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23:59: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少先队礼仪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明确普通礼仪
提高学生行为规范
少先队大队部开展了争当“礼仪小标兵”的活动,分别对进校礼仪、仪表礼仪、课间活动礼仪、尊师礼仪等项目进行评价。每学期期末,在逐项测评及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评出的学校“礼仪小标兵”,颁发荣誉证书。开展这项活动的社会反响很大,对队员的促动更大,少先队员自觉遵守礼仪规范,人人争做“礼仪小标兵”,成为自己的行动。
二、夯实少先队礼仪
提升队员礼仪规范
就少先队礼仪本身而言,它们既包涵着生动、形象的教育内容,又是外露的表现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体。
1. 开展系统的队知识教育,促学生知。
学校通过开展如一年级的“五知四会”、二年级的“入队十知道”、其他年级的“红领巾月”等系列少先队知识教育,同时结合队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等,让学生对少先队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通过不断地螺旋式上升的教育要求,不断加深对少先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加深对少先队的感情。
2. 开展队礼规范训练,促学生行。
学校少先队通过班队会课的强化训练、中队会的检验展示、日常校园内外的行为展示,切实强化少先队礼仪规范的训练和养成,促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习和感受礼仪的真正内涵。
学校在开展少先队礼仪教育的途径上,突出“主体性”,即以队员为主体,使少先队礼仪教育活动在空间上、时间上有更完善的保证,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舞台。对少先队礼仪教育与训练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近”、“严”、“细”、“活”。“近”:贴近儿童,融入生活。“严”:严格训练,突现队性。“细”:处处细心,尊重主体。“活”:灵活运用,实践创新。
3. 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促学生知行统一。
学校在开展少先队礼仪教育中,充分利用少先队已有的组织形式、教育阵地等,让学生进行少先队礼仪教育的体验,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如入队、离队、迎新、选举小干部、每年一度的少先队大队干部竞选,包括少代会的召开,都是少先队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
少先队大队部和各中队通过队的主题教育,通过日常的队课、队会、队长学校,通过开展“红领巾月”活动,通过办好队报、队刊、红领巾广播台,通过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等,让队员比较系统地学习和体验队的基本知识,使用和规范队的礼仪,以增强少先队的组织观念和荣誉感。
少先队大队部和各中队通过队室、队角、鼓号队、红领巾值勤岗、红领巾志愿服务岗、社区清洁家园活动、军营一日体验活动、夏令营、手拉手活动等综合性实践阵地对队员进行教育和训练。
三、注重少先队仪式教育
增强学生组织责任感
少先队礼仪不同于普通礼仪,是一种规范的庆典礼仪,是在一种正式的场合使用的集体性的特定礼仪,其中蕴含着少先队员参与其中的一种荣誉。它与国家庆典、国宾检阅等仪式相类似,更多的体现的是组织意识、组织荣誉等集体观念的树立和体验,是公民归属感的体现。少先队礼仪教育是体验和习得正式礼仪的重要途径。
1. 开展仪式教育活动,提升仪式规范化。
学校实践的重点是少先队的仪式教育与训练。如大队活动列队仪式、少先队入队仪式、中队建队仪式、小队建队仪式及与此相关的少先队组织教育。
例如,少先队在重大的节日、纪念日组织集会,或者举行大、中队活动,都应该举行规范的列队仪式,进行“三级报告”。少先队的礼仪队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队形的排列组合,更重要的是一种昂扬的斗志、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的再现,是一代少年儿童高度组织纪律性的具体展示。
在研究中,我们归纳了少先队仪式教育的五个基本要求:一要贯穿组织教育的内容;二要体现队的标志文化;三要规范队的仪式程序;四要创新的活动形式;五要关注环境的渲染。于是,我们重点设计并实施了五大仪式,形成了周浦镇小学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基本序列。
这五大仪式既涉及了少先队员成长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又反映了少先队礼仪教育的基本特色。如一年级的儿童团入团仪式,要求做到“五知、四会”,完成“苗苗章”的达标要求,争获“苗苗章”。二年级的入队仪式,要求做到“六知、六会”,参加“五个一”活动。三年级通过中队建队仪式,健全少先队中、小队组织,知道中队集体是队员的家;学会服从集体、以我所能,为集体尽责任、做贡献。四年级的红绿领巾结对仪式,通过建立友谊中队,知道关心他人是每个少先队员的责任。五年级的队员面临着小学毕业,即将与中队告别,举行中队的话别仪式,激励队员热爱少先队,继承和发扬少先队的光荣传统,树立为队旗添光彩的意识与志向。此外,我们还分别制订了《礼仪教育实施方案》、《少先队员礼仪规范》、《少先队员礼仪手册》等。
关键词:少先队;文明礼仪教育;德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432.51;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11-01
文明礼仪是一种人格品质,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讲文明、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礼仪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靠后天的教育。“少年强则国强”,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少先队员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文明礼仪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少先队员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人们比较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意义,但百密一疏,有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学校为了升学率,有意无意地忽视文明礼仪教育。这些学校常常只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成绩,不太关注学生的文明礼仪问题。其次,文明礼仪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时被忽视。部分家长为了生计疲于奔波,几乎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得一些学生的文明礼仪知识比较欠缺。再次,部分学生对文明礼仪认知不足,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不是很强。比如,个别学生随地扔垃圾,不愿意帮助别人,过马路时对红灯视而不见,等等。
二、少先队员文明礼仪教育的相关策略
中国人向来注重礼仪,礼仪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精神骨髓之中。要让中国的礼仪文化传承下去,青少年学生肩负着重要责任。因此,学校要重视文明礼仪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
