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范文

时间:2022-03-25 11:52: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小学科学实验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科学实验

篇1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 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

实验内容 2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

实验器材 绿豆芽、实验盒、

实验步骤 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 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 3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 绿豆芽、水、纸巾

实验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 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 4蚯蚓的选择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实验器材 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 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实验现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实验结论 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 5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 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实验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结论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

实验内容 6改变生态瓶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实验器材 生态瓶、小鱼、水草

实验步骤 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实验现象 1.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 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7)

实验内容 7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8)

实验内容 8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 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

实验步骤 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实验现象 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 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9 )

实验内容 9光的反射能力

实验地点 五年级教室

实验目的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实验器材 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 实验步骤 1、夹子夹住卡纸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实验现象 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 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效果

实验人

试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0 )

实验内容 10光与热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 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

实验步骤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

实验现象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实验结论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1)

实验内容 11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物体的颜色和吸热

实验器材 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把不同颜色的直对着做成袋状。

2、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 1、 深色纸比浅色纸升温快

2、 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实验结论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2)

实验内容 12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实验器材 温度计、黑色纸袋

实验步骤 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 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篇2

2.老师的实验指导过于详细。在进行实验操作前,老师将方法、步骤等都讲解得很详细,学生只是按老师的讲解去操作,没有自己的想象空间,从而失去对实验的兴趣,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二、小学科学实验的目的

1.培养小学生的感官协调能力。小学科学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老师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口、眼、耳、鼻等各感官协调合作、共同参与,使小学生明白观察事物不是只能用眼睛,其他感官也可以参与“观察”。

2.让小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实验中,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掌握实验技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理解能力,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科学术语的掌握。小学生处于习惯养成时期,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运用科学术语进行讲述,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术语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态度。

4.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的能力。通过主动学习来获得知识,能够加强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通过主动提问和思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

5.结合学生能力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小学生能够利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鼓励小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独立处事能力。

三、小学科学实验设计

1.基本实验。这是科学实验的初级阶段,先向小学生展示在科学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基本设备和仪器,学生需要认清实验时要用到的基本物品和材料,并能够掌握基本仪器的操作方法。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讲,经过这个阶段的实验学习,小学生可以对实验内容进行准确的表述,并能够清楚地了解实验的方法,目的以及步骤,从而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在老师示范过程中,清楚实验的观察对象,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实验对象。

2.基础实验。是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对小学生已经掌握的重要的科学结论进行验证的实验部分。通过实验,小学生可以运用已掌握的实验技能,讲述实验的要点、方法、目的、原理、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学生可以对简单的图标和文字资料进行讲解和说明。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230-01

引言

新课程改革后,《科学》代替了《自然》。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包含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两个部分。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这也是一个使学生既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思维方法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科学》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尽量为学生提供实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树立科学思想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

1.1 明确实验目标。教师在科学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理解实验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有不同的指导,让学生有不同的发现或意见,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让他们感到有不同层次的收获。逐渐提高学生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 获取知识的基本目标,判断学生学得好与不好,不仅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及问题的价值。所以,教师应创设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提问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想法,让学生在不断的失败中体验成功,最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1.2 重视实验后的汇报交流方式。这种方式能展示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把隐性的思维活动显性化,引导学生把一些零碎的思维活动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使之条理化。只有让学生真正经历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制订计划――观察、 实验、 制作――收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的整个研究过程, 科学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有效。

1.3 多鼓励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观念,努力创设实验条件,积极组织学生完成更多的实验探究活动。 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基础上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 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见解、技能和经验,但是, 在一些基础知识问题上一定要给学生正确的指引,防止 "因小失大"的淡漠。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学习科学的信心和勇气。在探究活动中应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这可以利用协作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探究活动中去,让学生分工合作,相互监督,进行交流,最终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1.4 贴近生活,丰富课外小实验。课外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也是体现《科学》新课标的学习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家庭小科学实验是拓展延伸课堂教学的一种课外实验,如何结合学生所学知识,贴近实际生活,帮助学生设计家庭小实验,并以此激发、丰富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首先,在给小学生设计课外及家庭小实验时,既要大胆地设计出学生喜爱的小实验,即实验中所涉及到的事物,应是学生所熟知且比较熟悉,又要在设计中细心地为学生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或出现的问题,并用"还可以想出多少种实验方法"等提问,使学生对原以为自己很熟悉的事物又感到陌生起来,激发学生的实验欲望,从而产生探究的愿望。例如,让沉在水底的鸡蛋或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要事先准备一些马铃薯、鸡蛋和盐这类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鼓励学生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思考,多想出一些实验方法,并付诸于实践。在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上,教师也要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归纳和总结。其次,设计课外小实验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每次实验过程所需时间不宜过长。此外,考虑到小学生缺乏实验经验和观察不够仔细的特点,要严密注意实验器材和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并注意设计现象比较容易观察到的实验。

总之,与课堂实验相比,课外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逐步掌握实验的知识、方法、技能,形成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激发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设计实验,去动手实验, 去亲身经历探究实验的全过程,这些必将有助于学生的各种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2.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地方

2.1 注意实验安全问题。小学科学实验一般都是步骤简单、易操作的实验,但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以预防为主,把事故的隐患消除在萌芽中。毕竟小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安全意识还不够高,需要教师的时时叮咛。实验时,教师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学生实验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以免发生意外,并需要教师仔细审察不安全因素,消除隐患。此外,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也要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实验室伤害救护常识,以做好急救工作。

2.2 课前教师要试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想提高课堂上实验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就必须在课前试做实验,体验实验过程,检验实验效果,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即使是以前曾经做过多遍的实验,也要重新试做,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防止课上打"哑炮"。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以使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规范而熟练地演示实验,并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的实验与操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过程、体验实验效果,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3.总结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把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放在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位置上,努力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以真正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篇4

科学来源于生活,知识又是生活的指南。只有让科学实验渗透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科学,才能调动起孩子探究的兴趣。例如,在进行“热传导”实验时,我找来钢勺、搪瓷勺、塑料勺各一把,黄豆三粒,蜡烛和玻璃杯。在三把勺的同等高度上用蜡烛粘上黄豆,在玻璃杯中倒入开水,勺子同时放进去,观察黄豆掉下去的次序,从而总结出:金属的传热性能比搪瓷和塑料要好,因此生活中用的锅一般都是金属的,而手把一般是塑料的等等。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家发现自然规律、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在小学阶段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希望孩子在建立科学概念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要想让孩子热爱科学,就必须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做风向标实验时,我和孩子们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制作好以后拿到室外,发现:(1)风向标来回晃,不稳定;(2)摩擦力大,风小时,风向标不动;(3)在野外孩子们容易迷失方向,风向标指示方向的功能不能得到更好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让孩子分成小组进行改进,他们把针尖朝上高粱秆中,把注射器的针头剪下一节,插入针尖中,剪下的部分封上口,里边加入油,插入横杆中,同时在底座上加上指南针,这样三大问题迎刃而解了。孩子们通过探究,收获了知识,享受了快乐。

三、优化实验操作过程

在科学教学中,我对一些实验操作进行了改进,对传统的实验操作进行了简化与优化,使其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