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7 02:44: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与秋天有关的词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秋高气爽、秋风瑟瑟、秋风红叶、秋高气肃、秋风落叶、北雁南飞。
2、金风飒飒、枫林尽染、丹枫迎秋、秋阳杲杲、硕果累累、稻谷飘香。
3、秋风习习、秋雨绵绵、秋风萧萧、天高云淡、秋色宜人、秋风萧瑟。
4、天高气清、金风送爽、秋意深浓、金桂飘香、金风送爽、玉露生寒。
(来源:文章屋网 )
1.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有关秋天的词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重点
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1.“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回想自己读书时遇到不懂的词语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的。教师点拨:联系生活实际、查字典等都是很好地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积累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词语,另一个是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合作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3.在“书写提示”中要学会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字的笔画顺序,按照“横平竖直”的方法书写汉字。如“排”的写法,提示学生一是笔画要写规范、正确、整洁,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
4.“日积月累”用读、写、默写等方法掌握描写秋天的一些词语。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解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2.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
2.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
生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查字典,字典就是我们无声的老师,我请教它的时候很多,它对我也很有帮助,比如:有一天我看到一句话有“忐忑”这个词语,我就是通过查字典明白它的意思的。
生2:我时常运用组合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
生3:刚才的同学说得都不错,我有时候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读书时还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词语或句子。
生4: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可以找这个词的近义词,如“美丽”一词,它的近义词是“好看、漂亮”等。这就是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效果也不错哟。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除了刚才你们提到的方法,还可以用换词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去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
直接进入板块,然后根据学生的经验让他们放开去说,学生平时也有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只是不善于总结归纳,老师提出问题“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激励他们动脑子去思考,去组织语言,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
1.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2.小组交流,组长记录。
3.教师评议,推荐积累。
课件出示:
春:百花齐放
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
春风满面
夏:酷暑难耐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秋:五谷丰登
秋高气爽
秋风习习
瓜果飘香
冬:寒气逼人
鹅毛大雪
天寒地冻
漫天风雪
2.师: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分小组合作交流,看能用什么方法理解加点的词语。
3.小组派代表发言,互相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评议并小结。
(1)查字典理解词语。
憧憬:就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指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如“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然后再思考“憧憬”的意思,就能领会“憧憬”在这里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的意思了。
(3)运用查字典和组合法理解词语。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忐忑不安”一词,“忐忑”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就是有心神不定的意思,“不安”是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的意思,“忐忑不安”就可解释为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设计意图:
通过第二个板块的学习,把理解词语的方法应用到词句段的词语理解中,巩固了字词理解的方法,再次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板块三:书写提示。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生字的笔画、笔顺。
2.学生按照提示“横平竖直”的规则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
3.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在书写别需要注意的两点:
(1)笔画要写规范、正确和整洁。
(2)字的大小要适中。
设计意图:
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让学生先观察,接着跟老师范写,再临写。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板块四:日积月累。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1.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2.以上词语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成语?(秋天的成语)
3.分清这些词语的意思。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气候凉。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透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金桂飘香:金桂,是桂花的一种,颜色是黄色,所以称“金桂”。而桂花开在九月,也就是秋季,所以“金桂飘香的季节”就代指秋季,“金桂飘香”就象征着秋天。
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形容果实多。
秋风习习: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地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4.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设计意图:
积累描写秋天词语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库,为今后的习作打好基础。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学。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根据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教学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
课前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地搜集资料,如果外书籍,报纸杂志,电视、电教材料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能更快捷、更有效地查阅到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因此,我还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搜索引擎上网搜集所要查找的资料。学生自主地查阅的信息更有价值,能使他们从小养成搜集语文资料、自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这种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以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为例,第一单元的主题为“金色的秋天”,在学习《识字一》以前,学生在报纸上、课外书上搜集了很多关于秋天的词语;学习《秋天的图画》和《黄山奇石》前,孩子们通过上网找到了一些有关“秋天”和“黄山奇石”的图片,再用彩色打印机把这些美丽的图片打印出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孩子们通过上网查到很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习《古诗两首》前,有的孩子查阅了《唐诗三百首》,有的孩子则在家长的指导下上网搜集有关苏轼和杜牧两位诗人的背景知识介绍。
课前的观察与搜集使孩子们的预习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不再像以往那样,仅限于画出生词,弄懂课文大意,而是让孩子们置身于一个广阔的学习领域,自主选择语文学习的资源,为“课中开放――展示、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中开放――展示交流
学《识字一》时,孩子们在小组内分别展示了自己搜集的秋天的词语,有的孩子还能用自己搜集的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色;学《秋天的图画》时,孩子们纷纷将搜集到的秋天的图片,用美丽的词句来描绘,他们还带着自己制作的头饰一边做动作一边配乐朗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瞧,一个个表演的可投入呢!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当老师问道:“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纷纷说出了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讯息,他们的发现之多远远超过了教材所提供的讯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我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组内的朋友互相合作,一人当小导演,其他人分别扮演角色,带上头饰,绘声绘色地表演。小朋友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劲头可足了!
