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0 00:29: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美术馆工作要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1-014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1.069
煤炭资源是火力发电厂生产运行的基础,火力发电厂大部分的发电成本都用于煤炭资源的采购及储存,因此煤场的管理工作对于火力发电厂至关重要。科学有效的煤场管理措施能够极大地降低发电厂成本,进而提高火电厂的经济效益,但当前我国大部分火电厂在煤场管理中呈现出“重供应,轻管理”的不良现象,煤炭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本文主要从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煤堆体积测量、扬尘污染、煤炭自燃等方面分析火电厂煤场管理方法。
1 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
当前,大部分火电厂的煤场管理都采取人工管理方法,这就使得煤场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煤场基础数据统计不及时、燃煤堆放时间过长,造成煤炭的发热量过低难以满足锅炉的需求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煤场管理的有效性,建立完善的数学化煤场管理系统十分有必要。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模式,煤场的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火电厂的煤炭存储量,可以明确煤堆的位置、存放的时间、煤炭的质量等信息,为燃料工作人员合理掺配煤炭资源提供精确的数据基础,使煤炭能够充分燃烧,降低煤耗,减少火力发电厂的发电
成本。
2 科学测量煤炭储量
我国的大部分火力发电厂在测量煤场煤炭储量时都采取人工盘煤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业量较大,受工人工作时间及工作效率的限制,工作周期比较长,且人工盘煤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因为人为失误造成测量误差。为了降低人力成本、缩短工作周期、提高测量精准度,火电厂在测量煤炭储量时可以使用大型散堆料煤体积测量系统,采用立体视觉测量装置,不会受到时间、人力的限制,通过摄像照明塔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煤场的图像测量采集工作,然后利用微机设备对图像进行拼接,最后通过计算机短时间内迅速精确的计算出煤场的煤炭储量,盘煤效率明显提高。
3 降低储煤场的扬尘污染
煤场内煤炭的装卸、整形、取煤等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影响了储煤场的环境,对储煤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同时还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因此降低储煤场扬尘污染是储煤场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下文主要从干煤棚安装、自动喷淋降尘系统的使用两个方面分析火电厂煤场扬尘污染的管理方法。
3.1 干煤棚建设
干煤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煤堆,防止煤炭资源在雨雪天气受潮,减少储煤场的扬尘污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火电厂在煤炭管理时开始采用干煤棚。干煤棚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四点要求:(1)煤棚内必须保持空气流通,且空气质量必须达标,以满足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需求;(2)煤棚内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保证煤炭运输时的作业空间;(3)煤棚空间面积形态最好保持梯形状态、作业空间线条最好为弧形。现阶段,大部分火电厂的干煤棚都采用横跨度较大、覆盖面积比较广泛、空气流通性好、储存于作业空间充足的柱面结构;(4)由于斗轮机、装机容量不同,干煤棚的空间体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干煤棚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火电厂实际情况设计规划。
3.2 自动喷淋降尘系统使用
自动喷淋降尘系统能够从喷枪喷头中喷出来均匀的雨雾,有效降低煤场空气中的煤粉扬尘,它能够自动旋转,且喷枪的喷射距离较远、范围较广,因此可以覆盖煤场中的所有盲区;可以实现远程全自动控制,方便煤场管理人员的即时操作;拥有多种设定程序,如果部分角落地区难以覆盖,还可以使用手动控制。自动喷淋降尘系统不仅能够减少煤场的扬尘,还能够适当地降低煤堆的温度,防止堆放时间过长或者外界环境温度过高导致煤堆自燃,为发电厂的工作人员降低安全隐患,保护发电厂的经济效益。
4 防止储煤场煤堆发生自燃
4.1 储煤场煤堆发生自燃的原因
煤炭资源在常温下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氧化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大量的煤炭积聚在一起会导致热量聚集,随着煤堆内积蓄的热量不断增加,煤堆的温度会升高,温度的升高会进一步加快煤堆的氧化反应速度,在不断的恶性循环下,煤堆温度持续升高,当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后便会导致煤炭自燃。此外,煤炭资源长期堆积的过程中,煤炭空隙内会产生大量的微生物群,它们的生长过程中可能或产生氢气、甲烷等易燃物质,煤堆温度升高时,也会导致其自燃。造成煤堆自燃的因素有许多,比如煤炭的变质程度、黄铁矿含量、煤堆的形式、外界的气候环境、风向等。一般情况下,高煤阶煤如贫瘦煤、无烟煤等长期储存,发生自燃的现象较少,但褐煤、长焰煤等种类的煤炭资源随着变质不断降低,比较容易发生自燃;此外,煤粒间孔隙较大、煤炭中水分含量较低、外界温度较高、煤堆中混杂着油毡、废纸等易燃物品、空气流动量较小等都容易引起煤炭自燃。煤炭自燃不仅会给火电厂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防止煤炭自燃是煤场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4.2 防止煤堆自燃的有效措施
4.2.1 合理组堆。防止煤炭自燃的措施应该从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进行考虑:温度、氧气及火源。煤炭资源在堆放过程中应该保证煤场地面干燥坚固,不存在炉渣、油毡、废纸、干煤粉和其他易燃物质。为了方便煤场排水,煤场地面应该有一定的坡度,防止长时间堆积后温度变化较大,煤堆不宜过高;煤炭堆放应该避开地下的热水管道、蒸汽管道等相关热源;不同的煤种应该按照相关参数分开堆放;为了尽量减少煤堆的氧化反应,可以在煤堆上加一层煤基覆盖层隔绝空气,注意煤基覆盖层不能影响煤堆的散热。
