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2-03-31 06:24: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员工离职分析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员工离职分析报告

篇1

我国高职院校当下正处在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期,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中普遍地存在着重“做事”忽视“做人”、重“技能” 轻视“人文”的功利主义倾向;在高职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人文教育缺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意识淡薄的“雾霾现象”,远没有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着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水平,也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交职院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破解学院在人文素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内涵建设步伐,我们申报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理工科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GH12599),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发出调查问卷700 份,收回624 份,回收率为90.5%。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涉及人文素质状况、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和文学艺术素质状况等方面。本次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问题全为客观题,题型以单选题为主,多选题为辅。

二、分项调查情况

1、人文素质状况

调查数据表明,有93.6%的学生对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及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认知到位,希望在大学期间掌握一门技能的同时,自己的内在素质和综合能力相应得到提升;有74.7%的学生认为自身的人文素质一般,有所欠缺或很差。22.%的学生认为社会环境、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师素质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2、思想道德素质状况

(1)政治思想。从调查中了解到,学生普遍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关心时事政治,但40.8%的学生同学因受社会上的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偶尔会关注时事政治,但没什么兴趣,甚至很少关注。(2)理想信仰。从数据中可以看出,89.2%的学生人生有理想,生活有目标,愿意承担责任,愿意报答父母。有31.6%学生安于现状,没有太多的想法,时常迷茫,得过且过。(3)道德崇尚。69.7%的学生重视传统美德,是非分明,但思想很现实,社会公德意识薄弱、道德行为实施的能力较弱。85.9%的学生存在着乱扔果皮纸屑、在公交车上没给需要座位的人让过座和对陌生人脏话连篇的现象。有40.9%的学生认为社会风气是影响大学生道德信仰缺陷的重要原因。(4)人际交往。大部分被调查者的学生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虽然能够用真诚、友爱、信任等积极的态度与别人交往,但部分学生对各种社会思潮缺乏辨别能力,心理较脆弱,容易以偏概全。54.1%的学生认为现在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金钱关系或相互防范的关系。

3、文学艺术素质状况

64.9%的学生认为文学艺术素养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知道自身缺乏应有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49%的学生参与音乐会等艺术类活动的原因是比较好奇,图个热闹。调查数据显示,有53.3%的学生勉强可以背出十五首左右的诗词。

三、调查结论

由于受传统教育文化和观念的消极因素影响,部分学生中也存在着“政治思想正确,但心理不健康;爱党爱国,但对职业不忠诚;终生从事的职业,却缺乏职业道德;自尊心强,但不知道尊重他人”的现象。

基于此,我们认为理工类高职院校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推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1、观念更新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

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的方式与行为,也决定着教育的质量与结果。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发展人,而人文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中最基础的部分,它在学校教育中的基础和优先地位是不可或缺的。技能素质是立业之基,人文素质是为人之本,只有具有人文素质教育的职业教育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人文环境的熏陶,可以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做人”与“做事”有机融合,“成人”与“成才”并重,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领导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关键在领导。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理工类高职院校领导要高瞻远瞩,准确把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充分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努力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倡导者和先行官。实践证明,书记院长的正确教育思想,先进的人文教育理念一旦为全体教师所理解、接受,整个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方向就更加明确,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将更加高涨,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才能植根于广大教师的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

3、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前提

教师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其人文素质以及人文精神的丰厚,直接影响到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教师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有效提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专业课教师应该注意挖掘专业课内容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要教育学生懂得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掌握“怎么做”的技术性问题,还要教育学生懂得“为谁做,为什么做”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有意义”等价值取向方面的问题。

4、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是核心

要想培养出“既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又具备远大的个人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的高职毕业生,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创新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做到职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开展相应的人文与社会科学教育。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深化和巩固专业知识,培养和建立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等职业道德,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营造浓厚的校园职业人文氛围是重点

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合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文精神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要加大人文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更新、增加教学设施、图书视听资料及人文景观设施的建设,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二要举办系列科学、文化、艺术讲座,开展人文知识竞赛,使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感,娱乐身心的作用。三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新传媒工具,积极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加强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努力提高职业人文素质,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今天都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 吴锵.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到人文素质教育:兼论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 刘刚.问题与路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文教育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篇2

2008年武汉市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67.53%,是武汉市2000年就业报告以来高校就业率首次跌破70%,创9年来最低。

一、就业心态

1.应届大学生就业心态准备。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新职业人,其就业心态还不成熟。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对社会化的职业行为一点认知欠缺,进入社会后其行为还保持在校生的状态,难以适应。企业引进应届大学生,进行企业宣讲,有意无意的回避了企业不好的一面,学生则只关注企业好的一面,对社会复杂的一面缺乏判断和包容心,进入企业岗位后落差较大就会迷茫和失落,产生不平心理。如笔者所在集团每年引进的大学生前三月的离职率达到40%,根据座谈反馈来看,其主要因素就是不理解企业行为,对社会人际关系理解单纯。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就业前需积极准备,积极参与社会职业人心态辅导教育。

