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5 12:15: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校外实习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三级六定法”
技师学院的任务是培养在一线操作的高技能技术人员,因此,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实训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只有到企业实习实训,才能进一步掌握生产岗位的操作技能,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术,毕业后到生产岗位才能很快上岗进行生产操作。因此,加强实习岗位建设,提高企业实习效果,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职业院校学生去企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岗位一般都由企业安排。其中的问题一是实习内容和岗位不固定,二是指导教师不固定、随意性很强,三是实习岗位的典型性不够强,四是实习岗位的环境和安全难以保障。因此,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逐渐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内容,变成了只是为了完成专业教学而设计的教学内容,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所以,现在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差、专业知识面很窄,学校教授的知识与生产实际脱节。
二、改进职业学院学生实习实训的方法
为了真正实现企业实习实训的作用、目的和意义,真正落实好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教学任务,云南技师学院经过深入调研、努力实践,探索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岗位的新思路,即“三级六定法”。
所谓“三级”,就是将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分为三级层次:一级为感性认识,即参观实习。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天的参观实习,通过参观实习,让学生感性地认识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等情况。二级为基本了解,即跟班实习。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跟班实习,通过跟班实习,让学生了解生产的一些简单流程、典型岗位、技能操作要求,为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打好心理基础。三级为技能提升,即预就业实习。学生在毕业前进行为期半年的预就业实习,通过预就业实习,学生能进一步提升生产岗位技能。
所谓“六定”,既定目标、定岗位、定师傅、定期考核、定期轮换、定期总结。
第一,定目标。每个学生到企业实习都要给自己定一个实习目标。
第二,定岗位。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及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学校与各实习基地洽谈,在学生实习前完成岗位选定工作。
第三,定师傅(即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学历、技术职务和合理的技能Y构,师傅与教师挂钩,教师以小团队形式入厂,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习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第四,定期考核。每完成一次实习实训,实习人员都要填写实习鉴定表,撰写实结报告,实习基地指导教师根据报告及鉴定表给予考评及鉴定。
第五,定期轮换。学生在某一岗位实习结束后,经过考核掌握了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规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后,换岗转入下一课题的实习。
第六,定期总结。带队教师及学生在每次工作完成后,对工作及实习情况进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实习工作。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习实训岗位,将企业实习岗位、内容的决定权从企业转为学校,让实习岗位更符合教学要求,真正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通过多层次实习、定位实习,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彰显实习实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参与岗位实际生产的能力,保证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改进职业学院学生实习实训的工作步骤
1.总体思路
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共同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结合职业能力要求,由学校提出实习岗位和要求,企业安排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学校组织教学专家对岗位实习实训手册和实习岗位进行现场评审,校企共同修改实习手册,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按实习手册进行实习,总结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岗位手册。
2.开展步骤
第一,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商讨双方合作有关事宜。
第二,学校编写实习管理办法并进行评审。
第三,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织企业召开岗位实习实训手册编写会议,确定相关专业典型工作岗位。
第四,企业编写实习实训手册,学校对实习实训手册进行初审。
第五,学校组织校企专家根据实习实训手册的内容对企业实习实训岗位进行现场评审。
第六,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按照实习实训手册开展见习实习。
第七,总结学生实习实训的情况,不断完善和修订实习实训手册。
四、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是前提
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安排、协调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保证校企合作的正常开展。
成立实习实训岗位手册编写小组。由企业人事部门牵头,成立实习实训岗位手册编写小组,并根据工艺生产流程挑选典型工作岗位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
成立评审小组。由学校领导牵头,系部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生产实践指导经验的教师,组成实习实训岗位手册评审小组,对校外实习实训岗位和实习实训手册进行评审。
2.制度保障是关键
为了让校外实习实训方便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笔者学校先后编写了《云南技师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云南技师学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安全规范》《云南技师学院实习实训学生安全操作规范》等制度。
3.投入保障是核心
为了使校外实习实训岗位更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企业投入了一批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及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学校则挑选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评审专家团队对岗位进行评审。
五、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
1.形成了一支由企业技术工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让兼职教师提高了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一些技术能手原来只会自己操作,在向别人传授技术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进行表达,也不能对技术经验进行较全面的总结。通过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为兼职教师提供了系统总结技术经验的机会。
2.形成了规范的实习管理体制与机制
完成了《云南技师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云南技师学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安全规范》《云南技师学院实训实习学生安全操作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的编写和评审,让校外实习管理有了管理的依据,明确了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让校企合作更加细化,更具有实际意义。
3.形成了一系列校外企业实习实训教学手册
1、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本人认为,在实训教学体系上可以将会计实训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单项实训、单元模块实训和综合实训,三个层次各有侧重并互为补充。①单项实训。单项实训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单独进行的专门实训。目的是解决理论学习中的某一方面的实务操作问题,这些问题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为以后的综合实训做好铺垫。这一层次的实训应根据会计专业课的进度、难易程度及教学需要,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进行,并贯穿于整个会计学习的全过程。②单元模块实训。单元模块实训是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重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灵活应用。模块实训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没有现存配套的科学合理的模块实训教材,要求教师在多年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根据不同单元模块的特点自编单元化的实训教材(或实训讲义)。例如在《基础会计》“会计核算程序”的教学中,教师就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实训资料,从实操引出理论,从而导出各种核算程序的特点、记账程序、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建立“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③综合实训。综合会计实训是在学完主要专业课后,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一项实训。与单元模块实训相比,它更系统、更全面、更有深度、内容更广泛。在内容设计上除常规业务外,还要考虑涉税业务、外币业务、报表分析业务以及管理会计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学生“审核、监督、预测、决策”能力的培养。
2、实习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①完善校外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由于会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和企业对会计服务的需求特点,每个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是有限的,加上财务工作涉及企业的一些商业秘密,学生实习过程又会占用企业会计人员的精力与时间等因素,使学生的校外实习所接触业务十分有限,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也十分困难。因此,在学校尽可能地与社会联营与企业协作建立校外实习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习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联系校外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这种形式下的校外实习带有明显的分散性,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效果如何难以把握,这就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去了解,去监督约束学生,以求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针对分散式的校外实习,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管理模式,通过实习前制订详细的计划如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日志、实习计划书,实习报告等考核办法,以及实习后要求学生总结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和办法,认真撰写实习报告等考核方式来引导和约束学生。②加强实习过程的控制与约束。负责实习管理的学校有关部门人员应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指导、管理和考核,约束实习学生自我管理,保证校外实习效果。③改革考核方式,抓好实习后监督。改革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迫在眉睫,相关职业院校应将会计实训实习纳入专业教学计划,明确相应的学分,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结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会计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更高需求,我认为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是职业会计教育的关键之举,也是把职业会计教育做大做强的必然之路。
作者:胡言国
【关键词】
校外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我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强化学生的技能为核心目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如果不在实践教学中加以验证、巩固,就很难能被学生真正掌握,更谈不上应用及创新,因此校外实训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1 校外实训教学理念的创新
奶源专业的学生面对的岗位是牧场管理员、乳品化验员、乳品生产操作工、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员、奶牛疫病防治技术员、饲料化验员等,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如:奶牛疾病防治员需要掌握的技能有体温的测量方法、消毒的方法、手术的方法、缝合的方法等。饲料化验员需要掌握的技能有饲料中蛋白质、脂肪、钙、磷等营养物质的测定等。我们针对这一需要,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校外实训计划,让学生直接到企业,适应企业的环境,与企业的工作人员一起吃住,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与锻炼。同时在技能上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使奶源专业的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且招聘企业越来越多。
2 校外实训计划的准备
2.1 按教学计划安排
在三年的教学当中,我们的校外实训计划安排如下: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到乳品企业和牧场的认识实习,第二学期有四周的到乳品企业的实习,第三学期安排一周的牧场实习,第四学期安排二周的牧场实习,第六学期顶岗实习。
2.2 编写校外实训大纲、实习计划书、任务书和指导书、说课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目标为理念。
3 校外实训保障和实施
3.1 校企合作
本专业目前已与伊利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蒙牛乳业集团股份公司、鄂尔多斯骑士牧场有限责任公司、开元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迦南美地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并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3.2 校外实习动员
在每次专业实习过程中,我们都要做一个实习动员,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分组进行,熟悉自己所在实习单位所有人员的整体的工作流程,甚至具体每个职位的工作细节。通过对单位里的每个职位的工作特性的观察、总结和对比,能够对自己将来就业时的角色定位有一个更加切合实际的把握。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比如能够在参与到不同部门或不同职位的工作中去,接触到更多不同性质的工作等。多给学生尝试失败的机会。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远远不能和各位前辈相提并论。但是我们还是很渴望能够有机会运用我们积累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去切实的体会一下现实社会。即使是失败,但是加上老师的指导,那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请前辈们多给我们失败的机会!
