公共管理理论(New Public Management)是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管理理论发展起来的关于政府管理的理论,它主张政府管理活动中应当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强调政府要将供给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角色与生产者的角色分开,打破公私界限,把过去由政府机构直接生产的公共服务以各种方式鼓励非政府机构、半政府机构共同承担。[11]借鉴这些世界范围内政府改革的主导思想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我们应尽可能的调动全社会参与办群众体育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群众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引入市场机制的主要方式有:合同承包政府业务、向政府购买体育场馆的使用权、不同政府间协议、政府对经营者的补助、自由市场行为、机构或个人提供志愿服务等。

4.4 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的有效供给

发展非营利组织是实现我国群众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有效途径,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现状,也是解决目前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中弊端的重要方式之一。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群众体育的发展不仅表现为需求数量的增长,也表现为多样化需求的增长。由于政府精力、财力有限,难以解决这些需求数量及多样化需求的矛盾。因此,我们应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介入此领域,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扩展群众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经济基础、服务范围及服务质量。为此,应加强法制建设,明确非营利组织的宗旨、地位、经费来源、权利及义务等,并重视法规的权威性与强制性,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加强监管力度,使各项规章制度都能真正落到实处;加强人才培养,利用现有的体育院校及短期培训机构,使现在的领导者明确观念,对自己的职责与义务有清晰的认识,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并能为非营利组织培养未来的专业管理人才。

5 结 论

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的群众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已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议题。供给的主体从单一的“政府供给模式”已进入到“多元化供给模式”的发展阶段,其供给的能力与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供给体制的缺陷、供给主体缺乏统一安排、体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及区域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供给数量不足及发展不平衡。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借鉴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此方面,我们应改变供给的指导思想;明确政府职能,理清政府、市场、社会成员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供给的市场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的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

[1] 袁旦.群众体育的理论基础[A].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7一8.

[2] 陈秀娟. 我国群众体育的性质与供给机制研究[J]. 体育科学, 2009.1(29)

[3] 刘凡. 产权经济学[M].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10

[4] 郇昌店,肖林鹏,杨晓晨.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框架探讨[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25(2)

[5] 高建磊.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体制创新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17(8)

[6] 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等. 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24(8)

[7] 郭惠平,唐宏贵等. 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11(41)

[8] 李相如,刘国永. 关于我国两种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比较研究~―兼论构建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体系的设想[J]. 体育科学, 2005.25(3)

[9] 廖军. 湖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6(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