2.择业心态校正。刚入社会的大学生,有其自身的优势,有宏大的梦想,有独立的思维,有强烈的自信(或许还有少许自负),也缺少持续的刻苦,执着的坚持和强烈的企图心。随着进入社会时间变长,角色在转变,当初的梦想变的模糊,独立思维因为社会信息的大量获取而变得不再条理清晰,自信也因为琐碎的工作事项而变的淡漠,与此同时刻苦努力却只在部分人身上得到加强,并持续执着的得到提高,这就是为什么只有部分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迅速进入状态并取得进步的原因。这部分人成功转化了角色,清楚到认识到进入社会就是一次重新开始,是二次学习,只有选定了职业方向就会持续且努力的去学习和跟进,这个阶段其择业的职业心态是学习和坚持心态,通过“心态影响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帮助自己清晰职业发展的方向。

3.持业心态培养。随进入社会时间的加长,职业人开始考虑职业发展,这个阶段由于外界各类影响因素繁多复杂,职业人易产生迷茫,不清楚该如何做出选择,良好的职业心态是其持业阶段做出正确选择的基础,只有培养出阳光的心态才能以一种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取得职业进步。

持业阶段需培养的心态有以下几种:

(1)积极的心态。事物永远是阴阳同存,积极的心态看到的永远是事物好的一面,消极的心态只看到不好的一面,这个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人尤为重要。积极的心态能把坏的事情变好,消极的心态能把好的事情变坏。

(2)谦虚的心态。谦虚是人类最大的成就,只有虚怀若谷的人,在持业过程中才会感恩周围的一切,包括坎坷、困难和我们的敌人,通过这些磨练不断获取动力。越饱满的麦穗越低着头,拥有这样的心态,面对一点点成就的时候才有动力去执着追求更高的目标。

(3)付出的心态。舍就是付出,职业人要有是为自己做事的心态,舍的本身就是得。在职业发展中,付出是必须的,没有付出就没有进步,不断给自身增加筹码,才有机会和市场谈判。不愿付出的人,总是省钱、省力、省事,最后把成功也省了。

(4)坚持的心态。要坚持提升自己,剩者为王。当今社会,时间在那里,成功就在那里。只有执着的坚持,在遇到坎坷的时候才会反映出良好的状态,这是坚持的心态。遇到困境放弃者事业即可失败,坚持剩者为王。

持业阶段需规避的心态有以下几种:

(1)投机的心态。不断的选择开头,最后是损兵折将,投机的人总是期望获得大于付出。进入职业发展期,职业人面临很多机会和选择,当投机带来的诱惑远远大于脚踏实际带来的收获时,有投机心态的人就会做出投机行为,可能一时得逞,长期来说,取得不了坚实的提升和发展。

(2)试试看的心态。机遇的特征是唯一性和时限性。试试这个,试试哪个,看哪个能成功,这种心态不可取。面对机遇必须及时抓住,实在切实确定的条件下取得,而不是进一步退一步,原地踏踏步,三试两试,机会就永远的失去了。

4.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现象:是指职业人情绪失落、心态疲惫的一种心理现象。总的来说,职业倦怠是种综合的职业心态失衡。其产生原因是:(1)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随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内容逐渐熟悉,新鲜感渐渐淡去,职业前景一目了然,这时就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2)内心原有的职业认识和新近出现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3)部分职业人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

二、针对以上现状,获取持续职业发展须有

1.认清职业阶段,平衡心态。职业规划是对个人与社会相重叠的部分进行合理规划,使职业发展有步骤的得到提高。在这个规划过程中必须清晰职业发展的阶段,明确心态失衡的关键所在,积极去平衡。如我所在集团离职人员分析:

25岁以下员工职业发展不清楚,不明确,职业心态不稳,任何一个外部原因都会导致心态失衡,选择离开本职工作,选择重新开始,30岁以上人员,则职业心态比较稳定,选择离开本职工作,多是因为企业管理问题,选择其他发展机会。在各职业发展阶段应该分清心态失衡的原因,尽可能回避不正确的职业心态导致错误选择,走错路,走弯路。职业发展初期不要因为看不惯企业,看不惯社会而放弃积极面对;职业发展中期不因为一些琐事而轻易放弃坚持。

2.积极修炼,加强心态培养。良好的心态是通过艰苦培养、锻炼出来的。在职业发展过程要不断提高自身修炼,健全思维模式,提高对待事物的层次,培养建立起阳光的职业心态,促进职业发展。如前文阐述的持业阶段的需培养的心态和需规避的心态。

3.克服职业倦怠,获得职业动力。职业倦怠再所难免,关键问题是如何克服职业倦怠,获得新的职业发展动力。勇于从“谋生手段”、“混饭吃”的状态中挖掘新意,克服职业倦怠的困惑,寻求新的职业心态平衡,获得新的职业发展动力,以我不成功是因为我还不努力,还不深入的心态继续职业探索,获得职业发展新契机。

综上所述:命由天定,运由自造。命运是通过观念――心态――行为――习惯―― 性格――命运一系列行为来实现,相信命运就从观念转变开始,从心态培养落实做起,使自己成为有成功潜力的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