(1)在课堂上做好文明礼仪教育工作。要让学生有礼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懂礼仪、知礼仪。课堂是传授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授礼仪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礼仪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礼仪、如何做才合乎礼仪。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除了要对传统礼仪进行讲授,还要与时俱进,对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礼仪进行讲解。在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礼仪教育课程内容,保证礼仪教育实用、有效。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两个方面,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细心体会。要让学生掌握常用的礼貌用语,注重仪态仪表,举止得体,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注重人格与国格。
(2)文明礼仪教育要深刻。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单纯地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要让学生将“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他人为中心”,逐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要让他们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讨。比如,为什么要提倡某种礼仪、为什么有些人缺少礼仪、他们哪里做错了。每一周或者每一个月,教师都要找出礼仪方面的一个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广泛讨论。经过这样的讨论,每个学生都会对文明礼仪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3)注重学以致用。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之后,必须进行生活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比如,吃饭前帮大人准备碗筷,吃饭时先让长辈落座,别人帮助自己要说谢谢,在公交车上要记得让座,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能宽容、礼让他人,能遵守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等等。除了日常的生活实践,教师还要通过礼仪评比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礼仪知识竞赛活动,并对优胜者进行适当的奖励。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礼仪,践行礼仪。
(4)持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文明礼仪教育和传统的知识教育不同,它的情况更为复杂,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比如,人与人相处的礼仪看似很简单,但其中的学问还是挺多的。孩子和父母相处的礼仪,和同学相处的礼仪,和陌生人相处的礼仪,皆有所不同。因此,文明礼仪教育没有尽头,需要持之以恒。另外,文明礼仪教育的持续性,决定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多样性与广泛性。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都比较强,因此,教师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时候,最好采用灵活多样的比赛形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塑造少先队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充分重视少先队员的文明礼仪教育,要让所有少先队员知礼仪、懂礼仪,从我做起,自觉养成讲文明礼貌、讲道德、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国强.少先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我校是一所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受所处地域社区经济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学生自立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缺乏吃苦精神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存在着“家庭衣食富足,个人自立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弱”的缺陷。针对这一现实,我校着力实施以香雪文化引领下的磨砺养成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像梅花那样敢于迎风傲雪接受挑战、刻苦磨练、奋发有为,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在磨练中成才。从2009年至2013年,我校的磨砺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留下了不少的问题和困惑,尤其是如何开展特色系列活动来磨砺学生的心理、意志品格等问题,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少先队依仗队训练时间长,强度大,强调纪律和团队精神,正好能够很好的磨练学生的意志品格。因此,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以科研的力量破解磨砺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难题,更有效地推进磨砺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理清思路 开发课程
1. 建立有效机制,实施科学引领。成立由校长和中层干部组成的领导小组及以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编写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校本教材开发和实施的领导工作,明确责任到编写小组,并组织各小组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编写。编写小组以年级为单位,首先制订出详细的教材编写方案,邀请专家把关,组织研讨,形成共识,再由各编写小组选材编写校本教材。要求编写组成员深入进行研讨,实施每周一研究,每月一汇报,每学期一总结,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2. 注重培训,强化教师素质。(1)专家引领。对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的提升。(2)采取参与式培训。少先队仪仗队的训练,更多的是需要老师参与到训练中来,因此,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对老师进行参与式培训,让老师参与到训练的实践中去,更深入地掌握少先队仪仗队训练的要领。(3)开展讨论交流、教师论坛、案例分析等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4)注重教师的反思成长和学校现有培训资源的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
3. 依托骨干教师,倡导全员参与。在编写过程中,以编写委员会、骨干教师为主完成编写方案的制订及教材的编写,其他教师则积极投入到有关工作的调研、讨论中去,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共同修改教材,提高校本教材的编写质量。
三、学科整合 实施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7-0026-02