3.3 注重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对学生的校外实训的跟踪调查,实训单位反馈意见,企业订单等有目的地培养,让上岗学生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
3.4 建立奶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就专业设置、校外实训、校企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达成意向性订单培养,为教师下企业锻炼创造条件;利用顶岗实习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毕业生跟踪反馈,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电话采访,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有利于校外实训教学更好地开展。
4 实结
将实习中遇到的问题重新整理、归纳,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有利于专业素质的提高。另外可以为教师们的科研材料方面奠定基础。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加强企业合作力度,增加实训经费,强化指导教师岗前培训,聘请企业专家来校指导教学,对优秀毕业生进行长期跟踪培养,培养品牌专业,让校企合作能够可持续发展。
5 思考和建议
奶源业投资起点低,创业相对简单,有利于学生实现创业梦想,我们应该把握校外实训这一特点,在日常教学、校外实训中融入创业项目开发、创业方法指导;随着畜禽产品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奶源行业从业人员的地位逐渐提高,奶源专业也趋于热门,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增加专业竞争力;奶牛行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发展历程短,但发展潜力大,可以作为奶源专业吸引城市生源的一个突破口,从而扩大专业规模。
【参考文献】
[1]徐礼丰.职业技术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36)
[2]李栋学.工学结合的动因分析及其有效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9)
[3]秦艳霞.浅谈高职教育中学生校外实习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4]闵杰,朱敏.基于ISO9000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科技信息,2006(06)
[5]孙丽荣,党军.在校外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教学的研究[J].煤炭技术,2006(03)
关键词: 校外实习;软件实训;项目开发
校外实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大学生能力培养教育的组成部分,每个学院都非常重视。这也是体现学生学习成果,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确认自身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外实习的环境就非常重要。
一、目前计算机专业的校外实习模式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的校外实习模式采取课程实训的形式出现。每个秋季学期针对大四学生开设,名称为:project实训。其中包括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两个部分。目前project实训及校外实课时为:校内56课时,校外7天。校内采取一半理论课一半上机实训的模式进行,校外在计算机培训公司进行全天的机房实训。
通过3届的实习培训的结果来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重复,深度不够。校内实习的模式还沿用课程实训的模式,形式上脱离实际工作方式,内容上重复了一些课程实训的内容。校外实训,公司提供的内容多为理论方面和前台界面设计方面,难度、深度都不及校内,并且也有内容的重复。学生普遍反映校外实习效果不佳。
(2)对校外实习内容无法有效控制。校外实习内容是由公司内部制定,在签订合同时学校只能在大的方向进行控制,具体内容在实习时才细化,学校无法对内容进行修改和其他干预。
(3)对实习公司要求高,合适的实习公司少。校外实习是学生到企业去实地工作和学习,但对于大部分软件公司都无法承受如此大规模的实习学生,更不愿意提供公司的电脑等设备帮助学校培训学生。因此,目前能合作的公司都是一些专业的培训公司,而这些公司虽然可以提供大规模的实习场地,但是实习模式还是学校式的,无法和实际软件公司的开发相比。
(4)校外实习成本大,时间短。目前的收费标准为一位学生30元/天。7天培训,以2009级约160人计算,总费用约33600元。随着物价上涨,实习公司将在明年提高收费,而我系10级,特别是11级、12级3个专业的人数都在300人左右,实训成本将大大提高,而7天的校外实习对于软件项目的实习几乎是无法进行的。
(5)无法达到实训目的。project实训及校外实习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量接近实际开发,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以期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但目前的两部分实训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和实际的项目开发有一定差距,未能达到当初设计课程的目的。
二、校外实习新模式的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软件实训项目计划。
计划的主旨: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接近实际项目开发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学习。
1 新模式的设计思路
实训方式:合并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学院提供实习场地环境、部分实习辅导教师及后勤保障,软件公司提供实习内容和管理模式。
采取引进来的方式邀请软件公司及资深软件开发工程师进驻学校,以软件项目开发的方式把学生分成开发小组统一进行管理。公司提供资料和工程师,学校提供场地和软硬件环境,学生就在校园里进行实习。以一个软件公司的架构来进行管理,学生面对的是实际项目,教师和所聘用校外工程师作为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负责管理项目进度和开发方法的指导工作。每个开发小组组长由学生担任,具体开发完全由学生自己负责。最后由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评审后统一给出实训成绩。
2 实训计划的设计
(1)实训流程安排,共25个工作日:
①按专业方向分别进行规章制度、开发流程、开发标准规范的培训,系统基础框架使用培训1D。
②选定题目,项目小组开始整理、分析需求1D。
③项目小组内部需求分析头脑风暴、分析整理、内部研讨1D。
④项目小组内模块设计讨论、分析与整理3D。
⑤项目模块编程实现与代码优化8D。
⑥单元测试与问题修改1D。
⑦集成测试与问题修改1D。
⑧项目数据提交与编写测试分析报告、准备静态分析答辩会1D。
⑨项目初期成果总结与分析1D。
⑩项目小组的再分配与调整2D。
B11单元测试与问题修改1D。
B12集成测试与问题修改1D。
B13项目数据提交与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编写2D。
B14项目评审1D。
注:以上1D指至少包含4课时及以上的工作量。
实训总课时约为:100课时。
(2)实训授课日历。授课计划如下:每周每班4次课,即4个工作日。6周实训,1周答辩,共7周。每周3次课为专职教师担任,一次校外指导教师担任。初拟的实训日历如表1实训日历表所示:
(3)实训项目题目。
①旅行社办公管理系统。
②医院门诊挂号系统。
③网上书店。
④数字化商务与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⑤餐饮管理咨询公司网站建设方案。
(4)学生成绩的评分标准:侧重于专业能力的考查,通过较详细的分类进行量化考评。专业能力考查的具体内容如下:
①问题的复杂性:即解决问题的算法复杂程度,可以考查对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
②软件的功能性:即软件实现的功能,可以考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深度。
③软件的适用性:即软件与欲解决的问题之间的适用程度,可以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④软件的易用性:即软件使用的方便程度,可以考查对软件界面设计的理解程度。
⑤系统演 示:考查语言是否流畅、声音是否洪 亮、形体形态是否举止大方、讲演课件制作是否精良。
⑥设计说明文档:考查文字表达能力,是否包含需求分析、数据表结构设计、系统功能和实现方法四部分的内容。
具体分数权重如表2所示:
3 新实习模式的优势
基于实际软件开发模式的校外实习模式的设计,有其更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具体到本项目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合作成本,提供了更多潜在合作公司的可能性。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住宿等后勤管理,实习公司只需要提供资料和人员,大大降低了实习公司硬件方面的成本,降低了合作的门槛,使得与真正的软件公司合作成为可能。在费用方面,不按人数收费,按照提供的资料和人力计费。目前该专业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学院校外实习的成本降低了。如果采取直接聘用校外软件工程师指导的方式,培训费用还将大大降低。
(2)接近实战。由于采取公司化项目管理,学生以项目开发小组的形式向项目负责。工作过程采取项目开发的方式进行,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的项目开发。
(3)实训内容新颖。与合作公司联合制定的项目实训内容是以该公司实际项目为蓝本设置的。内容与学生之前所学的实训内容完全不同,它更贴近实 际,学生会感觉更新鲜,更有兴趣。
(4)实训项目的可控性提高。实训项目是校内教师与公司合议产生的结果,所以学校对于实训内容的控制性就大大增强,甚至还可以对实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正,使得学校在整个实习项目中比较主动。
(5)内容丰富,综合考查。本项目的实习将会涉及计算机专业几乎所有的主干专业课程的知识。如: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J2EE或NET技术、网页设计、软件测试技术等。通过项目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知识考查,提高学生对实际项目的认知,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通过前期对兄弟院校和一些软件公司的接触,已经有一些学院开展了类似的实训方式,学生对这样的实习方式普遍比较容易接受,基本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实习效果。
通过大量的分析和论证,新的校外实习项目计划的效果大大好于现有的实训模式。目前,学校正在进行培训细节的完善工作,如:规则、进度安排、考查机制的制定,并且已经与一些软件公司及资深软件工程师进行了前期的洽谈,对该实习项目的合作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参考文献:
实训教学是高职药学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可以说是实训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措施。但是,就近几年的发展行情来看,校外实习基地的组建并不是很乐观。一是企业出于对技术环节的保密考虑,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学生来实习;二是由于实施GMP和GSP的管理,企业考虑到安全问题,不愿意接受学生来实习。在这种形式下,学校必须要改革办学措施,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校企联系,实行人才就业订单式培养计划,实现校企的互利互惠。在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还要积极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一个集教学、训练、技术开发于一体的新型教学基地。同时,可以根据药学专业特点组建不同的实训中心,比如:按照药剂制作、检测等相关流程组建药剂实训中心、检测中心等等。
二、组建一套完善的实训模式
