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3 20:46: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老年医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选取于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哮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0例女性患者,40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处于60岁至90岁之间,且其平均年龄为(74.8士3.2)岁。在这些患者中,有12例患者因劳累所致,有8例患者因精神因素所致,有3例患者的致病原因为过敏,还剩2例原因不明的患者,这些患者的病程处于5至30年之间。
1.2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当既对其进行基础护理,又对其采用机械通气护理与心理护理的方法,将患者诊治后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记录下来。
2结果
在此研究中观察的6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放弃治疗,剩余的58例患者治疗后均为满意,因此其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8.2%。
3讨论
在所有的哮喘病患者之中,最为特殊的就是老年哮喘病患者,且其发病原因多为呼吸道感染。由于患者的呼吸道内分泌过多的分泌物,且不能及时将痰液排出体外,也使得气道阻力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老年患者的发病状况会随着外界气温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说,就应当及时对患者利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3.1基础护理
患者的能够直接影响其哮喘病的发生。当患者为仰卧姿势的时候,会因气流受阻而导致哮喘病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当按照患者出现哮喘时的程度,使患者按照半坐位或者坐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降低患者膈肌,使其体内的消耗量有所降低,从而使其肺活量有所增加,致使其能够调节均匀的呼吸。此外,医护人员应当及时观察患者的病症,严格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程度、生命体征,当患者呼吸困难或者胸闷时,应当尽快的稳定患者的情绪,再对其进行医疗护理。利用干预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应当选择氧气浓度为25%至40%时,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吸氧程度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条件氧气的流量,进而保证患者能够安全输氧。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对室内进行通风处理,保证室内环境的干净整洁,避免花粉、粉尘等可能的过敏物质与患者接触。同时,依据所有患者的实际情况,应当指引患者在室外进行锻炼、减少烟酒的吸食量,并使其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患者较少冷空气的刺激,能够减低老年患者哮喘病的发病概率。
3.2观察药物不良的反应
当老年患者哮喘病发时,为了减轻患者的病情,应当及时利用肾上腺皮制激素药物对其进行诊治。同时,患者可能会因为使用大量的药物而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在对患者治疗时,应当利用超声雾化吸人的方法,进而达到缓解患者哮喘症状,消炎祛痰、湿化气道等目的。为防止患者出现肠胃道的吸入或者出现局部反应,应当在患者进行吸入雾化治疗之后,立刻使其漱口。对于患有骨质疏松、肥胖、糖尿病的患者,应当仔细对其进行观察。为了较少患者对于药物的刺激,最好使其在饭后服用口服药。
3.3心理护理干预
当患者的哮喘病发作时,可能会出现烦躁、恐惧、焦虑等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当根据老年哮喘病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医疗护理工作。主要的护理工作包括:及时与患者交流,使患者的紧张感退却,消除患者的情绪,使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有所加强。除此之外,还要为患者增添家属进行陪护,进而使得患者的紧张情绪有所消除,使其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98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30~70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5例,高中20例,初中33例,小学40例。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为心理护理、保持病室的干净、疾病宣教等。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提高专业素质
由于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较快,抢救工作就必须立即展开。因此,对医护人员要求严格,必须掌握专科急救常识和重症护理的知识。还要对常见病人抢救程序熟练;抢救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熟练;抢救药剂量作用熟练,确保分秒必争的抢救患者生命,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降低死亡率,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2.2对便秘护理
①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②晨起多饮水,如凉开水、蜂蜜水、淡盐水等,可促进肠蠕动,产生便意;③多吃水果、豆类、蔬菜,含纤维素食物;④进食植物油多的食物,可以润肠通便;⑤每天沿结肠运动方向按摩腹部4~5次[1],可以达到行气、通便。⑥适当做一些简单的运动;⑦对于多次中风的长期卧床的患者,习惯性的便秘者,在每次排便前几分钟前用开塞露或者甘油栓尖端纵行剪开一口,插入注入直肠内。⑧粪石形成导致了肠梗阻,应戴橡胶手套用手指掏出,可以用中药排便法番泻叶煎水口服;⑨在便秘时,还可以适当的用下剂,如便乃通,具有润肠、降气、通便等作用。⑩老年可以使用坐式马桶,为了防止用力过大,导致腹腔压力升高,心律加快,引发猝死。