4.2.2 定期测量煤堆温度。煤堆自燃需要经历潜伏期、高温期、自燃期三个阶段,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通过控制煤堆的温度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煤炭资源自燃。火电厂燃料管理部门应该安排固定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煤堆的测温工作,合理分布测温点,测温工作完成后,要记录测温时间、区域、煤堆温度等相关信息,一旦发现某部分煤堆的温度接近自燃点,即刻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自燃现象发生。此外,控制煤堆温度时严禁使用灌水降温的方法,防止灌水量不足,灌水程度不均匀导致温度热量迅速蔓延。
4.2.3 缩短煤炭堆放时间。煤炭长时间储存容易引起自燃,且煤炭氧化也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火力发电厂在煤炭使用过程中应该避免发生烧新煤存旧煤的不良现象,新旧煤分开堆放,缩短煤堆的存放时间,防止煤炭资源变质的同时,减少热量损失。
4.2.4 合理储备。火电厂在煤炭储备的过程中,不能盲目采购,致使火电厂煤炭资源不足或者煤场中大量煤炭资源堆积。煤炭资源不足会使电厂发电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影响电厂当地的正常供电;煤炭资源大量堆积又容易造成煤炭资源自燃,还会增加火电厂资源采购成本。因此火电厂煤炭资源的储备必须根据电厂实际的需求量及电厂所在地煤炭供应量合理采购。
5 结语
火电厂煤场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煤炭资源及煤炭热值的损失,降低煤场的资源管理成本,提高火力发电厂经济效益。因此燃料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煤场管理方法的研究,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实现火电厂煤场管理目标,增加火电厂核心竞争力,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向学军.论述火电厂煤场管理工作要点[J].行业踪迹,2013,(8).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查为契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我委部门职责,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暨爱国卫生工作,提高全民文明卫生意识和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人居环境,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市直文化系统文明创建暨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活动时间
本次活动为2012年全年。
三、创建重点
按照《省卫生城市标准》,我委“创卫”的重点是中心城区文化市场生产经营场所、委机关、所属企事业单位等。
四、活动内容
(一)加强文明创建、卫生健康知识等宣传教育
2012年是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工作,结合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爱国卫生月、爱国卫生法制宣传周及有关中心工作,以“创卫工作人人参与、创卫成果人人共享”为主题,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电子屏幕、宣传栏、简报、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贴近生活、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文明创建暨爱国卫生工作的宣教活动,广泛发动干部、职工、人民群众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入创建活动。
(二)开展文明创建暨爱国卫生运动的综合治理
1、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丰富载体,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结合实际开展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卫生保健、控制吸烟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影剧院、图书馆等主要公共文化场所设有健康教育专栏。切实加强控烟宣传,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禁止吸烟。
2、抓好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市文化馆、市美术馆(书画院)、市徽剧研究中心和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要围绕各自的职责,认真做好场馆开放,文明执法,履行好工作职能,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有序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加强各单位办公大楼院内清扫保洁,做到定期冲洗,经常检查,确保办公楼院干净整洁。
3、切实做好单位和小区卫生。建立完善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设置专(兼)职卫生人员,组织职工做好内外环境卫生。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无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现象。添置必要的垃圾箱等清洁卫生设备,对已损坏的应及时修理或更换。对垃圾箱、洁具、排污管道应切实落实定期或按需清掏、擦拭的要求。
4、落实“门前三包”工作。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落实专人负责卫生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门前三包”工作的落实。
5、加强车辆停放管理。要集中力量对各单位大院内各类车辆的规范管理,杜绝各类车辆乱停、乱放现象。
6、积极开展四害防治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防治方针,科学合理用药,有效控制“四害”孽生地,切实做好灭鼠、灭蚊、灭蝇、灭蟑工作。
7、认真开展联系点工作。各单位要大力支持联系点开展环境整治、卫生创建、改水改厕、病媒生物防控、卫生宣教等工作,定期督导指导联系点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五、措施和要求
我局把学习贯彻十精神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起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依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思路,以全县基层公共文化为重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推动文化建设、文化服务、文化惠民向乡镇和农村倾斜、向群众倾斜,不断提升全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大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力度,加强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出一批深受苗乡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扎实推进我县文广新工作全面发展。