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必然会促进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地变革,使着相关的实训模式不断地完善。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要改变传统地教师教———学生学的教授模式,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首先由教师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讲授具体的指导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方法来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总结讨论。再由教师指导教授,实施再教学、再实践。最后,由教师在课后进行总结提炼。就拿《片剂的制备及其释放度试验》来讲,老师首先按照“乙酰水杨酸的制备—乐来的合成—苯乐来的片剂制备—测定片剂中苯乐来的含量及其溶出度”的操作流程来一遍,详细介绍其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布置学生实际操作,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把遇到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学生间讨论,老师就讨论的结果给于解答和解疑,同时,再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做到师生互动,等到师生间讨论结束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地仪器操作,最后做到人人都会操作的目的,达到真正掌握技能训练的效果。
三、完善师资队伍,构建“双师型”教师
师资队伍的质量是高职药学教育实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构建一批“双师型”专业教师对于改善高职医药教育实训起着重要的作用。②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使老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校内实训中心的平台,承接社会或者是企业课题、项目,使教师在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技术开发和科研的实践能力。对于设备实训的老师来说,要求相对来说就要高一点,首先加强教师在仪表、器械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其次就是熟悉制药的各个具体程序和工艺,熟练掌握各项技能;最后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对设备进行具体的技术改造。
四、不断规范实训教学管理
实训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实训教学的管理,确保学生各项技能的学习。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1)强化实训过程的监控,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当实训项目落实之后,要根据项目的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把训练计划落实到每一个训练日上,并做好相关的日记记录。在教学管理上,要对学生的实训日记做好管理监控,以确保每日的实训内容落实到实处。
(2)制定标准,严格技能的考核力度。对每一个实训项目要制定技能考核大纲,学生在教育实训结束之后,学校要依据考核大纲进行技能测评,对达到标准的学生予以通过,没有达到标准的则要重新进行训练。
一、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现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有着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显著特点。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大多采用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进入酒店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模式。校外实训的形式也有很多种类型,有的学校采用在酒店实习一段时间,返校学习一段时间的“工学结合”形式,也有最后一个学期在酒店实习的“毕业顶岗实习”形式。从实训效果、实习生管理、学生就业等角度观察,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实习实训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反而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错误认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校外顶岗实训流于形式“,放羊”现象严重
顶岗实训是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它能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放羊”式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缺少有效的实训管理,将学生交给酒店之后撒手不管,认为应该由酒店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甚至连带队老师也不派,或者是带队老师只是起到一个看管的作用,只要学生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二是酒店方面不把学生看作是顶岗实习的实习生,而看作是廉价员工,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就留用,不能胜任就走人。以上两种情况导致学生很难坚持顶岗实训,多数学生会在短期内就离开酒店,即使能坚持到实习结束,学生也不愿意在酒店就业,而是选择跳槽去别的行业发展,这常常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陷入尴尬的局面。
(二)实训项目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酒店管理专业实施校外实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亲临第一线,感受并实践在课堂里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在酒店实习的学生并没有达成这一目标。有些酒店由于用工流动性较大,部分岗位长期处于缺员的状况,无法实现轮岗制,实习生自始至终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大幅下降。
(三)实训流失率高,导致酒店接受实习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实习实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大多数学校一般都安排学生实习三到六个月,如果学生实习结束后不能留在酒店继续工作,那酒店所付出的培训成本、管理成本相对来说就比较高昂。另外,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相对较差,酒店的劳动纪律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对学生来说也不具有很强的约束性,这些给酒店的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导致部分酒店不太愿意接受在校实习生。
二、酒店管理专业“集中实训”教学模式内容及效果
集中实训是指学生在完成在校两年的教学任务后,从第3年开始通过校企合作方式,由学校选派合适的学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参加实习,企业将为学生提供全真的职业环境及实习岗位,实习过程由企业与学校双方共同管理监控,最终实现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0距离”的无缝衔接,从而达到培养符合企业要求员工的教学目的。
(一)“集中实训”教学模式的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在具体实施“集中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要达到“学生愿意,企业满意”的效果并不容易。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采用的是“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学生进入第四学期后,学校统一联系酒店,将符合专业要求、实习条件适合的酒店推荐给学生,由学生自愿选择中意的酒店参加实习。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前,学校指定专任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实习管理、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全方位的为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学校还另外指定专门联络人与酒店保持密切的日常联系,建立起学校、酒店、学生三方的沟通渠道,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全程、多角度的监控,从而杜绝“放羊”的现象。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按教学进度每月走访检查学生实习情况,通过与实践指导教师及酒店方的反馈交流共同对学生的实习、学习情况进行修正。酒店根据学校实现提供的教学实习计划及学生的具体表现安排学生进行岗位轮换实习,以便学生能从顶岗实习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得到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实习结束后,学校会同酒店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考评,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将计入毕业设计的成绩。
(二)“集中实训”实施效果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从2007年开始实施“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取得不错的效果。学生们普遍对实训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有91%的同学认为“集中实训”的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实践技能,增强了社会经验,为将来的就业创造了有力的条件。通过在酒店的轮岗实训,83%的同学对酒店行业有了较为清晰全面的了解,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毕业后愿意留在酒店工作的学生比例也大大提高,由2007年以前的34%提高到67%。
三、基于“集中实训”教学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开拓
集中实训对酒店的规模及硬件设施、管理模式、用工制度、服务水准等方面都有相当的要求,这也对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组织学生参加集中实训对于推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对校外实训基地有着企业规模的要求
由于“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批量的进入酒店顶岗实习,不能提供相当数量岗位的酒店是不能满足“集中实训”的要求的,从客观上要求酒店要有一定规模,还能提供多岗位轮换的实习条件。因此,在考察酒店时就必须过滤掉一批规模较小、岗位单一的酒店,只能去选择那些规模较大、岗位多样的大型酒店。“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对于开拓校外实训基地有着较好的规范作用。
(二)“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对校外实训基地有着稳定合作的要求
“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要求酒店为学生提供轮岗实习,学校必须集中精力建设一批符合专业要求,能保持长期稳定合作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只有长期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才会对学校的学生素质及教学要求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也才能配合教学计划安排好“集中实训”。如果没有长期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集中实训”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对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对校外实训基地有着企业文化的要求
摘 要:提出建设基于IT类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阐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及培养形式、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总结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的特色与经验,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IT类应用型人才提供改革思路。
关键词 :校外实训基地;CDIO;培养体系
