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环境卫生部门范文

时间:2022-08-05 00:25: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小学环境卫生部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环境卫生部门

篇1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发生了甲型H1N1流感、肠道传染病等疫情。为切实做好学校防控工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现通知要求如下。

一、高度重视,及时对学校防控工作做出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增强防控意识,高度重视流感等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主动加强与卫生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本地疫情和防控工作部署,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落实各项防控要求。

二、宣传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流感等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作为当前学校卫生防病宣传教育重点,通过健康教育课及其他多种宣传形式向师生、家长普及科学防控知识,重点教育并督促学生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经常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接触禽类(家禽、野禽)、牲畜等易于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一旦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立刻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保持居住及学习场所的经常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膳食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或避免前往人群稠密场所;如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到医院看病,留在家中休息等。

三、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保证学校食品安全。要坚持经常性的卫生扫除,强化卫生检查,消除卫生死角,保持校园环境整洁。要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食堂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供应单位,要按照规定严格食品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不得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及其产品,未经检疫的家禽、家畜不得自行宰杀加工,加工食品时要确保煮熟煮透。有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的学校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关供水设施的清洁、消毒等管理工作,定期请当地卫生部门进行水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

四、加强监测报告,强化早期处置。各地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切实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一旦发现师生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头痛、呕吐、腹泻等),要督促其及时就医,并依照有关规定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校医院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流感疫情监测、排查和报告工作,落实预检分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等管理制度,确保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篇2

结果:农村学校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的完善与学校卫生和学生肠道寄生虫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为蛔虫、钩虫、鞭虫等,检出率为9%。

结论:学校卫生与学生寄生虫病的患病率与学校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完善相关。建议提高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并加强对学校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关键词:农村学校 水与环境卫生 现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84-01

学校卫生是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内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生在学校。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高,疫情严重。农村学校的基础卫生设施特别是供水设施和卫生厕所设施存在的问题仍很严重,学生的饮用水被粪便、垃圾污染,直接导致肠道传染病流行和发生。农村学校卫生设施的缺乏,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重影响了学校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本文对2008年我县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的对象为随机抽取的农村初中、小学;现场访谈对象是农村学校的校长、相关的教师;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在校四年级或初一年级的学生。按照初中、小学的比例,全县随机抽取10学校、每所学校抽取3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学生调查问卷表300份,收回调查表300份,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为97.03%。所调查的学生符合本次调查要求。

1.2 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采取观察与询问的方法,对随机抽取的10所样本学校进行的现场观察和询问调查,对学校供水、厕所和垃圾、污水等环境卫生设施进行实地观察,询问调查的对象为样本学校的负责人、老师、管理人员;学生调查表为自填问卷,在10所样本学校中随机抽取小学4年级或初中一年级各1个班,每班30名学生,进行调查;抽取10所样本学校供水系统的末梢水1份进行水质检验;对10所样本学校的300名学生进行蛔虫、钩虫感染监测。调查的数据采取Excel进行数据汇总,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学校的卫生状况。

2.1.1 学校基本情况:调查的10所样本学校中有2所初中、8所小学。10所样本学校在校学生6446名,教职工447人。其中在校寄宿学生3691人,占学生总数的57.3%。

2.1.2 学校供水情况:调查的10所样本学校中有6所学校使用的浅井,井水为学校生活饮用水唯一水源,属于分散式供水。全部是机器取水,水质未进行任何处理;另外4所样本学校是自来水供水,属集中式供水。全部样本学校都能课间提供开水,10所学校具备学生洗手设施,均能正常使用。

2.1.3 厕所情况:10所样本学校都是独立设置的厕所,一共有11座;厕所距离教室最远的100米,最近10米,距离食堂最远120米,距离最近50米,距离学生宿舍最远200米,最近30米;厕所都是不渗漏旱厕,厕所内一般都比较卫生,没有很脏的现象,在蹲位的设置上男女一般都是各半的原则,10所学校的厕所没有防冻设施,厕所内只有1所学校有洗手设施,厕所的粪便都是当作肥料;在厕所管理上10所学校都是学生参与管理。