一、研究背景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劳动使人本身进化得越来越美丽,劳动还让人产生了丰富的感情。前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在全国少工委五届五次全委会讲话中指出:“劳动意识是少年儿童形成完善人格的必备素质。我们开展劳动意识教育,就是要让少年儿童懂得财富是劳动创造的、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方式有很多种,种地、扫地是劳动,读书、学习、思考问题也是劳动。”陆昊同志不仅对“劳动意识”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而且把劳动意识的内涵、外延作了比较明确的阐述,尤其强调了脑力劳动也是劳动。
脑力劳动是劳动者以大脑神经系统为主要运动器官的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对。脑力劳动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运动形式。脑力劳动对创造性地开展自然、社会科学研究有重要作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培养少先队员的脑力劳动意识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对石家庄市裕华区方北小学200名少先队员进行了关于“劳动意识”的问卷调查,其中有7道题涉及培养脑力劳动意识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有35.49%的队员认为“坐办公室”不是劳动,说明有相当一部分队员认为脑力劳动不是劳动;有53.22%的队员认为科学研究不是劳动,说明还有一半以上的队员对科学研究和脑力劳动的理解存在误区;有22.07%的队员能够更深一层地认识到体力劳动者也需要动脑筋,也需要脑力劳动这一道理,知道一切劳动都离不开知识;只有1.74%的队员认为“遇到难题不放弃”是在提高自己的劳动意识。总的来说,队员的脑力劳动意识还很薄弱,也不知道如何培养自身的脑力劳动意识,而且多数队员不理解脑力劳动的艰辛,都片面地想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队员的劳动意识特别是脑力劳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策与方法
所谓培养脑力劳动意识是指教育、引导和启发队员正确积极地思维,科学地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针对少先队员脑力劳动意识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欣赏脑力劳动成果,感受脑力劳动的意义
脑力劳动成果即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及文学艺术作品等。脑力劳动是社会进步的源泉,脑力劳动成果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少先队不仅可以通过“走进世博”“方寸看世界”“脑力劳动成果展”“科学带给我们幸福”等活动,让队员了解当今世界的先进科学、机械、医疗等技术,也可以通过欣赏动听的世界名曲、阅读世界名著等,使队员感受到智慧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这些劳动成果背后的故事,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懂得艰辛的脑力劳动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也能让队员意识到脑力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是辛勤的脑力劳动换来的,也需要珍惜和爱护,不能窃取。
(二)热爱脑力劳动者,了解脑力劳动的艰辛
劳模中不但有从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还有像“水稻专家袁隆平”“数学家熊庆来”“医学家张孝骞”那样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努力工作,默默奉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不断为社会创造价值。引导队员搜集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情况,感受脑力劳动的艰辛。
还可以让队员采访自己身边那些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教师、医生、记者、企业经理、公务员等,了解他们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增强他们对脑力劳动的认识。
(三)培养脑力劳动意识,争当脑力劳动小模范
1.激励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是少先队员的主要劳动,所以对少先队员进行脑力劳动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他们对知识产生无限渴望的情感。我们也要重视对少先队员的脑力劳动方法的指导,激发他们的内动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掌握以简驭繁的基本原理。还要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个人,还是为了民族和国家。
2.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培养少先队员的脑力劳动意识,必须依托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通过走访、参观、宣传、召开主题中队会等形式,开展“方寸寻智者――邮票中的脑力劳动者赞”“小眼睛看三年大变样――访道桥设计者、城市规划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哪个更重要辩论会”等活动,还可以利用少年科学院、红领巾等社团活动,帮助队员掌握脑力劳动的方法,提高队员的脑力劳动意识。
3.开展创新教育
脑力劳动属于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不仅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而且还体现了人的本质特征。因此创新是脑力劳动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激发队员对科学的探究欲。探究欲是人的天性,但往往由于后天教育的不当,这种天性会逐渐被泯灭,所以激发和保持探究欲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要培养队员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当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时,他将会有很大的创造力。最后要提高队员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的能力是无法通过灌输形成的,必须通过其亲身体验,在活动中逐步培养。
4.引导队员积极参与实践
离开了社会,少先队员的脑力劳动意识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要让少先队员紧跟时代潮流,了解脑力劳动成果的最前沿,体验脑力劳动的伟大,体验脑力劳动需要人人参与,体验社会发展人人有责。不断的实践会使少先队员的才智逐步发展,逐步产生创新的精神和愿望,闪耀出创造的火花。因此,鼓励队员从小就能搞小制作、小发明、小改革。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创造性地劳动,进而进行大制作、大发明、大改革。
另外,我们还应该让队员体验到脑力劳动有艰难也有甘甜,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到脑力劳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而不是无聊和痛苦的,更不是一种负担。
总之,培养少先队员的脑力劳动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教育的过程。要通过创新教育等丰富的少先队活动,为队员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脑力劳动习惯。同时也要重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让队员知道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一样是光荣的,不能片面地崇拜脑力劳动,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