开放的课堂使孩子们充分运用所搜集的学习资源自主合作学习,它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让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三、课后开放――活动、开放
课后开放即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学完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一》后,我对孩子们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孩子们在我的启发下分小组整理了搜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办了一期专刊,主题是“庆丰收”,这与“语文园地一”中“日积月累”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学完《秋天的图画》后,有些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落叶制成了书签,很可爱;还有些学生亲手制作了秋天的贺卡……我把孩子们的这些作品收集起来,等到教《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时,就让他们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办了一个展览。学完《黄山奇石》后,孩子模仿课文,在自己找到黄山奇石的图片旁写上一段介绍奇石的话,并继续上网搜索还有哪些风景名胜,和小伙伴们商量一下这次秋游到哪里去,做哪些准备,从而为“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做好准备。学完《古诗两首》后,我们利用班会时间开了一个古诗朗诵会,孩子们也都非常兴奋。
课后的活动与创新把课堂与生活连接在一起,打破了课堂校园的围墙,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发展空间。
教学上的这一大胆尝试使我和学生受益匪浅,我深深体会到要扩展语文学习空间,进行开放式教学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在坚持注重教学内容整合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来进行开放式教学。
2.要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多渠道搜集资料。
3.要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主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习惯。
4.开放式教学要注意学科间沟通,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
一、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的雨就像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我们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下面就让我们和秋天的雨一起去感受那迷人的景色吧!(PPT配乐欣赏秋天美丽景色的图片)
(设计意图:设计如此的导入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再现秋天迷人的景色,在舒缓悠扬的乐曲声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也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融入课文,为下文的语用学习埋下伏笔。)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从同学们那一双双充满憧憬的双眸中可以看出,大家非常喜欢这秋天美丽的景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自读第二自然段,感悟“五彩缤纷”,明确颜色的归属。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生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生汇报颜色。描写颜色的词语有: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
师板书表示颜色的词,并相机启发学生总结理解“五彩缤纷”。
师:这么多颜色啊!其实还不止呢!你能用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美丽的颜色吗?
生:五彩缤纷。
师:没错,“五彩缤纷”就是用来形容颜色非常的多,非常的绚丽。
明确颜色的归属。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秋雨都把这些颜色送给了谁?
生:黄色――银杏树,红色――枫树,金黄色――田野,橙红色――果树,紫红、淡黄、雪白……――。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边读边画词语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学会通过关注文本的词句,来理解词语。)
3.品词析句,关注语用训练。
师: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画家,用他手中五彩缤纷的颜料为我们勾画出这么美丽的一幅图画。而作者却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秋天的美好。
(1)再读第二自然段,品味语言。
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这个句子美在哪。
生默读文本,边读边画。
(2)小组交流。
师:先和你组内的同学分享一下,看看彼此间是否能达成共识,还是会碰撞出新的火花?
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师参与其中,并给予指导。
(3)学生汇报,相机进行语用训练。
生1:我喜欢这一段中的第二句话。(生朗读句子)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作者把黄黄的叶子比喻成了小扇子,我认为很形象,也很美。
生2:我也喜欢这个句子,因为作者不仅做了简单的比喻,还写得很详细。比如,作者说这些叶子是“黄黄的叶子”,小扇子也是“一把把扇子”。这样写很详细。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真好。有没有同学发现,在这一段中还有一个句子和第二句的句式是相同的?
生3:我找到了,还有第三句。(生朗读句子)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师:是的,你找得很准。我们来看,在这里作者又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生4:作者把“红红的枫叶”比喻成了“一枚枚邮票”。
师:是啊!大家看,作者在“叶子”和“枫叶”的前面加上了表示颜色的词语,在“小扇子”和“邮票”前面加上了表示数量的词语,这样一来就使得整个比喻句变得更生动。老师这有一个句子,同学们能不能也仿照着我们书上的句子来补充一下。
出示例句:
落叶像小船。
( )的落叶像( )小船。
生5:黄黄的落叶像一条条小船。
生6:枯黄的落叶像一条条小船。
师:同学们真是一学就会。我们再来看看书上的句子。这个句子不仅是加上了表示颜色和数量的词语,后面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同学们能不能也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我们刚才补充的句子再写一写。
出示例句:
( )的落叶像( )小船,___________。
生7:黄黄的落叶像一条条小船,漂啊漂啊,漂到了遥远的地方。
生8:黄黄的落叶像一条条小船,荡啊荡啊,荡出了秋天的美好。
生9:枯黄的落叶像一条条小船,漂啊漂啊,带着我的憧憬和希望漂到了我梦想的天堂。
……
师: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老师这还有两个句子,大家再来练一练,或者你也可以自己说一个类似的句子。
出示练习语句,并配上图片。
( )的云朵像( )棉花,____________________。
( )的蒲公英像( )降落伞,________________。
生10:雪白的云朵像一团团棉花,飘啊飘啊,漂到我梦的家园。
生11:白白的蒲公英像一把把降落伞,飘啊飘啊,带着快乐和希望奔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的表达又给这美丽的秋天增色了不少。
生12:我喜欢第五句。这个句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你挤我碰”中我感受到了果实已经成熟了,而且丰收了。还有“争”也可以看出这些水果都急着想要为人们作贡献呢!
生13:我喜欢六、七句,这两个句子也是拟人句。而且像仙子一样,她还拥有很多的颜色,非常美丽。
师:是啊,不仅如此,这些还在向我们“频频点头”呢!如果你们就是那些美丽的,也请你们“频频点头”吧!
生通过动作,理解“频频”一词。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默读,品味文本的语言之美。通过循序渐进的语用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将比喻句写得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更加生动。在出示例句的同时,再配上相应的图片,以便让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想象的同时更直观地感受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来,也更容易帮助学生去发挥想象,说出更准确、更精彩的句子。对于段落中的其他句子,学生是在拥有了一定的基础上去进行分析理解,自然也就更准确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