2.1.4 垃圾和污水处理情况:垃圾主要是教室的废弃物和厨房的生活垃圾,垃圾量最多是每周6吨,最少的是0.15吨,垃圾都是定点堆放、统一收集;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厨房产生的污水,污水排放一般都是排入河道里了。

2.1.5 学校领导的认知与需求:调查的10所学校领导很重视安全供水,每年都进行水质检验;学校都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老师,由班主任做兼职,健康教育课开展的极少;知道季节预防的重要性,对学生加强了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需求农村教育经费的大力投入;卫生部门加大对学校师生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的频次。

2.2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2.2.1 上学期间喝生水的占5%,从家带水的占12%,学校免费提供开水的占55%,学校有偿供水占18%,不喝水的占10%,喝生水的占42.3%;认为学校厕所干净的占55%,认为不干净的占45%;认为厕所离教室不远的占83%;认为上厕所不需要排队的占92%;认为夏天在厕所见到苍蝇多的占33%,没有见到苍蝇的占10%,见到少量苍蝇的占57%;在学校上厕所后每次都洗手的占38%,偶尔洗手占44%,从不洗手占18%。

2.2.2 在预防拉肚子方面,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占77%,不与家人共毛巾、刷牙的占10%,不随地吐痰的占3%,不知道怎么预防的占10%;认为能通过水传播疾病,拉肚子占57%,感冒占43%,同意前两项的占25%,不知道的占30%;生吃蔬菜瓜果时,从不洗的占1%,偶尔洗的占25%,每次都洗占74%。近三个月没有腹泻占55%,有一次的占25%,两次的13%,三次以上的7%。

2.2.3 经常剪指甲占70%,不经常剪指甲占30%。手干净的占70%,不干净的占30%。

2.3 水质监测。

2.3.1 监测项目:包括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共计19项。

2.3.2 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验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1](GB/T5750―2006)。

2.3.3 水质评价方法。水质评价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GB/T5749―2006)进行。

2.3.4 水质结果。10所样本学校的饮用水的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都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微生物指标有一所学校的总大肠菌群超出限值、其他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4 肠道蛔虫、钩虫感染监测。

2.4.1 粪便的采集。10所样本学校300名学生的粪便分两组一天采集。粪便盒上标注样本学校名、年级班级、学生名、性别。

2.4.2 检测的方法。肠道寄生虫病的检测依据“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进行。

2.4.3 检测结果。检测300名学生。感染蛔虫27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18人,蛔虫感染率9%;感染鞭虫1人,鞭虫感染率0.33%。

3 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卫生知识很欠缺,特别是小学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常识,这与农村环境生活以及学校健康教育有关。[3]农村学校的厕所洗手设施、厕所的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等都有待进一步改进。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农村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卫生部门加大对学校师生健康教育卫生知识的培训,整体提高农村学校健康教育宣传的普及率,逐步改善学生的不良卫生习惯,大力降低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确保学校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篇3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第二条学校要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级领导担任组长,办公室、卫生保健机构、总务(后勤)、教导处等有关部门参与。

第三条学校要设立卫生保健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做好学校预防保健工作。学生数1000人以上规模的中小学校必须配备专职卫生专业人员;其它中小学要配备专(兼)卫生保健人员,也可聘请卫生部门专业人员兼职。班主任要积极参与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并掌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了解健康教育课内容。

第四条加强校医和保健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参加有关学校卫生防疫、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学校卫生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的能力水平。

第五条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学校要制订饮食卫生、环境卫生、传染病与常见病防治、学生健康检查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学校每年初要制订卫生工作计划,年终要进行认真总结,并把卫生工作纳入评优评先内容。

第三章学校健康教育

第六条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落实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活动等各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教育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根据不同年龄段开设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课程,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应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安排做到有教师、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评价。

第七条学校要根据不同季节学校疾病预防的重点,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板报、广播、宣传图片、VCD录像片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八条按照不同年龄开设相应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课程或讲座。初中以上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发现并疏导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第四章卫生基础设施