二、公益文化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1、加大文化惠民工作力度,全面推进“两馆一站”的免费开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一是努力提高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顺利实现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定级。改善电子阅览室设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全面开放图书馆外借窗口,免费开放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成人阅览室,开展图书服务周、宣传月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向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苗族自治县图书馆网站正在筹建中,网站整体为标题型框架,设有:苗族自治县图书馆概况、农家书屋、文化共享、数字读物、视频点播、活动展览、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文广新局九个导航栏目。首页采用最尖端的网页动画制作软件FLASH及FIREWORKS。二是依托文化馆资源,免费开放舞蹈室、美术室、摄影室、音乐声乐室、老年活动室。三是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基本完成,检查验收工作稳步开展,积极与对口部门衔接,落实免费开放的设施设备和资金。
2、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工作,确保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程落实到实处。今年我局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一共为两项,即:覆盖户数13461户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90个“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程,截止到5月底,已累计完成“村村通”安装4194户,完成全年任务的31%。预计到6月底能完成全年任务的50%以上。90个“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任务已分解到各农家书屋,只要上级配置的出版物一到位,马上就能补充更新到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全年任务3117场,3月至5月23日止完成放映场次602场,完成全年任务的19%。争取在6月底完成总任务的50%。确保全年放映任务的足额完成。
3、立足本土,结合实际,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办大文化格局。坚持“专兼结合”,加强对业余文化队伍和骨干的培养,通过发展壮大业余文化队伍,带动和影响更多群众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建立分级培训机制,县里培训乡镇文化骨干,乡镇培训村文化专干,通过乡、村广泛开展文艺汇演和培训,创作出一大批高质量的节目选送县进行全县性的比赛,再从获奖的节目中挑选优秀节目送到市参加比赛。形成村、乡、县三级联动的架势,拉动全县百花齐放的群众文化生活。文化馆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联合县老年大学联合举办声乐培训班2期。协同乡镇综合文化站组织开展了各门类的艺术培训班6期,为我县农村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艺骨干。通过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为我县培养了各类文化艺术人才,为繁荣群众文化储备后备力量,收到了良好效果。
4、以非遗文化为重点,扎实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加强宣传引导,4月至5月份深入开展我县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自查工作,完善我县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吊龙”的各项保护措施,建立非遗展览示范窗口。准备迎接省、市非遗中心的审核。与此同时积极向相关部门为省级项目争取保护资金,积极筹备“杨家将故事”、“油茶习俗”国家级项目和市级项目“庆鼓堂”、“苗绣”的申报工作。
5、文物普查、保护、修缮工作不断加强,苗文的保护工作有新进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要求,在我县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国有单位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现已完成我县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准备工作。按照市人民政府要求,完成我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信息进行收集任务。为进一步落实省市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巡查的精神,切实抓好文物保护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制,文物局筹集2万元专项经费,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圣庙水电线路全面进行改造,消除了安全隐患。大力加强考古发掘工作,对古苗文摩崖石刻群进行更深层次的调研,多次实地考察,与文保小组成员及当地村民座谈,确定保护条列,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与省文物局衔接,为下半年省文物考古所进驻古苗文遗址考古发掘打好基础。
三、社会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以“欢乐潇湘,魅力”为主题,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1、广场文化活动经久不息,民间文艺团体发展欣欣向荣。以儒林广场为中心的广场文化活动,夜夜有内容,周周有主题,“魅力,欢乐苗乡”主题活动不断。“福龙名都杯”歌手大赛的成功举办,扩大了影响,发现了人才,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2、积极筹备“欢乐潇湘”和“两节”等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3月26日市“欢乐潇湘”活动动员会后,我县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召开了县委常委会专门研究部署,县人民政府安排专项经费20万元,我县以“欢乐潇湘,魅力”为主题,以服务社会,引导风尚为宗旨,结合“两节”的举办,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白毛坪、茅坪等乡镇先后举办了文艺汇演和广场舞选拔赛,我县从社会各界选调优秀文艺人才组建演出队伍,现已紧锣密鼓地进入文艺创作和节目排练阶段。届时将为我县承办“第二届中国大桂林旅游湘桂原生态风情节暨第十六届山歌节”。奉献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大餐。