0 引 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多样化。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同时为积极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满足IT企业发展对工程师的规模化、高质量的人才需求,高校应该加大与企业联合的力度,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专业的第一线,提升应用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1]。
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为高校与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形成校内外一体化实践培养体系,使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参与到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中,接受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用领先的技术方案、高品位的教育服务和变革性的创新资源完成与企业相关的应用项目;同时还应该依托企业,安排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参与真实项目的开发,通过一系列的实践锻炼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快速融入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宗旨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训。
1 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思路与功能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IT类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总的建设思路是“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具体实施是以高校为依托,以企业的行业技术能力为核心,建成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领域、多元化、示范性、共享型、效益型的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教学基地。为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工程实践教育力度,通过校企联合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形成面向计算机、软件工程类人才实践教育的校企合作典范案例,培养适应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软件基础理论及应用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实用型、复合型软件高级设计人才[2],校外实训基地应该具备如下功能。
(1)教学实训功能。校外实训基地采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以行业和企业为主导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学校实施以软件服务外包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乃至真实的实习、实训环境,学生可在实训基地完成岗前职业培训,在毕业前达到企业对员工实际能力的要求,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企业对新增软件人才的需求。
(2)服务社会功能。学校可通过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与企业联系,实现校外实训基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功能。行业新的软件可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测试、改进、推广,降低企业决策风险,节约企业开发成本;企业应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先进条件,举办产品推介会、展销会、洽谈会。学校在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同时,积极发挥辐射作用,将实训基地作为本地区开设相近专业院校的师资训练基地。
(3)培训服务功能。校外实训基地除完成本校学生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外,还可面向企业职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以及面向待岗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等。
(4)定向就业培训功能。校外实训基地还有为银行、金融机构、软件企业定向培养人才的功能,根据企业的专业需求定向培训在校生,学生毕业后与相关企业签订就业合同,直接到企业上岗。
2 校外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课程体系
2.1 构建一套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从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入手,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体系整合与优化、一体化项目设计、教学组织与方法改革、评价机制构建、基地建设、师资团队打造等一系列措施,提出“点、线、面”一体化的IEC-CDIO 理念,打造以信息类专业为主线的“实践、实习、实训”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以验证性课程实践为“点”,以模块级课程实训为“线”,以行业需求实习为“面”,一体化项目贯穿课程实践、项目实训和就业实习。
校外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有多年IT人才培养经验的师资队伍为基础,以宁波驰拓等相关企业的行业技术能力为核心,从业务实践、行业解决方案和嵌入式产品工程出发,围绕基础层、工作层、高级层和专家层4个能力层级,根据软件基础、软件工程、工程实践、职业素质、商务办公和外语6个能力围度,构建校外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实训培养框架[3]。校外实训基地人才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
基础层:具备基本的概念性和实践性知识和信息,工作经验非常有限,在例行情况下可以正常工作。
工作层:具有触类旁通的知识和信息,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重复的、成功的经验和案例。
高级层:具有深入彻底的知识,可以带领其他人有效工作,具有有效的、深入的、带领他人工作的经验。
专家层: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正确评判的能力,能够总结出有用的改进建议,可以给出专家级的意见,能够领导其他人成功运作,有咨询、改进或创新的经验。
2.2 校外实训基地实践课程体系
校外实训基地基于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一整套实训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包含目前比较流行或应用比较广的课程。该课程体系的设立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OOP编程思想、Java语言、C++语言、关系型数据库基础等一系列理论知识,具备使用面向对象的桌面应用程序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以及使用相关技术进行Web应用程序开发的能力,掌握Servlet、JSP、JS等技术[4]。教师可将实训贯穿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3年期间,具体培养模式如下。
(1)大学二年级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类实践)。教师可通过职业素质训练、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与职业生涯分享等,指导学生从兴趣出发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激发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积极性;通过课程设计类项目实践,进一步深入掌握软件开发技术。
(2)大学三年级项目强化实习(综合项目类实践)。教师可通过技术讲座、编程强化、综合项目类实践等帮助学生对软件开发有专业的认识,激发学生投身软件事业的积极性,达到软件开发领域的“基础层”水平。
(3)大学四年级实训、实习(企业级应用类实践)。教师可通过心智行为模式训练、新技术讲座、行业趋势分享、企业级应用类项目实践、业务实习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达到软件开发领域的“工作层”水平。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开发和管理承担相应责任,进一步提升项目开发能力,同时具备基本的项目管理能力。
3 校外实训基地的特色与经验
3.1 一般企业接纳实习学生存在的问题
没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院校,一般只能在毕业前一学期安排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学生实习机会不足,导致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经过在校学习,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科技素养,但欠缺实践工作能力,尤其是在对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如对日软件开发中的日语和项目开发水平要求等)。这样的学生到了实习单位,不能迅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只是把学习的课堂移到企业。
(2)学生的工作能力达不到实习单位的岗位要求时,往往会被企业安排在非专业的岗位参与企业工作(如行政、后勤、话务员、前台等),无法达到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和与企业磨合的效果。
(3)企业在接收实习学生时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对实习生进行培训和指导,但实习结束后,实习生不能直接留在企业工作,企业没有适合的途径留住人才,会逐渐对安排此类实习丧失热情,减少对实习生的实习培训投入。
3.2 软件服务外包实践教育实训基地的特色与经验
针对以上问题,实训基地本着人性化的原则,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由高校、行业企业、职业教育机构和政府专家一起,紧密结合IT产业发展现状,共同制订符合现代企业的实用性、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需求标准;另外,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等方面均依据上述原则,具备自己的特色[5]。
1)课程前置、企业跟进。
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联合,在实习前一学期的课程设置中提前引进企业师资,安排企业做订单式讲座或直接介入个别课程,某些实践类课程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这样学生在校就可了解企业情况,学习企业所需专业技术,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能够尽快找到并实现自身价值,就业时更快融入企业。
2)分类培养、各取所需。
根据学生特点量身定做实习计划,而不是“吃大锅饭”,能够让有不同专业技术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参与到校外实训基地的不同项目中,根据项目进度和个人表现进行调整,让学生的实习更有实践意义,接近真实的职业岗位需求。
3)全程跟踪、融汇感情。
校外实训基地安排专职导师全面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思想状态等管理工作,时刻把握学生的想法,帮助和指导学生与企业沟通交流,使企业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每名实习生的特长、爱好及能力,更恰当地安排实训内容和实习工作,也为企业选人和留人奠定基础。
4)校企互动、互通有无。
校外实训基地向学生介绍各类企业情况,结合不同企业对专业知识的具体需求帮助学生提前巩固相应内容的专业知识。学生进入企业后,从基层做起,在学习的同时体会并理解企业文化,逐渐把自己看成是企业的成员,更快融入企业。
校外实训基地不同于只针对学生就业实习的一般企业,是校企联合运作、实行公司化的实训和人性化的管理,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到毕业就业,形成一套工程化的教育实践体系,从始至终,全程跟踪,合理调整,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
4 结 语