1.2.3安全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防止疾病最重要的环节,口服给药方便、安全,是预防与治疗重要手段。作为心血管科的护士,不仅要熟悉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作用、剂量规格、给药时间、使用方法等常规,还必须高度重视其毒副反应的表现、禁忌证的种类、注意事项的规定,严格遵医嘱给药。由于老年心血管患者并存疾病比较多,服用的药物种类复杂。由于老年人年龄偏大,记忆力较差,护理人员必须严密监督。首先,确保患者准时服药,发药人员,监督提醒患者服药,以免患者遗忘漏服,给患者讲解正确的服药方法。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能服用自备的药物,解释擅自加服自带药物的危害,告知患者药物间不合理配搭,不仅影响疗效,还对身体带来伤害。安全用药注意事项:如使用洋地黄类药,使用前测心率,<60/min,遵医嘱决定是否减量或停用,若继续给药,必须严密监察心率变化;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时也要严密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异常变化[2];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给予静脉使用,要严密掌握滴速,观察血压的变化;在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观察尿量及其中的电解质变化;而扩张血管的药物,就要定期地测量血压、控制药物浓度、使用时间等。尤其要重视新药的使用前,不仅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还要注意配伍禁忌,而且要重视新药的使用后,组织护理人员多次反复学习、讨论,力争把用药风险消除在萌芽之中,把用药风险预见在萌芽之前。
1.2.4压疮的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皮肤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压疮,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乏营养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由于老年患者,受疾病的影响和年龄的增长,皮肤变松弛干燥,皮下脂肪萎缩变薄,营养不良等,导致老年患者成为发生压疮的多发人群。因此,预防压疮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之处。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全身营养,加强全身的局部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或家属要协助患者定期翻身,如可以下床活动者尽量多下床走动;保护骨隆突和支持身体空隙处,避免摩擦力;要保持患者皮肤清洁,要经常用温水擦拭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刺激。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才能有效的减低压疮的发生率。3、讨论
70多岁的宫大爷最近不知怎么回事,两只脚都肿了起来,走路时脚底有股刺痛的疼。宫大爷以为是自己锻炼时,把脚底碰伤了,于是买了扶他林在家抹。可三四天过去,双脚没有一点消肿的迹象,而且越来越痛。到医院检查,老年病科赵大夫告诉他,脚肿是老人常见的一种现象,引起脚肿的原因很多,不少还是疾病的预兆,因此要认真对待。
引起老年人脚肿的原因有两类,一是器官衰老,功能减退引起的:
人到老年,不仅外貌出现衰老,而且内脏器官的功能也在减退。主要是由于心脏排出量减少,肾脏血流量下降,皮下组织松弛,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内的液体流向细胞外的皮下间质,所以导致出现浮肿。由于脚处在人体的最下部,受地球引力的影响,血流向上阻力大,站立时间过长,水肿明显加重。临床表现为:
1.特发性脚肿:多见老年女性,多双脚同时出现,程度较轻,常在站立时间较长或劳累时出现,若平卧或休息后可逐渐消失。
2.功能性脚肿:多见于老年女性,一般不严重,可以间歇出现,一般持续数年,有的病人脚肿与季节有关,但与无关。至今原因不明。
另一类是各种疾病导致的,包括:
1.营养性脚肿:由于老年人进食较少,消化功能减退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医学论文,导致身体营养缺乏,这时病人常伴有贫血,同时因免疫功能减退而易发生感染性疾病,也可因维生素B1缺乏而出现手脚局部发麻。这时常常出现下肢及全身浮肿。
2.心源性脚肿:这是因心脏功能减退所致,尤其是右心功能不全者多见。这时检查心脏可发现有器质性杂音和心脏扩大等病理性改变论文怎么写。临床表现为:浮肿从两下肢踝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全身。老人还会有心慌、气喘、憋气等现象。肝硬化时,也是先从两下肢浮肿,以后出现腹水,最后全身浮肿;肾脏疾病的病人,也可以出现下肢浮肿,不过,一般先从两眼睑或颜面浮肿开始,然后再发展到全身。在脚跟、脚背轻按一下,肿胀处即凹下,肌肉像失去弹力
3.下腔静脉性脚肿:这是由下腔静脉回流不畅而引起的脚肿,常是一只脚先肿。多由于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或盆腔内发生肿瘤压迫下腔静脉所致。
4.男性老年人如果患有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炎症,个别老年人患膀胱肿瘤,由于尿潴留引起肾功能不全,最终出现下肢浮肿。
5.痛风引起的脚肿,临床表现为:大脚趾、脚跟及膝盖部分会突然红肿胀痛,关节发热,疼痛难忍。
老人出现脚肿,应该先去医院检查,找出脚肿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如果脚肿并伴有剧烈疼痛,应该去医院骨科检查;如果是脸部也有肿胀,就要去肾内科检查;如果伴有心慌、气喘、憋气,该去心内科检查;若其他症状不明显,那老年人应该去医院老年科检查。
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了细菌测试,在测试明确了病原体的情况下采取具有针对性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程度采用不同的静脉用药和口服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对呼吸困难的患者采用吸氧治疗,以此来稳定患者的身体基本机能。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需要采取氨茶碱0.25静脉滴注,在治疗过程中如有过敏反应者就需要在测试过敏源之后及时调整用药。在患者病情减轻的情况下,还需要1周左右的巩固性口服用药,同时需要10天左右的营养支持。
1.2统计学分析
本文结果均使用SPSS13.0forWindows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本组的360例病例全部做了细菌培养,其送检率为100%,同时检出302株菌(部分患者出现多次感染多次送检)。通过对患者进行药物控制治疗,大部分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均有所减轻,但也有重症患者在其他基础病的影响下死亡。根据临床资料分析,部分患有严重基础病的患者,由于其自身的多种综合性疾病让其病症变得更为复杂。在本组病例中本均采用了抗感染药物,其中静脉药物为31种,口服药物为24种。在用药前均对患者进行了抗敏性的测试,根据患者的抗过敏性及耐药的反映对用药进行适当调整。
3.讨论
3.1临床使用抗生素注意事项
本组病例中患者全部为老年患者,其身体的基本机能处于一个较弱的状态,如果过量的使用广谱抗生素,就会让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失调,影响了正常的身体代谢功能,并减弱患者较弱的身体抗病机能,严重者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总之,在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上尽量避免大量使用抗生素。同时对患者在用药后的危害要及时调整,必须确保老年患者身体免疫力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坚持对老年患者身体指标进行全面监控,做到疾病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