四、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1、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完成年度审核工作。文化体制改革后,为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促进广大文化经营单位守法经营,我局依法对全县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012年全年的经营活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查,对年度审查合格的67家经营单位,建立了管理台帐,并将经营单位基本信息录入全国文化市场基础信息系统,为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打下了基础。
2、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严查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保护知识产权。在3月份,制定了我县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方案,从2013年3月至10月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查堵政治性有害出版物等专项行动。对各种非法出版物露头便打,杜绝传播。3月上旬我局联合教育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对全县51所学校进行了春季中小学教材发行专项整治行动,规范了中小学教材发行渠道和途径。4月份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了学校周边秩序整治。为保护知识产权,根据国务院、省、市使用软件正版化工作要求,于5月3日至14日对全县64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了软件正版化自查整改工作,全面了解全县1275台办公用计算机的软件安装和使用状况,为全面推行软件正版化奠定了基础。
五、存在的不足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因为旧城改造,原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局、文化馆大楼被拆除,文广新局机关一直在外租用简陋的场地办公,办公设施落后。文化馆租用白云洞的场地进行办公和实施免费开放,无符合现代演出各专业需要的设备。图书馆是馆舍陈旧,设备跟不上发展需要,藏书更新太少。文物局办公场地狭小,馆藏文物的库房简陋,“文保”安全设施设备不齐全。
2、局机关人员配置不到位,无法确保工作正常运转。2012年文化体制改革后,在原文化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的基础上组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内设五个股室,核定人员编制10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员一直未能到位,现局机关仅有局长1人,副局长2人,工会主席1人,从二级机构及乡镇文化站借调4人(其中有两人已借调6年)。而文广新局的行政事务又相当广泛,责任重大,因人手少,造成工作被动。
3、文化队伍参差不齐,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我县文化队伍主要存在“年龄偏大、专业人才缺、离退休人员多”等现象。整个文化系统基本是“60后为主,70后补充,80后少数”。专业人才缺乏,急需人才难以引进,文化工作效果不佳。去年文化体制改革,原电影公司、广电31名离退休人员分流至文广新系统,导致文广新系统离退休人员增至66人,是在岗人员的1.5倍,负担沉重。
4、财力的支持力度还须增强。经费不足已是多年来困扰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建设总投入有限,全县民族文化事业经费的“蛋糕”太小,分配不均衡。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经费,安排不足,难以发挥作用。二是干部职工工资待遇与我县同等事业单位还存在差距。三是业务经费投入有限,要求县政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
5、文化体制不顺,管理乏力。文化体制改革后,打破了原来的工作运行模式,文广新局与电视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之间的工作关系紧张,三者之间缺乏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有时还需县政府出面协调才能解决问题,文广新局无法行使“三定”方案所明确的工作职责和行政范围。同时乡镇文化站“四权”下放后,削弱了文化行政部门的垂直管理作用,对基层文化工作推进乏力,大部分乡镇文化专干的主要工作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乡镇计生、国土、综治等方面工作去了,造成基层文化管理不到位。
六、下半年工作要点
1继续抓好群众文化生活,搞好社区和机关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参加“欢乐潇湘”、“全省广场舞大赛”活动,协助县政府办好“第二届中国大桂林旅游湘桂原生态风情节暨第十六届山歌节”。
2、全力做好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和培训工作,建成苗族自治县图书馆网站并投入使用,完成送戏下乡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
3、举办全县文化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法制培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确保文化市场稳定繁荣。
20*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03.27亿元,同比增长34.3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0.26万元,同比增长33.49%。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790610万元,比上年增长33.81%,其中市直完成568094万元,同比增长33.56%,新区完成222516万元,同比增长34.45%;市本级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6480万元,同比增长34.02%,其中,市直完成168268万元,同比增长32.63%,新区完成88212万元,同比增长36.75%。