IT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方案的制订、师资队伍的整合、教学场所的升级、企业联合方式和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以及教学实施中的作业布置、过程监控、考核方式、成绩评定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只有环环相扣、分步落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序运转和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近年来,各高校涌现出诸多校外实训基地,通过这些基地的建设实践与探索,应该创新教学思想、调整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化,将诸多成果向实验教学内容转化。对于开展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教师应该从项目的设计、分工到具体实施各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自主解决实际问题,推进系统设计级实验的开展,寻求企业需求与实践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还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第一作者简介:杨爱民,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614607101@qq.com。
参考文献:
[1] 易洪雷, 薛元, 张彩云, 等. 基于校企合作联盟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4): 139-142.
[2] 娄岳海, 王循明, 林浩. 基于产学合作工作站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17): 39-42.
[3] 张澍东. 关于高职产学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J]. 职教论坛, 2013(8): 35-37.
1问题的提出
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或毕业设计是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社会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校外完成毕业实训或毕业设计,特别是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类的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已成为他们毕业实训的主要方式。
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类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到与学校合作的IT公司实训基地;
到社会的软件技术培训机构;
学生自己联系的实训单位等。
学生到IT公司或软件培训机构等进行毕业实训,主要有以下优点:
通常是实际项目驱动,技术提高快;
实境训练,技术氛围好,学生进取心强,效果好;
接近社会环境,快速提高人际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
实训公司或培训机构推荐就业,就业效果好。
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有诸多好处,但对学校却出现了管理难的问题。虽然学生所在实训单位会对学生进行管理,但毕业实训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后且最关键的一步,学校绝不能放任不管,而且还必须要严格管理。校外实训单位性质不一、实训地域分散、实训周期长短不齐等因素,大大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和工作量。因此,如何对在校外毕业实训的学生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关系到学生毕业实训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是近年来许多软件学院甚至院校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本文结合我院的具体做法,探讨了如何对校外毕业实训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便于阐述,我们将校外毕业实训划按时间顺序划分为校外实训申请、实训过程和实训成绩评定等阶段,下面依次阐述。
2校外毕业实训申请的管理
为严格管理,我们要求学生到校外进行毕业实训必须事先申请,具体申请时间为毕业实训的前一学期末(两年制即第三学期末),这样学生在该学期结束后,就可以直接去校外实训,帮助学生提前就业。
基金项目:中原工学院2009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软件学院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工教(2009)27号)。
作者简介:韩玉民(1963-),男,教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教育;车战斌(1964-),男,院长,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SOA、软件技术教育;买志玉(1976-),女,专业负责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测试。
具体操作流程要求学生申请校外毕业实训需要填写申请表、校外毕业实训任务书、校外毕业实训保证书等[1],内容如下。
校外毕业实训申请表:主要包括学生个人基本信息、校外实训单位、实训时间、课题名称及来源、个人申请理由、校外实训单位签章、学校审批意见等。
校外毕业实训任务书:主要包括校外实训课题的基本信息、学生承担的设计任务、工作进度安排、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实训单位签会等。
校外毕业实训保证书:主要包括实训单位的联系方式、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详细信息和联系方式、学生家长签字和联系方式、学生保证条目和签字等。
上述申请资料主要为了确保学生是真正到实训单位进行实训或实习,且家长知情并同意。这样可有效防止学生离开学校到社会上闲逛而失控,是对学生负责。
通过学校审批的学生就可以按预定的时间到校外的实训单位进行实训。
3过程的管理
校外实训中最重要且最困难的是实训过程的管理,学生在校外实训时,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中途退出实训、与实训单位或培训机构发生矛盾、更换实训单位或中途就业等,甚至有的学生私自退出实训在社会上流荡。所以必须要全程跟踪学生的实训活动,才能及时掌握情况,及时与实训单位沟通并解决矛盾,防止学生出现意外情况。
我们对实训过程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指定校内指导教师、对集中实训的学生指定临时负责人、学生要进行周报和月报、学校教师到实训单位探望学生等措施[1]。
3.1校外、校内共管机制
如上所述,我们要求学生在申请校外实训时要提供实训单位和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这样可以与实训单位随时进行有效沟通。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我们还为每个学生都指定有校内的指导教师,他们主要负责与学生保持联系,如通报校内有关通知、收集学生汇报、了解学生实训问题、指导毕业实训报告撰写、批改实训报告等,并参与毕业实训成绩评定。这样就将校外实训学生的管理和指导责任到人,不会造成管理脱节。
3.2定期汇报制度,加强监管
为了及时详细地掌握学生实训情况和实训效果,我们要求校外实训的学生有周报和月报,即每周写周总结,每月写月总结,每一实训阶段要有阶段性的总结。总结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习、生活、感想、心得、对实训单位和学校课程的意见、建议等方面。总结可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校内对应的指导教师,也可以是纸质的。校内指导教师汇总后交学校实训管理部门。
通过学生的周报和月报,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训情况,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会将实训机构一些好的做法反馈给学校,也会对学校课程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这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除周报和月报外,对学生比较集中的实训单位,我们要求实训单位要对学校有正式的周报、月报,或阶段性的学生学习情况汇报,内容主要包括实训进展情况、目前的实训课题、每个学生本阶段的表现等,同时还包括实训单位对学校教学方面的建议。
3.3实地走访学生,了解第一手资料
为了能详细掌握校外学生的实训情况,在实训期间,对学生比较集中的实训单位或城市,我们会派出教师到实训单位走访、看望学生。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与学生座谈、听取学生实训情况汇报、与实训单位座谈等。
教师到实训单位看望学生,可以达到多方面的积极效果。一方面学校可以掌握学生实训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关怀,学生对看望他们的老师非常欢迎,加深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提升了学校影响力;另外还可以增进与实训单位的感情,有利于长期的实训合作和学生就业推荐。因此到实训单位走访学生,是增进学校、学生和实训单位多方感情的有效方式。
4毕业实训成绩评定
毕业实训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最后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训结束后,需要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评价,并给予成绩[1]。
如何对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的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是一个难题。我们采取的是实训单位成绩鉴定与校内指导教师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实训单位成绩鉴定主要包括学生的技术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学习能力、小组协作与人际沟通能力、软件项目文档质量等方面,主要由实训单位的指导教师来考评。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需要指导教师和实训单位签章。
校内指导教师给学生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包括学生毕业实训报告(论文)质量、学生实训期间对学校的汇报和联系情况等。
由于学生实训期间的主要工作是在实训单位完成,所以校外实训单位评定的成绩比例占总成绩的80%。实训单位成绩鉴定与校内指导教师成绩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法,可以全面、客观、准确地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评价。
5就业跟踪管理
在校外实训单位进行实训,实训单位通常会负责推荐学生就业,且通常是技术水平好的学生优先推荐,所以学生的就业时间跨度很大,管理难度增加。虽然有的学生已就业,但在真正毕业之前,都属于毕业实训阶段,学校必须负责管理。实际上,是由推荐工作的实训单位和学校共同管理,即就业跟踪管理。
就业跟踪主要为及时掌握学生的工作情况,如工作性质、薪酬、对学校培养方案的建议、用人单位的意见等。我们主要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必要时会到就业单位走访,学生也会不定期地进行工作汇报。
6结束语
完善的管理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以及保证制度严格执行的机制,为此,我们制定了专门的《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并由教研室、学生部和教学部等部门联合对校外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管理。在过去四届毕业生的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校外实训的学生没有发生过大的问题,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的严格管理也非常赞赏,认为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和管理到位。
由于校外实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实际工作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
实训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一致。虽然是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但有的学生喜欢行政管理、IT营销等,所以会进行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实训,使学校难以评定毕业实训成绩。
有的学生在实训阶段直接就业,无法完成完整的毕业实训项目开发,给毕业实训成绩评定带来困难。