第九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学校项目必须按规定通过有关卫生部门的评价和监督审核,其选址、设计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通过验收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条学校的教室面积、采光、照明、课桌椅配置和隔音效果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

第十一条学生宿舍人均面积应在3平方米以上,且采光、通风换气良好。生活洗涤水槽人均0.05米以上。

第十二条学生食堂设施设备布局应当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卫生,并有防鼠、防蝇、防尘设施,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符合卫生要求。

第十三条学校应建有数量足够、方便师生使用的水冲式厕所。其设计和用材应便于通风祛臭、防蝇防蛆、冲洗保洁,粪便处理应实行三格化粪池、净化沼气池或纳入市、镇污水处理系统。粪池要密封,做到不渗漏,不满溢。

第十四条学校应使用城镇水厂供应的管网水。没有管网水需使用自备水源的学校,其自备水源周围50米内必须无污染源,并要建有消毒安全设施。

第十五条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设卫生保健室。卫生保健室的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并有上下水设备。保健室的各种图表要上墙。仪器设备最低要达到教育部《中小学卫生室器械设备配备目录》三类标准。

第五章日常管理

第十六条学校饮食卫生管理

学校食堂、副食品店、自备水等必须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学校食堂、副食品店一律不得开办。

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对患有痢疾、伤寒、肝炎、活动性肺炎、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影响食品卫生的人员必须调离岗位。

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索证、验收,禁止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做到生熟分开;餐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保洁措施。

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要落实安全措施,安排专人负责,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非相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学校必须加强管理,落实责任。特别是对实行承包和租赁经营的食堂、副食品商店,必须把把食品卫生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重要指标。

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自备水源和二次供水的管理,定期检测、定期消毒,以保证水质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安全饮用水。向学生提供桶装饮用水的学校,应向供应商索取相关的合格证书。提供安全饮用水确有困难的学校,提倡走读学生自带开水。

第十七条学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馆)、文体、会议场馆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明亮,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动。

学生宿舍应保持清洁整齐,并敦促学生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被褥。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当地卫生部门指导下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保持校园环境清洁整齐,垃圾箱、果壳箱应及时清理。厕所要每天进行清扫、消毒,做到无积水、无积粪、无异味、无蚊蝇。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第十八条学校传染病预防与管理

认真落实晨检制度,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委员要在校医的指导下,及时了解掌握早晨到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做好晨检记录,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结合季节特点、传染病流行趋势,重点做好相关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春秋学校开学时,要重点做好学校的清洁卫生工作,对学校环境卫生和食堂饮用水卫生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清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

学校要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有关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当地卫生、教育部门,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消毒、隔离等工作,如有必要,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的应急免疫接种工作。

幼儿园、小学新生入学时,学校要按照《**省幼儿、学生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学生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督促无证和漏种儿童及时补证、补种。

第十九条学生健康体检和常见病防治

学校要每年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进行学生健康体检的单位必须是具有预防性健康体检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体检结束后,学校要将体检结果通知学生家长,使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健康状况。学校要对学生健康体检中发现的疾病及时登记,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转诊复查治疗。体检单位要对学生的体检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学校能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要在卫生部门指导下,积极做好学生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

第二十条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医务室危险化学品、药品和有毒菌株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发事故。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加强卫生档案建设。全面详尽地记录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生长发育、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健康教育以及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第六章突发事件预防

第二十二条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制度。建立健全师生健康监测制度,对因病缺勤者进行登记汇总并分析,及时发现事件隐患。要加强与所属区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的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提早做好预防工作。

第二十三条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按规定程序和时间向当地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各部门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第七章责任追究

篇4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校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

各中小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健康教育课、日会、周会、班会、队会、板报等形式,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自我检查,建立了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设立办公室,制定了晨检制度。特别是在今年3—6月大部分学校发生流感、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流行疫情期间,采取24小时专人值班报告制度,各学校安排人员24小时跟踪学生发病情况,每天早晨进行晨检,发现病例积极与卫生、疫控部门取得联系,及时医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病情的蔓延。

三、积极配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搞好学校卫生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