20*年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支出138.80亿元,同口径增长47.1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0.95亿元,同口径增长29.04%。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支出717550万元,同口径增长47.85%,其中:市直完成618826万元,增长66.65%;新区完成98724万元,增长33.41%;市本级完成一般预算支出321179万元,同口径增长27.91%,其中:市直完成260364万元,增长29.72%,新区完成6*15万元,同比增长20.69%。
二、20*年财政主要工作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以党的*胜利召开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好更快”发展为基调,务实创新,克难奋进,紧紧围绕“六个坚持”的总体思路,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圆满实现“两率先、两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奋斗目标,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市财政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支持经济发展和做大财政蛋糕“同步”,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更加稳固。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投入结构,充分发挥财税杠杆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导向作用。财政经济政策进一步完善,20*年全市安排扶持经济发展支出7.52亿元,重点用于支持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消耗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促进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专项资金效益进一步提高,围绕全市加快规模企业、品牌经济、中小企业、开发园区发展等战略举措,实施财政专项资金配套、奖励、贴息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市直筹措各类财政专项资金7000万元,有效引导和吸纳积聚社会资金投入。自主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突出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政策,市直科技三项费用和挖潜改造支出分别增长33.33%和14.13%,并争取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9500万元。财税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建立健全动态化管理的财政支持企业发展项目库,出台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相关政策,筹措企业改革专项资金2.2亿元,确保金河纸业关浆转产工作平稳进行。
(二)坚持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结合”,公共财政覆盖“三农”的力度不断增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建立健全财政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支农惠农投入力度,20*年全市安排涉农支出总量达4.85亿元,较上年增长31.2%,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等各类补贴增加到8743万元,补贴水稻面积144万亩、水稻良种86万亩、新型农机1290台、良种茶园4990亩,财政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突出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全市安排支持农业综合开发、高效农业规模化、科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村劳动力培训等专项资金5100万元;新增农民创业担保基金1000万元,支持612户农户贷款3936万元;落实专项补贴资金1400万元,积极推动农业保险试点,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事业,全市安排农村“新五件实事”专项资金1.44亿元,安排农村水利、桥梁、道路建设资金2.15亿元,改造农村危桥198座、农村道路75公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坚持财政支出保障性和公共性特点“兼顾”,支持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取得显著成效。把民生作为财政保障重点,切实改进与群众生产、生活、生命密切相关的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社会保障“安全网”更加牢固。推进扩面征缴,出台支持抓扩面、促征缴的一系列奖励政策,市级当年筹措养老保险金10.5亿元,基金规模和收支平衡实现历史突破;支持充分就业,全市安排免费培训、职业介绍、劳动力市场建设、小额担保贷款等各类就业再就业资金1.1亿元;保障困难群体,全市安排低保支出3471万元,支持低保提标和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确保病有所治,全市落实新农合补助资金6991万元,市级安排1735万元支持提高居民医疗保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和实施医疗救助。教育优先战略得到充分落实。全市安排教育支出15.42亿元,增长27.19%。积极支持对所有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额免收学杂费,落实生均公用经费补贴资金6500万元;积极支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落实配套奖励资金5100万元;积极支持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补助,市级安排助学资金486万元。文体事业发展迈出较大步伐。全市安排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1.76亿元。市级财政当年安排3521万元,保障市图书馆扩容、文化馆改造、国画院搬迁等重点文化项目,以及全民健身、体育场馆维修改造等资金需求。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初见成效。全市安排环境保护支出1.54亿元,重点支持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发展。市级安排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专项整治资金1000万元,累计淘汰改造燃煤锅炉345台。