个别自己联系实习实训单位的学生,可能利用个人关系开具虚假实训鉴定材料、随意拔高实训单位的实训鉴定成绩,扰乱了正常的实训成绩评定秩序。
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最根本的是要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的实训情况。培养学生的最好结果是使学生都能顺利就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对一些从事不对口专业实训和工作的学生,我们采取比较灵活的考评办法。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既懂英语也懂业务的国际商务人才在社会上变得倍受青睐。顺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各大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特殊用途英语之一,商务英语教学的传统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商务材料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英语教学,旨在通过典型的商务话语语料来学习特定的商务词汇、表达法、格式和规范等。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与“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教学模式相类似,教师和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教学材料的学习和分析上,只注重语言教学,忽视了高职教育的技能性和应用性特点。而在人才市场上,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正是高职学生的就业优势。因此,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不应只是语言教学,而应该结合行业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这样才能使高职毕业生在各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中突显优势。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已经成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的环节,也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实现突破的关键。笔者将总结本人在任职院校的实践实训教学经验,从学科理论、模式构建、基地建设、师资配备和效果测评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商务英语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的现状
各大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实践实训教学,但是,现有的实践实训教学研究和经验,都是基于实操性较强的理工学科基础之上,作为应用语言学科类别的商务英语专业,可以借鉴参考学习的资料非常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研究不足,实际教学活动缺乏理论指导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一直以来都得到众多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然而,目前专家学者们对高职文科类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各高职院校缺乏理论指导,只能参考甚至照搬理工类专业的实践实训体系。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问题,不同学校有不同理解:有的认为只有全部学生下企业顶岗才算实践;有的认为让学生走出课堂就是实训;有的片面追求实践实训的物质成果作品等等。这些做法不顾文科类专业的特色,并不符合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际,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开展的实践实训教学也只能事倍功半。
2.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实践实训教学是从课堂理论到实际岗位的过渡,在设置上应该注重各职业核心技能课程的衔接和综合。商务英语专业是近年兴起的交叉学科,具有实务性、复合性的特征,而在实践实训过程中,商务英语很容易就被定义为“外贸英语”,侧重经贸实务而忽视涉外商务活动中的沟通协调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交际礼仪,从而陷入“单项技能训练”的误区,未能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
3.师资结构单一,“双师型”教师人才缺乏
实践实训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需要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指导教师。商务英语在职教师多数是进修转型后的基础英语教师,语言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对商务行业的深入了解;有的商务英语教师虽然具有商务工作背景,但从事一定年限教学工作以后,对当下商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也有了距离。改变“理论型”的单一师资结构,充实“双师型”教师人才,尤其要促进指导教师的商务知识结构更新,才能保证商务英语实践实训教学的效果。
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经验
1.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深化理论研究
要顺利开展实践实训教学,首先要明确目标定位。实践和实训的总体目标都是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际的平稳过渡。虽然都强调实操能力,但是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实践重“践”,要求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独立完成任务,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最后一步;实训重“训”,要求学生在模拟商务环境中完成任务,在操作过程中还能得到指导教师的点拨和辅导,其实质是一种高级专业培训。
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训研究起步较晚,本人任职院校在进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建设的初期主要考察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将实训目标定位为“让学生在企业(校外实践基地)接受职业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随着实训教学的开展,教研室设立了相关的校内课题研究,对比了以法国为代表的学校本位模式和以英美为代表的社会本位模式,总结出本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目标:在统一的实训理论指导下,采用多元化的实训手段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学与课堂教学灵活结合,实现从课内到校内,从校内到校外的顺利过渡。目前本院的商务英语实践实训教学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肯定,这与教研室坚持理论研究,坚持用理论来推动教学改革是分不开的。
2.构建循序渐进的渗透型实训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遵循“课堂――实训――实践”的发展规律的,科学系统的实训模式是课堂理论和顶岗实践之间的过渡桥梁,如果将实训与课堂教学“一刀切”,将其安排到整个高职学习阶段的最后,并不能保证实训教学的效果;只有构建循序渐进的渗透型实训模式,才能让后期的生产实践获得最佳效果。目前,本教研室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将社会见习、单项强化实训、综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安排到不同的教学阶段,形成以点带面,逐级递进的实训模式:
(1)社会见习
社会见习是商务英语专业新生的入学培训内容之一,其内容是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短期(半天或1天)参观学习,以便学生能对未来三年中将要学习的专业情况、行业背景、发展现状和职业素质要求有一个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学习目标。
(2)单项强化实训
单项强化实训是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职业技能而设置的模块化实训环节,也是与课堂教学结合得最紧密的实训模式,安排在进行专业课学习的第二至第四学期。根据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每完成一个项目的理论学习,学生就要进行相关的强化实训。如《外贸函电与单证》课程就安排了《报盘与还盘》、《订立贸易合同》、《信用证审证》、《生产管理》、《出入境报检》等模块的强化训练;《商务谈判》课程安排了《接待与介绍》、《合同条款磋商》、《申请权》、《索赔协商(货物生产)》、《索赔协商(货物运输)》等模块的强化训练。各个强化实训项目都建立了相应的实训题库,保证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量。单项强化实训安排在课内完成,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任课教师也能在指导中及时发现问题,为下一个课题的讲授做好准备。此外,部分单项强化实训也安排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之前作为集训。例如,本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广交会的顶岗实习,在上岗前,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先参加校内的《商务礼仪》、《商务英语对话》两项强化实训,以便能更快更好地满足岗位对沟通协调能力的要求。
(3)综合模拟实训
综合模拟实训是在学生完成了各个单项强化训练,初步掌握了商务英语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在高仿真的模拟国际商务环境中布置综合性实训任务,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校内实训环节。综合实训不是单项实训的简单相加,它要求实训内容具有仿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尤其要注意涵盖单项实训中未能体现的商务文化、管理艺术等方面。目前,教研室采用的是德国F+U学院的模式,要求学生分组并组成模拟公司,完成模拟交易会和模拟招聘会的任务。
(4)顶岗实习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了一年的专业学习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参加广交会的顶岗实习,在实际岗位上进行会务接待、前台接待、客户服务等环节的校外实习。顶岗实习采用带队教师跟踪辅导和实习企业负责人现场指导的形式,是学生从校内实训迈向校外实习的重要一步。大部分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5)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校外实习活动,安排在第六学期。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还要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相关课题研究,实习结束后要递交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作为整个高职学习阶段的结束,毕业实习完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周期。
3.建设现代化的模拟实训室,优化实践基地管理
校内实训项目是学生进行校外实践的准备和过渡,具备高仿真度的商务模拟实训室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很多院校都认识到仿真度的重要性,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来营造模拟商务办公环境。但是,实训室的商务氛围除了形式上的硬件建设外,软件配备也很重要。配套的模拟教学软件、与实训环节相一致的模拟公司结构、可供分析参考的典型案例、真实的商务(外贸)资料,甚至往届的优秀实训作业(成果)等,都是提高仿真度的重要条件。相较之下,商务英语实训室更注重软件建设,特别是经典案例的积累和真实案例的更新。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是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理工类专业的校外实习以生产实习为主,一般只需要3到5个实习工厂就可以满足需求。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实习岗位的特殊性,大型企业也只能安排20人左右参加实习,要满足整个年级的顶岗实习需求,需要数量众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何对分散各地的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如何与实习单位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都关系到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经过近两年的摸索,本教研室总结出四点经验:第一:重点发展大型企业为顶岗实习单位,发展中小型企业为见习单位;第二:重视企业的反馈意见,及时整改,尽量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第三:安排优秀学生顶岗实习,树立本专业的良好形象;第四:逐步完善实践基地的管理,建立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
4.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要改变商务英语单一的理论型教师结构,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第一:要处理好在职教师从课堂教师(teacher)到实训指导教师(facilitator)的角色转变,包括教学方式、知识结构、心理因素等方面;支持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在掌握英语的基础上选方向钻研商务实务,如取得国际商务师、经济师、翻译等资格证;鼓励在职教师利用各种机会下企业调研,接触行业的第一线,充实技能。第二:招纳有商务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和经贸专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尤其是充实实践实训指导教师的队伍,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建立严格可行的测评体系,推动实践实训教学改革
没有严格执行的测评反馈作为约束,实践实训就容易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教学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在近年的教学中,本教研室逐步建立起严格可行的实践实训测评方案:
(1)实践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分配了一定的学分和学时,实践教学正式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与理论教学、职业技能考证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2)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均制定了相应的实践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严抓考勤、查岗,不允许任意缺勤、脱岗。考勤查岗情况与学生的成绩及教师的工作考评挂钩,以确保实践实训教学的开展。
(3)对不同的实践实训项目采用灵活的考察方式和测评标准:
①见习:考勤纪录及见习参观感想
②单项强化实训:考勤纪录及各模块实训作业的平均分
③综合实训:考勤纪录、学生互评及指导教师评分
④顶岗实习:考勤纪录、学生实结、实习单位负责人评语及指导教师评分
⑤毕业实习:考勤纪录、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负责人评语及指导教师评分
(4)分析研究实践实训教学取得的效果,分析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听取实习单位意见,了解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变化,把握人才市场的动向;以测评反馈信息作为今后教研教改的重要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具有本身的学科特性,实践实训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运用灵活的,多元化的实验实训手段,构建渗透型的实践实训模式,完善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结构,才能取得更好的实践性教学效果,实现高职教育应用性、技能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不断更新理念
笔者所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组织广大教师有针对性地研读相关高职教育文件和理论,听取专家报告,提高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增强实践教学观念,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的制度保证体系。
(2)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把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的各个模块,增设职业能力课、综合实践课等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针对各专业核心课程,均编写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审核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
(3)探索运用新模式、新方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集成化,使课堂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置于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的环境中,使技能实训在模拟仿真、实践操作训练、校内生产性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等环节中顺利完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工作。制订《学生提前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方案》;整合原有表格,制作《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和《教师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记录本》;改革学生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学生顶岗实习单位鉴定、学生顶岗实习记录和学生实习报告三部分组成;积极推进成建制顶岗实习工作,目前已有投资与理财、应用电子、服装设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的学生成建制赴企业顶岗实习,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了学生顶岗实习计划。
(5)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投入,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笔者所在学院已初步建成符合专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综合实训、课程实训需要的15个校内实践基地,改善了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6)积极探索“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专业建设长效机制。学院各专业结合实际,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同时,聘请了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共225人,担任实习指导老师;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人员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
(7)创新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改变一卷定分数的考核方法,强调形成性(过程)考核,考核的重点由知识向能力转变。
(8)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确定了实践教学检查工作制度,强化“计划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价”三个环节。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
1.校内实践教学管理
(1)实行三级负责制。教务处、评估督导办协助主管院长对全院的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和教学督导,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各系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与管理。
(2)校内实践基地管理采用分块管理模式,实训(验)室按系部设置,各系负责本系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接受教务处的监督和指导。
(3)制订了《校内实验实训室管理办法》,各专业实验实训室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按要求完成了规章制度的上墙工作。同时,印制了《实训室使用记录》《实训室卫生检查记录》等11个规范实验实训室日常管理的表格文件。
(4)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明确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要求。建立科学严格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可控。
2.校外实践教学管理
(1)在学院统一领导和指导下,由各系与企业相关部门共管,学院教务处统一协调。
(2)明确校外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纳入学院整体实践教学计划之中;制定教学大纲,并不断完善。
(3)加强对校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各专业派出实习指导老师,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实习,全面了解实习情况;建立院领导、教务处、各系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定期走访实习学生和企业的制度,不断总结经验,确保教学质量。
流动性实习实训是以学校为中心,辐射周边的乡镇和社区,组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当地群众进行服务的一种实习实训模式。流动性实习实训是学校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从学习到就业的过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我校流动性实习实训学生和带队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访谈,以及对流动性实习实训的管理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了流动性实习实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一、校外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有效性问题
由于流动性校外实习实训地点具有多样性、分散性的特点,在实训时间、实训地点、学生组织、教师管理、实践岗位、实习任务等问题上经常存在协调不一致的问题,导致学生实习实训效率不高。
2.综合职业素养差,沟通能力弱
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很重要的是要学会生存,增强参与社会的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事。中职学生普遍缺乏与人交谈、倾听的艺术和技巧,不知道如何同外界相处,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一旦有矛盾,就有可能出现争吵甚至使用暴力等不文明现象,不少实习实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处世能力、耐挫能力较差。这些势必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带来负面影响。
3.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滞后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大多是由国家统一规定,没有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有的陈旧落后,难以适应科技发展与职业提升的要求。另外,中职学校师资薄弱,教师理论教学有余而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可持续发展空间小。
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
1.加强实习实训的组织管理
(1)实习指导教师依据对农村乡镇和社区群众技术服务需求的调查报告制订流动性实习实训计划。