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市级安排各类城建资金2.95亿元,增长23.23%,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31.5亿元,在确保“南山北水”等城建重点工程投入的同时,安排1.4亿元支持街巷改造、城市道路、危桥改造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当年整治老小区面积42万平方米。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市级安排公共安全项目支出4972万元,支持社区矫正、政法办案、公安“四所”运转及科技强警;市级安排城市公交政策性补贴2000万元,促进公交优先发展;市级安排廉租房补贴2780万元,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10.6亿元,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此外,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防震减灾、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投入。
(四)坚持财政制度创新与规范财政运行“协调”,财政运转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围绕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积极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一方面,市县两级财税管理体制取得新突破。在扩大城区共享收入范围、完善属地征管财政体制的同时,积极配合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制定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地方既得利益,扩大县级财政管理权限和增收积极性。另一方面,财政支出领域各项改革统筹推进。部门预算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新的政府收支科目顺利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效率不断提高,市级15家单位开展公务卡结算试点,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全面推开并向乡镇延伸;以强化采购预算编制为契机,进一步扩大采购范围和规模,全市实际采购金额达10.39亿元,资金节约率达12.22%;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城区建立“一体化”的非税收入收缴系统,首次将土地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预算管理;“金财工程”建设方案正式出台并着手启动。
(五)坚持建设法治财政和绩效财政“并重”,财政事业可持续发展迈出新的步伐。坚持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全面提升公共财政理财能力。财政“大监督”格局初步形成。对外,主动接受人大、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积极落实整改意见,加大财政信息披露力度;对内,建立健全以部门预算为主线,涵盖专项资金、非税收入、会计管理等财政管理各个领域的综合检查机制,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支出的监管。财政绩效评价领域不断拓展。在继续开展再就业资金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开展“产学研”科技资金绩效评价,并注重专家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评价成果对资金使用的导向作用。财政风险防范意识显著增强。积极清理、核对和梳理政府债务,加大国外贷款清欠力度,当年清理回收国外贷款1000万元,初步建立城市建设债务偿债机制。财政基础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积极推行财政项目资金专家评审制、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等各项管理举措,从源头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实施方案,开展行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采购工作,杜绝随意开支、铺张浪费;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建立资产基础信息库,严格资产有偿使用和处置审批,切实提高资产配置效益。
(六)坚持加强干部思想建设和改进工作作风“互动”,“和谐成事”的财政核心价值观牢固确立。把建设和谐财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营造人和事成的良好氛围。以学习*精神为契机,激发奋进作为的内在动力。把学习*精神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符合财政实际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财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公共服务意识,使“比服务、争贡献,比效能、争一流,比素质、争作为”成为财政干部的自觉追求。以打造廉政文化为抓手,夯实廉洁理财的思想基础。在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以“守纪律、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为内涵的财政廉政文化,努力提升财政社会形象和群众满意度,努力创造让群众满意的环境和业绩。以增强团队合力为目标,塑造各尽其能的良好环境。深入实施干部素质提高和资源优化工程,完善以业绩为导向的干部奖惩和任用办法,健全财政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和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打造服务型、责任型、高效型、法治型财政机关提供坚实的人才和组织保障。下午召开的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全市财政、财务系统将有13个单位、35名个人被市政府表彰为全市财税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三、20*财政收入指标安排和工作要点
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13.6%,依据上年实绩完成情况,2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安排16%的增幅,总量分别为235.8亿元和93.1亿元。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安排90.32亿元,其中:市直安排62.5亿元,新区安排27.82亿元;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8.7亿元,其中:市直安排17.67亿元,新区安排11.03亿元。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精神、开启“优化发展、加速提升”新征程的起步年,也是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开创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新局面的开局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振奋精神再创新,科学理财促和谐,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小康*”做出更大贡献。