(2)将计划上报实习实训处,安排参与实习实训的班级。
(3)相应班级的班主任确定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
(4)实习实训处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安排相应的指导教师。加强实习前岗位指导,确保实习实训的有效性。
(5)要求学生完成实习实训报告和总结,并进行自评,指导教师进行审核和评价。
(6)学校制订相应的奖罚制度,以调动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2.进行实习实训前的专题讲座
(1)制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2)学习岗位职业道德规范。
(3)预先了解实习实训环境。在实习实训前,简要介绍校外流动性实习实训场地的环境、特点、位置,观看实训地录像,了解当地概况、文化、生活习惯等,让学生在实习实训前做到心中有底。
(4)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强调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团队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中职学生的法制观念。
(5)学习实习实训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如安全用电制度。
3.加强心理辅导,增强职业素养
受知识、技能、环境、经验、阅历的限制,部分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更为薄弱。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实训前担心与群众难以沟通,害怕自己难以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满意。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疏通和辅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学会同群众、同学融洽相处,虚心接受老师给予的工作安排和老百姓的批评。
(1)通过流动性实习实训,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体会到了一个“准技能型人才”的感受,积累经验,发现差距,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2)流动性实习实训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学生普遍感到实际动手能力有所提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了社会适应能力,积累了从业经验。学校针对校外实习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制订了相应对策。
(3)流动性实习实训使学生能把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融入专业的发展理念,为学生较快、较好地适应社会做了一定准备。
一、“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的含义
“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具体的实践形式,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创新,只有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多样形式,才能使得我们的教有创新,学有意新,研有革新。
(一)企业进校园
“企业进校园”主要是针对原来高职院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而提出了的概念,高职院校原来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只引进和购买一些设备,建设一个简单的模拟场景供学生实训,而企业进校园指的是引企入校,c相关企业合作,引进项目,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立“企业校区”,将简单的模拟实习进化为真实的生产性实习。
(二)课堂进企业
“课堂进企业”主要是针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而提出了的改革,对应的实习是专业综合实习与顶岗实习,传统的“2+1”的办学模式将专业综合实习与顶岗实习放在最后一年,在运行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虽然企业也指定了指导老师,但是企业师资对教学的规范性要求掌握不够。没有经过教师必须的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规范的培训,对教学的规范性要求了解和掌握不够,使得教学效果可能达不到学校的要求,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没有办法学理论了。而“课堂进企业”就是把教室搬进企业,教师进企业授课。
二、“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目的意义
(一)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针对校内实训,引进企业后,变模拟实训为项目实战实训,学生学完理论后马上投入工作,学生能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性。而对于校外实训,学生在工作之余教师马上其顶岗实习的企业进行授课,学生工作后联系及时学到的理论,学会总结归纳,同样会意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师资队伍业务能力的提升
每年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按要求分批分段到有关企业基层参加挂职锻炼,轮流到导游、景区管理、计调等岗位进行工作。而与企业进行合作后,校内实训教师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任务中去,校外学生顶岗实习教师白天可以在企业挂职锻炼,夜晚给学生授课。这种方式对理论水平高、动手实践能力较弱的年轻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特别有效,教师深入到企业实践第一课堂,参与到企业项目任务的内容中去,这样专业教师在课堂授课内容针对性更强,给学生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进入企业授课的教师结合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授课,从而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学校教育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结合更密切。
(三)能有效的调节企业阶段性用人和学校教学计划安排相冲突的问题
企业因生产任务和接待服务等问题,往往出现阶段性用工荒,而通常学校有严谨的教学计划,在某个阶段学生必须留在学校里进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不能将学生派往企业。时间上的冲突,往往使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流于形式。但“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有些生产项目,可以在校园内完成的,可以通过“企业进校园”,将项目放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实训室(企业校区)完成。而有些项目必须到企业完成,可以通过“课堂进企业”,将课题搬入企业,在企业完成课堂教学。
(四)是校企合作从浅层次的流于形式到深层次的参与实质项目生产的探索
“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的校企合作方式是基于真实的产品生产为载体,按生产过程提炼教学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按项目运作要求制定课程设置与标准,结合项目实施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合作,教师和学生在实训的同时完成了两件事,一是帮企业真实的工作了,帮企业完成了生产项目,产生了效益。二是在完成企业工作任务的同时,融入了理论学习,做到了理论的学以致用。这种方式,对学生、教师和企业方式三赢,所以合作不再流于形式,而进入了实质的生产,进入了真实的工作任务。
三、“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策略与效果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三年制学生“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总体安排
1.认知实习
时间:第一学期(时长1-2天) 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 《酒店概论》。
地点: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
模式:课堂进企业。
2.课程综合实训
时间: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 主要课程:《旅行社经营管理》、《计调部操作实务》、《导游实务》。
地点: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引进的旅行社)。
模式:企业进校园 学生承接企业的生产项目,直接操作团队。
3.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时间:第五学期、第六学期 主要课程:《景区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
地点: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
模式:课堂进企业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将课堂搬入企业授课。
(二)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企业进校园”具体做法
2012年,与企业合作,自己融资成立天悦旅行社有限公司,公司总部设学校内部,承接各种旅游业务,提供真实团体给学生操作,完成相关课程的实训任务。
(三)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课堂进企业”具体做法
2011,与广东新银盏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合作,第六学期,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派驻教师利用学生工作之余进行授课,2014年,第五学期,与隆回友谊宾馆合作,学生进行专业综合实训时,将课堂搬入企业,利用学生工作之余进行授课。
(四)“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1.“企业进校园”,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实训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真实项目生产,刚学来的理论有了“用武之地”,同时还可以产生经效益,自己可以领一部分工资,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课堂进企业”,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很快,学生更重视理论学习
专业教师一同深入到企业相关岗位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学生工作之余进行课堂学习,逐步意识到理论对指导实践的重要性,更加重视理论学习。
3.与企业的合作由浅层次的形式合作转向深层次的实质合作
真实的项目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课堂进企业大大提升了顶岗实习学生和其他员工的工作能力,大大缩减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校企合作中的“校热企冷”现象有所转变。
四、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进校园、课堂进企业”实践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碰到了一些问题。
(一)“企业进校园”中碰到的问题
在“企业进校园”活动中,主要碰到的问题一是引进的天悦旅行社在学生进行课程综合实训时业务量不够集中,项目不够,而学生人数较多,不能每个学生都在这一时段参与团队的操作。二是天悦旅行社有限公司没有设立专职的公司员工进行管理,只在学生实训时分配部分项目过来。
(二)“课堂进企业”中碰到的问题
在“课堂进企业”活动中,学生白天在企业安排的岗位上工作、见习,晚上由学校和企业的专业教师结合企业实际岗位工作给学生授课,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因为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对于长时间的上班不能很快适应,依然把自己做学生而不是员工看待;再者,学生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懒散,夜晚授课时经常抱怨白天上班辛苦,晚上还得上课;另外,学生对企业实践期望值过高,认为是旅游玩耍,没有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