(一)以促进优化发展、加速提升为要求,进一步打造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经济互动新平台。积极探索公共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路、新举措,20*年全市安排支持经济发展支出8.14亿元,突出支持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软件及信息产业优先发展,首次设立服务业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建立财政、金融互动机制,引导金融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制度,继续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注册资金,扩大贷款规模和额度。健全自主创新体系。市直安排科技三项费用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施鼓励企业淘汰高耗能、重污染工艺、技术和设备的财税政策,对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行财政补助。
(二)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宽领域、广覆盖的财政惠民富民新机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意见,确保新增财力优先向民生支出倾斜。市直20*年安排的公共安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5%、25.5%、21.8%、14.3%、12.6%、11.1%、22%。
更加注重向三农领域倾斜。20*年全市预算安排涉农支出5*34万元。大力支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安排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000万元,安排农业科技示范、科技入户资金600万元,争取农民创业担保贷款6000万元,筹措农业保险补助资金2700万元;支持落实惠农政策,安排各项涉农补贴资金9000多万元。大力支持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安排3200万元支持城乡防洪保安、农桥改造和清洁能源利用;加大农村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全市安排农村新五件实事专项资金1.6亿元。
更加注重向教育领域倾斜。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市直生均公用经费补贴标准,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费提供课本,使全市近24万学生受益4800万元;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向弱势群体倾斜,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全市安排扶困助学资金1100万元;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助学资金制度,使全市1万多名学生受益;进一步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化债任务。
更加注重向社会保障倾斜。加大扩面征缴力度,20*年计划筹措养老保险金12.5亿元,全力落实养老金提标资金,扩大养老保险市区统筹范围;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市直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4800万元,完善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奖励措施,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统筹城乡社保事业,安排10112万元,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开展市区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扩大农村低保补差标准;完善卫生投入机制,市直落实专项资金3000万元,提高社区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补助标准。
更加注重向文体事业倾斜。重点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支持启动市美术馆和体育文化中心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推进广电中心建设;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财税激励政策,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投入力度,保障市十三届运动会和迎奥运系列宣传活动等资金需求。
更加注重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倾斜。20*年市直安排各类城市建设资金3.15亿元。重点加大城建领域民生投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构建建设、监管、使用“三分离”管理体系;加强城建投资主体资源整合,控制建设成本、规避财务风险,确保城建投融资平台有序运转。
更加注重向生态文明倾斜。重点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投入,积极推进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支持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利用,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资源环境补偿办法。
更加注重向社会公平倾斜。合理调整职工工资标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临时价格补贴、分类施保、临时救助等扶困助贫措施,进一步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支持建立未参保城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制度,设立政府尊老金;保障改制企业分流人员合法权益,积极筹措落实企业改革专项资金;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强化住房公积金制度惠民功能,加强危旧房改造资金管理,确保廉租房保障资金落实到位。